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镇级建设典型材料(精选10篇)
1.农村社区镇级建设典型材料 篇一
卜庄镇大陆社区
创建“五好”农村社区典型材料
卜庄镇党委、政府
卜庄镇大陆社区辖大陆村、永合村、刘庄村、丰台村、柳家村、扶安镇、张刘芦、大河北、大河南共九个村庄,服务半径2公里,服务总户数2747户,人口8663人。社区党组织设置在大陆村,由镇包大陆片党员领导干部任党总支书记,所辖各村党支部书记任党总支委员。并按照创建“五好”农村社区的要求创造性开展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按照“党组织发挥作用好”的要求,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打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桥头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由镇政府党委宣传统战委员王颖同志任组长,政府副镇长、大陆村党支部书记陆云泽任副组长,各辖区村支部书记、“两新”组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和督察制度,落实职责分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40多件次;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利用党员培训课堂、党员干部论坛、党员科教基地等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党务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实用致富技术等,不断提高了广大党员,特
1别是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年培训党员达2000多人次;正确领导社区内各村、各单位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结合“城乡联动扶百村”活动,社区同市直帮扶单位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由文化新闻出版局帮助柳家村装修完成了村委办公室;建设了体育健身广场;选强配齐了村“两委”班子,使一个落后村得到了有效转化。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平台,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困难户等主题实践活动,共帮扶困难户钱物折合人民币10万多元,帮助发展梨枣种植、肉鸡养殖等项目20多个,有30多个困难户脱贫致富。
二是按照“综合服务成效好”、“工作运行机制好”的要求,建立健全了为民服务体系。采取了招商引资和个体一起上的鼓励发展政策,分别建立了1处大型梨枣批发销售市场,10个小型民办超市和3处农资综合服务站,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社区内小学、幼儿园、医疗诊所、文化书屋、健身广场、农机维修等服务设施全面配套;计生服务、司法援助、社会救助、治安巡逻等配套措施运行良好;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内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图、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张挂上墙;以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辅的社区服务人员配备充足,各项宣传、业务、科技、普法、社会服务等工作正常开展。一年来,大陆社区服务大厅共接待来访咨询群众310名,社会救助困难群众30多人,诊治病人近千人次,社区工作运行良好。
三是社区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好”的要求,大陆社区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和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治保警务室、医疗卫生室、计生服务室等,并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立了计划生育、农业服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法律咨询、村庄规划、党员服务八个服务窗口;办公桌椅、资料橱柜、营业电话、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全部配套齐全;综合超市、健身广场等公益性设施配套完善,社区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标准较高,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部落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干部群众普遍满意。
四是文明服务赢民心。按照“文明服务风纪好”的要求,大陆社区服务大厅擦亮文明服务窗口,诚心诚意为社区群众搞好各项服务。“五室一厅”服务人员要求着装整洁,佩戴党徽,办公时间与群众生产生活时间同步;服务态度热情主动,说话办事文明礼貌,全部使用“您好”、“请坐”、“您慢走”、“欢迎您再来”等文明服务用语;大厅设立服务意见建议本,广泛征求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对社区服务员工落实奖惩制度,不断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农村社区建设和谐健康发展。
2.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典型材料 篇二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重点移民安置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根据国家、省、州扶贫开发的总体安排部暑,今年我县扶贫攻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坚持精力向农村倾斜,项目向基础倾斜,财力向民生倾斜,把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最有效、最根本的重要举措,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
(一)分析县情,理情思路明方向
通过这几年的扶贫实践,县委、县政府深深认识到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全县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乡(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但东西山区11个乡(镇)因地理条件限制苦甲陇上,这些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全县近80%以上的贫困人口聚居在这里,最基本的特征是“旱、苦、少、缺、穷”。
面对现实,只有通过移民这一措施和途径,将贫困群众从不具备扶贫开发条件、不适宜人居生存的极度贫困边远山区迁移出来,摆脱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有力推进东西山区扶贫开发,县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移民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主要方式,集中力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为了找准东西山区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调研,在科学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前瞻性的提出了“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挣外地钱、往好处搬”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其中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严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抓提高,五年上水平,十年大发展”的中长期开发战略,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各方力量,大打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主搬迁、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创出了新路子。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定方案
为了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形式,避免在工作中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县上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通过多年实践,根据不同情况,适时提出了本乡镇、跨乡镇、城镇三种搬迁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发
展。其三种模式具体为:
本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东西山区15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在本乡镇区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建点,打破村域界线,跨村进行搬迁安置,每个点安置20--30户。如王台镇永乐村27户、阳山村25户。
跨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在县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集中点,打破乡(镇)域界线,跨乡(镇)进行搬迁安置,每个点安置300户左右。如罗家沟村300户。
城镇搬迁------在县城内集中建点或插花建点,选择家庭劳动力充裕,有一定经济发展头脑或务工技能的群众进行城市搬迁安置。搬迁安置后生存及发展问题由城建、社保、民政、民营等部门统筹调剂就业岗位解决。2010年先试点实施200户。
同时,为了确保“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在集中安置工作中,县上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并根据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将各民族分别建点安置。群众不离乡离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贫困群众搬迁愿望迫切,搬迁户稳定率高。
(三)探索实践,科学谋划抓试点
2010年,县上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快东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具体搬迁实施方案,决定在东西山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
试点工作,通过本乡镇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方式,重点对东西山区10个乡(镇)总户数在10户以下、基础设施滞后、扶贫难度较大、不宜继续投入资金扶持的社或自然村撤户并社、撤社并村,整体实施搬迁,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2000户、10000人的搬迁目标。一方面,出台多种优惠扶持政策,对每户搬迁户补助3.5万元建房资金,优先为搬迁户安排项目,扶持发展生产,并集中配套建设道路、水利、学校、电力等公共设施,同时规定搬迁户原享受的粮食直补、低保等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确定了杨塔光洼坪,王台永乐、阳山,红泉红庄,小岭旭坪,川城下岭,坪沟罗家沟,城镇搬迁8个安置点,聚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用全部的精神和财力创造性开展了这项民生大计,下最大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罗家沟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我县今年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重点项目,是集扶贫、发改、水利、交通、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总投资37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0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982万元,整合资金1223万元,县级配套423万元,农户自筹965万元。从坪沟、新寺、川城三乡镇搬迁安置群众348户1998人。该安置点于2010年4月8日动工建设,由县上具体负责实施,坪沟乡抽调骨干力量在罗家沟工程现场蹲点,与县驻地办密切配合,开展搬迁户入住动员、土地流转、宅基地分配、耕地分配、原住户集中搬迁,协调各类矛盾纠纷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目前,按照人均1亩的标准,打破原住户土地界限,人机结合,对坡耕地和住宅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分配,共整理开发高标准梯田1450亩;实施罗家沟水利工程,建成1000立方米调节水池2座、泵房3座,安装水泵7台,铺设田间主管道8.71公里、住宅区人饮管道9.7公里,开挖入户井300眼;采取施工单位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划设计进行统一施工,高标准建成农户住宅300户;架设10千伏输变线路8.25公里、低压线路2.97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按照四级农路标准,开通了新墩路至罗家沟4级农路6.5公里,开挖道路边沟3.9公里,建成农路桥梁3座,完成住宅区巷道整理4公里、巷道排水3.2公里;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学校、卫生所、村委会等公共设施,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移民搬迁户确定、土地平整流转及各项基础建设。
(四)多措并举,整合项目解难题
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只有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为此,县上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找准切入点,认真核定搬迁对象。按照县上研究制定的《关于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整合资金近1亿元完成了罗家沟等8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47户2635名贫困群众走上了易地脱贫致富的路子。同时可整体撤并10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72个,相当于永靖县中等规模的3个建制村。搬迁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搬迁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扶贫成本,为扶贫攻坚打下
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住关键点,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为了尽可能克服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减轻群众和县财政负担,县上把整合农村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协调扶贫、发改、城建、民政、水利、畜牧、土地、电力、能源等部门,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集雨节灌、农村沼气等项目与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部用于移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突破难点,解决建设生产用地问题。针对我县现有安置点土地无法承载,大部分属集体所有并承包到户,且30年使用权不变的实际,县上采取征用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有偿征用撂荒地等闲置土地,另一方面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土壤适宜耕种、邻近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便利的区域进行土地开发,其次为部分搬迁户无偿提供原承包地,到安置点统一再分配土地,群众迁出一年后,再收回原承包地,使易地搬迁工程建设用地和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用地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对部分原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对搬迁户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
通过以上三条措施,2010年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近1亿元,集中实施了农田水利、农户住宅、道路通达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四大工程。
(五)凝心聚力,集中精力促发展
为了切实搞好这一德政民心工程,确保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上凝心聚力,从大局出发抓落实,主要抓了四个方
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和县人大联系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扶贫、财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教育、建设、卫生、人口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组织、规划、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日常事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逐步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长期抓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形成了靠前指挥、一线落实、现场服务的工作格局。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蹲点。为使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纠正。三是督促检查指导。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置区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各成员单位定期不定期深入建设现场督促抓进度,驻地办工作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乡村干部吃住在建设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抓施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听取群众意见。为打牢项目建设的群众基础,县上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在项目前期广
泛征求乡镇和行业单位意见,并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使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既符合全县项目建设需要,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充分调动了迁出、迁入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项目区掀起了搬迁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项目区群众互帮互助,社会各界共帮共建,齐心协力建设搬迁安置新村的高潮,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为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机制,确保移民不返迁
一是建立项目公示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搬迁户的积极性,让广大搬迁户充分支持、参与这一项目建设,县上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媒介和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群众踊跃参建的浓厚氛围。并对搬迁原则、对象筛选、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建设工期以及项目建设要求、标准等通过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在各安置区工程点制作工程标志牌等进行公告公示,“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搬迁群众项目建设的主体地位,尊重搬迁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采取召开搬迁农户大会,讨论确定分配方案的方式,在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优先组织项目所在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了项目实施透明度,增强了项目建设的执行力,取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是建立资金整合机制。县上把整合涉农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积极发挥扶贫资金“导向轮”和“粘合剂”的作用,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集中使用、捆绑实施、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筹融资方式,多方协调将发改、建设、水利、电力、林业、农牧、国土等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统筹调配,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益,走出了一条以扶贫资金为主体,其它涉农项目资金配套为补充的“统筹安排、统一规划、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优势、重点突破、加快发展”的整合资源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新路子。
三是建立项目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后期效益正常发挥,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桥涵、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时督促整改。同时,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置区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着力从三个方面切实搞好搬迁工作:一是按照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从解决搬迁户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基础性问题入手,整合一切资源,进一步加强乡村道路、安全饮水、能源沼气、生态环境等基础建设,探索解决山区散居集中安置或下山进城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二是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以“渠道衬砌
化、道路水泥化、做饭沼气化、饮水自来化、种植温棚化、养殖暖棚化”的“六化”为目标,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把着力点放在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整治村庄环境上,逐步把村庄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三是切实加快搬迁点科技、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灾害救助、农民工权益维护等制度,真正使搬迁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防止搬迁群众返迁。
二、经验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只有得到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得到自上而下的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只有领导的重视,才能将各部门工作重点、责任目标统一起来,使土地流转、资金整合、人力调配、技术支持、跟踪服务、后续建设、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才能得到协调解决。
二是县内移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形式。县内移民具有土地流转相对比较容易、移民成本低、总体投入少、群众易接受、移民积极性高、便于发动和管理、资金容易整合使用,而且通过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可进一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进程。
三是土地流转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易地扶贫搬迁的难点在于土地的集中使用和流转。只有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建点让群众集中聚居,不但可以解决边远山区群众散居无法解决的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等问题,而且解决了
群众的正常生活问题,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实现搬迁群众群众“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
四是整合资源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项目建设单靠任何一家都是独木难支,只有以扶贫部门财政资金资金、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城建部门危房改造资金、民政部门低保户安居工程资金、人口部门二女户安居工程资金为主体,以交通、水利、国土、电力、林业、农牧等部门的各类涉农资金整合为补充,保障项目的有效投入,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
3.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三
双垱村位于荆州区马山镇东南部,版图面积8460亩,耕地面积3770亩,全村1340口人,现有两委班子成员五人,党员56人,党代表工作室11人,其中区代表一名。新的两委班子成立以来,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村庄”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通过真抓实干,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真切地改变了村民印象中的村官形象,得到村民的拥护和上级首肯。
一、打铁需要自身硬,班子建设是关键
村官是最基层的管理者,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是把党的农村政策兑现给老百姓最直接的执行者,执行得怎么样,取决于村官的为官理念和工作作风!所以班子建设是关键。
新的两委班子成立后,大力抓班子建设。
1、转变工作作风,每周一开班子例会,汇报、交流上周工作情况,汇聚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方案、办法;安排本周工作任务;政治学习;交心谈心,统一思想认识。
2、分片走访,到村民家里、田间地头去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带回村委会商议想法解决。不能坐在家里当村官。
3、每天村委会8点至17点30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值班,负责接待村民来访等相关事宜。
4、每周五轮流组织部分党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集中学习和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5、村党代表活动室按期开展活动,全体代表和党员全员按时参加,与会人员学习、交流,听取区党代表的工作述职,进行民主评议,并在会后对贫困党员进行慰问。
通过不懈努力,班子团结了,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干群关系近了。
二、关心群众冷暖,为村民办实事是根本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仅要有法子,还要有票子。村党支部一班人读懂政策、用对政策、用足政策,一方面利用国家扶持的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多渠道争取和筹集资金,积极兴办各项社会事业,改变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成效凸现。
(一)、实现四通
1、路通。去年以来,本村的所有主路全部硬化、所有支路一部分硬化,一部分铺上了碎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渠 通。去年以来,硬化、修缮和疏通排水渠一万多米,解决了村民排灌难的问题。
3、水通。到目前为止,本村已经全面完成水改,管道已经进入每家农户,长江水进农户,饮水难的问题解决了。
4、信息通。村级办公实现网络化,并建立信息网络平台,配备了专职网络员,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低保户、贫困户、特困户的跟踪服务和管理行之有效,公开化、透明化、正规化。
(二)、新建了村级卫生室,村民看病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力争农村集镇化,本村加强了村级文明建设。
1、路渠两旁绿化、美化。去年以来,共植风景树8000多棵。
2、各个居民小组门前路边安置垃圾桶,方便村民垃圾处理,并安排专人管理绿化和环卫工作,确保村民居住环境净化。
3、新建文体和休闲娱乐场所,先后配置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读报栏、图书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4、村级要道口,分别安装了监控,加强安全防范,增加村民安全感。
5、本村成立有治安巡逻队,不留死角地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治安巡逻,不仅对村民的财产有效地进行了保护,而且对垃圾、秸秆的禁烧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
(四)、建立便民服务大厅,为村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干部转变了作风,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事,老百姓笑意挂在脸上,感激珍藏内心,干群关系融洽了。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甚感欣慰,他们说:我们的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三、抓住机遇,发展有蓝图
十八大为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农村建设必将加快步伐,我们将努力抓住机遇,力争把双垱村建设成文明、和谐、小康村。我们的基本规划是“因村制宜、突出特色”。
一、合理布局居民居住区。
农村集镇化。把现有分散的村民居住点集中,成集镇化形式,便于管理,且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二、科学布局种养殖区
4.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四
自今年2月驻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市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和村两委班子以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为指导,紧紧依靠党舵村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目前,全村呈现出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思想上一个调子,行动上一个步子,发展上一个路子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
羊街乡党舵村委会位于元江县东南部,清水河源头,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县城60公里,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亩,下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16户,人口1788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村。由于种植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制约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新农村建设宣传动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层层发动,广泛宣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坚持走“示范引路、探索规律、发动群众、推动全局”的路子,充分尊重群
1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好、发挥好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1、把村、组干部的思想观念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提出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上级和社会的帮助支持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要冲破各种旧观念的束缚,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三)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努力创建务实班子。通过帮助村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公用财产登记备案制度、村干部联系贫困群众制度、村干部科技知识培训制度,规范“一事一议”制度,认真执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增进了团结,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确定工作重点,完善建设规划。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坚持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按照“搞好规划,分步实施,打牢基础,推动发展,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研,了解人民群众愿望和
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结合党舵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把过去制定的三年建设规划修订完善为五年建设规划。各项措施任务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同时加强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新增加了项目标任务和措施,既做好近期工作计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五)抓紧在建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新项目。我与羊街乡党委政府领导、党舵村两委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多方协调落实建设资金,提高项目的资金到位率。目前通过多方协调,向市新闻出版局争取到了农家书屋项目。“农家书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实施的五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之
一。工程的建设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舵村“农家书屋”共投资5万元,目前已经建设完成,正等待有关部门验收。另外党舵村坡头村民小组申报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村项目已经通过审批,待资金落实后马上开展实施。
三、几点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历史任务。能够加入到这一伟大而崇高的行列中,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感到十分光荣。经过这几个月的农村工作实践,我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使我对农村工作、现状、存在问题等有了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我今后的工作,乃至一生都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驻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在县委、乡党委的领导、关心、帮助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收获和体会不少,以下列举部分。
一是要想开展好工作,就要认真总结第一、二批指导员留下的宝贵经验,接好接力棒。前两批新农村指导员通过他们的艰苦努力,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们打下了基础,积累了许多经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就是接力,我们只是原工作岗位上的新人,要认真学习和思考前人成功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衔接。
二是真心实意与农民群众交朋友。到农村后,我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加强与农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真心实意与他们交朋友,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群众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和你心连心,关心你。
三是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群众的感情与责任工作。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对待农村和农民群众来参与新农村建设,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立场,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如果我们是用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带着一份对农村和农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带着
5.农村社区镇级建设典型材料 篇五
典型材料
2011年,富锦市城关社区高度重视区、村两级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抓学习、强队伍、树形象、创业绩”为指导思想,立足转变工作职能和增强领导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学习责任
该区始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议程,把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提升全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扎实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了责任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完善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效果
该区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完善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方向发展。镇党委先后研究制定了《富锦市城关社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施方案》、《城关社区中心组学习制度》、《城关社区干部学习1
制度》、《城关社区工委议事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学习制度》,明确规定社区每季度制定一次具体的学习计划,确定中心组学习主题、中心组发言人、每周一为中心组学习日,书记定期检查区、村两级班子成员学习笔记和每季度一篇的调研任务,从制度上保证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了理论学习有重点、有步骤、有内容。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24次,开展了以预防领导干部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为主题的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
三、优化学习方法,确保学习质量
该区始终把优化学习方法作为保证学习质量的主要手段,从党员实际出发,坚持分类型、分层次、分载体开展理论学习。一是在学习时间上,不搞“齐步走”。针对农忙、农闲等不同时段,抢抓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灵活安排集中学、业余学、加班学,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保证了学习时间。二是在学习内容上,不搞“齐口切”。各支部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根据党员的不同文化程度,选择易理解、易接受的学习材料,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培训。三是在学习方式上,不搞“齐声唱”。本着服务群众的原则,结合农村实际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基本采取了集中组织引领学、邀请“专家”指导学、创新方式吸引学、热情服务感动学、结对挂钩指导学、检查登记督促学等方式。如多次邀请市委
党校讲师作专题学习报告,成立大学生“村官”宣讲小分队送学上门等方式。
四、创新学习载体,强化学习培训
6.某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六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村在东屏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理清思路,广泛宣传,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到目前为止,**村的新农村建设已进展到:
1、村屯道路建设。市交通局出资20万元,县交通局立项资金114万
元,进行村屯道路整修,现在总长度为6.5公里的路面已全部竣工。
2、发展特色经济。县烟叶公司争取立项借款20万元扶持烤烟生产。建新烤烟房20座,每户补助4000元,计8万元。
3、抗旱水源。市水利局计划打深水井三眼及喷灌配套,目前已实施一眼(10万元)。县扶贫办帮助**村争取扶持资金90万元。其中打井28眼,计75万元;县水利局帮扶自来水建设15万元。
4、文化教育方面。县教育局出资91万元,对19间校舍及教学基础进行改造和完善,达到标准化的校、围墙和教学设施。
5、节柴工程。县农业局投资41万元,为200户农民上沼气,工程计划5月中旬开工,7月末结束。并于年初举办科技培训班三次,带来5000株果树苗(2.5万元)。
6、公益事业方面。县卫生局争取项目5万元,建标准厕所200个,并组织医务人员到**村为村民义诊一次。县广电局预计投资4万元,为200户农民安装微波电视。
7、村办公室改造。县财政局争取项目资金21.2万元。其中用于村办公室改造7万元,其它项目补助14.2万元;县委组织部对村部维修后的室内办公用品及电教设备、显示板等进行配套安装。
8、绿化项目。县林业局筹措资金5万元,为村屯购置树苗。
9、县农电局改造低压线路,计划投资12万元。
10、砖围墙建设工程。积极筹措资金,修建砖围墙,正在规划建设中。
**村的具体做法是: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东屏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刘振春为组长,副书记李立国等3人为副组长,毛春龙等8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成立了以村书记郑安臣为组长,村长石江为副组长,宋海、司洪义等5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都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摆上首要位置,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2、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东屏镇党委、政府和**村委员会把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尤其是通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村广泛宣传发动,较快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3、遵重实际,实事求是。首先根据**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规划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理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又依照**村的经济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道路、饮水、抗旱水源入手进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4、多方筹资,多元投入。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把项目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项目建设,并通过各个帮扶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广辟投资渠道,活化投入机制,已构建多元化投入建设格局。
2007-4-138:38:43
7.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材料范文 篇七
XX区缸窑岭镇辛甸村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倾心打造六位一体的村民中心,千方百计搭建服务农民的新平台,并以此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去“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穷山沟沟,如今变成了收获希望的田野,演绎了一曲动人的新农村建设之歌。
辛甸村是缸窑岭镇最大的行政村,中心村与原矿务局三家子煤矿相接,毗邻三家子集贸市场,有5个自然屯,1个新村。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725户2398口人,其中党员46人,劳动力800人,外出务工430人,在家务农370人。现有耕地1329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人均纯收入5100元。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在洞子沟自然屯,有3家煤矿。自然屯烧户沟有大枣160万株。新村有门市楼3栋21家,二三产业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是窑岭镇经济发展较快,两委班子团结、坚强有力的行政村。
年初,新农村建设的号角一吹响,这个村就誓做全市生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老支书李文章在两委会议上跟大家讲:“……咱不能和乡亲们玩虚的,哪有啥用,咱得想办法改变这里的面貌,得让大家富起来、精神起来,得让老百姓觉得咱村干部的存在,不是拿权吓唬人,咱得帮大伙做点啥……”
4月10日,村部改建工程开始动工。投资19.5万元,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村班子办公室等设施整合起来,建成了一个室内面积591平方米,室外面积12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文体、卫生、科技、法律、信息、信访、保障、教育等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共设施分散和利用率低的问题。把原来的村部建成了民主管理的议事中心、基层组织的阵地中心、富民强村的信息中心、科技教育的培训中心、卫生计生的服务中心、文体活动的活动中心。村民中心的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内容具体化,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
议事中心让村民有个地方说话
议事中心是农民当家作主,对村内的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中心。
进入5月,正是这个村争做全市新农村建设领头雁的时候,村民要求召开村民会议。8日村民会议如期举行。村民代表苏红海提出建议:洞子沟和辛后屯是辛甸村的两个小自然屯,由于附近煤矿开采造成278户农民长期吃水困难,只能靠国矿送水时在有限的几个出水点十几个人排队接水。但国矿送水时间短,不固定,经常有人因此而没水吃,老百姓吃水比吃油还费劲,得尽快想办法。
建议提出后,与会代表纷纷响应,表示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得让村民吃上水。中旬,村里投资26万元组织村民挖管路3500延长米,铺设管路和回填工作。5月26日,村里在山上建一个长7米,宽5米,深3米的储水池,7月初饮水工程全部竣工,村民吃上了放心的水。
村民中心使农民有了获取信息、参与村务管理的渠道和场所。村民中心的主人是村民,村民们在这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体现了村民自治的特点。在村民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辛甸村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干群恳谈会”和“民主议政日”等制度,定期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村务通报会,举行重大村务听证会,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
阵地中心给基层组织一个全新的工作空间
辛甸村村民中心没有“围墙”,这使党政和群团组织与农民有了更多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搭建起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党的生日那天,全村的党员在中心欢聚一堂,大家都一种感受: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家才像家,来到这里不再是上传下达,死板的会议,而是要玩有玩,想学有学,村干部成了服务员,心里热乎乎的。在创建平安社会工作中,区司法局局长延凤菊深有体会:“现在辛甸村普法真是方便,有会议室,有桌椅,有黑板,老百姓的精神头也好,说什么都能听进去了……”。团区委给辛甸村送文艺、送图书下乡,在辛甸村他们感到,这个村与别村不同:青年和团干部没有距离,村民也特别热情。十七大胜利闭幕,会议精神通过村民中心迅速贯彻给村民,大家斗志昂扬,都表示要借盛会东风,建设一个更新的家园。
信息中心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平台
信息中心是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传播党的富民政策、科学致富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中心。农业、畜牧、科技、科协等有关部门利用这一阵地,定期组织“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网络,村民在中心通过电脑可以方便地查询市场和技术信息。新村62户村民从事商业经营,利用信息中心帮助他们搞营销培训,查找经营中的问题。哪家的服务员缺乏培训,谁有车、谁有专长,信息中心都有登记。对这些商业经营户来说,信息对他们来说就是时间和金钱,在中心,他们快捷的那到了第一手资讯。现在仁和酒店、巴黎郊外KTV、铝合金装潢等业主的经营状况一跃成为辛甸及三家子地区最好的业户。
培训中心培养造就了新型农民
培训中心是培养知法律、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现劳动力转移的中心。辛甸村“八山半水分半田”,虽有煤矿,但不能作为主要经济支撑,更不能让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林业果业是这个村的主要目标。组织农民培训,成了村民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村成立了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把培训师资和农民有机结合,并制定了培训考核机制,增加了经费投入。同时,这个村还建立了培训的激励机制,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到村上给农民培训。
近两年来,这个村组织果业培训8次,培训累计600多人次。今年,区科技局在中心举办的大枣产业培训,请来了中国农业协会果树老专家,他们还把课堂搬到山间、林旁,手把手教农民剪枝、嫁接、施肥、防病等技术。枣农刘宏德有枣林近七十亩,今年尝到了科学剪枝的甜头,过去满树是枣,但是小得可怜,买不上好价钱。今年,他仅枣头就卖了去年所有枣的收成,剩下三分之二的枣还卖了去年枣的两倍价钱。
在辛甸村,村民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文化、技术、健康、法制等。他们注重农民现代意识的培养,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意识培养,下一步主要以经纪人培训为主,烧火沟160万株枣树就是绿色银行,要好好把钱拿回来。
服务中心成为农民健康的保障
服务中心是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的中心。新型农民合作医疗点在村民中心,专业的医护人员为百姓看病诊断,农民群众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这个村随着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龄群众生育观念有了较大进步,逐步摆脱了“多子多福”的落后生育观念,增强了“少生快富”的理念。但由于前些年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仍有少数群众存在男女不平等和不生男孩不收兵的旧观念,因此,村民中心里大力宣传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做好应术者尤其是二女户家庭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这个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达到了3年免检,没有一户超生。
娱乐中心是农民快乐的新家园
娱乐中心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农民体育建设工程的中心。辛甸村村民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村民快乐家园。这里有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还有一个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仅2007年,区、镇送文艺下乡就4次,本村组织的文艺演出6次,各类棋类、球类比赛20余次。现在,村民中心成了大家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8.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八
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文章标题: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市农业发展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承担着**地区的粮棉油收购、存储、调销资金的供应与管理,为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0xx年,我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在继续做好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业务的基础上,从客户所有制、业务范围两方面进行了突破,积极稳妥地支持了一批当地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多方位、更全面地履行着支农职能。
一、近期支农工作情况
20xx年,我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5.88亿元,比上年多投1.74亿元,其中对农业产业链的信贷支持增长53,年末贷款余额达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xx年全年实现利润508万元,扭转了连续亏损的局面。今年1-4月,已投放信贷资金1.99亿元,月末贷款余额11.22亿元,旬均贷款增幅23.7,排全省农发行第1位;各项存款余额2.59亿元,旬均存款增幅38.55,排全省农发行第2位;前4个月帐面亏损102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83万元,按照对表外核算调整要求,实际盈利532万元。
1、持之以恒抓好传统粮棉油收储业务,切实履行粮棉流通职能。根据储备粮油储存计划调整和仓容设施建设情况,1-4月我行累计发放各级储备、轮换及调控贷款5273万元,仓储设施贷款6340万元,改善粮油储备条件,继续支持各级储备粮棉增储和轮换,保证储备贷款资金的足额投放。
2、积极做好夏粮收购资金的需求预测和资金调度工作。预计20xx年**市小麦和油菜籽种植面积约95万亩,总产量32500万斤,预计需要收购资金4000多万元。我行将积极做好资金投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市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以信用方式发放粮食合同收购贷款,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调动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稳定地产储备粮轮换及最低周转粮库存粮源。截止目前嘉善农发行以“订单粮食”形式发放预购定金30多万元,主要用于种粮大户采购粮种、农药、化肥等资金所需。
4、积极开展新办商业性信贷业务,有力支持当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根据目前农发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我行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和客户营销,并加大对各基层行的考核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粮棉企业的信贷支持。截止目前已建立信贷关系的(除国有粮油购销企业外)客户36家,1-4月已累计发放商业性贷款8257万元,最近又与南湖区政府签订了年内提供2.5亿贷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作意向书,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5、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信贷资产质量。4月末,我行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下降14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8.84,比年初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已显“双降”形态。积极做好1998年6月1日后粮食政策性亏损挂账清理认定及剥离工作。我行通过主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目前除所辖海盐支行挂帐剥离工作尚未完成外,全市27953万元的挂帐已成功地进行了认定和剥离。同时加强对新开办的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风险防控,组织开展了商业性贷款检查,对全市商业性贷款逐笔进行了贷款操作和贷后管理工作的检查。
二、20xx年我行支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思路
20xx年中央1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因此从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分析,20xx年是农发行全面发展之年。一是新农村建设将迈出有力的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为我行今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农村金融改革和政策性银行改革将迈出重要步伐,实现重大突破。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发展资金短缺,农村贷款难的矛盾相当突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十分重要而紧迫。这将使我行的体制机制、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和解决。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我行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有利于我行改革发展的外部条件变成实实在在的动力和成果。
下一阶段我行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加强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
2、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信贷业务,争取试办农业开发性贷款;
3、围绕年初制定的“旬均贷款增长20、旬均存款增长20、中间业务收入增长50、实现利润600万元、力争1000万元”的工作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切实加大客户营销力度,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巩固传统业务,加快商业性贷款业务和中间代理业务发展。
下阶段工作的具体措施是:
1、继续做好储备粮油的轮换、补库、增储工作,确保储备粮油资金的及时足
额供应,维护地方粮食安全稳定。
2、认真做好春、夏、秋三季粮油的收购信贷资金的筹措、发放工作,保证资金的供应,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3、积极支持中心粮库仓储设施建设中的资金需求,提供良好的储存环境,确保粮油的质量。
4、进一步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努力争取商业性业务、存款组织工作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新的突破。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统一思想,形成全行上下一心抓业务的良好氛围;继续努力挖掘现有企业资源,加强服务的力度,客户管理做到稳定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加大存款组织工作,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努力发展中间业务,争取多渠道营利。
5、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支持政府中长期项目投资中资金不足。积极做好与南湖区政府全面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工作。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经验材料 篇九
一、突出三项内容,激发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突出规划、建设、整治三项主要内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一是突出抓好规划这个前提。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题,更是一项龙头工程。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规划工作,一方面,专门制订总体规划。结合安义实际,制订出台了《安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年规划》,《规划》按照“优化生活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乡村文明、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用10年的时间,对全县1093个自然村分三批进行建设,第一批建设22个重点示范村,2006年底完成;第二批推进500个公路沿线村,2010年前完成;第三批抓好571个边远贫困村,2015年前完成。从而使全县所有自然村基本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另一方面,具体编制村庄规划。县财政2005年拨出专款40万元用于编制村庄规划,县村建规划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村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要素,创造性地为每一个自然村庄搞好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景。2005年,全县已完成了60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其余1033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将在2007年底全部完成。二是突出抓好建设这个主题。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方针,快速推进市、县、乡三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根据“交通便利、规模适中、生活中上、先易后难”的原则,沿南安一级公路和西山山脉选择了25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热情高、辐射作用大的自然村作为市、县、乡三级示范点建设,其中市级示范点1个,县级示范点8个,乡级示范点16个。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强势推进“三清三改、三整三造、三通三建、三培三带、三新三高”工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如把市级示范点鼎湖镇榨下刘家建设成为“田园风光式”新村,县级示范点黄洲镇孝诵建设成为“自然生态式”新村,长埠镇木马建设成为“农民别墅式”新村,万埠镇小刘村建设成为“农家山庄式”新村,东阳镇北山尧下建设成为“精品小区式”新村。三是突出抓好整治这个难题。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涉及村民利益的调整。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一方面,整治“空心村”。对自然村庄中间大量存有安全隐患、污染环境卫生且无人居住的破烂房屋全部拆除,做到通路、插绿、添景。如石鼻镇联合村冷溪村小组一次性拆除“空心村”中的破旧房屋21幢,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整治旧房屋。重点对建设时间长、外型不美观,影响村容村貌的旧房屋实行“穿衣戴帽”,对村庄电线、电话线进行整治,做到合理有序布局,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牛栏猪圈进行拆除,实行集中统一安置,做到人畜分离。对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实行垃圾袋装化,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同时,在整治过程中,做到区别对待,切实加大对自然原生态、古文化遗迹的保护,特别是对村庄里的古树名木和古民居等,进行严格的保护。
二、发挥三大作用,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新农村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单纯的群众创建活动,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多方联动,充分发挥三大作用,汇聚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第一,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领导力量上,专门成立由32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安排25名县领导和25个县直单位挂点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抽调县、乡、村三级300余名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广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在资金筹措上,县财政每年挤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设好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单家单户不好办也办不了的事情。在宣传造势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等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弘扬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着力营造“全县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第二,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是创建活动的力量源泉。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土壤”。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切为了群众,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急迫的问题入手,满足群众求美、求新、求幸福的愿望,从而使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十分高涨,很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不惜放弃手中的生意,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如万埠镇小刘村,50多户村民只有3-4户主劳力在家,启动新农村建设后,30多户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自动歇业关门,返回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长埠镇木马村在上海经商的凌胜根等几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轮流回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群众参与率达98以上。第三,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大,仅有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还不够,必须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我县积极动员在外知名人士、热心家乡建设者、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和机关单位,踊跃为新农村建设捐献赞助和提供必要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我县通过社会力量捐献赞助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就有1000多万元。通过政府、群众、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格局。到2005年底为止,全县1个市级示范点和8个县级示范点总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共拆除破烂房屋482幢,穿衣戴帽360幢,硬化入户水泥公路35公里,完成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680户,改造门塘9口,改造厕所140座,建设5座公厕,兴建4个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完成房前屋后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
三、注重三个结合,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10.新农村建设典型发言材料 篇十
在永兴县新农村建设会上的发言
(黄祥兵)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受许书记委托,代表马田镇就新农村建设发个言。
一、马田镇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几年来,马田镇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群众自主能动性,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来势喜人,成效显著。我镇现有2个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行列,涉及51各个小组,10000口人,其中马田村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井岗村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我镇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严规化,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彪悍民风向文明乡风转变,“脏乱差”面貌向宜居环境转变,宗派制约向管理民主转变的良好局面,农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生活方式实现了低碳环保。
二、马田镇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1、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重点建设基层领导核心。一个好的班子将决定新农村建设好坏。我镇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实行了“三强”,即强支书、强制度、强素质,特别是在带头人的选拔上,通过民主推荐,大胆使用那些能吃亏,能受气,能吃苦,有思路,会办事,口碑好的人,使新农村建设充满活力。同时,给每个新农村示范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发挥其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基础扎实、精力充沛的优势,使其智力资源转化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2、建设新村镇,改善新环境,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我镇新农村建设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变了村容村貌。首先是抓道路建设,所有示范村完成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其中马田村、井岗村共筹措60万元分别修建了环村公路,并且道路两边全面实现绿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抓农田水利设施和机耕道建设,改善了农田基本条件,投入资金80万元,全面修缮排水灌溉系统,确保了农业生产增长增收。三是抓环境美化,建设农村休闲广场,其中井岗村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全市一流农村休闲广场。大力发展沼气和改水改厕项目,先后新建沼气池500余个,沼气池普及率达,改水 户,改厕 户,动员群众搞好房前屋后绿化,共载樟树800多株,桂花树 株,使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培塑新农民,树立新风尚,重点突出构建和谐村庄。在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一是抓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建了农家书屋5个,购置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10000册,丰富了农民的精神食粮;组建成立腰鼓队、军乐队、舞蹈队、篮球队等特色团队,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二是抓活动开展,全面提升村风文明。先后组织了“创先争优活动从我做起”党员签名活动,邀请专家给村支部党员上党课,开展了“三户一家”(文明卫生户、诚信经营户、和美家庭户、和美家庭户和孝贤之家)的评选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思想境界和文明素养。马田镇素有“初一的鞭炮,十五的灯”传统习俗,以往每到这个时候,政府部门为维稳问题如履薄冰,提心掉胆,现在风平浪静、安定祥和,使得政府部门省力省心不少。
4、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增长,重点突出农民持续增收。我们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按照“产业抓重头、企业抓龙头、产品抓拳头”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煤炭替代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规模农业、生态养殖、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以解决新农村建设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搞活集体经济方面,马田村创办了马田砖厂,修建了停车场,改造了仁和农贸市场,新建了红星液化气站;井岗村扶持建立了一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以及发展山塘水库养鸭喂鱼生态养殖;在工业方面,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产值超过百万的年丰鞋厂、鹏程万里皮具厂分别落户马田村和井岗村,有效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三、马田镇新农村建设鲜明特色
一是注重发展生产。我镇把发展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走出了建设新村庄就是建设新农村的误区;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发挥自身造血功能,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村民自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镇充分应用宣传发动、模范带头、学习借鉴等多种手段提高农民对建设新农村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从井岗村新农村建设筹资筹工中我们发现,村民热情高涨,积极踊跃,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轰轰烈烈搞建设的良好局面。也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努力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注重整体效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伟大创举,使经济发展更生机勃勃,村民生活更丰富多彩,邻里关系更和谐融洽,党的建设更扎实有效,是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马田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努力配优配强村级班子,合理引导村民思想转化、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将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益。
【农村社区镇级建设典型材料】推荐阅读:
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07-26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10-29
街道办事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汇报06-30
农村社区工作08-21
农村三变改革典型材料08-0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10-05
常州市农村和谐示范社区标准08-26
李辉祥农村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材料09-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宣传方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