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国企改制的认识

2024-10-14

谈谈对国企改制的认识(共8篇)

1.谈谈对国企改制的认识 篇一

关于国企改革――谈谈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会

关于国企改革――谈谈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体会

秦旭东

国有企业改革很久以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上下、海内海外,万众瞩目。国家提出“三年脱困”的雄心壮志,我们的执政党为此呕心沥血,党的总书记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政策。据宣布,到底,“三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伴随着入世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必将向纵深发展。在此,我想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症结之所在――追本溯源

国有企业的问题处在哪里呢?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历史包袱重、缺乏竞争力等等,这些几乎是大家一致的共识。然而根本的症结在哪里呢?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发现症结之所在。

国有企业在当今世界是普遍的现象,不是我国所特有的。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情况尤其特殊性。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又不同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同。我国的国有(国营)企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考虑,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红旗的底色,国营经济必须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二是基于现代化(工业化)战略的选择,作为一个后起的向现代化进步的国家,中国选择了国家全面参与、政府直接推动的发展模式。当时在封闭的条件下,选择自力更生的道路,国家通过工农剪刀差和职工低工资来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从而基本上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这种发展模式客观上要求一个全能的政府和全面的国有经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经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多元化,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争艳,国有企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且越来越面临着改革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是正确的,多年来的改革成效也可以说是显着的,但“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并不是没有水分,国企改革之路还远没有结束。

国有企业的问题关键在于竞争力,为什么会竞争乏力呢?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区探讨,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恐怕是先要看清楚国企的真面孔。实际上,只要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历史稍作考察,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国有(国营)企业,他们不仅仅是或者说很重要的性质不是生产组织,而是“单位”――在前公民社会(也可以说是“单位社会”),单位实际和个人、实现国家有效控制的重要工具。即使是在不断改革以后,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得以确立,国有企业作为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被推向市场,他同其他市场主体相比仍有其特殊性,比如“婆婆”、“管家”多,而且个个厉害,比如执政党的基层组织进入作为商事主体的企业,比如企业的工会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等等。当然,除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因素以外,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国有企业都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是社会或者国家实现某种社会目标的途径,在一些特殊的产业中发挥着特殊的职能、完成特殊的任务,或者体现特殊的利益要求”(有关这种观点可以参看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金碚教授的相关着述)。因此,与一般的商事主体不同,国有企业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大和唯一目标,而是或多或少承担着某些社会责任和国家任务,比如国家安全、社会公益,弥补市场缺陷,发展高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民族产业,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条件等等。因此,国有企业有其自身难以完全克服的弱点,国家必须给予它某些特权和优惠。在国家的“千宠万惯”之下,国有企业往往缺乏竞争力。当然。不同国家的情况会有所差异,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数量不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相当有限,而且他们有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验,问题一般并不严重。但在我国,鉴于各种特殊情况,国有企业的问题就必然会突出出来了。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却不是一种可以普遍实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少而精是国有企业的理想状态。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的比重过大,不符合市场经济关于国有企业的产业和功能定位的要求。

二、路在何方――“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困难已是积重难返,靠政府的输血喂奶自然是不行的。“三年脱困”的目标实现即使是没有什么水分,如果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这样的成绩也难保长期的效果。以我看,江泽民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里面包含着不少玄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抓大放小”和笼统的“战略性调整”。这里面,“为”和“不为”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政府,二是国有企业。

之一:政府――该松手处就松手

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的问题还是处在政府。“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自己的正确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应该做,那些不能做,应当分清楚。应当说,现代政府仅仅立足于一个“守夜人”的地位是不够的。但中国情况是政府的手伸得过长,管的事情太多,目前我国基本上还是一套以管制和审批为主的经济管理模式。实际上,除了“守夜”以外,政府在经济方面要做得只应当是这些事情:进行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秩序,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搞好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等。并且,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当纳入法治的轨道,要透明、公正,廉洁、高效,要干得了事、负得了责。因此,我们的政府要下决心“有所不为”,在经济方面,政府的触角要从微观领域全面缩回,该松手处就松手。就政企关系而言,政府应该辞去“婆婆”或“管家”的职务,不能对企业干预太多,而要安心做好本分工作,充分保障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国有企业,从广义上说,在我国目前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以及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国家立足于投资者的定位,承认法人所有权。如果说企业法人成立后国家投资的财产所有权还归国家的话,那么企业和已成为法人主体呢?实际上国家投资以后就失去了财产所有权,但同时获得股权,它对企业享有股东享有的一切权利。这就好比我们把钱存进银行,失去对货币的所有权但同时获得对银行的债权,。文并没有失去什么,只不过是权利形式变化了而已。所谓的法人财产权到底是法人所有权还是经营权的论争是没有意义的。经营权是个不伦不类的概念,说它不是所有权,它却包含占有、使用、收益何处分四种权能;说它是一种新型的物权,再现有的物权体系中又找不到其合适的位置。实际上这一论争后面有一个意识形态的因素在作祟,用单一僵死的“所有制思维模式”去衡量一切经济现象,硬要讲“所有制”同“主义”挂钩。其实二元化的非公即私的“所有制”概念已经过时了,用“产权”这个概念最为合适。拿一个股权足够分散的公司来说,说它姓公姓私都是武断的。如果不严格按照法人制度去运作,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的问题就没法解决。所谓国家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政府才是实在的;而对一个具体的国有企业而言,其相应的主管机关才是实在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对政府机关没有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的话,恐怕具体的握有权力的官员才是实在的。可见,国有企业的问题要真正解决,必须通过法制途径理顺各种关系,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责权分明,使之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之二:国企――那里需要才到哪里去

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即使政府站好了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了,问题也不见得就解决了。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过长”,遍地开花不见得到处都能结果。尽管经过改革,“抓大放小”了,也进行了某些“战略性调整”,但国有企业的数量仍嫌过大。前面已经说过,国有企业不是可以普遍适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只有将其定位于特殊企业的地位,才能发挥其优势,承担其其应付的责任,否则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正如目前的情况一样,累坏了政府也拖垮了银行。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谓“有所为”,不是要教条地去体现某种所有制的主体地位,而是要在其特殊的位置上担负起其特殊的任务,保障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实现全社会的经济总量的最大增长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国民经济的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起到支撑、引导和带动的作用。支撑就是要创造基础条件、满足社会的需要,做那些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不愿做或者不能做得的事情。()引导和带动作用就是针对那些起点高、开始时风险大或者缺乏吸引力的行业,国有投资应当先行进入,逐渐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这些关键行业和领域主要是涉及国家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另以及自然垄断行业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或者高风险性的行业。比如军工、制币、特殊药品产销等非常特殊的行业,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性资源行业,航空、航天、核工业、基础电子等战略性高技术行业,城市供水、供电、供暖、公交等公益事业和医疗、教育等非营利行业,金融业,新闻出版业等等。当然,除了第一类非常特殊的行业以外,对其他领域非国有企业并不是绝对地不能“有所为”。根据其同国家安全、社会公众的利益关联性的不同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非国有企业也可以有条件地进入,只需保证国有企业绝对或相对的优势即可。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行业效率,也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社会利益目标。

所谓“有所不为”,从规模上讲,就是要从那些点多、面广、分散、市场需求变化快的中小企业中退出,让位于更为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从竞争性看,对于专以营利为目标、产业进入门槛不高、市场竞争造成的震荡对社会经济冲击不是特别大的行业,即一般性竞争行业,国有企业要尽可能退出。对于具有一定战略性意义的竞争性行业,如汽车、电子、化工、钢铁等行业,国有企业也要适当退出,只需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然,鉴于我国现阶段的现实情况,国有企业的退出也要有步骤地、稳妥的逐渐退出,以避免负面效应。这就有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做好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等。对于继续保留的国有企业,政府除了完善股份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外,还要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借鉴世界各国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造的先进经验,建立有效的制度,以弥补国有制难以完全避免的弊端。

2.谈谈对国企改制的认识 篇二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

1993年11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议》, 中央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到1998年底, 85%的试点企业都从形式上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造。目前, 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上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企业的组织形式转换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形式, 并已有相当数量的股份有限公司变为上市公司。

二、国企改制后员工的大国企情结

面临新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面对企业的制度完善, 现代企业话管理等现实状况, 有些员工原有的大国企情结还依然存在, 这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企业规模的一个瓶颈, 造成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等现象, 其表现如下:

1、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原有的国企员工往往怀有一种“大企业情结”。

原有的国企员工工作按部就班, 还存留着相当大的国企情结, 工作节奏和工作效率低下。原有的国企在进入市场后, 由于员工的国企情结严重, 导致了一直以来的改制后企业体制僵化, 其制度体系不健全, 现代企业机制不灵活, 使得其资产质量不高, 企业生产效率很低, 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日渐衰退。

2、竞争意识差, 危机意识不高。

改制前的国有企业是吃大锅饭, 企业内部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由于改制前其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都处于低点,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制前国有企业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都很差, 不能解决市场化改制后企业面临的无国家扶持、无政策护航、无竞争保护机制等现实问题。改制后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的转变, 使得改制后的企业活力不够, 没有现代企业中浓郁的内部外部竞争气氛和危机意识, 甚至人浮于事。

3、责任感缺失, 原有的人情关系冷漠。

改制前国有企业的员工有很强的认同感, 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且对企业本身有着强烈的感情, 相互帮助, 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在改制后, 原有的国企员工在转型后对企业感情冷淡, 没有以前的责任感, 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不闻不问、不参与。

4、改制后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和安全感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制为私企前, 国有企业的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具有决策权和话语权, 同时企业也为员工提供了丰厚的薪酬和福利政策, 薪酬和福利政策保证了企业员工对改制前国企的依赖感和安全感。改制后, 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文化, 并不再建立像国企一样的薪酬和福利体系, 而是一整套具有现代企业管理风格的员工薪酬和福利体系。

三、如何解决国企改制后员工的国企情结

1、转变观念, 提高对现代企业理念的认识。

计划经济时代, 国有企业作为政府部门的附属物, 企业经营由政府包办代替, 这使企业和员工形成了长期依赖的思想。那种国家在, 企业就在, 企业在经营, 员工就高枕无忧的思想根深蒂固。正是这种观念, 使得企业和员工失去了应有的进取精神, 员工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企业缺乏经济活力。

2、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和员工评价系统。

面对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诸多问题, 面对员工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沉浸在原有的国企情结中的现实情况, 最有必要的是建立一整套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和员工评价系统, 用科学的现代企业观和现代企业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做到改制后的企业现代化管理。现代绩效评价和薪酬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改制后存在的员工老国企情结, 可以有效的制约责任心差、人浮于事的现状。

3、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文化。

面对现代国企改制后员工的大国企情节, 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 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改制的企业就要创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 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而全面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改变改制后企业员工的国企情结。

首先, 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原有的国有企业机制和体制创新了, 企业的文化也必然创新, 否则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但创新不是对以往文化的否定, 而应是在积极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其次, 把握借鉴和塑造的关系。作为改制企业, 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 在借鉴的基础上营造自身的企业文化。改制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企业, 计划经济打下的烙印非常深刻, 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需要很好地处理承前启后的关系, 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战略的选择都有特殊的背景和特征。企业文化就内容来讲, 是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当然就使得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差异。

最后,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先进企业, 向先进企业学习”, 培养学习型职工, 创建学习型企业, 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改制企业适应新体制, 适应市场、立足于市场最简捷有效的途径。创建学习型企业, 是企业培养人才,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实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创建学习型企业, 应是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学习型企业, 代表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更高水平。

从某种角度上说改制企业是一个新的企业。在改制分离后直接独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人力资源的不足、不优;观念转变和管理制度的滞后;市场经验的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和矛后都影响着改制企业资产的增值、保值, 以及生存和发展。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用文化力提升经济力, 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 树立企业新的形象, 以企业文化引领企业迈向新的高度是改制企业的最佳选择。

摘要: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历了二十六年的风风雨雨, 这是一场制度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心理革命。改制后有些员工国企意识依然很浓, 无法脱离原来的国企情结。本文就这个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最后从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构建两个方向进行了分析, 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国企,改制,员工,国企情结

参考文献

[1]、张震, 马力, 马文静.组织气氛与员工参与的关系.心理学报.2002,  3:312-318

3.对国企银行融资工作的逐渐认识 篇三

摘 要 随着融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外围的信贷调控政策的不断推出,融资工作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不仅要从外围了解和掌握国家对信贷政策的调控方向,也要对公司内部有一定全方位的了解,这样的融资工作才是更有效。本文主要从国企的角度论述了对国企银行融资工作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国企银行 融资工作 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节奏发展,对于国企银行的融资工作正在不断的进行深化与改革。其中银行融资就是以银行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活动。

一、对国企银行融资工作的最初认识

在2005年国家信贷政策比较紧缩的情形下,我开始接触城建类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当时只记得企业的资金非常的紧张,时不时总有平衡不了的到期债务出现,企业总是拆东墙补西墙,弄的自身很是疲备不堪,而且债务结构上也以短期流贷为主,债务结构上也非常不合理。刚接触融资工作,对这项新的工作比较陌生,反正银行的信贷员写授信报告需要什么企业的资料,在能提供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他们,然后过段时间等银行授信批复一下来,签订相关的借款合、保证合同等就可放款于企业账上,这样一笔完整的贷款融资工作就算完成了。随着融资工作的不断深入,外围的信贷调控政策的不断推出,感觉融资工作并不是就那么简单的事。不仅要从外围了解和掌握国家对信贷政策的调控方向,也要对公司内部有一定全方位的了解,这样的融资工作才是更有效。就像你认识一个陌生人到后来与他成为朋友,你得从外围了解和与他本人不断的和沟通中,知道他的性格他的为人他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做知根知底的朋友。融资工作与人交友一样,也是一个比较复杂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银行融资从企业内部着手阶段措施

本人理解中的银行融资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外围的信贷调控政策我们只能认真研究吃透它,这样有利于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下面主要分析一下银行融资从企业内部着手应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一)前期项目授信阶段

对项目的授信首先应对企业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比如企业规模多大,企业资产有多少,债务包括或有债务结构如何,企业的资金需求是多少,是否是合理资金需求,企业的主营业业务是什么等。比如在2010年要做2011年的融资工作计划,首先得了解下一年即将要开工的工程项目大概投资额要多少,下一年实际要支付多少工程款,然后对整个企业做一个下一年度的资金平衡测算,这样对下一年能筹到的钱哪些用于当年到期还贷的,哪些用于新项目的开工资金需求等做一个预测,对项目支出与资金平衡表相差太大的要从融资角度进行把脈减项目投资,以求在资金平稳过渡的前提下略有增加投资项目,从融资角度考虑相对难度不高的项目放在前位,以便保障新项目的顺利融资和完工。然后把确定的融资项目抛向资本市场进行营销,一旦有金融机构有意向,立即根据银行对项目贷款的理解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的立项和可研批复等的项目包装,这样可能对于按正常程序来操作效率更高。在银行编制授信报告时企业应把银行最关心的还贷资金来源及测算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具体体现,这样会更有利于授信报告的质量。以前是银行信贷员写授信报告企业提供什么资料,现在应该主动权在企业手上,你要引导信贷员怎样把授信报告写的更好,以提高授信报告的质量,以提高融资工作的效率,实际上这是融资工作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你只有完全了解企业的内容情况,才能与银行做进一步的沟通。这是狭义融资工作的追溯期,也是融资工作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直到项目授信批复下来为止。

(二)银行贷款的提款阶段

一般项目授信下来后,如在不受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的前提下,企业要办理提取贷款的一系列手续,如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或抵押合同等相关资料的签署工作,直到符合银行放款的条件,把贷款安全放到企业账户上,这才叫落袋为安。这是融资工作的是主要目的,这样企业就可以按项目工程进度陆续使用贷款资金。

(三)贷款的后期维护工作

贷款后的相应维护工作是融资工作的一个延伸部分。一般企业融资工作一旦完成到银行贷款的提款阶段,就可以说是进入后期了。但是为了能够保障、确实可行的融资后续管理活动,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贷款后期维护工作与接受贷款相应的监督两项工作,以此保障融资的高度安全性。

如果贷款的后期维护工作没有做好,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贷款后的整体融资效应,在未来的融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与信誉影响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严格进行后期的贷款维护工作。这就像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如果为客户服务不好,可能会被客户投诉,更可能起到反面的效果,所以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呵护每一笔贷款。维护的工作是看国家信贷政策的,如是紧缩的政策可能维护的工作量和难度就会大大加深,与信贷政策松紧度成反比关系。

综上所述,经过我们进一步分析与理解相应的我国现阶段国企银行融资工作的具体认识与融资前中后期的各项活动内容,来逐步完善银行融资的具体措施与手段。以此来不断的帮助与完善国企银行融资工作的开展,在未来不断前行与发展的银行融资管理活动中提供着强有力的参考与监督依据,让我国的国企银行能够不断的乘风破浪,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李岚清.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09).

[2]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

[3]黄佩华,迪帕克.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9(05).

[4]斯道延-坦尼夫,张春霖,路-白瑞福特.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市场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1).

4.谈谈对战争的认识 篇四

一: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说到运筹帷幄,最给力的要算诸葛亮了,能算到关羽放曹操,能算到魏延要造返。但那毕竟是演义故事。解放战争期间,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毛主席一直在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指挥。他老人家没有亲自上过前线,但能调动千军万马,所向披靡。靠的是什么,除了毛主席卓越的战争指挥才能外,更多的是信息的准确传递。辽沈战役时林彪的部队已过百万人了,战场状况顺息万变,随时要调整部署,但西柏坡的毛主席等都能在千里之外做出准确调动,这充分说明解放军的信息传递是快捷而准确的。反醒我们自己,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电话、传真、手机、网络。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应有尽有。但我们常会因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而导致工作严重失误。同过去只有一部电台而且还要用密码翻译来比,我们真够汗颜的。

二:硬件设备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在中国一个地方进行残酷战争的时候,另外一个地方照样歌舞升平,那些达官贵人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因为没有人相信战争会漫延到自己身边,他们认为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不可能打得赢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我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也只有今天才真正理解没枪没炮没吃没穿进行战争的艰难。最后,船坚炮利的国军还是被没枪没炮的解放军给打败了。所以,我们不能整天抱怨父母不是富翁,抱怨公司给我们的资源太少。一切皆可自己创造。有条件的要利用条件,没条件的要创造条件,一切困难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三:干部在队伍中的力量。在长征中,团以上的干部,在战争中出现负伤情况,抬都要给抬走,直到伤好可以重新回到队伍中去。红军将领们把干部当成宝一样看待,每次牺牲一个团以上的干部,周恩来都会很心痛。解放战争期间,一个营一个团常常会被打的只剩下几个人,但兵源会很快被补充起来,又投入战斗。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个队伍,即使打的只剩几个人了,只要番号还在,干部还在,一拉又是一支有战斗力量的队伍。

四:士气的重要性。战争是残酷的,要流血与牺牲的。为什么战士不怕死地往前冲,一切来源于战争的正义感,来源于战争的利益归属,来源于士兵的士气。美国的军事观察员评论国军将领:“文官贪污,武官怕死。”战争是为四大家族的利益来打的,战争是为蒋介石当总统打的,这样的军队哪来战斗力。当国共双方军队面对面交战时,不管是谁冲到了谁的阵地上,中要共军一亮刺刀进行肉搏战,国军马上就崩溃了。近代军事家研究表明,刺刀在现代军事上已失去其实战意义,但却能给士兵带来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在解放战争的许多战役中,国军兵败如山倒,还没打就逃了,攻坚战变成了追捕战。一个解放军战士大喝一声可以俘虏一个排,甚至许多国军坐在地上等共军来收编。他们士气没了。有个培训老师讲南京大屠杀时说,日本人打一枪装一颗子弹,速度很慢,如果中国人如果一齐上,拿牙咬都打胜了。他是不知道,中国人民那时没了斗志,没了士气,给他们大炮也不会去打了。

五:执行力的作用。在解放战争初期阶段,解放军只有一个打法:“围点打援”,今天说来很老土:先用兵把一个城市的国军给围起来打,然后判断国军从哪个方向来支援,半路设埋伏,把援军吃掉。这一招用了很多次,而且后来是明着用,国军也很清楚这招儿,但解放军次次得手。因为国军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援军计划两天的路程用了六天还没走到,计划支援一个军的,结果只支援一个师,甚至根本就不出动援兵。这样的战争不败才怪。解放军在决策上也会有分歧,但通过内部会议协调,大家很快就会意见一致,朝统一的目标执行下去。而国民党军队,高层会议上意见是统一的,而在执行时却又是各是各的意见,各是各的利益。,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本来应该是一个拳头的力量,最后变成一个手指的力量了。

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济南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前线粮食达一亿四千万斤,支前民工五十一万四千人,门板两万两千五百块(难怪解放初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铁锹八千把,麻袋两万条。我们五十一万百姓车拉,人挑,畜驮,灯笼火把,风餐露宿,昼夜奔走在千里的运输线上,将大批弹药,粮草,军需物质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战争是极大的消耗,任何一个战争绝不仅是战场上有生兵力与武器装备的比较,更重要的是各种军需物品,后勤物品的支持与供应速度的对决。

5.谈谈对党的认识 篇五

谈谈你对党的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这句话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看到和说到的一句话。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思想深处理解她的内涵,感受她的真谛,实践她的宗旨,而不是把她当作一句官话、套话来看待。我理解,这句话不但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的历史总结,是客观现实的高度概括和反映,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对党的热爱和崇敬之情的表达,同时还是我们党自身的努力方向与公开宣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根本原因有三条:

一是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并且不断根据中国的实际,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随之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思想地位;

二是她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实践的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神圣信仰;

三是无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建设时期,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优秀分子。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实现了推翻“三座大山”的梦想,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使得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到现在已经实现了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是由她的指导思想及其理论的伟大、光荣、正确,她的实践目的和内容的伟大、光荣、正确和组成她的队伍这个组织整体的伟大、光荣、正确所决定的。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而且经过多少次艰难曲折和风风雨雨,已经充分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且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建设好新中国。在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丝毫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且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她所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了党的领导这一条,也就保证了其他三条的坚持。

那么,如何坚持好党的领导,巩固好党的执政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首先应当考虑和重视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执政方式和形式。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国体和各党派、各人民团体长期共存、重大问题政治协商的政体。我国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整套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虽然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比起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鼎立、议会民主那一套来,却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一是决策高效,避免相互制约和扯皮;二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是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和平,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四是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整体上讲,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五是有利于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并使他们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这也就是总体上看,我国的公务员(干部)队伍,是世界上最辛苦、最讲奉献、最具才华和能力的公务员队伍的原因所在。总之,我们在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以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以保证党在我国的执政地位永不动摇。

三、要坚持和完善好党的领导,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每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每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那么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就势必成为空中楼阁,不可能持久。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明确政治方向。以上谈到了在我国坚持党的领导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这一点作为一个党员要时刻牢记在心,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要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去辨别、去判断。绝不能被一些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一

党课小组讨论

些反动分子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不是明目张胆地出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变换手法,甚至于披上宗教、慈善、援助等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外衣,来兜售其不可告人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学习,认真实践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二、要先做人、后做事。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有着底蕴深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社会公认的做人的标准和道德水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们做人、做事,首先应符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健康、向上的“好人”的标准。但我们有些党员,高高在上,不能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嘴上喊得冠冕堂皇,背地里干的事,还比不上一个普通老百姓,这种人,迟早要被历史所淘汰。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句话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但什么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呢?我理解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的一生是怎么来的?人生为的是什么?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的价值的看法,即人活着或者死去,如何做才有价值?得到些什么就算是有价值?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宇宙)的看法,即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还是世界是精神的,即由上帝或别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所主宰的。这些观念,虽然平时我们每个人不一定去想他,或明确地确立其在自己思想中的主导地位。但在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人生看作是由父母创造的留给我们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人生只有一次,因此,要特别的珍惜和爱护。人生虽然是宝贵的,但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人生的价值紧紧地与人民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人的一生为人民为社会做得贡献越多,价值就越大,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因而是可知的。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认识世界、尊重客观、有益有利地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决心,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如何从实际行动中争取早日入党;

第一、追求入党的信念必须持之以恒。许多要求入党的同学,从提出申请的哪天开始,就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以实际行动表明要求入党的真诚和决心。但也有少数同学,心血来潮干一阵子,时间久了就松懈下来,这种忽冷忽热的表现,说明这些同学思想觉悟不够高,共产主义的信念还不牢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就必须克服这种忽冷忽热的情绪。要通过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以学业为本,争取优异成绩,学好本领将来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如果说学习成绩不及格,你的思想觉悟再好,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你怎样去为人服务。所以在大学里,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成为“四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的奉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第三、建立一种融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并在同学中起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何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出色的完成党交给我们 的任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取得同学们的信任,能带领同学们去完成各项任务。

第四、以老老实实的态度,靠自己的真诚努力争取入党。入党,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入党,端正入党动机。一些同学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影响,把入党仅仅当作荣誉和任务,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有些同学将入党作为增强就业竞争力,找到好工作的途径,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有的同学没有很好的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的愿望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言与行出现一定反差。有的同学通过拉关系,托人情等不正当的手段达到入党的目的,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党纪所不容的,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同学,一定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靠自己的真诚争取入党。

党课小组讨论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自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党课小组讨论

体系的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建设途径等方面形成了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得到彰显。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凝练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从价值理念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理论逻辑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群众所掌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没停止过。当今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多发,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对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抽象的民主,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民主、自由和人权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面对价值观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守好价值观领域这块阵地,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上下足功夫。应清醒地认识到,价值观领域的博弈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逐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的客观要求。

6.谈谈对地理科学的认识 篇六

摘要:

我学习地理科学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以及之后对地理科学的认识,还有地理科学的特点,要如何学好地理科学,对地理科学的态度。关键词:

地理科学 认识 特点 方法

金秋九月我怀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师院。当初选择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之前,我比不太了解地理科学的这个专业。当时总以为地理科学让人认识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懂得四季五带、气候,教会人看地图,知道哪里的旅游景点好而已。在没有学习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之前,我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就是那么狭隘。

然而,在开始学习地理科学之后,我才逐渐认识到地理科学的博大精深,才晓得之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地理科学不仅让人了解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会看地图,懂得四季五带的划分,还让我们了解地球的整体知识,了解地势地貌的知识,懂得气象学、气候学的内容。地理科学中还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世界地理学等等。

在学习地理科学之后,在上了地理科学导论课之后,我了解到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中地图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学要求我们掌握其基本原理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表现形成,同时具有分析应用地图的能力。地球概论也是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和其他基础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地球概论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让我们感受到天体运动的奥妙,如:十二月十日的月全食,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那是多么的美妙啊!地质学让我们了解地球的结构、矿物、构造运动,与地球的发展简史,让我们知道广西区内主要有石灰岩。同时地理科学还是一门研究性学科,其中有许多实践课程。我们有许多次野外考察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健的体格,能经受住各种野外环境的严酷考验。我们在考察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才能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充分运用各种知识,才能及时记录下来。野外考察是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要重视野外考察,不能抱着出去玩玩的随意心态,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地理科学博大精深,囊括万千,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科目,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汇合的产物。地理科学有其突出的特点,第一地理科学具有强烈的区域性,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区域概念和区域差异在地理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地理科学具有综合性,如: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及区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人文、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各种因素。第三,地理科学具有人地关系性,地球是人类的赖以生存的地方,人类时刻离不开地理环境,所以我们要研究人地关系,以便人类能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发展。地理科学的时间性、空间性的跨度很大,含有海量的数据,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取数据。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好地理科学。其中信念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我们要具备良好的体质,还要有坚忍不拔的耐力。我们要学好地理科学,就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不按照课本讲就不听课,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听讲,因为老师在你不经意间叙述了各地方的特色。每个老师都有他自己的讲课风格,我们要去适应老师,那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我们除了学好专业之外,公共课也要认真学好。由于地理科学组成要素复杂多样,空间结构跨度很大,因而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要学好地理科学的同时,我们也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地理科学的问题。如:学习经济地理学课程时,我们要懂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工、交、农、商、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着重理解区域与区域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不同的观察角度,如:当别人说这是一块石头时,我们则认为这是一块岩石,而且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岩石。

7.谈谈对国企改制的认识 篇七

一、“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 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 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师在例题教学中, 将审题分析与例题解答等一一“包办”, 如此教学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过于繁杂, 且学生往往以听为主, 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官单一, 易于疲劳, 致使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题教学, 应突出解题关键, 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手、脑、耳、眼、口交替使用。这样, 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疲劳,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1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进行的:

例一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 还剩42500千克, 这个仓库原有多少面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画, 显示具体情景。此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然后围绕例1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

(1) 本题有几个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2) 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

(3) 题目中有何相等关系?

(4) 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5) 能否列出方程?

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 层层深入,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问题提出后, 学生经过思考, 展开热烈的讨论, 对于问题 (1) 、 (2) , 均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问题 (3) , 有的学生认为“原来的面粉减去运出的面粉等于剩余的面粉”, 有的则认为“运出的面粉加上剩余的面粉等于原来的面粉”, 等等。根据不同学生所得出的不同答案, 教师或是直接给予肯定或是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这样师生处于交流互动的氛围中。由于问题 (3) 是解决例1的关键, 关键问题攻克了, 后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时候, 教师从踊跃举手的学生中挑选几位让他们写出问题 (4) 、 (5) 的答案, 然后由同学们来做“小老师”, 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做出“诊断”, 此时同学们参与教学的情绪更为高涨。最后, 教师做出归纳和小结, 使同学们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本知识自然也得到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角”,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活动, 真正成为数字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然后, 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 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 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 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由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得到发挥。

这样的教学避免了教师面面俱到, 既使学生动眼、动耳, 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真正达到“互动”的效果。

二、“互动”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更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学大纲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就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 研究和解决”。

“互动”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 主动参与教学。而作为导体的教师在“互动”课堂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展开过程, 设计问题, 让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 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例1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你能否编一道与例1类似的应用题?” (同桌之间互相解答、批改, 老师可根据时间选择一到两道编写较好的题目在全班交流。) 再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中, 我分别安排了以下两个练习:“一、你能否自己编写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二、某方程的解是x=1/2, 请写出此方程”。

由于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经常习惯于给学生现成的东西, 学生也往往习惯于接受现成的东西,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不利。所以, 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些创新的、开放性较强的练习, 既可满足班级内那些“提出问题有深度、有新意、有创造性”的学生的需要, 又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是“发扬教学民主, 师生双方密切合作,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同事、伙伴, 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营造和谐的氛围。

如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环节中, 学生练习“解方程组

我安排了四个学生在黑板上解题, 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 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 他的做法是:由 (1) 得3X=Y+2 (3)

把 (3) 代入 (1) 得Y+2=11-2Y

把Y=3代入 (1) 得3X=5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 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同学:“他的解法非常正确, 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 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 多向这位同学学习, 多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互动”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功夫, 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 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故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 如怎样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设问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同时还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因此备课所花的时间比一般教学要多得多, 课也比一般教法的课堂难于驾驭、调控。但是, 我又感到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这对于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8.借改制敛财的国企老总 篇八

化建集团旗下拥有近百家企业,在职员工多达十余万,作为这个“超级航母”的舵手,李章国手头拥有的权力可谓炙手可热。然而,登上权力顶峰的李章国却未能把握好自己,直接诱发他贪欲萌生的便是企业的改制机遇。

还在李章国担任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时,集团下属企业开始启动改制,其中某复合材料公司被确定为较早改制的企业之一。为了得到帮助,该公司总经理路军于2000年春节前夕来到李章国家中拜年,给他送上了一个2000元的红包,李章国推辞一阵后收下了。区区2000元,应该是李章国自担任集团“二把手”来首次收受下属送上的金钱……

伸手容易收手难,这是贪官走向堕落的共性所在,李章国也未能幸免。某岩棉厂因资不抵债也被确定为较早改制的企业行列。该企业被宣告破产后交由集团内的新型建筑材料总厂托管,原岩棉厂厂长杨二陵“咸鱼翻身”般被任命为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厂长。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李章国帮了他不少忙,所以杨二陵一直想报答他。2002年7月间,集团上下正疯传李章国将要接任集团“一把手”的消息,而此时李章国正欲购买市内某小区的一套房源为大儿子做婚房,杨二陵抓住这一机遇,“抢”先为其支付了26.6万元的首付款。接纳了杨二陵的这笔巨额“资助”后,开始几个月李章国心里还有点发抖,但想到之前确曾帮过杨二陵不少忙,加上杨二陵这人又很讲哥们义气,李章国这才慢慢放下心来,又接受了杨二陵为其新房装潢所支付的10万元装潢费。

正式出任集团“一把手”后,集团下属企业改制全面推开,一个个头脑精明的企业负责人或商人都瞄准了这个机遇,李章国作为集团内说一不二的人物,更成为他们巴结的对象。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进攻下,已尝到受贿甜头的李章国彻底失去了抵抗力,开始把手越伸越长……

拿份外工资还让儿子吃空饷

刘天生是一家化工企业的董事长,其原先的工厂坐落在江北浦口区,李章国担任集团“一把手”后,为该企业整体搬迁帮了大忙。改制过程中,刘天生为谋求企业利益,又三番五次去找李章国,第一次送上3000元李章国收下后,刘天生便加大了送钱的力度,由开始的千元递增到最后一次高达5万元。

得了好处的李章国自然要帮对方的忙,于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下,刘天生的集团顺利并购了一家化工厂和设计院,实现了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刘天生作为改制后的企业负责人,年薪也大幅度提高。

刘天生心里清楚,作为集团下属企业,唯有与李章国建立亲密和互信关系,自己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达成这一目的呢?刘天生以自己对李章国的把握,认为只有靠砸钱这条路才能行得通。

2003年夏天,刘天生结识了李章国的大儿子李强,便想出个主意。他找到李章国说:“你儿子学历高、懂法律,我想让他在我的企业里帮忙搞点咨询,每个月我给他发点工资,你看如何?”李章国知道对方所说的“工资”含义,也知道他这么做实际上是冲自己来的,不过他仍点头答应。于是李强与刘天生签订了一份协议,之后李强以法律顾问的名义,每个月从刘天生那边领取税前近2万元的“工资”。

几年后,李章国想起此事,觉得银行卡记录容易被暴露,于是就找到刘天生表示不妥。刘天生接受了李章国的建议,此后给李强的“工资”被改成了直接送现金。每次刘天生上门,如果李强不在,他就干脆直接把钱给李章国夫妇。从2003年8月至2009年7月的6年间,刘天生支付李强的“工资”数额达到了税后91.8万多元。

李章国除了利用手中权力让儿子李强吃空饷外,他自己也在下属企业拿份外“工资”。前文提到的新型建筑材料总厂“一把手”杨二陵是个很会来事的人。2003年1月,为感谢李章国对其企业旗下的化建咨询公司业务承接、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申请拨款等事项上给予的支持,杨二陵以“郑美华”的名义办了一张交通银行卡送给李章国,“我给你办了一张卡,以后每月给你打点车马费进去。”李章国接过卡笑了笑道:“那谢谢你了,反正我出差也多。”

自打李章国收下卡后,杨二陵就吩咐手下财务人员每月向李章国控制的卡里打5000元,几乎从未间断过。到2007年7月止,杨二陵共向李章国的卡里打了28万元。李章国凭着手中的权力,来钱竟是如此容易,几年间父子俩靠吃空饷就捞了120万元。

买房靠赞助,赠房照样拿

自从为大儿子李强买婚房得了杨二陵的巨额好处后,精明的李章国对买房的兴趣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缘故一是房子升值快,二是凡买房总会有人大手笔“赞助”。

利用买房捞钱,李章国的手法各有不同。2002年下半年,他想买市内某新建小区的一套商品房,却发现有20万元的资金缺口,于是就找到集团所属的某复合材料公司总经理朱森“借”钱。朱森二话没说,先凑了9万元给李章国,回头又拿了11万元交给他。这次“借”钱既没打借条,事后李章国也从不提起。还是这年的年底,李章国在购买鼓楼区文云巷的房子时,从一个得益于他的老板手中分两次要走20万元,至2009年国庆节前,这20万元李章国不仅没还,而且装聋作哑只字不提。

要说直接向人要钱或“借”钱买房太显赤裸裸的话,下面的几起“谋”房经历,李章国就做得“有些技术含量”了。

南京某投资集团公司老总陈胜与李章国的关系非同一般,两人成为“铁哥们”也是利益交换而形成。2003年,化建集团下属企业改制时,陈胜因有意收购南京吉山铁矿而找到刚坐上“一把手”交椅不久的李章国,后在李章国的积极撮合下,陈胜的公司不仅轻松拿下铁矿,而且占了不少利益上的便宜。

为了感谢李章国,2003年4月,陈胜有意邀请李章国参观其公司在市区中山北路开发的“金润大厦”,李章国领悟到了陈胜的用意,当即表示有兴趣去看看。几天后李章国在陈胜的陪同下前往看房,看着看着李章国就流露出了弄一套的意向。不久,李章国即安排侄女李方芳前往陈胜公司的售楼处,办理了中山北路611号某幢1803室房产的购买手续,两证也暂时办在李方芳的名下。这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李章国其实分文未花便弄到了手,当时该套房子的市场价为51万余元,如果按现在的价值算,起码在200万元以上。

2007年,距南京不远的安徽一家依山傍水的酒店式公寓在南京打售楼广告,李章国得知后,认为那是个既可投资又可用作休闲养性的好地方,于是李章国把购买安徽酒店式公寓的想法有意透露给了杨二陵,自知抱住李章国大腿不愁发不了财的杨二陵当即表态自己认识那个开发商,如果搞团购还能再便宜一些。

时隔不久,李章国以购买上述房产为由,从一个曾得到自己关照过的老板处弄来15万元,他将这笔钱作为购房款试探性地交给了杨二陵,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次杨二陵居然收了他的钱。正为这事大生闷气时,怎知杨二陵很快又让他转怒为喜,原因是他买一套房杨二陵却给了他两套房的钥匙。当杨二陵笑嘻嘻地把两套房子的钥匙递给李章国时,李章国问道:“那我还得补一套房钱给你吧?”杨二陵连连摆手:“我哪能再向你要钱,这些年你帮了我多少忙我心里有数的。”一次拿下两套酒店式公寓,李章国事实上未从自己口袋里掏一分钱。

2008年初,李章国看中南京天安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恒隆花园”的房源,欲一次性购买两套。李章国之所以要买这家公司的房子,且一买就是两套,其中自然是有原因、有考虑的。2003年间,该开发公司大老板汤健在化建集团下属企业改制时,并购了化建集团的多家企业,这个过程中李章国帮了他不小的忙。但事成之后李章国却未从汤健这边捞到多少好处,这次买房他就是冲着这点来的。

李章国开口想买两套房子,汤健当即反应过来,并表示将以7折的价格让李章国挑选两套。为了不让外人察觉,李章国以自己两个儿子的名义定下房源后,汤健即送给他50万元现钞,送这笔钱的用意是让李章国买房时仍以市场公开价开票。李章国心安理得地收下了50万元,并将两套房子搞定。

收钱办事过年过节大肆收礼

2004年下半年,南京某物流公司在并购南京朝阳减水剂厂的过程中可谓颇费周折,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给李章国送钱。公司老板洪大海察觉到“失误”后,便找到公司聘用律师周凯去“攻”李章国,意欲实现并购愿望。

周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在中秋节前夕,如愿把李章国请到了高档饭店的餐桌上,席毕周凯将装有30万人民币的“五粮液”包装盒塞进了李章国的汽车内,“李总,这是洪大海送你的一瓶顶级好酒,你可不能随便送给别人哟”,周凯特别强调道。

“送酒怎会只送一瓶呢?”,返回的路上李章国已经意识到这瓶“酒”里有文章。回到家后,当李章国打开沉甸甸的“五粮液”包装盒时,他吃惊地发现里面塞满了百元大钞,一数居然多达30万元。往后每逢大的传统节日,洪大海或者他的儿子都会去登门拜访李章国,陆陆续续又送了24万礼金。李章国退了洪大海30万元的“酒”,却在东窗事发前捞了他40万元的好处。

和所有的贪官一样,靠过年过节大肆收受礼金敛财也是李章国的一贯行为。在权力置顶的最后十年间,李章国靠每年的几个重要传统节日,就收受礼金、字画等折合人民币上百万元。

退休前落网获刑14年

2009年下半年,南京市检察院在查办一起案件时,发现了涉及南京化建集团的线索,通过深挖初步摸清了化建集团副总经理胡光的受贿犯罪事实。紧接着,化建集团下属企业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厂长杨二陵重大贪污犯罪案发,牵出了集团董事长李章国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引起了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遵照市委领导的指示,市纪委牵头与市检察院和市国资委成立专案组,制定了查处李章国的详细初核方案。经缜密初核,不久即掌握了李章国、胡光等人涉嫌受贿犯罪的证据。

9月下旬,专案组在搞定胡光后,正式对李章国的问题进行调查。一开始,李章国故作镇定,对自己的问题避而不谈,只是不断表功,还反复强调自己的“廉洁”。李章国之所以敢玩这一套,是因为办案机关在查办杨二陵贪污犯罪过程中,化建集团及相关企业多人陆续接受调查,李章国早已心知肚明。他对此作了周密准备,并进行了大量串供、转移赃款赃物的活动。

李章国的表演其实是徒劳的。在一桩桩、一件件铁证面前,他的心理防线最终崩溃,顽固对抗20天后,他终于低头服软,并陆续开始交代受贿事实。在强大政策感化下,李章国如同“挤牙膏”一般:从最初的90多万,到200多万,最后交代出受贿400多万元。2009年12月21日,李章国因涉嫌受贿犯罪被依法逮捕。

落到这一步,李章国终于彻底醒悟,回顾自己堕落的轨迹,他抹着泪说道:“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当上正局级干部全靠组织的培养和上上下下的信任。我本来也是个好人,蜕变到如此地步,最重要的是信仰缺失。想想许多一线员工拿着不高的工资却忘我工作,如今我感到很惭愧……”。李章国在临近退休前被查处,这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2010年3月28日,南京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认定李章国昔日的搭档胡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62.8万元,构成受贿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一个有着博士学位的国企高官,胡光同样是“栽”在一个“钱”字上。

胡光被宣判后的4月2日,南京市检察院以被告人李章国犯受贿罪,向南京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指控显示:2000年至2009年间,被告人李章国利用担任南京化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便利,在负责集团所属企业改制、维护主管企业稳定、促进改制企业发展等事项上,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帮助,收受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个人给予的贿赂共计人民币387.09万元、美元2万元、商品房一套(价值51.07万元)。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李章国不花自己的钱弄到的两套酒店式公寓,均计了其受贿数额。10年间,李章国累计受贿450余万元,年均“创收”45万元。

案件审理中李章国辩称:其一、对起诉书指控的部分事实、数额有异议。其二、对改制企业提供的帮助,均是依党委、政府的相关要求而做,不是利用职务之便与他人权钱交易的行为,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应属于严重违规违纪。李章国的辩称被公诉机关用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所否定,法院故未能采信他的自我辩护意见。

2010年7月26日,南京市中级法院在前期公开庭审的基础上,再次公开开庭对李章国一案作出公开宣判。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李章国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南京市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李章国犯受贿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予以采纳。李章国归案后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退出全部赃款,依法予以从轻处罚。

法院依据查明的事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条款,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李章国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40万元;李章国受贿犯罪所得赃款、赃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市纪委、检察机关在查处李章国、胡光案件中,始终把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放在首位。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效,查办案件期间,化建集团及所属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发展等各项工作秩序井然。2009年,该集团全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税10.5亿元,利润5亿元。事实足以说明,企业反腐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反而会增强企业员工对党的信任和焕发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实现企业增产增收的良性循环。■

声明: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及网传。(文中除李章国、胡光、杨二陵外均为化名)

上一篇:葡萄酒的故事作文下一篇:校长国培研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