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2024-06-23

《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精选10篇)

1.《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一

触碰真理还是激发热情

读《费尔巴哈论》浅谈哲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意义

这就像读读后感而产生读后感一样,即使没有以讹传讹,尽力最大化地全力理解原作并且其实已经是理解原作所谈的原作的一般。好在也只是在谈个人观感,或者说恩格斯那篇文章也是在谈个人观感,只不过他自觉不自觉地便从哲学的角度进行理解;而我,虽然在文章的某些地方或不解或赞同,并没有清晰地感觉或者了解到自己是在如何地看这篇文章。而这也是我看完之后所产生的矛盾并且引发的一连串的感慨: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究竟是指导性的还是激励性的,一个人对哲学的相对感觉,客观地理解对于这个个人来说是不是最有意义的。这个问题仿佛可以双赢地解释清楚,又放佛无论哪个结果都在原地兜圈子。再或者,究竟思考这些哲学命题对人生对社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首先,是哲学对于一个人的指导作用大,还是影响作用大。这里的影响,自然便不是上文所说的指导,而是更偏向一个人对于哲学所产生的理解(不一定是正确的,甚至是倾向不正确的)而引导一个人所进行接下来的生产实践活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我觉得所谓“正确的引导”,即理解了哲学的意义,并以以此来指导实践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来首先接受的思维和行动模式。显然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分析,宗教是一种主观臆想,歪曲现实存在的事物,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其巨大的作用,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宗教所引发的狂热和教徒显示出来的坚韧的态度和可畏的决心都彰显着其力量。一些,甚至是普遍信教的民众心中都有所依托并且活的踏实且快乐,如果用各种方式逼迫他们接受先进而科学的思想即没有神的存在,那无疑是痛苦的过程。“自然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这对思想来说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然而没有任何大胆的解放时一下子被人接受和喜爱的,而越是接近所不知的真实,人们便越有可能被表面上的荒诞所吓倒,日心说是这样,自然科学的其他发现也是这样。而且不只是关于有神与否,那些起着“指导”和“启示”性质的哲学,对人的影响并不一定比人们误解了这些哲学而从而按照个人理解来了积极有效。正确,向前发展不一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愉快的,我不理解这些接近“真理”的理念,但却有可能活的更好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有可能成立的,然而为什么大家都不畏艰险地去了解和探索,我想这还是和历史发展有关。

由于每个人不管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这些本身已经产生了对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变量之外,还是存在着根本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总是不同的,也许在一个大方向下表现出了某种集体的倾向性(即使是错误的),但是还会有在长远的历史的角度审视下做出“正确”决定的人或者人们。否则历史也不会呈现这种发展。并且否定历史是英雄主义的发展论虽然已经被普遍接受,不得不承认有人提出和支持必然是因为不只是稳固的表现,虽然在今天看来是“合成谬误”一般的认知,然而在当时,或者说在人们最初提出各种理论的时候,是没有马克思理论来指导他们实践的,没人告诉以前的人们天文历法,生物化学;原因也很简单,是那些人在我们之前进行了不管正确与否都意义巨大的研究并取得了结果,一点一点历史走到了今天。或者说,就是因为历史本身,或者说所有生物本身,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将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话;有一种类似“永动机”之类推动发展的力量让人们在这个已有的物质世界生存的同时不断更好的生存,并且其他物种也在做一样的事情:某种橡树会随机地在某些年份突然自动减产,使食用其种子的生物——某种程度的天敌:因为阻碍其播种,而因食物短缺受到威胁。这是最近的研究结果,且不说以前的人们细致观察到如此境界与否,即使发现,研究的手段有限也可能导致人们发现现在发现的这种显然相较而正确的观点,取而代之人们更加有可能认为那是可以预言的神树。那么,这个推动发展的人类共享的信念或者精神,并不必是哲学。我是学习理科的,在自然科学里总是有许多条条框框或者定理公里。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好,霍金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也罢,的的确确在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来看这些才是真理才是真真正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对科学对人类的贡献远比老庄逃离现实闭门造车出一些指导人们思维的东西要强。但是随着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来看,人们对于哲学的地位还是很看重的,至少人们推崇哲学。我的理解的有用的哲学:是若是把这些定理公式具象化,或者引导大家有所思考和认识,那便是哲学。或者说,之所以不管是其他科学,还是哲学走到了唯物辩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个地步,是因为历史发展的特质和哲学的特质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历史总是需要更先进更完善的东西来“以旧换新”,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而哲学便是总结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指导(正确的方面)怎么更好地改造世界,当然,虽然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向着“更好”的方向,不管是直来直去还是曲线救国;发展和前进着,我们总是需要一个可以超越学科界限的学科来做统筹和安排。这便是所谓的哲学。像前文所提到的,为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人们有意无意地探索和改造世界。也不管目的是有意的,还是被“顺便”的,至少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绝大多数都是认真而虔诚的。我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这篇读后感中,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某种程度比虽然也需要观察实践和分析的哲学来说更要简单一些,毕竟思索的是思索本身这件事情。从前学习马哲的时候,总在想为何有人可以那样去想这个世界,比如只存在于内心之中,比如历史其实是主观的。然而在看了些这方面的书之后,不说理解了多少,却觉得其实都是有些让人信服的观点了。虽然只从事情上来说很好理解,深入地去想一件事情,会有可能混淆,又何况总是在想这似是而非的观点,他们并没有指导,或者只有错误的指导,推翻或者附和,都是一种努力和尝试,并且值得赞赏。

其实读恩格斯的文章并没有所谓一些感觉,只是更多的启发我对哲学的思考。对伟人评判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下早已经使我不懂得去思考和去评论。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恩格斯不是我所崇拜欣赏的人,虽然他得到了太多的称呼也好赞颂也罢,算是名至如归吧。不过对于费尔巴哈也好,书中被批判的人也好,虽然没有能像恩格斯那样让我想现在这样更接近真实和正确的哲学,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此的激情。

2.《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二

关键词:儒家思想,学校德育,借鉴意义

责任感。因此, 我们只有确立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从根本上认识到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坚持潜移默化式的传统文化教育, 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儒家思想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借鉴作用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不难发现, 儒家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内容, 只要加以科学、合理地继承和发扬, 就能够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概括说来, 儒家思想对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儒家思想的点滴灌输, 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传统的德育教育, 由于教育方式单调、教育内容枯燥, 导致教育成效不佳, 加之社会上的负面影响, 迫使学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产生厌学情绪, 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因此, 提高德育的吸引力、有效性, 是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能被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借鉴的内容非常丰富, 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励志人物、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例如“虽九死而不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无不透出道德修养的光辉, 用来教育学生, 既催人奋进, 又健康向上, 这些传统文化具有的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等特点, 寓于德育教育之中, 易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吸收, 会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实用。

第二, 儒家思想的融会贯通, 有利于促进素质提升的综合性、全面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是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既包括科学知识、专业技能, 又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既富有人情味又富含务实精神, 它所倡导的文化内涵, 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甚至可以说, 儒家思想的精神, 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因此, 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对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可以通过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载体, 宣传传统文化的精髓, 使学生在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悟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第三, 儒家思想的科学扬弃, 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提升。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 确实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尤其是儒家文化提倡的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 对于培养当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 儒家文化中也确实有不少陈腐的观念需要我们去辨别和摒弃, 它要求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秉承“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的原则, 认真甄别、辨认, 去其谬误、取其精华, 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中, 引导学生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

二、如何在学校实施儒家思想德育教育

关于儒家文化的授业解惑工作, 学校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关键。德育不是道德说教, 更不是通过强输强灌就可以贯彻执行、取得成效的。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 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德育工作是摆在面前最紧迫的事情。笔者认为, 通过实施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德育方案, 继承和弘扬儒家的优良传统, 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一是坚持以德治校为核心, 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氛围。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把“以德治校”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以德治校”是一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的“道德建设”系统工程, 其有丰富的内容和完整全面的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系统工程, 必须从破解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入手, 解放思想, 把儒家的道德教育资源与现代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取“软硬兼施, 情理相融, 动静相济”的方法, 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制度建设, 培养道德素养。与此同时, 学校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方式, 多吸收一些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儒家道德资源。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 要突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主阵地的作用, 建好广播室、宣传栏、图书角等文化基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 通过儒家积极的思想文化浸润, 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氛围。

二是坚持以德修己为关键, 筑就科学高效的德育教育道路。古人云:师者, 人之模范也,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不可否认,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 教师自觉做到自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是教师个人修养的基本操守。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善于从儒家道德教育传统中吸取营养成份, 加强自身建设,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建构学生的品德美,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同时, 学校要不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 对教师师德规范提出明确要求, 对师德建设加大典型选树力度, 通过教师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是坚持以德育人为重点,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 学校的德育教育还担负着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经过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孕育以及发扬光大, 儒家精神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尊严、荣誉和品格观念, 成为了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真正源泉, 具有培养人们高尚情操, 教育人们热受祖国, 为保卫国家、建设国家贡献力量的道德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要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研究、探索影响其思想波动的因素, 发现深层次原因, 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基本对策, 尽可能考虑德育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充分运用教材、加强时政教育、利用辅助读本等灵活多样的教育载体, 引导学生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文化滋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突出过程管理, 要针对校园、学生的特点, 缜密思考,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与评价方案, 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以此强化教育、规范指导、约束自我, 引导学生做有道德之人、有修为之人, 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使文明积淀成人格”的教育真谛。

3.《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三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数学思维能力

一、走出教室,学生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与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户外实践活动为主。学生从狭窄的、拘束的教室走向宽阔的、自由的户外时,首先他们的身体是放松的,其次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是开阔的,不再仅仅把视角放在三尺讲台上和数学课本中,因此,在这样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最活跃的。与集体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个人或团体性的活动为主,可见这时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知识。换句话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因此,在学生自己的主场中,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度。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这一课时内容时,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知道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如果仅仅将这一知识点停留在数学课堂中,那么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将只停留在抽象的表面层次上,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便可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来分别找出代表这三种线的实物,在抽象和具体的联结下,学生将会对此有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具体形象的认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二、“综合”环境下,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开阔

综合实践活动中含有两个关键词,“综合”两字便是其一。与传统的实践活动单一的目标性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体、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而这种综合并不是由教师单方面的人为复杂化,而是学生个体或者团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换句话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部分要远高于教师的预设部分,这便是“综合”两字的含义,它不仅包括了数学领域知识的相互融合,还包括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显然易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更加开阔。

例如,“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很多角,比如,90度的墙角、三脚架中的角等,不仅能看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用到很多角的知识,比如,在制作“扇子”过程中,学生要知道一把扇子整体的角是一个180度的平角,为了扇子的美观,学生也要准确测量出相隔两个竹子之间的角度是多少,可见数学知识不仅停留在数学领域,其他领域也有所涉及,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更加开阔,思考问题将更加全面。

三、“实践”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具象

综合实践活动中含有两个关键词,“综合”是其一,还有一个关键词便是“实践”两字。学校教育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数学课程的开设也是如此,那么如果将数学思维只停留在数学课堂上,只停留在数学试卷上,那么学习数学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反过来,如果过多地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思维将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唯有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思维”原本就是抽象的、内隐的事物,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然也是无法检测的,唯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对其有一个准确的检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内隐的数学思维外显出来,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具体形象,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利影响。

例如,学习完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后,学生都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法,但如果将算式赋予了现实意义,有的学生将无从下手,比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任务是给A同学一篇312字的小文章,让其将这篇文章输入到电脑上,如果每分钟能输入汉字78个,那么A同学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便是一个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实践中的例子。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便一味地取消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会做试卷的“工具”,或者是人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避免这种境况的出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切忌扼杀学生的综合实践时间,强迫性地将学生“囚禁”在教室里,这样反而会割断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既不利于学生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学习中,又不利于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蔡健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霍菲.小學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以“数学活动”为主线[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浅谈幼儿德育中的契机教育随笔 篇四

活动以后,孩子们议论纷纷。于是,我们的问题也呼之欲出:“金牌和精美的巧克力哪个重要?”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金牌”。“为什么金牌非常重要?”幼儿们更是发表不同的见解:金牌当然不一样,它代表着光荣,代表着我们班级的荣誉;金牌代表着第一名,得到很不容易;金牌能为国家争光,让我们国家扬眉吐气;金牌代表一个国家强大,刘翔、姚明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以前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有了金牌,我们不再受别人欺负了;我们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到更多的金牌……在孩子们的议论中,一股“金牌冲击波”激发出孩子内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从孩子心中油然而生……而我也巧妙利用这个时机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师生品德教育互动活动。活动后,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几块“金牌”,并逐一送到了其他班级,为一些没拿到金牌的孩子补上了“金牌”。现在,这些代表着孩子和班级荣誉的“金牌”,一直挂在每个教室中间。

在我们品德教育中,幼儿德育的目标往往过于系统抽象和成人化,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不符合幼儿的身心规律,因此往往会造成品德教育的低效。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何使幼儿德育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变化,让幼儿德育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幼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些一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一日活动中的契机教育是教师开展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园各类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打开了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有利于幼儿德育的训练、强化和养成。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德育始终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处着手,细心观察幼儿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采用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把握活动中的每个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适机的教育,将有利于幼儿良好情操的形成和情感的积极体验。

5.《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五

文/刘迎新

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骑着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班主任必须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这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每学期都会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在严格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的基础上,严格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及法制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严格抓好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学生们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遵守纪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许多道理道理根本不懂,有的道理即使懂一点,如不经常强调,也不一定能记住。因此,从开学起,我就严格抓好常规教育,大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见客人要主动问好,小到上下课师生的问候,回答问题要举手,与老师说话要以站立的姿势交谈……然后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与表扬,随时随地树立“小榜样”,使全班同学随处在身边就能发现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耐心、细心;对犯错的学生鼓励为主,引导他们树立一定能做的更好更优秀的信心。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即使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会静下来。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经常借助故事教育他们。为了让他们养成谦虚的品质,我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恰当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触手可及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学生的预计碍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精美的文具特别感兴趣,就趁人不注意时顺手牵羊,遇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先找几个“拾金不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过渡班中的现象:有的学生可能装错了别人的文具,想在就在书包里找一下,如果发现了不是你的东西请主动交到老师这来……结果那件学具真的“完璧归赵”了!全班同学也受到了教育,从此,班中拾金不昧的事屡见不鲜。

四、耐心教育,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在班中蔓延开来,进而产生不可估计的力量。如:上课铃响了,一些同学还在吵嚷,没做好上课的准备,如果泛泛的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也许还会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的学生中找个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同学就会效仿,一会就秩序井然了。人人都有自尊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表扬兼具批评的作用,是不上海学生自尊的批评,这样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利于学生间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我首先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到班;要求学生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使用礼貌用语。

6.《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六

关键词:小学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

作者:李翠群 太平镇中心小学六礼校区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习和树立“三个倡导”重要理念的启蒙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循形势、创新方法,充分使用现阶段一切可利用资源树立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教育,就应当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我认为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一、引导学习,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

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材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资源。搞好教材的选用十分重要。学校每一门学科教材的选用,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都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课堂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深挖教材,适时实施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一味的说教只是空讲,教育效果不会理想。我们只有在课堂之余深挖教材,以例为材,让学生知荣辱,树新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如《落花生》一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以此为主线来贯穿文章,合理组织教学,就会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起到润物有声的积极效果。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先进事迹。通过邱少云、焦裕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学习,形象具体地渗透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是学习寻找身边默默践行社会核心价值的人和事,把人和事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紧密结合。身边先进的人与事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引导学生挖掘这方面的资源,让学体验先进的人与事,与自身进行对比,用典型先进的事例去激励学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如用退休处级干部陈光保同志的爱心助学助困事迹,学校组织学生给身边孤寡老人温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事迹等来作为案例,让学生体验,得到启发后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科学组织活动,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应组织新颖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简单地把一些思想和道理强加给学生,不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类实践活动的教育作用。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学与做”中创新实践,感受知识,铸造人生,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一是让学生在听、看、写、讲中深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听,就是组织学生听传统故事,讲革命故事。看,就是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指导学生写观后感。写,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讲,就是抓好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二是在《学生守则》的“学与做”中开展践行活动。学校要把《学生守则》“学与做”活动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守则内容张贴于每个教室,要求学生处处以《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结合《守则》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学生行为规范知识竞赛。三是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参与扶老助残、帮困解难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在更加广阔背景下成长、成才和成功。总之德育教师应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大力开展活动,促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语教学活动的发展。

三、师生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合伙人”,是学生生活中最信赖的人物之一,因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秀,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活动,真正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教育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由老师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讨论教育和学习中的问题,有目的对学习进行引导,通过讨论学习,师生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7.《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实践;意义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以下几点:

一是互联网金融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互联网金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和创新,它的风险会比单纯的传统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大得多。互联网金融中由于普遍存在着跨业经营,非传统的金融行业进入到金融行业的现象,这时的对金融风险认识不足和管控能力不够,任何的企业都无法保证投资者能够永远获得比银行存款要高的回报。如果投资者不能获得当初承诺的预期收益,再或者出现了基金的亏损,那么会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二是在监管手段和模式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创新太快。由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纷纷挤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使得传统金融产品加紧创新步伐,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新产品、新模式还有新业态。但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严重跟不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步伐,传统的金融监管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中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还没有形成,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清,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存在着非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一系列问题将导致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模式过于创新或者是创新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社会经济状况,将最终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发展瓶颈。

三是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很大。我们以P2P为例,网上信贷平台要求借款人向平台提供个人的基本信息,比如本人的学历证明、财产证明等。此类信息很容易伪造,给平台的信用评估工作带来难度。借款人也有可能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而有意隐瞒一些信息,加大了信用风险,导致P2P平台处于不利的位置。

随着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美国监管者们开始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早在2008年9月,波士顿联储和亚特兰大联储写了《理解新型零售支付中的风险》,这篇文章写到零售支付正在从纸质支付转向非现金交易,这会带来清算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等许多风险。这篇文章指出,对于新型零售支付的监管,“监管者应该相信市场,但不能盲从。”为此,波士顿联储和亚特兰大联储组织成立了MPIW(the Mobile Payments Industry Workgroup),邀请业界和监管机构一起来讨论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监管状况和建立新的法律法规的需要等问题。

一、在市场准入美国的P2P平台受SEC的严格监管,SEC规定网络信贷平台注册为证券经纪商,并且将网上信贷平台交易的凭证认定为证券。在SEC注册的成本较高,如P2P平台Lending Club注册成本竟达到400万美元,此举能够增强P2P借贷平台的抵抗风险能力和偿债力,有利于维护P2P市场的安全。Zopa作为英国贷款规模最大的P2P平台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了进入美国的市场。所以高门槛也减少了许多潜在的市场参与者。网贷平台不仅要求在SEC登记,还要求在所在州的监管部门进行登记,州证券登记部门的登记要求与在SEC登记大致相同,但不排除有些地方在投资者登记时增加一点儿其他内容,如增加个人财务信息,包括证券投资所占总资产比重的上限,和最低收入等。

二、在立法上美国没有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条例,只是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使用现有法律或者在原有法律上进行增补来进行约束,使原有的监管规则适用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例如第三方支付业务看作是一种货币转移,它的本质是传统支付方式的创新和延伸,不需要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

三、在信息披露和安全性上消费者隐私主要依据有《格莱姆-利奇-比利法案》隐私和数据安全条例,适用于金融机构。本条例中规定,金融机构每年都应当揭示对消费者隐私的保护规则,而且在订立合同最初也有告知义务,并且消费者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私人信息分享范围的权利。当从支付者账户进行支付时,规定在支付前清楚揭露支付者的权利和义务,还有争议解决机制等。尤其当有未授权的交易时,必须要明确支付者可能承担的最大风险。

SEC特别关注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问题,如果出现了资金方面的风险,投资者只要能提出发行说明书里的关键信息不准确或者信息披露不完全,投资者就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追偿自己的损失。网贷平台不仅要求在SEC登记,还要求去所在州的监管部门进行登记,在州证券登记部门登记时的内容与在SEC大致相同,但不排除有些州对投资者登记增加一些其他内容,如最低收入等。

四、在监管机构上美国采取的是多部门多头监管,州与联邦共同监管的框架,主要监管机构有Federal Reserve (美联储)、CFPB (美国消费金融保护局)和SEC((证券和交易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很少进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区分,监管时是按照各机构的业务来行使监管职能,主要是对市场准入原则,信息披露制度和创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

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产品,一般都受到CFPB监管,除非是涉及到了股权债券的融资上市问题。在美国,金融监管者会对违规操作者进行很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美国的P2P行业的代表Lending Club,于2008年4月仅仅成立1年多时,为了向SEC申请新的6亿美金众人支付票据,改变贷款利率的计算方式,Lending Club全面暂停了公司的所有新贷款业务,经过6个月时间,2008年10月SEC才批准该申请,Lending Club这才全面恢复营业。如果美国的金融机构不遵守法律条例,不但需要承担巨额的罚款,而且还可能会被吊销从业执照。

研究了美国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实践,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实际吸取好的部分有所借鉴,比如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根据业务性质放进现有的金融监管范畴中,完善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建立健全我国信用体系等等。互联网金融想要健康快速的发展,更好的为民众、中小微企业提供理财和融资服务,就必须克服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电商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互联网金融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甚至虚拟银行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更加便捷并且丰富多彩,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国外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市场的准入门槛较低、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一些因素成为了制约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障碍,甚至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种大趋势,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美国作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实施较好的国家,因此在参考美国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同时与问题相对应的从市场准入、信息披露、信用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法律

世界各国在将互联网金融放进现有的监管体系同时,也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断创新自己国家的监管理念,为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有可能出现的监管问题,努力通过建立新的法律、对原有法律进行补充细则等一系列方式,完善和补充目前现行的的监管法律体系。例如,美国通过立法的方式给予了众筹的合法地位,并且已经拟定了众筹的监管法律细则。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同时要完善处理互联网金融融资过程中法律纠纷事件的法律依据、制度规范,逐步形成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法律规范.面对互联网金融加速发展的趋势,结合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尽快明确监管法律主体,有针对性地立法、监管已迫在眉睫。

(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想减小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所带来的风险,我国必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信用数据平台,完善个人和企业的基本资料和信用记录的收集、整理工作。努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推动信用资格认证、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像美国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提供比较完整和相对准确的信用记录,容易实现客户和机构之间相互获取信息,如网络信贷平台Lending Club实现了与银行之间的征信数据的共享,将客户的信用等级连接数据中的信用评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市场的违约风险。

(三)保护投资者权益,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制定专门的保障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权益的法规,有效、充分、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最基础的信息。公司要依法提供风险揭示书和融资信息,对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责任承担和投资者个人信息的保护等问题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向投资者展开必要的外部审计工作。必须建立互联网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提高解决相应金融纠纷的能力,对互联网金融参与者加强法制教育,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身监管,企业不仅要遵循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法律规范,而且要坚守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道德底线,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金融投资者的保护。

另外,互联网金融通常涉及跨地域、跨行业和跨国境的业务。仅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力量不能够实现有效全面的监管。所以我们要努力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央行等部门。要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间的互联网金融协调监管。

互联网金融监管中要重点加强非现场网上监管技术的运用,建立统一的网络监控平台,对互联网金融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安全管理,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实时监管。

新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出现,为广大民众带来了新的理财方式,也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在数据和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多的风险与问题。为了保证互联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革新互联网金融监管,培养专业人才,构建更加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何萍,熊德平.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面临的问题[J].经营与管理,2014(4):31-33.

[2]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26-27.

[3]Nancy Jo Black .The adoption of Internet financial services: a qualitative study[J], Emerald, 2012.

8.《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八

目录

一、家庭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1、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2、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二、指导家庭关注小学生成长。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2、父母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3、父母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三、建议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1、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2、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3、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4、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四、结束语

五、参考文献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摘要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最早向孩子传授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场所,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上的各种关系都通过家庭影响儿童。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家庭中通过衣、食、住、行和父母的言传身教,领会着自己在物质生产和消费关系中的地位,形成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成长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关键词:家庭 教育 父母 小学生 成长

家庭教育的历史比学校教育还要长,孩子在每日每时的各种生活活动中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日趋广大现象,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不能低估。其重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1、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学生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2/3的时间在家里度过的。小学生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加上他们在生活上,特别是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和爱慕,就使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容易在他们的幼小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们从家庭成员之间道德、精神和心理等方面接受熏陶,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美与丑的最初概念,学会 如何对待周围人和事,知道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身教重于言教”,子女对父母的观察最细致、感受最深,学习时间也长,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好与坏,将决定子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在家庭中不仅学习知识,掌握生活、劳动的技能,也发展着智力、能力和兴趣,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在家庭中既可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可能受到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家长重视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父母与孩子双方言语交往是儿童智力和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儿童不断的得到丰富的言语刺激,这样会促使他们的智力和人格迅速而多方面的发展。通过我对不同层次家庭的调查表明,父母所用的语言内容和质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就拿个别农村家庭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下,使用语言不准确,词汇贫乏,甚至经常使用一些粗鲁的语言,造成儿童语言能力差,智力发展迟缓,同时也形成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如语言的攻击、撒谎、说脏话、凶话、打架等。再有,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是相互交流的过程。交流的越多,对促进儿童个性发展越有利。

2、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物质环境为孩子后天的身心发展提供条件。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除家具、炊具、电器等,还应从有益于孩子的教育着眼,进行必要的安排,如孩子必须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学画就得有齐备的画具、颜料;学钢琴就得购置钢琴„„)等。家庭陈设要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美化效果好;家庭成员衣着要整洁大方,谈吐文雅„„这些都会使得孩子感到舒适、爱劳动、做事有条理等良好的习惯。

就拿我现在的一个学生来说吧,他的家庭物质条件对于班上其他学生的家庭

来说还是比较富裕,在他的课余生活中,每到假期,父母就会带着他到处旅游,既不耽误学习,也领略到了祖国风光的秀丽,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在每次的习作课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文章写得有声有色。但是班上大部分学生见识比较少,以至于习作时素材比较单调。

二、指导家庭关注小学生的成长

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仅仅由学校实验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成长,学校应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如何关注小学生的成长教育。

1、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倾听和沟通。就拿我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基本上都不是本地人,父母千里迢迢的从老家来到这里,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在这里,父母认为孩子要想有更好的教育,就必须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因此许多父母平时工作很忙,他们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其实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若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孩子虽小,但他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表达内心感受和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当父母和子女沟通时,可以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时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到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这样既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又可以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

同时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感觉很苦恼,明明自己的想法很正确也有道理,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谈来谈去,不仅没有效果,彼此的关系也搞得很僵。那么,怎样解决家长所要坚持的正确原则与孩子的错误行为逻辑的冲突呢?有时可以用跳出逻辑的方法解决。

举一个小例子。我侄子,蛋蛋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学习也很努力,就是不喜欢作文。父母为此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答应他写了好作文奖励玩具、周末带他去公园游玩等,但他就是提不起兴趣。他父亲带着他和他写的两篇作文来找我,希望我对孩子做一点辅导。

父亲说:蛋蛋,给姑姑念念你写的作文好不好?他立刻摇头:不念。父亲说:姑姑可是老师,可以帮助你提高成绩呢。他很不高兴:不念,要念你念。这时候,家长的意图和孩子发生了冲突。孩子本来不喜欢作文,更不敢在公开场合念自己的作文。他不肯念,可能因为怕写得不好,被人笑话。这是个弱点,这个

弱点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冲突。念了作文,对孩子是个锻炼。这里,家长的意图是正确的,但孩子就是不肯配合。

遇到这种情况硬性要求孩子念,肯定不行,因为孩子没有犯什么明显的道德错误。但这时家长说,不念就不念,算了,真没出息!合适吗?这会使孩子继续不喜欢作文,继续不敢在公开场合念自己的作文,继续不敢在生人面前做大胆的陈述,性格素质和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家庭教育中经常会发生这种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靠坚持原则是没有用的。虽然家长正确,但是正确的原则不能用坚持的方法来实现,这时该怎么办呢?要跳出那个冲突。

我当时说:蛋蛋,姑姑会猜你写的内容。你念出作文的第一句,我就能知道你第二句是什么。孩子一下就好奇了,他已经忘了刚才和爸爸的争论了,忘了“你让我念、我就不念”这个对立了,也忘了他不敢念这个心理了,他的注意力被转移了。

“我不信。”蛋蛋拿起作文就念了第一句,“我背着旱冰鞋和爸爸一起来到了旱冰场。”接下来我说:“我看到。”果然是这三个字。他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就是知道,你再往下念,我还会知道呢。结果蛋蛋一口气就念下来了。

这就是别开生面。

然后我说:蛋蛋念得真好,这篇作文写得真好。我一连串地夸奖,并且具体夸奖他哪些地方用词准确,哪个段落写得生动。同时要求他爸爸回去也要这样做,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想,这个孩子由此可能会比过去喜欢作文。

又比如孩子穿衣服。天冷了,该添衣服的时候孩子不肯多穿,这是许多家庭经常发生的冲突。你要他穿他就是不穿,要不就赖着不起床。这时候,家长千万不可在这个逻辑中,穿,不穿;穿,不穿。啪,一巴掌打下去。不要这样,要跳出来,方法是随机应变的。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先到楼下站一站,感觉感觉,然后你说穿多少就穿多少。孩子到楼下站一会儿,不说什么了,乖乖地穿上衣服走了。

事情需要这样解决,而不需要靠巴掌解决。这就是别开生面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不懂得这个方法,往往会和孩子形成僵局,以双方共同的失败而告终。就好像蛋蛋不念作文是一种失败,家长未能让孩子念作文也是一种失败。孩子是人生的失败,家长是教育的失败。教育孩子不仅要有好的目的,还要有好的方法。

当孩子因为某种倾向而不接受大人对立的倾向与大人表现出冲突的时候,只要这个冲突不是根本的道德问题,都可以用别开生面的方法来解决。

总之,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同时也要注意方法。

2、父母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卢梭曾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父母是否能给孩子一个好榜样也非常重要。

想让孩子优秀,父母自己首先要成为“智慧家长”。只有父母做对了,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才能更优秀。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对我说,我们家长小学都没有上完,没有文化,给孩子辅导不了作业,希望老师多关注他。听到这样的话,我很失望,家长把自己的没文化挂在嘴边当借口,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而自己在家只会不停地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自己一样没有文化。说这话的时候,家长都在干些什么,不是看电视就是在聊天,这样孩子只会应付。要不然 就是把孩子当成“出气筒”,靠骂孩子 来发泄淤积在心中的不满和焦虑,殊不知你的这些言行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理带来了什么。还有许多家长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责怪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对孩子不够尊重,却要求孩子尊重别人;家长对孩子很少赞扬,却要求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同时,如果家长不转变原来那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观念,孩子的压力只会越来越重,因此,我认为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懂得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家长以自身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不要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 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等等。让孩子在家里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情绪。

3、父母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

我们班李润鑫的妈妈就是这样,一说起孩子的学习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

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他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那隔壁家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学习从来就没让家长操过心!我横看竖看,我们孩子不比别人差到哪啊?别人行,他为什么不行?”孩子其实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到头来总是妈妈这几句相同的话语,孩子失望,以至于在班上一直都是中等水平。父母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没有孩子不喜欢夸奖的。

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差异,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哪 怕天下所有的人最后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称颂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每个孩子的成才之本。

三、建议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1、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不但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先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2、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3、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父母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

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父母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许诺前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后父母必须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4、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父母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孩子不能溺爱,不要怕孩子受委屈,更不要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要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也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

结束语

总之,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家庭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第317-318页

9.浅谈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篇九

摘 要: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精神指导,本文通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作论述。

关键词:学校德育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习惯就是素质,所谓素质,也就是若干好的习惯的组合,如读书学习的习惯,清洁卫生的习惯,爱护仪器设备的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的习惯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21世纪的实验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更是占据着特殊的重要位置,学校实验室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正是让实验教师把悬在实验室半空中的德育落在了地上。如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验教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呢?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班级全校50个,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镇中学,上高中之前很少做实验,有的同学甚至从未进过实验室,那么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操作的。在高一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二周,实验室的老师组织高一新生到实验室进行每班一节课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

1)分组:首先对每班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定人、定位,两人一组,共28组。

2)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及实验室的作用。

3)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到实验室上课与平时在教室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实验观认为:实验是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某一科学问题的验证,甚至有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是走过场。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画实验,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到实验室上课时,纪律差、简直就是“放羊式”管理,部分学生不顾及周围同学的感受,大声讨论,随意走动,防碍他人实验;有的同学认为仪器、用品、设备都是学校的,取用时不节约、不爱惜,甚至有意损坏、浪费;有的同学甚至将仪器、材料带出实验室等,如此现象,超过了道德的底线――防碍到他人的学习、生活、安全等。针对部分学生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在上培训课时,就特别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带领同学们学习《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赔赏制度》、《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等。

2、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说起容易做起难,并非一日之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做的,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不乱动仪器设备、药品、材料,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实验结束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整理实验操作台上的实验器材,包括打扫教室卫生、防好桌凳,这一点我们是每一节课都提醒、强调,遇到没有做到的同学,我们就请他回来(那怕他离开了实验室,教师也要派其他同学把这样的学生找回来,叫他整理好器材,放好凳子后再离开。培训课上强调这个问题时,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生作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就象在家吃完饭,要把自己当成“佣人”而不是少爷小姐,要收拾碗筷,抹桌扫地。学生进学校后经过大约半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知识和能力是素质的`基础,但是没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科学作风,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没有创新精神,仍然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的基本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室是这样做的:根据物理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的原理设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里就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不拾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的设计,是应用平抛的知识,用测距离替代测速度,原理设计构思巧妙、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这样一步:大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后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地,这时就需要两同学相互配合把落地的两小球同时接住,否则两球再次落下又在作图纸上打点会混淆先前小球的落点,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十多次。我认为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到对实验步骤亲手反复操作和最后对实验数据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会从中感受到实验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实验本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为迎合某个结论而乱凑数据。例如学生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同学们测出十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根据点的走势找规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也需要学生测六组数据后根据公式计算结果或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有利于培养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段探索知识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护仪器设备的好习惯

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是解决学生做人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问题。由于德育教育具有双重任务:即不但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然而问题在后者,因此,我们就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而实验教学正是课堂实践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作用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些精密仪器和贵重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示波器等,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观察、读数时,实验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怎样调节,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比方说:不能用游标卡尺测表面粗糙的物体,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不能重撞,调节万用电表、示波器的旋钮要轻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后不但解决了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惜保护仪器设备的良好品质。

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养成节约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日益显得重要,实验室中的不少事故是由于学生无知、粗心大意、思想麻痹、抱无所谓的态度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根据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防触电、防辐射、防中毒、防泄漏等。物理实验中有个别电学实验用电电压超过36伏,所以实验教师要特别告诫学生在使用时注意安全,养成安全意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另外,有许多物理实验要用到一些耗材,比如打点计时器用的打点纸带、作图用的白纸、坐标纸、复写纸、导电纸、连接电路用的导线等,教师也要教育同学们节约用材减少浪费,实验完毕要求学生关水、关电、关门方可离开。

10.《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 篇十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 批评与自我批评 教育工作

一、概述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

虽然党的路线思想历史悠久,但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周恩来同志在1929年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接下来我党围绕着党的群众路线展开了一系列党风建设活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领导方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 。这一次阐述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完善和系统化奠定了基础。1954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必须联系群众,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思想,也成为了日后我党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指导思想。不难看出,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延安革命时期得到了发展完善[2]。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强调指出了群众路线与实践教育的相结合。党中央第三代领导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面临的形式,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继续传承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以胡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精神,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着力深化发展改革的历史时期,我党更没有忘记继续巩固取得的历史成果,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执法公信力,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纵观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从延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再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局面,我党在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但在执政领导过程中不免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挑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面对目前出现的我党作风建设的问题,我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坚持党的作风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这对我党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整治地位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1.开展实际研究调查,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形式主义。要做好教育工作凭借的不单单是书本里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要深入到同学中去,和同学们谈心,实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中有什么疑惑,生活中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切实感受学生的感受,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细心观察学生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关注同学们思想潮流,切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凭空想。要懂得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摸索方法。运用好理论知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工作,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2.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如今我国正经历着全面改革的锐变,许多社会思潮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伴随着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和理论导向。我们生活的时代互联网非常发达,网络微博、博客各种论坛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都非常流行,这种发展有利有弊。因此,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防微杜渐,保持时代感和前瞻性,政治敏感性,了解学生的思想潮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成为高素质,讲文明的新时代接班人。

如何教育学生树立坚定信念,远大理想,不是光凭空洞的说教。实践出真理,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勤俭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工作中戒骄戒躁,踏实勤奋。学习上实事求是,虚心接受批评。履行教师的职责,不单是要教书育人,更要以身作则,当学生看见老师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时候,才是教师事业的精神真正升华的时候。

3.正确认识自己,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做工作时难免会犯错误,但不能因为害怕犯错就放弃尝试探索,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法宝。批评与自我批评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批评,即同志与同志之间的批评。有些同志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作风中,有时会忘记党的性质,产生错误的观念,甚至不端的行为。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抛开面子,直言不讳的指出他人的不足,批评是一个求同存异,共同进步的过程,要求我们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用唯物主义辩证思想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批评便成为了一个共同进步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自我批评,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剖析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多从自身找原因,从主观上查问题,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找根源,从细微入手,不遮掩,不回避。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同样,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是学生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坚持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育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充分体现,是保证党正确领导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稳固发展教育事业的力量之源。

[1] 韩振峰,纪叔云.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与发展[N].光明日报.2013-07-03(5).

[2] 高斌博.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探析[C].延安:《延安大学》.2012:25-26.

[3] 陈大士.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87).

【《浅谈“社会实践对小学生的意义”》德育随笔】推荐阅读:

杨澜谈英语07-01

浅谈商标07-07

马云谈管理09-06

浅谈情商培养06-20

浅谈师德修养06-28

浅谈人脸识别06-30

浅谈个人转型07-03

浅谈生物课改07-15

浅谈创新理念07-26

浅谈婚庆摄像07-27

上一篇:模式创新材料下一篇:如何调动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