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旱情”引起思考(共12篇)
1.由“旱情”引起思考 篇一
由嫦娥一号引起的思考
由扣人心弦的“嫦娥一号”几次变轨,使笔者追寻一个问题:即决定椭圆运动周期的最简单公式是什么?进而对卫星的圆运动问题,椭圆运动问题的`普遍公式作了一个小结.这对于学过普通物理的大学生都会有帮助.
作 者:田晓岑 TIAN Xiao-cen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5刊 名:大学物理 PKU英文刊名:COLLEGE PHYSICS年,卷(期):27(12)分类号:O313关键词:卫星 椭圆运动 角动量守恒
2.由“旱情”引起思考 篇二
《卫风·氓》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她投入爱情的勇气让人佩服, 沉入爱情的甜蜜惹人羡慕, 被氓始乱终弃的经历值得同情, 勇于反抗的精神引人感叹。她作为一个敢爱敢恨、勇敢独立的艺术形象虽穿越千年仍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但是与她相伴的“氓”作为“坏人”的形象则一直被人们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氓, 是住在城郊家近复关的小商人, 貌似憨厚, 实则心怀狡诈, 他以贸丝为名, 打算赚个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脸获得了女人的欢心, 以谎言虚咒换取了女人的信任, 以占课算卦作为对女人忠诚的保证, 就以这个手段欺骗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女人。他不只赚到了女人的爱情, 赚到了女人的财物, 还赚到了女人的劳动力。他以假献殷勤而人财两得, 以忘恩负义而成家立业, 以损人利己而达到卑鄙目的, 这就是氓的生意经。婚前是羊, 婚后是狼, 婚前装做奴才的样子, 婚后摆出老爷的架子, 这就是氓的行径。诗中揭露了一个无信义、无情感、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坏家伙的本性。但是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发现这首诗以弃妇的口吻, 陈述自己被“氓”抛弃的始末根由, 确实凄婉欲绝, 而人们又习惯性站在同情弱者的立场, 则“氓”为千夫所指, 势在必然。至于婚姻破裂的真相, 也就只有“我”的一面之词, 而“氓”是不在现场的。氓的形象完全是通过我的语言来塑造的, 在“我”的叙述中氓没有只字片语。其实正是氓的“不在现场”才使得“我”的叙述具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 而这种真实性就使得“我”的形象感人至深。“氓”的形象是为“我”的形象服务的, “氓”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正是“氓”这枚绿叶才衬托出“我”这朵红花。
无独有偶, 在《孔雀东南飞》中也塑造了一个的经典的艺术形象刘兰芝。她美貌“指若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着流纨素, 耳垂明月珰。”;她家教甚好,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她勤劳“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她知礼节“奉事循公姥, 进止敢自专?”刘兰芝作为一个勤劳, 善良, 聪明, 美丽, 性格坚强, 忠于爱情, 具有反抗精神的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闪烁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从哪方面说我们都找不到刘兰芝的毛病, 她近乎是一个完人。与刘兰芝相对的是“坏人”焦母。她极端的蛮横无理, 对于兰芝的美德, 仲卿夫妇的爱情, 毫无认识和同情, 一意独断专行, 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 一会儿 (逼谴时) 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 何敢助妇语!”甚至当焦仲卿向她辞别赴死时, 她只是进行劝慰“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 便复在旦夕。”, 并未采取有效措施, 更没有改变她驱遣刘兰芝的决心。焦母可以置儿子的生命于不顾, 目的是要是要速谴兰芝。但是她为什么不被焦母所接受, 我们找遍全文唯一的线索是“此妇无礼节, 行动自专由”, 但是刘兰芝不是无礼节, 她刚进焦家就抱着“供养卒大恩”的思想, 但是却遭婆婆讨厌, 甚至是故意挑刺, “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 即使是最后被遣回家她仍然是“上堂拜阿母”, “念母劳家里”。刘兰芝也不是“自专由”。她是“奉事循公姥”, 遇事和焦仲卿商量。所以焦母所言“此妇无礼节, 行动自专由”完全是借口。那么焦母为什么不容刘兰芝?不少研究者对她被休的原因做出各种推测。笔者大致搜集一下主要是一下几点:一、无子被遣说。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 但未提到他们有孩子。二、俄狄甫斯情结。焦母驱谴刘兰芝是典型的俄狄甫斯情结——恋子情绪。三、心理变态说。她年轻丧夫, 感情寂寞。多年的育儿之苦、感情的无依托使她心理扭曲变态。四、妒贤嫉能说。见儿媳妇刘兰芝比自己能干, 焦母心中难免有些不服气, 妒从中生。五、更年期遇上了青春期。焦母正处于更年期, 而刘兰芝正处于青春冲动期, 两个心情压抑烦燥的女人生活在一起, 发生种种不愉快在所难免。六、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刘兰芝追求独立、自由、平等, 这种行止见识让长期生活在传统宗法社会中, 已经完全自觉地接受了诸如“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女子无便是德”之类男权思想的焦母感到陌生和害怕。以上分析不乏道理, 但也难免有过多猜测之嫌。细究之下我们发现这首诗的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既然是为刘兰芝所作, 就不免受情感的左右站在刘兰芝的立场上叙述。正是焦母的蛮横、毫不讲理地驱遣刘兰芝, 才愈加凸显刘兰芝的形象。在这首诗的序言里也说得非常清楚, “序曰:汉末建安中,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为仲卿母所遣,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 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 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 为诗云尔”。时人所伤乃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其中焦母的形象乃是创作者根据一定的现实加以创作的结果, 可以说正是“坏人”焦母成就了刘兰芝。
借用史铁生的话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卫风·氓》中的“我”是个弃妇,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也是个弃妇。弃妇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 大多都是通过女子的口吻或者站在女性的立场进行写作。被弃的妇女虽然值得同情, 但弃妇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家庭矛盾也值得关注。但是在文学创作中却不言明隐情, 用这些“坏人”的形象成就经典的人物。这些“坏人”越是粗暴、越是不可理喻, 经典形象就越是值得同情, 所以文学作品中的“坏人”形象往往是伴随创作的需要而出现的。
参考文献
[1]颜辉荣, 严德本.同中有异各尽其妙——《氓》与《孔雀东南飞》之女主人公形象比较谈[J].语文月刊.2003 (11) .
3.由“老师,我笨”引起的思考 篇三
“老师,我笨”,成了我无法抹掉的记忆,由此也激发了我帮每个“差生”学习好的热忱。对陈佳拼音成绩只有四、五十分的学生,我采取多种趣味教学方法,使她的成绩逐渐直线上升,她数学考98分的时候,我问她:“陈佳你笨吗?”她笑着说:“不笨。”我说:“你再加点劲,就能进入100分了,数学学得这么棒,语文一定更出色,加油啊!”果然,充满爱心的鼓励,使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此卸下了“差生”的包袱。从陈佳由差变好的转变,引起了我三点思考:
思考之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老师最重要的责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既是学习方法问题,又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的良好基础,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是引导学生乐学愿学,任何学科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问题是我过去做得不够,教学让孩子們来不及产生兴趣。
思考之二:分数固然重要,然而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必须抓住“育人为本”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是检验学生成绩的一把尺子,但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却比分数更重要。
思考之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前在教育界,有些教师只关心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差生则撒手不管。我从陈佳由差变好的过程中,看到了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学生的必要性,老师这一届没教好还有下一届,而学生却终生只有一次机会,这就注定我们的教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此,凡有强烈责任感的老师,必须对每个学生都高度负责,从“差生”抓起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4.由“旱情”引起思考 篇四
由海尔三只眼引起的对幼儿园管理思考
幼儿园的管理,既要面展示出本园的特色,又要面向市场经济.在这里假借海尔三只眼,审时度势,建构幼儿园管理的`理想模式.一方面,营照幼儿园积极人才环境,另一方面,满足社会和家长的需要.最后,幼儿园管理还要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有声有色的进行.
作 者:汪岩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6)分类号:G61关键词:海尔三只眼 管理 幼儿园管理
5.狐臭由什么引起的呢 篇五
狐臭也被称为腋臭,是因为人体的腋下部位容易出汗,且不易散发,当大汗腺里排出来的有机物汗液与空气中的细菌接触后,就会分解形成带有刺鼻臭味的狐臭。狐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原因是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天生体味较重,这种情况下到了夏天狐臭就会特别的明显。
狐臭的形成原因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人体内大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中带有油脂,另一个就是皮肤表面附带生存着的细菌。这两个必需的条件同时存在,就会有狐臭。
有人担心狐臭是不是某种细菌引起的,如果与患狐臭的人一起使用过某样东西,例如被子,衣服,毛巾等之后,自己会不会感染上对方身上带有的狐臭细菌,进而被感染了狐臭。其实,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身上所排的汗液中不带有油脂或是少量的油脂,就不会出现狐臭症状,或者狐臭的味道很轻。
其实说到细菌,因为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所以皮肤上所带有的细菌都是相同的,并不会说狐臭患者的细菌属于病菌,与我们不同。这是不对的说法。美国爱普斯国际生物科技(www.bestjf.cn)研究表明,狐臭患者大汗腺中所排出来的汗液中,带有油脂。而正常人的大汗腺排出来的汗液中,不带油脂。原因是因为正常人的大汗腺管壁细胞间隙距离小于75mm,如此,油脂就无法通过大汗腺的管壁细胞间隙中排出,从而产生狐臭。这就是狐臭的原因,也是狐臭患者与正常人在大汗腺上的区别。找准原因,就知道狐臭的治疗方法,也不用担心会被狐臭传染了。
6.由电源引起的若干常见故障 篇六
现象:有些朋友有关机后断开电源板电源的习惯,可是却常常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电源板一通电,计算机就自动开机了,Power键形同虚设,
解决:有些主板在BIOS设置的PowerManagementSetup中,有一个选项PwronAfterPW-Fail,它的默认设置为ON,将它设置为OFF,下一次再通电时就不会自动开机了。如果没有这个选项,可以把电源管理中的ACPI功能关闭之后再次打开,如果本来就是关闭的,打开它即可。大多数主板在BIOS中有一个选项:即在POWERMANAGEMENTSETUP(电源管理设置)中可以选择在意外断电后重新来电时机器的状态,是自动开机或是保持关机状态还是保持断电前的状态。请把自动开机设为O。
此外电源或主板质量不佳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出现。ATX主板的启动需要检测一个电容的电平信号。如果在接通电源的时候不能保证一次接通良好,就会产生一个瞬间的冲击电流,可能使电源误认为是开机信号,从而导致误开机。
解决系统关机变重启故障
一、正确设置BIOS
如果你的计算机连上了网络或者连着USB设备,那么BIOS的设置不对很可能会导致不能正常关机。一般而言,老主板容易出现这种故障,在BIOS里面禁掉网络唤醒和USB唤醒选项即可,
二、设置电源管理
关机是与电源管理密切相关的,有时候电源管理选项设置得不正确也会造成关机故障。
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电源选项,在弹出的窗口中,根据需要启用或取消高级电源支持(如果你在故障发生时使用的是启用高级电源支持,就试着取消它,反之就启用它),Windows98中这种方法往往能解决大部分电源管理导致的关机故障。
如果没有选中高级菜单里的在按下计算机电源按钮时(E):关闭电源,把它选中即可。
三、禁用快速关机
有时使用了Windows的快速关机功能也会导致这类关机故障。在Windows98中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解决:在开始运行中输入Msconfig,打开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在高级选项中选中禁用快速关机,然后重启计算机即可。
无法关机问题
关不了主机,有以下几种现象和原因:
①BIOS中设定关机时有一定的延时时间(DelayTime),关机时需要按住电源按钮,保持数秒钟,才能将机器关闭。不能实现瞬间关闭,是正常现象,不是电源故障。
②电源按钮失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关机,开机也会有问题。
③主板上的电源监控电路故障,PS-ON信号恒为高电平。
④关不了键盘电源(键盘的NumLock指示灯在主机关闭后是亮的)。有些机器允许使用密码通过键盘开机,键盘上的NumLock灯在关机后仍亮着,是正常现象。
7.由一道五年级分数问题引起的思考 篇七
例如:“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得3块饼的(—),是1块饼的(—),是( )块饼。”这是苏教版(下同)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学校数学期中调研卷中的一道填空题, 侧重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错误率非常高,而且学生的错误五花八门。我们寻找学生错误的原因, 而原因最终都指向对知识点的不完全理解。
这类典型题历来都是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一个关卡。尽管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知晓学生常见的错误原因,会小心翼翼地处理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可经过一段时间消化后,仍然会有不少学生踩中“地雷”,收效不尽如人意。这使得笔者开始重新审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与练。
一、教后反思的深入化
回顾教材,在三年级两次分数教学的基础上,由五年级下册渐进,小学生学习分数才开始逐步完善起来,形成三级台阶。第一级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例1至例3基本是完成这一级的学习。第二级是建立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例4至例9是这一级的学习。第三级是建立分数和比的联系,将在六年级分数除法里完成。
而上述题目横跨第一、二级台阶,其原型可追溯至教材例6。
在教学时,为了降低坡度,通常会增加一道准备题:“8块、4块、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分得多少块 ? ”从整数除法带出商是分数的除法, 并通过平均分一块饼的操作得出每人分得1/4块饼。
在准备题的基础上,继续突出例6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从而列出除法算式, 仍然通过分饼的操作得到除法的商。
然后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的经验推广到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人,引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例6的教学中是用分数的意义寻找结果,教学完后则可以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分饼看似简单,由8块、4块到1块,再到3块,却是一个由整数到分数,越来越抽象的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以圆片代替饼, 让学生经历分、剪、拼的动手操作,数学活动经验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积淀,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多了。这种理解的直观性、即时性、鲜活性很强,一些学生表面上看可能会接受得较快, 可稍后的作业出现众多错误反弹的现象。如何来巩固?
经验表明, 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形象思维向概念思维过渡, 需要多长时间和经历怎样的步骤。越是抽象性的东西,对形象性的依赖越大。一旦迅速远离几何直观,有些学生的理解就开始变得零碎,甚至归零。学困生尤其如此。这是没有真正学会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种表现, 是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脱节的一种后果。
二、思维方式的开放化
实物(模拟物)—图像(图形)—表象—抽象,是比较具体的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四重奏。实物(模拟物)的动手操作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需要一种能起到同样作用的辅助手段———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这种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数学中解应用题时经常会借助于画图尤其是线段图,以图形的方式将题目中的关系表现出来。
通过画图,学生对所获得的结论(知识)是确信的,这种信任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越强烈,学生对知识越有信任感,这就是知识即信念的含义。当知识没有变成信念,就意味着他对知识不信任,知识就是外在于他的词语而已。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越深刻, 运用越深入,知识越会成为他的信念。这就解释了“有老师一直告诉学生如果问题没有单位名称要用单位1,有单位名称就用数,而一些学生依然不能学以致用”的原因。
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 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未必能学会解题和思考习题的条件。即便如此,他们中有的学生甚至还不会把习题的条件用图形画出来。因为他们不仅不会抽象地思维,而且也不会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对于这类学生,“应当先教会他们形象思维,然后再逐渐转向抽象思维”较为明智。
比如类似的判断题,2米的1/3和1米的2/3相等。 辅以画图,用直条(长方形)表示,一目了然。 这句话是正确的。
图像基础上的表象,在心理学中,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运用表象,上述画图解答习题的过程可以不用笔在纸上呈现,而在脑中默然完成。
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提出弹性化的要求是合理的。其中的优化,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学生的思维处于怎样的程度, 然后决定在新授或练习时,是更直观一些,还是更抽象一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降低难度,更形象一些以便于理解和向抽象过渡;对优秀生,可以提高标准,更抽象一些以便于从更高层面上把握。
三、练习设计的合理化
鉴于能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 那么在设计上述题型的巩固练习时,学生出现画图、文字说明、算式等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也是可以的。因为在新授后的练习伊始,与结果相比,学生的思维过程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一模一样的结果很容易得到,老师很难知道学生是否会了,是怎么思考的,思维处于怎样的程度……如有的学生可能是依赖表象解决的,可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老师看不见也摸不着,这时不妨以退为进,以图的形式呈现。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和数学现实,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问题实质,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和应用策略。这类题的思维过程是后续调整的参考。
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对练习方式单一的疲劳症,在练习时基本训练、分组练习、对比辨析、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形式应穿插使用。为方便说明,仍以本文开始的那道题为例,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可以让学生先补充问题再解答。学生可以填“每个人分到3块饼的几分之几”, 也可以填“每个人分到几分之几块饼”。如果学生填“每个人分到几分之几”,严格地讲,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的明确性作出进一步思考: 是指“每个人分到3块饼的几分之几”,还是指“每个人分到1块饼的几分之几”? 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基本训练,是对新知的“重复”与巩固;分组训练,是对最近发展区中脚手架的拆除, 有利于新知的进一步内化;对比训练消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抗干扰的能力;而综合训练,确保学生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有挑战性学习。如此,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比、深化,归纳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拓展提升,形成认知网络体系。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短时记忆很好,某段时间内的正确率很高,但是过了他的记忆保质期,他的正确率就下降了。除了跟上面提到的思维过渡有关,也很有可能跟巩固的频率相关。所以像这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典型题,合理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3)的规律,在学以致用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抓住关键期,及时复习很重要,可以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使所学加以巩固,事半功倍。
8.由一道高考题引起的思考 篇八
—Can I help you, sir? —Yes. I bought this radio here yesterday, but it .
A. didn’t workB. won’t workC. can’t workD. doesn’t work
这道题理解起来并不难,即使在不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我们也能翻译出来:
—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是这样,我昨天在你这儿买了一台收音机,但坏了。
对于这道题,很多读者来信问过我该怎么选择。大部分读者特别提到,要表达“收音机坏了”的意思,到底是用it doesn’t work还是用it can’t work(即正确答案到底是C还是D)。读者们的疑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汉语思维的束缚而产生的,因为如果拿汉语思维来套,选项C和选项D并没有区别。现在,笔者就结合两位以英语为母语的朋友(一位是来自美国的年轻人;一位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老年朋友,使用英语比较讲究)对这道题各选项的解释,来具体评析这道题以及由这道题引出的语法问题。
选项A与选项D的区别
这两位朋友认为选项A和选项D都是正确的,但是,我的美国朋友更倾向于选D,而澳大利亚朋友更倾向于选A。首先我们分别看一下两个人的解释。
美国朋友的解释:
Answer D is definitely the right answer. A is nearly correct too, but since we’re talking in the present, D is the best choice. A would be correct if we said something like, “I bought this yesterday and when I tried it, it didn’t work.” (选项D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项A也说得过去,但是因为我们讨论的是现在的状况,因而D是最佳答案。如果我们将原句改为 “I bought this yesterday and when I tried it, it didn’t work.”那么选项A就是正确的。)
澳大利亚朋友的解释:
“Doesn’t work” (answer D) can also be used and would be considered correct—in effect, it is present tense where I am telling the salesman that the radio doesn’t work now. Actually, I would have selected A as the correct answer because it is past tense in keeping with the sentence—“bought”, “yesterday” and “didn’t”. To me, this clearly implies that I tried to get it to work yesterday when I bought it, but it didn’t work. (Doesn’t work 也可以选,可以看成是正确答案。实际上,这里使用一般现在时的话,表明我是要告诉售货员,这台收音机现在不能用了。但事实上,要是我来选的话,我会选择A为正确答案,因为它是一般过去时的形式,与句中的bought、yesterday和didn’t的时态保持一致。在我看来,这句话显然是要说:昨天我把这台收音机买回家后,就试图打开它,但是它当时就坏了,不能用。)
讨论到这里,我们发现,选项A和选项D都是正确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表达收音机是什么时候坏的,以下是具体分析。
如果这里使用doesn’t work,那么说话者强调的是收音机现在的状态——现在是坏的。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是:我昨天刚买的收音机,现在就坏了,这质量也太差了,所以我要拿过来换了或退了。至于昨天买回去时收音机是否是坏的,说话人没有言明。这里说话人关心的不是昨天买回去是一个好的还是坏的收音机,反正现在是坏了。这么说就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昨天买回去的就是坏了的收音机;另一种是昨天买回去时收音机是好的,第二天却坏了。
如果这里使用didn’t work,那么说话者强调的是:昨天我买回去的时候就试了,当时就是坏的,所以我今天就把它拿过来了。这么说就只有一种可能:我原本买的就是一台坏了的收音机。
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语境,因此,此处无所谓选项A和选项D哪个更好,因为两个选项都可以,只是两者表达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形。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说,英文表达比汉语表达更精确,因为英文可以借助于时态来表达准确的时间概念,而汉语则不能。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对话如果用汉语说,很可能像下面这样:
售货员: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顾客:我昨天在你这儿买了一台收音机,但坏了。
售货员:怎么坏的啊?是你自己弄坏的?还是昨天买回去就是坏的?
我们看到,汉语里的“坏了”无法交待出“坏了”的时间,但英文就能通过不同的时态明确指明何时“坏了”。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如果是一个聪明的顾客,他会巧妙地使用一般过去时态,即it didn’t work,表明“我买回去本来就是坏的,而不是我自己弄坏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争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项A应该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选项C为何不妥
本文开头提到,很多读者不知道此处应该使用选项C还是选项D。这完全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和干扰。这里使用选项C是不妥的,理由如下。
在英文中,can的核心意思是表示“潜在的能力”,用来说明因为具备某些特点或条件,某人/某事物能够完成某件事。既然选项C中引入了情态动词can,那么它表示的就是一种“能力”;但选项C中的work在此处是“起作用,正常运转”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radio的“能力”。因而,此处不能选C。对于选项C,我的美国朋友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Answer C is not correct, though if you change the subject you could say, “I bought this yesterday but I can’t get it to work/can’t make it work.” (选项C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可以更换主语,说成:“I bought this yesterday but I can’t get it to work/can’t make it work.”)
这里,他将主语radio换成了I,这时的can’t是用来说明“我”没有“让它正常工作”的“能力”。
那么选项C (can’t work)是不是绝对不能用呢?其实也不是。但如果要用can’t work,就必须给出具体的理由来说明收音机为什么“不能”正常工作,是什么使其“无法”正常运转。对此我的澳大利亚朋友是这样解释的:
We couldn’t really use “can’t work” unless there is some accompanying explanation or prior discussion. “Can’t work” implies some conditions prevent it from working, e.g. no power cord or a damaged unit. For example, if I had said “The motor is burnt out and that’s why the radio can’t work”, that would be OK. (这里我们不能使用can’t work,除非这里有伴随的原因解释或预先的讨论。使用can’t work暗示着有些情况阻止了它正常工作,如没有电源线或零部件出现损坏。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The motor is burnt out and that’s why the radio can’t work.”)
他举的例子“The motor is burnt out and that’s why the radio can’t work.”给出了附加的理由来解释收音机为什么不能正常工作,因而,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收音机丧失了正常工作的能力”。
选项B也是正确答案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选项B (won’t work)。很少中国学生会想到选项B也是正确选项。一般来说,won’t do表示“不愿意做某事”,相当于refuse to do,表达的是一种意愿(willingness)。因为只有人或其他动物才能有“意愿”,因此,won’t do的主语往往不会是有生命的事物(things)。如果won’t do前非要用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此时往往含有拟人化的意味。说话人使用won’t往往带有主观性色彩,往往是抱怨某件物品不能正常使用,例如:
The closet door won’t open. Will you try it?
这个储藏室的门就是打不开。你能试试看打得开吗?
这里说话人用won’t open来表达储藏室的门“打不开”,那么won’t一词所暗含的事实是:门并不是因为坏了而完全没有可能打开,只不过是说话人自己经过尝试打不开而已。同样地,won’t work带有主观性,强调的是人经过努力之后仍然不能使某事物正常使用,但并不代表该事物就完全失去了某种功能。相比较而言,doesn’t work则是强调事物本身丧失了某种功能,更带有客观性。请比较下面一组例句:
a.My enter key doesn’t work.
b.My enter key won’t work.
在a句中,doesn’t work表示一种状态,指出“我的回车键坏了”,这已经是事实。在b句中,won’t work带有主观性色彩,偏重于说明说话人的感受,即说话人感觉到回车键不对劲,但回车键并不一定真的就是坏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样的情态含义准确传达出来。笔者将之分别译成:
a.我的回车键坏了。
b.我的回车键不对劲,现在用不了了。
因而,对于这道高考题,我们也可以选择B,原句可写成:“I bought this radio here yesterday, but it won’t work.”这句话用汉语表达的话,就相当于说:“我昨天在你这儿买了一台收音机,不过我感觉怎么用不了呢。”这表明收音机虽然不能正常使用,但不一定是坏了,可能是说话人自己不会使用这部收音机而已。
我的澳大利亚朋友也是这样认为的,他的解释如下:
“Won’t work” implies the buyer has unsuccessfully tried several things. It might be used by someone who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make it work. “Doesn’t work” could be the same as “won’t work”. (Won’t work表明买主尝试着使用它,但是没有成功。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使它正常工作的话,就可能会使用won’t work来表达。Won’t work和doesn’t work的意义是差不多的。)
对于won’t work,我的美国朋友认为:
The answer “won’t work” also seems appropriate for this context,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a difference between “won’t work” and “doesn’t work”. (在这个语境下,使用won’t work也是恰当的。这里使用won’t work和doesn’t work似乎没什么区别。)
由此可见,won’t work类似于doesn’t work,也可以作为正确答案,只不过区别在于:doesn’t work更客观,强调收音机坏了;而won’t work只是表明说话人没能使收音机正常工作。
分析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要想深谙英语思维,绝非易事!这一道题能有这么多不同的解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个书面的句子脱离了活生生的语境。没有语境,我们很难知道说话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果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这道题便不会有如此多的解读,正如我的澳大利亚朋友最后所评论的那样:
There isn’t really much of a difference between any of the responses. A native speaker would use any of them to get the message across. Any of the responses would convey the same message as an initial complaint. The response would only change if it related to some follow-up action. If we were to use the response as a reply, written or verbal, it could be influenced by any prior information. (这些选项之间其实没有多大差别,英语为母语的人用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把他的意思交待清楚。上述选项任何一个都能够传达出投诉这一信息。至于具体使用哪一个,则与后面的行为有关。如果我们用选中的一个选项来作答的话——不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都会受到上文信息的影响。)
9.由“旱情”引起思考 篇九
“给我,给我,我要看动画片”
“不要吵了,看新闻,新闻长知识”
“不好,不好”
每到晚上七点整时,家里就会有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可以持续很久,把妈妈都给吵得头晕眼花。一到晚上,电视会准时播放爸爸最爱看的新闻,也会播放我和弟弟喜爱的动画片,因此我们之间免不了一场“抢遥控器大战”。吵归吵,妈妈奈何不了我们,也就随我们闹了。
今天,七点整时,我来到电视机前,准备看动画片,可没想到被爸爸领先了一步。电视已开始在播放新闻了,只见爸爸脸上喜滋滋的,翘着二郎腿,已经看起了新闻联播。我没有办法,只好使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声东击西。
我眉开眼笑地对爸爸说:“爸爸,妈妈叫你去吃饭呢。”“好,马上去”,爸爸一听起身走去厨房。眼看爸爸已被我转移,我连忙拿起遥控器,调到少儿频道。就在这时,爸爸一脸不愉快地回来,对我愤怒地说:“把遥控器还给我。”我看着爸爸愤怒的表情,顿时有不好的预感。于是我连忙搬救兵,把弟弟喊来,和我结盟一起对抗爸爸。俗话说:人多力量大。现在我队里有2个人,准能胜过爸爸。
我和弟弟异口同声:“看动画片!”但是爸爸一副不服输的.样子,居然要动手抢遥控器。还好我跑得快,不然遥控器就落在了“敌人”的手中,就这样爸爸追着我满屋子跑,而一旁的弟弟在为我加油打气“姐姐加油”。
这时妈妈从厨房里出来,看着我们,叹着气说:“真是一对活宝。”
10.一起由CPU引起的电脑黑屏故障 篇十
询问同事得知不久前他曾打开机箱将图文卡拔下重装过。我想是不是没插好,导致接触不良的缘故呢?于是打开机箱,将图文卡的金手指和插槽清理干净,重新装回去,通电试机。这下可好,该机无任何反应,只是通电瞬间,光驱和硬盘灯亮了一下。
遂将该机搬到单位,与另一台计算机做对比测试,结果发现是CPU损坏,
但考虑到该机之前工作还算正常,又主要是作图文信息的接收,因此CPU的工作量不算很大,发热量也不是很高,应该不会造成损坏。于是用细砂纸,将CPU引脚的金手指轻轻擦了一遍,重新装回去,终于,自检成功。但进入Windows之后连续提示非法操作,又应同事要求,重新格式化C盘,装了一遍系统,故障彻底排除。
11.由“爱生”教育引起的实践与思考 篇十一
一、在备课的环节中落实“爱生”教育
备课不仅要写教案,还要分析清楚本节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爱心体现在备课之中,要分析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能力、兴趣爱好等。只有从学生的基本特点出发,把这些因素考虑到位,才能设计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案。例题、范文、练习题的选择更是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备课,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髓,才能做到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不会有掉队的学生。
二、课堂教育中的“爱生”教育
如何把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爱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出更多心理、生理健康快乐的学生的根本。笔者认为:首先要强调课堂的和谐,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要让课堂气氛在活跃中有序进行。第二,课堂教学要当堂清,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辅导过程中,要让100%的学生掌握100%的内容,在阶段检测和辅导中完成巩固过程。第三,因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课程的连续性程度也应不同。如数学、物理、英语,在一节大课后备一节小课加以训练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当堂清。语言课程的学习要充分利用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环境中语言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能力、演讲能力、表演能力。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恰当使用更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完成当堂清。
三、“爱生”教育要体现在作业批改中
作业批改中的符号、批注、语言是爱生教育最好的沟通。一个漂亮的对勾,一句温心的批语,都会让学生心理感受到温暖,都会让学生树立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的决心和信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对作业本上的错题进行分析和主动更正的人不超过20%;而对批语读三遍的人数接近95%。因此在作业批改中能很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更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关爱的力量,最终会让学生在爱的语言、爱的符号、爱的力量中坚强起来。
四、在课后和考试后辅导中展示“爱生”的思想和行动
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总会产生让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产生和老师的不和谐,而这些问题只能在辅导过程中加以解决。因此,辅导中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补情感。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学生才能接近你、接受你,才能对你的一言一行认真对待。所以课后辅导教师首先应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亲切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关心是真诚的、你对他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当学生也能对你敞开心扉,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才会事半功倍。2.补兴趣。学生的功课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除了习惯和智力上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对功课本身缺少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补方法。学生不能掌握基础知识很大的原因是学习方法的欠缺。
五、在课外活动中用爱心唤起学生的兴趣
课外活动,很多教师认为是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事,不愿意去参加。事实上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是很好的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的时机。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当活动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时,教师要用爱心感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伤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2.由“旱情”引起思考 篇十二
一、善于观察、耐心倾听,是了解幼儿心理动态的前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要想真正了解幼儿,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首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的重要表现之一,幼儿的行为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只有通过观察、善于观察,我们才能发现幼儿的行为,掌握幼儿的心理动态,从中发现问题,而不被忽视。我们从一些细小的事例中不难发现幼儿存在的一些反常行为,因此观察就成为了我们了解幼儿心理动态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让他们述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时期是代际沟通的黄金时期,孩子越小,他们就越愿意倾诉,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幼儿,知道幼儿行为产生的背景,同时与人沟通交流、述说心事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陪他们玩一玩、耐心地听他们讲话是我们成功开启幼儿心灵大门的钥匙。
二、勤于反思、善于分析,了解幼儿行为的原因。
打开幼儿的心灵之门,透过表象看本质,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知道幼儿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有这样一例调查,教师在带领幼儿半日活动中,班中幼儿哭了五次,教师只是简单地平息,而不去了解是什么原因;有一名幼儿在一节作业中举了十六次手,老师视而不见,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对幼儿的心理状态、情绪等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心理问题的存在,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师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勤于反思、善于分析,找到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如:连续几天小优在厕所小便时,被发现用手去玩弄小便,我问其原因时,幼儿沉默不语,联想到幼儿经常弄湿裤子被老师批评的事情,我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其行为发生的原因:幼儿害怕弄湿裤子,在小便时用手挡住,不让小便碰到裤子;刘刘在被人告状时,突然躲进了卫生间的小门里,问其原因就是害怕被老师批评躲起来;花花长期在吮吸手指,其原因是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是亲子依恋的表现;历历早上来幼儿园时不爱玩玩具,其原因是周围的孩子喜欢抢他的玩具,等等。通过反思、分析,我们找到了幼儿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走进了幼儿的内心世界,为真正改变幼儿的这些反常行为打好了基础。
三、抓住契机、合理引导,疏导幼儿的心理障碍。
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说明,当人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幼儿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基本需要呢?情感需要、独立性、自尊感、交往、被人接纳、获得成功、智力刺激。教师要注意满足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抓住契机,发掘各人的长处,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集体中的位置,合理引导,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在上述的几个例子中,我们找到原因就应当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如:教幼儿正确的解小便的方法,让他知道老师批评的目的,如何对待老师的批评,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转移亲子依恋,学会合作玩耍,体会分享的快乐,等等,在运用了这些方法后幼儿的这些行为也相应消失或转化了。同样我曾经教一个小女孩,她智力情绪表现正常,但入园后天天尿裤,执拗不开口,反应迟钝,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我当即向家长反映了她在园的反常现象。她父母说:“让她去,她到一个新环境就是这样。于是我天天带她一起玩各种新颖有趣的玩具、游戏,帮助她成功。其他幼儿见老师在那儿,也会自然围拢过来,这样她有了新朋友,消除了新环境造成的紧张心理,不久就变得活泼愉快自信起来,反常行为逐步消失了。这类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或行为上的偏异,虽不一定是疾病,但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环境变化时就容易产生不适应,当遇到挫折时,易产生焦虑,灰心丧气,不敢面对挑战,还往往会成为今后严重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种子。
其实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制约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许多身体疾患都与心理刺激引起的情绪、行为有关,如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会使人发生疾病,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目前的成长,而且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生活中启迪幼儿的心灵,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创建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 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 生活节奏紧张, 独门独户的小家庭增多, 社会行为不良, 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等问题都威胁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师不能把保育工作狭义地理解为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关心、照顾、营养及锻炼, 还要注意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幼儿的言行正体现了其心理发展的过程, 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寻本探源, 从根本上帮助幼儿纠正这些问题行为,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行为,幼儿心理,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心理[M].北京少儿出版社, 1985.
【由“旱情”引起思考】推荐阅读:
全县旱情工作情况汇报10-02
巨峰镇旱情及抗旱工作情况汇报06-16
迷失了引起共鸣的句子06-23
30岁长肚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06-17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08-31
引起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