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

2024-11-16

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精选9篇)

1.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 篇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其相适应,高等教育制度正在进行着从招生、培养、管理以及就业全过程的系统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节、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已经建立起来。面对就业制度的改革,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对自己的就业前途感到忧虑和迷茫,择业观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意识逐渐被接受;另一方面,她们受传统择业观念、传统性别角色意识及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择业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态势。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女大学生择业观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择业观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以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人才。

1 新形势下高校女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分析

择业观对毕业生特别是女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 如何培养科学合理的择业观直接影响女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发挥和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

但是,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对毕业生观念的影响具有双向性,既有促使毕业生不断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带来了女大学生思想、心理的震荡、躁动和困惑,从而导致社会角色的模糊,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特定的角色矛盾,更显示出与一般毕业生不同的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女大学生就业观滞后:新的就业制度要求毕业生有竞争的就业观,但许多女大学毕业生始终认为,她们的任务就是考上大学,至于就业,是国家的事,不需要自己操心 ,但市场经济遵循的是竞争机制,不会怜悯怯懦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职位的谋取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去“抢”。

1.2 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1.2.1 怯懦心理:一些平时就比较内向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怯懦心理,面试过程中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有的小心谨慎,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以致不敢放开说话,该表达的未表达。她们渴望公平,却在机遇面前手忙脚乱,局促不安;盼望竞争,却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种怯懦心理也多见于一些女大学毕业生和性格内向或抑郁气质类型的毕业生。

1.2.2 自卑心理: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表现为对人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具有自卑感的女大学生胆小、不自信,对外界评价特别敏感,害怕自己被别人笑话,不敢凭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竞争,不愿意主动出去找单位,只盼着学校帮助推荐就业。因而有自卑感的女大学生失去许多就业机会。如果女大学生对挫折容忍力小,就会深深地陷入万念俱灰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此时,如果得不到外力的帮助,就可能自暴自弃,轻生厌世。

1.2.3 焦虑心理:女大学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躁不安即为择业焦虑。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怕字当头,忧心忡忡;在行动上表现为择业时无所适从。择业焦虑,是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紧张状态,在许多毕业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一般见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同学,男、女生均有,以女生居多。研究表明,引起女大学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是:能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特长、环境又优越的单位;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怎么办;到单位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办等。这种焦虑使他们心理负担沉重,以致紧张烦躁,对就业惴惴不安。

2 新形势下高校女大学毕业生择业观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前女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传统的就业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就业制度的改革对促进人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克服以往就业制度的弊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毕业生认识到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决定他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促使毕业生改变传统的就业思想,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观念。但由于在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改革中,在一些环节上过分依赖于“供求关系”的自然调节,而在人才市场发育不完善、配套措施滞后的现实条件下,这种自然的“供求关系”的背后往往还存在一种人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就业市场。而在这一问题上,政府的政策调节、监督措施、制约力度和服务相对滞后。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上大学就等于就业”的思想支配下,由此导致女大学生择业观由“自由化”到“靠社会关系”最后到“听天由命”等不良行为的倾向。

2.2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所带来负面影响是女大学生择业观形成的社会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和主导作用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过程的核心,市场主体利益逐步分化,利益集团重新组合,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迅速变迁,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其它多种经济成分及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现实,引起了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择业观念的变化,使女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多元化、务实化趋势,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成长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影响和侵蚀着相对单纯的女大学生,具体表现在女大学生择业时过分强调自我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及自己的专业情况和自我特点。在择业价值目标上,她们紧紧追逐物质利益和个人价值,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2.3 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是女大学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错位的动因: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社会上各种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影响很大,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主的西方价值体系也随之而入。由于青年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深度的理性思考,加上我们教育的乏力和滞后性,使她们容易被目前的利益所迷惑,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更强化了她们的经济观念,激发了她们在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错位。

3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女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教育的建议

通过分析来看,目前大多数女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仍落后于形势的要求。种种不正确的择业心态以及择业过程中心理问题导致了择业过程中的障碍,因此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从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学校的职能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育女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帮助女大学毕业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工作无好坏之分,岗位无贵贱之别,不管做什么工作 ,只有分工的不同,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一样的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只要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的实现同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女大学生要增强机遇意识,跳出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几个好企业的“小圈圈”,放眼各行各业的就业大市场,更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即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解决发展问题,因为只有生存才能谋求发展。

3.2 加强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指导和信息指导:就业政策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为完成某个时期的就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认真细致的.向学生宣讲国家关于释放类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原则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是女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关键。在政策指导过程中,就业政策要早宣传、早教育。

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媒介传递的有关就业方向的消息和情况。它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基本依据,也是女大学毕业生确立正确择业观的又一重要条件。将就业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应主动举办供需见面洽谈会,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顺利实现就业和用人目标。

3.3 创立合理的心理疏导机制:对女大学生来说,就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她们对职业的选择兴奋、困惑和苦恼。面对着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理想和现实反差,部分性格内向、心理素质差的女大学生,对自己、他人、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引发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对此,我们要及时了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创立合理的心理疏导机制,教育女大学生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积极进行自我调适,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受挫能力。同时通过开设女大学生心理专题讲座、就业心理咨询等途径,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4 教育和鼓励女大学自主创业:创业是最好的就业。在学生中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提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女大学生就业于某一单位,解决的仅是个人的问题,而自己创业或开办公司,则在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而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女大学生是当今女性中最有创业条件和潜能的群体,而现在自主创业环境非常好,从中央到地方均予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并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出台;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创业的渠道与方式日益多元化。因此,当今的毕业生欣逢自主创业最佳的机遇期;如若不能立即创业,也可以先加盟与自己创业目标相近的公司,积累经验和资金,物色合作伙伴,时机成熟时即行创业,也不失为一条理智稳妥的选择。现实中,许多女大学毕业生有胆有识自主创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为后来者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昭示了创业的确是一条希望之路、光明之路。

3.5 给予女大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指导: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用人单位择人的标准越来越高。在同等条件下 要有竞争力,必须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使之学会推销自己的本领。对她们进行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的指导,使她们恰当地给自己定位,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放矢。

总之,在新形势下,开拓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树立女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妥善解决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以便实现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弗洛伊德主义文集》(1-5卷). 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2] 《克服焦虑》.维雷娜.卡斯特著,陈瑛译.三联书店.

[3] 王本贤.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与调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 青年研究.1997年合订本

2.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就业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尤其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 据新闻报道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七百多万人。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 他们大都愿意留在大中城市, 喜欢大企业, 而农村和基层即使有岗位有编制, 也无人问津, 并且一些大学生还存在“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 宁愿失业啃老也不愿意放低身段从基层做起, 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一) 重工作环境轻人生追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了就业方向的选择。目前, 不乏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准确认识和定位而错失就业机会。我们不得不承认, 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不再养尊处优。但是一些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 看不到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 只想到工作的待遇和环境, 比如是否在大城市, 交通是否便利、地段是否繁华, 工资待遇高低等, 没有人生目标和追求, 没有为国争光振兴民族的担当意识。

(二) 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目前就业形势来说, 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 但是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有些大学生自身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实践与职业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在某大学的冬季招聘会上, 来招聘的有三百多家企业和公司, 提供将近五千个工作岗位。从当天的咨询情况来看, 有几个大公司咨询人员挤不动, 交简历的同学排起了长队, 而一些待遇一般不知名的公司和单位却无人问津。另有一些同学在面试了几个单位没有成功后, 而又开始怀疑自己, 否定自己, 无法直面失败的挫折。

(三) 理论与实践能力差距大。一般的大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实践经历比较少。例如: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都没有上台讲课的经验, 即使上台讲过课也没有正确系统的指导, 各方面距离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有差距。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一说法早就不认同,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自身仍然有一种优越感, 实践与职业自我认知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又不愿意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去学习, 不能听从他人的意见或指导, 不愿意承认实践经历的缺乏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 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不断扩招虽然为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但大量毕业生同时走向社会也随之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除社会发展状况、高校设置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和体制、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大学生的就业观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高校、家庭等很多方面因素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二、大学生就业观引导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的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 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 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大学生应该调整心态, 振奋精神, 用最好的姿态迈入职场。首先, 大学生应该抛弃“天之骄子”的旧观念, 放低姿态勤勤恳恳的学习, 转变态度, 踏踏实实的工作, 不自负不自满;其次,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受挫也不要灰心、不要自卑、不要气馁, 明白当前就业压力大竞争大的形势, 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并非只有一个, 到基层去可能会让你更快的提升更好的展示自己, 到需要你的地方去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显现更多的光彩。

(二)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 来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国家每年也有几百万的就业岗位提供, 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抓住这些机会, 有的人却抓不住?可能是学生自身的短板让个人的竞争力变低。大学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比如学中文的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应该是能说会写, 诗词歌赋不在话下, 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发的短信错字连篇标点符号都没有一个, 没读过几本书更写不出一句诗, 这就是学生的文化素养还不够, 学校应加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与考核, 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并帮助学生正确的规划职业生涯。

(三) 家庭要给予大学生温暖和支持, 做学生就业后盾。就业压力的增大让学生产生情绪的焦虑和紧张, 家长要给学生温暖和支持, 做好学生就业的后盾。家是避风的港湾, 学生求职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选择给予正确的引导, 尊重孩子的想法, 意见不同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沟通, 不要独断专行让学生倍感压力。学生求职受挫时, 应多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找到进步的突破口, 别放弃继续为下一次机会做准备,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四) 国家、社会、家庭和高校要共同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要高度重视。所以国家、社会、家庭和高校要共同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同时, 学校要做好保障和引导工作, 家庭要做好支持和鼓励工作, 社会要多给应届毕业生提供机会, 学生自身要有专业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 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才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才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绵庆, 黄金辉.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的转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浅谈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观教育

择业观是人们关于职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择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对自己选择职业的看法、信念和理想,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大学生作为择业主体在择业过程中的根本地位、需要和利益。[1]高校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课进行的,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完善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适合自身特质的职业,积极主动就业,显得尤为迫切。

一、大学生错误择业观问题分析

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特别是在面临人生重要转折点——就业时,往往不能主、客观两方面辩证的分析原因,由于他们尚未形成适应时代变化的、成熟的择业观,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就陷入了择业误区,导致大学生错误择业观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过高评估自己或过低评估自己

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一些大学生,盲目乐观,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导致在就业关键期高不成低不就,错失就业时机。这些大学生群体主要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专业紧俏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或综合素质较强的毕业生,他们自恃所长,不能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在就业的大军里,抱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态度,不是名牌企业不去、福利待遇不好不去、工作城市环境不好不去……,期望值过高,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部分大学生过低评估自己,与大学生过高评估自己正好相反,对自己评价过低,信心不足,不敢拿简历去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一味的提留在思考阶段、观察阶段,徘徊不前,正如他们预料中一样,失去就业机会。这些大学生群体主要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学习成绩一般的毕业生或个人能力欠缺的毕业生,他们过于悲观,不能正确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社会的需求,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过于“老实”,最终失去就业机会。

2、忽视社会客观需求,放弃基层就业

在大学毕业生中流行一句话:“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家乡一套房”,客观反映了毕业大学生的择业观点,对基层工作的一种不认可、不屑,他们更喜欢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学习,哪怕夏天几个人挤在闷热的地下室,到处投简历找工作,也不愿意回家乡或是偏远地区去工作,过稳定的生活,盲目去追求所谓的高层次。正确分析社会需求,积极投身到基层去工作,实属明智之举,虽然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基层缺乏人才,有更好的上升空间。到基层工作已经成为就业的主流,毕业生要抓住机遇,主动就业。

3、盲目攀比,随波逐流

在就业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稳准的抓住就业机会。既要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性格特點、兴趣特长,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达到人职匹配,成功就业。但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多数毕业生是哪里应聘的人多就往哪里应聘,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他们要去的单位一定要比别人好,至少不能比别人差,他们把谁去了大城市、谁去了名牌企业、谁去了沿海城市、谁去了研究院等作为自己就业的坐标,盲目攀比、盲目跟从,错过时机,耽误就业。就业过程中要正确分析主客观条件,不依赖、不盲从,要有主见,才能成功就业。

4、托关系找门路,忽视公平竞争

部分大学毕业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把求职的焦点放在了托关系找门路上,认为求职的竞争不是看谁毕业的学校好、谁的专业对口、谁的个人能力强,而是看谁家的家庭背景好、谁家的交际面广、谁家的关系硬。在这种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他们挖门盗洞的找各种关系,不惜重礼相送,忽视自身能力的作用,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与他人的关系上,导致不正当的竞争。还有的同学在求职的竞争过程中,采用非正常手段,如;诬告、故意隐瞒应告其他竞争者的信息等,使他人失去就业机会,这也是不正当竞争。

二、创新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校的扩招、就业市场的饱和等是外在原因,主要的内在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不能客观处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多数人求职的心态不客观,不能正确分析社会实际需求。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成功就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完善择业观教育内容和方法,帮助每位毕业生迈好这第一步,帮助他们抓住机遇,成功人职匹配。

1、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毕业生就业时需要制作简历,简历是打开用人单位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在简历里有工作经历这一栏,毕业生是要写我曾经学习了什么?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优势在哪里?这是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现自身综合素质、推销自己的机会。有的同学可以写很多,有的同学没有什么可以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注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基础,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前提。大学是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追求求实的精神等,使大学毕业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2、创新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的体系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是高校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高校面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课,它们的很多目标都一致,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生活,易于大学生理解和接受。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对大学生一生的职业给予指导,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4.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提纲 篇四

引言

1、择业求职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广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2、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各大高校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3、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时仍受各种消极因素干扰。

一、我专业大学生的择业观现状

1、大学生对于择业观的认识。

2、大学生对于择业求职的态度。

3、大学生对于择业求职的途径和方法。

4、大学生在择业求职中对职位的心里倾向。

二、在树立择业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认知不足。

2、实际经济收入与心里需求不符。

3、实际职位与就业理想的差距。

4、在择业中或多或少存在功利、安全、求名、求闲、求便、从众、竞争、依赖等八大认知心里。

三、关于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建议

1、择业观是择业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表达,所以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处”更长,把“短处”补长。

3、加强对专业的认识,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做好专业实训,为自己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利用暑假时间到公司、工厂打工,为未来就业增加经验。

5.关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篇五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中大学生择业观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为了系统、全面、具体的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择业观,我们展开了这项调查研究,本研究所有问题的选项无对错、好坏之分,仅供科学研究使用。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并且对您的回答我们会绝对保密。

()1.您的性别? A男B 女

()2.你所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的政治面貌是A共产党员B共青团员C人民群众D民主党派

()4.您父亲的职业A政府职员B事业单位人员C工人D农民E商人F其他()5.您母亲的职业A政府职员B事业单位人员C工人D农民E商人F其他()6.你入党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有优势吗?

A完全是B有这个原因,但不完全是C不是

()7.你来自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8.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B有固定的收入先就业C后择业不就业D继续深造自主创业()9.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B就业难形势C正常形势较好D就业容易不了解()10.你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

A 考虑过B偶尔想想C很少考虑D到时候再考虑

()11.你认为大学生择业存在哪些问题?

A对自己的定位不清B对社会认知不够C对未来目标不明D对就业准备不当()12.你认为自己哪些能力比较突出?(最多选三项)

A学习好B沟通能力强C创新能力强D有专业技术能力

()13.你认为自己目前欠缺的素质主要是?(可多选)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心

理素质方面D缺乏专业的技术技能

()14.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职业?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D还没想好()15.择业时,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 ?(可多选)

A家乡B离家比较近的其它地方C学校所在的城市D沿海开放城市

E国外F急需本专业人才的边远地区

()16.择业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企业?

A政府机构B国有企业C私营企业D中外合资或外企E其他

()17.你期望企业每月支付给你的底薪是多少? *

A 1000以下B 1000-1500C 1500-2000D 2000-3000E 3000以上

()18.你会以以下何种因素为主导进行择业(最多选2项)?

A所学专业B个人能力C个人兴趣D他人意见

E工作环境以及工资福利F未来发展

()19.你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工作? *

A稳定的工作B有挑战性的工作C舒适安逸的工作D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

()20.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6.大学生择业观调研报告 篇六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形势,在校的大学生又是抱有什么样的就业期望呢:是否对就业情况有个充分的认识;是否具有忧患意识;是否能够懂得未雨绸缪?

一、调查目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各校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xx年1月8号至20xx年2月7号

四、调查内容:

方法:绩、男女生比例、专业人数、综合素质状况等,调查的覆盖面较广,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各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接近现实的比例,取样合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查问卷设计 1.性别 A、男 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最多可选择3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J 其他____ 4. 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 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F.其他_ 5. 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单选)

A. 先就业,后择业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6. 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 (单选)

A 出生本地 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 D 其他____

7. 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 B 1000元—元 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 E 4000元以上

8. 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

A有 B没有

9. 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 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 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 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 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K其他____

10. 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 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E新闻出版业 F房地产业G 医药食品业 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J 政府机关 K其它____

11.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 B国营企业 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E合资企业 F政府机关G自主创业 H其他____

12. 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五、调查分析

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20xx年毕业生是就业压力加大的一年。近三年来,我校有83%以上的毕业生把“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和“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千方百计实现自我,自我选择”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标准的评价上,仍然十分看重个人的发展,特别是“以自我中心”作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由20xx年的3.9%上升到20xx年的7.6%。但同时,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即以“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20xx年的人数比例为13.6%,分别比20xx和20xx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和4.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接受了收费教育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观念,以“个人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这既反映了大学生在择业中的务实心态,也表明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人价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趋势,因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社会、高校和家庭面临的重要问题。

存在问题

1. 调查渠道不畅(据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

少。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2.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大学生毕业生反应,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

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3. 就业观有待改变(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

旧,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六、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自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

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7.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 篇七

关键词:就业形势,择业观,教育对策

前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 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逐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就业形势及其成因分析

1、大学生就业形势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2009年, 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10余万人, 较2008年增加52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至758万;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现实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 相比较而言, 在劳动力市场上, 大学生占据一定的择业优势, 但受知识经济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门槛越来越高, 对于当代大学毕业生而言, 要想成功就业, 有所发展, 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能力及素质;但当前的教育机制下, 就业市场需求导向不明确, 对创业行为的研究有限, 高校毕业生在知识储备以及技能方面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2、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

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0年以来, 高校毕业生呈直线上升趋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压力; (2) 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不均衡。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将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条件优越的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择业的首选, 自愿选择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中小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极为有限, 在大学生择业方面, 重东部, 轻西部, 重高层, 清基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不合理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一大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择业观分析

1、大学生择业观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职业定位有所转变, 从之前的“专业对口”转向“一专多能”。目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 逐渐摒弃了传统的“专业对口”陈旧观念, 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全面发展, 只要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工作条件以及待遇合适, 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会积极争取; (2) 就业途径发生改变, 从以往的“一次就业”逐步发展为“多次就业”。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中推崇的是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 不少大学生都是先就业, 再择业, 也就是先找一个可以生存的职业, 在从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正常的职业流动最终选择自己最中意的职业, 这种择业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 (3) 择业目标理想化。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优越的地域是其择业的首选, 在择业过程中目光主要集中在待遇好、有发展空间, 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对高校毕业生而言更具吸引力, 此外, 还有不少大学生将择业目光集中在经济待遇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外企。

2、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择业目标选择范围较小。过于集中的择业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从而使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趋势更加显著。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中小城市相比较于东南沿海地区而言, 经济发展水平有限, 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 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更多, 但是, 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只将目光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优越的地区, 根本不会将中西部及中小城市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 区域差别就会因人力资源的差别而变得更加明显, 这种局面会给我国经济协调、有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部分大学生就有较为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部分大学毕业生社会价值观意识淡薄, 对经济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看得过重, 单纯的关注与自身发展, 对职业的社会价值没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与正确的政治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对于国家及社会发展所赋予的重任难以承担。对于大学生而言, 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择业过程中,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表明其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成熟, 仍需学校及社会的积极引导。

三、教育对策

择业观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上文关于大学生的择业观分析, 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笔者建议各个高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强化对大学生择业的教育力度,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而正确的择业观, 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

1、各个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 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从社会角度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 需要从政治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 对大学生就业予以足够的关注;对于广大高校而言, 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 就业率被高校视为生命线;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而言, 花费四年的时间及教育费用, 如果毕业即面临失业, 无疑会给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 还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所以, 各个高校应以大学生发展为立足点, 以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为基本目标, 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对办学理念进行适时调整, 科学设置专业及科学, 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实现对教育资源共享;尽快建立起大学生就业长效运行机制, 以大学生择业取向及特点为主要依据, 建立起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模式, 学校主管学生工作以及就业指导工作的部门及人员负责宏观上的引导, 制定就业指导方针及政策, 各个院系根据本院专业的就业特点, 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并负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就业信息, 确保毕业生可以及时获得最新就业信息。

2、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

首先, 要对大学生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力度, 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学生的工作上来;其次, 建立立体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 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要依据, 对教育重点进行相应调整,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 培养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育规划当中, 在传统文化课的基础之上关注市场经济类公共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毕业实习的引导及管理力度, 实习是大学生正式踏入社会的预演, 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检验自身能力的机会, 但相关调查资料表明, 当前大学生对于实习对自身就业的帮助及指导意义认识不充分。对此, 高校应进一步极大对实习作用的宣传教育力度, 使广大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 确保实习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作用得以切实发挥。

3、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重要反映, 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前的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此高校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 应切实抓好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 使广大大学生对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并在择业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为择业创造有利条件;其次, 要引导大学生摒弃陈旧的择业观, 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的择业观, 坚持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指标, 强化集体主义以及为人们服务道德教育;注重诚信教育, 真正做到做人与做事同步走, 借助团队创业成功案例, 使大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观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如在择业问题上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对职业预期值过高, 导致和现实人才需求之间的偏差越来越明显等, 对此,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而正确的择业观, 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黄均雄:《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与成因——一项基于文献的研究》, 《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6。

[2]李艳华、毛贻伟、刘晓红:《新形势下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几点思考》, 《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0, 08。

[3]侯殿龙、郭文飞:《浅析地方院校大学生择业观及高校对策——以衡水学院大学生为例》, 《青春岁月》, 2011, 12。

[4]蔡鹏飞、刘芳:《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09。

[5]李肖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 2011, 05。

[6]姚乐:《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之择业观现状及其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 2007, 10。

8.大学生择业观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经济转型;客观因素;主觀因素;一元价值观

大学生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在特定的政治泾济时代所具有的稳定的职业价值取向观念。大学生的择业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社会的政治泾济制度、文化传统、家庭及个人自身的素质和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发展轨迹

建国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1949年-1965年,社会主义政治、泾济、文化制度逐渐确立的计划泾济时期。

此时期大学生的择业观主体上呈现出的是“国家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这种择业观是在国家泾济建设急缺大量智力人才,客观上需要国家对智力资源进行计划性调配的情况下产生的。

2.1966-1976年,“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1968年前后,随着“文革”前十七年教育路线的否定,在校的大学生成为思想改造的对象而离校。1970年之后,被“推荐、选拔”的“工农兵大学生”,带着“上大学”、“改造大学”的任务进入大学。这些学生的择业观都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

3.1977-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计划泾济时期。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变,而大学生的择业观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历史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7--1985年),百废待兴,扰乱反正阶段。国家进入以泾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期,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整个社会充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此时,仍然是计划泾济,国家实行的仍然是“统招、统分”的政策,听从祖国的召唤,为实现四化而献身是大学生主体择业观念。

第二阶段(1986--1992年)国营、集体企业成为改革的重点,私人企业大量出现,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的颁布,提出了“双选”的政策导向。再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招生数量已满足不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变得金贵起来,沿海各处经济发达地区纷纷招聘人才,许多大学毕业生下海创业。这些都冲击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一元化的传统择业观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三阶段(1992--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此阶段以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业观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择业观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学生择业,不仅仅是靠理想,更重要的还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每个人必须进行动态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学生完全自主择业阶段。

1997年大学扩招时期的大学生毕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激增。大学平民化的脚步加快。造成了大学生含金量的降低,也给大学生的择业增加了难度。求生活就业有之,求发展奔沿海、国外有之,求事业辉煌在大学就开始创业的不在少数,大学生的择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择业观更为个性化。

二、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通过前面对择业观的发展的回顾可以看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总体状态,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处于影响大学生择业观的客观因素的支配地位。计划经济要求大学生择业服从国家计划,择业不能个人决定。

(2)文化传统思想的影响。与政治经济的显性影响相比,文化传统影响呈隐性状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还影响着许多中国人。重学历而轻技能,不能把“骄子”、“精华”的心态调试到“大众”心态,也深深地影响着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

(3)家庭影响。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零就业”家庭的学生择业时一般注重工资等物质待遇,家庭文化层次高的学生一般选择高文化层次的职业。

2.主观因素

(1)个人理想,其外在表现为兴趣、专注。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理想前途教育,再加上家庭的潜移默化,学生把择业和理想联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情。

(2)专业对口,利于发挥特长。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注重的因素。因为专业基本上是学生仅仅掌握的一技之长,是进入社会的立世之本,也是实现理想的基础条件。

(3)行业待遇高,有生活保障。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往往把物质待遇的高低看作是对个人能力预以客观评价的尺度,这就是一部分大学生择业时非常看重这个因素的原因。

(4)自身自然条件,包含性别、能力、体质、生活习惯等。一些女生在择业时,选择适于女性工作的师范、医疗等收入稳定、竞争性和流动性不强的工作。以应对不愿意聘用女生的社会行业。南方学生不愿到气候寒冷的北方就业,这些都是从个人自然条件考虑进行择业。

(5)心理上向往沿海地区、大城市。造成这种心理指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都指为贪图享受。

(6)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每个大学生高考前报专业,在大学学习专业的努力程度,在大学学习时就搞创业,大学毕业后,再专读职专,都属于对未来市场经济做出预测后才采取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吕娜 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成功(教育)》2011年04期.

9.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 篇九

学 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班 级 自本143班 姓 名 李硕 杨蒙

学 号 201428377,201428369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

一、调查项目

1、调查任务和目的 :现在大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从而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的多样化,为了加深对大学生今后走向的一个初步了解,我们选择了这个题目。调 查 时 间: 2015年6月10日

调 查 地 点: 青岛理工大学ABC区、食堂、图书馆、二教 调 查 对 象: 青岛理工大学在校生 调 查 方 法: 问卷调差 调 查 人: 杨蒙、李硕、2、制订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分工合作制定总方案 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修改和制作 : 杨蒙、李硕 发放问卷 : 杨蒙 统计资料。数据录入 : 杨蒙 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杨蒙 演说: 李硕

3、调查方式:抽样调查抽选大学生总共50人。按随机原则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此次就业调查。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内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最后总共选了10个单选题。(调查问卷见附件)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创业观调查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为此,我们经此调查做出了如下的分析与总结。

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毕业去向情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如今大 学生的就业情况,只要耽误你一点时间。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你的回答没有对错,只要真实的给出你的答案,非常感谢你的支持和合作!

1、你所处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2、您毕业以后打算在哪里发展你的职业?()

A.家乡所在地 B.大学所在地 C.沿海发达城市

3、您现在是否经常关注各类媒体就业信息?()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请问您毕业后考虑()

A.深造 B.马上工作 C.边工作边深造 D.出国深造 E自主创业 F.考公务员

5、您上研究生选择学校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A 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 B 学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排名 C 师资力量 D 专业排名 E 与就业有关

6、您认为找工作要专业对口吗?()A.要 B.不要 C.在考虑

7、现在除了上学是否有兼职?()A.有 B.没有 C.在考虑

8、您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就业?()

A.熟人介绍 B.现场招聘 C.学校推荐 D.网上招聘

9、您会选择去什么企业?()

A.国有企业 B.私营企业 C.中外合资或外企 D.不计较

10、(可多选) 当您选择工作单位的时候.您会注重那些方面?()A.福利 B.个人发展空间 C.薪金 D.交通 E.其他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分析:由调查结果得到,在总共50份的有效问卷中:

选择工作的有19人,38%;考研的有15,占30%;出国的有5人,占10%;边工作边深造的8人,占16%,;自主创业的有3人,占6%。根据数据可以发现考研和就业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大三各方向相差最悬殊,以考研和就业为主。大一和大二各方向相差相对小一些。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不同、学习和社会经验积累的不同,对待未来的态度和意愿也有不小的差别。进而有针对各个毕业后走向的不同特点和原因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2、出国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出国的总人数5人,其中大一1人,大二3人,大三1人。出国的原因:

可以看出所有同学对于出国的原因是十分明确的,没有人选择随大流这一项,其中大一和大二的同学选择以出去锻炼自己,增长知识为主要原因,而大三则的同学选择出国深造为主要原因。由此看出,大三的学生相比于大二和大一的同学目标更为具体,更为现实。

3、就业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比例为54%,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想直接去工作,而且大三同学的工作意愿明显高于大

一、大二,主要是因为他们经过三年的大学生活,更加了解社会与自身的能力,更加成熟和现实。我们认为大一的比例比大二的还高的原因,是刚入大学的新生觉得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前景会很好,而大二的同学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接下来,我们按所调查的问题逐个进行分析:

(1).大多数学生选择就业主要考虑的原因为:想早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认为上研究生意义不大。

他们认为工作能力比学历更为重要,他们更加重视工作经验和机遇,他们不再束缚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

而就“成绩不好,没有信心上研究生”这个原因,大

一、大二没有学生考虑,而大三则考虑了这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成绩不好越来越成为他们选择考研的限制因素。

(2).就业方向 对于就业方向,大多数学生心里并不明确,可见,大学生心中迷茫,对于自己未来就业的憧憬十分暗淡,他们是最矛盾、最彷徨的群体,他们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却更加悲观,所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是最有必要的。另外,我们自动化学院学生希望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大约为三分之二,由此可得,许多大学生还是希望学以致用的。而几乎没有同学选择不对口的工作。

(3).于选择工作单位的因素,注重个人发展空间的人占34.9%,注重薪水的占48.4%,有约一半的同学把“收入”放在首位;首先考虑“单位的未来发展潜力”的同学接近三分之一;排名次之的是“单位目前的状况”和“单位的福利状况”;被考虑的最少的因素是“父母的安排与建议”和“领导的个人魅力”以及“工作强度”。同学们之所以普遍把“收入”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首要指标,而不重视“单位的福利状况”和“工作强度”等软指标,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的择业观比较短视,不够成熟;二是信息不对称,在选择工作时,毕业生很难了解到工作单位的软指标情况。所以,同学们在培养科学的择业观的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做到知己知彼。同学们应更注重发展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的希望固然是美好的,斗志与野心也是值得嘉奖的,可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是要认清和正确对待的。

(4).同学们对“城市”的选择,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多的是“沿海及特大城市”,但各年级比重差异较大:就此,我们分析得出:沿海及特大城市确实魅力不凡,为其他城市所不敌,但它的优势只是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择业意愿影响较大,对大三学生做选择影响不大;大三同学选择分布较均匀,没有“扎堆”现象,可能除了考虑个人喜好外,更多考虑了人事关系、工作生活环境和竞争强度等因素,考虑的更为周全。4.考研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考研的人数为15人,占总体的比例为30%,就此可以看出考研的学生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考研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去向意愿的主要方向,选择上研究生的原因主要集中于拿研究生学位,为找工作添资,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从大三上学期准备比较好,此时专业已经明晰,开始全面的掌握专业的知识,对专业的了解加深,对考研逐渐明朗,准备起来针对性较强 根据问题“ 您上研究生选择学校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A、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

B、学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排名

C、师资力量

D、专业排名

E、与就业有关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考研生将“学校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学 校的历史,发展状况及排名”及“ 专业排名”作为三个主要的考虑因素。三个年级的选择略有差别: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对五个因素呈现出平均关注的程度,三年级的学生则比较集中一些,主要部分都集中在了ABE上。由此可以看出,随着自己所获信息的增加以及对社会更深刻的了解,高年级的学生一一将对自己来说的重点考虑因素缩小了范围,更进一步的找准了目标,为下一步的读研究生做好了准备。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提案

1、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能力,而是能体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组织的择才标准还显示,品格已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品格的核心是道德,道德的核心是诚信,中外合资用人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把道德和诚信作为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

(3)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2、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下,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所向,变重成绩为重综合素质,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课堂式教育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分阶段,分对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又要抓好专业教育;既要抓好理论教育又要抓好实践教育;既要引导学生会思考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各个教育环节都统一到为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上来。

(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不要盲目地参考别人,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特色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所以确定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应因校而异,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要有所不同,同一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应各有特点,同一高校同一专业不同的学生培养 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理想目标的缺失是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结合各年级学生所处阶段的不同,实施循序渐进的就业教育。

3、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4、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部分摘自网络文库)

五、调查心得体会

1、大学生能够基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条件。以及当前的国内、国际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及反向作出理智的分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求学之路。

2、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部分专业存在就业难问题。同时好专业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双子座的女孩作文下一篇:教育党委访谈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