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一体化(精选8篇)
1.社区治理一体化 篇一
[最新]河南电大社区治理(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答案(第一套)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1年5月20日;适用于国开河南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员《社区治理》网上教学考一体化“我要考试”考试。
一、单项选择
1.在俞可平看来,(B)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2.00分)
A.治理理论
B.善治理论
C.元治理理论
D.公共治理理论
2.通过问卷对社区中的每一户家庭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社区需要的想法,这种方法被称为(D)。(2.00分)
A.社区普查
B.访问法
C.比较法
D.问卷调查法
3.20世纪(B)年代,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2.00分)
A.60
B.50
C.80
D.70
4.加强社区建设是(B)的共同责任。(2.00分)
A.个人
B.全社会
C.基层党组织
D.政府
5.在1887年所著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的是(A)。(2.00分)
A.F·滕尼斯
B.泰勒
C.G.A.希莱里
D.韦伯
6.文化隔离机制不包括(D)。(2.00分)
A.社会隔离机制
B.心理隔离机制
C.自然隔离机制
D.经济隔离机制
7.(B)年,我国城市基层组织管理的街居体制初步确立。(2.00分)
A.1976
B.1956
C.1986
D.19668.(C)是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的主要受益者。(2.00分)
A.居委会
B.街道办事处
C.社区居民
D.物业公司
9.(D)是指社区教育主体和社会资源主体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发挥调节作用,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方式。(2.00分)
A.精神主导的利益整合B.家庭主导的利益整合C.政府主导的利益整合D.市场主导的利益整合10.(A)既是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0分)
A.密切联系群众
B.民主集中制
C.群众路线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1.(D)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事项。(2.00分)
A.业主委员会主任
B.物业经理
C.物业公司
D.业主委员会
12.(D)可以为社区治理提供所需的人力、智力资源。(2.00分)
A.文化组织
B.社会组织
C.政治组织
D.经济组织
13.(B)不是社区居民的价值观。(2.00分)
A.生活观
B.世界观
C.义利观
D.平等观
14.企业、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甚至于个人,它们与同政府机构建立起多种多样的协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来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使得过去政府的社区管理趋向于社区治理,这体现了社区治理主体的(A)。(2.00分)
A.多元化
B.法治性
C.一元化
D.强制性
15.(B)在社区服务中居于主导地位。(2.00分)
A.公民
B.政府
C.社区
D.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多项选择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ABCDE)“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中,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00分)
A.治疗
B.预防
C.保健
D.康复
E.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服务
2.社会组织的三个类别有:(ABC)。(4.00分)
A.基金会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企业
3.“熟人社会”的特征(AB)。(4.00分)
A.熟人关系网络化
B.行为方式互动化
C.社会关顾度低
D.社会关系密切
4.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首要环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开发素材。从社区教育的属性和功能上看,社区教育内容选择应受(ABC)
因素制约。(4.00分)
A.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程度
B.社区教育的目的C.社区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
D.社区教育的时间安排
5.公共治理理论是公共行政理论上的新发展,是一种(ABCD)新公共管理理论。(4.00分)
A.多元的B.合作的C.民主的D.新型的6.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体现在(ABCD)。(4.00分)
A.提供者B.培育者C.监督者D.指导者
7.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任。通过长期发展,社区教育的开展形成了(ABCD)五种组织方式,发挥了社区自身资源优势,促进了学习型社区的发展。(4.00分)
A.居家学习
B.远程学习和移动学习
C.分散学习
D.集中学习
8.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社区利益相关者,即与社区需求和满足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联的个人和组织的总称,包括(ABCD)居民等。(4.00分)
A.社会中介组织
B.驻社区单位
C.社区自治组织
D.党政组织
9.居民自治的价值(ABCD)。(4.00分)
A.培育公共精神
B.获得自主性
C.培育自律性
D.培育自力性
10.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服务作用体现在(ABD)?(4.00分)
A.党员志愿服务
B.公共服务
C.经济服务
D.居民互助服务
三、判断题
1.社区治理的内容和客体是广泛而不断变化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未来的,有眼前的。一般来说社区治理的客体和内容包括: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资产、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等。(1.50分)
正确
2.智慧社区主要体现在社区组织形态和行为模式上。(1.50分)
正确
3.社区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组织。(1.50分)
正确
4.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这一特定的区域内,通过开发、利用各种社区的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旨在对社区居民的身心发展施加积极影响,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综合活动。(1.50分)
正确
5.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突破科层制行政思维与竞争性逐利心理,提倡各方自愿平等参与,达成协同共识,促进集体行动,优化绩效评估,共担合作责任。(1.50分)
正确
6.社会公共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自助与互助为基础,为实现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而开展的,公益性、福利性的社区福利服务与便民利民的社区社会化服务,是一种有偿和无偿结合的社会服务。(1.50分)
正确
7.社区“陌生人社会”的特点使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加之公民意识发育不成熟,使其缺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和能力,社区参与不足成为社区建设面临的瓶颈,也是社区建设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之一。(1.50分)
正确
8.社区人口往往涉及三个要素:人口的质量、人口构成和分布。(1.50分)
错误
9.社区是居住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群体,是人们在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交往等多种活动中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1.50分)
正确
10.准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事业型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通常以资本运作、专项投入、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奖励、优惠政策、产业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措施,并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方式提供的,具有一定营利性的公共服务。(1.50分)
正确
11.社区治理体制,具体包括四个部分,即社区治理的组织体系、社区治理的权责体系、社区治理的法律体系和社区治理的人员体系。(1.50分)
错误
12.社区治理中的党组织主要是指城市的社区党支部和农村的村支部,但有时也包括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乡镇和街道)。(1.50分)
正确
13.社区自治组织是在划定的社区范围内通过平等协商、信任合作的方式为维护全体居民利益,共同致力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公共事务,又能进行他人管理和约束他人的地域性自治组织。(1.50分)
错误
14.参与主体多元化是社区治理的明显特点。(1.50分)
正确
15.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制度建设。(1.50分)
正确
16.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集中在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干休所等养老机构居住养老。(1.50分)
错误
17.所谓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社区工作者在推行工作时,所需遵守的规则,或者是在判断什么是正确而有效的社区工作时所依据的价值理念,它建立在社区工作基本价值的基础之上。(1.50分)
正确
18.社区治理体制是社区治理主体为实现社区发展目标和社区工作规划,根据社区环境条件和特点,所构建的组织架构及权力关系机构及运作模式。(1.50分)
正确
19.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维稳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提升社区组织整体协调功能、健全城市基层维稳体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三个方面。(1.50分)
正确
20.社区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1.50分)
正确
2.社区治理一体化 篇二
1 推行农村+社区模式的背景起因
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城市空间向农村拓展、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城乡产业发展相互融合化的结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本地居民和非户籍居民的和谐相处,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也有利于提升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2010年,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实行“区政合一”后,在原有2个乡的基础上,接收了原乌鲁木齐县“一镇两乡”,乡镇达到5个,行政村23个,农村区域面积达146.4km2,耕地面积约0.65万hm2,农村总人口5.3万人,新区人口80多万,经济总量占到全市近1/3。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市北扩、城北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各种资源和市场要素加快向农村聚集,近郊“一镇四乡”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新区以城带乡模式的推进下,近郊农村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面貌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在经济结构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和全市经济社会空间发展发局的规划调整,与城区相邻的乡镇土地相继被征迁,有关经济项目的投资和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增长,但也导致第一产业日渐萎缩,从事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在社会结构方面:随着产业项目的带动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市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各类新建小区带来的新增城市人口,进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形成农村与城市人口,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相互交融的格局,原有的村民与外来人口比例产生明显变化,甚至部分地区农村与外来人口比例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治安管理问题。在乡村治理方面:由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各类社会群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追求人居环境舒适、提供社会服务便捷、丰富精神文化供给成为近郊城乡居民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产生的巨大变化,以村民自治为主的管理模式,已难以解决近郊农村稳定和民生、文化等需求。
2 推进农村+社区的主要做法
高新区(新市区)结合实际,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立足城乡并存、城镇化推进快的特点,针对城乡结合部基层组织薄弱点、社会管理难点问题,按照“维稳职能全下移,公共服务全覆盖”的原则,在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多、治安问题多、基础设施薄弱的村,设立社区基层组织,将功能齐全、形态完善的社区模式应用于农村,并采取“一二三”工作法,推进“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
构建一条梯次链路,发挥“农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党组织管理运行方面,推行“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党小组”的组织构架,依托“农村+社区”组织链路,实行“四级负责”制,即:区级负责抓乡镇、乡镇党委负责抓行政村和社区,社区负责社会事务,村负责村级事务,严格落实岗位阶梯式管理,切实保证了“农村+社区”模式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人员配备上,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派、转”方式充实干部队伍,“派”: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社区担任书记、主任,“转”:从担任过村干部的机关干部中转任为社区书记、主任。
细化2个主体功能,释放“农村+社区”模式支撑效力。依据村和社区组织管理各自优势,明确村和社区的功能定位。村委会主要负责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管理,组织实施本村的建设规划,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指导村民建设住宅和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社区主要负责村民服务、文化、民生和维稳等工作,在功能定位上形成优势互补。
夯实3项重点工作,放大“农村+社区”交叉管理优势。强化社区平台承载功能。区财政投入资金用于农村社区阵地建设,办公活动场所平均达到400m2以上。在社区普遍实行一厅式办公,建成司法警务室、备勤室、文明学校、琴棋书画室、健身室等一批多功能服务场所。实行与城市社区同样的经费保障机制,并为每个社区配备巡逻车、便民服务车。同时,充实基层力量,为每个社区配备相应的社区工作者,确保基层组织有阵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凝聚管理整体合力。依托村和社区两个活动阵地,建立社区、农村定期联络机制,实行“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抓、事务共商”,把便民服务、卫生计生、综治调解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让村民充分享受到城市化的公共服务;夯实综治维稳根基。区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原有社会管理不足的城中村、城郊村,实行相对独立、井然有序的社区化管理。
3 推进农村+社区模式面临的问题
行政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现有管理体制模式下,同一地区出现了村委会和社区2个自治管理机构,虽然既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提高了公共服务职能,但一个地区2个机构还是增加了行政投入和社会治理成本。
思想观念滞后,参与社区共治管理意识不强。许多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的概念还比较陌生。部分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农村社区建设跟自己关系不大,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公共服务薄弱,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尚未打破,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上仍显不足,不能完全享受城市社区待遇,如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的服务资源相对薄弱,与农民日益增长和复杂多元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社区文化产品不足,公民社区意识不强。物质生活改善后,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还不能完全跟上时代步伐,也缺乏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
4 不断改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每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发展实际,在不同时期都会有所不同。实现农村社区的有效治理,必须科学谋划、分类施策,统筹考虑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结构及变动趋势、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
完善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居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究竟是选择农村+社区的交叉管理模式,还是以村党组织为主导的农村社区统一管理模式,关键还是要根据当地实际,科学谋划,但总的原则还是要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以村民、居民自治为根本途径,在不改变村民自治机制,不增加农村基层管理层级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依法科学确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居民委员会的权责界限,有效促进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
促进非本地居民有效参与农村社区管理。依法保障符合条件的非本地居民参加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选举,享有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吸纳非本地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建立本地居民和非本地居民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协调议事机制,引导非户籍居民更广泛地参与民主决策。
畅通各类主体有效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渠道。建立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社区任职锻炼和驻点包户制度。建立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农村居民、支持农村社区发展的共建机制。大力发展各类满足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为主的社会组织,通过直接资助、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建立农村社区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完善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引导农村居民依法反映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支持农村社区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效整合村级组织各类活动场所、文化室等场地、设施和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基础性、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社区延伸,有效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大力做好农村社区扶贫、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等福利事业,并组织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不断培育农村社区的文化认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不断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村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和发展乡村文化,形成文明健康、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仇丽萍.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J].理论与当代,2011(1):9-11.
[2]陈建胜.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社区建设[J].浙江学刊,2011(5):41-46.
3.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 篇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中国社区治理的未来走向等问题,《瞭望东方周刊》日前专访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蒋昆生。他同时介绍了实施已有三年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项目。
“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要求,实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推进社区治理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他说。
蒋昆生强调,必须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率先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而这些实验区的尝试方向,也正是新形势下中国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
倒逼的改革和实验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社区治理在当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为什么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蒋昆生: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前提。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是在全面深化社会体制进程中逐步酝酿产生并发展的。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探索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有机结合的可行路径。
经过十余年的接续奋斗,我国的社区建设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属地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治理体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中许多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强,居民自治活动的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过重,社区治理多元参与机制还不健全,政府部门包办过多,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缺乏长效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缺乏组织化渠道,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影响社区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社区建设实践,有效解决制约基层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
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
《瞭望东方周刊》: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例,未来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蒋昆生:实验区建设开展近三年来,特别是第二批实验区建设开展近一年来,各地围绕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丰富社区自治形式、完善社区服务制度、优化社区服务手段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这些探索实践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社区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各实验区将社区减负增效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研究制定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政策措施,确保社区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只减不增。
比如,江苏省南京市各实验区统一开展以“五减两增一考核”、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为重点的专项行动,社区逐渐回归自治本位,社工逐渐回归服务本色,考核逐渐回归群众本元,部门逐渐回归管理本分。
其次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建设。许多实验区把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作为激发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活力的重要途径,在完善社区民主管理机制上出实招用力气,调动了居民参与自治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成都市锦江区全区113个社区、1065个院落根据居民特点和居民意愿,制定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居民(院落)公约,从源头上、基础上、根本上完善和深化居民自治,有力地加强和推进社区依法治理,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个方面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许多实验区把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完善社区治理结构的突破口,通过建立孵化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创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构建了多元参与、多元治理、多元服务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比如,武汉市武昌区投入500万元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投入3600万元社区惠民资金重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以公益创投的形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为扩大社区居民参与探索了可行路径。
第四个方面是创新社区服务机制。许多实验区积极推动社区服务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式创新,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
nlc202309011328
比如,杭州市大力实施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转型,推动社区服务项目由政府独力举办向社会共同参与转变,社区服务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公益经营型转变,社区服务实体从个体分散向规模连锁转变,在“一区一品”、“一社一品”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上城区“333+X”,下城区“66810”工作法,西湖区“三全十服务”等多个社区服务品牌。
第五个方面是加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各实验区按照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比如,攀枝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在组织体制、技术设计和建设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开创意义。具体表现在:将平台部署“提升”到市级层面,突破了以区县为单位部署建设的社区信息化建设传统格局;将平台应用“下沉”到社区范围,将综合信息平台服务终端直接延伸到社区,梳理确定了社区直接办理和代办代理事项,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办事;将平台运行“拓展”到专线网络,依托政府部门信息专网部署综合信息平台网络,探索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衔接的可行模式。
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瞭望东方周刊》:“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目前面临哪些困难,下一步工作有哪些规划?
蒋昆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是社会建设领域一项全新的重大课题,由于受到既有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局限,受到长期历史条件和现实发展的制约,受到目前经济条件和工作基础的影响,部分实验区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的理论准备、实践准备和思想准备并不充分,实验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实验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关于实验区下一步工作规划,我们主要聚焦于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 ;二是推进“政社互动”实践;三是发展社区民主协商;四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五是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六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经过近年对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民政部正在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文件。文件力争能针对基层,尤其是社区治理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 比如确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法人地位的问题,厘清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的突破,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瞭望东方周刊》:“社区治理”、“政社互动”和“民主协商”都是现阶段社会治理的热点问题,主要举措有哪些?
蒋昆生: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环节。要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要促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其次是要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第三是要激发社区组织活力。积极探索“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推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
第四是要健全社区服务机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相互衔接的服务体系,确保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服务多样化和志愿互助服务制度化。
最后是要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探索建立以分类统筹为基础组织群众参与,以“以奖代补”项目为载体吸引群众参与,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扩大公众参与,以培训提高为手段引导群众参与,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群众参与,以公共精神为纽带提升群众参与的新模式。促进居民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优化政府治理是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社区治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推进“政社互动”工作的主要举措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积极推动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双向确权”,认真梳理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权责,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责权边界。
其次是积极建立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双向契约”,明确基层政府委托社区自治组织事务的项目内容、经费保障和违约责任,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承接对于法定职责以外的委托事项,形成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竞争机制。
第三是积极开展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双向评估”,建立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评估结果与基层政府绩效考核挂钩的有效机制。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一方面,社区民主协商以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实际问题为内容,使各项决策的实施符合群众意愿。
另一方面,要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协商议事会议制度,健全民情恳谈、社区听证、社区评议等对话机制,推进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除此之外,还要推动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将涉及居民利益的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协商议事范围,不断丰富社区民主协商内涵。
4.社区治理 篇四
作业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德国社会学家(A)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
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
B美国学者华伦
3.1989年,(C)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C.世界银行
4.学者(A)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21 世纪的治理》、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A.詹姆斯·N·罗西瑙
5.全球化首先是指(B)。
B.经济全球化
6.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C.社会互动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7.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ABC)。
A.地理社区B.身份利益社区C.个人网络社区
8.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BCD)。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C.社会系统D.文化系统
9.“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ABCD)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C.管理的范围不同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10.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ABCD)
A.治理不时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二、名词解释
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要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
感联系和心里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的表现。
社区治理:是一种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了解社区的问题与需要,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开展的解决社区的问题或满足社区的需要,增强社区凝聚
力、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
展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简答题
1.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答: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2.简述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答: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四、论述题
1.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
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 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社区治理
作业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B)B.3年
2、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B)选举产生。
B.村民直接
3、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B)。
B、1993年14部位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
4、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A)。
B.福利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并重
5、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A)。
A.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
6、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靠(A)维系的。
A.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属关系
7、英国社区照顾的理论基础(B)。
B、正常化理论
8.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通过(ABC
选择产生。
A.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直接
B.每居民户派代表
C.居民小组推选代表
9.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0、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ABCD)。
A.福利性服务
B.居民生活服务
C.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D.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
二、名词解释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发展而无偿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金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
照顾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来自美国的个案管理的社会工作模式的改变。
三、简答题
1.简述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依据。133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P141)
答: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
构。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答:基层民主因根植于中国大地,被称为“草根民主”,它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也是我国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赐予我国
人民的神圣权力。
社区治理
作业四
一、不定项
二、选择题1、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六项任务中,第四项工作
任务是(A)。
A.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2、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B)的管理.B居住物业
3、下列关于社区发展的看法,除了(B)外,其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B、方案说
4.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以(B)的方式帮助个人或家庭的方法。
B.个别化
5.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是建立在(C)理论基础上的。
C.系统论
6.发展性小组模式主要适用于以(A)为目标的小组。
A.成长
7、社区治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BCD)
A.民间调解B.法制教育 C.流动人口D.社会矫正
8、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除了基层性之外,还包括(ABCD)。
A.综合性B.持续性C..协调性D.可及性
9、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ABC)。
A.社会化服务B.经营性服务C.专业化服务
10、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社区文化娱乐外,还包括(ABCD)。
A.社区体育B.社区教育C.社区科学普及D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二、名词解释
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 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它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 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文化:
是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社会工作者: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了解社区的问题与需要,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开展的解决社区的问题或满足社区的需要,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
展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
三、简答题
1.谈谈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195
答:第一,某些社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低迷;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讼诉、争执等事端频发;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黄、赌、毒”等社会现象严重,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成长环境恶劣;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的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居民互助互救观念单薄,无法从社区网络中得到支持帮助;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治安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防范制度措施不到位,处理日常性和突发性安全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
2.谈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思路。202
答: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多方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引入竞争机制。第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经费、基础设备等方面提供帮助。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第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服务人员必须有执业资格,推进上岗培训制度,加块正规化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步伐。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
四、论述题
1、谈谈我国城市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及解决思路
答:(1)主要矛盾是:第一,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第三,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2)解决思路:第一,要厘清社区物业管理的性质;第二,业主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在接受物业管理方面拥有自主权,在选用何种物业管理模式方面拥有自主权等。第三,理顺物业管理机构
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优势。第四,探索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相结
合的组织路径
名词解释、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街居体制: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
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治安: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
府部门、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它 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
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2、社区物业管理: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 内 居住物业的管理。
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5.社区治理 篇五
1、法国社会学家在1893年著作完成《社会劳动分工论》,他是谁
A. 迪尔凯姆
2、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创建了一种理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的主流理论模式,这种理论的名称是
C. 系统功能主义
3、我国城市社会中和单位制想配合的是一种什么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
A. 城市街居组织模式
4、下面哪项不是农村社区的功能
A. 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
5、一位社会学家在1887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来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这位社会学家是谁
C. 滕尼斯
6、“社会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于1901年在哪本书中提出的
A. 《社会控制》
7、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利用什么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 教育制度
8、治理和统治的相同点在于
D. 目的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9、全球化主要是指
C. 经济全球化
10、下面哪项不是俞可平提出的善治十要素
A. 快捷性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是
B.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B. 乡行政村管理体制 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C. 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4、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
B.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城市基层政权及其派出的街道办事处都被什么取代 D. 人民公社
6、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什么理论证明 B. 帕金森定律
7、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是什么理论 A. 马太效应
8、党的领导在社区工作中主要体现为 A. 组织领导
9、什么理论假设前提下,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 B.
理性人
10、市场机制的源动力是 D. 社会发展
1、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从过去100-700户,扩展到现在的 B. 1000-2000户
2、目前,社区志愿者组织从属于 D. 民政部系统
3、在村务公开中,财务公开要求多长时间公开一次 D.
每年
4、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本社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户代表过半数,或者多少以上的居民代表参加方为有效 C. 三分之二
5、对志愿者的正式评估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A. 一年一次
6、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宗旨是 A. 福利性为目的,经营性为手段
7、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 A. 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
8、英国社区照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B. 正常化理论
9、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靠什么维系 A.
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缘关系
10、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
C. 1995年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1、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的关系是 D. 雇佣与被雇佣 2、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民委员会六项工作任务中,几项设计社区治安 B. 3项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业主在物业企业人事管理中拥有自主权
4、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什么的管理 B.
居住物业
5、物业管理的概念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B. 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传入
6、下列关于社区发展的看法,除了什么外,其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B. 方案说
7、社会工作是从英文social worker翻译过来的,最初由谁于1900年提出 C. 西蒙-伯顿
8、社会工作通过过程模式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上的 C. 系统论
9、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以什么方式帮助个人或家庭的方法 B. 个别化
10、发展性小组模式主要适用于以什么为目标的小组 A.
成长
二、多选
1、马斯洛的无需求层次说不包括哪些
A. 生理需求
B. 安全需求 C. 消费需求 D. 娱乐需求
2、单位制中与之相配套的有哪些相应的制度
A. 户籍制B. 成分制C. 档案制D. 票证制
3、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
B. 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C. 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D. 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
4、系统功能主义把社会系统分成了哪些层次
A. 有机体系统B. 人格系统C. 社会系统D. 文化系统
5、按照美国学者法林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是哪些
A. 地理社区和空间属性的社区C. 身份和利益社区D. 个人网络社区
6、下面哪些著作是俞可平教授编撰的
A. 《治理和善治》B. 《全球化:全球治理》
7、全球化包括
A. 经济全球化B. 军事全球化C. 环境全球化D. 政治全球化
8、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力是指
A. 私营领域中运输、通讯成本降低B. 公共领域内限制贸易、投资的政策障碍的减少
9、下面哪些选项属于新管理注意思潮影响下得政府改革行为 A.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向分权、放权的管理体制转变 B. 政府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 C. 公共事务从官营变为民营 D.
将竞争引入公共部门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治理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
C. 治理的权威来自政府的法规命令,统治的权威来自公民的认可 D. 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
1、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早是从土地改革开始的,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两个目的,分别是 A. 改变旧的土地关系
C. 借机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会组织
2、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 B. 1958年以前的乡管理体制
C. 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D. 1984年后,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新体制开始重建
3、目前街道办事处承担的任务大大增加,以下哪些属于街道办事处的任务 A. 发展、管理街道经济B. 进行城市管理C. 民政工作D. 人口管理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对象还是社会闲散人员和家庭妇女
D.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对象扩充为几乎所有户口在辖区工作居住的人口 5、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哪些运动冲击了我国刚刚建立的街居体制 B. 文化大革命C. 大跃进D. 人民公社化运动
6、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体现为
A.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B.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思想导向作用的需要 C. 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 D. 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7、支撑社区建设的三大主体是
A. 政府组织B. 经济组织C. 民间组织
8、我国的民间组织活跃在哪些领域 B. 行业管理D. 社区管理
9、下面哪些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A. 市场的垄断D. 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
10、下面哪些是政府失灵的表现
A. 决策失误B.
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C. 政府行为的低效率D. 权力的寻租和腐败
1、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A. 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B.
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C. 调解民间纠纷 D. 维护社会治安
2、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A. 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B.
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 C. 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
D.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3、在农村实行民主监督主要包括 A. 村务公开
B. 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C.
民主评议村干部
D. 村民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
4、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A.
志愿性B.
无偿性C. 公益性D. 组织性
5、村民委员会由哪些成员组成
A. 主任B. 副主任C. 村长D. 委员
6、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体制包括 A. 现金津贴C. 实物津贴
7、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 A.
福利性服务 B. 居民生活服务
C. 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D.
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
8、“三无对象”是指
B.
无扶养或赡养人C. 无生活来源D. 无劳动能力或单位
9、英国社区照顾和我国社区服务的差异有哪些
A.
两者的属性的差异性B.
两者的服务对象的差异性C.
两者的运行机制的差异性
10、英国社区照顾和我国社区服务的相同点有哪些 B. 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的相同 C. 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的共同性 D. 两者的服务对象的共同性
1、社区文化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 B. 非正式C. 准正式D.
正式
2、社区文化的特征除了区域性和继承性外还包括哪些 A. 普遍性B. 共享性C.
渗透性
3、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社区文化娱乐之外,还包括
A. 社区体育B. 社区教育C. 社区科学普及D.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4、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社区医疗B.
社区保健C. 社区康复
5、社区治安的主观性测量指标包括 A. 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度和满意率 B. 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物安全的放心度 C.
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
D. 居民对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感
6、为了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一些地方的实践包括 A. 沈阳市在基层社区探索的“一个大会、两个机构制度”
B. 武汉市社区建设中推行的通过文件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关系 D. 青岛等地试行的撤销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
7、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A. 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 B.
社区治理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份,角色冲突严重 C. 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
8、受助者可以是
A. 个人B. 家庭C. 小组D. 社区
9、社会环境主要包括
A. 社会小生境B. 社会文化环境C. 人际关系环境D. 社会生态环境
10、小组有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小组分为
A.
教育小组B. 成长小组C. 治疗小组D.
服务或自愿小组
三、判断
1、社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的表现
错误
2、滕尼斯把现代社会定义为依靠血缘和亲缘关系的靠情感和习俗来维持人际纽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正确
3、社区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而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生活单位
正确
4、就社区发展专业而言,我们一方面承认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对农村的破坏和掠夺,另一方面主张帮助社区居民选择合适的技术和项目,促进社区的发展
正确
5、社会学上一般认为,在乡土社会,社会团结和控制的纽带主要不是靠法制,而是靠文化道德规范和社会群体间的纽带,就是所谓的情理社会关系
正确
6、中国学者俞可平提出了善治的四个要素
错误
7、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正确
8、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正确
9、在当代,作为善治要素的公正特别要求有效地消除和降低富人和穷人、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两极分化,维护妇女儿童、少数群体、穷人等弱势人群的基本权利
正确
10、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理,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正确
1、目前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对象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户口在辖区以及在辖区工作居住的人口正确
2、新中国建立后,鉴于当时的各种历史条件,我国将城市基层政权设立在市辖区一级
正确
3、一般来说,本国的社区治理的策略和本国的社会文化基础、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基本背景没有关系
错误
4、目前,居民委员会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几乎拓展到了辖区内的各项工作
正确
5、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是指调动社区内外的资源和力量,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地管理社区事务的制度、方针和方法
正确
6、第三部门的发展不受国家经济社会体制影响
错误
7、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正确
8、第三部门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非营利组织
正确
9、当政府成为社会最高权力机构,权力本身就会产生腐蚀力量,尤其不受任何力量制约的专制全权政府
错误
10、市场竞争会导致贫富悬殊差别和两极分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平和安定
正确
1、自我管理是指社区居民自己组织起来,相互监督,互相管理
正确
2、居民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也可以另行聘任
正确
3、我国的志愿服务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正确
4、村民委员会应当服从人民政府的安排,服从人民政府的领导,充当好人民政府的办事机构
正确
5、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使居民受到各种教育,每位居民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错误6、1993年民政部会同国务院13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标志着社区服务作为一种特设的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正确
7、中国的社区服务从一开始的社会福利对象扩大到一般的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缺乏稳定性
正确
8、最近几年,国家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特困户的定期补助政策,或者在富裕地区把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体系
正确
9、社会福利社会化就是要把社区服务推向社会,纯粹的市场化经营,政府应该只作为守夜人出现
错误
10、社区服务业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
正确
1、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当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正确
2、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服务体系
正确
3、正式的社区文化,一般指以政府供给为主的社区文化服务项目
正确
4、犯罪率只是社区治安众多测量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它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社区治安其他方面状况的改善
正确
5、社区治安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立于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
错误
6、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传统的三种基本方法之一
正确
7、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正确
8、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正确
9、社会工作者是一批对社会弱势群体有爱心、有热情的自愿工作人员
正确
10、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最早产生的一种工作方法
6.社区治理 篇六
平时作业
(一)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D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性的、形成须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社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得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3、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4、街居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20世纪50年代,作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答: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性的、形成须繁社会交往互
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基本要素:第一基本要素是人,而且是一定数量的人群,没有人就不成为一个社区,这和地区的概念是不同的。第二基本要素是地域。现代社会,社区既有 传统地理上的,也有网络功能上的。第三、基本要素是社会互动。这种 互动分正式组织化互动和非正式的自然交往互动。不管哪种互动方式,都属社会交往,也只有社会交往,才能使人们结为一个共同体,从而满 足单个人无法满足的人类需求和功能。第四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依附归属 感,也就是心理上的认同。
2、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有哪些? 答:
1)治理与统治的主体不尽相同
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治理的权威中心:不一定是政府机关
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治理的主体:强调多元性和多样性,也可是以是私人机构,公私合办的机构;
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 统治:单一的、自上而下的 治理:多元的、可以互动的 3)管理的范围不同
统治: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
治理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 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统治:源自政府的法规命令,以强制为主,可以使用暴力手段
治理:公民的认同和共识,以自愿为主,靠的是体现着共同目标的主动精神
五、论述
1、论述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答: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居民委员会辖区这种特定法定社区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1)社区概念的出现。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必然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处于城市基层的街居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这种变革提出了社区服务,由此,“社区”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城市基层工作,并将其定位于居民委员会层次上。
2)社区建设的形成和发育。A、背景:社区服务的开展带动了多项社区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得各种社区工作的范围远远超出社区服务的范畴,人们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提出:1991年,受国外“社区发展”基本理念的启迪及中国社区服务拓展的实际需求,有关理论研究者和民政部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和思路,以顺利开展社区工作。C、发展:“社区建设”的思路提出后,民政部进行了试点。1998年,政府认可了社区建设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2000年,政府发文对社区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等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这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大力推进。3)社区的形成和发育。它是跟社区建设的开展同步的。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已经有所拓展。
2、论述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答: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基本要素: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法治,依法行事,人人平等。这是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透明性,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责任性,是指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回应,指的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有效,主要是指管理的效率;参与,是指公民对政治生活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稳定,它是善治的重要的衡量指标;廉洁,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清正为民;公正,任何公民在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上都是平等的。
平时作业
(二)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6、A
7、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CD
5、ABC
6、ABCD
三、名词解释
1、政府失灵: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如计划、命令)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2、第三部门:指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其性质主要为“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
3、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名称,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4、社区关系网络:人类社会古已有之的互助支持基础,在家族内部、邻里之间和亲属朋友等相互提供着物质帮助、情感支持和服务照顾的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互动关系网络。
四、简答题
1、第三部门崛起的刘什么? 答:在我国,第三部门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而出现的。第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类民间社会组织衍生和发展的道路基本被阻断。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化社会开始瓦解,资源配置组合方式开始出现重大变化,民间组织发育的条件逐渐具备。第三,20世纪末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更是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新机会和新机遇。
2、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答:第一,界定社区,这是社区治理的前提,而我国的社区界定不是很明确。第二,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主要通过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社区治理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主要通过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改变社区治理无法可依的现象,逐步实现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第四,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这主要是由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政府的职能决定的。第五,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政府要对其生产和提供进行规范。
3、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答: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五、论述题
1、三分法社会结构都包括哪些要素?
答: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分化,国家和社会二分的社会逐渐向市场、政府和社会三分的社会结构发展。社会存在结构“三分法”下的公民社会。一是作为“无形之手”的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力量。市场经济决定了整个社会必须保障“自由对方平等对偿”的关系、平等的契约关系,坚决地抛弃社会的平等关系、特权关系和依附关系,在竞争的多元主体的基础上,形成平等的社会。二是作为“有形之手”的政府的公共权力力量。政府的职能首先表现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维护社会稳定。政府行政管理要依法行使。然而,实际运行中,常常存在政府权力过大,干涉经济领域和公民社会,背离公共利益,权力寻租,政府职能缺位、越位。这就需要政府自觉让渡一部分权力赋予市场领域和公民社会,同时加强对政治国家领域的监督。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模式是“小政府、大社会”,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三是作为“批判精神”的公民社会的民主监督力量。政治国家所行使的权利是社会的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公民社会,而不是政治国家自行认定的。建构一个独立的公民社会,打破国家(政府)垄断与市场垄断,将市场、政府的权力限定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内,使市场经济领域、政治国家领域和公民社会领域按照各自的规则运行,使公民社会能够凭借公众的独立自主和民主监督的力量,发挥制衡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的作用,以避免市场危机和政府危机。显然,公民社会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三方力量关系的制衡器。
2、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答:基层民主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通过和试行标志着村民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的开始,《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为村民直接行驶民主权利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全国32个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全国60%以上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等村民自治机构,实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将重大村务提交会议讨论通过等等村民自治措施。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赴阶段。首先,开展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和实施,居民委员会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促进了社区自治的参与。
平时作业
(三)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
4、ABCE
5、ABCDE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治安:也称社区安全,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2、社区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一级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得制度和事业总称。
3、社会环境: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所有的外部社会因素的总和。
4、社会资源: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于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有用的所有财富的总和。
四、简答题
1、谈谈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第一,某些社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低迷。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讼诉、争执等事端频发。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黄、赌、毒”等社会严重,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成长环境恶劣。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的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居民互助互救观念单薄,无法从社区网络中得到支持帮助。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治安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防范制度措施不到位,处理日常性和突发性安全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
2、简述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与特点
答:一是识别、发现受助者的客观因素,包括受助者的背景资料、资源系统、问题存在的时间及使用过的解决方法等。二是识别、发现受助者问题的主观因素,即受助者对问题的主观实际感受。三是识别、发现造成和延续受助者问题的因素。四是识别、发现受助者及其生存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五是决定适合受助者的服务类型,通过评估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简述社区工作的特点
答:第一,以社区为工作对象,重点是解决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第二,社区工作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社区工作强调居民集体参与,它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第四,在社区工作中即强调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又强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为社区做贡献,促进社会和社区居民的发展。第五,社区工作强调积极运用社区资源,重视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建设与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思路。答: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思路:(1)社区治安的综合治理机制方面
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对社区治安的领导力量,发展壮大社区治安防范队伍。第二,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第三,实现对失足青少年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助教育,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第四,把人民调节工作作为稳定社区得基本环节。(2)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建立
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第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第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机制的建立
第一,理清社区物业管理的性质。第二,业主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第三,理顺物业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在社区物业管理中得优势。第四,探索社区自治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组织路径。(4)社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首先,在组织体系的相互关系中,要促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朝着群众自治组织的方向发展。其次,在居民委员会范围的社区内,实施以服务性为主的社会保障项目。最后,社区社会保障新体制的构建,要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形成居民自助互助、互帮互利的局面。
2、试论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答:(1)满足社区成员多方面的服务需求(2)推动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间的协调合作(3)使社区内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4)动员组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治理活动(5)化解社区矛盾解决社区问题。
平时作业
(四)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B
6、A
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
6、ABCD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治理:指各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2、社会福利社会化:1983年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思想,从此开始了打破单一封闭的民政部门包办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体制,探索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元主办社会福利的体制。
3、社会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
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的 区域性党的建设。
4、社会服务: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和居委会等社区组
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
四、简答题
1、简述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答:是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途径是什么?
答:1)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强化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组织内部的党建工作进行协调,加强与辖区各个单位内部党组织横向联系。通过上级党组织的牵头,构建社区内各个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其中的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员活动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研讨会等社区党建的协调议事机构,并通过这些协调机构定期的信息沟通、经验交流,来宣传社区党建工作。
2)通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党组织要掌握社区内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在不过多增加他们负担的前提下,利用休闲时间,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联户、党员家庭挂牌等各种形式,把在职党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广大群众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贡献力量。社区党组织要针对社区内不同层次的在职或不在职党员情况和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和管理,强化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动员他们投身到社区工作中去,发挥党员的积极作用。
3)通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社区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任务开展工作,搞好各项工作的结合渗透,保证社区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3、简述社区工作的特点
答:第一,以社区为工作对象,重点是解决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第二,社区工作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社区工作强调居民集体参与,它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第四,在社区工作中即强调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又强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为社区做贡献,促进社会和社区居民的发展。第五,社区工作强调积极运用社区资源,重视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建设与作用。
4、简述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依据 答: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答:基层民主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试行)》的通过和试行标志着村民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的开始,《村委会组织法》的颁布为村民直接行驶民主权利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全国32个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全国60%以上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等村民自治机构,实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制度,将重大村务提交会议讨论通过等等村民自治措施。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赴阶段。首先,开展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和实施,居民委员会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道路。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促进了社区自治的参与。
2、简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答:
(一)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大致有三种方向:第一种是沈阳市在基层社区探索的“一个大会、两个机构制度”。第二种是武汉市区建设中推行的通过文件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第三种是青岛等地试行的撤销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
(二)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体问题,并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应该是基层政府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聘任的社区工作者,是一种受薪的职业人员,不应该是居委会的主任或委员。他的任务是深入基层居民群众,联系居民、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和教育居民,并且支持、资助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他应该接受系统的社区社会工作理论的方法的培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平均的薪水。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仍然是居民选举产生的义务志愿工作者,接受政府的资助、补贴和支持。
(三)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社区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是说,职业社区工作者要学习掌握专业化的工作方法,更好地去和居民建立联系、动员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联系。
7.社区治理应坚持协商民主 篇七
一、社区治理与协商民主的概念阐述
1. 社区与社区治理
“社区”一词来源于西方,社会学引进这一词汇,最早见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其认为的社区是指“由‘本质的意志’所导致的、建立在自然情感意志基础上的、联系紧密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社会联系或生活方式产生关系紧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共同体”。我国“社区”一词由英文翻译而来,最早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在本文中,我们采用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的定义,即“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在这里,社区的范围一般与居民委员会范围一致。
社区治理不同于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基于行政手段的行为而做出决定,它强调行政手段的绝对作用,其权威一定是政府。而社区治理强调的是多元共治的过程,是在良好的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之下,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通过多元共治,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状态。
2. 协商民主
在西方,协商民主见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约瑟夫·毕赛特在1980年《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最早提出。而我们所提的协商民主,虽然借鉴了西方的这一概念,但不同于西方,其具体实践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时期,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首次提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确立了协商民主。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了具体部署。我们倡导的协商民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关的群体或个人,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表达意见和观点,最终形成共识。我国的协商民主,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其富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扩展了组织和个人的参政途径,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
二、社区协商民主的主体
社区协商民主的主体,即社区治理的主体,是指社区利益的相关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指出,城乡社区协商民主的主体有: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驻村(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和当地户籍居民、非户籍居民代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
就城市社区而言,可以把协商民主的主体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党政机关,主要指基层党组织及行政机关;第二类,社区自治组织,主要指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及其他居民自发性群体组织;第三类,盈利性组织,主要指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商户等;第四类,社会组织,主要是从事居民或业主服务的相关社会团体,如各地的业主联合会等。从实践的角度看,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的而又广泛参与到社区事务处理中的主体主要是基层党政机关、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基层党政机关主要是指街道党(工)委及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其负有行政责任,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居民委员会是居民选举出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是业主选举出来的、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管理运作的业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是按照物业管理合同对物业管理区域进行服务的公司。上述四者皆是居民日常频繁接触的主体,本文强调的社区协商民主以上述四者协商为例。
三、社区协商民主的价值
1. 实现社区和谐治理的最佳手段
社区治理是在多元化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民营组织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和个人间的广泛参与、和谐共商,在充分尊重民意和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发扬民主、整合资源,共同完成对社区事务的管理,达到一种社区良治的过程。
2. 增进政府与群众间的感情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其稳定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家的大政方针,既需要上层政府的贯彻执行,也需要底层民众的积极配合,政府的公信力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城市建设的热情,成为党和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社区协商民主的推行,可以调动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热情,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知情权、建议权,既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又保障了党和政府政策的上传下达,同时增强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3. 提高人民群众个人政治素质
《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具有广泛性。基层的民主协商,尤其是社区民主协商,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完成社区治理的共同事务。不仅能够锻炼人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增强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能够增强个人对政府的理解,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彼此包容、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
四、社区协商民主的实现途径
1. 社区居民素质提升
社区协商民主的实现,依托于辖区内多元组织和个人的充分参与,但组织的建立依托于个人,所以居民素质决定了社区协商民主的实现程度。居民素质提升要在协商民主前、协商民主中和协商民主后下功夫。协商民主前,通过组织相关学习会和培训会等,提升个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协商民主中,主要是通过实践的方法,及时发现个人不足,总结协商经验,提升个人素质;协商民主后,个人要反思经验和教训,有意识地提高个人素质,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方式,提升个人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2. 建立多方联席制度
协商民主,要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会议和实践等形式,充分了解民意和实际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就社区治理而言,社区的主要主体基层党政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要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协商民主的平台,实现充分的沟通和配合,进而实现社区和谐治理(见图1)。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街道办、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起多方联席制度,实现定期交流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交流机制,及时沟通各方信息,反映社区居民和商户的诉求,同时沟通各自遇到的困难,多方协商,寻求社区事务的解决办法,实现社区和谐共治。
3. 确定多方责任清单
8.社区治理现状浅析 篇八
一、社区居委会的现状及问题
(一)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与居民自治需求的矛盾
根据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其之间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而非领导与服从的上下级从属关系。然而,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城市居委会普遍出现了行政化倾向,成为基层政府的延伸。
随着社会转型,政府大量社会职能下沉,居委会承接了大量政府交办的任务和行政性事务。调查发现,居委会工作中大部分工作都是政府下达的任务,服务内容包括民政、计生、居民养老、维护稳定、调解群众矛盾、居民医保、普法、双拥、低保救助、社区文体、社区教育、残疾人管理、司法援助、社会治安等百余项,除此之外还要应对需要上报的各种台帐、报表、检查、评比、各部门各类调查统计,以及各政府职能单位下派其他任务,导致多数居委会存在挂牌多,事务多的问题。
在人事方面,仍有少部分居委会拥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虽然比例不高,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行政力量向居民自治组织的延伸。可见仍有部分居委会延续行政管理的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居委会对街道办事处等政府机关的依赖,也未能解决街道办对居委会的经费和人员等的控制问题。
(二)社区管理服务经费投入与现实需求的矛盾
大部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日常工作和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财政拨款,仅有少数的居委会依靠其他经济来源。社区居委会自身缺乏经营社区的能力,意味着没有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缺口大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目前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低的问题确实得到改善,但与当前城镇的物价水平、社区居委会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相比,工资收入依然不具有竞争力。这导致社区居委会很难建立起一支较稳定的、较高素质的人员队伍,难以吸引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提升基层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如何保证居委会工作人员合理的工资收入,仍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各地都在提倡要建立信息化居委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后期也需要专业的人才来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也都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
(三)多元治理滞后与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
目前城镇居民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是养老保障、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医疗保障和就业支持。另外,社区当前部分居民家庭生活困难,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于其工作精力有限,帮扶途径有限等原因,导致这些困难的居民也无法从居委会层面获得更多的帮助。因此从治理主体上讲,单靠基层居民自治组织或政府,都无法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必须建立起包括居委会及居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驻区单位、义工等在内的多元治理体系。
绝大多数社区拥有居民服务类、兴趣类或互助类社会组织,在这些组织的带动下,居民的业余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社区拥有的社会组织的数量比较有限,经常与外来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比例并不高,可见社会组织要想融入社区、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还需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
多数居委会的驻区单位、企业或多或少会协助居委会开展活动,但是从协助居委会开展活动的频次可以看出,驻区单位、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和手中的资源,更多样、更全面的参与社区治理。
二、居委会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定位不清
首先,立法缺失。《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仅对社区居委会与政府以及其他组织的关系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另外对于日益增加的流动人口,也没有明确服务管理方式,缺少适合全国范围内的综合立法和操作性强的社区服务法律。其次,政府部门对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将居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将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来看待,漠视居委会应有的法律地位。再次,政府干预过多。部分政府未能转变其对居委会直线管理的方式,对居委会、居民自治、社会组织的参与治理等存在疑虑,控制居委会的人财物,并将居委会视为“下级”机构,导致居委会本身的基层群众自治的性质难以表现,行政色彩过于浓重。
(二)经济来源有限,基础薄弱
居委会尚未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又不能向居民摊派办公费用,导致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存在较大缺口,仅仅依靠当地政府下拨办公经费、各种活动创建经费、评比奖金勉强维持运转。未建立正规的收入增加的机制,影响居委会的人才培养。自身筹资渠道少,资金来源不足;少有可供经营的资产,在缺乏其他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难以向政府部门争取相应的权利,也只能按照给予经费的政府部门的要求安排完成日常工作以及政府下派的任务。
(三)居民参与程度不高
居民更倾向于认为居委会是一级政府,对其缺乏认同感,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不强烈。另外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程度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体现,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同时缺乏居民参与自治的平台和程序规范,难以参与社区运作的相关事务。
(四)社会组织发展不足
目前,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少,专业人员不足,活动能力弱,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有些社会组织过分依赖政府,独立性差;有些社会组织长期不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有些社会组织纯粹是兴趣团体,对社区治理并不关心,也不会为组织成员争取权益。
三、政策建议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治理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类型的社区管理,要依托已有的机构和资源,针对其不足和需求,改进社区治理体制。
(一)引入综合治理的理念,理顺政府和居委会的权利关系
首先,要从立法的层面确定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力和责任,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并且要界定社区管理事务中哪些事务要由政府承接协调管理,哪些事情完全可依靠自治组织解决,明确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权责。其次,街道等政府部门,应当摆正自身的角色,认清社区居委会独立的合法地位,改直接干预变成间接引导,正确看待政府与社区的合作关系。再次,推进政事分离,将基层能完成的工作交给居委会,将专业性更强的工作推向市场,交给社会组织或企业,政府只负责对基层组织进行宏观指导。
(二)制定高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首先,建立良性的、合理的激励政策。为了促进社区管理的良性运行,注重在社区建设中完善社区激励机制。建设包括组织和个人的奖励机制。制定良性、合理的年度收入增长机制,其次,给工作人员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再次,开辟晋升通道,为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铺路。如,参加基层或者社区服务工作,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在考公务员的时候给予相应政策上的加分等。
(三)完善社区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相对政府和企业而言,社会组织的参与能为社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能满足居民的真实需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也能弥补政府服务的局限性,承担起很多居委会无暇顾及,且社会组织能顺利完成的事务,如,公益信息的宣传,特殊人群照顾,就业服务,各种援助等多样化的服务。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目前在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政府在此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慈善事业,使各方力量汇入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有生力量。
首先,要制定符合社区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力度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以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免除社会组织在资金方面的困扰,让其能更好的投入到社区的基本福利活动中,鼓励公益性组织进入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广州市的社会组织本身是非盈利性的机构,但是它们仍然要按民非企业的税收方式缴税,在本身没有盈利收入的情况下,还要负担高额的税费,让他们难以承担。因此政策要考虑到社会组织的非盈利性,在财政、税收以及社工保障等方面都要制定能让社会组织生存下去的政策。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更多公共服务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在社会组织提供更专业的公共服务的同时,也给予它们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公共服务,培育其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建立多种渠道,促进居民自治的发展
1、丰富参与途径,激发居民参与的意愿
首先,居委会、业委会等组织要积极开展各项业余活动,加深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当居民彼此间的熟悉度提高,通过活动拉近彼此的感情,会直接影响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使得居民更容易参与社区治理。其次,定期组织居民大会、意见征集会等活动。居委会、业委会应该积极开展这类正规的活动,尤其是关乎居民自身利益的意见征集会等,这类活动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主人翁意识,居民参加这类活动能从中体会到社区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关注。再次,对居民提出的意见,也要及时反馈。能采纳的意见要尽快形成解决方案,不能采纳的意见也告知原因,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当居民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得到改善,这些都能促进居民进一步参与社区治理。
2、宣传社区自治的成功经验,培养居民自治的能力
成功的社区自治经验有助于增加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引导居民自治,让居民看到自治后的希望和良好的前景,提升居民的自治决心和信心。以广东省为例,发现了很多成功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案例,不仅包括新成立的小区,还有老旧小区,这些社区都从居民自治中获益,使社区得到一个良性发展,并且这些案例也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治水平,促进其他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因此,在培育居民自身治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成功的案例,要有能够指引居民走向自治的成功经验。
(五)建立合作互动平台
第一,政府作为社区建设的指导者,在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指导社区建设。第二,居委会利用自身拥有的群众基础,搭建更多利于居民参与的互助平台,加强居民的交流。第三,鼓励社会组织进入社区,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社区提供服务。第四,允许市场上的其他组织,在部分盈利性事务上参与社区建设,以自身的资金和物质优势,带动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第五,指导居民以业委会等自治组织方式,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居民的主人翁能动性,借住平台中的各方力量,共同完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
【社区治理一体化】推荐阅读:
社区治理意义11-16
社区治理的特征09-07
社区治理新格局11-13
社区治理试题及答案07-16
社区治理协商自治章程08-10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方案09-23
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06-16
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07-19
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总结08-29
社区党建+社会治理汇报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