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4-07-23

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共9篇)

1.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一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发展、设计和制造计算机系统的创新型人才。

2.1970年ARPANET建立了第一个国际链接,标志着互联网的正式诞生。3.1994年,Netscape,第一个互联网浏览器

4.2009年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感知中国。5 2010年11月15日,经过一年时间全面的系统升级后,天河一号‖在第36届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排名中夺魁。升级后的天河一号‖实测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

6北美印地安人原始的计数小石块。古代秘鲁人的结绳法最为著名。古埃及人用陶器上划记号计数。古巴比伦人用小木签贴在黏土平皮上来计算 7中国早期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 8西方早期的计算工具──对数表、计算尺 9计算的三个时代 机械计算机时代 模拟计算机时代 数字计算机时代

10二进制优点:物理上容易实现,运算简单,可靠性、通用性强

11当两个二进制数码表示两个数量大小时,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数值运算,这种运算称为算术运算。1937 年:Bell 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13电子计算机的物理基础——电子管工作原理的发现

14电子管计算机特点:体积大、功耗高、存储容量小、运算速度在每秒数千次到数万次之间,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

15对于汉字,计算机的处理技术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汉字输入、汉字储存与交换、汉字输出,它们分别对应着汉字输入码、内码、字模码的概念。因此,汉字编码系统存在三种编码: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字模码 16 汉字输入码也称外码,是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而编制的代码,是代表某一汉字的一串键盘符号 汉字输入码的两种典型:区位码 国标码

18汉字内码是用于汉字信息的存储、交换、检索等操作的机内代码,一般采用两个字节表

19汉字机内代码中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均规定为‖1‖。机内码等于汉字国标码加上8080H 20数字化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扫描、采样和量化。

21分辨率是指映射到图像平面上的单个像素的景物元素的尺寸 22量化是对图像幅度坐标的离散化,它决定了图像的幅度分辨率。23声音的数字化是指按照一定的采样频率,模拟声音波形上抽取声波的一个幅度值(采样),而后将一定范围内的幅度值用一个二进制数表示,从而实现声音从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化

24采样频率的高低是根据奈奎斯特理论(Nyquisttheory)和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决定的。奈奎斯特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样才能把以数字表达的声音还原成原来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CD唱片所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Khz 25留声机利用机械原理实现声音再现录制声音低,容量小 磁介质声音记录出现解决以上问题

26冯.诺依曼思想体制:存储程序,顺序执行 27 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

内存储器: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特点:速度快、但成本高,存放正在运行和处理的程序和数据(非永久记忆的存储器)

•外存储器:由磁盘、磁带、光盘等构成,特点:容量大、成本低,可脱机保存信息,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永久记忆的存储器)

28现在最重要的存储设备:硬盘——容量越来越大,存储速度越来越快,价格越来越便宜

29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访问存储器 Read-only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 30

SRAM 指标

速度 快 工艺 复杂 成本 很高 容量 一般较低 定时充电 不需要 31 内存指的是用DRAM搭建的内存 32机械式和电动式的模拟计算机的瓶颈

•灵活性差,须手动装配(像是重新改编程序)才能处理下一个待解问题 •效率低,精度差,复杂运算需要耗时较长时 33电子计算的物理基础-电子管

DRAM 慢 简单 较低 很大 需要 34冯•诺依曼的基本思想:(1)不是模拟,而是数字的;

(2)采用电子元件,不是机械式的;(3)采用二进制;(4)计算与存储交互;

(5)把计算机从逻辑上划分为5大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

内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都被称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被称为外部设备 36软件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的总和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技术文档。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以被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的功能主要是简化计算机操作,扩展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提高计算机的效益。

计算机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各种软件程序组成

应用软件的存在与否并不与影响计算机的正常操作,单应用软件必须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37 计算机的特点: 1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2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 3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38根据计算机的总体规模(按照计算机的字长、运算速度、存储量大小、功能强弱、配套设备多少、软件系统的丰富程度)对计算机分类,可分为巨型机(Super Computer)、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小型计算机(Mini 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 computer)和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五大类。常见的微型机还可以分为台式机、便携机、笔记本电脑、掌上型电脑等多种类型。39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几个基本步骤 1输入2处理3输出 4 存储 40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地、高速地、精确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并且具有记忆(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能的数字化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41计算机经历的四个时代各自的主要特征1电子管2 晶体管3半导体和小规模集成电路4使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4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4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Microcomputer)2.巨型化(Supercompter)3.网络化(Net computer)4.智能化 5.新型计算机

44数字计算的基础:bit 45操作系统和计算软件是最初的软件形势

46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将声音信号编码成01序列进行传输。数字化后,通话抗干扰能力强,发射功率降低,并支持移动网络接入

47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广播公司KDKA成立。标志着第二媒体的出现。

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48到1925年,发明家Barid,运用Nipkow盘原理,成功展示了图像的电子传输。并在1926年展示了单色运动图像的传输,正在标志了电视的诞生 49三网融合的时代: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

50三网合一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供更多服务组合,发挥各家优势特长 5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52软件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软硬件发展速度的不均衡

53人作为最高等的智能系统,它有六种输入:眼、耳、鼻、舌、身、意。54赫斯特(Samuel Hurst)博士是触摸屏之父

55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能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并具有传染性。

56网络安全的必要技术1数据加密2 认证3访问控制4信息隐藏 57 云计算技术包括:SaaS、PaaS、IaaS三个层次

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1生物DNA计算机2 光计算机3 电子计算机 592009年11月15日,世界首台量子计算机正式在美国诞生。

2.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作弊原因分析

1. 自身因素

大部分考试作弊的考生对作弊抱一种冒险、侥幸心理。考生总认为作弊被抓离自己很远,自己并不会那么倒霉,希望碰碰运气。这种近似赌博的行为充分暴露了考生对考试作弊后果的认识之模糊:他们看似知道被抓的结果,但其实,他们并不充分了解被抓后要承担的种种责任和负面影响。

2.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影响

家庭给考生过大的压力和过高的期望是使考生作弊的很大一个原因。当这种压力和期望内化时,大学生就很担心学业成绩过低会使父母亲伤心,同时也认识到成绩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等。因此,当考试把握不大时,就想到了作弊。

学校因素是影响考试作弊的最大的外部原因之一。考试制度的不合理,监考的不严格,对作弊的处罚不到位,都会形成一种倾向于作弊的氛围。此外,课程内容难度太大,开设课程不合理等,也会导致考生考试作弊。

就价值观而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呈多元、重利和务实的倾向。一些大学生身上利己思想的成分多了,服务的意识少了,对考试作弊甚至出现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反常现象。价值观念的变化和错误思想的影响是导致高校学生作弊人数增多的根本原因。高校学生考试作弊人数的群体倾向及其对考试作弊的认同大大淡化了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耻辱感,也从根本上削弱了对考试作弊这一行为的内部制约力量。

此外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投机取巧、贪污受贿、腐败等不良现象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教育者自身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以及学术腐败现象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作弊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1.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学会学习。

大学里学习目标的明确是至关重要的。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动力的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大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被灌输和积累,而是学会学习、掌握自学的技巧。考试只是检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遵循学习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才能使自己树立自信,笑对考场,而不用去作弊。

2. 注意对考试认知的调整,理智看待考试及其结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应激和挫折本身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的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信念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原因。很多大学生对考试的本身以及考试不及格等引起的后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考试失败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等等。种种的认知偏差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转变和矫正。

3. 做好考试期间的良好心理维护和保健。

很多大学生在考前有考试焦虑、考场恐怖等心理问题,所以做好考试期间的良好心理维护,确保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考试,从而避免作弊念头的产生和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试期间良好的心理维护可以通过自我鼓励、自我积极暗示、科学用脑、有效利用生物节律安排复习、劳逸结合、加强运动、焦虑时转移注意力、学会放松、积极咨询求助、合理用药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效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一切考试。

4. 加强诚信教育,端正学风考风。

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自律为基础,以校规校纪为保障的校园信用制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以勤奋学习为荣,以作弊为耻,养成自律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风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从而端正学风和考风。

5. 改革考试方式,实行教考分离。

传统的考试方式和记忆性为主的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的作弊行为。如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很容易抄袭,所以,大力推行考试方式的改革,增加口试,开卷考试,实践技能操作等考试可以减少作弊行为的发生。另外,实行教考分离,主讲教师无法复习重点内容,学生即使带一些纸条作弊,面对试题库的试题,纸条已无用处可言,这对作弊者无疑是一个打击。

6. 社会家庭予以关注。

如果说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措施对作弊只是“治标”的话,那么解决高校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则是杜绝考试作弊的根本所在。对于考试作弊这种恶劣的违背诚信行为,社会各界、家庭都应该予以广泛的关注。用人单位在选拔毕业生时,应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及综合素质,降低各门课程成绩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不过分看重表面成绩,减轻考试的思想压力。

7. 抓紧立法,引入法制化管理。

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在实行教育与引导的同时,也要对他们加强社会法制观念的教育。应该把“杜绝考试作弊问题”提升到立法的高度,立法部门应该会同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文件,将考试管理、考试作弊认定及处理等做出统一的规定,使考试制度有序化、法制化,从法律的高度杜绝作弊,真正实现从严、有效、规范地打击作弊。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屡屡发生,原因不外乎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以从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等入手,同时也可通过矫正其认知上的偏差及其歪曲的心理来预防。

3.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大学制度建设 篇三

在企业大学的初创阶段,运营核心在于建章立制,即依据企业大学的功能定位、业务流程、发展阶段等特点,在借鉴一些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宜的、有自身特色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长征学院经过前期努力,开发出了包含课程开发、讲师、教务等7大业务的《长征学院流程细则表单》,其中内含16个流程,29个实施细则,112个表单及模板,初步形成了长征学院的制度体系。

随着企业大学的发展,团队分工和协作愈加精细,知识的积累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迫切需要将制度建设的立足点从对人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营造积极的分享氛围;挖掘内部员工的创造力,梳理、固化、传承岗位经验;运用集体智慧提高整体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是不断提升企业大学运营质量的关键。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

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简单地讲,显性知识是各类规章制度、文件、手册等,是员工执行的操作章程。但是,任何制度体系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且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的协调发展往往是由显性的制度和隐性的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后者可以转化为前者,并有助于组织的快速发展。

(一)以业务为导向,发起制度修订

制度依赖的知识存在于业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且大多与业务中的问题密切相关,成为制度发起的源头。此外,每一个在业务岗位上的员工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存在于业务单元个体之中的隐性知识对于改进工作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学院突破“求大求全”传统观念的束缚,由业务端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情况,并对接岗位任职资格模型和绩效管理路径,发起制度的增补和修订工作,以此更有效地满足了组织发展的需要。

教学研发部门往往集中了大量新的知识,需不断完善有关创新型成果激励和应用的机制。而培训实施部门在项目管理和学员管理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操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二)以流程为牵引,推行制度建设

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规划制度地图的基础上,遵循急用先行、落地实操、重点突出的原则逐步推进,努力使显性知识固化、隐性经验显性化,有效控制关键节点,形成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步骤、标准化模板的制度面貌。其开发流程一般包括:明确业务维度,搭建业务模型,定义核心模块,梳理工作价值链,筛选管控点并确定开发层次,形成流程制度清单和开发标准,组织流程图的绘制,并以流程图为依据编写实施细则,进而开发各类表单和模板。此外,还需建立相应的流程制度执行体系,形成可视化工具,包含制度发布与培训规范、流程制度内审规范、行为认证规范和流程制度升级规范等。

其中,流程要发挥主线作用,以帮助建立以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为导向的企业大学日常运营扁平化管理模式。

(三)以分享为激励,促进制度优化

基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难点在于如何管理员工脑海中最具价值的隐性知识。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是有益的,但管理隐性知识的最好方法是面对面沟通。所以,部门内部的团队学习沟通以及部门间的沟通应做到知识共享、群策群力,以期共同解决问题,并将方案提升为组织的制度。每位员工通过沟通从知识库中获取知识,同时也不断地向知识库贡献知识,从而在组织内部实现知识共享。而只有在知识充分共享的情况下,组织内部才能进一步进行以知识为支撑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员工各类型的奖励、激励措施,挖掘企业中的知识动力,即员工主动深入挖掘知识、改善流程的渴望。

三、结语

4.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四

1.什么是建筑企业?它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建筑企业是指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新建、拆建、改建活动或提供建筑劳务的企业。基本条件:1有独立组织生产的能力和独立经营的权力。2有与承担施工任务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3有与承担工程任务相适应的注册成本4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核算办法,能独立进行经济核算。5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手段和设施。试述建筑企业的素质?(论述题)

答:企业素质是指组成企业的人力、物力、技术和组织等各种因素有机会结合所形成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素质具体包括:内在素质:1领导班子素质2职工队伍素质3技术素质4管理素质

外在素质 :1竞争能力2应变能力3盈利能力4技术开发能力5扩大再生产能力

第二章1什么是建筑企业管理观念?

答:企业管理观念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运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经营管理上所具有的基本观念也就是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基本观念主要有:1战略观念2市场观念3竞争观念4用户观念5效益观念6时间观念7变革观念8创新观念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包括那些内涵?有何特征?

答: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的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职责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内涵:指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以及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国家、企业与

企业、企业与社会关系等方面。

特征:1它是产权关系明确的企业制度2它是法人权利责任关系明确的企业制度3它是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4它是

政企分开的企业制度5它是具有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的企业制度。建筑企业管理有何特点?

答:有八个特点:1 生产经营业务不稳定2管理环境多变3特定的投标承包方式4基层组织人员变动大5计划管理复杂6劳动用工有弹性7产品价格计价方法特殊8资金占用期长量大。建筑产品有何特点?

答:有四个特点:固定性,多样性,体型庞大,使用寿命长建筑产品生产有何特点?

答:建筑生产有六个特点:1流动性,2单件性,3周期长,4多系露天作业,5均衡性质较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6涉及面广,社会协作关系复杂

第三章建筑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简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与内涵?

答:

具有的内涵: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 3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经济

关系 4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关系。

2企业组织结构类型有那些?各有何优缺点?(这题会考吗?)

答:1 直线制组织结构优点: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机构简单,权责分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指挥及时,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缺点:要求企业领导是“全能式”人物,要亲自处理公司的所有业务,有时会顾此失彼,产生失误。2 职能制组

织结构优点:由于采用了按职能实行专业分工的管理方法,适应了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复杂的特点,有利于发展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和专业管理人员的专长。缺点:由于实行多头领导,下属常常无所适从,妨碍了企业的统一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责任制的建立。3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优点:一方面他保持了直线制权力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另一方面,各级行政领导又有相应的参谋和助手,可以发挥专业管理职能机构和人员的作用;缺点:过多地强调直线集中指挥,而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各专业职能机构之间横向联系较差,不利于职能机构之间意见沟通,不利于协同解决问题。4直线职能参谋组织结构优点:适用于企业规模不大,产品简单,生产技术不复杂,市场较稳定的情况下;缺点:不能适应于产品多样,业务复杂的大型企业5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优点:有利于总公司领导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于企业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有利于增强各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研究开发市场,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缺点:各事业部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事业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职能部门重复设置,管理人员增多而增加了管理费用。6矩阵制组织结构优点:比较富有弹性,适应性较强,特别适合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实行了集权和分权较优的结合,有利于调动项目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项目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才能和潜力;缺点: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实行纵向、横向的双重领导,处理不当,会由于意见分歧而造成工作中的扯皮想象和矛盾,由于项目人员流动性大,在培训考核上产生特殊问题,另外还具有临时性特点,也易导致人心不稳。什么是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及内容有什么?

答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是指为了顺利而有效地进行管理活动,对建立正常的管理秩序提供资料数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前提条件的必不可少的各种工作。

内容:1建立健全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2 标准化工作3定额工作4计量工作5信息工作6 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四章 建筑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何特征?有何功能?

答: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共同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内聚性人本性时代性民族性

功能:1凝聚功能2激励功能 3协调功能4约束功能5辐射功能 6育人功能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文化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答: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1企业目标 2企业哲学 3企业价值观 4企业精神 5企业道德 6企业制度 7企业文化活动 8企业环境 9企业形象10企业创新

文化层次:1外层的物质文化,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形象。2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3内层的精神文化,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中的意识形态,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什么是企业精神?

答: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为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所认同和信守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基本信念。

第五章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简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循环?(此题有待确定)

答:在一个建筑企业中,战略的控制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复杂的管理过程,战略控制是把战略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工作业绩,发现偏差,采取措施,已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五步:1确定目标 2确定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 3 建立报告和通信等控制系统 4 审查结果 5 采取纠正措施

第六章建筑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

2企业决策:为实现统一目标,解决一定问题,有意识的寻求多种实施方案,按决策者的智慧、经验、胆识和决策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较理想方案,予以实施及跟踪的过程。什么是不确定决策?不确定决策的方法是什么?

答:不确定决策是指某一行动方案能出现几种结果,即多个自然状态,且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是不确知的,企业是在完全不确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

方法:1小中取大决策标准 2大中取大决策标准3折中标准 4后悔值标准 5机会均等标准

4确定型决策问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条件是:1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3存在决策者可以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5常见的定量预测方法有哪些?

答 :1时间序列分析法(1移动序时平均法 2指数平滑法 3趋势预测法)

2因果分析预测发(1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2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 3非线性回归分析)什么是预测?

答:预测是指根据过去资料和现时情况,运用已有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客观事物未来的发展,并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估计和评价,以指导和调节人们的行动。

第七章建筑企业投标承包和合同管理

1工程估价与报价的概念?

答:工程估价:指计算完成工程所需要的费用,即确定企业承包工程的成本。

工程报价:指各个投标企业以其工程估价为基础确定的承包工程价格。又称工程标价。工程估价与报价的联系与区别?

3工程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是属于应由合同对方承

担责任的情况造成、而且实际发生了的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的要求。

第八章建筑企业计划管理计划管理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答: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有:1 制定目标2资源配置优化3协调生产经营活动4提高经济效益

计划管理工作的内容:1计划的编制2计划的实施3计划的控制这是一个循环的管理过程。

2简述何谓滚动是计划?其有何优点?

答:滚动式计划是一种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

计划,并逐渐向前推移的方法。

优点:1计划前后期衔接紧密,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性 2计划能真正结合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提

高准确性和指导性。3长期计划于短期计划以及短期计划中的计划与月度计划的衔接,即使不平衡也可及时修订,是各种计划不至于相互脱节。

3简述施工生产计划编制的综合平衡?

答:从三方面来做到综合平衡:1正确处理好各种比例关系问题(1施工面积和年交竣工面积的关系 2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和装修及水电安装工程面积的比例关系3各季度交竣工面积的比例关系。)2质量、成本、工期各指标之间的平衡问题3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及其他协作单位的合理配合问题。

第九章建筑企业技术管理试述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答 :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有:1建立技术责任制 2做好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 3做好技术情报、信息管理工作 4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5建立施工技术日志 6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2技术标准:指对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或其他事物)所作的统一规定。

3企业标准化:指把日常的大量性、重复性工作,通过少数化和基准化的方法加以简化,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达到效率化的行

为过程。

4工法: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办法。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答:技术管理的只要工作内容:1图纸会审2技术交底3材料、构件试验检验4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技术5技术复核

及技术核定技术规程的概念?

答:技术规程是为了执行各项技术标准,保证生产有秩序地顺利进行,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工人正确的操作方法、机械设备和

工具的合理使用、维修,以及技术安全等方面所作的统一规定

第十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

1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有哪些要求?

答: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

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基本要求:1全员的质量管理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企业的质量管理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答: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建筑企业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保证的概念?

答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第十一章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答: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战略,2人力资源规划 3人力资源招聘 4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5人力资源考核 6 人力资源薪酬

管理

第十二章 建筑企业机械设备与材料管理

1试述材料管理的意义?

答:材料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企业的生产过程也是材料的消耗过程,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成本中占有的比重最大,故搞好材料管理对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降低成本、加速流动资本的周转、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常储备定额的编制方法有哪些?

答:1储备天然法,首先是确定材料的合理储备天数,然后据以确定材料的经常储备量。

用公式表示为:Q=RT(T为合理储备天数)

2经济订购批量法,这既考虑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又考虑企业外部供应条件,然后确定材料经常储备定额。用公式表

示为:Q=(2DCo/CH)^1/

23经济订购批量:某种材料的订购费用和仓库保管费用之和最低时的订购批量

第十三章 建筑企业的财政管理什么是资本金制度?

答:资本金制度是指国家围绕资本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的责、权、利等方面所作的法律规范。什么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5.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五

6题简述题,回答知识点即可(2题选1题做)

2题案例分析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论述题中判断管理者的层次类型

回答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分析论述案例中的管理者在哪方面出了问题。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不同技能要求。

第二章 管理理论

重点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含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分别包括哪几点。(简述题)

第三章 计划与决策

重点:目标管理

如何提高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1、阐述目标管理的定义

2、阐述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第四章 计划与决策

决策的原则其中一项进行说明论述。如满意性、社会性。

第五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 20分的论述题,15分的简答

准备自己单位的组织结构图,说明分析优缺点等。

第六章(重点)领导与激励

什么是领导?

阐述领导者的权力来源(论述分析中涉及)看表格

几种领导理论

重点:菲德勒模型,论述中按照菲德勒模型进行分析,描述菲德勒模型的三个维度,不同情景类型,确定所处环境,哪种领导方式有效。不同领导方式的特点。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定义,包含因素:工作成熟度与心理成熟度,分别指什么。

案例分析应用成熟度与领导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什么情况下应该是什么领导方式,出现什么问题。

重点:激励

激励的概念、过程

了解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设,案例分析可能要做出判断符合哪种假设。

阐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结合案例分析说明如何提高激励有效性。(案例分析)

期望理论公式,四个因素,三个关系。

6.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目前, 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对本国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70%,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已成为高校最重要的经营资源和战略资源。我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就颁布了专利法, 这表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于2006年3月和2007年3月分别发布了年度“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部署了438项具体工作和措施, 涉及立法、执法、专项行动、国际合作、宣传教育等众多领域;2008年6月11日中国政府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明确提出“到2020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战略目标和“5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 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 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的近期目标, 要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上述目标, 作为传承、使用、创新知识产权主阵地之一的教学型大学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 如何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教学型大学的当务之急。

二、教学型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所谓教学型大学是指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它们有以下特点: (1) 数量多, 承担教学任务重。有研究认为:我国大学中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类的合理数量比例关系为1:4:50, 教学型大学平均每所在校本科生人数的最低值约为1.3万人, 承担了90%以上的大学生的培养任务。 (2) 本科办学历史较短, 教学工作中心突出。教学型大学中许多是近几年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搞好本科教学往往成为其唯一核心工作。 (3) 教学资源和办学实力相对较弱。一般来说, 教学型大学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 与研究型大学相比, 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科研设备、办学经费及文化积淀等均有较大差距。

基于上述特点, 教学型大学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大都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重教学、轻科研,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教学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本无可厚非, 但科研为辅并不等同于科研可有可无, 因为任何高校均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教学型大学也不例外。教学型大学的科研工作可围绕其优势学科开展, 其创新能力定位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 在开展知识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上, 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 充分实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 在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区域内起到“摇篮”、“前沿”和“桥梁”作用。为此教学型大学必须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 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加强其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但现实情况非常不乐观:据对某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 知道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人员占45%, 进一步了解其内容的仅占15%;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立法、司法、执法过程的不足20%;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1]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要么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有意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要么是不珍惜自己的知识产权, 对侵权听之任之, 不做任何反应。

2.科研管理粗放, 科研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

由于相当部分教学型大学是最近几年才从专科学校升格上来的, 为完成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型, 其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上, 以致其科研工作被忽视, 科研管理粗放。科研绩效考核往往停留在统计公开发表论文、获奖成果数量、科研立项数量和研究经费方面, 而对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推广及其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不计;或勉强统计也仅占很小的权重。粗放而偏激的科研管理模式, 一方面逆向强化了教学型大学科研薄弱的软肋;另一方面又致使教学型大学对科技成果首先考虑的是鉴定、发表论文、申报奖励, 而不注重申报专利, 造成科技成果没有获得专利保护, 或者获取了专利后不加强管理, 不注重推广, 甚至对专利侵权等事件听之任之的不良局面。

3.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管理人才, 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

教学型大学一般都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或有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一般都放在科研处、或产业办, 而科研处、产业办等部门也往往没有配备知识产权工作的专职人员, 个别高校即使配备了专职人员, 但这些管理人员因没有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 不具备专利代理资格, 也难以承担专业性政策性强、从立项到实施各个环节量大面广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已成为教学型大学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主要障碍。

4.人员流动和人才流失导致知识产权流失

2002年, 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2003年开始实施。以新办本科为典型代表的教学型大学为应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 纷纷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一时间, 高校人员流动异常火爆, 频繁跳槽、互挖墙角、一人在多所高校任职屡禁不绝。随之而来的就是有的人为了“流动”而学术造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有的人流动到新单位后为了维持其学术地位, 或为了尽快在新单位打开局面, 而将在原单位的职务发明、原单位的知识产权私自带走、甚至私下转让, 造成高校之间知识产权的互相流失。

三、教学型大学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的应对策略

教学型大学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是希望将已有知识、技术资源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其管理内容是通过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资源管理体系, 达到加强技术许可、转让、合作研究、联盟以及营造相关学术、法律、文化环境等目的。要改变目前我国教学型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使之从“行政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 从僵硬的条块管理模式向系统科学的战略管理方向发展, 可采用以下策略:

1.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律法规教育, 提高师生员工知识产权意识

教学型大学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应面向两个方面:一是全校教职工, 特别是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 使之懂法、守法, 能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教学和科研中给学生以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学生, 教学型大学承担了9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教育工作, 他们是社会未来发展希望所在, 是使用知识、创新知识的生力军, 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 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教育他们懂得知识产权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珍惜自己的知识产权, 进而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 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两相权衡, 笔者觉得后者就教学型大学而言, 可能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

2.加强科研管理, 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知识产权有效保护机制

教学型大学优势不在科研, 但不能放弃科研, 不能置科研管理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相反, 教学型大学要健康持续发展, 科研工作必须跟上教学步伐, 要从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逐步走向教学、科研并重的道路。为此, 必须改革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 打破“重成果鉴定、重报奖、重论文、轻专利、轻商业秘密”不良局面, 学校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 明晰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科学地界定职务与非职务成果, 依法规范科技人员在从事知识、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 激励和保障科技人员以及科研机构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以增加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总量;要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学校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 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 缩短产业化周期。深入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全面提升学校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应对知识产权竞争的能力。

3.加强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保护和经营好学校知识产权资产

一方面, 教学型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涉及面广, 它涵盖学校的战略定位、创新管理、组织设计、市场竞争策略等各个环节 (大体而言, 就是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 要更多地从知识产权竞争的角度考虑;要从有利于知识产权资产的潜在价值发挥的角度出发, 确定高校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制定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 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维权等) , 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 知识产权固有的法律属性, 又增加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 所以必须得有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才能承担如此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学型大学应加快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 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重点培养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 创新环境, 大胆使用, 才能真正在保护好学校知识产权资产的基础上, 经营好学校的知识产权资产, 促进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4.加强人事管理, 防止人员流动而导致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

教学型大学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单靠科研处搞好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或专门设置一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学校人事管理部门也需承担相应的工作。如在人才引进时, 要求被引进人才不得侵犯原单位知识产权;对本单位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科技人员, 必要时要签订保密协定:要求科技人员在流动中不得将本人在工作中掌握的属于学校拥有的技术秘密 (包括本人完成或者参与完成的职务研究成果) 非法披露给用人单位、转让给第三者或者自行制造和使用;对擅自离职, 给国家和学校造成损失或泄露有关技术秘密的, 要根据有关法律, 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责任等[2]。只有通过全面加强人事管理, 才能有效防止因人员流动而导致学校知识产权流失现象的产生。

摘要: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学型大学优势不在科研, 但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科研作保障, 必须得强化其知识产权管理。积极承担知识产权教育、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维护学校和科研人员合法知识产权权益, 进而为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宏伟目标、促使我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国家”, 教学型大学大有可为。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知识产权,管理

参考文献

[1]华琳, 李子和, 王晓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3) .

7.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七

【关键词】大学英语 等级考试 考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69-01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水平考试。[1]据了解,很多大学院校将英语等级考试视为一种硬性规定,要求学生顺利毕业的必须条件之一就是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随着在校大学生规模一再扩大,加上英语等级考试社会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考科目之一。

随着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多方面的改革,以及报考人员数量的增多,高校的英语等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难度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加[2]。

笔者作为高等院校英语等级考试的参与者,认为组织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维护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严肃性、规范性、公平性,积极推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改革,需要认真组织,从大局着眼,从细部着手,更需要一份尽心尽责的责任心。

多年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组织管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也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学院在组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与全国高校同仁分享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推进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顺利开展。

一、未雨绸缪,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

学院在每学期开始,就通过班主任通知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时间,提前让学生有个充足的准备,认真复习,提高通过率。在接到省教育考试院通知后,学院专门成立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工作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作为英语等级考试扎口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同时,通过学校网站、二级院系教务秘书、班主任QQ群等多种形式通知到每一位同学,宣传考试政策,做到学生不漏报,不错报。网上报名结束后,把学生报名信息(包含身份证号码、照片等)以班级为单位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校对并签名确认。

2.做好考前培训

学院专门召开了各二级院系负责人和总支书记参加的考试工作布置会,各司其职,精心准备,精选监考老师,做好后勤服务。严格按考务工作要点设置考场, 对考场的教学设施、设备逐一检查测试。还请学院团委发动学生会多次组织各班召开学生主题班会,宣传诚信考试。

在考前三天对英语等级考试监考老师和考务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采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讲明利害关系,形象生动地使其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考试当天,学院还要求各二级院系负责人、监考老师和考务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集中,再次强调考试流程和纪律,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依法治考,严格考试过程监控

1.考点考场布置规范

学院严格执行省考试院要求,在考点的入口处悬挂写有考试名称的横幅,考点内张贴《考试守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宣传材料。在考试区域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考场路线指示牌,并摆放有专业喷绘制作的《考生守则》、《监考员守则》、《考场平面图》、《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宣传材料,使考生树立遵守考风考纪的意识。

考前做到对设备进行全面仔细的调试,并配备了UPS不间断电源与备用卡座,保证考试放音设备正常工作。为每个考场配备监考材料袋,放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监考工作材料》、考生签到表等材料,为监考老师填写方便,将考点名称、考点代码制作成塑封卡片放于监考材料袋中。

2. 规范考场考风考纪

教务处组织参与考试的所有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前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议、监考人员和工作人员培训会议。由分管院长亲自主持会议,就考试的严密性、考试的重点问题、考试的注意事项、考试的详细流程等一一强调,严格履行监考职责,加强考场管理,不包庇纵容考试作弊。

在考生进入考场前提醒考生检查身份证、准考证是否带齐全,证件齐全者方可进入考场,并在签到表及考试诚信承诺书上签字。加大监督力度。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必须在黑板书写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安排,每个考场配监考教师两名,开考后2个监考老师在考场一前一后,认真监考,不允许随便走动,干扰学生答题。考试过程中,只要发生违纪作弊行为, 都要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追究责任。

三、再接再厉,完善考后管理方案

1.规范材料交接

英语等级考试考后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完整收回考卷、考册和答题卡,避免丢失、缺失。为此,该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要求监考教师在考试结束前5分钟开始检查考生的答题卡和试题册信息是否填写准确,如有错误,及时提醒学生填写或更改。

考试结束后,学生要等监考老师清点完试卷和答题卡,确定无误后方能离开教室。学院设定一个会场作为考试材料回收地点,考务工作人员分组逐一清点考试结束后回收的试卷、考册和答题卡,并检查封袋是否规范,文件袋是否签名等,确保材料规范装袋,没有混装、破损等现象。并严格按照省、市考办的要求完成英语等级考试答卷的整理和送交工作。

2.及时总结归纳

英语等级考试后,及时整理本次英语等级考试相关材料,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材料妥善保管,以备下次考试再次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比如清点材料袋里面的东西,比如胶水、橡皮、铅笔、小刀、耳机等。

教务处作为学院英语等级考试牵头组织部门,每次都认真回顾本次考试组织准备过程,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或需要改良之处及时提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下次英语等级考试时及时改正改良,确保每次英语等级考试顺利进行。

自2005年以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不断发文对英语等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大了考务管理工作监察力度。这就要求英语等级考试考务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国家、省、市考务办文件精神,熟悉考试组织过程,落实每一个考务工作细节,从大局着眼,从细部着手,坚持规范化考务组织,确保英语等级考试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组织管理工作的思考 唐琦;-《新课程(教研)》2010-05.

8.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八

信息数据知识的概念:信息来源于数据但又不同于数据,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信息是形成知识的基础数据时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合和数字,是指客观实体属性的值,数据解释后才能成为信息。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应。基本特性:a客观性,b共享性c价值性d时效性e无限性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种收集的数据经过加工,解释分析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数据。

特点:来源的离散性,资源的非消耗性,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量大,信息发生加工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

分类:按稳定性:固定信息,流动信息。按层次:战略,战术,业务。作用: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基础,经营管理棕有效控制的前提,经营活动的的组织手段和协调工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手段。提供企业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影响企业信息工作开展的因素:单纯残缺的信息观念,信息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手段落后,时效性差,信息工作方式和内容的不适应。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主城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分类按其组成的部分可分为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复合系统。特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信息系统: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分类按组织层次分:操作层,知识层,管理层,战略层

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搜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三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于管理层次的系统结构,基于组织功能的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维总体结构,与网络结构相似的系统七层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收集,存储,处理,传递,提供。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以前,单项事物的处理阶段,综合业务的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未来,面向高层的管理决策,面向综合应用,面向智能应用,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业务即社会化信息网络。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有:制作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两大部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①运算器②控制器③存储器④输入/输出设备软件系统1操作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系统 实用程序人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2应用软件 数据库指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软件及用户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功能是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和建立维护。

数据模型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类型:层次数据库模型,网状,关系,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组织结构:内模式 外模式 概念模式 通信系统3要素,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数据通信的五个基本阶段1建立通信路线2建立数据传输链路3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4数据传输结束5切断物理链接通道。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①星型拓扑结构②环型拓扑结构③总线型拓扑结构④树型拓扑结构5网状

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它将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功能分为七层具体来说由高到低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低三层为网络通信子网,高三层为资源子网,传输层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要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实用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原则④逐步完善发展的原则

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商品化软件,租赁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结构法生命周期开发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⑴系统规划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并进行初步的调查,通过可行性的研究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实施 ⑵系统分析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处理,并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⑶系统设计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划分子系统的的功能,确定共享数据的组织,然后进行详细设计,如处理模块的设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的设计和编码的设计等,该阶段的成果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提供编程指导书 ⑷系统实施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编码,测试,系统调试等,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主要的步骤包括购置,安装,调试计算机等等设备,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进行系统运行所需数据的准备,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转换数据文件以及系统调试等 ⑸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其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根据一定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估系统的运行效率,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对运行费用和效果进行监理审计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a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b严格区分工作区间c设计方法结构化d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1开发周期长2繁琐,工具落后3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4不直观

原型法基本原理是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强有力的软件开发一个实在的系统初始模型,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征求用户的意见,进行修改 如此反复,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2开发初始原型3征求用户对原型的改进意见4修正和改进原型

优点1减少开发时间2改进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3用户满意度高4应变能力强

缺点1开发工具要求高2对复杂和大型系统不适应3管理水平要高 面向对象法过程 调查,分析,设计,编程 特点①封装性②继承性③多态性④可维护性

CASE法的优点:高生产率,提高质量,提高文档质量,减少维护系统的费用和精力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系统规划: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须的信息、提高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继承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特点:全局性,高层次,指导性,管理和技术结合,环境适应性

工作内容: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策略,总体方案,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可行性研究

信息系统战略分析A分析基础:五种竞争力模型,三种基本战略,价值链(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B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战略:业务层(目标集聚,低成本,差异化)企业层(协同,核心能力)行业层(合作竞争,行业许可,行业标准)信息系统规划的模型和方法

1若兰的阶段模型(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2关键因素成功法CSF(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因素性能指标与标准,识别测量性能指标的数据)

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识别战略目标集,将其转化为MIS战略集)4企业系统计划法BSP(准备工作,定义业务过程包括计划控制活动识别产品与服务支持资源,定义数据类,定义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优先顺序,形成报告)(u/c矩阵)

业务流程重组BPR就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提高

步骤:启动,选择需要重新设计的流程,分析并衡量现有流程的绩效,确定应用信息的机会,建立一个新的模型。

可行性研究A建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显见的必要性,预见的必要性,隐见得必要性)B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看)C开发方案的选择性研究

系统规划报告(引言,对现行系统的分析,系统总体规划,拟建新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在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问题识别,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等工作来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分析的实质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

系统分析的地位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基石。系统分析的准确与否、全面与否,将决定后面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成功。

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现行系统的调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分析,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详细调查1原则(真实性,全面,启发,规范性)2范围和内容(系统界限和运行状态,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业务流程,各种机会单据报表,资源情况,约束条件,薄弱环节和用户要求)

3调查方法(重点询问,问卷,深入实际,面谈,阅读,参观和参加企业实际)4调查应注意问题(做好计划和用户培训,从现状出发,不先入为主,调查和分析整理结合,规范调查图表)

业务流程分析目的:发现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优化业务处理过程,以便在新系统中给予克服改进。过程,分析,优化,确定新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分析的目的: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

数据流程图DFD概念:用符号和图表来表示信息的流运、处理、存储过程。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特性:抽象性、概括性。

绘制数据流程图: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功能,技术,经济),新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流程,新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子系统的划分和功能结构。系统分析报告:系统概述,现行系统状况,新系统的逻辑设计,系统实施的初步计划。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的目的: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充分反映用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系统逻辑模型转化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任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依据:系统分析成果,现行技术,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环境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用户需求,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学。

系统设计步骤: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2系统平台设计3代码设计4数据库设计5用户界面设计6处理流程设计7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原则:a分解协调原则b模块化原则c自顶向下原则e抽象原则e明确性原则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流程:a模块结构化b模块化c从数据流程图中导出初始结构图d优化设计

模块化:块间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块内聚合(功能聚合,顺序,通讯,过程,时间,逻辑,偶然聚合)数据流程图的结构类型:变换型和事务型 数据流程图的转换策略:以变换为中心的设计,以事物为中心的设计。

优化设计:系统的深度和宽度,模块的扇入和扇出数,模块的大小,消除重复功能,作用范围和控制范围,其他建议。

系统平台设计:1设计依据(系统吞吐量,响应时间,可靠性,结构模式,地域范围或计算模式,数据管理方式)2计算机系统方式选择3计算机硬件选择4计算机软件选择(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应用软件)5计算机网络选择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报告

代码设计:功能(便于输入,节省存储空间,便于计算机识别处理,提高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处理精度)原则(唯一性,通用性,可扩充性,简洁性,系统性,易修改性)种类(顺序码,趁此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代码的校验 数据库设计:1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分析E-R图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实施阶段,运行和数据库维护。‘

用户界面设计:输出设计(输出类型确定,输出介质和设备选择,输出内容设计)输入设计(原则,最小量,简单性,早检验,少转化)人机对话设计(原则,用户第一观念,友好界面工作融于系统开发全过程,采用软件开发技术改善软件友好性)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任务和要求: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准备,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要求,程序测试的原理和步骤,系统转换方式和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规定开发规范,合理的人员和构成管理,严格监控开发进度,程序设计技术(原则,正确性,可靠,简明,有效,可维护,适应性)系统调试:1过程(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系统测试总调)2数据测试方法(用正常数据测试,用边缘数据测试,用错误数据测试)3纠错方法(跟踪法,归纳法,试探法)

系统转换1准备(数据准备,文档准备,用户培训)2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行,导航)

信息系统安全的实施和保障1内容(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信息内容的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层次:1层道德法律2安全管理层,物理实体安全层,硬件系统安全层,通信网络安全层,软件系统安全,数据信息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实施策略:1树立系统安全指导思想2建立一套科学管理制度(机房管理,操作管理,密码权限管理,档案管理,病毒管理)3配备专职管理维护人员4认真处理系统开发四个关系(投入和产出,用户使用方便和限制关系,安全规则制定和网络结构关系,安全手段和安全管理关系)系统开发的组织结构和分工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2系统开发工作小组3系统开发人员和职责(信息主管,项目主管,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系统维护人员,企业管理人员)

9.燕山大学企业管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篇九

管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权变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2.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3.精益思想: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需求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第二章

1.自我强度: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2.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第五章

1.知识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此时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

2.头脑风暴法:准对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就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原则: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特点:创新思维。

3.名义小组技术:召集一些有知识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告诉他们,并请他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备选方案和意见写下来,然后按顺序陈述意见,再对所有方案进行投票。管理者最后仍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

4.德尔菲技术: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反映专家们的意见,再把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名词解释

5.政策指导矩阵: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6.确定型决策:是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实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7.不确定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的决策问题。

8.风险型决策: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是不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

9.小中取大法:决策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们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

10.大中取大法:决策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情况。决策是,对各种方案都按它们带来的最高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高收益最高。

11.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地后悔值。后悔值=该情况下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选择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的方案。

第七章

1.行业内战略群:某一行业内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公司集合,又称战略集团,属于亚行业范畴。

2.价值链: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3.价值链分析法:是一种寻求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即运用系统性方法来烤翅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寻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

4.市场细分: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和市场组合。

5.产品定位:企业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价格、包装、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

6.成本领先: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商。

7.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在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它选择许多客户重视的一种或多种特质,并赋予其独特的地位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名词解释

8.目标集聚(11):企业选择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为它们服务而是为其它细分市场服务。

9.前向一体化:企业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

10.后向一体化:企业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11.横向一体化:企业获得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

12.同心多元化:企业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3.横向多元化:企业向现有顾客提供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4.混合多元化:企业向新市场增加新的、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产品或服务

15.市场渗透(11):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在现有市场上的份额。

16.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研究开发、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以相互利用多方资源。

17.虚拟运作:企业通过合同、股权、优先权、信贷帮助、技术支持等方式同其他企业建立较稳定的关系,从而将企业的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而将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18.出售核心产品:企业将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少数优势方面,产出产品服务,并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出售给其他生产者进一步生产加工。

19.收缩战略:通过减少成本和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加强企业所具有的基本和独特的竞争能力。

20.剥离战略:企业出售分部、分公司或任一部分,以使企业摆脱那些没有盈利、需要太多资金或与公司其他业务不相事宜的业务。

21.清算战略:企业为实现七有形资产的价值而将资产全部或分块出售 22.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23.网络计划法: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然后按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最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职能部门化(11):按照生产、财务、管理、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2.组织的层级化: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权化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的组织结构形式、3.管理幅度(11):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和领导的下属的数量。

4.参谋职权:管理者拥有某种特定的建议权和审核权,评价直线职权的活动情况,进而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

5.职能职权(10):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某种职权。6.层级组织(10):运用古典原则进行层级设计的理想形式,亦称机械式组织、官僚式组织、封闭式组织,强调的是组织内部必须具有高度分明的层级结构、职位、职权、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组织。

7.有机组织:亦称柔性组织,是指那种没有过多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种种管制,对职务规定灵活性和可调性较强的组织,对员工的技术和知识层次要求高,专业素养要求高,责任心强,是一种典型的原子结构型组织。

8.战略事业单位(SBU):一种独立的产品或业务经营单位,SBU需要全面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一系列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实施。

9.独立事业单位:一种更为彻底分权型的分部式事业单位。这种类型的分部是作为母公司的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部形式存在的,他有着独立的经营机构和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不管其业务活动是否与母公司战略型业务相关联,独立事业单位必须对母公司承担利益责任。两者往往是以财产方式相联系的。

第九章

1.绩效评估: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第十章

名词解释

1.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2.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并遵守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第十一章

1.成熟度(10):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的能力和意愿,包括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第十二章

1.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2.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3.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号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5.知识工资: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6.员工持股计划:给予员工部分企业股权,允许他们分享改进的利润绩效。该计划实际上是公司以放弃股权为代价来提高生产率水平。该计划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是所有者,要分担企业盈亏。

第十三章

1.有效沟通: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组织对内外噪音的抵抗力强。

2.零和谈判(10):有输有赢的谈判,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3.双赢谈判:谈判要找到一种双方都赢的方案。

第十五章

1.流动比率(11):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比,反映了企业偿还需要付现的流动负债的能力

2.速动比率(10):流动资产和存货之差和流动负债之比,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

3.标杆控制(10):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项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践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 5 名词解释

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4.平衡积分卡控制:平衡积分卡是又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5.目标创新:企业在各个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的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

6.流程再造(10):根据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企业各项运作活动及其细节进行重构、设定与阐述的体统工程,强调以流程导向来代替传统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追求流程的改造和创新,为组织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第十六章

1.产权制度: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制度,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

2.经营制度:关于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

3.管理制度: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

第十八章

上一篇:物业管理规定心得下一篇:刚到新单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