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2024-09-23

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精选8篇)

1.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篇一

为筹备开好全省人大工作会议,按照全省人大工作和建设专题调研工作部署,省人大常委会第一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2015年全省人大工作会议以来,黄南州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和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研究解决人大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相关思路和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大工作和建设开展情况

2015年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人大及其常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有新加强。黄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委坚持把人大工作纳入总体布局,定期听取人大常委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确立一名州委副书记联系人大工作,人大常委会主任列席党委常委会议已形成制度。黄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并完善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及时向省委请示报告,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精神,紧紧围绕州委“三区建设”、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督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实效有新提高。黄南州人大坚持一盘棋的思想,把人大工作放在全州的大盘子中来定位思考、谋划作为,地方立法突出特色,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州立法工作的意见、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工作规范、议较大的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工作规范等,建立立法评估咨询机制,与青海民族大学合作建立立法咨询与评估基地,设立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突出地方特色,围绕生态保护制定了城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草原保护等条例,地方立法更接地气、更有针对性。监督工作注重实效,完善监督制度,州委批转印发了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州人民政府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预算、专项预算的监督,开展了监察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条例的执法检查和扫黑除恶工作、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等专题调研,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重大事项决定及时有效,及时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跟进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对严禁非法猎捕、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十三五”规划纲要调整等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人事任免依法规范,积极探索加强任后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制定了州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评议暂行办法,在监督中发现的情况依法向州政府通报,并将评议结果送州目标考核办参考,增强了被任命人员的法治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三是代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认真抓好“两个办法”落实,实现三级人大全覆盖。各地普遍建立了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制度,“两室”已实现全覆盖,大部分行政村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健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各县人大常委会都建立了代表活动小组。制定出台了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及办理办法和代表建议意见办理结果考核办法,明确了代表建议“四级审核”、建议办理“三见面”和“三通报”的制度,推动了建议办理工作的扎实开展。完成了新一届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的轮训,提高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落实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贴,代表履职得到有效保障。四是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黄南州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人大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与交流,把人大干部纳入全州干部范围综合比选,加大人大干部同党政、司法部门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2016年换届至2019年底,州人大机关共交流提拔干部30名,实现了从民主法治“一线”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的双向交流,使人大机关变成干部法治思维的“充电站”和锻炼成长的“加油站”。五是“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收到新实效。黄南州委领导专门听取了活动进展情况的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州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观摩交流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领导分片督导,选派工作组赴外地考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州委组织部跟踪督导落实乡镇人大主席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工作,四县县委将35个乡镇人大主席同时任为乡镇党委副书记,将乡镇人大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乡镇健全完善了“四项职责”“十项制度”,各项工作制度用藏汉双语规范上墙,制定乡镇人大工作流程图,建立代表活动日制度,开展代表述职等工作,平均每个乡镇人大解决了11万元的经费并足额落实,乡镇人大工作日益规范,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近年来黄南州各级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及问题。主要有:(一)依法履职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一是立法工作力量薄弱、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具有法学知识背景和法治工作实践的工作人员几乎为零,审议立法报告或法规草案时往往提不出专业性高质量的意见,影响审议质量。法制相关专工委工作人员少、缺乏专业人员,政府立法力量和能力也较薄弱,立法项目建议不科学、法规草案起草质量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人大监督成果转化运用不够,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加强。普遍存在程序性决议决定多,实体性决议决定少。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有待深化,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工作力量薄弱。在监督工作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程序上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二)代表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代表整体素质能力和履职意识还存在差距,代表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质量有待提高,有的代表经常不参加代表活动,不履行代表职务,成为“荣誉”代表;

代表闭会期间的视察、调研等活动的组织引导还需加强,专题调研或视察的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代表建议提出质量和办成率有待提高。代表履职监督管理仍需加强,代表推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三)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编制紧缺、工作人员不足。州人大机关现有行政编制29个,实有人员24名,四县人大机关平均行政编制9个,增设专工委但未增加相应人员编制,未配备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人一委”现象,35个乡镇人大配备专职主席35名,配备专职干部23名和兼职干部12名,专职干部占用乡镇党委政府编制,人员编制和力量配备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二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从数量上看,现有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专职组成人员只占32%;

从专业结构上看,普遍缺乏既熟悉法律又有丰富执法经验、既懂财政金融又有丰富经济管理工作经验、既懂人大理论又有人大工作实践经验的人才;

从年龄结构上看,各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偏大,能够继续提名连任的人员较少。三是县级人大机构设置不统一。同仁、尖扎、河南县设立了3个专门委员会,泽库县设立了2个专门委员会和2个工作委员会。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州各级人大要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健全完善各层级学习制度,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的首要议题,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学习、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原原本本学、持续深入学、结合实际学,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工作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围绕全省和全州工作大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关键和症结,提出有针对性、有见地的对策建议。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州各级党委要将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部署,每届任期内召开1次人大工作会议,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党委在作出重大决策前,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听取人大意见,凡是涉及全体人民根本利益,需要人大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党委要在方针、原则上多研究、多指示、多把关,使人大各项工作在党委领导下依法有序进行。把党委领导人大工作、党委工作部门支持人大工作、“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各级人大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化、实践化。

(三)紧紧中心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效。要紧紧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建军书记对黄南提出“三区建设”的要求,同心协力把黄南的事情办好,把县上的事情办好,把人大的事情办好,围绕这个中心来依法履职,把创新继续摆在重要地位,继续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为有效的实践形式。一是坚持质量优先,推动特色立法精细立法,力求务实管用。对党委有要求、实践有需要、群众有期盼的立法项目,及时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积极推进立法进程。健全完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拓宽公民参与立法工作的渠道,完善重要立法事项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抓重点项目,抓关键环节,抓方式创新,综合运用监督手段,依法依规依程序开展监督。加强政府预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加强预算绩效审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指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进执法检查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县级人大先行先试开展质询工作,切实推动解决问题。三是将加强人大监督工作与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结合起来,互推互促,提高人大工作的整体实效。主动就改革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法治建设等方面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完善并严格人事任免程序,健全完善任后监督机制,以具体的、实际的行动体现讲政治要求,确保顺利圆满实现中央和省委和州委人事安排意图。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一是规范履职管理。深刻认识和把握代表的内涵、性质、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一届代表、一生荣誉,一任代表、一生责任”的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代表、关心代表、支持代表的良好氛围。持续抓好“两个办法”贯彻落实,健全代表述职、评价、辞职、退出等机制,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加强代表培训,为代表履行法定职责提供服务保障。二是密切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和深化“三联系”制度,坚持和完善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机制,进一步拓展“两室一平台”的功能和成效,健全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处理反馈机制。认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邀请更多代表参加常委会立法、监督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社会治理、增进团结上发挥代表积极作用。三是提升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质效。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提出和办理质量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跟踪督办,优化办理工作评价体系,以完善管用的制度机制推动代表建议工作提质增效。

(五)切实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人大工作落实年”活动,开展人大机关作风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对人大机关和人大干部的管理,加大人大机关干部与党委、“一府一委两院”干部交流的力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推进人大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法治化,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大干部队伍。推进“智慧人大”建设,大力推进会议系统、履职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升人大工作信息化水平,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进一步优化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按照地方组织法的上限合理配备常委会组成人员数量,配强具有法律、财经等实践经验的专职委员,使人大常委会专职组成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进一步完善人大各专工委机构设置,增加专门委员会数量,规范名称,合理配备工作人员,使人大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相匹配。三是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继续深入推进“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促提升”的目标要求,持续推动乡镇人大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质效。县级人大常委会要增强工作主动性,把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列入常委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健全自身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帮助乡镇人大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指导乡镇人大依法有序地开展工作。

2.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篇二

与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部召开专题座谈会, 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交流给予高度评价, 同时围绕会议主题, 积极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杨绵绵提出,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站在国家层面, 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 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全国政协委员钟秉林提出, 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教师, 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提出, 工程教育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迟宝荣提出, 医学教育要从师德建设、学风建设着手,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杜玉波对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给予特别关注, 通过建议提案的形式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这些建议提案反映着民情, 承载着民意, 集聚着民智, 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愿望和要求。

杜玉波强调, 教育部将继续把办理建议提案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办理建议提案与推动工作紧密结合, 把办理过程作为总结梳理思路、改进推动工作的过程, 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稳定规模, 优化结构,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座谈会上,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介绍了2012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教育部相关司局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3.榆林代表团专题讨论民生问题 篇三

1月18日下午,参加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榆林代表团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专题讨论民生问题。代表们发言踊跃,气氛热烈,结合榆林民生发展实际纷纷建言献策。

榆林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李金柱表示,新的一年榆林新增资源税收入将全部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赞同。张惠荣、王成继、王华、张文堂等代表结合榆林民生发展实际纷纷建言献策,对榆林民生发展达成一致共识。一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榆林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要继续提标扩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要结合近年群众患病报销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既要提高群众患病报销的比例,解决好个别家庭大病救助的问题,又要防止小病大治、舍近求远、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科学合理地进行补助和报销;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加大力度,用足国家政策,制定地方政策,在原計划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同时,市县两级探索开展一批限地价、限房价的两限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集中解决好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同时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房地产开发的品质和影响力;四是教育要舍得投入、加大投入,合理利用和调配原有教育资源,大力引进优势教育资源,重点向城镇集中,通过教育产业的发展聚集人气、汇集人口、提升城镇的影响力;五是文化产业发展要突出地方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堡寨文化突出边塞特色,使榆林旅游文化在全省打出特色牌,占据一席之地;六是市政基础设施要加大力度,解决好公共交通、供气、供水、供热等问题,尤其城市交通今年要加速建设,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投入,打通断头路,修通环城路,拉大城市发展的框架,解决好城区交通肠梗阻问题。

4.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和中发[2005]9号文件中关于全国人大代表每年要进行专题调研的要求,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8月15-19日组织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阮崇武、王学萍、李永喜、黄春梅和许兴雄对我省农村基层政权及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调研。16日上午,专题调研组听取了省民政厅就全省农村基层政权及村级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同日下午至19日,调研组深入三亚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海市进行调研,先后听取了市、县政府关于农村基层政权及村级组织建设情况的汇报,与乡镇、居委会、村委会干部座谈,实地考察了三亚市河西区儋州社区居委会,保亭加茂镇加茂村委会、三道镇三弓村委会,琼海博鳌镇北山村委会、潭门镇福田村委会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海南省农村基层政权的沿革轨迹基本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变化而变迁。1950年海南解放以来,海南乡镇政权经历了设立区、乡两级政府,乡镇政府和高级农业合作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改建的乡镇政府,区公所改建的乡镇政府,1986年全省共设立93个乡、7个民族乡和204个镇。2001年调整为20个乡,205个镇。2002年海南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简称乡镇撤并),现在,全省共设乡镇201个,其中乡20个,镇181个。

作为村民自治的村级组织,最初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的农民协会,后几经变迁,1995年乡镇下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设村民委员会2533个,村民小组24695个,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11648人,村民小组长24695人,村民代表72097人。

近年来,海南以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契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建设,党委工作思路清晰,政府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建设工作。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度了我省的实施办法、《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了《海南省村务公开办法》;各市县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琼海市收集了比较完整的、成体系的制度,编成《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资料汇编》等,我省的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和人员生活待遇,为农村基层干部提供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如保亭县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和改建村级办公室5间,由县财政和民政部门投入资金145万元,新建和改建村小组文化室29间,配套了电视机、图书和桌椅。许多市县,做好预算,逐年提高村干部的生活补贴,采取多种手段,如对落选的村委会干部给予一次性的生活补贴、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退休金、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等,提高生活待遇,努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选好“领头雁”,不断优化班子结构。2004年村委会换届,一批办事公道、热心为村民服务、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被选进村委会班子,全省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呈现了党员比例高、“一肩挑”比例高、文化程度高、年龄低的“三高一低”好现象。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党员占80.6%,其中主任的党员比例为91.8%,分别比上届提高了2.3%和0.8%;村委会主任兼党组织书记的占83%,比上届提高了2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9.7%,其中大专以上238名;30岁以下的占7.2%,31-50岁的占74.6%,51岁以上的占18.3%。四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履职的能力。不少市县通过举办乡镇长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全省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履职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不适应现状。当前的乡镇政权可用“能弱、责重、权小”来形容,财政紧张,条块不协调,管理效益低下。二是乡镇政权在运行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上面下达任务的贯彻落实,轻农民的现实需要。三是乡镇事业单位(七所八站)功能萎缩、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突出,造成财政供养人员偏多。四是政事不分开的现象较普遍,造成乡镇政府人员混编混岗。五是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影响乡镇政府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带来影响。一是财力大幅度下降。有些市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乡统筹等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后,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减少20%左右,对乡镇政权的政党运转、社会各项事业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二是财政平衡难度加大,财政支出难以保障。目前,乡镇一级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还未能实现收支平衡。税改后收入减少,而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后,大部分人员还要靠财政供养,村干部补贴、五保户供养、农村中小学房屋维修、民政对象的抚恤优待等支出没有减少,因此财政平衡的难度将不断加大,财政支出难于保障。

(三)部分乡村办公用房紧缺和破旧。目前,我省尚有16%的乡镇政权办公用房属危房,9%的村无办公用房,14%的村办公用房属危房。许多无办公用房的村级组织的办公地点设在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家里以及大树底下,严重影响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影响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

(四)村干部生活待遇差。我省大部分村庄几乎都是以农业为主,村集体的收入很少,村干部的补贴基本上靠财政,而我省财政补贴的标准非常低,最初只有100元左右,落选后养老保险补贴和工伤保险没有或极少。而村干部不仅要负责计划生育、民事调解、发展经济等,更要承担令人头疼的征收税费的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转干、升迁的机会少,因此,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不少人不愿当村干部。

(五)乡镇撤并遗留问题多。海南经过了几年乡镇撤并的实践,基层同志反映,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一是干部减编不减员,财政负担没有减轻。由于财政困难,干部住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干部“走读”的情况普遍存在,办事效率不高;二是给偏远地区农民家庭的上学、就医、办事带来了不便,辍学率升高;三是撤并后乡镇管辖的范围扩大了,出现管理的盲区,政府管不来,群众脱离了政府,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四是工作仍是原来的旧模式,乡镇政权的职能优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意见和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海南总人口800多万,农村人口占了80%,海南农村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建设的运作绩效,对于海南农民的福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国家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夯实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费体制的改革、农业税特产税的取消、村民自治的发展,乡镇政府的“管民”职能开始弱化,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的地位越发突出,村民对自己选出来的民主自治管理组织更加认同。调研时,许多镇委书记深有感受:如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力强,冬修水利、计生工作等攻坚战乡镇不用愁,村民懂大局,民事、土地等纠纷解决在基层、在村里,矛盾少上交,乡镇轻松。可以说“选好一个村委会,可带好一方的经济发展”。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村级组织的联系村民的桥梁、乡镇的助手、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此,一要更新观念,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引导,摆正自己在村民自治中的位置,转变旧体制下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要充分尊重村民由法律赋予的民主自治权利;二要带头守法、依法办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用法律规范党和政府的行为,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三要提高认识,按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将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

(二)适应改革需要,从体制上、法律上解决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1、乡镇政权的职能定位问题。乡镇政权职能定位的偏差、与“七所八站”归属关系的不规范、管理体制运作成本相对其经济基础高得惊人等问题,极大地阻碍着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步伐。因此,乡镇政权职能、机构、人员和岗位的设计,既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职能和政治职能的关系,又要考虑管理体制运作的成本,要适应当地的经济基础。建议省政府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专题研究。

2、对农村社会、农民的分配体制问题。当前农村基层政权面临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许多利益遭到侵害,从而使得农民的不满甚至抵触情绪上涨,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治理效能和合法性。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如琼海博鳌,农民土地被大量征收之后,许多农民未能获得相应的补偿和保障,生活没有着落。大家还反映,虽然目前不用交农业税、特产税,但肥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比农业税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子女教育、医疗支出费用大幅上涨,农民负担重。还有,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国营农场与当地乡镇土地多少不均的问题非常突出,土地使用权属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少数民族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因素。据2004年海南省在土地确权工作中的统计数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国营农场6个,人均规划土地农场8.15亩,地方2.98亩;人均现有土地利用面积农场6.7亩,地方2.45亩;人均现有未开发土地面积农场1.44亩,地方0.53亩。农民因土地紧缺,发展空间有限,增收速度十分慢,直接影响了农民致富,土地纠纷案件增多。因此,国家要改变对农村社会、农民的分配体制,加大对农民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九年义务教育等政策,开展灵活有效的扶贫工作,为无地农民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受益方的投保,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与国营农场土地使用权属问题进行一次调查,制订相关的政策,支持海南省政府协调解决地方与国营农场土地使用权属问题,适当从国营农场富余土地中调剂一部分土地为地方农民使用,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3、乡镇撤并的遗留问题。要针对海南实际,重新审视乡镇撤并工作,要从深层次的优化政权的角度来考虑,不能简单地行政合并,整小化大,让撤并乡镇实现最初的目的。一要恢复一些民族乡的设置。如三亚市有5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20多万,设有二个区管委、五个镇,这种设置已不能适应三亚城市功能的迅猛发展,建议申请将二个区管委升格为市辖区,将所辖面积最大、民族人口最多的崖城镇,分出雅亮,再设一个民族乡。二要加强工作站建设,发挥工作站的作用。农村、农民没人拉没人帮,农村工作容易倒退。三是村路要通,保证农民生产、生活、办事的方便。四是结合扶贫、民房改造、生态资源保护等工作,对山区的个别村庄实行移民,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4、村级组织的3年届期问题。村级组织换届时间短,只有3年,这是大家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一村委会主任总结了届期短的“四个不利”:不利于稳定村干部队伍,班子成员变动大,思想不统一,工作难开展,发展跟不上;不利于实现班子的奋斗目标;不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解决换届选举工作经费。村级组织的3年届期,原来是与乡镇的届期同步的,现在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已作了修改,乡镇的届期已由3年改成了5年,全国各级政权的届期已是一致。因此,现在提请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村委会的3年届期改成5年,建议是可行的,条件是成熟的。

(三)从制度上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

制度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工作制度。通过制定各种规范性的工作办法、工作章程来规范工作;

2、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乡镇办公条件的改造经费建议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3、补贴制度。将村支部、村委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提高标准,让村干部工作起来有定心丸;

4、激励制度。从物质、精神上给予激励,对工作时间较长的村干部,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5、奖惩制度。奖惩分明,才能弘扬正气,打击邪气,有利于政权的建设。

(四)从经济上筑牢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

调查中发现,经济基础好的村镇,该地区的村容村貌好,村民的精神面貌好,处处呈现着和谐的气氛。“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主导乡镇工作的市县,要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第一要务,投入时间、资金和技术,指导、扶持和帮助乡镇发展经济。我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乡镇历史欠债多,发展经济的任务繁重。但是,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乡镇优势,从经济结构、经济规律上考虑,不能不切实际地依葫芦画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要长远考虑。在资金的扶持上,不能搞一刀切,平均分配,要将有限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一年做几件事,积少成多。在技术的扶持上,省政府有关部门可总结推广保亭的做法,进行科技联结。如在种植方面,从选苗、种植、施肥、挂果到销售,一条龙的技术,有相应的技术员一对一的帮扶,1名技术员帮3-5户,连续帮3年,让农民种什么收获什么,让被帮扶对象的种植技术也达到技术员的水平,然后采取滚雪球的方式,让被帮扶对象又去联结新的对子。这样的科技联结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五)人才培育和储备,是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党员年龄老化,乡镇干部青黄不接,村干部素质不平衡、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制度确定了,人是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和储备,积极发展新党员,是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1、加强学习培训。除了政治、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外,市县要安排资金,有计划地组织乡镇领导、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调查中,许多村干部深有体会地说,通过考察,打开了眼界,打造了工作能力,看到了不足,也看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所在,思路清晰了,工作更自觉了。

2、积极发展新党员,进行人才的储备。要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代表出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产生吸引力,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3、把好换届选举关,把真正的能人,把真心实意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明白人,把清正廉洁的清白人,把甘于奉献的好人选到班子里。

(六)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政权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

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务公开不规范,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侵犯村民权利的现象屡有发生。“没有制约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因此,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当今农村的现实情况下,基层党组织是村务公开、村民民主理财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村民实施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主要组织者,最有力量对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进行日常的监督和制衡。

2、发挥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负有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和权力,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在乡镇一级,人大的监督权远远没有使用到位,人大代表的作用也没充分发挥,要充分发挥人大作用,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反映呼声,协助开展民主政治工作。

3、发挥村民小组、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真正实现村委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目的。

4、加强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督促检查工作,把检查的工作放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纠正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5.答人大专题询问 篇五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局是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于2011年4月接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发证和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我们严把许可证的现场核查关,自2011年4月至今核查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616户,其中各乡镇117户,城乡结合部65户,我县辖12个乡镇,236个行政村,36万人,餐饮经营户616户,从业人员1710人,我局只有9名餐饮食品执法人员,监管力量薄弱。从业户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法对餐饮户个人要求低,个别经营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夫妻店、小餐饮居多。缺乏执法装备,体制不顺,执法车辆,执法服装,抽检器材等装备不到位,主管上努力不够,餐饮服务食品监管覆盖面不到位,有盲点死角,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存在个别小餐饮无证经营,属于现有我们监督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主管能动性,强化监督,按照本次食品安全机构改革的要求,各乡镇设监督所,实行责任到人,网格化监管。

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农村流动婚宴”确实是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安全隐患,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2014年8月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第四条第三项: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做好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信息汇总,农村家宴厨师的健康体检,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和农村家宴厨师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目前按照我们的职责,已组织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领导、村协管员、流动婚宴举办者餐饮食品安全培训班一期260余人次,接食安办通告现有农村流动婚宴经营户47家,免费体检从业人员55人。

6.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篇六

同志们:

从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开始,我们每年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举行一次专题学习会,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来。我们这次换届产生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大多数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是第一次担任这项职务,“新人”比较多。举行这次专题学习会的目的就是对新一届常委会组成人员特别新进来的人员开展一次宪法、法律、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以更好地胜任岗位、开展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使各个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便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我们作为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一定要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出贡献。

未来五年,是我市“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关键期,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更是负有重大的责任。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是国家权力机关,而且是了解民情、反映民声、集中民智的民意机关,在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大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涉及的面又非常广泛。宪法和法律赋予了许多重要的职权,有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可以运用审议、检查、视察、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和撤职等多种手段。具体的内容,大家都要学,我也不展开讲了。可以说,我们谋的是大事,用的是大权,而不是“无职无权”。所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都要为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职责而努力。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大多来自于党委、政府等各个部门的领导岗位。到人大工作后,有的同志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认为到人大工作是“退居二线”,可以“松口气”,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人大工作同样是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体现了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作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说是“代表中的代表”,有着“人民选举产生”这一崇高的政治荣誉,有着法律规定的特别人身保护和执行职务的保障。在组织考察推荐的时候也是按重要岗位的标准来要求、衡量的。大家对当选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该感到光荣和自豪,不应该有丝毫的“失落感”或其他不正确的想法,要振奋精神,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满腔热忱地投入到人大工作中。特别是刚转岗到人大工作的同志,人要到位、工作要到位、思想更要到位。

二、围绕主线,发挥优势,更好地为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服务

“发展、平安、和谐”是今后五年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主线。围绕主线就是要按照“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八字方针,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和海岛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舟山。新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围绕“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围绕主线、服务中心为己任,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发展、平安、和谐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齐心协力谋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如何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当前,舟山已经乘上了发展的快车。但是,速度领先并不等于总量领先,我市的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增速快带来的增量弥补不了总量的差距,而且人家发展也很快。如果我们没有一心一意做大做强的发展信念和实干精神,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就很可能错失发展机遇,从快车上摔下来。无数的事实证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一个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舟山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海洋经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符合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所以我们舟山能发展多快就要发展多快。目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1500亿元,年均增长20%-25%”的目标,事实上,这个目标还是很保守的。最近,我们初步排了排,现在已经动工、到2011年产值10亿以上的企业就有37个,其中100亿产值以上的就有7家(分别是和邦、中远、扬帆、辻产业、太平洋、金海湾、浙江天禄),这些项目产值加起来就达1641.5亿,超过确定的目标数。两县两区除了嵊泗,工业发展势头都很好。定海450亿,普陀380亿,岱山290-300亿,这些计划都很保守,按照目前已落户的项目去估算,我看定海超过500亿,普陀也能与定海比一比,岱山这几年的形势也很好,再加上市里这一块,如果按照目前舟山发展势头,工业可以达到2000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促进舟山经济加速发展作为开展人大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树立机遇意识,增强大发展、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营造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和环境,把思想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真正做到思路围绕发展,工作紧扣发展,使人大工作与党委工作合力合拍, 通过依法履行职责,把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加深对海洋经济发展、渔农村小康社区创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重大发展战略的思考,提出完善意见。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加强对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研究。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经济工作中重大事项的督促。通过人大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那些不思进取、延误发展的人和事,确保“以港兴市、全面跨越”的各项战略任务和工作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要履行职能保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深化“平安舟山”、保证社会长治久安中,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要大力支持、积极督促司法机关,加大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舟山”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以开发建设的大局为重,以全市绝大多数群众的长远利益为重,全力支持执法机关理直气壮地按法律办事。要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督促有关部门讲究执法艺术和工作方法,在坚持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要依法强化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继续有效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执法评议、司法评议工作,依法加强监督,预防行政司法机关及公职人员的不正当行为,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督促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执法为民的理念,廉洁从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更加努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要共建共享促和谐。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我市构建海岛和谐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我们舟山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舟山实际,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经、新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实施的“暖促工程”、建立渔农村新社区、创建小康社区,实施“以奖代保”制度,渔农村党员联系群众等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体现了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探索,努力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把海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受人民代表大会委托,代表人民行使职权,要积极支持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抓好“暖促”工程第二阶段工作,实施好五个“一批”,完善推进渔农村新社区管理体制。要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进一步完善困难家庭助学、助医、住房、法律援助等各项制度,建设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开展 “百名优秀干部暖促联系活动”、“千名机关干部联系促富活动”、“万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 的“百、千、万”活动,努力为渔农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申拆、控告、检举,督促解决反映出来的重大问题。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切实增强履行职务能力

加强学习是提高素质、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的需要,是适应人大工作特点、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需要,是形势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作为新进人大工作的同志,要通过学习,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

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证人大工作的正确方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当前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熟悉和掌握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人大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检查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作为人大同志更要自觉学习和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严格做到依法办事,为我市各级国家机关做出表率。同时要抓紧熟悉人大的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尽快从外行到内行,更好地开展人大工作。加强各种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各项工作,特别是监督、决定重大事项,涉及全市工作的大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在人大工作的同志,只有学习掌握这方方面面的知识,了解熟悉这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所以,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每一位同志都应当争取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起码不能当门外汉。要学以致用,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积极联系人大工作的实际,回答和解决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习才会富有成效。同时,要重视向实践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在第一线工作的有实践经验的干部、群众学习,拓宽渠道,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真实本领。

四、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切实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

目前,我市正全面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市委于3月26日召开大会进行了动员,并下发了具体工作意见,市人大机关也于4月17日进行了动员。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省、市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人大工作的实际,切实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维护核心,把握方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而人大及其常委会则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一致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我们要认真处理好这两者关系,搞好人大自身建设。

(二)要坚持原则,发扬民主。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人大工作重要的组织和运作原则。人大的组成人员特别是负责同志,应当牢固树立民主观念,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人大的工作特点与政府不同。政府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当然也要发扬民主,但他有最后的决定权。人大则主要是以会议的形式,通过会议审议和表决,集体决定问题。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论是主任、副主任,还是委员,是驻会的,还是不驻会的,都只有一票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只有在会议上行使,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人大会议上,应当保障和支持委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各种意见。只有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坚持法定表决程序,才能使人大的工作方式和程序具有民主性、法定性和权威性。

(三)要突出重点,改进作风。开会是人大行使职权的一个很重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会议质量就是提升人大工作水平,所以我们要在如何提高会议质量上下功夫。对于一些必须要开的会议,如一月一次的主任会议、两月一次的常委会会议,要精心做好会议准备工作,会前要开展细致深入的调研,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说实话,注意控制会议规模和数量,精简各类文件。调查研究是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人大闭会期间的基本工作方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练好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要围绕“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总体战略,围绕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的议案,围绕依法治市和人大工作一些重大问题搞好调研。当前舟山的发展形势很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很多,人大要在这些方面多做些工作,多从人大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的性质、任务、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决定了人大组成人员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要在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特别是在决定重大问题时更要坚持民主、科学的方法。监督工作要真正听取群众的反映和呼声,加大力度,增强实效。人大常委会要通过联系代表,发挥代表作用,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按照代表法的要求,着力组织好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通过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联系选民或选举单位,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反映、意见和要求。同时在作风建设中,要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如对审议的议题,事先加强调查研究;对执法检查和视察工作,选题要准,审议要实。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团结带领机关广大干部,努力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依法办事的机关、求真务实的机关、群众满意的机关。

7.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篇七

一、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主要成果

(一)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

截至2012年12月底, 全省共有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机构180个1, 达到国家评估定级相应等级标准的97个 (含评估定级后拆除的邯郸市群艺馆) ;公共图书馆机构172个, 达到国家评估定级相应等级标准的101个 (含评估定级后拆除的张家口市图书馆) ;博物馆 (纪念馆) 92个;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2212个, 覆盖了全省乡镇 (街道) 总数 (2224个) 的99.46%, 其中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979个, 达标 (面积300m2) 1652个, 达标率为83.48%。列入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十二五”新建和改扩建规划的15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1407个;农村文化室25000余个, 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1.2%;社区文化活动室2824个。多数县、乡镇、村都建起了相应规模和功能的文化广场。总投资3.1亿元、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河北省图书馆新馆已经建成并面向社会开馆运行, 总投资1.586亿元的省群艺馆新馆已经立项, 并完成外观设计, 正在进行拆迁建设。

(二) 文化惠民工程有效推进。

全省共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中心 (技术平台) 和基层服务点45000余个, 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镇 (街道) 、村 (社区) 的服务网络架构。“送书下乡工程”先后为全省40个国家级贫困县图书馆和435个乡镇图书馆 (室) 赠送农村适用图书60多万册。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 为基层配送了66台流动舞台车。为全省180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送了价值9030万元的设备器材。各级群艺馆、文化馆 (站) 积极开展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创建活动, 在全省各地共建立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舞蹈等各类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1355个。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了分馆、馆外服务点300余个。扎实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 全省各级美术馆、图书馆、群艺馆 (文化馆) 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实施免费开放。近年来, 我省各级文化馆 (站) 年举办展览5000多场 (次) , 接待观众达240万人 (次) , 年组织公益性讲座1485个, 观众10余万人次;各级公共图书馆年总流通1000多万人次。

(三) 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各级文化部门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依托各类文化设施, 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和广场文化活动, 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 形成了中国吹歌节、中国 (唐山) 评剧艺术节、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品牌节庆活动;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燕赵少年读书活动”“一县一品”基层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河北省特色文化广场、“基层文化之星”“河北省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二十强”“河北省百佳乡镇综合文化站”创评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 各地也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牌活动, 如邯郸市的“中原民间艺术节”“欢乐乡村”系列文化活动, 石家庄市的“农民文化艺术节”“鼓王争霸赛”“千人大比舞”, 邢台市的“邢襄大舞台”百场惠民演出, 沧州市的“狮城读书”, 唐山市的“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全省“一县一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也已基本形成。

(四) 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并出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命名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与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证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被列入省人大立法规划, 有望年内出台;《河北省群艺馆、文化馆服务规范》正在征求意见中。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总量薄弱。

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各级群艺馆 (文化馆) 、公共图书馆建设与使用数量不足、质量偏差, 利用率偏低, 总体上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一是数量不足, 一些市、县 (市、区) 尚无两馆。全省11个设区市, 还有1个市没有图书馆 (张家口市) , 2个市没有群艺馆 (邯郸市、廊坊市) ;172个县 (市、区) 中, 还有11县 (市、区) 没有文化馆, 占总数的6.40%, 18个县 (市、区) 没有公共图书馆, 占总数的10.47%;197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尚有327个站舍面积低于文化部规定的最低建设标准300平方米, 不达标率16.52%;达到文化部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三级站建筑面积标准400平方米 (中部地区标准) 的更是寥寥无几。二是评估定级上等级馆的比例偏低。我省群艺馆 (文化馆) 、公共图书馆“两馆”评估中一级馆分别只有21个、12个, 占比分别只有11.66%和6.9%, 能够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比例较低;在现有的群艺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中, 仍有84个群艺馆 (文化馆) 及71个公共图书馆未达到国家评估定级标准, 分别达到总数的46.67%和41.27%, 将近半数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还很难为公众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基础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情况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的馆舍陈旧老化, 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馆舍建成年代久远, 有些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挤占挪用现象。公共文化单位没有产权的群艺馆 (文化馆) 80个, 占总数的44.44%;没有产权的公共图书馆70个, 占总数的40.70%;未配置电子阅览室的公共图书馆62个, 全部为县级馆, 占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数的36.04%。四是服务能力和质量不高。据统计, 2012年全年没有举办过任何活动的公共图书馆 (包括各类讲座、展览、培训班等) 52个, 占总数的30.23%;全年无购置新书的公共图书馆89个, 主要集中在县级图书馆, 占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数的51.74%, 超过总数的一半;公共图书馆无网站或网站访问量为0的146个, 占总数的84.88%。全年组织文艺活动低于12次 (含0次) 的群艺馆 (文化馆) 24个, 占总数的13.33%;全年无品牌节庆活动的群艺馆 (文化馆) 131个, 占总数的72.78%。全年未组织文艺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24个, 占总数的5.16%;组织文艺活动少于12次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420个, 占总数的64.20%;组织文艺活动超过100次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13个, 占总数的0.59%。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短板”日益突显在我们面前。五是馆舍闲置, 利用率不高。2012年全年流通总人数为0的公共图书馆19个, 占总数的11.05%;开架书刊为0的公共图书馆49个, 占总数的28.48%;藏书量为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473个, 占总数的21.38%;藏书量少于1000册的乡镇综合文化站339个, 占总数的15.33%。有些地方政府投入高额资金建设的文化设施, 在验收达标后, 后续工作跟不上, 使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只有遇到上级部门检查、视察等情况, 才重新开启场地“亮个相”。个别地方的社区或农村文化设施服务内容单一, 甚至单纯成了打麻将、斗地主或下象棋的棋牌室。

(二) 文化惠民工程资金紧缺。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转投入不足。2012年全省无购书专项经费的公共图书馆97个, 占总数的56.40%;全省无业务活动专项经费的群艺馆 (文化馆) 82个, 占总数的45.33%;全省无业务活动专项经费的乡镇综合文化站697个, 占35.5%;业务活动经费在0.2万~0.9万元之间的48个 (业务活动专项经费最小额为0.2万元) , 1~9.9万元的1430个, 10万元以上的仅3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展缓慢。目前, 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虽已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架构, 但由于在建设过程中, 各级财政大多数没有配套资金, 仅依靠中央补贴的一半资金, 设备更新、运行维护、专职工作人员保障等经费没有任何来源, 致使相当多的基层服务点建成之日即为瘫痪状态。二是“三馆”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尚未到位。2011年初, 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按级别为省、设区市、县 (市、区) 、乡镇公共文化设施给予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根据《意见》精神, 我省属于中部地区, 中央补贴一半, 剩下的由地方财政配套。目前看来, 多数地区, 特别是县 (市、区) 以下单位免费开放资金仅为国家拨付资金和省财政的部分配套资金, 很多地方根本没有配套, 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有将国家拨付专项资金交付免费开放实施单位, 甚至挪作他用。

(三)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者多集中在省、市级公共文化单位。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高水平人才奇缺, 并且人员结构老化严重。2012年数据显示, 全省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1852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29人, 副高级职称168人, 中级职称564人。从分布情况看, 省级1个馆拥有正高级职称10人, 占34.48%, 副高级职称41人, 占24.40%;11个市级馆共有正高级职称19人, 占65.52%, 副高级职称75人, 占44.64%;160个县级馆均无正高级职称人员, 有副高级职称52人, 仅占30.95%, 平均每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仅有副高级职称0.33人。有49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无中级职称。全省群艺馆 (文化馆) 共有从业人员2507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 副高级职称231人, 中级职称743人。从分布情况看, 省级1个馆拥有正高级职称5人, 占10%, 副高级职称16人, 占6.93%;11个市级馆共有正高级职称27人, 占54%, 副高级职称87人, 占37.66%;168个县级馆均无正高级职称人员, 有副高级职称52人, 仅占30.95%, 平均每个县级文化馆仅有副高级职称0.33人。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4440人, 其中专职人员2002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5.09%;在编人员1566人, 占总数的35.27%;共有正高级职称21人, 占总数的0.47%, 副高级职称23人, 占总数的0.52%;中级职称400人, 占总数的9.01%。公共文化服务各单位亟需补充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年轻人才, 培养后备力量。二是用人机制不完善。文化工作队伍是开展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 需要具备尽心尽责的工作作风、一专多能的业务水平、较高文化修养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省、市两级公共文化单位相对好一些, 然而县一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状况就不容乐观了, 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 而且人员随意性、流动性大, 队伍不稳定。致使乡镇文化站人员专业不专职、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情况较为严重。如某县一乡镇综合文化站, 只有一名兼职管理人员, 同时兼管人大、政协、人口计生、妇联、团委等工作, 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文化工作中。需要指出的是, 目前全省仍有11个县级文化馆、5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仍有105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安排专职管理人员, 占乡镇 (街道) 综合文化站总数的47.51%。三是奖惩激励机制缺失。“铁饭碗”“大锅饭”思想仍然存在, 同时, 对那些想要发挥作用、有所作为的文化工作人才来说, 由于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很难调动起积极性, 导致有限的文化工作队伍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 影响了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文艺人才分布不均, 大多集中在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文艺人才本来就不多, 而这些稀缺的农村文艺人才又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导致农村缺乏文艺团队;已建的文艺团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 人心不稳, 文艺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 文化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我省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出台, 全社会形成了建设文化大省的良好氛围。但是, 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认识水平等制约, 长期困扰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制约因素并未根本消除。一些基础性问题依然存在。现行政策体系与文化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符, 与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不匹配。国家出台的《国务院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造成很多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拆除后重建没有保障, 有的建成即不达标或由于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不能发挥其应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此外,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执行不到位, 致使基层文化队伍数量匮乏, 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发展。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途径

针对以上问题,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文化惠民、人民至上的思想,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设、管理和使用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笔者建议从“建设”“利用”“队伍”“投入”四个方面入手, 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为文化惠民工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一) 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完善省、市、县、乡 (街道) 、村 (社区) 五级文化设施网络。

适应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 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 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公共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 分年度对那些设施设备落后, 当年又无力新建或改扩建的市、县两级群艺馆 (文化馆) 、公共图书馆进行适当补贴, 加以维修或升级改造, 尽量适应当地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全省尚无群艺馆 (文化馆) 、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 (社区) 文化活动室的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村 (社区) 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统筹规划, 制定分年度建设规划, 争取早日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形成完备的省、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村 (社区) 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二)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范化管理, 努力提高利用率。

一是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性和政府主导性原则。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应该坚持公益性原则, 坚持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 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 完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目标。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 精心策划群众需要、扶贫扶智的文化引导活动, 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互动性强的文化服务内容, 让广大人民群众“唱主角”,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 (站) 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并不断丰富免费开放内容, 创新免费开放形式。各类公共文化设施都应设置方便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文化生活, 打造活动品牌。以“燕赵群星奖”“冀图讲坛”、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等活动为龙头, 打造和推出一批公共文化示范区、群众文艺精品和品牌活动项目。三是强化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认知度。重点宣传免费开放的惠民政策、本土文化特色及开放时间、开放内容等。创新宣传形式, 充分利用广播影视、网络、报纸、电子屏幕、宣传橱窗、流动舞台、文艺团体等资源, 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受众率,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群众了解公共文化设施, 找到并熟悉走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门”。

(三)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从政策上、制度上强化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使用、交流和奖惩力度,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为公共文化设施的良好运行和文化惠民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要求, 为各级公共服务单位、特别是乡镇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文化工作人员。二是采取多种形式, 合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 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经验,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合理采购社会、企业的人才资源, 用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的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另一方面, 还可动员企事业单位、学校、党政机关与各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挂钩结对子, 并建立长效机制。共建单位可派出有一定文艺特长、文艺爱好或有文艺组织能力的人员为公共文化机构服务, 同时, 也可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的阵地设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 形成共利共赢的局面。特别是要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招募文化志愿者, 建立机构, 开展服务。

(四) 加大投入, 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的资金保障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文化事业投入政策。进一步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古籍保护等财政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 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二是引入多种资金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拓宽投入渠道,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全省社会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3]全国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资料汇编.

[4]关于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化馆 (群艺馆) 评估定级结果情况的通报.

[5]河北省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情况概览.

[6]关于我省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基本建设情况的报告.

8.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 篇八

在武鸣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索安副首相一行详细了解了劳动力市场的招聘业务、社保经办机构服务情况。通过现场参观考察,大家对该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赞不绝口,感同身受。

考察中,王忠平副厅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近年来广西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他指出,广西把促进就业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要务,以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广西的从业人员数从1978年的145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9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同时,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实现了从“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从国家单一责任向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共担、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保障体系的重大转变,针对养老保险等制度创造性地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到2012年将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到2011年,广西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308.34元,比1987年增长了39倍;失业人员失业金最高领取标准达812元,月人均失业金462元,比1998年增长了230%。

与会代表认为,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朝着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是亚洲各国和地区学习借鉴的典范。

上一篇:老同学三十年聚会祝福语下一篇:处级干部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