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2024-07-25

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共8篇)

1.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一

百日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现将近期百日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安全管理,使师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校委会高度重视百日安全活动,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领导任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使工作有主管,问题有落实,各级管理更加透明,更有代表性,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学期初,学校逐一与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后勤管理人员签订各项安全责任书,使他们明确各自职责,从而做好安全管理。

3、加强学生上下学高峰岗安全值勤,每天配备三名门卫人员和三位领导,在学生上下学时提前到校门口值勤,学生能按要求排着整齐的队伍,呼着口号有序上下学,校门口无追逐打闹现象。

4、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规范进行食品操作,做好食堂创建工作。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1、利用国旗下讲话、集会时间对学生进行交通、食品安全、防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冬季传染病等方面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了师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2、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和周会课,组织师生学习“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课间活动安全”等方面教育内容,要求班主任上课前提前布置好黑板和准备好上课内容,课堂上结合生动的画面、真实的事例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真正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3、组织各班发放道路交通限行通知,在校门口LED屏上告知家长限行时限与要求,严查“三无”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1、通过征文、安全绘画、知识竞赛、安全黑板报展评等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消防、交通、饮食等方面安全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安全教育平台提供的“教师安全素养”测评系统进行测评作答,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安全素养,从而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3、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演练中,学生能按老师的指令快速、有序地到达指定位置,通过演练提高了师生应对突发性灾害掌握逃生的技能和自救自护的能力。

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师生在校安全:

1、加强学生早到校、上下楼梯、课间活动、户外滑冰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并安排楼梯值勤教师组织学生有序上下楼,每天每班安排三名“安全监督员”课间活动时在本班学生活动区域进行不间断检查,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

2.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严禁学生乘坐拖拉机、三轮车、拼装车、报废车上下学,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

3、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对宿舍实行点名查铺和防火巡查制度,严禁私拉乱扯电线,严禁使用电热毯、热得快、电暖扇等电热产品取暖。

4、组织校安全办成员每周对校园及周边安全进行一次大排查。尤其对教室、办公室、门卫室、实验室、俱乐部、宿舍、食堂等重要场所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检查,做到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5、我校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人人都有安全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凡每天参与安全值班的领导和教师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做好一日安全隐患排查,对于每天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用电设施等重点管理部位,要做到重点查、反复查,力争不留安全死角,并将排查到的安全隐患及时反馈给主管领导,限期进行整改。

总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做到了校园安全“零”失误,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全工作会越来越规范,越做越好。

灵宝市第五小学 2017年12月

2.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二

一、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的目标

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培养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人才, 但目标的达成都是一步一步分阶段实施的, 也就是说需要制定和总目标相互联系的阶段性目标。但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 都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组成, 需要合适的教学载体支撑, 需要实施匹配的教学方法。阶段性教学内容不仅需要符合该阶段的目标, 还需要组成连贯、递进的环节, 有效的确保教学总目标的达成。

二、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内容设计和实践

(一) 设计基础阶段

设计基础阶段是专业教学的第一年,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缺乏专业常识的新生打造能力基础, 重点是把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常识转变成获取专业教育的必备常识。该阶段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就是创造空间想象、空间认知、空间思维以及空间表达的基础。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实体和空间形态的绘制, 二维形态的平面构造和三维立体空间形态构成等。教学载体中, 按照从浅到深的教学顺序, 比较适合选用尺度规模较小的抽象载体, 将人们日常活动行为的基础标准作为入手点, 对实体形态和建筑空间的构建进行训练。在教学方法上, 设计基础阶段比较适合采用模型和绘图相互结合的方式对设计课程展开教学。

(二) 专业基础阶段

经过设计基础阶段教学后, 二年级成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过渡的一个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建筑设计开始出现差异, 空间构建和空间认知都是经由设计基础阶段尺度规模较小的空间拓宽而来, 为后面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衔接奠定基础。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使用不同的规划设计对象, 把城市空间、场所空间和空间类型的知识贯穿于规划设计对象里, 打造外部空间想象、认知、思维和表现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在教学载体方面, 比较适合选用尺度规模逐渐扩大的抽象载体, 生成和空间使用属性统一的从小到大的系列化设计对象。教学方法使用外部空间摄影、绘图、测绘、数字模型和制作实体模型等不同的方式, 对不同设计课程选题规模进行衔接, 建立一致尺度的空间表现技能。

(三) 专题类型阶段一

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专业化教学的时期是三年级, 该阶段是从基础教学转变成专题类型教学的一个时期, 属于城乡规划系统中培养系列类型对象规划设计能力的前期。该阶段的规划设计课程相较于前一阶段, 教学内容的尺度和空间规模都有所增加, 就像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等不只关系到建筑物的空间构造和实体造型, 还关系到市政交通、街区功能和城市土地等内容, 包含的文化内容和社会内容也愈发的复杂。从教学载体上来讲, 需要选用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居住区规划相互对应的项目, 来当做是规划设计的对象, 利用前一阶段的抽象载体, 和当前的具象载体存在的认知内容和规模的差距, 设置关于小规模真实场地的短期规划设计, 当成是过渡性先导, 更好地衔接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该阶段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专题类型训练, 着重培养设计队伍的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专题类型阶段二

专题类型教学开始深化拓展是在四年级时期, 不但训练城市空间的构建的研究, 还训练关于对城市整体建设的研究, 该阶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规划设计多种类型对象的规划设计能力。该阶段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城市空间形态的营造, 还包含了城乡规划的系统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教学载体, 根据规划设计主体使用规模一致的规划设计对象。其教学方法是, 把各种训练的内容附加到所有的成员身上。在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教学过程中, 关于电脑操作、连贯表达、构思提炼和空间思维等能力上都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比较适合加强徒手设计形态的训练, 对于最终成果设计方面, 还需要加强数字绘图能力的练习。

(五) 专业综合阶段

城市规划专业综合提升的时期是五年级, 该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整合前面各个阶段的训练成果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 有效的经过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的教学, 从规划思维一直到成果表达进行专业的综合训练。该阶段主要着重项目规划设计流程、团队协作和委托方之间的互动。教学载体方面, 该阶段规划设计的对象都是真题, 其中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的培养环节在城市总规划方向、村镇规划与设计方向、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方向、景观设计方向上不断变化。毕业设计的载体要落实在具体规划设计对象、同类主题实地调查和相关历史文献上。在教学方法上, 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学科和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形式, 有效的使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毕业设计, 着重拓宽学生的视野。

结语

总而言之, 城市规划专业和实践密不可分, 经过有效的和现实社会接触、加强对城乡建设的了解, 可以让学生学到除课程之外的其他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除了利用课程调研和课程实践, 还可以通过参观、旅游, 有效的增长知识并拓宽眼界, 从而获取更接近生活、实践价值也很高的知识。

摘要:城市规划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 而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作为其重点和关键, 教学内容急需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的目标, 然后研究了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内容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内容设计

参考文献

[1]范霄鹏, 严佳敏.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性教学内容研究[J].规划师, 2012 (01) .

[2]郭春燕, 卫大可, 张军.建筑设计课程在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家, 2012 (02) .

[3]覃永晖, 王龙, 王晶, 李冰.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8) .

[4]秦小东.工科院校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3 (12) .

3.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三

一、本科教育阶段(基础阶段)

现今,对于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专业水平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上个世纪,大多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仅仅具有中专或者大专文凭。虽然在工作的实践中让这些会计人员有了很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其专业性,和针对复杂的特殊业务如经融机构审计时,应对能力就显现出不足了。所以,我们国家应当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强,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高等教育阶段,尤其是本科教育阶段,因此成为了构建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基础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基础阶段,需要打好扎实的根基,可以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循序渐进的对于本专业有客观的认识,逐步学习相应的必备职业道德准则,以及构建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中必需的相关技能,如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信息搜集与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都可以在这一阶段得到形成和提高。同时也不难看出,构建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中大部分关键的职业能力都能在本科学习阶段进行培养。所以,我们更加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

会计专业的本科学生大多数人之前对于会计的知识都是知之不多的,更不用说对于会计这一职业的客观认识。可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将来都将走上会计的执业道路,也将有许多人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一份子。就如同白纸上构图,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刚开始都好比是白纸,只要会计专业的教师和相关的人员进行精心科学的培养,都可以让学生们锻炼成为优秀的会计人才。怎样在这些白纸上构图呢?这个问题成为本科教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成为现今许多会计专业的教育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经过四年会计专业本科学习的学生,笔者对于现今会计专业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综合起来,基本涵盖了语文训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历史等几大类。应该说现有的这些课程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用更为客观的思维来看待事物,看待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学习专业的历史,发展以及基本知识,对于职业观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光靠专业知识的累计是不够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许多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财富分配的不均衡,就业压力的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人们的心态出现不平衡,缺乏安全感。加之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化,工作方式、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单调乏味的感受,加剧了人们内心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了浮躁,焦虑、失落、不满等不健康的心态。而在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已经开始关注、接触社会,必然受到这种不健康心里的冲突,因此,学习心理学知识,接受心理指导是每一个会计类专业学生应修的一门必修课。但是目前心理学只作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出现,不能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

同时,随着国际、国内各界对会计执业界存在的会计信息是真问题的普遍关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是迫在眉睫。但是若针对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泛泛而谈,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使课程涵盖(1)法制教育,主要介绍与会计从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学生知法、懂法,促进其今后守法;(2)诚信教育;(3)会计职业道德教育;(4)素质教育,主要针对社会文化素质中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道德水平得以提高,认识所从事行业的风险,自觉维护行业职业形象。

在其他技能的培养上,除了设置英语和计算机课之外,学校还可以相应的设立技能考试培训,不仅仅为获得相应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而且在短期内,对学生的技能进行集中有效的巩固。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讲座,以授课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实用的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经常开展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学院应当多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研究中,拓展深度研究能力,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团队合作和专业能力。

总的来说,本科阶段的教育应当以构建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为目的,有针对性的,全面进行培养,将教学的方式放开搞活,以学生为本,将教学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才能在这一关键的基础阶段,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们打好基础,为将来注册会计师人才具备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中规定的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根基。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阶段(伸展阶段)

现阶段,在实际会计人员的执业过程中,会计专业毕业的逐渐占有重要比例(约75%左右),其他专业,如金融、财政、税务等占有剩下的部分。由此可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专业功底都是扎实的,同时其它相关专业的涉及,使得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广泛,便于整个会计队伍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接受扎实的专业教育,只是为注册会计师执业阶段做出很好的辅助作用,当注册会计师熟悉且熟练掌握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之后,如果忽视了其在执业阶段的教育,那么,对于构建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构建将会有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也是现阶段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的较为不足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在本科教育阶段所受的职业能力框架的学习和培养起了很好的伸展和巩固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完善构建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效果。但是,因为现实中在这一阶段教育力度不够,所以注册会计师执业中所出现的提供不准确,不真实的审计、验资报告,会计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等让整个行业蒙受诚信危机,社会公众的认可度不高。这对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注册会计师执业阶段,因为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应当在构建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时,多注意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以及职业认知能力上的巩固。

在现阶段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中,许多注册会计师都是年纪较大的有经验的老会计人员,他们有丰富的阅历和处

理事件的方法,带动了注册会计师队伍中新一代的进步,他们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当代社会中,英语和计算机都被广泛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但老注册会计师们往往在这两方面有所欠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所以,针对这一现状,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甚至相应的考核,让注册会计师人员对于自己适应现今本行业的能力有所客观的了解。日常可以适当的学习了解本行业的国际国内动态,更好的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同步性,也让注册会计师有更为客观的职业认知。对于刚刚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会计人员,这一群体有着很雄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但是实践经验不足,这就需要在执业的过程中,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积极学习和配合,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巩固现有的知识,积累实际宝贵经验,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不足。在实践与其他人的合作中,又很好的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无疑,这对于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执业阶段的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在本科专业教育阶段所构建的框架基础上很好的进行了拓展,将很多注册会计师必备的职业能力进行了细化。在实际执业过程中,使得框架中必须的职业能力得到体现。同时,也成为衔接本科专业教育阶段和之后的后续教育阶段的重要桥梁。

三、后续教育阶段(提升阶段)

注册会计师接受后续教育既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员自身职业能力培养的必然过程。它成为在本科专业教育阶段之后,注册会计师对于本专业知识的后续补充,从而满足注册会计师人员对只是补充、延伸、拓展和储备的需要。

放眼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认识到,要想综合提高本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水平,定期有效的后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中,做的较有成效的日本,于2003年由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重新修订了有关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会则。新颁布的后续教育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将后续教育作为会员的义务规定下来,强调后续教育的强制性。倡导注册会计师的自主学习,集中培训作为自主学习的补充。据日本注册会计师协会当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强制后续教育制度实施后,完成规定单位后续教育的比例由实施前的70%上升至93.8%,这对于会计师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贡献。

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由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所决定。我国也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加大,要求也逐渐提高。1998年7月,财政部颁布试行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于注册会计师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自1992年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会计标准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发布实施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并在重大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标准体系。要巩固我国会计改革的成果,就需要广大会计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理解和掌握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标准,使会计法规体系真正得以贯彻实施。

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内容,主要将重点集中在会计法律知识和会计标准的培训。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本着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下,由共性内容和特性内容所组成。

共性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两大内容。其中,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尤其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才能统一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思想,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合规性,进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认可度。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特性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知识和其它相关法规制度。会计理论与实务是指在会计工作中起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会计理论与失误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目标层次不同而要求不同。

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可以将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形式分为培训和自学两种。社会的集中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培训点的培训;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可以通过接受国家承认的会计专业学历教育以及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的方法,可以分为强制教育和自愿学习。一般情况下,后续教育的开展初期,应采取强制教育方式,随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应当逐步过渡到自愿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于更新专业知识和改进技能的需要,需要注册会计师意识到自愿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保持学习的持续性。接受教育的手段,可以有课程教学,远程教学,函授教学等。课堂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合理组合课堂讲授、交流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参观考察的培训方式。远程教学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函授教学是以录音、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为基础,辅之以属地辅导的一种间接教育模式。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手段上,应当体现现代化和开放性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4.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四

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阶段性汇报2007-12-07 16:30:2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阶段性汇报小学校务公开工作阶段性汇报(2)一所学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要增强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必须与教职员工交心、交底。因此当校务公开工作在社发局系统铺开后,我校党、政、工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上达到了高度一致,大家都认识到:校务公开工作是为贯策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和中央关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以“教代会”为组织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学校的民主化、科学化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必然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引导、保护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参与

改革、支持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教职员工主人翁责任感,促进学校发展。因此我们严格遵照《社会发展局关于实行校(院)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试行)》方案,并根据昌邑小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校务公开工作中做了一番尝试,收效显著。下面就从三方面进行汇报。

一、《昌邑小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的制定校务公开工作在事业单位推行可以说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为了有效地制定实施细则,增强它的可操作性,校领导对局文件精神进行了反复研究,进行了多次讨论,几易其稿才最后把草案定夺下来,并提请教代会审议通过。我们本着“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及时全面、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确立了校务公开的十一项内容,并在细则中详细罗列了各项内容的公开层面。制定的校务公开程序也是清晰明了的。校务公开的渠道更是畅通无阻,除了教代会、校务会议、行政例会,还有校务公开公告栏、校务公开联系箱等为校务公开工作提供方便。

二、《昌邑小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的实施根据实施细则中校务公开内容的范围,我校按照公开程序着重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公开或审议。

1、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5月30日,学校成立自评领导小组和6个专项评估组,制定了自评工作计划。6月底召开校务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了《督导评估手册》,进行宣传发动,布置了工作计划,提出任务要求。7月至8月各专项小组认真对照各项评估指标,收集信息,并整理有资料。9月校务会、行政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方案,教代会通过,确定申报等级为示范二级。9月至10月上旬,全校动员,分层分级落实任务,各专项小组完成C级指标自评表的填写工作。10月中旬各专项小组完成分报告。10月底召开教代会,审议自评报告。11月上旬基本完成,请督导室领导来校指导工作,我们对不足部分,及时加以修正、整改。

2、工会换届改选4月上旬学校党

支部对三年一次的工会换届改选进行了宣传发动,在全教会上决定选举方式。4月7日进行组室提名,提名较集中的列为候选人。然后在校务公开公告栏中对候选人进行情况简介。4月25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正式改选,当场唱票进行汇总,然后上报学区。这一工作符合民主程序,符合群众意愿,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教代会三年来,两届工会委员会共召开了八次教代会。七届一次:昌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三年规划讨论、通过昌邑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讨论、通过七届二次: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年终考核2000年度局、校优秀名单(校考核小组推荐)2000年度工会财务及经审报告七届三次:昌邑小学教工考核制度修订昌邑小学教工奖惩制度修订昌邑小学教工岗位责任制修订昌邑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细则—七届四次:校中层干部考核、校党政考核工会经费使用情况及经审报告七届五次:制定昌邑小学师德规范—七届六次:党政考核及中层干部述职,群众评议学校及工会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及经审报告八届一次:后备干部推荐工作“昌邑形象教师”评选细则八届二次:讨论、修改,进一步完善督导总报告

4、党政领导年度述职报告三年来,校长和书记当着全体教职员工的面进行了述职报告,述完职,校长书记离场,由工会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教工对党政领导的考核,考核表收教后,当众封袋,上交学区。

5、工会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公开每一年,工会财务委员张青凤同志向全体会员汇报了2000年工会财务收支情况,经审委员邱鸿年作了经审报告,得到了会员的普遍认可。

6、职称评定我校通过教代会的选举产生了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小组群众代表两名——沈煊老师和陆翌老师。在2000年小二升小

一、小一升小高的职称评聘中,先由符合条件的教师提出书面申请,再由职评小组成员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讨论,最终确定送审人员。对条件不够但又上报的教师逐一说明不送审原因,消除他们的顾虑,指出今后努力方向,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机会,弥补不足。2002年9月,由于沈煊教师内退,补选杨佩青教师为教师代表。2003年在小一升小高的职称评聘中,学校里符合条件的有5位老师,但实际名额只有一人。校职称评定小组投票同意杨文英教师评为高级教师,另两位符合条件但受名额限制的教师,学校在第二年将对他们低评高聘。

7、年终考评每一年

5.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五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1.是教学能力要实。

2.是表达能力要强。

3.是教育机制要活。

4.是要把握教育分寸。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1.是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

2.是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

3.是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

1.是要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

2.是要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

3.是要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

6.第一阶段小结范文 篇六

第一阶段小结报告

(2011年3月——2011年10月)

——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有效整合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推进现代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课程与多媒体网络的有效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网络,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多媒体网络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将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

一、“有效整合”预示着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的有效整合,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多媒体网络为实现新的课程目标提供了非常自然的工具,它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能有效克服传统通用技术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随着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因势利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这样,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纳米技术、非线性科学、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新科技随时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同时,这也迫使教师拓展知识面,以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例如,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学习,让学生进行“网上冲浪”,就能获得卫星的历史、卫星家族、载人航天、宇宙探测器、航天飞机、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GPS)乃至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等大量信息。又如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网站中“航天飞机可以在哪里降落?”、“天空和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香蕉球的奥秘”、“微波炉

是怎样把食物加热的?”、“神秘黑匣子”等大量与教科书、生活、科学前沿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尽现眼前。在这一全新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内容呈现开放性,不惟“纲”、不惟“本”,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学生能选择不同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

二、“有效整合”意味着学习方式的变革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多媒体网络与课程有效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多媒体网络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意味着多媒体网络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多媒体网络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模式。目前多媒体网络应用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并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这种演示型辅助教学的模式往往仅把多媒体网络作为知识呈现、情景展示的工具,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学生难以参与教学,其任务仅是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多媒体网络与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效整合应当走向更多地利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以达到建构通用技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的“讲”更多的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现代多媒体网络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有效整合构造了自主探究的技术环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进而意识到他们自己所学知识与科学发展、社会生活的关联。在探索过程中,他们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多媒体网络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技术工具和环境氛围。

工具软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辅助工具。“几何画板”是一种典型的可以直接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工具软件,学生可以从动态中去观察现象、读取数据、探索和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如我们曾借助《几何画板》,制作“平面镜成像”让学生探索两相交平面镜成像的数目、对称性、像的观察范围等,模拟演示日食月食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地球月球轨道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成功,对所学内容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有助于数理之间的联系和通用技术图景的动态分析。学生可以应用《仿真通用技术实验室》(南京金华科软件有限公司开发),自己设计实验,通过人机交互对话框调整参数,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网络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为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探究学习内容提供帮助。诸如《几何画板》、《仿真通用技术实验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模拟实验环境,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规律。如此有效整合,多媒体网络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网上资源为通用技术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课程教学中,可不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一些“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如:“运动场上的体育器材的修理”、“城市中的环境排污技术”、“生活中的各种技术要领”等,使课堂探究性

学习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也可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四、“有效整合”带来课程资源的优化

多媒体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着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单是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纸质印刷品,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不单是教师,学习者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从学习化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网络资源的突出优势在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有效整合”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一种有效的策略是依照学科教学任务,组织人力收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识资源库。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方便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学软件、知识素材、学法指导、疑难解答、生活通用技术等等。若教学资源库不能满足要求,则可通过适当链接进入Internet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但应当承认资源仍是目前有效整合的瓶颈,真正从学习规律的角度去设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依然很匮乏,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成为人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障碍。

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网络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观,是基本理念的飞跃,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

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习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多媒体网络,让多媒体网络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同时也关注多媒体网络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发挥对学习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必须拥有清醒锐利的心灵慧眼,发现问题、捕捉经验、善于观察、精于总结。为此,我们在开题阶段可喜变化的背后做好认真反思,如何在学生中开展通用技术有效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验中继续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我校通用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也发生较大的改变,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有一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我们课题的研究主题当初定得还是太大太泛,导致很多研究缺乏深入的突破和坚持;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课题实施小组主研成员主动研究和推动课题的行动有待加强,解开课题实施的难度全集中在课题领导小组的困局。

(二)、下步打算

根据阶段总结与反思,课题组对下一个阶段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1、推动教师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课题研究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军作战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讨、课堂教学切磋,做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核心组研究人员,要把握课题原则,确实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为教师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使教师的困惑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4、组织好相关的教研活动,培养青年教师,使课程资源得以恰当的应用,并全力打造精品课堂。

5、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随笔、教案、课件、案例、反思及书籍等,组织专门人员分类整理、登记注册、立项归档。

回顾课题开题阶段的实验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充分挖掘,细心研磨,巧妙运用,回归的将是一节亮丽的课堂,共同收获的将是累累的硕果。

7.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七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已确立了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 每个从业者都要对自身职业的未来自我负责。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 知识加速更新, 员工年轻化浪潮, 国际化职业背景的新要求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杜宁和曹宇森调查显示, 会计就业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被调查的262个会计从业者中有67.2%[1]认为会计人才供大于求, 就业形势严峻。此时, 会计从业者的自我职业规划就显得异常重要。走进各地的人才市场, 会计求职的主体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他们正处在会计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探索期) , 或刚刚进入第二个阶段。探索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是起关键作用的一步。余德维对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07、2008、2009级会计毕业生调查显示:55%暂时还没有未来职业规划[2]。同时据北京市人才测评考试中心主任王拥军透露:据调查, 目前在职者中有55%左右的人群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出现错误。

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背景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和动因

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planning) 是指把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相结合, 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 制定一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美国著名职业发展阶段论的代表者萨帕 (Donald E.Super) 和金斯伯格 (Eli.Ginzberg) 认为,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般分为四段: (1) 职业探索期 (25岁前) ; (2) 立业与发展阶段 (25~44岁) ; (3) 职业中期 (45~58岁) ; (4) 职业后期 (58岁后) 。本文重点研究的探索期的行为特征为:试探性渐进地选定了自己的职业, 并寻找成长路线。

2. 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因

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因可分为:组织对员工的规划和员工自我规划两个动因。前者是以挖掘员工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职业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符合, 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为动因, 员工本人对其具有不可控性和外在性。后者是员工以自我负责的态度进行自我认识、定位、挖潜, 发挥自身价值进行职业规划为动因, 员工本人具有可控性和内在性。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本文重点从员工自我规划动因进行研究。

(二) 会计职业的特点

1. 会计职业的岗位细分

会计专业是管理学大类的一个分支, 应用性强。主要分为:

(1) 财务管理。侧重于资金的运筹、管理决策等对内的财务运营管理。岗位划分为:出纳、筹资、财务经理等。比较新兴且要求较高, 在组织中地位重要, 前景和待遇都较好。

(2) 财务会计。侧重于按国家会计制度进行具体核算和对外报告。岗位划分为:核算、会计、主管会计、会计负责人等。

除这两个分类外还有外延性岗位和新兴岗位:资材管理、内部审计、理财规划师、CPA (外部审计) 、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及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中以财务知识为基础的岗位等。会计实务工作中同一组织内部一人多岗, 工作内容交叉现象非常普遍。

2. 会计职业特点

(1) 会计职业技术性强, 门槛高。

(2) 会计职位注重实践。据王海翔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最应加强动手能力训练的占47.13%[3];另据研究表明:“银行、保险等组织看重会计从业者的潜力, 企业则更看重经验。”[4]

(3) 重视会计职业认证和继续教育。

(4) 要求细致严谨, 工作内容单调。

(5) 会计职业生涯呈稳定上升状态。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较多, 但立足会计职业特点, 从自我规划动因角度针对会计职业生涯第一阶段自我规划进行研究的还没有。本文针对处于职业探索期或刚进入立业期的会计从业者如何做好自我规划进行分步骤研究, 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结合会计职业特点做好探索期规划的4个步骤

(一) 确定会计职业探索期的权衡因素和指标

美国学者斯温 (Swain) 提出了一个生涯规划模式, 认为要重点探讨三方面的因素:个人特质、教育与职业资料的提供、环境 (见图1) 。

从图1中可以看出周围三因素对中间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由于本文重点探讨会计从业者毕业之后的职业阶段, 故而对教育和职业资料提供这一因素不做讨论。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 笔者认为主要权衡的因素和指标包括两个方面。

1. 会计从业者的内在因素

主要指标:个性、价值观、会计及相关知识技能、沟通协调能力、视野开阔度、职业素质发展的平衡程度、身体素质、自身潜质等。以确定会计从业者是否适合会计职业, 是否适合进入的组织, 是否适合所选定会计职业发展路线的要求等。

2. 会计从业者的外在因素

(1) 会计职业大环境因素。主要指标: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区域经济格局、产业政策、产业成长周期、会计的就业形势、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等。以确保会计从业者能够顺应经济形势, 进入国家鼓励的高成长性的产业并及时捕捉会计职业发展走向。

(2) 会计职业组织因素。主要指标:组织性质、成长性、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会计的重视程度、会计职位竞争对手情况、轮岗机会、同事协作程度、薪酬增长情况、会计职位提升空间、会计培训机会等, 杜宁和曹宇森调查显示61.7%会计求职者最看重组织的学习机会[1]。以确保会计从业者进入高成长性的组织土壤, 获得最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助推力, 与组织成长目标相一致。

(二) 掌握会计职业探索期相关指标的权衡方法

(1) 会计从业者内在因素指标的权衡可以寻求职业测评公司进行;也可以使用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的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性格评估方法, MBTI有5个维度10个方面, 通过答题进行自我会计职业心理测定参考;还可以列出一张会计职业所需内在细化指标清单, 逐项自我评分, 并赋权后汇总, 权衡自己内在特质与会计职业的匹配度。

(2) 会计从业者的外在因素衡量可以使用美国管理学家韦里克提出的SWOT分析法, 用4个维度来判断外界对自己的影响, 依矩阵形式排列, 并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加以分析, 得出会计从业者周围环境的结论参考。

(三) 在会计职业探索期内确定会计职业目标

会计职业因素分析后, 应尽早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并付诸实施。人力资源学把职业目标分为4类, 结合会计职业特点, 笔者认为会计职业目标具体分为3类:

(1) 会计职业短期目标 (1~2年) 。主要有:进入选定的行业和高成长性的组织、接触不同的会计岗位实践、培养全面的会计技能、实现自食其力、建立会计职业人脉、拓宽知识结构等。

(2) 会计职业中期目标 (3~5年) 。主要有:实现会计职位的提升、经历多次会计轮岗、尝试会计外延岗位、获得好的薪酬等。

(3) 会计职业长期目标和人生规划。包括有:想做的事业, 想成为的人, 想取得的成就水平, 想过的生活, 30岁时成为会计主管, 40岁时成为CFO等。

完整的会计职业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是层层分解的体系。确定过程中应注意会计职业目标的可行性、挑战性、持续性。

(四) 初步确定会计职业成长路线

明确了会计职业目标, 就应当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成长路径。可供选择的会计职业成长路线主要有4条:

1. 会计职业人路线

“宁做职业人, 不做企业人”, 从会计专业技能上不断提升自己。如:考取会计职业相关的各种资格认证后, 进入会计、审计、税务、评估、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发展, 普通员工—项目负责人—事务所经理;或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或从小公司到大公司, 从国内事务所走向国际性事务所等。这一路线要求起点高、付出多, 但成长较快且回报丰厚。

2. 传统的会计纵向路线

从基层会计岗位做起, 逐层向上发展, 据余德维调查显示:在工商类中小企业中就业的会计毕业生占48.7%[2]。如:出纳、库管、核算、辅助会计员等—主办会计—会计主管—分公司财务经理—总公司CFO;或普通会计—会计主管—内审—审计主管等。这一路线成长缓慢, 但成长趋势稳定、压力小, 对长期在同一组织中从业的会计人员是较普遍的选择。

3. 会计横向职业路线

从会计岗位出发, 走向其他岗位。如今拥有会计知识, 特别是会计实践背景的管理者、秘书、销售者、财经类教师等都特别被组织看好。如:普通会计—销售会计—销售人员—销售经理;普通会计—劳资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经理等。对喜欢挑战、职业能力发展全面、会计岗位中没有太多提升机会的从业者是不错的选择。

4. 发散式会计职业路线

纵向和横向路线相互交叉, 从非会计岗位做起, 或者丰富和拓展同一层次的相关工作经验, 扩大发展空间从而走向其他职业岗位, 路线呈发散式。据杜宁和曹宇森调查显示:16.6%的会计从业者初次就业与会计无关[1]。如:非会计岗位—会计岗位—财务会计主管—销售主管—生产主管—公司CEO。

探索期的会计从业者, 应打好实践基础, 为将来每一种可能路线的实施提供平台。并审时度势及时做出路线调整, 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四、结语

由于会计理论教育与实务工作的脱节, 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会计从业者的探索期可能是艰难而彷徨的。据杜宁和曹宇森调查显示:44%的会计从业者初次就业工资在每月1 200元以下[1]。所以会计职业探索期的从业者应积极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 早做定位、多面拓展。尽早认清自己, 确定职业目标, 在会计工作中多学习金融、证券、法律、税务、外语、计算机等知识, 提高沟通、管理等能力。

第二, 心态放低、打好基础。从基层会计岗位做起, 低起点、高目标。

第三, 开阔视野、放眼世界。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产业走势, 尽可能具备海外会计学习、任职经历。

第四, 长期规划、眼前着手。明确会计职业人生目标, 从现在开始积累。

会计职业的成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会计从业者应适时调整期望值和发展路线, 经过多年的磨炼必定能在会计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杜宁, 曹宇淼.山东省会计类本科生就业形势及薪酬调查——以山东财政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为例[J].会计师, 2007 (10) .

[2]余德维.分析人才需求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会计专业人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4) .

[3]王海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9 (17) .

8.阶段性职业规划范文 篇八

这里我们姑且不评价那位记者和老师的意见是否合理,只注意一下那位女生的表现,因为女生听后的无所适从使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个问题:学生们对于大学的专业和今后从事的职业了解多少?

目前我们的大学还未能形成较为自由的专业选择机制。高考的志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四年所学所思,也影响着毕业时所从事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选择志愿的同时也选择了未来的职业道路和人生方向,自然要慎之又慎。

既然是自主选择,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能力爱好、所选专业情况和未来职业发展路径的情况下进行。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高中阶段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填志愿如同“盲婚哑嫁”。有些学生一味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不考虑自身爱好和能力特长,结果学得既辛苦又没动力,时过境迁,很多热门专业也不再热门;还有学生不了解所报专业的就业前景,毕业后才发现该专业就业待遇和工作状态较差,于是一窝蜂加入到考研或考公大军之中……

这种盲目选择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在大学里后悔高考填的志愿,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后抱怨所学专业。一度热议的大学专业“咆哮体”,如“学医的你伤不起”“学新闻的你伤不起”等,就表达了这种被专业“坑了”的心态。前不久网上流传过的组图“……眼中的我”,则生动地表现出不同行业“看起来”和“实际上”之间的差异,以致在网友发起关于高考填志愿的讨论时,很多人都自嘲说:现在流的汗与泪,都是填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

想要避免这种盲目选择,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补上这一课,高中阶段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刻不容缓。首先,高中课堂应进行适当的专业内容普及,介绍未来大学专业设置和就业方向,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高校教师、社会人士来校讲解、现身说法;其次,倡导学生参加职业体验或调研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真正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必要分析,而不是凭想象、看潮流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再次,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朴实理性的职业观,告诉学生们职业的意义在于责任,每一行都需要艰辛的付出,即便那些外表看起来光鲜或是薪酬较高的行业背后也需要汗水与精力,学会理性看待职业本身,避免因太过功利跟风填报志愿。

当然,高考填报志愿只是选择未来的第一步,未来存在很多偶然性,很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也通过努力学习了更加热爱的专业,而对待职业,不同的人因为自身能力和经历的差异也有不同看法。但是在这关键的一步迈出时,如果因为缺了这一课让学生多走了弯路,那就是教育者的责任了。

上一篇:大跨空间结构案例分析_图文下一篇:冬至古诗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