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法制教育计划201

2024-09-22

学校法制教育计划201(精选6篇)

1.学校法制教育计划201 篇一

XX学校201X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以“四美”文化打造“尚美”校园的工作重点及教学任务,坚持质量为核心、教学为中心、课堂为重心、管理为轴心,力争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切实抓好教研、教学、教改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使我校教师在优化教学过程中创美的课堂。

二、工作目标

1、教学管理精细化。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和密度,“求真”、“务实”、“高效”,努力使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学质量优质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新备课模式,强化集体备课和个人二次备课,注重反思和精讲精练,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师德教育,提升研修效益,打造优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注重常规落实,关注绿标评价,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三类课程。学校要咬定质量不放松,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全面的质量观,按照落实好每一门课程,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要求,抓细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和教学研究。

1、严格落实办学行为规范标准。

按照区教育学院要求,完善学校课程方案体系。严格规范课程计划、作息时间,着力抓好学校的课程开设,保证学生全面接受不同学科的课程教育;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本着减负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不进行有偿家教、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向学生家长索要物品等,禁止一切违规教学行为的发生。

2、注重常规落实,关注绿标评价。

践行“民办**学校教学五环节实施意见”,明确教学常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专项检查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既看教法设计,更看学法指导;既重视课前备课,更重视课后反思。每学期两次作业集中检查,从老师作业的设计,规范批改到学生的作业习惯、作业质量,进行细致地分析并及时反馈。继续加强非工具学科的质量监控,做好期中、期末工具学科质量监控,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紧密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这一主线,做**“美的课堂”的教学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把握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把握恰当,教学环节紧凑流畅;做到“眼中有学生、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全体”,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获。行政要加强日常课堂巡查,做好听推门课、随堂课、研究课及公开课工作,确保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更加细致、严格,督促和指导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听课学习,提倡教师多听随堂课。

遵循“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形成有特色的校本作业,语文关注课外阅读、数学关注思维训练、英语强化口语落实,精选作业题,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做到教与练的统一,切实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要及时批改反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在提高作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努力改变作业形式,多设计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研组要评选出**“美的作业”(从作业的各方面制定评选范围和“美的……”的名称)。教导处除了在期中、期末两次对作业进行集中检查外,还将加强日常抽查,从老师作业的设计,规范批改到学生的作业习惯、作业质量,进行细致地分析并及时反馈。

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优生、学习困难生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课堂、晨读、午修、课外辅导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查遗补漏,要讲究辅导的方式、方法,提升辅导效果,提高优良率、及格率,逐步消除低分率,提升整体质量。

继续推进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以绿色评价为导向,关注知识技能应用等学科素养的评价,做好质量监控工作,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全面评价学生。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科研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着力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组和谐发展。本学期继续实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制度制度,努力打造教师教研共同体。各教研组要能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丰富教研活动的手段,切实保障校本研究的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

2、强化教研主题,创新教研范式。要立足于“主题确立、教学诊断、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技术整合”来实施教研活动的转型,要更多地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进入教研活动;要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来开展“微课例”“微课程”“微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让教研活动落实在无处不在的教学活动中间。各教研组要学期开始,就从教师的需求中确立教研主题,每个学期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加强教研活动向规范化、深度化发展。

3、扎根教学实践,强化研教合一。科研和教研要同步,要在实践中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要做到科研与课堂结合。学校一线老师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老师的科研应是一种以应用、行动、实验为主的科研。因此,只有把课堂作为实验的基地,才能把课堂的经验转化为指导课堂的理论,从而实现教师的“教”与“研”的能力相长。

4、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各学科要继续推进评价制度的落实,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课堂教学展示“以学评教”进行课堂诊断和后续改进。完善改革学生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学生学业负担以及学生学习情绪变化的监控制度。另外,每位教师爱护要每一个学生,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杜绝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体罚和变相体罚。

(三)开展科艺体活动,加强校园节日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按照区域“体教、艺教、科教”结合思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学校努力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在优化课程实施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特长培养。组织好各级各类艺科体项目的参赛,扩大文体、艺术教育成果。

我们要继续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文艺、体育、科技等快乐社团活动。各社团负责人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尝试研究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的成果展示及评价考核方案。

“与好书为伴”,继续推进落实创建校园读书文化的办学特色建设,以建设名副其实的“少儿阅读推广实践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图书资源,加大图书流通量,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两本书,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让阅读惠及每一个学生。要以开展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案,落实“阅读评价指标”,形成师生阅读的长效机制,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倾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使学生沐浴书香、成就梦想,提升小公民文化素养,成为**的“最美”少年。

2.学校法制教育计划201 篇二

1. 教育公平成为了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变得越来越关注生存状态, 关注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的作用居首位,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力。”[1]

自古以来, 我国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就将公平视作理想的追求, 视作美好的价值标准。我们可以看看“公”在《汉字源流字典》里的意思, “公”, 会意字, 甲骨文从口 (器皿) , 从八 (分) , , 会平分器皿中东西之意。[2]“平”, 会意字, 金文从亏 (即于, 表乐声婉转) , 从八 (表平分) , 本意为乐声平缓, 在社会的变迁中引申为“齐一, 均等”之意。[3]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举办的“和谐教育·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上这样定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三层内容:一是入学机会公平, 二是教育过程公平,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4]具体表现为入学机会的均等, 教育设施投入的均等教育资源的均等, 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公平, 等等。

2. 发展农村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1) 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

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改革开放后,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实行, 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样的循环让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性发展, 甚至会出现优质资源过剩的状况, 而农村的地区的优良教师越来越缺乏, 加之当地政府没有有效的办法留住优良的教师队伍, 农村落后区域的教育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城市中心的小学教师44.4%拥有大学本科学历, 相较之, 西部农村地区仅仅只有15.6%拥有同样的学历文凭。[5]

(2) 教育经费的问题

教育资金的缺乏成为阻碍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 有很大一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收入低于平均生活水准的农村, 地方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经费用来发展教育。地方财政在发达地区的投入远远高于西部农村地区, 据统计, 在1990年, 上海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最穷农村地区的5倍, 到十年以后已增长至10倍。[6]教育经费的缺乏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消极影响, 由于繁重的教学工作、紧缩的预算及不发达的交通, 农村地区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培训的课程、从事研究活动、观察同行在教学中运用的创新的教学法。

3. 在农村实施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 远程教育正以强劲的势头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蓬勃发展起来, 并在中国西部地区遍地“开花结果”。为了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发展农村教育,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 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 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 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要以地方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经费, 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The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Rural Schools简称DEPRS) 的指向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特别是较为贫困的西部地区。远程教育被看做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行方案。美国学者希拉里·佩雷顿 (Hilary Perraton)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 远程教育能为那些不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提供教育的一种方式。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补充和支持。

二、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计划实施概况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提出, 从2003年伊始,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从2003—2007年, 预计耗时5年时间, 使数千万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从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并使得农村中小学切实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能, 此项计划分别从三个方面着手,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

1.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初步构建一个惠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

2003年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 是在2001年教育部和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成立的基金会的一系列关于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此基金会在2003年年底时,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0多个贫困县中1000所乡村中小学的远程教学示范点。[8]此基金会的资助使得我国的农村中小学第一次有了远程教育设备, 并为以后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是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的初步有效的探索。在此经验的基础上, 按差异分别给我国农村中小学设置三种不同的远程教育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 以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情况, 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传递到这些边远的农村学校。从2003年开始, 截至2006年年底, 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已经覆盖农村小学教学点91230个, 农村小学186734所, 农村初中34527所;全国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349496套, 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1750套, 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4937套。[9]有了这些远程教育设备,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

2. 培训一支初步掌握远程教育应用能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实现了工程确定的培训目标。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划得到有效的实施, 教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成为此计划的重要步骤。从2003年9月开始, 教育部实施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全国教师依托远程教育的平台, 实现了教师终身教育的体系。2006年暑假期间, 教育部实施了“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 2007年暑假期间又组织实施了“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参与培训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人数达20多万。在2010年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项目中, 有270万名中校区教师参与培训。

3. 建立了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有效支持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转。

新设备的安装和教师的培训, 给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推进做了强有力的支持, 教育部又利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地方地方电化教育馆, 为加强多种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做出努力, 学校可以从中央电化教育馆注册接受卫星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 (CEBsat) 能够覆盖全国, 形成了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CEBsat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具有8套数字电视节目、3套IP流媒体节目、8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25套IP数据广播节目的传输能力, [10]国家层面的视频教育资源库, 都想农村中小学进行免费提供, 有力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公平的三个维度:一是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是教育过程公平, 三是教育结果公平, 都能在远程教育的实施中得到一定的实现。

1. 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突破了在固定教室固定班级上课的模式, 用不同的信息传递模式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 使得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时间、相对不固定的地点进行自主学习。没有所谓的重点班级、重点学校, 所有孩子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学习。

2. 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

远程教育采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实施远程教学,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和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以及视听阅览室、多媒体联网计算机等先进的学习设施和其他学习支持服务。[11]学生不分成绩优差,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平等地利用学习资源, 并与其进行互动,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是在传统课堂中难以保证的公平, 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宣传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公平性, 但是很难保证传统课堂里的老师不会对学生抱有偏见, 既然有偏见, 那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难以控制主观因素对其教育教学的潜意识影响。

3. 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有的学者认为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公正的不平等, 在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的基础上, 排除不可控制的因素, 所达到的结果的公平。并不是指每个孩子达到同样的学业成就, 而是“作为实质公平的教育结果公平可具体地理解为每个受教育者获得为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健康、全面发展和这种健康、全面发展的每个侧面都获得与其潜能相应的一定程度的发展”。[1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学生个体知识、技能的提升, 是每个个体获得的与其潜能相适应的发展, 这正是教育结果公平的一种外在体现。

四、结语

在远程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需要大量的经费维持系统的持续使用、教学材料与农村学生的生活不是很适合, 但是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支持, 农村远程教育是缩小地区差异和传递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实现教育公平的作用不可小觑。实现教育公平须渐进,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重视农村远程教育, 并为其提供各种政策和资金的保障, 让农村的教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农村的学生切实接受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010-7-1.

[2][3]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4) :74, 109.

[4]顾明远.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4) .

[5][6]Shiling Mc Quaide.Making Education Equitablein Rural Chinathrough Distanc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rachin Open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9 (2) .

[7]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http://www.edu.cn/20040325/3102277.s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教育信息化建设, http://www.moe.gov.cn.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2006—2007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http://www.moe.gov.cn.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网站, http://www.moe.gov.cn.

[11]戴军波.现代远程教育中教育公平的调查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8) .

3.201初中英语复习计划 篇三

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每天或每周几天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

2、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单从兴趣出发,相反,有意识地读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甚至不大感兴趣的科普、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章。

另外,针对不同的训练目的,可以选取内容难度不同的阅读材料。例如,进行快速阅读时,可以选择生词量较小、篇幅较短的文章;而重点在扩大词汇量、拓宽视野的阅读训练,就可以选择英文杂志或报纸。

此外,还要注重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自己英语水平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3、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训练。可以利用老师布置的阅读文段,也可以利用自己选择的文章来进行训练。

同学们首先要善于培养自己对文章上、下文和指代关系的推理能力,要学会领悟词义及判断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抓住关键词语捕捉信息的能力。

4.学校法制教育计划201 篇四

开学工作自查报告

XX镇中心学校

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学期伊始,我校在区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早起步、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扎扎实实地抓好学期初开学工作,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我们的开学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小学X所,教学班XXX个,学生XXXX人,平均班额约XX人;现有教师XXX人,学历100﹪达标,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教师XXX人,占教师总数的64﹪。

近年来,我镇举全镇之力,挤入巨额资金,全面加强各校软、硬件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学校管理,全面提高质量,全力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并已于201X年XX月份通过省级督导验收验收,被授予省级教育强镇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效果:

1、及时回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2月XX日(大年初X)上午8:30,全镇各小学全教职工全部回校报到,召开教师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中心学校召集全体工作人员报到并开会,然后分散下到驻点学校,督促、指导各小学期初工作。

当天下午,中心学校在中心小学阶梯教室召开全体小学教师

师德师风教育动员大会。在会上,XXX校长提出要把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肯定了我镇小学教师优良的师德传统,实事求是地指出亟待整改的不当行为,全面部署了近期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

随后,各小学按照中心学校要求,及时制定本校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查摆不当行为、落实整改措施、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学习效果评估等环节,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学习周的教育学习活动,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学校工作始终。在重点学习周内,全镇教师重温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管理规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积极参加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共召开师德师风集中学习XX课时,上交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心得体会XXX篇,教师的师德水平进一步显著提高。

2、防流控辍,保证学生100﹪回校。

2月27至3月1日,各小学纷纷组织教师下乡,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积极宣传读书有用,严厉批驳读书没用论,督促家长及时送子女回校领取课本,要求家长不要因为做年例、吃年例而影响子女的学业。同时,与镇政府联系,构建镇、村、校防流控辍网络,将防流控辍责任落实到镇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科任教师身上。据3月5日各校学生回校情况统计,我镇小学原有学

生XXXX人,本学期转入XX人,转出XX人,因重病申请休学1人,已回校上学XXXX人,学生100﹪回校,辍学率为0。

3、捐资助学,不断扩大“创强”成果。

我镇于201X年XX月份已经通过省督导验收组验收。为巩固并扩大创强成果,在假期里,我镇各小学密切联系镇政府、村委会领导,以真心换热情,以赤诚换爱心,热情地向回乡过春节、做年例的乡贤们倾诉创强的业绩、教学成绩、学校发展蓝图以及遇到的难题,恳请乡贤们指点迷津,并鼎力支持学校建设。精诚所至,乡贤们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目前,XX村籍乡贤李XX捐款100万元,XX村籍乡贤林XX捐款XX万元,XX籍乡贤詹XX捐款XX万元,全镇再收到捐款近XXX万元,为学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为学校添置仪器设备,为我镇教育发展再立新功。

4、清洁校园,营造清新教育氛围。

各校始终不遗余力地搞好城乡清洁工程,认真做好清洁、保洁工作,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整洁、清新的学习环境。

2月26日,在教师回校报到当天,各校就组织教师大搞校园内外清洁卫生,铲除了校园杂草,修剪花坛花圃,将校园清理一新。3月1日,在学生回校上课前一天,各校组织学校人邻近学生回校将教室彻底清洁一番,将校园内内外外彻底清洁,不留卫生死角。之后,各校继续落实值日生、值周班清洁卫生制度,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大清洁,每月大评比,保持无论何时

最清洁的是校园口啤。

5、准时开学,再造良好的新局面。

3月2日早上,各校开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升国旗,坚持国旗下讲话,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召开开学典礼,宣传新学期开始,重温张德江委员长“读书是个人的希望,读书是家庭的希望,读书是国家的希望”题词,加强学生理想前途和读书有用的教育;开齐开足课时,坚持上好“三操一课”,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让崭新的面貌,抖擞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

6、治理乱收费,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我们始终将治理乱收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五令三申,中心学校与学校签订责任书,各小学与教师签订责任书,不得学校或个人触及此红线,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学校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数额或搭车乱收费行为,坚决抵制教师个人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有偿补课行为。并明查暗访,杜绝乱收费行为。目前,经排查,我镇各校均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准标准收费,不存在乱收费现象。

7、上好开学第一课,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防范为主。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开学第一天第一节,各校认真上好安全教育课,切实加强学生课间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游戏活动安全、户外活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预防践踏事故等方面安全教育,并根据当地年节特

点,强调学生不能跟随大人去“吃年例”,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加强学生防诱骗、防伤害教育。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存在问题:

1、个别学校的运动场地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设。

XX小学由于地处圩镇中心区域,未能扩征土地,新建一个独立的标准化运动场;XX小学和XX小学的运动场都建在校外,未能用围墙将运动场地与校舍围成一个整体,实现封闭式教学。

2、一些学校设备设施亟待更新添置。

在教育创强过程中,各校均置换了大量学生桌椅,购置了大量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少先队小家当,但是,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显得陈旧,有的亟待置换更新。

3、一些教师网络信息化教学水平急待提高。

创强后,全镇实现了校校通网络、校校有平台,向网络信息化教学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碍于教师网络信息操作能力过低,许多教师只懂得简单的上网查找资料、制作文档,未学会制作和使用课件,以致未能实现人人熟电脑、班班电信课的目的。

四、整改措施:

1、密切联系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大力争取乡贤的鼎力支持,排除万难,筹集资金,力争群众理解和支持,为XX小学征购运动场建设用地建起一个标准化运动场,实现XX小学教学

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并建好XX小学、XX小学和XX小学三校运动场的围墙,与校园构成一个整体,实现封闭式教学。

2、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按标准更新学校的陈旧设备设施,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引进电脑信息专业教师,积极邀请区教育局电教专家进行现场培训,积极实施校本培训,以强帮弱,以少带老,切实加强教师网络操作培训,大面积提高教师网络信息操作能力,扭转信息化教学被动、落后局面,实现人人会上网,个个做课件的目标。

5.201X年学校科研主任述职报告 篇五

一年的工作即将也接近尾声,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是必要的,不仅能捡拾起一年的点点滴滴,为201X年留下一些痕迹,而且也为崭新的201X年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回顾过去一年科研室的工作,依如既往得到了学校主管领导、各部门,尤其是老师们支持和配合,各方面工作开展顺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的工作和本人的岗位任职情况向大家作简单的汇报,恳请各位给予指导。

这一学年,本人担任学校科研主任和兼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人深感责任重大,本着对工作的热爱,恪尽职守,竭尽所能地做好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学校中层干部,我愿成为学校校长的好帮手,我愿成为学校分忧解难。

一、完善科研制度,营造科研氛围。

制度建设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一线的中、青年教师每月一篇的教育教学案例是雷打不动的一项常规工作,为了使各位教师有更好地提高自身撰写能力和研究水平,每学期的案例也改变了以往不变的形式,有教学方面的,有德育方面的,也有教育教学日志,多样的形式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期末的案例评选,让教师自我推荐一篇最好的案例参评,既是互相学习的快捷方式,也是展现自我科研能力的机会。让教师们真正体会到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去写,而是真正对自己有帮助,借鉴他山之石利于自我成长。

一年来,本人尽责履职,每学期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开展理论学习,引导教师走教研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及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向大家分发《XX教育科研》杂志等学习,请区教育学院的课题专家来我校指导研究。教师节上也表彰了科研优秀奖,以此来鼓励科研优秀者和鼓动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二、加强课题引领,注重工作细节

一年来,在抓好课题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区级课题的申报和结题工作。今年上半年组织教师申报的第八届教学小课题,5位教师已经成功结题,XX和XX老师还获得了二等奖,XX老师获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今年第九届教学小课题和201X区级课题结题工作,以及民办课题结题答辩工作,又在开学初紧锣密鼓的开展了。由于我在暑假里已经事先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看,所以在忙碌的开学初,有27位教师申报了教学小课题,由德育室申报的大课题,经过与老师的沟通修改后,注重细节,格式排版,课题名称是否恰当等。因为有了前期结题的经验,虽说区科研管理网站的不稳定,工作反复进行,在老师们的努力下,进过仔细过目顺利完成了网上申报工作。这两年来,课题申报都是通过网络上传,所以许多网络问题,操作问题,我都事先尝试,然后帮助教师们操作,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三、提高科研热情,推广科研成果

推广科研成果是教科研室的工作职责,我本着服务教师,服务教学的要求,及时把区级以上的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上学期的德育论文选送的6篇文章,其中有XX、XX2篇文章获得二、三等奖,科研室安排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交流分享。在组织的第八届教学小课题评比情况,其中,XX,XX、XX、XX、XX这些老师都是第一次做课题研究,给其余教师都有一个“人人都能做课题,人人都会研究”的信心和鼓舞。这样的机会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途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对教科研的重视,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参加论文案例评比获奖的数量,质量在逐步上升,这也是对我工作的支持。

四、摆好心态,甘当绿叶

科研主任的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文章,把评比的信息传递给教师们,把文章上交区教育科研室就可以了。这种只当“收发员”和“一线操作工”,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是要做称职甚至优秀的科研主任,必须要起到引领、指导、明锐的观察力和判别力,是教师的指路人,是领导的开路人。虽然我还离这个目标有些距离,但我努力尝试做着。

每当看到教师们提高能力了,文章获奖了,比自己出成绩还高兴,之前的付出我感觉也是值得的。

教科研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作为科研主任,除了自己执教的学科熟知以外,还要掌握学校管理,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对个人要求比较高,为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必须不断的充电,不断学习。本学期我也积极参加区级科研培训,聆听教育专家对国内、国际教育教学形势的分析,了解教科研的热点问题,感觉收获颇丰。

五、反思不足,找准改进方向

1、加强工作创新意识,在管理工作中缺乏创新,教学工作缺乏细致,辅导工作还不够耐心,内涵提升工作还缺乏深度,个人教学、研究、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2、工作还应更主动,不要等着老师来找你解决问题,才伸手帮忙,而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主动走进教师们,聊聊教学工作,聊聊有哪些困难,从中激发他们可以做课题边研究边解决问题。

6.学校法制教育计划201 篇六

长期以来, 高等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中的极少数人。随着中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 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 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和过渡。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性问题不存在了。当代高等教育并非匀质的系统, 其中一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优越, 社会声誉卓著, 毕业生更可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因此,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凸显于这类高校。

在法国, 其现代高等教育包括大众化的综合性大学 (Université) 和精英型专业性大学校 (Les Grandes Ecoles) 两种。高中毕业生通过会考原则上都有资格上综合性大学, 但要想进入专业性大学校, 则需凭优异成绩挤进专门针对大学校的预科班, 学习两年并通过严格竞试后才能进入大学校。如法国教育部材料所说,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精英教育的场所, 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工商界的领军人物, 无论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技术精英, 大多出自这个圈子, 尤其是名牌大学校。有数据显示, 大学校虽然数量多达500多所, 但多数在校生数都在100至500之间, 其在校学生一共占法国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1]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 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的比率约为1%, 优越阶层和教师家庭子女的考取比率高达18%。[2]显然, 能够进入大学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社会优越阶层, 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子弟基本上被拒之门外。大学校日益被指责为“精英集团再生产的工具, 其招生考试是精英集团保护自己的手段, 蕴含了极大的不平等”。[3]大学校入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和抨击, 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法国社会动荡的反思中, 人们都认识到“在一个阶层、群体、种族构成愈加复杂的社会, 这种‘精英再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 不利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多元化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这一问题也受到了法国政府的深切关注, 其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文件指出, “尽管三十余届政府都竭尽全力, 大学校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大大低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 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的儿童, 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会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 对于整个民族而言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5]

二、法国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深层原因:文化资本的影响

尽管上述入学不公平问题由来已久, 但大学校的竞考制度使得该问题较为复杂, 尤富隐蔽性。因此,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民主化、平等化和大众化潮流, 学者们才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其中, 对大学校入学平等性问题的深刻分析, 最有影响的是法国著名学者布尔迪厄 (Pierre Bourdieu, 1930—2002) 的文化资本理论。该理论指出, 日常实践乃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个行动者所占有的资本决定了他/她在社会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 而这一位置又塑造了他/她的习性 (性情系统、判断图式和感知图式) 。习性来源于早年的生活经验, 并得到教育系统的强化或者调节。因此, 由于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趣味等内容的文化资本影响, 大学校实际上是社会不平等的复制者和精英阶层再生产的工具。[6]

此后, 学者进一步运用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对大学校的负向社会功能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其中, 瓦里埃·艾尔鲍伊 (Valerie Albouy) 等人对1940年到1980年间考取大学校学生的社会家庭出身的细致考察表明, “文化资本”是导致大学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深层原因。[7]尤其是1995年, 米歇尔·奥里亚特 (Michel Euriat) 等人的研究, 使得对大学校入学不平等性的讨论, 一下子成了当时法国社会学界和教育界的焦点问题。文化资本的有关影响主要如下。

其一, 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容之一, 家庭其他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对个体的学业发展存在着重要影响。2002年大学校录取者中, 13%的学生的父亲具有大学校学历, 12%的学生的兄弟姐妹具有大学校学历, 34%的学生的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具有大学校学历。[8]法国教育部的有关调查也发现, 将来是否读预科班、备考大学校, 80%的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就已经拿好了主意。[9]可见, 家庭文化资本对于个体学业生涯的重要影响。

其二,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获取有关大学校教育信息的途径存在重要差异。2005年法国政府对预科班学生获取教育信息途径的统计表明, 干部家庭子女中有45%的学生表示可以从家庭中获取教育相关信息, 而工人家庭子女中只有17%表示可以从家庭获取相关信息。而对于论坛和沙龙、学业定向介绍会、亲友这三个信息渠道, 两种家庭背景的学生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10]但是, 这很好地佐证了布尔迪厄的观点:即优越阶层的家长不但可以对子女进行直接的学业帮助,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家庭中获取关于教育系统的知识和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业选择至关重要。

其三,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各类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存在显著差别, 而这些活动是学生积累自身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2005年法国政府对15岁以上青年人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统计发现, 干部家庭的学生中每年至少听一次音乐会的比例达到50%, 而工人家庭中这一比例只有22%;在看歌剧、参观博物馆、读书等方面, 二者也存在相似的显著差距。[11]

其四,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共和国精英主义”素养, 是进入这个封闭的精英小圈子的绝对原则。其考试通过笔试和口试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知识, 而且考查学生的演说能力、思维方式、举止气质等。因此只有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学生才能通过这样的考试。对于成长于社会底层的工人、普通职员, 特别是移民家庭的子女来说, 其文化资本是他们进入大学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之,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各界不断的质疑和责难, 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文化资本的制约性。因而, 许多大学校已经开始实施一些新的招生制度和采取一些措施, 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这种不平等现象。

三、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实施

在上述背景下, 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法国大学校招生制度开始出现实质的革新, 新近较为突出的举措, 就是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1. 总体进展

近些年来, 大学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其招生不平等问题, 并承认其在精英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上负有直接的责任, 因而开始实施文化资本补偿计划。

被称为法国“政治家摇篮”的巴黎政治学校率先开始了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尝试。2001年以来, 为帮助工人、失业者和移民家庭等弱势家庭的子女也赢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 该校开始实施“优先教育公约计划” (Conventions Education Prioritaire) , 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采取特殊录取制度, 即高中的优等生可以不通过该校传统入学考试, 而只需通过一次“严格的口试”就可以直接进入该学校, 接收学生的数量取决于他们的成绩和才能。该校还委托这些地区的高中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业潜力的学生, 并派出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 并与一些赞助方合作, 为这些学生提供听讲座、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等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 以帮助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孩子在课外才能获取的知识。

上述计划, 得使社会舆论对其从批评转变为赞赏。此后, 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和大学校预科班开始仿效。到2005年1月, 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 的57所大学校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宪章》。近几年, 已经有约40所大学校开始采取各种相关措施。

各个大学校在该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侧重不同, 但都重视通过文化资本补偿方式, 解决大学校入学机会平等问题。据大学校联席会议的“社会开放”工作小组介绍, 各大学校的有关举措可以概括为: (1) 为有不利于学习的家庭环境的同学提供住宿; (2) 为强化学生报考大学校的志向而对其进行必要的、充分的心理辅导; (3) 与高中校方携手, 帮助学生报考大学校; (4) 评估并重视学生非学术方面的能力; (5) 努力使竞试与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实际经验”相适应。可见, 这些举措是有针对性地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高中生, 在高中三年中充分挖掘其潜力, 弥补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12]

2. 具体运作案例分析:“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2002年, 法国最著名的商业类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 (E SSE C) 实施的“大学校:为什么不是为我? (Une Grande Ecole:Pourquoi pas moi?) ”项目。最初该项目的实施集中于较为贫困的Cergy地区及其周边, 现在已在法国各地不断得到扩展。因此, 下面以此为个案, 对文化资本补偿措施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该项目旨在为有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培训和影响, 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潜力, 产生报考大学校的动机和抱负, 从而“越过障碍而不是降低其高度。”[13]按照该项目的负责人蒂埃里 (Thierry Sibieude) 的说法, 该项目的目的更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4] (1) 发展学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2) 培养学生的自信, 培养流利表达的能力; (3)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知名企业; (4) 使学生得到团队合作的经验, 培养团队精神; (5) 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成绩的方法和工具; (6)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7) 使大学校的招生更多样化, 更一般来讲就是使精英教育的受众更加大众化; (8) 使ESSEC的学生更了解法国社会的多样性。

该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中学生, 来自ESSEC的学生辅导员和教师辅导员。也就是说, 该项目采用“双导师制”。在该项目中, 高二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00小时, 高一和高三学生每年的参与时间为140小时。学生辅导员每周与高中生一起活动3个小时, 教师辅导员主要指导参加项目的高中生如何在原有的高中学习和ESSEC项目活动之间合理安排时间。项目计划具体从7个方面帮助他们 (见下图) 。[15]据该项目2008年1月的统计, 目前, 高中生参与人数为160名 (55名高一学生、55名高二学生、50名高三学生) , 这些学生分别来自8所中学;E SSE C有8名教师负责管理该项目的各个方面运行, 24名教师担任该项目的教师辅导员;每年有大约40名ESSEC的在校学生担任该项目的学生辅导员, 另外每年还有大约10名非固定学生辅导员参与该项目。[16]

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生每个星期三的下午在ESSEC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听取各种为他们准备的课程、与ESSEC的大学生们交流、参观博物馆、听歌剧、写作和口语训练课, 访问各类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他们中学课业学习的活动。这些活动, 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演讲的能力、讨论和辩论的能力。

显然, 所有以上的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 尤其是大学校的考取, 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成就与影响

七年来的实践表明,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成效显著, 已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尤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计划实施的规模不断扩大, 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获得精英教育机会

总的看来, 到2007年1月, 已经有30多所工程师大学校和管理类大学校启动了与ESSEC类似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巴黎、马赛、图卢兹、雷恩、斯特拉斯堡等许多地方。由于这类项目的帮助, 法国将有1万多年轻人得到迈入原先不敢企及的名校之门的机会。

例如, 在巴黎政治学校, 目前有约1 500名高中生参加了其特殊机制下组织的考试, 其中264名学生被正式录取, 且享受奖学金。这些学生中, 有99人来自移民集中的巴黎北郊塞纳圣德尼省, 56名来自倒闭工厂矿区和失业工人集中的莫塞尔省, 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失业者、工人或底层职员的子女。这些参与项目的学生即使没有被巴黎政治学校录取, 其中有80%最终也都进入了大学校预科班。[17]

又比如, 从2003年开始, 参与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校项目的高中学生人数一直在增加, 2004年不到30人, 2008年2月份这一数字已上升到16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中的个数量从最初的4所增加到了目前的8所。学生辅导员的人数从2003年的30人增长到了2008年的44人。另外, 到2007年底已经有2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据统计, 2002年到2005年参与该项目的大约100名高中生中已经有77人成功进入了高等教育阶段。[18]

2. 项目产生了后续的良性影响, 使弱势群体在精英教育机构学得好

有意思的是, 巴黎政治学校计划实施之初, 曾引起社会许多人的指责。人们认为, 这不符合大学校建校之本——“共和国精英主义原则”, 很多教师工会和学生团体甚至指责这种做法是在廉价出售文凭。但几年的实践表明, 前述特殊举措录取的学生成绩优秀, 竞争力强, 并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以“优先教育公约计划”首届学生为例, 每年能够通过各项考试顺利升学的比例高达90%, 其中不少人还成为班中最好的学生。他们积极融入学校生活, 多名学生成为学生组织的负责人, 甚至创建新的学生组织。就是在就业市场上, 他们的竞争力与基于传统考试的其他毕业生没有任何区别。[19]

3. 最根本的成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抱负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为何迅速产生上述成效?最根本的一点是,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 该计划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自信, 从而激发起去追求更有抱负的成才之路——读大学校之强大动力。而在这项计划开展之前, 进入大学校甚至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

例如, 2004年参加“大学校, 为什么不是我?”项目的同学有23名。经过项目的帮助和指导, 这23名学生都选择了更有抱负的学业目标, 至少选择了比他们加入这个项目之初更有雄心理想的学业目标。在这23名学生之中, 18人将来准备申请大学校。[20]正如一个名叫玛丽·劳尔的同学所说, “三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每周都去上学的主要原因, 每个星期三我回到家里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 有一种坚持、追求、赢得成功的冲动。我的梦想是能够进入Compiegne的UTC大学校。”[21]

4. 意外的收获: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应指出,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还意外地促进了处境不利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们获得了自信, 由于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从深层次上改变着在校表现:学生们抛弃了消极的价值观 (“在学校学习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 认可了学习的价值。一股真正的、积极的动力已在教育优先区的所有高中启动。[22]

文化补偿计划还对高中教师, 尤其是相对困难地区的高中教师也起到了促其稳定的作用。教育优先区的教师人员流动性很强, 但是随着文化补偿项目的进行, 随着学生们学习状态的改善,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被逐渐调动了起来, 他们愿意在工作岗位上贡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队伍也变得更加稳定。[23]这一点对于处境不利地区教育质量的不断上升, 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六、对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计划”的进一步分析

综上所述, 长期以来, 多数国家在促进精英教育入学机会平等性上的措施和改革多集中于经济支持和有差别的政策倾斜, 在文化资本方面的考虑和帮助还较少。法国大学校文化资本补偿方面的实践, 有其新意, 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借鉴。

法国大学校案例表明, 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家庭的文化资本, 特别是通过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的习性, 从而影响其获取精英型教育机会的所需文化资本。同时, 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参与度, 例如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和观看歌剧的频率,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资本。尤其隐蔽的是, 学生报考精英型高校大学校除了考查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 还需要信心和抱负、在公众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谓“精英社会”行动准则的把握等等。显然, 相比于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显性影响, 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则是隐性的, 但其影响的重要程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资本补偿计划”对我国分析和解决教育尤其是精英机会平等问题, 有独特的启示。如前所述, 文化资本差异所导致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也是十分突出的, [24]其影响甚至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25]因此, 从文化资本角度对我国精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研究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在本论文中我们看到法国大学校采取的文化资本补偿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项目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参与, 培养了弱势家庭子女的自信, 使他们有了更高的学业抱负, 参加项目的学生最终大多走上了精英教育的轨道。该举措有利于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该计划可以为我国进一步解决精英教育机会公正问题提供智力参考。

上一篇:边防演讲稿下一篇:2019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