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2024-08-23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精选8篇)

1.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一

如何使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有机结合

(地籍科)

为适应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确保每年土地变更调查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顺利进行,杜绝违法用地,确保不被约谈、不被问责,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使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相结合,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建立联动机制。

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是获取土地基础数据,保持土地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变更调查结果将作为卫片执法检查和其他土地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时间紧迫性和后果的严峻性,按照工作要求各尽其职,确保本年度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市、县国土资源局要建立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联动机制,及早发现违法用地,及时组织查处和整改,准确掌握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变更数量和变更类型,把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

二、细化任务,积极协作,做好工作。

按照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国家级遥感监测技术工作规范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要求,由市、县国土局地籍管理人员和执法监察人员共同组织开展土地变更调查与卫星遥感图斑核查工作,耕保、规划、报批人员负责提供报批等相关资料。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要按照上级要求,将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扩大至全局参与,各相关人员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协作、紧密配合、共同负责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由地籍管理人员会同执法监察人员实地逐图斑核实图斑变更真伪,区分实地是否变化,确定实地变更位置、图斑面积,并拍照记录。

(二)经外业核实后,由地籍管理人员会同执法监察、规划、报批、供地等工作人员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图斑进行内业核查,确定实地变更图斑的变更类型(包括往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未批先建等)。

(三)执法监察人员对图斑进行合法性审查,确属违法用地的,依法进行查处,对决定拆除的,限期拆除复耕,对确需补办用地手续的,负责督促尽快办理审批手续。

(四)根据执法监察人员的审查意见和处理意见,由地籍人员牵头,与规划、报批、供地等工作人员对建设用地变更图斑和变更类型进一步核实,并进行预变更。截止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上报时间节点前,对仍未拆除复耕到位或未完成补办手续的违法用地,按未批先建类型变更上图。

(五)地籍管理人员和执法监察人员共同对变更上图的建设用地图斑进行最终确认,并建立“未批先建”监测图斑台账,按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后续工作。

三、认真安排,周密部署,开展工作。

(一)地籍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地类实地变化的调查和核实(包括上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及本年度各种地类实际变化情况),标注“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建设”图斑,同时和执法监察人员确定“本年未批先建图斑”,并负责组织数据库变更维护及变更增量数据包的汇总上报。

(二)报批人员提供本年度批准的批文、对应勘测定界成果复印件,确定本年建设用地批准范围,落实并标注“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和“本年批而未用”图斑。

(三)土地规划人员负责核实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用途和规模,分析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使用情况。

(四)执法监察人员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卫星遥感数据对已检测到的违法用地逐宗进行登记、核实。提前掌握辖区内卫片执法检查的形势,早做准备,尽早查处,在变更调查上报之前拆除、复耕到位。

四、加强领导,严格要求,确保质量。

为做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土地变更调查任务,并确保违法用地“早发生、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置”,各县局要成立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 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联合执法领导小组,抽调地籍、耕保、利用、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具体参与,全力开展工作。

按照《土地调查条例》有关要求,逐宗核实疑似建设用地图斑,全覆盖调查辖区范围内变更情况,将本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做好做实。加强违法用地查处工作,抓紧对该拆除的予以拆除、该复耕的复耕到位,符合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确需保留的,在处理到位后及时补办用地手续,确保违法用地占用耕地比例得到有效控制。对每一宗变更地类、图斑、面积(批准面积与变更面积)、范围逐一进行核对,变更要实事求是,新增建设用地要附批准文件,批少占多或未批先建等违法用地要有附执法部门的处罚决定书等文件。

2.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二

关键词:土地变更调查,3S技术,运用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属于综合性的专业知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涉及到许多相关的技术内容。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改革的调整使得大量技术得到了普遍运用, 如: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技术 (R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等。此外, 在测量学、计算机制图、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同时, 给土地利用调查理论和技术更新代理了诸多方便。“3S”新技术运用于土地调查中是一种必然趋势。

1 实例概况

1.1 变更库前提

为了保证现有的土地资源得到广泛利用, 构建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的条件, 某市积极倡导新型的测绘手段——“3S” (RS、GPS、GIS) 技术, 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加快市级国土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 以此来科学的分配土地使用效率。除了对市内土地资源调查取样外, 还在本市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中, 结合美国的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苍穹土地利用数据库子系统, 完成了本市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工程。

1.2 技术路线状况

此次根据实际分析需要, 在数据库变更调查过程中主要结合“3S”技术完成工作, 同时配合苍穹土地利用数据库软件、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具体的技术路线为:1) 利用遥感方法取得多波段的遥感图像, 然后对图像实施波段合成处理, 制定较为接近的多波段遥感图像, 并将其与相关图形合成;2) 检查融合之后的图像, 对出现错误的地方及时检查处理, 最后将其和矢量化的土地利用图融合起来;3) 根据数据信息结果显示, 对矢量图图斑的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信息与卫星图像经过对比后能得出相应的差异, 当前能够结合人工判别与计算机辅助完成相关操作;4) 遇到一些变动的图斑时应从外业实施数据采集, 再配合GPS快速静态方式对数据采集处理, 采集精度一般能达到1m内;5) 对出现变化的矢量图, 则要结合GPS采集的数据完成绘图, 对变化之后的图斑线等全面阐述。

2 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的发现

2.1 利用遥感技术 (RS) 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通过遥感手段和影象判读技术,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动态变化, 可监测城市用地范围;将近期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历史时期的GIS土地利用数据库套合, 可快速、准确的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通过更新后的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分布数据, 掌握产权状况和土地权属信息, 为土地规划、利用和管理及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利用等各种专题信息的提取与专题图件的制作等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手段。

2.2 GPS外业变更数据采集

考虑到尽可能改善数据信息的精度, 在采集数据时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设备, 对外业变更数据采集选择GPS完成。GPS系统能发挥出多方面的优势, 如:精度高、效率优、操作快等。具体流程为:1) 布设控制点:此次选择的测量装备为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V8型GPS进行外业测量, 这种设备的作业半径在20km。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对设备的半径大小严格掌握, 防止半径偏大或偏小造成的问题;2) 基准站设置:在控制点设基准站;3) 碎部点的采集:时间控制在快速静态5min, 同时将设备的草图编制出来;4) 内业处理:对GPS数据利用数据下载、基线解算等, 将数据信息综合对比之后进行优化。

2.3 形成变化后的矢量图

结合苍穹成图软件, 对外业数据实施内业成图处理以构成矢量图。

3 数据库变更

数据库变更选择的是“县 (市) 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变更系统。此数据的演变流程为:1) 8大类数据转成新3大类数据。实施地类码转换程序, 将2009年项目下的数据变成新3大类数据;2) 变更年项目。成立2010年的项目。添加基年数据;3) 批量变更处理。对数据信息的处理一般都是根据基年 (变更前) 数据与变更年的数据叠加之后产生的数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现状数据提取年度间的变更信息;4) 变更处理。 (1) 行政辖区的变更:本市近年来共有10多个村合并, 先生成变更辖区文件, 同基年辖区文件生成现年辖区文件; (2) 辖区调整而引起的图斑变更处理:将行政辖区与图斑文件进行叠加分析, 根据辖区的变化进行图斑的变更处理。 (3) 图斑变更:图斑处理利用采集数据生成变更图斑, 图斑变更主要是由土地利用类别发生变化引起的, 其影响是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图斑变化与线状地物以及零星地物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由于采用分别处理和各自分层以及综合分析技术, 使得其相互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得以解决。将采集的变化数据导入到土地利用数据库中进行叠加分析, 经分类变更、综合变更后生成变更后的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报表、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变更调查记录表;5) 数据检查及预处理;6) 打印变更一览表格及变更后土地利用图。

4 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本次研究之后得出3S技术的优势是多个方面的。其所建立的数据坐标准确性高, RS技术能及时接收多波段的卫星遥感影像, 从而把握好各项数据信息的处理;3S技术能以对土地利用数据实施快速的管理, 有效控制了瞒报、错报、漏报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桂芳, 朱淑丽, 鲁春阳.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3) .

[2]沈芳, 程东, 黄润秋, 苗放.3S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中的应用展望[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S1) .

3.土地变更调查中图斑变更依据研究 篇三

关键词:图斑变更依据;土地变更;卫星影像;二调数据库

1引言

土地变更调查指在土地详查完成后,根据土地详查的程序及要求,对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界限进行的调查。变更调查是土地调查的一项制度性工作,与遥感监测是准确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它是土地详查的延续,是保持土地详查数据现势性的重要手段[1],也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实施管理方式转变,加强用地监管的重要手段,在二调完成后显得尤为重要[2]。

在基于二调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土地变更调查中,图斑的提取是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或不同时期的现状图与遥感影像图,并通过人机交互判读的方式来发现变化图斑,利用GPS定位测出变化的数据,通过GIS的分析与处理,得到变化图斑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位置和数量等信息[3]。图斑变更范围并不完全等同于监测图斑范围,要根据外业调查的实际变化情况在外业调查地图中圈定变更范围,经审批的建设用地应按照批准红线进行变更,超出红线范围的建设用地按违法用地统计。

现阶段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虽已有了较大进步,但在土地变更工作中,图斑变更依据没有具体标准,存在工作障碍。本文以土地变更调查为依据,选择重庆市北碚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二调前后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技术的变化,结合实践,对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图斑变更依据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力争探索出更加科学、利于实施的新时期的变更调查模式。

2概况

北碚区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缙云山下,是重庆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重庆都市花园”。北碚介于东经106°18′14″至106°56′ 53″和北纬29°39′10″至10°3′53″之间。全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自第一次土地详查以来,为保持土地资源数据的现势性,我国各地区年始将土地变更调查作为年度例行工作。

北碚区从1996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土地变更调查,至今已有17余年,期間变更调查的技术手段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将土地变更调查的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2007年以前(即二调前),可视为传统的变更调查技术,二是2010年至今(即二调后),可视为基于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变更调查技术。

3.1传统土地变更中图斑变更依据

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即为二调前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当时技术比较落后,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方式,并利用部分遥感结合地面调查的方式,最终调查结果以纸质为主,存在变更调查工作量大、现势性差、效率低、难度高等弊端。北碚区在土地详查成果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底图,采用简易测量和人工判读的方法,将变化图斑边界描绘到土地利用图(薄膜底图)和记录历年土地变更情况用的兰晒图上。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图斑的属性和图片难以达到一体化,而是将权属单位用地情况数据以台账和记录簿的形式记录下来,加之工程量大、操作复杂,致使图、数难以一致。

3.2基于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图斑变更依据

二调后,北碚区土地变更采用了变更新模式,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并利用卫星影像技术获得新增建设用地的方法,利用后时相遥感影像与二调数据库叠加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先对后时相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再与前时相和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库叠加检测成功提取出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通过外业调查,对变化图斑核实以后,将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更新到数据库中[4]。

现阶段,利用采集的2013年度覆盖北碚区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加工制作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对照2012年度遥感影像底图,叠加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本年度遥感监测图斑,并追踪核实以往年度变更调查中相关图斑情况(包括卫片执法检查结果、临时用地等),制作的2013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在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上,通过内业预判,结合日常变更,确定本地区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各图斑的位置、范围和地类,再剔除有红线的项目用地,作为外业实地调查核实的目标地块[5]。

3.3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方案

3.3.1存在问题

2013年12月份,国家下发了监测图斑影像图以及监测图斑,批地红线的提前下发。土地变更技术人员需要通过监测图斑范围线,套合影像图进行外业核查,然后根据实地情况,将变更的图斑进行入库。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到底是只根据监测图斑范围,依据实地变化状况进行变更,还是需要参考批地红线的范围影响,需要进一步进行标准的统一。

监测图斑的范围线可能会由于一些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比如坐标的便宜等等,因而具体变更的地类范围线并没有十分准确。其次,由于地类变化速度快,实地状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图斑变更并不能完全依据监测图斑,要参考实地现状。最后,批地红线的下发也会对土地变更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3.2解决方案

土地变更调查中图斑变更依据以实地变化为准,以卫星影像的反映为参考,兼顾考虑批地红线的土地变更模式。

外业调查中要将批地红线与本年度遥感监测影像、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图斑及上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等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形成外业底图,外业工作中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底图,对照实地现状,对内业解译的变化图斑信息进行全面核实、调整和补充,并予以确认的工作过程。确认和补测的信息,作为更新数据库的依据。对于影像不清或未反映的新增地物应进行补测,详细记录变化图斑的形状、范围及变化地类等内容。

(1)监测图斑大于批地红线

批地红线内部按调查地类进行上图,超出的部分进行核查现状情况后进行定性,对于变更的详细说明未变更的原因及类型。

nlc202309020810

(2)监测图斑小于批地红线

进行外业核查,做好变化范围的记录,同时参考影像图,对于批准红线范围内符合土地实际情况并且影像图有明显变化的区域进行变更。

(3)监测图斑范围线与征地红线部分重合

批地紅线范围内部的部分进行变更,批地红线外部的部分根据外业调查的结果进行判断,定性处理,如果不变更应详细说明未变更的原因及类型。

4结论

在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上,结合日常变更结果,通过内业预判,确定本地区本年度土地利用变化各图斑的位置、范围和地类,再剔除有红线的项目用地,作为外业实地调查的目标。

监测图斑范围线进行现场实地核查以后,首先应利用收集的各个批地红线与监测图斑范围线进行套合、整饰,剔除红线范围内的项目用地,对于监测图斑范围线稍小于批地红线的,并且面积小于上图面积的区域以批地红线为准进行变更。对于监测图斑范围大于批地红线的,批地红线内要按合法上图,超出的部分核实现状情况再做定夺。

图斑变更依据做到实地变化为准,以卫星影像的反映为参考,兼顾考虑批地红线的土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丽莉,李钢,王庆.SPOT5卫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5(05):24-28.

[2]王友富.二次调查后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法体系与体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中国科技成果,2011(11):10-13.

[3]王晓栋,崔伟宏.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系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3):265-270.

[4] 余丽.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快速调查方法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

[5]郭迪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EB/OL].[2013-02-11]. http://www.doc88.com/p-9661676104395.html.

作者简介:段恒蕊1991,女,山东省,本科,土地资源管理

王璐瑶1992,女,山西省,本科,土地资源管理

王三1970,男,重庆市,副教授,土地规划,土地估价,房地产估价,土地整理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第七届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二调数据库和卫星影像的土地变更关键技术研究”(1324012)

作者联系方式:段恒蕊 13657655539 西南大学楠园一舍400700

4.第二次土地调查推进情况工作汇报 篇四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准确掌握全旗农村新增国有农用地资源现状,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按照旗委、旗政府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在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镇机关站所的大力配合下,亚东镇基本完成了农村土地调查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土地“二调”工作基本情况

亚东镇土地“二调”工作于2010年11月全面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外业调查、内业复核、主管部门验收、局部整改等主体工作。现进入新增国有农用地公开出让、违法用地罚没阶段.此次落实新增国有农用地具体情况如下:全镇2007年碎部面积704893.2亩,在册耕地面积536358.41亩,误判面积22355.37亩,调入面积1908.18亩,调出面积105895.67,新增43253.35亩。

二、土地“二调”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土地“二调”工作全面铺开后,我镇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制定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亚东镇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成立了土地“二调”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组长,20个行政村也都配备了得力能干的联络员,为二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工作规则,提高责任意识

在“二调”工作过程中,明确专人负责,抽调业务骨干全程跟踪,逐地块、逐地类的进行外业调查;镇领导班子带头加班加点,工作人员全部要到一线,测量单位做到现场调查,现场量测、现场标绘,并认真填写工作记录簿,做到精确无误。

(三)强化监督,完善制度

加强对作业队伍的动态管理,确保按要求不走样地完成好“二调”工作,“二调”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村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同时建立和落实三项工作制度:

第一是建立和落实工作计划和汇报制度,要求工作组要报每天的工作安排;工作组每天要主动向“二调”办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做到每天进行一次总结,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共同发现、解决问题。

第二是建立和落实跟班作业制度,工作组每到一个行政村调查,由村支书和村主任跟班,一方面可现场核对地类,做到不遗漏,一方面还可对作业队伍进行监督。

第三是建立和落实工作督查检查制度,要求作业队伍要建立自检制度,二调办也建立督查检查制度,坚持一边作业一边检查,一边检查一边纠正,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确保调查资料不出现重大返工现象。

(四)队伍过硬,调查科学

邀请旗国土资源局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镇的丈量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并聘请专业测绘队伍采用了先进的GpS定位技术和设备,进行外业测量。为确保每一个数据的精准,调查小组力争走到每个图斑、过遍每处山沟角落,看清判准每块土地地类,记全每组数据,绘准每个图斑的位置,问明行政村权属界址变动情况。为避免出现漏斑、错斑及权属界线不准确等情况,每完成一个村,调查小组对全部调查成果都要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外业调查的准确性。对照航摄影像图,对可疑地类进行实地核实,实地拍照。使得调查成果详细、准确,图面清晰,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规范和统一。

(五)编制形成了各种文字资料

在外业调查和内外业整理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亚东镇新增国有农用地落实进度表、落实明系表、复核验收统计表、新增农用地误绘误判统计表、自检工作报告、验收报告等文字资料。

(六)公开出让、合理处罚

各村通过测量核实后将每幅新增地块都分解确认到户,详细登记“新增国有农用地台帐”由当事人签字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公开出让工作方案》,公开出让时间、地点、地块位置、面积、有偿使用费缴纳方式、承包人范围等,经镇领导小组审核后公示。土地出让收取新增国有农用地有偿使用费,并签订有偿使用合同。同时对私开滥垦等违法用地行为进行合理罚没。

三、在落实新增国有农用地工作中发现的几点问题

(一)灭荒造林、退耕还林、五荒承包地块,现已开垦成耕地种植农作物的,有灭荒造林证、退耕还林证和五荒承包合同,但造林未成活,未按“五荒”治理。

建议解决办法:

1、尊重原证件和合同

2、灭荒造林和“五荒”承包的未达到造林要求,未按“五荒”方案治理开发的取缔合同和证件,收回承包权,按新增国有农用地进行发包,签订合同。

3、退耕还林的地块征求个人和林业局意见,如果保持退耕地的恢复植被,达到造林成活标准,若同意农用地的废止证件合同,交罚款和年地租。

(二)2002年瞒报、漏报、下蹲、误差2%的老地板没有得到粮补,此次是否缴纳罚款和年地租?(其中有的已多年一直缴纳农业税和上返三年农业税,但有的上缴政府,有的未上缴政府,被村截留,有的一直未缴任何费用)

建议解决办法:

1、根据旗委、旗政府的意见,应该交年地租,不予罚款,因未破坏生态。

2、交农业税的须看台账,谁的责任谁承担。

3、未交农业税的更应该交年地租。

(三)收取罚款时,持原罚款收据是否可抵现在罚款?顶账标准是否可降低或是维持原处罚标准(1000元∕亩)顶账后剩余的面积是否可按现行标准处罚。

建议解决办法:

可顶罚款,但是只能顶原罚款标准、额度、面积。不可降低原标准,剩余面积可按现处罚标准。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5.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篇五

为保持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所有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调查。技术方法与前述方法一致。

1.资料准备

这时候要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

原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各种文件资料;近期的航空摄影像片、正射像片等;

初始和日常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土地复垦资料、土地开发资料、土地征用资料和土地整理资料等

2.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摄影测量技术、GIS技术、GPS动态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管理技术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GPS动态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借用已有的GIS平台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开发和建立土地信息方面的关系系统不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第一节概述

1.土地的质量与性状

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土地性状据。土地评价,如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地等级的评价,都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总地来看,土地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

社会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因素。

2.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是反映土地质量与价值的重要标志。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按城乡土地的特点不同,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两种类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城镇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的评定,也是对城镇土地资产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一项工作。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对农用土地质量,或是对其生产力大小的评定,也是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农用土地生产潜力及其差异程度的评估工作。

3.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目的(1)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及土地政策提供主要的基础资料;

(2)为编制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3)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经济、土地税收提供可靠资料;

(5)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4.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质量等级调查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自然条件主要内容为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土地社会经济条件指城乡土地区位、交通情况和土地投入产出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土地性状调查是指对土地性状指示的调查,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属性的调查。

1.土地自然属性调查

(1)地形地貌调查

①地貌类型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为:平原、山地丘陵和河谷等。

②坡度大小对土地性状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土壤厚度、质地、土壤水分及肥力,制约着土壤中水分、养分、盐分的运动规律,是各类农业生产用地适宜性的重要指标。

③坡地的朝向是坡地接收太阳辐射的基本条件。

④绝对高度(海拔高程)。地面高度通常是农业生产利用价值尤其一些农作物适宜种植的临界指标,对农林牧分布也极为重要。

⑤高差:高差为区分地形特征、考虑灌排条件以及农业技术的运用提供依据。

(2)土壤调查

土壤形状是土地性状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农业土地利用来讲,土地的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也土壤肥力。

农作物产量是反映土地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土壤质地、底层厚度及土层构造、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侵蚀。

土壤质地:一般指土壤颗粒的粗细或砂粘比例。即以物理性沙粒(直径0.01~1mm)和物理粘性(直径在0.01mm以下)所占比例来分类的。

土层厚度与构造:作物根系能自由伸展的土层厚度或称有效土层厚度,在实际图体中,是作物能利用的土壤母质层以上的土层。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层厚度是不一样的。多年生作物要求75~150cm;块根作物50~75cm;谷类作物20~50cm。

土层构造:土壤上下层次的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心土和底土三层。耕作土壤中的表土层就是耕作层,心土层部分根系可以达到,底土层就是母质层,基本上不受生物的影响。

土壤养分:植物生长发育在土壤中所吸收的营养元素,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的含量。

土壤酸碱度:一般用PH值表示,6.5~7.5代表中性;小于6.5为酸性;大于7.5为碱性。一般在我国北方土壤为中性至弱碱性,南方和山地土壤为中性偏酸性。

土壤侵蚀:主要调查土壤的侵蚀类型,强度和形成原因。一般分为片蚀、沟蚀和重力饰。

(3)农业气候调查

农业气候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

光的强度只在个别地区才会有过大过小的情况,其显著差异通常是小气候的特征之一。热量对农作物发育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常用的指标有农业界限温度的通过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霜冻特征等。

水分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尤其是作物的生产率关系很大。过多过少的水分都会抑制作物的生命活动。

水分条件的主要调查内容为:年降水量、干燥指数。

(4)植被调查

主要查清植被群落、覆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草质以及利用程度等。

覆盖度以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共同反映了当地对植物生长的适宜程度和适宜类型,是土地质量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指标。

草地调查在荒地及草原等地区尤为重要。草层高度是首要指标,主要指草种的生长高度,其营养枝的高度称为叶层高度,是草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2.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土地利用从来不是一项只受自然规律制约的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向和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主要调查指标如下: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从地理分布来讲,重要的在于反映土地与城市、集镇的相对位置,与行政、经济中的相关位置,与河流、主要交通道路的相对关系。这两种因素,决定土地利用方向、集约化利用程度和土地生产力。

长江沿岸基本都是我国经济较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紧邻长江水域,水运和陆地交通异常发达;云南、贵州、广西境内水分亦十分充足,我国一半以上的水电站都建在云南,而且还有非常大的发电站建立潜力,但是云贵广始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什麽叫穷,到了那里才知道,重要原因就是地形地貌影响,交通极为不发达。

(2)人口和劳动力

人口及劳动力对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是重要的因素。

人均土地、劳均耕地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指标。人均占有较多耕地往往造成对土地的规模利用,只有占地少的才能使他们精耕细作。

(3)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农、林、牧、渔生产结构与布局,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的方向,应当加以查明。

农业生产方面:作物品种、布局、轮作制度、复种指数、农产品成本、用工量、投肥量、单产、总产、产值、纯收入等;

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方面:水利(灌溉、排水)条件、机械设备、机械作业经济等指标。林牧:林木蓄积量、草地载畜量、出栏率、牲畜品种、鱼种类等。

(4)土地利用水平

土地垦殖率、土地农业利用率、田地比、稳产高产农田比重、水面养殖利用率等

(5)地段形态特征

土地范围规整程度可用规整系数、紧凑系数和伸长系数来衡量。

3.土地质量调查方法

土地质量调查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所以是一种多学科技术人员组成的综合专业调查。

6.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六

编制单位:厦门集恩图造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编写者:王巧晖 时间:2013.12.12 一.项目概况...................................................................................................................3 二.准备工作................................................................................................................3

(一)总体控制............................................................................................................3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3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4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4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5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6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8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9 四.有关问题说明........................................................................................................9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9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10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10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10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10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10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11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11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11

一.项目概况

为准确掌握2013年度漳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国土部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漳平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二.准备工作

(一)总体控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经国家确认的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2013年度界线调整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2013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及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单元,不得随意更改。2013年度内漳平市行政区域界线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调整后的控制界线、控制面积、涉及界线调整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上报国土部进行备案。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漳平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收集整理土地管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准备调查所需的有关设备。

资料主要包括: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2013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审批、临时用地审批、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土地违法查处、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生态退耕等方面的资料。

调查所需仪器设备主要包括:GPS接收机、全站仪、钢(皮)尺、计算机及软件系统,以及交通工具等。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参照漳平市2013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设施农用地审批、临时用地审批、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基本农田划定与调整、土地违法查处等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材料,在遥感监测成果和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等成果的基础上,制作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

以2013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参考遥感监测成果,利用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按照土地变更调查有关技术要求,对2013年度实际变化的每一块土地进行实地调查,在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上标绘图斑的位置、范围、地类等信息,如实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依据国土部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实地调查每一块监测图斑以及其他各类土地变化的范围界线,图斑范围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图解法,或使用GPS或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并详细记录图斑的地类和权属等内容;对于遥感影像难以发现变化的农用地、未利用地等其他地类图斑,主要依据日常土地变更结果和漳平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基本农田划定与调整、土地违法查处等各类涉及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材料,逐地块调查变化地块的范围和地类等。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对照实地现状,对国家下发的遥感监测图斑及属性信息进行逐一核实、调整和补充调查,调绘实地建设范围和地类,确认遥感监测图斑变化情况,如实填写《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

1.对实地为建设用地的,按建设用地变更;对实地建设为设施农用地的,按设施农用地变更,收集整理完整的用地审批材料,并在更新数据包中标注批文文号;对于实地建设为临时用地的,应调查该地块的范围和面积,按临时用地变更,收集整理临时用地批准文件等材料,并按照变更调查数据库变更要求,将临时用地变化信息录入更新数据包,并标注批文文号。

对于监测图斑为推填土类型,未变更为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的,地方应提供现场实地照片,其中属土地整治推平的还应提供土地整治项目的有关材料。

未变更(含部分未变更)为建设用地的遥感监测图斑,应在《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中填写未变更为建设用地的“原因类型”。《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应同时提供纸质和电子形式,纸质表格须漳平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分类整理有关举证材料,制作扫描文件。2.对于有建设的遥感监测图斑,必须在数据库中变更为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或临时用地,否则作为本年新增建设用地图斑,移交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处置;对于发生推填土的遥感监测图斑,未变更为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临时用地的,必须按要求提供实地照片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的《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否则作为本年新增建设用地图斑,移交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处置;对于路基宽度大于6.5米或路面宽度大于6米的新增道路,应按公路用地进行变更,否则作为本年新增建设用地图斑,移交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处置。

3.对于因拍摄时段等原因,造成遥感影像未反映的新增建设用地变化地块,除已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不得纳入本年度变更范畴。在现状调查阶段严禁将遥感影像未反映有建设迹象的地块变更为建设用地。

对于影像拍摄时段后建设,且当年已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地块,待部综合监管平台套合标注后,在当年标注的“本年批而未用”(P)图斑范围内,按实际建设情况变更。

4.本年度批准实地未建设的地块,现状调查过程中暂不变更,待部综合监管平台套合标注后按要求上图。

5.对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批而未用”土地,2013年实地已建设,应按实际建设状况调查其位置和范围。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根据年度土地整治项目等补充耕地范围界线,逐地块实地核实耕地变化情况。同时结合遥感影像,实地调查农民自主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新增耕地,并依据2013年度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对本年及往年增加耕地的管理信息分类进行标注。

1.地方对本年变更的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标注为“土地整治本年验收本年变更新增耕地”(ZZB)、“土地整治往年验收本年变更新增耕地”(ZZWB)和“土地整治在建未验收本年变更新增耕地”(ZZBJ)。

2.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补充的耕地,标注为“增减挂钩补充耕地”(ZJG);对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补充的耕地,标注为“工矿废弃地复垦补充耕地”(GKF)。

3.对农业结构调整新增耕地,标注“农业结构调整新增耕地”(TZ);对农民自主开发等原因新增的耕地,标注为“其他补充耕地”(QT)。

4.对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备案,2013年度验收的项目新增耕地的变更情况进行确认和标注。其中往年已变更的耕地图斑,确定范围界线,并在原有耕地图斑上标注为“土地整治本年验收往年变更新增耕地”(ZZW)(不得分割原有耕地图斑);暂不在本年上报变更的耕地,确定范围界线,并标注为“土地整治本年验收以后年度变更新增耕地”(ZZY)(数据库地类不发生变化,仅在图斑属性中标注“ZZY”,不纳入本年度变更调查新增耕地流量,待以后年度变更为耕地时,标注为“土地整治往年验收本年变更新增耕地”(ZZWB))。

5.对土地整治项目中,因整理田坎、小型沟渠等小于上图面积难以按图斑表示的新增耕地,地方应加强对此类新增耕地的审查,对新增耕地真实的,核定面积后在项目区范围内的原有耕地图斑上标注“土地整理田坎等新增耕地”(ZZL),并进行新增耕地来源说明。该类变化应以数据库中已有耕地图斑为基础标注,不得分割、合并原有耕地图斑。可以通过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田坎、扣除系数、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等变化反映新增耕地面积的,按照变更调查数据库变更要求标注ZZL属性和计算新增耕地面积;对于土地整治中,通过整治未在数据库中反映的田坎、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等增加耕地的,应在涉及的耕地图斑中标注ZZL属性。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对于建设用地和耕地之外的现状变化,也应按照变更调查要求开展调查工作。

原则上不允许将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对确因突发性自然灾害、重大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原因,导致农用地表土层破坏,且短期内无法通过简单治理恢复种植的,按照现状认定地类原则,实地调查其位置、范围和地类,拍摄实地照片,提供灾毁、塌陷或重大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相关证明文件的扫描件,填写《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图斑核实记录表》,经严格审查后,方可将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

证明文件应由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具,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部审查。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1.新增耕地坡度:将利用DEM制作的坡度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套合,确定新增耕地坡度分级。对坡度大于2°的耕地,区分梯田和坡地,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相应栏目。

2.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本年度内,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并经土地和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作为“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

3.可调整地类:对于因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变更为园地、林地、草地以及坑塘等农用地,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可认定为可调整地类。包括:可调整果园、可调整茶园、可调整其他园地、可调整有林地、可调整其他林地、可调整人工牧草地、可调整坑塘水面。

4.往年“批而未用”土地建设情况:对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批而未用”土地,2013年实地已建设,应将实际建设部分在数据库中标注为“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建设”属性(PJ)。

四.有关问题说明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

对实地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无论是否已经取得合法有效用地手续、是否已列入违法拆除计划、是否经竣工验收、是否为其他部门管理范围,都必须按实地现状变更为建设用地。

对于“边报边用”的建设用地,2013年尚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无论是否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项目,都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为建设用地。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

指实地已建设的土地。实地建设以施工人员已进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或地基开挖为标志。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

对2012年度部卫片执法检查中,查处的建设用地结果,应纳入2013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对2012年度已经调查为建设用地的图斑,经依法查处并拆除的,按原地类调查和变更。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

人为撂荒的耕地,以及受洪水等突发自然灾害影响但耕作层或表层未被破坏的耕地,维持原地类。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

各地依据合法有效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或依法占用、调整等)资料,调整数据库中基本农田图斑的位置和范围,更新形成基本农田数据层,汇总形成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按照数据库更新有关标准和要求,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更新漳平市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对漳平市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变更、上报与更新。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采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以漳平市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按照数据库更新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逐地块变更数据库,并生成漳平市2013年度增量数据及变更调查统计报表。

2.采用国家统一下发的更新数据上报软件生成县级更新数据包,并利用更新数据上报软件开展更新数据包与2012年度调查数据库校核以及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1.县级调查数据库更新应以经国家与省级共同确认的2012年度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统计报表为基础。

2.2013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2013年度增量数据与2013年度变更调查统计汇总报表三者之间应保持一致。变更调查统计报表表内与表间数据逻辑关系正确。

3.县级更新数据包必须完全通过更新数据上报软件检查,确保数据成果无错误。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

1.临时用地变更。按照实际用地范围,在数据库中进行临时用地图斑变更,在变更图斑相应字段中标注“临时用地”(LS)信息,其他原有图斑信息(空间和属性信息)保持不变。该类变化仅反映在更新数据包中,不得用于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

2.新增耕地变更。利用数据库变更方法,变更形成新增耕地图斑,并按照本年度新增耕地类型,填写相应属性。

对“土地整治本年验收往年变更新增耕地(ZZW)”变更,须在数据库原有耕地图斑的基础上标注ZZW属性(不得分割合并原有图斑),并将变化信息纳入更新数据包,图斑的其他原有属性不得改变。

7.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七

目前, 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荼已基本结束, 并建立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十分的明显, 所以每年国家都会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更新。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涵盖国家、省、市 (地) 、县4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其中市 (地) 、省、国家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是以县级数据库为基础集成整合而成的,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是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体系为基础建立的。因此一种高效、准确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变更方式, 对国家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单位承担了濮阳县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试点工作, 通过对濮阳县土地调查数据库变更过程的分析, 介绍了一些新的变更方式。

一、总体技术路线

濮阳县土地变更调查严格依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40-2007) 、《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豫国土调查办发[2008]146号和《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细则补充规定》 (豫国土调查办发[2008]85号) 等文件, 本着实事求是、反映现状的原则, 逐村逐图地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填写变更调查记录表, 确保地类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采用1:10 000比例的正射影像图以及由原始数据库出具的村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 对全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城镇、集镇周围延伸部分;村庄变迁信息;线状地物、新修公路、道路拓宽等数据;水利设施;零星地类补绘图;土地开发整理的新增耕地的信息;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的信息;县、乡 (镇) 政府、村委会名称纠正等信息。总体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二、外业调查

外业调绘工作要严格做到跑到、看到、划到和记到。外业队员回到室内后对当天调绘的外业成果进行精心的修整, 做到图面整洁、注记清楚, 图幅接边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

外业调查主要采取了调绘法与补测法相结合的方法。由数据库单位出具村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并下发第二次土地调查公告到办公室工作人员手中, 在各个乡 (镇) 国土资源所的积极配合下, 根据实际情况, 搜集并统计变更的信息。

根据各乡 (镇) 国土资源所搜集的信息, 外业队伍使用工作底图对变更地类进行实地的测绘, 将实地测量结果在工作底图上标识, 并及时填写对应的土地利用变更记录表。对于权属变更的土地, 需实地测绘出界址点的坐标, 在底图上标绘出界址线, 并组织权属双方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三、数据库变更

对外业提供的矢量数据与外业调查结果进行一致性规范的检查, 然后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根据外业提供的变更记录表逐乡逐村地进行数据库的变更工作, 并最终导出增量数据库和各种报表。

1. 资料收集。

按照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变更工具测试试点单位的工作准备说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规范》、《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试点的函》等文件的要求, 收集了以下资料:原始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年初统计报表成果;权属单位代码表;记录本年度内实际变更信息的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与变更调查记录表对应的坐标数据;外业调查底图;其他用于变更调查的地类变化数据;权属变更调查成果。

2. 外业数据检查和预处理。

在接收到外业提供的数据后, 首先对外业提供的矢量数据进行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精度和与外业调查结果一致性方面的检查, 然后对cad矢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再转换为shp格式的数据, 最后对shp格式的矢量数据进行预处理。

矢量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检查和处理变更数据和原数据库图斑的关系, 避免变更后形成许多微小的图斑。矢量数据预处理的要求如下:

(1) 当变更数据与原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图斑的空间位置和形状保持基本一致时, 这只是由于纠正数据转换导致的位移, 其处理方法是把原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图斑作为变更图斑处理。

(2) 当变更数据一个或多个边界与原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图斑对应界线位移不超过1mm时, 以原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图斑界线为依据, 调整变更数据与原土地调查图斑保持一致。

3. 数据变更。

(1) 数据变更的整体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属性变更:指数据的属性字段发生变化, 如修改地类、修改宽度、修改类型等;新增:指数据从无到有的增加;灭失:指数据从有到无的消亡;图形变更:指数据自身的图形发生变化, 图形所包含的点数、形状、长度发生变化。组合变更:指在数据图形发生变化的同时其相关属性也发生了变更。

在变更过程中主要地类和宗地要素的编号均在自动变化。地类中凡是属性变化的, 编号不应该改变。如果是图形发生变化则编号需要从图内最大编号递增。宗地变更分割后的各级宗地, 以原基本宗地编号加支号的顺序排列。数个宗地合并后的宗地号, 以原基本宗地号中的最小基本宗地号加支号来表示。

(2) 变更的原则性。土地调查数据库一旦正式提交给国土资源部后, 此数据便不可再任意修改, 尤其是全库的数据维护功能。如不可以把标识码和图斑编号进行重排。

运用苍穹国土数据处理系统中的变更模块, 并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试行) 》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试行) 》对原始土地调查数据库逐村、逐图斑地进行数据库的变更。

4. 增量数据提取。

数据变更完成后, 就要进行增量数据的提取工作, 且增量数据提取过程由软件自动实现。

增量数据提取的原则是:按照土地调查数据变更的2个时点, 将这2个时点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通过比对得到增量数据。

增量数据包括增量数据库和报表数据。其中报表数据包括:变更一览表、年初和年末面积表、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县级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县级新增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县级新增建设用地细化汇总表、县级耕地变更情况汇总表等。这些数据全部由苍穹国土数据处理系统自动生成。

根据变更的情况和报表数据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分析报告, 将增量数据库、报表数据和分析报告导入更新数据上报软件中, 形成县级更新数据包, 经更新数据上报软件检查无误后上报。

5. 数据更新。

数据更新就是通过软件将原始土地调查数据库和更新数据包合并, 形成更新的数据库。

(1) 市级数据库的更新。濮阳市接收到濮阳县上交的更新数据包后, 通过更新数据上报软件检查, 如果检查不通过, 则将更新数据包退回濮阳县;如果检查通过, 则导入市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中, 更新濮阳市土地信息数据库, 生成市级更新数据包, 最后上交省厅处理。更新流程如图2所示。

(2) 省级、国家级数据库的更新。省级、国家级数据库的更新完全按照市级数据库的更新模式来进行。省厅接收到濮阳市的更新数据包后, 再更新河南省数据库, 并生成省级更新数据包, 最终上交国家级数据库。国家依据上交的省级更新数据包, 对国家数据库进行更新。到此国家统一时点数据库更新工作结束。

四、新型变更方式的优点

目前常用的县级数据库变更方式为:以外业变更数据为依据, 对数据库进行变更, 并填入相应的变更信息, 如变更记录号等, 最后直接形成变更后的数据库。从变更后的数据库输出变更图斑属性表, 按照变更汇总软件的要求, 编写成规范的Excel表格, 并导入汇总软件, 由汇总软件生成变更一览表。

其实, 这种变更过程实际上就是重建数据库的过程。最终提交的还是最新的数据库, 市级、省级、国家级数据库的更新还是最新县级数据库一级一级集成整合的。

和原有数据变更方式相比, 新型变更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1. 从变更上交的成果内容和更新方式来看, 新型变更方式上交的是增量数据库, 汇总到国家数据库的数据量小。新型变更方式采用的是原始土地调查数据库和更新数据包合成的更新方式。这样, 国家只需要在原有的国家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加上国家级更新数据包, 就能达到更新国家数据库的目的。这样既减小了汇总的数据量, 又减少了国家数据库重复整合的过程, 保证了变更的高效性。

2. 从变更调查表格生成的过程来看, 新变更方式可以一次批量输出变更调查所需要的所有表格, 并且不会使数据库有改动, 但变更表没有统计上的情况, 从而保证变更成果的真实可靠性。

3. 从变更结果来看, 新变更方式要求整个数据库的标识码和每个村内的图斑编号不能重复, 保证了以后变更时标识码和图斑编号的唯一性。新的方式不会产生标识码和图斑编号重复的问题, 方便以后数据的修改和整个数据库的维护。

8.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汇报 篇八

关键词:GPS;土地变更调查;应用

土地利用与变更调查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建立了四级(国家、省、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了土地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与等级制度,确保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持续更新才能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实时性,因此,土地变更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地变更调查流程

土地变更调查是确保土地详查数据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当前土地变更调查的手段与方法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变化图斑的准确空间位置难以获取。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技术采用部分遥感结合地面调查的技术体系手段落后,没有较好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中应用造成许多不便。利用GPS的土地变更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提取(具体包括获取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两项内容)、野外变更调查(包括收集变更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业内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相比于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基层上报变更数据的方法,在土地变更调查中引入GPS技术能很好的避免了变化边界地理坐标不准确的现象,还能提高获取速度,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根据遥感数据源的不同,变更图斑可分为高分辨率变化图斑和中分辨率变化图斑两种,对于确定的高分辨率变化图斑,可直接将其用于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或数据库,而对于确定的中分辨率变化图斑,可使用GPS辅助野外采集变化图斑边界。

二、GPS技术介绍

GPS属于3S技术中的一项,当前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多采用两两集成的模式,局限于各技术间的相互组合,并受到技术的制约,尚无较为深层次的集成。GPS是当前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引进的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具有定位速度快、精度高、灵活性高等特点,能全天候作业、全球连续覆盖,并且操作简单,能为土地变更调查提供3维坐标。由于GPS的上述优点,其在资源调查和空间数据的采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获取现实空间数据的主要手段。对于GPS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不能仅仅依靠绘测技术的发展,仍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从而弥补当前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GPS-PDA是指土地调查掌上系统,该设备主要由GPS接收机、PDA(掌上电脑)、土地调查软件等软硬件组成。GPS-PDA主要是将GPS卡和土地变更调查软件集成到PDA中以实现GPS信号接收与GIS编辑功能集于一体的目的。在野外调查测量中借助于GPS-PDA,能将野外测量与图形绘制作业两者一体化,并且,利用高速移动网络数据将GPS-PDA所采集到的外业数据、编辑的图形及属性进行业务传输,能将其实时传送回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很好地完成了业内再处理。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综合运用GP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其自动化程度,不仅能节约成本,是土地变更调查在现代化手段下更为科学高效,这也是今后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GPS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实例

(一)准备工作

选取美国Motorola公司的GDL型OEM作为GPS接收设备,确保土地变更调查的精度和准确性。采用PCCDU软件用于基准站接收数据,使用掌上电脑(PDA)作为移动站的记录簿,采用自主开发的变更调查外业数据采集系统对GPS定位信息和变更调查的属性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基准站的天线安置的GPS已知点上,对基准站周围环境的要求:确保视野开阔,且周围无高度角大于10°的大建筑物和树木,以免产生遮挡,没有较强的电磁波的干扰。

(二)GPS-PDA土地变更调查外业数据采集的实施

开机运行主程序后进入主界面,进行代码设置与参数设置,完成后进入变更调查界面。第一步需要对测量模式进行选择,对于不规则地物,选择“连续测量模式”,对于规则地物,则选择“间断测量”模式,测量模式选择完成后点击测量键开始测量与记录数据。默认测量时间为10s,当系统响铃响起时提示观测完成,按暂停键结束该点观测数据的记录,此时PDA屏幕上会显示出测得的第1点。在迁站过程中GPS接收器也会保持持续对卫星的跟踪,到达下一待测点后,按测量键,则记录观测并记录该测点的数据,按暂停键后则结束该点观测数据的记录。这样以此类推,将剩下的测点的观察数据依次测得并显示,此时点击输入属性键后,使用“笔”点屏幕中该图斑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弹出对话框,对地物要素进行选择后再自动弹出图斑的属性录入界面输入属性。

结束语

GP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僅能实现变更数据的日清积累,还能实现数据可的实时更新与复合分析。利用GPS技术,能确保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的提高,同时还能降低工作成本与费用,对于我国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今后GP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内处理的复杂性,减轻基层土地调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参考文献:

[1]翟伟光,胡楠.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4(13):41-41,42.

[2]席科,杨新海,赵静波,等.PDA+3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3(10):91-92,99.

[3]邓光林.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图斑核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4,25(03):131-132.

[4]伍多.GPS在土地变更调查方法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C版,2011,7(04):329-330.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作文:愉快的中秋下一篇:奔跑的句子经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