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2024-10-05

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共12篇)

1.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课题的选择从渔梁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5、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二、工作要点: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的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2、健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务实搞活教研组活动,使教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发挥作用。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中小教导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4、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5、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内容框架

本学期以探索本校本地特色的校本研究内容为主。主要包括:爱我校园、生活数学、环境保护、农事活动等。另外每个年级还确定了两个自主机动选择课题。使长线和短线相结合,班级性的和全校性的活动交叉进行,从而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灵活多样,使综合实践活动更有生机、更富实效。

(二)、教师配备情况

1、语、数、老师成为实施课程的主要责任老师,责任老师负责学生研究主题的生成、小组的成立。

2、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建设,随时主动协助责任老师完成各项活动,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

3、积极利用社会及家庭资源,通过聘单位与聘个人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引入师资的渠道。

(三)、课时安排

严格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安排课时,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各班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主题研究的需要灵活调整,但必须报学校申请备案。每学期各班至少上足45课时。

(四)、领导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及负责具体的年级

组长:聂崇富

副 组 长:崔学裕(一年级)

主要成员:苏春芳(二年级)、杨清海(三年级)

罗爱仙(四年级)、崔兰珍(五年级)

(五)、实施策略

1、认真组织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分别以年级组、全校性二种集中学习研讨方式展开。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授课日中的某一天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

2、安排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中小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3、继续组织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完成“生活数学”、“爱我校园”、“环境保护”三大版块的教师备课参考工作。

4、开展好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活动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论文评比活动。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5、开展班级研究性学习成果展报评比活动,并督促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积累好各项活动的一手资料。

四、课程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也以能否指导激励学生以浓厚、持久的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标准。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二

关键词: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

2010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 “卓越计划”的重点在于改革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 加强校企合作, 创新改革实践环节,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该计划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工程教育与时俱进的转型工程和改革创新工程。我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12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认证, 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为依托, 对当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探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如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技术人才, 是每一个安全专业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对安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 各高校相继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我国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高校由最初的15所发展到现在的152所, 作为首批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高校, 山东科技大学从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 目前总共招收了16届学生, 已有千余名毕业生工作于国家的各条生产战线, 充实了各行各业安全专业人才队伍。从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来看, 毕业生总体情况良好, 但普遍存在学生刚工作时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 缺乏在工程意识平台上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应用的能力, 缺乏从书本知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能力及创新性思维。

分析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我们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应用脱节;

3.学生实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导致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慢, 无法满足企业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的需求;

4.学校与企业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续, 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都流于形式。

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导致目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 从而影响着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二、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是山东科技大学传统优势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该专业2006年获山东科技大学特色专业, 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6年在山东省内单独招收煤炭企业定向安全专业本科生, 2012年通过专业认证, 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标准, 针对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对卓越计划进行了分析, 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内实践环节, 更重要的在于在与企业合作, 要变单纯的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 为了更好地强化卓越计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遵循“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重在现场”的原则, 加强联合培养, 并遵循认知及教育规律, 坚持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相结合, 明确各阶段实践教学重点, 构建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纵向上相互贯通、在横向上相互关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 (图1) 。

三、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目前, 我校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校企全面合作协议, 强调双方共建利益共同体, 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都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1.突出实践环节, 改革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 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在企业的学习时间,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将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与“3+1”煤炭企业安全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实施校企深度合作, 让企业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按照企业标准培养安全技术人才。学生三年时间在校重点学习通识课程、人文管理和专业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一年到协议单位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一培养方案改革可以有效改变目前工程教育脱离现场的现状, 突出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 还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一举三得。

2.产学联盟,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的全面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 不仅为学生, 也为教师的现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地, 目前安全专业每年将安排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 从企业、科研部门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安全工程专业已聘请了10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安全工程专业兼职教师, 承担《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水害防治》、《工程爆破》等专业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 担任本科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等任务、他们也不定期举办一些与现场结合紧密的专业讲座, 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如今大学与企业间兼职通道的打通, 使更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 使学校教师普遍取得企业经验, 真正做到了产学联盟, 不仅是科研联盟, 而且是教育联盟。

3.校企共同参与,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由于卓越计划中学生有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锻炼。因此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的参与与指导, 因此这些环节的成绩考核也将由现场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定, 毕业答辩委员会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共同参加毕业答辩。各个阶段的实习和工程训练的考核过程也将传统单一的笔试、实习报告考核方式改为笔试、现场答辩以及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共同评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上改革有效提高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近几年学生全部积极参加“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在校学生获实用新型专利11项;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结合科研课题比例100%。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均为100%;企业一线就业人数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8.73%。

四、结束语

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让企业参与全过程人才培养, 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要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必然途径。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安全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应结合专业特点, 积极探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保持安全工程专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安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J].群言, 2003, (10) :16-20.

[2]何标庆, 郭玉森, 林世豪.地方性本科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 2011, 29 (2) :397-399.

[3]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6 (1) :15-19.

3.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三

关键词:国防生;卓越计划;认识;实践

作者简介:赵东方(1959-),男,河南新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副教授;赵韩强(1975-),男,河南南乐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陕西?西安?71012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33-01

一、国防生培养现状分析

1998年7月21日,总政治部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订共同培养军队干部协议,启动了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的试点工作。200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我军生长干部“由军队自己培养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机制正式确立。目前,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高校已达117所,国防生主要采用“4+1”培养模式,即国防生要经过地方大学4年的本科教育和军队院校1年的任职培训。地方大学4年的本科教育基本上是在高校原有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加上军政教育训练内容,即国防生在完成与高校同期普通学生相同的专业学习任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行军政教育训练。现行的国防生培养模式在现有的高校教育体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行的国防生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国防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不强;国防生的军人意识、军政素质距部队的要求尚有差距;国防生培养周期长、适应部队生活的时间也比较长等。

二、军地联合,探索国防生“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一些高校中开始实施“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卓越计划”采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在校内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联合培养。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同时也是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高校之一。学校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拓展“卓越计划”实施领域,顺应国家科技强军战略的需要,于2011年3月与空军某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实施国防生“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努力探索以“卓越计划”为切入点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举措在全军国防生教育培养中尚属首例。

1.国防生“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国防生“卓越计划”采取“3+1”军地联合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最后1年在部队进行联合培养。学生在部队学习共分三个阶段:集中军政训练、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岗位见习与毕业设计。

2.国防生联合培养阶段的实施过程

学校现有2008级国防生120余名,分别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等5个专业学习。学校从2008级国防生中择优选拔30名培养对象组成国防生“卓越计划”试点班。经教育、培训,国防生于2011年7月24日到空军某试训基地进行为期10个月的联合教育培养。

第一阶段,集中军政训练阶段。从7月26日到8月31日止,组织国防生全面参与连队日常工作生活,与战士实行“五同”,熟悉基层管理,战备训练,感受军营文化,促进国防生尽快融入部队,全面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结合国防生的专业,将其分到三个区(中心),并要求在各区(中心)范围内综合衡量选择一个任务饱满、正规化建设靠前的基层连队(以警卫分队为主),组织开展集中军政训练,并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在全区(中心)范围内选拔2~3名学历层次较高、军政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一线带兵骨干,担任国防生军政训练专职教员;承训单位将培养对象集中编为1个班,在组织参加本单位日常军政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内容和课时,对培养对象的军政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部队地处戈壁滩,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训练强度大,要求标准高,军营一日生活条令化,对培养对象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在部队首长、教官和带训班长的热情关怀下,同学们克服困难挺过了难关,渐渐适应了部队,融入了军营。

第二阶段,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阶段。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月止,各区(中心)按国防生所学专业把学生分到相应团站、队室,为每名国防生指定一名理论功底扎实、军事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担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带教老师,同学们完全融入这个团队成为一名“编外定编”人员,参与其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军事训练、工作、专业学习和生活。在此期间学校和部队共同选派教员,开展专业理论课程与军事工程实践教学。学校选派专家教授到部队集中讲授四门与部队结合紧密的专業课,并与部队干部进行学术交流,建立科研平台;部队开设三门军事工程实践课,结合现有任务和武器装备,参与技术保障、装备故障分析、试训结果研判等实践工作,提高同学们对装备的理解和操作维护能力。在此期间,同学们充分利用了部队提供的实践条件,完成相关设备仪器的操作和练习,不仅要兼顾日常的基层生活,还要完成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这其中不仅有理论上的知识还有工程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真正做到了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引导实践。

第三阶段,岗位见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从2012年2月到5月止,部队为每名培养对象指定一名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带教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导师,对培养对象的岗位见习进行全程指导,带教导师会同校方导师根据培养对象所学专业和见习内容,为他们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指导完成毕业设计。按专业分别让培养对象担任卫星通信、雷达、遥测、网络维护、计算机仿真、模拟器操作等专业技师,按岗位职责要求组织见习,安排参加战前演练、模拟训练,逐步深度参与到具体工作实践,由跟班见习到顶岗代班,有的还参与了各类系统的研究设计,在完成任务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担任通信员、班长、专业技师、代理排长、代理中队长等职务,进行全方位培养,充分利用机会锻炼磨砺自己,引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在目标引领、需求驱动、兴趣激励下自觉奋斗,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3.实践效果

(1)强化了国防生的整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上尽快适应部队、融入集体。透过带教老师对部属、战士和培养对象自身的言行,培养真诚对待官兵的感情,掌握与官兵打成一片的方法,真切感受战友坦诚相待、同志真心关爱、官兵荣辱与共的真挚情谊,感悟部队是个值得以身相托的大家庭,增强思想精神归属感。使培养对象认清空军国防工程事业发展前景广阔、任务繁重,从事空军国防工程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培养对象在与军地领导座谈、定期思想汇报中情真意切地讲,带教老师艰苦环境中保持乐观、以站为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自己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带教老师追求卓越、把每项工作做到完美的严谨作风和敬业精神,使自己逐渐养成了耐心、细心、专心做事的习惯;带教老师无条件服从、高标准要求、不计得失的言行,教自己读懂了军人的职责和荣誉,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以军人的标准端正思想行为,为毕业后到艰苦环境中迎接挑战做好心理准备。

(2)培养了国防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融入到国防工程事业。通过参与技术保障、装备故障分析、试训结果研判等实践工作,使其看到从事空军国防工程实践的良好技术设施条件,自觉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融入国防工程事业。通过对培养对象阶段性学习化实践成效的讲评,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知识能力与空军转型建设工程需求存在的巨大差距,自觉带着使命意识学习,崇高人生追求学习。

(3)培养了国防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了军政素质。目前30名培养对象的精神面貌、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与学校同级其他国防生相比显现出了明显优势,培养对象自己感觉,现在思想心理成熟了、做事沉稳了、处理事情更为合情合理了,军地领导、带教老师和广大官兵普遍反映,他们身上有“兵味”了,“思想感情”开始融入部队了,一致认为他们毕业后不是技术工人、不是技师,而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赵东方,等,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的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军事教育,2010,(5).

[2]赵韩强,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谕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篇四

④征集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教研组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

周次:3

主要内容:①各班确定活动的主题(偶发性、即兴生成活动另作安排)并着手设计;

参与实施人:各班任科教师

周次:4

主要内容:①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听课汇报;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5

主要内容:①举行题为“综合实践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沙龙活动;

②上交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参与实施人:薛金妹

周次:6

主要内容:①迎接市教研室的常规调研;

参与实施人:全体任科教师

周次:7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朱俊毅

周次:8

主要内容:①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三(1)班朱俊毅

周次:9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0

主要内容:①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待定

周次:11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陈静茹

周次:12

主要内容:①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参与实施人:五(3)班陈静茹

周次:14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参与实施人:吴粉珍

周次:15

主要内容:①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

主要实施人:六(4)班吴粉珍

周次:16

主要内容:①综合实践活动观摩周;

主要实施人:待定

周次:17

主要内容:①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周;

主要实施人:三至六年级各班

周次:18

主要内容:①课题研讨活动,围绕课题谈谈活动中的得失,并形成书面材料;

主要实施人:课题组成员

周次:19

主要内容:①上交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主要实施人:各任科教师

周次:20

主要内容:①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主要实施人:张卫华

周次:21

主要内容:①学期工作总结;

②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5.小学环保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关系人类未来的前途,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实践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认识自然、珍惜资源,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初步运用网络和其余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以及培养善待地球环境意识和道德行为。

2、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参与意识及学于致用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制定主题调查研究方案,并按照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三、活动措施:

我们学校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环保宣传、环保教育、环保调查,收集环境问题的有关材料,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和可行性治理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着“处处有教育”的思想,利用春季大好时机,调整花木布局,搞好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并给每样花木挂牌,创设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了解花木具有消除和抵抗污染的特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制作宣传标语,规范师生绿色行为。严格执行检查监督制度,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创设美丽清新的校园环境,形成环境教育氛围。

(二)认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1、认真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积极开展“筑起一片绿色天地”活动。定期绿化除草,翻地松土,防涝抗旱,修剪花木等护绿活动。在净化校园方面,师生开展“身边无废物”活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做到身边三无:无纸屑、无果皮、无包装物。

2、认真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活动。(1)组织学生对附近街道、乡镇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绿色行为。(2)组织学生道路护绿。

(3)组织学生参加“保护母亲河”社会调查和制作小报等活动。

(三)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有关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1、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师生进行植树绿化劳动,调整花木布局。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我为学校添新绿”和“节约零花钱,我为环保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2、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队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3、6月5日,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主题实践活动,并向全体师生宣讲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使师生进一步明确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4、7月——8月,暑假开展环保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关注社会,了解环保现状,增长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四)开展节约资源大型队活动

学校设置环保型垃圾箱,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回收废电池,减少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活动。

(五)开展环保小课题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成立环保小课题环保研究小组,查阅报刊,收集信息资料,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开展环保调查,并制作小报,向社会宣传,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6.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篇六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3、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不同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思维就敏捷,记忆力强,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学生处在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学习劲头就不足,注意力分散,反应缓慢。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正是适应了小学生这一心理发展要求,使他们一直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一旦教学所提供的材料和数字问题能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学生就会迸发极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成功感不断的得到强化。

(三)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实践既是认识的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人类认识事物,尤其小学生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多次反复,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这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2、脑生理依据。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大脑两半球具备一种合作关系,两半球虽然功能不同,处理的信息不同,但在完成心理活动时,又是协同统一共同作用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以及协同活动,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物质基础。

3、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知识,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力而产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学习新知、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

4、学习方式依据。

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体验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接受学习。体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是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而发现学习,学生必须通过对自然现象,文字材料等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进行交流,检验和评价来完成,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要加强体验学习、发现学习,还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提炼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2、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传统课程教学资源单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资源单一的缺点。学校、社会、网络、教师、学生都可成为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得以开发,如何为教学所用,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3、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操行摸式:作为一门课程,应该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4、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通过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预期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从中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3、初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具体思路是:

首先,课题组教师广泛学习国内外教师的成功经验,做好记录;其次,课题组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学习他人的方法,探索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课题之路;然后,课题组教师写出个人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答辩;最后,学校整合教师的成功经验,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

1、资料检索法。学习报纸、期刊中有关数学与生活、数学综合活动课题的有关理论、方法,上网检索与课题相关的内容,形成个人理论学习笔记,借助博客交流平台,进行讨论与探究。

2、实验法。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课题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实验,对课题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活动方案、学生活动资料、学生数学日记和教师的活动反思等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类,要便于检索。

3、调查法。学生对开展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总结。教师也对开展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对学生的调查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出现问题进行指导。

4、经验总结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要不断总结,每学期进行两次阶段性总结。对课题研究中的成功做法要继续发扬,对课题研究中的失败的做法要吸取教训。同时要认真整理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的教学模式,使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形成完整的资料。学校也将组织课题成果汇报,以此为实验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研究平台。促进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整体向前推进。

四、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时间在2月—203月。主要是选择确定研究的课题,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搜集国内教学一线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活跃实验教师的思维,讨论研究的内容,制定本组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申报课题阶段。时间在年3月—2016年5月。对课题进行申报、立项。

第三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时间在2016年5月—10月。对课题进行实验实施。

2016年5月—8月,各个年级汇总一本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209月—月,我们将进入课题实验的第二轮研究,我们将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我们的课题实践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时间在年10月—2018年12月。我们将总结课题教师的研究成果,写出学校的课题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的有关事宜。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实验报告。

2、初步形成各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3、初步形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

六、成员分工

组长:王传华

组员:何婷英、韩明河、李晓红、马丽平、罗宁。

7.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七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每年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但我们毕业生解决问题能力并不高。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不够、创业素质不高。论文主要分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1 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1)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是教学过程和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培养工程意识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通过系统的综合训练,提高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基本技能、工程背景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目前高校学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下列问题:偏重理论上课,重视理论考试,轻视生产实践,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和实际生产实践结合少。现阶段,由于实习经费紧张,许多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明显减少了。由于企业、学校害怕安生事故发生,学生实习大多数停留在观摩性实习,能够实际动手的岗位非常少,实习的时间也很难保证,内容并不深入,个别岗位动动手,也仅仅是体验性的,并不是实际工作“真刀真枪”的,学生们没有实践锻炼,当然也就没有创新的来源。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学生实践能力差,另一个主要原因中我们许多高校实验实习设备条件差,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实习仪器设备套(组)数量不足,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加强。开放式实践教学还没有全面展开,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背景

我国工程教育师资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高校引进人才制度往往注重老师学历层次,强调是高学历,多数高校教师都是沿着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线,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工程专业的老师不是工程师,“双能型”师资少,这样的师资如何能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能否解决好实践教学效果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前面临最大问题。

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建设实施方案

3.1 建设高水平实践方面师资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首先高校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如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高校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3.2 实践教学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3.2.1 实验教学建设实施方案

(1)实验教学要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和安排,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实验教学可单独设课,也可在相关课程内统一安排。

(2)要不断巩固和提高实验开出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开出率应达到100%;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不少于95%。

(3)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要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必须开设由学生自行设计、操作的实验项目。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创造条件尽快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对主要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设计(操作)比赛;有条件的院系可单独或联合建立学生创新活动中心。

(4)建立多种方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探索以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2.2 实习教学建设实施方案

(1)各类实习,都必须制定教学大纲,明确实习任务和要求。院系要认真做好校外实习单位的联系落实工作,做好指导教师选配,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学生实习的规范化管理,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检查和考核等工作。

(2)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可分为四个层次: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设计实践层以及创新实践层。基础实践层主要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或实习,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等,基础实践层可以增加专题研究训练,利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层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如部分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践层包括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引入工程实践训练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层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级综合性实习基地。把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分散到同一个单位不同部门实习,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沟通和协作能力,也便于实习单位安排和指导,减少对实习单位的干扰。

(4)注重每一阶段实习内容不同。

(1)认识实习是学生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带着问题来学习,为了加强认知实习的管理,每位学生由企业安排资深工程师作为企业指导老师,并配有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形成“双导师”指导模式,主要对学生在现场实习问题答疑指导,达到“面向专业、社会、基于问题”的学习。

(2)生产实习在双导师指导下,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采用顶岗作业方式进行专业实习,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学习模式,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深入企业第一线,通过从事工厂设计、工艺研发的实际工作,锻炼学生学生从事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企业实际需求为题开展毕业论文,进行“真刀真枪”实训。

3.2.3 毕业设计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质量。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关键。可按下列方案进行实施:

(1)选配好指导教师。要安排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教风严谨、认真负责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选好课题。要按照能达到综合训练的要求选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课题,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真刀真枪”实训。

(3)明确毕业设计任务。要根据毕业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及工作量,使学生能得到较系统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4)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和毕业设计的质量负责。

(5)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各院系、各专业教研室,要对教师指导和学生设计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检查情况要定期通报。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龚克.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3]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学院.

8.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篇八

我们参与了山东省济宁市重点科研课题“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通过三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细研文本,循序渐进,分解训练目标,梳理训练序列,细化训练内容;讲究策略,寓教于乐,创设交际情境,实现双向互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使口语交际教学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现结合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挖掘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就应该总揽全局博采众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和课程教学中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进行着,内容丰富,途径广泛。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专职课程,首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架构,为设计和选择“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和展开的空间。现行教材将“口语交际”归纳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等,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源于生活,出自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结合训练内容形成训练序列,三年目标分解落实,循序渐进,各学期操作内容一目了然,有效地克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定能发现和设计出好的口语交际内容。

二、讲究口语交际的训练策略

1.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与语言实际相符的交际情景,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持续和增加。他们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如“妙语打动人”这个话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窘境时,学会化险为夷,化干戈为玉帛。学会用故事说话——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的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很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人拿着钱迟疑一会真走了,在转身离去的时候,他说:“小姐,你将改变我的一生!”由此可见,简单的几句话对人产生的影响,语言的感化力量是巨大的。几句话让歹徒变成了一个“忽有良心发现”的人,一切都化险为夷。究其原因,主要是靠临危不乱的心理和随机应变的语言技巧。在此基础上展示出设计的问题,学生是会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交际的。

2.实现师生双向互动,激发口语交际情感。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主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性明显的话题,如日常生活中“借物”“购物”“看病”“问路”“接打电话”等,口语交际训练操作起来比较容易。

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的话题,如日常生活中“劝说”“祝贺”“待客”“请教”“商量”“解释”等,在教学中既要引导说话人,让他们语言恰当得体,也要引导对方有话可说,口语交际训练操作起来相对困难些。

有些表面看不容易双向互动的交际话题,如“感受美好”等话题,在口语训练时则要困难得多。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了解家庭、师友、自然、社会,调查了解结束后,课堂上先问几个小组的同学,通过分头了解感受到了什么,再互相发问。

我们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说体验、写周记,周一在第一节语文课前由学生为同学讲述或朗读,学生们对这种做法很感兴趣,表白真情的学生越来越多,表达能力越来越好。

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训练实效。

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不仅仅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亲情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等要求,初中阶段关于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课堂讨论、应对能力等要求,都是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如通过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传统节日纪念活动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村组)志愿者工作;当校园播音员小记者去采访;参加班队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去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培养“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9.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篇九

二、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交流处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八年级

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三、课时安排

十六课时(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习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10.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十

四合庄小学丁超

2007.

3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二节。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习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习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三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四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11.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 综合实践 建构实施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它对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探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理念、新方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把实践教学具体融入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之中,才能真正建立起系统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1.兴趣性。好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切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的魅力和价值,甚至能够改观一部分同学一直以来对英语产生的厌烦、惧怕情绪。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或者相关的笑话、故事等,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例如在英语的时间表述中,教师向学生讲述“六个TO”的故事(two to two to two two),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趣味。

2.创造性。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挑战,它既挑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僵化的关系,同时对于教师自身素养、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挑战。教师通过摒弃自己原有的教学理念,迫使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理念和新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倡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保证了整个教学课堂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

二、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与实施具体方法

1.教学组织形式的建构与实施

根据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应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重新解构。具体来说,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学。分组原则是确保组与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均衡以及小组内成员和谐相处。每个组设立一个代号、名称,设立相应的小组长,负责传达教师下发的命令、指导成员共同学习成长。教师可根据具体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小组活动,确保每一个组员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成长。协调好小组内部问题后,教师应适时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合作活动,既可以采用教师指派的方式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主动请缨与他组竞争,从而提高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强化竞争意识。分好对应竞争小组后,教师可建立相关竞争考核规则,例如每组至少有若干名组员与对应组成员进行数分钟的英语口语交流(或其他考核方式)后方可视为当天考核合格,否则不合格。每次竞争活动结束后,教师针对不同组别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教学,对于优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办法,失败组则细心与组员交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这种小组赛的班级组织形式,巧妙把实践教学纳入课堂活动的同时,也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的建构与实施

严格来说,教学方法是没有统一规定的。不过,在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有其一定规律可循,即探究性教学方法。所谓探究性教学方法,即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特定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研究,最后在课堂上向教师反馈,与学生交流。探究性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以“解决问题”来代替“掌握知识”,既体现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充分地发挥了语言类学科的延展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以英语学习为契机,深入探索更为宽广的知识领域。

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界专家所探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真正实现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题的教学目的,通过以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教师从旁协助辅导的教学方式,真正构建了一个集学习性、娱乐性、协调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型课堂。当前学界还在不断探索综合实践课程的新方式,教育工作者应继续将工作重点放在课型开发和教学技术创新上,不断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革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梅.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J].教育研究,2011,(3):40-46.

[2]万伟.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的现状、反思与展望[J].当代教育科学,2012,(10):13-16.

[3]徐永军,罗晓杰.初中英语综合实践课背景下的语言项目学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8-93.

12.英语口语实践 实施计划 篇十二

一、我院实行英语分层教学的原因

我院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也迫在眉睫。因为, 随着我院不断扩招, 生源也呈多元化趋势, 以前大多数学生都是高考后录取的, 现在还增加了自主招生的生源、职高的生源等;以前的学生主要来自江苏, 现在面向全国招生, 英语水平更加参差不齐, 尤其是北方一些省份, 学生英语相对来说更低一些, 有些学生甚至要从A、B、C开始学起。

因此我院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院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我院于2011年开始对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实行分层管理, 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二、实行英语分层教学的依据

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 注重统一整齐, 教育是农业, 培养的是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 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其智力、能力、心理等多种因素, 分别要求, 分层指导,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实施, 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 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三、实行英语分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在分层教学中,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定的对策。

1、学生的管理

由于学生生源差别较大, 入学后, 采用考试的方式, 按分数进行分层。为了尽可能把基础相近的同学分到相同层次的班级, 有时一个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自七八个班级。这样, 学生的管理、作业收发、事务的通知等都给授课教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为了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最初几次上课, 可以自行选择座位, 但几次课后,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好座位后, 座位就基本固定, 教师再进行登记, 这样,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 就便于管理了, 教师也容易记住学生的姓名, 便于管理和沟通。对于作业的收发, 由于班级多, 有时一个班级就几个学生在授课班级, 也难以选出课代表。因此, 教师自己收, 并带回办公室批改, 之后再自行带回教室分发。为了便于日常事务的通知, 教师可借助飞信等通讯手段, 进行事务的传达和通知。

2、教学的管理

在实行英语分层教学前, 非英语专业的各班级的英语都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使用统一的教材。因此, 基础好的同学, 上课吃不饱, 基础差的同学, 吃不了。

分层教学后, 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使用不同的教材,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就拿教材来说, 我院使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的一套教材, A层次的同学第一学期从第二册开始学起, 并要求通过A级考试, 第二学期学习第三册;B层次的同学第一学期从第一册开始学起, 并要求通过B级考试, 第二学期学习第二册;C层次的同学第一学期从基础教程开始学起, 并尝试通过B级考试, 第二学期学习第一册。这样根据学生不同情况, 实施不同的教学任务。实施分层教学后, A、B级通过率, 大幅度提高。

3、教师的问题

分层教学后, A层次班级的授课教师在思想上有一定压力, 而C班的教师, 也会因为学生英语水平低而有负面情绪。C层次班级的一些同学还存在严重的课堂问题, 比如说玩手机、睡觉等, 这些行为的产生根源一方面可能来自学生自身的思想因素, 另外一方面可能来自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威信的把握等思想因素。

针对这个问题, 我院在排课时, 一般都要考虑的各位老师的水平和特点, 进行合理的分配, 尽量做到才尽其用, 尽可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来授课, 提高教学效果,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分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我院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已经有两年, 实践证明, 英语教学实行分层教学后,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我院分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新生入学后, 英语分层的依据只是依靠一张试卷,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不太公平。有学生说, 有些题目高中做了很多次了, 非常熟悉, 所以有些题目不太能考出层次差别来。

近几年学生在扩招, 但是教师数量却没有按之比例增长, 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有些教师还身兼数职, 整日疲于应付, 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静静的坐下来好好备课, 或者做一些科研, 很难有时间去想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这些问题, 都是我们在英语分层教学中遇到了, 也是今后需要改进的。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职教育也必将走出困境, 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 高职教育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也坚信, 随着我院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会日益完善, 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摘要:近年来, 我院生源呈多元化趋势, 为了进行更有效的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的要求, 我院实行了英语分层教学。本文对我院实行英语分层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最后还提出一些仍需要改进的问题。随着我院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日益完善, 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英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林国艳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探索考试周刊, 2012 (61)

[2]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王运涛

[3]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教学与管理2005.2

上一篇:技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村公共卫生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