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治安防控体系年度计划

2024-07-22

发改委治安防控体系年度计划(共8篇)

1.发改委治安防控体系年度计划 篇一

武桥镇治安防控体系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预防、减少各类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创造更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我镇201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有效整和我镇防控资源,不断加大人、财、物投入,形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综治办具体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以派出所为骨干,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村、社区与企业的防范工作为基础,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警防网、人防网紧密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使我镇的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我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2012我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刑事犯罪受到及时有力的打击,基本杜绝重大恶性案件,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突出的治安问题得到整治,治安问题较多村和社区的面貌明显改观,治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黄、赌、毒、FLG、邪教组织”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

3、教育、挽救、改造罪犯,劳教人员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成效,重点群体管理措施到位,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保持较低水平,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下降。

4、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突发性治安案件处置得当,正常的生产、生活、教学秩序得到有效保障。

5、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和措施得到有效整合,机制完善,制度健全,人财物保障有力,我镇群体防范水平显着提高。

6、公民遵纪守法,自觉性和防范意识、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动作斗争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健全覆盖我镇各村、社区的治安防控网络

加强警防网、群防网建设,派出所要最大限度的将警力投入到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线,以派出所巡警为中心,以村、社区巡逻队为基础,把加强对重点地区社会面的巡控作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巡逻力量,提高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同时争取警民结合,重点堵卡和游动巡逻相结合,机动车、自行车、步行巡控相结合等方式,形成点线面全天候防控制网络。

1、强化巡逻布控。全街全天单位时段巡逻警力2名,夜间巡逻警力3名,辅警巡逻力量5名。白天重点为各村主要街道及集贸市场,夜间巡逻重点为易发案部位,治安状况复杂区域。

2、加强治安防控预案建设。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安防控行动预案,保障在打击犯罪,处理突发案件时,根据不同地域,必须保证足够的警力和联防队员在最短时间内,按照责任划分到岗到位,并迅速投入查控处置工作。

(二)健全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的治安防控重点在各个村、社区(居委会),根据村、社区的特点,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多种防控模式。

1、合理布局,加强村、社区巡逻队伍建设。根据各村、社区的经济实力不同的状况。由复员军人、村、社区干部、党团员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并由街道综治办协调派出所具体组织,指导、搞好各村、社区的巡逻防控。派出所抽调2名组织能力强的民警成立巡逻指导组,负责对我镇巡逻队的日常管理,培训和开展巡逻工作。

2、大力推动“户院联勤”治安防控建设,把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在充分发挥派出所、巡逻队等治安防控作用的同时,将各村、社区的每家每户划分成若干个组,实现户与组联系,组与村、社区联系,村、社区与派出所联系的户院联勤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加强对村、社区居民治安防控意识教育,调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企事业单位及重点要害部位,管理防范控制网络

进一步贯彻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对我镇企事业单位,重点要害部位防控网络建设的指导推动,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派出所、街道综治办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工作,检查和监督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以法定代表人、治安责任制为核心的内部安全责任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推动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并与派出所配合,搞好周边的治安秩序整治,建立长效监控机制。

2、加强全街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派出所、综治办、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严整治无照经营,违规经营场所,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健全重点群众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网络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群体仍然是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流动人口、近期回归社会的刑事解教人员,要贯彻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搞好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意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认真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方针,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广泛开辟青少年活动场所和阵地,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特别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率,全面实施对轻微犯罪青少年的“挽救工程”,严格预防违法犯罪,使青年违法犯罪率、中小学生流失率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引导外来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同时结合“千百万”流动人口送温暖活动对流动人口实行有效管理,监督和服务。

3、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坚持组织协调一体化就业安置市场化,帮助教育市场化的思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准管好,预防减少重新犯罪,刑满释放不满5年的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五)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网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派出所密切配合,狠抓各项措施落实,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万无一失。

1、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的治安管理,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行业标准严格把关,强化各项防范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2、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依法调解、行政调解在维护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重点围绕农村干群关系,涉法、涉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廉政、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教育。坚持村、社区(居委会)务公开、财务公开,保护群众利益,避免和减少矛盾的发生,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及各种群体性事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引发重大治安问题。

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各单位责任机制

各级领导同志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街道综治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当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参谋助手。派出所作为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力军,要切实把思想观念、工作重点、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到预防为主上来,积极推进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建设,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司法部门大力开展普法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人民调解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各村、社区要把加强村(居)防控组织建设,维护本村(居)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抓好群防群治的组织建设。其它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参与街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树立全局观念,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合力,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夯实打牢。

(二)建立执法监测机制

街道综治办和派出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治安防控工作的分析,监测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一定时间和范围的违法犯罪信息准确分析,迅速评判,及时传递,掌握违法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打、防、控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支持。对重大治安情况要及时上报,对突发的治安问题以适当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定期听取社会治安工作汇报,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并通过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的形式,了解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意见,适时做出决策部署。

(三)建立考核奖惩机制

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年终考核,对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工作突出的村(居)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推诿、不认真履行职责、影响工作,发生治安问题的村(居)和单位坚决实施领导责任查究,坚决行使社会治安治理一票否决权。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方案通知

武桥镇综治办公室

2.发改委工作计划 篇二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县城稼先路跨铁路大桥建设工程、省道S212皖河大桥及接线改线工程、206省道改线升级工程、望东长江大桥连接线建设,积极协助做好座落我县的安庆民航机场迁建、城际高铁安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是调整充实项目库。继续抓好“十三五”项目谋划工作,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确定一批既有利于发展,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努力提高项目建设成功率。经过梳理,20xx年我县初步列入市亿元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539.33亿元,20xx年计划投资59.71亿元,同比增长16.67%。其中,初步列入省“861”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500.7亿元,20xx年计划投资50.43亿元,同比增长29.74%;三是资金争取工作。对照中央资金投向,编制好项目,及时上报。对已经上报的项目,加大衔接力度,逐项落实,争取更多的资金份额。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县20xx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鼓励县内服务业企业积极申报市、县服务业发展奖励资金,为申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推进我县服务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重点还是要放在抓好E区五星级酒店,文化戏曲园,综合开发,文化园等项目上,争取尽快释放服务业发展拉动结构调整的效应。

(四)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明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两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方面是加快推进西锐、福斯特汽车轮毂等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是抓紧申报,争取3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能列入市、省重点储备库,以获得更多资金政策支持。

(五)做好央企对接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合作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调度,密切项目跟踪,争取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动工,在建项目早投产。二是积极谋划项目,发挥项目的引领作用。各级各部门加大跑省跑部力度,谋划一批质量高、牵动性强的重大支撑型项目,抢抓发展先机,与中央企业建立深入、长久的合作关系。三是加强与省属企业合作,巩固和扩大央企合作成果。在强化与央企合作发展的同时,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开展与省属企业的对接合作,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双方的发展共赢,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加速发展。

3.发改委年度工作计划精选 篇三

一、加大帮办力度,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突破

努力做好招商引资的先行军和突击队,紧盯子豪印务、大洋制药、巨龙不锈钢等项目,确保一季度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子豪印务力争亿元竣工,投资3.5亿元的巨龙不锈钢项目设备安装,大洋制药亿元开工。力争实现亿元开工项目2个,完成引资额1亿元以上,全面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二、实施项目管理,在策应扶持上求突破

在全区策应扶持上,任务分解要突出有政策部门,公共经费安排上,要加大对项目编报的支持,将策应扶持纳入部门年度目标并将策应扶持非常规资金纳入招商引资额。努力使全区策应扶持水平有新的提高,力争20完成14-15亿元。

三、完善考核制度,在目标管理上取得突破

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指挥棒”作用,按照“分类指导、把握特色、突出个性”的原则,以“定性与量化考核相结合”,使目标体系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结合市对区目标考核体系调整和乡镇经济发展分档竞赛考核调整的要求,确保全区总体目标体系设置与市里相贴近、相衔接。在共性目标设置的基础上,突出区域性、个性化发展,对街道目标体系设置突出城市经济、社区管理、房屋征收等指标的考核权重;对耿车、双庄两个乡镇目标体系设置突出对经济主阵地的服务等指标的设置;对成子湖周边三个乡镇目标体系设置突出新农村建设指标的设置;其余乡镇目标体系设置突出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特色农业园区、农业旅游经济开发以及乡镇工业集中区等考核力度,推进乡镇个性化、差别化、特色化发展。对部门目标考核体系设置上,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设置共性目标和特色目标两大类,经济主管部门、党群部门等有所区别,实行分类考核。确保目标体系设置,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紧贴实际又要产生激励效果,切实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四、加强发展研究,当好“参谋部”

1、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经济综合管理职能的作用,根据我区经济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方面,科学制定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合理确定2014年的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确保目标实现。初步计划明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增幅25%,外贸增长25%,外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2、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预测预判。深入调研,高度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区经济带来的影响,力争做到分析准确、措施得力、文字精炼,为区委区政府掌握全区经济形势提供第一手资料。

3、加强创造政策环境优势的研究。认真研究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析全区经济运行的特点、难点、热点,重点围绕服务业、新兴产业、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调研,并研究制定及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服务业、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发展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导向力和激励扶持力。

五、加强投资管理,当好“项目部”

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是保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载体,而投资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编制2014年列市重大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187.7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77.3亿元,2014年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共27个,计划总投资173.8亿元,2014年计划总投资53.7亿元。

2、规范项目审批管理。完善项目审批评审制度,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争取入库专家15人;加强受理审批事项事后督查,并建立相关机制;做好节能减排有关工作,建立能评专家库,争取全年组织项目节能评审10次以上;积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服务领导决策,全年争取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10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入库项目200个。

六、加强沟通联系,当好“协调部”

1、在策应扶持上下功夫。发改局直报项目力争突破20个,策应争取资金力争达到5000万元。继续实施政策全梳理、项目全建档、符合全申报、申报全跟踪的“四全”机制,使发改局在策应争取上有更大突破。同时,协调农委、水务、环卫、公安等部门做好相关项目资金的争取。

2、在服务业发展上下功夫。做好服务业企业集聚培育工作,建立全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库,争取入库项目达到30个以上;力争列入2014年市级服务业重点投资项目10家,列入2014年省级服务业重点投资项目2家以上;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加强对各街道的服务、指导,促进整体指标更好地完成。推进物流业发展,对照重点建设任务和责任目标,强化督查,确保达到序时进度。

3、在新兴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区新兴产业发展倍增计划》,围绕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产业做大总量,力争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新上亿元项目5个以上。完善新兴产业考核办法,进一步对指标细化,加强新兴产业发展统计制度建设。

4.发改委年度工作总结 篇四

发改委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精心指导下,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宏观形势,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紧紧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工作主线,贯彻落实“大干二季度”、“突破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2年发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根据《台州市专项规划管理程序》等有关要求,完成“十二五”60个专项规划的发布工作。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路条”,甬台温高速复线工可获得交通部批复,争取到35亿元国家资金补助;金台铁路项目建设省市级筹备组已组建完成;台州第二电厂项目已获国家能源局核准,并已开工;重点项目现场督查评议活动成效明显,1-11月,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25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3%。组团参展第二届海洽会,签约11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60亿元,名列全省第二。上海现代服务业招商推荐会签约项目8个,名列全省第二。玉环县被列为浙江省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大陈岛被列为浙江省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成功发行各类企业债券6支,累计募集资金54亿元,是去年的3倍。建立台州市民生价格公布平台,价格监管工作成效明显,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规范。

一、重规划深调研,参谋助手能力有新提高

1.科学规划谋发展。一是完成计划报告。完成《台州市2011年经济社会计划执行情况和2012年计划报告》,顺利通过人代会审议后公开发布。完成《2012年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二是牵头编制规划。今年我委共牵头组织编制规划17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我市的70多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除了《台州城市群规划》等少数需要省里批复的规划外,均已完成审批发布工作。组织台州市铁路总图、台州市域铁路线网规划编制。组织台州市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台州市车船用天然气加气站发展规划。三是规划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编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台州实施方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岭实施方案》、《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椒江实施方案》等规划,有力地促进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制定《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四是抓规划宣传。编辑《台州市十二五规划汇编》,共收录规划70来项。该汇编已发至市里各领导、市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把已发布的专项规划及时上传到相关网站,引导社会各界认知规划,参与“十二五”建设。2.有的放矢当参谋。一是开展针对性调研。在课题选择上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思路性、应用性调研。充分吸收有关市区发展的前期调研成果,编制成《台州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主要成果成为《关于加快市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台市委〔2012〕6号)的基础性材料。二是提高调研成果服务能力。在市务虚会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讲观点、提建议,提出的项目推进点评制度、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1198工程”等建议意见上升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关于山东省德州市金融工作的考察报告》等课题得到了市级主要领导肯定,《把握机遇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一大批课题以很强的针对性被用于指导实践。“定调子,出思路”的地位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三是提高调研成果共享水平。完成各类课题45个,超额完成年度课题计划。共有10来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其中“走出去”系列文章在《浙江经济》杂志上全部刊载。对于重要调研成果,力争把成果充分应用到相关规划、计划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上,以《研究与建议》以及专报等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许多调研成果得到市领导的专门批示。3.深化调研出成果。一是围绕重大战略调研。围绕我市“四大战略”,积极开展调研,形成诸多调研成果。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泉州、烟台等地开展调研,形成《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等调研文章。对中心城市融合发展、跨区域发展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加快台州中心城市建设》等研究性文章,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颁布了《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围绕民生社会开展调研,形成了《加快推进台州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关于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若干思考》等研究成果。二是围绕重点工作调研。把调研工作与“十二五”规划的落实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调研,摆正年度发展在总体发展中的位置,科学编制年度计划。三是围绕热点、难点调研。开展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服务业发展、改革形势、物价运行等分析,着力加强预警预测能力,每个季度形成形势分析报告。完成《2012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社会发展报告》、《2012改革形势报告》、《2012农业发展形势报告》,以及季度《投资形势分析报告》。积极开展有效投资的督查性调研,每季度组织三批调研组赴全市各地进行督查调研。前三季度督查调研中,共梳理出项目推进难题100多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组织相关人员赴重庆、山东、湖北等地,就海洋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发展、保障房建设等开展调研,多篇调研成果得到市里主要领导肯定。

二、破难题强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有新成效

1.重点建设抢进度。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一季一载体、逐季抓推进”,通过“大干二季度”和“突破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等活动载体,采取“实地踏看、集中交流、领导点评”的方式,开展重点项目现场督查评议活动。1-11月,我市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25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3%,重点建设共安排新开工项目71个,有6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0%以上。12月份又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工建设。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椒江十一塘、玉环漩门三期、临海市南洋涂等工、黄岩区院桥污水处理、临海市城市防洪二期、台州市博物馆、台州市科技馆等工程基本建成;台州栅岭汪排涝调蓄、椒江二桥、三门核电、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市政等工程进展顺利;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吹泥填土、十一塘造田造地三期、台州家乐购副食品广场、椒江温商时代大厦等工程开工建设;台州第二发电厂开始“四通一平”。

2.项目前期强推进。千方百计挤进省批、国批前期计划,争取省发改委重视和支持。全年共有8个列入省上报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5个项目列入省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路条”,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甬台温高速复线工可获交通部批复;金台铁路省市筹备组已组建完成,初步确定部省市投资比例;玉环华能电厂三期省能源局已出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小路条”),大港湾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东官河项目建议书上报省发改委,其余项目均按计划顺利推进。

3.招商引资破难题。一是招商项目推介。开展浙洽会等招商活动的项目推介工作,在“2012上海·浙江服务业项目推介会”上实现招商项目数居全省首位,签约项目数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开展央企对接。全市列入计划共12个央企合作项目,其中已签约、加快实施11项,重点洽谈1项。目前有6项已经完成年度计划,总协议金额3119亿,累计到位资金454亿。与北车集团对接,形成北车集团在台州建设生产基地、参与台州市市域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等初步协议;市政府与华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委与平安集团展开对接,形成合作框架协议。三是争取资金补助。今年以来,国家共陆续下达我市43个专项、186个中央预算投资项目,项目数和中央补助资金总额居全省前列。截至11月底,我市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7.7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11.36亿元,省补助资金6.39亿元),比2011年11.7亿元,高出6.04亿元,同比增长51.6%。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有8个省重大项目争取带帽指标1729.65亩,在14334亩的全年切块指标中,重点工程争取了将近10000亩。

三、调结构优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新突破

1.现代服务业进快道。一是编制服务业发展报告,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总结我市2011年度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2012年服务业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制定《2012年台州市服务业工作要点》,明确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地税)局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二是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加强台州市金融集聚区、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温岭总部经济基地、浙江省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台州世贸中心、临海靖江商城综合体等共8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和建设工作,推进台州市创业服务园等首批市级共1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6个集聚区批准列入第二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名列全省第一。三是加快推进市区服务业“1198”工程。贯彻落实今年5月省政府在温岭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现场交流暨项目推进会精神,深入实施市区服务业“1198”工程,市政府专题部署召开工作会议,启动十大重点区块的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制定《2012年台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将全市50个服务业项目纳入2012年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现场督查评议项目库,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成功举办现代物流与金融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2.海洋工作谱新篇。一是积极落实省级海洋经济工作任务。协助市领导向夏宝龙省长“千里海岸线.海洋经济发展”的海上巡航汇报工作。筹备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现场会,联合台州电视台等单位,完成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题视频汇报材料;二是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协调推进会。部署全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与县、市、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三是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重点推介参会项目114个,落实现场签约项目11个,签约项目投资达260多亿元。会后,浙江省发改委和省海经办联合下发文件表彰我市获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展览展示先进单位、项目推介与签约先进单位两项殊荣。四是加快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截至2012年11月,我市沿海产业带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2421.43公顷,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24.6亿元,已有投产企业2891家,其中2012年新投产企业141家,规模上工业销售收入1132.7亿元,工业企业入库税收55.8亿元。五是推进海岛保护开发。以玉环、大陈海岛综合开发试点争取为重点,全面落实我市海岛保护开发规划,推进规划实施。3.农经工作夯基础。一是编制《台州市本级农田水利规划(2011-2020年)》。对三区各项农田水利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未来十年投资6.8亿元建设三区农田水利项目。该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发布。二是全面梳理2012年全市农水项目。走访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等相关部门,编制《台州市2012农水项目计划》,梳理项目共65个,其中前期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350多亿元。三是制定标准化规范。会同质量监督、农业等部门,制定台州市农业标准化地方标准规范3个,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筛选、包装椒江柑橘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黄岩绿色茶叶标准化推广示范、临海毛竹笋用林标准化推广示范基地等14个项目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完成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验收。

4.新兴产业重培育。一是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加快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风力发电利用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编制完成《台州市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11-2015年)》。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列入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省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首批示范园区。临海医化园区认定为201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三是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兴起。被国家发改委誉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产品”——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聚乳酸项目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采用中科院“863”专利技术的台州邦丰二氧化碳基可降解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项目已实施生产。发改委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精心指导下,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宏观形势,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紧紧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工作主线,贯彻落实“大干二季度”、“突破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工作部署,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2年发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根据《台州市专项规划管理程序》等有关要求,完成“十二五”60个专项规划的发布工作。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路条”,甬台温高速复线工可获得交通部批复,争取到35亿元国家资金补助;金台铁路项目建设省市级筹备组已组建完成;台州第二电厂项目已获国家能源局核准,并已开工;重点项目现场督查评议活动成效明显,1-11月,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25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3%。组团参展第二届海洽会,签约11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60亿元,名列全省第二。上海现代服务业招商推荐会签约项目8个,名列全省第二。玉环县被列为浙江省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大陈岛被列为浙江省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成功发行各类企业债券6支,累计募集资金54亿元,是去年的3倍。建立台州市民生价格公布平台,价格监管工作成效明显,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规范。

一、重规划深调研,参谋助手能力有新提高

1.科学规划谋发展。一是完成计划报告。完成《台州市2011年经济社会计划执行情况和2012年计划报告》,顺利通过人代会审议后公开发布。完成《2012年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二是牵头编制规划。今年我委共牵头组织编制规划17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我市的70多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除了《台州城市群规划》等少数需要省里批复的规划外,均已完成审批发布工作。组织台州市铁路总图、台州市域铁路线网规划编制。组织台州市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台州市车船用天然气加气站发展规划。三是规划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编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台州实施方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岭实施方案》、《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椒江实施方案》等规划,有力地促进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制定《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四是抓规划宣传。编辑《台州市十二五规划汇编》,共收录规划70来项。该汇编已发至市里各领导、市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把已发布的专项规划及时上传到相关网站,引导社会各界认知规划,参与“十二五”建设。2.有的放矢当参谋。一是开展针对性调研。在课题选择上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思路性、应用性调研。充分吸收有关市区发展的前期调研成果,编制成《台州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主要成果成为《关于加快市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台市委〔2012〕6号)的基础性材料。二是提高调研成果服务能力。在市务虚会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讲观点、提建议,提出的项目推进点评制度、加快市区服务业发展“1198工程”等建议意见上升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关于山东省德州市金融工作的考察报告》等课题得到了市级主要领导肯定,《把握机遇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一大批课题以很强的针对性被用于指导实践。“定调子,出思路”的地位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三是提高调研成果共享水平。完成各类课题45个,超额完成年度课题计划。共有10来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其中“走出去”系列文章在《浙江经济》杂志上全部刊载。对于重要调研成果,力争把成果充分应用到相关规划、计划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上,以《研究与建议》以及专报等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许多调研成果得到市领导的专门批示。3.深化调研出成果。一是围绕重大战略调研。围绕我市“四大战略”,积极开展调研,形成诸多调研成果。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泉州、烟台等地开展调研,形成《提升港口城市竞争力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等调研文章。对中心城市融合发展、跨区域发展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加快台州中心城市建设》等研究性文章,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颁布了《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围绕民生社会开展调研,形成了《加快推进台州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关于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若干思考》等研究成果。二是围绕重点工作调研。把调研工作与“十二五”规划的落实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调研,摆正年度发展在总体发展中的位置,科学编制年度计划。三是围绕热点、难点调研。开展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服务业发展、改革形势、物价运行等分析,着力加强预警预测能力,每个季度形成形势分析报告。完成《2012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社会发展报告》、《2012改革形势报告》、《2012农业发展形势报告》,以及季度《投资形势分析报告》。积极开展有效投资的督查性调研,每季度组织三批调研组赴全市各地进行督查调研。前三季度督查调研中,共梳理出项目推进难题100多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组织相关人员赴重庆、山东、湖北等地,就海洋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发展、保障房建设等开展调研,多篇调研成果得到市里主要领导肯定。

二、破难题强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有新成效

1.重点建设抢进度。创新工作方法,实施“一季一载体、逐季抓推进”,通过“大干二季度”和“突破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等活动载体,采取“实地踏看、集中交流、领导点评”的方式,开展重点项目现场督查评议活动。1-11月,我市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全市重点建设完成投资25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3%,重点建设共安排新开工项目71个,有6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0%以上。12月份又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工建设。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椒江十一塘、玉环漩门三期、临海市南洋涂等工、黄岩区院桥污水处理、临海市城市防洪二期、台州市博物馆、台州市科技馆等工程基本建成;台州栅岭汪排涝调蓄、椒江二桥、三门核电、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市政等工程进展顺利;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吹泥填土、十一塘造田造地三期、台州家乐购副食品广场、椒江温商时代大厦等工程开工建设;台州第二发电厂开始“四通一平”。

2.项目前期强推进。千方百计挤进省批、国批前期计划,争取省发改委重视和支持。全年共有8个列入省上报国家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5个项目列入省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路条”,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甬台温高速复线工可获交通部批复;金台铁路省市筹备组已组建完成,初步确定部省市投资比例;玉环华能电厂三期省能源局已出具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小路条”),大港湾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省发改委批复,东官河项目建议书上报省发改委,其余项目均按计划顺利推进。

3.招商引资破难题。一是招商项目推介。开展浙洽会等招商活动的项目推介工作,在“2012上海·浙江服务业项目推介会”上实现招商项目数居全省首位,签约项目数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开展央企对接。全市列入计划共12个央企合作项目,其中已签约、加快实施11项,重点洽谈1项。目前有6项已经完成年度计划,总协议金额3119亿,累计到位资金454亿。与北车集团对接,形成北车集团在台州建设生产基地、参与台州市市域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等初步协议;市政府与华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委与平安集团展开对接,形成合作框架协议。三是争取资金补助。今年以来,国家共陆续下达我市43个专项、186个中央预算投资项目,项目数和中央补助资金总额居全省前列。截至11月底,我市共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7.7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11.36亿元,省补助资金6.39亿元),比2011年11.7亿元,高出6.04亿元,同比增长51.6%。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有8个省重大项目争取带帽指标1729.65亩,在14334亩的全年切块指标中,重点工程争取了将近10000亩。

三、调结构优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有新突破

1.现代服务业进快道。一是编制服务业发展报告,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总结我市2011年度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提出2012年服务业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制定《2012年台州市服务业工作要点》,明确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地税)局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重点和任务。二是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加强台州市金融集聚区、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温岭总部经济基地、浙江省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台州世贸中心、临海靖江商城综合体等共8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和建设工作,推进台州市创业服务园等首批市级共1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6个集聚区批准列入第二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名列全省第一。三是加快推进市区服务业“1198”工程。贯彻落实今年5月省政府在温岭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现场交流暨项目推进会精神,深入实施市区服务业“1198”工程,市政府专题部署召开工作会议,启动十大重点区块的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同时,制定《2012年台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办法》,将全市50个服务业项目纳入2012年市委市政府每季度现场督查评议项目库,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成功举办现代物流与金融为主题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2.海洋工作谱新篇。一是积极落实省级海洋经济工作任务。协助市领导向夏宝龙省长“千里海岸线.海洋经济发展”的海上巡航汇报工作。筹备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现场会,联合台州电视台等单位,完成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题视频汇报材料;二是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协调推进会。部署全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与县、市、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三是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重点推介参会项目114个,落实现场签约项目11个,签约项目投资达260多亿元。会后,浙江省发改委和省海经办联合下发文件表彰我市获第二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展览展示先进单位、项目推介与签约先进单位两项殊荣。四是加快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截至2012年11月,我市沿海产业带累计完成开发面积12421.43公顷,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24.6亿元,已有投产企业2891家,其中2012年新投产企业141家,规模上工业销售收入1132.7亿元,工业企业入库税收55.8亿元。五是推进海岛保护开发。以玉环、大陈海岛综合开发试点争取为重点,全面落实我市海岛保护开发规划,推进规划实施。3.农经工作夯基础。一是编制《台州市本级农田水利规划(2011-2020年)》。对三区各项农田水利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未来十年投资6.8亿元建设三区农田水利项目。该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发布。二是全面梳理2012年全市农水项目。走访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等相关部门,编制《台州市2012农水项目计划》,梳理项目共65个,其中前期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350多亿元。三是制定标准化规范。会同质量监督、农业等部门,制定台州市农业标准化地方标准规范3个,加快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筛选、包装椒江柑橘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黄岩绿色茶叶标准化推广示范、临海毛竹笋用林标准化推广示范基地等14个项目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完成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验收。

4.新兴产业重培育。一是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加快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风力发电利用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编制完成《台州市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11-2015年)》。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列入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省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首批示范园区。临海医化园区认定为2012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三是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兴起。被国家发改委誉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产品”——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聚乳酸项目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采用中科院“863”专利技术的台州邦丰二氧化碳基可降解材料等战略型新兴产业项目已实施生产。

四、抓试点推改革,深化体制改革有新步伐

1.深化民营经济改革试点。一是推进改革试点项目。市委、市政府将改革试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并将2012年改革试点工作相关目标任务列入党代会报告和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二是上下联同推进。根据省发改要求,做好调研,及时完成向省改革办上报每季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材料,得到省改革协调办肯定,一些典型材料列入省《改革内参》及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网站,作为典型推广,扩大了台州改革影响力,提高了台州知名度。三是突出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工作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股权投资、企业债券融资成效突出,成功发行各类企业债券6支,累计募集资金54亿元,实现民营企业发债零突破。全市有6个县(市、区)成立了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基金规模合计超过15亿元。

2.统筹推进面上改革。一是起草改革要点。起草《2012年台州市体制改革要点》,坚持以项目化推进改革,明确改革工作任务27项,分解落实相关责任单位,着力在民营企业制度、投融资体制、要素配置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城乡统筹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六方面改革实现新突破,以台政办发〔2012〕92号正式发文实施。二是提炼总结经验。根据省发改委要求,完成全市改革工作总结,及时上报台州改革进展情况及台州改革亮点经验总结。三是抓好贯彻落实。做好省半年度改革工作交流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根据省发改委有关通知要求,做好向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推进台州改革工作座谈会,推动台州面上改革工作。

3.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召开全市医改大会。全面回顾三年医改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今年医改工作重点,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等,并与各县(市、区)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各项指标、任务。二是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组织召开了两次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稳妥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在天台、三门2个试点的基础上,全市于12月1日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开展按病种方式改革试点,出台《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批确定玉环县人民医院、仙居县人民医院为我市实施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的试点医院。三是深化基层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四是总结提炼特色做法。如仙居县的“城乡联体、乡村连片”医疗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三门县三大慢性病精细化管理、玉环县乡镇卫生院档案工资与绩效工资分轨制模式等得到了国家、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4.积极培育小城市中心镇。一是完成小城市年度考核工作。2011年度全省27个小城市,9个被评为优秀等,其中台州占2个(楚门、杜桥)。今年,我市泽国镇列入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二是开展全市中心镇督查工作。我委相关人员会同建设、财政、科技等各部门人员,赴各县市区督查小城市、中心镇培育半年度进展情况,查漏补缺,做好相关指导工作,确保全年任务有效完成。三是完成中心镇培育课题研究。完成《关于加快培育中心镇小城市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课题,及时上报省发改委。

5.做好重大改革课题研究。一是开展车改工作思路调研。赴杭州、温州等地调研,结合台州实际,起草完成《关于公车改革有关情况的调研汇报》。二是开展市区重点区块跨区域发展试点调研。开展调研,结合台州实际,起草完善了市区重点区块跨区域发展工作方案。三是开展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调研。赴温州、义乌等地调研,结合台州实际,完成《关于整合市本级国有资产提升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的若干思考》。6.有序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信访案件复核。一是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续保工作。据统计,全市已承保132万多户,保费收入1983万多元,续保率103.57%。二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台州日报对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连续三天进行专题报道,进一步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工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影响力。积极应对海葵台风灾害,在灾后第一时间指导做好有序理赔工作,确保农户正当利益。三是做好企业改制信访工作。及时办结企业上访案件,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指导信访人员通过正常渠道反应利益诉求,做好政策讲解工作。

五、惠民生强监管,改善社会民生有新举措

1.社会事业惠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十大民生实事”为重点,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落实为民办实事。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1949套,续建项目基本建成7598套,已竣工5327套,基本完成全年省定目标;争取到中央、省级公建补助资金共计7493万元,重点支持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旅游设施、职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项目援疆助发展。我市对口支援农一师阿拉尔市安排31个项目,实施“五大民生工程”,总投资16.9亿元,援助资金5.49亿元,截止目前,已完工16个,其他全部动工建设;投资371.913万元实施援藏公寓楼工程;筹集各类资金1700万元,实施援青引用水工程、防风防砂林建设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工程。三是深化便民服务。9个县(市、区)中的8个已实施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减免;完成9个空白乡镇邮政站建设,提前完成43893个信报箱的改建工作;对我市南边几个县市区企业用水先行实施超计划加价制度,缓解了南边地区用水紧张局面。建成“台州市民生价格信息公开平台”。2.清费减负加力度。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取消部分涉企收费项目。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各类停车场的机动车免费停放时间及尾数取舍等作出明确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市区6家二级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调整方案。联合教育局、纠风办等部门开展全市教育收费检查,重点抽查了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地中小学收费情况。集中力量对市区幼儿园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纠正了部分幼儿园的不规范收费行为。

3.价格监测创新路。建立台州市民生价格公布平台,每月2次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布价格监测数据,在台州电视台图文频道和市区主要街道6个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同时在市发改委网站民生价格信息监测公布平台上发布价格监测数据。对临海水务集团水价、路桥桐屿街道水厂和椒北引水工程经营成本等进行了监审。核定了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下属的东达资源有限公司建筑废土消纳处置费标准。及时调整了临海、黄岩、仙居、天台等县市小水电站上网电价,结合其投入情况,重新确定扩容改造后新增电量的价格。积极筹建台州市市级价格调节基金。

4.市场整治强监管。积极做好雨雪冰冻天气价格异常波动的防范工作。对全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查处了5家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了国庆、中秋节前商品零售价格行为专项整治。开展了旅游市场价格行为专项检查,对2家旅行社利用欺骗性或误导性标价的欺诈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组织人员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组织各县市区检查分局对160多家商业银行各营业网点的明码标价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开展了电信资费政策执行情况和进出口环节收费行为专项检查。认真贯彻落实清费治乱政策,确保对符合条件的我市小型微型企业享受到工商、税务、海关等17个部门近40项收费免征3年的优惠政策。协同市政府纠风办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市纠风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取消了我市交通、卫生部门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认真开展了涉农涉企价费行为专项检查,全市共查处价格违法金额806.5万元。

六、提效能树形象,发展改革工作有新气象

1、树快乐工作理念。一是在学习中提高业务能力。鼓励机关干部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加强网络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全委机关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开设发改论坛、邀请国家发改委相关领导做专题讲座,成立火花?青年沙龙,英语培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自身素养。三是在活动中提高向心力。组织召开发改局长务虚会、碰头会,加强全市发改系统联动。组织全市发改系统参加运动会、歌咏比赛、书画摄影比赛、价值观大讨论的演讲比赛,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树和谐发改形象。一是规范审批流程。进一步清理归并行政审批职能,行政审批处实施实运转,全委除政府性投资项目外,11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归并到行政审批处,并印发服务指南和办事手册。二是制定了《台州市发改委行政审批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了行政审批印章管理、行政审批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窗口工作行为标准等规范。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本委11个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事项缩短了15个工作日以上承诺时限,全部实现“省内最短”目标,达标率为100%。实现项目审批全程网络化、透明化,并按规定2周内在政务公开网上发布审批结果。

3、树廉洁机关新风。一是创建廉洁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廉政风险干预,评选廉政文化作品,打造“廉洁文化长廊”。梳理完善委内各项制度,积极创建廉洁机关、学习机关和效能机关。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推行政府性投资项目代建,规范价格执法自由裁量权,积极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三是扩大政务公开。凡不涉及保密事项,均按规定在政务公开网上公开,全年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50多条。做好议提案答复工作。全年共签收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代表和委员议提案116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答复,满意率100%,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落实。

5.发改委农村包村工作计划 篇五

一、排埠村基本情况

排埠镇排埠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358户农户,人口总数152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821人,农用耕地1030余亩,山林面积6230余亩。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和目标

一是加强扶贫包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新一任包村工作组,明确了包村工作职责,由主任亲自抓,一名副主任和一名包村干部具体负责,按照包村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好包村工作,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详细制订帮扶计划。新年伊始,包村工作组下到排埠村了解情况,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参加“两委”会等形式对该村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制订帮扶计划,明确帮扶项目和目标。

三、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落实项目帮扶工作

我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排埠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委职能优势,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制定了20年的包村具体工作计划:一是帮助完成村部大楼扫尾工作;二是规划修建街背大桥;三是争取协调解决垌坊片用电线路的工程改造;四是帮助协调争取修复罗家埚三丫路口路面塌方;五是帮助协调争取硬化全村到组未完善水泥路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方便村民出行、维护村民生产、生活稳定。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今年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的第一年,包村工作组将全力支持新班子开展工作,特别是协助包村点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与培训,吸收先进青年加入到党组织,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形成干部合力,努力建设一个团结、高效、廉洁的村党组织。

6.地区发改委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一、今年主要工作

(一)各项市级指标有望完成合格值

二〇xx年,发改委承担5项市级经济指标。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0、XX亿元,同比增长8、9%,绝对额达到合格值进度,预计全年有望完成XX3亿元,增幅9%—XX%;1—XX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上报XX3、XX亿元,同比增长XX、8%,力争全年完成挑战值XX0、XX亿元,增幅XX%;第三产业投资上报XX亿元,完成全年挑战值;前三季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9%,达到目标进度,预计全年可完成目标;1—XX月,宜家销品茂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超过全年目标2、5亿元,凯德古田广场项目力争XX月份开工建设。

(二)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强化节点控制、提高调度效率,组织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XX次,重大办主任办公会XX次,下达督办事项XX0项;针对XX恒隆广场、凯德古田广场两个“焦点”项目,实行专班运作、专人负责。1—XX月,旧城改造类项目完成征收(拆迁)面积XX、XX万平方米,城中村项目完成征收(拆迁)面积XX5、XX万平方米;工业学院片、古田一路商业中心、古田二路轻轨站点片、红星村、永利村等5个地块实现挂牌;海联大厦、新世界中心二期等XX个项目实现开工;公交城市广场、电子商务产业园、长青村还建楼等实现竣工。

(三)产业推进的格局初步形成

自3月XX日产业转型工作启动以来,景区长3次专题调度产业工作,苏区长6次调研各产业专班工作,发改委(产业办)组织调研、培训7次。产业办协调统筹,十大产业专班牵头负责的格局初步形成,新落户我区十大产业优质企业XX家。同时,产业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编制形成产业规划一张图引导产业落地,搭建十大产业网上直报系统摸清家底,争取市级服务业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四)两型节能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在全市率先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建立了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体系;深入开展两型社区、学校、机关创建,机关事务局积极创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在全市率先建立能源管理系统;争取两型、节能专项资金XX3万元。节能工作成为全国百强典型。

(五)经济运行调度和综合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

对GDP、服务业增加值等7项重点经济指标进行监测调度。1—9月,7项重点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绝对额达到市调度办要求,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达到市调度办要求,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均未达到市调度办要求,综合排名在中心城区居第四位。监测、分析全区经济运行,形成分析报告3篇,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顺利完成十二五中期评估。组织协调《古田生态新区综合规划》编制,规划成果获市国土规划局原则通过。

(六)依法治价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秩序

积极开展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深入推进清费治乱减负,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截至目前,上报价格监测报告XX0份、价格监测数据XXXX0余条,受理价格投诉XX5件,价格咨询XX件。

(七)古田老工业区成功纳入全国搬迁改造首批试点

抢抓国家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机遇,组织编制古田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古田老工业区成功纳入全国首批试点,江城壹号、新工厂项目近期将到位XXXX万试点专项资金。研究梳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土地、财税、产业、融资4个方面XX条政策建议,部分建议被国家、省发改委出台的指导意见采纳,目前正积极跟踪衔接政策落地。

二、XXXX年初步打算

XXXX年,发改委将把握“两轮驱动、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在建设“现代商贸强区、美丽生态硚口”中做出新贡献。

(一)项目建设

统筹考虑重点功能区打造、城建攻坚计划、“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XXXX年重大项目计划安排XX个,其中产业类项目XX个、城中村改造项目XX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保障性住房项目7个,社会事业项目8个。

围绕上述计划安排:

一是继续强化区级领导挂点担任项目指挥长的落实机制、街道主责部门协调联动的`责任机制、重大项目办统筹“一周双会”的调度机制,加强项目运作的系统管理。

二是倒排重大项目时间节点,明晰项目运作全流程的细化分工,明确街道和部门职责任务,加大节点督办力度。

三是重点区域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打好东(汉正街片)、中(宗关建材片)、西(古田片区)征收(拆迁)攻坚战。

四是抢抓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加紧实施棚户区改造计划,强化房源、资金等关键环节衔接互动。

(二)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强化调度、督办、考核与激励,充分调动产业办、产业专班、各街道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力争重点产业有实质性的进展,引进各类知名企业XX0家以上。

一是严格落实“三级”调度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每月召开两次产业办调度会,集中解决各产业地块招商、企业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产业培训例会,组织各产业业务骨干研究、探讨各产业发展情况。

二是以招商为首要任务,将招商目标细化到企业签约、工商税务关系落户、纳入统计口径等环节,分解到各产业专班和街道。每季度对专班、街道进行量化排名,排名靠前给予奖励,靠后通报、督办。

三是深化完善产业规划一张图,引导产业项目布局。推动产业统计体系有效运转,每季度发布十大产业产值、增加值、税收等经济数据,形成服务业发展分析报告。

四是结合全市服务业升级计划实施,争取市级服务业专项资金,打造1—2个省、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老工业区政策争取

密切跟踪国家指导意见出台,研究跟进省级实施意见政策落地,争取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是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从产业培育、旧厂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包装、策划8—XX个重点项目,充实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库,争取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专项获得最大限度支持。

二是用好用足国家发改委委内协调合作机制,协调财贸司单列计划指标,支持国资公司优先发行城投债券,初步计划发债额度为XX亿元。

三是推动区融资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湖北银行、汉口银行等省内金融机构签订低成本、中长期贷款融资协议。

四是争取尽快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协调将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的都市工业园区土地,通过直接划转或成本价回购等方式划转到区土地储备中心;争取将化工企业搬迁启动片土地收益返还政策推广适用整个古田生态新区。

(四)两型和节能工作

狠抓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继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深化两型示范创建,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工作目标。

一是着力打造两型示范“升级版”,结合化工企业搬迁污染土壤修复、园博会、四中场馆建设,形成一批两型示范工程。

二是完善绿色建筑工作流程,落实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营造推广绿色建筑的氛围。

三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能评制度,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监察;建立全区节能监测网络,拓展基层单位节能监测平台建设。

7.发改委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篇七

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为认真做好今年综治工作,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现将我委20XX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主题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县综治办要求,突出宣传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法》、《招投标法》、等新实施的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务员法》、《经济法》等涉及职工自身及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宣传创建“平安”作为主题,宣传“扫黑除恶”、禁毒、打击假币犯罪、打击取缔邪教斗争成果,全面推进我县“平安”建设,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深化综合治理,不断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依法行政,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工作内容

1、推进综治宣传工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组织我委机关工作人员学xxx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政法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学习综治委相关文件的精神。利用标语、图片、网络、宣传栏、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禁传销、禁毒、禁赌等方面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群了解开展创建“平安”、“平安单位”等基层平安建设活动的目的和步骤,动员我委干群投身到“平安”建设的实践中去。

2、进一步做好包村联系点综治维稳工作。根据县委安排,今年我委包村联系点是镇村。我们将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及时帮助指导包村点落实各项综治工作,以促进综治平安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村民进行法律教育。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开展综治宣传和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号召村民自觉学法守法,维护一方平安。二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指导该村搞好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

3、围绕创建“平安”活动,做好相应的工作。精心组织、统畴安排,确保创建平安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要健全组织机构,落实预防、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职能作用,规范和加强矛盾纠纷三级预警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规范运行社会管理“三网”工作,着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4、加强内部安全防范责任,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单位主要领导是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教育,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重点落实好防火、防盗,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做好委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值班人员认真履行日常值班职责,逢法定假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经常对本单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

5、结合单位特点,切实为我县综治工作作贡献。作为综治成员单位,我委要结合部门优势,特别是跑项争资和项目管理方面,一是针对我县县情,积极从中央政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项目中争取项目无资金;二是抓好已落实项目的建设管理,使项目及早完成并发挥应有效益。

6、切实做好工作总结,不断提升综治维稳工作水平。

8.发改委年度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大全 篇八

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一年。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围绕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紧扣“加快调整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工作主线,立足部门职能,坚持“抓项目建设促进发展,抓对上衔接增强活力,抓协调服务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积极加强战略规划研究,狠抓重点项目管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心全力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一、承担的经济指标情况

按照全区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分工要求,我委承担十二项经济指标,分别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服务业投资增长24.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预计达到3.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9%; 市级重点项目20个,年计划投资67.9亿元; 区级重点项目154个,年计划投资204亿元; 争取国家相关试点工作,中省重大项目和资金; 完成年度统筹城乡任务;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八水润西安”工作任务。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02.64亿元,同比增长9.7%;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0.13亿元,同比增长9.7%;建筑业总产值完成34.85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02元,同比增长9.9%;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70亿元,同比增长15.5%。截至9月底,全区续建、新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60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78.4%。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2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94.5%。

二、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做好年度经济指标的拟定和衔接

年初,我委牵头拟定了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经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后,报告区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在市上向各区县分解下达指标时,我委积极和市发改委等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多次以各种形式切实反应我区所处的转型期、爬坡期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实际,力求将指标衔接到合适区间,经过努力,市上下达我区gdp增速目标为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与莲湖同处于全市最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与碑林、莲湖、雁塔持平,低于全市2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也争取到较低区间。这为我区本年度在全市的年终考核中争取到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形势。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年度重点项目计划的安排。我委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筛选、今年确定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54个,总投资1640亿元,年计划投资20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9个,总投资39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98.86亿元;新建项目59个,总投资34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5.35亿元;前期项目56个,总投资905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达到历年最高,产业覆盖面也更为广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7个,民生工程项目13个,六大产业类项目68个,其中:房地产业项目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2个,商贸业项目20个,都市型工业项目7个,文化旅游业项目1个。)。二是继续落实区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全区154个重点项目分解给34位区级领导负责推进,形成区级领导、责任部门、项目单位齐抓共管,共同促进的良好机制,进一步夯实重点项目日常管理和推进、协调工作。三是不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通过召开重点项目专题会议、听证会、联席会等措施化解矛盾,胡家庙、长乐中路、长乐西路等街道办事处建立街办领导联系包抓制度,有力地推进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大协调督促力度。坚持每周召开重点项目督办会,区级包抓领导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对上衔接和资金争取力度

今年以来,在上年度争取资金支持工作进展良好的基础上,我委继续加大对上衔接和争取资金支持工作力度。加强和驻区企业单位的沟通力度,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相关资金扶持的最新动向,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征集各类项目。今年与区内各相关部门共同策划申报各类项目合计15个,申请到上级资金2884万元。

(四)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积极策划、包装、申报新的国家、省、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我区被纳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聚集区1个“皇城现代商贸聚集区”,XX市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XX区金康路茶文化产业聚集区”。二是转发XX市发改委、XX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14年XX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征集14年服务业改革试点项目。

(五)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上一篇:新学期工作会议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校园卫生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