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期末

2024-06-15

六年级语文期末(共10篇)

1.六年级语文期末 篇一

六年级语文期末总结

于莹

不知不不觉,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已告一个段落,期末成绩已揭晓,我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与校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本学期校领导安排我带六年级语文,感觉压力很大,由于第一次带毕业班,缺乏经验,对教材又不熟,加之个人身体原因,精力也跟不上,所带班级差生多,优生少等这些因素无疑给自身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每天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交流等,尽管如此全身心地投入,竭尽全力地付出,但所取得的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付出和收获不能成正比,这让我感到很困惑。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真是不乏感慨,具体总结如下:

1、结合班级实际认真备课。

我深知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针对我班中下等学生较多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每节课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发大量时间精心备课,不仅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课前经常找张栋梁、尢子昊、曹洪轩,郑苏等同学了解对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尽力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尽量采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语文,课后再多与中下等学生交流,如找尤子昊,张栋梁,张岩等同学了解情况,解决遗留问题,依据反馈来的意见,进行学法指导,尽量设计出让学生

易于接受的教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同时也要兼顾优等生和中等生,尽力让学生愿学、乐学、努力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本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把学生按不同的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开展小组竞赛,对症下药,在教学中注重对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每天借助练习册,补充习题以及阶段性的单元测试卷,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尽可能做到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不留疑问。每位学生针对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整理成错题集,引导学生领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半学期来基本上做到:每星期坚持训练两篇阅读,一篇大作文、一篇小练笔,教会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同时公示阅读和作文最高分,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兴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这样一来,连班里刘哲元,宋思颖,陆晶晶这类学生对阅读和作文也不会束手无策了。

3、注重课外积累。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让学生搜集优秀文段,摘录名言警句,积累好词好句,多读课外书籍,每星期坚持写一篇读书笔记,背一首古诗,积累一句谚语,展示最优秀学生摘录本。部分学生能够坚持积累,开展背诵古诗比赛。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拓展了知识视野。但对赵宇亮、陆萌,尤子昊我只能束手无策了。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转化学困生

针对班里部分学生懒惰、浮躁、缺少细心,刻苦的品质,我利用课余时间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典型学生做到及时家访,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克服缺点,扬优促差,耐心辅导,重点抓差生的作业批改,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补差,精心组织好每次的单元测验,及时批改,评价,更正,少批评多鼓励,因势利导、即使是赵宇亮和陆萌也不放过。因为每次统考赵宇亮和陆萌都要拉下班平成绩4至5分,这次期中考试依然如此。

5、今后努力方向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为下半学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回顾这半学期来,学生在语文上的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提高及格率和优分率,争取班级语文成绩大面积丰收。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深刻反思,不断学习新课标的语文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掌握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班级语文成绩。

2.六年级语文期末 篇二

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 期末检测卷 (80分钟)

伙伴们, 收获的时刻到了。认真读题, 用心做答, 相信你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盘点积累 (37分)

1.照样子, 根据拼音或偏旁写字组词。 (9分)

yì艺 (艺术) ( )

_____ ( ) _____ ( )

皮披 (披衣服) _____ ( )

_____ ( ) _____ ( )

2.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相信你能写得正确又美观。 (4分)

旧 寂 痕 遇 凝 凶 盈 删

3.把别字用横线标出, 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6分)

人声鼎拂 ( ) 应接不遐 ( )

辟而不见 ( ) 气魂雄伟 ( )

4.看到水, 你自然会想起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这些四字词语, 还会想起和水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会用其中的“”这个词写一句自己满意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

5.魔幻句子 (7分)

(1) 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清风, 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书籍如同细雨, 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书籍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籍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能。

(2) 改写句子。

美丽的草坪上竖着一块写有“严禁踏草”字样的牌子, 你能把牌子里的内容改一改, 使人们看牌后能更自觉地怜草、爱草吗?试着在下面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学期的哪篇课文或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最能拨动你的心弦?请你对其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潜心会文 (33分)

假币的风波

(1) “假币?”妈妈的嗓门真大。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张50元的钞票, 等爸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 被验钞机验出是张假币。现在好了, 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

到我们家来了, 看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 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2) 下午, 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 (因为有验钞机) , 看来得从小店下手了。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 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 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 他们给老板娘一张100元钞票, 老板娘拿到钱后, 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 然后又用手揉一揉, 最后还甩了两下, 确定是真的以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 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50元钞票, 心里·顿·时 () 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 肯定会识破的。要是识破了, 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我越想越害怕, 干脆扭头就跑。老板娘在我身后问道:“小姑娘买什么?”“不, 不买。”我一边跑一边说, 明显感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3) 我继续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哎, 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 生意挺 ( ) 兴隆, 去那儿花掉这钱吧, 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好。“买两个气球。”我递过50元钱。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两个气球。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 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 靠卖气球为生, 也许 ( ) 50元钱, 他们三天也赚不到, 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零钱, 转身对我说:“孩子, 我这找不开, 你就先把气球拿去, 以后再把钱给我们, 反正我们天天在这儿卖气球。”我内疚地接过钱, 放进口袋, 啊, 口袋里还有钱, 我赶紧 ( ) 掏出来递过去, “爷爷, 我这还有零钱……”

(4) 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的“ ( ) ”里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6分)

2.在短文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分)

3.把画“”的句子换个写法, 具体形象地表达妈妈嗓门大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第一自然段中的“这项艰巨的任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很艰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5.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具体表现老板娘精明的句子。 (3分)

6.联系上下文想想最后“我”会怎么做。想好后在短文结尾处“___”上写一写。 (5分)

7.如果你知道短文中的“我”自告奋勇地揽下了“甩掉”假钞的任务,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如果她被你说服, 她可能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再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 想好后写下来。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习作 (任选一题写) (30分)

1.小学生活中你认识了不少的伙伴和老师, 经历了不少的事情。你最想写谁就写谁, 你最想写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按一定的顺序, 突出重点写具体, 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2.在圆上加上几笔能变成什么呢?

在上边的圆上动手加加看。加好后放飞想象进行习作。比一比, 看谁想象丰富又合理, 表达清楚又具体。

提个醒:好题一半文, 别忘了给习作安个好的题目哟!

评析:

一、关注学生 以人为本。

整张试卷的题目立足教材, 立足年段学情, 没有出现一道偏、怪之题。语言的表述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信你能写得正确又美观。”“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 想好后写下来。”“提个醒:好题一半文, 别忘了给习作安个好的题目哟!”这些字眼充盈着对学生的信任、鼓励和关爱, 学生读来如沐春风, 能充分感受到我能考试、我会考试, 考试是一件轻松而有意思的事情, 彻底改变了传统考试对学生的凌驾与冷漠, 强化了考试的人性化, 重视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主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使每一位学生能在考试中展示自我, 拥有自我, 赏识自我, 激励自我, 提升自我。

二、关注三维 多元考查。

关注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实施了多元考查。“照样子, 根据拼音或偏旁写字组词”“把别字标出, 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这个学期的哪篇课文或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最能拨动你的心弦?请你对其进行评价”考查的是学生知识的储备。在田字格里写字, 改写仿写句子既考查了知识又考查了能力。阅读部分的其他题目和作文题目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题目中的点点滴滴蕴涵着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改写“严禁踏草”的牌子, “如果你知道短文中的‘我’自告奋勇地揽下了‘甩掉’假钞的任务,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如果她被你说服, 她可能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再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这些考查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考试从传统的只重接受性知识的考查转轨到三个维度上来。只有引领“三维”的均衡发展, 教学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才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主动的生命状态, 才能获取高效。

三、关注四块, 全面考查。

试卷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积累盘点”部分的1、2、3小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识字与写字”的考查。第1小题, 根据一个拼音或偏旁写四个不同的字并组词, 重在对字词积累量的考查。第2小题考查学生写字的能力和态度。第3小题考查形 (音) 近字掌握的情况。“潜心会文”部分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 旨在考查阅读能力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更能真正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你知道短文中的‘我’自告奋勇地揽下了‘甩掉’假钞的任务, 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如果她被你说服, 她可能会对你说些什么呢?再用心地读读短文入情入境地想一想, 想好后写下来。”依托短文描述的情境, 考查学生应对、表达的交际能力。“快乐习作”部分记实与想象并重, 提供了两个题目, 空间开放, 角度丰富, 人人能动笔, 重表情达意能力的考查。这四方面的教学并驾齐驱,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有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

四、关注课外, 开放考查。

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三

2.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阴谋诡计置之不理气急败坏理直气状

B.恼羞成怒崇山峻岭焕然一新完壁归赵

C.高瞻远瞩一口同声惊涛骇浪无微不至

D.触类旁通群策群力一丝不苟万丈深渊

3.在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演算使人,哲理使人,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A.精密聪慧深刻明智

B.明智聪慧深刻精密

C.明智聪慧精密深刻

D.聪慧深刻精密明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明犯错误后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几句。

B.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开心,大家不拘小节,那场面可真热闹

C.他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如土色。

D.此事一出,全城闹得沸沸扬扬。

5.走近细看,他不就是小伟吗?表达意思不同的是( )(2分)

A.走近一看,他就是小伟。

B.走近一看,他不是小伟。

C.走近一看,他怎么不是小伟呢?

D.走近一看,他真是小伟啊!

6.下列四句中有误的一句是()(2分)

A.《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的笛福写的。

B.追悼鲁迅先生的地方是万国殡仪馆。

C.《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4.六年级期末语文作文 篇四

汨罗江上,波涛汹涌,远远地听见了屈原对祖国的豪情却无处倾泄的悲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抱着报国无门的愤恨而仰天长叹!用入骨的文笔抨击,用感叹谱写未来的凯歌!然而在历史长河的无数一幕中,我们却只能望见汨罗江上溅起的零落水花!却也只能听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怒吼!

庐山上,云雾飘渺,只见三千尺的瀑布,从山坡上倾泻而下,从而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大自然的魅力中,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悟,这一句句千古佳句永远在庐山上环绕!

战场上,群马奔腾!踏过那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走过那污浊的泥泞!大丈夫应该“精忠报国”,在战场上留下自己的壮志豪情!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决心,但尽管有直捣黄龙府的勇气,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激烈,但竟也碍于那足足十二道金牌!但这战场上的史诗,史诗中的绝唱,终将有语文来承接,终会被刻记在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心里!

玉楼边,歌月满天!这里充斥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也有连下十二道金牌的软弱!更有梨园弟子的荒缪,还有伶人的无耻!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在《玉树后庭花》的伴奏下丧国,才艺告诉他们帝王之运的不幸,但这一首首忧愁也却在语文中停留!

5.六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反思 篇五

宁东第一小学

田玉杰

期末试卷,命题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

一、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

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三、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四、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突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六年级期末语文考试反思

6.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六

王雪

一、复习的目标: 复习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习的重点应该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如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特别是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许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习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

二、复习的措施

1、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2、作文方面。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3、阅读。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的要求:(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4、句式的变换。(1)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2)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3)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4)把句子改成拟人句;(5)对句子进行缩句;(6)用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7)将句子写具体等形式。通过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规律,再对学法进行指导。

三、具体安排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习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二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1)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2)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4)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习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各种句型的转换。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习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

7、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包括日积月累)。

8、写作(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习。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读写结合复习。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四、时间安排:

七课时:词语、课内阅读

三课时:课外阅读、写作

四课时:综合复习

五、复习中的注意点:

1、要注意个别指导,相对于差生,他们的基础已经难以跟上班级的脚步,所以可采取以生带生的方法进行复习,个别学生还要加强教师个别指导。

7.六年级语文期末 篇七

一、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没有选择权和自主性,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死板,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鉴于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上主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如此,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各种学习途径,探索知识的奥秘,自我检测,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可以自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二、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全面把握,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能深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更加信任和喜欢教师,提高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鉴于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美,要积极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通过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提前准备好教学要用到的材料,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前设计好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选择好教学方式和方法。此外,教师也要让学生按照科学的预习方法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有的放矢地探索具体解决策略,以不断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本文中略表浅见,以期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开设语文课程,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课程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升学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鉴于此,主要探讨了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学生,策略

参考文献

[1]鹿丽丽,王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8).

[2]朱红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成功:教育,2011(04).

8.六年级语文期末 篇八

关键词:阅读复习;语言形式;作用;联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62-03

跟老师们座谈的时候,很多老师提出:小学六年级期末复习中,阅读复习是很困难的事情:做了很多阅读练习题目,一拿到试卷,往往就像“白做”了——练习过的题目,试卷上却很少能够看到几个。其实,这是期末阅读复习的方向、练习的着眼点出了问题。期末复习,到底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就阅读来讲,复习的目的不是记住几道题目,而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系统的提升。指导学生做阅读练习,无疑是阅读复习的基本手段,但要把着眼点放在通过复习使阅读能力得到系统的提升上。结合小学六年级毕业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就小学毕业语文复习提几点建议。

一、关于词语的理解与作用分析

从考查能力的角度来讲,命题中出现的词语理解,一般不是要读懂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字面意思不理解,往往需要借助工具书。而工具书又不能带进考场。如果是熟悉的,学生背诵过来就可以的,命题中安排这样的题目,则往往是在引导老师教学中“死记硬背”。把握“引导培养能力”的命题导向,词语理解一般是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其关键作用的词语。因此,我们在阅读复习中,词语的理解重点,应该放在解决理解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意思,体会这些关键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实际阅读考查中,学生完成词语理解与作用分析方面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能够回答出词语表面意思、一般的意思,但不能够准确的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不能够很好的领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例如:

某小学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一段话:“……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针对这段话,命题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定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定格”强调了什么?

严格地说,“定格”是电影中的一个术语,影像瞬间停住,不再动。在这里,定格显然是个比喻。作者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什么意思呢?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历史上不再动、每个人的心中不再动。这是表面意思。而深刻的含义呢?是说随着报告结束,居里夫人的形象一下子被历史牢牢记住、被每个人牢牢记住,就像电影画面定格一样,一下子不动了!这是作者在对居里夫人进行赞颂!但是,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很多是仅仅写出了“停住、记住”。

语文,总是要研究语言形式的。对语言形式的作用的分析,这应该是命题者需要关注的内容。但是,实际的命题考查中,学生往往对于“形式”的作用,摸不着头脑。第二问的“作者用定格强调了什么”呢?其实是强调了牢固的程度,强调了不再变化。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练习着“将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词语在文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独特的意思。”就像“定格”一词的理解,要理解在这句话中、这段话中、甚至全文中,写了人物事物怎样的具体特点,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思想。

通过增删调改的方式,来体会一些关键词语作用——在这里表达出了怎样的特殊的意思,不是别的词语、别的写法所能表达的意思。在一次次练习中,感悟词语的一些基本的规律。一般来讲,关于表情达意作用的分析,侧重点应该放在“所选用的词语表现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强调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换用或去掉词语,效果为什么就不好”上面。其中包括一些“实词”,还包括一些在表情达意上其关键作用的虚词。

二、关于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的赏析

实际考查中,关于读懂句子的意思,一般有这样几类:第一类,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第二类,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第三类,各类不同的句式意思的不同点。

从实际考查看,学生不能准确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有如下具体表现:不能把句子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能在全文的整体联系中去理解;不能揣摩作者写作的背景、当时当地的情况来理解;不能揣摩出作者话语背后的意思;运用了修辞手法作用的句子的意思,答案泛化;不能分析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达出的事物的具体特点,不能体会出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只能意识到各种不同表达方式(比如陈述、疑问、感叹、转换、倒装、无主句等),不能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如:某小学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第二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话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的作用分析能力:“啊,水好清啊,风好香啊,传似乎是在镜面上滑过去,滑过去。”针对这句话,命题者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滑过去”写出了怎样的特殊情形?

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学生“重复地用两个滑过去”跟用一个有什么不同,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悟能力。但是学生很多仅仅答出了“船很快、水面很平静”的意思。这说明学生还不善于通过增删调改的方式,来体会这样写表达了事物怎样的特点——船很多,水面很平静,一艘小船过去了,另一艘又过去了……那船从这里滑过去了,又向着其他地方滑过去了。

再如:某小学六年级毕业试题选了殷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针对作者看到母亲在病床上的情形,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母亲在医院的情形。作者写道:“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当时母亲怎样的情形?这样写强调了什么?

学生的答案出现了如下几种情形:“艰难的呼吸者就像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强调了目前艰难的生活;强调了无论怎样,都要活下去、强调了他母亲想说的最后一句话;强调了自己的艰难生活;作者双腿瘫痪后不想活了,后来在妹妹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命题者的意图是考查这样的内容:第一,比喻的手法,表达出了当时事物怎样的特点;第二,这样写在表情达意上起什么作用。但是,从学生的答案来看,第一,独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够从表现了事物当时怎样的特点的角度去分析“写出了怎样的具体特点”——母亲当时是怎样的状况。这句话,其实是强调母亲当时的呼吸非常困难,已经奄奄一息;关于作用,就是强调呼吸困难的程度。那么,为什么用“一生的艰难”来作比呢?显然,这是作者后来的回忆录,这里这样写是要强调老人家的一生都非常的艰难,想说母亲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这是一语双关的句子。这样打比方的作用在于强调这两层意思。

复习要点:在阅读复习中,针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关键作用的那些含义深刻、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明显有独特用意的句式采用的句子、一些运用了关联词语来的句子,来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读书,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去体会表达出了“人物、事物、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独特情感和思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有什么好处”的方法,仍然是增删调改。

关于“有什么好处”的问题设计,问题的指向性应该清楚,应该提示学生从哪里、怎样去思考。

练习题目举例:

1.读《金丝雀》,思考:“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这里其实是写父母在听孩子的讲述。但是作者这里却用了一个“让儿子爬到树上、爬到树冠”,如果将“让”改成“听着儿子介绍他爬到树上、爬上树冠”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呢?

2.读《松坊溪的冬天》。作者写溪中景物时这样写道:“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联系“我每天都要经过溪上的石桥,听见桥下的溪水声,唱得真快乐”思考:作者在这里用了“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表达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这样写读起来会让我们感觉怎么样?

3.读《葵花之最》。作者写道:“昆仑山是世界第三极,雪线上连草都不长,还能开葵花?!”作者在最后用了两个标点,一个问号,一个叹号。作者用任何一个都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作者用两个标点想强调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具有提示性的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在一次次练习中,就会习得一些学习语言的基本经验。

三、关于文章结构特点作用的分析

分析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并不是要讲解文章结构学的知识,而是针对文章某些客观存在的结构特点,去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再体会作者用的过程中去感悟文章的结构形式的魅力。

文章的结构特点包括:文章的顺序及其特点、文章的材料安排特点、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等。

实际考查中,发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学生不能从命题中指定的结构现象中去体会其作用。

例如:针对《秋天的怀念》命题者出了这样的一个题目:“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写了我的表现,这对表现母亲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原文的材料安排上,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作者残疾后暴躁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以此来衬托母亲的形象,使的母亲“爱戴、宽容”残疾的孩子的形象就更加高大起来。但是,学生的答案却不尽人意。对一个班级的答案进行了分析,有如下几种情况:“母亲对作者很好,但是作者确不懂母亲的心;对比的作用;作者写出了我不想活了,经过母亲启发,我有了活的信心。……”这些答案中,只有“对比”还算贴边,但是对比的目的是干什么?学生就不能去想了。

考查这样的内容,不能算“超标”。因为,《课标》要求中有这样一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方法,应该算基本的表达方法了。

复习要点:选取一些典型文章,针对“在材料安排、顺序安排、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特点的具体文章结构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直接指向对文章主旨表现具体作用的问题,请学生分析这样写对于表达文章主旨起什么作用。比如开头结尾的形式、记叙顺序的“变化”、“过渡”、“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不是要学生说出具体术语,而是要求学生去感悟思考具体的作用。

四、关于概括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课标》中提出的“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本身就是概括的要求。但是,概括到什么程度?《课标》没有具体的度的要求。个人依据《课标》的要求认为,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应该达到“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说明问题的基本要点。”

实际考查中发现,学生叙事的文章,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往往在“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用简单的话来表达”方面存在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概括为“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这段话主要是写“居里夫妇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发现”是全文事件的核心词,“宣布”是第一段所写事件的核心词。回答“发现”的学生就没能抓住第一段所写事件的核心词,也就是说没有抓住主要事件。

再如:要求学生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来用简单的话概括主要内容。结果,出现了如下问题:“概括——主要讲了作者双腿瘫痪后不想活了,后来在妹妹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和勇气。”“作者最后战胜了病魔,但是他的母亲却死了”“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她生病了。”“一个男孩双腿瘫痪了,一个女孩还没成年,一个母亲得了肝病,后来母亲去世了。”从学生的答案看,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抓不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在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仍然细心的呵护照料自己残疾的儿子、没有成年的女儿,即使到临死之前,还在念叨要他们好好活下去。”

复习要点:先安排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较少的文章,练习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安排情节稍微复杂、出场人物较多的文章,来联系抓抓住主要的人物、主要事件,逐步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

五、关于体会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用自己的简单的话来表达出“作者所表达的基本的思想观点、说明的道理、表达的情感。”

实际考查中发现的问题是:不能针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事物、主要特征的介绍,来思考作者的表达意图——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说明的道理;不能从作者在对具体事物介绍描写的语言中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态度;套用一些泛泛的语言来回答题目。

复习要点:引导学生先做好文章的概括。在此基础上,联系针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特征”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针对一些关键的语句的表达,特别是一些有概括力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意图;练习“将泛泛的套话在本篇文章中具体化”——例如:阅读了《秋天的怀念》,要求学生说出作者在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能说是“歌颂了母爱”,而是“作者被自己身患绝症还时刻关怀、呵护着自己的母亲永远的感动着,永远的怀念着”——写出母亲的人格特点,本身就是作者的表达意图。

上面谈了在阅读复习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及其复习对策。在具体的阅读复习中,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答题练习、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还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精心设计阅读练习题目的顺序。

安排阅读练习,总要出一些题目。而这些题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出?这对复习是很有学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常见的情形:学生拿起题目之后,先拿着问题去找答案。而阅读题目中关于词句段的内容理解、作用分析、必须是读懂了文章内容、抓住了主要内容之后,把握了文章各个部分的练习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去找出题目的答案。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策略之一是精心设计题目的顺序。个人以为:阅读题目的顺序,应该按照如下顺序安排: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文章典型词语、句段分析理解体会;文章的材料和结构的分析;文章主旨的体会和表达。这样,促使学生先读完全文,在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整理自己对文章主旨的思考;促使学生认认真真的读完文字,再去作答。

二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的阅读复习中,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就是让学生做,做完了订正。其实,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往往只是在做题、改题。复习,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教师在指导中,“帮助学生明白自己题目答错了的原因、明白该如何去获取答案。”指导分个别指导和集中指导。个别指导,主要是针对答题中的个别问题;而集中指导则是典型的问题。

9.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篇九

本次语文考试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现对本学期六年级期末试卷及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与感悟”;第三部分是“妙笔生花,习作展示”,总分100分。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试卷命题以新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综合考察了六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试卷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基础知识全面考查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二、学生成绩情况

我六年级有学生86人,全部参考。总分686分,平均分798分,8分以上43人,优秀率达0%,不及格7人,及格率为92%。此次成绩我觉得学生答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平均分不高,主要原因是学困生多,并且成绩太低,七人当中有4人不足30分,有一人得了0分。以此下学期我一定找到更好的方法,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三、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部分:知识积累与运用

这部分共四大题,满分为42分,平均得分约37分。从这部分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形近字仍十分较重,如“张冠李戴”的“冠”上边写成了‘宝盖头’,估计是平时我把“寇”与“冠”放在一起比较识记,让部分同学发生了识记混淆。再有一处是“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的李白杜甫”很多同学填写了“诗仙诗圣”而正确答案是“李杜”。问题出在审题不认真。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与感悟

这部分由两个内阅读和一个外阅读组成。满分为30分,平均得分约16分,得分率约0%。个别同学填关联词语出错,说明平时文朗读不熟练。还有“走近茅屋”的“近”有部分同学出错。外阅读对两个词语的解释不到位,大多能说出词语的意思,但没有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意思不全面。最后一题同学们都知道两事情不能交换位置但在说明理由时却回答不全面、完整。明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训练。

第三部分:习作

习作部分满分为28分,平均得分约23分。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写一篇成长故事,试题难度不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水平的题材来写。他们都能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进行叙述,如学骑自行车,学做饭,学做卫生,学习衣服等,由于是亲身经历,都能写出真实的过程及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并且此次写作学生的书写清楚工整,与平时的练习书写有很大关系,以后我们还要进行加强汉字书写练习。但存在语言直白空泛的现象,以后要继续鼓励学生多读书,积累好词好句,优美段落,为写作锦上添花。

三、反思与对策、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改正读题马虎、审题不细、不愿检查等不良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书写习惯、读书习惯、审题能力等的培养,如让学生养成把题读完整,多读几遍,回头检查的好习惯。

2、多种策略降低错字率。及时帮学生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强多音字在语境中的辨析。

3、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才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依赖老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整体把握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对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概括的能力。

10.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篇十

1.看拼音写字词,相信你一定能写得端正、美观。

qín miǎn méng lóng kuí wú yōu lǜ

mò sòu lún yì

生 咳 囫 吞枣 扬顿挫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然大( ) 曲( )和( ) ( )连忘( )

苟延( )( ) ( )( )共赏 ( )高( )烈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横遭不幸 久别重逢 漫不经心 浴血搏杀

B.焦燥不安 震耳欲聋 饱经风霜 牛毛细雨

C.风雨同舟 和蔼可亲 心惊肉跳 十指连心

D.怒目圆睁 惹人讥笑 寝不安席 百折不挠

4.按要求改写句子的意思。

(1)老师说:“同学们太累了,我今天就不布置作业了,你们在家看看书吧!”(请转述一下老师说的话)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请按照这个句子的表达方法仿写一个句子)

二、语言积累。

1、郭沫若曾说过:“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你能写出鲁迅的两句诗词或名言吗?

2、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首诗处处体现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心情。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不怕___________,也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___________,哪里要__________,哪里要把__________,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诚者,天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实地上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是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请你也仿写这样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 _____ _

(7)“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请把这个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分题:活学活用。(可以加五分哦~)

(1)皇甫东想为自己的理发店选副对联,请在选中的括号里打“√”。

①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

②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 )

③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

(2)将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副通顺的对联。

且读 千年事 欲知 万本书 今古 中西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读这副对联,你联想到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课内阅读

1.下面是《穷人》中的一段话,请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 请说出作者是通过描写渔夫的哪三个方面,细致传神的刻画了渔夫做出决断前

后思考的过程的。

(2) 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个字或词用的最传神?请说明理由。

(3)读了以上这段话,有人说,渔夫没有桑娜那样高尚,因为他收养两个孩子是经过思虑后才决定的,而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把孩子抱回了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下面是《老人与海鸥》中的两段话,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这两段描写,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作者是如何表达海鸥对老人的这种深厚感情?

(2)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课外阅读

成功的起点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 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zhuǎn zhuàn]。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

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虽然 不是]不想离开那儿,[但是 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生活中,我们太习[贯 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lüè nüè]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人能走多远首先 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1)用“”划去短文[ ]里不正确的字、拼音和标点。

(2)根据意思选摘文中词语。

①经得起人们仔细体会。( )

②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

③表示另开一条路或另创一种方法。( )

④事情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 )

(3)按要求画句子。

①用“ ”画出具体描写毛毛虫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语句。

②用“ ”画出解释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原因的语句。

(4)下面与原文意思一致的语句是___。

①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其次选准方向,关键是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②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关键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③人能走多远关键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有时也考虑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5)选用一个词语概括“毛毛虫”、比塞尔人和肯莱文的行走特点。

①“毛毛虫”、比塞尔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肯莱文:______________ ____

(6)为了告诉我们成功的起点是什么,短文列举了两个方面的事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功的起点是什么?请联系短文和自身实际,简要写出自己的看法。

加分题: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一定让你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考考你,你能将这些诗句活用到各种语境中去吗?(填写序号)(全对可以加五分哦~)

①江南忆,最忆是江南。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⑤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春天的一个夜晚,当我正在看书的时候,忽然听见窗外雨声沙沙。啊下雨了!真是“ ”呀!

(2)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 ”,在“柳浪闻莺”,我们会看到“ ”的情景。游程中即便遇雨也不必扫兴,苏轼早就说过“ ”。难怪来过杭州、游过西湖的人十有八九会发出白居易那样的感叹“ ”。

五、习作。

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我们所读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中,巴迪的成长不就是因为一句话吗?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永远难忘的一句话呢?请以《难忘的那句话》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讲你的故事。

试题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0分)

一、基础知识。(21分)1.(9分)勤勉 朦胧 魁梧 忧虑 陌 咳嗽 囫囵 抑扬

2.(6分)恍 悟 高 寡 流 返 残喘 雅俗 兴 采 3.(2分)B

4.(4分)(1)老师说,同学们太累了,他今天就不布置作业了,让我们在家看看书。(2分)

(2)拟人句一分,句型和原句相似一分。

二、语言积累。(17分)1.一句一分。(2分)

2.(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喜悦(2分)(2)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2分) (3)困难 嘲笑 毅然 开山 架桥 陡坡铲平(3分)仿写句式(2分) (4)诚之背者,人之道也 (1分)(5)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1分) (6)仿写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2分) (7)(2分)关键词:“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加分题:(5分)(1) ①(2分) (2)欲知今古千年事 且读中西万本书(1分) 名言与读书有关即可。(2分)

三、课内阅读(13分)1、(1)(2分)作者是通过描写渔夫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细致传神的刻画了渔夫做出决断前后思考的过程的。 (2)(3分)两个“嗯”字;“熬”等,不唯一,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3)(2分)不同意。这段是细致地描写了渔夫作出决定前思考的过程,说明渔夫和桑拿一样,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2.(1)作者是抓住海鸥异乎寻常的举动,表达海鸥对老人的这种深厚感情的。(2分)

(2)(2分)“飞”比较慢,不像“扑”那么急切,“扑”更能表现海鸥与老人间深厚的感情,所以用“扑”更合适。(3)(2分)

四、(19分)(1)(3分)洒 zhuǎn 。 虽然 但是 贯 nüè去掉。 (2)(4分) ①耐人寻味 ②精疲力竭③另辟蹊径④难以置信 (3)(2分)①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②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4)(2分)②

上一篇:普惠幼儿园自查报告下一篇:柴油机的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