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2024-06-17

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篇一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习题讲评课

英语习题讲评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实际的、常规的高中英语习题讲评课来看,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意识淡漠,消极被动听课,课堂效率低下。

要改变传统讲评课的现状,把习题课真正上得优质高效,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等多种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讲评题目,包括各题型的难易度及整套题目的难易度;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和角度,考查的重点难点等。另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提前收一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交上来的这部分学生必须包括班里各层次的人,并做好数据统计和错因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明确是共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明确讲评方案是关于固定短语的记忆,是知识的深化理解、灵活运用还是做题方法的指导。总之,对要讲的题目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加强讲解的针对性。

二、讲评过程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为了学好英语,任何方法都可以尝试。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分小组讨论处理习题等。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缺漏提出问题,这样针对性较强。同时,师生、生生互动、小组活动合作等形式也给学生提供了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帮助以至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收获自然更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习题讲评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施教,可以通过统一学习、分组学习和分层练习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统一的习题课中,让学习困难生告诉答案,错误答案先由中等生讲解,再由优等生讲解,优等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补充。这种方法可避免教师的满堂灌,把课堂活动权还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既兼顾差生,又兼顾优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组学习需要教师掌握好时间。例如讲解完形填空时,针对其难易程度,可以先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让学习小组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各有所得。讨论结束后,把每个小组解决不了的难题由教师集中讲解,而讲评的过程就是答疑、解惑的过程。教师讲评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整理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消化领会。这种方法既节约了教师的逐一讲解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大胆发言、归纳、分析的能力。我曾做过多次比较,一篇20个题的英语完形填空,若单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笔记的传统方式,一般需要15分钟,而用小组讨论后再由教师讲解的方法,一般需用7-10分钟就讲完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运用启发、点拨、诱导和创设情景等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练习讲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例如,讲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这两类难度较大的试题时,教师应尽量避免逐篇逐题的泛泛而讲,而是要侧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阅读文章首段、末段或段落中的首句和末句,抓住中心思想,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这样,学生通过一道题而得到与此题同类的、有关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就可以掌握解题技巧,减少解题时的盲目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为后续的学习铺路。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炼的板书,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重点难点条理化,知识结构网络化,课堂气氛生态化。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总结归纳本堂习题课需要重点记住的知识点或对某一个语言点适当扩充,达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简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把学过的内容理解记忆得更加完善透彻,从而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知识宝塔。

三、讲评后

教师评讲后应给学生留下空间进行消化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更好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习题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一堂高效、科学、实用的习题讲评课不仅使学生理解习题本身呈现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一节好的习题讲评课能够使学生对作业练习、试卷中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逐渐养成自行纠错的能力;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片面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从而提高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师深入分析, 把握重点

中高年级阶段, 尤其以笔者现任教的六年级为例, 《练习与测试》, 《英语时代周报》以及每个单元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检测题是英语习题的最主要来源。这些习题的存在不仅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也更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习题的反馈, 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又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习题所反馈的信息确定补救措施, 调整教学活动,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习题批阅后, 教师应将主题解答情况、典型错误等详细统计出来, 通过深入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抓住重点有选择地进行讲评。比如:在6A《Unit 2 Ben’s birthday》的一次单元测试题中, 通过统计发现, 学生对Would you like…?同义句型的转换掌握得比较不好, 失分很多。在习题评析时重点讲解就从I’d like…等同I want…这一结构开始, 并将其作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变化后再进行同义句的转换:Would you like…?等同Do you want…?What would you like…?等同What do you want…?这样, 将评析的重点集中在学生易错处和典型错误处, 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方能提高习题评析课的效率。

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深化认知

在习题评析课中,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 给每个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 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问题的时间。例如, 笔者在评析单项选择这一类题型时, 就非常倾向于让学生说出正确选项后, 再找出该题所设置的知识考点, 并且, 一个同学说不完整, 下一个同学继续补充, 直到分析清楚答案到底是怎样被解答出来的。通过这样的细节分析, 既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时, 在评讲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分析和讨论,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交流解题的经验和方法。比如:将Ben did his homework yesterday.一句改成一般疑问句:Did Ben do his homework yesterday?时, 笔者发问:原句中的did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的did是否词性相同?是否作用相同?是否就是简单的将原句中的did调至了句首?这一连串的发问, 让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讨论和分析中。最终发现, 原句中的did是行为动词do (做) 的过去式, 而改变之后的句子中did是助动词, 它只是来帮助构成一般疑问句, 无实际意义。这样的分析和讨论, 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认知, 促进了他们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评练结合, 及时拓展延伸

在习题评析课上, 对于学生的错误之处, 不仅要让学生完成错题的订正, 而且在订正之后, 要能掌握相似题型的解决方法。因此, 每题讲解之后还应辅以适当的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掌握知识, 使知识有一个拓展延伸的空间。比如:在上文所描述的句型中涉及到do作为助动词和行为动词的知识点。在讲解之后, 我给出一个关于do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讨论、总结完成:

完成这一框架之后, 又辅以几条关于do的适当形式填空的习题: (1) He__ (no tdo) the housework last weekend. (2) Nancy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3) What people usually at Spring Festival?类似这样, 既有讲评又有练习, 既有巩固又有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习题评析中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现状分析 关键词 课内习题 方法、策略 思考

【分类号】G633.41

一、理论依据与现状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 “布鲁纳发现学习的理论” 和70年代中期产生的“现代图式理论(SchemeTheory)”都强调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 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小学英语课标中也明确提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和重要任务。然而,时下“课堂习题”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常常被忽视,或简单处理,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也没有发挥出它所应具备的加深理解、巩固、提升和运用等教学辅助功能。

为此,针对课内习题,在我校五六年级330人中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其中98.7%的同学表示课内习题的设计与安排非常有必要;61.9%的学生表示课内习题设计难易度相对适中,能够基本独立完成 ;但超过80%的学生表示没有太好的办法来高效的解决问题,需要教师能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且容易操作的方法。

二、利用抓“关键词”来解决课内习题的方法与策略

1.如何抓“关键词”。 “keywords”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是特指新授的词汇、特殊疑问词及固定搭配等,其作用优于其他词汇的词。在教学中帮学生理解“关键词”,找准“关键词”是解决课内习题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分以下几步来帮学生准确、有效的定位。首先,在教学中教师提示学生勾画,帮学生初步感知哪些词汇将被定义为“关键词”;再次,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或同桌合作的形式完成勾画,并在集体中反馈,帮学生定义出“关键词”都有哪些特点;最后,教师给出要求帮助学生独立完成,以此来总结和归纳勾画“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和积累中自主习得什么是关键词,如何勾画关键词。

例如:我们在教授人教版新起点教材,一年级起五年级下册Unit4 Making Contact ,Lesson1,Part C时,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完成listen and circle勾画“关键词” I want to send a short message to my mother on Mothers Day.;再次,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完成listen and change替换相关内容的关键词I want to write letter to my teacher on Teachers Day .最后,教師通过listen and write要求学生完成书写I want to .如果学生对完成活动的步骤比较熟悉或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时,可以将教师的听力辅助内容调换成学生自主认读完成。这种利用“关键词”完成的练习,既有层次的进行了书写方法的教学,又较有实效性的将知识重难点巩固、运用。

2.如何利用“关键词”。这是整个任务的重点,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适时利用好每次习题学习的机会,针对问题反复给予讲解和提示;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将所学知识,以多种形式进行梳理、归纳,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总结出适合他们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然后,将其置于充分实践的环节里,让它们在运用中历练、反思、成长,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我们在教授人教版新起点教材,一年级起五年级下册Unit4 Last Weekend ,Story Time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勾画出1-3个“关键词”,并以此来推断故事,预设问题;第二步,结合B部分的课内问题,定位出再次阅读时,查找的具体内容Time, Place, Characters;第三步,在第一步所勾画的关键词中,找到答案并标注序号1.Last Sunday 2.zoo 3.elephant,man,manager,XiaoGang,LiMing,Peanuts;最后,填写答案,全班反馈。这种在图示构建理论支撑下,利用“关键词”完成的阅读,既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在最短的时限内最高效的完成了任务,又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策略中树立了自信,同时也为C部分Act out the story做了扎实的铺垫和准备。

三、关于利用“关键词”解决课内习题的思考

1.及时反思。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由于孩子们的差异性较大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耐心等待,帮助学生最终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2.不断总结。当我们的学生能够独立利用“关键词”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将更好的经验和方法推广和实践到教学的各个年段,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系统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学理论》施良方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王笃勤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鲁子问、康淑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数学习题课教学小记 篇四

提到习题课,旁观者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教得怒火冲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正如温校长所说的,任何一学科的教学都分为知识学习和解决问题两部分,那么如何带着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呢?一共分为五段: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

展示、总结归纳,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习题课中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主动性。

首先,我们要给小组内的四个成员分配好相对独立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促使他们必须积极角色互赖才能取得成功。这些角色的分配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合作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四人一组,组员角色分配:

组长——负责在小组在学习中的组织者和发言时的主持人;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所发表的观点;

纠正员——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和讲述结论和答案时的任何错误;

点评员——负责向全班同学展示或表达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在上习题课时,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可以是这一章节重要的,也可以是学生没有理解的),然后学生独立思考三到五分钟,紧接着由学生开始小组讨论,讨论时各个组员各负其责,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要角色定位,做好自己的事,这个环节大约五到八分钟(同时在此过程中由老师临时指定一个小组到黑板上写出其思考过程,由组长指派),第四步是全班展示时间,由各组自愿上台对黑板上的过程进行讲解说明或纠正补充,共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由组长和点评员同时上场,第二个:先由点评员展示或表达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第三个:组长发问:“我组已经展示完毕,请问其它小组对我们的解答有什么异议吗?”

第四个:若没有,直接进入”总结归纳“环节;若有,其它小组可以上台纠错,并由纠错者进行讲解;

5.圆的切线习题课教学设计 篇五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 张玉峰

学习目的:

1、熟练应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熟悉常规图形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切线判定定理(符号语言表示)

2、切线性质定理(符号语言表示)

二、常规图形

1、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BAD=∠B=30,边BD交圆于点D,求证:BD是⊙O的切线。

分析图形特征: 1、6个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

为等腰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是 全等三角形有。

2、边角特征:①∠BAD=∠B=30 ②AD=BD ③BC=OC=OA=OD=r,等价AB=3 BC=3 r ④ BD是⊙O的切线 变式1 如图,已知∠BAD=30,AD=BD,(1)求证:BD是⊙O的切线,(2)若OA=2,求BD、BC的长。

变式2 如图,已知∠BAD=30,BC=OC,(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B度数

变式3:如图,已知∠B=30,BC=OC(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BAD度数

o

oo

o

o

变式4:已知AD=BD,BC=OC,求证;BD是⊙O的切线

变式5:已知BD是⊙O的切线,∠B=30,(1)求∠A的度数(2)求证:BC=OC

变式6:BD是⊙O的切线,探索∠BAD与∠B的数量关系。

中考真题体验:

1、(06厦门市)如图,AC为⊙O直径,B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BD交⊙O于点D,∠BAD=∠B=30°(1)求证:BD是⊙O的切线;(2)请问:BC与BA有什么数量关系? 写出这个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o

6.高三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篇六

(阳谷三中 刘广礼)

高考实行“3+X”后,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数学复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因此搞好高三数学的复习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地进行复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益。下面结合我在成都市高三数学分科会上的一堂示范课——《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的常用求法

(一)》,谈谈如何进行高三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三角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内容,求它们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节课不可能一一列举。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灵活选用代数与三角两种工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现“三角变换”的工具性。虽然求函数的值域(最值)在《函数》单元已经复习过,但复习不等于重复,复习也不等于单纯的解题训练,而应该温故知新、温故求新。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考虑了以下原则: 1. 强化“三基”的原则

“三基”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已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反对死记,注重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运用,以减少考生因识记错误而导致解题错误的过失性失分,提高区分度和效度。所以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能力,并能准确转换这三种语言;培养学生清晰、简明、合乎逻辑的书写;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理进行熟练而准确运算的能力„„。因此,在该课我设计了学生口述解题思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堂练习的解题过程、请几位学生板书他们的解答等环节,加强对“三基”的巩固落实。2.贯彻“双主”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复习资料(教材)是学习的依据。在学生、教师、资料(教材)这些对象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学生有大脑、有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解题,而应该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和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动手动脑,解习题、讲见解、议问题、作总结,从中发展思维、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使主导作用更趋智力化、概括化、合理化,并防止“主导=主讲”,“主体=自学”的错误倾向,废止“满堂灌”的陈旧教法,以及无秩序、无调控的放羊似混乱课堂。因此,在该课设计中,我既考虑了如何放手让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小组讨论,有考虑了如何进行调控,使学生的活动有序开展,课堂生动活泼,有条不紊。3.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数学复习教学重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成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催化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能力的标志。所以数学习题课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突出“练”字。然而,“练”不等于是搞题海战术,而是要练精选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因为不加选择的胡练一气,只能使学生身心疲惫,对数学产生厌倦感。所以,在

该课的设计中,我精选了两个基础练习题和两个发散练习题,它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彼此联系,互相渗透。采用讲练结合,讲以导练,精讲精练的方式,教师只是在学生易错、易漏、不严谨、欠规范等要害处加以启发、指导、点拨,并及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思路的优劣,解法的长短,和学生一起探求最优解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在练习中,在老师的点拨中,在成功与失败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4.培养发散思维的原则

高三数学总复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加强基础,又要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在该课的设计中,我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尝试错误等形式,充分发挥题目的效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练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我从选择题1和填空题2出发,引申出发散思维题3、4,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作到循序渐进。在解法上,从三角变换联系到代数式的运算,进而发散到与几何知识和复数知识的联系。在要求上,立足通法,着眼于基础,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急所;寻求巧法,着眼于提高,使学生“锦上添花”;警示误法,着眼于修正,给学生提供“反面教材”。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具有普遍的应用意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它能指导我们揭示问题的本质,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序而科学的发展,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站在理性的高度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该课的选题上注意了互相联系,循序渐进,后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变换转化成前面的问题解决,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能力;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挖掘三角函数式(代数式)的几何特征,沟通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7.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初探 篇七

高中数学课除了新授课、复习课等, 还应该有习题课, 毕竟, 最终数学高考要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俗地说, 就是解题能力.在日常教学中, 每隔一段时间, 我都要给学生上习题课, 而且每次效果还不错.现将我讲授习题课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备课

习题课的备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 它强调的是解题、做题, 因此选题是关键.选题的指导思想是:数量较少, 难度适中, 有代表性, 且围绕一个主题知识点.所选题目主要有两部分, 即教师要讲解的和学生要练习的, 其中教师讲解的题目难度要高于学生的练习题, 这样在学生做课堂练习时, 不至于因做不出而失去信心.例题部分预备至多3道题, 而且未必全讲;学生练习部分题目数量可以稍多, 上课时视学生现场解题情况而定, 题型一般为选择题、解答题.

注意事项:为提高习题课效率, 建议最好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流程 (共45分钟)

现以习题课“三角变换——求值问题”为例予以说明.

(1) 复习巩固三角公式 (约5分钟) , 导引习题课主题

教师启发:请大家写出你经常用到且印象较深的三角公式.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板书, 其余学生在下面默写,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检查结果:多数学生写的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二倍角公式, 少部分人又写出了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个别学生还写出了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甚至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教师课堂评价:都很好!但艺多不压身, 掌握公式越多越好.

教师直奔主题:今天用这些公式解决三角变换——求值问题.

(2) 热身训练 (共约5分钟, 其中2分钟浏览题目, 3分钟口答)

打开幻灯片, 让学生做热身训练小题——求值:①cos (-2760°) (用诱导公式) .②已知tanα=3, 求sinα+cosαsinα-cosα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③cos215°-sin215° (二倍角公式) .1+tan15°1-tan15°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 .⑤tan15° (半角公式) .

(3) 范例讲解 (8分钟, 讲解要充满激情, 调动学生情绪)

例1 求tan20°+tan40°+3tan20°tan40°的值.

教师讲解 一慢 (审题) 二看 (看结构) 三通过 (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成功解答) .

例2 求tan20°+4sin20°的值.

教师讲解 方法1:原式=sin20°cos20°+4sin20° (切割化) =sin20°+2sin40°cos20° (必然之路) =sin20°+2sin (60°-20°) cos20° (以退为进) =sin20°+2 (sin60°cos20°-cos60°sin20°) cos20° (变则通) =sin20°+3cos20°-sin20°cos20°=3.

方法2:原式=sin20°cos20°+4sin20°=sin20°+2sin40°cos20°= (sin20°+sin40°) +sin40°cos20° (优化组合) =2sin30°cos10°+sin40°cos20° (和差化积) =cos10°+sin40°cos20°=cos10°+cos50°cos20° (统一函数名称) =2cos30°cos20°cos20° (和差化积) =3.

教师课堂感言:条条大路通罗马!

(4) 学生课堂训练 (约12分钟)

演算题 (请3名学生板书) :

①已知cos78°≈0.2, 则sin66°≈. (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②已知a, b为锐角, 且a+b=45°, 求 (1+tana) · (1+tanb) =. (考查和角公式)

sin7°+cos15°sin8°cos7°-sin15°sin8°=. (考查差角公式、半角公式)

讨论题 (任选其一, 可以分组, 气氛要热烈, 解决方式随意) :

①求值cos20°cos40°cos60°cos80°. (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

②求值 (tan5°-cot5°) cos70°1+sin70°. (考查半角公式)

教师总结:变角、变名、变 (运算) 方式.

(5) 学生考老师——学生出题, 教师现场解题 (约10分钟)

请学生到讲台板书题目, 要求别太繁琐, 且与本节习题课内容相符.一般不多于6道题, 教师解答不少于2道, 具体解答数目视题目难度和时间而定.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自信心、解题能力、水平、熟练程度, 做完后, 叫学生到黑板前给教师“阅卷”, 必要时可故意“出错”, 锻炼学生眼力, 但最后必须给出正确解法.教师解题时, 也可边做边讲.

(6) 教师“反击”——再考学生 (约5分钟)

只出一道题:此题难度中等, 学生解答方式为“现场竞赛”, 谁先正确做出, 谁就是“解题王子”或“解题公主”.

示例:求值1-tan7°-tan8°-tan7°tan8°1+tan7°+tan8°-tan7°tan8° (考查审题、变式、驾驭公式的能力) .

(7) 时间到, 及时下课, 力戒拖堂

因学生上习题课用脑较多, 故一般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以免学生负担过重, 厌倦习题课.

8.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思维导向 自省 他悟 内化

众所周知,各种各样的教学都离不开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习得。

到了初三,题海战依然是初三复习的主要方式。教师们复习课所采用的依然是量大面广的讲解练习模式,每节课都面面俱到,无所侧重,没有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好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最大面积、最大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并且每一部分一定要在时间上下功夫,我们不但要备课本,备知识点,更要备学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鼓励学生的参与程度好热情。据研究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一样他们获取知识的效果与掌握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掌握10%左右,但如果通过自学或讨论,就会掌握到50%左右。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直接的“添鸭式”教学的收效是相当差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学习知识的主阵地。

为了切实提高初三英语课堂讲解试卷效率,我采用了两个步骤,即思维导向(mind guid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一、思维导向(mind guide)

英语练习的特点是量大面广,题型多为客观型试题,即选择题和是非题等。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答案是正确的,可实际情况是他并不能真正答题,此时学生会误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从而导致他在下一次练习中的出错。也有很多时候,学生在选择题的四个答案中,他对标准试题确实会回答,可对另外三个选项的错误却不能辨析。同时也有很多时候,学生英语能力层次的差异,会导致很多题目并不需要每个题目在课堂中讲解,而只需要在思维导向中简单提示。以上常见的三种情况若用思维导向来解决是非常恰当的。

本文中的思维导向是指在学生做好练习和教师认真阅卷之后,教师利用试卷为基础,在试卷上提出相关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

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如果说思维导向是面上工作,那么语言聚焦是点上的工作,我们都知道,面点结合才能是效能充分提高。教师在阅卷的基础上,删选出本张试卷上需要精讲细练的几个语言点作为课堂的重点复习内容。一般来说,语言点的数量从刚开始复习到复习后期由少至多,因为这是由于学生多语言点的熟练掌握程度来决定的。语言聚焦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自省(self-help)、他悟(others-help)及内化(internalization)

1、自省(self-help)

自省即自助,是个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反思的过程。教师从试卷上的某一个试题点开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该语言点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主动记忆的过程。主动记忆的效能明显要优于被动记忆,更积极,更持久。几项注意点:①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引导学生思维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意见。②须精心设计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要留有引导的时间与空间,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看似学生思维流畅活跃,可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③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且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2、他悟(others-help)

他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过程,在他悟过程中,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学习习得,出现学生一个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第一阶段即自省的作用,因为学生们知道在自省之后有这样一个过程,学生都很想争优的,都不愿拉在后面,所以他们在自省過程会格外的认真。他悟的几个优点:简易操作性;人人参与性;生生合作性;互惠互利性。他悟活动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能力和课堂的效率。当优等生的能力得到发挥时,也就是对他们极大的鼓励,使他们更加自信。这个活动的另一个优点是同伴互助更能让后进生的心情放松,易于彼此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内化(internalization)

内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语言点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测试学生的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征集大量的相关练习,最好是关注最近几年中考试题进行语言点的分解。如果学生在做这些练习时被告知这些练习来自哪一年的学业考试试题时,他们会格外认真。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非常投入地备课,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对语言掌握的实际能力和对考试要求的把握的精确度。

以上只是我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面所做的一些试探工作,理论和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认为方向肯定如此,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包高彬.中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艺术.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9.有理数习题课教学案 篇九

年级:七年级课题:有理数复习课(1)主备人:黄丽君课时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知识及相关概念;(2)会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相关运算;(3)训练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一、课前预习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有理数的分类



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



有理数

零分数





负有理数





2、数轴:规定了、和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表

示,正有理数在原点的边,负有理数在原点的边。

3、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到的距离叫做数轴。当a是正数时,a=,当a是负数时,a=,当a是零时,a=。

5、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只有。

6、乘方:求n个因数的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在an

中,a叫做,n叫做。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负数的偶次幂是,负数的奇次幂是,0的任何正整数幂都是,1的任何次幂都是。

7、科学计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字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的数,n是这种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在a10n

中,1a10,n比原来的整数位少

8、精确度:一个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表示。

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边第一个的数字起,到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1.25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

(二)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法则:

2、减法法则:

3、乘法法则:

4、除法法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1)要先算,后算,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从到依次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的运算,按、、依次进行。

二、小组互议互评完成情况小组长签字

三、课堂检测

1、如果收入200元记作+200元,那么支出150元,记作元。

2、下列各数:2,7,

13,0.823,0,1,0.06,6,32,其中正数有负数有正分数有个,自然数有个,整数有个。

3、3的倒数是,相反数是。

4、数轴上到原点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表示数。

5、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周,共飞行60多万千米后成功着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60万千米是千米。

6、近似数1.31104精确到,有个有效数字。

7、计算:(1)(-13.2)+(+10.2)=;(2)-5-(-6)=;(3)22=;(4)52=;(5)

52。

8、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3!=3×2×1,4!=4×3×2×1,...,则20!19!

=。

9、下列关于0的说法错误的是()

A.0的绝对值是0B.0的倒数是0C.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D.0的相反数是0

10、若x2y3=0,则xy的值为()

A.5B.-5C.1或-1D.以上都不对

1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3.5,-3.5,0,2,-2,-1.6,0.5,1312、计算:(1)、0.514

(2.75)(2)、3021818

(3)、(111422

86)24(4)、23

(

3)

10.浅谈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教学 篇十

甘肃省民勤县东坝中学(733302)

李宗福

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具有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作用。它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具有诊断性,而且还有治疗功能。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上好九年级化学习题课,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我的教学谈谈我的一点点体会。

一、教学内容选择科学性:

1、习题选择要有目的性。

选择习题要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围绕基础这个中心进行策划,真正有效地发挥习题的功能。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习题应侧重于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设计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的习题。

2、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对概念、特征和本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习题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探究,从化学的本质,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

3、习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习题的选择,过分简单的习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思维活动未得到充分的展开,缺乏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难度过大的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所以,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适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别,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后进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使整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性

1、情感交融,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出问题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它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如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题,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⑵列已知,设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三、教学手段重视化学学科性

1、利用化学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在化学学科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并利用好这些特点 ,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①将习题和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改进实验改造成实验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链接,解决现实问题的化学。溢满生活气息的化学,才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的价值,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2、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11.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习题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96-01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本文谈谈我在习题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从5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

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选习题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1、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

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我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35早读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3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3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以15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5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三、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

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让学生讨论:“起重机将重为2000N的物体在匀速提起、静止空中、匀速下降3种情况下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分别为多少?”大多数学生总认为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就说明学生被物体“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匀速”。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如果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

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

①求总功;

②求有用功;

③求机械效率;

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12.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探析 篇十二

一、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 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抽象,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生的学习渐渐变得吃力. 因此, 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 除了要教会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 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以外, 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习题课教学, 主要是是将知识整合与运用结合起来, 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进行习题解答.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习题课教学, 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置数学习题, 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 注重让学生体验解题过程, 对题目进行分析, 多角度思考, 大胆猜想和假设,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维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

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不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在高中数学习题课上, 没有从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课本中的习题往往都是和例题较相似的题型, 教师舍弃了课本上的习题, 转而寻找一些课本外的习题进行讲解和复习. 这种习题教学模式, 忽视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的思想方法.

2.“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在习题课上, 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枯燥无味, 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融入课堂教学中来, 教学效果不佳.

3. 在习题讲解中没有做到延伸

习题教学课上, 教师讲解习题的时候往往是重视给学生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 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即可, 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解题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 只知道一种解题方法, 一旦题目稍稍发生变化, 学生便不会解题.

4. 选题缺乏代表性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习题课上选择的习题都缺乏代表性, 不愿意选择一些较基础的题型, 反而偏向于那些难题、大题, 认为只有难题和大题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如何上好一节高中数学习题课

1. 习题讲解要由易到难逐步推进

对于高中生的教学, 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能力. 因此,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合理安排、慎重选题, 从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 低起点、多训练, 按照递进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习题教学,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解题实践中获得成就感, 让学生始终对数学习题解题具有高涨的热情和兴趣, 逐步加深学生的解题思维. 在高中数学中, 有一节课是讲椭圆的应用, 教师就可以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相关题目的由易到难的选择, 进行习题训练. 首先, 在学习完相关知识之后,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巩固椭圆基础知识的题型, 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 熟练掌握基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有一道关于导数极值的题: 当k为何值时x3- x2-x = k有三个解? 这时候我们可以将题目分为三个由易到难的层次: ( 1) 求y = x3- x2- x的极值, 然后画出这个函数的大概的图像; ( 2) 分析y = x3- x2- x与y = k的交点情况; ( 3) 当k为何值时x3- x2- x = k有三个解?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会如何解第1 题, 然后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 再进行第2 题的解答, 得出交点之后, 就可以解答第3 题了. 这样由易到难的解题方式,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道题, 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题目, 找出题目之间隐含的一些关联, 形成数学解题思维.

2. 在教学中引入比较教学

在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将比较特殊的有典型性的习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变化、利用逆向思维进行习题分析等变式的手法, 将习题进行改变,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进行思考与习题解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同时, 在对习题进行改编时, 教师要引入比较教学方法, 要让题目与相似的题型进行同时解答, 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在解题过程中, 教师要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行分析, 同类型的题进行比较, 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例如:已知函数, x∈[0, 1], 设a≥1, 函数g (x) =x3-3a2x-2a, X∈[0, 1], 若对于任意的x1∈[0, 1], 总存在x0∈[0, 1], 使得f (x1) =g (x0) 成立, 求a的取值范围.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为:当x1∈[0, 1]时, 函数取得的每个函数值都能在函数g (x0) =x03-3a2x0-2a, (X0∈[0, 1]) 的值域中找到.即f (x1) 的值域A是g (x0) 在[0, 1]上的值域B的子集, 可以求出A=[-4, -3], B=[1-2a-3a2, -2a], 所以解得

我们可以将题目进行改编: 若对于任意的x1∈[0, 1], 总存在X0∈[0, 1], 使得f ( x1) ≤g ( x0) 成立, 求a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就变为: y = g ( x) , X∈[0, 1]的函数值不小于y = f ( x) , X∈[0, 1]的任意值, 即可转化为y = g ( x) , X∈[0, 1]的最大值≥y = f ( x) 在[0, 1]上的最大值.

3. 在课堂上注重合作讨论及竞赛

在进行习题课教学时,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解答,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出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思维不同之处, 相互学习思维方法和过程, 取长补短. 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可以有效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对题目进行分层思考, 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而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除了合作讨论之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上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让班上的学生进行课堂竞赛, 在竞赛中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 将所有的习题分为基础题和能力题,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水平,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数学习题竞赛中来,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学生在竞赛中展现自己的潜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早日走入梦想的大学.

例如:设方程 (m>0, m≠4) , 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 1) 如果方程表示的是一个椭圆, 且交点在x轴上, 试分析实数m的取值范围;

(2) 如果椭圆的离心率为1/2, 试分析实数m的取值范围;

( 3) 如果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为 ( 0, 1) 试分析实数m的取值范围.

在做这道题时, 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为4 组, 每组讨论一题, 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分析, 包括教师的选题意图及如何解题. 小组合作讨论之后, 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上台对班上的师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讲解, 讲解结束之后, 教师对每一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然后组织班上的学生集体进行解题的讨论和思路分析, 在这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解题思维,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还处于不断地摸索与实践的过程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前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注重练习题的精而不是多, 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不是数学知识的掌握, 注重学生在解题中已犯错误的反思和改正而不是解题技巧, 将习题课教学变得丰富、充满活力、效率高,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素质有效提高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黄翠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 2011, 36:77-78.

上一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考作文下一篇:期末中学班主任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