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服务事迹材料

2024-10-23

为残疾人服务事迹材料(精选11篇)

1.为残疾人服务事迹材料 篇一

无锡市新吴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残联)从实际出发,在工作上求创新,在成效上求突破,切实解决了区内残疾人在硬件设施、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实效,使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多年来,新吴区残联扶残助残工作亦是深得社会认可,荣誉不断。、,新吴区残工委获得了国务院残工委授予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一、优化提升残疾人硬件建设,打好服务基础。

1.高水平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11月,残疾人康复养护中心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额约1.38亿元,按区康复医院、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旺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四位一体”功能定位,开展了常见疾病的诊治、康复医学治疗(含成人肢体康复,儿童肢体、孤独症、智力、听力言语等类别康复),同时收住符合相关标准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专业康复及护理服务。

2.创新打造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厦(民生大厦)为平台,聚合社会助残资源和力量,先后引进培育了30余家助残服务机构。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模式,实行“一站式楼宇助残”。建成高新区外企党建助残服务中心、残疾人就业供求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文体艺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供求服务中心和一个区街共建的旺庄街道残疾人之家等“七个中心一家”,形成助残服务链,为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康复、维权、文体等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3.逐步完善助残基础公共服务阵地。新吴区现已建成16个残疾人之家,实现了街道全覆盖,240余名残疾人在机构内参与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并接受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体活动等服务,此外还享有出勤补贴、劳动补贴、免费午餐、下午茶点等配套保障。目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这些助残公共服务阵地的逐步完善,不但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残疾人的文体生活,还带动了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热情,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收入,融入社会。

二、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全覆盖,提高服务水平。

残联坚持“普惠加特惠”的原则,积极做好残疾人兜底保障,实现了残疾人“全纳入、广覆盖”。十三五期间,新吴区残联在中小学生中完成了残疾预防脊柱侧凸筛查,覆盖近3万人;开展了全区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低视力筛查,完成2万余人;对0-14岁儿童康复训练达714人次,建档率100%,精准康复服务覆盖率100%。据材料统计,新吴区残联发放教育奖助学金达79.91万元,支持554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为511名残疾儿童发放慈善助学金101.3万元;完成19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75.73万元,100%通过考核验收。此外,新吴区残联还开展了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1403例,发放辅助器具1541件;276名精神病人得到免费服药,提供精神病医疗救助及机构康复392人次;为29316人次残疾人购买残疾人意外保险;办理残疾人免费乘车419840人次,实现残疾人交通出行无障碍。近年来,新吴区残联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新吴区残联助残扶残的真情付出。

三、打造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岗位,树立服务标杆。

残联把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作为惠残工作的基本保证和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提高就业服务能力。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打造了“三中心”特色亮点,构建了精准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一举成为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样板。在20、20,新吴区残联被表彰为“全省按比例安排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新吴区残联获得中国残联授予的“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示范基地”的称号。

双向服务强化精准就业。成立了全市首家残疾人就业供求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和用工企业提供“定岗开发、定制培训、定向推荐、定期回访”和“岗位开发、用工指导、争议处理”的双向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与残疾人需求精准对接。全区劳动年龄段内残疾人正规就业率达84%,位居省市前列。

就近发展辅助性就业。残联成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劳动产品调配中心,依托全区“残疾人之家”,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在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方面有残疾的人群实现“就业梦”。此外,新吴区残联调配中心还与4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发涵盖家纺、印刷、电子、文创等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产品80余项,助残疾人年收入超万元。

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助残。新吴区残联成立了外企党建助残服务中心,聚集百余家企业组成了10个企业党建微联盟结对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党建+助残”活动。其中,铁姆肯、希捷、阿尔卑斯等多家企业参与“残疾人就业培训”“家庭无障碍改造”“基本家电全覆盖”等助残项目,累计支持资金达350余万元,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大力支持;新吴区残联与索尼、夏普、海力士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帮助200余名残疾人实现正规就业,人均月收入达3200元。此外,新吴区残联还协调村田、佳达物流、松下冷机等企业为“残疾人之家”提供常用设备设施价值达30万元,保障了机构常态化运行。

树立残疾人工作典型。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残疾人工作者在康复、教育、维权、宣传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也离不开扶残助残氛围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吴区残联突出重点、推动整体,树立典型带动全局。对身残志坚、励志向上的残疾人加大宣传和帮扶力度,用这些先进的事迹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用辛勤劳动换来幸福生活。新吴区残联大力倡导广大残疾人向优秀学习,向典型看齐。严三媛等一大批优秀残疾人,树立了残疾人群体的新形象。

无锡好轻松盲人推拿按摩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盲协副主席严三媛,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从受助到施助,她用双手点亮自己人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一盏明灯,照亮更多盲人前行的路。,严三媛开办自己的按摩院,她坚持优先录用视力有残疾的人,招收盲人学员,免费传授他们技术,帮助他们就业创业,赢得社会尊重,实现自身价值。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严三媛不仅扩大了“盲人推拿”这个特殊行业在无锡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更是带动了一大批视力残疾的朋友在社会一线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光明”人生。如今,她已在无锡开办了9家盲人推拿按摩店,累计安置了1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其中40%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盲人。

除此之外,残联为改善残疾人生存和生活质量,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还启动落实了特色惠残项目。如:出台《无锡新吴区残疾人惠民实事实施意见》(锡新残工委〔〕2号),现已连续5年为全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免费适配电动轮椅,并向有需求的残疾人配发百余台电脑,组织千名残疾人免费身体检查。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新吴区残联共累计发放电动轮椅达284辆、电脑400台,组织残疾人体检5149人,总投入约530余万元。

新吴区残联立足辖区,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创新吴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新吴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中国残联和无锡市委领导曾先后多次来新吴区考察指导,充分肯定了新吴区残联工作。

2.为残疾人服务事迹材料 篇二

一、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的建设

宿迁市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为托养中心) 建成于2014年年底, 中心占地0.429 33公顷, 主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有200张床位。运营方式采用公办民营的形式, 配有餐厅、厨房、洗衣房、医疗中心、康复理疗室、多感官训练及庇护性就业劳动场所等服务区。2014年12月15日, 第一批90位残疾人入驻宿迁市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托养中心按照可自理、轻度不可自理、中度不可自理及重度不可自理对托养对象进行了分类, 其有26位可自理残疾人, 其他64位均为不同程度的不可自理人员。

二、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

1. 护理服务。

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卫生、饮食、行动与家务四个方面的日常生活行为, 其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提供经常性或实质性的帮助。按照托养中心托养服务的规定, 护理人员与不同服务对象的比例应为:专人护理是1∶2;全护理是1∶3;半护理是1∶5;自理是1∶20。

轻度不可自理主要是后天造成的残疾, 包括听障、肢体残疾和轻度的大脑发育不良, 护理员每天早晨督促这些人员整理内务,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度不可自理主要是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 大脑发育不良导致他们很难自理, 护理员协助这部分人保持衣物和被褥的整洁卫生, 帮助他们整理内务, 指导他们定期换洗贴身内衣, 护工定期帮助他们理发、修剪指 (趾) 甲等。重度不可自理人员主要是多重残疾者, 其不仅肢体上存在障碍且在智力、精神上也存在缺陷, 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护理员每天帮助他们完成起床、穿衣、洗漱、就寝与就餐等基本生活, 护工要定期组织他们沐浴, 通常夏天隔日沐浴一次, 冬天一周两次。

2. 康复服务。

康复服务为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人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 按时提供康复训练, 帮助智力残疾者开发智力, 认识更多的新鲜事物。托养中心配有基本的智力开发器材, 康复理疗师在护理员的协同下, 通过拼图、积木、做游戏和情景互动等方式, 帮助智力残疾者开发大脑, 认识更多的事物, 加强交流能力;帮助肢体残疾者制定训练计划, 加强体育锻炼, 专业康复训练室配有磁控带座椭圆机、磁控健身车、下肢功率车与五站综合训练机等器材, 每天由护理员组织肢体残疾者分批次进行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 上午两批, 下午三批;护理员按照计划指导托养对象进行康复训练, 训练内容有肢体协调、肌肉功能、关节活动、姿势矫正等, 帮助改善肢体残疾人的身体机能。

每天早晨护理员组织服务对象进行半小时的早锻炼, 早锻炼主要是手语操“感恩的心”“爱的奉献”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等, 也有专业的“残疾人广播体操”, 晨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服务对象的身体状态。每天下午由护理员和护工协助90位长期托养服务的人员进行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 包括跳绳、慢跑、球类运动等。

3. 教育服务。

托养中心对服务对象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交礼仪与沟通交流等基本能力提供培训与教育。托养中心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普通教育的方式、适宜的教育场所和作业训练场所。并制定课程表, 长期配备教师, 向智力和精神残疾者提供基础教育。上午课程由教师指导学员识字、算数、社交礼仪和生活实践等的培训;下午课程由9名护理员提供体育课、音乐课、影视欣赏等课程。

每周六, 专业老师为学员解答语文知识、数学知识;每周日, 对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帮助学员掌握知识, 巩固知识。托养中心为服务对象建立日常教育培训档案, 记录他们的日常表现和取得的进步, 便于及时调整课程。托养中心定期邀请宿迁学院的老师、志愿者为服务对象进行授课, 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生活实践和沟通交流等。

4. 劳动技能培训。

托养中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帮助残疾人成为合格的就业创业劳动者。托养中心为服务对象开设就业技能培训班, 提供庇护工场进行劳动生产。培训班按季度每年分四期, 主要针对生活能自理和基本能自理的残疾人员, 每期有20~30名学员。提供的技能培训有:厨师培训、盲人按摩、淘宝创业与SYB创业培训等。厨师培训由宿迁特殊教育提供场所和教师, 盲人按摩、淘宝创业和SYB创业培训等都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邀请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托养中心向服务对象提供庇护工场, 其主要针对26位生活可以基本自理的托养对象。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厂家, 向其提供电子绕线加工、手工编珠和碗盘贴花等工作, 厂家下订单, 约定时间进行回收, 并支付工资。从事碗盘贴花的26位托养对象, 每天完成至少7 000个贴花, 一个月完成近20万个贴花的工作量, 合格率达99.7%。一个合格品可挣0.1元, 人均收入超过700元, 多劳多得, 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 工作积极性相当高。

5. 医疗服务。

托养中心的医疗服务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及日常药物发放等工作。托养中心配有执业医生1位, 护士9位, 执业医生和护理人员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联合查房巡诊。医务室每周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常规体检, 包括测量血压、体温和体重等方面, 保证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对生病服务对象, 提供专人护理, 护理员为服务对象进行照看工作, 帮助其改善病情;执业医生每天进行查房问诊, 询问患者病情, 及时了解情况;对病情反复或加重者, 及时联系其家人, 采取应对措施, 有必要时转移至医院进行治疗。

护理员做好药品的代发代管工作。服务对象办理托管时, 若需要服用医疗药品, 应由其监护人递交委托书, 提供病历和基本病情说明;护理员提供药品时, 应查阅、核对服务对象的就诊病历卡、处方单等, 按照医嘱执行, 避免出现错误;医疗药品由医务室保管, 避免丢失、损坏和过期失效;护理员做好督促、协助工作, 督促服务对象按医嘱服药, 对精神类药物, 实施严格监控。

6.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服务是指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出发, 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 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托养中心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由护理员负责, 服务对象主要是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员。护理员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 提高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提高服务对象融入社会的能力。护理员每天提供至少15分钟的时间与服务对象进行对话沟通, 及时交流信息, 获知服务对象的心理情况。托养中心开设同类别残疾人活动室, 为服务对象提供交流场所, 满足服务对象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需求。

同时, 托养中心定期举行书法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 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开展各类讲座、播放影视剧作和阅读及网络浏览报刊、图书等活动。托养中心多次组织服务对象到“三台山森林公园”“古黄河水景公园”和“骆马湖”等景点, 以及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 帮助服务对象放松心情、融入社会。

三、当前阳光残疾人托养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托养服务制度不完善, 服务内容不规范。

克服托养服务存在的不足, 关键是要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托养中心运营以来, 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如工作制度、奖罚制度, 但对六大服务项目, 没有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 提供的服务缺乏考核反馈机制, 相关训练制度规范也没有明确成文, 只是简单的注意事项;针对托养服务对象也没有一套合理的制度规范, 对遇到的问题只是简单的口头警告, 没有完善的组织纪律来约束托养对象的行为规范等, 无论是对工作人员还是服务对象, 在服务规范化上仍需提高。

2. 人才短缺, 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人才短缺是托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托养中心共有28位工作人员。其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是9名护理员, 21名康复理疗师, 1名教师和1名医生。康复服务只有一位康复理疗师, 主要负责智力残疾者的康复工作, 而精神残疾人和肢体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主要由9名护理员兼职。教育服务也只有一位教师, 有时会请志愿服务组织的人员来兼职;劳动技能培训方面, 托养中心目前没有服务人员, 主要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邀请相关人员对服务对象进行培训;医疗服务配有一位职业医生, 护士也是由护理员兼职, 且没有与正规的医院进行合作, 难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心理咨询方面更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也是由护理员提供服务。

3. 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可持续发展困难。

目前托养中心的运行主要以政府拨款形式和残疾人负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府每年财政拨款110万元, 按实际托养服务人数每人补贴8 000元, 财政拨款资金主要用于日常护理、食宿、医疗康复、就业培训、机构建设和工作人员工资等方面。服务对象只缴纳生活费用500元/月。社会捐助、爱心人士捐助、企事业单位捐赠等方面都较少。托养中心在运营初期, 支出多于收入, 经过努力, 收支逐渐向平衡发展, 但支出仍高于收入, 收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4. 残疾人托养意向不足, 规模效益差。

2014年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聘请第三方做了一份关于残疾人托养意愿的调查活动。在所调查的663个有效数据中, 有12.1%的人选择寄宿托养, 6.9%的人有日托的意愿, 81%的人倾向于居家安养, 且残疾人的家庭人员比较倾向于将残疾人留在家中自己照料。在短期内无法摆脱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且多数人对托养服务不是特别了解, 大都选择观望的态度。同时被托养的残疾人还需缴纳500元/月的托养费用, 这是很多农村残疾人的家庭无法支付的。这种从传统观念到现实的资金压力使目前的托养中心难以运转, 致使能容纳200人的托养中心到目前为止仅入住90人。

参考文献

[1]郝君富, 李心愉.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经济影响与启示[J].人口学刊, 2014 (2) .

[2]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宿迁市2015年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 (试行) [S].2015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3.残疾人优秀事迹材料 篇三

xx,59岁,肢体三级残疾人,40年前因一次意外摔伤后摘除左侧膝盖骨,腿部落下残疾,左腿膝盖部位向后弯曲成一把弯刀的形状。前些年,他依靠修鞋维持基本生计,随着社会发展,居民修鞋需求日益减少,xx的生意也明显不如从前,其他工作能力不足的他,只能守着自己的修鞋铺,过着拮据的生活。

泰来县残联的领导和村干部经常到他家里宣讲政策,关心他的日常生活。xx也经常告诉自己,残疾不要紧,关键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吃饭。村里建了幸福大院后,经县残联领导沟通协调,xx搬到了新房子,饮水和住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县残联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xx成为江桥镇幸福之家——“残疾人就业基地”的车间工人。刚开始到车间务工的xx有些不适应,编一个筐需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工作不熟练,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他的收入水平。他无数次想过放弃,想要回到自己的修鞋铺。经过村支部书记、残联领导、驻村工作队同志的数次动员开导,xx坚持了下来。从开始延长工作时间,再到加快工作节奏,他慢慢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乐趣。如今,他已经从柳编初学者成为了整个残疾人就业基地技术最好的样板师傅。现在的xx每个月都可以通过柳编收入近20xx元,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柳编也燃起了他对新生活的希望。

4.残疾人优秀事迹材料 篇四

1968年出生在鸡西市一个十分贫困的环卫工人家庭。一岁多的时候患脊柱血管瘤导致个子矮小,脊柱严重变形,呼吸困难。但是他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打垮,反到造就了执着坚韧的性格。坚信只要肯吃苦,残疾人一样能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的天空。

18岁的他学习了服装裁剪技术。每天晚上都练习到深夜,在店里主动帮师傅干活,双手经常的被剪刀磨出水泡。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学成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

关闭了服装店重新创业,在当地的旧物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做起了矿山配件的生意。创业之初,非常的困难,由于没有资金,身体又有残疾,许多人都不愿和他做生意。就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残联的领导了解到了他的`情况,鼓励他、支持他,让他重拾创业信心。生意不好就一家一家的主动上门洽谈,终于用真诚赢得了信誉、迎来了客户,生意也逐渐走向了正轨。

在不断的努力下,有了属于自己的矿山配件商店。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残联及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及后续的不间断的帮助,买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煤矿。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煤矿实现了扭亏为盈,成立了天顺煤炭销售有限公司。为了感谢残联组织的一路上的帮助,也为了帮助和自己当初一样困难的残疾人,xxx的企业陆续安置了50多名残疾员工就业。并且,年纳税近200万元,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随着煤炭行业走下坡路,看着周围的百姓供热难,xxx决定进军供热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供热问题。因为小锅炉设计简单,供热管线老化,从而造成了供热不稳定,环境污染、安全无法保证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

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锅炉及管网进行彻底改造,撤并城子河区内的小锅炉共十六台,新增型号为65吨锅炉1台、40吨锅炉2台、20吨锅炉3台及其辅机,并更换新型除尘器4台。供热面积从最初的45万平方米扩大到了现在近20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供热面积的增加,供热效率的提高,煤矿产能也从6万吨提升到了30万吨。改善了供热取暖问题,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为居民打造了优良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

在xxx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鸡西市残联致力于帮助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0xx年,煤价暴涨,市场上供热用煤供不应求,甚至一煤难求。正值冬季供热期,xxx的热力公司面临买不到供热煤、锅炉即将停烧的困境。市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上门服务,以书面沟通函形式将残疾人企业遇到的困境及时向市领导反映,积极协调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帮助企业联系到了供热用煤,解决了xxx创办的企业的实际困难。对此,xxx心存感激,当场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帮助残疾人。

在市残联的影响带动和鼓励下,xxx为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下岗失业有困难的居民减免供热费超过10万元,并无偿为他们进行改造及维修。直接帮助了20多名残疾人就业。每逢春节,xxx都自发为残疾职工、困难职工送去节日慰问品。

5.残疾人家庭事迹材料 篇五

身残志坚创办企业

1987年,xxx被县残联推荐到县福利羽绒厂工作,从此,他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肯吃苦、爱钻研,很快从一名普通机工成长为班长、车间主任、技术科长,一直到销售经理。正当他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企业却出现严重亏损,秋天,xx福利羽绒厂被迫停产改制,他也只好下岗。下岗那天,他独自走在县城大街上,心灵的空虚总感觉到无依无靠,尤其是看到高中的同学都陆续走上了优越的工作岗位,他却失业走在人生的十字街头,儿时的感受又一次降临到他的面前。但是他没有埋怨老天不公,也没有埋怨命运捉弄,“悲观失望,人生就没有路可走”,他鼓足勇气,自筹资金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在县城租赁了两间房屋,和妻子一起,办起了一个以自己名字为店名的中波制衣店,经营着服装加工生意,本着薄利、便民、服务的原则,他专心设计、精心经营,当年就实现收入1万多元,手艺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信赖。

20xx年,xxx利用自己经营制衣店积攒下的积蓄,在县城南部租赁了两层沿街楼,购买了缝纫机、锁边机和定型机等16台服装加工机械,招聘了8名技术工人,正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xx县xx服装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由于没有潜心研究市场需求,生产的服装花色品种单一,连续三个月没接到一份订单,公司见不到效益。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爱人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总结了县羽绒服装厂亏损倒闭的经验和教训,调整了加工思路和经营策略,先后五去青岛、三下江南,专程考察了10多家远近闻名的时装公司,潜心研究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经营战略,并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冷静分析,找出了不足和短处,调整了经营战略,坚持盯着市场干、围着市场转,走市场化的新路子。

为了打开市场销路,走出企业发展困境,他咬紧牙关,拖着残疾的右腿,多次带着样品和名片到青岛、苏州等地进行推介。功夫不负苦心人,青岛外纺公司给了他第一单生意,和他签订了420件防寒羽绒服。这样小的订单一般公司是不会做的,因为从运输原材料到加工完成后再运回青岛港,挣到的利润几乎不够来往的运费。但为了证明实力和信誉,他答应下来。接到样品之后,他亲自靠上,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从打板到生产,既当技术工人,又当质量检验员,直到420件产品全部完成。运送之前,青岛外纺公司专门安排质监人员登门验货,420件防寒服全部符合质量要求,外纺公司十分满意。从那以后,青岛外纺公司将更多的订单下放给他们公司生产,威海、济南、天津等多家外贸公司也纷纷前来洽谈业务,与他们公司签订生产加工合同。就这样,他们xx服装公司凭借着质量和诚信理念,很快打开了自己的市场,当年创利税47万元,实现了自主创业第一年开门红。

创业不忘残疾兄弟

致富不忘自己是残疾人,更想着还有很多困难残疾人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了公司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平台,xxx开始实施他服务残疾人、造福残疾人的梦想。20xx年,xxx在县残联、人社局、民政局的支持帮助下,针对有就业需求的广大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再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成立了xx县方正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服装设计、设备维修、服装缝纫、食用菌栽培、三车维修、公共礼仪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就业需求人员达1000多人次,其中残疾人多达百分之三十。xx县方正职业技术学校20xx年被山东省残联表彰为“山东省优秀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20xx年被中残联命名为“国家级优秀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20xx年,他以公司为依托,创办了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把残疾人技能培训、劳动就业和残疾人脱贫致富放作为基地目标,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把残疾人就业和带动残疾人脱贫放在首位,注重人才技能培训教育,全方位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每年免费培训残疾人达200余人次。目前,公司已安排36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人均年实现收入达2。3万元,按国家规定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给职工购买了五险一金。在基地,在公司,残疾职工获得了和其他职工一样高的权益,残疾职工的生活不断改善。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

20xx年,正是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很多主要依赖出口的服装公司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纷纷放假或关闭。当时,为了xx服装有限公司应对金融危机,省、市、县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多次到公司和基地现场办公和调研工作,及时帮助公司解决基地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一年,公司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压缩利润,让利给更多的客商,使得公司的服装加工和营销网络得以迅速扩张,打造“xx最大的服装航母”的创业梦想得以实现。xx服装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一年一个台阶,一天一个变化,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不仅如此,公司还带动县内外周边卫星服装加工企业(点)17个,带动就业人数达600人之多,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xx年xx服装有限公司又投资近40万元,成立了冬日暖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专门致力于保障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中心现已接纳20名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人员。

20xx年圆满完成中残联、住建部、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无障碍厂房建设研究课题,为制定国家残疾人集中就业无障碍多层工业厂房建设标准提供了大量先期实践依据,并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工业园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优化残疾人劳动环境及人权状况的窗口。20xx年8月4日,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调研了xx县xx服装有限公司多层无障碍厂房,对厂房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6.残疾人养殖致富事迹材料 篇六

“我们家的土鸡都是吃苞谷长大的,不会掺杂饲料。”说这句话的人就是X县X村四社的X(肢体残疾)。因为坚持不给鸡喂饲料,不滥用药物,不以杂交鸡充土鸡的“三不”原则,她养的鸡从来不愁销。这些年,依靠养鸡,X一家脱了贫。X年,她家养殖的土鸡达到X余只,出栏肉鸡X多只,产值X余万。

X今年X岁,出生在X村一社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的一场意外,右脚受伤严重,加之没钱进行及时医治,给她的人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遗憾,右脚再也不能正常行走。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成年后,经人介绍,她认识了X村四社的X,他老实、善良,不久俩人便结为夫妻。婚后,三个儿女相继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很多欢乐,日子虽然清贫却也温馨幸福。

不幸总是来得让人措手不及,X年X月,X在屋后做农活时不慎从树上摔下,经医院诊断为脊髓断裂,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意味着将终身与轮椅为伴。那时候,大儿子X岁,女儿X岁,最小的儿子仅X岁,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和治疗欠下的外债压力,X一时接受不了,发脾气、摔东西……X既伤心又心疼。

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三个年幼的孩子,X经常一个人在夜里悄悄地抹眼泪,但这丝毫解决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于是,她开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忙完准备早饭、伺候丈夫、给娃穿戴、收拾家务后,匆匆扒拉几口饭菜就上山干活。

由于腿脚不便,加上多次往返家中照顾丈夫和年幼的孩子,X干活总是比别人慢,所以每天的干活时间要延长很多,虽然日子异常艰难,可她毫无怨言。

当地党委、政府了解X的家庭情况后,X年,将其纳入建卡贫困户。X年,X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筹到几千块钱买了X多只鸡苗开始搞养殖。由于不懂技术,鸡死了一半。生性倔强的X并没有放弃,又买了X多只鸡苗继续养殖。为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针对她家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养殖帮扶计划。

为养好土鸡,管理好养殖场,没有经验的X和丈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极参加养殖技术培训,主动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慢慢地,规模越来越大,最开始只有X只,X年就达到了X多只,并成功出栏售卖,除去成本,还有盈利。就在当年,X一家成功脱了贫。X年扩大规模养了X多只鸡,除此之外,还养了羊,种了三、四百株脆李,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在妻子为家忙里忙外时,X也会主动分担妻子的负担。他会坐在轮椅上,拿着扫帚帮忙打扫鸡粪;虽然识字不多,但他主动承担“账房先生”的工作,趴在床上一笔一划记录每天的开支;他还请人将家里的农用三轮车进行了改造,在车上搭建了简易的木板床,并学会了用双手开车,帮助妻子拉喂鸡的粮食和运送土鸡。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有她照顾下,我才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说到妻子,X满是感激。“当年我有残疾,作为健全人的他没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反而一直疼我、照顾我。”说到丈夫,X露出腼腆且甜蜜的笑容。“现在,家中还有X多只鸡,小鸡也孵化的很顺利,预计今年达到X只以上不成问题。”X自信地说。

7.残疾人养猪带动致富事迹材料 篇七

X年前,X是镇上一名客运车驾驶员,每月有着固定的收入,生活平淡且安稳。但是,一场意外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X年X月,他驾驶的客运车发生了交通事故,从此失去了右臂。为了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X万元外债。

虽然陷入迷茫,心态也很悲观,但是X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老X,失去一只手有什么可怕的?你还有一只手,加上我的两只手,我们的家照常能过得很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一只手撑起这个家。

次年,X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了X的情况,为他办理了残疾证,并鼓励他积极面对困难,表示会尽力给予扶持和帮助。他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从此走上了养猪的道路。最开始,没钱买猪,便四处找上亲戚朋友筹集到了X元,买了第一头母猪。

X细心照料着,生怕出一点意外,见母猪迟迟没有动静,他主动找镇上兽防站帮忙。第二年,母猪产仔了,X卖了几只猪仔挣回了买母猪的本钱,留了几只母猪仔继续饲养。

养猪事业开始起步,创业是艰难的。养猪的粮食不够,X买了一台剥壳大米机下乡四处为农户剥米,用剩余的米糠喂猪。X-X年间,“哪儿黑就在哪儿歇”X说,“为了收到足够的米糠喂猪,辛苦一些也值得。”忙碌一天后,常常随便吃点干粮或方便面应付一下,晚上就在车里休息,第二天继续接着干。

不懂规模养猪的X来回跑到县畜牧局找技术员讨教养猪秘诀;和妻子彻夜守在猪圈里为母猪接生;遇到生猪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时候,还会亏损,依靠政府贷款总算度过了难关……日复一日,情况逐渐有了好转。X用养猪赚的钱,供养了两个孩子上大学并还完了家庭欠债。

十年磨一剑,X的养猪场从最初的X头母猪繁殖到了X多头生猪。他不断自学养殖技术,每年参加县里和镇里举办的养殖培训,养殖路进入了“快车道”。为了更好地开发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他申请注册了“X香猪养殖场”。随后,X县残联将他的香猪养殖场作为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进行重点打造,授予了“X自治县残疾人创业扶贫示范基地”称号。

X年,X扩建了养殖场,成立了“X养殖股份合作社”,规模从原来的X头扩大到了X头。去年出栏商品猪X头,年产值达到X万元。迄今为止,养殖场总投资X万元,修建圈舍X间,引进新产品“X香猪”X头,走上了生态绿色养猪道路。X年,养殖场有望出栏商品猪X头,产值将突破X万元以上。

由于自身残疾,X明白相对于健全人,残疾人存在众多不便,脱贫致富也面临很多阻碍,因此,他萌生了帮扶困难残疾人的想法。X年开始,每年最少帮扶X户困难残疾人家庭。X的帮扶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了解残疾人相关政策,再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给他们传达适用的助残惠残政策;主动雇佣残疾工人,目前,他的养殖场有近X名残疾工人;

8.最美残疾人专职委员事迹材料 篇八

每天早早的,大家就会看到在龙河镇勇进村龙泉屯设置的排查站点处,一个文弱的女孩,戴着浅蓝色的口罩,穿着厚厚的棉衣,右臂上配有颜色醒目的执勤袖标。朱xx主动承担勇进村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以及药物的工作,每天,她都把所有村民想要买的东西记录的非常详细,第二天,她开着车把物品送到各个路口卡点,并分时间打电话通知农户去取。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她总是第一个推开房门,把风险留给自己,把难题留给自己,把重担留给自己。她正在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表白!

除了李xx、纪xx、朱xx,还有商志宏、付文鑫、李焕宇......他们中有老党员、有新党员、有预备党员,也有入党积极分子。但在这场战“疫”中,他们代表着同一个名字——共产党员。与众不同的,这些人多了一份身残志坚的经历,饱含着更多的艰辛与付出。但是,这没能改变他们恪尽职守的担当和坚守初心的意志,在党委的号召下,他们勇敢地站出来,与全市党员共守誓言、共克时艰,为保卫挚爱的亲人而战!为保卫祥和的小区而战!为保卫美丽的家乡鹤城而战!他们,是残疾人,更是一名抗击在疫情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战士!

9.残疾人勤劳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篇九

今年**省**市**区**镇召开的综合表彰大会上,表彰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位50多岁的男子,步履蹒跚地走上了领奖台,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他,就是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靠勤劳致富的模范、该镇石花山村二组村民**。

少年跌断腿关节 人生路上多坎坷

**现年54岁,原住

**市**区。小学毕业那年,上学时摔倒坎下跌断左大腿关节,因贫穷未能彻底治愈成了残疾,走路一颠一拐的,干什么事都不能负重,后来学裁缝学木匠都因腿残乏力被师傅劝其退学。为了生存,他便跟着乡亲们来到宜昌市搞建筑做小工。后来又做起贩卖小菜的生意,其间认识了一些“同行”,经他们介绍,1990年冬,他和妻子、儿、女一家四口迁到龙泉镇石花山村二组蔡家湾这个偏僻而又荒凉的地方,住在两小间共20平方米的屋子里。虽然是一无所有,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地。

夫妻开荒日夜忙 种柑养猪建鱼塘

**除了整个湾的荒山、两口堰塘和两双勤劳的手,别无旁物,真说得上是白手起家。夫妻俩马上搭起一个草棚养起猪来,又没日没夜的开垦荒山,开出一点种一点,边开边种。经过一个秋、冬一个春人工加机械的大会战,终于开出了30多亩梯田。他们在梯田里种上柑橘树、枇杷树,还种良种红薯和各种瓜菜,那时一双儿女在校读书,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拿生活费,为此**每个星期都要去宜昌市卖

一、两次小菜或者农副产品。如今,两个孩子都早已大学毕业,姑娘出嫁到宜昌市,儿子小些也到杭州某集团公司从事特种车辆设计几年了。**说,供两个孩子上完大学真是不容易,我们确实吃尽了苦,然而很欣慰,很有成就感。此外,他们还请挖土机把两口长满荒草的堰塘进行扩挖清淤,加固了堰堤,用来养鱼。

登上高山不止步 乘势再攀新高峰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惨淡经营,如今已颇有些资产,前几年,他买了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去年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一栋三间两层住宅楼,今年又花20万元建起一栋生产资料和机械设备库房以及两间备用房。库房底层下面建有地下室,是作储藏红薯用的,至少可储藏30万斤。他还计划平挖山体再建一个50万斤的永久性储藏室。近几年他每年自种红薯可产3万多斤,加上收购别人的一年可获利10万元。他的红薯不愁销,都是**、武汉、安徽等地的商贩上门批量收购调运。他说等到储藏室都建好之后,他要大种大收红薯,那时仅卖红薯一项一年就可获利30万元。**养了不少育肥猪和母猪,他嫌规模太小,决定马上修建一个千头养猪场。母猪下儿的产床、小猪吃食的自动调控喂食机已经买回,只待猪圈建成安装。去冬今春“挖万塘”活动中,村党支部书记、区人大代表贾兵安帮**到水利部门争取到一口堰塘整治的指标,他投资27000多元把门口大堰做了水泥护坡,加固防漏,他说水利部门返补给他的钱与他投资的钱差不了多少。近几年他一年卖鱼1万多元,以后每年至少可以达到3万元。

笔者问他一年有多少收入,**说,除去投入,一年也就30多万块钱吧。我听了不禁咂咂连声,30多万,我的天啦!诸位,你莫要小看这30多万呢,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一个两口之家,其中还有一个是残疾人,他们平均每天就有1000元的纯利,这该不是一个小数目吧。

石花山村治调主任刘培海听我说要去采访**,他感慨地说,老杨(杨比刘稍长)确实值得一宣传,他的吃苦耐劳精神、他的经济头脑、市场意识,以及他创造的财富指数,不要说是一个残疾人,就连一个体魄健强的正常人,都难以做到。据我所知,他家一般只有卖柑橘的时候才会请人采摘和搬运,平常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两口自己做。家务事也几乎全是晚上做的,一年上头,除了过春节,可以说从没消停过一天,晚上也很少有睡个“囫囵觉”的,常常是天黑多一会还在田里忙。

采访结束时,我问他有什么远景规划和新的目标,**沉吟片刻,缓缓地说:有些人宁愿把上好的田荒着长草,而一再去申请吃低保,我才不这样做呢,虽说我是个残疾,我却要自强自立,凭借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不给社会增加任何负担。我还要帮助和带动附近的乡亲们调整产业结构,使他们也能尽快富起来。近几年我就免费提供红薯种给几个农户栽种,到时又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所有红薯,他们也搭到赚了钱,都说我是个好心人。

10.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篇十

小丁,女,现任双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智残儿童教师。她作为业务骨干,认真组织好每一天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活动,积极调动智残儿童思维意识,引导自主康复运动。

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提倡“残健结合”、“医教结合”融合式康复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同的活动,对每一位前来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都建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康复服务档案,让残疾儿童开始逐步学习和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康复、特色康复。

通过5年共同努力,双桥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已为300余名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其中有17名儿童通过训练后已到特教学校和周边的小学继续进行康复和随班就读,使他们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学习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11.社区残疾人典型事迹材料 篇十一

张峰是***社区一名残疾人员,1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从懂事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他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父母盼着男孩成家立业,撑起张家一方天!从小在农村的孩子吃的苦多,懂事早。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他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我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要给父母一个奇迹。他利用自己以前所学的技术,开办了一家电器修理。由于他的技术过硬和他的服务态度优质,现在找他的人越来越多,真是生意兴隆,这使他深深感到,只要肯转变择业观念,改变过去的想法,对自己有信心,勤奋肯干,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自学电器维修技术,摆摊设点,生活也算过得去,虽然行走不便,但张峰却是个不甘于现状的人。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在维修电器的同时,他悉心钻研养殖和鸡病防治技术,开始养殖蛋鸡。起初小打小闹,只圈养了三四百羽。后来逐渐扩大规模,赚了一些钱,生活也过的美满幸福。张峰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许多优惠政策的照顾下,会有更多的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走上好的生活道路。

张峰一家三口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其乐融融。他在创业期间不忘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努力钻研各种科学技术,时刻不忘社区对他们家庭的关怀。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各项工作,大力向辖区居民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情;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的婚育新观念,生动地诠释美满婚姻、和谐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计生协会组织中能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周围居民和社区残疾人学习计划生育政策,并向她们宣传居民自治章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逐步实现居民自治、实现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目标。

张峰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残疾虽不幸,但并不可怕,只要去拚搏,同样可创造人间奇迹,同样可成为生活的强者”!

上一篇:跳长绳小学生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推动产业集聚 优化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