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2024-07-23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精选8篇)

1.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一

中职学校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帮助,我们特意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与合作,谢谢您的参与!

1、你是哪一届毕业的学生

A、2010B、2011C、2012D、20132、你的性别是

A、男性B、女性

3、你的所学专业是

A、商务英语B、现代物流C、旅游

D、机电E、汽修F、幼师E、其他

4、你认为你的就业压力来自于

A、缺乏工作经验

B、缺乏面试笔试等经验

C、所学专业就业面窄

D、学历或毕业学校

E、竞争激烈

F、自己要求较高

5、你期望的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是

A、1000左右B、1500左右C、2000左右

D、2000—3000左右E、3000—4000F、4000以上

6、你认为如何提高个人的竞争能力

A、多参加实习,增加社会经验

B、多参与求职经验讨论,增强应对能力

C、考取相关证书,参加技能培训

D、继续升学深造

E、拓展社会关系

7、你对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是

A、就业难度前所未有,令人担忧

B、经过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以找到合适工作

C、通过人际关系扩展就业机会

D、无所谓

8、你的择业观念是

A、一步到位,固定收入

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深造

D、自主创业

9、你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吗

A.已经很了解

B.现在有一些了解

C.现在仍不了解

D.不关心本专业就业前景

10你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企业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少

B.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

C.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不充分

D.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不够

11你在找工作时考虑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12根据你的感受,对实习进行评价

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 a.参与了核心的工作内容或生产过程()()()()b.提高了相关岗位的操作动手能力()()()()c.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d.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e.提供了未来的就业机会()()()()f.拥有了相关工作经验,增加了就业资本()()()()g.耽误了课业学习和找工作()()()()h.增加了对职场的了解与适应能力()()()()13现如今就业形式相当严峻,您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或凭借什么优势,让自己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主观题)

答:

2.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二

一调查问卷情况介绍

在收集样卷的基础上, 结合张家港市某职业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整合修改, 最后形成本次问卷。问卷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主要分为: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贵单位对我校办学情况评价、贵单位现有我校毕业生数及专业需求情况这三部分;主观题主要分为:贵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以及贵单位对中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这两部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情况及数据分析

1. 用人单位样本介绍

本次调查选择张家港市用人单位50家, 发放调查问卷50份, 回收48份, 回收率96%, 有效问卷48份, 有效率100%。

2.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的用人单位性质如下:民营企业28家, 占58.3%;合资企业12家, 占25%;国有企业8家, 占16.7%。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以民营或合资企业为主, 这些企业广泛分布于张家港市各镇, 在张家港企事业单位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 这些企业对于招收的生产第一线员工的学历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第一, 对该校毕业生评价。 (1) 专业能力方面:认为很好的占12.5%, 较好的占79.2%, 一般的占8.3%。 (2) 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认为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79.2%, 一般的占4.1%。 (3) 沟通合作能力方面:认为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45.8%, 一般的占37.5%。 (4) 敬业精神方面:认为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41.7%, 一般的占41.6%。 (5) 从总体满意度来看: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66.7%, 一般的占16.6%。 (6) 从创新能力来看:很好的仅占4.2%, 较好的占16.6%, 一般的占75%, 不好的占4.2%。从以上数据可见, 不管是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还是总体满意度, 各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不高, 特别是创新能力。

第二, 对该校办学情况评价。 (1) 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很好的占12.5%, 较好的占87.5%。 (2) 人才培养效果:认为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29.2%, 一般的占54.1%。 (3)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符合情况:认为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50%, 一般的占33.3%。 (4) 总体满意度:认为很好的占16.7%, 较好的占62.5%, 一般的占20.8%。由此可见, 企业对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效果、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符合情况以及总体满意度也不理想。

三调查小结

衡量一个中职学校办学成果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企业对于该校毕业生的接收情况和评价情况。依据上述调查问卷数据, 我们不妨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作如下小结。

1. 企业用人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在所调查的48家企业中, 目前在职的张家港某职业高级中学毕业生的数量相对于实习期间的人数, 已经大大减少, 甚至有的企业中已经没有当初实习时的毕业生了。企业的管理层、行政层几乎没有中职毕业生的身影, 而是以高职院校、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主。张家港的很多企业,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用工问题上存在着宁用外地三无工人, 不用本地中职毕业生的情况。

2. 企业用人现状分析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 了解到产生以上状况的原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中职毕业生的离岗原因: (1) 中职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 总是嫌工作太苦、太累; (2) 没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 (3) 沟通合作能力欠缺, 缺乏团队协作能力; (4) 对薪酬期望值过高。

第二, 企业管理层不欢迎中职毕业生的原因: (1) 中职学生在人文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与普高升入大专院校的毕业生相比, 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 (2) 中职毕业生普遍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因此往往处理事情缺乏一定的技巧, 不适合管理层工作。

第三, 外来民工受企业欢迎的原因:一方面外地工人工资期望值较低, 并且吃苦耐劳;另一方面, 本地中专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存在着与企业要求相脱节, 因此到企业后并不能直接上岗, 而一样要从培训开始。所以企业往往宁用外地员工来代替本地中职生。

3. 企业对于中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基本素质。从问卷可以看出, 企业对于中职毕业生本身的基本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更为看重。

第二,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也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起码要求, 用人单位普遍希望中职毕业生能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强, 实践操作能力强, 能理论结合实际。

第三, 磨合期要求。不少企业希望能缩短用工磨合期, 特别希望中职毕业生能够上岗后就直接投入工作。

4. 中职学校对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以及对问卷的相关分析, 中职学校应针对企业需求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职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让他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过硬的动手能力, 要多让学生参加实践, 多接触社会。

第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诚信品质, 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敬业、谦虚好学、能正确认清自己的角色。

第三, 注重设置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张家港的支柱产业是冶金、纺织、化工、粮油等行业, 中职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 加大机械、机电、服装、化工等专业的建设, 开好相关专业的课程。可与企业取得联系, 根据企业需要开设专业课程, 做到“无用的不上, 有用的开足”, 真正使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第四,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校要与单位建立长期派驻实习生关系;尽可能地缩短毕业生工作的磨合期;可向学生讲授合作企业的文化, 让学生知道企业效率与成本, 技术与薪资的关系, 也可以定期带一些学生进企业实习, 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

第五, 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仅是中职学生的迫切要求, 也是用人单位的要求, 中职学校应顺应这一要求, 切实实施这一要求, 让中职学生在校时能够得到规范有效的就业指导, 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了解求职时的常识, 知道面试技巧, 清楚用人单位要求等。

第六, 加强心理辅导。由于绝大多数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于是容易产生不适应企业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而且, 多数中职生来自农村, 父母、家庭并不能给予他们过多的生理、心理关爱, 导致这些学生较容易出现极端性格或心理问题。并且, 由于中职学生主要为初中学校中等偏下的学生, 所以他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导致了厌学思想普遍存在, 使一部分中职学生的就业倾向不健康。这些现象及问题呼吁中职学校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困扰, 培养他们良好的就业心理能力。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 我们基本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受欢迎程度不高的原因, 也了解了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基本就业能力要求和对中职学校培养模式上的建议。人力资源理论告诉我们,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人力资源间的竞争, 因此, 企业呼唤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要求其员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和生产社会经验, 从而在知识、智力、能力过硬的基础上, 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及工作态度, 并且在体能上和心理精神状态上呈现出良好的面貌。广大中职学校应切实转变观念, 想企业之所想, 急企业之所急, 从旧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走出来, 开创出一条顺应新形势的新路子!让广大中职学生的就业信心、就业形式、就业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从而顺利就业、稳定就业、良好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克俭.从企业用人标准谈中职生的就业[J].西北职教, 2009 (4)

[2]朱永新主编.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黄敬宝.就业能力假说——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10)

[4]黄孝珉.就业市场需要与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问卷调查及教改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2)

3.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三

作者简介:方佳虹(198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财经讲师。

罗绍明(197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摘 要:本文对汕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会计专业;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7-02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设计更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有效实施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2013年5月至6月,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学校专业课老师联系已毕业并就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通过邮寄或邀请回校交流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二、调查资料分析

1.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被调查学生就业于其他岗位,就业于会计、出纳岗位的学生只有19%与6%,会计员、出纳员、记账员、收银员等四个岗位(说明:这四个岗位应是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就业比率合计为32%(见图1),这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图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情况

2.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条件是工作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的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条件是工作压力小,多数学生首选“办公室文员”类岗位,认为该类岗位环境舒适、工作压力小、工作轻松,而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25%(见图2),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工作是满意的,占比78%,不太满意的学生只有22%(见图3)。这一方面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有关,女生占比在90%以上;另一方面与当前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不太能吃苦有关。

图2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条件

图3 会计专业学生对当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

3.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没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见图4),在所运用到的知识中“其他知识”占比最高,为40%,其次为会计电算化(32%)与手工记账(30%)(见图5)。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职业道德、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图4 是否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

图5 应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应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见图6)。

图6 会计专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实训教学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5.技能证书获取与考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是获取率最高的,占比均为48%,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其获取率只有38%(见图7)。与技能证书获取率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考证的需求是很高的,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学生一致的需求,分别占到78%和67%(见图8)。

图7 会计专业学生已取得技能证书的情况

图8 会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加哪些技能证书考试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对口率。为此,学校一方面应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尤其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

2.多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为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岗位创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更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加大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的力度,每年多次组织考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

3.适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岗位面广。为此,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模块的设置,在其中设置一些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商务礼仪、人际沟通、市场营销学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社会交际面,拓展其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责任编辑 赖俊辰endprint

作者简介:方佳虹(198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财经讲师。

罗绍明(197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摘 要:本文对汕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会计专业;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7-02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设计更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有效实施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2013年5月至6月,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学校专业课老师联系已毕业并就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通过邮寄或邀请回校交流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二、调查资料分析

1.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被调查学生就业于其他岗位,就业于会计、出纳岗位的学生只有19%与6%,会计员、出纳员、记账员、收银员等四个岗位(说明:这四个岗位应是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就业比率合计为32%(见图1),这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图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情况

2.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条件是工作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的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条件是工作压力小,多数学生首选“办公室文员”类岗位,认为该类岗位环境舒适、工作压力小、工作轻松,而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25%(见图2),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工作是满意的,占比78%,不太满意的学生只有22%(见图3)。这一方面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有关,女生占比在90%以上;另一方面与当前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不太能吃苦有关。

图2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条件

图3 会计专业学生对当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

3.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没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见图4),在所运用到的知识中“其他知识”占比最高,为40%,其次为会计电算化(32%)与手工记账(30%)(见图5)。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职业道德、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图4 是否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

图5 应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应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见图6)。

图6 会计专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实训教学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5.技能证书获取与考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是获取率最高的,占比均为48%,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其获取率只有38%(见图7)。与技能证书获取率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考证的需求是很高的,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学生一致的需求,分别占到78%和67%(见图8)。

图7 会计专业学生已取得技能证书的情况

图8 会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加哪些技能证书考试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对口率。为此,学校一方面应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尤其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

2.多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为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岗位创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更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加大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的力度,每年多次组织考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

3.适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岗位面广。为此,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模块的设置,在其中设置一些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商务礼仪、人际沟通、市场营销学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社会交际面,拓展其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责任编辑 赖俊辰endprint

作者简介:方佳虹(198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财经讲师。

罗绍明(1972-),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

摘 要:本文对汕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汇总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设计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专业课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调查;会计专业;岗位适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27-02

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会计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方面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设计更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有效实施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2013年5月至6月,本课题组对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2009级、2010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由各学校专业课老师联系已毕业并就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通过邮寄或邀请回校交流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

二、调查资料分析

1.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被调查学生就业于其他岗位,就业于会计、出纳岗位的学生只有19%与6%,会计员、出纳员、记账员、收银员等四个岗位(说明:这四个岗位应是会计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就业比率合计为32%(见图1),这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较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

图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工作岗位情况

2.选择就业岗位的首要条件是工作环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44%的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的条件是工作压力小,多数学生首选“办公室文员”类岗位,认为该类岗位环境舒适、工作压力小、工作轻松,而考虑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25%(见图2),然而绝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工作是满意的,占比78%,不太满意的学生只有22%(见图3)。这一方面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有关,女生占比在90%以上;另一方面与当前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不太能吃苦有关。

图2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工作岗位的条件

图3 会计专业学生对当前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

3.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成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没能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见图4),在所运用到的知识中“其他知识”占比最高,为40%,其次为会计电算化(32%)与手工记账(30%)(见图5)。这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广、岗位分散、专业对口率较低息息相关。从另一角度来看,表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职业道德、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图4 是否运用到所学专业知识

图5 应用到的具体专业知识

4.加强实训教学应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每门课程都希望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见图6)。

图6 会计专业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实训教学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岗位适应情况调查分析

5.技能证书获取与考证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会计专业课程技能证书与会计电算化证书是获取率最高的,占比均为48%,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其获取率只有38%(见图7)。与技能证书获取率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考证的需求是很高的,会计从业资格与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学生一致的需求,分别占到78%和67%(见图8)。

图7 会计专业学生已取得技能证书的情况

图8 会计专业应组织学生参加哪些技能证书考试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1.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操作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加强专业课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从而有效提高专业对口率。为此,学校一方面应重视会计专业实训室,尤其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操技能。

2.多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为学生选择专业对口岗位创造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率不算高,尤其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更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因此,学校应加大组织会计专业技能考证的力度,每年多次组织考证,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为学生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

3.适当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多样,就业岗位面广。为此,学校应重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展模块的设置,在其中设置一些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商务礼仪、人际沟通、市场营销学等,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社会交际面,拓展其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四

200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职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不但要注重规模发展(量的发展),还要注重质量的发展(质的发展),尤其要看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就业质量如何。及时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要求,促进我校的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在岗情况,本次调查主要是我校针对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评价两方面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

二调查的目

是为了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质量追踪调查,为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进一步改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管理,以及为今后招生计划的制订,新增专业的设置等,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建立经常性的反馈渠道和评价制度。

三、调查方法

主要调查方法是电话访谈法、问卷法、访问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此次调查以2006年、2007年的,就业于大兴安岭林管局各企业毕业生为主。目前95%就业;林业企业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就业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向,对有新知识、有技能和良好品质的人才提供机会,而不是简单的看重高学历身份。

(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大大增强。区域性的就业情况与就业稳定率、专业

对口率、及用工起薪数有着紧密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除此之外,学生在考虑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后,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已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之首。

五、建议与反思

以上的调查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学校在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后,就要开始追求较高的就业质量,就业质量主要由就业稳定率、专业对口率、用工起薪数、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这五方面所决定。通过狠抓就业质量、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促进就业率的实质性提高,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这才是就业工作的真谛,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就如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样,就业质量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根据调查情况,以下的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地深思:

1.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必须要加强,端正的就业观念必须要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要培养。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就决定了学生就业的成功与否,事实上大量的事例表明,由于这些问题没解决好,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就业失败。因此,必须要重视和认真落实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工作,要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而且要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整个过程。

2.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要由社会市场需求来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定位,必须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接轨。以此来制订教学计划,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制定培养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才能受到社会真正的欢迎。

3.进行教学改革,加大对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学校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减少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是其未来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适应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年轻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校园与社会毕竟有差距,甘于从低做起,提取经验,关键依靠的就是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包括个人面试素养、前期准备工夫等,它不是一朝一夕“临时抱佛脚”可以换来的,而是要长年累月地积累和锻炼。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学校,而这三方面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大中职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积极开拓各种途

径,加大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4.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到,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初出校门的毕业生还处于一种半成品状态,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效人才”。因此,提高就业质量,给毕业生提供较高起点的就业前景,应该从一入学时就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着手。目前,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正在寻求积极的合作,对职前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5.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既然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那么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的研制就应提上日程。把就业质量,甚至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雇主满意程度等纳入评价体系,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也能更科学地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调整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

招生就业办

5.建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五

我校共有12届毕业生400人,根据我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系统分析,现对我校工程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汇总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而社会的有效需求却在短期内增加有限,就业岗位有限。择业受毕业时间相对集中、选择职业时间较短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校上新专业时都有土建类及其相关专业,更加导致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缩减,且目前建筑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侧重于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岗位,企业方希望招来的人才能马上投入工作,而不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

2、大多学生基本倾向于围绕自己所学专业选择职业,部分学生还是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但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许多毕业生受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的影响,多愿意选择资质较高、地域较好的单位就业,就业地区扎堆,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单位,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有着不现实的薪酬愿望,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

3、部分学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有模糊的打算,有明确人生规划的人占20%以上,11%的人没有作任何打算,大部分 1

学生没有比较明确的就业规划,可以看得出大多数毕业生在自己毕业的当年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

4、部分毕业生缺乏求职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在择业过程中,一些学生低估自己,这种自卑的心理导致他们缺乏竞争勇气和自信,还有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拿不定主意,信心不足,在竞争机会面前顾虑重重,怕竞争失败丢面子,他们与用人单位面谈时,心里就发怵,没有胆量迎接挑战,没有勇气面对落选。

5、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盲从和“全权委托”的心理。他们或是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综合素质出发,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择业选择,而是随大流,或是全权依靠自己的家庭和学校推荐,消极地坐等就业信息,自己不主动出击、积极竞争,为之拼搏。

6、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应该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全方位契合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他们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的同时,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认真严谨的作风,我校学生因为专业的关系,大多个性较强,学生应聘时礼节礼貌不注意。

7、关注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女中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家庭经济不理想的同学,希望选择稳定的单位就业,其心理负担很重,许多建筑类企业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大多招聘男生,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学因为还有学业上的欠缺,找工作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8、许多中职生对于就业相关政策和规定不甚了解。

二、以上问题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应及时转变思路,不断推进就业工作新发展。

1、强化全校教职员工的就业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地位日益突显,必须引起全校各个部门的重视,强化全体教职工的就业服务意识,适应目前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要。真正地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形成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生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使就业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运作,构建一个全员共同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专职就业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毕业生就业。培养本学校所有辅导员的业务水平,争取让每个人成为就业方面的专家,注重工作中的创新,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会,帮助其完善求职材料,加强对学生双向选择、签订协议书、档案、报到等相应环节的指导,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及解决好学生的毁约等问题,确保与用人单位的长期稳定关系。做好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咨询和相关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健全毕业生档案,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毕业生的安全离校工作,确保服务质量和水平。

3、引导毕业生做好择业前的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时利用毕业生教育大会和就业指导课(包括就业讲座、学校宣传阵地、就业网站、手机短信群发等形式),通过班级骨干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工作,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流程,了解本校对毕

业生就业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遇,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帮助他们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职业观念,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教育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克服从众、攀比、依赖的心理,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确保其顺利就业。

4、加强毕业生招聘会的现场指导,重视培养求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准确的推销自己。针对毕业生求职能力较弱的特点,我们应尽快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特别在招聘会现场对学生进行最直观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争取更多的机会,注意应聘时的礼节礼貌,教育毕业生正确自我推荐,既不言过其实,也不过度谦虚;教育毕业生既敢于又善于竞争,帮助一些毕业生克服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弱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在职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5、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升我校学生整体竞争力。无论哪个专业,其就业前景都是相对的,对于在职业中专期间学习到了真本领的学生来说是容易就业的。而那些在职业中专里没有学到东西的学生,专业就业前景再好,恐怕就业也很困难。应对学生广泛开展就业规划,保证中职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自己。

6、积极培育就业市场,丰富服务内容,开辟就业新途径。在继续发挥我校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

活动的基础上,将工作做的更具体,以学校各系为单位,为学生联系更多更好的岗位,发挥学校的作用,主动联系、回访已招聘过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掌握他们的用人信息,适时的推荐我校毕业生,大力发挥校友会和校友的作用,争取他们的更大支持,为毕业生就业、在校学生的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做好相关工作,建立完整的学校就业信息库,及时向毕业班发布就业信息,争取将工作做的更实。

7、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关注困难学生特别是双困生的就业,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鼓励他们准确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荐其就业,尽可能的给他们优先推荐合适的岗位,以帮助他们顺利毕业和就业。

8、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利用毕业生就业教育大会,加强对学生报工程师和公务员的指导,教育毕业生辩证地看待就业环境这一问题,发达地区,条件优越,但人才过剩,而欠发达地区,条件虽差,但人才缺乏,个人发展机会较多,从而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调整预期,鼓励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还应在学生就业教育中加大创业方面的指导力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个人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开辟新的就业天地,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了大批服务全省建筑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已被社会充分熟悉和认同,学校为毕业生建立了多渠道、立体式的就业网络,再加上市场需求

量也较大,因此近三年建工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达到93%,对口就业率达到82%以上。

6.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六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被誉为“天之骄子”、“社会宠儿”,本科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深入了解我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观念,求职意向,就业状况及面领的困难,对毕业生开展有效地指导,2007年9月我们对我院2008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医科毕业生

就业状态

调查分析

一、调查概述

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回答,并兼有一些开放性的回答提示。调查对象为我院2008届本科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35份,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率89.79%。本文根据详实的问卷调查结果就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择业前的准备、就业地域意向、就业渠道准备、就业过程中的思考、就业指导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学院现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中医、高级护理等四个专业,但就近几年的应届本科一次性就业情况来看,各专业的学生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医学影像和高级护理等专业一次性就业率要高,而临床医学和中医则相对要低一些。这说明专业的社会饱和度对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众所周知,国家要求高校本科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而社会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外语水平的外在要求便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CET6),以此作为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的人数占80.00%。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评分制度的改革,成绩报道的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越来越对高校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实际表达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单纯的四级英语证书不再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硬性条件。但是还没有达到英语四六级国家线的同学占20.00%,这部分同学找工作将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

根据调查,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的人数占59.44%,同时,有4.44%的人通过国家计算机三级。通过其他资格、其他技能认证考试人数占26.38%。据了解,近几年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考证热”在医学生中也不示弱。比如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与医学有所关联的认证考试在医学院校颇有影响;另外,律师资格证、会计证、驾驶证、微软认证等非医学相关证书也逐渐被医学生所接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格证书正成为这医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砝码。

毕业生在择业时的期望月薪调查结果如表1。

所占百分比(%)

2.4

516.67

36.76

24.0

220.10

〈表1〉

(三)就业地域意向。毕业生期望就业地区调查结果如表2。

期望就业地

宜昌地区

生源地

广州及沿海地区

北京上海

西部和基层

〈表2〉

在本版块,我们同时就大学生基层就业、赴西部工作、农村支教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分别如表3、4、5所示。

大学生基层就业

意向

愿意去

是人才成长必经之路

愿意去

能较早走上领导岗位

可考虑

挑战性大

不得已

才考虑

不愿去

〈表3〉

大学生赴西部就业

意向

愿意去

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不得已才考虑

不愿去

〈表4〉

大学生农村支教

意向

愿意去

可当老师

愿意去

可借机会锻炼自己

不得已才考虑

不愿去

〈表5〉

由上面三个表显示表明,医学生对基层就业认识比较清晰,而对赴西部工作的认识明显不够,有62.37%医学生持不乐观态度。与此同时,对国家刚启动不久的大学生农村支教计划的认识稍为清晰,大家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尽管基层及农村经济欠发达,政府所能提供的外部环境、单位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与大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对毕业生仍有一定的吸引力。

另外,我们就大学生对国家和我校大学生赴西部工作及农村支教的就业政策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6。

了解程度

很了解

知之甚少

不知道

不关心

所占百分比(%)

23.00

68.50

4.00

4.50

〈表6〉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国家和我校大学生赴西部工作及农村支教相关就业政策的缺乏,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四)就业渠道准备。从毕业生“找工作将采取的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54.09%同学选择“自己主动去找”,而选择“依靠家人朋友帮助”占34.24%,同时,11.67%同学选择“依靠学校推荐”。这些数据更加表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途径,就业本来就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对于招聘会的种类,64.94%的同学希望参加以专业划分的毕业生小型和专长招聘会。分析愿意可能是医学史一门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学科,专长招聘会针对性强,就业率高,值得信赖。笔者认为,学校在组织招聘会的时候可以考虑区分不同专业,让毕业生才参加对自己更有针对性的招聘会,以节约毕业生的宝贵时间,降低参加招聘会找工作的成本。

在我院毕业生的心目中,求职中困扰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不公平竞争(37.66%),缺乏社会关系(21.75%)和得不到有效信息(18.51%)。对于现在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人才供大于求、社会需求总量减少(48.55%),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27.39%)及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8.67%).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毕业生心目中,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从自身角度挖掘就业问题的起因,意识到就业期望值应切合实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有所要求。另外,就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社会关系,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六)就业指导课程态度。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一方面,我们调查了毕业生对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态度,结果如表7。

对就业指导课程

开设的态度

很希望

无所谓

没必要

〈表7〉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半以上同学希望学校开始就业指导课程,另一方面,了解到本届毕业生中有48.8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另外,51.18%的同学则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就业指导的相关形式,比如上过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网站的网络职业学习课堂,或听过就业指导讲座。

在关于就业指导组织形式上,同学们的三种态度所占的比例如表8所示。

期望就业指导

开设的形式

就业讲座

就业课程

个别制导

〈表8〉

这给我们重要提示,首先,学校仅仅开设就业指导课是不够的,就业指导的形式要多样;其次,组织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也是很有必要的;再次,要逐渐开始重视个别指导,个性化的指导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要求。

三、思考与建议

(一)就业指导时间提前,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只是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择业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制订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学生选择好第一份工作的过程。笔者认为,推行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构筑平台,提供便利,促进医学生更充分、更广泛的就业。就业只是医学生毕业出路的选择之一。笔者认为,学校加强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医疗单位就业意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意向分配的同时,鼓励毕业生报考各级国家公务员,到西部基层就业,引导医学毕业生到部队医院,县级医院,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非公有制医院就业,还可以到医学相关行业如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开发、寿险顾问等非临床岗位就业。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医学生就业、择业创造条件。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工作时我国医学生就业的普遍模式。医学院校扩招后有很多临床教学基地资源更加满足不了医学生时间的需要。待基层医院和区县综合医院就业的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因条件限制,得不到正规的培训,结果几年后其临床业务水平与留在大医院的同届毕业生相比出现天壤之别。

笔者认为,可以仿效广东省等医院的有关做法,建议医学院校与医疗单位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系,即医学本科毕业生首先进入基地接受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不占用人计划编制,适当给与岗位津贴,通过人事代理解决户口档案问题,经过一年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再参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二次择业。

参考文献

1.戴述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J].理论界,2005;(2)

2.占颖玉.集美大学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分析[M].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7.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七

1 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发展空间的现状分析

酒店高级管理人才在全球一直都很紧缺, 根据世界酒店组织的统计, 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 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1.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笔者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为柳州的各类大中小型的酒店, 包含了中外合资酒店、国企酒店及私人酒店三大类。在这些酒店当中, 有一部分是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与这些酒店已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本次调查, 获得了酒店方的热情接待, 并积极配合调研工作, 使调研工作任务顺利地完成。

此次调研了柳州的15家酒店, 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率达90%。

1.2 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现状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 酒店对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及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如表1和图1所示:

从调研结果显示, 柳州酒店行业的客房服务 (占44%) 、中餐服务 (38%) 用人缺口最大, 酒店希望中职酒店专业能够多培养、多输出上述人员, 此外, 西餐服务 (7%) 和康乐服务 (5%) 也有一定的用工需求。

1.3 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发展空间的现状分析

从行业特性来看, 在整个酒店行业都是非常缺乏专业程度高、综合能力强、外语沟通能力强的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而酒店这份职业并不像一些家长认为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 它可以作为终身的事业, 并有相当大的升职空间。只要随着自身资历的增加, 与人沟通的经验就越丰富, 处事能力也就越强, 而更多的酒店在管理层竞聘时, 多会考虑本酒店所熟悉的、信任的人才。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以得知, 酒店专业学生毕业后无论是进入中外合资酒店、国企酒店, 还是私人酒店, 均可以获得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

(1) 中外合资酒店:初次就业岗位是酒店基层服务员, 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业岗位可提升为高级服务员。

(2) 国企酒店:初次就业岗位是酒店基层服务员, 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业岗位可提升为班组长。

(3) 私人酒店:初次就业岗位是酒店基层服务员, 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业岗位可提升为领班。酒店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 如图2所示。

2 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分析

2.1 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分析

由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酒店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课程设置缺乏岗位针对性。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大都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 忽视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整体素质的培养, 课程的职业特征体现不充分, 在现有的专业课程当中, 预期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与技能在课程目标中不占主导地位, 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明显被忽视, 培养的学生实操能力差, 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酒店对人才的需求, 上岗就业难, 造成了人才培养与需求严重脱节。

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酒店专业教师对自身的学习没有合理规划, 知识更新速度慢, 很多专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而教材的选择大多注重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 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 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 有些技能在行业已不再应用, 但学校依然进行教学, 因而导致毕业生走上岗位而无法学以致用。

2.2 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分析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 了解酒店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就业岗位、级别、人数、岗位职责, 以及酒店工作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社会能力培养及毕业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具体要求及建议。

而酒店对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有很多, 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酒店专业技能、身心健康、礼仪礼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其中核心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工作态度、酒店专业技能、口语表达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通过调研得知, 酒店对岗位的分工越来越细, 而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则主要集中在酒店客房部、餐饮部和康乐部三大部门的岗位。但对其他岗位也有需求, 但并不是很高。原因也是因为这三大部门的岗位起点低, 对外语及专业化的要求相对前厅部没那么高, 大部分人员都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 中职酒店专业的专业建设应对策略的研究分析

通过本次酒店行业调研, 笔者掌握了许多的第一手资料, 这为今后制定更完善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反思与思路, 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在实施传统酒店专业教学模式时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 针对中职酒店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对策:

3.1 学校课程设置方面

从本次调研中得知, 约90%的毕业生把技能实训和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排在前列, 说明学生认为与实际工作直接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是最有用的。

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认为要加强专业实训课, 在调研中, 64.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礼仪课程;48.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英语听说课程, 47.3%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演讲与口才课程;4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营销方面的课程;39.7%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酒店顾客心理课程。

因此, 应适度增加与酒店专业相关的外语课程外, 应减少与实际就业相关性不大的课程, 另一方面, 应加强酒店专业相关的案例的剖析和点评, 使学生及时了解实际工作情况, 为今后走向酒店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师组织教学方面

有70%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实操、实训设备”;54%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去甚远”;44%的毕业生选择教师大都“纸上谈兵;38%的毕业生认为“教学随意性强, 没有质量标准”;33%的毕业生认为“选择教材内容陈旧, 与实际脱节”。应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加快知识的更新。

3.2.1 加强实训室建设

在组织教学方面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操作, 除了第三年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外, 还应该在校内建设相关实训室, 为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学习做好设施设备方面的准备。从而, 也能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提供场所, 并加强及提升其操作能力, 为酒店输送高素质一线技能型人才做好准备。

3.2.2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能否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及实用的技能带回学校, 传授给学生, 迫在眉睫, 为此应该多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外出进修、培训, 对积极参加行业技能比赛获得名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 提升其学习兴趣。

3.3 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酒店对中职酒店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有很多, 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身心健康、礼仪礼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其中核心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工作态度、口语表达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因而, 应从平时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校内专业技能实践及酒店实践中锻炼。

拥有实训基地还不够, 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专业基本能力包括英语听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酒店所需的职业技能方面的能力等。专业拓展能力如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尤其是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酒店相关的知识 (酒店文化) 的掌握能力, 这些都要求专业教师在课后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做必要的补充, 同时也可以从平时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校内专业技能实践及酒店实践中获得锻炼。

3.4 学生技能培养方面

不仅要加强校内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还要加强与完善校外酒店实训基地, 以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需要。这也是加强与酒店的联系与合作, 创建冠名班, 请冠名酒店的经理等专家到校进行教学或指导, 把酒店最新的资讯带给学生, 争取更多的工学交替的合作企业。

3.5 学生社会实践方面

希望能给学生多创设一些实践操作方面的机会, 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相结合, 让学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 能多一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茶吧、书吧等的实践活动, 真正实现边学习、边实践, 当然还要为学生营造外语的学习环境, 增强其外语学习的兴趣, 并在寒暑假的时候支持学生到酒店实习锻炼, 开学回校进行各自的经验分享。

4 总结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近期将改革传统的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 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来确定培养方向, 岗位能力要求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需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 是专业建设、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它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 也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参考。

本次酒店专业开展企业调研活动的目的, 是为了明确专业定位, 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明确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技能要求, 从而确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8.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就业空间影响因素河源市

1.引言

河源是广东省的一个山区城市,生态环境优美,但经济相对落后。2008年,河源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一区六园”的工业发展格局,产业转移园已经成为河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然而,在河源经济崛起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用工紧缺。2013年河源市用工缺口达到19580人,只有18.8%企业招到全部所需员工,25%企业招到80%以上所需员工,6.3%企业招到20%以下所需员工,9.4%企业没能招到所需员工。企业用工成本持续走高,用工短缺是当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Jooyeon Jeong 对六个韩国机床工厂进行实地调查,划分出两大用工短缺类型,一类是数量短缺,另一类是技术短缺[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愈加强烈,就业市场内部结构性失衡也会愈加明显[2]。如何通过政府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本地就业,服务本地经济,从而解决企业用工困境已迫在眉睫。

理论上,中职学校应该是本地人才培养的主要输出地,但是由于城市经济落后、企业不支持本地中等职业教育等原因[3],中等职业学校对当地经济建设的贡献度差[4]。鉴于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了解本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探讨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空间选择的因素,以期为山区城市的政府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就业政策,中职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

2.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取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河源市理工学校、东源县灵通职业技术学校、紫金县技工学校五所中职学校机械、汽车、机电、电子、服装、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向中职学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95份,有效率达82.5%。

本文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设计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性别、专业、期望月收入、对本地企业了解程度、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毕业后选择的工作地点、选择工作地点和企业的影响因素,利用SPSS统计软件對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分析

(1)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期望收入具有合理性

由表1可知,本调查样本中,以机械、汽车、电子通讯、服装、计算机专业的学校主要以男生为主,占约三分之二。27.3%中职毕业生的期望月收入为1000-2000元,近50%毕业生的期望月收入为2000-3000元,25.6%的毕业生期望3000元以上的月收入。据河源市统计信息网公布2011年河源市人均年收入为31232元,即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602元,较之于毕业生的期望收入,可以表明中职毕业生的期望收入符合全市的基本水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河源企业提供的工资低于毕业生的期望收入,换言之,低于河源市的人均收入水平,那么,毕业生将会前往更具吸引力的珠三角城市工作。

表1河源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样本基本信息性别期望月

收入男65.7%女34.3%1000-2000元 27.3%2000-3000元 49.1%3000-4000元14.1%4000元以上9.5%专业机械11.5汽车25.3电子通讯17.2服装19.4计算机26.7 (2)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定位不明确

由图1可知,“毕业后,您是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36.57%的中职毕业生表示会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仅有2.22%的毕业生表示肯定不从事专业对口工作,而61.21%中职毕业生表示不一定从事本专业工作,以上表明中职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2-3年在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尚没有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仍然处于专业游离状态,这将增加毕业生企业岗位的流失率,以致企业的用工成本上涨。

图1中职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意向 (3)中职学校毕业生对本地企业了解甚少

由图2可知,43.64%的中职毕业生对本地企业的了解一般般,40.61%表示了解很少,近10%表示完全不了解,说明当前,中职毕业生对河源本地企业了解甚少,如:与自己相关的企业主要位于河源哪里?企业规模如何?企业有哪些岗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技能?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如何?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以上都是学生就业之前应该要全面了解的信息。目前,中职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他们对企业不了解的主要原因。就业信息的获取一般是通过家人、朋友、网络,渠道狭窄。因此,毕业生就业的时候比较盲目,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或是服从学校安排,或是随波逐流,先就业再择业。

图2中职学校毕业生本地企业了解情况 (4)中职学校毕业生情定珠三角,本地就业意愿不强

根据经济水平,本文将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一类城市:广州/深圳;二类城市:东莞/佛山;三类城市:珠海/中山/惠州;四类城市,除一、二、三类城市和河源市外的其他城市。

“毕业后,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工作?”意在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空间。由图3可知,河源中职毕业生十分青睐珠三角城市,占61.41%,其中近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到经济条件优越的广州/深圳工作,尤其是汽车、机械、服装专业,均超过一半,而这几大专业正是河源工业经济的主要基础,如果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流失到广州/深圳,那么河源的用工将继续紧张。7.27%的中职毕业生选择到制造业比较发达的东莞/佛山工作,这主要是服装专业,原因在于东莞/佛山是有名的服装制造城市。4.44%的人会选择到经济条件较好,生活环境较舒适的珠海/惠州/中山工作。选择到与河源经济背景相近的梅州/清远/韶关工作的很少。31.92%愿意留在河源工作,于河源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这个比例比较乐观,主要是电子通讯专业,其次是计算机专业,河源是手机产业集聚地,中兴通讯、西可通讯都需要大量的电子通讯人才。

nlc202309011113

以上说明,为了满足河源工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政府应该尽快出台一些政策留住愿意本地就业的毕业生,中职学校应该加强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引导与就业服务。

图3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情况3.2 中职毕业生就业空间的影响因素

河源市中职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还是异地就业,实质是一种就业空间选择的行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影响就业空间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客观原因(城市因素、企业因素)和主观原因(个人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就业者,使他们作出不同的空间选择。由表2可知,整体而言,个人因素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空间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企业因素,城市因素影响最小。

表2河源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空间影响因素个人

因素个人发展前景个人兴趣爱好兼顾亲友关系56.8%48.1%9.1%企业

因素收入福利保障稳定性晋升空间管理水平劳动强度知名度47.1%38.8%35.8%16.6%14.3%10.9%城市

因素经济发展生活环境消费水平地理位置24%19.2%14.2$7%(1)个人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是主导性因素,家人亲友关系影响不大

由表2可知,个人在选择就业空间时,一半的原因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判断,到这个地方工作自身能否有发展前景(56.8%),这份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8.1%)。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个人发展前景和兴趣爱好属于内在因素,也是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空间选择的主导性因素。另外,仅有9.1%的毕业生会兼顾亲友关系,换言之,家人、朋友生活、工作的地点较少地影响中职毕业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

(2)收入、福利保障待遇是必要性因素,稳定性和晋升空间次之

由表2可知,客观因素中,中职毕业生在选择企业时,企业提供的收入、福利保障待遇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占47.1%,“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就是万万不能”。前面分析已知,中职毕业生对收入、福利保障的要求比较理性,不会盲目地追求高收入,他们要求的是能够保障日常生活需要的收入和应有的福利待遇,基本达到平均水平。如果没有合理的收入和福利保障,企业和政府很难留住毕业生本地就业。

收入、福利保障是留住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大型企业提供的收入、福利保障待遇在河源地区达到中上水平,但仍然出现离职率高的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毕业生除了关心收入、福利保障外,还注重企业工作的稳定性(38.8%)和晋升空间(35.8%)。这种稳定性和晋升空间的获得来源于企业、政府给予的职业能力培训,而企业的管理水平(16.6%)、劳动强度(14.3%)、知名度(10.9%)则影响不大。这说明河源的企业不一定要是世界五百强,或其他很知名的大企业,只要能够提供合理的待遇和较大的晋升空间,毕业生就会更愿意留在河源工作。

(3)城市经济发展、生活环境是拉动因素

由表2可知,在四个城市因素中,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也可以从侧面解释刚毕业的中职毕业生涌向经济条件优越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好的珠三角城市工作,在大城市工作,虽然竞争大,但机遇更多,“想出去闯一闯”成为的毕业生前往珠三角就业的最大动力。河源经济的发展会给中职毕业生信心,认为在河源工作是有发展前景的,即河源的发展前景直接影响就业者个人发展前景,从而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空间的选择。然而,目前,河源还只是属于广东省的山区城市,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项设施尚未完善。值得欣慰的是河源的生活环境也不亚于大城市。

因此,政府应该是以此为着力点,促进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同时“引凤回巢”,吸引大城市的人才回流河源。

4. 建议

(1)政府出台关于技能型人才服务本地企业的专项政策措施

中职校企合作主要症结在于校企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利润,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因此缺乏合作动力。为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成为校企合作驱动力。其一,完善政府对企业支持中职学校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使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其二,设立政府专项资金,以支付学生部分实习报酬和办理保险,奖励优秀实习生,破解学生实习报酬和保险难落实难题;其三,加大对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资金支持,使中职学校加强自身的硬件、软件的建设,以培养出适应本地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其四,给予吸纳本地人才的企业、成功推荐毕业生本地就业的中职学校、中职学校班主任一定的资金奖励;其五,给予本地就业满一定年限和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毕业生提供医疗、教育、住房补贴,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中职毕业生的实际收入尽量满足期望收入。

(2)政府搭台,联合企业、中职学校等举办职业认知活动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趋重要,目前,广东省已出台农村户籍和涉农专业的城镇户籍学生免费就读中职学校的政策,因此,中学生毕业后的就读选择更多。然而中学生对于职业的概念很模糊,在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时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那么,在就读中职学校之前,有必要让中学生清楚认知职业。为此,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搭建职业认知平台,联合企业、中职学校、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学生入学前到企业参观,举行职业性格讲座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那么就读和就业后会有更加明确的职业定位。

(3)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服务平台,增强毕业生本地企业的了解

中职毕业生青睐珠三角企业,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本地企业的了解,归根结底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不完善。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与企业共同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增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为此,除了校企双制下的八个共同外,需要建立校企服务平台,如:建立全市各职业院校就业信息网、短信就业信息发布平台、QQ群信息发布平台,组织校园招聘会。另外,还要依托新型媒介,如:微信、微博等公众力量,拓宽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渠道,深化毕业生对企业的全面了解。

(4)经济崛起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河源的生活环境

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增強中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的信心,使毕业生及其家长感受到本地发展的前景优势。河源经济正在崛起,工业化进程加快,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活环境的美化。将河源的特色城市文化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休憩设施、园林设施和城市建筑等等,以特色留人才,提升城市归属感。

(5)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河源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引导本地就业。在就业指导中可开发和利用“乡土教材”,尽可能地把发生在本校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的案例整理起来,穿插在就业指导的教材里,发表在学校的校刊及学校的网站上,就业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多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本乡本土的榜样人物的真实性,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专业自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小结

山区城市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吸引毕业生本地就业的关键是有一个让他们发展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仅仅依靠中职学校单方的力量不足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依靠政府、企业、中职学校三者力量共同支撑,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本地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Jooyeon Jeong. Two Types of Labor Shortage[J].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1996, vol.3 (1), pp.71-86.

[2]何宝耕. 由企业用工荒引起的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科技文汇, 2012(4):43-44.

[3]唐广荣. 校企对接服务本地企业用工的现状与对策[J].高教前沿,2010(10):63-64.

[4]余飞. 论欠发达地区中职”校企合作”与学生本地就业——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职教通讯,2011(19):22-25.

上一篇: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下一篇:初二期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