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推行“六种模式”

2024-10-20

探索和推行“六种模式”(精选3篇)

1.探索和推行“六种模式” 篇一

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税收服务理念,切实提高税收服务工作水平与效率,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市局创新税收服务方式,从2003年12月1日起,在市区试行“一窗式”服务模式,通过半年多的试运行,这一新的税收服务模式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办税便捷、流程顺畅、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的目标。

一、推行“一窗式”服务的动因

“一窗式”办税服务,起源于国税系统增值税“一窗式”管理。2003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河南、山东两省考察工作时,针对增值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的想法。2003年5月谢旭人局长又亲笔起草了《 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操作规程》,明确了增值税申报纳税实行“一窗式”管理的具体思路。增值税的“一窗式”管理主要解决国税系统办税厅“抄报税”、“抵扣联论证”、“纳税申报”等窗口分立、互不联系、信息不沟通造成的管理脱节、工作效率低和纳税人办税不便等问题。-http://

类似问题在我们地税部门也有反映。近年来,我们地税系统按照优化服务的要求,强化了办税服务厅的建设,完善了办税厅功能,规范了办税厅的管理,设置了分项目、单职责的专业化办税窗口,如“涉税事项受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务咨询”等,实行“一条龙”服务。这种办税服务模式与过去专管员制实行的所有涉税事项专管员一人包办相比是一大进步,它对加强税收控管,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办税厅窗口设置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窗口设置专业化,一个窗口只能办理某一涉税事项,不便于纳税人办税,纳税人一次需办理几项涉税事项时,要跑几个窗口,如遇办税高峰期需排几次队,耗费的时间较多,纳税人意见较大;二是窗口设置专业化,一个窗口只办理某一涉税事项,不便于税收控管,特别是“涉税事项受理”、“发票管理”与“申报征收”窗口间难以及时沟通联系,相关数据(如报表数与申报数、发票数与申报数)不能及时比对,给税收征管留下漏洞;三是窗口设置专业化,一个窗口只能办理某一涉税事项,不便于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的落实,容易导致窗口人员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针对地税系统办税厅窗口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北京等地的地税部门借鉴国税系统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的做法,推出了地税系统“一窗式”办税服务模式。地税的“一窗式”服务是指地税机关在一个办税窗口可以为纳税人办理多项涉税事项的一种服务方式。它以方便纳税人为目标,适当组合现行的分项目、单职责办税窗口的工作内容,实现办税厅“一窗多能”或“一窗全能”。江苏省地税局领导对“一窗式”服务较为重视,2003年8月省局郑坚局长在“学习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为两个率先作贡献学习会”上提出了实行服务方式创新,由“一站式”向“一窗式”过渡的要求。**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一窗式”服务工作,夏照明局长2003年9月在“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两个率先专题学习会”上提出了创新服务理念,强化依法治税,实现税收服务工作新突破的要求,并将推行“一窗式”服务作为改进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一窗式”服务的运作特点

“一窗式”服务是个新生事物,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办税形式的改变,而是税收服务理念和征管流程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是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为出发点,重组现行的办税流程,通过简化程序、下放权力、职能前移,尽可能实行办税厅“一厅对外”、“一窗办结”,从而达到优化办税流程,提高办税效率,强化税收服务,节约税收成本,完善税收控管,实现征纳双方共赢的目的。为使“一窗式”服务落到实处,2003年11月份,我局组织编制了《办税服务厅“一窗式”服务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及业务流程试行方案》,并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局试行的“一窗式”服务特点可以概括为:

1、整合窗口设置,全面实施“一窗全能”。“一窗式”服务试行后,将原办税厅设置的“涉税事项受理”、“发票管理”、“税款申报征收”、“社保费征收”、“税务咨询”等单职能窗口全部撤消,重新设立了全职能窗口,窗口工作人员按照“一窗一人”配备,纳税人在办税厅任何一个窗口都可以办理各项涉税事项。为解决征收期纳税人集中办税,窗口不足问题,各办税厅还预备了两个全职能机动窗口,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开设。同时,各办税厅配备了总值班,由业务全面、素质较高的地税干部担任值班员,在各窗口之间流动处理一些突发或复杂问题,并办理有关审批事项,保证了全职能窗口职能的实现。

2、重组征管流程,努力实现“一厅对外”。实施“一窗式”服务,主要目的是优化税收服务,方便纳税人办税,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应尽可能在办税厅及时办理,尽量减少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内部来回跑、多头跑。但原征管规程和岗位职责并未依此设计,许多可以由大厅办理的对外服务职能没有下放,而是由其他部门如稽核业务科、管理科负责。“一窗式”服务试行后,我局对征管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对外服务职能尽可能前移,明确凡可以由后台推向前台的都要在前台大厅办理,对原由稽核业务科负责的外经证办理、停复业和注销批文的发放职能,管理科负责的汇算清缴资料的受理职能等调整到征收科(征收大厅),尽可能实行办税厅“一厅对外”。

3、下放审批权限,尽量实行“一线办理”。“一窗式”服务最突出的优点是办税高效便捷。征管改革后,我局本着规范征管的原则,细化了征管流程,加强了内部监控,完善了审批手续,但过繁的环节,过多的审批,也给纳税人办税带来了不便,这在一些无自由裁量权的审批事项方面反映较为突出,如申请停复业、纳税首次购领发票、办理外出经营管理证明等需要逐层上报审批。由于需经多道审批,纳税人办理上述事项时难以做到在大厅当场办结。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局在推行“一窗式”服务的过程中,对上述没有自由裁量权的,分局审批权限内的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大厅处理,实行“先办后批”,由大厅“一线办理”,办理后内部再补办有关手续。

4、明确办税时限,尽可能做到“一次办结”。“一窗式”服务在工作流程上为纳税人快速、高效办税提供了可能,但要真正做到快速、高效办税,还必须明确每个涉税事项、每道环节的办理方式、办理时限。目前我局正在制定限时服务办法,将办税厅涉税事项分为即时办结、限时办结、上报审批三类,分别不同类别、不同事项确定不同的办事时限。对资料齐全、办税程序简单,征收厅权限内的涉税事项,要求征收厅当场限时办结;对资料齐全,但需经分局内部其他部门和分局长审核审批,当场无法办结的涉税事项,要求征收厅当场限时受理,承诺一定期限内办结答复;对资料齐全,但需报请上级税务机关审核审批的涉税事项,要求征收厅当场限时受理,承诺上级批复后一定期限内答复。所有涉税事项凡能一次办理完成的必须“一次办结”。

三、“一窗式”服务的成效

经过试点,我局“一窗式”服务的成效开始显现。

一是方便了纳税人办税,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由于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都可以在任何一个窗口办理完毕,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就象在大型超市购物交钱一样,哪个窗口排队人少就到哪个窗口,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纳税人办理多项涉税事项在办税厅及税务机关内部多次跑、来回跑、排长队问题,减少了纳税人的麻烦,缩短了办税时间,节约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纳税人对我局的“一窗式”服务普遍感到满意。

二是优化了办税厅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税收工作效率。由于办税厅实行“一窗多能”,每个窗口功能相同,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大小,随时增减窗口。征收期征收厅对外服务工作量大,可以增设窗口,集中力量忙征收;非征收期对外工作量小,可以撤减窗口,抽出力量从事其他工作。并且由于窗口功能相同,某一窗口人员因故不能到岗时,其他窗口可以自动吸纳该窗口的工作量,不影响对外服务。这样便于办税厅人员的调度、安排,解决了过去办税厅“一窗单能”,窗口不能适时增减,工作人员难以临时调度问题。另外,由于窗口功能相同,纳税人办税时可以自由选择办税窗口,从而使各个窗口可以保持大体相当的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一窗单能”,各窗口职能不同,工作量大小不等,而造成的窗口工作人员苦乐不均的问题。试行一月来,办税厅工作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是有利于“以票控税”功能的实施,加强了税收征管。过去纳税人购领、查验发票和纳税申报在不同窗口进行,发票管理与纳税申报管理脱节,开票数据与申报数据不能及时比对,经常导致少缴税费行为的发生。“一窗式”服务实施后,纳税人查验发票和纳税申报在同一窗口同时办理,窗口人员可以同时稽核纳税人的发票使用和纳税申报情况,比对有关数据,及时发现发票使用和纳税申报中的问题,使事后控制变为事中控制,为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提供了线索,并可促使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堵塞了税收管理的漏洞。“一窗式”服务试行后,办税厅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票表核对”(发票使用情况与纳税申报表的核对)共发现20多户纳税人少报应纳税款,并督促其及时补报了税款。

四是有利于分清责任,确保了岗位责任制的真正落实。过去办税厅“一窗单能”,窗口分工较细,由于税收征管工作相当复杂,窗口之间职能难以完全分清,窗口之间时常发生推诿、扯皮现象。试行“一窗式”服务后,只要纳税人选择了某个窗口,纳税人要求办理的所有涉税事项就是这个窗口的工作内容,窗口人员的工作职责非常清晰明了,便于监控、考核,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税收服务要求的责任主体也十分清楚,可以确保岗位责任制的真正落实。由于职责明确,窗口人员的责任心全面增强,“一窗式”服务试行以来,各办税厅没有发生一起服务投诉事件。

2.探索和推行“六种模式” 篇二

近年来, 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企业电视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导致人才青黄不接, 影响到企业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中原油田电视台各个岗位的业务骨干都属于专业技术人才, 他们在油田宣传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台领导在认真分析了单位的现状后, 大胆提出了推行首席员工制的想法, 认为企业电视台的发展需要“千里马”, 更需要“老黄牛”;“首席”不只是“科学家”、“执行官”等这些重要而关键人物的专利, “首席”的头衔也应该可以戴在普通员工头上, 引导员工岗位成才, 推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各项目标的实现。观念的突破, 为实行首席员工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好的思路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为确保首席员工顺利评选实施, 中原油田电视台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任组长, 工会、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科和有关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首席员工评选领导小组。为把评选工作落到实处, 明确评选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参评的人员必须是一线的业务骨干, 科级以上干部不参与评选。结合实际, 制定出首席岗位的评选标准, 每个岗位“首席员工”有着严格的评审条件, 宁缺毋滥。首席员工是职工在业务技术专业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它将首席制与岗位管理结合起来, 在岗位序列中设立“首席岗位”;同时将首席制与待遇结合起来, 评选出来的首席员工除颁发荣誉证书外, 还可以按月享受“首席岗位津贴”。

“首席员工”并非一评定终身。为促使首席员工在各方面不断提高, 使自己始终站在技术、技能队伍的前列, 带动他人, 辐射一片, 首席员工不搞终身制, 实行动态管理, 定期考核。实施能者上、庸者下的考评管理模式。期满后, 如有高手超过, 好手胜出, “首席”之位, 须得易主, 让贤让座。这样给后来居上者留下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对不能发挥技术骨干作用的, 可视情况减少或取消其奖励津贴, 对不符合首席员工资格的, 取消其称号。

严格评选, 弘扬正气, 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原油田电视台先后评选命名表彰了30名首席员工, 这些首席员工都是职工中的业务骨干, 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职工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动力, 极大地弘扬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尚。

示范带头作用突出, 职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劲头十足。在这些首席员工带动下, 采编、技术和管理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 自觉加班加点, 策划节目选题, 寻找报道亮点, 群策群力, 主动出主意、想点子, 保证了电视宣传、栏目改版、社会化服务和经营管理重点工作的完成。

激励体现价值, 人才催化成果。自首席员工制实施以来, 中原油田电视台倡导职工紧紧围绕油田中心工作, 按照“三贴近”的原则, 服从服务油田大局。大力实施“节目立台”、“打造中原电视品牌”等一系列战略, 并对一些节目进行了大力度全面改版, 加强节目的策划和研讨, 使节目整体质量稳步提高, 创作出了一批精品节目, 为油城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两年来, 先后在中央台、省台、石化新闻联播中播出节目200多件, 获省级以上奖40件, 位居中石化系统企业电视媒体前列, 分别被石化集团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电视新闻宣传优秀单位和全国最佳企业电视台, 进一步提升了中原电视品牌, 为推进和谐油田建设, 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新了人才的管理使用模式。实行首席员工制, 破除了传统评先竞优的弊端, 体现了首席员工的先进性、价值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找到了人才、荣誉和奖励长效机制的结合点, 实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尽才、职酬相符和动态管理的目的, 从而推动了人才评聘工作逐步向评价公开化、评先聘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为广大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首席员工既是普通员工, 又是技术尖子, 这些身边的岗位专家, 最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因此, 评选首席人员, 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争先创优、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 使企业形成“人人争当首席, 首席带动全员”的良好局面。

促使被聘人员产生动力。首席制实行后, 广大职工一片叫好。但对于当选的首席人员来说, 这一称号不仅意味着荣誉和实惠, 更意味着压力和责任, 促使他们觉得“首席”这个称号往身上一加, 自己就应该比别人做得好, 荣誉与压力并存, 他们必须以行动维护“首席”。同时, 他们希望别人都来竞争首席职位, 但却不想轻易丢掉这一荣誉, 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突破了固有的成功理念。这一制度不仅带来激励机制的变化, 而且带来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风气的转变。首席员工要有“保质期”, 不能搞终身制, 要让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觉得可望可及。同时, 要注意处理好首席员工与普通职工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以点带面, 形成合力, 更好地发挥首席人员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建设一支以首席人员为领衔、业务骨干为中坚的人才队伍。

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首席员工制是一个催生“能工巧匠”的“孵化器”。它是在群众评选和赛场上比出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 而是要随时面对挑战;不是一把“铁交椅”, 而是一个“大擂台”;不是“一花独秀”, 而是“春色满园”。

3.土地流转的六种模式 篇三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对于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比较典型的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模式一:农村土地互换

农村土地互换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承包土地的承包方为了便于耕种或者规模种植的需要,交换自己的承包地,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也进行相应的交换。最具代表性的为重庆江津模式。

重庆江津模式是农村建设用地互换的典型代表。为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自2007年9月到2008年8月,江津区在重庆市率先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试点。该试点的鲜明特点是由市场主导实施和指标跨区流转。2007年9月颁发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置换管理工作试行意见》是指导试点的纲领性文件,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范围包括农民宅基地、废弃的工矿企业用地、公路等。农村土地交易所是重庆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而向国务院申请的重要政策之一,其主要交易品种是农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村落公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整理并严格验收,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

江津模式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角色,首先是提供经费支持,政府复垦土地的成本,包括劳动力、安置补偿、新居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等,每亩花费4-5万元;其次是政府主导了指标流转、定价及收益分配。有利于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有效缓解了城镇发展用地的供求矛盾,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改善了农户的生产发展环境。

模式二:农村土地出租

农村土地出租是指农户签订租赁合同,将其所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农村土地租赁给农业生产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出租不改变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原来承包土地的农户继续按照原有的土地承包合同履行其义务,享受其权利。新参与的土地租赁方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对土地承包方履行按期支付租金并不得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的义务。可以采取现金或者实物的方式按支付租金。农村土地出租方式主要有农业公司租赁型、农业大户租赁型及农村反租倒包型等。

安徽小岗模式较为典型。安徽小岗土地流转始于当初的“反包倒租”,就是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能手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组织协调改变土地现转,从而发挥其应有效应,以获得更大的利润。通过新农村规划,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中心村的发展,将村民向中心村集中。这样可以节约土地,减少国家财政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模式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

土地股份合作制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即在按人口落实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进行农户土地承包使用权的流转。农户土地承包权转化为股权,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土地股份合作企业经营。扣除相关项目的土地经营收入剩余按照农户土地股份进行分配。它代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的方向,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为广东南海模式。

广东南海模式的特点在于由股份合作组织直接出租土地或修建厂房再出租,村里的农民出资入股,凭股权分享土地非农化的增值收益。实行土地股份制的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一是采取分区规划,把辖区土地按照土地功能及定位划分为商业居住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域,集约利用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合理实施城镇发展规划,对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二是明确股份份额和范围,可以将农村土地、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财产折价入股,制定股份公司章程,股东权利的范围、股东红利的分配及股东权利管理,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办理。

模式创新遵循的共同原则有以下几条:第一,只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才有权参与土地股份公司的土地分红,“人人参与,个个有份”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使成员权益得到了切实的考虑;第二,年龄成为集体组织成员股份分配差异的依据;第三,在股权变动与调整时会充分体现人口变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化的情况;第四,为了便于村社管理,特别是为了执行有关计划生育和治安管理等,额外设置了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股东权利或者参与股份分配的附加规定;第五,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分享的股份数额具有较强的福利性,只能自己享受,没有继承权,不得赠送、转让与抵押。

模式四:农村土地入股

农村土地入股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户为了发展规模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算为股权,自愿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生产合作,以土地承包权入股组成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此方式以上海奉贤模式较为典型。

上海奉贤的做法是:一是规定入股农户的最低收益保障数额,每亩土地的最低收益为400元,每亩土地的最低分红为200元;二是规定合作社的利润分配顺序及方式。上海奉贤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典型的三大特征:一是合作社的产业类型齐全,除传统的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外,农家乐和营销类合作社发展迅速,达到29家,占总数的8%;二是合作社组织形式多元化,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其中前两种占了总数的80%;三是合作社运行质量逐年稳固提高,运行情况良好和较好的合作社有200多家,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社务公开。承包人在用工上对合作社负责,合作社优先安排就近社员工作,产业化经营能力强。

模式五:农村土地转包

农村土地转包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承包方将其承包经营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给同一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土地转包不改变原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原有的土地承包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继续履行原有合同的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农村土地转包模式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最大、比例最高的一种土地流转形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浙江温州模式。

浙江温州模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级经济合作社的主导作用,维持原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其具体做法是村集体转包直接经营和村集体代种代耕。村委会或村级经济合作社按照一定标准收取一定费用的基础上进行代种代耕,农户只负责田间管理和粮食收割。二是种粮大户承包模式。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给种粮大户是该模式的核心,采取有偿转让的形式,通过招标、中转站转包或中介机构合同转包等方法实现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减少农村土地荒芜,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社会化模式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专业农业合作、农场或者粮食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 “一条龙”的有偿服务,或提供某一关键环节有偿服务。

模式六: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是指农民以放弃农村宅基地为代价,把农村宅基地置换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用地,进而农户可以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与此同时,农民自愿放弃农村土地承包权,与市民享受同等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逐步建立起统一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其中以重庆九龙模式最具代表性。

重庆九龙模式的基本做法有两点:一是以宅基地换住房。政府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腾出的80%左右复垦为耕地,其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则置换为本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对流转的宅基地每个村民能免费置换20?O住房,优惠5?O住房,多余面积按580元/ ?O计算。二是以承包地换社保。首先,九龙坡区颁布相应政策,凡是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又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就可以自愿申报为九龙坡区城镇居民户口,并在小孩上学、再就业培训、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险等方面与市民享受相同待遇。同时大力推广新农村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其次,以土地承包权出租,按稻谷每亩年平均产量折算约1000元的金额,收取租金。流转以自愿为原则,其目的是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农业园区或城镇企业获得务工收入,由务工企业来解决社保问题,并享有固定土地收益,实现持续增收。

上一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下一篇:广告有限公司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