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现状及分析(精选7篇)
1.大学生考研现状及分析 篇一
2017年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参考
书目、考试分析
先跟大家说说我的成绩吧,初试总分419,政治78,英语83,专业课一132,专业课二126。复试总分208。初试复试折合后83分。今年考这个分数,学姐本人也很意外,虽然初试考完后,预料到不会太差,但英语,政治和专业课二都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初试成绩出来后,我挺担心今年和去年一样有很多高分大神,没想到最后给出的复试名单,学姐比第二名初试成绩高了30分,后来的复试成绩比第二名高10+,折合后也是唯一一个总分80+的。这就是努力后的回报,希望小伙伴们一定要踏实,认真,刻苦地学习。
1.复习时间安排
本来是打算去年3月份开始复习的,由于种种原因,拖到了9月底,满打满算复习了三个月,时间特别紧张,每天都很惶恐,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了,期间不断调整心态,既心累又耽误时间。建议小伙伴们不要学我,从暑假开始复习是比较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复习得比较充分,又不会把战线拉得太长。当然这还需要根据个人基础而定,如果是跨专业,最好还是再早点开始准备,因为有些语言学理论不是太好理解,把它们都吃透需要一定的时间。
2.关于参考书目
新祥旭考研
吉大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课共考两门,一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吉大给出的参考书目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黄廖版的《现代汉语》,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另一门是语言学理论,给出的参考书目是叶蜚声和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除了上面这些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部分还需要看王光全老师的讲义资料,里面会涉及一些重要知识点,并且老师的知识系统和出题思路很吻合,看了之后会对于开阔思路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学理论部分还需要看下吉大版的《语言学概论》,历年很多真题会从这里面选择知识点。此外,吕明臣臣老师的语概笔记也可以看一下。
3.关于政治复习
政治我是10月底开始复习的,没有报班,一是时间不允许了,二是我不太适应大班学习。当然报不报班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只是学姐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报班只是帮助理解知识点,了解知识重点,对于老师临考前划的押题重点,不要太过相信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知识点,我身边就有一些同学跟着报班老师走,知识点复习的很不到位。
关于政治的资料,我用的是肖秀荣老师的全套。刚复习政治时,先看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配合着《1000题》做配套练习,看完一遍后可以开始做真题了,这时候错很多是正常的,第一遍做真题主要是熟悉真题出题思路,问题切入点,而不是上来选择题就做40+,这样也没什么意义。学姐第一遍做真题,选择平均只能得28+-。真题做完后可以针对知识漏洞,再翻一下《精讲精练》。之后就是肖秀荣的《8套卷》,《形势与政策》,真题,《4套卷》。开始做8套卷时,学姐是配合着《风中劲草》复习的,这时候属于第二遍细看知识点,以前真题里很多不会的,现在就突然醍醐灌顶了。学姐边做肖8边看形势与政策小本,这两个都做完后再做一遍真题,这时学姐已经能做38+-了。之后背一些重要知识点,回顾之前的错题,最后做肖4和其他老师的押题时,学姐选择题基本40+。
再说说大题,大题学姐平时就标出了一些重点,考前一个月背了背,然后肖4出来,把肖4大题背了一遍,背完肖4又补充着挑了些肖8大题背。肖4去年押中了4道大题,所以肖4的重要性一定不可忽视。
到了最后考试时,17年政治选择题有些难度,思路和平时做的1000题,真题都不太一样,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多做些其他老师的选择题,比如蒋中挺老师的等等,这样可以了解不同的命题思路,考试时就算命题思路自己不熟,也不至于太慌乱。政治大题答题一定注意逻辑,标清楚1.2.3.4.5,排列整齐,卷面干净,那么你的分数是不会低的。吉大政治主观题不压分,新祥旭考研
所以尽量多写,字体工整。
关于形势与政策,平时可多关注蒋中挺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吃饭或睡前看一看,对事件有个印象,后期复习会轻松很多。
政治就讲这么多,如果总分想突破400,那政治和英语就一定拿高分,因为很多人不太重视政治,擦线过的一大大批,所以如果你考80,就和别人拉开了20分的差距。而英语,很多人不过线,所以考70+就能和别人拉开差距了。
4.关于英语复习
英语学姐开始的最早,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背英语单词了,学姐用的是红宝书,到考试前红宝书已经反反复背了4/5遍,这时英语阅读题中最多有4.5个单词不认识了。
阅读学姐是从暑假开始的,每天2篇,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黄皮书用完学姐就开始刷真题了,从03-15的真题刷了两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这一点很重要哦)。作文考前背一下模板,应付考试没什么问题了。
大家都知道英语考研阅读最重要,而阅读,除了单词,就是语感最重要,所以一定要多做多练,培养自己对阅读理解的语感,语感有了,长难句也不难懂了。
5.关于专业课
学姐复习专业课首先是看书,把知识点都理解透。因为学姐没有跨专业,本科期间基础也比较好,所以看书没花费太长时间,两三遍就已经理解了。但这个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觉得自己基础不太好的,就多看,多问。然后学姐开始看历年真题,总结出题的重点,常考的点有哪些。第三遍看书时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分别做了笔记,看完真题在笔记上标出了重点难点。学姐考前把这些笔记又背了三遍,和别人比背的次数不多,但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才是呀。
关于语言学理论,一定要把历年真题的答案背熟,吉大初试真题的重复率是很高的,语概出的题都比较基础,所以背真题和笔记就够用了。
关于古汉和现汉,近几年出题越来越活,更侧重于对知识的运用。古汉部分初试会涉及一些训诂学的知识,所以训诂学的资料要有。去年古汉还出了几本训诂要籍的名词解释,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很容易拉开分数的,所以大家要重视哦。除此,近几年越来越重视解释词义,去年出了35分的题,所以古汉的文选一定要反复看,弄懂重点词的意思。现汉近几年都以指出
新祥旭考研
词性,辨析同义词,总结归纳句式为重点,三道大题分别对应这三个知识点,所以一定要在这些方面多下些功夫。总之古汉和现汉出题是比较活的,但也有规律可寻,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这门专业课,学姐记得第二名语概考了136,比学姐高,但古汉和现汉学姐比第二名高了20多分,其他人最高考到111分,所以这门课是拉开分数的关键哦。
6.关于复试
吉大还是比较看中初试成绩的,所以一定要先努力把初试考好了。
这个专业复试包括专业课笔试,占100分,专业课面试,100分,英语面试50分。英语面试和专业课面试是一起进行的,英语面试一般是专业课老师问问题,都比较简单,这几年没有听说请外院老师来面,不知道以后形势怎么样。面试一个人大概15分钟左右,次序是按照初试成绩,第一名将近20分钟(学姐就是那个被老师问了很多专业课问题,面了将近20分钟的心累狗)。专业课面试有老师问基础知识,有老师问拔高知识,有老师问课程设置,有老师问其他的。拔高知识一般是李子君老师问,答不上来很正常,只要大方承认,并表示以后会努力学习就好,但一定要把基础知识答好哦。
关于专业课笔试,复试一般只考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古汉部分会涉及音韵学的知识,所以建议大家找专业课老师把这一部分精学一下。现汉部分出题比较活,今年是让写篇小短文,80分。这部分是考察你是否有学术研究的潜质,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见解,并且要注重全文的逻辑关系。前几年有语法功能辨析,有总结句式,总而言之还是考理解和运用,所以平时看书一定要把思路打开,死记硬背不可取。
考研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学姐认为考研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姐复试时间比较短还拿了高分,很大程度在于以上三个方面。
由于学姐不清楚每个人的情况,所以呢以上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小伙伴们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努力是一定会有回报的,所以在考研这条路上一定要坚持走到最后~希望以上经验能够帮到大家,也希望所有看到这条分享的小伙伴们在一年后能够得偿所愿。祝你们一切顺利~加油!
新祥旭考研
2.大学生考研现状及分析 篇二
关键词: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考研现状,考研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由于高校扩招,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规模也得到较大的发展, 各院校体育人数逐年增长, 而用人单位教学课程以及以高考升学率为目的的教学误区, 使体育教师的需求下降, “供过于求”的体育教育专业市场导致了体育人才市场的滞后, 因此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增加就业的砝码, 从而形成了一股“考研热”。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性强, 就业方向过于集中, 就业渠道过于单一, 从而加剧了就业的竞争, 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因此不少学生都自愿或非自愿的加入了考研的大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吉首大学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为研究对象, 以吉首大学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46名考研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通过吉首大学图书馆、期刊网、知网等网站查阅了与该研究相关的资料30余篇, 了解有关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现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 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论文的研究做好基础理论准备。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现状调查问卷》选择46名参加考研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发放46份调查问卷, 回收46份, 有效46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文章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得到研究所需的数据, 并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Excel制作图表, 作为最后进行分析性描述的依据, 从而获得调查研究结果, 为该研究需要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考研学生报考学校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考研学生在报考学校时主要集中在A线和B线两个地区。其中A线地区报考的有13人, 占总人数的28.26%;B线地区报考的人数有33人, 占总人数的71.74%, 其中报考该校的有31人, 占总人数的67.39%。笔者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如下, 首先, A线沿海大城市, 经济比较发达, 就业机会更广, 学校软硬件设施相对其他学校更加优越, 更吸引学生;其次, 报考B线地区的学生, 以报考该校的学生占比最大。因为学校对该校学生报考本校有适当的照顾政策以及报考吉首大学该校初试考试的内容是学校教过的课程, 复习更顺手, 更有针对性, 不会盲目
2 . 2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报考的学校优势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报考的学校时, 各学校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吸引着学生, 如所报学校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 占了17.39%, 学校的硬件条件好, 环境优美占了21.73%, 所报学科及专业方面有独特优势也占了60.87%。综上所述, 学生报考学校的优先选择条件还是该学校的学科及专业优势, 其次是学校的硬件设施, 环境等, 就业因素排在后面。由此可见, 学生报考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更多的是争取再学习的机会, 接受更高的知识熏陶, 同时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 3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的目的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考研目的众多:想继续学业深造的有52.17%, 因为大学的学科知识有限, 很多人都想通过研究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考虑到个人发展问题的占了52.18%, 随着本科生的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许多用人单位将招聘条件提升到了更高水平的研究生学历, 为了争取更好的就业平台, 增加就业机会, 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为实现父母期望的占26.09%, 许多学生考研都承载着父母对他们更高的期望;在老师的鼓励与鞭策下考研的有15.22%, 而盲目从众及抱有其他目的的各占2.18%。综上所述,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的目的呈多元化, 分散性强的趋势。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 都将会成为他们考研的动力。
2 . 4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在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上, 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英语成绩太差, 占54.35%,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时期, 并未对英语进行系统学习, 学院对对英语也并未做严格要求, 只要求校三级, 而考研英语有一定难度, 英语成为研究生考试的重要瓶颈, 使许多学生因英语而放弃考研;其次是没有详细学习计划的占45.65%, 考研是独立学习的过程, 很多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长短处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从而造成学习盲目, 复习难度加大;觉得考研四周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占34.78%, 对考研的信息缺乏了解, 缺乏名师指导, 学习任务繁重, 课程多等因素也占了一定比例。综上所述,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管是自身的问题还是外部的影响因素, 若没有积极采取解决措施, 将会成为他们考研路上的强大阻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学校时, 报考B线地区的学生比例远多于A线地区, 其中以报考该校的人数占比最大。报考学校的最大优势在该学校的学科优势, 其次是学校环境优美;而对报考学校的专业选择方面,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占比居于首位。
(2)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考研目的成多元化趋势, 其中个人发展、学业深造占比最大, 其次是缓解压力, 最后是父母期望和老师鼓励等。
(3) 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很多, 最突出的问题是英语太差, 对考研缺乏了解, 没有学习计划。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 盲目参加考研辅导班, 对自身的缺点缺乏一定的认识。
3.2 建议
(1) 正确选择报考学校。
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正确地选择报考学校。不要一味的盲目报考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在确定考研后, 对报考学校进行认真地了解和透彻地分析, 尽可能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选择自己感兴趣且专业学科有优势的学校进行报考。多与老师或历届考上研究生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 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不要盲目跟风。一旦确定报考学校就要尽全力进行复习, 多了解该学校研究生招生动态,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坚持到底。
(2) 端正考研心态。
考研是一个艰苦的、漫长的过程, 这就需要考研的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 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考研不仅仅只是考查书本上的知识, 更对人本身也是一大考验, 对人的个性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所以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端正考研的心态。其次, 不要抱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不管是社会压力、经济压力、还是家庭压力等都要化压力为动力, 坚定自己的考研想法。
(3)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考研过程中, 复习时间非常重要, 每一门科目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这就需要学生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增加复习的时间, 挤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复习中去, 其次, 在学科时间分配上, 针对自己比较薄弱的科目, 适当增加或减少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每天对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 这样才能使复习更科学、合理,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雪影.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9 (3) :102-104.
[2]孙雪冰, 王彬, 张凤英, 等.菏泽学院体育系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9) :99-101.
[3]孟佳, 顾昭明.山西省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 (7) :828-829.
[4]程启平.安徽省师范类普通高校 (本科) 体育院系学生与其他院系学生考研情况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 2008 (1) :108-109.
3.大学生考研现状及分析 篇三
近几年,三本院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在此情况下,三本院校中“考研风”越吹越热。据统计,全国三本院校在校生人数157.4万,其在校人数达本科生数量的四分之一,三本院校的学生之多,已受到广泛关注,就业情况不容忽视。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三本院校学生越来越多的投入到“考研大军”,这么多三本院校的考研学生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是三本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应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以武汉部分三本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的大三、大四准备考研学生。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2010年至2013年的文献资料,取得相关数据与资料。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
二、现状与分析
1、三本院校学生考研人数分析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招,使得报考人数也不断增多,其中包括三本院校的学生。不论每年的报考人数还是考上被录取的人数都在逐年增加,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为例,2007---2011年报考人数分别是125人、415人、762人、1050人、1123人。可见,三本院校报考研究生人数仍有上升趋势。
2、三本院校学生考研动机分析
对考研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8.5%的学生迫切考研,把考研当做大学四年的追求与目标,这些学生中大多数都是在高考中失利,一直没能走出高考的阴影,从大一开始树立考研的决心,开始准备考研;25.3%是认为三本院校的学生去找工作,比起一本二本的学生缺乏名校的“高帽”,会找不到好工作,一些招聘单位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三本院校学生,选择继续读书;仅有8.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学的知识远远不够,考研为了充实自我,提高核心竞争力;12.3%的学生是为了逃避就业,把学校当做避风港;剩下的学生是盲目跟从,风气带动的原因,认为别人考研我不考是一种落伍行为等,考研的目的性不强,所以动力也不足。
3、三本院校学生考研条件分析
三本院校学生的考研条件好坏,是其能否考上心仪学校的重要因素。归纳有以下几点:第一,基础较薄弱。独立学院学生进校时分数较低,比之本二学生分数要低50分左右,所以横向比较的话,三本院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第二,学习氛围和学风建设不如本一本二的校区好。有不少学生其目标就是混个毕业文凭,校园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研学生。容易造成考研学生在校学习时意志薄弱,跟风从众现象明显。第三,师资力量欠缺。三本院校建院时间都不长,机制还不完善,大多教师还很年轻,缺乏经验,教学质量和要求上偏低,容易造成竞争优势不强。
4、三本院校考研目标分析
据访谈,三本院校学生考研目标普遍设置的较低,选择相对容易考上的学校作为奋斗的目标。究其原因:第一,到了大三下学期,选择考研的同学大都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深入了解自己实力的基础后显得信心不足,也感觉自己实力确实不够,自信心缺乏,不敢尝试较好的学校,害怕失败。第二,考研重心放在有学校上,而不是重点学校、重点专业上,或者是选择独立学院的本部。所以在多重压力下,大多数学生选择降低要求,以考得上为目标不追求名校。
三、三本学生考研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
针对三本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等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进行政策和制度鼓励。如开设考研教室和考研辅导班、激励制度、提供图书信息等。第二,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要创新管理途径。如成立“以老带新”帮扶社团,通过考研成功学生的经验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考研;第四要加强教学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端正考研动机、选择报考专业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从个人方面来讲,三本院校学生要加强自信,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有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学生自身作为考研的主体,端正考研动机是决定考研的首要任务。尽早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理性选择考研,做好积极投身研究工作的准备。从新生开始重视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奠定良好的考研基础。积极参加科研、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提升研究能力。同时积极了解考研的动态,收集相应的资料信息,并需建立相应的考研协作团队以促进有效复习和心理方面的相互支持。考研及读研过程是持久的过程,将考研作为信念和目标,保持吃苦和不断追求心态。
笔者认为,对于独立学院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考研,应该理性看待,正面引导。这是独立学院毕业生个体差异和就业多样性的体现,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客观反映。同时也要冷静分析,正确引导,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和学校就把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作了一种就业的途径,实际上只是把就业问题推迟,使就业压力得到暂时缓解。
对于越来越多的三本学生参与考研,应理性分析,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端正动机,增强自信。引导学生认真探索考研复习和应考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要求,制定合理和切实的复习方案。为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专业型和学术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三本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4.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四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口益严峻。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己达到619万。教育部表示,2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重要的途径。然而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当前,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潮流在全国兴起,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如2003年6月18口,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应届毕业生干个体,一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和相关工商管理费”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孵化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以及信息处理、商机把握、判断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创业既可能有成功的喜悦,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一)大学生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
自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中了解到,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是真正
创业的只有0.01%。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
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
总数的比例不大。大学生仍然把政府部门、大型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自主创业步伐缓慢。(二)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学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在实际中应用的比较少。一旦学生毕业后,离开了学校,凭个人的力量要创办企业,却往往会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
业,如餐厅、零售等小而又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木;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是寄予厚望的,而且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高,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成功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三)创业过程风险重重
由于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市场的真正了解,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分析,项目实施前制定的方案又脱离市场实际情况,所以方案就变得不可行。仅凭借创业的激情自目实施创业计划,市场环境发
生的突然变化往往会使创业者措手不及,这些情况就可能迫使创业者放弃继续经营而使创业计划中途流产。同时有些大学生创业失败后使自己及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创业失败后可能使创业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创业者以后的生活与工作。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经历过很多的挫折与磨难,相对于其他人的创业失败,在心理上大学生的负担会更重一些,心态的调整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一)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1、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
2、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珍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和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修跨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前沿、经济社会热点现象,以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创新计划以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创新等,在思想上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 的前途命运。
3、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要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又要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选择风险低、投资少、专业对}}、经营灵活、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创业项目,确立合理的创业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然后脚踏实地实施计划。
4、做好承受和处置风险的准备。充分认识到风险与创业过程相随相伴,要以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代替狂热的冲动,对可预见的风险要提前准备防范措施,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要预先确定处理原则。每一次风险未必都能成功化解,在选择创业之前,大学生还必须做好承受挫折和失败、挑战自我的心理准备,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机会。
(二)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
1、完善师资结构。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必须完善师资结构、当前高校师主要是就业型的,应先提高老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齐询师、创业投资家、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老师,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2、开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首先,要改革课程体系。可以在传统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技能、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多样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确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的空间观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木内外和学校内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双主教学模式”,即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组织管理、理财能
力、营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合于教学过程。
(三)大学生创业的一般模式选择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以卜几种大学生创业模式值得提倡。
1、知识型创业。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把知识作为资木,从而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可行性比较高。当前,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有的做广告设计、有的开网络商店、有的开家政公司。
2、兴趣型创业。大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商业行为,从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一些人的兴趣爱好恰有市场的需求,那么追求这些兴趣爱好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在一些
新兴领域进行的创业活动,主要集中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一些新兴领域。这种模式要求创业者必须有新颖的点子和活跃的思维,能够有标新立异的设想,敢于接受新事物。如有的大学生开设婚庆服务公司、有的搞屋顶绘画、有的开宠物商店等。这种模式成木比较低,是典型的开创性、价值创造型创业。
3、服务型创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把大学生的口常用品作为主要的经营商品,从中获取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口常用品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在许多校园,大学生通过经营口常用品而获得经济收入的还有很多,如商贸集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等,都是面对大学生口常生活提供产品和服务。
4、季节型创业。大学生利用某个特殊的季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的创业活动。这种模式要求创业者必须善于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并对市场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学生这个创业群 体中,这种创业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创业者利用新生入学之际、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一些特殊的口子进行的创业活动。
5、其他创新创业模式。除以上大学生创业模式外,供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模式还有以卜几种类型:一是走积累演进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是大学生为了实现就业的同时积累资木和经验,由个人或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白手起家;二是走概念创新的创业模式,其核心是立足客户的潜在需求,挖掘和创造新的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三是走加盟代理的创业模式,这种创业模式,是大学生个人或团队以“办公室小企业”形式从事创业活动,凭借加盟企业的品牌开展业务;四是走关系营销的创业模式,大学生充分利用毕业实习阶段构筑自己良好的关系网络,以便毕业后的创业过程中能依托一些公司,凭借
5.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篇五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2]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本科32学时,专科28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相当于《法律概论》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1999,2)[3]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
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4]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
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5]我们知道今年“2.23”特大杀人案,其犯罪嫌疑人是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即将走向社会的2000级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马加爵,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高校用4年的时间为国家培养了一个“高级”犯罪分子,这将严重的威胁着社会的治安环境。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治理社会的治安环境问题,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治本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对在校生法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高等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是在1986年9月,其性质是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国家教育部还将它列为德育三大主干课程之
一。基于这一事实,很多人认为《法律基础》课具有“双重性”[6],即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课程。《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要达到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7]
2、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因为这样做可以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这种改革会使课程内容得以精练,即使讲些必要的具体条文,也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材料对待,而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不仅会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主要内容,也会为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手段提供可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应使《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4、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长郎代尔[8]曾经说过:“有效的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 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选用生动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司法判案成例,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分析及教师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法学原理、基本制度。这一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纯理论知识满堂灌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原来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变成了师生互相交流,学生充分参与的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此外,高校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观点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二)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如今年在云南大学发生的“2.23”特大杀人案,马加爵于3月15日晚上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云南人力资源中心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惠主任说,从提供的资料来看,马加爵可能是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人。这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属分裂性质,表现在他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则属攻击性质的人格分裂,表现在从提供照片上看,马加爵蛮有攻击性。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平时很压抑,如遇上某些事情的话,就有可能爆发,且喜欢报复打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学认为,犯罪动机是犯罪人的内心动力,这种内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为人的内在条件(生理和心理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各种刺激)。从哲学角度分析,犯罪人的各种需要是内因,而外在刺激是外因。[9]我们知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10]
6.大学生考研现状及分析 篇六
如今,大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当成“稀有珍品”对待,本科毕业生找工作已不再如前几年般顺利,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条出路:考研。那么,我院大学生是如何认识考研的?他们为考研又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又是出于何种原因踏上考研之路的?我们小组特地做了这次调查。
这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共发放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7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00份,有效回收率高达85%。在我院图书馆、主楼、各学院和食堂,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查覆盖我院农学院、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高职学院,学院覆盖率为100%;被调查学生来自2008级、2009级和2010级三个年级,其中2008级670人,2009级330人,2010级700人,只有数据缺失30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3.5%、16.5%、35%、15%。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被调查者是否考研
2.被调查者考研的目的
3.被调查者所在班级正在准备考研的人数
4.被调查者选择考研是否具有名校情结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884人认为考研比找工作好,有510人认为工作比考研好,还有306份数据缺失,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2%、30%、18%;然而,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者中有1054人准备找工作,有476人准备考研,剩余170份数据缺失,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28%、10%。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可知,认为考研优于工作的同学并非全部选择考研,同样也有持工作优于考研观点的同学加入到考研大军之中;同时,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大家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弥补高考的遗憾与家庭强烈要求也是大家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有因为考研有面子、闲着没事、考着玩和其他原因而考研,甚至因为与别人赌气而考研。
由于我院属于二流院校中的中、下流学校,是否选择名校作为研究生就读的学校也是一个备受讨论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名校情结的人数占67%,无名校情结的人数占31%,数据缺失的人数占2%。最能直接反映考研人数情况的当属每个班现阶段准备考研的人数,由于在本次调查中,大一与大二的同学占被调查人数的64.7%,因此有302位同学不清楚本班准备考研人数或无人考研。
二
(一)预测我院2012考研人数
每年的考研人数受多方面的影响,本次预测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本次被调查者中有28%的同学准备考研。
2. 本次调查地点为我院图书馆,是大多数同学学习的地方,也是考研学生聚集之地,故选择折减系数0.458。
3. 我院现有在校大学生15918人。
4.2011年,全国大学生的毕业人数758万,其中报名考研的有151.1万,考研比例为19.9%。
综合前三个因素,可以预测我院2012年考研的比例约为:28%×0.458=12.82%。
所以,我院2012年的考研比例与全国大学生考研比例接近,而略低于全国大学生的考研比例,这是相当合理的,因为我院很多同学的基础较差,部分专业就业情况较好,但是也有部分同学不满意自己的高考成绩,愿意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我院2012年考研的人数约为:15918×12.82%=2041人。
(二)建议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我院同学有所帮助。
1. 是否考研,主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因家庭的强烈要求、陪考、考着玩,甚至和别人赌气而不合理地选择考研。选择考研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经历更多的风雨。自己的生活应当自己主宰,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实力、意向和家庭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考研与否。
2. 一旦决定考研,便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不论几多风雨,切忌在考研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 决定考研的同学切忌盲目追求名校,选择一个合理的大学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会功亏一篑,不仅没有读上研究生,而且可能打击生活的信心。
4. 在考研的路上一定要有毅力,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若第一次考研失利,要总结失败原因,对自身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再决定是否再次投入考研,不可盲目地放弃或是不假思索地再次投入考研大军中。
5. 社会在发展,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在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取得更深入的研究对于将来事业的发展也有助益。考研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路径,需要慎重选择研究方向,以兴趣和自身实力为主要导向。
6. 当今国家和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考研继续深造不仅对自身有利,而且对推动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贡献,高科技人才比例的上升对于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和国防科技实力的现代化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考上研究生也是为国为民的光荣举措。
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的进步同时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也孕育着新科技的重大突破。面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科技革命浪潮,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因此,考研是一个通向高水平高素质科技人才的行列的开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通过不断深造,方可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近,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王海良.对大学生“考研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7.大学评教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七
摘要:对于大学而言,学生评教制度是了解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工具,是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然而却出现了部分评教结果失真、部分评教主体缺乏公正评价的能力,易出现评教失德现象、评教最终效果表现“漠然”等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强调对组织中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关注和满足,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组织的不断发展,并就评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评教制度;角色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
一、评教制度现状
1.J大学现行评教制度
以J大学为例,经过搜集资料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大学生评教制度如下:
(1)学生评教每学期一次,进行网上评教,对每个任课教师都要进行评价,在期末考试之前完成,期限为一个月。
(2)如没有进行评教,将无法查询期末考试成绩并且取消下学期通识选修课的优先选课权。
2.评教重视程度
在对评教的重视程度上,认为重要的学生占35.5%,认为较重要的占39.5%,认为一般的占23.1%,认为无所谓的占2%。同时,周围同学对学校评教制度的态度也是较为重视。由此可见,多数同学都较为重视评教,肯定了现行的学生评教制度,并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评教活动。
3.评教态度
在评教时间上,21.1%的同学只用1-2分钟来评价以为老师,38.8%的同学用3-4分钟,25.8%的同学用5-6分钟,14.4%的同学会用6分钟以上。反映出部分同学对评教的态度不太认真,只是匆匆填完,敷衍了事。
4.对评教的了解程度
在总的了解程度上,很多同学都表示非常了解或较了解评教制度,共占87.3%,不了解占19.7%。
5.评教目的
在对于评教目的的认识上,认为评教的目的是“改进教学”的占66.2%,据大多数,“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奖金有关”的占43.5%,“行使个人参与权利”的占35.8%,“践行民主管理理念”的占33.8%,“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占44.1%,“展现自身价值”的占20.1%,“满足个人好奇心”的占8.4%。
6.评教前指导
针对评教前的指导,大多数人都获得了详细或较详细的指导,共占77.9%,还有22.1%的人受到的指导较简单或没有受到指导。
7.评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评教中出现的问题,“宣传动员不够,对评教活动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很清楚”的占59.9%,“评教指标内容不完善”的占43.5%,“权重不科学”占42.8%,“评教结果使用不当”占26.4%,这四项所占的比例最高。还有77.6%的学生认为评教结果并不完全能反映客观实际。说明评教存在失真问题。
针对评教的评价体系指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风格不同,难以制定一个统一标准”、“评教指标体系不利于教师个性发挥”、“某些指标不符合学科教学特点”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78.3%、58.2%和66.2%。
8.对评教的建议
关于对评教的建议,51.2%的人认为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评教指标,56.2%的人认为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考核和奖惩相脱离,60.9%的人认为要公开评教结果。有36.5%的学生反对将评教与选课捆绑起来。
9.评教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评教主体,均超过50%,与此同时,评教中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共占87%,说明教师和学生是评价系统中的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而他们在评教过程中的收获最大,学校管理者在其中只是有一个引导作用。
10.性别与对评教重视程度的交互分析
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对评教较为重视。
11.年级对评教重视程度的交互分析
由调查数据可知,在对评教的重视程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间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二、大学生评教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J大学的调查显示,目前的大学生评教工作存在问题如下:
(一)大学生评教结果部分失真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评教结果存在部分失真现象,学生教学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大多数学生在对任课教师打分之前没有认真阅读过评价指标,3-4分钟完成对一位老师的教学评价占绝大部分,这种速度决定了学生不能准确评估每个老师的教学情况;其次,对于有些太专业和太细致的评价条目没有详细说明,学生不能够完全把握评价精神,随意打分;再次,学校对学生网上评教设置了过多的约束条件,如评教时间、地点、期限等的约束,使学生失去了宽松、自由的评教环境并产生抵触心理,出现随意评教或“代评”现象,其结果必然造成评教结果的不真实、不可靠。
(二)部分评教主体缺乏公正评价的能力,易出现评教失德现象
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加之对评教监管力度不够,大多学生进行评教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实践中,学生往往带着功利目的来评价某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这样便可能出现评教失德的现象,一些学生将评教作为评价教师与自己关系的一次机会,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打分较高,而对自己讨厌的老师,他们会借此报复、“诋毁”一下,从而导致评教结果存在主观性,不能反映客观事实。
(三)评教最终效果表现“漠然”
评教最终效果的“漠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教结果不公开,二是教学没改进。学校只是将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对学生和老师不公开评教结果,学生对评教后的事情一无所知,教师也只是知道自己的评分与排序。在我国,学生评教为管理层面所设计,是管理者检查和推进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高校管理干部普遍只“查”不“推”,评教结果成为束之高阁的档案。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对完善大学生评教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是高校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引起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为了保证评教活动的效果和评教结果的可信度,我们必须照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接受他们的监督,就利益相关者视角来看,我们对完善大学生评教制度有如下建议:
(一)确立并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看来,社会组织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和抗拒都可能给组织发展带来负面影响①。所以,大学评教制度应该把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大学的管理活动并不是学校管理者的任务,而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职责,是基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合力,因此,作为改善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评教制度,应树立起整体利益观,保障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力求通过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或调整,促使高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维护或进一步的满足。
(二)创设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平台
大学的环境不再是封闭的象牙之塔,由于环境的相对轻松,因此建立多方位的交流平台很重要。从现实层面来看,为促使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利益能落到实处,大学就必须借助制度安排,在制度上予以规范,通过合理的制度文本规定和制度程序设计,来为大学内的利益相关者,创设良好的运作平台,公开评教结果也将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评教受体的老师的利益相联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取消对利益相关者的过多约束条件
在大学这个利益系统中,轻易地打压某一(某些)利益相关方,或漠视其内在的利益诉求,都属非理性的行为,势必会损害其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会促使其成为评价活动的潜在阻力。根据调研的结果,大学生评教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制定的过多约束条件的影响,因此,建议取消对大学生评教的过多约束措施,使其有相对宽松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评教,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评教结果的真实可靠;同时有利于教师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以积极的态度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四)优化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
“学生评教”要时时处处以改进课堂教育教学为目标,从设计、方法、手段、方式到效果,都落足于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把“是否真正改善了课堂讲授、增进了学生收益”作为检验标准②。因此要作到三个方面,一是要废除以评教分数来惩治与制约教师的惯例,制定可以激发教师优化教学的新机制,高校教育管理者要从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出发,设计出更多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改变教学;二是改变学生评教的时间与次数,变一次为两次,变期末一次为期中、期末各一次,以便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评教真正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三是将网上评教改成现场座谈,使教师能够参与到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中,接受批评和忠告,为达到真正促进教学的效果,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让教师参与到学生评教的互动中,加入到评教结果的分析中。
参考文献:
[1]王钢.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评论.2014(09).[2]张俭民,董泽芳.大学生评教如何从失真到归真——基于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 2014(19).
[3]黄小蕾.浅析医学院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01).
[4]潘志勇.注重学生评价,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05).
[5]魏晓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
[6]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7]陈平水,孙荣荣.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4).
[8]史艳红.学生参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4.
[9]李怀峰.高校评教中本科学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赵立莹.高校学生评教:功能、批判、效力.[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注释:
①王钢.利益相关者理论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评论.2014(09).
【大学生考研现状及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10-17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10-08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09-17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感悟10-04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07-10
中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教育措施11-13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分析研究08-02
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及风险的论文09-04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观念新动向07-30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技巧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