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

2024-09-26

传统美术(精选8篇)

1.传统美术 篇一

一、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

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

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

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

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生源问题。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

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

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

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

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

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

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

“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

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

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

“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

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

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

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

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

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二、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2.传统美术 篇二

使用材料的传统性

简单的说就是使用材料的基本原则, 行内亦称“讲究”。“讲究”的主要目的, 是合理使用材料, 杜绝浪费;尽最大的力量减少“耗料”——即必须消耗掉的、无法再利用的材料, 这在雕刻工艺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牙雕、玉雕、石雕、木雕、骨雕等, 同时为产品质量提供足够的保证。

漆器——漆器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漆”, 即天然漆, 亦称“生漆”, 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大漆”。木材及灰漆、颜料。工艺上要求“三磨三髹”, 即在打磨好的木胎 (木器) 或灰胎表面涂一遍漆, 用纱布揩一遍漆膜, 直至光亮, 最少进行三次——“髹”即“涂”的意思。

漆器中硬木为高档材料, 髹漆的目的除了防蛀、防潮外, 最重要的是必须显现材料的天然颜色、纹路及质地 (包括漆面上的彩绘图形) 。漆器的大部分木材为普通木材, 以松木为主, 亦用柳、榆、核桃木等硬杂木。在用料过程中讲究去“结”——用锛将木材上生成的疤结去掉;锯“裂”——顺最长和最宽的裂缝将圆木锯开后再进行分解。因这类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常出现干裂的小缝隙, 我们的前辈们便创造了“腻子”。“腻子”干后坚硬如铁, 需进行打磨平整后才能涂底漆、施彩绘;刻漆、雕漆或剔犀等工艺一般用漆加桐油来调制, 以便适于雕刻工艺。

漆器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颜料, 如氧化铁粉 (红色) 、钛白粉 (白色) 、赭石粉 (褐色) 等, 其中孔雀石和松石系氧化铜。因为矿物质颜料遮盖力很强, 从而形成了漆器彩绘用色的凝重、沉稳、浓艳和厚实。颜料分漆调、油调、水调等三种。传统漆器的彩绘工艺通常用漆调或油调, 颜色干后不再涂漆;雕填工艺有时用水调颜料, 即将虫胶烊溶后加入颜料粉调和到浓稠适度, 填入刻出的凹面平地, 颜色干透即罩几遍漆进行保护。

雕塑——雕塑在传统工艺美术中虽然是一个混合型大类, 但它的材料却只有两类:软质材料, 如泥、面、糖等;硬质材料, 如各种玉、石、木及象牙、牛骨、犀角等, 其制作亦被戏称为“减法”艺术——只能“减”不能加, 如要“加”的话, 只能采用“拼镶”或“榫铆”工艺进行连接, 如多节“花薰”、建筑木雕等。

软质材料中, 胶泥或沙泥必需经过反复揉捣直至十分“精道”才能使用, 如陶泥、紫砂泥、墨泥 (制墨用的烟炱加明胶和的泥) 。“面 (白面或大米面) ”须揉至精道蒸熟方可使用, 否则易粘手。硬质材料的使用, 大致遵循的传统原则是:

因材施艺:根据材料的质地 (质量优劣) 、性质 (软硬疏密) 、特点 (颜色花纹) 、瑕疵 (绺裂脏棉) 等情况进行“施艺”如:对质量上乘的材料必须精工细作, 对劣质材料尽量投工少一些, 工到即止, 不会过分浪费工时;对质地软且疏的材料 (指同一种材料) 要尽量保留它的原始形状, 剔掉疏软的部分就可以了, 不宜细加工;对材料中夹杂的颜色或好看的花纹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等, 但“玉作”或“石作”高手则尽可能采取“变废为宝”的办法, 将瑕疵利用起来, 让它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了, 技艺水平稍差的艺人是无法做到的。

因势就形:根据原料原始形状的形势走向、棱角立势、凹凸分布纹势等进行设计和加工, 尽最大的心思不减低材料的高度。

险中求胜:斜向用料是雕刻工艺的大忌——极易“立足不稳”, 也为木座的配制带来了很大麻烦, 一般只能靠加大木座的体积来维持“平稳”。然而在实际制作中, 北京象牙雕刻厂丁玉亭老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 于1974年创作的经典作品《嫦娥奔月》, 不仅在文化内涵方面赋予了“嫦娥”新的思想——奔向幸福, 也为斜向用料作出了典范, 在牙雕行业留下了“险中求胜”的用料佳话。

“闹中求静、静中求动、动中求滞、滞中求繁、繁中求简、简中求细”:其实这些词句来源于几代或十几代雕刻老艺人们传统用料经验, 系成功和教训的沉淀与积累, 老前辈们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而流传下来, 是雕刻工艺造型整体设计创作的至宝理念。

“闹中求静”——主要是指整个造型在体现主题方面必须让人有“红火热闹”的感觉, 即用具体的形象直接点明主题, 如象牙雕刻“嫦娥奔月”:嫦娥头顶有一轮明月在鳞次栉比的层层云雾深处闪烁着温柔的月光, 月中“广寒宫”及山水楼阁清晰可见;嫦娥长袖飘动, 风带飞舞, 裙摆与“马面”、“小带子头”向来的方向飘逸……场面很热闹, 但在嫦娥足下白云翻腾的下方云层中隐约现出高山顶上茂密的松枝及云雾中的亭台楼阁房顶, 显示了热闹中的“恬静”。

“静中求动”——在嫦娥风带头抖动成圈状打弯处下面的云层上有一只兔子在“拼命”奔跑, 相对“奔兔”而言, “云”是不动的, 安静的。从白兔奔跑时头向嫦娥仰望的姿态来看, 嫦娥“奔月”的速度是很快的——连兔子都追不上!“静中求动”即此目的。

“动中求滞”——则是要求人物造型塑造中表现丝绸织物或其他软质物体, 如衣纹、风带、枝叶、花瓣、纸张等在运动过程中霎那间停止时的“瞬间”状态, 这种状态是常人所不太容易注意到的, 需专门观察、寻找并记忆瞬间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形态, 通过绘画或雕刻把它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是运动的、千变万化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雕刻高手来说, 在同一件人物作品上从来不会出现两个相同的衣纹和风带变化, 而且必须符合“当时”的运动情况, 即“动中求滞”的根本作用。

“滞中求繁”——即在具体“瞬间”状态中, 捕捉某一局部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微变化的“瞬间”形态, 如裙边、衣袖、风带、花瓣边缘一瞬间的翻、转、折、叠形状, 是随着人物主体的运动带动其相应衣裙、风带运动时的瞬间变化, 就如池水投石溅出水花、紧接着向四周推动水波一样, 相对衣裙和风带等大的面积运动状态简洁、粗狂的瞬间表现, 边缘变化的精雕细刻就显得琐碎而繁杂, 即为“滞中求繁”。

“繁中求简、简中求细、细中求精、精中求活”:一件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整体造型的形象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也要让人感觉到雕刻作品用刀不滞不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刺绣、漆画、蛋画等类作品画面的总体形象布局“疏能跑马, 密不容针”——这就是“繁”与“简”的关系, 专业术语亦称“繁简得当”、“疏密有致”。在此基础上, 要求做工要细——每缝一针、每刻一刀、每画一笔都要“讲道理”, 必须说得清楚来龙去脉, 不能随意为之, 做到了即为“精”。所谓“活”, 就是要使作品反映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让“山山水水”透出“灵气”, 让“亭台楼阁”现出“豪气”, 让“花草鱼虫”述说“故事”, 让“飞禽走兽”交流“感情”, 让作品中的人物去思想什么、表达什么、感悟什么、讲述什么……

3.传统美术 篇三

关键词:地方传统美术 美术教学 民族 传承

每个国家、民族直至地区在各个时代形成的文化都具有个性特色,正是这些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当前世界美术教育呈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一追求也充分反映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此做了明确的表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民间艺术尤其是地方传统美术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纳入美术教学课堂,融进美术教材里,突显民间艺术的价值,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间文化的基本信念,也是我们近年来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1、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何在美术课堂里结合教材渗透家乡的民间艺术?河北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历来丰富多彩,这可以从“剪纸”、“年画”、“刺绣”、“农民画”以及散落在民间的诸多民间艺术品,包括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报道等,可见一斑。但从美术教育角度介入,对河北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地、深入地开发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学生的美术文化教育相联系,将河北地方美术文化根植于下一代河北人的心中,将河北地方美术文化传播天下,发扬光大,尚很少见,这就给留给我们充分开发和研究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为美术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美术课程目标而努力。把家乡的泥塑、剪纸、纳入手工课,刺绣、纳入图案设计,并且定期地开展民间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推介民间艺术。通过这样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更重要是保证了民间艺术的传承,达到教学的有序性和长效性。

2、开展校本教材,巧妙拓展民间艺术。

深入到生活中,利用高科技手段(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采集各种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挖掘和整理河北各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创造了历史文化。由于各地的风物、民俗差异,出现了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器物造型和艺术造型衡水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张家口蔚县剪纸、承德丰宁满族剪纸、保定曲阳石雕、邢台内丘神码、唐山玉田县泥塑、石家庄辛集农民画、石家庄无极剪纸、保定白沟泥塑。这些在全国都是有名的的,这些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情趣的好题材往往被忽略,并未反映在美术教学之中。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效仿,而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习民间艺术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在民间艺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1、继承学习。

临摹、复制民间艺术,如农民画、剪纸、泥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创作过程的构思、构图、制作、上色等,从实践中体味民间艺术构思的大胆想象,构图的无拘无束,造型的变化夸张、色彩的强烈热闹﹑线条的粗犷简略。

2、创作融入。

在绘画创作中融入民间艺术的元素,让孩子们在积淀了民间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通过移情、变化、重组等手法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尽量降低难度,将传统的木版雕刻印制,变成用现代材料吹塑纸制线板,用水彩纸代替原来的粉笺纸手工绘制。在图案装饰上,将刺绣等生活中的常见图案运用其中。在画面布局上,采取了圆形式、对称式、方形式、S形式等形式。学生們在不断吸取民间艺术营养基础上,积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继承中得到发扬,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作品既有古朴的美感,又闪烁着时代的气息。这也真正实现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课程理念。

4.第八课 传统纹样美术教案 篇四

传 统 纹 样

1、认识目标:学习图案纹样的形式,掌握基础图案的特点。

2、能力目标:把握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的技巧,并加以运用美化生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学习质朴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通过对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图案的基础知识(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图案魅力,学习基础图案知识。教学难点: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学习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略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课

今天我们去一个小店逛逛吧。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中,随处可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妆点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更具审美性。你仔细看看能发现出它们吗?那是什么呢? 对的,是图案纹样。今天,我们就从认识中国的传统纹样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课题-------传统纹样

一、认识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我们祖国的图案艺术浩如烟海,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图案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逐渐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装饰图案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形象反映。他们摹拟植物、动物、人物,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器物的造型和纹样的装饰。如彩陶、青铜器、砖瓦、漆器、瓷器、织绣、建筑彩画、印染等都有传统纹样的身影。

◆欣赏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

彩陶图案纹样 水纹

瓷器图案纹样 宝相花纹

青铜器图案纹样 回纹 饕餮纹 砖瓦图案纹样 虎纹 凤鸟纹

欣赏这些传统纹样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的构图比较自由多样,它可突破时间、地点、和透视、比例关系,按照装饰的想象和需要进行符合形式美的要求作结构的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学习图案纹样

1、图案纹样的定义

广义解释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制成的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谈一谈:你在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传统图案纹样? 看一看:这些传统纹样的运用你见过吗?

通过刚才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图案的某些特征。

2、图案纹样的特征

实用性 适应性 艺术性 同学们一定会问,那图案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这么多,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它们、更好运用它们美化生活呢?

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3、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单独纹样 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的纹样叫单独纹样,也称为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是一个或多个纹样,依据一定的组织方法,使之完整的、自然的、严谨的适合一定的外形轮廓。

◆二方连续纹样 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独纹样(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的纹样,又称带状纹样或花边。

◆四方连续纹样 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成不断连续的纹样,又称网状纹样。

这么多的图案形式,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一个吧!-------二方连续纹样

4、重点学习-------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的基本骨式)A、散点式 把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作规律的排列。

B、垂直式 把一个单位纹样朝上或向下或交叉摆放进行连续排列。

C、斜线式 依据倾斜的区划面或划线为骨架,将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排列。

D、波线式 依据由波线所作的区划面连接单位纹样,或借波线将单位纹样进行波浪式的连续排列。E、结合式 以两种上的基本骨式相互交错结合应用,使纹样层次丰富,富有变化。

三、作业练习

找一找:你能分清这些图案纹样吗?是二方连续的能不能说出它的基本骨式?

练一练: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 规格: 6×20厘米

要求:

1、以传统纹样为设计元素,选择你喜欢的二方连续纹样构图的基本骨式结构进行设计。

2、表现方式可多样化。

四、作业展评

5.高中美术教学传统艺术论文 篇五

一、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点

1.将浦江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去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浦江地方的特色传统艺术通过课堂传授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达到传承的目的。经过整理和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浦江地区多彩纷呈的传统艺术,这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前提下,让处于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多接触地方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2.在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在

如果能够将传统地方艺术加入到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并加以推广,对原来旧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用新的模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传统地方文化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加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能够对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3.传统地方性艺术存在教育的价值

(1)传统地方艺术在造型要素和审美上存在价值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色彩的运用和造型是必须要学习的`方面,在美术作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传统民间艺术的作品当中,经常能够看到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结构的对称性以及色彩的完美搭配,使得艺术品在造型和色彩两方面都配合的非常完美没有瑕疵。举例来说,浦江迎会中纸会表演中的喜剧人物,不同的形象展现出来的是不同雕塑的人物性格,再比如说流传至今的浦江地区特有的板凳龙,通常一条板凳龙,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等各种民间工艺为一体,充满了艺术特色,不论是从颜色还是造型方面,都显现出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到见解。还有浦江的剪纸艺术,剪出的图案和花纹构建了不同的图案,搭配了不同的形状。而这些艺术形式都在经历了数些年的改革创新之后显示出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地方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水平,这对学生美术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地方传统艺术能够使学生激发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会有专属于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不断重视,弘扬传统艺术,保护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奇闻怪事等都包括在了民间艺术的范畴之内。在浦江迎会中纸会和人会的戏剧表演,将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运用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传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在人物造型和色彩运用上的独到见解和手法,还能够通过表现出来的传统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对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时也宣扬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正气,也提升了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使其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的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重担。

二、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策略

1.大量开展实践活动,搜集传统艺术素材

中国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因此造就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但是在高中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在课本中接触到的却比较少,因此应该展开足够时间的课外调查和采集工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过实地的考察和悉心探索,能够将搜集上来的地方传统艺术进行整理整合,汇编成画集和书籍等出版或是进行展览,使全校同学进行交流和分析。在浦江地区附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浦江麦秆剪贴和浦江剪纸等传统地方性的艺术,并在实地考察的过程当中对刺绣和雕刻的技术传承和雕刻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和雕刻技巧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成立兴趣研究小组,使感兴趣的学生都参与到对于一种艺术手法的研究中去。另外,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考察、浦江迎会起源发展和其中的关于美术学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在事件调查过后自己写下实践心得和体会,并学习其中的优秀节目,在学校师生面前表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各自的兴趣也带动了美术课堂的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

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教学方案

转变以前的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修养方面的培养,学校应该定期设置考察课,在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古村落,例如江南第一家、嵩溪村开展学生写生教学,使得学生自己去研究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其中的艺术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3.学校的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风格

6.传统美术 篇六

摘要:我国新课改取得长足发展之余,美术教学模式也在新课改的思路之下有所创新和发展,尤其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美术教学模式而言,更是探索除了良性的美术教学模式。本文试从美术教学模式的科学理念、美术教学课程的多样化和如何培养和激发美术人才的创新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分析新课改下没事教学对传统没事教学的突破和创新。

关键字:新课改;美术教学;传统教学;突破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部推出新课改的陆续推行,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发生了积极和有益的变化,转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讲授的方法,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性和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在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中不断创新发展,有所突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扭转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

作为新课改下美术教学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从某种层面看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从美术教学模式的科学理念、美术教学课程的创新和对美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激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一、美术教学模式的科学理念

新课改的推行极大促进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美术教学模式的新的突破又来源于美术教师正确和科学的理论教学指导。目前较为被大家人认可的科学教学模式理念有以下两种:其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在视觉文化发展的时代而发展的,它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要素。学习者要在一定的美术环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取知识。这种模式就要求师生之间的良心互动合作,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双向体,双方要相互沟通、问答、讨论与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创新。其二,后现代课程观。这种教学理念是在开放系统中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互动和转化,最大的增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尤其是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反馈,对于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复杂的课程授课中,师生处于一种交互的网络平衡中,平等对话并且积极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课程的进步和提升。

二、美术教学课程的创新与突破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大的老师,以兴趣为基点,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作为教学优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相融合,最大限度激发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在人物肖像教学课程中,可以现场邀请模特或者选择学生模特为大家实例讲解人物肖像应该掌握的角度和绘画技巧。尽量选择有特点的模特,并为学生提供比较参照。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人物肖像的技巧和问题在课堂分享。

其次,改变传统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互动的新课堂授课模式,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是教师从头至尾的扮演单口相声的角色,学生只是在台下表情变化而已。这种单一和缺乏反馈的教学模式很容易抹杀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忽略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程度。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吸收程度,往往导致教师激情高亢的课程表演结束后,学生还是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在美术教学时,也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作业内容,在题材、形式等方面都应有所变化,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动手练习的空间。

再次,创新课堂形式,丰富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体验美术的艺术魅力。新课改的教学思路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临摹课本上的范画,而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和艺术,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认真观察,对艺术体有细微深入的了解后,实施教学作业,并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的角色,有意识的将学生引入到美术教学的学习之中,在体验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之余,发挥想象力,增强美术体验乐趣。

三、美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激发

美术作为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的课程,在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下已经逐渐黯然失色。学生在繁杂而枯燥的课堂学习中不仅没有体验到美术的乐趣,反而成为考学的唯一目标,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模式让我们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正确指引下,关注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尤其是在美术等艺术氛围的熏陶下,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不断激发学生在情感体验力和美术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创造力和兴趣点。教师要明确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类专业人才。

当然,对美术教学模式的探索少不了优秀美术教师付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尝试,更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美术专业素养。美术教师唯有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开阔艺术视野广泛涉猎,才能不断地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

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发展了新的科学理论,使学生在形成基本美术素养之余,激发起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点,并且有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术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7.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 篇七

一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意蕴内涵

1. 传统文化的表达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民间美术的形成与发展时刻都在对其进行表达。对于艺术的审美要求是在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所以最初的民间美术对于色彩的运用是不成熟的。传统文化对于色彩的运用与发展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例如五行的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形成了最初的民间美术色彩搭配。历史上从宋代开始正黄色成为皇家专用色, 这些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色彩文化都是对其最直接的表达。

2. 地位与建筑特色的象征

中华上下五千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伴随社会的发展, 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含义也逐渐变得多样起来。随着人们社会意识的转换, 色彩被赋予了更加多样化的象征地位与建筑特色的特征, 进而反映出人们对于社会看法的心理变化。比如古代皇家服饰多为黄色, 官员根据品阶的不同服饰颜色也各有区别, 宫殿寺庙多为红墙黄瓦, 江南民居多用粉墙黛瓦。

3. 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

伴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要求的逐渐提高, 人们开始在身体要求得到满足后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感, 从而对审美要求加深, 这也使我国民间美术色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表达, 使民间美术创作的目的更加明确, 帮助人们满足对于节日的庆祝、恐惧的驱赶、压力的缓解和自我的实现等精神要求, 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表达效果

1. 体现情感方面的表达效果

色彩是美术创作的重要角色, 在我国民间美术的创作中重视通过不同的色彩来体现人们的心情状况。我国民间美术色彩对于表现情感方面具有独到的表达效果, 当然这是在不违背传统文化、观念以及设色规律的情况下来说的。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联想完成的, 联想往往比完全写实的表达效果更加形象也有更多的观赏空间, 也能够充分体现出不同观赏者的品读能力。因此, 同样的一幅作品由于观赏者的情感状态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鉴赏感受, 这往往与环境、心理、时间等各种因素密不可分。比如庆祝节日、结婚和祝寿等喜庆热闹的场合, 人们通常用红色来表达情感上的激动与澎湃, 形成激情火热的情感表达效果。据此可知, 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表达效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体现人们的情感差异的, 通过不同的设色效果让人们获得情感方面的不同需求, 传统文化影响着民间美术色彩的发展。

2. 色彩搭配上的表达效果

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表现人们不同的审美特征, 表达出独特的民间美术特征。色彩搭配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表达效果, 色彩的对比与衬托有着不同的作用。书生的形象多需体现出儒雅、清秀和沉稳等人物特点, 所以多以软色为主再适当添加一些硬色在人物的细节部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在民间传统艺术木刻年画、皮影、泥塑、脸谱等的色彩搭配上一般要求对比鲜明, 使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得以提升。色彩搭配方面的表达效果通常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体现的, 比如寒冬白雪的环境下鲜艳的腊梅依旧傲立绽放, 将两者一白一黄的色彩分别突出表达再将整体环境加以修饰便可以展现出作者对腊梅的赞扬之情, 通过色彩搭配的对比冲突来体现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进而引起观赏者的情感共鸣。

3. 色彩明暗上的表达效果

除了对于色彩搭配的不同可以表达情感外,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对于民间美术的色彩明暗表达也有一定的要求, 适当的明暗对比能够使整个作品更加清新、独特和自然, 展现出丰富绚丽的创作内容。人们希望通过作品中色彩明暗的调节来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期待, 因此大多数民众非常喜爱这种民间美术表达方式。例如:色彩明暗度对比的表达效果运用在敦煌壁画的创作中, 让其显得色彩饱满, 达到了完美的表达效果。由于我国传统艺术的多样化, 使民间美术得到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年画、泥塑、皮影等的制作, 利用色彩自身特有的明暗对比效果展现出它的张力。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民间美术创作者在这种发展潮流中不断进行探索, 创作出不少不违背传统理念的明暗度对比、达到人们期望的作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表达在受到一定制约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阐释与表达, 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民间美术的色彩艺术可以说是多方面的, 既传统又独特, 我们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进一步去探寻它的本质艺术特征。

摘要: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色彩特征,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色彩含有非常丰富的意蕴内涵和表达效果, 提升了我国民间美术的艺术表达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意象两个部分, 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文化,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邢莉莉.探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9)

[2]吴国来.浅谈民间美术[J].文艺生活, 2013 (5)

8.让传统节日走进美术课堂 篇八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分阶段、分组、分步骤完成。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

一组:收集端午节的由来的资料及屈原的生平、主要代表作品。

二组:收集端午节在本地区的民俗、民谣、民间故事等,可以通过网络、当地文献查阅资料,或通过当地老人口述,记录整理,完成资料卡。

三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民间美术作品,如:手工缝制的香包、布老虎、小肚兜,各具特色的长命锁、五毒窗花等。

任务布置后,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性高,把资料整理成卡片、幻灯片和实物照片等。通过对学生的统一指挥,学生的分工合作,学生在第一阶段,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渊源。并培养了学生合作动手的能力。

第二阶段:绘画创作

通过材料汇集,如文章展示(屈原的《天问》《离骚》《九歌》)等,学生口述表达端午的由来,为何吃粽子。重点讨论历史人物屈原,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遭人嫉妒,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悲歌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通过听、看,学生在脑海中已有了屈原伟大的艺术形象,然后老师峰回路转:“屈原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披头散发,那种内心孤独、悲凉,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却失败的痛苦的形象,我们怎样表现?”在学生跃跃欲试和高涨的热情下,抓住时机,采用绘画形式表现屈原。选择表现方法如:线描方法、水墨方法、连环画等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创作可临摹。鼓励学生大胆构思,细心落笔。

通过绘画的表现手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兼顾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阶段:认识民风民俗、传统工艺,并进行手工制作

“端午节”吃粽子,还要佩戴“香包”。学生分组准备材料:布、剪刀、针、彩线、装饰带、彩珠等等。先让学生先观察实物(香包),体验概括、夸张的造型理念与民间传统方法带来的美感。男同学设计草图,纹样,女生缝制。在制作过程中,老师要提示学生造型的美感、色彩的巧妙搭配、合理纹样概括、装饰线的长短等等。在这欢愉的气氛和探究活动中,学生相互观摩与评价,并开展竞赛、开拓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教师灵活教学,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上一篇:读研规划与研究兴趣下一篇:常用急救药品药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