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

2024-08-17

李娟散文(精选9篇)

1.李娟散文 篇一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李 娟

今晨打开空间,在朋友的分享中看到了印度工程师写的《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很感慨——不知感的感慨是不是杞人忧天,望朋友们指正感恩。

教书匠是燕子此生的职业,跟二十多批学生亲密接触,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游戏被歌星影星被各种形式的聊天占去了越来越多的青春年华......有的小学生只要放学就以手机以平板为伴,我想绝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查资料......大学里彻夜打游戏的男生大有人在,那些挂科的、不能毕业的也十有八九是因为痴迷游戏......我们大人呢?有多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士痴迷斗地主和影视剧?有多少办公室的上班族在网络聊天和大型游戏中打发时光......我们所处的是个功利化的时代,所有人都祈盼自己的投入有回报。可吞噬了我们大量时光的游戏、影视剧、各种聊天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回报呢——

倒是经常听说因为痴迷游戏或网络交友而没人做家务、进而经常吵架,甚至婚姻解体的的;

倒是经常听说因为沉迷游戏而耽误了学业、误了工作而被学校劝退被单位炒鱿鱼的;

倒是经常看到小小年纪小学还没毕业就因为迷恋游戏而戴上小眼睛的;如果我们拿出一半玩游戏读网络小说看影视剧的时间来——

读读专业书籍——开拓思路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因为工作不顺意吗?

学学做家务,把家里安排的清爽整洁,把老人孩子照顾的妥妥当当,还会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吗?

好好听课整理笔记参加些社会活动,你还会劝退为考研为找工作伤透脑筋吗? 在家里,在单位,在市场,听到最多的就是抱怨,怨天怨地怨人怨事。可这些抱怨的“因”有多少是我们自己随性而为带来的“果”啊。

大家想想,这样一个把好多的时光都消费在游戏、影视剧和各种网络聊天中的民族会有怎样的未来呢?

2.不是精灵,是李娟 篇二

阿勒泰,蒙古语,意为“金色”。李娟跟着妈妈,“流浪”到了这片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土地,妈妈一边开小商店,一边当裁缝,一边让她“胡乱长大”。如今她变成了一个作家,这让她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困惑。

“自从我出了两本书后,我妈便在村子里四处吹嘘我是‘作家’。可是村民们只看到我整天蓬头垢面地满村追赶鸭子,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而我妈对他们说着说着,扭头一看,我正趿着拖鞋,沿着水渠大呼小叫地跑,边跑边挥棍子,也实在不像样,便觉得很没面子。”李娟在她的新书《冬牧场》的开头写道。

很多人说李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2006年天山文艺奖、2009年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2010年上海文学奖、2010年在场主义散文提名奖、2011年人民文学奖……但她的书在新疆并不十分畅销,常常一个偌大的书店,也只有零零落落几本,被放在某个角落。而在北京和上海的书城,却可以看到成堆的《阿勒泰的角落》摆在书店最霸气显眼的位置。

2012年6月,她的新书《冬牧场》刚上市一个月,就卖出了4万册,这对一个写散文的当代中国作家来说,是十分少见的。两个月后,她又推出了《羊道》系列(《春牧场》、《深山夏牧场》、《前山夏牧场》三本),大受读者的欢迎。

著名作家王安忆对她有个评价,“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后一个“有的人”,指的就是李娟。

“喀纳斯湖怪管委会主任”

越靠近李娟,知道她的人越少。

“李娟?哪个李娟?”人们皱起眉头,“不会是那个李娟吧?为啥要看李娟?”他们这么回答。

李娟曾经在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过五年,宣传部副部长刘宏斌听到本刊记者提起李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陷入回忆,继而微笑,深吸了一口气:“我跟你说吧……”一句话还没说出来,又微笑了一下。

宣传部的李娟,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开会的时候,往往是领导没说几句话,李娟就神游天外了。“看她那样子就知道她又不在这儿了。”领导们很无奈。

会议一结束,李娟就拉着旁边的人,急切地问:“哎哎,刚才领导都说了啥?他们让我干啥呢?”

李娟还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记不住人脸。

阿勒泰地委副秘书长李富强是个文人,对李娟好得不得了,喜欢请李娟吃饭。可是饭吃过三顿,桥上偶遇,他热情地跟李娟打招呼,谁知这个姑娘看了他半天,犹犹豫豫地问了一句:“你是?……”说起这个往事,李富强哈哈大笑,又摇摇头。

后来,李娟说:“岂止是吃过饭呀,他是我的领导,我常常要去给他送文件呢!可是离开那个环境,哎呀,我真的没认出来。太丢人了……别提了,他咋老跟人说这个事。”

感到自己“很对不起宣传部”的李娟,主动提出离职,宣传部再三挽留,她还是决定不要再对不起他们。后来,她又被爱才的喀纳斯管委会领导招了过去。

在管委会没有任何职位的李娟对本刊记者说:“你不知道吗?我是喀纳斯湖怪管委会主任,他们都叫我李主任。”

“李主任”常年都不出门,从来不去视察湖怪,全天候在屋里写作,只是偶尔去一下食堂。尤其是大雪封山以后,就更少踏出房门了。

她用自己下的大雪把自己和外界隔绝起来,在心里的世界驰骋。

“每当我独自走在暮色四合的荒野里,看着轻飘飘的圆月越来越坚硬,成为银白锋利的,而这银白的月亮越来越凝重、深沉,又大又圆,光芒黯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长夜缓慢有力地推上来,地球转过身去,黑暗的水注满世界的水杯……我不能形容黄昏的力量。”2011年冬天,此时的她正在书写她的《冬牧场》。李娟跟着一户牧人进入冬窝子,记录下她所经历的一切。

本刊记者看到她时,她还在那个注满黑暗的水杯里。

偏是这样的地方,才生得出李娟这样的文字。

她关注的东西,是距离大城市里的人最遥远的事物,也是她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她可以就一只雪兔写上整整一篇散文,也可以在地上捡起一块琥珀色的透明石头,透过它,看燃烧的世界,和渐行渐近的骑马的人。

猫猫狗狗和一次宰羊的经历

李娟喜欢猫猫狗狗,她说她乡下的家里养了很多,说是养,其实只是常来她家吃饭而已。回家路上,会看到那些猫高傲地站在她家平房房顶,像领导一样审视着她一步一步走过来。

她有一条狗,起名“琼瑶”。在这样荒凉之地,她每天冲着远处“琼瑶、琼瑶”地喊着,凭空生出几分奇怪的浪漫之气。

“可是有个出版社居然把我狗的名字给改了,说是怕冒犯台湾作家,硬给写成了‘穹遥’,一条狗起这样的名字算什么?!搞得跟我家狗的笔名似的!”李娟气哄哄地说。

她收养过一只狗,名字叫“卡尔”,“卡尔·马克思那个卡尔”。

一天,卡尔不见了,她梦了一晚上卡尔回来的场景,第二天一大早到处张贴告示。下午,她的妈妈终于把那只失魂落魄的离家出走者给揪了回来,李娟忽然也像回魂了一样,说话轻快起来。

李娟跟着妈妈到处“流浪”,她的小动物也跟着她到处流浪,只是,很少有能陪伴她很久的。

“在农村养这些,危机重重,耗子药啊,打狗的人啊。唉,都活不长的。”她说这些的时候,尽量地轻描淡写。

对于自己养的动物,李娟是下不了手宰杀的。但在这样的荒野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在跟随牧人进入冬牧场的那个冬天,李娟亲历了居麻一家人宰羊的场景,她负责按住血淋淋的羊蹄,成为了这场宰杀活动的一部分。

这些羊曾经被李娟和居麻一家人呵护备至,披星戴月赶它们去吃草,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把它们赶进温暖的窝,还把生病的羊带回地窝子里喂珍贵的玉米粒。

而在这样一次经历中,李娟知道了,哈萨克人在宰羊之前,先要喂它食物,不能让它空腹而死,然后要为它做巴塔(祷辞),最后才能动刀子。

“那么羊听到了吗?羊谅解了吗?”李娟在心里问。“这是一个被宰杀者看着长大的生命……这些羊都记得吗?宰杀它的人,又有什么仇恨和恶意呢?大约生命就是这样的吧:终究各归其途,只要安心就好。”

李娟喜欢那句话:“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们也不为挨饿而生。”

她离大城市的灯光很远,离脚下的一个兔子洞很近

对放牧生活充满浪漫想象的李娟,带着愉快的憧憬进入冬窝子,渐渐地,憧憬被冻成了现实,她不得不和牧民一起对抗寒冷、饥饿和疾病。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几乎所有与她交谈过的牧民,都想要定居下来的生活,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有路,有电,有医生,有学校,冬天不再那么寒冷,孩子们可以不用风吹日晒。

“谁不向往体面稳定、舒适安逸的生活呢?……可我却始终不安,隐隐感觉到了牧场和牧人日渐微薄的命运。”

李娟不是这牧场的主人,她是一个外来者。可是她的目光让她既不能成为一个牧羊女,也不是一个过客。

现在的李娟正在忙碌自己在阿克哈拉村的新居,全家人都忙着盖房子,她终于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为妈妈寻求一个安定的住处。

已经糊上水泥的墙,她说明年就能漆成白色,叫本刊记者明年那个时候再去她家做客。她說妈妈给新出生的小公鸡都起了名字,“椒麻一号”、“椒麻二号”、“椒麻三号”……不知那时可以吃到椒麻几号。

“总之,在阿克哈拉村,我实在是个扑朔迷离的人物。主要有四大疑点:一、不结婚;二、不工作;三、不串门;四、不体面。”李娟曾在书中写道。

这个只有八十斤的姑娘,没有哈萨克姑娘腰细腿长的身材,也没有她们那让月光失色的眉眼,更不能干什么粗活重活。说起哈萨克族人最看重的放羊,她说自己“那哪儿是在放羊,那就是跟着羊到处走”。她还老喜欢说自己有着“慈祥”的笑容。

可是她会做刺绣活儿,绣脚细细密密,精致极了。她还会在昏暗的灯光下记录当天发生的事,还会在远方的客人到来时,表现出哈萨克牧民那样宽广的热情。

她离大城市的灯光很远,离脚下的一个兔子洞很近;她站在城市阅读者和荒野放牧者之间,谁都不属于,谁都走不进,用自己的语言翻译着两者之间的荒芜。

她的书里写下了那么多阿勒泰的细碎事物,拼在一起,成了一个“李娟的阿勒泰”。

她和她的阿勒泰,让远在中国另一端的一些人读来欣悦不已,他们达成共识,称她为“阿勒泰的精灵”。

对于这个称号,李娟支支吾吾。她说:“我不是精灵。我不是天生的,我是自己一点一点努力写出来的。我特别努力,后来就比别人写得好了一点儿。”说完,明朗地笑了一下。

(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郭燕、徐丽、阿依努尔对报道亦有贡献)

3.l李娟国学体会 篇三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优秀教导主任李娟材料 篇四

——南社初中优秀教导主任推荐材料

李 娟

二0一四年七月二日

丹心化作春雨泥,换来桃李满园香

——南社初中教导主任李娟推荐材料

李娟,女,72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曾在齐村初中任教7年,1998年被教育局任命为庄里镇中政教主任,2006年被教育局任命为南社初中教导主任。

风风雨雨中,今年四十二岁的李娟已在讲台奋斗了24个春秋。在她教师生涯的这24年里,说不清她请教了多少位同行,忆不起她翻阅了多少本图书,汗水换来了同行们的认可、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认可。她深知:教学和管理是两码事,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主任。再说当时陈旧的思想观念还占据着教师们的大脑,素质教育还是一句空口号。但有着坚韧性格的李娟最终毅然担起了重担,她告诫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迅速实现角色的转变,先要作一位合格的主任,然后向一位优秀的主任迈进。

一、在教学管理上

李娟老师能以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做到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通过示范教学等,使各学科教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人们常说:教导主任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确,教导主任事情琐碎、繁杂,课程的设置、课表的编排、表册的下发、资料的收集等等,都得一项一项的去完成,所以,楼上楼下,经常看到的是她奔忙的身影。但繁忙之余,她想得更多的是怎样转变教师们的 1 陈旧观念,使南社初中真正成为一所创新型的学校,一所农村学校教研教改的窗口学校。

二、教学研究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该同志亲自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坚持外出学习教师回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坚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李娟同志作为教导主任她经常主动邀请教科室主任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听不同对象不同学科的课,听了课还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跟踪听课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有效建设一支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在教师管理方面

她注重师德培养,抓好了教师继教工作,采取措施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重视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一花引来万花开”这是她的最大心愿。她虽然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但她却有着博大的胸怀,即使不能力挽狂澜,也要立志为教育事业贡献所有的力量。自从2006年被任命为教导主任以来,面对着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2 她深知要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但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使她不敢有丝毫怠慢。刚上任,她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还向有经验的老领导讨教先进的管理经验。她坚持以制度管理和以感情管理相结合,紧密团结广大教师,服务于学校,服从校长的正确领导,依靠学校领导班子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带头执行遵守。她担任教导主任工作以来的几年时间里,学校教风好、学风浓、领导班子团结、同事之间也非常和睦,教学成绩在逐渐提高。有的教师教学工作出了丁点问题,她及时谈话,寻找原因,用情感管理老师,少责备,多关心,营造了团结、健康、向上的学校风气。获得了同事们的好评。具体的业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3、执行领导巡课制度,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4、狠抓教师备课上课,做到有备而上;

5、适时督查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辅导及时批改无误;

6、狠抓考试考查,推行多元化有效评价机制;

7、规范学籍管理,重视控辍保生工作,做到异动学生手续齐全,辍学率为零。

四、在教学常规工作管理上

学校常规往往能反映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所以李娟老师对学校常规工作是抓经常,抓反复,反复抓。

她能抓好教务工作,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促进教学改革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这几年的工作中,李娟老师每学期听课均在20节以上,经常指导教师教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五、个人教学质量及成绩

5.李娟散文 篇五

博野中学 李娟

2017年5月19日,博野县教育局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师到保师附校(南校区)参加了魏书生主讲的核心素养下新时期班主任带班策略高级研修班。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包括县进修学校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和部分中学骨干教师代表约百余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会。我亦有幸聆听了魏书生的讲座。

魏书生老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听他的报告,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魏书生的演讲深入浅出,平实幽默,我在感觉和思考中领悟“民主教育理”的秘。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首先简述了自己钟爱教育的人生经历和感受。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从他的言谈举止之间不难看出,教书是一件非常享受、快乐的事情。而怎样教书?关键在于“要守住平常心,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守住自身的优点及长处,守住民主和科学的宗旨。”魏书生指出,作为教师,要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匀畅,情绪快乐,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集中精力搞学习。魏书生老师对教育认真、专注、用心,通过民主、科学地管理班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的大熔炉里,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魏书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学习方法法指导,强调教书必须育人。他通过轮流教唱歌,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有效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魏老师的两大点、一小点工作体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大点——教学与管理都是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一小点——魏老师自创的“松、静、匀、乐”四字“注意力体操”。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要说民主与科学,可以说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把学生当人就得讲民主,把学生当人就得尊重科学!而“松、静、匀、乐”四字不仅仅作用于“注意力”,更是可以作为生活、工作、学习方方面面的指南。

魏老师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去揣摸: 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2。以人为本的科学手段

在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中科学与民主是制胜的法宝,曾深深的牵动过我的心迹,但曾一时还不能消化吸收,可这次听完报告,在我心底好像豁然开朗,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贯穿在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始终。科学的手段是以人为本,魏老师做的是人师而不是经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魏老师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放在教育的第一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过程,这就是科学,并且是最最普通而朴实的科学。

魏书生把自强放在第一位,育人放在第二位,教书放在第三位。他认为,教师必须要自强,要管理好自己。通过管理自己的心,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通过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并且要正确处理好人和自己的关系。人管理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上进心、事业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这些种子萌芽,通过浇灌、扶持、让它长粗、长大、长壮,成为你自己心灵世界的主旋律,你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你就守住了自己的快乐阵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6.李娟:在世界最角落吟唱阿勒泰 篇六

众多文坛大腕认为,她的散文为灾难病痛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有人说她是“在孤寂中迸发天才的力量,以浑然天成的笔触抒写生之爱恋”。

对于李娟来说,她只是用笔记录了自己周围生活的种种,写作,只是欢喜随意而至性。于是,我们通过她的眼睛,重见这世界肌肤深处的秘密。

4月9日,李娟在博客上晒出一张照片,文弱瘦小的她站在领奖台两排人的中间,别人都抱着奖杯、证书,端正地看着镜头,只有她拎着个大包向左扭着脸,似乎在看着身边的陈丹青。

配合的文字是小女子发出的亲昵般抱怨:莫非这就是迷路的最高境界?还有,包包这么大,用了12年居然都没人提醒我!都交的什么朋友啊?

这张照片是4月2日在广州举办的“2014花地文学榜”颁奖典礼现场拍摄的。与李娟同获此奖的还有贾平凹、艾伟、多多、陈丹青、陈楸帆,李娟凭着她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获得散文金奖。

李娟自嘲自己在文坛是“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但她却被凤凰卫视专业荐书人梁文道在其节目《开卷八分钟》中大加推介:“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最大的发现之一。”并称其作品为“本世纪最后的散文”。

对悲苦的态度像孩童

远在新疆阿勒泰的李娟,对于公众来说一直是神秘而飘忽不定的。很多人都知道,她从不希望受到打扰,也很少出面做签售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更不接受任何媒体电话采访。

大多数人只能从她的书中拼凑出一些她生活的碎片。李娟说,自己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交流仅限网络。在自己的博客中,她也公开道:供職喀纳斯,住在红墩乡。谢谢你喜欢我的书,但是求你别来找我。

“我并不是故意要行踪飘忽的,若以我的本性,巴不得宅死在家里才好。但生活所迫,注定得不停地四处奔忙,这也没有办法。不过往后会渐渐安定下来的。”李娟说,“至于和公众的距离问题,倒真是本性为之。深感力量单薄,性格有缺陷,无力维持太大的人际关系。再说自己也不是往台上一站就出口成章的人,加上还有口吃、健忘、腿发抖的毛病,便自觉地克制自己,没事少出去丢人现眼。”

至于为什么要写作?李娟说:“从小我就知道了,人长大必须得干一件什么事情。你说我能干什么呢,学习也不好,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身体也不好也不能当兵,也不愿意种地,想想看啊呀,想学画画吧,又太花钱了,哈哈,要买纸什么的。只有写作。当然这不是最大的原因,主要还是喜欢,喜欢写点什么东西,喜欢看书。”

李娟的世界就在阿勒泰,这个在疆北辗转迁徙的小女子,作过小裁缝、开过家庭小杂货店、中间也出门打工、然后又返回来。于是,她周围随处可以成为她笔下话题的生活和人物,他们和她一样都是极其平凡天真和充满对世界美好向往的。“我写的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她说。

“有一天我从睡梦中醒来,感觉那个清晨比以往任何一天都要寒冷,光线也格外明亮。起床一看,原来昨晚我们睡着的时候,房子塌了。”李娟在《这样的生活》中这样写道:“也许妈妈说的对。那一天,当我们顶着寒流和巨大疲惫,走很长的一截路回家,哆哆嗦嗦推开门之前,房子已经塌了。”

在李娟的作品中,外婆、妈妈、牧民、酒鬼、孩童、牛马、骆驼、河流、森林,还有饥饿和寒冷,都在她笔下为世人一一展现开来。她用诗一般的句子细碎地描述着:养鸡、卖杂货、做裁缝、种葵花、剪羊毛、去森林采木耳,以及哈萨克形形色色有趣的人物。

在阿勒泰零下四十多度漫长的冬天,大雪堵住了窗户,房间阴暗。李娟得花整整半天时间,在重重雪堆中挖开一条通道,从家门通向院门,再接着从院门继续往外挖,挖了两三米就没力气了。漫长一个冬天,谁也来不了,一个脚印都没有,这个姑娘就开始写字。

在她的笔下,艰苦的条件都变成轻松的感受,“门缝里飘进的雪花,掉落在睡在门边木板上她的脸上,她还会起身探看门缝里又大又圆的大半个月亮。”贫穷本身没有任何浪漫可言,李娟只是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习惯而安静地生长。她说:“世上受苦的人很多,但大多都默默无语。大约越是悲苦的生活,越是得投身其中吧。自怨自怜实在是很丢人,很虚弱的事。”

柴静采访完李娟后,在自己的博客中感喟道:她像一切孩子一样。

贫苦孕育出的花朵

童年的李娟为了配合妈妈的流浪,一直不肯长大。

妈妈说:“你要是永远那么小就好了,从来不让人操心,上火车只需轻轻一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根本意识不到身边还带着个人。整天也不说话,静悄悄的。给个小凳就可以坐半天一动不动。困了倒头就睡,睡醒了继续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李娟则说:“妈妈、妈妈,我只是为了配合你的流浪,才那样的瘦小。我为了配合你四处漂泊,才安静无声。”

幼年的李娟就这样,一会儿被妈妈拎回四川老家,一会儿又拎回阿勒泰。

李娟的父母是在新疆兵团长大的。“外婆带着年幼的妈妈去到新疆,是为了投奔已经生活在那里的大儿子,因为那几年老家没有吃的了。”

1979年,李娟出生在一个叫车排子镇的地方,这个镇子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苏市,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驻地。

婴儿时期,李娟就被外婆带回四川老家,她在作品中记录了频繁来回往返于川疆两地的情景。在四川,她和外婆还有外婆的养母祖孙三人一起,生活在乐至县南街的一个天井里。

那是个怎么样的家呢?房子是年代久远的木结构建筑,墙壁是竹篾编的,糊了薄薄一层泥巴,面积不过七八个平方。老外婆的床支在角落里,李娟和外婆睡的床则白天收起来,晚上才支开。除了床以外,所有的家具是一只泡菜坛子、一只大木盆、一只陶炉,老外婆床下有几十个蜂窝煤球、十多斤劈柴,还有老外婆的木马桶,床边靠着她坐的竹椅,再旁边是一把小竹几、一只木柜子,此外还有一把板凳。外婆一直拾破烂赚钱,凡能塞点东西的地方,都塞满了从外面拾来的瓶瓶罐罐和纸头破布。

当时的李娟从来不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好。她们住的那个天井里,其他人家差不多也都是同样的情形。大家都贫穷而坦然地生活着,沉默着劳动,仔细地花钱,能得到则得到,能忽略则忽略。她在欢乐的童年中奔跑,在对薄荷糖和兔子灯笼的向往中呼啦啦地长大。

她惟一的噩梦就是户口。每当老师说“没有户口的站到一边去!”她就在众目睽睽中站到一边,孤零零地远离大家。后来,她在《小学坡》中写道:我发现除我之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被抛弃了。

上中学时,学校拒绝接收她。“80岁的外婆努力地解释、哀求老师,四处奔走,到居委会开证明,到原校开介绍信,在学校一个劲儿地磨叽。”高一那年,新疆的妈妈失去一切,回到了四川老家,可做的生意却都赔了。“一家人没法在四川待下去了,决定再回到新疆重新开始。”

这次回新疆,家人带走了一切舍不得扔下的东西,锅碗瓢勺、坛坛罐罐,“大大小小十几个箱笼、背兜,上下火车的时候,一家人相当瞩目。”李娟直到现在也没能想明白,那么多东西,连缝纫机、锁边机、自行车这样的东西都带着,“咋弄回了新疆,还倒了那么多趟车呀!”

李娟转学到富蕴县二中,但家庭的拮据,让敏感而悲哀的她实在开不了口和妈妈要书本费,于是她退了学,开始跟妈妈学裁缝。在县城,她们的生意仍然很不好做,于是妈妈决定跟着乡下的哈萨克牧人转场。

20岁的时候,李娟到乌鲁木齐打工,当过地下服装厂的流水作业的缝纫女工、超市的售货员、声讯台的传呼小姐之后,认识了《丝路游》杂志一位负责人。

“我意外地发现了她写的那篇《马桩子》,开始关注李娟。”后来这位负责人请李娟去当编辑。“当年的李娟像一个受惊的鼹鼠,黑豆般的眼睛,藏在用膠布裹着的断了腿的近视眼镜后面,滴溜溜地转着。随时都处在警惕、观察、判断中。”

受到很多看过她早期作品的人的诸多肯定后,从1999年开始,李娟决定发挥她的写作特长,开始投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很快就开始出书了。

这是李娟并没有料到的。

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李娟的横空出世,深深触动了中国文坛的“神经”。作家王安忆说:“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王安忆给梁文道介绍了李娟的书。梁文道说:“朱天文又跟我说,她听了王安忆的介绍去看李娟的作品,她也觉得真的是非常的好。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话去评论她,但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最大的发现之一。”

作家舒飞廉则如此评价李娟:“她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

李娟自认为自己受影响最深的就是新疆作家刘亮程。“他对我,是一个启发,就是给我打开一扇门,而不是我顺着他的脚印一直走下去。”李娟说,刘老师性情淡漠、洒脱,文字却异常执着,黑暗而优雅,具有强烈魅力,曾深深影响过写作初期的自己,“至今,他仍是我真心钦佩的作者。”

李娟对刘亮程一直心存感激之心:“10多年前,我去编辑部投稿,惶恐又孤独。编辑部里有人问我,写的是什么?我回答散文。他说,散文给刘亮程。就这样,我开始了写作之路。感觉运气实在很好。”

2003年,李娟的第一本书作为乡土文学出版,刘亮程诚挚地推荐道: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2004年,李娟开始在《南方周末》《文汇报》开设专栏。

对于很多人说她是写作天才,李娟轻微地辩解:“我的写作有着漫长而明显的进步过程,我不是天才。再说,三十多岁的天才,也实在说不过去。”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说:“李娟重新界定了写作者的身份,那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

我觉得我是很华丽的写作

2003年,李娟开始在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工作之余陆续写出了一些文字,并贴到网上。渐渐引起一些网友的注意,得到了一些前辈的认可,最终在2010年获得出版机会,这就是《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为她带来了无数的荣誉和关爱。

对于自己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李娟笑着回应道:“都说我的文字很纯洁、很轻盈、很干净和真诚,真诚倒是我努力做到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不觉得我的文字有多么的朴素,我觉得我是很华丽的写作,一点也不朴素。”

2010年11月号《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专题中刊发了李娟的作品,随后她签约《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作品《羊道》获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

在李娟的笔下,阿勒泰的生活很纯朴很美好,好像没有被任何现代化的潮流沾染的一种田园和游牧的生活,令很多读者为之神往。李娟说,其实在阿勒泰这么多年的生活里,也有很多愤怒的、失望的、伤心的事,“但是你想想,在哪儿能没有这样的事?人间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更多的我觉得那些所谓的让你伤心的让你失意的事情,它不重要,它很快就会过去,完了以后你能记住的还是这些让人感觉有希望的事情。”所以,她的作品避免去写“它只是让我本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对别人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在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5年之后,李娟辞了公职,又开始了动荡的生活,写作成了她主要的收入来源。《冬窝子》就是她与出版商签订的写作计划。

“《羊道》是我自己给自己写的,因为是我喜欢写的东西吧,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目标,原计划一年写完,结果写了好几年。以前在宣传部上班的时候,因为很想脱离那种生活,但要脱离的话,就得靠写作来维持生话,我得拿出作品来呀,于是每天努力地写,就写出了《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

对于全部作品都来自阿勒泰,会不会有一天让读者厌倦的疑问,李娟说:“我觉得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除非是我的文字里透出倦意了,否则别人怎么会厌倦呢?除非我喋喋不休地说来说去,可能也是我的问题吧,反正我尽量用不厌倦的心态去写。”

7.去极端化演讲稿 李娟平大全 篇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首歌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五十六个民族,都是祖**亲的儿女,各族人民亲如姐妹,互相帮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了祖国疆土,维护了祖国统一,创造了灿烂文化,建设了美好家园。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木垒县三小的教师李娟平,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演讲,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立足三尺讲台,争当“去极端化”的践行者》。当前我们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然而,近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他们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大肆篡改宗教教义,编造异端邪说,通过各种方式,从意识形态、经济制度、法律规范、文化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对信教群众进行全方位的腐蚀、煽动和蛊惑,甚至把黑手伸向校园,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腐蚀青少年。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优秀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如果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就很容易被敌人利用,我们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做各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应该让学生成长为“去极端化”民族团结的先锋。

在我工作的地方木垒县第三小学,就不乏这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把这些故事编织成一串串美丽的花环,装在三小学生的行囊里,挂在月明的窗子下,也珍藏在三校师生淳朴的岁月里。就像这位执着,勤勉,善良,朴实,性格坚毅的女性,在她所热爱的教育教学中,辛勤耕耘了三十个春秋,为各族孩子健康成长奉献了她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她就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刘淑琴。她胸怀一颗博大的爱心,爱生如子,一直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各族孩子们生活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这里身心愉悦、收获知识和快乐,对少数民族孩子更是关心爱护倍至,那是2009年10月初的一天,平时聪明、可爱、懂事的乌孜别克族学生小宝,趁开百货店的邻居家女主人不在店里的机会,悄悄溜进邻居拿走了11元钱。被店女主人发现后,小宝怕爸爸打他,他知道极要强的爸爸对这件事的态度,怕同学知道讥笑他,他一向在班里都是好学生,怕„„小小年纪的小宝却干了一件傻事。他跑到一家私人诊所买了一瓶治疗癫痫病的药,服下半瓶„„当大人发现他是已经深度昏迷,谁也不会想到他小小年纪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惩戒自己,当发现真得不对劲的时候,情况非常严重,木垒县医院奇台县医院都束手无策,连夜转往乌鲁木齐市大医院抢救,昏迷了二十多天,小宝才醒了过来,刘校长知道这件事后,第在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跟踪小宝身体情况,脱离生命危险后,醒来的小宝第一句话就问爸爸:校长来了没有?校长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情?一个月以后,孩子病好后,如何面对病痊愈后的心理关,在小宝上学之前她要亲自给全校学生谈这件事,小宝回来不能窃窃私语,就像没发生这样的事情一样,依然和他是好朋友,同时小宝到校之前她一定要到家去看小宝,校长要把见小宝第一面一定要放到他的家里,要有他的爸爸妈妈在场,这是校长最朴素的心愿。

11月15日,星期日,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刘校长坐车赶了十几公里山路去小宝大山里的家,她不仅给小宝带去了许多好吃的,而且还带去了不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在小宝家,刘校长没有生硬的说教,像亲人一样叙说一些让人身心愉悦地话题„„临走,刘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小宝说:“小宝明天来上学吧,你是好孩子,老师和同学们等着你。”小宝刚一进教室,全班同学一起喊道:“小宝你好,我们想你了”。此刻,年幼的小宝哭了,他深深感到大家庭的温暖。11月29号,是古尔邦节,校长又带着礼品给小宝家拜年,这个场面让小宝爸爸这位硬汉几度落泪,看到儿子康复后,在校长的关心、爱护下,身心愉悦地上学,比以前变得更懂事,小宝的爸爸百感交集,在封斋期间,破例举起酒杯,一定要让校长认小宝做干儿子,两家要做亲戚,校长欣然答应。

按照汉族礼节,认干儿子,小宝一家应该到校长家来,但校长尊重少数民族风俗,1月26日这天,刘校长和丈夫一道,带着给小宝买的新衣服,新书包学习用具和给他们全家的衣物礼品去小宝家举行了仪式。正式认下了这门亲戚,之后的每个少数民族节假日里,小宝的这位妈妈常常来家里看看、走走、坐坐嘘寒问暖,亲如一家!

从此,小宝又有了一个可亲可敬的汉族妈妈,刘校长爱小宝,更爱她所有的少数民族孩子。从此在校长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小宝健康成长,顺利进入中学大门,目前在县一中读高一。成为一个阳光帅气心身健康大男孩!

还有我们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巴合提古丽老师,她一直以来与同事团结、友好相处,对老师们的教育教学也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对学生生活等各方面关爱倍加,除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以外,自己还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学生,每年都资助两三个学生,无论哈族还是汉族,都一视同仁,给予他们校服、学习费用、学习用品等资助,点点滴滴都渗透在巴合提古丽的爱心之中。例如,她将班里一名因父母闹别扭后抛弃的孩子接到家里,在家寄养了近一个月;另外是一名转校生,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打零工为生,并且身体一直不好,家境贫寒,母亲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还交不起孩子的学费。得知情况的巴合提古丽老师,将她的学费自己掏腰包解决了。今年4月份的一天,一个小女孩的妈妈突然给巴合提老师打电话,告诉她孩子因阑尾穿孔没钱治疗快不行了,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巴合提老师快速感到医院,交了1000元医疗费进行了手术,等了近五个小时后手术终于做完了,她又给了小女孩的母亲300元的生活费后默默离开了。小女孩病情好转回到学校后,感激不胜的父母向巴合提老师送上了锦旗等等。这样善心之举,巴合提老师一直在付出,班里所有遇到困难的孩子都得到过她的资助与帮助,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对巴合提老师赞不绝口。

三小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老师,他们都是民族团结、去极端化教育中的缩影,是他们她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三小这个一千多学生的大学校里得以落实。我们今天的每一步、每一阶段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照顾,离不开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和引导。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将努力净化育人环境,教育从小事开始;向我的学生及周围同事和家长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其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及危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维护好新疆的和谐稳定局面。

8.李娟散文 篇八

在张庆云老师的主持下,语文教研组的部分老师集中进行了评课活动。

李艳华老师:李娟老师在这节课中教态大方自然、和蔼可亲,课件简洁大方,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到位,充满机智,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构思之美,一是用词之妙。同时李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认为第一板块勾画关键句、中心句的内容用时可以少一点,第二板块分析课文的构思之美显得略为简单,分析用词之妙这部分,可以考虑选一些突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例如“务必”、“总是”等。

娄西峰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引导到位,由点到面,层层设置,体现李老师的教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毕言红老师:很多方面值得学习,思路很好:速读、细读、精读。在读中引领学生理解课文,读的目的性明确。实施过程中,毕老师认为速读部分用时可以少一点,细读或精读部分用时可以多一点,时间上要有侧重,细读和精读部分可以选一个作为重点来讲。

魏传华老师:受益良多,思路清晰,李老师按几个板块进行教学,本文是说明文,那么讲课的时候,是要体现说明文的特征好呢,还是淡化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呢?认为评析用词之妙是难点,也是重点,可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向学生展示说明文的风格。

张庆云老师:思路不太清晰,应反反复复读课文,要明确课堂40分钟话语权应放在哪里?高效课堂并不一定把说明文的特征讲完了就是高效,高效就是把重点讲完、讲透就是高效。黄老师认为上课要上出自己的风格,不要受名家左右,要把别人的东西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9.李娟散文 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3.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

难点: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法和学法: 朗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 型:略读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话题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提出读书要求:

(1)自由读文,认识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2)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拿起手中的笔,随时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大家读的特别认真,那黑板上的这些词,你认识吗?(抽生注音)。

3、你对哪个词语有所理解?齐读两遍这些词语。学生读词语。

4、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小结: 先写:上课 再写:测验

最后写:解释(板书)

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抓住“侃侃而谈”(板书),让学生模仿怀特森先生上课的样子、神态、语气、动作等,做现场表演。

2、抓住“出人意料”(板书),引出“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体会反问语气。将这两句让学生改成陈述句。

3、那么怀特森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出来。(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文中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呢?

4、得了零分,换了谁都不会开心,可怀特森先生根本不理会你们的心情,其实他也是用心良苦(板书)。谁来替怀特森先生说说话。请同学们以怀特森先生的身份把他在第五自然段中的意思表达出来,注意用第一人称,要模仿怀特森先生的语气。

5、作者明白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6、教师小结: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四、总结收获,学习写法

1、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

2、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位怀特森老师,恨不得马上成为他的学生,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让我们跟他一样喜欢上这位怀特森老师的吗?(板书:一事一理)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1、阅读《嗅苹果》,写出自己的体会,要求:(1)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习作中要运用本课学习的“一事一理”的写法。

拓展阅读材料: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2、师恩难忘,回忆教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课后请自拟题目,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七、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先写:上课 侃侃而谈 再写:测验 出人意料 最后写:解释 良苦用心

(事)

道理: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上一篇:品牌单店业绩提升总结下一篇:电力大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