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导员培训心得

2024-10-14

新辅导员培训心得(共8篇)

1.新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一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主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护航舰,培养合格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大学生是一名诊治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的年轻辅导员,我深感幸运,上至中央,下到我工作部门的各级领导无不重视辅导员的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中央十六号文件、辽教发五十九号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将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工作待遇、工资收入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辅导员的个人进步以及整个队伍的发展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使命。在我将近半年时间的工作中,我感到工作缺乏思路和创新意识,只是做了一些学生日常性的管理工作,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实效和新意,感到有辱使命,甚至迷茫。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到学生在面临学业、恋爱等各方面问题时对我们的信赖,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但幸运的是,省高教工委为新任辅导员安排了这次培训,使我在各个方面获益匪浅。

这次培训从一开始的接待工作就看出了这次培训十分的正规,规模也很大,来自全省四百余名辅导员被分为八个班级,并且每个班级还配备了相应的班主任,课程安排也十分紧凑和有针对性,上午讲课、下午分组讨论的形式也避免了一味枯燥的学习带来的疲劳,使我们能在轻松的讨论交流中将上午所学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使这次的培训充满了既轻松又实效的气氛。

开班仪式上,省教科工委、辽宁大学的各位领导的出席体现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性,曲建武书记更是从一名老辅导员的角度对我们提出了深切的期望和要求。培训一开始,便由辽宁大学马列学院的院长房广顺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岗位职责为主题的培训。大约两个小时的`课程,从辅导员在我国的产生、发展讲起,为我们讲解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职业定位,在新时期下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也就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也谈到了中央十六号文件的出台背景,说到国家对辅导员的重视,我们辅导员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工作挑战,既为这次培训开宗明义,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们深受鼓舞。

随后,培训便进入到了更加具体和更有针对性的阶段。使我印象深刻的课程有以下几门:职业规划与学习指导,目前大学与大学生面临的相同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大学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教育的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定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动力。这门课系统的讲解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针对流程中的各个细节也作了细致的讲解,使我明白了以后再次面对有上述问题的学生我该如何去处理和疏导,也使我明白了自己今后的人该如何规划,对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学生和我自己的发展的影响该如何克服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校园危机处理,校园危机的处理可能不是一个常规性的事务,但是在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心中应该时刻有着处理危机事务的准备和能力。校园危机不仅仅是发生的危害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事件,也包括学生的不冷静而引发的,辅导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心理素质,也要有过硬的组织能力和科学完备的应对危机的预案。一个良好的秩序和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是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的最低要求,这节课时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校园内的常见的危机和处理办法,也让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处理危机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在今后工作中面对突发的事件我们也会更从容,取得更理想的结果。

学生组织建设,主讲老师赵群老师以”构建‘三位一体’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新模式”为题,结合她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党员发展与组织的先进经验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学生党员是我党为了吸收青年学生当中的先进分子作为我党今后发展的生力军的产物,学生党员必须是学生当中的优秀分子,这种优秀既是指学习上成绩优秀,又是指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生党员是高校中各项学生工作的排头兵和坚强基石,一名仅仅“独善其身”的人绝不可能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有国家、民族和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桥头堡,是一颗充满热情的火种。

学生党员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将来的发展,作为学校基层党组织与学生党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必须了解、掌握并且坚持学生党员发展的制度,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赵老师除了讲解学生党员发展的一般知识外,还将医大的学生党员发展管理的先进经验作了细致的讲解。尤其是学生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与量化考评使我获益良多,党员发展的标准非常具体、全面,对学习成绩、民主测评率、理论学习的学时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党校的开展也十分的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将党校分为初、中、高级班,针对性的组织不同层次的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同是作为医学院校,医大的将临床科室中业务过硬,同时也是优秀党员的业务骨干请到教室中为学生党员作报告的做法使我深受启发,这既能培养学生党员的党性,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刻苦学习,立足于本职为人民服务。

动和主题教育指导,主讲老师柳金红老师是一名从事学生工作长达十五年的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曾多次组织了大型的、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学生活动。她的讲座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非常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整个讲座既有理论讲解,又穿插了大量的具体案例。学生活动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有力武器。目前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不良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开是否能够吸引学生也可以说是学生工作成败的关键,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他独特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并不是像我想象的简单的找来几个学生充充样子的”小儿科”,也要求辅导员要不断的工薪眼界与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够跟得上年轻人的思路,做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的精品。

当然,其他的课程也使我的理论得到了升华,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赘言了。这次培训虽说不是一劳永逸,但也解决了半年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使我认识到辅导员工作是一门充满技巧与艺术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摸索其中的科学规律才能够讲这门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我们要将它作为我们的终身事业去做,将我们对学生的爱,对党的忠诚体现在我们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上。

2.新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二

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就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列宁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 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过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思维方法、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之事业所需要的栋梁材[2]。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养成自尊、自重、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提高思想境界、情趣和品位。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广泛性与全面性决定了其在高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 我国政治、经济、教育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特别是高等教育出现了国际化、大众化、市场化、多样化等特点[3]。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正视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变化, 转变工作观念是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 高校扩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使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这些也相应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

现在大学生的最大困惑是不容易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彷徨和徘徊中浪费时间。他们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 在家是宝贝, 在父母亲朋的众多宠爱与呵护下长大。考上大学后, 离开了父母亲朋, 没有了父母亲朋的照顾、管束和督促, 于是, 他们有的得过且过, 有的整天忙忙碌碌, 有的逆心理严重。大学管得松了, 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迷途的羔羊;管得稍微细一点、严一点, 他们就戏称又上了回高中。即使侥幸大学毕业, 刚参加工作时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面对新的面存环境、新的同事和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与公司存在着分歧。一些人很快便成为“祥林嫂”, 上怨老板下怨同事,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了—个灰色开端。这是比较普遍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态度不端正, 目标不明确。思想波动较大。情绪低落, 思想迷茫, 抵触心理和矛盾的心态尤为突出, 对自己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认识。

(2) 心理素质差。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为生计忧愁.没有艰辛体验, 缺少困难和挫折的磨炼。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显得束手无策。容易向消极方向发展。

(3) 对网络文化缺乏正确的态度。目前网络已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通过网络学习新东西的同时。思想也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 甚至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上网大多是聊天、打游戏。整日陶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这已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他人的交往。

(4) 缺乏耐心、急功近利。在学习方面, 学生只想知道答案是什么, 而不想明白解答过程;在做事方面, 多跑几个地方就嫌麻烦, 最好办什么事都人家为他解决;在工作上, 不愿从基层做起, 想一步登天。

作为高校辅导员,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是每个辅导须交出的一份答卷。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 分享几点心得与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一、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校辅导员在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等工作的同时, 还承担着其他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为了做好工作, 服务好学生, 辅导员在工作时间之外, 还得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寝室, 加班工作, 遇到紧急情况则更不能懈怠。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任劳任怨, 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 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以身作则, 影响学生。

二、把握与学生的距离,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沟通从心开始”, 一个辅导员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 则其教育是乏力的;如果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做思想工作, 则其工作就难以奏效。实践证明,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取得学生信任, 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信任不是强求得来的, 只有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理解的前提下开展工作, 感化学生才能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生的良师, 更成为学生的益友。目前大多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不稳定, 情绪波动较大, 辅导员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把握思想脉搏, 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他们才会和你无话不谈, 才能根据不同学生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才能“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三、关注困难学生, 用“爱”鼓舞学生成才

在工作中, 投入感情, 用诚恳与真挚拉近彼此心理上的距离, 用爱去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 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 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用同样的感情来回报我们。对于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 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及心理状况, 除了落实“奖勤助贷补免”等方式外, 还要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鼓励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与时俱进, 学生工作网络化

互联网进入大学生宿舍后, 学生上网的热情高涨, 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网络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一部分同学由于沉溺于网络世界无心上课, 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互联网还容易引发学生心理疾病, 造成网络成瘾。

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易造成学生逐渐远离集体, 不愿与人交往, 对他人漠不关心。这些问题都加大了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但网络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作为80后辅导员, 社会时代感强, 网络操作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建立学生干部QQ群, 各班成立班级QQ群, 通过QQ和邮箱把学校的信息及时准确的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使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交流各种信息, 进而把沟通的方式从网络外扩展到网络上。至于部分不善于沟通的学生, 辅导员可通过QQ、邮箱等形式解答他们的疑问。有些辅导员还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 学生与辅导员互踩空间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空间里更能了解对方的思想、生活状态等。网络已经成为辅导员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五、建立“个性成才”理念、重视思维方式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辅导员要改变过去只关心学习成绩的“模式化”人才评价体系。把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树立“个性化”人才观, 确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世纪青年学生的成才观。努力为大学生成才提供正确的导向。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知识, 又有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辅导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人生观、择业观及创业精神的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端正择业思想, 使他们懂得, 一个人只有当个人的选择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时, 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每个人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的精神, 开拓进取、埋头苦干, 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六、掌握当代流行时尚, 提升自己综合能力

新时代辅导员不能只有单方面特长, 应该要掌握当代学生流行趋势, 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新时期80、90后的学生, 不是能用常理去分析的群体。一个辅导员专业很精通, 未必能成为学生的偶像;一个辅导员工作很用心, 未必能让学生敬佩;一个辅导员很关心学生, 未必能让学生感动。或许现在的学生就喜欢“麻辣”教师, 有个性的老师, 让学生眼前一亮的老师。

一名优秀的当代辅导员, 除了有专业特长、敬业精神和关爱之心, 还必须适合当代学生的“口味”。如要精通运动、游戏、网络术语等等, 学生流行什么, 辅导员就要会什么, 这样的辅导员才能令学生敬佩, 让学生心服口服。

总之, 辅导员工作要与时俱进, 辅导员应有的能力和素质也在不断需要拓展。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工作, 必然要求辅导员有新的育人意识, 不能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去培养当代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买菁菁,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4, 12-13

[2]叶昕, 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职业技术, 2008, 06, 61-62

3.新时期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开展探索 篇三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重要性

1、是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必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将需求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即精神需求,也就是对文化的需求,并且对精神的需求逐渐呈现增长趋势。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区域,面临新形式、新需求,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尤为重要。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是物质需求满得到满足的外在体现,还是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内在体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结合、发挥,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社会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撑,对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探究,对于推动群众文化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科学发展观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重视经济和政治,而且必须将群众文化融合进去,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使三者拧成一股绳,协调统一发展。此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基础上,还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配套,同步发展。构建群众文化体系是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东莞市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广东省提出“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之后,东莞市政府设立5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建设,并正式实施“文化名城”战略。2013年,东莞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近年来,东莞市每年都会定期开展群众文化业务培训活动,不仅吸引了上百位文化管理员的参加,同时一大批文化志愿者也积极加入进来。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演出展览实施、非遗专业知识、文化活动展览、图书管理和服务等十余门课程。不仅在培训内容上进行了细心设计,而且对于授课教师也是经过了精挑细选,教师队伍共有20余名,全部由广东省、市专家组成,并且,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拥有相关专业的副高及以上职称,大部分都有多年从事文化培训的经验。为了确保每一个参加培训的人都能够学到东西,东莞市文化馆将培训活动分为两种模式进行,其一,实行分区域培训,这样一来,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掌握基层文化工作需要的知识。其二,建立了“文化管理员导师库”,将一些有文化培训经验的、热情高、责任心强的文化管理员一对一接受导师的指导,并且跟随导师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工作中。

东莞市文化建设主要成就:2014年东莞市将“东莞市原创音乐作品大赛”、“东莞市青年舞蹈大赛”以及“东莞市器乐大赛”进行统一整合,举办了首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东莞市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文化活动和赛事,在第九届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上,东莞市无论是在金奖总数上,还是在奖牌总数上,均位于全省第一;《中国梦》斩获光电总局“中国原创歌曲奖”以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措施探讨

1、强化组织工作,拓宽经费渠道

新时期下,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工作,应当鼓励从事文艺教学的退休教师以及热爱文艺的群众积极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发挥余热,此外,合唱团等文化组织,不能仅依靠财政拨款作为活动经费,通过宣传、与企业单位合作等方式,拓宽活动经费的来源渠道,保证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2、各地区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培训

群众文化培训需要在有效的监督和政策支持下进行,东莞图书馆、东莞文化馆等文化服务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群众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将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精心组织各种群众文化辅导培训工作,创新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方式和内容,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在发展文化辅导员队伍的同时,不忘开展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相关部门与群众进行积极交流,通过建立群众文化示范区等方式,以一带多,充分实现辖区内群众文化建设,定期组织专人深入到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志愿辅导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将基层群众文化志愿辅导工作作为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而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辅导工作

丰富多彩的文化辅导活动是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东莞市各文化服务单位要深入贯彻以群众为中心的正确意识,保证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群众进行,文化活动以“中国梦”为主,与基层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合作,定期组织优秀的文化下乡演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活动要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群众的文化偏好,在延续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在“送文化”的同时,不忘做好“种文化”工作,培育出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内容,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不断丰富基层文化内容,使文化活动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各级文化服务部门要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深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去,给基层群众带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传递核心价值观

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价值观建设。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达人心,从而使人的内心产生触动。东莞市各文化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保证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在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以及群众对文化节目的认可度,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同时,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融入到文化节目或各种文化活动中,形成让群众满足、口耳相传的文化活动,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5、采取多种群众文化培训方式

丰富目前的文化活动种类,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力度,比如开办国画、书法等公益培训班,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基层文化建设需求为导向,文化部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校园、部队等,将优秀的文化活动传递下去,积极参与到群众健身舞蹈项目的策划当中,对群众自行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指导。此外,东莞市文化部门要与社区、乡镇等进行对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培训班,加强对少儿文化生活的培训,达到培养少儿艺术人才的目的。

6、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文化服务无论是在服务对象还是在文化活动内容上都较为单一,而且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较差,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为了使群众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东莞市大部分“市”、“镇”、“村”已经积极投入到文化事业建设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了文化活动覆盖全地区,群众文化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许多乡镇通过自办文化大院等,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今后,东莞市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文化事业建设当中,不断完善文化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文化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为群众带去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已经成为目前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东莞市始终跟党走,大力扶持文化事业建设,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促进我国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玉霞.浅析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普及和提高[J].赤子,2014(16).

[2]蒋琴.浅谈各地文化馆对基层群众文化的辅导培训[J].大众文艺,2015(4).

[3]吴兆相.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12).

[4]吴伟江.探索新形式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J].赤子,2012(12).

4.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四

刚刚从专职教师的岗位转为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虽然之前曾做过一届辅导员,毕竟自学生毕业至今已过去三年整,每一届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正在忧心工作如何开展,学生处雪中送炭组织了这次辅导员培训,让我收获颇丰,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

第一次培训:由曹老师主讲的《新生入学教育之——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分“安全篇”和“法制篇”,从安全和法制两个方面用详实生动的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教育新生保护自身安全和增强自身法制意识。

第二次培训:由王燕师主讲的《大学新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石英华老师主讲的《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从不同的方面讲解了如何教会新生设计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辅导员如何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引导新生心里健康发展。

二、心得体会

这两次培训以及和其他辅导员之间的互相交流,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1.如何保证新生校园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保证校园生活的安全与稳定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其他工作。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很多,引发的因素也很复杂,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同时必须坚持明辨是非原则。高校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到青年学生,因而处理此类事件应本着教育第一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我们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因患。

2.如何保证新生顺利过渡、身心健康发展

大一新生面临其身份的突然转变,部分同学猛然解除了升学压力,一时无法适应,这个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以保证其顺利过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妨碍人际关系,妨碍个人潜能的发

挥,致使主管满意度降低,学习效率下降,陷入心理困扰和痛苦。但是,出现心理问题并不代表就有精神疾病,我们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要学会陪伴、倾听、理解、支持、引导、教育、说服等,要做到这些必须保持自我的健康和稳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同样,爱自己。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个人魅力。

3.如何调整自己做好学生工作

为做到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鞭策,在工作、生活中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纯粹”的人,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言行,积极影响学生,起好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与家长、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促进我们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善于观察、分析、总结学生工作的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工作重点,做到工作具有预见性,要尽可能地做到多观察、勤思考,全面把握学生动态,维护学院安全稳定。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是我们传道授业的基础。建立良好的个人心理,懂得享受工作、享受生活。面对纷繁的事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工作情绪和缓解自我的工作压力十分重要。因此,我觉得在工作之余学会享受生活乐趣尤为重要,也有助于帮助自己更好地投入和做好繁忙的工作。

5.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五

10月13日——17日,我参加了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通过一周的学习和交流,受益匪浅。高校辅导员群体是一个人数庞大、工作琐碎、繁重的特殊高校教师群体。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自身优势和业务潜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沟通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感情,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考量的现实任务。现将具体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工作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管理能力。

辅导员是高校各教师群体中与学生接触最亲密,对学生的思想动向、日常学习生活需求了解最多的群体。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提升。(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正处在塑造自身价值观、确定个人兴趣领域和职业规划方向的人生关键期,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教育黄金期”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辅导员来说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无疑成为一条极佳途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二者又互为条件和前提。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起学生课闲时期以班级、寝室和个人为单位,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细致、深入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进步。(2)充分利用角色优势。

辅导员的角色、地位赋予了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学生不再受限于紧密的班级管理体制和固定的学习场所,开放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使学生拥有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生活选择;另一方面也存在与任课教师关系疏远、师生感情联络不畅的潜在危机。因此做为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间;离开办公桌,走向学生身边;丢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做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好辅导员工作,充分赢得学生的信赖。

(二)端正工作态度,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许多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也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果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果。(1)对工作充满热爱,勇于面对和转化工作逆境。

辅导员工作虽然琐碎繁杂,但却是一个极佳的自我锻炼和稳步提升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工作,勤奋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机智、果断地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冷静的思维;同时迅速找到变逆境为机遇的手段和办法,巧妙排解工作压力和烦恼。

(2)学会适时放松和充电,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通过这次学习和交流活动,我发现省内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都存在着工作压力较大、时而出现心境烦躁,甚至还有人遭受着精神紧张和失眠的痛苦。在笔者看来,一个问题的出现正代表着它的解决办法将很快出现。一个人要承担6个班级,212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说一点压力也没有是假话。但适时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文艺演出观摩等活动是能够及时给自己减压充电的,只有保持好良好的工作心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寻求未来发展。

(三)提升辅导员管理技巧,创新工作方法。

辅导员做为高校中和学生接触最直接、最亲密的群体,他的管理技巧的高低以及工作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院学生工作的进程和学生对学校的评价及反馈。因此,如何提升辅导员管理技巧和创新辅导员工作方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巧妙运用心理“冰山模型”,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关于挖掘人的内在潜能的心理模型理论。辅导员应该适当抛开对学生学习成绩、班级活动参与能力等表象观察的直观判断,适时深入地进入到“冰山之下”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心理的需求和潜能,巧妙地挖掘学生身上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明确方向,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我肯定意识,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所在,利用宝贵的大学学习生涯进行自我开发与提高。(2)合理运用适时共情技术,引发学生共鸣。

共情技术是指心理咨询员一面聆听当事人叙述,一面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当事人主观的想法与情绪,然后,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将他对当事人的了解,传递给当事人的一种心理咨询、调解技术。

辅导员老师应该巧妙运用共情技术与学生取得共鸣,让学生感受老师是理解他的,很容易在老师的帮助下排解不良情绪,去除偏激想法,防止学生出现过激行为。

(3)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锤炼

现代社会是一个鼓励团队合作的非单一性社会型存在。辅导员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锤炼团队配合技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善用骨干学生,也就是学生干部群体。合理委派任务,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去做合适的事,以不断激发学生干部群体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着重引导那些性格孤僻、胆小懦弱,不愿参与团队合作的同学有阶段、有计划地逐步加入到班级团队合作中来,充分给予他们时间去摸索、学习、反思,使这些学生学会参与团队工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通过一周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拓展,我一方面储备了大量辅导员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许多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广泛学习,提升个人专业化素养和工作效率。

做为一名刚刚接触辅导员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新人,必须要不断充实自我,广泛学习。一方面大量阅读大学生思政教育相关书籍和大学生在线联盟博客,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特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管理素养。另一方面,多向有经验的老辅导员虚心求教,与他们多沟通、勤交流,从他人的闪光点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求更快地掌握多样化学生管理方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二)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以饱满的热情为学生服务。

上文中已经提到,辅导员工作本身存在着工作量大,事务繁杂、随机性强等多种外在困难因素,在此情况下,必须严谨自律,一方面学会自我调节,不将家庭及社会上的私人情感和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始终以蓬勃向上、热情体贴的状态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发扬辅导员的先导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使学生从你的身上感受到一种积极进取,不畏困难、乐观勇敢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危机干预能力。

就我自身工作实际而言,学生升入大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潜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来源于学生家庭生活、学习环境等长久积累的客观现实环境,有的则是由于学生自身调节心理压力和不良症状能力较差。因此,做为辅导员老师首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细致了解她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对抑郁、思维迟缓、兴趣丧失、强迫症、恐怖症等心理疾病及早发现,必要时联络家长配合学校、医院妥善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四)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幼教专业实际,发挥学生特长和潜能。

90后学生身上有着属于这一代人的鲜明特征。她们敢想敢做,有时也容易因为一点点挫折和失败而迷茫困惑,停滞不前。因此,辅导员应该充分了解和巧妙引导90后学生身上的这种特质。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她们自我展示,物尽其才,将自己的优势和热情充分表达出来,其次要结合幼教专业实际。幼教专业的学生是多才多艺同时又充满爱心的群体。一方面她们所学课程多样丰富,学生在钢琴、声乐、美术、演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天赋,可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班团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将它们发扬下去;另一方面在每次特色班团活动之后也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扬长避短,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自己所不及的地方,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学习、互利互惠的良好班级氛围。

一周的培训是短暂的,授课内容也是有限的,但作为一名辅导员,未来的学习过程和进步空间却是无限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做倾听学生的声音的倾听者;引导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关怀学生生活的使者,尽职尽责的做好辅导员工作。也请校领导、分院领导和各位老师、辅导员前辈不吝赐教,不断帮助我改善自身弱点,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普师分院13级辅导员

李巧智

6.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六

自从进入江西农业大学,我便开始了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成长。能够成为2014届新生辅导员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同时也给予了我新挑战。这场以“团队协作”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不但让我从中获得游戏的乐趣,更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的伟大力量。以下几点是我总结的收获。

一.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辅导员必须要严于律己,要勇于担当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纪律散漫,连时间都把握不好的辅导员如何能成为合格的新生引导者呢?教官们在游戏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我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倘若个别人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指令,那就意味着除他以外的所有人将受到惩罚。这种愧疚式的惩罚方法确实很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为了不连累别人而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其它辅导员的担当意识。我们是一个团队个人的散漫损害的是整个团队的利益,而正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也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苦难。我们表现的还不错,面对惩罚我们都毫无怨言的接受,甚至在最后集合的时候,所有辅导员在教练取消惩罚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的队友一起接受深蹲和俯卧撑的惩罚。

二.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辅导员必须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我们所有辅导员被分为了六个小组,在20分钟内一起合作完成了队名,队歌,口号,队徽的一系列小任务,而后每个小组又进行了各自的小队游戏,我们火力全开队的小游戏是围圈半蹲和愚公移山,都是考验团队协作的游戏,一个成员的懈怠都会导致任务的失败。其中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照顾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是任务成功的关键要素。辅导员所带领的班级就是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团结一心,分工合作

三.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辅导员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放的开

每一个小游戏的完成都离不开成员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成功的关键,而不善言辞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去,作为辅导员我们必须要具备与新生沟通的能力,我们必须能通过沟通带领新生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而面对这么多的人接受各种惩罚小小游戏和总结演讲确实是需要一定的勇气,从容不迫的心态以及放得开的个性。

半天的素质拓展过去了,我希望留给我们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份训练时的美好回忆,更多的是游戏中引出来的东西,更多的是思考,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为企业的美好未来添上光辉灿烂的一笔。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收获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间接经验和总结。它改变了我这些年来的思维模式,超越了自我,认识了团队的巨大力量,也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意义。

7.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探索 篇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培训,培训制度,思考与建议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 对组织成员的培训与潜能开发是一种维持组织发展, 提高个体素质的手段, 也是一种奖励性福利形式。在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背景下, 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的素质, 开发辅导员智力, 挖掘辅导员潜能, 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优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手段, 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 对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含义

对于辅导员的培训,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简称“教育部24号令”) 第四章第十七条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 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 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教育部下发的《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指出, 要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 以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培训为重点, 以高校举办的系统培训为主体, 逐步构建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由此可见,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已经受到重视并全面启动。

高校辅导员培训指的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按照辅导员的职业需求, 通过各种形式, 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提高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所进行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活动。对此含义的理解有以下四点:第一, 辅导员的培训机构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组成, 构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 培训机构对辅导员的培训应视为一项义务, 全面负责辅导员培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经费开支等工作。第二, 高校辅导员培训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中心, 目的是使辅导员通过培训而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技巧, 以熟悉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并进而直接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第三,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内容是针对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 突出“干什么, 学什么, 缺什么, 补什么”的特点, 是一种向辅导员有针对性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提高工作技能的继续教育过程。第四,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应根据辅导员的现实工作需要, 按需施教,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种类, 分级分类别地开展教育培训, 培训时间可长可短, 既可有定期培训和短期培训, 又可有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 另外, 还可有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委托专业机构培训, 同时, 培训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 还应增加讨论、个案分析研究、考察调研、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环节。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重理论, 轻实践

现阶段,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形式已趋向了多样化, 有岗前培训、常规培训、专题培训、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的辅导员职业需求, 有助于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但是, 各种形式的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以“研讨、个案分析、亲身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偏低, 这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 重视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有助于辅导员在培训实践中优化能力结构、提升能力素质。以华东理工大学实行高校间辅导员的相互挂职锻炼为例, 通过签约每年互派辅导员进行一个月的挂职锻炼, 这种挂职锻炼的体验式实践形式大大拓宽高校间辅导员的学生工作视野, 在相互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 值得高校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大胆借鉴和尝试。

(二) 重培训, 轻培养

培训作为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共识,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也不断为输送辅导员参加培训提供了平台, 但是培训与培养并没有合理的链接, 主要体现在:一是培训工作随意性大, 不能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进行分层次的培训, 不利于不同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二是培训内容不够系统, 针对辅导员实际工作和工作难点的处理技巧培训极少, 不利于提高辅导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是培训与考核不挂钩, 不利于检查参训辅导员的学习效果, 并根据不同能力的辅导员来分配工作。由此可见, 一旦培训与培养脱节,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也失去了培训的真正意义。

(三) 重施教, 轻需求

高校辅导员培训全面启动以来, 虽然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优化, 但是仍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辅导员的培训需求,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不能满足不同工作年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对一些参加工作多年的辅导员, 为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发展。他们更需要参加更新知识方面的深造培训, 而现实这类的培训还得不到广泛的推广。二是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以医药院校为例, 由于这类院校的辅导员也并不都是医药类专业毕业的, 所以培训中有必要增加医药方面的背景知识, 帮助辅导员了解所带学生的专业知识, 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三是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学校的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如:师范类大学和商科类大学, 两类大学无论是办学环境还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均存在差异, 所以在这对两类大学的辅导员培训时就必须区别对待[1]。

(四) 重组织, 轻实效

在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规划下,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纷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辅导员培训组织实施办法, 为辅导员的培训搭建平台。然而, 反观当前辅导员的培训现状, 培训的效果仍不理想,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管理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 对参训辅导员的学习、出勤、考核等参训情况没有详细的跟踪、记录与反馈, 培训行为极不规范, 容易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 学好学坏一个样”, 无法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三、对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培训作为提高辅导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的权利, 更应是辅导员的一项义务, 基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种种问题, 必然会妨碍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而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将直接决定和影响一个学校的学生工作, 因此, 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任务迫在眉睫。

(一) 要提高对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认识观念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已有50多年历史, 经过50多年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党的路线、教育方针的传播者,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教育者, 学生学习生活管理者三重角色[2]。从人力资本角度来说, 高校辅导员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 是社会和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 正确认识和对待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 将会得到可观的回报, 并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 解决辅导员培训的经费问题;辅导员培训是一项长期投资, 它的回报周期虽长, 但综合效益巨大, 从目前状况来看, 要让更多的高校辅导员有机会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 费用问题仍是关键, 所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辅导员培训专项资金政策, 通过物质性投入方式大力支持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 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第二, 安排充足的培训时间;培训的效果与时间有紧密的联系, 既然辅导员的培训是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应慎重考虑广大辅导员的工作实际, 保证辅导员有时间、有空间、有条件去发展和提高, 这样既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培训积极性, 又可让辅导员安心地参加培训。第三, 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除了理论学习, 培训内容还应不断优化创新, 可根据不同层次辅导员的自身需求设计培训模块, 重在解决辅导员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 可以通过引鉴国外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案例, 开阔辅导员的工作视野, 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二) 把能力提升作为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重点

辅导员的能力是辅导员素质构成中的最重要因素, 它决定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 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能力建设是增强辅导员队伍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根据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辅导员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一是教书育人的能力。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上讲台给学生传授知识, 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而且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人。二是事务管理能力。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 在事无巨细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面前, 辅导员应摆正工作重心, 坚持人性化的管理,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绩效。三是自我发展的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 高校辅导员要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就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和完善, 这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 通过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深入把握工作规律, 进而提高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根据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和主流, 高校辅导员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因此, 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培训, 加强能力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 要扩大培训规模, 确保全员轮训

培训作为高校辅导员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方式, 应保证人人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培训。首先, 要切实抓好新聘用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力争参训率达到100%, 通过岗前培训让新进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 掌握一般的工作方法, 为尽快进入辅导员的角色做好转变。其次, 要突出抓好常规培训, 不断提高参训率, 通过常规培训帮助辅导员掌握工作规律, 提高解决工作难点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根据学生工作管理特点, 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选择与自己工作和兴趣相关的专题进行学习和指导。最后, 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实际, 要大力推进骨干培训, 创造机会让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突出人员参加国内、国外的多种形式的培训, 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培养优秀人才, 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为鼓励更多的辅导员重视学历的提升, 应加大辅导员学历培训, 积极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

(四) 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完善培训制度体系

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工作年限、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多搞中短期的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 强化岗前培训, 推广骨干培训和学历培训, 营造条件开展网络培训和远程培训, 满足不同层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求。培训方法也应不断创新, 多采用个案分析、互相交流、实地模拟等互动参与性强的现代培训方法, 从偏重课堂理论培训向课堂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转变, 将培训内容融入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中, 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对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增强辅导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 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制度体系, 保证培训内容、培训进度、成绩评定等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 还应把终身培训、全员轮训等理念贯穿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的全过程, 既让辅导员培训成为持续、发展的过程, 又让每一位高校辅导员都享有参加不同类型培训的同等机会。

(五) 坚持培训和培养相结合, 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的有效性是辅导员培训的生命线, 要保证辅导员培训不走形式, 不走过场, 真正收到实效, 应把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与转正、考核、晋升等挂钩, 明确辅导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培训动力机制, 完善各类培训, 建成高校辅导员全员轮训体系, 把培训与培养相结合, 逐步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 不经培训不转正, 不经培训不提拔”。实行辅导员培训跟踪制度, 加强培训证书管理, 建立辅导员培训档案制度, 高校要保证有专门的培训部门负责辅导员培训的组织、检查和建档工作, 把辅导员参加培训的情况记入本人档案, 作为高校辅导员年度述职考核和培养提升的重要考察依据。

一个职业是否专业, 不仅要看是否有相关学科和学术研究作支撑, 还要看它有没有专业的标准和专业的培训[3]。辅导员培训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应在具体的实践中深入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制度, 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促进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利伟.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问题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2) :92-94.

[2]漆小萍.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1) :82-85.

8.对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培训机制    问题     建议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主要管理工作人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和引导作用。随着我国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始终保持高校辅导员队伍具备高素质、高能力以及高水平等相关素质能力,就必须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建立科学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注重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的合理性、科学性、实践性以及有效性,保证高校能够拥有一支始终先进、始终学习、始终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工作获得长足发展。

1 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讲,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缺乏对于培训正确性的认识

辅导员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出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教育管理需要的辅导员队伍,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培训内容应综合考量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辅导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的确有所收获。但是目前部分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着根据相关教育政策或者教育指令的要求来完成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变成了对教育政策的迎合而并非是对辅导员实际工作需要的满足。此外,当前我国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部分学校只是将辅导员培训当作是一场资格认证行为,并不将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的相关教学行为当作是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造成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辅导员各行其是甚至是无所事事的现象,最终的培训成果也必然不尽人意。

1.2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存在培训内容不够合理的现象

当前我国辅导员培训工作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针对辅导员培训内容的设置事实上也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辅导员自身工作内容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涵盖了学生的教育、学习、生活、娱乐、思想、考核、留学甚至是政治等诸多方面。这种现象也造成了培训过程中针对辅导员的培训内容难以量化、标准化、全面化以及细致化的结果,这种情况也必然会对培训成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外,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与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不符合的现象也是造成培训内容不够合理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下完成的培训工作事实上对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没有什么用。

1.3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缺少对培训成果的考核

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缺乏对培训成果以及实践教学的全面细致考核也是当前高校在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其对于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功能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许多高校在辅导员培训过程中都存在着虽然做了但是没用的现象,或者说辅导员培训工作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如期目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高校在辅导员培训结束的过程中缺乏对辅导员培训成果的考核,部分辅导员培训结束后针对其培训成果的考核只是简单地使用文字考核以及代表教学考核作为其培训成果的考核方法,在相关辅导员文字考核结果过关以后就缺少后续的培训成果转化行为,造成虽然高校辅导员在实际的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确实学到相应的思政教育技能和方法,但是在整体培训过程中缺少一个全面细致的统一培训成果,而这种培训成果的统一性最好的阶段就是在辅导员培训即将结束的考核过程中。但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出现的考核现象过于放松、过于形式而缺少实质性的考核内容,这对辅导员培训成果的总结以及转化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此外,相关高校在辅导员培训结束以后没有针对辅导员培训成果的转化进行帮助和监督,也是造成辅导员培训工作效果不够好的主要原因。高校从整体上来说缺少对于辅导员培训这一过程整体流程科学性地把握以及对辅导员培训成果的制定标准,这种情况对于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持续进行事实上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1.4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缺少对高层次辅导员的培训

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思政教育骨干类型的行政人才,作为对高校高层次师资力量的有效补充。同时,各大高校还积极开展思政学习研讨班、学校之间访问的形式来促进彼此之间高层次辅导员的有效培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这种访问或者交流形式的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次数仍然较少,造成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针对高层次辅导员的培训一直都是较为稀缺的现象,这种现象势必不能充分满足各大高校的需要。

2 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建议

具体来讲,针对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象,提出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加强高校对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视

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做好辅导员在辅导员培训工作实行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其能够具备坚定的工作理想和工作信念,保证其能够具备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以及职业观;其次,高校应该积极培养辅导员对于培训内容的重视程度,保证其能够通过对培训内容良好地学习来完成自身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

2.2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的创新

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培训内容的创新,有效提升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的全面性以及重点性,同时积极注重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引导改善建议,保证辅导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具体来讲,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应该根据辅导员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疑问展开对辅导员培训课程的设置。例如,部分高校辅导员刚刚进入任职岗位,其在工作技能上以及教育管理实践上难免存在不足现象,此时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当前批次内辅导员的共同特性,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技能以及业务熟练度等方面展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继而在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积极开展辅导员各项素质的锻炼工作,观察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文思想以及道德情操等相关精神素质,观察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务素养以及管理能力的全面性和缺失性,进而在以后的辅导员培训过程中积极引导辅导员学习和培育相关精神素质,引导辅导员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优点,帮助辅导员实现自身在业务技能以及精神世界中的双重进步,保证辅导员能够在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2.3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培训方法的创新

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还应该针对辅导员的培训方法积极展开创新,同时针对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到的业务技能方法展开锻炼,提升辅导员业务素质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辅导员培训的效率。具体来讲,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包括自主式学习方法、师徒式培训方法、远程教学课程培训方法、科研式教学培训方法、专题探讨式教学培训方法、项目案例式教学培训方法等多种教学培训方法,完成对辅导员素质能力的培训工作,同时积极引导辅导员学会上述教学方法,从而将其更好地应用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案例式教学培训方法为例,其本质上就是将一个项目作为相关的案例,通过教学培训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辅导员自身的理解和讨论完成对相应业务内容的培训,积极启发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辅导员的思辨能力和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针对辅导员的培训方法应该进行综合性地考量和使用,不应该仅仅只是单一地使用。

2.4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培训成果的转化

高校辅导员培训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注重对辅导员培训成果的转化和监督。高校一方面应该积极从学校层面上加强对辅导员培训成果的考核和对其在以后工作过程中业务成果的转化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从辅导员个人层面上督促辅导员积极完成对自身培训成果的转化和考核,保证辅导员能够自主地将培训成果转化成为工作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有效完成提高自身素质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高校在辅导员培训机制建立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给予了建议。高校在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充分注重培训机制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积极做好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保证辅导员能够充分满足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于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振远,王维国.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3(5):11-14.

[2]熊兰.高校政治辅导员业务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7.

[3]余国升.基于职业化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39-43.

[4]赵海荣.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25-26.

上一篇:以低调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镇党委书记年度述责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