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管理机构

2024-10-29

课程改革管理机构(精选9篇)

1.课程改革管理机构 篇一

近年来, 该类研究开展得不多, 而且多限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的关系分析上, 对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较少涉及。刘亚焯 (2003) 阐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关系, 提出两者可以部分融合, 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可以融合成一门课, 新兴的管理会计内容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继续发展的观点。李艳玲 (2006) 从企业实务的角度提出管理会计岗位与财务管理岗位分设的观点, 以便各司其职, 有效发挥各自职能,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作者由此提出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 处理好这两门课程的关系很有必要, 但未提出具体处理方法。温志宏等 (1996) 探讨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体系的问题, 从会计专业与其他财经类非会计专业的角度提出财务管理教材中不应把预测、决策的理论方法讲得太详细, 只作简单介绍即可。

本文针对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教学改革实践, 提出设置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三种方案, 以期为优化设置该类专业的课程提供参考。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剖析

目前,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管理会计基础、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其中, 管理会计基础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决策会计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规划控制包括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以及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方法。以上教学内容均属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 而新兴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目前在一般高职会计教材中尚未涉及。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要考虑内容的系统性, 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和分配三个方面;其次要考虑会计实务中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程序, 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基本环节。综合考虑以上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财务管理概述、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其中, 财务管理概述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环境、目标、环节, 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分析,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筹资管理主要介绍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并进行分析;投资管理主要介绍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介绍流动资金的管理;利润分配主要介绍利润分配的方法及其利弊;财务预算主要介绍在全面预算中处于重要地位的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主要介绍其主要的控制方法——责任会计;财务分析主要介绍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等相关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以及综合指标分析方法。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 现将这两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列表1如下:

在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安排上, 为了保持两门课程各自体系上的完整性, 一般都不会减少或简化各自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同一专业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管理会计课程预测分析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与财务管理课程筹资管理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有重复;②管理会计课程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与财务管理的相同内容有重复;③管理会计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财务管理课程内项目投资管理的教学内容有重复;④管理会计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教学容有重复;⑤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的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重复;⑥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相关内容有重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管理会计中十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除前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同以外, 其余内容都与财务管理中的相关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 有的内容几乎全部重复, 如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与财务控制等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高度重复直接导致了教学效率的降低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重复的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总体原则是:既要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降到最低, 直至做到基本上不重复, 又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 并能使各知识点按实务的要求衔接起来, 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三种处理两门课程之间关系的方案。

1. 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上, 进一步明确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尽量减少重复内容。

一般来说, 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较多, 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 有些内容在管理会计中作过介绍后, 财务管理不必再介绍, 从而使两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课时上得到保障。为此, 要求在设置课程教学大纲时把相关内容在两门课程之间进行明确分解。在具体安排上, 可以把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放在管理会计中做详细介绍,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则只在介绍课程知识框架时予以简单说明即可;把资金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安排到管理会计中教学, 而在财务管理的项目投资决策中重点介绍长期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指标的运用。这样一来, 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实, 而财务管理课程的时间分配就比较充裕, 从而从时间上给教学以保证。在两门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 还可以结合安排两门课程内容的综合实训, 以使两门课程的知识进一步融合, 让学生能从更深层次把握这两门课程的关系。现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列表2如右。

2. 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并为一门课程, 即为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 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合成一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是可行的。由此, 在成本管理会计中的管理会计部分仅介绍表1中所列内容的前四个部分, 即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 其他的内容主要由财务管理课程来完成。这样合并与教学内容分配的优点是课程之间的区别比较清晰, 各自侧重点明确, 可以消除课程中的重复内容, 且不需要事先对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严格限定。这样设置也符合高职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指导思想。

3. 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全部融合到财务管理课程中, 直接合成一门财务管理课程。

在此基础上还可在管理会计课程增加新兴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的管理会计研究对象和内容都在急速扩充, 逐步形成了传统管理会计和新兴管理会计。从发展趋势上看, 新兴管理会计已开始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资本成本会计、信息资源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等, 其教学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可以预见, 把这些内容作为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同时, 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无论在研究对象与目的、特征以及反映的内容上都具有基本一致的特点, 这也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基础。这两门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还有以下优点:其一, 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两门课程理论上的相互关系, 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财务管理的理论主要体现在资金运动上, 管理会计的理论主要体现在资金信息上, 整合两门课程后, 能将资金运动和资金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习者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把握企业的资金管理。其二, 在课程实训的安排上, 将相关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实训, 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把握企业资金管理的本质和内容, 更具真实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和学习效率。例如通过传统管理会计中的盈亏平衡点和本量利分析, 可以计算出某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以及相关因素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同时, 有了这一系列数据后, 在财务上就可以进一步进行营运资金的决策, 确定资金的需要量, 以及企业应采取的信用政策和确定企业的存货水平等。这样的实训内容, 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两门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06

[2].李艳玲.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东方, 2006;7

[3].杜学森.管理会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课程改革管理机构 篇二

关键词“2+1”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学课程合作学习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将高职学生3年的学习时间分为“2”和“1”两个阶段,先用两年在校内学习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再用1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单位真实的生产和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顶岗实习,以便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促进高职毕业生的优质就业,对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所教授的管理学课程如何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就管理学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和评价方

法等问题进行分析。

1 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

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里,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概论》和《物流管理实务》三门课程,其学时数分别为52、58和64个学时,在课程内容上,《管理学基础》主要包含了管理学科思想发展史和管理职能活动两块主要内容;《物流管理概论》及《物流管理实务》主要对物流管理的一些特殊规律和专业活动进行知识讲授和案例分析,辅以一定程度的校内实训。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和经营实务操作能力,适应物流管理和经营行业第一线需要的物流管理员及相关岗位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物流管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类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包括了解管理、尤其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活动流程,能够制定物流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处理常规物流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将上述三门课程有效整合为1门综合类课程,即《管理基础与物流管理实务》课程,该课程共8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50个学时,校内实训为20个学时,物流管理公司见习为10个学时,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在1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对物流管理公司的组织管理、运作进行充分了解和实践,使之具备从事物流管理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和职业能力。通过主题学习任务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结合物流管理实际了解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管理的主要职能活动,能够在物流管理实践中初步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2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2.1 团队合作学习

团队合作学习方法一般是将学生按照某种原则和方法分成一定数量的学习团队,通过对团队成员角色和学习任务的确定,使团队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享的价值观念,形成团队荣誉感和归属感,共同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讲授08物流管理班的《管理基础与物流管理实务》课程中,按照自由组合原则,考虑异质和男女搭配等因素,将42名学生分为7个团队,并将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的分配,主要包括总结发言人、资料收集员、理解检查员、记录员、鼓励者和观察员,角色名称、功能描述及侧重发展的职业能力内容如下表(表1:团队学习法主要角色及角色功能描述)。在确定分组和团队主要角色后,笔者将每一个主题学习任务转化为团队学习任务,鼓励团队内角色定期轮换,使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均有机会承担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得其各种不同的职业能力均得以有效的发展。

表1团队学习法主要角色及角色功能描述

2.2 主题任务学习

主题(项目)任务的学习强调采取真实性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启发式和以学生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完成对客观世界、对他人、对自我的意义建构。在《管理基础与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借鉴了以杜普斯为代表的学者发展起来的教学设计模式,将主题(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分为问题情境的设置与分析、陈述性知识的阐述和运用、问题的具体处理以及一般化和建立普遍性联系四个阶段,并以物流管理公司竞标某个公司的物流案例作为具体的任务,开展该课程计划单元的教学活动(见表2)。

表2 《管理基础与物流管理实务》物流管理营销活动任务教学设计示意图

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与分析阶段,主要采取案例、项目、模拟训练以及对情境描述或模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动机,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一些我国物流管理公司竞标相关公司物流管理的标书及相关材料,并探讨作为一个物流管理企业如何发展壮大的策略问题。在问题的具体处理阶段,让学生以团队为基本单元成立虚拟的广告策划公司,收集各方面有关案例和材料,并形成各自所代表公司的竞标计划书。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之中,他们通过网络、图书馆、参观访问等形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分工合作完成了各自的竞标计划书。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在课堂上组织了模拟的竞标会,邀请3名教师和一名企业策划人员,与讲授该课程的教师组成临时的委托方代表,各个团队均以竞标公司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竞标演讲,并回答委托方代表提出的有关提问和要求。最后,由教师和特邀人员宣布中标公司,并对各个团队的竞标书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主题任务学习和团队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具意义,目标更为明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富有学习热情和兴趣,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形式参与到学习和团队活动中去。他们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了对自己团队和所承担的角色的认同,真正地把自己作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逐渐实现了身份的认同和意义的构建,使得其以积极、协作、自主的热情去完成团队赋予其的职责和任务,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升。另外,笔者也发现,该班学生逐渐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园生活中,也较为固定地采取同样的团队组织,开展一些团队协作的学习和校园活动。

3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改革

作为以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的状况,而不能采用知识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笔者在《管理基础与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评价考核中,结合主题任务学习与团队学习教学方法的客观需要,采取了以团队考核为主、个人考核为辅;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平时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发展性能力评价方式。团队考核约占到总成绩的70%,由平时考核组成,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发展的情况;个人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知识运用方面的情况。

为了增加团队考核的象征意义和趣味性,调动团队共同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团队协作精神,笔者在课程伊始要求每个团队成立各自的虚拟物流管理公司,这些虚拟的物流管理公司在各项数值(包括计划科学性、组织合理性、领导有效性、激励有效性、工作效率、受欢迎程度等)和初始资金方面等都相同,各团队通过课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以及提交团队学习成果等,会使得相应指数和资金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在完成物流竞标管理学习任务后,中标团队所组成公司的计划科学性指数会明显提高,其收益和资金总数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其他团队的计划科学性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在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虚拟物流管理公司一直处于运营状态,各团队需要通过参与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团队学习任务来使得其虚拟物流管理公司的指数和资金总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成为该课程学生团队考核的主要依据。从具体操作上来说,团队考核约占到该课程成绩的70%,其中公司指数占40%,资金总量占30%,以指数和资金总量最高的团队为满分计算其他团队的团队成绩。每个团队均会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四次改变自己所在公司指数的机会,其提交的成果包括了计划书、组织机构设置图、应急事件处理方案等。而资金总量通过课堂的随机问题回答、课后对所承担的团队任务的不断完善而发生改变。

3.能源管理机构亟待改革 篇三

目前关于加强能源管理机构,流传着三种说法:第一,成立能源部;第二,可能成立能源委员会,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牵头;此外,还有可能在国家发改委之内将能源局升格为副部级单位,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的协调。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F基提出,中国煤炭产量不要超过10亿吨为宜。当年,煤炭产量最后的统计结果是9.98亿吨。,中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16.67亿吨。,预计产量将达到19亿吨.但是,在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中国出现了能源严重短缺现象。

能源短缺这一问题实际从20下半年已经开始出现,到年则发展得更为明显和尖锐。总的表现是缺电、缺煤、缺油,媒体称之为“煤荒、电荒和油荒”。一时间,“中国是否出现能源危机”成为热门话题。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中国还没有出现能源危机,但是出现了能源危机的征兆和早期的现象。

之所以说,不能称之为能源危机,是因为能源问题还没有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生产和生活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主体经济活动还在正常进行,经济仍然高速增长,我们并没有

出现崩溃式的景象,而是一种短缺性的情形,而这一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如果能源危机出现,则经济会陷入萧条。

有些地方出现用油紧张情况,但离19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时汽车排成长龙加油的情形还相差甚远;电力紧张导致江浙等省份出现生产“开三停四”的情况,但全局经济生产正常进行。因此,我称这为能源危机的征兆,如果不加以重视,则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是由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时出台,虽然在局部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但却避免了能源紧张问题的危害扩大。

要剖析这背后的原因,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能源供应方面;第二,是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从供应方面看,我们发现现在中国煤、电、油的产量并没有比过去降低,而应当说增长形势并不差--年中国电力增长速度为16.5%,煤炭产量增长当年在两亿吨以上。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对能源需求的要求更高,因此供不应求的现象才突出出来。因此我认为,经济增长过快才是导致出现能源紧张的最重要原因。

如上所述,尽管中国煤炭产量进一步提高,煤炭出口与日俱增,但因为国内需求旺盛,2003年中国煤炭出口量已经加以控制,有可能比去年还要降低。然而,从GDP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上半年只有9.7%(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那么理论上能源供应应能满足经济需要。但实际情况确实出现能源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我估计,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远远高于9.7%。实际上,各省的增长速度都远远超过9.7%。

在GDP数字后面,我们要看到,一些重要的、高耗能产品的增长速度惊人,高达

20%�`30%,如铝材、电解铝、钢材、钢等。因此,对能源需求显得很急迫。而这是造成今年能源短缺的真正原因。

那么,这是能源没有作好规划的.问题吗?恐怕并非如此,而是经济增长过快,导致能源增长无法跟上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供应增长受到种种条件约束,不可能无限增长,一是国内新增供应有限,二是国际供应无法控制,而经济增长必定受到能源增长制约。因此,2003年中央出台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及时缓解了能源供求矛盾。

针对能源紧张问题,中央的解决思路是:首先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对高能耗产品增长速度和出口要严加控制,一些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在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钢材、电解铝等产品增长速度下降,但之后又有一定反弹。因此,需要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精神。2004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

2004年的能源短缺问题,也引起中央政府开始注意到能源管理这一个重要问题。自从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能源工作汇报已经不下三次。而这是前所未有的。中央也意识到加强能源管理机构的重要性。目前,关于这方面流传着种种说法:第一,成立能源部;第二,可能成立能源委员会,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牵头;此外,还有可能在国家发改委之内将能源局升格为副部级单位,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的协调。

三种方案,不论最终采取哪一种,都是从加强能源管理工作出发的。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采取第一种方案,成立能源部,也还是有许多困难与矛盾难以处理。在目前的经济管理机制下,主要由发改委协助国务院进行决策综合工作,计划、投资、物价、外资利用、产业政策等管理工作俱由发改委履行。如果单独设立能源部,将能源部门的以上工作都统一到其下,则发改委的综合职能将受到影响;如果发改委上述职能不交给能源部,则后者只能管理政策的研究工作,协调的能力则有限。这是加强能源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矛盾。

而另外两种方案在这方面会稍好于成立能源部方案。第二种方案,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主管能源工作,发改委亦容易在其工作中将能源管理综合进来。第三种方案最简单,由一位发改委副主任直接管理一个副部级的能源管理机构,加强该部门对外、对各省以及大公司的协调,同时还需加强能源管理部门的人力配置。目前,发改委能源局只不过三十多人(

美国能源部有近五千人),实在难以应付能源管理工作的挑战。

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立即由副总统切尼组织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美国的国家能源政策,对美国的能源战略和政策、阶段计划和目标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相比之下,中国的能源管理还落后于形势需求。因此,不论上述三种方案最终哪一种被选择,未来中国能源管理工作的重点都在于综合决策。能源种类繁多,有煤、电、油、气、核等,各种能源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而单靠某一种能源是无法解决中国能源需求问题的。因此,各种能源之间如何平衡和国内外能源如何平衡利用都是能源管理工作未来的挑战。

中国的煤炭储量很大,目前的能源结构也以煤炭为主体,但我们不能指望单靠煤炭--煤变油变气--来解决能源需求问题,因为运输、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限制煤炭开发的因素。中国石油产量,各方认可的预测是不超过2亿吨,到则可能维持在1.8亿吨。但到时,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将达到4.5亿�`6.1亿吨,届时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0%�`70%。一般看法认为,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能源供应安全就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假设中国未来每年需要进口2亿吨石油,则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能力提出挑战。

可喜的是,中央对于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已经给予很高重视。今年,国家领导人出访,多数时候带有开拓能源供应相关人员,可谓前所未有。但是,要从国外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并非轻而易举,比如安大线经过多年谈判,最终变成一条支线。类似这种问题相信还会继续出现。

此外,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也可能影响中国已经获得的一些石油资源。比如中国在苏丹的石油开采工作比较顺利,但假如美国对苏丹制裁,则

中国的石油供应会受到影响。各国民族主义的出现也是值得警惕的风险。对以上问题需要中国及时应对,这也离不开一个强力领导机构的支撑。

20,预计中国能源供不应求的情况还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2003年以来,由于电力短缺,电力装机容量上马很猛(中国的订单到处飞,全球发电设备制造商满心欢喜),一年投产机组在5000万�`6000万千瓦左右,需要新增发电用煤9000万�`1亿吨。但由于煤炭产量提高不仅仅是一个开采的问题,还牵扯到运输能否保证的问题。因此,预计年电力供应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紧张,但估计到下半年就会有所好转,因为在今年装机容量投产5000万的基础上,明年预计还会有几千万装机容量投产,预计到电力供应短缺情况基本缓解。

4.略谈税收管理机构改革 篇四

众所周知,国、地税分开运作已经十三个年头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款征收也越来越便捷,只要我们在网上轻轻一点,税款就入库了。但令人不解的是,税务系统的人员编制从94年的近60万人到现在的近百万人,而本属于税务人员干的事,却又分流给了税务代理机构;让企业雪上加霜;这些事,纳税人看在眼

里,恨在心里,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机构设置不合理,给纳税人带来的烦恼与不便只有纳税人自己知道,而不合理的设置浪费了纳税人多少钱,也只有天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合理、不合法的事在税务系统中确实存在着。为此,笔者就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碰到的和想到的就税收管理机构的改革问题谈一点个人设想,权当聊天!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税、地税合并是迟早的事,但这合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不过,也不是说不可以做加减法。下面笔者就试着做加减法:

一、企业主办会计实行税务局委派制。国、地税合并后,在原有的机构设置中增设企业主办会计科;也就是说,改革后的税务局直接领导企业的主办会计,企业的主办会计有税务局根据企业的申请然后再委派,主办会计与企业没有雇员关系,不受企业牵制,这样做,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税款流失,增加税收收入。

二、稽查从税务局分离出来,并实行异地检查制。现有的税务稽查局隶属于税务局,这样的设置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道理很简单,哪有自己监督自己的呢?这也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因此,将现有的稽查局从税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现有的审计机关合并,成立独立于税务系统以外的执法机构好象势在必行;而且,地方执法机构必须实行垂直管理,同时实行异地检查制度。而新成立的执法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应该是对税务局征收税款情况的稽查以及各级财政部门使用税款情况的稽查。这样做,可以从机构设置上防止腐败的发生…

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人员分流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停滞不前,我们的改革必须要进行…

5.课程改革管理机构 篇五

3.2实现实习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将旅游野外实习、行业实习、自主实习过程模块化,充分发挥向导式实习与自导式实习各自的优势,结合智慧的旅游,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实地调研、问题启发、案例分析、项目研究与策划等多种形式,丰富考察内容,培养学生认识旅游现象、分析旅游特征、总结旅游规律、解决旅游问题的综合能力。

3.3创立“产、学、研、教”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平衡景区、酒店、旅行社、学校管理部门、学校教学单位、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地位与诉求,突出学科优势,以服务地方和企业为宗旨,以成就学生为目标,将产、学、研、教有机结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研互补的实习实作基地系统。

3.4逐步形成实践课程评价多元化考评体系。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社会组织与协调能力,科研的团队工作能力,户外及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参与实习线路和内容的设计与评价,既有微观的旅游企业本身的调查内容考评,也有中观的行业发展认识评价,以及宏观的社会与生态环境认知考评。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环境,提高自身行业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教学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还应该主动出击,建立相应的合作办学关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与质量。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配合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总之,旅游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应以学生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资,多做有益工作,提升实验实训条件与环境,在软件设施上,注重教学水平提升与教师自身能力培养,完善相应实验教学考核机制。此外,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新建构理论课程与实验教学体系的协调配合结构,建立起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作者:于海志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1]苏志平.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想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12):396—397.

6.课程改革管理机构 篇六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一、课程特点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 《物流成本管理》授课的基础需要有现代物流管理、物流采购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等相应专业基础课的支撑, 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此课程设立在第三学期, 课程特点整体表现为计算难度大, 核算内容复杂, 知识脉络要求掌握程度较高。

二、课程改革预期目标

本文所研究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属于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针对黑龙江职业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 黑龙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下的重点建设专业, 在其提出的“行校融合四阶段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物流成本管理》的设立处于第四学期, 是综合能力训练内容范畴, 按国家骨干校建设要求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结合《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自身特点, 课程设计角度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出发点,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界限点, 以构建学生的学习体系为目标。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度, 开发课程模式、教学模式, 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三、课程改革具体方案

学习本课程是要求在掌握了会计基础、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课程后开展的, 是这些课程的融合与升华, 对会计、供应链管理等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和提升的作用, 是物流操作业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的有机结合。本课程以物流中小企业各项物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为切入点, 根据成本计算方法, 完成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培养学生进行综合考虑物流企业业务发展水平和运作效率。

(一) 确定“基于成本环境, 立于成本计算, 成于成本控制”的课程理念

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高端课程学习, 让学生建立企业物流成本意识, 能够基于企业物流成本环境, 立于物流成本计算, 成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从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目标, 提升学生就业岗位层次。

(二) 课程内容重新序化

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安排上, 《物流成本管理》通常以概念讲授、特点分析、意义作用讨论、构成分类对比、计算方法学习和控制方法应用为主线, 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应用性要求, 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出现无法与所学内容相对应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困难, 让学生在物流常见的运输、仓储、配送环节能够顺利对物流成本完成计算与控制的基础要求, 在课程改革序化上, 重新对知识点进行了整理, 具体序化如下表。

(三) 教学设计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 以闭环形式设计了以不同物流环节的相同物流成本管理流程的反复训练。“成本环境分析”, 设计初识物流作业成本环境、物流作业成本数据采集处理、物流作业成本构成表编制三个子任务;“物流成本核算预算”设计物流作业工段盈亏平衡分析、物流作业成本核算表编制、物流作业成本预算编制三个子任务;“物流成本控制应用”设计物流作业成本控制与执行、物流作业成本沙盘应用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评估三个子任务。

(四) 教学模式选取

结合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特点以及课程所教授的内容, 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其相结合。物流成本管理应该是对为企业经营活动服务的物流过程中的各项消费采取的全方位以及全程的管理, 必须建立起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决策、成本考核、成本计划以及分析等内容。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方法创新。

当学生在第四学期完成供应链管理和综合实训项目等课程的学习后, 通过重新序化后的《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学习后, 能够从全局观念出发, 全面统筹, 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合理配置,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时, 物流成本管理就成为学生岗位提升的助推器。基于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明确企业物流成本所处环境, 形成物流成本核算与预算能力, 完成物流成本控制应用, 成为优秀的物流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黎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仓储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物流科技, 2009 (5) .

[2]陈大波, 龙振华.浅析高职院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农村经济与科技[J].2010 (8) .

7.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篇七

关键词:高职;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85-02

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高职院校,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是学院文秘专业(装备制造业服务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受高职院校“2+1”学制模式所限,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两年。两年内,学生要系统掌握文秘专业的知识,达到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要求,还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是不行的,必须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改革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明确授课目的

以前,高校教师授课时都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完成教学任务。现在,这种想法明显地过时了,不合实际了。工作不好找、大学生就业难,多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大学生本应该是人力资源市场最受欢迎的高层次人才,却被就业困扰。就业难的根源便是很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的劣势:缺乏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因此,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让“以就业为导向”成为高职院校最大的实际。这一导向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上,需要教师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商务活动管理课程的授课目的定位如下:通过授课,学生能策划、组织实施各种商务活动,会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能以自身所作所为体现企业形象,最终满足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需要。最佳状态是学生就业即上岗,能轻松应对各种商务活动,无须企业再培训,实现“无缝对接”。如此高屋建瓴、取法其上,以企业需求为标准,从源头上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也为教师备课确定了基调。

二、制订授课计划,革新教学内容

明确了授课目的,就为授课计划中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课时分配提供了依据。当前,高职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最基础的问题,关系非常重大。试想一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艺术地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可讲授的却是学而无用的内容,其本质无疑是教师与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为本,因此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应减少晦涩难懂的理论课,做到理论必需、够用即可,增加工作实务规范课时和实践课时,突出最实用的内容,最忌讳的就是照搬教材内容和面面俱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确定的商务活动管理课程的内容是:商务庆典活动与新闻发布会、商务接待与宴请、商务会议、开放参观活动、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商务谈判与签字仪式、商务旅行、社会公益活动(赞助活动、慰问活动)、危机处理、电子商务活动,等等。完全做到了企业经常搞什么活动,上课就讲什么内容,并且做到了习题、实训、复习、测验等课型穿插安排。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的常见的教学方法。虽然常见,但用好它,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教学能吸引学生,与干巴巴地说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对案例问题的独立概括、分析、解决,以及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认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我们的案例教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收集案例、整理、分析、讨论和形成小组分析意见的过程中,要求小组每位同学全程参与。这一系列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性、团队意识、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表达为例,汇报时我们要求汇报人不能重复,有的同学第一次站上讲台很不适应,显得语无伦次、手足无措,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毕业后与人当众沟通做了准备。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积累案例素材,开发教学案例资源,建立案例教学库,并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调整,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角色扮演。笔者一次上课时,安排学生分角色模拟签约仪式。一名女同学扮演签约一方的老总,签完字了,却忘了交换协议,另一方老总上前“强行”夺过她手中的文本,并与她握手。这一行为逗得全体同学哈哈大笑。这样的场景,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比死板的说教有效多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真的走进了角色中,他的表演真正地感染了同学们,就说明他完全把握了教学内容的精髓。

多安排实训环节。这里所说的实训,既指学期里集中的实训时间,也指课堂上随机安排的小实训。以庆典活动为例,笔者讲述了必要的知识后,立即安排学生分组筹备各种庆典活动,在课堂上予以实施。有的学生思维活跃,甚至想到了策划实施一场结婚典礼,婚礼现场热闹非凡又秩序井然。教师不能认为学生是在胡闹,反而应给予鼓励,保护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或许这就是学生将来创业的一个诱因呢。这样的实训确实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得到了学生的高度重视,达到了为将来工作“预演”的效果。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学院有一个文秘专业实训室,里面有办公桌椅、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装订机等一系列常见的办公设备,这为商务活动课程集中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每学期,我们均安排两周的集中实训,学生在实训室能熟悉办公室日常工作中动手操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开展特定的商务活动(比如模拟谈判)的实训。在仿真的环境中,学生有高度的角色认同感和体验感,对自己言行的把握更加细腻有度。

除此之外,我们集中实训时,还把学生分组安排到校内各个部门去,为各部门做工作,虽然每次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指导老师带来麻烦,但学生实地体会到了职场的酸甜苦辣,汇报时真正总结出了经验和教训,还比校外实训更加可控、容易管理,让我们觉得这种实训形式很有效,再难也得坚持下去。

学校的校史馆也成为文秘专业学生实训的场所。学生在校史馆主要承担的是讲解的任务。我们在课堂上选出表现和条件较好、有参与意识的学生,主要从外在形象、讲解的语言表达、礼仪规范、接待规范等方面指导学生,让他们反复练习,几年来已成功接待了几次重大活动的参观,学校也比较满意学生的表现。这样的实训对商务活动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无形的促进。

我们把文秘专业学生的实训也做到了日常工作中。比如,学校遇有大型会议,我们都会极力申请学校同意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承办会议,从会议筹备到会场布置、迎宾、礼仪、接待、安排用车、餐饮等等,都有我们学生的身影。虽然有时候,学校的工作人员不放心让学生独自去做,总是亲自动手,但这也够学生受益了。他们对整个办会的过程有了直观感受,将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鼓励假期实训。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假期实习、竞赛、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并通过开设业内专家讲坛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取得显著效果。学生们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及专业水平得到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他们的就业非常有帮助。

四、教具的与时俱进

在所有的改革中,教具的变革是最为自然的,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熟悉使用方法,同时受制于学校的资金投入是否到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创新,基本适应了各种新的教具,同时也向纵深处开发各种教学小工具。

利用网络。网络的日益发达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巧妙利用互联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查找、搜集、汇总、整理和编辑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学设备和软件及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把课程内容制作成课件,增强现场感,清楚表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身处这个多媒体的时代,教师应该跟紧潮流,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以多媒体提升教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多媒体课件不能过于花哨,过于花哨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转移学生的关注点,就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了。

利用手机。如今,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现在的大学生用手机上网,主要有几种目的:获取信息、QQ聊天、看网络小说以及玩网络游戏,真正用手机来学习的不太多。大学的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正在受到考验,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回到课堂?教师应该想出好的办法,占领手机上网这块阵地。这实际上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服务,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笔者在商务活动管理课程教学中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学习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有时是撰写教育心得,有时撰写简单的反思日记,这种落实在纸面上的内容可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当前,在秘书专业教学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处于快速前进的阶段。通过对商务活动管理课程的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改革探索,我们希望能为学校总体的教学改革做出贡献,也期望我们的努力,能为全国秘书教学界同行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东.高职文秘专业“模块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秘书之友,2012,(11).

[2]肖宪龙,杨晓珍.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长管理行为 篇八

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课程方案是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变成现实的。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新课程中的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与创新要求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

一、关于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改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弊病,还是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家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最近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法》颁布之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现行的体系。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推动在统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样化,引入了地方课程,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这些成绩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但是,课程是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建设、不断创新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于反映现代科学、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制约和不良影响,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

9.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班级管理 篇九

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城北小学 刘聪兰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有爱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主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和谐的师生交流中,温馨的班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达到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

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学会优化班级管理,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用创新意识和爱心教育去引领学生。我结合平时的一点工作实际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解,谈一谈班级管理的一些做法和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养成教育。

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讲一些长篇大论的大道理,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他们,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为了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我大胆的创新教育方法。做了如下的尝试:首先我组织学生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他们的日常行为指明方向。不久之后,个别同学还常犯错,当我询问具体情况时,他们总是说:“我一定改正错误,作一个好学生”,其实,具体该怎么做,他们也不知道。为了使日常行为规范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导,我便组织学生讨论编写了《日常行为规范歌》。这些都成了规范学生行为的活教材,学生常把这些话带到嘴边,自律能力也就明显提高,良好的班风也很快形成。

后来,我又根据学生不善于交流和表达,更不善于和教师沟通这一特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大胆创新,一方面要求学生见到师长要主动问好,并对表现好的大力鼓励,一方面要求自己见到学生也主动的和他们打招呼,以此拉近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养成见到师长能主动问好的好习惯,并以此来推动学生养成文明

礼貌的好习惯。

二、构建活动平台,做好思想工作。

小学生都不太喜欢教条的说教教育,而对参加各种活动却十分感兴趣,我便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搞好以下活动:

1.主题班会活动。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适时地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通过这些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懂得了宽容,知道了父母的艰辛,也有了拼搏的动力,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奠定了思想基础。

2.“学做小老师”的活动。

所谓的“学做小老师”活动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大胆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向自己、同学、教师讲解,达到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目的,在同学之间建立友好互助的和谐关系。

3.“送你一句话”活动。

“送你一句话”活动就是班主任为了缓解个别内向学生被冷落的心理压力、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向、反思自己工作得失、密切师生关系,并以小纸条的形式与学生沟通的一种方式。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我经常在班上开展“送你一句话”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学生收到我的这一特殊的礼物之后,有的惊喜,有的沉思,有的暗下决心,有的同学还将它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其心动,其行动必变。

三、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我会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只有早出晚归,甚至有病也坚持上课。小学生年龄还小,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全班几十个同学的榜样。我曾经在一次班会上课上郑重地向全班同学承诺:“同学们,向我看齐!” 在教师和班干部的带动下,班级面貌日益完善: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们团结互助,自然就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四、真诚的爱,感动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几年来,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学生,热心的帮助学生。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我班的刘晓红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爱演独角戏,课堂上喜欢抢话,经常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严厉的批评后,看着他满脸的委屈,我是又气又心疼!一次语文课上,我又发现他在激情演绎,怪声地抢话说,于是我悄悄走到他面前,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别急,老师在等你!”一节课下来,他表现出奇的好!事后,我又表扬了他。晚上我查看同学们写的日记的时候,他在日记上这样写道:“老师,我上课只顾抢话,你不让我说,我还使劲嚷嚷,您今天没有批评我,还摸了我的头,说要等我,我特别高兴,我想你一定有点喜欢我,老师,我也喜欢你,以后我再也不抢话了。”捧着孩子的一颗心,我久久不能平静。我认为只要我们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就会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五.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班级是集体中每一个学生的另一个“家”。家中成员都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家中的成员应该有一份恋家的心、爱家的情。这就要求这个家的家长——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1.班级制度大家订。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既可以适合学生,又能被学生认可。实施起来,就不会产生阻力。

2.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学生应该和老师同是管理者。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真切的体会管理的酸甜苦辣,体验失败的痛苦、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从而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参与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改的主旨。

3.班级活动由学生来筹备。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就是活动育人。班级中应该根据学校的计划,结合班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

挥学生的创造性,有班干部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并组织实施。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

4.学生参与班级的评价和班级的决策。学生,他们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内部的事情应该与他们进行协商和讨论,让学生充分享有班级事务的决策的权利。班级管理中,每一个班级都离不开各项评比和学生的评价活动,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班委会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等等,最后班主任结合各项评价对学生进行总的评价。这种评价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他的关心以及希望,从而更好的指导他的发展。

上一篇:摭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下一篇:年公司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