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

2024-07-16

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通用8篇)

1.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 篇一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其中课程建设的改革基本都是在改进课程标准,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不断更新融合各种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实训环节, 在项目启动的实训教学环节中, 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设计专业特殊的专业性质决定了课程的案例和项目每年都要不断地更新, 其时效性很强, 与当季的流行趋势以及服装企业的设计重点是紧密相连的,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在实时变化的, 这与其他专业的课程比较而言, 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更是难点。

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学习内容是“工作”。这里的工作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并不像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质量意识那样, 而是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的工作行为, 其载体是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和描述一个职业 (或专业, 下同) 的典型工作任务, 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1]。

典型工作任务 (Professional tasks) 是用完整的、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描述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 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1]。典型工作任务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工序相互结合的综合性的代表工作任务, 反映了该岗位典型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结果都不是封闭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完成过程的同时也能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典型工作任务就是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和需要, 它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相对来说就是实际工作岗位中经常出现的具体工作内容、步骤和要求。如服装CAD中的“排唛”是服装企业最常见的工作任务, 但不是服装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1.1 典型工作任务的概念

典型工作任务, 即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 是综合性的任务, 包含了整个工作过程的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法等, 可以完全反应出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形式。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激发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在整个典型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反应出该任务在职业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 服装企业制版环节中会有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 对于服装CAD课程的教学来讲, 也要设计出对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工作 (或经营) 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2]。

2 服装CAD典型工作任务的合理设计

2.1 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方法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立应根据教学需要, 通过企业岗位调研, 根据岗位职业化需要和工作分析来得到。主要分为两步:首先要组成工作分析小组, 成员主要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努力, 带着明确的小组任务拜访相关企业, 包括实地观察纪录、纸样、收集整理和评价专业资料, 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每个阶段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其次是由小组中的企业专家选择被分析的企业工作岗位, 该岗位的基本要求是:针对已经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 不针对特定的生产任务 (如批量生产一种产品) , 具有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被分析的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岗位, 因此分析应在能体现该工作任务的多个岗位上进行。分析涉及的行业、生产模式和企业规模的差别越大, 其结果的代表性就越广泛, 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的普遍意义也越大。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 包括“工作过程与环节”、“工作目标”、“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

分析可借助经典的工作分析方法, 如观察、访谈 (包括行动导向的访谈) 、DACUM、职务问卷分析 (PAQ) 、工作要素分析 (JEM) 、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和关键事件分析 (CIT) 等, 并利用图纸和程序文件等加以补充[1]。

2.2 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行为分析

服装CAD软件大多都是分为3大教学模块:制版模块、排唛模块和输出模块。以服装CAD制版为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如表1所示。

2.3 典型工作任务的整体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需要体现实践性和实用性, 同时体现工作过程, 由原有的同化性迁移到顺应性或逆向性迁移, 再到重组性迁移的学习迁移过程。在彼此之间的迁移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技能用于解决企业岗位的问题;其次是将知识能力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系统化融合, 即专业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迁移, 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如表2、表3所示。

3 结语

教育与学习都是一个需要逐步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完善的, 这样才会水到渠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结果与学习效率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必然要做到学习的顺利迁移, 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好地发挥教与学作用。为达到由同化性迁移到顺应性或逆向性迁移, 再到重组性迁移的学习迁移过程, 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不仅仅在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 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够顺利, 并且尽可能促进迁移的产生,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 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学校的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企业对接, 真正做到教、学和做一体, 真正做到“岗位知识课堂化, 课堂实训岗位化”, 基于此, 学习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质量, 质量的差异形成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总之, 针对行业需要, 为学生设计出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才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学习任务设计[J].职教论坛, 2008, (6) :1.

2.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就业工作探究 篇二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起步较晚,高职学生的就业更应该引起重视。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但存在着就业层次低、学生就业流动性大、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结合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就业工作经验探索,我们从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拓宽就业渠道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就业状况。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就业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党和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起步较晚,高职学生的就业更应该引起重视。服装设计专业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专业,也是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多年来,该校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目前就业的现状

从就业率的角度看,目前高职服装设计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能达到90%以上。这几年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创业,创业氛围在高校基本形成,但成功的比率太低,到企业工作仍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途径。高职院校的学生寻求工作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由实习转为就业。这是高职学生就业中比较普遍的做法。很多高职院校教学中都安排有实习环节,在临近毕业的实习中,很多同学实习结束后留在实习单位直接就业了。二是亲朋好友介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途径的缺点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意识不强,对单位及工作岗位了解不够,学生往往会因为工作不适应而辞掉工作,稳定性差。三是利用网络求职。在当今社会,网络影响着我们的各个方面,就业也不例外。大学生都非常熟悉网络,很多同学会利用网络发布求职信息,寻求工作。但我们国家的网络监管措施还不够完善,网上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高职学生利用网络求职非常谨慎,还没有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四是专升本。部分同学会选择专升本,到本科院校进一步深造。本科院校比较注重理论、学术研究,高职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了高职教育的动手实践的基础,再到本科院校里进行理论提升,就业时会有较大的优势。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就业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层次偏低。很多同学就业时在生产一线工作,到设计、制版、技术指导等岗位的人员偏少。二是学生的就业流动性太大。据统计,学生毕业后一年内换工作单位的同学占到61.7%,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说明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很差。三是专业对口率偏低。对往届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同学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学生转换工作岗位困难。现在很多单位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要有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因此,很多同学刚开始都在生产一线工作。实践中,往往是一旦在企业某个岗位干,提拔或转换岗位很困难。很多企业主要还是考虑企业的利润,一个员工从一个熟悉的岗位上到一个新岗位上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影响生产效率,影响产量,继而影响企业的效益,这导致很多企业不太乐意主动去转换员工的工作岗位。(二)企业存在用人偏见。服装设计专业女生较多,占学生总数的85%以上。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女生在就业时还是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在对很多服装企业的人事部门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女性员工,尤其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提拔或者重点培养还是很慎重的。他们主要考虑女生刚毕业,都还没有成家,工作不了太长时间会回家结婚、带孩子,这会给工作带来不便。(三)学生好奇心强。刚毕业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再加上把就业目标定的比较高,甚至一味的追求高工资,这就导致学生就业后频繁的换工作。大量毕业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这样做并不能达到相应的目的。一些同学从原工作企业出来到其他单位就业,经过几家单位的比较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又返回到了原点。年轻人的好奇心,加上社会上学生跳槽成风的影响,很多同学频繁更换工作单位,使得学生的就业流动性很大。(四)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缺少对专业的热爱。很多同学就业后,总感觉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于是会把原因归结到各个方面。其中,很多同学错误的认为没达到自己的就业薪水目标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待遇低,认为其他的行业会好些,于是很多同学改行了。到了其他行业后,待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部分同学经过几年几个行业的周转后,又回到了自己原来所从事的行业。缺少对专业的热爱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遇到困难时,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在刚毕业需要实践锻炼、弥补学校所学知识缺陷时,匆匆更换了专业,使得所学专业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坚持做所学专业的同学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信心丧失,最终导致彻底放弃所学专业。

三、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就业应对策略

针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一)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不难看出,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是认识不到位,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不切合实际。另外,大学生要树立就业即劳动的思想。服装设计专业有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营销等多个工作方向。成为一名设计师、服装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许多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理想。高职学生比起中专学生来讲,不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对专业知识也有较深的理解,许多高职学生都希望在某些技术岗位上工作。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些技术岗位上工作比较体面,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收入并不一定比在生产一线高,跟一些同学的期待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了,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对一些技术性比较强、比较费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改进。比如,许多服装企业生产的品种比较固定,企业往往会制订出本企业所生产服装的母版,根据订单的不同,在母版基础上进行修改。加上计算机制图软件的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制版师的任务比起传统制版来讲任务小了许多,对制版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低了许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事这样的工作,根据市场运作的规律,这些岗位的工资就不会非常高。一些同学就为此感到茫然,不愿意在生产一线做,在一些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收入又不太高。很多同学想做一些劳动强度小的技术工作,又想比在生产一线收入高。加强学生就业教育还是以后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就业就是劳动”的就业思想。

(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很多同学感觉就业时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或者所学知识跟企业的要求有差距。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就业岗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此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该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经过两年的模拟项目后,成功将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引入课堂。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项目化教学,将项目成果投入到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样一来,学生的目标更明确了,对就业岗位的认识更清晰了。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切身体验了企业的工作过程,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对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就业岗位很有好处。

(三)拓宽就业渠道。由于高职服装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动手机会较多,学习过程中在企业有认知实习,学生毕业时对生产一线已经比较熟悉了。有条件的话,将学生直接安排到服装设计、制版等岗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层次。每个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都是非常有限的,靠几家企业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要。我们可以以各级服装协会为依托,跟更多的服装企业、服装工作室建立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政府需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企业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学校需要进一步做好就业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就业渠道等工作。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设置.[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2]王天营,曹婷, 沈菊华 . 基于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差异分析 .[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3]徐顽强,孙丹.大学生就业地域歧视现象的理性反思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4] 颜建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14,(10).

作者简介:

3.服装设计师工作职责精选 篇三

2. 负责企划案及产品开发计划制定,根据公司产品开发计划及客户需求,制定每季 度以及客户需求产品开发企划案;

3. 负责设计主题确定,根据流行趋势、客户及市场需求,确定设计主题,提交最新 的色彩、原料等主题报告;

4. 负责原料确定和花型织片开发,根据确定好的原料及前期收集的流行素材做花型 组织开发,对针型、根数、配色以及可大货生产性做好把控;

5. 负责款式设计,综合款式廓形、原料特性、花型组织及色彩搭配等要素做产品的 系列设计,并绘制设计效果图;

6. 负责产品手册的更新,根据品牌定位,对每一季产品手册上的照片进行艺术设计 及更新,主导新一季的产品手册设计;

4.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 篇四

一、舞台服装设计的要素

(一)剧本。任何舞台表演都有剧本,舞台的布置、演员的人物形象都是按照剧本设置的。设计师在进行舞台服装设计之前应反复阅读剧本,揣摩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服装语言表现出人物形象。舞台服装是人物信息的重要标志,只有准确、深刻地把握剧本、诠释角色,才能设计出好的舞台服装。

(二)导演。不同导演执导下的舞台表演所呈现的艺术表达是不同的,这与导演的人生经历、文化审美等个人因素有关。舞台服装设计师应充分与导演沟通、磨合,根据导演的风格与想法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利用先进的技术处理手法,模拟出初步的服装设计风格。

(三)演员。演员是舞台表演的灵魂,是舞台服装设计的对象。舞台服装的设计要与演员的个人魅力相吻合,这是服装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在舞蹈家杨丽萍的舞剧《孔雀》中,舞台服装的色彩和元素与她的身材、气质相适应,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四)舞台。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道具等因素影响演员的外部形象,也为演员的舞台表演创造出适合的氛围。舞台服装设计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在服装色彩、面料等的选择上与舞台效果相适应,营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二、舞台服装设计方法

舞台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普通服装,舞台服装需要符合舞台审美需求,与整体演出风格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表演者的表演和行动。虽然舞台服装与普通服装在对于人的活动形式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但舞台服装设计与普通服装设计的主体都是人,舞台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整体与局部原则。舞台服装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是主体与附属的关系。例如将一套舞台服装作为整体,这套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装饰等为各个局部;将一套服装的款式作为整体,上身、下身、领子、袖口等为各个部分。从舞台服装的整体来看,人物角色之间、角色变化前后、角色服装与舞台,其中每个部分又是一个局部[2]。舞台服装的整体与局部是相互依存的,各局部间需要进行和谐的设计,才能表现出舞台表演艺术的魅力。

(二)统一与变化原则。任何舞台艺术形态的造型都需要保持一致性,在整齐感和单纯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化。舞台服装设计既要保持与整体舞台艺术的统一,又要在和谐中加入创新的变化因素,以不破坏服装整体统一的和谐为原则。

(三)对称与均衡原则。舞台服装的设计要符合对称的形式美,在服装和服装配饰的大小、样式、距离、排列上保持均衡,上下、左右、前后都表现出明显的对称划分[3],与人体的对称划分保持协调。在服装设计的形态法则中,也存在对比式均衡,指的是在平衡对称的基础上不破坏对称总量的适度变化,这也是舞台服装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四)节奏与旋律原则。在舞台服装设计中,节奏代表的是服装结构中形态的间隔处理,旋律代表的是服装结构线的形态特征。例如舞台服装造型中的褶皱、作为服装边饰的波浪线、服装装饰的漩涡线及服装边饰的锯齿线,舞台服装中的细节装饰处理常用这种处理方法。

(五)强调原则。服装设计方法中的形式美原则的强调作用在舞台服装设计中同样重要,主要强调舞台角色的鲜明化、个性化等特征。舞台服装设计的强调作用与普通服装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舞台服装设计要相对集中地体现演员服装的局部特点,吸引观众的视线。

(六)渐变与比较原则。服装设计的渐变指的是一个色彩在规定面积中浓淡、深浅、大小、疏密的变化,渐变设计要保持基本形不能杂乱,以单纯色彩的渐变为主,在两种颜色渐变中要留有明显的过渡区域,达到色彩既简洁又丰富的效果。比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相互关系,舞台服装设计中的比较需要与整体相统一,但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对应需要在服装上进行比较,以体现人物关系的对立。

三、结论

5.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 篇五

关键词:服装设计 服装纸样 服装工艺 工作室模式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门融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学科,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都是将服装设计、服装纸样及服装工艺等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模块设置教学大纲,这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实际动手能力不高,与现代服装企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工作室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生的学习实践与企业具体岗位职责相对应,通过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构成教学的具体内容,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学习与研究。教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把工作室的项目内容分配到整个课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以完成具体工作的方式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更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此外,工作室项目全部来自于企业,这种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拥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无锡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近些年来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基于“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本专业也在2013年的时候成功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根据我院教学大纲的安排,学生在大四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以及对自己职业规划的方向,与教师双向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实践。这里要说明的是大四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候转入教师工作室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具体项目体验服装从设计灵感到材料的选取,再到纸样和工艺的配合,以及后期整理等一系列流程,这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串联起来,并综合应用于项目的各个环节中。

下面选取我院“工作室模式”教学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该案例基于笔者的“白水味儿”原创女装工作室展开,项目内容是为无锡本地一家高端茶馆做两套茶服设计。

参与该项目的项目主持人为笔者,参与项目的学生总数为30人,分为5组,每组6人为一个团队,每个小组中的6个成员,按照企业岗位职能划分为设计、纸样、工艺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由2个成员负责,分别相当于企业的设计部、板房和生产部,三个部分各有侧重,但强调团队合作与协调,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全程参与。最后5组作品由项目主持人与企业客户共同评判,并选取其中一个系列进行大货生产。5个小组的项目实施并列同步,并形成竞争机制,项目实施的过程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掌控。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项目主持人召开全体会议,传达企业客户的设计需求,要求各小组基于此展开市场调研,并结合客户报价,选取适合的材料,初步尝试设计。接下来,各小组分别与项目主持人讨论分析并进一步完善设计图稿,确定选材,由设计部绘制设计稿与款式图;然后纸样部负责画出1:1纸样,再由工艺部负责样衣制作。最后,项目主持人与企业共同完成项目的总结与评价。下图为作品成品图片:

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与分析:

1.让学生尽快适应项目教学。区别于以往教学,“工作室模式”不再以教师“教”为主,而是以学生自主探讨学习为主,以完成项目任务为最终目标,在开始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学生不适应的状况,这需要项目负责人努力帮助学生跨越这一障碍。

2.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把控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教师要时刻协助各个小组成员顺利完成任务,而且要熟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随时进行教学,比如指导学生设计时除了风格的把握外,还要注意成本的控制;在纸样设计过程中具体的尺寸的处理及工艺制作过程中工序的制定等。

3.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设计、纸样、工艺三个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成果,这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促进并加强各个部门学生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工作室模式”教学成果显著,文中列举的项目成果收到企业的良好评价,并在后续完成了大货制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服装设计的整个流程,从最初的设计稿到纸样设计,再到成衣的制作过程,并感受到企业完成一个订单的各个环节,为日后就业提供丰富的实战经验。

采用“工作室模式”的服装纸样设计课程强调服装设计与服装生产工艺的相互结合,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相互融合。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成为江苏省重点品牌专业,已成为我院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强项,为服装企业所认可。

6.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 篇六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对服装设计与营销(高技)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准绳、以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主线,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并列式与递进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不同子任务,达到从事该岗位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特色

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传统的服装教学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先前国内服装企业招收的工人大多传统意义上的缝工。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服装企业从原有的来料加工向自我研发、自创品牌、自重营销的综合性企业过渡;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制作、管理、策划营销等综合性的服装人才。因此,在开发课程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除懂得基本的服装设计、服装纸样及缝制工艺设计以外,还需掌握面料学、QC跟单、质检、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工业化生产流程管理知识,及在工业化生产中关键岗位技术要领。

2.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

传统的服装类课程设置时,各门学科之间分类比较明确。例如,教师在讲工艺时,由于服装设计、纸样、材料等学科的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有所偏差,往往无法按计划开展。另外,传统教学计划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为此,在新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时,我校结合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并根据学期顺序由易到难编排学习任务。例如,针对时装裙款式的学习的过程时先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市场调研、确定主题、风格选择面、辅料、绘制款式图、看图出样放码、服装缝制工艺设计、QC跟单、营销策划与市场广告、服装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这种计划、内容的设置能很好地将各个任务街接与融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某一任务时,其他的老师都会根据后面的教学内容要求积极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全面,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

3.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服务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有教学子项目的关系,通过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具体内容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地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例如,看图出样放码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学习领域设置为:看图出样放码。学习情境设置为:男女下装类看单出样放码,男女上装类看单出样放,婴童装看单出样放码。学习内容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有变化,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不断递进的内容使学生持续保持兴趣,在学习的层次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有所改进

我校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采取具体的项目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即每完成一个具体的小任务就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而职业素质的考核则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以过程评价为主,根据下达的任务,由各小组按照任务实施、小组汇报、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生改进这一过程来评价。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触动学生的兴趣,体验在“做中学习,学习中做”的过程。

5.工作页的编写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开发课程时,我校采用工作页编排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它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工作页的编写中更多地结合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要素,这对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三、应用效果

1.学生转变明显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服装专业的学生在诸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改变,突出表现在:

(1)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课程改革之前,学生总喜欢把自己与“缝工”划等号,因此学习没有积极性和进取心。通过改革,我们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服装专业”“我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职业素养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更能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研讨,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个课堂能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学习方法明显好转。之前,在学生头脑印象中,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在学校由老师传授完成的,而课改后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市场调研、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学习方法明显更加科学和有效。

2.各方评价积极

本课程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课程专家的指导。课改组长共代表本专业组公开汇报阶段性成果4次,课程专家组在听完汇报后认为:“课题组选择工作过程系统化路径是正确的,课改方向没有偏差,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操作过程比较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实施。但专业组还是要不断的完善成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来自企业的专家组也一致认为,学校按此套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它非常接近企业。此外,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课改班级同学反映,课程实施后,85%-90%以上的学生很有兴趣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都很高。师生之间的配合也更加协调了。特别是在成果展示、评价方面,学生的个人表达及投入度都有很棒的表现。这证明了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全是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所以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的机会大大增多,其人身、财产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教师数量不足在师生配置上,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应该按照1∶20来配置教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尚未达到,所以教师在实践指导的过程中非常吃力,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教师工作强度增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学生外出调研跟班、课堂控制、课后工作页的批改、辅导等均比传统教学的工作量大了许多。

2.持续改进建议

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持续改进的措施:第一,在深入市场调研时,至少要配置3名或以上的教师进行跟踪辅导与监督;第二,要尽快从企业引进即懂理论,又懂实操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三,要深入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我校的教师,使之快速成长为一体化教师。

7.服装厂设计部工作职责 篇七

1 企业调研和企业对款式设计图的要求

为了解现今企业所需求的设计人才情况, 我校对服装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得出如下几方面的共识:

提升产品品牌需要有商业价值的设计人才;

服装企业需要正确认识设计人才;

有敬业精神的设计人才是品牌的宝贵财富;

服装教育贴近市场需求刻不容缓。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 重中之重的款式设计图, 他们有哪些要求呢?答案并不复杂, 结构线画清晰就可以, 不必太艺术化, 工厂要的是实在的东西, 工整的结构线就是缝合线;尺寸标注, 特别是口袋之类的细节要画在旁边, 以方便版师打板;要把你的设计交代清楚, 一根线从哪里开始到哪里截止, 不要拖泥带水;画款式要画正背面, 画平面, 不要画立体。如果可以, 你也可以画一个效果图, 旁边再画款式图。对于企业而言, 款式图重要一些, 效果图只是能让你的款式图更出彩;款式图要画正反面, 可以的话要标明具体工艺, 这就是完整的设计啦。

以上的具体细节要求, 都是通过企业调研所得。贴近市场需求的教学刻不容缓, 应把教材改革放在第一位。教师和教学团队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编排出相应的课程教材, 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服装款式设计》教材改革实施条件

《服装款式设计》是一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随着服装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在服装设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以服装款式项目为依据, 重点掌握服装款式图变化设计、色彩配色、图案运用、面料表现和民族风格等, 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它非常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从设计到能够完成整件作品的表达。《服装款式设计》课程在专业教学上, 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教师和教学团队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使学生能对任务举一反三, 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材实施需要具备中职适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课程性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3]。

2.1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各中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学生的摇篮。它涉及面非常广, 从招生对象到就业分配贯穿始终, 是各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服务本地特色产业、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并与企业开展合作式办学、订单式办学, 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定位适用, 课程性质合理、实习实训基地充足、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以及所有特色专业等都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

2.2 课程性质

《服装款式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是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搭配师助理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搭配师助理工作中常用的手绘款式图、色彩图案配色等知识, 具备手绘, 设计, 配色能力, 使毕业生能胜任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搭配师助理等岗位。为学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设计方向专业课程及电脑设计类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为服装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 也为后续课程《电脑款式设计》、《成衣设计》、《服装品牌赏析》和《毕业设计》提供了学习上升空间。

2.3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国家服装设计与定制工职业资格证书 (四级) 的具体要求”为依据, 确定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内容;以服装设计类岗位工作群任务为主线, 构建服装款式设计项目教学课程, 按项目教学来设计学习过程, 以项目化知识为主线构建款式设计课程, 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过程。通过款式、色彩、图案不断的变化, 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将该课程设计成项目引领型课程,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手绘、设计和配色等技能, 逐步形成相关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依据国家服装设计与定制工职业资格证书 (四级) 的具体要求鉴定理念, 让学生掌握手绘、设计和配色能力。立足这一目的, 课程结合中职学生的能力水平, 依据中职职业技能要求制定课程12目标, 这个目标分别涉及的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等内容。教材编写、教师授课和教学评价等都应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 本课程从零部件款式图绘制、下装款式图绘制、上装款式图绘制、服装图案与色彩运用、服装面料表现到民族风格服装六个大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 以常见款式划分为主线构建项目化课程, 根据任务安排和知识技能顺序来设计学习过程流程, 使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与实践工作岗位相结合。并尽量把设计、原理和技巧等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 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可在真实的实训场景中进行, 也可在学校多媒体实训中心通过PPT的方式进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多媒体、视频和示范等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和绘制能力, 使学生在看中学, 学中绘, 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目的性。

本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手绘为主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的培养, 采用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知识技能, 以项目划分和任务分解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任务引领、案例分析等活动组织教学。在学习情境中,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项目任务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包括学习目标、任务要求、知识贯穿、实际动手和结果检查等内容。

每一个项目的学习都以知识技能为载体, 以任务为中心整合所需相关知识, 实现“看中学, 学中绘”的理实一体的教学,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提高款式手绘实践动手技能。本课程总课时为110课时。

3 教材改革实施

本教材以中职学生为对象, 内容简单易懂、逐级递增、由简到难。每件款式都配以详细的步骤分解以及图片注释, 让中职学生比较直观地去掌握款式图的表达方法。以企业一线的服装款式作为载体, 根据教、学、做合一教学的项目化设计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设计了从根据人体比例绘制服装局部设计的表达到男女上装款式图的表达、从图案色彩的认识到民族服装认识等技能实训项目, 在编写的每个项目开头都设有“学习目标”以及项目描述, 以明确“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内容, 做到重点突出, 便于自学[4]。

3.1 教材课程目标

3.1.1 知识目标

能描述不同类型服装的款式特点, 判断不同图案和色彩运用效果, 鉴别各类面辅料风格特征, 并能描述民族风格服装特征。

3.1.2 技能目标

能绘制不同类型服装款式图, 对服装进行合理配色与图案运用;能运用绘画工具绘制不同风格的面料, 绘制设计具有民族风格服装款式。

3.1.3 情感态度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责任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置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与学习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到针对企业的岗位需要, 以培养专而精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如连衣裙绘制内容中, 该任务主要是掌握连衣裙款式图绘画比例, 对连衣裙款式特点及分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掌握并能绘制出完整的连衣裙款式图, 并认识连衣裙外型特征及设计要点。让学生了解连衣裙流行款式的设计图表现, 培养学生具备连衣裙款式的资料收集、款式分析等能力。

3.3 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从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准备、任务步骤、任务作品展示、任务评价、任务总结到针对企业的岗位需要, 以培养专而精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如连衣裙绘制内容中, 以任务目标为例:能描述连衣裙款式特点及分类;能识记连衣裙款式廓形;能绘制低腰、中腰、高腰连衣裙比例关系及分割线设计;能绘制A型、S型、H型、T型不同服装廓形。

4结语

《服装款式设计》教材在编排之前要对企业进行调研,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 对课程性质进行探讨, 对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对实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安排。以连衣裙绘制课题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实施以及具体方法的布置的尝试, 有利于学生能对任务举一反三, 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局限, 更有利于学生自学。服装企业为本教材供了设计作品及企业一线款式图资料等, 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近市场需求, 提高了职业教育生产化, 增强了人才储备、就业、岗位需求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12-15.

[2]李桂霞, 张一非.高职教育多元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 29:32-33.

[3]倪进方.独立学院服装专业课程情境化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8) .

8.绳带与服装设计 篇八

1.1 结绳记事

在文字发明以前, 人们通过绳结来记事。在史前时代, 记载事情是用绳结的变化呈现的、《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 在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述思维、帮助记忆, 都是用绳子打结, “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 小结其绳。后来, 因为文字的产生, 结绳的方法才逐渐被文字所代替。从这些史料中, 足以证明绳带和人类的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直到现在, 绳带仍然占人类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1.2 绳被崇拜

“绳”字与“神”谐音, 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 曾经崇拜过绳子。《风俗通义》记载;上古之时地球上没有人, 天神女娲“引绳于泥中, 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故而绳有着龙神的形象, 被古人所崇拜。

绳带与衣服。早在远古时代, 人们就已经开始剥制和利用麻类植物的茎和皮制作绳一类的东西, 用于捆扎衣物、拉送物品等, 还用作装饰、连接及消遣之用。绳带在服装上出现很早, 甚至在服装还没有正式出现以前, 人类祖先就懂得以兽皮或布料缠裹, 在腰间使用皮革或藤条来系扎, 到旧石器晚期, 逐渐产生编结缝缀工艺, 用线、绳把草叶或小片兽皮连缀成大片的材料包裹身体。在我国古代, 人们穿戴衣服, 最早是不用钮扣的, 通常是以带束衣, 谓之“衿”。从绳带的使用目的来讲, 早期服装中, 绳带主要是起着连接和绑束衣片的作用, 达到实用与保暖目的。后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有些服装上的绳带已脱离了实用功能, 完全用作装饰。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宋代的妇女穿戴的襦裙服上, 美丽的结饰飘于裙侧、留传到明清两代, 河南信阳楚墓出工的彩绘木俑前胸佩玉上的结, 正是一种美丽的装饰。

在西方, 希腊与罗马人则利用布料的垂坠度, 用绳带缠绕包裹出自然的皱褶线条。到了17-18世纪, 法国“巴洛克”、“洛可可”式的女装造型中, 利用大量的花结和带饰在领口和袖口装饰。日本和服上的宽带是不可缺少的配件, 和服的宽带是吸纳西方传教士长袍的衣带与朝鲜人衣着平带的特点加宽而创制的, 成为和服上的画龙点睛之物。

2 绳带在服装中的作用

绳带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用的范围极其广泛, 形式和功能多种多样, 使服装风格富于变化。有的是服装造型的主要手段, 作用关键;有的则画龙点睛, 强调装饰;有的与服装主体相连, 是服装的延伸;有的与服装主体相分离, 运用自如;有的对比, 有的统一;有的简单, 有的复杂……除了上衣下裳, 服饰品鞋、帽、手袋、挎包等独立服装附属物上也经常出现绳带的踪影, 而发带、颈带、吊带、腰带、裙带、绑腿、鞋带等的样式就更为丰富多彩。

绳带不仅仅在服装的局部使用, 绳带还可以当作服装的主要材料, 服装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曾经以一袭绷带装的设计震惊时装界, 通过绳带制造出贴合女性身体线条的效果, 相当女性化, 层层线条的包裹也代表了某种含意:一是大环境的影响, 装饰性的走向比那些原本花哨的设计来得吃香, 因此利用绑带所制造出的视觉效果, 除了在服装上制造出自然的皱褶感之外, 不对称的线条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美感;二则是心理层面, 服装上的绑带与缠绕, 更好似另一种保护, 不但可以固定服装本身, 那些缎带或是捆绑线条, 则好像女性服装之外的另一种无形保护。

绳带在满足一定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通常圆身的编织物叫绳, 而扁身的编织物叫带.也就是说绳是圆的, 带是扁的。绳带, 从直觉上给人以细长的线形之感, 它具有美学意义上“线”的基本特点:形式不同, 其性质也各异。有时接近直线, 直接、明晰, 给人以硬挺、通直、规整的感觉;有时像斜线, 不象水平线和垂直线有各自的稳定重心, 而随时有倒下的感觉, 常常给人以活泼、不安定、轻快感, 斜线显得轻快、有运动感;有时又像自由曲线, 富有自由、随意、柔软、女性美特征, 能表现出柔软、弹力、运动之感。

绳带的材质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因素。从材质上看, 绳与带多是纤维材料制成, 而其材料质感和肌理却有所不同。质感是材料的自然质地, 肌理是指材料质地表面的纹理或凹凸效果, 主要由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表面整理技术形成。绳因为是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线拧合而成的圆柱形, 有清晰的盘结的纹理, 给人的感觉比较坚实有力, 且通过光影作用, 材质表面能够产生强烈的立体感, 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带可以由多种纤维织物或皮革等柔韧材料制成, 它的质感完全取决于原材料的特性。细腻、光亮的丝织物轻柔、丝华、高贵, 粗实、厚重的棉麻质朴、亲切, 而光滑、硬挺的皮革很容易使人感觉到野性原始气息。近年来, 材料被艺术家们当作最为直接的表现思想和观念的媒介, 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3 绳带在服装中的“线”形效果

绳带在服装中“线”的视觉效果, 随着线的方向不同, 也能激发起不同的心理感受。服装设计师选择不同服装的“线”造型是为了表达不同的设计思想的情感语言。如何将垂直线、水平线、斜线、交叉线、自由线巧妙地构成完美的服装造型, 是每个服装设计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服装设计中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条”诠释着不同的服装内涵。

垂直线在人们的视觉习惯中, 往往引导人的目光做上下移动, 给人以高度、优雅和挺拔严峻感。在服装中, 无论是绳带缝合线还是装饰线, 都可以起到竖向分割面的作用, 由此修饰不同的体形。但是, 竖向的线等距离排列的多了, 人们的视线就会沿着竖线左右移动, 这样就使得竖线变成了宽度, 对于身体较胖的人就起不到修饰的作用了。因此, 在采用竖线进行设计时, 要针对不同人的体形增减竖线的间距进行调节。 (1图)

绳带构成的水平线往往削弱垂直线的长度, 给人以平衡、宽度感。它通常引导目光向左右移动。不过, 水平线的数量要是增加的话, 性格就随着改变了。因为, 间隔的水平线一旦增加到一定的数量, 就引导视线作上下移动, 从而失去了水平线原有特色。 (2图)

绳带斜线不象水平线和垂直线有各自的稳定重心, 而随时有倒下的感觉, 常常给人以活泼、不安定、轻快感。从心理学角度讲, 近似垂直线的斜线设计, 高度见增, 幅度见窄。而接近水平线的斜线设计, 幅度见增, 高度见小。由于斜线相对比垂直线长, 视觉移动距离加长, 所以长度加大, 增加优美感 (3图) 。

绳带交叉线设计是斜线设计的重复体现, 它具有斜线设计的同样效果, 通过缝合线与装饰线的结合使用, 可借助视错原理改变人体的自然形态, 在服装中这种交叉始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装饰风格、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韵律, 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单一的斜线更自由、多变。交错的绑带将腰部线条分割, 以达到视觉上非常跳跃轻巧的效果 (4图) 。

绳带自由线包括波伏线、螺旋线等较活泼、自由、富有变化的线条。自由线设计能给人以天真、优美、饱满感觉 (5图) 。

总之, 绳带在服装设计中具有实用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既古老又清新, 绳带自身的变化能够带给服装无穷无尽的变化。从而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多创新和展现个性的机会。绳带在服装设计中的多样性, 能够满足当今多元并存、展现个性的要求。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 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 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涨。尊重个性、尊重情感成为一种普遍的要求。服装也是如此, 模糊、混杂、变异都不要紧, 关键要新奇、要有个性。绳带自身丰富的材质、多变的造型和装饰手法, 加之它与服装主体在色彩、质地、部位、大小等方面的对比统一, 就能够产生多样多变的服装风格。绳带的设计更好似在一种有限的框架中, 寻求一种现实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常沙娜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

[2]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杨改学.现代视觉媒体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早起正能量语录下一篇: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