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9篇)
1.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一
一、贫困村扶贫发展对策(措施)
1、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子、吃透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把增收目标落实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上,把产业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上,把项目落实到村组、农户。经过3年努力,使每个贫困户都有1-2个相对稳定的增收项目,贫困户6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2、认真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稳定贫困地区粮油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千方百计增加粮油生产效益。扩大农业综合开发范围,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不断增强丘陵山区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水稻、油菜、玉米、马铃薯四大作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3、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建设一批专业(组),促进农民大幅增收。注重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增收多的区域性特色产业。以天麻、杜仲等中药材、特色菜和魔芋为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结合林权制度改革,以核桃、板栗、银杏等干果和食用菌为重点发展林果业;结合沼气推广,以养猪为主、养牛养羊为副发展畜牧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生产专业户。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各类组织、企业从事规模种养、农产品运销加工、生资供应、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积极引导龙 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利润返还和提供相关服务带动贫困户增收,达到“扶一个龙头、建一片基地、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4、积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围绕优势或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知名度广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支持供销合作社和其它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为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经营服务。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组织好名、优、特、异农产品销售。
5、全力抓好劳务输出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贫困地区要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在积极开辟新的劳务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开展好“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科教扶贫、科技开发,引导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流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组织好“阳光工程”、“星火计划”和“科普惠农兴村”等培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使农民接受农业实用技术、农村能工巧匠手工艺、专业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等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贫困地区科技进步和产业产品升级。
7、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扶贫重点村建设,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土地整治治理、农田水利建设、通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安居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通讯设施建设等,重点抓好路、水、电、房四大基础设施建设。把扶贫移民示范村建设与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相对集中、整齐化
一、经济适用的要求,搞好规划和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贫困户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加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使贫困地区群众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完善农村“新农合”和低保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和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疾病、上学、灾害致贫现象。
8、加强贫困村组织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村级领导班子,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返乡农民工中选拔村干部。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本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解决村级组织建设、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问题,调动贫困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9、充分利用好内外资源,强化自力更生,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老百姓积极参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多年来扶贫 开发的经验证明,单纯的救助式扶贫不会自动提高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扶贫开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才能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使贫困群众真正摆脱贫困,走上自尊、自强之路,深入宣传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参与整村推进,尊重贫困村群众的意愿,注意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10、加大种养业投入力度,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坚持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围绕解决温饱、增加收入这一主要目标任务来进行。发展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和增加收入直接有关的种植业、养殖业等短、平、快项目,以及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采取集中项目、资金、人力、物力,加大了种养业项目的投入力度,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贫困群众快速增产增收。
11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着力把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支柱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和自然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着力培育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农业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二、贫困村扶贫发展思路(建议)
.1.狠抓产业建设。一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产业布局,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初步形成能使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准确定位,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突破口。..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速度,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3.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充分挖掘贫困乡村自身的地理及区位优势,引导扶持带动贫困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采用招商引资、合资、集资等多种投资和管理方式共同开发特色旅游土特产品、地方特色餐饮等,带动旅游观光、旅游休闲、家庭旅馆、农家乐等迅猛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4.创新思路,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社区扶贫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的助推器。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小康建设的热情,改变农村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显示出农村社区建设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展示新时期农民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大批农村的先进力量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得到突破性发展,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可以较好的破解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从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义务,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5.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二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 明度。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6.依托资源,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化扶贫的支撑,只有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产、加、销相互衔接,才能真正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龙头企业带动,有利于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化扶贫的实施步伐,提高扶贫效益。.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闯敢干的农民从生产环节中退出来,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通过提供市场信息、组织参观学习、给予资金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扶持一批农民贩运大户,使大户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骨干和支撑。大力发展和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的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 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2.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二
遵循“四个不变”, 学习科学发展观
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不变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 是更好更快地发展。石油企业要想获得与自己地位相称的优势, 就必须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这是石油企业的中心任务,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变主题。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 要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责任同担, 坚持把生产经营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全天候、全方位、全身心地渗透到石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
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不变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 一定要确立职工的主体地位。一是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二是推进石油企业管理, 让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全过程, 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从政治上确立职工的主体地位;三是制定长远规划, 抓好职工队伍建设, 通过强化培训和教育, 使职工提高觉悟、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为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四是使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尽最大努力满足职工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树立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观念, 进而增强主人翁意识。
要把正确的政治导向作为不变的要求。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发展的形势、环境、状况及企业定位、战略目标、发展方向有进一步的认识, 认清当今形势下石油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认清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美好前景, 充分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作为不变的信条。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揭示和反映规律, 强调一切按规律办事。加强和改进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使之形成特色、发挥威力, 也必须坚持科学态度, 尊重客观规律, 把握辩证关系, 注重实际效果。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努力增强实效。要正确处理防范与疏导的关系, 重在进行疏导。在工作中, 要坚持预防为主, 把矛盾抑制在萌芽状态, 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坚持“三个创新”, 践行科学发展观
创新方式, 增强工作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此, 一要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通过居民论坛、群众评议、调查走访、热线电话等形式,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反映利益诉求、排解公众情绪, 让群众自己评议他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同时把国家、集团公司、石油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措施说清楚讲明白, 努力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和价值判断。二要多用群众参与的办法。结合石油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使群众参与的过程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 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 让道德建设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和精神追求。三要多用提供服务的办法。要调整工作思路,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育职工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 从人们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 按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来提供有针对性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把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情做实做好。
创新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与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创新, 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比如网络、企业文化等。网络具有高效、便捷、传播范围广等优点, 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工具。对于人员众多、战线过长、网点分散的石油企业来说,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这一载体, 将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便利。所属二级单位也可将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职工思想状态及思想热点通过网络随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寻求支持和指导;企业职能部门也可以随时掌握各二级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 了解职工的思想状态;基层职工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和思想难点通过网络与相关人员交流, 探讨答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主体, 企业文化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两者是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的。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团体意识、服务意识、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是石油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石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应以企业文化为载体, 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职工团队, 在不断推进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机制, 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局上下的共同任务, 不能只靠政工部门一家, 不能搞“单打一”, 必须加强领导、协调配合, 形成各方面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的大政工格局。为此, 一要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基层单位的作用。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级组织的自我管理中, 落实到企业的规章制度里, 在潜移默化中使其成为基层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三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 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五一社区服务中心)
3.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三
摘 要:当前,煤矿企业面临着需求放缓、产能过剩、市场下行、举步维艰的新常态。严肃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对于煤矿企业攻坚克难、抵御“寒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标准、培养、程序、纪律四个方面阐述了煤矿企业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引言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201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通知》予以公开发布(简称《细则》),对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细则》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体现了实践探索的新经验,是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遵循。
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十年黄金期后,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着需求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大幅亏损的严峻形势。在这种“困境极寒”的新常态下,切实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锻造一支吃苦耐劳、忠诚奉献、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充分發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煤矿企业“求生存、保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煤矿企业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确保党的血液新鲜健康,最根本在于认真贯彻落实《细则》要求,最关键在于坚持标准、加强培养、规范流程、落实责任。
一、严格标准,突出政治过硬和素质全面
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思想入党,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证。
政治过硬是前提。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觉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上是否成熟、能否加入党组织的第一标准。考察发展对象政治上是否合格,关键看他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自觉为党的纲领而努力奋斗,是否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素质全面是保障。煤矿特殊的行业性质,决定了其员工队伍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当前,煤矿企业从事采掘一线工作的员工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多为初、高中文化水平;而从事技术、管理的员工则多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这种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能简单的以文化程度的高低来衡量和取舍发展对象,而是应该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双培双推”原则”:“双培”,即有意识地把党员培养成安全生产技术能手,把安全生产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双推”,即坚持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从劳动模范、安全标兵、生产骨干中,从优秀团员、优秀青年中推荐和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建立起思想、业绩、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坚持优中选优,才能把那些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优秀员工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从源头上确保发展的党员都是先进分子。
二、严格培养,重视思想汇报和考察教育。
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是入党程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党组织对其加深了解和针对性进行帮助教育的重要途径。党组织要指定专人经常找积极分子谈心,对他们的汇报给予必要的反馈,在对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对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及时教育、认真帮助。要采取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任务、开展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要坚持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考察其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和工作表现,同时要考察入党动机是否端正,考察本人历史、家庭及社会关系和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严格程序,坚持票决制和公示制。
严格、科学、规范的程序是提高新党员质量的重要保障。程序严,才能质量优。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通过党组织较长时间的考验,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细则》规定的五个阶段25项步骤逐一落实,绝不能简化、搞变通或走形式。
票决制和公示制是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党员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务实管用的好办法。在党支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时实行票决制,有助于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益。实行公示制,可以更广泛、更充分的听取党内外群众对拟接收预备党员的意见和反映,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带病入党”。
四、严肃纪律,明确责任追究和分级把关
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决不能搞庸俗化,更不允许搞不正之风。各级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严守纪律、分级把关、层层审批。对那些在入党问题上“开后门”、做交易的违纪违规问题和不正之风,要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不坚持标准、不履行程序、超过审批时限和培养考察失职、审查把关不严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对采取弄虚作假或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并在支部大会上公布。
结语
质量是发展党员的生命线。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政治任务。煤矿企业党组织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常态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煤矿企业御寒过冬、实现扭亏增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篇四
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绩效考核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能够激励企业员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运行机制成为关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现有的员工资源使企业达到较好的经营效益是企业科学发展,是理性经营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一套与薪酬体系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那么任何一种薪酬体系都将是一套古板没有活力的机制,长期下去必然走向灭亡。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其他性质职能性质组织的绩效考核略有不同。对企业员工的考核不仅涉及其薪酬体系,而且还涉及到与其激励相关的其他因素。绩效与激励之间应当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深化员工的薪酬和激励制度改革,从而形成动态机制。员工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能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福利、晋升等环节提供重要而准确的参考依据,具体的主体主要有这样几个作用:
1.绩效考核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虽然在本质与现代企业有一定区别,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思路大同小异。对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能力与职位匹配,就必须做到对每个员工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只有“知人”,才能“善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如此,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利用的基础就是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情况。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使企业对每个员工的能力,技能,态度等方面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其安排到合理的职位、而且通过绩效考核,员工也会对自己的情况更加清楚,有利于其扬长避短,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可以增加其工作效益。
2.绩效考核是企业合理拉开员工差距的依据
现代企业制度薪酬分配要求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企业员工的薪酬亦如此。要做到效率与公平这两点,必须把员工的绩效考核作为基础,才能突出职位,突出绩效,使那些贡献大、技能高、绩效好的员工得到奖励和发展的机会,发挥企业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如果没有绩效考核,那激励制度就会成为死水一潭,;如果绩效考核不与员工的激励挂钩,更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3.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奖惩的依据
绩效考核能够反映企业员工的各个方面,如:研发、实践等方面。如果业绩优秀,发展潜力大,可以给予晋升机会,薪水奖励;如果业绩不良,可能其能力,素质与现在的职位不匹配,可以降低岗位或重新竟聘岗位。企业也可以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工作能力差,工作态度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处。
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原则
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企业每名员工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情况、职责履行程度、对组织的贡献或价值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挖掘其潜能,提高其工作效率。
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
一般来说考核的办法、考核标准、考核指标、程序等要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考核者和被考核员工公开,考核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考核的结果要公开。
2.分类考核原则
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要在岗位评价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考核。职能部门的员工,管理岗位的员工及辅助人员的考核标准应区分开来,要突出其岗位的特点。
3.注重实绩的原则
对员工的考核不能唯学历、唯资力、唯职称、唯身份而论,而不注重对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的状况。对一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是综合的而不是片面的。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各类考核指标要结合岗位职责,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考核时客观公正。
对员工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1.对员工进行分类
由于企业的员工是在不同的岗位工作的,所以对被考核的员工按所在岗位不同性质进行分类较为合理并且方便操作。一般分为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生产人员、辅助人员四类进行考核。管理岗位的员工按管理的幅度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等。也可以按专业划分,部门划分等。
2.员工绩效考核的内容
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要尽量量化指标,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定性。主要从员工的资力、学历、水平、能力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要对量化指标加权,比如:从事科研的员工,对其科研能力指标权重要大。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考核要区分开来,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在制定标准时,要明确具体,不同职务、不同层次的岗位的人员在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管理人员的考核应侧重指令性,工作完成的情况、工作质量和及时性、参谋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指标。对人员的考核要注重考核其实验技能、安全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与劳动态度等指标。
3.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根据企业员工的工作特点和岗位性质的不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岗位的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可视情况而定。考核的等级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类时可以按照分数划分,也可以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为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考核结果采用不同的分布方法,对一定比例的员工员工应给予晋升或其他奖励。
企业要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应采取的措施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要真实地反映员工的现实工作情况及其各项技能情况,有的放矢。使其能够更好的为组织服务,形成一支高效的员工队伍。为了做好员工的绩效考核,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认真做好职务分析
考核“人”主要是考核员工在其岗位上的工作情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岗位描述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为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先拟定好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要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考核办法和任职资格条件,不仅能为员工竟聘上岗位提供规范、统一、相对合理的基础标准,也为制定绩效考核标准,确定指标的基础。
2.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标准
考评项目和考核因素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全面和是否相关,定义是抽象含混还是具体明确,都对考核结果影响很大。一般把绩效标准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就是建立员工工作的行为特制标准。绝对标准的评价重点在于以固定标准衡量员工,而不是与其他员工的表现作比较。相对标准就是将员工间的绩效表现相互比较,也就是以相互比较来评价个人工作的好坏,将被考评的员工按某种向度作顺序排名。此时每个人既是被比较的对象,又是比较的尺度,因而标准在不同的被考评群体中往往有着差别,而且无法对每个人单独作出“行”和“不行”的判断。
3.对考核者进行相关的培训
5.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五
林产工业的加速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林产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产业化带动现代化,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抓好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林板业、林纸业、林化业,促进全省林产工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结合思路,对加快湖南林产工业发展提出对策.
作 者:罗振新 作者单位:湖南省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湖南,长沙,410007 刊 名:湖南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0(3) 分类号:F326.23 关键词:林产工业 发展 思路 对策 湖南
6.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六
摘要:远离中心城市、自然条件较差和公共服务落后,是我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主要原因。按照“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主体功能布局”的基本思路,建议采取加大帮扶力度、突出帮扶重点、落实帮扶责任、鼓励人口迁徙和促进要素流动等措施,全面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主题词: 老区发展思路
革命老区是指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目前,四川全省有81个县(市、区)划定为革命老区县。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告慰先烈的历史责任。
一、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革命老区的面貌尽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2009年,革命老区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1778.6元,与全省平均水平之比为0.68:1。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明显滞后,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远离中心城市。川陕根据地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其核心区域就是现在巴中市所辖的通江、南江、巴州、平昌四县区。巴中到成都的距离为452公里,到重庆的距离也在
1380公里以上。此外,革命老区较为集中的阿坝、甘孜等藏区,距离中心城市也相对较远。革命战争年代,远离中心城市是根据地赖以生存的有利条件。经济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远离中心城市则成为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是自然条件较差。地瘠民穷的自然条件加剧了社会矛盾,“越穷越革命”,是老根据地得以创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自然条件较差也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巴中的通江和南江都属于山区,藏区属于高原,地理气候条件使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限制,人口居住也较为分散。81个革命老区县中,有18个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回顾历史,川陕根据地和藏区的根据地之所以不能持久,经济难以支撑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公共服务落后。由于远离中心城市、自然条件较差和人口居住分散,使革命老区公共服务的成本相对较高。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革命老区薄弱的财力也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2009年革命老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等级以上公路密度低4.6%,电话普及率低15.8%,每百人拥有的医生人数少21.7%,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的专任教师人数少6.7%。公共服务落后,导致发展条件的巨大差异,使一些革命老区县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紧紧围绕为革命老区的人民谋福祉这个根本,而把地域等其他因素置于次要地位。
——尊重自然,就是充分考虑革命老区的自然条件,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统筹兼顾,就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协调发展,就是努力缩小革命老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基本思路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主体功能布局”。
1.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目的是让曾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正如马克思所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关键,不是改善发展成果的分配办法,而是改善发展条件的分配办法。以增大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努力强化革命老区的交通、通信、电力、水利、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就是要通过改善发展条件,从根本上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2.推进主体功能布局
通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尽可能改善革命老区的发展条件,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革命老区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等。在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时,也必须考虑服务成本、财力许可和环境容量。根据自然条件,不少革命老区都属于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或生态地区。以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
流动为主要抓手,推进主体功能布局,既可以大幅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迅速提高革命老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又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同步小康的预期目标。
三、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按照“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主体功能布局”的基本思路,建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加大帮扶力度
要增大资金帮扶的力度,除争取国家重点支持外,省级财政也要尽力增加对革命老区的转移支付。要增大政策帮扶力度,除全面落实对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外,对具备条件的县还要相应落实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限制开发地区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要加大项目帮扶力度,对由国家和省为主承担的铁路、高速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在革命老区布局。
2.突出帮扶重点
巴中所属三县一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先烈最多,是全省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这里既不属于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又较为集中。对革命老区的帮扶,要特别突出巴中这个重点。
3.落实帮扶责任
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按照职能分工责成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落实帮扶责任。包括:由交通厅帮扶公路建设,由水利厅帮扶水利建设,由经
信委帮扶通讯建设,由教育厅落实教育事业帮扶,由卫生厅落实卫生事业帮扶,由省电力公司帮扶电网建设等。
4.鼓励人口迁徙
一是促进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在坚持自愿的原则下,通过城乡两类户口权益的合理置换,破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制度障碍,鼓励农民工携家属进城定居。发挥城镇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应,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腾出更多资金增加对农村的人均公共服务投入。
二是促进农村间的人口流动。积极建设人口适度集中居住的新型农村社区,包括:在平原地区建设适度集中居住区,在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建设小规模集中居住点,在贫困地区建设扶贫新村,在民族地区建设定居新村。依托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布局公共服务体系,大幅降低农村的公共服务成本。
三是促进区域间的人口流动。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工程移民,鼓励限制开发区的人口向外迁徙,并明确重点开发区在承接人口转移方面的具体任务。对迁出革命老区的人口,还可考虑增加一次性资金补助。
5.促进要素流动
发展飞地工业园区,满足限制开发区异地办厂的客观需要。积极开展用气权交易,在增加对革命老区资源补偿的同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7.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七
目前,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具有多重意义。首先, 发展社区银行, 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个性化的社区银行服务;第三, 社区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在区域经济演化的促进下形成的社区金融服务需求;第四, 发展社区银行, 可以扩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 满足多样性的有效金融需求, 形成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和商业银行合理分工, 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五, 发展社区银行是引导民间金融合理发展的需要;第六, 社区银行的建立是我国放松银行管制的突破口。可见, 在我国积极而有步骤地发展社区银行是一个必然趋势。具体思路与对策如下:
一、政府的支持——改善中小银行的外部环境
1. 放宽银行业市场进入条件, 设立灵活的准入门槛, 以便利社区银行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是10亿元人民币 (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是20亿元人民币) , 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是l亿元人民币, 农村合作银行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是5000万元人民币。在我国地域差别很大的情况下, 固定的资本金限额势必影响社区银行作用的充分发挥。
2.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是社区银行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
第一, 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有利于市场获得更多的银行财务与风险状况信息, 使得市场有更大余地对影响银行财务状况的发展措施做出反应。
第二, 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了董事会责任, 有助于确保银行建立识别和管理经营风险的系统, 并且保证这一系统随时处于正确运用之中, 进而推动董事会更加注重履行职责, 促进银行稳健经营。
第三, 信息披露制度的确立, 消除了监管者与银行的信息独占性, 使社会公众更深刻地认识到银行董事和管理者对银行事务的管理负有全部责任,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将来援助危机银行或补偿存款人损失的压力。
3. 建立信用体系, 完善信用环境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既为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安全经营的环境, 也有利于社区银行在公平的环境中发展业务, 不再受到信用和清偿力方面的无端猜疑。
首先, 政府推行“失信成本”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失信者得不偿失, 从而不敢冒失信的风险。
其次, 建立信用记录, 为个人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使诚实守信者受到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不讲信用者受到应有的惩处;建立对信用记录与评估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制定相关制度与法规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必备档案。
最后,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与政府信用有机结合的国民信用体系。
4. 推动银行卡联网, 完善支付体系
推动银行卡联网, 推广使用有“银联”统一标识的银行卡, 提高结算效率, 有助于降低社区银行的市场进入成本, 促进社区银行业务的开展。
5. 建立破产退出机制与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的传统所有制观念根深蒂固, 使社会大众偏好于国有商业银行。而服务更加贴近社区、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的社区银行却无法得到应有的信任。要真正解决这种信任危机, 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与适当的存款保险制度, 因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护中小存款者。
二、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战略定位
1. 我国社区银行的模式定位
(1) 资本结构。社区银行的资本结构大体上有三种可能的类型: (1) 股权集中, 有绝对控股股东型; (2) 股权高度分散型; (3) 虽没有绝对控股股东, 但有多个持股量近似的大股东型。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应该选择第三种类型的资本结构。原因有三:一是能避免社区银行成为某些大股东操纵为其服务的工具, 使其更易于接受政府的指导, 这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对经营者的监督更为有效, 能够减少国有银行曾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使社区银行能够稳健经营, 减少风险;三是能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 为社区银行的扩大融资提供便利。
(2) 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社区银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股份制的道路。建立、健全“小而精干”的董事会决策机构和议事程序;建立以董事会的授权为基础、严格的行长负责制;建立对高级管理人员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使社区银行的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3) 经营模式。我国社区银行应针对社区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注意加强同业合作, 以达到优势互补和规模经济的效果;各个地区还可以成立社区银行协会之类的行业自律组织, 进行行业管理, 做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公平竞争。
2. 我国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
所谓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 是指社区银行如何根据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 在充分考虑自身的规模实力和经营特点的情况下, 扬长避短, 确定自身的位置和应扮演的角色, 以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使自己获得更快的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大致有以下三种市场定位战略:
(1) 差别化战略。差别化战略是指社区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与大型国有银行和国有股份制银行不同。因为社区银行规模较小, 本身的资源和经营能力、精力都十分有限, 因而不可能在很广泛的范围内都提供最好的服务。因此, 必须有所侧重, 有所选择, 将自己的各种资源集中于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上, 确定明确的业务发展取向及市场定位, 然后以此为基础, 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地区化战略。地区化战略是指社区银行立足于本地区, 并以此为中心逐渐扩大经营范围。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社区银行在本地区一般都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市场基础, 并且具有地方政府背景。
(3) 阶段化战略。阶段化战略是指社区银行在发展起步时期, 不宜过分追求规模, 而应当定位于以当地经济特别是小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随着自身营业规模、营运资金的不断扩大, 再逐渐选取一些中型的企业进行融资, 同时大胆开展金融创新, 逐步丰富可提供的金融服务形式。
三、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战略选择
1. 将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将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已有的中小金融机构改造成为社区银行, 是间接成立社区银行的可行途径, 并且正好与当前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一致, 易于被决策层采纳。但这种途径的不利之处是现代企业产权规范化改造难, 民间资本由于对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的畏惧而入股的积极性可能不高。
(1) 逐步推动对信用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
我国目前可以对合作金融和社区银行的改革同时进行试点。现有的城市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既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社区银行的形式, 利用不同金融模式的优势, 形成层次鲜明、相互补充的金融组织形式,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农村信用社, 存在的时间较长, 已经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业务基础, 因此, 未来我国社区银行的建立应该首先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造加以实现。对于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来说, 资本金普遍不足, 业务范围被限制得过死, 业务开发成本过高,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 违法、违规经营严重, 盈利能力下降, 风险日益增大等问题非常突出。未来可以考虑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对其进行规范, 建立灵活的股权配置机制, 从根本上改造和完善股本结构,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机制, 从而为将其进一步改造成社区银行做好准备。
(2) 引进民间资本参股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为了进一步扩大股权的多元化, 促进股权结构的优化, 并通过经济利益引导企业和个人股东关心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扩大其在地方的影响力, 对于我国已经普遍存在的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可以考虑先行逐步降低其地方财政股所占的比重, 增加企业法人股和个人股的持股比重。更重要的是, 这样做还可以逐步消除政府办银行、行政干预银行经营运作的弊病, 使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能够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2. 由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当前, 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组建民营银行的愿望非常强烈。通过这种方式组建的股份制社区银行没有历史包袱, 产权清晰, 市场定位目标明确。但防范民营企业资本受利益的驱动而过度扩张造成的金融风险, 以及防止民营企业股东控制社区银行从而获取关联企业贷款等问题, 可能导致监管当局在机构审批时十分谨慎, 市场准入较难。
3. 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成社区银行
目前, 我国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比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更高, 并且对当地小企业创业的贡献更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能改变以往只采用“堵”的抑制手段, 而辅以“疏”的发展方式, 积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 通过组建社区银行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和运营起来, 则更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方式虽然短期内难以实现, 但从长远来看,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8.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篇八
以营造和谐氛围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企业既面临着日趋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处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文化的互相交融的氛围中,技术进步越来越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用企业文化提升产品的品位,以品牌赢得市场的竞争,才能改变过去那种对企业文化狭隘的认识。
科学认识,明确角色,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组织的工作优势。从科学管理来看,企业组织所具备的文化角色,可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成功的特有优势。
一是企业组织是企业民主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企业民主、企业制度以及企业目标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企业的重大决策,包括制定发展规划,重大措施出台,职工下岗安置等等。二是企业组织是企业价值观体系形成和传播的重要角色。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特别重视企业价值观念体系,这个体系居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同时,还应该强化企业价值观的传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职工开眼界、得信息、学技术、求新知的需求。借此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到职工心中。三是企业组织是企业精神人格化过程的重要角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浓缩表达,它是对企业职工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把握重点、全力推进、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组织的工作突破。
9.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篇九
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无论是从任务、目标、职责、责任、方式方法来看还是从措施、要求来看都与地方有所不同其本身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据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论证。
一、颁布、实施“决定”和“法律”的影响与作用
年月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号文件,颁布、实施《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文件第条规定:“进一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等都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管理计划生育的责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经费和措施以及计划生育的奖励优惠政策。”
年月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律”),并决定该法于××年月日开始实施。本法第条规定:“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国家的“法律”规定,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组织,都应当认真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承担管理计划生育的责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经费和措施,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做好各类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向他们提出计划生育要求。
除此而外,还要加强与下岗失业人员所居住的街道、社区的联系,协助政府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协助政府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包括: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责成其负责日常工作的摆布和实施,落实好宣传教育、统计、信息搜集和通报、避孕药具发放以及相关的管理与服务;
协助法定代表人依法兑现计划生育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组织开展有利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的各项活动;
保持与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联系,求得指导,并配合完成综合治理人口、下岗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等项职责和任务,搞好“线”与“面”、“条”与“块”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从目前看,“决定”和“法律”的这些规定已经或者正在企业层面贯彻落实,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得到改进。
其标志是:法定代表人更加高度重视,也更加自觉地依法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责与责任,并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作为整个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两种生产(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两种成果(管理经营成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果)、三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起要,以往那种两层皮的态度和做法有所克服,甚至已经远去,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与进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乃至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得力,也越来越起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日常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等项业务活动搞得更加像样、扎实和有效,成为企业最能爱岗敬业、最能战斗、最能奉献和最活跃、最有生气、最受职工、家属和流动人口欢迎、满意的部门和队伍;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为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创造出了良好的人口安全环境;
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成为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得到了诸多的关爱、帮助与扶持,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人文含量逐渐增强和释放,使工作的重点对象能够从思想感情、行为作风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受到教育启发,受到触动感动,从而转变观念主动接受宣传教育,接受管理和服务,以往存在的那种一烦、二撵、三不管和顶牛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将包袱变成了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和个人的优势;
与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特别是社区、村组的沟通更自觉,联系更紧密,配合更有力,“线”与“面”、“条”与“块”的结合也更融洽、更和谐,企业也为地方做出了榜样和贡献。
这些标志,最基本的还是“决定”和“法律”走进了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目标、内容、措施、方法和要求得到了落实与创新。比如:长春一汽集团公司,近年来能够始终如一地抓宣传教育,抓综合管理,抓优质服务,而且能够始终如一地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技术服务等方面搞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探索,做得很出色。
实践证明,“决定”和“法律”的颁布与实施,给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春天般的变化,其影响深重,作用明显。
但是,这种影响和作用还不能估计过高,还有“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法定代表人,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安全问题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作用,两种生产、两种
成果、三个文明一起抓、一起要的意识不够浓厚,其行为也不够自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处于低谷,机构、人员形同虚设,任务、目标、内容、方法、措施、要求和奖励优惠等缺乏具体的明确和落实,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这些最为基本的工作机制常常被搁浅,与所在地的关系也不够融洽,几乎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拖腿者。
问题的出现在于企业领导没有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责任,没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树立和落实依法办事的理念,没有看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四个“没有”,从根本上说就是违法,就是失职。
因此,应该警醒,特别是要采取果断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培训措施、督察措施、奖惩措施等,加以解决和扭转,绝对不能容忍违法、失职法定代表人的存在,不能容忍四个“没有”的存在。
二、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应当明确的思路与对策
(一)法定代表人应当再认识、再重视、再抓落实
作为一个企业,拥有成百上千、上万的职工和子女、子弟,拥有相当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如同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几乎是一个小社会。企业内部的改革,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经营已经融合到一起,两种生产、两种成果和三个文明一起抓、一起要,是当今时代法定代表人必须做出的根本性选择。
同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企业特别是法定代表人要有浓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足够用的能力与水平,甚至是魄力和人格的魅力。
因此,重视和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是法定代表人的法定职责和责任,而且也是整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经营对立起来,或者一头冷、一头热,或者顾此失彼,都是错误的。
要认识到,通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一起抓、一起要”的获取,可以促进职工、子女、子弟和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强人口的安全性,使企业的管理、发展始终处于良好的人口环境里。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口一旦具有了数量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性、分布的安全性、素质的安全性,就等于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减轻了压力,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动力。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来就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份额。况且,“决定”和“法律”已经明确规定,并赋予法定代表人一定的职责和责任,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承担和完成。对此,法定代表人不能无动于衷,不能麻木不仁,不能不在乎,需要再认识,再重视,再落实。
(二)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重点和热点
相对地方而言,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似乎容易开展一些。其实,并不然。表面上看,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一条线,不像地方那样涉及的面大。而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简单,也有许多复杂之处。
面对地方,企业无疑属于一条线;面对企业,其本身就是一个面,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哪一样都不能少,哪一项都不能忽视。
而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旧有企业特征的难点、重点和热点。这些难点、重点、热点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比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覆盖面大,涉及层面复杂,针对性、政策性、服务性强,管理任务繁重,决定了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然要产生难点、重点和热点。
另一方面是由企业所存在的不同管理结构、不同经营机制、不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情况决定的。比如:效益好一些的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必然要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容易开展起来。反之,则不然。效益差,下岗失业人员多,人心不稳定,做起工作肯定要有许多的困难和麻烦。
因此,难点、重点、热点必然要产生出来。当然,还有职工素质的高低、工作基础的好坏和外部环境的优劣等影响,工作对象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等,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流动人口的进进出出,流动人口需要企业提供就业机会,需要安排子女上学,需要得到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帮助和照顾,等等,势必要加重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担,也是产生难点、重点、热点的又一个方面的原因。
难点。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就是管理工作复杂,人员里一半外一半,很难一步迈到位。
同时,受企业效益好坏的影响大。企业效益好,其工作难点就少;企业效益差,工作难点就多。所以,企业效益决定着那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的有无与强弱。
重点。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与地方相一致,就是:落实现行生育政策、节育政策、奖励优惠和处罚政策,做到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要做好安排,适时生育,保证公民依法享受生育的权利;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要做好工作,及时采取安全、稳定、有效的避孕措施,促使公民依法履行节育的义务;对响应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应当依法兑现奖励优惠的规定。
对确实不能够按照要求办事,出现违法生育事实的公民,除了给予行政处罚外,还要依法接受经济处
罚,依法交纳社会抚养费。抓重点,实际上就是抓控制,抓企业的人口安全,减少人口对企业的压力。
热点。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热点主要是:兑现奖励优惠政策;宣传、教育、指导、帮助、促进职工,包括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转变观念,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特别是要解决好生育性别偏好、出生人口质量低、人口早期教育尚未普及等涉及家庭切身利益和民族切身利益发展的问题,以及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性别歧视、新生儿有缺陷等想象的发生;通过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的开展和落实,既要满足工作对象的需求,又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热点的出现,直接展示出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这就是要变以行政制约为主为依法办事为主同时不放弃行政制约,以单纯抓业务管理为主为既要抓业务又要抓服务为主,以在岗职工为主为既要以在岗职工为主又要以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为主。
实现这些改变,必须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小天地,迈进围绕企业生存、发展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并提供人口安全的大空间,抓热点就是一个切口。由此而努力,可以发现和抓住许多结合点。靠结合点拓展空间,靠结合点去服务,靠结合点为企业做贡献,是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出路。
(三)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考虑企业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当明确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思路。思路就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策划和实施工作的脉络,也叫路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工作原则。有一个正确而又科学的思路,再加上有一个科学而又可行的对策,完全可以推进事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待思路问题不能含糊。
本着这种思考,我们明确的思路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围绕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效益和两种生产、两种成果、三个文明一起抓、一起要,主动自觉地依法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活动,从各个方面和层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状况,不断地提高日常工作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不断地增强人口的安全性,不断地创新、务实、和谐求进,让职工满意,让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满意,让法定代表人满意,同时获取地方和社会的认可,使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企业、地方和社会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灿烂星斗。
()做好结合文章。要用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口径对待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所思所想所做必须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相联系,不可单摆浮搁地研究和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等问题。
因此,要在结合上做文章,出业绩。事实证明,不结合,就没有位置;不结合,就没有出路;不结合,就没有业绩。结合,是新形势下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点,必须抓住不放。
()实行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统筹考虑,科学安排,使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成为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三位一体,是整体支撑,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坚持和完善这种机制,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才能越做越实,越做越好,越做越有成效。
()讲究人口的安全性为企业服务。重在研究和解决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合理、人口分布科学、人口素质较高等人口范畴的基本问题,使企业不仅能够承受得住,承受得好,而且还能够有利可图。
当前,务必要关注和解决性别比升高和歧视女性的问题,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控制问题,老龄化的加剧和难以承受的问题,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不便于管理的问题,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富裕户想要再生育出生人口增加容易反弹的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老路、简单化的问题,等等。
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涉及企业人口安全的大事,不可小视,必须一一研究和解决。否则,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管理、企业的效益和两种生产、两个成果、三个文明一起抓、一起要都无从谈起。
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其难度、硬度不比地方特别是农村差多少,是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有的难度和硬度,而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焦点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要比地方下的功夫更大、更深,这是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将此作为重要的思路加以明确。
()用开展活动推动工作。要善于策划和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吸引职工,包括吸引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
比如:组织报告会、座谈会、访谈会、演讲会、展览会、现场会、有奖竞猜、征文评奖、学术研讨、参观考察等,这些形式和方法都可以作为开展活动的载体加以运用。还有进楼入户的走访,走进社区联手联合开展活动,制作针对性、趣味性、指导性、创新性、可读性、可视性、可用性强的宣传品,让大家享用。
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是很有意义的,应当精心策划和组织。
同时,还要突出服务,以人为本,多做实事和好事,以此亲民的实际行动,调动积极性,为搞活、做实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专兼职工作人员要转换脑筋调整思路。主要是学会与时俱进,学会总体筹划,学会争取领导在时间、精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关键在于用足用活用好工作思路和对策靠突出业绩推进工作,靠突出业绩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为此,应当在“四干”上下功夫,就是能干,会干,实干,干好。向“四干”要思路、要业绩、要重视和支持,是目前有效的选择。
对策。对策也就是措施、办法和手段,与思路相策应。一般来说,思路再好而没有得力的对策相策应,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对策与思路一样,都很重要。
()加强学习,动脑思考。作为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其专兼职工作人员,应该注意经常学习人口理论、政策法律、婚育知识、基础业务以及生态、生产、生活、保健常识,也要涉猎一些人口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不断了解、掌握新的信息、新的成果和经验,同时学以致用,指导工作的开展;
要注意深入最基层和各类职工及其子女、子弟当中开展调研和思考活动,采取探索、创新、务实的态度和方法,定期不定期地摸清工作对象的底数,分门别类地登记造册,也分门别类地提供宣传教育、综合管理和优质服务,进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服务性;
根据企业的形势、任务、机制的改革和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以利于跟上步伐,适应需要;经常规范业务,保证工作路数、工作底数、工作进展、下步安排、任务落实五清楚,及时消除工作死角,从整体上推进工作的开展。
()制定预案,争取主动。每一年或者每一个阶段,都应当制定出工作预案,以此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预案的内容包括: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和公民,以及相关的责任;工作事项的要点和措施、方法;实施预案情况的检查、评估和奖惩;组织领导。企业与地方不同,不用制定人口规划。但是,要制定工作预案,讲究工作的计划性、条理性和操作性,便于抓好落实。
()依法办事,不忘服务。要按照“决定”和“法律”的规定去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办事,就是按照法定的程序办事。凡是法律规定做的,你必须去做,没有规定做的,你不能做。这是依法办事的基本原则,谁也不能违背。违背了,就要吃官司。在依法办事的同时,不能忘记服务。服务是我们的天职,服务这根神经永远也不能松弛。
()纵向请示,横向沟通。这是基本的工作常识和规律,一定要遵循。否则容易犯错误。向上请示,主要涉及争取领导投入问题和请领导排忧解难等大事。一般属于日常工作业务,不必请示。横向沟通,主要是与地方的沟通,尊重地方块块领导和指导。
同时,保持与社区甚至村组的联系,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和优质服务,防止出现漏洞。
()注重培训,提高素质。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一年至少应当培训两次,基础业务培训、工作技能技巧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等,都应当搞。要创造条件走出去参加全省、全国的培训,甚至到境外、国外培训。通过培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当然,提高素质只靠培训还远远不够,大量的、经常的、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自学和自我提高,逐步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责任强、政策法律意识浓、基础业务质量好、组织领导能力大、工作作风过得硬、创新求进业绩多、群众和领导信誉度满意度高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作为法定代表人,也应当从更多的方面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既要信任,又要爱护,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最大、最好的投入,法定代表人需要,同时也值得如此而努力。
三、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综观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任务、要求经常处于不断变化的情况,故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第一,坚持“一起抓、一起要”。企业党委、董事会及其主要领导和法人代表,应该像抓企业党的建设和管理经营那样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做到“一起抓、一起要”。
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措施认真研究、解决稳定和加强机构、人员、机制、投入和任务落实问题,确保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的正常开展,确保“决定”、“法律”所规定的职责、责任和奖励优惠政策兑现到位,确保用人口的安全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得到树立和落实。
第二,抓重点,破难点,攻热点。主要是形成依法办事、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创新发
展的风气,让所有的工作对象都能够享用到富有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点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与优质服
务。这是今后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体现的宗旨,要一以贯之,务求实际效果。
第三,更名更要全方位地开展工作。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部门职责、任务加重,要求也更严格。
尤其是人口管理、协调、研究职能的扩大,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实施的加强,对原有的工作模式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工作再按部就班地运行显然不合时宜。
因此,企业也面临着改革,既要更名,更要全方位地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研究制定工作细则,拿出一套规则,以利于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同时,要组织由领导、实际工作者、专家学者参加的三结合研究队伍,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如何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经营、企业文明目标的实现结合在一起,如何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人口安全保障,如何使人口早期教育包括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未成年人教育更得当、更有效,等等,作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变成人口与企业和谐发展的效益。
要想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有作为,就应当依靠科学、法制和服务,而依靠科学就应当注重课题的研究。只有善于运用科学成果和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我们才能不断地攀升。否则,极容易步入盲区甚至误区,贻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发展的良机将会成为现实。
第四,要注重专兼职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时期的重要话题,也是提高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与水平的紧迫性话题。
能力建设,主要是学习、调研、策划、驾驭、组织、理解、记忆、协调、合作、创新、务实、应对等诸多能力的建设。
解决能力建设的渠道有五:一是自学;二是培训;三是深造;四是考察;五是锻炼。在抓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选拔能力强的人充实工作人员队伍,从整体上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达到拿得起放得下、信得过靠得住的程度。学习和坚持学习是能力建设的根本不学习和不坚持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强调学习的意义就在这里。
第五,探索“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上面已经作过和研究阐述,这里再作强调和补充。
结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为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口安全服务和保障,本身具有特殊性。为此,提出结合、为主,供决策参考。
一是与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相结合,以为企业提供人口安全服务和保障为主;
二是与实施人口早期教育工程、促进在岗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子弟素质的提高相结合,以提高素质抓早抓小抓好为主;
三是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公益性活动、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三落实相结合,以保证“三落实”为主。“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
【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07-03
中小企业营销对策研究07-22
中小企业总结及明年思路完善稿09-2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08-14
中小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08-11
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07-05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07-11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对策探讨11-07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8
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