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五)—内容充实(精选3篇)
1.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五)—内容充实 篇一
【能力解说】
“思想健康”是对作文内容的主要要求。“思想健康”,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不要有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内容,更不希望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思想健康”实质上是要求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道德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策略解读】
1.文章的主题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观点、新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总揽全局,积极发现,努力探索,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世道人心。
2.要用正确的态度处理生活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写生活的阴暗面或反面,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心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胡锦涛同志说:“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应该成为我们写作的座右铭。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对落后的、错误的东西,决不能加以欣赏和支持,而要进行批评和鞭挞。
3.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①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有不少同学有些迷信:比如根据所谓的“星座”“八字”、血型等确定自己的“幸运数字”、“幸运颜色”,有的甚至用这些东西来推算自己某次考试是否顺利,有的同学认为考试前洗头是不吉利的,会使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这些想法有的同学也表现在作文中,并且表现出一种确信的态度,这就不恰当。
②正确的人生观。人到底应该为什么活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代儒家有一种观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有很多种关于人生的说法,但不外乎这样两点:一是使自己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二是使他人的生活更美好。人生观符合真善美标准的,就应该是健康的,而一味地强调自己的利益,一味强调自己的索取,如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赚大钱等都是不健康的思想。
③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评价。作为考场作文,思想和感情应该符合真、善、美的标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该不违背道德规范,要尊重历史。
高考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试,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而且近年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重视文章的人文色彩,如果你的文章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是不健康的,一定会影响你在阅卷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分数。一篇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有时比是否准确还重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考生的思想品质,因此不可不慎重。
【例文解析】
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全国高考作文题)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解析: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公正的,但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往往并不公正,因为有了爱憎,有了喜恶,人们便戴上了有色的、变形的眼镜。在审视历史中,考生能体现辩证法,阐述了感情色彩怎样影响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客观真实与主观感受又有怎样的联系的问题,思想健康而不偏激。
【请你试试】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女孩趴在自己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看到小狗那么可怜,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她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另一扇窗。从这个窗口望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里顿时明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刚才你开错了窗。”
人生之旅,我们不也常常开错“窗”吗?请就“人生之旅开错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写好本题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材料的寓意。这个故事本身是多义的。不同的人,由于思维角度、感情倾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若从小女孩的角度看,她看到了悲惨死去的小狗,也看到了美丽的玫瑰园,哀伤与欢乐都经历过了。如果她的认识、情感因此变得成熟和完整,那么开错窗又何妨呢?若从外祖父的角度看,他希望年轻一代的眼里都是令人欢欣鼓舞的“玫瑰”,老一辈的指引作用在这里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若从故事整体意蕴的角度考虑,可以指出开错窗是人生的必经之旅,我们应适时地调整前进的方向,去寻找美好的未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人们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上述材料讲的是名医扁鹊对治病的见解,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根据你对这则故事的理解,请就“事前、事中、事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本题写作时要特别关注“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的关系,不能抓住其中一点大做文章而不及其余。如果把话题的“事”,与原材料中的“病”进行类似联想,那么可以将“事”看成是一种弊端,或一个问题。例如对人们所关注的腐败现象,可以采取事前防范(制度制约)、将腐败扼制于萌芽之中或重拳治腐,谈三者齐抓共管,确保吏治清明。特别要强调防范重于惩治。如果把“事”看成一门管理的学问,那么可以得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还可以把“事”写成一个事故,比如火灾之类,通过编拟故事的形式,写出灾前、灾中、灾后人们的评价或得出的教训。本题中的“事”也可以写成“好事”:事前认真论证决策,事中不断修正,事后认真总结,各得其所。
2.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五)—内容充实 篇二
【能力解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的整体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策略解读】
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因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
1.要独具慧眼,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对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观察时不放过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儿”的凡人小事,如果能开动脑筋,透过那些“芝麻绿豆”的小问题去发现蕴含的深刻含意,同样可以得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卓尔不群的立意。
2.掌握把握本质的一些方法。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同时,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如1995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寓言诗《鸟的评说》,描述了一群鸟互相揭短、互相攻击的怪现象,在审题立意时,首先必须揭示出这一群鸟的本质特征:不能正确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否则,议论就无从谈起。在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相同、相似的现象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也可能反映相同的本质。再如,高考大作文,要求把试题提供的两则材料结合起来思考,联系实际展开议论。第一则材料讲的是大多数青少年最赞赏“助人为乐”的品格,第二则材料讲的是不少人碰到别人有麻烦时会“悄悄走开”。粗看起来,这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截然相反,然而,透过现象作仔细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本质恰恰是相同的:那就是自私心理在作怪,不少人总是希望别人帮助自己,而当别人有困难时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
3.把握一些“理论武器”。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交织,鱼龙混杂,不易分辨,同时事物的本质往往也有个逐步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政治课本里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注意吸收消化,其他一些理论书籍和文章里的精彩论析,也得时时留意。这样,带一点“理论武器”走进考场,根据需要,适当地、妥帖地加以运用,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文体不同,把握本质的方法不同。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在文章中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篇幅一般都比较短,但在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通过它可以深化叙事的内容,可以在篇末出现,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开头出现。通过它还可以让情感得以升华,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这些都能透过所叙内容揭示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议论文中议论本身就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才能“深刻透彻”。因此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作者周密地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质”。
说到底,事物“本质”的核心是“人心”,即人们的思想根源。任何不良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最后—定能追到“私心”上;任何好的社会现象,追来追去,一定能追赶到“公心”上。比如环境问题,似乎是与“私心”没什么联系,是人类的共性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草原为什么会衰退?是因为过度放牧?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越来越大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如果能分析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就很深刻了。
【例文解析】
话题:诚信(全国高考作文题)
似曾相识燕归来
正如现代人越来越远离了泥土的芳香森林的清爽,而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匆匆穿行一样,人们也似乎越来越远离了诚信。
不说大街上竖着的将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牌,也不说报纸上为博人一笑而恣意编造的花边新闻,就看看我们自己,戴着虚伪的面具,企图让自己像一条滑溜的鱼游弋于这个花花世界。为了金钱,可以抛弃诚信,于是“无奸不商”;为了荣誉,可以抛弃诚信,于是“卖友求荣”……诚信,难道真的那么不值钱吗?诚信之花在渐渐枯萎,似乎不久就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然而丢弃诚信,就真的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吗?当我们丢弃了诚信而赢来金钱,我们发现这些金钱赚来了一次再赚不来第二次,没有信誉的商人永远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当我们丢弃了诚信而赢来了荣誉,我们会发现这些荣誉单薄得不堪一击,还时时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在虚伪的心灵的辐射下,再美的容颜也会憔悴、枯萎。没有了诚信,我们似乎能够得到一点,但其实呢?我们失去的更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诚信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诚信了。诚信是一种责任,就如当年的孔子怀着一颗诚心周游列国希望“入世”,那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诚信是一种理解,是真心地面对面时紧握的两手,是风中雨中两人共撑的一把伞……诚信永远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诚信渐渐地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就如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离开钢筋水泥大厦,重回自然的怀抱,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望一望天空的清朗,感受一下流水的凉爽,并拈起自己曾丢弃过的落花:“哦,它曾经那么美丽!”
于是我们惊喜地发现,身边处处都有了诚信:商场对自己的承诺样样都认真地履行,报纸通过舆论实事求是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而我们,也摘下虚伪的面具——面具做得再漂亮也还是害怕面对诚信的镜子。丢弃了诚信,我们失去的太多,现在要重新找回来。伴随诚信回来的,有温馨的关爱,有甜蜜的希望,有纯真的友谊……汇成一条爱的清泉,流淌到曾经冷漠的世间,流淌到每个人的心里,激起一道道暖暖的涟漪……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就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解析:本文从负面现象“入”,从正面现象“出”,在现象的比照中现出要表达的“本质”,那就是“诚信”的“燕子”飞去又飞回对社会、对每个人的影响。也就在对于现象的描述中,寄寓了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而正反对照的结构虽然简单,却便于展开思索,并使文章的观点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现象的勾勒颇为准确,且富有感受,浓于情意,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请你试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名利是场,名利是网,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名利是帆,名利是墙,几多奋斗,几多沮丧。一个古老的哲理,一个常新的命题,世上没有不闻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假如人人都清心寡欲,那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假如人人都利欲熏心,那又将是怎样一种情景?
请就“善待名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3.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五)—内容充实 篇三
虽然对高中生来说,写作一般还谈不上风格,但写作可以形成自己的个性。有个性,就会有特色,就会有创新。个性主要体现在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料选用、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
【策略解读】
1.情感求实。写作是生活的反应,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2.自我求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0日在美国哈福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说,人能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境界就会不一样,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问题,但我敢说实话”。有不少个人日记、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与这种纯真袒露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3.立意求新。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个性化作文,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个性思维,体现在立意新颖,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更不是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
4.文体求变。现在高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和作文个性的发展要求。童话、寓言、散文诗,杂文、诗歌、短篇小说,甚至文言文、就诊报告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给学生张扬作文的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这是考生之幸,也是作文个性化之幸!
5.语言求活。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旗袍,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这种语言,首先它是生活的,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飘然无序,舒卷自如。其次它是新鲜的,方言、流行语、外来词,或典雅,或俚俗,都可口、可耳、可心。它还是美丽的,不脏,不乱;不恶,不涩;不伪,不空。
写作要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观察。中学生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对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注意细致观察周围的生活,要明白观察什么,知道怎么观察。观察人的形貌、语言、动作、个性等;观察事的起因、发展、经过、结局等;观察物的结构、质地、空间关系等,观察景的形态、色泽、变化等。观察有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都应当有一定的顺序,有侧重点,有参照物,有层次感。
2.重视思维。思维是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如果不经浇灌也开不出来。思维有几个品质,在平时的读写实践中,要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可通过逻辑推理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可以通过刨根究底来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可以通过口头交流、作业与测试来训练;思维的异质性可以通过多角度立意来训练。
3.重视谋篇。在写作文时,在恰当选材的同时,还要重视拟题、开头、结尾、过渡的个性特征。题目有如眼睛,要明亮。可以修辞拟题,如《父爱是一座山》;可以符号入题,如《成功在于“?”》;可以回环往复,如《给回扣不要,要回扣不给》;可以立体命题,主标题与副标题结合,大标题与小标题结合。开头宜快,不宜云遮雾罩,不宜废话套话;宜凸,可设置悬念,可突兀勾人。结尾要紧,戛然而止;要余,回味无穷。过渡有关联全文、推进层次、结构情节之用,不能小视。
判定作文是否“有个性特征”,有如下原则:①“有个性特征”,不苛求作文全方位的优秀,而是强调它能侧重某一方面的突出,或语言个性化,或结构个性化,或技巧个性化,或立意个性化,等等;②“个性特征”,不等同于作家的“风格”,即测量作文“个性”的标准不应当过高;③文体观念差、语言不规范、结构随意性大,主旨混乱等现象,不能认定为“有个性特征”。
【请你试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幼儿园的几位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东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
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请就“春天从哪里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话题作文能力分步提高(之五)—内容充实】推荐阅读:
关于充实自己话题作文10-08
中考创新话题作文话题12竞争11-10
鹦鹉话题作文06-17
四季话题作文06-28
回报 话题作文07-12
出发话题作文07-18
大赛话题作文08-15
比赛话题作文08-16
寻找话题作文08-18
话题作文诚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