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

2024-07-14

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精选9篇)

1.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 篇一

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正式上线|央视|央视新闻

-------------------------

编辑整理:http:// 编辑:新款女装时间:2012年11月14日来源:新浪

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博上线央视新闻新浪官方微

.weiboListBox{padding:0 10px 0 15px;border:1px solid

#ccc;margin-top:10px;background-color:#fff;}.weiboListBox

p{font-size:12px;line-height:20px;}.weiboListBox

label{width:auto;height:auto;margin:0;background:none;float:none;}.wei

bo-list{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weibo-list.weibo-list-item{margi

n-top:-1px;border-bottom:none;border-top:1px dashed #ccc;padding:15px 0

10px;overflow:hidden;}.weibo-commentbox.weibo-commentbox-form

textarea{width:320px;}.weibo-list a:link,.weibo-list

a:visited{color:#0082CB;}.weibo-list

a:hover{color:#c00;}.weibo-list.weibo-list-meta

a:link,.weibo-list.weibo-list-meta

a:visited{color:#666;}.weibo-list.weibo-list-meta

a:hover{color:#c00;}.weiboListBox

label{padding-left:3px;}.weibo-commentbox.weibo-commentbox-form

textarea{width:315px;}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正式登陆新浪网,这是央视进

军新媒体的一项举措。

2.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 篇二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两会报道,差异化策略,专题策划

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 “两微一端” (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 逐渐成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2016年1月,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2015年手机网络新闻类应用的网民使用率达77.7%, 相比2014年的74.6% 有所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并习惯使用移动新闻客户端来接收新闻。报告还指出, 随着网络新闻资讯市场的不断成熟, 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使用率和好评率, 新闻客户端将朝着“资深编辑”+“智能算法”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差异化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的手机互联网应用中, 如何进行相对严肃的会议新闻报道, 尤其是重大会议的新闻报道, 是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中的一个难点。2016年两会期间, 三类新闻客户端都对会议进程和热点话题进行了新闻报道, 也有许多新闻客户端针对两会设置了专题。笔者选取了以门户网站为主导的“网易新闻”、基于数据分析的“今日头条” 和由传统媒体主导的“央视新闻”三大新闻客户端2016年两会的专题策划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移动新闻客户端有关重大会议新闻报道策划的发展策略。

1差异化策略分析

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了利用优质内容引导用户沉淀, 不再局限于对新闻信息的简单搬运, 在2016年两会专题报道中, 从各类新闻客户端的相关专题构建中就体现出了不同客户端的风格定位和视角选择。

1.1栏目设置

“网易新闻”作为门户网站网易旗下的新闻资讯类移动端口, 拥有强大的信息采集系统。在2016年两会期间推出了“2016全国两会再出发”的专题, 下面分设两会聚焦、两会互动、独家策划和直播连线等18个子栏目, 基本从政策制定、热点话题和焦点人物, 乃至花边新闻都有相应的报道, 展现了网易新闻客户端作为门户网站运营的移动端口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综合实力。

“今日头条”自2012年8月第一个版本发布以来, 通过搜索技术及基础运算工具, 基本实现了向公众进行个性化推荐。从创立以来“今日头条”一直以“新闻搬运工”的形象出现在用户的视线中, 作为在海量新闻信息中的抓取者, “今日头条”还将其获取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整合加工。今年的两会过程中, “今日头条”推出了主题为“追梦2016” 的专题, 从两会焦点、提案议案、高层动态等方面选择全网有代表性的新闻进行整合。

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客户端, “央视新闻”一直以来主打做“看得见的新闻”, 在2016年两会期间也推出了以直播为主要特色的“两会云直播:全景直播带您看两会”以及通过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的“V观2016两会——在微视频里读懂中国”两个大的模块。综合发挥“让视频说话”的特点和央视强大的制作能力, 对两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1.2视角选择

做“有态度的新闻门户”是网易在互联网门户时代就提出的口号, “网易新闻”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个概念。在由18个子栏目组成的“2016全国两会再出发”的新闻专题中, “网易新闻”虽然存在贪多求全导致的栏目过多、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但其中不乏“有态度”的选题。例如单独设立的 “聚焦慈善法草案”, 就从个案出发, 对慈善法设立的原因、详情和争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关注, 也体现了“网易新闻”把焦点放在与民生相关的问题上。

相比而言, “今日头条”由于自身没有内容生产能力, 在视角的选择上就欠缺了主动性。“今日头条”的8个子栏目涵盖了两会中各方面的内容, 从两会中讨论热度高的焦点话题到全新提出的议题, 从出席会议的高层领导人的动态到代表团中涌现的风云人物都有涉及, 新闻内容的选择也少有深度追踪。

“央视新闻”依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专业能力和身份便利, 对两会新闻报道的选择也比较有高度。“人大‘V’现场”和“政协‘V’现场”分别对人大和政协会议的现场情况进行播报, “直通记者会”则把镜头对准了两会中重要的记者发布会, 而“我与总书记议国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的发言作为报道的主要方向。由此可以看出, “央视新闻”客户端延续了中央电视台对“国家责任” 的坚守, 对报道视角的选择较其他类型的新闻客户端也更加严肃、正统。

2突围路径

2.1重视议题构建

对于会议报道, 尤其是重大会议报道而言, 对报道重点的把握是很关键的环节。议题选择能够帮助受众对会议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从而便于民众了解会议精神, 并参与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讨论中。 对于新闻客户端而言, 有目的地选择与本媒体宗旨相符的议题, 能够提高专题报道的深度。

首先, 议题构建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议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 在选择议题时要对会议的整体思路进行全局性把控, 又要选择与民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其次, 对构建的议题的选择要符合本媒体的定位。这要求新闻客户端的运营人员对自身风格和用户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选择用户关注度高且与本媒体特色相契合的议题进行重点报道。例如:在2016年两会中, “慈善法”是一个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 且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网易新闻” 的两会专题中就针对慈善法制定缘由、过程和争议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从而帮助民众对慈善法的理解。

2.2创新报道形式

会议新闻报道是各级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但其关注度往往不如社会新闻。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利用其技术和硬件优势,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同时, 移动客户端还可以利用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 对会议的细节进行全面的报道, 避免“就会议写会议”, 而是发现会议中精彩细节。

“网易新闻”在两会专题中设置的“独家策划” 栏目中, 除了利用其擅长的图片新闻的报道模式外, 在《一分钟看懂今年政府怎么花钱》的报道中, 使用时下流行的HTML5的形式进行数据新闻报道, 得到了4 669条跟帖回复, 吸引受众加入了对问题的讨论。而“央视新闻”则利用微视频与图文报道相结合的形式, 用视频展示现场, 用图文深化理解。 除了对表现形式的创新外, 三大新闻客户端都进行了分层次的立体化传播, 既关注会议本身, 也关注了会议中的典型人物和精彩细节。

2.3注重交流互动

作为强调用户体验的新媒体, 能够提供比传统媒体更加优质的互动体验。而且与微博、微信不同, 新闻客户端的互动模式不仅仅是转发、评论等较为单一的形式, 而更应该强调对舆论的引导和对意见进行整合, 通过巧妙的互动设计提高受众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在笔者挑选的三大新闻客户端中, “今日头条” 的互动效果相对较弱, 主要方法是设置评论栏, 让对会议内容或新闻报道进行点评。而“网易新闻” 和“央视新闻”的在互动效果上的表现则要好得多。 “网易新闻”设置了名为“直播连线”的专栏, 挑选两会热点话题进行直播讨论, 并邀请与话题相关的专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发言,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 每个话题还设置了投票栏, 用图表的方式直观的表达民众的态度。“央视新闻”则利用架设在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和梅地亚新闻中心的云直播镜头, 对两会进行全景式直播。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任意切换多路信号, “自己当导播”。

3结束语

在新闻客户端作为其信息类基础运用, 已经成为了除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外的第三大网络应用。 要在激烈的用户争夺和用户存留的竞争中有所突破, 就要充分把握用户的使用方式和个性偏好, 并做出符合自身风格的挑战, 精化产品内容。而会议新闻作为新闻客户端不可忽视的一类新闻报道, 要改变受众对会议报道固有的严肃、刻板的旧有印象, 就要求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运营者在面对重大会议新闻的选题时, 不仅有对会议主题进行全局性的把握的能力, 还要有发掘用户关注细节的眼力, 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创新表达形式, 优化互动体验。从而建起党和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平台, 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 并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商业网站两会报道差异化策略分析——以新浪、腾讯、网易年两会专题独家策划为例[J].新闻知识, 2012 (9) :27-28.

3.电视新闻报道要注重策划 篇三

对一档新闻节目来说,策划可以说是推进节目不断创新、不断出彩、提高收视率、得以维持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进行一档节目的策划呢?

以包头新闻综合频道主打节目《包头新闻》为例,近几年恰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金融危机”、包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重要年份和重大事件,《包頭新闻》适时策划了《我和草原迎大庆》、《改革开放30年见闻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鹿城迎奥运》、《保增长、促发展》等一系列子专栏,避开会议报道的模式,派出多路记者,通过记者体验式采访、专访等形式,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或者某一个企业等社会方方面面的成员作为切入点,从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入手,对他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愿望以及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好的经验、做法都做了深入报道,政策上紧跟时政脉搏,表现手法平时生动形象,不仅达到了宣传效果,而且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要注重时效性和贴近性,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上提炼“独家视点”,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2010年冬季供暖时,针对很多老旧小区供暖不畅通的问题,包头电视台《直播包头》专栏推出了《宇航跑供暖》这一小版块,主持人宇航的手机成了供暖热线,老百姓一遇到家里暖气不热的问题,就打电话找宇航。据了解,整个冬天,《宇航跑供暖》解决了上百家用户的供暖问题,解决率达到98%,有效提升了专栏知名度和收视率。

以一条新闻来说,一条新闻要想出彩,也必须经过前期策划。新闻采编记者一旦发现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只要决定报道,就要考虑如何选择角度,如何挖掘素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报道等。那么如何作好一条新闻的策划呢?

首先,要搜集足够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需要报道的新闻题材和媒体的特点,制定最能接近事物本质、最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最有希望达到预期目标的报道方案。但在制定报道方案以前,最重要的是调查研究。要事先摸底,搜集与报道有关的各方面资料,对需要报道的事件做全方位的了解,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报道计划。这种调查研究,既需要平时的信息积累,也需要临时的突击调查。笔者创作的《科技助力我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于2011年1月份在《包头新闻》中播发。这篇报道是笔者在进行了充分的前期策划后完成的。最近几年,低碳这一词越来越热,而包头是众所周知的重工业城市,工业污染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因素。笔者仔细阅读了包头近几年在治理重工业企业污染方面的相关文章,并到科技局了解他们在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给予的扶持政策,再加上几年来工作经验的积累,最终构思出了新闻的大致轮廓:以包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打造新型产业两个方面来进行支撑,分别找一个典型例子进行切入。再配上同期声和记者现场,有点有面的将科技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做了说明,鼓励更多的企业依靠科技改进技术,节能减排,为打造低碳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要抓住要害环节,找准新闻点。基本材料到手以后,就必须过滤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找出其中最关键的一些问题,仔细分析研究,理清头绪,直奔要害部位,确定新闻点。笔者认为,这个“新闻点”不仅要准确,还要有看头!最基本的就是要“讲故事”,将一个枯燥的新闻点策划成一个符合老百姓欣赏习惯的“故事”,让老百姓自然想看,爱看。例如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板申气村的三件新事儿》,就是以包头市土右旗板申气村广大村民致富增收的三个渠道作为故事实例,让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起体验板申气村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致富增收的喜悦心情和坚定信心。经过这样策划,这条新闻就变的有意思多了,不仅有力突出了主题,观众也更容易接受,更能看懂。

再次,精品还靠精作。好的策划方案只是新闻策划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能否真正成功,还得需要众多部门通力配合、共同完成。从采访到写作,从标题制作到拍摄安排,从后期配音再到剪辑画面,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句,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马虎。因此,就必须对编辑记者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策划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因此除了要求编辑记者具备良好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知识面、写作能力、事业与奉献精神等外,还要求他们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和社会动向,并且要具有组织调度和联系协调的能力。

4.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策划 篇四

——西北师大校园浴室启用智能卡计费

记者:3月初,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站发布公告,校内的洗浴系统将启用智能卡计费,学生持卡洗浴,每分钟0.2元。公告一出,立即引起热议很多学生认为收费过高,但校方表示,这是为节约用水而采取的举措。为此,高校的水电浪费现象再度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同期声:网站公布,为了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适应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校园)学校对校本部浴室(浴室)进行了IC卡智能管理系统改造。(IC卡机)洗浴时,将校园卡插入浴室内的读卡器,按“开始”即可取水,按“停止”断水。取水时计费,断水时不计费。洗浴完毕后将卡拔下,自动断水。(浴室)费用由原来的定额澡票管理改为使用IC卡智能控制管理,按实际用水量计费,经学校研究,计费标准为每分钟0.20元。(蓝底白字)

同期声:目前大学校园已成为社会上的节约盲区,(食堂)除最为严重的水电浪费外,一次性餐具(筷子)、纸张、粮食(食堂)等物品也存在巨量浪费的现象。

同期声:一位学生曾算过这样一笔账,一所拥有两万名在校学生的学校,(校园)一间寝室里两个照明灯共80瓦,(灯管)早上8时到下午4时,如果这些不需照明的时段依旧开灯,(台灯)每天就要耗电0.64度;(学生看书)一台电脑的功率最低为250瓦,(电脑)每天开机3小时,耗电0.75度。(用电脑)全校3000多间寝室,(蓝天公寓)按学生每年在校读书9个月算,(学生自习室看书)一年下来就得浪费近百万度电。

同期声:在用水方面,(水表)浪费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滴水龙头)后勤服务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校园)一座教学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300吨,主校区有13座教学楼,就有3900吨水被浪费掉;宿舍楼一年用水的浪费量平均是800吨,主校区有29座宿舍楼,一年浪费量是23200吨。(蓝底白字)如果按一吨水3元钱来算,一年一所高校浪费的水费将高达数十万元。(高校校园)记者:在各大高校生活,用水不愁是很多学生的感触,正因为如此,水资源的浪费在高校也相当可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如何节约成本、节约资源越来越为各高校的后勤管理者所重视,“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的智能卡洗浴方式陆续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始实行或者试行。

同期声:据悉,我校实行智能卡洗浴后,(浴室)学生洗浴时间大大缩短,(脸盆里洗澡用品)男生从30分钟减为10分钟,(球场,操场)女生洗浴时间由50分钟减至15分钟。(看书女生)特别是洗浴和经济挂了钩,(IC卡机)多用水多收费、少用水少收费,(卡内金额)同学们将会意识到,节水就是省钱。(学生)而对学校来说,节水的作用也十分显著。(西门)

采访:浴室管理人,学生用水时间减少

同期声:今年三月初,学校改变了过去一人一票洗澡不限时、不限水的洗澡方式,(浴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开始采用智能型洗浴控水系统,(计费系统)根据成本核算,每分钟定价0.2元。(拍的纸上的画面)

采访:浴室办公室负责人

对智能卡洗浴的节水作用,也有很多学生持有异议。(校园)在我校,校园的智能卡洗浴和公寓一票制的浴室是并存的。(浴室)很多学生是从经济、舒适的角度而不是节水的角度出发选择浴室。(浴室门口)

采访:学生

同期声:事实上,我们也发现,为了节约洗澡费用,(IC卡机)学生们也有很多变通的办法,这些却也与节水无关(校园)。夏天,很多男生们直接在宿舍

痛痛快快淋个凉水浴(学生采访,在宿舍冲凉)。而本地的学生常常选择回家洗澡(公寓),公寓的大众浴室则接纳了不少外地学生(公寓浴室)。看来,仅仅靠经济杠杆在高校节水洗浴的进程中取得的效果不容乐观。(公寓)

采访:学生

同期声:智能卡洗浴系统是通过经济杠杆发挥作用,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IC卡机)使学生对水资源从无节制地使用到有节制地利用。(水阀)以节水为目标的智能卡洗浴系统肯定是用水的发展方向,(IC卡机)但节水意识的习得也有一个过程,对习惯了随意用水的高校学生来说,(浴室大厅)这种洗浴方式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校园)因此,节水的宣传和对学生节水意识的培养,对这种节水洗浴的推广也相当重要。(宣传牌)

采访:学生夏天冲凉选择学校还是公寓浴室

5.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五

这是一次最有生命力的“真人秀”节目尝试,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依然突出“绝对挑战”核心理念的节目,其“绝对”之处体现在精心设计的商场上智商和情商的较量把电视节目的游戏成分淡化了下来,应该算是迄今为止最贴近生活最有生活原型素材的“纪实秀”。 与虚构游戏类真人秀不同,现实的商业特性锻造了更高级别真人秀的节目特性。

这是挑战专业类节目收视率瓶颈的一次积极尝试。统计得知,良好的系列节目中的故事特性和悬念特性能有效的积累收视,将稳定的专业节目收视人群改变为“专业加戏剧”的收视人群对《绝对挑战》未来的收视环境有非常好的突破作用。

这是一次对节目整合营销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节目的立足点――《绝对挑战》不得不做的改变

1、传承“真实” ,保证收视源动力

《绝对挑战》的职业梦想很高,但“绝对真实”。它涵盖的内容最实际:职业机会、地位、金钱、社会认可、精神欲望,所以,当我们强化这个梦想并为这个梦想提供更具含金量机会的时候,没有人会不注目。我们将严格保持原有节目的“绝对真实”:真实的企业参与,真实的高职位、真实的应聘者、真实的招聘结果,谁会实现这个梦想呢,要实现这样的梦想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如何通过实际的努力实现这个梦想?这些真实的心理对位构成了最强劲的收视源动力,这是和别的游戏类真人秀最大的不同。

2、强化戏剧表现打破专业类节目的收视平庸现状

《绝对挑战》进入今年,收视大幅攀升,几乎是去年收视分额的两倍,大家的努力为节目赢得了可喜的收视基础。但同时,节目制作水平的日益精良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弥补节目专业性带来的收视不利,导致收视横向比较平庸。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观众更期待在周末看到一个“真实的戏剧”。《绝对挑战》系列节目更象一部“城市幸存者”,每一个测试项目中都包括了团队合作,个人贡献,领导才能,压力对抗等等办公室必备的基本因素和戏剧冲突,而复杂的多的人物关系和悬念设置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收视特性,情节和情绪成为捕捉的主体。如果职场里表现的可以代表普遍意义的商业的话,那么它就是第一部商业影像日记。节目的最高目标是“利用职场平台,描绘实现职业梦想的过程,回答大多数人在职场和人生中都可能面对的问题,核心是职业人的命运。那么,象电视剧一样的连续性设计,高诱惑的结果悬念,冲突性强的执行过程,精彩的人物关系,加上随时意外的选择和淘汰,构成了低门槛的戏剧收视特性,为大幅提高收视创造了基本条件,是针对节目收视潜力的一次前瞻性的深度挖掘。

3、独占性的资源平台让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打造影响力的机会

现在已经有不少社会传媒和地方电视台开始筹划引进美国《学徒》的节目形式,但苦于在资源上和制作手段上无法胜任而没有成型。而《绝对挑战》节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收视率最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人力资源节目,并在频道的支持下,形成了由诸多知名企业、知名专家、知名行业机构和广泛的人才群的人力资源平台,另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行业信息、专业知识储备及职场真人秀节目制作经验,加上CCTV的平台优势,自然成为高水准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最适合的操作平台。但目前从操作上来讲,每期节目中都会换一个新的企业,沟通成本大,企业的资源也没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而企业的常变也导致观众的关注度易于漂移,整体来讲资源浪费。现在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在日常节目的基础上,打造职场节目第一品牌的持久影响力。

4、整合的节目播出平台开拓了整合的营销模式

在系列节目中,合作企业是节目内容的主体元素,其宣传规模贯穿8集节目,虽然节目内容不会很强化企业色彩,但如此特殊的形式形成了对企业高端宣传的良好模式,所以,企业理所应当的成为节目制作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和部分广告的赞助方,(不少企业都在积极探讨这种合作方式)。除此之外,节目整体也是一个良好的整合营销的“优秀产品”。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企业还要提供尽量多和大的商业平台资源,要提供很现实的高端职位和待遇,也就是节目中的诱人结果,这些都为节目运做提供了很好的人财物的支持,相比于日常节目中企业所得优于节目所得的不对称模式,系列节目可以说是很好的寻找到了彼此最大的利益配比,让我们可以有很充足的基础打造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加上额外的随片广告,使我们有良好的赢利预期。

节目内容

一、节目的总体描述

节目宗旨――

第一层次:励志为本,职业改变命运。系列节目所搭建的平台是最有生活基础的梦想平台,我们为有智慧有能力有勇气的普通人实现职业梦想提供最具诱惑力的机会,从中挖掘最感人的励志精神。

第二层次:全面解读现代商业社会最真实的竞争之道和职场搏击技巧,通过生动经典的系列案例提升人们的职场竞争力。

第三层次:纪实戏剧,以“纪实秀”的形式记录真实的职场故事,挖掘丰富多彩的生活特质。

节目内容――10名求职者围绕知名企业的高职位,在老板和企业顾问团的要求下,通过销售、市场、促销、房地产、广告、金融等商业案例测试及每次测试后的淘汰环节,表现个人优势,获取最后胜利,赢得职位及职业大奖。

节目目标――表现挑战精神,宣扬职业梦想光环。

栏目形态――在真实职场环境中进行的“真人纪实秀”系列节目,每期时长为60分钟,8集为一个系列。

栏目名称――《绝对挑战》,强调写实围和竞争动式。

二、节目构架设想。(按八集)

1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职业经历的选手组成两个团队,每集进行一个主题测试任务,任务过后,失败的一队淘汰一人,被淘汰的人把自己随身携带的2万元基金留给自己团队的一人,此人成为下一个任务的团队领袖;胜利的一队享受高级服务。

10人第一集隆重出场,大家“破冰”,并组成两个团队

10人第二集组成2队,每队5人,淘汰1人;

9人第三集,每队5-4人,淘汰1人;

8人第四集,每队4人,淘汰1人;(如一个对连续被淘汰,则可从胜利的一方选择一人)

7人第五集,每队4-3人,淘汰1人;(如一个对连续被淘汰,则可从胜利的一方选择一人)

6人第六集,每队3人,淘汰1人;(如一个对连续被淘汰,则可从胜利的一方选择一人)

5人第七集,每队3-2人,淘汰1人

4人第八集,每队2人,进行一次淘汰赛,淘汰两人,最后决战,决出1名获胜者。

基础规则流程:组建团队――测试任务(发题、执行、失败队长选择两人进入总裁会议室)――――淘汰(总裁淘汰一人)――享受结果(获胜的享受高级服务,分配奖金,失败的品尝苦涩)

第一集:荣誉之争

这是系列节目的开篇,有很多节目元素要登场,无论对节目中的人物之间还是对电视观众来讲,每一个人都是新的,那么选手之间的“破冰”游戏和选手与电视观众的“破冰”互动游戏成为本集节目的测试的核心。当然必不可少的选手出场,企业职位诱惑力渲染,团队组成等也将成为开篇的重要环节。

地点:企业集团总部

任务:初来乍到

每个参赛者到达陌生的比赛环境,有会有不同接待,面对不同的职场“破冰”小难题,以此让观众更加熟悉选手的特点和个性:如60秒电梯沟通、30分钟前台危机、会议室尴尬等等。

地点:基地公寓客厅

任务:人才拍卖

每个参赛者都会带来在自己原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拍摄的介绍自己的1分钟MV,在一个集中展示的环境里,大家会选出最喜欢的2人成为第一期团队领袖,他们获得选材基金0元,接下来有一场小的人才拍卖会,由剩下的人对自己做30秒陈述,并对自己明码标价,两位团队领袖用基金雇佣和争夺自己的队员。

冲突:对自己价值的理解和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之间的差距及虚荣心的差距

第二集:超级销售

在商场中,销售能力需求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销售性岗位上,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懂的如何将他们销售出去是商场必不可少的技能,因为无处不在的一个思维是时刻发现和掌握商品的价值,并利用大家认同的价值差来获取利益。

地点:北京后海酒吧街

任务: 换取价值

每组任意选取1000本旧杂志,在酒吧街经过两次以物异物换取尽量多的啤酒,再选取一个小时的时间段进行销售,以获得更多的销售额。

时间:2小时准备+5小时执行+1小时销售

淘汰:失败的一组由组长带领进入会议室,进行最后的申辩,在老板决定前,身处另一房间的选手亲友团将目睹全过程并投票赦免一人,最后有老板决定一人被淘汰,这一人将自己的两万元培训基金送给队友,获得的人自动成为下一次任务的组长。

第三集:交通利益

每一个商业项目都有自己的一个赢利周期,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发现新的项目,获得的赢利点。本集的核心任务是在特定环境里寻找新的商业项目,并在有效时间内赢取更多的利润。失败的团队淘汰一人。

地点:北京王府井步行街

任务:人力车资本

每组获得北京胡同游的黄包车队(20辆)和5000元种子基金,要在王府井步行街对车队进行重新定位和经营,收入高的一组获胜。

时间:2小时准备+6小时执行

淘汰:失败的一组由组长带领进入会议室,进行最后的申辩,在老板决定前,身处另一房间的选手亲友团将目睹全过程并投票赦免一人,最后有老板决定一人被淘汰,这一人将自己的两万元培训基金送给队友,获得的人自动成为下一次任务的组长。

第四集: 品牌之争

品牌象一件神兵利器,需要不停的打磨,也需要懂行的应用,所以商业战场中,市场策划和执行能力属于高层领导者必须的素质。本集的任务核心是为某个新服务策划一个大型活动,其中包括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媒体应用和广告操作等等。

地点:大连

6.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 篇六

——校园新闻周刊

一、定位

(一)栏目名称

《“看”新闻——校园新闻周刊》(二)栏目宗旨

关注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紧紧围绕大学生设置栏目内容,运用清新、时尚的栏目包装形式,能够让受众产生兴趣,让新闻栏目不死板僵硬,把新闻做的时尚、好看,适合大学生看,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将新闻视角横向和纵向延伸,增强广度和深度,虽然栏目的受众是大学生,但新闻内容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校园之中,网罗天下大事,就社会热点进行深度评论,让大学生能够通过节目了解国内外要闻,放眼世界,对社会问题有所思考,得到启发,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栏目定位

1、栏目类型:校园周播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

2、受众定位:中国在校大学生

3、栏目时长:45分钟

4、投放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5、播出时间

每周日晚22:00—22:45 这一时间段,受众的心绪比较平静,能够接受深度评论报道类的新闻,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四)传播内容

1、报道全国各大学一周内发生的热点的、有趣的新闻事件,让各校大学生能通过栏目了解同龄人的生活状态,产生兴趣和共鸣;

2、宣传报道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人物事迹,让受众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获得经验,得到激励;

3、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或高校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评论,让受众从中获得感悟,得到启迪,引发思考;

4、通过采访各高校名师、社会成功人士,让他们提供一些大学生需要的学习、就业方面的信息,解答一些大学生的困惑,让受众有所收获,得到切实好处;

5、与受众积极互动,通过网络征集大学生拍摄的图片新闻,从大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也让大学生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真正成为栏目的主人;

6、网罗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让大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象牙塔之中,了解国家大事、国际形势,放眼于整个世界。(五)栏目的板块分类

1、“看”天下

(1)板块内容:网罗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速览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事件。

(2)呈现形式:视频 + 配音的方式呈现,每条新闻约30秒种,共10条新闻。(3)板块时长:5分钟。

2、“看”你身边

(1)板块内容:报道一周内国内外各高校发生的热点新闻。(2)呈现形式:主持人播报 + 剪辑好的视频新闻短片,共8条新闻,每条2分钟左右。(3)版块时长:15分钟。

3、“看”热点

(1)板块内容:就最近大学校园内或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度评论。讲述新闻事件、分析原因、提供对策,通过采访大学生、老师、学校管理者、专家等,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解析,提供解决方法,引发受众关注和思考。(2)呈现形式:新闻专题片,模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形式,短片前后是主持人的评论。(3)版块时长:15分钟。

4、“看”你需要

(1)板块内容:采访各高校名师、社会成功人士、发展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就在校大学生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就业信息、考试信息等。

(2)呈现形式:采用外拍记者采访的形式呈现,每期1个话题,(3)版块时长:5分钟

(4)话题搜集方式:通过网络手段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搜集他们关心的问题并进行整合,以便在节目内容中进行解答,如通过微博、贴吧、邮箱等方式搜集话题。

5、“看”图说话

(1)板块内容:图片新闻。

(2)呈现形式:画面出现一张或一组新闻图片,配音解说。(3)图片征集方式:通过网络手段征集国内外各高校大学生拍摄的图片新闻,拍摄他们所关心的、在校园中看到的或社会上发生的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六)栏目水准

将新闻性、评论性、知识性融为一体,运用大学生的思维、大学生的口吻,站在大学生的立场报道新闻、评论事件,努力做到让大学生看得懂,让大学生感兴趣,并有深度能引起大学生思考,能从中得到启发。

(七)栏目风格特色

视野开阔,贴近受众,深度评论,充分互动,时尚清新

(八)栏目口号

“关注大学生关心的事件,报道大学生身边的新闻,提供大学生需要的信息。”

二、内容

(一)栏目形式 1.主持人设置

一名男主持人,坐在桌前,自信、睿智、有风度,30岁左右,这个年龄与大学生的距离仍旧很近,容易让受众产生亲切感,并能够给受众有经验的感觉,容易让受众产生信任感。2.栏目包装

包括:A片头及音乐,各个板块的标版设计 B本期节目导视 C片尾及音乐

D演播室设置:主持人坐在桌前,背后出现新闻画面。(二)栏目样例

1、片头

2、本期节目导视

3、主持人开场语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看本期的《看新闻》!”

4、板块一:“看”天下

(1)主持人背后屏幕出现《“看”天下》板块标版(2)主持人:“让我们先来速览一周的国内外要闻。”(3)10条国际新闻

例:湄公河杀中国船员移交中方。中国记者在黄岩岛插中国国旗宣示主权

5、版块二:“看”你身边

(1)主持人背后屏幕出现《“看”你身边》板块标版

(2)主持人:“再来看看这一周大学身边又发生了怎样的新闻”(3)8条校园新闻

例:南京留学生陪乞讨老太吃薯条

6、板块三:“看”热点

专题评论、深度报道:大学生自杀现象普遍

7、板块四:“看”你需要

外拍记者采访某大学老师,教大学生如何写简历,总结大学生简历中存在问题。

8、板块五:“看”图说话

图片新闻:毕业生创意毕业照

9、主持人结束语

10、片尾

三、风格特色

1、视野开阔

不仅报道大学校园内和大学生身上发生的事件,而且把视野放诸世界,报道国内外大事,让大学生了解天下大事。

2、贴近大学生

关注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未来道路及他们身边发生的新闻和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节目,给他们提供信息方法,让他们能深入思考,得到启迪。(三)评论有深度

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报道现象,分析背景原因,指出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四)与大学生充分互动

聘请校园记者和校园编辑,能够从大学生的角度报道新闻;通过网络形式搜集大学生存在的困惑,让大学生提供图片新闻,从而让大学生成为栏目的主人。

(五)栏目包装新式时尚清新

7.央视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策划 篇七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闻舆论监督指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 , 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 , 抨击时弊、抑恶扬善 , 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1]狭义上的新闻舆论监督则仅指媒体对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违背其职权 , 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进行的报道和揭露。

我们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的三档比较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每周质量报告》, 对2014年中国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 , 探索现状背后的多重原因 , 力争为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建议。

1 新闻舆论监督现状

1.1 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比例低

通过对2014年10月份以前的《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每周质量报告》进行统计 , 可以得出结论 , 2014年央视新闻语录监督类节目的比例不高。

截止十月份 , 《焦点访谈》共播出257, 其中舆论监督类节目66期 , 约占总数的25.7% ;《经济半小时》共播出236期 , 其中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63期 , 约占总数的26.7% ;《每周质量报告》共播出39期 , 其中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25期 , 约占总数的64.1%。

1.2 新闻监督类节目中对于政府行为的监督较少

《焦点访谈》66期舆论监督节目中针对医疗健康类的监督共8期 , 占舆论监督类节目的12%, 教育类的监督6期 , 占舆论监督类节目的9%, 政治类的监督20期 , 占舆论监督类节目的30.3%, 质量安全类监督节目6期 , 占舆论监督类节目的9%, 犯罪类节目8期 , 占舆论监督类节目的12.1%。

《每周质量报告》由于节目本身针对产品质量问题 , 所以质量安全类节目共14期 , 占舆论监督类节目的56%, 其余为对保险、收藏、手机软件、医疗整形等行业问题的监督。

《经济半小时》由于节目本身侧重经济类问题 , 所以 , 企业经济类舆论监督共30期 , 占新闻舆论监督节目总数的47.6%, 与政府有关的经济类问题23期 , 占总数的36.5%, 与犯罪有关的经济类问题2件 , 占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总数的3.2%, 与污染有关的经济类问题2件 , 占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总数的3.2%, 与质量安全有关的经济类问题6件 , 占新闻舆论监督总数的9.5%

1.3 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明显减少

以《焦点访谈》为例 , 《焦点访谈》作为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一面旗帜 , 在最辉煌的时期曾经达到70% 的节目为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 , “《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数量多年来一直维持在占播出总量的30%~40% 这样一个范围内。[2]但2014年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比例也仅仅才25%。

1.4 持续性关注、系列性选题缺乏

《焦点访谈》2014年的66期舆论监督类节目中只对内蒙古新生儿被医院护士拐卖的《孩子你在哪儿》、《别让火车变“祸车”》两个事件进行了后续报道 , 只有《兰州水污染调查》一个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

1.5 新闻舆论监督的层次偏低

在2014年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中 , 对于备受大家关注的反腐、“打老虎”等问题三个栏目都没有涉及 , 对于政府权利部门的监督多集中与县市 , 存在不敢碰硬、批小不批大等问题。

1.6 硬监督缺乏

“硬监督”——对掌握主要社会资源的有关权力部门 , 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团体、机构、公众人物等的行政行为、公职行为和公共行为所实施的监督。“软监督”——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评论或展开讨论。[2]

1.7 监督形式模式化、只述不评

节目形式模式化严重 , 一般分为三部分 , 即“主持人演播室提出问题——记者现场调查、采访——主持人演播室总结”的三段论模式。尽管对于一个成熟的节目来说 , 有属于自己的节目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 但是一直一成不变也会使观众缺乏新鲜感 , 产生审美疲劳。

2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现状成因

电视舆论监督在近年来锋芒不再 , 显示出式微的态势 , 其原因也可以从社会系统、媒介系统、受众系统三个方面来分析。

2.1 社会系统

2.1.1 立法滞后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天然属性 , 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媒体人的神圣使命。新闻舆论监督在监督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和个人行为 , 维护公众利益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迟迟没有针对新闻舆论监督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 一方面对于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记者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 使得部分素质不高的媒体从业人员存在以舆论监督为名向企业进行勒索、敲诈的行为 ;另一方面也使得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权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 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在进行中阻碍重重 , 新闻舆论监督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

2.1.2 当事人不合作

由于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针对的是被采访对象的违规违法或者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 对于被监督对象的既得利益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 所以被采访对象往往并不配合 , 他们轻则拒绝采访 , 重则抢夺、毁坏、扣押记者的相机、录像带等采访设备 , 更有甚者会对记者进行殴打乃至非法拘禁。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栏目就曾以“采访受阻透视”作了专题报道 , 列举了山东、贵州、吉林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媒体记者采访受阻、被殴打、扣押等情况。

2.1.3 权力部门干涉

在我国 , 新闻媒体具有双重属性 , 要坚持党性原则 , 各级新闻媒体分属于各级党委宣传部的管理 , 所发稿件要经过多层严格审查 , 同时又要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制约。白岩松在自己的书中曾提到在《焦点访谈》舆论监督效力最强的时期 , 央视评论部门前长期存在两队人 , 举报者和灭火者。

2.2 媒介系统

2.2.1 媒介属性的双重制约

由于我国新闻媒体具有“事业单位 , 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 , 一方面对于政府机构的依赖性很强 , 受到政府机构的严格审查 , 因而确立了“党的耳目喉舌”的功能定位 , 新闻报道的一贯传统是进行正面宣传性报道。

另一方面 ,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 包括电视台在内的新闻单位纷纷进行体制改革 , 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 自负盈亏。而就电视台来说 , 仅靠电视收视费用显然不能满足维持运转所需要的庞大开支 , 广告商就成为了媒体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 也就会使得媒体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 , 受到来自广告商的制约 , 不能自如对有利益关联的企业进行批评报道。

2.2.2 媒体环境的激烈竞争

首先 , 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 , 由于要进行长期深入的实地调查 , 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设备制作成本较高 , 再加上制作完成的节目不一定能够播出就进一步提高了成本。而在电视台普遍实行“末位淘汰制”等形式的制度追求收视率的情况下 , 此类新闻节目由于收视率无法和娱乐类节目相比 , 往往收视率和随之而来的广告收益都不高 , 所以很多电视台不愿意制作此类节目。

2.2.3 记者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新媒体由于人人都是记者 , 人人都是爆料人 , 人们对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事件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仅掌握更多的资源 , 而且拥有更大的热情。而“记者”作为一个职业 , 有些从业人员存在应付交差的心理 , 不可能像当事人那么深入的进行调查。此外 , 还存在记者舆论监督意识薄弱、对于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事件缺乏新闻敏感性、由于长期的新闻审查而自我设限等情况。

2.3 受众系统

2.3.1 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不信任

由于我国媒体的“耳目喉舌”的定位和长期从事正面宣传 , 以及近年来频频爆出的媒体从业者收受贿赂、敲诈勒索被采访人等情况 , 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 , 广大受众对于传统媒体普遍存在不信任的心理 , 认为传统媒体 , 特别是央视这样的中央级媒体代表党和国家的意志 , 使得关注传统媒体的受众人数减少 , 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下降。

2.3.2 受众媒体使用习惯的改变

随着科技发展 , 特别是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 ,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移动设备使得对于信息的接收越来越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的发送和接收各类信息、进行人际交流。而电视则更多成为家庭中老人和儿童的主要选择。但是老人和儿童并不是舆论监督类节目的主要目标受众 , 所以导致电视节目的舆论监督效果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3 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如何突破

截止2007年 , 我国拥有无线电视台296家 , 有线电视套1300家 , 教育电视台1000多家 , 企业有线电视数百套。中国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观众最多的国家。[3]

在当前情况下, 电视依然是影响力巨大的主流媒体, 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的发挥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 使电视新闻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 社会系统

3.1.1 加速推动新闻立法

尽管“新闻立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仍然缺乏明确的必要保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对新闻舆论监督实现规范化管理 , 最重的是加快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 将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制轨道 , 实行依法管理。”[4]只有这样才能从法律层面建立限制机制 , 克服权利对新闻监督的干涉、建立保护机制 , 使得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权得到法律保障。

3.1.2 在全社会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教育

“新闻媒体要顺利开展舆论监督 , 需要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条件 , 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5]所以 , 要在全社会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普及教育 , 使得每个公民认识到, 新闻舆论监督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配合并积极参与新闻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3.2 媒介系统

3.2.1 促进观念转变

一方面电视台要在内部加强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视 , 明确新闻才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 , 犀利独到的批评、监督是一个电视台最大的竞争优势 , 使其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 , 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 , 也要与时俱进 , 改变传播理念。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 , 由单一的向受众传输信息向传授双方互动转变 , 使得新闻舆论监督真正向人民所想 , 急人民所急 , 真正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 , 同时了解舆论监督的效果 , 并有的放矢的进行下一步监督活动。

3.2.2 立足自身优势

新媒体虽然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等诸多优点 , 但由于字数的限制和信息的海量以及人们关注度的限制 , 使得不可避免的有碎片化、深度不够、权威性不够的缺点。而这正是电视媒体的优势所在。电视媒体在多年发展后 , 积累下成熟的运营体制、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严格的审核制度 , 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应重视对微内容的整合 , 进行系统的分析挖掘、深入的评论 , 以弥补新媒体深度、锐度、权威性的缺乏。

3.3.3 不断拓展空间

尽管在我国 , 新闻舆论监督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严格审核 ,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 审核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 所以新闻从业人员不能固步自封 , 通过自我审核对那些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件视而不见。一方面 , 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 , 扩大选题 , 不断拓展可以进行批评报道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加强对高层的监督。只有敢于打老虎 , 而不是隔靴搔痒才能真正发挥新闻监督的巨大威力 , 同时重塑新闻机构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 重新赢得受众的信任。

3.3.4 加强多方合作

社会上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事件层出不穷 ,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 , 不是某一家媒体的事 , 也不是某一类媒体的事。因此各家媒体应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多方合作 , 在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 , 实现共赢。

一方面不同层级的电视台、同一层级不同地方的电视台应该相互协作 , 形成合力 , 扩大媒体影响力 , 使得监督不局限于单一新闻事件的本身 , 而是从更广泛的层面 , 更深的层次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 , 电视应与其他媒体形式 , 特别是新媒体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 顺应全媒体的发展趋势 , 将新媒体的快速反应、互动性和电视新闻的深度和专业化、权威性相结合。

3.3.5 深化选材内容

电视新闻和新媒体相比不具有时效性的优势 , 但同时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策划出更加具有深度的节目 ,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更加注意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在更广泛领域、更深入的层面选择监督内容 , 另一方面加强选材的专业性。同时内容可以形成系列、加强持续关注。充分运用画面声音的双重表现形式表现客观事实 , 不是一味使用概念化的解说。

3.3.6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从业人员媒介素质的培养 , 一方面使其明确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 坚定其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信念和决心,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其进行舆论监督的艺术性, 使其能够运用多种技巧 , 从更巧妙的角度不仅推动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 而且通过每一次的不断尝试 , 拓展新闻舆论监督的空间。

摘要:舆论监督, 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 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 选取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每周质量报告》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新闻舆论监督节目进行内容分析, 从中窥探我国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 分析其形成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现状,原因,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孙雷军.论我国新闻监督的现实困境[J].广播电视学刊, 2011 (7) .

[3]记者网.http://www.jzwcom.com/jzw/94/997.html.

[4]郑保卫.新闻舆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今传媒.2010, 8.

8.从央视新闻频道改版谈新闻改革 篇八

一.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对于这次新闻频道的改版,央视事业发展调研处研究员王永亮在《传媒思想》中介绍了这次改版的指导思想:坚守与深化新闻立台的理念,要把新闻事业同央视的国家电视台地位与责任紧密联系起来,放到走向国际大台战略步骤之中予以考量;保持权威和理性的新闻定位,权威、理性的新闻定位是这次改版央视强化的重点;继续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方式,要全面统筹新闻节目,淡化栏目,强化大时段新闻,理顺新闻节目的时间链、形态链、内容链和产业链。

具体做法体现在节目整体编排上,除《朝闻天下》、《新闻30分》、《新闻联播》及重播、《东方时空》、《晚间新闻》、《午夜新闻》外,全天各整点新闻均统一命名为《正点播报》,每逢整点固定播出,实现新闻频道整点有新闻的承诺。每小时内的第15分钟、第30分钟、第45分钟各播出一次《新闻快报》。专题节目以《新闻快报》为间隔分段落播出。突发事件和最新消息随时插播。

节目改版后,“新闻+背景+评论”成为新闻频道全天节目的常规样态,这就需要有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准和表达能力的评论员队伍。央视正在努力打造名主播、名评论员团队,目前已建立了10人左右的专职评论员队伍和包括各领域领军人物、权威专家在内的60余人的特约评论员队伍。

二.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背景因素

一是观众新闻口味的提高带来观众流失的风险。据央视资讯的调查,目前央视在国内电视领域的权威性、公信力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电视台,但在地区分布上,华南地区观众对央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真实度等方面的认同度大大低于全国。而上述地区观众的收入与受教育水平恰恰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某些高端观众对新闻的要求在变化、提高,而央视新闻节目没有及时满足这部分观众的需求。

二是地方台的本地化新闻在争夺有限的收视人群。地方台在贴近当地群众和日常生活方面比央视有先天优势,其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在制作中也比央视擅长的时政新闻有更大自由度。在这种竞争态势下,央视无形中面临部分观众被夺去的挑战。

三是境外台大举进入抢占新闻资源。目前,境外电视新闻正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CNN、BBC、彭博资讯等31家境外电视频道已经在我国三星以上涉外宾馆落地,凤凰卫视更是凭借华语传播和特色新闻节目获得了大量中国观众。当前我国对外交往增多,国际新闻日益增加,但一些交往对象国往往认为境外台较央视更加中立,因此将国际事件的报道资源更多赋予它们。这使得央视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缺少国内新闻报道所具备的独家资源优势,也对央视的国际新闻事业提出了较大考验。

四是新媒体崛起“稀释”央视的渠道权威性。当前国内外新媒体飞速发展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互联网、车载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为受众提供了多个可供选择接收新闻的渠道。受众选择余地的增加意味着央视原有的国家电视台的渠道权威性遭到了“稀释”。

面对现实的挑战,央视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强化新闻立台理念,围绕新闻立台,坚守新闻定位,创新报道手法,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以新闻制胜。

三.央视新闻频道改版能否推动我国的新闻改革

这次央视新闻频道改版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但毕竟改版只是改革基础,不能只在形式上迎合时代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只有赢得受众的认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那么,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应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电视新闻改革呢?

一是把受众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央视的这次改版,就强调要进一步树立新闻意识、平民意识和深度报道意识,报道方式和报道手法都有所改进,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观众拉近了距离。

二是加大信息量,建立多元化的新闻节目体系。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必须要从受众的关心与需要出发,满足受众了解世界的渴望。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报道面,丰富信息种类,提供更多的经济、文化、金融、市场,交通、生活等各类专业信息,丰富报道方式和手段。

三是推进深度报道和新闻背景分析。深度报道和背景分析一直是央视的弱项,在这次改版中,央视注意加大了评论节目的力度,建立了评论员制度,注意培养名主持、名评论员,确立了“新闻+背景+评论”的节目常规样态。

四是挖掘电视潜能,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本质特点——现场纪实性,以及形象性、参与性、立体性的特征,扬长避短,保持优势,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独特作用。电视新闻具有多符号性——有形象画面、声音、文字字幕、图表等,具有声画兼备、视听结合和双线互补的传播特点及表现优势。在这方面央视新闻频道的改版成为一大亮点。

五是直播报道走向常规化。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化资讯、强化一线报道、强化现场报道、强化直播报道。调整后的新闻频道每隔15分钟就会播出一次《新闻快报》,随时播发最新消息或事件的最新进展。

六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文化品位也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赏析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只有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文化品位,才能更进一步地去吸引受众,引导受众。

9.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实施 篇九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

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对某个关注程度较高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的集合式的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的组织和策划就是网络媒体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消息、通讯、背景资料、评论等多种体裁,调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电子公告板、在线调查等互动手段,对某个新闻主题进行连续的、立体的、深入的报道,最终形成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过程。网络新闻专题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它追求的是一种立体式的报道方式。优秀的新闻专题能够吸引大量的访问者,提高网站的浏览率,增强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新闻报道、背景材料、新闻分析和综述、新闻评论、花絮、新闻图片、网上论坛等。优秀的新闻专题可以具备:“新闻的快、研究报告的深、百科书的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由于其信息来源广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信息源。但是,网络新闻有时为了追求时效性而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很容易形成新闻的“瞬时化”和“碎片化”。针对这个问题,网络新闻专题便应运而生,网络新闻专题可以更广泛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整合网络信息题材,并且还可以通过互动得到受众的反馈,这些都使得网络新闻专题比同类新闻更专业、更先进、更全面。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

随着网络新闻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竞争的主战场在逐渐迁移。目前,新闻专题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竞争热点。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它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选题与角度,出色的专题制作,是网站原创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以编辑为主的网络新闻专题制作在网络新闻的竞争中具有重要地位。

1、网络新闻专题是具有网络特色的深度报道方式

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和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以及多种媒体的报道手段,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在多个层面、多个视野上展开立体化的报道。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一个事件或主题在广度上与深度上的信息需求。

2、网络新闻专题是帮助受众克服时空迷失感的一个途径

好的新闻专题可以通过若干稿件的有机结合,来加强稿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它们相互配合的能力,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有一个更全面、整体的把握。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集中体现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各种特点,可以说是一个“集大成者”。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既具集成性又具延展性

网络新闻专题不受存贮空间的限制,因此,它可以以特定的主题或事件为中心,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高度集成化,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信息传播单位。而同时,由于网络 的超文本特性,网络新闻专题又并非是封闭的、孤立的,它以专题的主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一个更广阔的信息空间,因此,它是可延展的。

一般来说,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三个层次: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1)核心信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信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标。核心信息的选取取决于新闻专题的报道角度。

(2)周边信息:与新闻事件或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相关知识等,它们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当前对象的认识。

(3)辐射信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引申出来的信息,如同类事件的信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在一个更大的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通常这类信息只需提供相应链接即可。

当然,并非任何一个网络新闻专题都一定要完全具有这三个层次的信息,有些情况下,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可以简化,甚至省去。

2.既具实时性又具延时性

在 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新闻专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开通,并随时跟踪事件进展,因此,具有显著的实时性。但同时,所有的新闻报道和相关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长 期延续在页面中,专题可以在一个空间内承载一个完整的报道过程。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的专题,都不具备网络新闻专题这样的特点。

3.为多种信息手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空间

网 络新闻专题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并且为它们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这不仅使专题显得更为丰富多彩,还可以给受众带来全新 的体验和感受,从一些新的角度去认识、思考。而各种单媒体的新闻在专题中融合后,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提升、相互促进,提高新闻的利用效率与传播效果。

4.信息相互连通

在专题中,每个层次的信息内部,以及各个层次的信息之间,都并非割裂的,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连通的信息网络,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技术手段是超链接。受众 可以通过超链接,从一篇稿件跳转到另一篇稿件,对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追寻与思索,透过现象去更好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利用超链接在专题中构建一个完 整而合理的信息网络,是专题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5.具有深度互动潜能

无疑,在互动性方面,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传统新闻专题所不具有的优势。互动性并不仅仅给予了读者对于所阅读信息的一种评价与反馈的权利,它还使读者在新闻事件的进展中扮

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受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新闻专题中,在新闻的消费与生产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例如,在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期间,网友在网络中掀起的赋诗热,不仅增强了网络新闻报道的声势,还延续与发展了事件本身。网络新闻专题互动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评论、调查等手段外,还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互动方式。例如,“四川在线”网站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推出的专题,以“网上重走 长征路”为主题,用F l a s h形式,再现红军长征的路线,同时让网民在通过互动模拟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四、网络新闻专题形式的发展

1.从编辑型专题到采访型专题

目前网络新闻专题更多地属于编辑型专题,即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之下,进行相关材料的组织与整合。也就是说,通常素材是现成的,主要来自传统媒体。编辑的任务是按照一辐射信息辐射信息辐射信息辐射信息周边信息核心信息定的方式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

目前在时政新闻报道领域,有关部门并没有给予新闻网站采访权。在编辑型专题里,通过选题上的策划、报道的角度与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也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网络 编辑的社会观察力与思考力,以及新闻素质。因此,它仍然有很大的原创成分。而另一方面,在非时政新闻领域里,新闻网站具有较大的原创空间。它们可以针对一 定的选题,组织力量进行采访报道,最终制作完成专题。因此在采访团队的构成、采访方式的选择、素材的采集与运用方面,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2.从事件性专题到非事件性专题

(1)事件性专题是指针对某个新闻事件来展开专题报道。在中国网络媒体成长的早期,一系列的突发新闻事件或可预知的重大活动催生了中国新闻网站的事件性专题。围 绕新闻事件展开的专题报道,成为网站专题的主流。但是事件性专题最大的问题是,它是被动的,往往是由外界条件(例如突发新闻事件)所决定的,由于各个网站 都会对某一新闻事件作出反应,也就容易产生同质化的现象。

(2)要拓展网络新闻专 题的选题空间,就需要超越事件性专题这样一种单一模式。非事件性专题由此应运而生。它更多地是针对某个阶段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来 收集与整合信息。它往往并不起因于某个特定的新闻事件,虽然在内容中也会涉及一些新闻事件。非事件性新闻专题是对社会发展与变化过程的一种更深层的观察,它超越具体的新闻事件去捕捉那些或已外露或仍隐藏的现象、矛盾与问题。如果专题做得得当,能够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非事件性专题也更能体现网站 在选题策划上的竞争力,因此现在越来越受到网站的重视。

3.从客观性专题到主观性专题

网络新闻专题中,在对稿件进行选择与编排时有两种不同思路:一种新闻专题追求的是客观性、全面性,稿件之间只是用简单分类的方式加以组织。另一种新闻专题则追求更有针

对性,内容上讲求稿件之间的严密逻辑关系,整个专题往往像一篇文章一样,有谋篇布局的安排,专题有时也带有一定的主观评价,它们可分别称为客观性专题和主观性专题。

4.从“堆砌式”多媒体专题到“混凝土式”多媒体专题

多媒体是网络新闻专题的一个重要优势。今天的网络新闻专题中,除了平面图片外,通常还会使用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而多媒体专题发展的更高层次,是各 种不同形式的信息的深层结合。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各种元素,应该像水、水泥、沙子一样,结合成牢固的“混凝土”。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就需要在选题策划、角度选取、栏目设计、素材采集与编辑加工等所有环节中,运用多媒体的思维方式,为多媒体能量的发挥提供空间,使每一种媒体形式的新闻得到合理、充分的运用。这种多媒体新闻将对网站的新闻采编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也会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的原则

1.突出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

新闻专题是网站间竞争的重要方面,因此,特色的挖掘至关重要。新闻专题的栏目策划不仅要为其主题的特质服务,还要充分利用与开发网站的资源。特别是对于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来说,原创能力是其新闻专题的一个重要财富,要善于在专题中将这种原创能力转化为竞争力。

2.合理体现信息的关系与层次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性之一就是兼具集成性与延展性。因此,应在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层级式的信息构成,在多数情况下,应使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都得到相应的体现,使读者根据自己的愿望各取所需。

3.保持完整线索以克服碎片化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事件的报道来说,网络新闻专题集实时性与延时性于一体,信息在不断更新,旧的信息很快被新的信息淹没,而受众不可能一点不漏地全程阅读所有 内容,他们看到的内容可能是碎片化的。因此,专题中应该设臵能反映基本发展线索的内容,如对事件起源的介绍,并且将它们放在专题首页的显著位臵。在整体栏 目的设臵上,也应该用更好的方式体现这种线索的完整性。也可以运用“时间线”这一手段,以时间为线索,将事情发展的完整脉络梳理出来。

4.变平面堆积为深度拓展

网络新闻专题虽然需要为受众提供丰富而全面的信息,但它不应是信息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成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方式。所谓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扩 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网络新闻专题的深度一方面要靠内容的选择来体现,另一方面要通过栏目的设臵来体现。5.提高互动的特色与有效性

虽然互动似乎是网络新闻专题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要让互动手段更有效,就需要根

据不同主题的需要,设计更有目的、有特色的互动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提供调查与评论这两种互动栏目。

1、具有深度报道意识

2、将多媒体思维贯穿始终

3、保持线索的完整性

4、合理体现信息层次

5、突出网站的特色与资源优势

6、提高互动的目的性与有效性

六、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适合于表现各种重大新闻题材。不同的题材在选题策划中考虑的重点有所不同。

1.重大突发事件

网络新闻专题启动迅速,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具有自己的优势。此外,凭借大容量、多媒体等长处,它可以为受众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满足受众各个层面的需 求。重大突发事件虽然是现成的选题,但是,它也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报道角度与内容等方面的策划,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重大 突发事件通常可以有如下三类报道思路:

(1)进程式:即注重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过程的报道,让受众及时地获得各种相关信息,了解事件的进展及其结果。

(2)前因式:即通过报道探求突发事件的起因、背景,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偶然事件中所包含的必然因素。

(3)影响式:即全方位关注事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为受众释疑解惑。2.可预知重大事件

选题的策划要重点考虑的不是报道的对象,而是报道的时机、规模、角度以及手段等。从报道的时机来看,可预知事件的报道通常有如下两种:

(1)先发式:在重大事件到来之前的某个时间点,便启动新闻专题,以此求得先声夺人的效果。要在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出专题。

(2)同步式:即新闻专题的推出与重大事件的发生基本同步,这样的专题让人感觉时效性强,也容易与受众的需求节奏同步。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形成多家网站报道“撞车”的情况,难以凸显网站的影响力。这时就需要从专题的角度的选取、内容的组织、形式上的设计等方面来弥补。

从报道的规模与角度来看,可预知重大事件的新闻专题的组织主要有两种:(3)全景式:全面展现新闻事件的面貌,给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

(4)特写式:只是选取某一个横截面或纵截面反映新闻事件。它的好处是可以将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在一个角度上开掘得很深,也容易形成特色。

此外,对于可预知事件的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也需要找到好的表现形式。3.重要的社会现象或问题

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针对“热点”或“冰点”社会现象或问题开设的新闻专题,是非事件性的报道,是对网站选题策划能力的一种重要考验。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借鉴下列思路:(1)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

纵 向延伸即从时间的坐标轴上探索某一个已有的选题的延伸可能性。编辑可以将与当前

新闻事件直接相关但尚未披露的历史性事件作为报道对象,延伸当前报道。可以 将当前新闻事件与以前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进行比较,从其变化规律中寻找新闻选题。纵向延伸也可以向未来的时间点发展,即对某些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件做 出预测与前瞻性报道。横向拓展则可以从已有选题出发,搜索与之相邻的、类似的话题,寻找合适的报道对象。它也可以是从事件背景中进行的扩展。例如,近年 来,矿难事件频频发生,它也是网络媒体要不断面对的报道对象。但是,在结束一次矿难事件的专题报道后,如果对矿难发生的大背景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官煤勾结”是矿难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寻找到了新的报道话题,这个话题源于矿难报道,但又超越了矿难报道,将选题拓展到了一个更有价值 的社会问题上。这种从事件的背景中寻找选题的方式在实践中是较常用的。

(2)多点聚合与单点分解

多 点聚合意味着将一些看上去零散出现的现象或事件,用一个主题统领起来,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例如,腾讯网的《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的专题,是将一些大 城市在面对天灾人祸时表现出来不堪一击与混乱这些“散点”现象,集中在一起进行报道分析。不但找到了好的选题,也可以使读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识个别 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深层原因。

单点分解则是将一个主题细分为若干个子主题,从中寻找新的报道落脚点。这有利于将这一个子主题做深、做透。在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回顾与展望等类型的报道中,单点分解往往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4.媒体策划的活动

在媒体的报道竞争中,出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媒体为了做出独家新闻,形成社会影响,会结合当前形势,有意识地策划某些活动,媒体作为活动的主体,也作为报道者,来组织整个活动。

这样的活动在策划时应该注意一些相应的问题: 社会效益、活动的依托、报道空间、投入产出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角度策划

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新闻报道中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对于网络新闻专题来说,角度是使选题增值的一种方式。

好的角度可以使好的选题进一步增色,而有些平淡、老套的选题,也可能由于角度选得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好的角度也可以使宏大的选题落到实处,使静态主题呈现动态效果、抽象主题呈现具象效果。

合适的角度,也是使新闻报道“立”起来的支点,它可以促进新闻报道的立体化。好的角度还有利于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表现,使多媒体报道的长处得以发挥。对于非事件类专题来说,角度的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网络新闻专题的角度策划中,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抓住阶段性特征以显示事物的进展

对报道对象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有着深入认识,尤其要能判断出它在当前阶段的新动

向、新特点或新趋势,以此为突破口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进程。

2.通过透视背景来剖析现实

将眼光放到新闻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做出深入、透彻的分析,就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样的专题也能体现出编辑水平。

3.通过典型人物反映一群人或一个事件

而如果在一类人中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焦点就清晰实在了。在采集多媒体素材时也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对象。这种从人的角度出发做的报道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4.通过典型时刻反映全程

很多新闻事件都有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尽管网络一个侧面,多个角度的栏目集成后,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全貌或某个突出的局部。

5.以典型空间或环境为场景表现对象

任何报道对象,总会有它所依托的空间或环境,从空间或环境出发,不仅有利于发现报道的特定角度,同时也便于为专题的多媒体报道提供舞台。

6.通过典型数据勾勒全貌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主题或事件的全貌,可以通过与之相关的一些典型数据加以反映,典型数据提供了挖掘新闻主题的不同切面。

7.通过典型意见来反映事件的影响

将 围绕新闻主题或事件形成的意见与争论作为报道的重点,也是网络新闻专题常见的一种切入方式。它适合那些社会反响强烈且认识多元的题材。用这种角度进行专题 报道,需要尽力做到客观、中立,尽可能呈现不同的观点,即使有些观点的声音很弱,但如果它们具有代表性,也应该给它们一席之地。在这类报道中,常常可以直 接将网友的评论与编辑组织的内容结合起来。

8.以专业眼光审视大众话题

许多新闻报道对象本身是大众性的话题,但是,如果用大众化的视角来报道,往往会使报道流于平淡,难以形成突破。而从专业的角度来加以审视,可以打开认识新闻对象的另一扇窗口,使报道超越普通人的认识高度。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栏目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最终体现在栏目的设计上。

1、核心信息的内容策划是在报道角度的引领下进行的,一般来说,可以在几个维度上展开:

以时间为维度: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当前状态、历史背景、未来趋势等方面设臵栏目。

以空间为维度:从地理上划分事件发生或波及地区,将每一个地区作为报道的一个栏目。以人物为维度:从事件中的人物命运、人物的感情状态等方面设臵栏目。

以社会环境为维度:从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影响、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设臵栏目。

以意见态度为维度:从当事人的态度、相关人物的意见、社会舆论反响、专家的评论等方面设臵栏目。

当然,一个专题并不一定要将所有维度中的内容都体现出来。

2、目前网络新闻专题栏目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构方式:(1)平行聚合式

平行聚合式是网络新闻专题中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栏目结构方式。它的总体思路是,每一个栏目反映主题的。

(2)层层递进式

在层层递进式的栏目结构方式中,各个栏目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前一栏目的内容是后一栏目的基础,后一栏目是前一栏目的发展与深化

在递进式的栏目结构中,主要的逻辑关系可以是 以下几种: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以时间的顺序来组织栏目,条理清楚,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观察事物的顺序:就像用视觉手段来表现事物一样,专题也可以以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这样一种观察事物的渐进顺序来表现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

认识事物的顺序:认识事物往往有着由表及里、从认识现象到探究原因的一种发展过程。层层递进式栏目结构,多适合于主观性的专题。

(3)观点争鸣式

不少主观性专题中侧重于揭示事件或问题的影响,它们常常是以观点的冲突作为栏目结构的基本依据,即每一个栏目集成一个方面的观点,各方观点同时呈现。

3、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手段的策划(1)、文字(2)、图片(3)、音频(4)、视频(5)、Flash(6)、时间线:将各种内容依据时间顺序组织起来(7)、互动:受众调查、受众评论

七、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设计(本部分可参见书本P272-284)

一个典型的新闻专题往往是由若干栏目组成。利用栏目,将最新新闻、事件进展、各方反应、事件影响等各类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集成在一起,同时,辅以历史资料与相关知识介绍。而网友评论以及互动调查,也往往会成为专题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专 题版面的设计,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版面的美感。新浪网的专题在页面的顶部标注“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以大字标注在恐怖袭击的相关照片上。再将剩下的 版面依垂直方向分成基本上等宽的三个部分;在页面四分之一的部位,用一则广告将新闻专题隔开。版面的前三分之一多用文字的形式,辅以少量的图片;中间三分 之一的版面多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其中在大约二分之一的地方用Flash动画的形式简要地展现了孟买恐怖袭击的主要地点;紧跟其下的版面以图片配新闻的方 式,将“9.11”以后全球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做了回顾;剩下的版面则以纯文字的形式刊登了“最新消息”、“视频报道”、“图文报道”、“分析评论”和往期 专题回顾。版式分割成中规中距的形式,各个栏目之间界限清晰,阅读时视线流畅,容易使受众接受。重大事件的网络专题版面安排一般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最新消息、图片———各方反应———分析评论———深度背景分析与类比溯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事 件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实时全时的报道,辅之以“在线调查”与受众进行在线互动,这是符合受众心理期待的。技术赋予网络的互动特征,使网络媒体和受众之间 的心理互动较之于传统媒体更为深入,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

(一)其中网络新闻专题的栏头设计,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第一个要素,专题的栏头设计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醒目抢眼;(2)文字表达准确;(3)情绪传达到位。

(二)专题首页设计的几种主要版式为:

1、“日“型

2、“T”型

3、“门”型

4、“平行线”型

5、“三”型

(三)、网页版面编排的原则

网页版面设计就是要对网页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优化配臵,这种配臵主要是由视觉元素所决定的。各个栏目要互相呼应,既有利于受众阅读,又能够为受众节约时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1、版式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不是要求各个栏目之间仅仅保持版面面积上的平等,而是要在网页版面编辑的时候,给受众以视觉上的平衡感。这种平衡包括栏目版面 面积的平衡、版面色彩的平衡、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视频音频报道之间的平衡。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通栏的大标题和下面的新闻图片主要都是 暖色调,周围文字版面都是灰黑、蓝色为基调。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冷暖和谐的大版面。

2、重点突出原则。在页面中的众多栏目中必须设臵一个或几个重点栏目,吸引受众注意,通过重点栏目的引导将受众引向深入阅读。重点栏目一定要放臵受众最急于获 知的信息。通常重点栏目要在页面的上部,这样就避免了受众用鼠标向下滚动搜索信息的过程,从而在第一时间就把握住受众的阅读心理。

3、合理布局原则。在对版面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在版面上留有空白的余地。但凡版面编辑比较成功的网站,几乎都会合理运用空白。一般来说,在横着的版面中,空白的运用是分阶梯状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版面之间用空白带适当地隔开,或是用两个空白带将整个版面隔出三个部分;在竖着的版面中,用一个或两个空白带作为 版面的间隔。硬新闻的网络专题则一定会运用白、灰做底色。

(四)、网络专题内容的编排原则

网络新闻专题中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各种形式的新闻,因此,怎样合理安排它们出现在受众视觉里的顺序,需要仔细考量。

1、文字和图片为主原则。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波伊特(Poynter)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读者首先看的是文本。整个测试的结果是,新闻提要的 注目率是82%,文章本身是92%。网页上出现的图片64%受到注意。视频和Flash是动态的、转瞬即逝的,对于硬新闻的受众来说,他们愿意对硬新闻有 更多的思考,文字报道依然是引导受众思考的主角,视频和Flash只是对文字和图片新闻的补充和装饰。

2、人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而下”。根据这一习惯,我们把最吸引受众的内容放在左上角,再按照递减性原则,安排有充裕时间或对该新闻有兴趣 的受众继续向下阅读较为次要和背景性的新闻。尽管网络媒体具有超文本的特征,但对于受众来说,依然需要遵循纸媒的阅读习惯。美国学者艾德蒙.阿诺德指出,读者的目光大致从左上往右下移动,好像一个“Z”字。版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叫做休闲角。设计时对这两个地方要特别关注,因为读者的视线不会自动地移到那 里。

3、实时化和全时化。在追求“即时”、“实时”的同时,网络新闻的“全时”化 观念也逐渐建立起来,那就是:网络新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别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一切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 效性,同时保证对新闻事件的全程关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完全颠覆了时空的概念,在信息传递极为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要24小时关注世界各大媒体对某些重 要突发事件的最新报道。漏报、缓报会使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失去竞争力。

4、避免新闻报道“碎片化”和“瞬时化”。网络新闻为追求时效性往往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容易造成新闻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片段,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

(五)、网络新闻专题版面的不足

以 新浪网的新闻专题编辑为例,其版面长度占到了接近9个电脑屏幕,也就是说,其整个网页从上到下的长度有9个电脑屏幕的长度。这样的长度对于一部分受众肯定 是难以接受的。并且专题最后的“最新消息”、“视频报道”和“图文报道”显得与版面上方的新闻有重

复;同时这三个板块的左侧和右侧都留有大量的空白,从而 使版面显得比较单调,三个板块连接起来的长度也显得过长。这都需要在将来的网络版面设计中有所改进。

八、扩大网络新闻专题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一)良好内容和结构的组织策划

1、内容设臵上要新颖,不能简单堆砌及被动选择,而是按照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内容的组织。如网易新闻在介绍布什和布莱尔的关系演变时用了“两布情史”的小 标题,采用了“求爱期”、“定情期”、“热恋期”、“考验期”、“告别期”来形容两人的关系,这种表述方法生动形象,利于网民理解接受。要想内容独特新 颖,题材与选题的创新也必不可少。

2、在题材的挖掘上要具有新意,新的独家视角更 容易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曹爱文的事迹最初只是被当作一般的社会新闻来报道,在社会上没掀起什么波澜,一网友在大河网上贴出一 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大河网迅速发现并臵顶,引发众多国内知名网站对曹爱文的评论急剧升温,多名网友发表评论, 称曹爱文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

3、抓住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等影响巨大、受众波及面广、发生根源比较复杂、有较多新闻背景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些事件一经披露就会成为舆论的焦点,网民注意力的核心,这是网络新闻专题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绝好机会。

4、优秀的结构形式设计能提升内容的价值。

网 页专题结构设计遵循的是“平面+ 立体思维”。“平面+ 立体思维”中的“平面”表示网页设计可以借鉴传统的报纸版面方式,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起来,遵循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最重要的新闻、图片放在页面的左上 角,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不但能充分表达编辑意图,而且能帮助网民分清主次,以便尽快获得重要信息。运用文字、色彩、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后产生的 综合美感会给受众视觉上美的享受。“平面+ 立体思维”中的“立体思维”表示网页设计与报纸版面设计不同,还需考虑超链接的设计。此外,使用小标题,用突出的字体、颜色来强调重点核心内容,把插图、图表从内容中抽取出来等方式的运用也有助于引起受众的注意。

(二)实施品牌战略

打 造品牌栏目占领网络传播的主阵地,是网络新闻的发展方向。“在信息时代,差别就是创造价值”。面对几乎相同的信息来源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要靠鲜明独特的定 位。例如,“人民时评”栏目是人民网对于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评论的重要阵地,该栏目强调“在第一时间推出评论”,但前提是事实一定要准确,导向一定要正 确,特别注重评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指导性《焦点网谈》定位于“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新渠道,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新窗口”。栏目是构成专题的基本框架,在栏 目设臵上的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就能考验一家网站的功力,也能显现出创新的水平。独家的栏目往往意味着独家的报道视角和与众不同的内容,这就要求专题的 栏目设臵不能亦步亦趋,应该根据自己的性质、定位、特点和优势,设臵富有个性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栏目。比如,同样是关于2007 年全国“两会”的专题,但新浪网、新华网和人民网的栏目设臵各有自己的独家特色,都有自己的独家栏目。新浪网有“两会看点”、“访谈连线”、“近距离看两 会”等;新华网有“海外评两会”、“两会新华视点”、“两会建言追踪”等;人民网有“高层动态”、“网民议政”“答民情”等。

同时,网站实施网络新闻专题的品牌战略,应强化品牌的可识别性,并在网页上对其进行突出处理,将栏目臵于醒目位臵,使其拥有相对独立的“领地”。

(三)利用名人效应

名人的出现所造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

1、利用已有的名人迅速提升自身价值。对于一些焦点、热点问题,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疑难问题请知名专家读解,可以迅速集中地纠正各种谣言、传闻和误讯,集 中解答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可以在专题中体现我们的价值定位,让受众理解并认可它,继而形成约定和依赖,形成浏览惯性。

2、在网络新闻专题的互动性栏目中,运用主持人和网民展开全方位、全时段的网上交流,也可以聚拢人气,引导舆论。、(四)统筹运作,媒体联动

市 场上明显出现“马太效应”之后,仅靠单打独斗难免落得伤痕累累,甚至难以在竞争大潮中支撑,因此“, 合纵竞争”势在必然——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这样有利于在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使得不同媒体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 生多家媒体力量叠加的“1 + 1 > 2”的传媒效应。通过内容交换,取长补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体竞争力。媒体联动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装,而是一种建立在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上的一种 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同作战关系。媒体联动既可以是与其他网络之间的联动,也可以是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同时进行等形式。由于媒体联动能优化资源配 臵、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舆论强势,因此它能使媒体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使自身的影响力波及到合作媒体覆盖的范围上。

参考书目:

上一篇:超级感人下一篇: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