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精选8篇)
1.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篇一
浅析安全“零事故、零伤亡”管理措施和方法
阎家沟矿动力车间安全员:华正茂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矿山行业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职工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矿山行业和职工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单位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三、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四、是落实制度“严”字当头。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字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做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组,提高职工自保互控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职工代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建立安全档案,追踪整改。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加大对生产现场、生产设备、有毒有害作业岗点以及职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整改力度。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从而在全矿范围内形成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2012年3月1日
2.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规模逐步扩展,大型高技术的生产装置也慢慢增加。但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常发生特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等所造成的。据相关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的生产事故就有80万起,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平均每年13万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建立、编制已成为了国内外组织开展的减灾工作,该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施安全生产,改善当前不利形势。据相关研究表明,与无应急系统相比,实施有效的事故应急系统能将损失降低到6%。
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2.1 加强培训,提升各级预案编制水平
首先,建立起具有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加强高安监队伍的各项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做到业务精通,从而才能更好的为应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指导和服务。加强行业监管人员在应急预案管理中的综合能力,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制,企业管理人员在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对应急预案在编制、评审、报备、演练等方面的管理熟知,这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编制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需做到全面覆盖,既要包含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包含各行业管理人员。这有利于应急预案编制与实际更符合,也更容易被各行业所接受,从而让预案得以有效实施。
2.2 完善专家库,保障预案评审有序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在应急预案评审上的专家库并不全面,导致很难开展评审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需从各地实际出发,建立起完善的专家库。所建立的评审专家库不仅需要达到行业重点的凸显,还需要做到全面性,因此需要行业领域和综合预案两类评审专家。各地可根据单位、企业规模来确定评审专家人数,并制定出相应的比例数。此外对评审专家也需要加强业务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并对评审专家加强管理,做好管理跟踪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来确保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2.3 提高监管力度,全面开展预案报备工作
监管不力将直接影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报备工作,导致报备率底。监管工作想要做好,就必须对当地企业的各项实际情况有所掌握,要明确企业的规模大小、数量多少、工作性质等基本情况。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建立起全面的企业信息数据库,从而为监管提供信息依据。此外,各部门需加强监管的力度,无论是从法律、行政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必须落实应急预案报备工作。加强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企业,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没有落实的企业,应当不发生产许可证。大中型企业需对其进行限定期限,督促他们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若主管部门没有做好监管工作需予以通报,做好定期监督,并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对发生安全事故且没有采取应急预案报备工作或没有引起重视的单位,要追究企业相关责任人和监管单位的责任。
2.4 加强责任感,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加强机关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思想作风建设。监管部门需从战略、全局上意识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好监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抓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加强机关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意识,创建新的预案评审方式。可建立起专门用于预案报备工作的网站,在网上进行报备申请,采用专家在线评审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审的速度,提高了各单位的预案备案率。
2.5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预案工作的顺利实施
各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加大对应急预案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充足,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应急预案培训和教育,保障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需对财政预算进行落实,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企业也应当加强自身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救援力量和应急组织体系,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和设备,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J].甘肃社会科学,2006,(3):240-243.
[2]刘功智,耿凤,邓云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59-60.
3.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 篇三
可见,加强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应该从旷日持久的喋喋不休式概念炒作,付诸现实的行动与实践。
一、学校安全事故的界定
学校安全事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校安全事故,是指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师、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其基本内涵包括:(1)安全事故发生在中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期间(未在校学习的未成年人不属此范围)。(2)行为人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了伤害结果(受伤、致残或死亡),即伤害事实的存在。(3)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关(与学校活动无关的个人行为不属于此范围)。(4)如果学校有过错,对此要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
二、学校安全事故的归因
1.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育教学设施老化、陈旧、设置不当以及使用假冒伪劣产品。(2)制度不严,管理不善。(3)学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4)体罚或变相体罚。(5)安全保护措施不力。(6)学校创收活动的原因。
2.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之间相互打闹引发的安全事故。(2)学生的特殊体质或疾病。(3)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
3.不可抗力原因。
所谓不可抗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三条的解释,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引起的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则》的规定,不承担责任。如地震、风暴、海啸等自然灾害引起的伤害。
三、学校安全事故的预防
1.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中小学校是学生聚集的场所,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健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教学设备保养维护、门卫制度、食宿制度、课间休息制度、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日常工作条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在校行为规定等。制度规范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对师生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什么行为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提倡的,什么行为是禁止的,让全校师生能一目了然。在制度和规范中,还要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实行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增强有关人员的责任感,发挥制度和规范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学校的各项活动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要对中小学校进行全员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事故防范意识。
学校要建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干部队伍。注重干部、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其应对学校危机事件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在学生中间开展深入有效的安全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要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及社区教育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学生伤害事故防范的教育。
3.对事故的处理要严格执法,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预防学校事故。
在事故的处理上要严格赔偿制度,坚持事故赔偿的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对事故的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具体要考虑以下几点:(1)损害事实的影响。(2)事故原因和赔偿目的的影响。(3)赔偿方责任大小的考虑。(4)对事故特殊情况的考虑。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自身的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并且要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要分清责任,对学校干部、教师的渎职行为、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的处理,尤其要严肃。
四、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
校园安全“技防”的同时还是要强调“人防”,即校园安全需要更加精细化管理。长期以来,我们在校园安全上过分地依赖“技防”,但并没有搞清楚,“技防”是为了更好地“人防”,而“人防”的落脚点就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对于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从精细化管理的要义可以看出,学校安全要落实“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精细化管理其主要管理方略如下。
1.突出以德服人,强化国学等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浸润与渗透。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要消除校园暴力,最实用、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读书中认同国学,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营造书香校园。在读书中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形成理性思辨的能力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2.建立校园暴力危机管理机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建立校园暴力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防范、预测、化解、度过、摆脱等几个阶段。其中,防范、预测和化解这几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防范就是学校为所有的学生建立安全档案(包括学生是否有前科,是否有过暴力倾向,家庭状况如何等),做到心中有数。预测就是要洞悉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对其言行有一个大致准确的判断。化解就是学校和教师应该以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帮助问题学生,特别是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朋友。
3.依法行政,政府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为心理教育的疏漏及历史欠账买单。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与心理发生剧烈变化。这一时期,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出现第二性征及性成熟。伴随着生理上显著的变化,心理上、行为上都要求独立,而现实中,他们却又脱离不了对成人的依赖。这种身体上成人感与心理上的半成人感的矛盾困扰着每个学生,常常造成他们行为的独立性与不成熟性的矛盾,这时,以暴力解决问题也就成为宣誓其独立性的一种特定表现。然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暴露出青少年学生心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每一所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和道德干预机制势在必行。
4.依法治校,建设法制校园,让学生知法懂法遵法。本质而言,青少年学生始终是存在着对法律的畏惧心理,之所以敢于实施校园暴力,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学生之间的一般纠纷。因此,要防范校园暴力,就必须强化社会治安,让每个青少年学生都知道哪些行为是属于违法犯罪的,更要使他们知道违法犯罪后必须接受的严厉惩处,让强有力的法律威慑,消除校园暴力案件,使每个青少年学生对法律常怀敬畏之心。
5.进一步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教育管理。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让教师与家长在预防校园暴力中形成有效互动。统计资料表明,导致校园暴力的诸因素中,家庭教育是罪魁祸首。
6.强化社会管理及社会环境治理。全社会动员起来,营造一个适宜的、干净的、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已经势在必行。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校园暴力事件来看,暴力、色情文化是产生校园暴力的当之无愧的第一推手。尽管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禁止青少年接触暴力、色情文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可供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手机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色情场面。因此,要真正预防校园暴力,就必须尽快遏止通过网络传播的暴力、色情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为青少年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校园安全无小事。既然国家、社会、家长把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交付给我们,那么,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施教者乃至服务者就要把国家法律、法规作为管理学校的法理基石,坚决秉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将“技防”与“人防”有机结合,以人为本,树立“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的安全意识,把学校安全工作当作关乎学校生命线的事情来抓,紧紧拽牢学校安全预防与学校安全管理两个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行动策略,力戒麻木不仁、事不关己、得过且过等玩忽职守的流弊,把校园安全工作做实做好做牢。
4.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篇四
学校校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集体活动安全、意外伤害、食品及疾病预防中因管理措施不到位,责任未落实,未做好安全教育和监管工作,发生安全事故的,追究安全责任的事故等级类型规定如下:
(一)重大过错: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中玩忽职守、失控,工作不落实,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但尚未造成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二)轻微事故:一次师生1人轻伤;一次1-2人中毒;教师体罚学生,发生一次1-2人(未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伤害);或造成直接经济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的事故。
(三)一般事故:
一次师生2-3人轻伤;一次3-5人中毒;教师体罚学生一次2人或1人轻伤(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伤害),连续发生两起体罚事件的;或造成直接经济财产损失5000元以下的事故。
(四)严重事故:一次师生3-5人轻伤;一次5人以上中毒;教师体罚学生一次2人以上或1人轻伤害(对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伤害);或造成直接经济财产损失10000元以下的事故。
(五)治安安全事故:学校未强化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和治安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出现以下治安事故的:
1、一般事故:校内非团伙性(3人以下)打架斗殴、恐吓、勒索、敲诈、偷盗、赌博,传播迷信、色情、淫秽音响及书籍的治安安全隐患和治安事故,且影响较大的;
2、严重事故:团伙性打架斗殴恐吓、勒索、敲诈、偷 1
盗、吸烟、喝酒、赌博,传播迷信、色情、淫秽音响及书籍,未成年人进网吧,或造成一次5人以下轻伤、直接财产损失2000元以下且影响恶劣的;一学期内连续发生两次及以上治安安全事故。
5.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篇五
从天津港爆炸到连云港灌南化工园区爆炸,再到响水”321”天嘉宜化工爆炸,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警示鼓点过于密集,祸患常积于忽微,安全生产的风险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一失万无的惨重结果。
响水“321”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是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然,燃烧引发硝化废料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天嘉宜公司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是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的意识,不是挂在嘴上喊喊口号,也不是整整齐齐的刷在墙上,而应该是一步一脚印地落实在行动之中。天嘉宜化工公司总经理长达11个月无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应付监管人员检查贴假牌,技术团队仅了解硝化废料着火爆炸的危险特性,对大量硝化废料长期贮存引发爆炸的严重后果认知不够,安全管理混乱等等。都说明企业还是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很多企业还存在“被动式安全管理”,也就是当前企业管理者缺乏主动、自发搞安全的意识,而更多的是被动、迎合式的来搞安全。企业自身唯有通过切实的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安全政策的执行者要不打折扣地去执行,企业管理者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的意识,通过建章立制、重视安全管理人才、充分依靠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力量来夯实安全基础,因地制宜建立一套针对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等等的方式才能进一步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参加监管部门培训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水平,积极主动开展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做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二是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321”事故中响水县应急管理局对于指导、督促园区全面摸排安全风险不力,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彻底,督促企业排查重大事故隐患不力,复产验收把关不严等等。目前通过推进街道辖区35家重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过构建风险点的辨识加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火墙的方式来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步步形成大数据分析、区域宏观风险监测的监管方式,同时开展辖区工贸企业的专项整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不漏报不假报。辖区微小企业占监管企业数近一半,要充分发挥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安全咨询托管服务。每次各项检查要做到扎实过细,保证不漏报瞒报,针对前期检查的隐患,确保及时整改,完成隐患闭环工作。开展19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组织“安康杯”竞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的普及,提升企业和社区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切实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督促各相关部门及社区做好日常数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结合运用安培app、网上申报平台,对隐患闭环整改等要做好详细登记,确保工作“有迹可循”。同时有效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三是要强化事故问责,明晰工作职责。
落实领导班子“一岗双责”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事故后的问责是警示和责任的归咎,而事故前履职的问责,是推进监管履职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工作到位,进而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将责任具体化,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并进一步运用好信息化平台手段,紧盯重大活动、重要场所、重点领域,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督促各部门履行工作职责,开展本行业、本系统内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落实“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隐患排查机制,全面压实部门监管职责,保障责任落实。6.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篇六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工伤事故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性,采取有效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伤事故报告
1、发生轻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并由工地负责人在当日下班之前报告企业负责人或安全部门。
2、发生重伤事故后,负伤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亲自或责成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3、发生死亡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光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并保护好现场。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及其有关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报企业主管部委和建设部。发生重大死亡事故也照此办理。
二、工伤事故调查处理
1、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积极组织抢救伤者,想法设法医疗,使之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2、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围挡和标志,派专人看护,是被破坏的物件、碎片、残留物、致伤人的位置保护原样,不准移动和冲洗擦拭。
3、事故发生后,企业要立即成立3-5人的事故调查小组,按“四不放过”原则,一是勘查事故现场,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致伤物体,并拍摄事故现场。二是对发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查清受害人或肇事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本工种工龄、接受教育情况和发生事故原因,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要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并责成写出书面材料,签字盖章。三是查清单位规章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在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要根据《山东省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按期性质分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和破坏性事故,及第九条、第十条之规定,结合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实施细则,按应负的责任大小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分别给予事故单位和个人予以罚款、行政警告、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触及刑律的上报人们检察院处理。
7.化工园区事故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 篇七
1 化工园区火灾分类分析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物质部分为易燃、易爆品, 存放量大且较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 易形成大规模、立体、流淌的大型火灾事故。化工园区内的火灾不仅对化工厂和工人造成伤害, 还对消防救援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 影响救援过程。其中, 与设备相关的火灾事故占了比较大的比例。Daniel和Joseph收集并分析了1972年到2001年间的化工事故, 指出比例最大的三类设备事故分别是和管道系统、反应器与储罐相关的事故。依据这些设备类型对2010年以来国内化工园区内发生的部分典型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归类, 具体分为管道设备、反应器设备、储存设施与其他设备4个方面, 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1.1 管道设备
管道设备是化工园区最常见的设备, 担负着输送原料与产品的任务。这些管道数量多且多为压力管道, 输送物料常为易燃、易爆品。因此, 一旦发生事故, 高压物料便会泄漏到管外, 易与管外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发生爆炸。管道延伸距离长且物料输送连续, 易形成大面积、多点式燃烧的火灾。管道内输送的物料带有较高的温度和一定的毒性, 一旦发生燃烧爆炸, 会给消防救援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目前, 管道设备方面的火灾事故主要表现为管道泄漏。具体来说, 事故起因主要分为误操作引起的泄漏和管道因腐蚀造成的泄漏两类。表1列举了近年有关管道设备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其中, 表中“7·28”南京爆炸事故和“5·28”山东淄博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均为拆迁施工时丙烯管道被误挖断, 泄漏的丙烯进入空气遇明火爆炸。分析原因, 主要是拆迁时施工人员未带管道图或未按照管道图回避管路。两次“大连输油管爆炸”也同样与人为因素有一定关系, 分别为卸油操作不当和施工时钻漏管线。值得注意的是, 大连的输油管路从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共发生事故8次, 频率之高让人惊叹。虽然事故伤亡人数与其他伤亡事故相比较少。历次事故都间接反映出施工、监管等部门间的配合不当与监管不力。此外,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的起因为输油管道腐蚀减薄, 发生破裂, 原油泄漏后遇明火作业发生爆炸。究其原因, 除了与管道腐蚀有关外, 明火作业也是重要原因。此外, 企业与市政等相关管理监督部门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 在此类事故中, 处理好人为问题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之一。
1.2 反应器设备
反应器设备是化工过程的核心部分, 原料物料在装置内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物料。化学反应常伴随着高温、高压、强腐蚀等过程, 反应器的防火、防爆性能及相关安全措施十分重要。但其反应类型较多、过程复杂, 且各有区别, 在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中也无法全面涉及。应对反应器的特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制定相应防范制度, 配合相关监督与消防部门综合管理。
表2中列举了近年来部分反应器设备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与其他几种事故类型对比可发现, 反应装置火灾事故均伴随着人员的死亡。这充分说明了此类事故的危险性和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措施的必要性。表中6个事故案例的起因涉及非法生产、设计不合理、违反操作规程与安全生产事故等几种情况。其中, “4·13”黑龙江大庆化工厂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非法生产偶氮二异丁腈过程中生产车间内甲醇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遇明火引发爆炸。而“2·28”河北赵县化工厂爆炸事故, 除其直接原因反应釜导热油泄漏外, 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 降低安全防范标准也是间接原因。这与2005年BP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炼油厂发生异构化装置爆炸相似。德州事件的间接原因也是BP公司逐年削减安全投入。此外, “1·5”上海松江化工厂爆炸事故是发生在研发公司的研发过程。在2007年,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化工厂研发汽油添加剂时也发生过爆炸致人死亡的事故。因此, 研发实验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1.3 储存设施
存储化工园区内各类原料与产品的储存设施 (如各类储罐) , 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类设施常存储各类易燃易爆油品, 且存储集中、量大, 一旦发生事故, 极易燃烧爆炸。储存设施的火灾事故具有燃烧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爆炸危险大的特点。此外, 发生事故后火势迅猛, 易形成流淌火, 进而引燃周围设施, 扩大事故范围。因此, 此类事故消防灭火的难度大、耗时长, 对消防灭火提出较高的要求。
表3中数据是近年来部分储存设施火灾事故的典型案例。其中, “9·19”重庆长寿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碳氢相储槽附近的装置爆炸引发二氯丁烯储存罐泄漏, 进而发生燃烧。由这次事件可知, 化工园区内设备之间间距较小, 易引发连串事故。因此, 应形成以区域防范为主的监督与应急机制。2012年发生的“大庆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储油罐发生爆炸。此外, 表3还列举了2013年的“9·14”抚顺化工厂爆炸和2014年的“6·9”南京化工厂爆炸的事故起因。两次事故警示人们, 无论是正常运行还是开工检修状态, 储罐的安全问题均应高度重视。
1.4 其他设备
除了上述三类设备外, 化工生产过程中还涉及精馏塔、萃取塔、混料器等一系列设备。与这些装置相关的事故大多涉及工艺操作、生产误操作等问题。表4中简要列举了部分此类事故的典型案例。其中, 2010年“青岛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混料器内物质与强氧化剂氯酸钠混合, 经搅拌后放热爆炸。“8·23”宁夏中卫化工厂爆炸事故中, 氢化液受槽中的氢气未反应完全,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 遇明火爆炸。2011年“山东新泰化工厂爆炸”事故的起因是冷凝器紧急维修时操作不当。由这次事故可看出, 紧急时刻处理问题时的安全意识仍需加强, 在日常培训中应着重加强消防安全培训, 提高防火、防爆意识。2013年的“7·27”鲁西化工厂爆炸事故起因是双氧水萃取塔发生爆炸。此次事故反映出即使是较为稳定的强氧化剂, 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使用方式, 若含量过多或处理速度过快也会有爆炸的危险。
2 事故原因分类及可能的后果分析
2.1 事故原因
对几种典型事故类型进行了具体分析, 归纳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2.1.1 工艺过程控制不当或误操作
化工过程因其反应的特殊性与局限性, 需要过程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过程中要控制:一是原料的质量与投放配比。原料杂质含量多会增加化工反应的不确定性;投放配比过大会加大相应设备的负荷, 易产生泄漏、火灾等事故;投放配比过小则不利于生产的经济性。二是原料的投放速度与投放顺序。化工生产是动态反应下的稳态操作, 因此投放速度过快或过慢, 均有可能脱离化工企业的调控范围, 易产生火灾或爆炸;化工生产具有特定的投料顺序, 变动投料顺序可能会改变反应顺序, 进而易产生火灾等事故。三是过程的温度与压力。化工过程均要求一定的温度与压力, 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增加反应的不确定性和加重设备的负荷, 形成火灾隐患。
2.1.2 化工园区内缺乏科学布局、消防配套设施不足
一些化工园区内布局不规范, 建筑物间的消防间距不足, 缺少相应配套消防设施。化工过程多为特殊、高危的过程, 其对消防配套设施的要求比一般城市消防设施的要求高。但部分化工厂按照普通城区消防标准设立消防设施, 一旦出现火灾爆炸事故, 消防设施无法完全完成灭火。依靠远处消防救援力量又会延误最佳灭火时机, 导致火情扩大。
2.1.3 缺少安全资质、违法生产
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 其开车动工需必要的资质, 需通过相应的安全生产与消防检查,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违规、违法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 应急措施和灭火救援能力均无法达到要求, 易酿成大的事故。
2.1.4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意识不足
部分化工厂内操作工人普遍学历水平较低, 对于化工过程认识不足, 遇到异常状况后处理与应急灭火能力差。此外, 部分中小企业为追求利益, 缺乏对工人日常安全生产与消防的培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 操作人员无法正确处理, 最终小的事故易转变为大的灾祸。
2.1.5 设备年久失修或环境变化导致设备损坏
定期设备检修与消防设施维护是化工企业能够长久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化工园区因其生产的特殊性, 与正常生活环境相比, 易带有一定的腐蚀环境, 且对设备的要求要远高于日常家用设备。此外, 市政规划不当导致化工园区距正常居民生活区较近, 部分输送管道设备与市政管道交叉, 增大了火灾事故的受灾面。
2.2 事故类型
化工园区内常见的三种事故类型分别为火灾、爆炸和毒性释放。文献[2]中对三种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死亡率和经济损失情况进行了比较, 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 火灾是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此外, 爆炸事故常常伴随着火灾发生, 而毒性物质释放较多是因为火灾或爆炸导致的。Daniel和Joseph在2 0 1 1年列举的1972-2001年间的100起事故所占比例, 与火灾相关的事故占到了71%。由此可知, 火灾是化工园区内首先要重视的事故类型。针对火灾开展的消防灭火救援措施与消防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消防安全管理建议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国家相关消防科研部门针对化工园区内消防安全与管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合各类事故的特点与已有文献资料, 从“政策与规范、消防规划与建设、企业管理、人员管理”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3.1 政策与规范
政策与规范是化工园区内安全生产与消防救援的重要保障之一。相关消防机关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 监督与纠正化工园区内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国内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设计标准也做了规范, 如《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防火设计规范》、GB 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但国内石化相关消防标准平均10.5a修订一次, 而美国1~5a便会修订或补充;国内石化相关标准采标率低限制着化工消防安全的发展。因此, 建议紧跟国外消防发展方向, 依据国内消防现状, 建立与时俱进的消防政策与规范体系。
3.2 消防规划与建设
消防规划与建设的落后是化工生产安全性与危机应对能力差的原因之一。化工园区内的消防规划需与化工园区建设同步, 建立相应防范与救援机制。其中, 消防站建设是消防规划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设施之一。应依照化工企业的危险程度与火灾特点,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建立相应消防站。对于重点防火区域, 建议应依据多布设原则建立救援距离与救援时间更短的消防站。依据化工厂危险品的类型选用恰当、充足的灭火剂与消防设施。对于化工园区内的火灾高危设备, 应配备相应的自动灭火设备。
3.3 企业管理
化工过程火灾风险性大, 且工艺复杂, 消防设施不一定能快速灭火, 加强化工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与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十分必要。建议化工企业除应严格遵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 履行其防火职责外, 还要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实时火灾监控、日常厂区维护与定期消防检查相结合的机制。强化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与消防管理的检查, 建立相应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化工园区内, 根据危险区域划分警戒级别建立相应区域预警机制。高危区域重点看护, 相应消防配套设施比一般危险区域内设施数量要多。还要定期组织消防演习, 提升企业应对突发火灾情况的能力。
3.4 人员管理
加强企业人员管理,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培训, 切实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一线操作工人, 应保证相关安全生产与消防的培训落实到位。保证每一个工人掌握自己所操作的设备与周边的设施, 熟悉消防应急设施的存放位置与使用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人员, 建议加强其安全防范意识, 执行责任制管理。企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其消防设施, 遇到损坏或过期失效的消防设施应及时上报修理或更换。
4 结论
化工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火灾隐患。其火灾具有发生风险大、燃烧速度快、易形成立体与流淌火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单纯地做好“政策与规范、消防规划、企业与人员管理”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做到杜绝火灾。此外, 任何一种风险均可能转变为实际的灾祸。面对化工园区内的火灾风险, 应将防火与灭火结合起来, 建立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与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守信.化工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Crowl D A, Louvar J F.Che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M].London:Pearson Education, 2011.
[3]许晓元, 刘晅亚, 纪超, 等.国内外石油化工消防标准体系研究[C]//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3.
[4]Crowl D A, Louvar J.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5]刘晅亚, 秘义行, 田亮.石油化工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5) :383-387.
[6]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
[7]刘志刚.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成因及预防[C]//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下) , 2012.
[8]刘晅亚, 陈彦菲.石油化工园区火灾风险与消防安全规划研究[C]//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2010.
[9]王维.石油化工园区应急消防布局规划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10]刘维刚.石油化工企业的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4, (3) :78-78.
8.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分析 篇八
关键词: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11-02
对于煤矿的开采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若安全无法保障,那么煤矿的开采也就无法顺利进行,煤矿业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进而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在煤矿开采问题上向来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由于煤矿开采业地下作业的特殊性,导致各种矿难事故频频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煤矿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就从煤矿采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入手,对相应的事故防范及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1 导致采矿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安全意识不强
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煤矿开采企业中,管理者并没有真正地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问题在采矿作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将安全作为众多生产因素的首位,一旦发生效益、安全与生产间的矛盾时,首先确保的是效益与生产,而不是安全,甚至有时候会故意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来换取效益与生产。某些单位在采掘工作中经常出现瓦斯超限、风量不足情况,却不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理,仍旧进行高强度生产,最终导致矿难发生。如2013年5月发生在泸县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其原因就是事故公司在无风、瓦斯超限状态下仍进行生产,该矿难造成28人死亡,18人受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747万。
1.2 管理松懈
在大多数采矿作业现场都存在着管理松懈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都不重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矿井下的具体工作情况不了解,即使迫于上级压力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整顿,一般也只限于矿上管理,对于矿井下的安全状态仍旧不放在心上。很多单位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都很敷衍,以致存在违章作业、指挥等现象。如2005年山西屯兰导致73人死亡的重大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就是由管理松懈导致的。
1.3 缺乏安全培训
从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与管理松懈等问题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方面的缺失。在各种矿难中的受害主体就是时刻位于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当然他们同时也是许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经调查显示,处在煤矿开采一线的从业人员,超过80%都是农民协议工,这些人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文化基础差导致的安全知识与措施方面的缺乏,他们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从农民工中选出的现场管理人员,他们自觉执行能力差、对相关规程不了解,并且不具备应变灾害的能力。
1.4 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安全管理机制方面其实是分为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外部方面,主要指的是国家在煤矿开采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条例的不健全,其中仍旧存在许多漏洞,某些地方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向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矿提供地方性保护,而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小煤矿,只需要花些钱就能够避免处罚,而且在惩处方面的手段仅限于罚款或整改等,不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而内部方面则是指的各个煤矿开采企业自身管理条例的不健全,由于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很多采煤企业不但没有严格地进行安全管理,更是连相关的安全条例都没有,工人们即使想要保护自身及矿井的安全,也不知该如何去做。
2 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
2.1 加强思想转变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加强思想理念上的转变,强化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才能为煤矿采矿作业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工作人员的现场管理,所以,对主管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让其对采矿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对改善现场安全管理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此外,我们还要对企业的安全和效益方面进行平衡指导,要明确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安全,煤矿采矿业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效益。
2.2 完善相关制度
在监管与责任制度方面,我们要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入手。在内,我们要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将煤矿的安全开采与生产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细微处出成绩。在外,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制,要由中央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垂直管理,同时在地方上,也要将管理和监督区分开,要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一定的社会监督力量。在煤矿的安全工作方面,务必要做到透明、公开,要对社会进行曝光,要将社会的监督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2.3 提高人员素质
要想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安全教育工作,我们要明确安全教育在安全生产中的基础地位,要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当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提高员工对安全技术的掌握程度,强化安全知识、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措施的相关培训。进行安全生产的主体就是这些工作人员,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才能为煤矿的开采与生产提供基本保障。而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主要抓的有这样三点:第一,全面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第二,将重点放在班组长业务的培训上,提高班、组长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三,对员工进行技能强化培训,使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工作团队的培养要向着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并重的方向努力。
2.4 加大投资力度
要想推动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化进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技术。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生产管理的安全化。此外,我们还要在生产作业中积极地推广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对采矿作业环境进行优化,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要想保证企业的效益能够不断地提高,要想确保事故的低发生率,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装备水平、技术水平,要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化、信息化、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同时在一些基础设施上也要下大功夫,努力提高煤矿在开采、生产、运输等整个作业过程中的防灾、抗灾能力。而要实现上述这些措施,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投资有了保障,那么整个煤矿的安全性也就有了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煤矿开采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两种,如何从安全管理方面来防范事故的发生成为煤矿开采从业者目前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矿难及各种事故的发生,就需要相关企业从日常的管理入手,做好各种防范措施,认真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争取从根源上消灭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于平.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11).
[2] 安宏伟.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2,(20).
[3] 陈明.有关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24).
【3.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安全事故隐患消除管理07-26
学校安全生产事故制度09-17
工伤安全事故管理办法10-13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08-2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08-14
炎陵中学学校安全事故惩处制度09-16
小学预防溺水安全事故报告制度09-19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06-30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