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2024-07-16

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精选12篇)

1.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都碰到过这种情况:学生好似沉默于课本的操作中,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结束后,大部分的学生总感觉到一无所获;学生总是对今天所学知识明天再说起时总忘却的太多。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以试一试:

(1)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是因为,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禁锢,学生就会对课本的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的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无形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一些所谓的重点,在这里就可以放弃了。

(2)学无定法,教无定式。一切的学法与教法无非是达到学生所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在课堂中尽量的让学生走上学的最前列,无论你所使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兴趣式等,学生应该对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最首要的了解,因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思维的方式不一定与教师的相同,而某一固定的教法和学法往往有一定框架结构,于是教师常常提醒学生进入相应的“目标”,而为实现教师所谓的目标,课堂就会一下子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45分钟短暂的时间就会一下被教师占用完。学生走在学的最前列,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所有细节做以深刻的思考,以应学生不时之需。例如:某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上机操作,然后将两节课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专门的一节课中解决,学生操作了,有了许多发言的权力,教师则成了其学习的顾问,当第四节课学生上机操作时,学生就会及时的对教师的解答进行验证。当powerpoint学完之后,回头我让该学生替作了一节课的课件,学生能够运用自如,而且有些方面,是我使用常规教学法所教班级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的。

2.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成了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也由探索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但相对城镇初中,个人认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现状不容乐观。

一、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从初一到初三,共八个教学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初三期末考试有部分学生需要加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是大连市统一编写的必修教材,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是跟着教材走,按部就班,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都是统一的教学进度,直接造成有人“吃不饱”,同时又有人“吃不了”的情况。

在接手初一新生时,我时常会发现这些新生当中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就是玩电脑、玩游戏、玩QQ等纯娱乐活动,甚至我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电脑开机和关机的基本步骤都没有掌握,很多新生都认为在显示器上看不到东西就等同于关掉电脑了;有的连简单的拼音打字都没有掌握,但也有的学生在大多数人刚练习新技能时,就很快完成了。

通过调查发现,五分之三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偏低,五分之二的学生水平中等,其中一小部分水平优秀。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中学计算机数量不多、电脑课时量少,每周才一节必修课,间隔周期长,这节学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学生已忘记;二是,农村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对于电脑甚至是一无所知,完全要从头学起;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家里有电脑,父母重视教育,或是在中心小学就读时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操作基础。这些不同的环境,导致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难度很大。

鉴于此,我认为要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问题,分层教学成为最有效的方法。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传授式教学变为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后,都有自己发挥才能的机会。

二、分层教学的准备与实施

1.学生的分层及备课的分层准备

通过前述之调查分析,我将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亟需帮助的学生。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课时须制订不同程度的目标。

(1)对于特长生,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发

除了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寻找一些具有开发智力的竞赛知识,或是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可以利用网络等有效的手段,培养并提高他们知识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占大多数的普通生,处于中等层次

教学中使其掌握“课标”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地增加提高型的练习,如教材中的“自主活动”之类的题就可以之完成,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急需帮助的学生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的基础薄弱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先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知识的缺口,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实践等环节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培养兴趣,增强信心。二是学习态度与习惯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对于此类学生,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质量。

2.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

(1)座位安排分层

我校的机房分成4排,10台机器一排,中间两排安排优等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这样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帮助。靠边两排安排中间层的学生,并且可以流动。练习中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需要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

(2)课堂教学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的宗旨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优势和需要的不同,选择一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个体需要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

课堂上多让特长生和中等层次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鼓励他们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而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应加强个别辅导。

3.分层评价

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1)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进步缓慢,自卑感强,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

教师应将作品是否完整,技法是否熟练等作为评价的重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要稍严格

比如在制作幻灯片时,不但要求他们按照要求的目标,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更要题材生动,采取多样化手段完成任务。

(3)对于特长生,评价的着重点在于其构建的作品中

页面设计是否有创意,能否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新

意识。

总之,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

三、对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分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和提高。但目前,就我的分层教学而言,“层”的划分仅仅以浅表性的行为为依据,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因为学生的学习倾向、情感态度、心理因素对其今后提高信息技术的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将上述所有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更加深入、更加细腻、更加科学,将是下一个进一步改进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徐小伍.从“信息加工论”谈信息教学[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尝试 篇三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要兼顾大多数的学生,使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很难有自己创新的活动;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一时难以掌握上课所讲的内容,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而接受能力一般的同学由于比较安于现状,在学习上缺少拼搏精神,即使有潜力可挖,也只求能够完成课中任务。所以,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都体会不到自己独立完成作品的快乐,在课堂上就表现为无论是哪一类的学生都会偷偷地玩游戏或和上网做其它的事。然而近两年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特长,很受学生的欢迎。

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该理论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并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

分层教学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下面是我在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首先我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首先经过测试,依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或组,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或者分组,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分层教学。

在学期开始我首先调查研究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将学生相对分为三个层次,既 A、B、C三个组。A组学生是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B组学生是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一般情况下这组人最多。C组学生是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在机房进行上课的,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学生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组同学挨着C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学习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用一句俗话就是 “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 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低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应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树立信心;在此前提下,要求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践上机操作。中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软件的功能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自学和探究,并在具体的应用或作业中加以体现,还能举一反三。高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

三、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哪些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掌握的,哪些是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哪些是中等层次的学生要知道的,哪些是优等生要了解的。

四、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高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和低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低层次的学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每章节起始课时我先把总任务布置下去,在每节上课前,我会把这节课要完成的课堂作业给学生们演示一遍,并简单介绍该练习的重点难点所在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我会重点的,详细地分析介绍练习中的重点、难点,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会给每位学生一点练习时间,如果高层次的学生已经能够了解和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那么在讲授时我就释放该组学生的学生机,让他们在下面独立完成本章的作品,而其他的学生则继续跟着我的思路走。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保证班中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点,而高层次的学生又可以不被我牵着鼻子走,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每节课我都会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他们的课堂作业。这时,我会对高层次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看看该作业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能否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来改进这些缺陷,或者是否还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实现同样的效果等。对于层次稍低的学生,我会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则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如果还没掌握,我会试着用一种他们更易接受的方法把该知识点再讲一遍,由于他们已经跟着全班听过一遍,所以再讲一遍,他们基本都能掌握知识点的内容。

比如在文字处理这一章的学习中,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给出本章的最终作品是做一张科技小报,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对于学习程度较弱的同学,我先带领学生做一篇自我介绍,然后由学生总结都用到了哪些技术,该怎样用,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做小报,带领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探研。

四、评价分层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于本学科用理论考试的方法比较难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我采用交作品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任务。由于每一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他们的考核标准也不同。对于 C组学生来说,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即便是课堂作业的整合,也能够合格;对于B组学生,他们的作业不能只是课堂练习的整合,必须通过独立思考、用已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自己设计的作品;对于A组学生,独立设计作品还不够,在作品中最好还能包含一些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知识点,要有创新点。

通过两年多的分层教学,我从中的体会是: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信息技术课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应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做到了以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为教学的出发点,符合教育科学的理论和原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与自信,必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分层教学”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帮助。

分层教学有 利于 老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对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相互平等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并且比在传统课堂中更容易进行协作式学习,更容易做到 “学有所获”;它有利于结合学生本人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有利于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分层教学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目的是通过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应用能力,为培养身心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就教学对象的层次性而言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任何机械的将学生人为定位分层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

分层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在某些教学环节中,A组学生以一对一的模式辅导B组学生或者共同完成一个小的教学目标,而且这一对一模式并不是固定的,随教学的需要可随时调整,让他们在互助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以此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在分层次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当然,我们探讨的分层教学模式,不能形成思维定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4.运用“”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点尝试 篇四

(张成 江苏邳州市二中)

一、运用“集合”知识解析一些疑难概念

中学地理中的有些概念,其关系用语言表达很费神,学生也不好掌握,运用时易搞错关系,造成认识的偏 差和解题失误,如用“集合”知识,就浅显易懂了。

1.从属关系的概念 这类概念如水资源、水利资源、水能资源。如果要从文字上区别,首先得记住这三个 概念,这样学生的记忆负担太重,会增加学习的困难。如用集合知识讲解,它们只不过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 关系,学生容易明确(如图一);相类似的还有土地资源、土壤资源、耕地资源(如图二);岩石、矿床、矿 产。(如图三)

(附图 {图})

图一

(附图 {图})

图二

(附图 {图})

图三

2.包含并列关系的概念 这类概念,如降水、降雨、降雪,有些同学总是把降水与降雨、降雪搞混,特别 是降水与降雨常常混用,这是不科学的。其实降雨、降雪只不过是降水的两个并列独立子集,用集合表示(如 图四);类似的还有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如图五);淡水、河水、冰川、大气水。(如图六)

(附图 {图})

图四

(附图 {图})

图五

(附图 {图})

图六

3.交叉关系的概念 这类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不完全相同,稍不注意就难解难分,有集合表示则 显得直观、形象,又具有科学性,如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二次能源(如图七);类似的还有自然资源、矿产 资源、能源(如图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如图九)。

(附图 {图})

图七

(附图 {图})

图八

(附图 {图})

图九

4.排斥的关系的概念 如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如图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如图十一) ;褶皱、断层等(如图十二)。

(附图 {图})

图十

(附图 {图})

图十一

(附图 {图})

图十二

二、运用“集合”知识解答有关地理问题

例1:下面两图(图十三)表示了某些地理概念之间存在的一定逻辑关系,在以下四组概念中,其逻辑关系 符合图乙的是:

(附图 {图})

图十三

A、大气层-对流层-电离层 B、暖锋-冷锋-准静止锋

&n

5.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五

南汇区今日学校

瞿德兴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正在全市各校全面铺开;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培养要求,课堂教学应该进行一定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必要更新。结合学校本学期开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工作,及自己这些年在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教育部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其目的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上海市“二期课改” 正在全面铺开,二期课程在设计上具有六个方面的新理念。第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第二是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第三是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第四是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和求知。第五是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第六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从上海“二期课改”的六个教育理念看,要实施这些教育理念不应用信息技术是较难完成的。譬如,要实施“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这个理念,必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学效果会更好。

再如要实施“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这个理念,必有知道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是有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是不同的,为了保证极大部分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本知识,对不同学生要安排拓展性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要。必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难度数学问题,让学习上有余力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应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些内容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外,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与学相长的过程,应该做到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上要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呈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这么多的教学环节,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参与探索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的优势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把以往“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这是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最大优势。由于新数学教材教育中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以往数学教学上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只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有趣、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因此,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数学各种应用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接收“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可以象“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

针对“二期课改”的教材编写要求和数学内容的设置,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五个大部分的知识。在这些知识中,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难以揭示数学中蕴含的思想。必须借助其它工具来形象地、生动地展示,而信息技术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除了能演示图片、文字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各种软件、信息平台、教学支持平台等将更多内容呈现给学生;而且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今天,已能为数学教师提供多种应用软件,例如Flash、几何画板、Powerpoint、Authorware、数字化数学活动平台(简称DIMA)等。

例如,首先可以利用相关信息技术设计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实践应用的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还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往往很难讲清面积公式如何形成,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通过利用Flash软件将圆进行分割成扇形,通过演示拼成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让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形成过程,理解圆的面积公式,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转化的思想。

又如在数学一些基本计算中,可以设计计算游戏程序,在游戏中,计算机自动出示题目,可以让计算机除了给你作出评判外,还可以告诉你所有的解法,大大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再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一般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起来都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在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让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180度。同样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演示图形的运动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演示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及直径与弦相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还有学习函数时,教师可以形象的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变量关系,图像与函数式之间的关系,生动的表示图像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好学会画函数的图像,揭示函数蕴含的数学性质。

这样做无疑大大地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的实验操作、应用知识、探究问题、逻辑判断等能力,学会总结数学规律,知道一些基本的数学模型,为学生学好数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建议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

由于数学学科是具有逻辑性、严密性、高度抽象的理论,并大量使用数字与字母形式、符号的语言。在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揭示思维过程、促使学生思考和领悟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特殊要求。因此,整合时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合理选择;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和课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课堂教学时变成放“电影”,学生变成看“电影”的观众,学习过程变成接受数学结论的过程。在开学初,我认为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要进行认真筛选,确定哪些教学单元或教学内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哪些教学内容需要信息技术展示情景内容,哪些教学内容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问题和教学过程需要设计探究活动。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和自制教学资源,然后把相关资源和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合,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并在使用中还需要不断修改。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课程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而应用,在数学教学上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

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不要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从为了辅助教学转化为辅助学生学习。日常教学中,会看到教师化费了很大精力做一个课件,上课热闹非常,但学生一节后什么收获都没有。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以构建一个学生乐学为原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资源、创设情景,通过生动、形象情景展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 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我认为不要把教学课件从上课演示到一节课结束,也不要变成没有黑板和学生活动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不会有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符合“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因此使用信息技术时,一切教学设计要着眼于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宗旨。

3、信息技术应用中不要忽视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活动必须由教师组织和实施,还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不要忽视传统教学作用。要重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要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时师生的感情机器是不可能代替的,师生之间良好情感,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还要重视学生阅读、讨论、探究、练习活动。在应用过程中要讲究实效性和适用性。要把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解方程和方程组知识等,利用传统教学同样有很好的效果;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许多几何现象和规律及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揭示数学问题,展现数学蕴含的奥秘,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作用。

4、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

我在教学中,曾经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一节课应用信息技术上好课后,学生学习新知识效果很差,课后还不得不重新讲授。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改变了一些不利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等情况,设计趣味情景、视频情景、问题情景;设计数学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利用设计动画演示图形的运动、几何图形的变形、函数图象;设计典型例题、拓展问题、变形练习。有时一节课上信息技术只用几分钟,有时在一节中分阶段使用,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合理安排。通过改进了使用信息技术方式与方法,从实际应用情况看,扩大了课堂容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上难点和重点,拓展了学生数学知识视野,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奥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究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中可以利用的几种课型

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教学设计的需要,我认为整合可以采用的课型有演示学习型、实验探究型和网络探究型。

所谓演示学习型。它一般应用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这种课型的适用范围已有较大的局限性,已经不太适合“二期课改”后一些学科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了。

所谓实验探究型。它是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它利用数学软件和数学学习的平台,如“几何画板”和“数学活动平台(DIMA)”开发相关的数学学习的课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较受学生的欢迎。

所谓网络探究型。它是以网络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框架问题、单元计划、可以利用相关资源等,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师生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的一种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和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最后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制约了这种课型的开展,这种学习模式目前还在尝试过程中,尽供大家参考。

6.楹联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六

一、楹联教学与修辞教学相结合

楹联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对仗,而对仗的核心是词句的对偶。对偶是高中语文修辞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把对偶修辞的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内容相反或相关的基本特征以楹联为载体展现出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难为易。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两联一出,对偶修辞的知识要点便不言自明。

比拟修辞一直是修辞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而楹联作品常常采用比拟修辞来表达联意,尤其在一些写景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对联中,比拟修辞的使用更为普遍。如西湖冷泉亭名联:“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清泉缓缓流淌,仿佛危石在幽咽;月色如水,泉边的青松亦感清冽寒冷。联语赋予危石和青松以人的行为与情感,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冷泉亭清冷幽寂的环境氛围。鉴于楹联这一特点,我借助它来讲比拟修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结合比拟的类型,去找各式联语并加以分析,认识到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这类对联是以动物拟人;“不容牡丹称前辈,只许寒梅步后尘”等对联是以植物拟人;“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样的对联是以自然现象拟人。学生从中既掌握了比拟修辞的特点,又巩固了楹联知识。

楹联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两联讲解比喻。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这两联讲解夸张。由于这几联联意通俗易懂,修辞特点鲜明,相信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楹联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我也积极引入楹联教学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许多名篇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然也会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于是我尝试用楹联导入新课,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开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促织》时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导入,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的写作风格;教学《岳阳楼记》时以“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领起,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用楹联导入新课言简意赅,事半功倍,往往会收到奇效。

教学中我还尝试用楹联总结课文。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选修教材中萧红女士的《回忆鲁迅先生》后,我先以教材中蔡元培评价鲁迅的名联“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为例,向学生讲解楹联的写法,然后让学生用楹联形式概括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对此学生们兴致很高。用楹联总结课文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撰写楹联的能力。

学生们所写楹联虽稍显稚气,但充满了奇思妙想;虽不规范,但却鲜活生动。下面我把学生的部分楹联集录于此,也算是一年来尝试楹联教学的一点成绩:“严师教徒,传授民族傲骨;慈父待子,彰显暖意人情。”“有匕首,有投枪,文章字字见血;爱亲人,爱青年,生活处处真情。”“奋斗不息,执笔一声《呐喊》;英名永存,辞世万众《彷徨》。”“生病爱子,高呼怜子如何不丈夫;行文育人,宁愿俯首甘为孺子牛。”“尖酸,刻薄,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热情,平和,为新青年撑起蓝天。”“旷代之全智者,横眉冷对,为树人;现世之笑靥人,俯首躬耕,以育才。”“目光犀利,看透大江南北真真假假;秃笔苍劲,书尽人间冷暖是是非非。”

我在楹联教学中进行的这些尝试,旨在发挥楹联这一传统文学形式的魅力,让它在我们新课改的课堂上焕发青春,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课文内容理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7.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七

让中年段学生较多地接触经典诗文,高年段较多地学习一些文言文,再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感性细腻的心。这就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边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一边在现实世界里触景生情,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怜。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也讲道:“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可见,高年段适度的文言文教学真的意义非凡。

那么,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应如何把握?又有哪些具体可操作的做法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

1.与经典诗文联系,对比阅读,提升思辨能力

学生们接触的经典诗文有些就是文言文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学《古今贤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们在记忆时融会贯通。如读到“读书篇”中的“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时,引导学生想到“劝学篇”中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读到“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补充韩愈《师说》中的名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背诵“闻过则喜,知过必改”时,补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让学生们联系生活事例,说说有没有做到“闻过则喜,知过必改”。这种做法仿佛有奇效,很多学生能坦诚地说起自己没做作业还编谎言掩饰,做错事不敢承认的事实,而且在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缺点时,原先会条件反射说“我没有”的现象明显少了,因为他们明白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

2.与已学课文链接,温故知新,学而不厌

苏教版第七册的课文《但愿人长久》主要写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经过。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将整篇《水调歌头》熟读成诵,并且带着他们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学到《春联》时,我进行了趣联的教学,如析字联“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颠倒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叶松叶落东山”等。也补充阅读了《笠翁对韵》,师生用不同形式朗读。学生们惊异于还有这样的文学样式,闪亮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感兴趣。

学完《开天辟地》后,学生们很乐意读读文言文《盘古开天辟地》。于是我又推荐了《幼学琼林》卷一“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一段,学生们觉得原来很多文章里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对比阅读,就像“找不同”,感觉特别好。之后我又出示《千字文》开头一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露结为霜”这段,学生们惊叹,决定买这两本书来读读。在对比感知了现代文和文言文这两种表达形式后,学生们表示原来古文不难理解,而且越读越觉得美!

其实只要有古文教学意识,许多内容都可以相机渗透有关的古文片段,如《三顾茅庐》《公仪休拒收礼物》《鸟语》《金蝉脱壳》《林冲棒打洪教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螳螂捕蝉》等。

3.与生情、时令结合,趣味盎然,好学乐学

有人做事急躁可读《性急》,有人做事迟缓读《性缓》,有人脾气太过刚烈读读《性刚》,有人做事不经观察思考读读《北人不识菱》……经常读着读着,学生们就“偷笑”了,目光不由集中到某些人身上,教育目的就不露痕迹地达到了。

春天东风吹来读《放风筝》《杨柳》,夏天阵雨来临读《大雨》《荷》,秋天万木凋零读《芦荻》《菊花》,冬日白雪飘飞读《雪》《冬》……窗外的景和窗内的文交相辉映,学生们就“微笑”了。

这些篇目大都出自《小古文100篇》,百度上也能搜到,分类整理的100篇小古文有四季景物、神话寓言、读书意志等,可供教师随时根据学情和时令进行选择,是一本不错的教材。

4.与课外阅读相联系,拓展延伸,升华提高

8.信息技术奥赛培训的一点体会 篇八

索引号: ***036-2008-004 发布时间: 2008年11月4日 点击: 479 次 责任编辑: CF1

信息技术 胡剑侠

第十一届全国信息技术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906班的何秦囷同学在这次奥赛中取得了初中普及组220的总分,获得普及组二等奖。下面说说此次奥赛培训的一点体会。

这个奥赛培训在此之前我以前从来没有组织参与过,当初一开始主任让我们进行培训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连这个奥赛是考些什么具体内容都不是很清楚。学校既然那么重视,那就硬着头皮上。我听从陈明洪主任的意见,从初二挑了十几个学生(当初觉得没必要这么多,其实现在想想也是需要的,有可以进行再挑选的余地。)。

从网上找到竞赛大纲后,开始为初赛作准备。这个准备过程非常辛苦。竞赛的语言是pascal和C,我以前大学里学的是C语言,但由于C语言是去年才开始应用,所以历届资料非常少。为此,我放弃了C语言,改用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pascal。在教学生之前拼命啃书。没有学习资料,我们就去书店买书,教育局不给历届试题,我就自己上网搜索并下载。因为学生们没有书,也没有相关资料,我只能在每次上课前做好学生学习的课件。为了让学生们回家也能够继续学习,我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奥赛学习的网站,http:///clindy/。

我很喜欢我的学生们,这批学生是我刚开始当教师的第一届,我对他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陈主任和肖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而且实际上对奥赛的辅导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报酬。我能坚持每天给他们上课,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喜欢跟他们相处,愿意倾囊相授。到了临近暑假的一个月,天气到了38度,中午时间延长了,学校规定学生们午睡,以保证学生下午的课程。

要是我中午继续给他们上课,上完课他们就回不了寝室了。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让他们中午培训照常,到了一点半左右,就直接在机房里就寝,到两点二十分回教室。我也一样。其实学生们比起老师更辛苦。

这次培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验:

1、时间方面:

信息学奥赛的内容主要是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这些全部都是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重点课程。这是学生们毫无接触过的东西,也与平时课上的内容相脱节。学生们平时主课时间花得太多,我们只能用课余第八节和中午的时间进行辅导,像这样的进度,上完仅仅初赛的内容,至少需要一个学期。像程序设计,不用就会生疏,所以我觉得临比赛前的集训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最好也能把暑假的两个月的时间利用上。

2、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奥赛要出成绩不容易,不仅仅在于比赛的难度,还在于我们的重视不够。这个重视不仅仅是在于辅导老师和学生个人,也在于学校,学部,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上。

浙江信息技术奥赛成绩在全国属于佼佼者,像此次初赛分数线要求70分,仅次于江苏,像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是50几分。落后的省份更不用说了,20几分的都有。浙江信息技术奥赛做得比较好的地区是绍兴,他们进复赛的人数每年都占了将近全省的一半。他们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成绩,除了辅导老师有多年的经验之外,还在于各方面的支持,信息技术他们从幼儿就开始抓起,每年在市里举办大型的比赛活动,还每年从国家,省里请来著名的有经验的教授和教师们对学生进行讲座的培训。(这并不是说我们学校也要这样劳师动众,必竟我们还没有出像他们这样的成绩可以值得花这个本钱,但从某种程度上就说明了绍兴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而我们对学生进行培训,凑齐都比较有难度。有时候是班主任留下,或是某个任课老师留下。

也有时候是家长不同意他们进行学习。我当初所带的学生十个左右,其中就是因为有两个是因为家长的原因而退出培训的。坚持到最后的901班的胡佳男因为父亲的反对,每次都是战战兢兢的学习。本来说好的暑假培训的计划也因为他父亲的反对而终止。这不单单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打击了我们这些辅导教师的积极性。培训到后来,各个学生的进度差次不齐,跟不上的学生陆续退出。到最后留下参加初赛的学生总共才四个。

3、选择好的苗子。

这次参加信息技术奥赛是我们的第一次,一点经验都没有,很多时候都是边学边教。在学生的选择上也只是选择几个计算机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到后来学习的时候发现仅有计算机知识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知识,特别是数学。初中普及组的数学很多时候用到高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学得不好,计算机奥赛就很难出成绩。这是我们以后选择学生的时候要注意的。也很希望各个学部的班主任老师和数学老师们能推荐好的学生们给我们。毕竟对学生们的其他成绩我们不是很了解。

4、与兄弟院校和教研室的联系要加强。

这次全国奥赛我们连参加的通知都没有收到,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已经过了报名时间,跟教研室好说歹说才给了我们七个名额。现在信息技术发展这么快,单靠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跟兄弟院校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很多资料的取得都会比较方便,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二、不足之处:

1、对奥赛的初赛做的准备不够。

这是仅仅我个人而言。把初赛想象的过于简单。主要也是由于去年的初赛题学生做出来的成绩还不错,考下来成绩4个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去年的分数线,还有些高出二十几分。于是忙着为复赛的程序设计做准备。但是没想到的是分数线每年都越提越高,浙江省更是。到最后进复赛只有一个学生,这其实也是作为辅导教师的我始料不及的。

2、校内应多开展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竞赛。

由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是长期和枯燥的。除了靠学生的兴趣和持之以恒之外,我觉得还需要一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刺激,让学生们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宁波市不举办奥赛活动,我们也可以在校内多开展奥赛活动,评出些个奖项。学生们感到自豪,学习的劲头也会更足。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所以学校里一直没有一种学习信息技术的气氛。

3、学生的选择上:

我觉得以后是否可以做出这样选拔活动。班主任推荐和学生自荐,计算机老师再在从中考试选拔。过段时间再考试再选拔,这样进奥赛辅导班的学生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很有长处,这样也很会有兴趣再进行学习了。

三、对学校的建议

1、学校对信息技术奥赛开始重视了,但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时常从学生口中听到班主任老师说信息技术课没用之类的话,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着学生们,学生们就不愿意来参加奥赛。(他们很愿意进机房的原因是为了游戏,而不是学习。)家长也一样,都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来参加信息学奥赛。我觉得学校也应该对他们多多做做工作。要知道信息技术奥赛一等奖同样有资格可以保送清华,北大的。(可能他们也不清楚)

2、留住我们的好学生。

这批我带奥赛的学生是初三毕业班的。过完这个学期就要择校,如果他们选择了其他学校,相当于我们一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像镇海中学,绍兴一中每年都出一批一等奖,除了学生本身素质好,与他们几年的长期培训不无关系。

3、抓住初三年级。

高中提高组拿一等,有保送清华,北大,交大等著名院校的资格,或直接高考加20-30分。如果高中我们从高一开始培训,那么他们只能在高二去考试一次机会,必竟高三再去考试这太危险了,对其他课程也有影响,而且一般12月底才出竞赛成绩,往往那个时候一些著名的高校保送工作都已结束。因此我建议抓住我们的初三学生。

初三学生也有中考与竞赛的矛盾。我想从中挑选一批能高中留万里的学生在接下来的第二学期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培训,再在暑假两个月进行集中培训,这样高一十月份也有希望出成绩。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次信息奥赛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其实我们计算机老师每个都很敬业很负责任,奥赛培训是长期而且辛苦的,第一次带奥赛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也不知道有没有希望。有的只是觉得这些学生比较喜欢并愿意教授他们而已。我们自己都是在摸索中慢慢进步起来的。我们都会尽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简介:

9.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九

一、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一)找准文章的脉络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二)找准文章的要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细细品读,体会文章真谛

(一)勤思、多想,加强情感熏陶

“朗读”要与“勤思考、多联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二)透过文字,亲近人物,体会个性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

(三)加以指导,体会作品“情”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初显成效,还需努力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10.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十

【摘 要】唱歌是一门艺术,它是通过美妙的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喜怒哀乐。声音是歌唱的主要形式,是衡量歌唱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美声唱法;呼吸;打开喉咙;咬字吐字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63-01

很多人在学习美声唱法的过程中,由于对声音概念的误解或者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发声方法等原因,常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喉部挤、卡、压、撑;不讲究歌唱的科学方法而导致的喊歌、叫歌;气沉不下去,吸进去的气总是憋在胸部里;由于模仿过多而造成发音位置低,歌唱时给喉部带来很重的负担;咬字时舌根紧,牙、唇等部位的动作不自然或过于用力;过分强调打开喉头,忽视气息的运用,造成喉头僵硬,撑着喉头歌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指导并克服,不但唱不好歌,长此以往,声带也会遭受损害,最终导致发生病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纠正方法可供参考。

一、自然呼吸状态下歌唱

意大利人认为:“没有呼吸不会唱歌。”这意味着他们非常重视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便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呼吸。美声唱法最关注的是自然的呼吸。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梅奥块尔说:“学会唱歌可以从躺姿,获取自然呼吸的经验。”意大利女高音苔巴尔蒂说:“歌手应该良好地把握通过长期实践和所谓的“美声唱法”的原则,即呼吸通过完整、自由、坚实隔膜呼吸的控制,然后,自然地把气息送出去。”

二、打开喉咙的状态下歌唱

意大利人在歌声发声时要放下喉头,认为在歌唱时须“保持吸气时喉咙的位置”,提出的方法是“半打哈欠打开喉咙和咽部”,为了求得正确、固定的发声方法,须设法有意识地把咽喉部位打开。他们强调需让舌头松弛,嘴巴张开,下巴必须灵活,使咽喉部没有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脖子和咽喉部位的灵活与否决定于弹性的下巴。“喉咙紧张,严重的鼻音”的歌唱的方法,是一种“致命的歌唱”,从喉咙唱歌位置这一角度来看,民间歌唱的喉咙位置低于美声唱法的位置,美声唱法的声音是慷慨、圆润、光滑的,声音更为自然放松。他们反对“白声”,“各种音色中是最无法忍受的的没有光泽太开放的声调”,他们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兰墙尔蒂在《歌唱艺术》中写道:“谁不连贯地唱歌,就不是唱歌。”他们强调同一音高的渐强渐弱能力,认为“如果能够把一个音上的渐强渐弱唱得很好,这就意味着他已成为一个歌唱家了。”

不懂得深入通畅的气息支持的人加大舌根、喉头的力量来发声,从而会出现干涩、沉重、浑浊的喉音。鼻音是由于舌中后部抬高,软腭无力抬不起来,喉咙未能打开的原因而造成的,于是便发出类似伤风感冒一般晦暗沉闷、嗡嗡的声音。

80年代意大利大师基诺?q贝基说:“打开喉咙很简单,只是一个哈欠。”不困时打哈欠必须深吸一口气,如果你能在“打哈欠”的条件下唱歌,声音必然是垂直畅通的,容易获得高位置掩盖的声音。因此,打哈欠实践的目的是利用打哈欠的自然状态获得良好的歌唱生理学的经验和感觉,需要放松喉咙唱歌,放下喉头,呼吸深而流畅,从而找到正确的歌唱呼吸和共鸣法。

打呵欠会使整个胸部全面扩张,从而促进左右肺叶开放,肺部的压力小于外部气压,通过打开喉咙,使空气进入肺部的低端肺。在这一点上,膈膜由于肺部的压力也全面下降,已经扩散到上腹部,与腰部、背部形成反冲。呼吸器官在打哈欠时会总体扩张,为度吸气过程、稳定气息奠定了基础。

因此,呼吸生理现象中的这种“打哈欠”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自然状态,对获得正确的歌唱呼吸有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深呼吸练习对歌唱者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有了深呼吸才能唱好高音。

三、咬字、吐字的清晰

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的清晰,是意大利语的语音结构特点和意大利人对声音美的观念认识问题。美声唱法极为重视元音的歌唱方法,“如果母音唱不好,歌声就要受到不良影响”。母音是由发自声带的基音振动和发自共鸣器官的泛音混合而成的。因此,美声唱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歌唱时把靠前的辅音尽可能快地转移到靠后的元音位置上,故咬辅音的力度相对松一点,咬合时间短一些,另外还需作相应的口型调整,强调牙关的开启和口腔的纵向打开。

咬字器官主要指的是口腔,吐字咬字技术主要靠口腔内的唇、舌、齿、牙、喉等不同部位的活动及口的开合、大小、圆扁位置变化等来改变各个元音音色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作用。因此,发音器官、咬字器官对演唱者在演唱时调节音色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一点尝试 篇十一

湖田中学

初一级部

魏元祥

2006年4月11日

当代国际社会激烈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具有优秀民族素质和有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成为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学校教育工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无疑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事无巨细,完全由班主任包办代替,教育理念无疑落伍于时代潮流。经过在班主任工作中多年的研究、摸索,我们认为班主任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要做到“五多”。

一、多谋划

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委会,班委会整体运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质量。班主任在精心组建班委后,就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当班主任把一项具体工作任务交给班委会时,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手不管,而要帮助他们谋划,潜移默化地渗透一些成功的经验,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种谋划应建立在充分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主题班会、大型文体活动、落实学校常规要求等工作,班主任积极在参与谋划后,要放手让他们去发动学生来完成任务。例如:2006年元旦全校文娱会演中,初一二班的节目合唱《潇洒女兵》获得全校评比第三名。这和班委会的精心组织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这种平等参与谋划,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能力的做法是成功的。只有这样班级的每次活动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还锻炼培养了一批有主见、有能力的学生干部。

二、多诱导

作为一名初中生,尽管他们接近年龄小,但是自我独立的意识很强,然而由于他们社会生活阅历浅的缘故,他们的言与行,往往偏离应遵循的中学

生行为规范。这时候,是严厉批评、横加指责,还是谆谆善诱,因势利导呢?前一种做法,会使他们的言行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逆反”;后一种做法,则会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琐碎小事当中,区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提高了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多沟通

教育工作者由于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的时代的差异,对人生的价值、对社会生活的看法方面,存在观念上的不同,存在着 “代沟”。如果让这种所谓的“代沟”在两代人中间长期顽固地存在甚至发展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势必会造成各自“封闭”的状态,形成 “逆反”。这要求师生之间进行沟通。大到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要求、对价值观念的不同看法等等;小到歌星、影星、球星、追星现象等。其实,这代人所面对的生活内容,社会生活现象,比我们这代人要丰富的多。但他们又相对地不成熟,对一些问题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又不希望别人包办代替,强调“独立思考”。这样,这种“沟通”就十分必要了。在相互的沟通当中,弱化学生对老师的“警惕”与“抵触”,能敞开胸怀,这样,我们才能引导他们对社会生活现象产生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他们成熟了,那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相应地增强了。

四、多关心

当今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独生子女多,加上生活条件优裕,从小许多事多为父母包办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没有,心理承担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所以对他们多关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思想上的关心,及时发现思想苗头,关心他们思想动向;其次是学习上关心,不但要关心那些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更要关心那些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生活上的关心、感情上的关心,使每一个同学都感到老师的关心无所谓“好生”、“差生”之分,老师对我是最关心的。特别是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就大动肝火,否定学生的一切优点。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动辄“严加批评”,而不是疏导、诱导,只能导致对方逆反心理的形成,而不利于良好心理的形成。而要辩证地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学生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质,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会增强。

五、多表率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教师的言行、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无疑都是学生效仿的典范。“为人师表”是千真万确的。教师事事率先垂范无疑会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除了平时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之外,每当大型活动,我们不是单单充当一个布置任务的指挥者,而且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当你拿起一把扫帚扫地,马上有许多同学来抢你的扫帚,同时又有同学拿起扫帚的时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由于我们在工作中贯彻了“五多”的原则,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就相应地“轻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2.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我们农村信息技术的老师,应该怎么去上好这门课程?应该怎么去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很重要,很有趣,很有价值的学科,把信息技术这门课教学搞好呢?我想面对这样现实,老师抱怨是没有用的,而是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只有多动脑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上不拘一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将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学好用好。以下是我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想法。

一、精心备课,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面对农村学生电脑见得少,基础知识缺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弱这样一种现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而不是拿着课本通篇照搬。由于农村学生这方面基础比较薄弱,我们老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适宜,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很关键。因为农村学生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电脑,所以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目标不应是把课本上完讲完,而是从课本中有选择性的找出一些学生容易感兴趣的并且应用型较强的内容来上,从以往我上信息技术课的经历来看,如果老师想要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就掌握并且会用课本上所有知识的话,这最终导致的是学生们收获甚少,因为学生们缺少实践的机会。

二、点面俱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要做到点面俱全。点就是上课要有所侧重点,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重点。上课要有针对性,对我们学生上机要用到的知识,或者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我们要做到重点讲解,让学生不只是有所耳闻,而是要做到理解透彻,并且在上机的时候能够应用。面是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候不仅要把本节课的书本内容讲全,同时还要求老师把知识拓展到书本外。由于农村学生的电脑知识面比较窄,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不能一味的就按着课本走,要把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新闻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应用

在农村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觉得最好是采取第一周先上与基础知识相关的理论课,然后就按一节理论课,接着一节上机操作课的循环模式,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上机,那样的话,学生们不可能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听你讲课,因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这看看,那试试,结果机房一片混乱,学生不仅没有听到老师讲的理论知识,而且有时由于他们不正当的操作,会导致电脑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因此我们要在上机操作的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要让学生通过前一节理论课的学习认识相应的操作。这样,我们在进行第一次上机课时才会有条不紊,在后续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学会真正的应用。

四、合理组织上机操作教学

老师上课要调整好心态,合理地分析班级情况,妥善地划分学习小组,把每个小组成员固定在每台机上。选出一名上进好学,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做小组长,由这位同学具体负责,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认真练习。同时,我们还要对全班学生提出课堂的基本要求,让每个同学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进入计算机教室内,要保持教室的卫生,学生要按顺序上机操作练习;在上课过程中电脑出现问题时,自己不要随意处理,由小组长及时告知教师来处理;练习时要抓紧时间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心爱护学生,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而不是斥责。

五、老师要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学会对电脑的基本维护和修理,这是一项基本功。电脑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工具,在使用它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懂得一些对电脑的维护与修理,那么在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将是束手无策,延误教学。所以我们要时刻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成电脑维护的专家。这样在课堂上电脑一旦不能正常工作,我们就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维护技能,快速维护好电脑,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上一篇:幼儿园日常管理督查汇报下一篇:廉洁从业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