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慕课

2024-09-22

教育传播学慕课(共8篇)

1.教育传播学慕课 篇一

慕课,来源于“MOOC”的谐音,慕课网络课程是依托在互联网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属于互联网的产物之一,慕课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慕课课程的学习。而且,慕课课程涉及范围广泛,不仅仅包括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等科技性学科,还包括人文、社会学科。其中,大部分的慕课课程是免费提供给注册用户的。这种网络式、自主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有利于高校数学教育的改革。

一、慕课课程在高校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业都不断加强与互联网的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快速、便捷,与此同时,为了不断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各大高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加大了与信息科技的有机结合,不断引进多媒体课程,丰富课堂模式和课堂氛围,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1)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网络课程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的不断进步是需要科技的推动,而科技的创新发展又是需要具体的实际应用。慕课课程的出现就是科技的体现,身为处在高科技社会中的大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学习技能之一。而且,将传统的教育教学与信息科技相结合,也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进步,能够不断推动高校的教育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教育形式,同时也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推广到方方面面,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认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对于学生来说,各种学习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爱好,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之后,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慕课课程的引进和使用,丰富了课堂形式,通过视频的形式将一些知识点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也更加形象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感觉器官,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往的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让课堂丰富多彩,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原来数学课堂也是很有趣的,感受到数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能够提高高校数学教学效率,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形式,慕课课程体现了互联网科技的强大性,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超强的记忆存储功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慕课网络课程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程学习进度,对于疑难点,教师可以详细的进行讲解,而其他了解性知识点,可以播放慕课课程。在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慕课课程进行复习和预习,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

二、慕课背景下高校数学教育途径研究

(1)首先,各大高校要重视慕课网络课程的建设。网络课程的推广使用,需要良好的网络硬件设施,为了保障慕课网络课程的使用,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课程的重要性,加大对教育网络交流平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各高校积极参与慕课网络课程的建设,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保证教育网络交流平台能够长远发展。

(2)在慕课课程选择时,数学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课堂中使用慕课课程时,需要及时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要求选择性地播放网络课程,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障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也要合理分配好网络课程的使用时间,确保该堂课所讲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三、总结

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慕课课程走进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需要教师正确运用网络课程,同时也需要学生对其进行熟练的掌握。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合理、科学地将慕课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保障教学效率,从而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朱彦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3(12):202-203.

[2]张真子.试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的整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14(05):34-35.

[3]曹助我.关于上海高校(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浅见[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83(4).

[4]张善宝.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思[J].大学数学,(5).

2.教育传播学慕课 篇二

ed X平台的传播学类入门课程“用新闻推动社会变革”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 课程总时长为6个星期。该课的教学目标是使社会各界人士学会使用新闻和媒体这一工具来推动社会变革;使参与课程者本身成为有效的社会变革推动者;使学生的新闻作品能够为社会问题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新闻学技巧和儿童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方案的新闻”的写作方法。该课程主要教学活动有观看教学视频、阅读 (网页或PDF) 、补充材料 (访谈, 文本资料, 视频或音频资料) 、论坛交流等。该课程的考核目标是学员在期末提交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1]

该慕课自2013年开设以来, 因优秀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效果收到了广泛好评, 很快成为同类传播学慕课课程中的佼佼者, 尤其是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独具特色, 具有十分鲜明的创新性和引领性, 对于传播学慕课课程乃至实体课程的未来发展都有很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因而选取此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二、教学模式分析

(一) ed X平台的运用

“用新闻推动社会变革”是基于ed X慕课平台的一门课程。ed X平台是一个大规模的免费在线学习网站, 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于2012年。

ed X平台对其慕课课程模式的设计上有如下特点[2]:教学资源由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课件等组成, 有些还提供了在线测试、课后作业、在线问题、虚拟实验、电子教材、演示动画、讲座视频等丰富的补充内容。ed X的慕课课程在这些静态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设计了交互支持等教学活动, 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资源的使用和学习活动的参与, 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针对交流与讨论, ed X提供了在线讨论、维基百科等板块进行协作解决。同时, 课程中一般嵌入谷歌+、脸书、人人、微博等流行的社交软件端口, 学习者可以方便地加入基于这些社交软件的学习社群。

虽然ed X平台为线上课程教学提供的框架相对合理,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慕课的开课教授丹尼尔·亨佩尔认为, 该平台的讨论区的建设仍有限制:学员对于他人的贴文无法编辑修改以达到有效交互的目的。而在线办公软件“谷歌办公”就有相应的功能:将文档上传至云端后, 多名用户可以同时在线更改文件, 并可以实时看到其他成员所做的编辑, 这样方便多名参与者进行实时协作。另外, 由于ed X平台的课程视频是按授课者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的, 在这门课程中, 新闻学、儿童福利、公共政策这3项主要授课内容的僵硬分类使学员无法形成一个框架式的线性知识结构, 同时授课重点无法突出, 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弱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亨佩尔教授更多地采用了除ed X平台上讨论区以外的其他交互方式, 如采用谷歌群聊 (一个全平台的文字、视频聊天系统, 支持多人视频群聊, 广泛应用于工作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等) 组织定期群聊。而在课程内容结构方面, 亨佩尔教授增加了新闻学知识的比重, 将新闻学视为一个基础性工具贯穿教学内容始终,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增强课程主要内容的联系性, 如通过补充新闻报道材料和作品, 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以及新闻学技巧运用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二) 互动性的实现

这门课程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授课团队对互动性尤为重视, 并采取了很多的方法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现。

1. 在课程进行中, 主要授课者都要参与互动。主讲教授丹尼尔·亨佩尔的主要工作有管理讨论区、建立谷歌群聊、协助学生作品的发表。而助教在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要工作包括回复学生的贴文、作业、问题等, 多通过讨论面板和邮件的形式, 并为学生的新闻作品制作提供相关帮助。每一位学员的贴文和邮件几乎都能得到授课团队的回应。

2. 鼓励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授课团队在课程要求中多次鼓励学生互相查看对方的贴文和作品, 并鼓励他们运用其他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讨论, 甚至有条件的学员可以组成线下讨论小组。

3. 交互性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亨佩尔教授认为,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 可以在学生的课程参与性方面进行改进, 如开发交互式的信息图表或者模拟等。另外, 可以设置专职人员来管理交互性工作, 如在线办公室时间等。

(三) 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3大领域, 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 情感领域的情感目标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反应、价值评价、内容内化、形成品格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目标的实现。[3]情感目标的实现对于保证慕课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在这门课程中, 授课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就将如何保持学生参与度纳入考虑范围, 如给学生的文章提供线上发表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因素。另外, 课程设计者将连贯性的问题嵌入教学内容中, 使学生的思考可以延续下去。这些方法较好地确保了课程情感目标的实现, 这有助于保持学生参与度, 降低辍学率。

2. 课程内容与方法。由于该课程是从线下实体课程发展而来的, 将线下教授的内容转移到线上教学也是一种挑战。相比线上课程, 线下课程能够更好地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宽度, 以及实现很好的互动性。在实体课程中, 授课者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各个学院的资深教授请来做20分钟左右的演讲, 之后由授课教师向教授进行提问, 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对于这样的课堂内容的线上转换, 授课教师将各学院教授请到录影棚里进行访谈式授课, 这也是慕课常用的一种授课形式。在这一过程中, 授课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确保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的适中, 使内容符合线上教学规律。同时, 提问的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剖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而访谈式的授课形式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如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直播式的讨论, 即时互动, 这样授课者可以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 将学生代入讨论的情境中来, 实现更接近实体课程的课堂体验。

3. 作业与考核。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者在开设慕课课程之前, 先行开设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POC) 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的试验性阶段, 以便在线下课程向线上转换过程中调整课程安排, 适应线上特点, 这一点在作业与考核方面尤其得到了体现。

该课程的线下课程作业与考核要求是完成4篇采访文章, 文章的主题分别是:基于政策的新闻故事、基于研究的新闻故事、基于叙事的新闻故事和将以上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新闻故事。而在之后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中, 授课者发现布置的3篇新闻写作作业对于学生而言仍然过多, 学生的作业质量差、完成情况不好。因而在后期的慕课设计中, 课程设计者将作业与考核内容缩减为1篇新闻采访写作, 并辅以其他自我评价的考核方式。通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来进行实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作为过渡阶段和试验阶段课程, 它可以很好地平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 使课程更加适合线上教学模式。

总体而言, “用新闻推动社会变革”这门慕课形成了一个将ed X平台上的教学内容、谷歌群聊、脸书、推特、维基百科、线下实体课程支持、社会变革的编年史在线期刊等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的完整的课程系统, 其教学模式在各方面都较具创新性。

三、结语

“用新闻推动社会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顺应了线上教学的特点, 使线上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实现。同时, 授课者也提出了对课程改进以及线上教学的相关建议, 对未来传播学慕课课程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第一, 在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的同时, 课程设计者也应清楚地看到各个平台的弊端, 结合平台的利弊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

第二, 互动性的实现对于慕课而言十分重要。课程设计者应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实现, 利用技术手段和线上资源, 最大化模拟实体课程的课堂氛围。

第三, 慕课的教学目标设置要注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情感目标设置,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有效降低慕课的辍学率, 提高参与度。

第四, 课程内容从线下转换到线上需要精心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慕课特点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进行转换, 使课程核心内容得到充分展现。

第五, 在开设一门慕课之前, 可以先行开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作为试验阶段的课程, 衡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基础上进行慕课的设计将更加容易, 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用新闻推动社会变革课程主页面[EB/OL].https://www.edx.org/course/journalism-social-change-uc-berkeleyxj4sc101x-0.

[2]曹云云.国外优质大学在线课程运营与特征研究——基于ed X平台的MOOCs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09) :86-93.

3.教育传播学慕课 篇三

【关 键 词】慕课;基础教育;教育公平

一直以来,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年两会提出要给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而慕课的出现恰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途径。“慕课”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已经影响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引发了教育者们不断思考。其中就有学者提出慕课将缔造高质量的教育公平的观点。①慕课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基础教育领域快速发展,这种教育新生力量,对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公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慕课”的内涵及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

“慕课”是由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音译而来。普遍认为,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课程,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 发起了一门名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7150)”的网络开放课程,这种开放课程可以让世界各地的用户分享课程资源并参与该课程。2008年是慕课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的Alec Couros 教授开设了一门网络开放课程,“Media and Open Education(EC&I 831)”,邀请全球众多专家远程参与教学。这两个开放课程从思想和技术上为MOOC 这一新的课程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MOOC的前身。②

(一)“慕课”的类别和特征

严格来说,慕课包括两种类别,一种是一般媒体上常见的xMOOC以及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cMOOC,二者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差别,当前我们大多数慕课学习者接受到的是xMOOC。慕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自有其特征。首先,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在线性的特点。从课程本身来看,慕课是一种资源和信息开放且全部通过网络传播的一种在线教育模式,没有人数、时间和地点限制,且它的资源丰富。其次,慕课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环境,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最后,慕课具有人本性的特点。有学者认为慕课由五个主要元素组成,即教师、学习者、主题、学习材料和情境。从这些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慕课将人作为其重要元素,因此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慕课”的教学关系中,人这个要素既是主体,也是内容,其人本理念正契合我们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基础教育“慕课”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关于基础教育“慕课”的发展,国内外有不同分析。因慕课起源于国外,其影响也是由内而外扩散,使国内国外都深有影响。

2012年,慕课受到全球范围的重视,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展较快,同时在其他重要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强烈的专业需求和参与热情。2012年,美国的“在线教育2.0”的慕课便引发了基础教育慕课的研究和实践热潮,美国许多顶尖大学都加入了慕课中,普遍认为慕课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基础教育的慕课实验,比如美国佛州,将慕课纳入到了学生的在线课程选择范围,在课程平台、内容以及授课教师等方面也做了规定。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我国在在此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一点在国内慕课的发展中可见一斑。首先,慕课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提出了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其次,慕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途径。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激发了国内学者和许多中小学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的研究。我国中小学慕课联盟的倡导者,建议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要承担起同全社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责任,并借此机会开展教学改革,扩大名师的影响范围。③

但慕课热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有雄厚师资力量和教学媒体资源的重点学校。在慕课对基础教育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学者们也作出了思考,慕课处于一个不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因此,进一步完善慕课的相关标准和流程成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慕课确实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践行教育公平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

教育公平问题是全世界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学者在为促进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但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基础教育公平应该成为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要不斷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众所周知,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相互促进,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基,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普及性教育,应当追求“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公平必然就是我们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

吴永军教授提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一个良善的社会应该确保教育的公平。尤其在观念上,要把教育公平视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优先确保。④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基础教育公平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也是学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总的来说,基础教育公平是指公民能够平等自由地享有公共基础教育资源。⑤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一样的待遇(雄厚的师资等),最终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使其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为将来的发展以及自我实现打下基础。

(二)“慕课”引发了基础教育公平的新思考

虽然说完全实现基础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教育公平的相对性特点,更不能忽视我们在教育实践工作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生享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师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师教育思想以及单一的教育资源应用模式等问题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要真正做到教育公平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新兴的大规模在线网络教育模式“慕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三、“慕课”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思考

慕课最早影响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变革,其开放性、大规模性和在线性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扩展到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

(一)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英国学者斯蒂芬·哈格德提出,慕课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尤等方面有一些新的要求。⑥这对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其创造性有极大的提高。慕课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⑦慕课影响下的翻转课堂就是一个重要例子,翻转课堂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固定时间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混合学习模式。这样的学习模式,推动了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和教师互动,开放的内容与开放的教学,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自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发展。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或者在贫困地区,大家都享受同样的教学方式,在享受教育和提高学生创造力方面是公平的。

(二)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

随着慕课的发展,在线学习使人人可学习,终身可学习成为了可能,而且人人都可以平等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师资课程。教师们可以通过慕课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成果,还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们不用再受区域其他限制,享受同样的资源。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另外,翻转课堂不仅对于学生教学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老师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中也有重要意义。严萍在关于《“翻转课堂”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中提到,解决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且有益的尝试。⑧ Panchen ko L. F.根据自身的体验以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MOOC对教师而言具有诸如免费参与、让学习者接触到知名大学的教学风格等13个优点。⑨教师教育的公平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提高的同等机会,即使在贫困边远地区也会为我们培养一批专业素质更高的老师,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

(三)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和创新应用

慕课实现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人人都有平等地享受资源的权利。这在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和创新应用方面有重要启示。我们可以不再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模式,而是采用慕课发展中开放内容和开放教学模式所创造的教育共建和共享(下转58页)(上接63页)模式,将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无疑给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和创新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思考空间。

四、对“慕课”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未来展望

2013年第三届教育家沙龙会: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各个学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提出:根据我们2013年的研究,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更适合于基础教育,并且对基础教育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对高等教育的效果。李志民说,“慕课适不适合基础教育,从内容上来讲还是从受教育的人群来讲,我觉得没有不适合的,我觉得可能还会更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我们现在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不高,很有可能造成贫困传代问题,要做到贫困不传代这个扶贫的根本问题,还要贫困地区教育要比其他地区早走一步,多走一步。”由此可见,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是可观的,我们要相信在慕课时代的影响下,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会得到提高,基础教育公平也会进一步得到实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者不断探索。

注释:

①③聂晶,张羽.慕课“接轨”基础教育的现状与走向[J].中小学管理,2014(7).

②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5).

④]吳永军.教育公平:当今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2(8).

⑤李菁.农村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⑥(英)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

⑦焦建利.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⑧严萍.“翻转课堂”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

4.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篇四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期)

《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14日第1版消息,由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与国内20余所著名高中共同发起的C20慕课联盟(高中)筹建大会,2013年8月12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上,华东师大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教授宣布,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的C20慕课联盟(高中)正式成立[1]。

至此,随着C20慕课联盟的成立,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相关人士的关注,而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更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慕课之火开始被引入到中小学,从而使得可汗发起的可汗学院以及由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开创的翻转课堂之类的中小学在线课程,开始有可能尝试走向大规模。本文试图结合作者自己学习和研究慕课的体验与心得,分析慕课的本质与特征,在简要回顾慕课发展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就慕课对中国基础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展开讨论。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慕课是笔者对英文缩略词MOOCs的音译,而这个英文缩略词MOOCs则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也就是说,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中文简称。到目前为止,这个简称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接受。尤其是随着慕课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认可“慕课”这个音译了。

如其名字所示,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那么,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便是其最鲜明的四个特点。

第一是大规模(Massive)。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来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深受用户的欢迎。它之所以被称为“大规模”,是因为其注册学生常常多达数千、数万乃至数以十万计,学习者包括教育工作者、商人、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互联网文化感兴趣的人们。针对一门课程的如此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不仅如此,慕课的“大规模”不仅仅是学习者数量庞大,而且还包括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和自身的专业成长之中。

第二是开放(Open)。慕课是10多年来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延续,是开放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所谓开放,是指它突破了人群、地域、时间的边界。我们任何人,只要能上网,只要有时间,只要有学习意愿,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慕课的这种“开放”,也可以理解为“有教无类”。

第三是在线(Online)。前面我们谈到,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线”是指通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无线网络,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也许在将来,它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混合学习的模式。

第四是课程(Course)。慕课和大学的传统课程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慕课更多的是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课程。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不必然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都会有每周研讨话题、在线视频、实时研讨等形式,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在线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慕课从发端开始,主要是大学阶段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但是随着它向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延伸,高中生可以根据学习需求,提前选修大学课程。

此外,慕课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特征,比如,内容的开放授权、开放结构和学习目标、开放教学、以社群为中心,等等。

慕课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

其实,慕课并非从天而降的新生事物。它虽然有一个极为短暂的历史,但是却有着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历程。它是在线教育和开放教育长期积淀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在线教育与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

回顾互联网教育应用的历史,它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开放的历史。从2000年之前的开放教育内容,到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W),再到2002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甚至到2003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精品课程计划,2004年朱学恒带领的全球义工开始将世界名校开放式课程进行中文翻译,拉开了世界名校公开课中文翻译的重要篇章„„

慕课的出现,是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教育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7年是慕课孕育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秋天,美国学者戴维·维利(David Wiley)基于WIKI开发了一门开放课程——《开放教育导论》(Introduction to Open Education),这门3个学分的研究生层次的开放在线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学习者)为这门课程贡献了大量的材料和内容。换句话说,学习者不只是来消费这门课程,而是所有人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设这门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学习这门课程。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很科学的。一方面,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习者必须持开放的态度,并拿出实际的行动;另一方面,戴维·维利所选用的WIKI技术平台为这样的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是2007年,加拿大Regina大学教育学院的Alec Couros博士开设了一门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名字叫《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育》(Social Media & Open Education),它始终都是开放的,既面向以获得学分为目的的学习者,也面向其他任何人。这门开放在线课程的突出特征就在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特邀专家参与了课程的教学活动。

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斯蒂芬·党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开设了一门课程,名字叫《连通主义与联结知识》(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 课程编号:CCK08),这门课程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被看作是第一门慕课。这是因为,这门课程兼容并蓄,既借鉴了Wiley的开放内容和学习者参与的思想,又吸纳了Couros的开放教学和集体智慧的举措,不仅如此,这门课程还支持大规模学习者参与,因为它采纳了连通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法。[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这个术语也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几位研究员提出来的。从那时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成功地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而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天,来自世界各地的 16万余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两位教授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从那时起至今,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都纷纷上马。

平台与课程提供者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到这股浪潮之中。在亚洲,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参与edX之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研究机构。

有关慕课的研究在数量和深度上开始增加,对慕课的批评和误解也日渐增多,慕课教学实践中高辍学率低完成率的现象依旧明显;大学和一些商业机构正在积极摸索和探索慕课的商业模式。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慕课的继续高速发展。

2012年4月,上海市教委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推动上海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课程共建共享。2013年4月,由重庆大学发起、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宣告成立,首批有29所高校加盟。不仅如此,在国内,果壳网和译言网这样的互联网创新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慕课浪潮中来了,网易公开课也推出了世界名校慕课的中文翻译,清华大学还在OpenEdx的基础上,推出了汉化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xuetangx.com),慕课在国内媒体和许许多多的场合,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语汇。

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美国凯创网络公司2013年6月一项针对慕课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全球调查表明,1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提供慕课课程,4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计划在未来3年内提供相关课程;84%的受访者认为慕课是当前教育模式的补充,16%的受访者认为慕课会取代现有面对面的教育方式。

慕课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端的,它对高等教育管理、教与学、课程、师资队伍、学习与教学的考核与评估等许多方面,甚至包括大学的形态,都将会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导致传统大学的变革。它所产生的“鲶鱼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正如乔治·西蒙斯所言,不要试图让慕课解决一切问题。

那么,回到基础教育层面,慕课对基础教育将会产生哪些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呢?换句话说,它会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我想,这些可能的影响和启示也许就体现在在线教育教学法、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以及为基础教育领域内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经验等方面。

第一,慕课以及慕课教学法,对于深化和发展包括面向中小学的在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慕课中,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地方,比如,带测试题的高清授课微视频,或者说微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在线视频的单向传输特性,提升了视频课件的交互性;再比如,慕课中被广泛采用并备受抨击的“同伴互评”,其实对于推动包括面向中小学的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教学法启示。

第二,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一种将面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它是家校分别在学生学习中角色与功能上的调整。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将成为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在推动翻转课堂这样的混合学习模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上,慕课不仅可以为中小学提供教学法上的支持,而且也可以在师生互动模式、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等许多方面,给予中小学校以启迪。

第三,慕课对于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迎来了人类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特别时期,我们仿佛来到了教育资源的大同世界,在这里,人人可为师,个个可学习。只要能介入互联网,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随着慕课的发展,我们不断可以在线学习,而且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顶级师资的课程。想想看,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师队伍建设将具有多么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啊。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率先垂范者。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透过慕课微课公开课,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加强与发达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教师同行之间的伙伴关系,学习彼此的学校文化和教学方法,这对于促进和深化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终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仅如此,中小学教师的这种修读慕课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行为,相信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慕课的深化和发展,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育信息化的过去几十年间,教育资源的建设多采用外行(教育资源类公司)为内行(中小学教师)生产资源,或者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这些模式所建设的资源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其实际投入产出是并不高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慕课的发展,尤其是慕课的开放内容与开放教学机制,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一种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的新模式,这对于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五,慕课的发展,为中小学慕课实践积累了经验。从最早2008年的课程实践开始,慕课主要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中展开的。随着基础教育中在线教育、混合学习以及开放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特别是其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将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5.教育传播学慕课 篇五

摘要:“慕课”的发展为高等护理教育开拓了新的局面,在这场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本文旨在简述“慕课”发展现状,展望“慕课”的发展前景并剖析“慕课”在高等护理教学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广大护理教育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高等护理教育;改革

目前,“慕课”在全球迅速发展崛起,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当代高等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高等教育界的推广成为可能。高等护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是大学的永恒目标与追求。我国传统高等护理教育面对“慕课”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找教学实施策略是目前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前阶段高等护理教育领域开展慕课以来的经验为基础,对慕课教育在全球开展的现状,以及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慕课开展现状和慕课为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所带来的思考3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1全球开展慕课的现状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MOOCs)的简称,其本意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呈井喷式发展,为教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MOOCs这个名称是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aer提出的。Massive大规模,指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之多。从建立至今的2年就聚集了世界上200多所世界顶尖院校的1300门课程,免费为超过2000万名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其规模之大;Open开放的,指没有设置门槛,世界各地的学生只要渴求知识,就可以注册学习,让参与全球名校课堂学习变得触手可及;Online在线的,指课程7d×24h在线,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讨论互动、参加测试,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交互性;Course课程,指其课程要素完整,教学过程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练习和作业、学习评价与反馈、学习成果证明等。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建设,比较有规模的慕课主要有三大平台,分别是Coursera、Udacity及edX,在这“三驾马车”的驱使下,后续产生了Udemy、Futurel-earn、CanvasNetwork和Open2study等4个使用率较高的平台,目前已初具规模。慕课这种崭新的观念涌入中国教育界,在各大高校内掀起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名校首当其冲跻身其中,国内的网易、果壳、超星泛雅等各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全国大规模使用这种开放性网络课程成为可能,同时也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挑战。这种打破陈规的教学方式在护理教育领域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全新的教学方法,教育者又将面临怎样的难题值得思考。

2慕课应用于护理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景

“改变教学模式”成为国外教育学者谈论的热点话题,他们指出科技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怎样认识和处理所接受的信息是他们产生不同见解、产生积极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转换教学理念,将慕课有机融合到护理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国际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接轨的第1步。

2.1慕课的应用促进护理教学方法改革

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起来,使传统教育的本质、主体、客体和重心都发生了变化,与传统教学相比,是两种相反的形式。翻转课堂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体化的接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退居二线,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消化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引导和解答学生困惑。慕课进入到我国进行大范围推广之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提前进入了护理教育领域范围内,并在其中迅速发展。田志娟等[1]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Talbert翻转课堂模型,实现了以视频教学为引导,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成效显著。李晖等[2]结合护理学科特点提出了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及护理专业的人文性、提升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实现见习内容的微视化、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信息素养等思考,初步设计了护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用以提升护理学教学质量。以翻转课堂为契机所开展的教学方法改革在我国屡见不鲜,各大院校在摸索中寻找开展慕课建设的最佳方式。

2.2慕课的开展以评促教,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引进最低门槛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比例在逐年攀升,护理人才队伍基础厚实,为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3]。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护理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由于教学方面经验欠缺,不能否认护理教育中低水平教师及教学的存在。年轻教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在投身于教育事业初期进行刻画是非常有利于教员教学基本功、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培育和养成的。因此,让年轻教员参与慕课建设,不仅能更有效率推进建设进程,也能在过程中培养出新一代的教学尖兵。教学活动需要反馈,特别是新的教学方法投入到教学后。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从应试教育过渡到大学的学生还需要教师的牵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在各大高校蜂拥而至开展慕课建设,针对于慕课搭建一个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如果缺乏成效分析和过程把控,缺少指标反馈,很难体现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最终有可能会让慕课市场泛滥化,学生也无法真正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里获益。慕课在国外先推广起来,一些评价评估教学效果的工具应运而生,值得大家参考。Munoz-Merino等[4]采用精细化效率策略研究法来评价学员在使用慕课过程中的学习效果,通过软件评价学生参与慕课的过程,其评价要素为是否选择性地学习重点知识?是否跳过重复的知识点?是否全程观看视频课程等,通过学习过程和课终考核来反映学习效果。另有学者采用Felder的经典学习方式指数模型(1995)来观测了学生在参与慕课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学习方法,该评分表为自我评分表,从果断地/深思熟虑地、感觉/直觉、有序的/总体的、视觉/语言8个方面对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学生偏好于感觉(83%)和视觉(81%)上的冲击所带来的学习效果。作者认为,慕课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所能带来的视觉和感官上的巨大震撼,可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将来极有可能取得较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建立适宜的评价体系,形成积极的反馈系统,不仅有利于教学方法改进,也有利于新一代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2.3慕课教学有利于教学资源整合共享

慕课教育开展以来,我国各大医学高等院校投身其中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无疑提供了丰富而优秀的教学资源。本校今年参与了超星泛雅的慕课课程,平台上课程丰富多样,且多数为名校、名师所开展的课程。本校从选修课入手,直接利用平台上的课程资源,经过学生选课,开设了几门尔雅通识课程,本校教师安排课程学习进度,并参与互动和答疑环节。本校为军事院校,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或多或少对此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来自不同院校的在线课程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另一种别开生面的教学风格。后期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表示课程时间短,每堂课平均10~15min不等,注意力更集中;在短时间内,知识点相对集中精辟,能够保证在10~15min的课程里很好地消化这些内容。另外,课堂不拘泥于教室,可以更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慕课推进了教学资源的整合、重组和利用,节约人力资源,同时也给慕课的后期建设指明了方向。护理教育承担着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任,若能够通过以开展慕课的方式促进新一代护士的培养,充分发挥慕课大规模和开放的特点,利用好教学资源,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护生及护士能够获取优秀的护理教学资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护理人才培养[5]。

3慕课为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带来的思考

3.1对教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学者对慕课的教学质量提出质疑,认为学生自学形式的在线学习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无法辨别重难点,一些重要的内容会被遗漏[6]。网络课程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无法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继而导致学习质量和成果变形、失真[7]。面对外界对教学质量的质疑,各大平台应该加强研究网络学习过程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线上线下学习、传统课堂和在线课堂逐渐融合[8]。国内知名学者以学生的身份完成“慕课”注册后,初步设计了一种护理教学与慕课相结合的形式:在课程开放的周期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操作视频观看、指导性阅读护理前沿文献,针对性系统复习知识点,并开展练习操作,参与互动讨论,完成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9]。这样的设计无疑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要开展慕课建设,护理教师应该如何整合、拆分知识点,达到在短暂时间内有效传递知识信息的目的?应该怎样对一堂课做完整的课程设计?怎样分配讨论环节和视频传授环节?加之前期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设计、脚本撰写到后期的录制、特效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这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3.2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慕课与传统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完全自愿的,它需要学生充满内在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其参与度和实效性就不能得到保证。有研究显示,在慕课中,学生参与课程的完成率明显低于传统教学方式,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在线开放课程有近16万名学生注册,而实际完成课程的却只有7000多名学生[10];杜克大学2012年开设的生物电冶课程共有12725名学生注册,其中7761名学生观看了课程视频,3658名学生参加了测验,345名学生参加了期末考试,最终仅313名学生通过了期末考试。由此可见,没有学习动机的支撑,没有规范的管理,课程的参与度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有学者对选择慕课的学习动机做了研究,学生选择慕课主要有4个原因:渴望了解新鲜事物,扩展现有知识面;对慕课有强烈的好奇心;自我挑战;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结业证书。以上4个不成熟的动机导致有多达90%的学生中途退出学习,学生反映对在线课程教学内容理解有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在学习中没有连贯的思维和逻辑感,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慕课考验的是他们的自主性,而在我国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普遍缺乏的正是自主学习能力,在没有外界压力或学位学历要求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课程的延续性都难以保证,这为慕课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3.3护理教学改革在慕课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应对策略

护理学科有丰富内涵,它是以医学基础知识、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临床护理知识等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为依托的,实训、实践、临床实习为重点的复杂学科。缺乏以上任何一个环节所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是不能为社会所用的,一些实践性的经验和经历并不能通过互联网学习来获得,这就决定了慕课在护理教学必然存在局限性。我国长此以往的传统教育在新的教学时代中所暴露出来的短板的确不容忽视,但是传统教育的存在必定有其不可代替的理由。新教学方法的出现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切忌不能盲从以之取代传统教育,特别是护理教育这门复杂学科,并不是所有的护理学课程都适合用于慕课,涵盖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可逐渐伴行使用慕课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根据其特点,MOOC可分别为基于关联主义的慕课(cMOOC)和基于行为主义的慕课(xMOOC)两种模式,cMOOC其主要特征是基于社交网媒的互动式学习、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注重学习路径的建立、学习者的高度自主性和极大的学习内在动机[11]。xMOOC则是与学位教育为主的主流正规高等化教育课程接轨的,具有传统的课程特征,是在先进科技支持下的课程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从慕课的分类可以看出,护理教育的知识构架与xMOOC教学模式更加匹配,可能成为护理教学开展慕课课程建设的靶向结合点。护理学知识分为基础型知识和专业型知识,慕课通常适合于通识性知识的传播。那么,在护理专业慕课课程平台建设时可以试图将护理学课程分为2个部分,通识性、基础性知识可以采用cMOOC方式授课,而专业性、技能性、应用性的课程可以设置为xMOOC。护理学作为一门兼顾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课程,如果能够做好优质的顶层设计,将慕课应用于护理教学将会有很好的前景,并有希望成为众多课程的参考。除此之外,慕课建设需由院校支持和牵头,制订相关政策,能够对慕课学分进行认证或认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平台建设方面,也需要有合适的、长期可持续的商业合作运营模式,才能具有延续性。如果没有以上政策及领导层面的支持,慕课建设可能会沦陷于起步瓶颈阶段。

4结语

慕课因世界名校的引领,专业化的制作与运营团队,以及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和放大化的马太效应而备受关注[12]。对中国教育有巨大冲击,慕课的宗旨就是让学习变得触手可及。慕课的出现无疑给高校这位垄断知识的“守护者”敲了警钟,试想,一位极具天赋的程序员,若在慕课平台上获取了麻省理工大学或加州理工学院信息课程的丰富知识,并取得相关资质或证书,那么他有什么理由选择花几年时间坐在大学教室上课呢?这是广大高校及教育者在这场颠覆性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毕竟教育是主体,互联网是为教育服务的,不管科技多发达,好的教学方法是不会被轻易取代的。慕课为教学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但基于国情来讲,慕课在中国的开展,仍需要政府、平台、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才能让慕课有良好的生存空间。护理学作为医学院校一级学科,如何利用好慕课来推动护理教育改革,找到适当的融合点,让护理教育在根本上有所革新值得进一步探讨。需要在以往的网络课程、电视教材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雄厚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迈向慕课建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是为传统教育改革服务的,兼顾传统,应用科技,在护理教学改革中必显卓越成效。

参考文献

[1]田志娟,金瑞华,刘春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7):3444-3445.

[2]李晖,孙一勤,徐凤娇,等.慕课形式下关于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思考与设计[J].护理与康复,2016,15(2):170-172.

[3]樊建楠.慕课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全科护理,2015,8(13):1251-1252.

[4]Munoz-MerinoPJ,Ruiperez-ValienteJA,Alario-HoyosC,etal.Preciseeffectivenessstrategyforanalyzingtheeffec-tivenessofstudentswitheducationalresourcesandactivi-tiesinMOOCs[J].ComputHumanBehav,2015,47(SI):108-118.

[5]李玉玲,吴筱筱,陈京立.慕课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317-320.

[6]蔡立英.在线学习:校园2.0[J].世界科学,2013,14(9):16-20.

[7]祝智庭,闫寒冰,魏非.观照MOOCs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6):18-27.

[8]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67-75.

[9]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6(3):13-19.

[10]陈文静,闫丹阳,王轩.慕课时代,你准备好了吗[J].湖南教育(上旬刊),2013,34(9):22-23.

[1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3):31-36.

6.浅析慕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幕课”指的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是在线教育的高级形式。以兴趣为导向,成千上万的学生可以足不出户的学习在线课程,并且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学生也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在线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最终通过考核来获取不同层次的证书。可以说,“幕课”的兴起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慕课;高职教育;教学

“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于2012 年由美国著名大学发起。目前世界上主要的MOOCs平台有三个: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大学(Udacity)和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课程项目(edX)。国内清华大学开发首个名为“学堂在线”的中文MOOCs平台,其功能与edX类似,支持在线播放课程视频、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可以说,这样的平台是以往远程教育的升级版,未来其可以允许多种终端访问,实现校际学分互认等功能。慕课自 2011 年出现即被认为是教育界最大的革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教育部已提出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慕课”给高职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慕课概述

1.1“慕课”的含义

所谓“MOOCs”,是 Mas s ive OpenOnline Cours e 英文字母的缩写,中文译为“慕课”。“M”代表 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的课程一般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慕课是在线课程,对全世界开放,对学习人数没有限制。第二个字母“O”代表 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第三个“O”代表 Oline(在线),即把传统的线下教育转移到线上。第四个字母“C”即代表 Course 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相比,慕课是更注重学生学习的引导性和互动性的课程。

1.2“慕课”的特点

1)碎片化教学。慕课将知识点分成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上传到网上,不同于过去远程教育和公开课。2)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难易程度。慕课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会有相应的测试题出现,像游戏过关一样,学生必须答对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3)多元化评价。与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不同,慕课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课堂测验的评分,学生之间讨论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慕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形成区域化高职慕课联盟

慕课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技术、视频拍摄、剪辑、合成等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而高职院校很难单独具备这些条件,这就需要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形成联盟组织,共同进行慕课的开发与运行。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优势,选择本院校最擅长的课程进行慕课制作;也可以由多名不同院校的高职教师共同制作某一门课程的慕课,共享到区域化慕课平台,联盟内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学习,完成学分,即可获得本门课慕课学习的认证。

2.2“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而慕课完成的只是“线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演示,高职学生更需要在“线下”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训练,和老师的现场教学。高职教育应该将慕课与“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录制慕课,学生通过课下“线上”慕课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老师在“线上”进行探讨答疑,课上“线下”由老师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实操的训练,此时的课上不再局限于教室,实验室、操作间、生产现场都是“线下”进行实训操作的选择,学生在“线上”的疑问,在“线下”就会得到更好的解答,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2.3 多层次考核评价

慕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给高职教育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学校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线上”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完成测验,得到相应分数,论坛中讨论进行同学互评,老师还可依据讨论结果进行打分,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弥补了传统课堂上讨论受限的弊端。“线上”的成绩不全面,还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弊端,“线下”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笔试、面试、实际操作等考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

2.4 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真实情境,以此作为“锚”来帮助学生发现新学习的必要。进而,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并将学生分组进行学习,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在线答疑和讨论,完成相关目标任务的学习。最终按照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给予评定,其中在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可作为重要的评定依据。通过模拟情境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学习目标并能达到资源共享。高职教育教学中慕课平台的搭建

3.1 高职院校统一搭建慕课平台

我国现在已有了一些初具规模的慕课平台,比如由教育部开发的“爱课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果壳网的“MOOC 学院”,但针对高职教育的寥寥无几。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应联合开发慕课平台,针对高职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开发高职慕课课程,同时有利于实现各高职院校的资源共享,加深“校校”合作。

3.2 校企合作搭建慕课平台

企业可以提出他们对员工技能的需求,高职院校根据这些要求开发慕课,还可以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师傅”加入到慕课的开发中。企业可以从完成这些慕课的学生中择优入取,这些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做”既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过关,同时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免去了企业的很多招聘和培训的成本,真正达到了校企合作“共赢”的目的。结束语

高职教育一直在进行适应时代特点的教学改革,“慕课”的兴起给高职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让“幕课”真正发挥实效,本质在于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幕课”平台上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因此高职教育应结合现有教学模式,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慕课课程,形成区域化慕课联盟,“线上线下”多元应用。

参考文献:

7.浅析“慕课”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篇七

一、慕课的形成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 发源于美国,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概念形成不过数年, 但发展极为迅速, 2012年是慕课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 《纽约时报》将其称作慕课元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几乎同时掀起这一风潮, 涌现出了Coursera、Udacity和edx全球三大主要慕课平台。在中国,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纷纷与课程提供商合作。并且在2012年2月, 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已进入美国教育理事会 (ACE) 的学分推荐计划, 学生选修的学分可获大学承认, 显然慕课已成为正规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二、慕课的特点与优势

慕课可谓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慕课的英文缩写为MOOCs, 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其中“M”代表Massive (大规模) ; 字母“O”代表Open (开放) , 学习无任何限制;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 (在线) , 指的是可以全体24小时在线学习, 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 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 (课程) 。鉴于“慕课”本身具有透明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特点, “慕课”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更高,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授课教师且每门课程没有人数的限制, 使得授课水平较为平庸的教师不受到关注;其次学生不受上课时间的限制, 每门课程都有回放或快进的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来学习, 这是普通的教学授课所达不到的;最后学生不受上课地点的限制, 无论你身处何处, 都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在线课程。

三、慕课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一) 慕课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教师是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主导者, 学生在课程上处于被动的地位。“慕课”之风的来袭, 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此时教师不再局限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也可以对老师进行投票选择, 此种教育模式加快了高校教学的改革速度, 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大学的首要目标。目前, 中国的不少高校正以慕课建设为发展契机, 打造属于自己的慕课平台。7月9日,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为首的知名高校与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强强联合, 打造自己的“慕课”平台, 合作开展“在线开放课程”, 学生可以打破学校的界限, 去分享各个高校的教育理念, 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围墙”式的教育。

(二) 慕课催生全新教育模式

在慕课袭来短短的数月里, 中国的大学与慕课频繁互动。可以看出, 慕课已经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 各高校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原有的教育根基受到触动, 全新的教育模式即将形成。就开学时北大某一门课为例, 有10万人进行选修, 课程结束时, 通过考试的有1万人。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 他们得到了学分。其他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他们得到了课程合格证书。为了在这个规模上把这门课上好, 符合北大标准, 需要投入的是1位主讲教师, 3位辅导教师, 五位助教。学习免费, 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者也许需要付100元。可见, 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面已经形成, 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经触动中国大学进行教育改革, 这种全球资源共享势必催生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三) 慕课形成无国界的教育渠道

网易公开课、搜狐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已经在网络上风靡一时, 只要拥有网络和电脑, 学生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观看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在线课程, 进行知识的学习。2011年9月以来, 已有来自于190个国家的160万人次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 相继形成了以Udacity、Udacity、edX为首的三大主要“慕课”平台, 使学生可以没有局限性、足不出户地进行在线学习。只要你拥有电脑和网络, 轻点鼠标, 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任何地方“上复旦”、“读清华”, 甚至可以享受世界一流大学哈弗、耶鲁的课程。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一种改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仅局限在视频的本身, 以教师教学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慕课”关注的是学生在看完这些视频之后如何进行讨论学习, 而不是这些视频本身的内容, 教师在学生的课后讨论中过多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此外, 在某一时间段内, 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学生注册同意在线开放课程, 且随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 这对在线教师也是一种空前的挑战, 同时也孕育了多元化的教育渠道。“慕课”表面上是一个大师在上课, 背后却离不开一个教授团队的支撑。因此“慕课”比拼的不仅是大师的个人魅力, 更是高校的整体实力。

四、结论

自上世纪80年代,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科学研究需要苏格拉底式辩论”的理论, 他指出: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 应提出集成研讨式的概念, 在大范围内通过集体智慧的互动, 以寻找最佳的科学研究方案和结果。但在当时, 这一理论并没有付出很好的实践。“慕课”这种网络在线公开课的诞生, 是一种最新教育资源和最新科学体系全球共享的教育模式, 是人类对新科技革命一种整体的姿态, 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改变。它使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是在这场敞开大门、融入变局的浪潮中, 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慕课”元年之后,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的主要任务, 真正的教育革命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 2009 (27) .

[2]徐倩.MOOCs慕课, 引领学习模式新变革C9高校共享“在线开放课程”[J].上海教育, 2013 (25) .

[3]《晚霞》综合.“慕课”: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J].晚霞, 2013 (20) .

[4]李志民.推进慕课生态养成, 加快慕课本土化进程[J].上海教育, 2013 (31) .

[5]阙明坤.慕课”掀起大学教学革命[J].教育, 2013 (26) .

8.慕课:未来军事教育的新阵地 篇八

摘 要:慕课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对传统教育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慕课走进军事教育,利于官兵借助这个新教育平台,直接而有效地提高自身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素质。军事教育要及早占领慕课这个教育新阵地,以开放的心态、主动的作为来推动军事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慕课;军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慕课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新样式,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正在引发一场学习与教学的革命。随着全球慕课教育的“风暴式”发展,军事教育将随之发生深刻的调整,能否快速有效占领这个新阵地,事关未来军队建设大局。

一、慕课的全球风暴:兴起忽然,但属必然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兴起并迅速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引发风暴的一种教学模式。2011年秋天,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美国慕课平台由此开始发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2年,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慕课平台。慕课正如一股洪流以不可逆转之势向教育的各个领域渗透。目前,美国有的慕课平台已汇集了10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500多门优质慕课,全球学生人数已突破了550多万。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加入“慕课”平台。清华大学推出了“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大推出了“好大学在线”等,一些高校和中学已开始进行慕课的尝试。慕课也正走进军事教育,2013年8月国防科技大学率先推出了军事慕课平台,4个月内在线“学员”激增至3万余人。

教育已进入慕课时代。与网络公开课不同,慕课教学开启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包括学习进度管理、实时在线交流答疑、作业批改等在内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新型教育革命。开放,或者被抛弃。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势文化冲击面前,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加快迎接这种变革,迅速占领这个先进平台,否则“就有沦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的风险”。而正处在变革和转型时期的军事教育,同样也需要有开放的胸襟、巨大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来直面这种新的挑战。

二、慕课走进军队:开辟了军事教育的新领域

慕课的主旨是以信息技术向大众免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慕课教育开辟了军事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方法,是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新教学模式,也是跨越式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的新路径。

(一)慕课为官兵提供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发展,对官兵的岗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部队信息化人才缺乏,官兵学习愿望强烈。但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入校再培训机会较少,部队官兵在职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制约。同时,由于军人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随着部队装备的发展,培训内容必须不断更新,而传统的入校培训、课堂集中的教育模式,规模小、周期长、耗费大,已难以满足学员学习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慕课具有的开放式课程使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使官兵直接接受一流的师资教学,给官兵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对于军地通用学科知识,军队人员可通过互联网直接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不必通过传统教育方式亦步亦趋地在别人后面疲于追赶,有利于提高其“面向全球、世界一流”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军事专属知识,由全军院校理论“名师”和部队实践“名家”而提供的名课,将破除军队教育体制上的障壁,“名师”可以与士兵直接“对话”。这些新的军事教育资源将有针对性地提高官兵的军事素养,成为战斗力的源泉所在。

(二)慕课实现官兵信息时代自主学习

慕课教育正在冲击着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及人才培养过程,对深化军校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积极深远地推动作用。慕课的免费理念和在线学习技术的成熟运用,为官兵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官兵可以在慕课学习中对未掌握的内容进行回顾,而对已掌握的内容则可予以“跳跃”,以精细的作业学分,来科学指导慕课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调整以及与线下教学的紧密衔接,从而通过对慕课的选择性自学而真正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慕课演绎出的“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对提高军队教学训练效率的“里程碑”意义。官兵在“线上课堂”学习了有关慕课内容后,再在“线下课堂”和教员互动、解惑问题,参加讨论、启发思辨,这种“先个人自学、再集体研讨”的教学新模式更有助于加深官兵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其深度自主学习能力、思辨分析能力和根据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军事教育的最重要目標。

(三)慕课有力促进泛在学习格局形成

建设学习型军营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的紧迫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官兵的数字化学习,是大规模、快速培养高素质官兵的重要途径。慕课提供开放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广大官兵可通过军队通信网络和远程教育系统,依托延伸到部队的网络节点,面对面接收军校名师远程授课,帮助其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慕课将学习融入官兵的学习、工作和日常训练中,结合个人兴趣爱好,为官兵开创在营进修之路。授课型“传统慕课”有力推动“一专多能”士兵和“通才”军官的培养;“关联慕课”则通过官兵分享学习内容,重组学习资源,最终形成学习团队,从而开展合作对话、知识建构和创新研究性学习。

三、抢占高地:迎接未来军事教育的曙光

(一)转变军事教育理念,引导官兵广泛参与

部队建设慕课的主旨是为广大官兵的在职学习提供高水平服务,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军事教育水平差距。从目前我军教育实际情况看,大多数网络课程还在按照课堂授课方式实施,只是提供在线学习或文件下载服务,相当于把课堂搬到网上,学习效果有限,官兵参与热情不高。而官兵参与程度与慕课建设效益直接相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官兵加入到在线学习当中。所以,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军事岗位素质标准,提出明确岗位素质要求,使提高能力素质成为官兵的自觉追求。坚持把岗位在线学习纳入部队军事训练教育体系,使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岗位在线学习紧密结合、密切衔接。同时,对各类人员年度军事职业教育提出硬性要求,引导院校积极制作慕课课程,广大官兵乐于使用慕课课程,在全军上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育体系实“虚”一体

慕课课程的丰富和教学功能的分化,将推动军事教育体制中便于开展慕课教育组织的“消亡”、分离和融合,军事教育组织将更加注重精干和紧密,军事教育的系统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将成为未来重点。军队院校应进一步给予信息技术和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优化面授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课程设计,共享优质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强化院校面向部队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要生产优质慕课课程,形成辐射效应,努力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亲和性融入慕课课程,为广大官兵构建身处教室的临场感。要建设“虚拟名校”,在保证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拓展联合办学领域,建设军民融合慕课课程,以海量课程、实时更新的内容和最前沿的理论与实体军事教学组织开展“线上”与“线下”的“联合教学”。

(三)完善内在激励制度,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发展军队慕课和建设高品质课程,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员队伍。慕课不是照搬线下课程,而是需要针对在线学习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慕课教学情况看,教师参与制作开放在线课程,将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经历,这对于军校教员,同样是巨大的挑战。“慕课的推广,将推动改变教育领域的工作方式”。要么成为授课的名师,要么从以授课为主转为辅导为主,成为“名师”的助手,组织开展“线上”与“线下”的答疑、讨论和批改作业等。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健全慕课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员积极参与慕课教学,比如认可在线教学的工作量,把学员的反馈意见作为教学绩效纳入教员考评体系。另一方面,教员自身必须切实端正思想,主动适应慕课教学,着眼官兵综合素质提升,紧盯部队建设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学,切实把慕课知识教学和官兵实战化训练指导结合起来,成为深受学员喜爱的明星教师,真正获得官兵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樊丽萍,姜澎.“慕课”让大学有危机感 [N].文汇报,2014-04-07.

[2]李兴武,曹领祺,李向仓.“慕课”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2013,(11).

[3]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4]李斐,黃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

上一篇:古代唯美诗句qq签名下一篇:人生的意义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