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2024-06-30

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10篇)

1.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一

彭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彭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彭州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成都市北郊,总面积1420平方千米,人口76万.交通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自改革开放以来,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生产积极性,在调整所有制结构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鼓励发展,正确引导,政策扶持,依法监管”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近十三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据统计,目前全市有个体工商户18134户,从业人员达36872人,注册资金21993万元;私营企业710户,雇工10786人,注册资金56873万元;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制民营企业11家,注册资金80246万元.到底,非公有制企业销售收入达28.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7%,税收达4300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3.15%.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 年,卷(期): “”(z1) 分类号:F1 关键词: 

2.县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 篇二

根据县政协的工作计划,今年五月,县政协经科委组成了有工商局、工商联、县个协等参加的非公有制经济专题调查组。经过历时四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这个报告。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场经济舞台上的生力军。截止9月底止,我县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4954户,从业人员19369人,注册资金676万元,产值和营业额4.2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28户,从业人员10424人,年产值和营业额5.69亿元。

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县经济的主体是与我县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县是农业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高产出, 低收入”状况;工业比重低,底子薄,无国家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因此,从宏观上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协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级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现象。从县域经济讲,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县域经济的主体。 近年来,县委、县府加大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使其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增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其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形势看好;一、二产业特别是二产业的国营、集体企业改制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进一步加大,现已超过62.48%的比重,正以它特有的发展速度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我县“工业强县”战略和“四梁八柱”工程的实施。将逐步以非公有制经济来构筑“四梁八柱”。如果我们真正切中了这一脉博,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铜梁经济的发展战略,并对此花功夫研究政策,正确导向,大力扶持,那么铜梁经济的发展,将在新的里程碑里走出一条辉煌的路来。

成绩是可喜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个私业主贷款困难,素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将会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对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1、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把认识定位到“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来”,消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快,比重过大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羁绊,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个体私营经营经济是实现多种形式所有制的必然,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我县经济的主体是我县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确定到“三个有利于”上来,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 2、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⑴建议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全面领导和管理这块工作。

⑵建立领导联系个体私营企业大户制。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全县私营企业大户,乡镇主要领导联系辖区内的私营企业大户,以增进了解、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⑶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对每年度评选出的个私纳税大户,由县纪委实行挂牌保护,维护业主合法经营的权益。

⑷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每月定期接待个私业主上访,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⑸建立缴费卡制度。由县物价局统一制定收费卡,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的.收费文件制定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卡业主人手一册,未上卡的项,业主可以拒付,由此杜绝屡禁不止的“三乱”现象。

⑹建立举报制度。纪委、监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都要分别设立个私举报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解决优惠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在鼓励发展个私经济方面,应坚持先发展、先搞活、后规范、后受益的原则,采取“北沟”市场的发展措施。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开发,刺激本县居民出资开发。

4、认真摸清资源、传统产品、交通状况,搞好全县经济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杠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经济。

5、已改制企业,是我县今后的当家财源,各级党政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对他们要加强宏观指导、要扶持、保护、监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克服“超前消费”、“自我满足”、“家族式管理”等缺点,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长足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6、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实施集团战略。使其向公司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告别“作坊工厂”、“提篮叫卖”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

⑴开发铜梁龙系列工艺产品。铜梁龙享誉中外,但没有很好地开发其商业价值。太平、安居、二坪等乡镇有一批民间艺人,扎龙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应组织和引导他们开发竹编、纸扎、绸制、木刻、石刻、泥塑等各类工艺龙,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⑵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县年产生猪70万头以上,猪肉、猪皮加工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可与西农联手搞猪肉深加工产品。平滩、侣俸搞稻米加工业,安居搞渔业、蔬菜业,白羊、水口搞山羊养殖业,维新、少云搞淀粉加工业,虎峰搞制茶业,永加搞竹木业等。

⑶稳定已形成规模的茧丝绸行业。一稳蚕茧收购价,价格不能大起大落,保护养蚕户的养蚕积极性;二稳转制丝厂,对他们既扶持,又保护又监督;三稳销售市场,既不放松外贸市场,也要拓展内需市场。

⑷大力培育建材、烟草市场,铝材业、水泥制造业已形成规模的市场,还需在深度上下功夫,使产品数量、质量、价格、新产品在广阔的竞争市场上占优势。同时,放开烟草政策,培育象合川别溪那样的烟草市场。

⑸大力发展运输业。我县地处重庆远郊,无铁路运输,但农副产品、矿产丰富,是发展公路运输业的有利条件。要抓住县境公路改造后,公路运输业发展新高潮到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汽车监理权,放宽车辆收费政策,把失去的市场抓回来。

⑹努力开发旅游业,带动餐饮、娱乐业的发展。我县的西温泉、巴岳山、武庙、博物馆、岚峰溶洞都具有一定的观光旅游价值。铜龙挂面、岚峰黄花等特色食品有一定开发价值。餐饮娱乐业各种档次的都应具备,继续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方针。

⑺努力发展科技、教育、医药、广告业。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事科技、教育、医药卫生行业人数少,起步晚,在今后一段时间,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教学、医疗、劳务、信息、中介服务、广告制作等行业的发展。

7、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指导。把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短平快项目,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所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避免走俏行业一哄而起,冷落行业无人同津的盲目投资趋向。

8、加强对乡镇、部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考核,实行重奖重惩的奖惩制度。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制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规划和考核办法,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9、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工商联、个体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机构要担负起此重任,定期举行经济信息交流联系会,建立培训制,请有关专家授课,学习科学文化、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提高整体素质。公安、司法、检察、法院要为个私业主提供法律帮助,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0、对个私经济实行定税制,坚持“蓄水养鱼、培植税源”的优惠政策,实行定期定额征税办法,坚持一定一年不变,每年定额递增,数额尽量控制在最小幅度范围内。在规费收取上实行“先服务,后收费”,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物价部门要从严查处乱收费的现象。

11、制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政策。把个私营企业贷款指标纳入信贷年度计划,集中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基础好、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私营骨干企业。

12、县级主要领导要从“消防队长”角色中解脱出来,高瞻远瞩,把握全局。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的导向上,可以组建一个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研班子,潜心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三

县委、政府两办调研组

11月29日—12月9日调研组深入到农综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新农村办等6个涉农单位和溧河、樊集等相关乡镇,采取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解剖典型等有效形式,初步理出了明年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突出重点,狠抓特色,扎实工作,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壮大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皮南杂肉牛生产基地、花生生产基地。全县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万亩,顺利通过了第二次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复检。全县新建养牛小区5个,规范完善5个,新建母牛专业村9个,新增母牛1200头,肉牛存栏量达到28万头,其中皮南杂肉牛12万头,已有8家养殖企业通过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并获得商检注册出口基地,5月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皮南肉牛肉品鉴定暨新闻发布会,被确定为全省40个畜牧业生产重点县。棉花和油料生产双双进入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培强壮大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和营销龙头嘉元脱水食品公司、郑州广安饲料等龙头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充,嘉元食品公司等6家企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完善了养牛担保协会等协会组织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龙头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另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响了无公害蔬菜、皮南杂肉牛等产品(产业)品牌。

三是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率先在全市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三年实

施纲要》和《实施细则》,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初级目标。20个县级示范村的沼气建设和“四

清”等阶段性工作成效明显,农民卫生习惯有所改变,村容村貌得到初步改观。

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坚持田、水、路、林综合治理,通过政策

引导、项目带动、机制创新、部门联建等办法,较好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新打

配机电井219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06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8

万亩。尤其是去冬今春我县的植树造林工作实现了新突破,造林面积达到94万亩,共新植

幼树920多万株,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平原绿化高级达标。

五是创新了农村工作机制。注重靠体制和机制创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创新了投入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等,不断激发了农村工作活力。在基地建设上,采取

反租倒包、转包经营等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了规模经营,特别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上,积极

推行股份制和个人私营为主导的经营机制,实现了贴身、贴心经营。在林业生产上,突出“

两权”拍卖,大力推进非公有制造林。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引入村民议事机制,充分依靠群

众力量发展公益事业,较好解决了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问题。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县是平原农业县,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农产品优势比较明显,近几年全县的农业和农

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差距,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

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

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

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县内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管理较

为混乱,县外销售窗口明显萎缩,致使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

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打响,优质不

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

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

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目前,我县乡村两级经济实力也普遍较弱,90以上的村

4.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四

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从改革开放初期从无到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93年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以后,四川省的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急剧增长,取得了长足进展,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作 者:邓曼丽 陈学明 余晓松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刊 名: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英文刊名:ZHONGGONG SICHUANSHENGWEI SHENGJI JIGUAN DANGXIAO XUEBAO年,卷(期):2001“”(3)分类号:F1关键词:

5.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五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经济格局的变化,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需要,也是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为了深入了解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我们对全区23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从而为我们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更全面、更深层的企业党建工作信息。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本情况

北塔区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3家,企业员工在50人以下的有13家,50—100人的6家,100—500人的3家,500人以上的1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总数163人。

1、企业党组织设置及其活动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23家非公有制企业有2家设置了党组织,党员人数超过3名而未设立党支部的企业有6家,占此类企业的27%,因党员人数不足3名未设立党支部的企业有8家,占此类企业的35%。在设置了党组织的2家企业中,只有 1家经常开展活动。而未设置党组织的这类企业的党员参加所在社区活动的6家。

2、企业党员基本情况及其在员工中的印象。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主要来自原国企职工、复员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村党员、学生党员,企业自身很少发展;党员人数占员工人数的比例最高达6.3%,最低的为零;党员在员工中的印象总体较好。在调查此类企业员工是否有入党想法时,极少数职员表示想加入,但是不知道如何找党组织。

3、非公有制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党建的认识。被调查的23家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负责人是党员的7家,占总数的32%;无党派的13家,占总数的68%。经营者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认为有必要、有积极作用的有2家,占总数的8?? %;认为可有可无、没有多大作用的18家,占总数的80%,毫无作用的3家,占总数的12%。此问题对经营者来说比较敏感,不愿谈、缺失的比例最高为85%。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尚处于规范和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企业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等现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还不够高。

1、企业主对党建工作顾虑较多、支持较少。一些企业主对在本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活动不理解或存有顾虑。有的认为建立党组织会使企业染上政治色彩,担心党组织与自己对着干;有的担心建立党组织后,生产经营会受到干扰,影响自己的决策;有的担心建立党组织后,会议多、应酬多,加重企业负担;少数企业主认为,经商办企业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就行了,没有必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更多的企业主认为若上级有规定要求建就建,不要求建就不建,对建立党组织抱无所谓的态度。

2、党员组织关系挂在原单位的较多,及时接转到现工作单位的较少。经摸底调查,全

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有?? %的党员不按规定接转党的组织关系,这部分党员形成了原单位不好管,新单位管不了的局面。有的党员不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组织不了解,群众不清楚;有的党员不愿让原单位知道自己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事实,不接转组织关系;有的党员出于各种原因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这部分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

3、党组织形同“虚设”的较多,真正发挥作用的较少。从已建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看,有些非公有制企业把党组织视为政治“花瓶”,用于装点门面,党组织由于得不到企业主的支持,党的活动没有必要的时间、场所和经费保证,工作难开展,组织形同“虚设”。企业中的多数党员由于组织生活过得较少,对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不清楚,也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员工的思想工作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作用发挥不明显。还有些党员雇佣意识较浓,党性观念淡薄,为了挣钱,对企业主有很强的依附性,导致思想上出现茫然悲观情绪,对党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

综合以上情况,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难”:

1、形成共识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全新领域,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不要抓、如何抓,在社会上和部分党的组织中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是不好抓。有的同志认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复杂,上级没有具体规定,工作缺乏依据,而且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无地位、无职权,工作难开展。二是不敢抓。有的同志认为非公有制企业毕竟姓“私”,怕抓党建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业主反感,在思想上存在疑虑。

2、建立组织难。一是企业不稳定,不便建。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何时赚钱就何时生产,处于“创办—发展—转移(歇业)—倒闭”的动态循环之中,给党组织设置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开展工作难。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对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党的活动缺少必要的时间、场所和经费保证,特别是无阵地,党建工作保障力量不够。

3、发展党员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员工流动快,受培养考察时间的限制,要数量就难以保证质量,要质量就达不到数量;员工存在雇佣思想,人党愿望不强,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较少。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巩固一个堡垒。为了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群龙无首”、“无所依托”的问题,应从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特点和党员数量等情况,采取“建、联、挂、派”等模式,以确保“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一是对有3名以上党员、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二是对党员不足3名的企业,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或依托产业,或依托行业,或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界限,建立联合支部;三是仅有个别党员,或不适宜单独建立支部和联合支部的企业,实行党员组织关系挂靠辖地的乡镇机关,村(居)委会、乡镇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进行统一教育、管理;四是对党建基础薄弱、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在征

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从机关、乡镇选派优秀党员到企业担任支部书记,组建党支部,具体负责党建工作。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人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消除党建工作的“盲区”。

2、建立四项制度。一是要建立各级党组织共同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实行分工合作、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二是要建立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从区直机关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民主评议、思想汇报等各项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意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推广新经验。三是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认真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宏观指导。四是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定期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定期交流考评,把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的示范点,对面上的工作发挥引导和辐射作用。通过抓党建示范点、为企业党组织成立挂牌、上党课、做形势报告等形式,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开展。

3、强化一支队伍。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人员分散、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的特点,要通过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活动,并以“活动促教育”的形式,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和主动性。一是强化党性教育。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生活会”、“支部活动日”等活动,在强化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的同时,教育广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身份,“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为加快经济发展建功立业。二是强化政策法规教育。对个体、私营业主党员着重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三是强化形象教育。通过“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表现出来”,教育党员当好遵纪守法的模范、文明经营的模范、团结互助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科技创新的模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升华党员形象,并成为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和员工的“领航员”、“方向舵”。

6.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六

一、近年来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的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非公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非公经济组织中从业的党员越来越多,到2006年底已有48738人(其中私营企业主党员2813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5%。在非公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党员教育工作也从无到有,在探索中前进。1.各级日益重视,齐抓共管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各地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日益重视,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党建工作同步研究、同步计划、同步落实、同步考核,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初步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主抓,组织、纪检等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非公企业的党员教育工作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已经打开。以党教促发展,以发展促党教的双赢格局正在形成。2.拓展基层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的基础不断加强。加强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是开展党员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各地基层党组织把非公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按照“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方针,切实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目前,我市8.44万个非公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中已建党组织22284个。

3.坚持因地制宜,党员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为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各地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因势利导创建新经济组织基层党校、党员活动室等新阵地。特别是各地认真落实《无锡市新经济组织基层党校工作条例》。目前,全市共建有60多家非公经济组织党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二是内容丰富实用。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管用和实用的原则,注重虚实结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宣讲党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宣讲与受训对象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宣讲和回答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搞好党员思想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对党员进行经济、科技、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新知识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增强党员的实际工作本领。三是形式灵活多样。在培训时间上,坚持业余为主。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针对党员人数少、分散不易集中的状况,本着“小型、业余、分散”的原则,充分利用晨会、工余、班前班后时间,通过分岗位、分班次,划小学习单元开展教育活动。一些地区还选派宣讲组成员送课上门,到非公企业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在教育方式上,一些非公企业依托党员教育阵地,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网络式教育、互动式学习的新路子,把课堂传授、灌输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形势任务,开展各类党员主题教育,以及“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让党徽在岗位闪光”等配套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党员形象的平台,促使党员增强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empirenews.page--]

二、当前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非公经济组织的蓬勃兴起和发展,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领域、新的空间,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从总体来看,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着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首先,从宏观管理方面来看,各地对发展非公经济组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相比而言,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表现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明显。部分同志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工作缺乏指导和督促,导致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其次,从非公经济组织本身来看,党员在非公经济组织员工中的比例较小,一些中方老板担心党员教育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外方老板则害怕党的组织力量会冲击其经营管理权威,把党员教育和企业发展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第三,从非公经济组织党员自身来看,一些党员党的观念淡薄,党员意识弱化,认为已经到非公经济组织工作了,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等等,对党员教育工作的存在错误和片面认识。2.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对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和党员教育工作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存在零、散、乱现象,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一是党组织组建率相对滞后。有一些企业因种种原因[1][2][3]下一页 还未建立党组织,党员教育无人过问。二是组织关系隶属不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和工作关系相分离的情况比较突出。三是党务干部缺乏。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务干部不少是由业务领导或工会等部门领导兼任。四是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欠佳。一些企业的党务工作者因为兼职的原因,责任意识不强,对党员教育工作不重视,借口业务忙、生产任务紧,很少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五是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与非公经济组织的实际和党员思想结合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成效难体现。六是时间难保证。对党员的教育基本上只能放在业余时间进行。有些企业实行三班制,不同班次的党员平时见面都难,导致教育活动难组织。七是经费无保障。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缺少必要的经费来源,致使党员教育活动难开展。

3.党员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形成党员教育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尽管一些非公经济组织都建立了党组织,但是党员教育的开展情况及效果却差别甚大。综合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状况: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教育活动有序。一些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而成的非公企业,基本上做到班子不动、队伍不散、经费保证、活动正常,党员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二是只有专职书记,教育活动基本正常。部分非公企业为了减少非生产性人员,党组织往往只设一名专职书记,党群部门合署办公,一人身兼数职。这类企业党组织基本上能按上级党委的要求,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但被动的多、应付的多,满足于当“二传手”,因而教育效果不明显。三是兼职书记,业余活动。大多数外资和部分个私企业等非公经济组织都采用这种模式。这类企业党组织利用工间或双休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由于时间紧张,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因此对党员的吸引力不强,教育效果一般。四是仅有组织形式,活动不甚正常或流于形式。一些非公企业迫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建立了党组织,但是仅仅流于形式,几乎不开展任何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活动。[!--empirenews.page--]

7.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七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三明市,近年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其中有115家国有企业通过改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实施破产、兼并、终止清算、售让、承包、租凭等形式,逐步实现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相继转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目前115家转制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96家,占83.5%。为了全面掌握这部分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对我市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了解到的总体情况看,我市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组织设置难、党员管理难、党员发展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上级行业和主管部门党组织认为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成分和性质变了,企业发展是企业主的事,企业家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就可以了,党建工作抓不抓无所谓,或认为转制非公有制企业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不是积极主动探索,而是等着上级拿出现成的办法。有的党员认为原来在国有企业是“主人翁”,现在在非公有制企业是“打工仔”,因此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是否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调查中了解到,认为如果现在不是党员却还想入党的党员仅占50.8%。有的企业党务工作者认为过去在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理直气壮,现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看企业主的脸色行事,产生了失权失位的失落感,工作积极性下降,导致开展党建工作理不直、气不壮、抓不好。调查结果表明,63.2%的企业党务工作者认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最主要取决于企业主。有的企业主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担心党组织活动多,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发展,或担心党组织会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或担心建立党组织会削弱自己的权威。

2.能力素质不适应。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身兼数职,再加上又不能正确处理好几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得抓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大;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虽然当过党务干部,但由于不重视学习和提高,习惯用旧框框认识新问题,用传统思维分析新问题,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工作方式方法上的严重不适应;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因未从事过党务工作,缺乏党建知识,难以高水平、高效率地开展党建工作。

3.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转制企业的隶属关系复杂,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规模相当、行业相近的不同企业,其党组织有的隶属原上级主管部门党委,有的隶属机关党工委,有的隶属街道党工委,使得有的党工委既要抓机关党建、又要抓国有企业党建或社区党建,还要抓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因此,花在抓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的精力较少,甚至出现有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参加有关会议时所听的都是讲机关党建工作内容的现象,致使指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不到位或缺位。调查结果表明,有60%的党务工作者希望党组织隶属关系按照行业类型归口管理或设立专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来管理。

4.上级指导不得力。有的地方党组织对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设置还比较重视,而经常性地指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则做得不够,往往每年只是开一两次会议或发发文件进行面上部署,再加上担心到企业去可能会不受欢迎,所以很少深入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存在重“建党”轻“党建”的现象;有的地方党组织照搬照抄传统的机关、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套路,没有针对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提出符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使得工作指导效果较差;有的地方党组织对中央和省委有关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定,宣传不到位,致使个别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还不知道中央和省委已经有这方面的一些规定。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党务工作者认为上级党组织指导难到位和不到位的占22.3%。

5.政策规定不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明确的政策规定;已有的一些规定、意见也只是泛泛地讲一讲,缺乏有实质性、操作性强的条文,对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要开创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不能照搬照抄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原则、思路、工作制度,而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结合起来,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做到既注重借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更加灵活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新途径。

1.在宣传教育中形成共识。一要提高各级党委的认识。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改制后为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成分和性质变了,但党的工作不能停,不仅要在转制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更要使企业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迫切需要;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从而进一步增强做好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要提高企业主的认识。使企业充分认识只有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导入并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支持党建工作。三要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认识。教育和引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相比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党建理念、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适应角色由原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者”向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转变,职务由原国有企业“专职化”向非公有制企业“兼职化”的转变,待遇由原国有企业“同级同酬”向非公有制企业“无级无酬”的转变,工作由原国有企业“有位领导”向非公有制企业“有为服务”的转变,理直气壮地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四要提高党员的认识。教育和引导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是国家的经济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国有企业

工作,还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同样都是工人阶级,同样都是为国家作贡献,同样都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在规范有序中壮大力量。一要摸清党员底数。全面开展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调查摸底工作,切实了解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分布情况,让“口袋”党员、“隐身”党员亮明身份,为党的工作开展和党员作用发挥奠定基础。二要简化接转手续。建议改变过去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上的传统做法,可以研究开发全国联网的党员管理电脑系统,由各基层党委将党员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并给每个党员发一张“IC卡”,党员凭卡接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还可以考虑让党员组织关系留在原支部,并由原支部出具证明信或介绍信,再参加所在企业的支部活动。三要注重发展党员。首先,要突出重点。树立“注重质量,改善结构,突出重点”的观念,一方面把发展重点放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骨干上,尤其是要放在经营管理层上,以提高决策层中党员比例,为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把发展重点放在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生产经营稳定的无党员企业,积极培养发展企业中的大中专毕业生,为这些企业日后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要严格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发展党员,既防止求全责备,又防止降低标准,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把发展党员的审批权限放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上级统管党委,以确保党员质量。第三,要改革程序。建议改革政审手续,可着重审查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和现实表现,对于其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面貌、现在职业、政治表现等可以不必进行审查,改变过去政审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传统政审方法。改革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式,变集中培训为分散自学,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规定篇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再由党委通过检查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和组织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效。

3.在循序渐进中抓好组建。一要因人制宜多沟通。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一方面上级领导要主动与企业主多沟通,做耐心细致深入的工作,这样更容易赢得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上级党委要切实抓好对党员企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非党员企业主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对党的感情,为党组织的建立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因企制宜抓组建。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质量、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根据转制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采取同步改建式、单独组建式、联合组建式、挂靠组建式等方式组建企业党组织,真正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对那些稳定性不强的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情况下,不要硬性规定非得建立不可。三要因时制宜促成熟。对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党员人数特别少或没有党员的企业,应选派具有较高思想觉悟、有较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系员,或推荐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党员到转制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帮助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4.在求真务实中开展活动。一要改进活动方式。在活动方式上,应从过去在国有企业以“固定集中”为主向在非公有制企业以“灵活分散”为主转变,在坚持某些特殊党内组织活动要统一集中的同时,把党的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群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改进活动内容。在活动内容上,应从过去在国有企业以“单一型”为主向在非公有制企业以“综合型”为主转变,既加强党的政治理论教育,又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岗位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实施分类实教,突出针对性,对企业主党员,引导他们带头合法经营,热心公益事业,处理好劳资关系;对管理层党员,要求他们加强同企业主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反映职工意见和建议,并注意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对一般职工党员,则教育他们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职工为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贡献。三要改进活动时间。妥善安排活动时间,尽量利用工作空隙和业余时间开展党建活动。

5.在引导协调中发挥作用。一要发挥服务促进作用。在企业决策前,围绕关系企业发展的问题,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提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积极提出带有前瞻性、方向性的意见和建议;决策中,努力发挥决策层中党员的作用,宣传党组织的意图,保证决策正确、可行;决策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二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向企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地方党委和政府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坚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三要发挥团结凝聚作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群团组织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搞好职工的培训,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强化职工主人翁精神,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上来,凝聚到办好企业的目标上来。四要发挥协调监督作用。协调好企业主与党组织、群团组织的关系,与企业主多沟通、交朋友,并通过党组织、群团组织主动作为、主动服务,以“有为”赢得“有位”,赢得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协调好企业主与职工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依靠群团组织的通力配合,加强企业主与职工的沟通,特别是要做好劳资矛盾的化解和协调,做到既引导企业主守法经营,以人为本,在稳定中求发展,又教育职工顾全大局,消除顾虑,依法维权。协调好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既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又大胆监督企业守法经营,引导企业为国家多作贡献,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现象,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6.在公补自助中提供保障。一要提高政治待遇。在推荐各级代表和评先评优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要优先考虑,以充分肯定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成绩;对从事党务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可颁发荣誉证书。二要保障经济待遇。建议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享有企业中层以上技术或管理人员的经济待遇;对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所在企业党建工作业绩突出,或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上级党委要给予每月一定数额的固定补助。三要维护合法权益。建议明确规定企业解雇党务工作者,须事先向上级党委说明原因,征求意见;企业党务工作者与企业主发生矛盾,须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仲裁。四要保证必要经费。采取上级拨一点、企业支持一点、党费返拨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党建工作经费。上级应从每年的党建经费中拨出一定经费,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购买学习资料,对企业党组织开展较大型的活动,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对企业可参照《工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文

对保证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具体的规定;上级组织部门可把企业党员上交的党费全额返拨给企业作为党组织活动经费。

8.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八

一、外墙标语:

1、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2、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3、抓党建、聚合力、促发展、筑和谐

4、加强组织建设,发挥“两个作用”

5、开辟党建新领域,激发党员新活力

6、党建添活力,企业增动力

7、发挥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8、筑先锋堡垒、树党员形象、促企业发展

9、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市场闯出来

10、党旗飘扬引领行业先锋,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兴盛

11、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

12、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13、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党员培养成班子成员。

14、创建企业党建品牌,打造活力和谐企业。

15、为党旗添光彩、为企业献良策、为社会作贡献

16、“带好两支队伍”,夯实党建基础

二、车间标语:

1、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2、讲党性、比奉献、树形象、促发展

4、处处当示范、时时争先锋、事事作表率

5、党员争先进、支部创一流

6、党旗在企业飘扬,党员在岗位闪光

7、争当生产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

8、爱岗敬业比贡献、克难攻坚当先锋、创先争优作表率、建功立业创佳绩

9、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10、争当岗位能手、争当员工表率、争当守法模范

9.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策略 篇九

一、正确认识问题

(一)认识统一难。一些党组织和个别党务工作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成份复杂,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建与不建、党员管与不管、党建工作抓与不抓关系不大,存在“无所谓”思想和“畏难”情绪;一些业主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明推暗顶,态度不积极,产生“排斥”心理;少数从业党员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以致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

(二)职责定位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如何定位,众说不一。有的人认为起领导核心作用,有的人认为起监督维权作用。

(三)建立组织难。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多头,有的属直属党委管理,有的属商务局党委管理,有的属乡镇、社区管理,这与党组织的要求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隶属管理问题,有的人认为隶属当地县级以上组织部门,有的人认为当地基层党委属地管理,有的人认为应隶属当地工商联管理;导致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党组织不健全。

(四)党员管理难。由于私企党员流动性大,对党员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五)开展活动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没有活动场地,有活动场地的,条件较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内活动有制度,但没有坚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内党员学习,党组织偶尔组织,主要靠党员自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虽然经常召开,但很少批评与自我批评。

(六)发挥作用难。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

二、探究破题对策

(一)创新组织模式。①独立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若规模较大,从业人数较多,且有固定场所,党员3人以上者应建立独立党支部,设立专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②“联姻”式。党员不足3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较小者,可按行业或地域采取“联姻”式组建党组织,隶属管理上可采取“属地管理”法,挂靠本县或乡镇党委或有关部门等。③托管式。党员数量少,生产经营地靠近集贸市场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可依托工商行政管理所或市场服务中心“托管”。④专门式。可由县级部门成立一个机构,负责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六个结合”,一是私业党建工作要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做到“四共三不”。“四共”,即与企业发展共思、工作共做、成果共享、困难共排;“三不”,即参与而不干预,补缺而不越权,分忧而不添乱,努力为企业实现经济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二是私企党建工作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党组织要教育员工爱岗敬业、遵规守纪,讲文明、讲礼貌、爱企业、讲奉献,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努力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文化品位。三是私企党建工作要与工、青、妇等群团工作相结合。以党建带群建,以党建促群建,整合企业人力资源,激活员工为企业献计出力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私企党建要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相结合。五是私企党建要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结合,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思路、转变活动方式。六是私企党建要与企业管理活动相结合。

10.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篇十

作者:杨坤宏 文章来源:宁陕县委统战部 点击数:

391 更新时间:2010-7-5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广泛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迅猛崛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强。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已成为党的建设一个重大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督促落实,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特别是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县委组织部的积极支持下,2005年组建成立了县工商联党组,考察配备了党组书记,同时批准成立了广货街鑫裕铁矿、新建新勇石英砂厂、新矿长坪建筑队三个企业党支部,支部的建立使企业有了主心骨、领头雁、排头兵。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企业本身的随意性,加之受金融**的影响,组建成立后的3个企业党支部大多因各种原因或名存实亡,或分散解体,致使企业党组织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如广货街鑫裕铁矿党支部,2004年10月经组织批准成立,成立时,有班子、有阵地、有制度、有经费,组织活动开展正常,为企业发展、效益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运行至2008年初,由于受金

融**的影响和铁矿价格的下跌,企业迫使转卖给新的企业主,原来的职工全部解体返回原籍,职工解散了,支部也就名存实亡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恢复重建。新勇石英砂厂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11月,该支部组建后,在支部书记贾开勇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企业增产达效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党员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但到2007年7月以后,由于受资源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该厂迁址汉滨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有工人全部随厂迁移,从而使支部活动中断至今。长坪建筑队党支部是一个以长坪村农民党员为基础组建而成的企业党支部,与村党支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4年7月成立至今,活动基本正常,有班子、有牌子、有阵地、有制度,是我县三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唯一一个“幸存儿”。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全县119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仅有党员27人,不仅分布较为零散,不集中,而且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长者67岁,较为年轻者也在50岁以上,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更为甚少。加之,企业在运行机制上市场化特征比较明显,流动性、随意性较强,导致党员与党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甚至少数企业对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从而使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进展缓慢。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通过多年探索、启步、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和影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

1、党组织基础薄弱。突出表现为:“三有三无。”即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而“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更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瓶颈”。一是党组织覆盖面不广。

全县119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仅有党员2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1%,由于党员数量少,加之流动性大,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十分松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党员的分布也显得十分零散。就我县而言,27名党员分布在21个企业之中。二是党组织不够巩固。党组织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小,我县3个已建企业党组织,一个活动基本正常,2个分散解体,目前,正处在恢复重建阶段。

2、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一方面,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结构构成的复杂性,加大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他们当中大多数为年老体弱、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农民党员。加之受社会环境、利益关系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往往只顾赚钱谋生,考虑企业生存发展的多,考虑党员“权利义务”的少,从而导致他们组织观念淡漠,宗旨意识淡化。另一个方面,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用工的灵活性、松散性和多样性,使农民工潮水般的涌入企业,他们脚踏“两只船”,闲时进厂(场)挣钱,忙时务农种粮,这种用工模式,加大了党员的流动性,造成党员教育管理上的“空档”。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有个别党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后,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建立党的组织,致使党员的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行政村或社区。二是少数党员存在着临时观念和怕麻烦思想,不愿意把组织关系转到非公有制企业。三是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漠,认为自己走哪里都是下苦力,只求挣钱,对于自己是不是党员漠不关心,组织关系落到哪里也不过问,采取放任自流。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使这部分党员成了原支部管不着,新单位不了解,群众不知道的“三不管”党员,由此造成了党员本身与党组织事实上的分离。

3、党建工作质量不高。调查中发现,多数企业反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形式看是一个企业,但实质上是一个农民工“集聚地”,所以,企业关注最多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因此,党

组织在选择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时,往往受企业主观的限制,导致党组织的一些基本活动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很好落实。

4、党员作用难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生产方式、经营规模、收益分配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企业主(老板)手中,党组织更多地是履行帮助、促进、监督、协调的职能。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管理方式、生产模式使党员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加之,工作关系不稳定,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党员不愿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力不从心。这是阻碍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拓宽了新领域,创造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同时,也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是各级党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当前,我县在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应按照“有党员的企业抓组建,无党员的企业抓培养”的总体思路,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少的问题;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只有把这三个问题有机协调解决好、落实好,才能突破“瓶颈”,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1、强化宣传引导,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环境。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认识。二是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导机构。就我县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应坚持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归口管理为辅的原则组建。县城个体工商户和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

商业、餐饮业、宾馆服务业等应以社区、工商部门等党组织或个体协会党组织管理为主;由农民工或外来务工者组建而成的私营企业党组织,应坚持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对业务性较强的经济组织,如旅游开发,应以行业归口管理为主。三是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组织,与国有企业的本质区别在于企业资产属私人所有,与党和政府不发生经济上的归属关系。这就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导致地位落不实,作用难发挥。因此,必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四是要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宣传教育。利用办培训班、开座谈会等各种方式,强化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努力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只有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保障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2、强化组织建立,不断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哪里有非公有制企业,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应该有党员,有党的基层组织。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组建工作力度,合理设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不足3名的非公有有制企业,可就近与其他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组建联合党支部;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是确定党的工作联系员;另一种是树立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作理念,先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来宣传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并为组建企业党组织创造条件。坚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的原则,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力争使每个有条件的非

公有制企业都建立起党组织,成为企业的主心骨。

3、强化党员发展,不断壮大企业党的力量。党员是构成党的基层组织的细胞,没有党员就无所谓党的组织和活动。针对性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现状,当前,我们应把发展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着力转变传统的就发展抓发展的工作方法。一是要解决发展党员的来源问题。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主应尽快完善与员工的劳务合同,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消除企业员工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等思想顾虑。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非党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企业党组织要通过集中上党课、个别交流谈心等形式,把党的思想和主张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并能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党的阳光播散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以此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二是要把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和分布结构,摆在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使其年龄、文化、层次趋于合理化。三是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责任制和党员发展联系制度,确定工作目标,落实配套措施,力争近年内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有一个大的进展。

4、强化组织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党组织的生命在于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党章规定,开展经常性活动。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时间安排等方面,应本着注重实际,科学合理的原则,坚持组织生活与党员活动相结合,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力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一些党员受欢迎、业主能理解的活动;坚持“业余、多样、灵活、务实”的原则,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做到“四结合一统一”即:经济活动与党建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工作与业余相结合,教育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经济任务与党建目标相统一,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党的凝

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上一篇:液压油缸采购技术协议下一篇:《长长的朋友》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