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育阅读心得

2024-06-28

反思教育阅读心得(共12篇)

1.反思教育阅读心得 篇一

阅读·尝试·反思教育论文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专业眼光、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阅读·尝试·反思。与教育名家相比,我们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由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乏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之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尝试——反思”的流程,来提升我们的教育品质和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

坚持阅读画家张大千说:“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因此,只有通过系统地、批判性阅读一些内容丰富、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书籍和教育优秀文献,才可能在我们心里积聚起一个浩荡而丰富的库存,赋予我们一种大气,供我们随时汲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力量。

坚持阅读是一种沉淀思想的最佳方式。教育需要经典的依托,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摒弃了浮躁和功利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尽情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和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从而无形当中使我们的心灵得以丰富,人格得以厚重,思想得以深刻。

坚持阅读是一种获得新的视界的有效途径。学者肖川认为,阅读可以让人“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自信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可见,真正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心灵站在高处,得到一种不同于前的视野和角度。

大胆尝试通过阅读,我们的脑子里会充满大量的有用信息。但是,“没有把别人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改造、扬弃、整合和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修养的学习,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让有用的阅读信息广泛地为我所用,是至关重要的。

以语文教学为例,不管是于漪的情感教学法,还是魏书生的学生自主探讨法;不管是程翔的启发式教学法,还是赵翔谦的.绿色作文教学法,等等,要选择对自己有冲击的一种,大胆地开始自己的尝试。失败了,不可怕。关键是你已经迈出了成长的一大步。其实,尝试本身也是一种探索,一种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这种尝试能给你不断带来上进的需求、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能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教育智慧。

不断反思自我反思是指对各种教育观念、教育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思想所进行的反省与审视。因为通过反思,可以彰显出被日常生活的琐屑与平庸给掩盖了的事情的本来面目,可以矫正教学行为中不应有的偏差,给予老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使之获得更

2.反思教育阅读心得 篇二

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举例法等,在研读适应性教育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的基础上,揭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性研究的意义、价值和方法,旨在为一线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提供思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 适应性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适应性教育的内涵

适应性教育(adaptive education),是指学校和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能力、方向选择、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程度,而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适应性教育的提法由来已久。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首次提出“适应性”的教育理念,并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这里的“自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个体固有的性质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夸美纽斯要告诉人们,教育是对人的内在的挖掘,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按照人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反对强制性教学。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向人们介绍人类智慧的八个基本组成要素,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并认为每一个体的智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体都拥有这九种智能,但由于智能因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潜在方面,即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所谓的智力差别。虽然智力客观上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它是影响个人学习风格的重要因素。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获得长足的发展。如果教育方式得当,能够适应个人身心发展的需求,即充分考虑智能组合要素和个体优势智能的实际状况,提供多元智能的发展条件,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那么,每个人的智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优化优势智能的同时提升其他智能。适应性教育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考虑,依照自然适应性原则,关注个体的智能差异,从教学上实施多种手段开发学生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识别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智力方面的发展及各种潜在的需求及时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讲,适应性教育和孔子“因材施教”理念不谋而合,它从本质上体现出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的理想,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二、适应性教育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思路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可见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面文字理解文章的形势与内容并参与创作的对话过程。从实际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很大的比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其他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所采用的文章大多是中华五千年最经典的文章,是中华文化精髓的积淀,阅读领会这些文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象的特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象是6-13岁的儿童,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生长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因此,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上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首先表现在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而引起的记忆方式的差异。实验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升高,有意识记忆的效果逐步赶上并超过无意识记忆的效果,最终占主导地位。所以,低年级学生主要采取机械识记的方法,高年级学生开始并较多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其次,小学生注意的集中度和广度都随年龄增长有所提高。刚入校的孩子注意的目的性是较低的,往往只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的时间较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和范围都得到发展,但水平仍是有限的。再次,小学生整体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高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已有所发展。小学中前期,学生的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是孤立的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表面现象的。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并分类,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另外,小学生的阅读意志随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中低年级的学生自主性和自控能力是较差的,学习上很大程度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高年级学生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按照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但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控制力。

3.在适应性教育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均表明,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真正做到使儿童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特别是小学教育,学生处于学习起步阶段,更需要适应性关注。正如前文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协调与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必须在适应性教育理念下进行教学,使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儿童发育特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尊重儿童阅读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受益。这里的适应性体现在既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差异,还要兼顾同一年级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该为其提供描写具体且生动的阅读素材。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成长经历、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描写具体且生动的阅读材料。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设计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活泼可爱、天真纯朴、懵懵懂懂但又积极向上的小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智能和求知的欲望,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得以体现并得到充分发展。所谓的学困生,往往是因为教育者们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与之不符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抹杀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的兴趣,歪曲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在不情不愿中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和我们的教育目的只会渐行渐远。教育应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尊重其个性,满足其特殊需要,使教育真正适应学生的特点,让教育在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中找到出路。下面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性策略的设计。

1.学生特征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8-10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注意的时间较短,广度不够,以形象思维为主,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弱,但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求知欲较强,对花感兴趣,但缺乏花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花的开放时间。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教师应给予耐心的引导与督促。

2.课前准备

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家里都种植哪些花,分别叫什么名字,这些花都有哪些习性,何时开花,花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家里没有种植花卉,就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例如去朋友或同学家里,去花店,去花卉市场,去花园,或上网查询等,了解自己接触到的或喜欢的花的相关情况。

3.知识的呈现

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就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而呈现出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是联系并贯穿新旧知识的桥梁。这个桥梁的搭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提问、讨论、播放多媒体、案例分析等。在学习《花钟》这篇文章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回答:喜欢)再问:“你们喜欢的花叫什么名字呢?”(举手的人很多,通过点名让大部分学生来回答)接着问:“那你们知道你们喜欢的这些花都有哪些习性吗?比如,它们几点开花,喜欢什么环境,是湿润的还是干燥的?”(这个时候,举手的人少了,点名让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一定会思考)老师总结并建议没有举手的学生放学后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自己喜欢的花有何特性,并说明要在专门的时间进行讨论,以此督促大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上内容还可以结合讨论或播放幻灯片进行,效果更佳。提问或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用一两句话作为衔接,引出课文,如:“这么多的花争着来开放,真是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啊!你们知道吗?这些漂亮的花朵其实还藏着好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回答:想)接着便可以出示课题。

4.过程的开展

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由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因素构成的教育环境的改变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两点:第一,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及其需要发展的程度。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反应是有差异的,他们持续学习的态度不同,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等相应的课堂行为不断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诊断,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第二,通过教学的灵活处理来满足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学既要有多样化又要有个别化,使教学满足每个学生风格、天赋、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等方面的特性。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层次的划分实现适应性教学策略。如读的层次,从低到高大致分为“读准确”、“读流畅”、“读出感情”,还有一种分法是初读、细读和精读。这两种分法是不矛盾的,它们划分层次的依据不同。前者是读的要求,后者是读的方式。又如认知层次,分为表层、深层和外层。初级的认知靠感官,中级的认知靠思考,高级的认知靠想象。读的层次和认知层次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体系,认知层次的提升建立在读的层次的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认知层次的提升会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使阅读的意义得以体现。在读的层次和认知层次理论的指导下,在学习《花钟》这篇文章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应该有一个层次的划分,即走近“花钟”、看懂“花钟”、品味“花钟”、质疑“花钟”和研究“花钟”。这种层次教学,不但将学习要求具体化,还从客观上为老师提供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依据,当某个或某些学生止步于某一层次时,教师应适时采取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使其知识、能力等结构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适应性教学策略中的灵活性特点。

阅读在小学教育中的分量举足轻重,2012年11月15日,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的讲话。有关阅读教学,他是这样说的:“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课程标准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越俎代庖,一人大包大揽,唱独角戏的情况普遍存在。适应性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宏观调控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适应性源自个体发展的本真,阅读教学只有适应儿童的发展,教育才会回归,才会有效。

参考文献:

[1]盛莹.试评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J].新西部,2010,(6):148-149.

[2]张红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意义与作用[J].科学大众,2014,(12):71.

[3]蔡春玲.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5):27-28.

[4]阎光霞,邓少滨.大连市小学生阅读心理调查及分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1):22-24.

3.语文阅读课《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篇三

从书的推荐,到设计读书卡(卡上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些引导孩子深入读书思考的问题,例如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哪个故事打动了你,你想对书中的谁说什么,这本书有什么特色),再到引导孩子读书,利用课前三分钟随时交流读书心得,大约准备了快一个月。本以为时机应该成熟了,可以做个总结,深入的交流这本书了,所以上了这节班级读书交流会。但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发言不积极,讨论不够深入,课堂非常沉闷,静下心来想一想,感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反思一:阅读不等于看书,需要有效指导

我们知道阅读不等于看书,阅读要质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测、假想,然后才能有所感悟、体验,这样靠“看书”是无法达到的。回想几个月前,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爱的教育》时,虽然我每天都提醒孩子回家读这本书,组织孩子利用课前交流时间朗读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但是,我没有进行细致的阅读指导,比如,怎样抓住人物的行为评价人物的特点;怎样联系自己理解比较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划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怎样在这些句子旁边做出批注,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等等。对于刚刚开始课外阅读的学习,就像面对一个刚要学习走路的孩子,他需要老师的帮扶,如果缺失了这些,孩子的阅读之路就会走得歪歪扭扭,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反思二:交流前孩子要有充足的准备

对于刚刚学生来说,谈自己对整本书的感受比较难。对只阅读完一遍的文章谈自己的理解也比较难,因此,在课堂上,对于说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时,孩子们就轻松多了。但对这些人物曾做过哪些事情,交流的孩子就少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在交流前没有对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充分的准备,交流时心里没底,缺乏自信。

班级读书交流会是孩子们读书心得的交流,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课前学生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效果。可能有的老师就要说了,你开始不是说都准备一个月了吧,应该准备的够充分了。但现在想起来,时间是够充分,但学生准备的却不够充分,我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孩子,说孩子顽劣,就知道玩,不爱读书,我想大部分的责任还要在老师,我发下读书卡后只是命令孩子每天必须读多少页,读完了必须添读书卡,这节自读课必须读《爱的教育》。孩子爱不爱读,用了几分心在读,我关注的少,可能很多孩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调动起他们的读书兴趣,有些孩子即使很爱读,但也只是看个热闹,老师引导孩子深入读书的方法跟不上去,孩子又怎会和书中的人物在思想上有碰撞,有怎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我想教师除了通过问题探究来引导阅读,特别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询问、指导、解答、鼓励等方式,走进孩子们的阅读世界,然后鼓励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让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乐于交流、乐于与别人分享阅读快乐的习惯。这样,孩子们边阅读,边交流,读的就有了深度,感受更深刻。如果教师再注意引导孩子随时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感受,这样坚持下来,孩子们对手中的书籍就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举办班级读书交流时,孩子们就会有话可说,有情感要表达了。

反思三: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展阅读交流课的关键

阅读课它不像我们语文课那样严肃,以单一的考试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阅读课重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书交朋友,与书结伴而行。怎样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悟,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在读书交流会上,教师只不过也是一位读者,也要注意聆听孩子们的发言;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能很快地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老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能激发起孩子发言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分,自己只是在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只是意见有分歧罢了。

反思四:班级读书交流更需要教师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

4.教育教学反思心得 篇四

教育教学反思心得篇一:

一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让学生爱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节课我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本课教学既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我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定做为教学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分析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时,从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人格尊严感悟国家精神,以小见大,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通过谈话、探究、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这节课我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节课当中体现了老师新课程理念,比如说《马关条约》内容这部分不仅让学生知道条约有哪些内容,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图表的方式与《南京条约》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马关条约》给日本带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做法,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理解问题,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课点睛之笔是对《马关条约》的教学,教师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当中,我选用了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和部分历史史料等相关的片段,学生观看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学生在谈感受的过程中,进行感悟。如我在课堂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学完《甲午中日战争》后,你有什么心情?请用一种颜色来代表,并说明为什么用这种颜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符合学生的从形象到逻辑的认知规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这样的教学处理不一定很好,但我也应该对我的探索进行反思、总结。整个教学中,不帖标签、不灌结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又有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梳理,站在思想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阐释与理解,给历史必要的宽容,现实的回答。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实践,在平实的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思想”的魅力;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会思想的魅力。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润物细无声”,我想,这恰恰是思想的意义与力量所在。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关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等核心知识,相信学生不必于课后再去死记硬背,因为,这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了。

教育教学反思心得篇二:

《十二月歌》是一篇写一年十二个月份中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本课时要求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两个字,通过学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谈话、看图引入,读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识字,配乐朗读欣赏,朗读感悟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1、随文识字,自主合作识字为重点。

在这堂课上,我主要以随文识字为主,利用图片识字,如:池塘、墙。在出示课文的同时出示花卉,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认识这些花的名字,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当小老师认字,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用上你的识字好办法来学学)小组比赛认字情况,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请教小组的同学等等,同桌比比谁的识字方法好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在认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字时,如:外、女、秋、香、黄、雪、松、清、放,我出示卡片后,让学生找找规律,孩子们很快的说出偏旁相同,归纳出带有这一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这样对形声字的认识就很简单了。

同时课堂上也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进行部分生字的认读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提问:“平时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由于学生生长在汉语的环境中,所以能说出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字词,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识记,让学生切身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2、朗读始终为主线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始终作为教学的主线,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虽然课文短小简单,但是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我设计了多种方式读文,有配乐读,表演读,同桌比赛读,想象读,具体指导一些词语的读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很多环节没有充分落实,如学习“中秋”一词,没有具体联系生活组词;如想象练习说话,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们能都有表达的机会,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另外,书写指导还不够,课堂上没有练习书写和讲评。

教育教学反思心得篇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学校里,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这次教学督导及反思,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依法执教。本人从教以来,一直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_思想、_理论和“_”重要思想。

2、爱岗敬业。我能够作到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安心从教,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工作尽职尽责,精心施教,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不批改作业,对学生教育不用心的行为。一直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发扬奉献精神,坚守教师情操,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3、能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工作中能做到尊重同志,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5、我能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做文明公民。工作上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工作三年来,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2、开拓精神不强,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3、没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时,发了较多的试卷,我又抱着“求全”的思想,几乎所有的都讲完了,但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有些题难度偏大,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成绩不太理想。

4、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拖拉的现象,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根源分析

1、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一直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政策的学习。

2、是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至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

3、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这次教学督导使自己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四、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一定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烦躁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

3、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4、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

5、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通过反思,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感兴趣:

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3.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精选

5.《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 篇五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很有感触:“要使学生不犯错误,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尽管我们对错误围追堵截,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纠正错误的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的稚气的孩子,学习不认真,疯打闹,迟到,不听话、屡犯错误等那是常有的事,以往,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尽兴,而有的学生却在低着头做小动作时;每当我正在组织大家一起活动,而有的学生却在一边捣乱时。我都会非常生气,停止讲课或活动,严厉地训斥一顿,既耽误了讲课,又破坏了班级的气氛,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而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深深领悟: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老师更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宽容”。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6.反思教育阅读心得 篇六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英语阅读教学

一、碎片化阅读之“优”与“忧”

碎片化阅读主要是指,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而实现得自由开放的新型的阅读方式。它主要包括阅读内容的碎片化,阅读时间的零散化,阅读方式的自由化。

碎片化阅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得每个角落。不仅通过手机,平板,kindle等阅读终端实现了阅读形式上的重大变革。课间,上下班,等零碎的时间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使碎片化阅读的成功打破了传统阅读时空上的限制。在阅读内容上更是“段子化”、“零碎化”。如微博140字提炼出来全文的精华部分供人们阅读。

虽然碎片化阅读能弥补传统阅读上的一些不足,但是碎片化阅读本身也有一些让人担忧的之处。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人类不可或缺的整体化、有深度的阅读必然面临严峻挑战。青少年在“浅阅读”方式,如“浏览式”“快餐式”“随意式”“跳跃式”阅读[3]下仅仅实现了单纯的信息量的叠加,它无法达到深度阅读为读者带来的更为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及文化熏陶的效果。

并不是说因为碎片化阅读的不足我们就要全盘否定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

面对碎片化阅读方式对传统阅读的冲击,我们应该理性的应对并取其长补其短。

二、碎片化阅读时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相对于碎片化阅读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传统阅读的典型代表。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早已刊印好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这种学习的方式比较碎片化阅读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现行的英语课本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材料陈旧过时,无法与时代同步[4]。为了考虑学生学习的必要的语法等知识点,教材在选择内容上也是有较大的要求和限制。基于此,英语教师可以参考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将其优势带入到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如,可以在一个单元的主题以及对学情的分析上,从网上众多的阅读资源中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学生阅读且能够加深学生单元本单元主题理解的不同题材的文章插入教学中。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第三单元A taste of the English humour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穿插另一类体现英式幽默的文摘并要求学生当堂发挥将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内容如下。

An old couple?ent into a restaurant and ordered something to eat:one Coca Cola and one portion of French fries.The old man sat do?n and the?oman,his?ife,sat opposite him,and he began to divide the Coca Cola into t?o glasses,half for him and half for his?ife.He divided all the French fries half-and-half.He gave half to his?ife and kept half for himself.He said to the old couple,"Okay,I can buy you one more portion;you don’t have to share like that."So the old man explained,"No,no,no,?e have been married for forty years and?e al?ays share everything.Whatever?e have,?e share half and half.Don’t?orry,but thank you,anyho?."But then after a?hile,he sa?that the?oman?asn’t eating,and only the man ate,and he asked,"Why aren’t you eating?"And the?ife said,"Today it’s his turn to use the teeth."[5]

教師让学生进行表演时,根据当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商讨。因为表演前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加鼓励,能让大多数学生对要表演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进而能提高他们表演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度。这是一则体现英式幽默的笑话。相对于本单元的课文来讲,这则笑话的引入以及角色扮演,在加深了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理解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http://news.qianlong.com/28874/2013/08/25/2500@8897050.htm

[2].http://blog.onlycollege.com.cn/78345/viewspace-37571

[3].张菁,张增田碎片化时代的教科书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20-24。

[4].叶庆松,当代未成年人的微阅读现状与引导对策,《中国出版》,2013(11)。

[5].葛炳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2),94-98。

作者简介:王依心(1991—2—09),女,汉族,山东日照,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7.教育哲学阅读心得 篇七

布鲁贝克写这本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后,进入了“艰难时期”,是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天”,由此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和“象牙塔的衰落”,美国的高等教育内外部陷入了危机之中,经费紧缺,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度下降,社会上充斥着一个问题“高等教育为何而存在?”这些都需要从本质上根源上探讨高等教育的存在价值的哲学依据。这本书也应运而生。

坦白的说,读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到高等教育有这么多哲学的问题需要回答,在开头的导言里,作者罗列了他认为自己将在本书里论述的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其中的几个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高深的学问在何时是可靠的?”

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当高深的学问来自学术自治的学术团体时它是可靠的。但是,这就引出新的问题,谁来监督或者评价这些高深的学问。首先,这些高深的学问是“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这就排除了社会上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可能性,但是作为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复杂性的专家和学者,一方面是作为高深学问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要求他们自己为自己的成果作出评价,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谁能胜任了,政府和宗教如果完全控制这些学问,那对真理的探求来说是致命伤,学生作为高深学问的接受者是不能作为指导和评价的一方的。在现实生活中,完完全全的学术自治也是不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经费上做不到完全独立的,当然这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政府和社会上各界团体包括宗教团体是不可能完全撒手不管的;学生对于自己要接受的知识是有一定的知情权的,特别是在现在,学生的意愿和需求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

“高深的学问是否因为要躲避市场和政治竞争场所的曲解,而只好被关在密封 的象牙塔中,或者应该在具有这些成分和事件的熔炉中得到锤炼?”

历史是不可能倒退的,而且在真正的象牙塔中也不会追求到真理的,更何况现在的社会还没发达到可以完全发展不用改善现有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知识,那么就不能不在社会中“摸打滚爬”,但是“躲避市场和政治竞争场所的曲解”对于高深学问来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关键是要躲避的是“曲解”,而不是积极的影响,一定要在各种因素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肯定的和不可避免的,但只是影响,不能让它们“鸠占鹊巢”。

“显然,并不是被个人都具有掌握高深学问的才能的,那么学院和大学之门应该向谁开放,选择的标准应该是门第主义、功利主义还是平等主义?”

我觉得,学院和大学之门应该向那些愿意接受并有能力完成对高深学问追求的所有人开放。这其中,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我觉得,应该把高等教育建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系统,能够适应从低到高不同能力的人关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8.《爱的教育》阅读心得 篇八

寒冷的冬日,静静坐在桌旁,翻开这本不知熟读过多少遍的《爱的教育》,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温暖平和的气息在我的身边蔓延开来,它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带我走进这一个个简单明朗的故事,感悟身边的爱,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美丽的启迪。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运用日记体的形势所记录下的一百篇感动人心的故事。在我看来,所有的故事都那么平凡,其中并没有任何对爱和感恩平铺直述的赞扬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可是我却被它所吸引,在茫茫书海中一次次追寻它的身影。因为这本书可以带给人们寒冬中的一丝暖流,让大家跟着一个心中盛满爱的孩子,去感悟身边的爱,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拥有一种明亮简单的心情,去听这个孩子的故事,听这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每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会把主人翁恩利科的感悟通读好几遍,每读一遍,我都会有很多的体会,恩利科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但是他却可以从一件小事中,甚至一个眼神中,感悟到身边的爱。即使有时候,恩利科会因为受到生活上的挫折而失去勇气,但是,他那颗能够敏锐的洞察爱,发现爱的心,又会燃起他对生活的渴望。恩利科常会因为别人对自己伙伴的一点点帮助而感动至深,常从许许多多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到爱,牢记他人的爱,也常常在他人奉献爱的时候给与他们最诚挚的祝福,但他往往把话都埋藏在自己心里,自己去体会,去感悟。短短的一个学期,看似平淡的每一天,在恩利科的眼睛里,在他的叙述下,充满的美好,圣洁以及深深浅浅的感悟。有时候我会想,它仅仅是一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具有一份连大人都无法超越的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今天,我反复翻看着这正本书,给了自己一个还算满意的答案。

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篇九

一、阅读前

1.教师可适当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

2.简要介绍部分有碍于课文理解的生词。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词一定要去猜测,而不要忙于查词典。

3.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

4.最后,教师最好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二、阅读中

1.快速阅读(scan)指定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提问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main idea)。

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

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

4.细读: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

5.分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三、阅读后

1.鼓励学生用简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而

不是复述课文;不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法错误,哪怕比较严重,只要用词恰当即可。

2.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既然是猜,能沾边达意就行。

3.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围绕已学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头交流活动。比如,可以复述课文,分角色扮演,讨论某个问题,调查一个项目,采访相关人士,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对课文进行改写,列提纲、评述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而定。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他们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10.《爱的教育》阅读心得 篇十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很触动我,让我突然意识到爱情是那么神圣,高贵,深沉。这里的爱包括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对父母和朋友的爱,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令人激动和感动。每一个爱情故事都可以激励人,告诉我们一种爱的哲学。

恩里科的同学卡洛费在玩雪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一个老职员的眼睛。

他当时很害怕,但在同学卡隆的鼓励下,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来到了伤者家里。他强忍着眼泪,拿着自己最喜欢的集邮册作为礼物,报答老人对他的原谅。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员工痊愈后,他们亲自去了卡罗菲的学校,把集邮册还给卡罗菲,并送给他三张期待已久的珍贵邮票。

没错,这就是爱!是同学的爱让卡洛菲勇敢的认错。没有卡隆的耐心和鼓励,卡洛菲无论如何也不会站出来,这样一个无辜的人就成了替罪羊。没有校长对学生的爱,卡洛费再也不会去老教工家道歉了。因为这个动作,老工作人员退回了集邮品,赠送了邮票,表达了对卡洛菲的爱,让爱在几代人之间得以延续和发展。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龄人。爱情能在我们这一代发光吗?《寒窗》几十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在学什么?我们习惯了很多想当然的事情:我们带的学习用品是自己用的,即使别人向自己借,有时候也会编好理由不借;爸爸妈妈要为我们准备好一切,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应该对我们有说服力,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心中没有感恩,就失去了美好的前提。其他人,无论多么优秀,看上去依然苍白无力。

我们应该爱的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等着我们去爱的人。

11.师德教育学习体会反思心得 篇十一

普兰店第二中学 牟光远

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尽管如此,教师还是应当以社会责任为重,努力克服困难公而忘私。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 “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通过本次专项师德师风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在教师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铭记着:爱心,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新时期师德师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师,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爱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容易------这种爱常常是自然而然地,由衷产生地,而对所谓“差生”就不那么容易爱得起来了。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获得师生、父母的重视,被爱着;而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若无其人地被忽略,这爱,与他们无缘。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人们的爱,因为他们有苦恼,甚至有自卑。他们的心,有更多需要被人理解的东西。当然,爱这样的“差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些时间,花费一些精力。但是这种爱更有价值,更为人称道。或许这种爱,未必一定能在学习上显出效果来,但是它使人心热,使人不再陷入消沉痛苦,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这我是有着多么深刻的体会啊!

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如果教师无爱生之心则很难让学生敬佩、信服,以至于对平时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总之,每一位教师应培养自己形成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真正体现自我价值。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

1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 篇十二

关键词:阅读教学;巧学生词;教学互动

英语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否综合应用英语,很大程度上由阅读能力决定。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量,通过整合上下文、结构语、句子结构以及文章情境,更好地理解句子大意,分析事件和人物行为发生顺序,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一、将阅读教学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效果与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给予其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让其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作为拓展英语词汇、增加语言知识、归纳语言材料的关键方式,它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英语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学生都是因为阅读教学爱上英语,领会到英语教学的真正含义与乐趣。从历年的英语考试题型来看,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属于关键部分,阅读价值越来越高。从教材编排来看,老师通常会选用一些历史、生活以及名人軼事等作为阅读材料,让阅读富有生活与时代气息,在题材丰富、难度恰当的背景下丰富英语教学。但是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对阅读教学持着恐惧心理,这也是阅读理解成为失分点的原因。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方法

1.巧学生词,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教学中,英语老师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学生感同身受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在词汇和语境学习中,通过转化词汇,测试学生的对话与造句形式;在让学生填空选词的过程中积累词汇,让词汇语境化。在练习结束后,先让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以检验知识掌握状况,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领会词语含义。

英语老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以拓展知识面。其中,英语文化包罗万象,既有英美道德伦理、心理生活,也有英美等国的政治历史、经济文艺、地理宗教、文化习俗。而不同的成语、谚语、常用语、专业名词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阅读教学的引领者,除了要提高自身修养,还应该增强背景知识,以深化阅读教学方法和特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例如:在Go for it中的Id like some noodles中,为了学好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可以先让学生比拼谁朗读得更好,以体现每篇文章表达的意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字正腔圆的表达中,也让学生快速地背下了文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对待英语,通过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2.以生为本,促进教学互动

在教学前,为了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情况,关注教学目标,从学习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确保阅读水平的提高。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本信息和语言知识后,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任何一件事,我们不能完全停留在理解层面上,在理解后还应该做好反思与创新工作。在主动打破灌输式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对于一篇文章,为了达到多种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排练话剧,从不同的层面理解文章,通过鲜活的表达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例如:在Go for it中的Its raining和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在知识得到延伸与拓展的同时,挖掘学习潜能。

另外,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充词汇量、巩固已有知识也有很大作用。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技巧,为了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必须以扩大阅读量补充知识体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课内与课外知识的延伸与结合,通过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从根本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英语老师不断实践、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深化教学过程,最后达到提升阅读水平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亚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128-130.

[2]杨春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J].考试周刊,2014(57):101-102.

上一篇: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书记下一篇: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实习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