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教学设计

2024-08-10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8篇)

1.颐和园的教学设计 篇一

四年级颐和园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转眼间寒假又要到了,每年的假期都是你们最快乐的日子。在假期里,爸爸妈妈曾经带你们到外地旅游的请举手!

2、要是能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游记了。-----[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出示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

出示13个生字。

殿

读音:diàn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高大的房屋

组词:宫殿殿堂

造句:排云殿金碧辉煌。

廊读音:láng

结构:半包围结构

字义:走廊,有顶的`过

组词:长廊、走廊

造句:在长廊尽头坐着一位老画家。

漆读音:qī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各种粘液状涂料的统称

组词:绿漆、漆黑、油漆

造句:金鱼牌油漆质量很好。

栏读音:lán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①挡住的东西②家畜的圈③表格中区分项目的大格组词:栏杆专栏

造句:这处栏杆是起保护作用的。

昆读音:kūn

结构:上下结构

字义:①昆虫②哥哥

组词:昆明昆虫

造句:昆明湖景色优美。

爽读音:shuǎng

结构:独体字

字义:①明朗,清亮②轻松利落③痛快,率真

组词:凉爽,爽快

造句: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要求。

阁读音:gé

结构:半包围结构

字义:①类似楼房的建筑物②指内阁

组词:楼阁,佛香阁

造句:颐和园里亭台楼阁很美丽。

辉读音:huī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①闪耀的光彩②照耀

组词:辉煌,光辉

造句:一滴水珠可以折

射出太阳的光辉。煌读音:huáng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光明

组词:辉煌金碧辉煌

造句:夜晚,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

葱读音:cōng

结构:上下结构

字义:①多年生植物②青色

组词:葱绿,葱茏

造句:前面是一片葱茏的竹林。

朱读音:zhū

字义:①大红色②朱砂,矿物名③始

组词:朱红,朱砂

造句:我家的大门是朱红色的。

痕读音:hén

结构:半包围结构

字义:事物留下的印迹

组词:伤痕,痕迹

造句:这件衣服上留下了墨水的痕迹。

堤读音:dī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用土、石等材料

修筑的挡水的高岸组词:堤岸,大堤

造句:长江发洪水时,解放军战士保卫了长江大堤。

多音字:杆①gān(栏杆)②gǎn(枪杆)

我们再来看文中有哪些好词。

1. 解词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痕迹:事物留下的印迹。

2.近、反义词

近义词:清爽——清新

耸立——挺立

姿态——姿势

反义词: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三、知识扩展

师:同学们一定会与老师有同样的感受,这么大这么美的大花园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师: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之精,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颐和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出示: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再次修复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颐和园和优美的景色及组成,特别是它的建造过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细致游览。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抓脉络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在你眼里,颐和园是个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 同学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过度:颐和园优美的风光,不仅让中国人感到无比的自豪,也让世界人民为之惊叹。今天世界各国的游客来到颐和园,让我们也一同去游览。

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二、学习“长廊”

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是什么地方?[板书:长廊]。

指导朗读

2、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游廊。”

3、学生读课文,汇报。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长廊有什么特点?你都是从哪些词句中了解的? ①长廊的长:

老师:从一眼望不到头,可以想象到长廊的长,更以精确的数字700米长让我们有明确的长认识,这也叫具体数字说明法。

②长廊的奇:

老师: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感受到创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超凡的技艺。

老师问:看到这么多各具情态的画面,你会有什么感受?

③而且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真是太美了!

三、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1、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

2、章用“黄、绿、朱红”等颜色形容山上景物美,使人感到古色古香。 对昆明湖描写的两个比喻句以及“不留一点痕迹”,表现了昆明湖的静,从近到远勾勒出了大半个颐和园的美景。

3、对比读:

4、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5、小结:你看, 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 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多有意思啊! 再来读一读。

四、学习“昆明湖”

1、同学们,有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险峰”!想不想知道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2、(教师配乐朗读)

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5、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你们看, [课件: 昆明湖图片] 看到了-----的镜子,-----------的碧玉。

6、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

7、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

8、师生合作读。

10、小结。

七、读写结合

1、课件出现图片

2、生练习写片段

3、展示学生片段。

五、结束语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美,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先总结,再按浏览顺序分别叙述,最后总结,层次清晰,过度自然,语言优美。

2.颐和园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初读课文, 抓游览顺序

师:这么大的公园, 这么多的景点, 要想好好地游览一番, 我们总要先了解一下各个景点吧!请赶快读读我们的课文, 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作者先游览了长廊, 接着来到了佛香阁, 最后观赏了昆明湖。

(交流后, 请学生填写作者游览示意图)

师:按游览顺序写是游记的一大特点。同学们找出的这4句话, 就像一条线, 把各大景点连缀起来。请大家分组读这4句话, 特别留意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知道了文章的游览顺序, 就像沿着各个景点匆匆走了一遍, 同学们现在就回去, 你们答应吗?

生:不, 我们还没有看清楚, 还想继续观赏。

师:看来, 光知道各个景点是不够的, 还要仔细地看看文章是怎样具体写颐和园的各大景点的。 (板书:游览线路, 景点描写)

[评析]学生写游览作文, 往往游览路线不够清晰, 缺乏条理性。为此, 林老师在教《颐和园》这篇课文时, 先梳理游览顺序, 让学生把介绍游览线路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还填写作者游览示意图。在画画、填填、读读中, 学生明白了在写一个景点前, 要先用一句话交待游览行踪,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好戏还在后面景点细致的描写中, 这又让学生明白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精读课文, 感受写法

多媒体出示:

1. 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 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2.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师:自由读这两句话, 比较这两句话不同在哪里?哪种写法好?

(生自由读, 许多学生冥思苦想)

生: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佛香阁是什么样的, 第二句话先写样子再告诉我们那就是佛香阁。

生:这两句话中“佛香阁”的位置不同, 表达效果也不同。

师:你觉得哪种写得好?

生:我认为第2种写法好, 课文中采用的就是这种写法。

师:能说说第2种写法好在哪里吗?

生:第2种写法先强调了佛香阁的形状、位置、颜色, 因为在游览时,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它壮美的外观。

师:体会得好, 老师非常想和同学们一齐来读。

师:抬头一看———

生 (接)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师:真高啊!———

生 (接)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真亮啊!———

生 (接) :那就是佛香阁。

师:读得真好, 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 在游览中, 要表达内心激情或要强调重点美景时, 可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可变换位置, 把表达的重点放在前面。

师:这便是倒叙的作用, 强调了佛香阁的壮美景色。

[评析]学生在写游记作文时, 往往不能把内心感受到的美, 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 所以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颐和园》这篇课文之所以能把各处景色描写得如此美妙绝伦, 这归结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方法来写。所以在教《颐和园》这篇游记时, 要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 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是怎么写美的。

三、总结课文, 归纳写法

师:几处景点, 作者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具体, 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现在请大家填写下表, 归纳一下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把每个景点的特点写具体的。多媒体出示:

生1: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长廊的长和美。

生2:作者用倒装句式写出了佛香阁的壮观。

生3:作者还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昆明湖的静、绿。

师:归纳得非常好。你们有没有发现, 作者在写这几个景点时, 还用了一个共同的写作方法。知道是什么吗?

生:还写了周围的景物。

师:为什么还要写周围的景物呢?

生:就像红花需要绿叶衬一样, 使景物美上加美。

师:对, 写游记作文, 不仅要写主要景点, 也要写周围的景物, 这样就能做到锦上添花。这种写作方法, 我们把它称为点面结合。同学们又学会了一招, 高兴吗?

生:高兴。

师:在课始, 我们还学了一招, 记得吗?

生:在写游记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用简洁的语言写明游览路线, 更要对各个景点作出细致的描写。

师:看来,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游记作文的许多写作方法, 下次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用上哦!

[评析]在课堂教学中, 总结十分重要。在游记文章中, 星星点点地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课文时, 教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各种写法, 但比较零散, 学生容易忽略其中一二。在总结时, 教师肯花时间, 通过让学生填表格, 再次发现, 再次回忆文章内容,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写法总结, 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中, 为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拓展延伸, 迁移写法

师:刚才, 我们远看昆明湖, 感受到了它的美、绿。现在让我们走进昆明湖, 更细致地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图片展示, 教师介绍)

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昆明湖, 运用本节课学会的写作方法来写昆明湖的特点。

3.《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颐和园》作为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时可以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一是引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图文互动,挖掘文本中的赏析元素,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和画面美,又从画面中体会到文字表达的意蕴美;二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发兴趣,感受风景美

1.回答问题。同学们,你们去过颐和园吗?请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简介游览颐和园的感受)

2.介绍颐和园。(出示有关颐和园的阅读资料)

3.欣赏颐和园的美景。(伴随轻音乐《山涧》,幻灯片出示颐和园的美景图:颐和园航拍全景图、万寿山航拍图、昆明湖航拍图、长廊美景图、佛香阁和十七孔桥风景图。)

4.揭示课题。刚才的图片展示了颐和园美丽动人的风景,那作者又是怎样用文字来表现这种美丽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先让去过颐和园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在介绍颐和园的概况中让学生欣赏颐和园的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路,体会结构美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问题。(1)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得较紧密?(2)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有什么希望?

3.认读生字新词。

4.交流自读情况。(1)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得较紧密?(第一自然段讲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二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第三自然段讲从万寿山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特色。第四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景象。第五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第六自然段讲的是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联系得较紧密,讲了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过程。)(2)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有什么希望?(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3)出示句子: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学生齐读后回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一是说颐和园是公园,地点在北京;二是说颐和园的特点是又大又美。)

5.浏览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用“____”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3)填空:作者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先来到 ( ),接着到了( ),然后来到( ),最后到了( )。(4)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直观感受作者的游览顺序,搞清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湖心岛、十七孔桥等的方位关系,对颐和园全景有个大体的了解。(5)再读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抓住这些句子描述的位置、句中的动词,领悟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问题引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段开头第一句话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驻足景点,品味语言美

(一)游赏“长廊”。

1.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学生齐读)

2.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画一画:用横线画出描写长廊的句子,想想作者来到长廊,是怎样观察长廊的?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教师引导理解、朗读、感悟。出示:长廊远景、近景、整体的、局部的风光图片。)

(1)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引导:①这两句说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你从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②出示练习:“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间。”这句话用的是说明方法,突出长廊的长和间数多的特点。③出示资料: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文亭,全长728米,分为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被认定为“吉尼斯世界纪录”。④指导朗读。(出示长廊图片:远景、近景、整体的)这么长的长廊,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一下?

(2)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引导:①这句话告诉我们长廊还有什么特点?(美)②“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③出示资料:廊上的横槛和房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④想象说话:“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那会有些什么画呢?出示句式引导说话: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人物画有___、___、___;花草画有___、___、___;风景画有___、___、___。⑤课件展示。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长廊画。⑥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长廊的美吗?

(3)出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引导: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风景宜人。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②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4)出示: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引导: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朗读。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长和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想一想,怎样朗读这段话才能把长廊的长和美读出来呢?指名读,小组读,引读,赛读,齐读。)

5.归纳写法。这段话是按从“整体看—看廊内—看廊外”的顺序写的。(即先抓住长廊“长”的特点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6.总结学法。游赏“长廊”用的学习方法是,先读全段,整体感知,画出描写景物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特点的;然后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写。最后,与同学交流分享阅读体会。(读、画、想、说)

(二)游赏“万寿山”。

1.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读、画、想、说)自主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一画:画出描写万寿山景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万寿山看到的美景。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说一说:把你的阅读感受与同桌同学分享。)

2.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学生谈游览万寿山后的感受,说一说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教师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出示: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引导感悟:①这几句话写的是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美丽。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的?(“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耸立”说明了佛香阁很高;“一排排”说明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大;“金碧辉煌”说明排云殿的壮观。)②提问:万寿山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出示:“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引导学生明白用“黄”“绿”“朱红”等颜色形容山上的景物,使人感到古色古香的美。)③出示万寿山航拍图,并配上解说:“从空中俯视万寿山,只见殿阁楼亭依山势排列,严谨中又富有变化。”问: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④阅读佛香阁、排云殿资料。⑤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4.体会昆明湖的“静”和“绿”。昆明湖美在哪里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体会。

(1)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引导: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运用比喻突出湖水的静和绿。把昆明湖水的静和绿比作“镜子”和“碧玉”。)

(2)出示: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①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个更好,为什么?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痕迹。

(第一句好,有了“几乎”更真实,因为作者是站在山上看昆明湖上的游船、画舫缓慢前行的,由于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细微的波纹。)

②句中“慢慢地滑过”中的“滑”,你能换上几个意思相近的词吗?(驶、开、漂……)

③“滑”字用得真好,好在哪里?(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似的,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以动的画面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3)感情朗读。“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名读、范读、小组读、齐读)

(三)游赏“昆明湖”。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岸边倒垂的杨柳;湖心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十七孔桥的?(抓住景物“多”的特点来写的。首先是十七孔桥的桥洞多,有17个;其次是桥栏杆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多,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3)出示: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①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②想象说话。“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出示句式引导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③介绍“十七孔桥”。④欣赏图片“姿态不一”的小石狮子。

3.读中想象,边读课文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让学生欣赏图片,体验从语言文字的想象中感悟到的美景和实际美景的差距,从而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悟描写方法之妙。二是导学长廊部分,渗透学法指导。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学法自学探究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运用中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思考问题。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首尾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起到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的作用。)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二段(第2自然段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景色。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总结规律。(1)我们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的美景,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2)回答问题。你觉得写游记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有什么好处?(首先,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人们日常对景物的观察情况,符合人们的赏景习惯。因此,用这种方法描写的景物也就容易被人接受,容易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其次,移步换景也有利于多侧面地描写景物,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全貌,展示较为复杂的环境和场面。随着脚步的移动,可以将景物的前后左右、里里外外都欣赏到,从而多侧面地、详细地把一个景物描写透彻。)(3)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记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②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楚游览顺序。③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④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4.推荐阅读。推荐阅读书目:《中国名胜经典》《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5.课后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家乡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3)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如诗词、对联、图片、故事、传说等),放入资料袋中。

4.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高

(耸立)

(抬头一看)

雄伟壮丽(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发光)

排云殿 大、多

(一排排)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

葱郁……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昆明湖 静、绿(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 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和(),写出了昆明湖()和()特点。“几乎”的意思是()。“滑”字用得(),因为()。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1)

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

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3)

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5)

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四、作业:

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5.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五

[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

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出示五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

3、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板书:(1)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择、最佳线路。我,林导游,简称林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四、学习“长廊”

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板书:长廊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颐和园参观这里最著名的地方——长廊。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可以来找我解决。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长廊更是引人注目,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前几年还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现在我们正行走在长廊上,大家是否会感觉到心旷神怡呢?长廊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的建筑十分精美,人称有三绝。

2、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3、“最长的廊”: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大约绕操场三、四圈,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的三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啊,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二次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 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的特点作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

4、“画儿最多的长廊”。几千幅、两幅

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样)。[课件: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的画,有多少幅?林导查过最权威的资料,横槛上的画竟有一万两千多幅呢!] 把你的感叹读出来(二次读)。

5、最美的长廊。(这边的花,那边的花------)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竞相开放的花,的确美不胜收。

6、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明颐和园的长 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走进人间的仙境、就像来到了知识的海洋、就像来到了童话世界)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走廊,也是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能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吗?(指导背诵)

师:长廊不仅长而且美,不仅廊内的画美,而且长廊两旁(生接着读)真的很美,我们边读边感受。(齐读)

师:听着你们读老师的确感受到了长廊的美

师:请同学们边读文字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1:长廊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长。我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些句子体会到的,特别是“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273间”这几个词语更让我体会到长廊很长。

师:说得多好!你能把这种感受给大家读出来吗? 生1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生1不仅说得好,熟读的更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生2:长廊还给我留下了美丽的印象,我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体会到的。这些画五彩缤纷,非常美丽。生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话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鞋花木把长廊打扮的更美丽了。

师:你们配合的真好。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生2生3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小结:描写长廊时作者抓住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长”,一个是“美”。让我们带着这两种感受再游一遍长廊吧。一起读第二自然段。播放长廊上的画视频。

师: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师:(一起说)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五、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1、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

2、对比读:

一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

4、小结:你看, 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 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多有意思啊!再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黄)。那就是------佛香阁(黑)。] [合作读:4个学生与老师------4个小组与全班]

5、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佛香阁------金碧辉煌。[板书:高、美] 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

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变化一下顺序 [板书: 变换顺序],倒着说,让人意外之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很特别,很特殊的。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下来。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那就是---------。] 【点评:同样是写景,林老师抓住语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片断的教学,林老师用变换句式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对比着读,读中比较,体会倒装句的用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佛香阁的高、美,同时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的效果更精彩。】

六、学习“昆明湖”

1、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们可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2、(教师配乐朗读)

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5、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你们看, [课件: 昆明湖图片] 看到了-----的镜子,-----------的碧玉。

6、(明亮、闪闪发光、照得见影子、仿佛巨大画卷)的镜子.(说、读)(一尘不染、碧绿无瑕、人间绝品)的碧玉.(说、读)

7、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过](都不对,应该是------)对,就这样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

【点评:林老师抓住一个“滑”字,让学生通过语句、板画加想象,渐渐地入境入情,感受胡静船悠闲、体会作者怜惜美景的心情,达到情境合一,令人神往。】

8、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

9、师生合作读,背。

10、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11、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思考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点评: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进入文中意境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理性,重新思考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

七、小结2、3、4自然段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游客回到读者,看看课文。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发现每段描写方法都不一样。可其实啊,这几段也有一个共同的写法。出示表格 景点 共同点 长廊

两边、昆明湖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城楼、宫墙

不写,可以吗?------[孤立,单调,不那么美,犹如绿叶衬托红花,云彩托起明月,犹如美丽的花边点缀。会把主景打造、衬托得更美,更精彩。]

八、小结游记的特点。

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就会提高。

九、布置作业

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们瞧------[打图片:鲜花装点的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的桥造型各异,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的石狮子一定会是你的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 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景,万人万色”。希望你能用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学到的写游记的方法一起来写昆明湖独具魅力的美。

十、板书设计 颐和园 美丽 大 游记

6.《颐和园 》教学设计 篇六

【目标导学】

1、抓关键词语,明确观察顺序.2、精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

师引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颐和园》。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哪几个著名的景点,还记得吗?请告诉老师颐和园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颐和园,去寻找颐和园的美究竟在哪儿? 【尝试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

填空练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走完长廊,就到了()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2、作者游览的三个景点,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 【交流互学】

1、根据学生的兴趣划分学习小组。

2、提出各小组的学习目标。

(1)读通描写你喜欢的景点段落,说说景点的特征。(2)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小组成员听听。

3、各小组独立学习,教师巡视辅导。【点评悟学】汇报交流,教师点评补充。

1、精读第二自然段。

(1)长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长廊又长又美)感觉到长廊的长,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那么,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长廊的美?

(2)长廊不仅又长又美,而且连它周围的环境也怎么样?在这么美的长廊游览,游人的心情怎样?

(3)欣赏着精美的画面,感受着周围美好的环境,现在我们仿佛就在游览长廊。让我们把长廊又长又美的特点读出来,好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4)教师小结: 长廊真美啊,1990年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绘画,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学习写万寿山的这部分内容,请喜欢万寿山的同学告诉老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万寿山的景色的?

交流板书:山上、山下

(2)那么作者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指读回答:佛香阁、排云殿。(3)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和描写排云殿的句子?其他同学想想佛香阁和排云殿有什么特点?(指读,出示句子,自读谈体会。)

(4)谁再来带着感情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同学们通过你的朗读,体会到万寿山的雄伟壮丽。

(5)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登上了万寿山,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大家边读边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读后交流)

(6)这段中还有哪些景物也写得很美?

预设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指导朗读句子,体会“滑”字的妙用。)

(7)万寿山的景色特别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受、美的心情表达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2)指读,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了哪个景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

重点写了十七孔

(3)那么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从文中的语句中体会出它的特点?(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

(4)、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指读,从“姿态不一”体会到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齐读句子)【检测固学】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2~5自然段,领略了颐和园的秀美风光,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色?

(板书:美丽的大公园)

2、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知春亭、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板书:说也说不尽

“说也说不尽”是什么意思?

3、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4、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物的美丽景色,使我们感受到了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5、小练笔:请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颐和园》。板书设计

长廊(长、美)

美丽的大花园

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7.浅谈燕和园防空地下室电气设计 篇七

1 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燕和园人民防空地下室工程, 平时为地下汽车库, 停车数量为46辆, 属Ⅳ类汽车库, 战时作为人防物资库使用, 储存的物品为戊类, 防化等级为丁级,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本工程建筑面积为1981m2, 防护建筑面积为1740m2, 层高3.5米, 划为一个防护单元。本工程为框架混凝土结构。

2 人防电源

2.1 用电负荷计算

根据GB50038-2005第7.2.1条规定, 电力负荷应按平时和战时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这是因为平时电力负荷等级主要用于对城市电力系统电源提出的供电要求。战时电力负荷等级主要用于对内部电源提出的供电要求。再依据本工程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 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5SFD10 3-3页平时、战时负荷表栏填写负荷计算汇总表。

2.1.1 平时负荷:

根据GB50098-2009第8.1.1条规定,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1981m2人防工程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为二级用电负荷, 其他为三级用电负荷。负荷容量为74KW, 参见表1。

2.1.2 战时负荷:

根据GB50038-2005第7.2.4条规定, 本工程战时为物资库其常用设备电力负荷分级为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基本及应急通信设备为一级用电负荷, 重要的风机、水泵、正常照明为二级用电负荷, 其他为三级用电负荷。负荷容量为22KW, 参见表2。

2.2 内部电源

根据GB50038-2005第7.2.11条规定, 本工程人防建筑面积为1740m2, 故可不设内部电站。再根据GB50038-2005第7.2.13条4款规定, 本工程战时供电电源为电力系统电源满足战时三级负荷的供电需求, 自备电源蓄电池组满足战时一级、二级负荷的供电需求, 隔绝防护时间≥120min。

2.3 供电电源

2.3.1 平时供电:

电源引自小区变电所, 低压动力及照明配电系统电源为380V/220VAC。供给电源容量为160A/3P, 由室外变配电所电缆直接埋地经电缆防爆波井引入至人防配电间, 在配电间紧靠外墙设置强电防爆波电缆井。

2.3.2 消防供电:

电源由设置在人防配电间的平战结合的UPS供电, UPS电源为三进三出式, 电源容量为80A/3P, 引自人防配电间并配有馈出柜提供380VAC及220VAC电源, 满足平时的消防电源或战时的消防电源。

2.3.3 战时供电:

电源由设置在人防配电间的UPS蓄电池组供电, UPS电源引自人防配电间, 电源容量为80A/3P。UPS电源为三进三出式, 并配有馈出柜提供380VAC及220VAC电源, 满足战时的供电电源。

3 供电方案、供电系统图及配电系统图

3.1 供电方案

燕和园人防工程平时为汽车库, 平时负荷由一路电力系统电源供电。动力、照明混合计算, 计量表装设位置以供电部门要求为准。平时消防、应急照明由平战结合的UPS供电。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燕和园人防工程战时为物资库, 一个防护单元, 战时负荷由自备电源UPS供电, 隔绝防护时间≥120min。战时UPS装置应设计到位, 平时可不安装, 但应留有接线和安装位置。应在30d转换时限内完成安装和调试。燕和园人防工程供电方案参见图1。

3.2 供电系统图

根据用电负荷计算、负荷等级、负荷容量、供电电源、供电方案及各专业提供的数据条件绘制出燕和园人防工程供电系统图, 参见图2。

3.3 配电系统图

图3为平时汽车库三级用电负荷和消防二级用电负荷配电系统图示例, 供电电源分别引自电力系统和平战结合的UPS电源回路。战时配电应符合GB50038-2005第7.3配电项规定。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人防电源配电柜 (箱) , 自成配电系统;配出回路应符合下列要求:通信、照明、动力等应分别有独立回路;不同负荷等级的电力负荷应各有独立回路;引接内部电源应有固定回路;单相用电设备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回路中。

4 线路敷设

4.1 动力配线室内采用电缆穿钢管沿屋顶现浇层暗设, 引至送风机局部采用电缆穿金属软管保护。

4.2穿过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和密闭隔墙的各种电缆 (包括动力、照明、通信网络等) 管线和预留备用管, 应在30d转换时限内完成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 具体做法参见07FD02, 应选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

4.3各人员出人口和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密闭门门框墙上均应预埋4~6根备用管, 管径为50~80mm, 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 并应符合防护密闭要求。

4.4电缆桥架穿过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时须将其改为穿管敷设, 并应符合防护密闭要求。具体做法参见07FD02。

4.5平时照明选用吸顶式安装, 应在临战时加设防掉落保护网的措施。

4.6消防线路暗敷时穿钢管敷设保护层应大于30mm。

5 照明系统

5.1本工程照明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和过渡照明。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和安全照明。值班照明是非工作时间为消防控制室所设置的照明。出入口坡道处设置过渡照明。平时车库照度标准值为75lx;战时物资库照度标准值为50lx。

5.2选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光源及反射罩效率高的灯具, 考虑到战时人防灯具为吊式灯具, 考虑到平时车库的功能灯具采用时钟控制方式。

5.3照明采用导线穿钢管敷设, 疏散照明的地面水平照度不应低于0.5lx, 人防工程为5lx。应急时间平时为30min, 战时人防为120min。

6 接地及安全措施

6.1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 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并与附近建筑物的接地网连成一个整体, 其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按不大于1欧姆设计。

6.2将防空地下室内保护接地干线、室内的公用金属管道、建筑物结构中的金属构件、室内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等导电部分做等电位连接。具体做法参见02D501-2、05SFD10。

6.3利用工程结构钢筋和桩基内钢筋做自然接地体, 同时利用结构钢筋网做接地体时, 纵横钢筋交叉点宜采用焊接。所有接地装置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本建筑为地下单体工程, 只需考虑内部防雷,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采用电涌保护器防护。

6.4保护线 (PE) 上, 严禁设置开关或熔断器。

结束语

防空地下室的电气设计与安装除应满足战时用电需要外, 还应满足平时用电的需要, 应做到安全、可靠、适用、经济、技术先进、节省电能、安装维护操作方便, 有利于平战功能的转换。对战时使用、平时不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启动运行。

参考文献

[1]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2]GB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3]07FD02-2007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S].

[4]05SFD10-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图示电气专业[S].

8.崛起的颐和园国际艺术城 篇八

约见采访唐伟国之前,记者已与他有过几次通话和短信联系,身为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艺术经济与市场分析室主任、颐和园国际艺术城推动者之一,他的客气和谦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颐和园国际艺术城借唐伟国之口抛出的愿景似乎很不“谦虚”:以独特的学术强势,成为引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策源地;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核心聚集区,成为享誉国内外艺术界的文化地标。

“有理由相信,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亮点,熠熠生辉”,唐伟国欣喜地表示。

因工作之故,他不得不频繁往返于北京的东西两端,“但并不觉得疲劳”;而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从业经历的他,其足迹跋涉祖国各地,尤其以西南与长三角城市为重心。只是最近2年,凭借敏锐的经济头脑和涉足艺术经济研究的心得体会,促使他自由地翱翔在艺术经济和美术传播的海洋之中。

2008年12月9日,由海淀文联和《中关村》杂志组织的西区艺术参观考察团第一站便设在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在考察团到达之前,记者与唐伟国主任通话得知,他已在寒风中伫立等候良久。

临近颐和园国际艺术城,从远望去,一排排火红色炽热外观的建筑与寒冬的萧杀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艺术城工作室的墙壁上总有挥之不去的个性鲜明的涂鸦,而最特别的莫过于在一面高高的墙壁上,别具匠心地装饰上了毛泽东和马恩列斯的画像。后据了解,这种设计是为了平衡艺术城的性别比例差别,原因是艺术城女性艺术家居多,而这种解释记者也只宁愿当作其是“艺术”的解释一笑了之。

唐伟国热情地迎来,一束神采的、温暖的目光透过镜片似乎能够把凝固的寒冬驱散,褐色灰色相间的围巾随意地搭在肩上。他一边双手不停地把刚刚开展的“飞天梦地”颐和园艺术城08秋季艺术沙龙的宣传册和参观券分发给来访者,一边应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海淀区文联主席卫汉青的要求,不停地给参观者介绍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的前世今生。

面对着他的繁忙,采访在此刻几乎成为奢望,就当记者觉得失望的时候,唐伟国“忙里偷闲”的答复是:下午吧,下午你们杂志社见。

唐伟国如约赶到,关于稿件,记者采纳了其“采取访谈形式为宜”的建议,也许这样其观点能够更鲜明地得到表达,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的概念能够得到更好的阐释。

《中关村》: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的成立背景是?

唐伟国: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文化复兴和艺术思潮不断涌动,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得到全球关注,以北京为中心的世界艺术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由于一贯以西方话语为主导的西方国际当代艺术活动已经形成固有模式,虽然在中国各种艺博会、双年展不断,以当代艺术为主的美术馆和艺术中心也层出不穷,但都沿着西方艺术观念和轨迹活动。在这种背景下,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和展览中心及艺术机构在北京成立,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的有别于其他艺术公司的团体。

《中关村》: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的肩负使命是?

唐伟国: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致力于建造能够全面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整体面貌的交流平台,并将与国内国际当代艺术市场对接,倚靠高层次的学术团队,组织国内国际的展览和学术交流,力求寻找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形成中国自己的艺术活动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出有学术思想的资深艺术大家,引导并介绍中国当代艺术中年轻新锐的后备艺术家,并为他们作品的制作和宣传提供全方位充满活力的环境。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全力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对话,支持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并致力于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大众的普及及推广。

《中关村》: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的特色定位是?

唐伟国: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位于北京的西北郊,距市区10公里,与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相邻,地处万寿山与玉泉山之间,昆明湖西岸。本艺术城区域内环境幽静,风景秀丽,自然气息浓厚,气候宜人。

颐和园作为悠旧的历史文化平台,不仅传承着辉煌的过去,也将开拓着当代文化的今天和未来。为了发挥区域优势特点,北京市海淀区拟从2008年开始着重建设6个文化创意产业带,其中皇家园林艺术创作聚集带和创意时尚生活带,我们争取以本艺术城为中心幅射展开。

根据这些有利因素,本艺术城特色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聚集区,特别追求艺术的精神性与创造性,高度重视艺术品的学术性含量。

《中关村》:艺术城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是?

唐伟国:首先通过艺术创作聚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交流中心;然后以此吸引艺术机构集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交易中心;再以此吸引艺术产业积聚,成为艺术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最后通过三大效应,即示范效应、积聚效应和品牌效应,成为国际当代艺术品的市场中心。

建设规划分为三期:

第一期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以现有105间宿舍、12间办公室和教学室、以及若干会议室和食堂等辅助设施,构成初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实验创作基地。目前已有20多位来自清华美院、中央美院、鲁迅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艺术家,以及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院校的艺术家入住艺术城。

第二期主要以现有土地为主、适度扩展为辅,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极具特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实验创作的核心区域。其功能区划主要为艺术家工作室群、当代艺术沙龙、当代艺术展示中心。

第三期在上述基础上,争取政策支持以向周边进一步扩展,并与颐和园区的旅游业相融合,形成艺术与旅游产业积聚,将艺术城打造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当代艺术旅游地标,最终成为极具特色的艺术经济区域中心。

《中关村》:艺术城的功能设置和运作方式是?

唐伟国:本艺术城有三大功能区域:

一是艺术家工作室。作为当代艺术实验创作基地,初期主要以国内外高校艺术家为支点,建立单元制的艺术家工作室群。具体分为国际和国内艺术家单元、评论家单元、艺术媒体单元。

二是当代艺术沙龙。旨在以艺术家为主体,以收藏家、艺术经纪人为客体,为艺术家和收藏家这两个艺术市场链中最重要的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进行相互交流、双向选择的结合平台。

三是当代艺术展示中心。计划设立一块独立的艺术品展示空间,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交流活动,不仅有艺术城内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性的研讨展,也将以团队方式与外地艺术区进行商业性的交流展。

本艺术城实行艺委会领导下的业主负责制。由著名艺术家发起成立艺术委员会,主要负责艺术城规划和学术支持,并履行组织、协调、监督职能。出资人设立艺术城发展公司作为开发业主,接受艺委会领导和监督,主要负责艺术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保障服务。

鉴于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是互动关系,为支持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相结合,本艺术城拟设立“艺术创作基金”和“艺术创作基金理事会”,现已起草制订了“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艺术创作基金章程”征求意见稿。

身为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艺术经济与市场分析室主任,唐伟国对艺术市场有自己的研究体会。他认为,在国际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品在拍品中所占的比例已经升到了70%。随着我国艺术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国际互动式发展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顶级画廊经销商来到中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中关村》:欧美和国内的艺术市场体系异同是?

唐伟国:近百年来欧美国家已从投资性的中级市场转变为收藏与投资兼容的成熟市场,并形成其完善的市场体系。画廊为一级市场,其主要经营方式是艺术经营企业和经营者拥有代理艺术品的所有权或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再进入市场销售。艺博会、拍卖行为二级市场,其主要经营方式是接受艺术品所有者的委托,通过中介活动进入收藏,经营者不拥有艺术品的所有权。

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体系是:艺博会、拍卖行为一级市场,其已不是高端意义的艺术市场,而是事实上的“大卖场”。 画廊为二级市场,其已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培育功能,而成为事实上的“寄卖场”。

欧美和国内的艺术市场体系的差异,有东西方管理逻辑不同的因素。西方人管理逻辑的起点是“组织”,它所关心的是整体的组织而不是具体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其艺术家是艺术市场体系中的创作者角色。中国人管理逻辑的起点是“人”,它所关心的是具体人的“身份”和“面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其艺术家是艺术市场体中的个体生产者角色。

《中关村》: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行业将会重新洗牌?您的观点是?

唐伟国:中国目前艺术品新兴市场操作格局都不是自发创造或来源于传承的,而是西方行业体系和规范整体挪移的结果,因此存在先天发育不良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出现大量的以个人为主的掮客,即社会上所说的“倒爷”,而这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就有的原始经营方式。

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严格的行业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在作品的创作和销售上,打破产销“一条龙”现象,突出画廊的主要作用;建立规范的市场运作体系,组成由画廊、拍卖行、收藏家、批评家、博物馆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产业链。

如发生这一扭转,必然带来整个行业新一轮利益的洗牌和分配。未来几年内,谁能掌握最好的当代艺术家资源,谁将成为未来艺术市场的最大赢家。画廊是艺术家代理人,它以拓展与维护高端长线客户为目的。据预测,到2010年画廊业仍将处于空前发展的机遇期。

《中关村》:从美术传播角度,您如何看待美术创作过程与艺术园区作用?

美术传播是涵盖美术宣传、电视美术、美术策展、美术展览展示、美术教育、美术包装、广告、美术市场与推广等广泛概念的一个动态命题。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美术传播的理论、方法及操作为研究方向,更着眼于美术领域中的大众传播,研究在新媒体背景下,美术作为传播信息和传播载体的种种问题。

美术创作的主体是人。了解创造主体及其创作的关键是了解创造过程。创作过程表现为创作主体在历史、文化、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并反映出创作主体自身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精神资源、审美心理意识及创造能力。创作主体所决定的终极形态——美术作品,通过传播扩大艺术的影响力。

说到当下美术创作及传播影响,就不能回避相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发展落后问题。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经历了器物、制度与思想三个层面的三个阶段,中国文化影响世界也将经历这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制度与思想方面,尚未形成清晰完整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个缺失,必然影响到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反过来,中国的艺术家应当肩负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责任。

中国文化不应总是古文化,而主要是中国的现代文化。西方现代化的起点是文艺复兴,但其真正意义却是借“发现”古典“发明”现代。中国现代文化相对落后,不仅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发展和为何发展的问题。

从美术创作和美术传播方面,努力做些促进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积极工作,正是成立北京颐和园国际艺术城的出发点,而面对如何发展和为何发展,则是本艺术城一直困惑难解和苦思苦想的问题。因此借助区位优势而形成独特的学术强势,以使本艺术城成为引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策源地,目前还仅仅是一个理想。

衷心期待有志之士加盟与共勉!

上一篇: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下一篇:技术工人自我鉴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