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

2024-10-05

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12篇)

1.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 篇一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效率低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目标,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走活作文教学这一盘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㈠作文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阅读练习,轻视作文指导。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没有一堂真正的作文评析指导课,不做一次作文的评批。偏重作文技能,忽视品德修养。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谎话、假话连篇,形成双重人格。偏重命题要求,忽视学生对写作的内在心理需求。有的教师命题远离学生生活,或反复作同类题型练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下无物。偏重语言表达,注重文采,忽视学生在文章中所闪现的思维的火花。㈡作文教学环境封闭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闭门造车”,学生“依样画瓢”。二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狭小窒息的写作空间,静态封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学创造力,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创造力。㈢作文教学目标有偏差

尽人皆知,在中学阶段所要培养的是写作适应实际需要的一般文章的能力。至于文学创作能力,不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偏离了这个标准,常常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范本,刻意地拔高写作基本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陷入苦恼,厌倦的境地。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也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大量类似的应考作文训练,必然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而作文教学也确实成了语文教师的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㈠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倡“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

曹雪芹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他的《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中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重要的基本功,他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好作文在“做”与“不做”之间。所谓“做”就是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所谓“不做”就是文章应当面对生活有感而发,象泉水般从心间流出,而不是无病呻吟或刻意拔高。

新课标中对说真话,对自由表达,对创新精神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念。”“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理论导向十分鲜明。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到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纯真的语言去表达。那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让学生的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

写作目标生活化。在教师给出的话题中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以“感受校园生活”为大目标,再列出小目标:

1、一扇待开启的门——走近教师,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3、风景这边独好——观察学习环境,4、给我一双慧眼——观察学习活动。对目标的解释(包括子目标)充分生活化,以免在目标转变成教学行为时产生异化。保证写作指导能够顺着生活化写作的方向。

写作过程生活化。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并且善于带领学生去开展活动,体验生活。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获取更为深入的人生体验,延长写作者 的情感触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而厚实,使写作与心灵同步成长。

写作形式生活化。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的写作,形式的自由其目的在于打开精神的自由之门。用随笔来张扬学生独立的个性。所谓凸现“个性”,其实并非要求学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真情实感,体现精神的自由。

生活有多广阔,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作为教师关键在于为学生搭建自由写作的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唤回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㈡作文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出“为做人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中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无处不存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思想政治》和《社会历史》等学科。这为作文整合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道德教育素材。

如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与七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中所安排的学习内容“孝敬与爱心”正好出现了共同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回忆父母为我做的事”,来进行道德教育,并借此契机,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孝敬教育”过程中,自然能体会到父母深情,从而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样的整合资源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促使学生诉诸于文。㈢作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倡“为学习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升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与自然学科结合,可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报告、自然科学小论文、环境保护调查等项目的训练;作文教学与艺术学科相结合,可进行艺术欣赏评论类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拓宽作文信息源,指导学生健康地进行网上交流,编写短信等。

不仅如此,如:语文老师与生物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观察落叶”。语文老师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由落叶联想到季节,联想到人生;生物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叶面形状,了解落叶特征及其作用,制作树叶标本。最后以《发现与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入说明、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又如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课“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语文老师从歌词内涵出发,让学生体味歌词所体现的思想美和语言美;音乐老师从音律节奏出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最后以《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展开联想。

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生将所接受的知识,延伸到智力思维上,或者说将课堂书本思维适时地切换到学生的智力思维频道上去了。同时,体现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交互思维能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改变作文评价方法,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学生作文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价,可采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不同时期的习作,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轨迹,注意发现学生获得的点滴进步,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评价纬度多元化:不只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

总之,要改正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诊断功能,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信心,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2.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 篇二

五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好奇、好动、好玩的阶段, 将游戏方法融入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 而且能引领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寻求中摸索程序设计的规律与窍门。教师如何才能让Logo语言的教学成为一场生动有趣的游戏呢?

一、编顺口溜, 做游戏, 增强理解记忆

Logo语言的基本绘图命令是学好Logo语言的基础。但由于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 通常这节课学过的几个命令, 一周后的下一节课学生早忘得差不多了。我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于是运用理解记忆法, 把每个命令的英文意思解释给学生听, 并按教学进度逐步列出一张表格: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 我参考网络上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 编写了一个顺口溜:

“FD前进BK后退, LT左转RT右, 清屏CS, 飞起用PU, 落地用PD, 海龟回家HOME, 快速隐身HT, 我要显形ST, 重复命令REPEAT, 画笔着色SETPC, 背景上色SETBG, 涂满颜色找FILL, 擦除用PE, 结束程序EXIT或BYE。”

上课时, 笔者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复习顺口溜:老师说“FD前进”, 然后下一个学生接着说“BK退”, 坐在他后面的学生跟着说“LT左转”, 再后面的学生接下去说“RT右”, 循环往复。一开始总有一些学生因为命令不熟而出错, 这时, 老师在黑板的一角记录出错的命令, 既可提醒学生, 又可供大家随时复习。随着复习的次数增多, 黑板上留下的命令却越来越少, 说明这种游戏式的记忆法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二、借用游戏软件, 有助掌握新知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一款很好的Logo教学游戏软件叫Crystal Rain Forest, 其中有一个游戏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一张地图中有一艘轮船, 学生可以通过四个命令按钮和一些数字来控制船的航行方向和距离。我把这个游戏进行了修改, 将原来的英文单词换成了Logo命令, 并在地图上添加了一个宝藏, 再让学生模拟一回船长, 利用标有Logo命令的按钮驾驶轮船, 去寻找地图上的宝藏。我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做游戏。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增强了他们的游戏兴趣。在寻宝过程中, 学生巩固了FD、RT、LT等Logo语言命令, 并加深了对命令含义的理解。

根据教学需要, 笔者还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模拟Logo语言命令的动画, 将Logo语言的命令放在界面上便于操作, 并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如下图所示:

三、创设游戏情境, 强化知识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 游戏情境需要教师自己去挖掘和开发, 将知识和游戏有机结合, 组合成全新的教学模块。要创设出精彩的游戏情境为教学服务, 教师需要多细心观察生活情境, 甄别筛选与之相匹配的游戏项目。然后, 将两者精心地组合, 灵活运用于教学环节, 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切实高效。

如《带参数的定义过程》一课, 让学生利用过程定义, 自主控制图形的个数搭建。这是竞赛提高部分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玩搭积木游戏。

如果直接让学生画5层的图, 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教者先引导学生画一层的三角形, 进而引导学生画出两层、三层的三角形……从中找出搭积木的规律。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充满新奇, 兴趣浓厚, 无异于做了一场游戏, 但不同的是在轻松活跃的自主探索中学到了知识。类似的图形还有很多, 如:

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几步, 将不同的功能编写成独立的过程, 最后将几步组合在一起。这种编写程序的能力要在不断练习中培养。

3.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 篇三

一、在游戏中“动”起来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之一。设计合理且有趣的游戏来教学,可以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可以使英语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在教学身体部位的名词时,我先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头或别人的头、鼻、脸、眼睛、耳朵,并说:“my head、your head;my nose、your nose…”接着我发指令:“Touch your head, please/Touch your face, please/Touch your nose,please/Touch your eyes, please…”学生随即做相应的动作。然后我加快指令的节奏,学生的反应随之加快。这样,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实现眼、口、耳、手多种感官的并用,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反应敏捷,学习印象深刻。最后学生们在小组间开展竞赛,通过完成“Touch your nose/arm/mouth…”等指令,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也轻松地掌握了新词汇。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游戏活动正是有了创造性才有了它在课堂中的生命。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因此,课堂上适当的游戏竞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反应能力,克服其容易分散精神的毛病,让他们乐于参与、乐于竞争、乐于学习,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情景表演中“动”起来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实物,采用情景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体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例如,练习“Is this your …? Yes, it is./ No, it isn’t.”这个句型,我一边走进教室一边举起手中的尺子问:“Whose ruler is it? Is this your ruler?”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把尺子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帮忙找尺子的主人。学生拿着尺子去问别的同学:“Is this your ruler?”被询问的同学回答:“Yes, it is./No, it isn’t.”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情境,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吟诵中“动”起来

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节奏欢快的英语韵律歌谣既丰富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又为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上课前,先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英语韵律歌谣,或者让学生打着节拍、做着动作吟唱一首生动活泼、节奏明快的英语歌谣,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在英语学习中单纯地死记硬背,会使他们感到厌烦,而诗歌和歌谣的韵律,能帮助他们从开始就逐渐体会到英语语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信心。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在吟诵中“动”起来,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温度“升”起来。

四、在模仿中“动”起来

小学生生性好动,且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英语课堂上我们如果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模仿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26个英语字母,我让孩子们模仿字母的形状,用身体摆成与字母相似的形态,把一个个枯燥、呆板字母活灵活现地演绎出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又如教学“We love animals”,我一边教动物名称的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边动边说:“duck、duck, quack、quack;cat、cat,mew、mew…”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学生们通过模仿动物滑稽的形态,发出惟妙惟肖的叫声,自然就联想到了这种动物,英语单词自然也就记住了。另外,在会话教学中,我也常让学生分角色“说话”,要求他们根据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说出感情色彩。例如充当father的学生,说话时声音要粗壮点;充当grandma的学生,说话时声音要缓慢点;充当sister的学生,说话的声音要轻快点。同时还要求他们把人物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通过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在模仿中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还体会到了真正的语言——带情感的语言。

4.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四

汕头市西陇小学 袁爱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下面,我就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了几点做法:

1、巧设民主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3、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活起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当下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1

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另外,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还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词语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2)、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

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3)、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如:我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 4

组内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理解还比较抽象。于是,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等,我又组织同学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我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论语》

2、《陶行知教育名言》

5.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篇五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教学活起来,是外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活教。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

活学。以活教带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用。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提问、用英语奖、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活的语言。在这样的.英语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振奋,与教师的配合会更加默契,观察力和感知力可锻炼得更加细致而敏锐,联想和想象力可发展得更为全面而丰富,思维能力也会在新的语言工具的活用过程中有新的发展。活动与合作。英语教学不应只是学生听讲和作笔记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交际活动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课外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手段,教学活动化,活动交际化。师生之间,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合情与“合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过程。“浸入情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也有潜移默化的改变,它是一种情感培养,让人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语法是组成语言系统的纲纪,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第一性的,语音、语调的标准、地道,语句的合(语)法性,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美人的录音、录像等手法来确保英语教学的科学性。教标准的英语,学标准的英语,用标准的

6.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六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引导下,我们积极学习课改精神,参与课堂改革,观摩优质课并探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有了自己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时空性,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内,怎样高效率地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使学生的个性才能潜质最大限度的被发掘、激活,首先需要改变观念。以前,我自认是知识的传播者,真理的掌握者,站在讲台上特别神气。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学生中听话的孩子很多,有个性的很少,我们常常愤愤不平:学生太“死”了,课堂太“死”了。殊不知,是我们的观点左右 了我们的课堂。通过课改,我认为转变师生观是首要任务。因为观念不变,课改难行。老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因此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那么就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

第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我的经验来看,喜爱文学的学生语文成绩一般很突出。即使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态度就会带来疲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材中以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戏剧《变脸》时,先出示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绝技图,让学生感叹变脸的神奇,但我接着引导学生:“这种绝活大多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

外。不信,请看剧本。”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本文的矛盾冲突。

第二、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思维活跃课堂才活跃。

笔者认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否则,课堂气氛必然是沉闷的。如教学《孔乙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说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笑什么?他们为什么笑?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为什么取笑他们的同类?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作者让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也活跃了思维,获得了思维的乐趣,课堂教学也因此活跃了起来。

第三、调动学生的想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课堂也会丰富多彩。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皇帝回宫以后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创造出许多版本,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想象的原点,鼓励“无边”的想象,只要是创造性的想象就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充满想象的课堂一定会“活”起来。

第四、课本剧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生最爱看的是表演,最高兴的时候是表演时。凡是能演的课本剧,学生都跃跃欲试,争演角色,在表演中有创新、有想象,也有对人物角色的思考。凡是演的好的,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刻。如表演《变色龙》时,学生自己准备了教具——军大衣,表演得十分传神。我乘机让学生评价,选出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这节课上的十分欢快,第二节课分析人物形象和主旨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表演中,学生抓住一个“变”字,演出了情节的曲折性,课堂结构也精炼了许多。

第五、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使课堂“活”起来。

小组活动是目前教师们探究活动最喜用的形式。利用好了,确实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首先,小组合作应分配好组员,优生、中等生、差生相互搭配合理,以便于合作、互助与分享。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有时很混乱,有时合作无结果、低效,我常常很困惑,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观摩课的学习,我觉得评价单与教研单是很好的尝试。因为这样,小组合作目的性较强,而且能保证人人参与。交流过程可以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以充分调动各层面的学生。

7.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 篇七

殊不知游戏才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对幼儿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地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们与人交往、选择、判断、理解、创造的过程,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有赖于游戏。可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让乡村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活” 起来?

一、让园长的胆子“大”起来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曾经在一个教育网站看到一位幼儿园园长的留言:“我是一所农村幼儿园的园长, 我感觉孩子在我园成长一点也不快乐。 他们每天必须要不停地写字、唱歌、背古诗、认字。我真想给我们的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让他们在各种游戏中快乐地成长。但我们为了在众多的幼儿园中能生存、发展,以及为了能让我园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评价幼儿园的好坏就是看看幼儿是否会写拼音、汉字及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等)。 只有委屈了这些孩子,但我真的很心疼这些孩子。我现在真的不知怎样才能改变我园这种教育模式。”可见,乡村幼儿园的园长也是渴望实现教育理想的,他们缺少的是支持和帮助。他们的力量主要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同行的认可及家长的理解,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主张和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游戏活动,为幼儿园铺路搭桥,并积极对做得好的乡村幼儿园进行充分的肯定、宣传、推广,使其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和鼓励作用。对于观念跟不上或消极应付的园所要加强管理和督促,消除负面消极影响,实现所辖区域幼儿园同步走,让园长们没有后顾之忧,胆子“大”起来。

二、让家长的观念“跟”上来

办园者的观念转变了,但要真正的实施,还得得到家长的认可。因此,家长的认识必须跟上来。农村幼儿家长群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的父母,比较年轻,接受新的理念比较容易,通过适当的指导,能很好地接受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一类是幼儿的祖父母,幼儿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照顾,祖父母尽管年纪偏大,但受新时代的影响,并不是一味的守旧,有效的宣传和正确的引导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方法改变家长对游戏活动的错误认识。

(1)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可以就游戏活动的开展召开专题家长会,要使家长会能起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切忌“一言堂”式地给家长念稿子,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辩论式:将家长按不同的教育倾向分成两队,在教师的主持和引导下,就“好好玩”还是“好好学”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让家长碰撞思想、提高认识;还可以采取新闻发布会式:让家长就游戏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予以回答和解答。

(2)“开放日活动。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在家结伴玩游戏的机会很少,家长近距离观察孩子玩游戏的机会更少。幼儿园利用“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近距离观察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家长会发现在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最自由的、最快乐的、最有自我的、最能展现个性特点的, 这个时候家长的感受是最直观的。

(3)亲子活动。幼儿园可以多多开展亲子游戏活动,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亲身参与,使父母切身感受游戏活动对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人际交往、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开发,从而主动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实现对游戏活动的认可。

(4)网络信息传播。刷微博、玩微信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以其快捷、方便、便于交流的特点,迅速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幼儿园可以通过微信随时向家长传送先进的育儿理念, 多种有趣的家庭亲子游戏活动,在家长遇到教育难题时,还能及时予以指导。家长们还能通过微信随时交流育儿经验并相互帮助,或开展几个家庭间的亲子游等联谊活动。

(5)社会力量。可以借助当地的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以及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等政府部门,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还可以编写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或三句半,组织志愿宣传队,或利用农村文化宣传队进行表演宣传。

三、让教师的指导“动”起来

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很多教师由于认识不够或嫌玩游戏麻烦,使得幼儿游戏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游戏活动的形式化。有的教师嫌游戏活动麻烦,平时不玩游戏,总是让幼儿死板地坐在椅子上听他讲课或干脆放动画片给孩子看。只在有检查时让幼儿玩玩游戏。

(2)游戏活动的自由化。有的教师组织游戏活动只是为了轻松,把游戏活动当成自由活动,认为游戏活动就是把幼儿放到一边让他们随意玩就行了,教师自己不参与其中,不做指导。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放羊式”活动,甚至成为事故和矛盾的“滋生场”。

(3)游戏活动的模式化。有的教师在游戏中“导”的太多,设计的各种游戏根据计划、目标,层层推进,没有灵活变通, 为了使游戏活动按时完成或看上去更有教育意义,经常用自己的标准去“导演” 游戏,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将游戏“演” 完。看似完美,其实幼儿玩得“很累”。

游戏活动应该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幼儿园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指导。 教师对游戏活动组织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教师要理解什么时候“组织”,什么时候“指导”,什么时候让幼儿独立自主。教师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时,应该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优秀的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认真的合作者。 只有这样,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才会最大化,幼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让乡村的游戏“活”过来

当前,各种课程模式的引进,高级玩教具的出现,使得乡村幼儿园“自惭形秽”,忙碌着追赶形式,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美”———乡村游戏。

8.让数学教学因游戏活起来 篇八

一、激发兴趣,化难为易

在课堂上,我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把它们放在一个手提包里(两个大红苹果、艳丽的小裙子,漂亮的盒子,精致的手表和戒指,以及有精美花瓶的一把雨伞等物品)。在我进了课堂后,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把包拿来,为什么没放在办公室?我没说什么只是笑了一下。学生觉得很奇怪:老师让我们昨晚预习感叹句,拿包干什么?一上课学生就觉得好奇,顿时又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思考,首先脑子就“动—想—思考—感知”起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也随之“活—教—学做—理解”起来。

古人曰:“启其蒙,引其趣。”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教学兴趣的趣味带动学生解决问题。这时在学生得知一些思路的情况下,我从包里取出艳丽的小裙子并看学生的反应,学生顿时说出:“Wow!多么漂亮!”发出这些声音的同时自己就多次反复说:“What a beautiful skirt (is!)”然后请求几位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从包里取出不同的物品,品味自己说出的语言句子。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如关于表达苹果感叹句的句式,学生自己说出的语言句子非常多,如:“What a delicious apple it is!How delicious the apples are!What a delicious apple it is!What a cool apple it is!How beautiful the apples are!What a red apple it is!How big the apples are!”并在黑板上板书大部分学生都会掌握理解,但仍会有一些学生出错。为了更多学生真正接受,应教给学生方法。

二、巧记方法,学会归纳

结合学生脱颖而出的句子,教学生认真观察,体会有什么特点,我先让学生抛开一些课外资料中看到的两种固定模式大胆想象,自己动脑用自己观察看到的理由说,结果极个别学生说出形容词和名词,我就教学生记忆感叹句:形(容词)+名(词)(姓+名),What(How)/a/an.../无形+名(有副词)——叹词后跟强调词,结尾别忘陈述句。在新课标英语学习中,我并没有以老教师的姿态对待,为了不落后,还积极探索新教材英语的教法。

Show & Practise (on the blackboard):

1.The flowers are very beautiful .

2.These are very beautiful flowers.

3.The kids ran too fast

4.It i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

中考题1.?摇A?摇terrible weather it is!

2.?摇C?摇fine the weather it is!

?摇A?摇fine weather it is!

A.What B.What a/an C.How D.How a

结合上面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原因,最终选择正确的结果,并说明原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叫几位个子高矮不同的学生站在讲桌前,或者以教室中的班级文化、学生个子的高矮及学习等形式说一些感叹句,此时学生真正发挥“脑子动”、“嘴动”、“举起手动”起来的情景触动我的教学灵感,我就感叹句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句:变感叹是否有形+名(即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使学生轻松掌握。

三、强化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思想的转变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为了学生会学,学会接受,进一步实现语言交际英语的运用。下面以设计课堂反馈练习看谁完成得最棒,选最佳答案(为什么?请求学生分析说出原因)。

A.What;B.What a/an;C.How;D.How a

1.?摇?摇?摇 ?摇 interesting book is!

2.?摇?摇 ?摇?摇 interesting the book is!

3.?摇?摇 ?摇?摇slowly elephants walks!

4.?摇?摇 ?摇?摇friendly the people in China are!

5.?摇?摇 ?摇?摇friendly people in China are!

keys:1.B(What an) 2.C 3.C 4.C 5.A

9.化学教学叙事让课堂活起来 篇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初三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

和CO 3 2-的鉴别。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

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

[问题]谁是纵火犯?

[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 1:有人放火;

学生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 3: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 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五、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

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六、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在初三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中,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七、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

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心潮澎湃、兴奋不易时,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几个思考题:1.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3.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旧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10.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篇十

摘 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能够听到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能把孩子们封闭在课堂之上。孩子具有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大胆地探索新事物,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如何对待这一点成为关键。

一、要活跃课堂气氛

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该说的让他们说,该做的让他们做,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另外,科学地采用一些游戏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尤为关键的。比如一节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还没有集中起来,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接力游戏,也可以设计一个词语接龙游戏,学生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课上的游戏更能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先和学生开展了一个转盘游戏:课前将转盘分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扇形,并分别涂上红、橙、黄、绿、青五种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表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让各个小组都动手做转盘的游戏,并且记录中奖结果。做完游戏,我问同学们:“你在转出结果之前,会想到什么?”“猜想我会得什么奖?”“可能得什么奖?”我紧接着问:“有几种可能呢?”“有五种可能: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每个奖次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吗?”“不相同,圆心角越大,可能性越大。”学生通过做游戏,看出了可能性大小的一些规律,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充分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一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由事件发生的条件决定的,而不是运气的问题。游戏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重要的是新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了。

二、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打破单纯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课,为我们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打破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素材。比如,在上《我们的校园》这一实践活动课时,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了跳绳、赛跑、踢毽子、拔河、等游戏活动,并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把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数数、序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统计等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运用,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认识人民币》这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贴的很近,但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以前很少接触,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带学生走进超市、儿童服装店,向售货员询问各种物品的价格,指导他们自己参与购物等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人民币的重要性,学习人民币的实际应用,体现了学习需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解决了课堂问题,由此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是知识的来源,知识的获得是他们自己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努力探索的结果,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实际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真正地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朝气蓬勃,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为了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我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练习课上,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竞赛,开展一些速算比赛;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后开展作图比赛,让学生画出有创意的画,画出心中理想的东西并解说,可以是自己房间的布置、心中理想的校园或关于太空、月球及以后人类生活等。这样多种形式的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新知识得到了巩固。另外,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学具,进行评比,评出优秀作品加以鼓励,学生都踊跃参加,尤其是学困生,也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材内容。通过竞争比赛,激发了学生兴趣,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师生都是课堂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和学生都比过去更积极、更主动,教师必须具有灵活调控能力,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开发与设计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推导过程中,教师可准备一些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沙子等的学具材料,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他们自己来归纳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难点,这节课从始至终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讨论,虽然没有教师讲解,但是学生都掌握得特别深刻,都积极主动的介入。

11.让阅读教学活起来 篇十一

首先,要在课堂上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说精彩的导入语,教师的个人魅力,丰富的课外实践等,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花絮,不足以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让学生自己真正地融入其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我在教《乡愁》这篇现代诗歌时,以一个“美”字为着眼点,首先让学生欣赏罗大佑的《乡愁四韵》那悠扬的旋律,让学生在感官上有美的享受,使他们沉静在淡淡的思乡之愁中,这样便让学生很快就进入作品当中,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良好的情绪听录音朗读,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让学生从深情朗读、优美解读、友情联读等方面去品读诗歌,告诉他们品诗的过程就是品美的过程。

其次,要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适当的提些重要而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以此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并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圈点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凡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段落;描写、议论精当的语句及名言警句我都要求学生从文中圈点出来,或感受深刻的语句做好旁批,有助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比如说有的同学在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孔乙己,他们的命运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有如此的想法对初中学生来说我觉得是很可贵的。

再次,设计习题,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类问题的特征,讲清其基本特点以及阅读的基本方法。比如小说,它是通过刻画人物来反映生活的。教师在教时,就应讲清人物与环境、情节的关系以及刻画人物的各种手法。如议论文,就要讲清论点、论据、及其关系及论证的方法。说明文,就要讲清说明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选些精彩段落,设计习题,作出范例,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选文段,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引导,给学生以具体的思路和方法,鼓励他们自己提问,自己拟答案,教师在加以指导、订正。如在教《苏州园林》时,让同学以第4段和第5段为例,进行拟题训练,学生都能根据已学的说明文的知识,抓住重点,比如第4段中,就有学生拟出假山堆叠的特点是什么,池沼的特点是什么,“大多引用活永”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习题,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他们会主动地去钻研课文,对疑难会主动地去查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或彼此探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这样也就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样就使他们获得了受益终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也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最后,做好知识的迁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步骤。吕淑湘先生说:“关键在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是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能力再高,也只是做题而已,要把他们的阅读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是紧要的。我们在阅读中主要是分析文章的构思,写作特点,以及文中语句的感染力,也就是作者围绕着自己的情感是如何把这种内心的东西表现在纸上的,这些也是学生作文中所欠缺的,在课堂上讲读时,与平时写作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其中有两次很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心情,而在学生作文中就很少有这样的描写。他们只会平铺直叙,那么在教学中就加以强调,随后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加以应用,这一次的作文不少同学改变了以往千人一面的叙述,也加以适当的描写,而以后只要是景物描写,学生就特别敏感的就会想到此处是不是也是为了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在课堂学到了的写作手法通过强调之后,学生都会应用到写作中去,而在写作中应用到的知识,学生下一次碰到相关的内容都会特别注意,相承相长,相互促进。

12.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十二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新课程背景下, 作为教师, 应该让过去呆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使学生个性飞扬, 在愉快中获得发展, 在发展中获得愉快.下面谈谈笔者是如何创造“活”的数学课堂的.

一、导入———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导入设计好, 就能吸引住学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积极思维, 勇于探索, 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 并获得一定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对象, 精心设计好导入.如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提问 (谈话) 、利用故事、利用示范、利用竞争心理、利用生活情境等导入, 都能收到极好的效果.如教学西师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 你们骑过自行车吗?

生 (齐答) :骑过.

师:那你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吗?

生 (笑) :当然是圆形的.

师:那你知道自行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行吗?

生 (大笑) :车轮做成圆的才会滚动, 才能走得快.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其他形状怎么能走呢?

师:是的.车轮只有做成圆形的才能滚动, 这是由圆的特性决定的.那么, 圆有哪些特性呢?根据它的特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还有哪些作用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就能大体了解到了.

通过这样简短的谈话, 就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最熟悉和喜爱的事物 (自行车) 联系起来,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再如, 教学西师版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我是利用一则小故事来导入的, 设置了“懒羊羊能达到目的吗?”的悬念, 让学生急于想学新课的知识.设计如下:一天, 村长和他的学生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四人采得48个桃子, 村长让聪明的喜羊羊分桃子, 喜羊羊知道懒羊羊贪吃, 就留了个心眼, 说:“我把桃子分成四份, 分别是总数的.”懒羊羊听了嚷嚷道:“喜羊羊, 我的胃口最大, 给我还差不多.”学生们正听得津津有味, 我趁机抛出一个问题:“懒羊羊能达到目的吗?”“能!”“不能!”教室里像炸开了的锅, 我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心求通不能, 口欲言不达”的愤悱境地, 一番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场面顺理成章地拉开了帷幕.

二、新授———激情飞扬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

1. 让学生动手操作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数学.既让学生学得有趣, 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又让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 首先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关角的图形, 然后让他们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指一指”“做一做”的方法去认识角.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 辨析角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小组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内从事学习活动, 可以畅所欲言, 愉快学习,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这也是激活课堂的重要举措.如在教学西师版第十二册教材“圆锥的体积”时, 做完“用装满沙的圆锥往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里倒”的实验后, 我马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等底等高”?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学生们兴致极高,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交流中, 到汇报时, 他们富有个性、几乎完美的回答着实给了我惊喜, 水到渠成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而且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课尾———意犹未尽

当我们的课堂接近尾声时, 并非宣告学习活动就此打住, 也并非只是布置些习题练一练, 安排些作业做一做而索然无味地“草草收场”.一节好的数学课就如同一篇好作文也要“龙头凤尾”, 在最后之际添上重重的一笔, 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状态.如学完“确定位置”一课后, 我说:现在下课!请按老师的要求离开教室:第2排第3个离开教室;第3排第2个离开教室……新颖有趣的游戏, 不仅深化了“确定位置”的认知, 检查了效果, 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 让学生在疲劳中又振奋起来, 一举多得.

再如, 学完“利息、利率”这一知识后, 布置学生:1.做妈妈的“小帮手”, 算一算家里的储蓄一年后的利息;2.理好自己的财, 设计几种理财方案.这样的课外作业, 蕴含了鲜活的内容, 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踏上“做数学”的旅途.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个性得到张扬, 思维得到培养, 灵感得到激发, 给学生真正的“活”的数学课堂.

上一篇: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下一篇: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