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2024-10-17

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精选8篇)

1.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附件1: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 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验收通过的项目

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共22所)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带“*”为免于验收评审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

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共47所)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

*长沙财经学校(原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望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原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浏阳市职业中专

*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 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原湘潭县第二职业中专学校)*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衡阳市工业职业学校 新邵县职业中专学校 *隆回县职业中专学校 *中南工业学校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华容县职业中专学校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临湘市职业中专学校 常德工业学校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常德财经学校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湘北职业中专 津市职业中专学校 张家界旅游学校 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益阳电子工业学校 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 *郴州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永州工贸学校

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怀化万昌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原怀化市民族职业中专学校)冷水江工业学校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带“*”为免于验收评审的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三、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共34个)长沙县职教中心

长沙市望城区职教中心(原望城县职教中心)宁乡县职教中心

浏阳市职教中心 醴陵市职教中心 湘潭县职教中心 湘乡市职教中心 韶山市职教中心 衡南县职教中心 祁东县职教中心 隆回县职教中心 洞口县职教中心 武冈市职教中心 岳阳县职教中心 华容县职教中心 湘阴县职教中心平江县职教中心 汩罗市职教中心 澧县职教中心 桃源县职教中心 石门县职教中心 津市市职教中心 张家界市永定区职教中心 南县职教中心 安化县职教中心 沅江市职教中心 郴州市北湖区职教中心 永州市零陵区职教中心 祁阳县职教中心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职教中心

双峰县职教中心 涟源市职教中心 吉首市职教中心 泸溪县职教中心

四、高职精品专业(共98个)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 民政管理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 市场营销 证券投资与管理 心理咨询 电气自动化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会计电算化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软件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数控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飞机维修

检测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动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影视表演

护理

畜牧兽医

医学检验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软件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软件技术

电脑艺术设计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艺术设计

园艺技术

畜牧兽医

园林技术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汽车运用技术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汽车电子技术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保险职业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

国际贸易实务

会计

社会体育

工程测量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酒店管理

营销与策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

模具设计与制造

法律事务

会计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畜牧兽医

园林技术

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煤矿开采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

环境监测与评价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人物形象设计

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五、高职精品课程(共102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种子生产与经营

护理

药学

护理

化工设备维修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建筑设计技术

工程造价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

艺术设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火电厂集控运行

水利工程

铁道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铁道机车车辆

安全技术管理

老年健康照护 VB程序设计 火化机原理与操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实用养老机构管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民间工艺继承与创新

电子技术

图形图像处理

数控加工实训

计算机辅助制造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电视机原理与技术

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

电视画面编辑

语言表达技巧

助产学

养猪与猪病防治

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数控编程与操作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牵引电器的检查与维护

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审计实务

JSP程序设计

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保险职业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会计核算基础

皮鞋工艺

Java程序设计

室内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成衣产品设计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桥涵施工技术

工程力学

公路工程造价编制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检修

国际贸易单证实务

面向.NET的Web程序设计

税务会计

基础会计

会计综合实训

网球

财产保险

国际贸易实务

外贸业务英语

Java语言程序设计

模拟导游

文件检验

导游实务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

电信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传染病护理

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训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环境工程微生物

环境影响评价

花鼓戏声腔

PLC及其应用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

种子生产技术

基础护理技术

电子设计与制作

护理药物应用

机械制图

药用植物

化工制图

电子技术应用

建筑施工组织

建筑构造与识图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焊条电弧焊技术 石油化工仿真 石油炼制技术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 安全检查与监测监控 网络操作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模具钳工 单元机组运行 水电站继电保护 现代物流概论 仓储与配送 建筑施工技术 铁路客运组织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湖湘旅游文化

六、高职专业带头人(共193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老年服务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社区康复 劳动与社会保障 计算机信息管理

唐伟奇 陈卓颐 邓文达 唐春霞 罗洪英 刘志红 胡伏湘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 数控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航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电子声像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控技术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电视节目制作 影视动画 金融管理与实务 主持与播音 编导 网络系统管理 医学影像技术 农产品质量检测 畜牧兽医

方玲玉

董建国

彭跃湘

邱丽芳

谭立新

黄苹

李颖

朱运航

刘楚达

王建平

李建跃

李仲秋

宋烨

刘长生

陈勇

杨坤玉

洪小丽

吴振峰

劳光辉

雷珺麟

石莉萍

李凌

李林

陈彦

唐陶富

尹颖

于桂阳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 护理 软件技术 数控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 数控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物流管理 产品造型设计 装潢艺术设计 软件技术 电脑艺术设计 应用电子技术 装潢艺术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畜牧兽医

桂重阳

谢玉琳

彭勇

喻丕珠

刘小春

刘志成张莹

周虹

翁健红

周红

吴献文

谢树新

陈承欢

唐亚平

曹雄彬

雷明智

丰明高

江文

周海清

洪志刚

蒋尚文

成奋华

宋艳辉

李杰

杨中文

张群哲

欧阳叙向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欧阳中和

园艺技术 肖君泽

畜牧兽医 刘鹤翔

机电一体化技术 刘晓魁

种子生产与经营 刘唐兴

兽医

何德肆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张秀玲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邹静蓉

工程造价 李柏林

工程监理 唐杰军

汽车运用技术

张葵葵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王定祥

汽车运用技术 陈曙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匡希龙

工程造价 张晓妮

汽车运用技术

阳小良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张炳根

工程监理 闵涛

汽车电子技术

马云贵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谭任绩

物流管理 邹敏

会计 周伟华

市场营销 简彩云

软件技术 赵敏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黄会雄

应用电子技术 陈寿才

市场营销

王娜玲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保险职业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 瞿启平

环境地质工程技术 徐耀鉴

建筑工程技术 傅刚斌

酒店管理 周静波

工程测量技术 喻艳梅

钻探技术 申晓春

保险实务 付菊

金融保险 王健康

应用英语 刘亚非

保险实务 肖举萍

金融保险 张旭升

会计电算化 李岚

国际商务 李细平

动漫设计与制作 刘永东

市场营销 翟江南

工商企业管理 缪富民

机电一体化技术

唐诚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周世军

会计 王志辉

财务管理 刘倩

旅游管理 覃业银

畜牧兽医 何华西

园林技术 左家哺

森林生态旅游 屈中正

园艺技术 易诚

园林技术 陈盛彬

畜牧兽医

刘振湘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 电气自动化技术 护理 营销与策划 模具设计与制造 市场营销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矿山机电 机械设计与制造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数控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食品营养与检测

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 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舞蹈表演

蒋青泉

张治元

胡远萍

陈罗湘

苏银利

谢平楼

支校衡

彭石普

李波勇

刘诗安

李景福

张海筹

祖国建

胡治民

唐立伟

陈育新

阳尧端

罗正斌

陈益林

郭紫贵

周凤霞

张滨

郭正

陈剑虹

姚运先

孙蕾

林凤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物形象设计 主持与播音 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种子生产与经营 应用电子技术 护理 口腔医学 软件技术 护理 临床医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程造价 城镇规划 建筑工程技术 工业分析与检验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会计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工商企业管理

李霞英

李燕湘

鲁波涌

杨翠明

施大发

王聪田

颜学义

吴丽文

尚云峰

文平耿

朱明瑶

李雪兰

张森林

汤光华

颜鑫

李平辉

周哲民

胡六星

陈芳

郑伟

王霞

陈文良

吴荐辕

廖有贵

夏由清

邱葭菲

戴旻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七、中职精品专业(共78个)学校名称

会计电算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 装潢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 广告设计与制作 矿山机电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供用电技术

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设计技术 铁道机车车辆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械设计与制造

矿山安全技术与监察安全技术管理 应用英语 商务英语 应用日语

专业名称 管友桥

朱爱元

彭桂秋

袁海明

李洁

刘英武

黄靖龙

范双南

刘海渔

朱双华

郑丹青

贺令辉

李付亮

陈建华

唐小萍

陈安生

袁清武

陈湘

廖友军

刘殿武

龚声武

王振芳

罗小玲

陈爱平

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

长沙航天工业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数控技术应用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原长沙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技术应用

长沙财经学校(原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会计

工业与民用建筑 模具设计与制造 饭店服务与管理

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望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原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 浏阳市职业中专 株洲市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湖南省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服装制作与营销 模具设计与制造 烹饪

饭店服务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 饭店服务与管理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原醴陵市职业中专学校)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数控技术应用 旅游服务与管理 畜牧兽医

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

园林

模具设计与制造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原湘潭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核工业卫生学校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 衡阳市工业职业学校 衡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邵阳市榕成机械模具职业技术学校邵阳市工业学校 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隆回县职业中专学校 中南工业学校

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临湘市职业中专学校 常德工业学校

常德师范学校(原常德旅游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护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旅游服务与管理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服装设计与工艺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技术应用

焊接

机械加工技术

会计

旅游服务与管理

商务外语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

汽车运用与维修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常德财经学校

常德计算机职业学校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湘北职业中专 津市职业中专学校 张家界旅游学校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原郴州工业学校)

郴州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永州工贸学校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怀化商业学校

怀化万昌中等专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模具设计与制造

会计

计算机软件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服装制作与营销

机械加工技术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服装设计与工艺

旅游服务与管理

园艺

计算机及应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技术应用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子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气运行与控制

计算机及应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通信技术

汽车运用与维修

娄底市卫生学校 冷水江工业学校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八、中职精品课程(共83个)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

护理

数控技术应用 机械加工技术

射线检测 超声波检测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原长沙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

PROTEL电路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长沙财经学校(原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会计基础

仓储与配送作业实务 建筑识图与构造 建筑工程预算 餐饮服务与管理 模具制造技术 蔬菜生产

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望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控发动机维修

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原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

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省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网络组建 电子技术基础 模具制造技术 室内装饰品位设计 面点工艺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 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

餐饮与客房服务 旅游服务礼仪 家畜传染病学 数控编程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原湘潭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核工业卫生学校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 衡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衡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工基础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护理技术

中小型网络构建与管理 服装工业样板 电视机原理与技术 制冷及空调原理与维修 电工知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导游实务 广告设计与制作 室内设计

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原湘南中专学校)Photoshop图像处理 邵阳市工业学校 邵阳市计算机学校 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新邵县职业中专学校 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 中南工业学校

服装打板与车板 财务会计 电子技术基础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c语言 焊接工艺 焊接结构生产 管道安装工艺 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原岳阳财经中等专业学校)

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临湘市职业中专学校 华容县职业中专学校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常德工业学校

常德师范学校(原常德旅游学校)

常德财经学校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湘北职业中专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企业财务会计 导游基础知识

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数控加工技术 汽车电器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电脑主板维修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 导游实务 企业财务会计 机械制图与AutoCAD 会计电算化 机械制图

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 女装设计 电工与电子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原郴州工业学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原郴州市交通学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服装缝制工艺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永州工贸学校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怀化商业学校

娄底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服装结构制图原理与推板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服装缝制工艺

Photoshop平面美术设计 可编程控制技术 3DSMAX室内外装潢设计 电视技术

计算机外部设备维护维修 推销实务

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原新化县工业职业中专学校)

冷水江工业学校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湘西自治州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九、中职专业带头人(共313人)湖南信息工程学校 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

商务外语 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旅游服务与管理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 电气运行与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朱文欣 谢乾安 易红兵 蔡获云 黄升平唐海波 彭荣贤 廖海英 陈世钧 周梁 刘才志

电工技术基础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基础 数控加工技术 土家族民间舞训练

长沙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 长沙航天工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与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与器件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原长沙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工业与民用建筑

机械加工技术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长沙电子技术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及应用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通信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通信技术

长沙财经学校(原长沙市财经职业中专学校)会计

计算机及应用

会计

会计

金融事务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

金融事务

长沙财经学校(原长沙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杨玫

邹红卫

朱友莲

杨明辉

彭浩

谭剑超

张宇

张伟旭

王秀红

林干祥

吴明波

谭永

荣红林

刘国云

胡坚

李平松

高席兰

贺红

易去劣

曾佳

王容

张平

岳晓春

王朝辉

烹饪

长沙财经学校(原长沙铁路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湖南省工业贸易学校

航空服务 饭店服务与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 数控技术应用 饭店服务与管理 模具设计与制造

杨文斌

王玲 文会英 陈晖 刘毅斌 刘丹 刘建华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原长沙市机电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与控制

林南 彭立珍

长沙国宾外事旅游学校(原长沙国宾旅游外事管理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

王旭

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原望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旅游服务与管理 机械制造与控制 机械制造与控制

易伟 王敏 李霞云 戴石辉

湖南省宁乡师范学校(原长沙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宁乡县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 计算机软件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及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周文华 宋庆宪 赵万年 丁星明 肖义军 文辉 沈恒 周文峰

浏阳市职业中专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针织工艺

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工艺美术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机与电器

工艺美术

美术设计

株洲市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焊接

湖南省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烹饪

烹饪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商务外语

计算机及应用

商务外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旅游服务与管理

商务外语

计算机软件

饭店服务与管理 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电子商务 攸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 炎陵县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软件

苏雪珍

罗政球

罗小红

谭武南

林芬红

陈永建

尹锷

刘咏梅

刘少军

易奇

吴平

周军亮

钟家兴

易剑英

蔡敏洁

李彦达

陶欢

陈智

雷晓云

霍晓庆

蔡晓莲

唐炼文

侯谭刚

李秋萍

夏湘文

贺年辉

唐亮明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原醴陵市职业中专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及应用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

数控技术应用

国际商务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 畜牧兽医

园林

农村经济管理

园林

农村经济管理

文秘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原湘潭机械电力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湖南省江南工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湘潭市经贸职业中专学校 会计 湘潭烟草中专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

电子与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湖南省经济贸易职业中专学校 会计

会计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原湘潭县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田学寨

陈健

陈萍

赵澄清

王惠君

孙健

刘春奇

周金芝

许启德

郑斌

舒青根

胡志军

胡建波

张兴强

张桂香

马元恺

曹新社

黄宇红

马奇志

梁小红

王超

余亚明

张立新

周舜庚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原湘潭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汽车运用与维修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 核工业卫生学校 护理

药剂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子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衡阳幼儿师范学校

家政与社区服务

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 机械制造与控制

计算机软件 衡阳市工业职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衡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气技术应用

计算机软件

衡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旅游服务与管理

饭店服务与管理

衡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

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工艺美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

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原湘南中专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李雪辉

袁伯新

李梅阳

晏俊泽

刘莉华

周书春

黄晓娣

戴金文

唐连三

杨白

罗斐

银奕淇

尹南宁

雷德良

屈贵华

许泓泉

欧阳美荣

宋智勇

陈洪敏

旷玉清

赵新根

文颖

陈文俊

高海波

阳平

常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邵阳市工业学校 工艺美术 邵阳市计算机学校 会计

会计

邵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新邵县职业中专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及应用 隆回县职业中专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服装设计与工艺 武冈市职业中专学校 工艺美术

文秘

文秘 中南工业学校 焊接

焊接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技术应用

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会计

机械制造与控制

张兰桂

段伟

刘菲菲

欧阳志宏

朱世明

朱开求

刘爱国

谢胜中

史春水

段卫辉

刘小华

宁松

蒋琳

夏光华

张鸿科

徐慧波

方军南

杨育红

贾华川

符兴承

杨志国

杨觉荣

黄玲

陈庸柱

黄姿文

周瑞云

刘强辉

机械制造与控制

金融事务

统计

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原岳阳计算机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 电子商务

商务外语

旅游服务与管理

市场营销

饭店服务与管理 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服装制作与营销

计算机软件

岳阳县新科职业技术学校 饭店服务与管理 华容县职业中专学校 服装设计与工艺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技术应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机械制造与控制

服装设计与工艺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机械加工技术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应用

何克诚

徐庚

汤荣

胡仲南

宋红平

瞿庆大

龙美华

张心华

王玉梅

李月朗

李晔

杨胜

吴芳玲

冯波霞

李波

胡蓉

张政军

温作荣

蔡艳武

杨用开

殷秋娥

张胜波

张念军

易国华

彭向阳

李和元

机械制造与控制

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机电技术应用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气技术应用

电机与电器

计算机及外设维修

计算机软件 临湘市职业中专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电气运行与控制 常德工业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常德师范学校(原常德旅游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旅游服务与管理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原常德市职业中专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常德汽车机电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服装制作与营销 常德财经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会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

金融事务

金融事务

吴锦艳

余向阳

李铁光

杨宗武

刘知良

钟求宝

胡志高

徐爱国

胡军

陈红阳

吕小明

宋祥弟

陈建平

胡蔚蓝

林志杰

青辉阳

辛勤

王进新

方青林

高业志

李建辉

肖薇

刘立

盛琼

彭道琼

会计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服装设计与工艺 桃源县职业中专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数控技术应用 湖南湘北职业中专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气运行与控制 津市职业中专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气运行与控制 张家界旅游学校 饭店服务与管理

旅游服务与管理

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桑植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建筑与工程材料 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 益阳电子工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益阳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园艺

李宗祥

胡军

周乾静

毛彩东

王本为

陈莹燕

罗洪杰

周金满

余秋云

任军

易辉军

卢鹰

杨伟明

吴梅英

孟德胜

胡晓君

岳楚华

张贵华

毛先树

赵子能

郭建斌

刘建辉

徐明亮

夏建华

杨欣

林银良

黄太平

养殖

计算机及应用

养殖

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原安化县第二职业中专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沅江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原郴州工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技术应用

汽车制造与维修

郴州工业交通学校(原郴州市交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郴州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数控技术应用

郴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 资兴市职业中专学校

烹饪

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服装制作与营销

计算机及应用

姚精兵

雷鸣

谢铁牛

丁光辉

莫汉初

黄曙

刘文锋

陈海波

黄小江

袁亮

龙山青

侯付军

邓满元

雷隆兴

王平安

曾庆军

任佳兴

蒋淑玉

张月鹏

郑清平

眭光明

彭其战

曾恩

邓建荣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机械加工技术 祁阳县职业中专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电子与信息技术

数控技术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永州工贸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及应用

汽车制造与维修

服装制作与营销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舞蹈表演

美术绘画 永州方正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 服装制作与营销 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软件 湖南怀化商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李文辉

李博

龚建军

龚林荣

陈顺宝

谢爱军

蒋艳丽

颜建国

夏建成王云雁

陈秋平

邓林

蒋健中

邱艳华

周胜彩

容从武

于东湘

雷柳清

李小春

黄权喜

翟新安

谭海英

张斌

崔豫军

谢先安

刘崇健

王忠诚

计算机软件 怀化万昌中等专业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

汽车运用与维修

溆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 湖南省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

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原怀化市民族职业中专学校)

幼儿教育 怀化市振华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

娄底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

计算机及应用

会计

审计事务 娄底商务职业学校 工商行政管理事务 双峰县职业中专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原新化县工业职业中专学校)

服装制作与营销 冷水江工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

机电技术应用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专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计算机网络技术

湘西经济贸易学校(原湘西自治州机电工程学校)计算机及应用

工艺美术

湘西自治州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舞蹈表演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服装制作与营销

尹辉

左伟奇

覃卫平

刘伟

吴菊英

周述贵

万方贵

林菊娥

朱洪民

胡永忠

彭志新

刘加林

彭应归

戴湘黔

潘艳艳

邹同合张续仁

朱文辉

彭敦瑞

颜国强

龙秀全

彭世雄

胡小兰

高尚

十、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共19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保险职业学院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十一、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共20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工作 应用电子技术 影视动画 护理

应用电子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飞机维修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数控技术 电脑艺术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程测量技术 保险实务 司法鉴定技术 烹饪工艺与营养 园艺技术 通信技术 表演艺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物流管理 铁道工程技术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 软件技术 园艺技术 软件技术 体育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 商务英语 会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装潢艺术设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物流管理

十二、示范性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共68所)长沙县双江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长沙市望城区乌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长沙市望城区格塘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长沙市望城区黄金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浏阳市金刚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浏阳市永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浏阳市洞阳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茶陵县洣江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醴陵市清水江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湘潭县射埠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湘潭县乌石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邵阳市双清区火车站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邵阳县岩口铺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隆回县西洋江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岳阳市君山区广兴洲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岳阳县筻口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华容县三封寺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平江县安定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平江县梅仙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平江县向家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汨罗市弼时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汩罗市黄柏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临湘市江南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临湘市羊楼司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临湘市白羊田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澧县张公庙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澧县小渡口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澧县金罗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临澧县文家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石门县夹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石门县皂市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津市市灵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张家界市永定区桥头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桃江县桃花江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桃江县武潭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安化县江南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安化县乐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郴州市北湖区万华岩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郴州市汝城区文明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祁阳县潘市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宁远县湾井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双峰县荷叶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双峰县梓门桥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双峰县甘棠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双峰县花门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双峰县印塘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新化县琅塘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冷水江市铎山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涟源市七星街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涟源市渡头塘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泸溪县浦市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花垣县民乐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永顺县松柏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永顺县麻岔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本刊讯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京举办,河南省教育界共有36件作品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最具权威、水平最高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作品展,每五年举办一次。

本届展览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更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河南省高度重视,省美术家协会按照全国美术家协会和省领导的指示精神,进行了认真动员和部署安排;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对参加此次美展进行精心安排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文联主席兼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国强率领美协主席团成员先后到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作品点评和现场指导。我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经过严格筛选,有36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其中,河南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袁玲玲的中国画《似水流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宏伟的油画《花好月圆》、副教授杨海峰的油画《谁的红帆船》,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李意淳的水彩画《子夜·开罗》、副教授赵劲的水彩画《祝福》,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李建忠的油画《前方有雾》分别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据了解,我省美术教育工作者参展作品和获奖作品分别占全省参展和获奖作品的60%,这充分展示了我省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创作实力,奠定了其在全省乃至全国美术界的重要地位,彰显了美术教育的特色优势,对推进河南省美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强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张 宁(女) 孟庆红 高德明 杨志诚 马孝初(兼职) 童凤华(女,兼职) 李兴华(女,兼职) 徐 宁(兼职) 王 宏(兼职)

阎 堃(兼职) 潘晓玲(女,兼职) 骆瑞麟(兼职) 周 勇(兼职) 陈俊骢(兼职) 刘可杰(兼职)

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

(2013年1月26日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提案委员会

主 任: 郭文龙

副主任: 彭济生 聂 华 刘企文 田成有(兼职)

和向红(女,兼职) 李可军(兼职)

经济委员会

主 任: 徐盛鹏

副主任: 王志东 郝蜀东 苏全忠 李鸿文 段云翔 林勇力

李志明 刘吉开(兼职) 杨先明(兼职) 王剑屏(兼职)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主 任: 高旭升

副主任: 杨 超 毕 励(女) 龙贵祥 熊泽民

马洪琪(兼职) 蔡绍宽(兼职) 毛华明(兼职)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主 任: 严 建

副主任:伊继东 李庆生 李 明 彭 兵 马林奎

梅 妍(女,兼职) 王云月(女,兼职) 汪 旭(女,兼职)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主 任: 董志红(女)

副主任: 周发洪 武 晋 罗石文 齐晓勇 李 瑾(女,兼职)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主 任: 欧志明

副主任: 郭秀文(女) 和润培 张 宁 潘光宪 王四代(兼职)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主 任: 雷耀民

副主任:叶建成 张李昆 杨光民 贺 毅

高素芳(女,兼职) 杨华英(女,兼职)

文史委员会

主 任: 杜玉银

副主任:劉 明 祝武世 陈 麟(女) 范志明

4.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成果公报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教育研究

摘要: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树立生态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是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和谐社会对其子民的基础要求.高校是全社会文化层次最高的地方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作 者: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期 刊:当代教育论坛   Journal: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13) 分类号: 

5.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名单及职务 篇五

一、邵阳代表团

2008年1月3日上午,邵阳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市委礼堂落下帷幕,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69名参加湖南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01胡彪:省委委员、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02盛茂林: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前邵阳市委书记 03王建根: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04石光明:省委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05李自光: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1955年11月出生,邵阳人)06吴明春:武警湖南省总队政治部副主任

07张国骥: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原省教育厅副厅长 08梁尔源: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排第一)以下名单按单位顺序排列

09黄天锡:市委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0郭光文:市委副书记、市长 11刘新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2周国利(苗族):市委常委、邵东县委书记 13余孝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07.8任)14何水平:市委委员、市财政局局长 15禹志加:市委委员、市交通局局长

16钟 锋:市委委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17钟义凡:市委候补委员、隆回县县长

18张兆宪:市委候补委员、邵阳神风动力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19李放文:北塔区区长 20蒋 伟:双清区区长 21董康明:新邵县县长 22黎仁寅:洞口县县长

23孙小武:中共十七大代表,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省瓜类研究所所长,市科协副主席,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24曾小山: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曾氏铝业集团董事长、长沙市邵阳商会会长,被称为“邵阳首富”(邵东人)

25唐蕾: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该公司为原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

26王晓:湖南电信邵阳分公司总经理 27胡思贤:湖南移动邵阳分公司总经理 28杨安成:武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9官国琪:大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30王斌:大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31黎德生:邵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32伍华珍(女):新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33何培云(女):城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34梁晓明(侗族):绥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35唐军良:邵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36霍杰彪:城步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37杨先光(苗族):绥宁县财政局局长 38蒋运强(苗族):绥宁县科技局局长 39曾庆龙:邵东县地税局局长

40杨支府(苗族):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6年7月调任湖南省南山种畜牧草良种繁殖场党委书记

41肖小大(女):邵阳县县委委员、白仓镇党委书记,曾任黄塘乡党委书记 42廖怀章:邵阳正骨医院院长、新邵县政协副主席,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 43王小刚:新宁县飞仙桥乡卫生院院长或新宁县煤炭局局长(身份未核实)44王书云(女):新宁县回龙寺镇杨桥村党支部书记 45王书柏:邵东县宏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46邓才文:湖南明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东人)

47邓国强:湖南省信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曾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邵东人)

48付爱华(女):邵阳市华宇废旧物资收购有限公司 49向长江:隆回县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50刘金梁:邵阳市东方建设有限公司

51刘祖社:邵东县拓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东人,1956年8月21日生)52肖体云:武冈市冶炼厂董事长

53余志伟:湖南省志伟钢结构公司董事长

54沈绿叶(女,苗族):湖南云峰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冈市),民进会员(董事长为其丈夫陈立彪)

55张建亚:邵东廉桥药都科技产业园董事长或邵东创新国际实验学校副董事长(尚不能明确是谁?)

56奉稳香(女,瑶族)

57范国进:湖南省万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董事长(1960年生,隆回桃洪镇人)

58周继华:湘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邵潭溪镇人)59胡迪芳(女)

60赵应华:邵阳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原邵阳路桥总公司)61钟金莲(女):邵阳市得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62段世辉:美籍华人,香港展辉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冈展辉国际实验学校(云台中学)董事长

63姜定胜:邵阳市浩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64徐运湘:湖南运发包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65黄钦锡:邵阳宝兴科肥公司董事长

66栗建国:湖南省众泰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67游长春:邵阳市大祥区长青绿色农庄总经理,大祥区板桥乡龙头村村民 68谭金刚:洞口县政协委员、石江镇树林村和平煤矿董事长

69魏冬云:新邵县广信有限责任公司(原邵阳市广信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

二、常德选出的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具体职务

杨品红 经济学博士水产学硕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万成贞(女)常德副市长

王先蒙 常德市安乡县长

王国海 中国致公党湖南省第四届常务委员

王振华 石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爱平常德市邮政局局长

车德斌 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

毛恩友 湖南九重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龙晓清 市地税局局长

卢武福 市财政局局长

申建春 安乡凯斯机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朱宏 湖南三江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

伍 青(女)(暂不知)

向 阳 鼎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清 澧县金龙玉凤餐饮集团董事长

刘本之 常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绍英(女)常德散文家协会理事

齐淑兰(女)湖南同德职业学院董事长

李荣

市电业局局长李荣

李湘

中国移动常德分公司总经理

李明亚 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李建春 常德金桥糖酒公司经理

杨开政 汉寿县人大主任

杨成英(女)澧县县政府副县长

杨启贵 常德副市长

杨琦明 石门 县长

肖汉族 金健米业总裁

吴和枝(女)汉寿县宏达家电有限公司 总经理

余永贵

津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余周怀 临澧县新安镇龙凤村党总支书记

余章贵 常德市澧县艳洲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邹义祥 常德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汪国平湖南银阳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常德市规划局副局长汪国平)

沈冬生 湖南德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元英(女)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华(女)常德市外侨办主任、党组书记

陈星 上 海文峰国际集团总经理

陈兆前

常德鼎城区武陵镇党委书记

陈安生

常德市水利局、党组书记

陈克山 常德澧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建教 常德市石门县太平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陈耀年 湖南兴湘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武吉海 常德市委书记

罗宏全 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周平常(女)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周运来 常德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郑之松 常德市武陵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郑弟祥

桃源县委书记

钟华山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贺钢 常德童胖子酱板鸭厂董事长

铁明东(女)常德武陵区教育局副局长

卿渐伟 常德市委副书记 市长

高波 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唐春仙(女)桃源县太平铺镇太平铺村青年农民

龚曙光 湖南出版集团董事长

彭述东 湖南汽车车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蒋建国 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

覃道雄

湖南省煤业集团董事长

童 琳(女)桃源县凌津滩镇政府副镇长民政所所长

曾培安 湖南康普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汉寿公公司总经理、湖南逐鹿苎麻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沙逐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卫东(暂不知)——

詹 敏(女)石门统计局局长

黎卫平(女)临澧县委副书记

翦 影(女)桃源县架桥镇党委书记

戴宏生 澧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瞿宏辉 安乡县财政局副局长

三、张家界部分人大代表

徐宪平、彭清国、刘志仁、汤浊、陈元魁、黄泽良、胡伯俊、赵小明、朱国军等20人当选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结果宣布后,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徐守平省委常委、副省长

彭清国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排第一)刘志仁 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汤浊 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 陈元魁 省教育厅主任督学、副厅长 黄泽良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胡伯俊 张家界市委书记

赵小明 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长 朱国军 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四、湘潭

在刚刚结束的湘潭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巡视员、省计生协会第一副会长张芙蓉同志光荣当选湖南省第十一届...五、岳阳

2008年元月,在岳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又高票当选为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她,就是湖南省岳阳市华昌棉麻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

1月2日下午,岳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涤宇教授为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6.湖南省“十一五”农村规划 篇六

根据《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五”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制定和实施新的五年规划,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养殖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农业增加值1255亿元,年均递增4.7%。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主要农产品向优质、安全、多样的方向发展,优势农产品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2005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43%。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8元,年均递增5.9%。

——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防洪减灾体系初步建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气象对农业防灾减灾的业务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对农村的信贷投入逐年增加。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保护农民权益问题开始得到重视。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开始打破,农民外出务工环境逐步改善。

(二)“十一五”时期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我省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我省农村经济自身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一是主要农产品总量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有利于建设大项目,形成大基地,开发大产业;二是生态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三是农业科技力量较强,有利于加快种养业优良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四是地理区位较优,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村经济;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偏小、链条不长、水平不高,资源优势难以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两级债务沉重,农村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导致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或制约因素:一是资源、环境压力难以缓解。农村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质量退化,保持占补平衡的难度加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农业污染、动物疫病对农业发展构成新的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二是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制约农业竞争力的提高,阻碍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短期内难以消除,农业投入缺乏稳定增长的机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省农村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保障,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确保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二)发展战略。

“十一五”时期,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框架下,实施农业产业化、结构效益、科技兴农、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发展战略。其中,根据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把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其战略重点是:用产业化的理念和思路谋划农村经济发展,突出产业链条延伸和产品转化增值;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以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方向,着力扶持和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以增加支农信贷、引导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为主渠道,多方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与此同时,把结构调整作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根本途径,把科技兴农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突破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把确保质量安全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着力点,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三)发展目标。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00万吨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保持6%的水平;棉花30万吨、油料190万吨、肉类740万吨、水产品220万吨,分别增长61%、35%、18%、23%。

——农村经济发展稳健、结构优化。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以上;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农村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5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万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0%。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年均增长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5%,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使260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或其收入越过低收入线。

——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力争57%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3亿立方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0平方公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所有适宜通公路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80%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农村居民安全饮水人口比重达到75%;农村居民生活能源薪柴替代率达到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农村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

三、建设重点

(一)建设优势明显、增产增效的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的要求,传统产业中巩固提升优质稻、“双低”油菜、生猪等产业,新兴产业中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竹木、种苗等产业,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特色蔬菜、特色家禽、特色水产等产业。

——优质稻产业。优质稻面积扩大到3500万亩,优质稻比例提高到53%。重点抓好42个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县(场)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格局;着力扶持金健、盛湘、天龙、粒粒晶等龙头企业发展稻米精深加工,年加工优质稻米250万吨以上;加快完善以省中心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粮食市场为纽带、产区集贸市场为基础的粮食市场体系,年外销粮食突破500万吨。

——“双低”油菜产业。加快推进专用品种集中连片种植,重点建设衡阳盆地和湘西北、湘中等优势区域。以金浩、帅牌、油中王等为重点,打造优质、健康、安全型食用油品牌。“双低”油菜发展到1200万亩,油菜籽产量达到160万吨。

——柑桔产业。按照鲜食与加工并举、突出产后加工的发展思路,以熙可、雪峰、李文、辣妹子、喜阳、泰升等为龙头,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重点发展湘南南岭山区、湘中雪峰山区、湘西北武陵山区等优势区域。

——生猪产业。以提高生猪瘦肉率、商品率和加工率为目标,以正虹海源、唐人神集团、新五丰、先锋集团、伟鸿食品等肉类加工企业为龙头,主攻关键环节,扩大产品外销。年出栏生猪达到8000万头,年加工生猪2000万头。重点建设107国道沿线优势产区。

——草食动物产业。加大品改力度,大力推行圈养,提高加工水平,促进草食动物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的整体发展。以加华、天华等为龙头,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和加工,以亚华、阳光、光明派派、太子奶等为重点,加快奶制品生产的发展。全省年出栏肉牛达到300万头、肉羊1200万只,存栏奶牛10万头,年产鲜奶30万吨。重点建设湘西南、湘北环洞庭湖、湘中、湘东南等优势产区,形成“南奶、北肉、东西羊”的格局。

——竹木产业。建设3000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抓好洞庭湖区杨树、湘南地区桉树、湘中地区楠竹等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浏阳河花木带建设。以泰格林纸、洞庭林纸、湖南人造板厂等为龙头,推进林纸、林板一体化建设,壮大林产工业。林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其中林产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种苗产业。发挥我省良种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种苗产业化经营。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提高新品种覆盖率和良种普及率。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提高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加快杂交水稻良种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级杂交水稻良种品牌。创新经营机制,做大做强一批种苗基地和种苗企业。种养业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

——特色蔬菜。适当调减大路菜,扩大反季节、无公害、名特优蔬菜生产。重点抓好食用菌、辣椒、黄花菜、香芋、香姜等特色蔬菜的规模化基地建设,建设洞庭湖水生蔬菜生产基地、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和湘中、湘南食用菌生产基地。蔬菜面积发展到1700万亩,年产量3200万吨,年外销1000万吨。

——特色家禽。依托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加工,培育形成湘黄鸡、东安鸡等一批地方特色家禽品牌,加快发展临武鸭、攸县麻鸭、武冈铜鹅等水禽品种,重点建设优质家禽基地及环洞庭湖水禽养殖基地。实现年出笼家禽7.3亿羽,禽蛋产量120万吨,家禽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0%以上。

——特色水产。发挥淡水养殖的优势,突出发展名特优鱼类和珍珠、河蟹、中华鳖、乌龟等特种水产。以洞庭水殖、益华、东江鱼、省水产公司等为龙头,实行规模养殖,扩大加工出口。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产量达到132万吨。重点建设环洞庭湖等优势区域。

(二)构筑兴利除害、安全可靠的防洪保障和水资源利用体系。

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治水思路,强化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的水利规划建设,实现从单纯的洪水控制向洪水资源化利用转变。

——抓好洞庭湖治理。坚持防洪灌排并举、兴利除害结合,继续加强以蓄洪区安全设施、重要堤垸堤防、排涝设施、河湖疏浚、水利血防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洞庭湖综合治理。优先实施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应急蓄洪区建设,启动层山安全区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明山、岩汪湖、铁山嘴等47座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使湖区防洪治涝标准得到明显提高。粮食主产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加快“四水”治理。实行流域开发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加快“四水”重要堤防和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继续实施“四水”重要干支流堤防工程,续建皂市、高家坝、洮水等枢纽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涔天河、雷公洞、宜冲桥、凉水口、江源、金塘冲等水库工程,扩建五强溪水库防洪库容。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达到450亿立方米。

——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实行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提高抵御山洪灾害能力和抗旱能力。重点抓好21处大型灌区、141处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26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完成20处供水水库工程,建设五里牌、长潭河、金滩等农村水电项目,加快小流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山丘区防灾能力明显增强,逐步解决湘南、湘西、衡邵等三大片易干旱问题。

(三)建设山川秀美、环境友好的生态体系。

按照科学规划、巩固成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实行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湖南。

——加大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坚持事前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加强湘西地区生态建设,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区、洞庭湖湿地、“四水”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控制性保护。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突出抓好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生态公益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绿色通道等工程,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加强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有效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范围,加大对湘西南地区石漠化防治力度。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5643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森林面积比重达到40%。自然保护区达到12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6.1%。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重点抓好“四水”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和洞庭湖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供水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6%,湖区血吸虫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防控农村工业废水废渣、养殖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对农田、沟渠、河道的污染,减少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建设支撑有力、规范有序的农业服务体系。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实行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建设和提升支撑有力、服务高效、规范有序的农业服务体系。

——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省级种苗基地为龙头、区域种苗基地为骨干、县级种苗基地为基础,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种质资源保护及种子检测、加工、储备设施,选育一批优质、专用、高产、高抗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促进种苗产业发展。在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的基础上,农产品综合优质率达到50%。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等三大体系,突出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重点建设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养殖量)占比达到85%,基本解决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改革农技推广体制,建立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县级及区域性农技推广站的装备水平和服务功能。实施农村科技入户工程,促进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健全动植物保护体系,提高对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的防控能力。健全动植物防疫体系,加快建设省、市、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中心(区域站),加强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县乡动物防疫站和动物卫生监督站建设,推广先进实用防疫防治技术。

——健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服务农业的水平。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重点抓好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重点建设10家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区域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引导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新型营销网络,鼓励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期货等新型流通形式,培育农产品购销大户和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启动省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建立相对完备的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

(五)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

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支持建设农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提高乡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实现所有乡镇通沥清或水泥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80%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实施农村电网后续改造工程,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小水电、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用上清洁能源的农户比重达到25%。加快发展农村通信,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编制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30%建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抓好村庄整治。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建设、示范引路、分步实施的要求,在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千村示范”工程,全省重点抓好10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

四、主要措施

(一)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把提高耕地质量与保护耕地面积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沃土工程”,保护和提升地力。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积极防治土壤污染。建设标准粮田5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力争全省耕地地力普遍提高一个等级,高产稳产稻田比重提高到50%。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重点建设田间渠道、小型机埠等灌排设施,兴修中小型水库、山塘等抗旱水源工程,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开展节水灌溉示范,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提高干旱缺水地方的农业生产能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70万亩。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动植物良种选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机械研发等领域的科研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发挥杂交水稻育种优势,着力建设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争取建设国家南方水稻研究基地。加快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等重大专项,选育、推广优质稻新品种和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配套开发节本增效和先进栽培技术,提高水稻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

(二)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种植业突出优质,提高效益,培育新的增长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扩大优质稻生产,加快超级杂交稻推广,提高粮食的优质率和商品率。改造提升经济作物产业,大力发展以“双低”油菜、高支纱棉花、优质柑橘、优质绿茶、苎麻、烤烟等为重点的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养殖业突出品改,扩大规模,转变饲养方式和营销方式。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和名特优水产,支持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林业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优质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加强用材林、工业原料林为重点的商品林基地建设,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发挥森林综合效益。

——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邵阳、株洲、益阳等在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争取新建常德、岳阳、永州、娄底、长沙等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着力建设23个“双低”油菜基地县、12个高支纱棉花基地县、18个柑桔基地县、16个优质茶叶基地县、4个优质苎麻基地县、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35个草食动物基地县、16个淡水水产品基地县,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和基地县集中,逐步形成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

——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烟草等农业产业链建设,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131”工程。全面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运销、代销、生产资料供应、农技推广等服务。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中介作用。重点培育1000家运作规范、带动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万个以上,入会入社成员占总农户的30%以上。

(三)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为支撑,优化农村经济布局。

——长株潭地区率先发展现代农业。长株潭地区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要在建设成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中心的同时,大力拓展农业功能。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示范带动,率先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

——环洞庭湖地区着力发展适水农业。环洞庭湖地区是我省的优势农业区域,要依托湖区资源,建设规模型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粮油棉麻、草食动物、特色水产、林纸林板等适水产业,提升水域、湿地的生态经济功能,构建以基地为纽带、加工企业为龙头、流通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湘西地区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湘西地区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业资源丰富,要在开发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造绿色农业品牌。扶持林果茶药、草食动物等特色产业及龙头企业发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湘中南地区突出发展外向型农业。湘中南地区具有邻近粤港澳的区位优势,要加强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重点抓好粮烟果蔬、畜禽蛋奶等优势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加工水平,建设成为粤港澳农产品供应基地。

——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立足县情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以非农产业和城镇化为依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省里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市州、县(市区)抓好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加工重点乡镇。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乡镇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和农民增收。农产品原值与加工产值的比例由1∶0.66提高到1∶1.14,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完善销售网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商业、供销、运销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村现代物流、连锁经营、中介服务、旅游休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发挥农村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民从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着力培育小城镇经济。按照分类指导抓重点、广辟渠道抓投入、因地制宜抓产业、落实政策抓环境的思路,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改善小城镇环境,降低农民进镇门槛,发挥小城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努力建成100个具有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好的镇容环境、实现GDP5亿元以上、镇级财政收入5000万元、非农产业就业1万人以上的重点小城镇。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5%,县城平均城镇人口达到10万,中心镇平均城镇人口达到2万。

——引导发展劳务经济。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改善管理、加强服务”的方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村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贫困农民技能培训。打造10大劳务输出品牌,建设150个培训输出基地,5年培训150万人,实现全省农民年出省务工超1000万人,年劳务收入过1000亿元。

(五)以湘西地区开发为主战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辅之以救济式扶贫等方式,以20个国贫县为重点,突出抓好整村推进、扶持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民转移培训。

——加快湘西地区开发。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继续把湘西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重点抓好湘西地区开发规划中确定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

(六)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础网络。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加强农村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提高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80%的乡镇建成综合性农村文化活动中心。

——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提高农村生殖健康水平和新生人口素质。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政策保障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提供投入保障。

——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性保护。增加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流通设施及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稳定、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合理水平;调控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降低自然灾害和动物疫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建立对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合理补偿机制,农业投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扶持重要生态功能区、欠发达地区及贫困地区发展。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投资总量。提高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财政新增预算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财政新增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建立稳定的支农投入增长机制。调整投资结构。财政支农投资重点支持以下领域: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创新投资方式。根据项目性质,采取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财政贴息等多种投资方式,探索新农村建设中民办公助、以奖代投等投入方式,发挥政府支农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投资效率。按照整合政府支农投资的要求,加强各种支农投资的统筹协调,建立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制度。

——增加支农信贷。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确保信用社新增存款的60%以上投入农业,50%以上的农民得到贷款支持。开办农业产业化政府信用协议贷款,促进我省农业政策性贷款的大幅增长。加强银企合作,扩大各类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规模。

——引导社会资金。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确立农民在农业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扩大引进外资。扩大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外资特别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吸引战略投资者来湖南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项目。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我省农业的外向度。

(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供资源保障。

——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鼓励开展土地复垦和村庄整治。到201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5658万亩,确保5040万亩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

——推行节水灌溉。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加强农业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培育耐旱节水农业品种,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推进农用工业技术进步,加强新型农机具的研制和推广,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800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坚持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有机肥与化肥合理匹配,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坚持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科学选择使用农药品种,引导农民科学用药。

——积极发展循环农业。逐步改变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生产方式,实现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有机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

——推进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用水价格,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建立能够体现水土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三)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体制保障。

——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化解乡村债务。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创新水利经营机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加快供销社、农技推广机构、行业协会等改革,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组织和法制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先后查阅了《高校社科文库·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与编排》、《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与探索》等书籍、又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下载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的与本课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在遵循问卷设计原则下设计调查问卷, 经导师修改并由相关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评价, 在河南省重点选取了六所高校, 由课题组成员向选取高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200份, 共回收问卷191份, 回收率达95.5%;其中有效问卷176份, 有效回收率达92.14%, 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符合本课题研究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1.2.3 访谈法

对承办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比赛暨“华光”体育活动第九届排球锦标赛的河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 部分参赛院校主管体育的领导、专家、教授和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调查。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从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组别看我省高校体育现状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在组别上分设本科组与专科组, 其中本科组又分为普通学生组、体育系科组和高水平试点运动队组。据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的普通学生组中的选手虽未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 只是通过学校召集而进行短期集训, 但却能拥有较高竞技水平, 部分项目甚至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此可见, 我省高校普通学生体育潜力巨大, 有待挖掘;而就体育系科组的情况来看, 我省高校在体育系科组中竞争激烈, 有些高校甚至报了二队、三队的情况, 可见高校体育系科组参与积极性高, 且比赛悬念大, 观赏性较强。高水平试点运动队组则相反, 我省高校具有招收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15所, 其中招生项目有田径、篮球、武术等12项且分散设在15所高校, 就奖牌格局来看, 多属本校传统招生项目夺冠, 竞争机制有待改善。

2.2 从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看我省高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教练员资源主要渠道单一、教学与科研存在冲突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参赛运动员教练的主要渠道以本校体育教师为主, 多为体育专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缺少拥有丰富带队实践经验的外聘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我们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 多少教师在担任教练员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量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课程, 缺少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 在完成高校规定的年或季度科研工作量方面和评定高级职称等方面稍显劣势, 渴望教育厅或学校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 以使其能够更专注的从事学生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

2.2.2 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已无法满足大型赛事的开展

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设田径、排球等10大项比赛, 分别由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承办, 据调查结果显示, 81.33%的参赛学生认为承办赛事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有待改善;76.95%的教练认为承办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滞后于比赛项目设置的逐年增加、参赛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调查结果表明, 河南省高校目前拥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在数量与功能上滞后于逐年增长的赛事项目设置和学生运动员数量。

2.2.3 河南省体育单招生生源质量不高、招生制度有待完善

通过河南省第十一届省运会大学生组的竞赛成绩报告显示, 我省在体育系科组与高水平运动队组与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成绩对比显示, 我省部分项目竞技能力与全国大运会存在较大差距, 竞赛成绩不够理想。当然这与我省体育单招生生源质量有一定关联, 一方面因素是拥有较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多选择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国内一流高校, 另一方面我省在体育单招生招收程序上存在问题, 中国青年报曾以河南省为例报道体育单招是上大学的一条黑色“捷径”, 其中在报名资格上的二级证造假、术科考试上的“找人”以及文化课考试的买答案等问题层出不穷, 亟待政府部门与招收体育单招生的高校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来完善招生制度。

3、河南省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3.1 拓宽教练员选聘渠道,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各高校的参赛队教练除本校体育教师外, 还可聘请专业队中拥有丰富带队和训练经验的专业教练及退役的专业运动员执教与指导, 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对有责任心的教练在科研任务工作量上有所减免, 在奖金上有所增加。反之, 对不负责任的取消其教练资格, 取消奖金等。这样一方面可激励优秀教练员的带队热情, 另一方面可避免部分教练不负责任, 不重视的现象。

3.2 适度扩增场馆设施建设, 加强管理及利用

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满足教学、训练与竞赛的前提条件, 而目前我省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赛事项目设置和学生运动员数量的增长, 所以高校应适度超前扩增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竞赛需要和学生需求。此外, 高校体育场馆大多出现假期等闲置等情况, 应加强其管理和充分发挥其价值, 可在假期作为专业队训练场地, 收取一定费用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

3.3 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完善体育单招制度

政府和学校应联合起来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 一是对企图通过体育单招渠道获取利益的不法分子依法惩办, 二是对没有真才实学妄图利用体育单招制度漏洞进入高校的学生进行严惩, 在体育单招生的资格审查上建立网络数据信息平台, 在体育单招考试的过程中形成由多校联合的考核小组并录像, 在其入校后进行跟踪培养与考核, 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出现。

3.4 大力吸引优秀生源, 避免省内人才外流

近年来, 河南省体育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优秀体育人才多涌入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此现象应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政府方面应通过政策支持与加大财政投入留住人才, 高校方面应借鉴美国等国外经验设立体育奖学金等举措吸引优秀生源, 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大学生运动员。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 从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大学生组探析我省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 我省高校体育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教练员、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招生生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拓宽教练员选聘渠道;适度扩增场馆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单招制度;吸引优秀生源, 避免人才外流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省运会,大学生组,高校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 司虎克.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 (02) :39-43.

[2]杨阳.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3 (02) :166-169.

8.第十一届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 篇八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基本的研究行为,涵盖甚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进行全面冷静的批判性思考,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修正、调整,使教学实践进入更优化的状态,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教研成果的表述形式,可以把教学反思这样界定: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现象批判性思维活动内容、过程与结果的文本化,是对教学实践研究中反思活动真实记录的写作文体。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

教学反思在结构上可分为标题、正文两部分。

1.标题。

教学反思的标题不是必须有的。如果把教学反思写在教案之后,作为“教后记”,就没必要拟标题。如果在教学实录基础上写教学反思,这是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也没必要另起标题。作为一篇独立的特殊文体呈现,且篇幅较长,则应拟定标题。其拟题方法与教研论文相同,即归纳、概括反思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开辟专栏“反思,教师科研的起点”,发表5篇教学反思文章,标题为:《从反思中学习反思》《追求真实的阅读》《实现知识发现中过程与目标的统一》《不曾预约的精彩》《尝试着,发现着》。第一篇反思标题点明本文内容是谈反思活动中的体会;第二、三篇反思标题指出作者的教学观点;第四、五篇反思标题比较新颖,是用艺术化手法拟定标题。也有很多教学反思采用“内容加文种”办法拟标题,如《关于死记硬背的反思》《<田忌赛马>教学反思》。

2.正文。

一般将正文分3个板块:

(1)背景。简要介绍与教学实例相关的材料,如,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活动的目的、形式,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的目标与重点、难点等。这部分内容要依需而定,很多教学反思作者觉得必要不大,也可以省略。

(2)教学事例描述。这部分内容写法与“案例”相同。要详细、具体、生动地描述事例的真实情境。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写出事件的过程,人物活动的典型细节。要注意详略得当,与反思关系紧密的,着重反思的行为、环节等,要详细写,其余的可以略写。

(3)反思与讨论。严格地说,教学反思实际上是研究日志的一种记录形式,但它不同于一般性的记录与白描,其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反思应是批判的、发散的。比如反思教学方法,可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此班学生和本节课内容,学生对于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否适应,选择、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策略等。反思教学程序,可以反思导入、教学推进、教学收束等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哪些环节可以少花时间,哪些环节应多用些时间等。写好这部分的关键是用先进的理论对事件作审视与分析,要把理论与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联系起来,从多角度审视教学情境,既要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又要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反思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把反思与行动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强调批判性,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身行为或教学现象作思辨的层面上,要把教学反思延伸到教学行为的变化上。同样,写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做了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促进行为的矫正。西方研究者曾提出教学反思的框架:第一步,选择特定的问题;第二步,收集资料,形成问题框架;第三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对行动长、短期效果加以考虑;第四步,开始实施新的行动。后两步都着眼于行动的改进。

2.拓开反思的视界。

中小学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常把视界框定在“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上。这样,仅仅把视点聚焦在技术层面,就使反思减弱了批判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应是对教师全部教学生活的审视。毕田增、赵敬春在《走进校本学习与培训》中提出教师反思的7个视角:第一,回顾教师作为学生的自我经历来反思;第二,通过榜样教师来反思;第三,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回顾进行反思;第四,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第五,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研究教师教学来反思;第六,通过阅读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第七,通过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意见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开明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42 ~ 47页)

作为教师,除了教学反思外,还应有教育反思。教学活动毕竟是教育活动整体中的一部分,离开对教育整体的了解与研究,教学反思就因缺少与相关领域的联系而陷入困境。教育反思可结合某些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情境撰写。比如,一些经常发生的现象而自己并不全然了解;不断发生的问题与冲突;不断重复的经验而今天备感不舒服;学生中发生的问题须要用新理念去诠释。

3.突显反思的个性。

教学反思与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有相似之处。它们的对象相同,都是针对教学实践所作的内省式思考,都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直接目的,都要有教学情境描述和理性分析。但是,教学反思与它们有很大区别,如果不明了“区别”,则很容易把教学反思写成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的主要区别有三方面:

表述方法不同。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案例虽对事例作理性加工,但只是粗加工,更注重情境描述,对成功的内因、外因,问题的症结,采取措施的依据等缺少深层次考虑。而上述问题恰是教学反思的重点,反思是伴随整个教学实践的监控、分析和问题解决进行的。它有情境描述,但这种描述是为“内省”提供凭借、交代背影的,最终落在批判性思考上。

对理论追求的力度不同。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都需要理论支持,但都不以建构理论体系为目的。这是共性。比较起来,对理论追求的力度以教学反思为最。比如,教学案例,重在提供真实的事实,虽有案例分析,但这只是提示性的,不求深刻、透彻。教学反思重在审视事例,它要努力谋求在广阔理论背景下解读所遇问题的性质、内涵、意义,不限于对具体问题的本身的了解,也不单凭经验去分析;它要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要在结论上强调理论的抽象。所以,教学反思更强烈地追求理论的支持。

表述形式不同。教学反思必须把“反思”作为一个大的板块,而且是主体板块。有的教学反思,甚至把事例描述与理性思考融在一起,很像学术小论文。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案例则不必如此表述,而且与教研论文有鲜明的区别。

(三)教学反思示例

尝试着,发现着

上虞市丰惠中学 蒋惠丽

一、教学准备(略)

二、过程描述(略)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的出发点是实践“发现教育”的理念。因此,问题的设计本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但回过头看,走的似乎仍然是“接受”式教学的老路。学生的回答基本没跳出我的预设,许多地方没有真正读出他们自己的东西。如果说有的话,大约就是最后快下课时,让学生们找最能触动他们内心的句子。大部分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忍受了十年的侮辱,固然我因为活下去,才积累了经验,才有机会写出它们;但我明白了一点:倘使人人都保持独立思考,不唯唯诺诺,说真话,信真理,那一切丑恶、虚假的东西一定会减少很多。活命哲学和姑息养奸不能说没有联系。以死抗争有时反能产生震撼灵魂的效果”。只是,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作展开。要不然是很可以听一听学生们是怎么看待这样的文字,这才是他们自己的“发现”。

重新审视已经过去的这节课,会发现教学中有些东西已经跟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了,甚至可以说很模糊了。作业本中许多学生谈了他们对郑振铎先生的尊敬。这正是大量时间花在把握郑先生形象上的结果,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另外,问题的设计缺少创造性,可供学生发挥的地方不多。学生的回答集中于筛选文章信息,很少有自己完整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缺乏启示性,特别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东西太少。从学生的反馈不难看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认识是有多种态度的,而对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可以读出自己个性的东西,但对共性的东西,其实有许多地方他们是不太懂的。如果一开始就质疑会如何呢?这个问题也曾考虑过,当时担心引入背景容易喧宾夺主就没有做。这也反映了我的不自信吧。好在虽然上了一节自以为失败的课,学生们还是各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有的甚至还推翻了我当初的设想。如李镇西老师所言,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什么,不是吗?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

二、教学随笔的写作

(一)教学随笔的内涵

随笔是随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散文体裁。教学随笔就是采用随笔的形式,表现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感受、体会,或用随笔的形式发表对教学的意见、见解。

教学随笔形式自由,有时像小品文,有时像日记,有时像杂文,有时像读书笔记或听课评课稿。教学随笔短小精悍,多则三两千字,少则百十字。作者把亲历中生成的点滴想法记下来,写清即可,所以,有人称教学随笔是教研表述的“轻骑兵”。教学随笔讲求时效,一旦由情境所触动,产生灵感,就必须迅速捕捉住,立即记下来,否则,时过境迁,无情境诱导,灵感不再现,或即回忆起来,也无原来的冲动,写不出原来的神韵。教学随笔内容不限,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写,大到教学思想,小到一丁点的感触,只要有想法,且想法有新意,都可以成为教学随想的素材。纵横捭阖,天南地北;大政方针,细微琐事,均可入文。

(二)教学随笔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多学多看多思。

没有随想就谈不到写“随笔”。随想产生在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之中。教师要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敏感人,养成留神观察、思考教育教学现象的习惯,多问“为什么”,多作由果及因的琢磨,多生发有灵性的念头。要成为执著的学习者,坚持不懈地吸吮新的教学理论。理论素养高了,对教学生活的感受就增强了。如果教师能用新奇的视角审视貌似平凡的生活,就一定能感受美、发现美,产生美的随想。

2.见微知著,平中见奇。

教学随笔主要特点是短小,一般不就大事大非发长篇大论。随机性、短小性决定教学随笔只选小的材料,即就微小的事,论倾向性、代表性问题。比如,河北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陈利国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时对《鸟的天堂》一文中“不可计数”的“数”字读音产生想法。他发现,小学生词语手册都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shù”。作者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作“shǔ”,于是写成了一篇不足七百字的教学随笔,谈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严谨精当,体现了“见微知著”。教学随笔要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所选的材料就必须典型,不能落俗套,不能平庸随俗。随笔只有“奇”而“新”才能诱人阅读。

3.掌握写作的技巧。

(1)标题。

教学随笔一般要有标题。标题讲究传神、有力、有趣,能激起他人关注。拟教学随笔标题的方法很多,主要依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和作者的风格。如果以议论教学问题为主,常把论点概括成短句或词组作标题,如《诗的节奏不容忽视》。如果以议论事件为主,则可把事件归结为标题,如《由猴子“捞月亮”想到的》。有的随笔为求新颖、有吸引力,常借修辞手法拟标题。如《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冷思考》《引导“上钩”》《我感冒了》《假如孩子是你的,你心疼吗》《老虎该不该打》。有的引用名言、警句、俗语作标题,也别有韵味,如《条条大道通罗马》《润物细无声》。

(2)恰当地使用表述方法。

教学随笔以叙事议事为主,因此,恰当地使用记叙、议论尤为重要。常见的表达形式有5种。其一,先叙后议。把记叙教学事件放在前边,记完事再集中议论。如果侧重记事,则详细记叙事件发展过程,并有细节描写,议论可简要些,点击到观点即可。如果侧重对教学现象发议论,则简叙现象,如同写小议论文。其二,先议后叙。开篇即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然后再记叙现象,现象是对观点的印证,是由观点联想到的。所以先议论,是因为作者的某种观点是自己长期认识的积淀,不吐不快,只有快吐才尽兴。记叙完例证后再回到话题上来,以简要议论作结。其三,议叙融合。在典型事例记叙中融入议论。这种写法要求作者选准议论点。要有感而发,在哪个环节有感触就在那里发议论,议论后继续记叙。有时,还可夹入少量的抒情语言。其四,多叙而少议。全文主要记一件难忘的触动最深的事,不作整段的议论,只是在记叙中用三言两言点化自己的观点。其五,多议而少叙。这种随笔就是一篇微型的论文。一般先交代背景,或引用原话,继而引发议论。这种写法多为阅读学习中受某一现象或文本中某些语言触动,生出感悟或见解,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于是,兴之所至,一挥而就。

(3)语言质朴、洗练。

教学随笔是随时随地随意的笔记小散文,不宜刻意雕琢,要尽量保持原滋原味。话不要多,语言力求生动、活泼、简练,使人短时间就读完,读后有快慰感、幽默感、收获感。

(三)教学随笔示例

刮刮老师的鼻子

湖北宜都实验小学胡文渊胡忠敏

前几天,听了一节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其中一个小小的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课的老师为了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安排一个刮鼻子的游戏。为了让学生明白游戏的规则,老师邀请一个同学和他一起示范。那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里面有很多新鲜有趣的知识,老师合上书,让学生就课文的内容向老师提问,如果老师答不上来,按照游戏规则,学生就可以当众刮老师的鼻子。才一个回合,老师就有意败下阵来,老师一米七几的个儿,俯下身子把鼻子送到学生面前,一时间,全班哗然,老师的鼻子也可以让学生刮?看到老师乖乖送上来的鼻子,和老师合作的那位学生手足无措,怯怯地,不敢伸手,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那位同学终于轻轻地用手指擦了一下老师的鼻尖。

看到这时,我们不禁为上课的教师叫好,能让学生刮自己的鼻子的老师,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家,在眼下很多人还在以老师镇不镇得住学生、学生怕不怕老师为标准评价教师的现实下,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教育智慧。21世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过程将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以人格平等为首要条件。只有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对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育行为。高高在上的家长式作风不利于学生健全个性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更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高效率的教育当然需要教师的威信,但这种威信不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等级差别上,不是因为和教师相比,学生是“天生的弱势群体”,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威信,应该是源于学生对教师本人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认同。师生之间的对话,更需要双方互相尊重。只有学生尊重自己的教师,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把学生当做具有独立人格意义的“人”看时,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我不禁又想到一个“亲吻小猪”的故事……(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愿我们的老师、校长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教育智慧的支撑下,蹲下身来看学生的世界,更愿我们能培养出更多敢刮老师鼻子、敢让校长亲吻小猪、敢跟权威叫板的学生。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年第6期)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下一篇:秋之韵_秋天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