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2024-08-07

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精选8篇)

1.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篇一

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无论从质和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学生管理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得到有序和有效运行,管理过程突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学生信息化;管理;必要性

一、学生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将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就是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过程。这是一个还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新兴起的概念,它的内容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里所说的学生信息化管理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把在校学生的信息、综合评价、思想道德教育、扶助贫困、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以及教师队伍的管理都划分为一个管理体系。如今的信息技术为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提高了办公效率,使得学生管理工作更高效便捷。因此,学生信息化管理是一种数据化、网络化、规范化等相统一的体系。了解学生信息化的管理,首先要改变学生管理的观念。因为学生信息化管理不再是制度化的管理,不只是单向化的局部管理,而是师生与学校行政部门的双向化的互动式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能做到自我规范,也有利于校方的行政工作部署。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将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网络技术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对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工作系统进行建设、使用与维护,它是一个庞大的具有大容量服务器的内部互联网系统,在进行学生信息化管理时,为了保证通畅的网络,要求要有网络运行速度快,局域网性能稳定性高、局域网软件系统无明显缺陷的坚实的基础。同时,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要针对可能造成系统瘫痪的各类问题如系统出现漏洞、访问量大增、木马病毒攻击等进行日常的实时管理、运行和维护。当然,除了保障硬件外,每个学校学生管理者也要学会使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于专业人员的高操作水平要求,要培养学生工作者开发软件的能力,根据不同学校的差异,能够自主的修复软件的漏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条件,开发出符合本院校最合适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近几年,职业学院已经搭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方面的能力稍加欠缺,工作做得不够细致。

相关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工作者对于信息化管理认识不深,缺少稳定扎实的应用信息的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得在一些简单的网络信息操作方面如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能力不足,而且工作效率和速率较差,因为在一些信息管理方面如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发布上仍偏依赖劳动型强和出错率高的纯手工形式,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习惯应用网络技术及智能技术,使得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各部门被分工去采集大量基础数据,复杂繁乱的工作限制了信息管理的发展,在基础数据在宽度和深度方面的测试难度方面大大增加了技术上的难度,使数据的精度不够准确。学生信息化管理的统一规划要明确,当前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由于没有明确的学生化信息管理目标和宏观发展规划,缺乏学生管理部门需要对学生信息化统一规范管理的认识,使各级管理部门的自主信息不能准确顺畅的自由沟通,形成了交流障碍,堵塞了信息传播共享的渠道,工作不统一协调,造成“闭门自用”的现象。因为缺少统一规范化的硬性标准,困难的沟通使得相互间不甚了解工作目标和计划,发生重复建设的错误率太高,综合整体水平也很低。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推动工具,他们的出现把以往只能通过报纸杂志、电视机、电影这些形式传播的媒体信息用新的面目来呈现,无论是速度或者存储的信息量无疑远远超出了他们。继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让世界连成一体的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形式下,高校只能纷纷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二)是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当今的大学不再是以前那个只接受精英学子的大学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大学的校门,人数日益增加,造成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负担也加重了,学生管理工作更是方方面面。更何况,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学生上网频繁经常耳濡目染一些不好的风气和消息。甚至也给了国际敌对势力有机可乘传播一些反传统道德思想,然后灌输一些他们的民主方面的思想,这相当于和平演变。还有的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在网吧玩游戏不回家,在学校更是以各种缘由旷课,这些行为更让父母老师痛心。但是学校如果不跟随时代的脚步,依旧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就不能应对大学生人数剧增带来的困扰,而且工作效率也会低下。因此学生管理者要综合多方面统筹兼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传统方面的管理模式,采用新的信息设备硬件来保证提高工作的效率,实行新的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理应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进。

(三)是高校学生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的前提条件

高校的电子化趋势以及成为如今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师生也将要对于这种模式进行相应的思想解放,数字化的、网络化的办公要求已经逐步地走入大家的生活,在网络上对学生的相关档案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分类,这样,我们从学生的手中统计过来的档案也必将通过电子平台的方式进行归纳,同时公开透明的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统计,把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放在一个档案进行相应的归类,加快网络平台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守辉.在.NET框架下设计和开发中职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01):105-107.

[2]唐玉芳,张永胜.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04):242-245.

[3]沈高洁.现代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信息,2010,(36):229-230.

[4]梁小晓,韦崇岗.基于Web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6):699-703.

[5]杨军莉.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研究与设计[J].电子测试,,(05):73-75.

[6]高妙玲,张超.对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04):104-107.

[7]朱平华.试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J].职教时空,2009,(3).

2.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篇二

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给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带来重要影响, 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以及高校的扩招行为, 导致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 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成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搭建、完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以期推动该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2 建设、完善学生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我国的高校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扩招, 高等教育逐渐转变成普及度较高的大众教育。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大幅度增加使得相关的学生信息也不断增多, 而在管理中使用纸质档案会使工作的效率相对低下, 因此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工作。此外, 高校自接收学生起, 就已从各高中获取了大量详实程度不一的档案信息, 且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 与之相关的信息只会有增无减, 内容也十分复杂繁多;再加上在校期间, 学生可能会出现休学、退学、保研等情况, 这部分学生的信息管理时间有别于其他学生, 存在时间跨度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学校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造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上的困难, 要推动高校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 就必须对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完善。

3 建设、完善学生信息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存储比较分散, 并且有重复的信息出现。高校在管理学生信息时, 通常会把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工作分配给不同的部门, 比如学生在校时的奖励、惩罚、救助等信息由学生处负责管理;教务处则承担学生在校时的课程、成绩、学籍上的变更等信息的管理工作。不过虽然这样的分配方式可以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但是各部门在工作前往往没有进行沟通, 从而导致了信息收集、录入时出现重复的现象。此外, 高校的学生信息最初来源于学生入学时带来的高中学籍这一档案, 这种档案多为纸质档案, 因此起初被录入电子档案的信息相对较少, 还有部分空白的项目, 此后学生在高校期间的信息录入也不够及时, 有一些信息 (如勤工俭学、日常管理等信息) 更是被忽视, 没有被录入管理系统当中, 这不利于学校、教师或其他有需要的工作人员查询、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除了这两个问题, 在建设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还存在高校支持建设的力度不足的情况, 高校对系统建设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资金、技术、制度、管理等几个方面, 然而由于学校对信息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便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其他项目的建设当中, 且配给的人才不足、技术力量也相对较弱, 同时缺乏对系统的管理, 最终导致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进展缓慢, 效果不明显。

4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学校应当给予信息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和技术, 使用类似SQL的大型的数据库替代存储功能较弱的Excel等, 以解决学生信息过多的问题, 当然, SQL这类数据库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高校还需不断进行探索, 加快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 转换传统的模拟手工管理的方式, 让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加强联系, 由于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之间都是密不可分的, 不能完全划清界限, 所以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应当加强联系, 多针对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讨论交流。此外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高校学生信息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理人员 (高校的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 , 二是在校的学生, 这两种用户于系统而言不仅仅是提供信息的一方, 还是使用信息的一方。学生会按照学校要求在系统里输入自己的基本信息, 管理人员也会把成绩、学生获奖、受惩罚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中;这两者的操作对系统而言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 系统应当具备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这三种基本的功能, 并对每一类用户都有相对应的权限设置。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还应分清层次, 满足以下的需求, 首先, 该系统应当能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维护, 让工作人员得以妥善运用, 增删或修改学生的信息, 保持信息长期处于最新的状态, 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其次, 要完整地将学生的所有成绩信息都录入其中, 使辅导员可以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 保证贫困学生的信息能够在系统中查询到, 这样才能确保资助工作的顺利展开, 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以享受资助。最后, 系统还应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作为党员或团员活动的情况, 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高校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在弄清这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建设和完善, 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能够更好地为管理工作服务。

5 结语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因为当前高校的情况较此前而言更为复杂, 所以这项工作不能全靠技术和资金撑起, 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也是必要的, 只有在共同的努力之下, 才能顺利推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及时解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促进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妙玲, 张超.对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 (04) :104-107.

3.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篇三

关键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ASP.NET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在21世纪如此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高校也赶上了信息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部门选择信息技术快捷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的高校建成了校园网,有了实现信息互通的硬件平台,并且部分高校拥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的使用方便了师生全方位、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

本文对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效益价值。开发后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及时准确地提供学生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

二、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一)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数字化管理,将学生处以及相关院(部)、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连接,建立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最终实现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

(二)系统功能描述

系统应具备七大功能:日常管理、基本信息管理、文件管理、助学贷款管理、审批管理、就业管理、留言。下面对一些主要功能做介绍:

1.基本信息管理

(1)基于权限的管理:本系统可以同时提供给管理员(教师)或者学生使用。但是对于学生类用户而言,只能查看本人的信息;而对于管理员而言,其可以浏览、查找管理所有的学籍信息。

(2)囊括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家庭地址、所在院系、电话等等。

(3)具有浏览和查找功能。可以根据院(部)、班级等查找对应学生的学籍信息,也可以进行精确查找学籍信息、模糊查找学籍信息。

(4)可以对学生学籍进行变动管理,对学籍信息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2.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模块完成关于学生各种管理和检查工作,主要包括:

(1)学生考勤信息管理:完成学生在校上课情况登记。

(2)学生奖励信息管理:实现奖励信息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统计等功能,完成学生各种奖励情况的登记。

(3)学生处分信息管理:学生处负责审查、审批学生处分信息,并反馈给各学院。院(部)用户只有浏览、添加、修改、删除处分信息,而无审批权力。

3.助学贷款管理

助学贷款管理模块主要是处理贷款银行、贷款类别、贷款年限、还贷时间及金额等信息,能够登记、查询、上报各种信息。为了实现学生贷款管理的方便性,学生可以在线申请助学贷款。

(二)系统需求分析

通過分析,从用户的性质来看,可将系统用户的角色分为四类:学校管理部门(学生处);院(部)级管理员;辅导员;学生。其中学校管理部门(学生处)与院(部)级管理员之间是继承关系,院(部)级管理员与辅导员之间也是继承关系,即前者继承了后者的所有功能。各类用户相互协作完成学生各种信息的录入、查询浏览、上传、下载、保存、统计汇总等功能,院(部)用户完成信息的录入,学生处管理人员负责这些信息的审查并做相应的处理。

(四)类图设计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的分析,首先建立对象模型,构造出类图。

本系统的业务逻辑包类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涉及的主要类有:学生信息(Student),用户信息(Users),班级信息(Class)就业信息(EmploymentInf),奖励信息(RewardInf),考勤信息(AttendanceInf),处分信息(PunishmentInf)。

图1业务逻辑包类图

三、系统的实现

选用Microsoft.Net Framework 3.5版本,在Visual Studio 2008(ASP.NET(C#))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开发;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进行开发。下面介绍系统的几个典型模块。

(一)系统的登录

每类用户都必须有用户名和密码,因此登录系统必须对这两种登录信息验证。登录窗口是应用程序的入口,用户只有通过该入口才能进入系统。用户登录过程中选择登录角色,然后根据角色到对应的用户数据表中验证该用户的信息。若验证成功则进入相应的用户登录界面,若不成功,则重新回到登录窗口。其中,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的正确性时,将登录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如果符合,就验证成功。而访问数据库是用ADO.NET实现的。

(二)录入学生基本情况

系统应对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以此获得本系统的重要基础信息。用户在网页上点击学生信息采集模块,进入的采集界面。采集界面如图2所示。

图2学生信息采集模块

(三)显示学生基本情况

用户选择要查询的班级,系统可将对应班级的学生信息显示出来,实现效果图如图3所示。

图3显示学生基本情况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模块完成关于学生各种管理和检查工作,奖励管理实现的截图如图4所示。

图4奖励管理

四、结束语

本文对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该系统的功能,并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利用ASP.NET,SQL SERVER 2005技术实现了系统。系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流程处理更加快捷、方便。

参考文献:

[1]杨彪.基于B/S结构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07

[2]黄美琼.基于B/S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204-205.

[3]李秋珍.基于EA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2(02):19-23

4.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论文 篇四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信息管理人员以计算机管理信息化为背景。将学生的信息管理流程化,科学化。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代替原来手工的管理。本着让用户操作简单,直观,使用方便的原则,用的开发工具是非常适合本系统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指的是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而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管理上面的观念以及管理上面信息技术的技能等方面。信息技术主要是高校通过对学校的各种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高等学校的信息管理的。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具有很多特点。譬如信息的全面收集、信息的准确处理、信息的快捷传递、信息的科学分析等等。所以信息技术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是高等学校迈入信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果用科学的信息系统这一观点来看待,高等学校是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大的系统中的一个小子系统,构造高等学校这个小子系统的主要因素有人和事以及信息。系统中的主要要素中的人包括教育和被教育这两个方面,这个要素通过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的作用从而形成完善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以及管理等等系列的活动;财产与物品是指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资金和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以及教学材料等。这些财产和物品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才能够实现物尽其用的。网络信息指的是和高等学校的各种活动所相关的数据以及资料和知识内容。高等学校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教程。

对于高等学校在管理中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时候,还要做到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的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运用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能够保证高等学校在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也是从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同现代化教育相互适应的,能够融入进当前信息化技术管理理念的现代管理思想;其次就是高等学校中的管理方法运用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管理中理应正确的使用当前流行的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从而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所取得的成果来对管理思想进行有目的性的充实和发展;高等学校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不能够忽视的,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教育信息现代化脚步的加快,高等学校在日常管理中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前高等学校对管理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的要求以及信息管理中的复杂程度都在的不断提高,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学校只有努力运用,充分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辅助高等学校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的信息,才能够让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地进行,从而使当前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法一一实现。所以从以上几点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等学校进行核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5.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服务论文 篇五

1、搭建平台,为推动档案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近几年,我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档案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到位。按照云南省档案局及云南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我馆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责任落实到各科室,将各部门、各学院归档管理纳入到年终绩效考核中,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为我馆以后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建立档案信息平台。目前档案数据库中已经有10余万条档案目录,经过筛选之后开通了部分文件目录的查询权限,并且建立了档案室局域网,实现局域网内资源共享。我室在省内也是较早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单位,我校经常安排档案工作人员到省内部分高校和地州档案馆参观学习和经验交流。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软硬件设施逐渐加强。近几年来,学校对档案馆投入的经费逐步增多,档案馆目前有计算机3余台,服务器1台,扫描仪1台。自2006年,档案馆与计算机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了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对全校的专兼职档案人员集中培训,并与学校的OA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了档案信息著录、档案查询、数据统计的效率,加大了电子文件归档力度,并将原来的不同格式数据库文件导入的新开发的数据库系统中,丰富了数据库信息。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00年专职档案人员只有1人,没有兼职档案人员,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室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3人,副研究馆员有1人,档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均占较高比例,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每个部门都配备兼职档案人员,目前有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有70多人。

2、查找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1)档案利用服务手段滞后。我校建校早,馆内资源全面,涉及到多个档案门类。现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在此背景下我校也顺应时代的潮流,使用网络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归档,档案查询更加便捷。但似乎更注重的是收藏而非利用,其服务工作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的发挥出。另外,档案(如学籍档案)的利用率是很高的,所以导致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需求量也十分大,因工作效率低,在档案馆时常会出现排队查阅档案的情况,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①没有完善好档案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档案馆内虽藏储着巨大的资源,但因没做好前期的档案管理,如数据著录有缺失,导致档案归档管理没能够良好的和利用服务进行,进而使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②利用服务的手段缺乏多样性,现今大部分的档案馆只是将馆藏原件提供给档案利用者阅览,很少采用为利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如:文献汇编、网上远程文件查询等。

③没有较强的档案服务意识,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是进行查询借阅,并不会思考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那就更别提什么解决措施了,主动服务意识较为缺乏。

(2)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急需完善。自成立档案室起就开始对馆藏资源实现计算机目录管理,2006年启用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文档一体化,但是随着档案信息的丰富,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注重档案的个性化和精品化,为了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需要建立各种门类的专题数据库。例如学生出国需要英文成绩单,这就需要建立成绩翻译专题数据库;教师每年都要进行职称评定和人事任免,需要建立职称专题档案数据库和人事档案专题数据库等。但是,在前期的档案数据库建设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

①专题档案数据库建设目的不明确。其主要的目的是便于利用,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借此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实际上的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多的负面状况,如过于重视数量指标、忽视数据的质量以及服务效能等。

②没有明确好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利用需求。选题是其建立的核心,而选题又依赖于对档案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档案用户需求分析的缺失必然会为档案专题数据库之后的利用埋下隐患。而目前的档案系统在未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前,在几乎很少去分析用户需求,进而无法保证数据库利用率。

③没有统一好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标准。现阶段建设专题数据库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将其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从现今而言,还未对数据库建设的标引体系、数据文件结构、软件开发技术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这势必会给档案数据库之后的一系列工作(如档案数据交换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改变档案管理理念。档案事业随着档案信息化得到了巨大的机遇以及挑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建设档案信息化是必然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水平。想要做到档案信息化,第一步需改变管理理念,树立更重的新意识,如效益、服务以及信息意识,借此来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①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此方面须遵循下列要求:a.规章制度要科学合理且紧贴单位实际以及档案管理要求。b.制度要简明实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发挥出制度的规范以及指导作用。c.在始终保持严格的执行制度。档案部门有着双重身份,它同时肩负档案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以及执行者两种身份。在落实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奖罚分明,将制度的权威性给充分的体现出来。

②加强对档案工作宣传力度。a.每年都要定期对学校各归档部门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档案归档的完整性。b.将档案工作和校史展览工作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将校史展览作为引子,进一步的提升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带动档案资源的建设,实现史志和档案工作的联动,较好的发挥出校史展览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使档案工作能够进一步的走进学校中心的工作,为学校中心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2)档案管理手段和服务要创新。在我校的“十二五”规划中,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科学化水平”,档建设案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应用信息技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借此来进一步的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当前档案馆通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用更快捷的方式为我校师生提供服务,一改之前被动服务,利用拥有的档案信息优势,挖掘档案数据,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尽一份力量。

①完善专题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专题数据库的研究应用工作,建立高等学校档案专题数据库平台,以档案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中不同全宗、不同类别、不同校区的重要的、利用价值高的档案信息资源(如研究生论文、学籍档案、职称职务、精品课程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人物档案、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等)为主要来源,经过广泛收集、数据分析、加工整合、筛选整理,进行信息的二次开发,之后再将整合后的信息交换至专题档案数据库中,借此来填补通用档案管理系统缺失部分,可以提供给利用者另外一种的视觉感受,不但更好的满足了利用需求,还进一步的优化了利用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②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档案利用新模式。a.建立健全内部借阅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是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不无论用户是到档案馆查询利用档案还是在网络提交利用申请,用户都都必须到计算机上提交查询申请,档案工作人员在按照用户所提供的申请,相应的提供服务工作,在借阅工作完成之后,档案管理系统会自动把利用者的身份信息以及档案工作人员查询利用信息添加到数据库系统中,这对于档案馆后期的利用登记和统计工作是十分有利的。b.增强网络编研,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进行此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现今人们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在不断的提高,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因此需要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以及深度的挖掘,借此来使得档案信息能够提供增值服务,如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能够通过整理以及优化组合分散的档案信息,将其进一步的编辑成系统化的档案史料,使得其能够更好的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部门管理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开发、优化档案信息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主动的、系统的和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档案事业之前发展缓慢是不争事实,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面貌,不是通过购买几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就能改变的,而是培养出一批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型、管理型以及复合型的人才,让其具备较强的档案信息意识和档案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发利用能力等,有效地开展档案咨询和信息服务。

①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档案工作有着较强的业务性,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极大程度上受限于档案工作的业务素质。就现阶段而言,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较少,大部分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导致档案学、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较为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专业程度不够。正因此如,相关的档案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注定的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进一步的增强档案意识,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借此来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替高校的规范管理和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②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出现同时改变了原先档案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在要做好档案的归档同时,也要做好档案归档的后续工作,例如各项数据的统计、档案高效利用、档案信息开发以及参加档案文献的研究工作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档案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计算机技术、统计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养成可持续终身教育模式,才可保证档案人员的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6.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篇六

普通本科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根据作者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方案.

作 者:杨鹤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4 关键词:普通本科高校   MIS   课程教学  

7.高校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篇七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信息时代背景下, 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日渐扩大, 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 学生人数激增, 无疑增加了人工管理难度。为了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及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高校内部建立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成为高校发展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1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意义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主要载体。学生作为高校管理对象, 除了基本的教学科研之外, 给学生提供生活服务也是高校的重要责任。近年来, 我国高校发展迅速, 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都突飞猛进,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公寓管理工作难度, 且对传统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而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下,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软件平台能够实现对学生公寓的有效管理。因此设计一套适合各个高校特点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物力, 还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建设目标, 高校现代化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高校信息化水平将成为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由此可见,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2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求

设计需求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核心, 仅仅围绕着需求实现系统设计, 能够显著提高系统设计针对性、科学性。首先, 就管理者角度出发,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系统管理:完成对系统所有日常数据的维护, 一般包括系统初始状态的公寓楼管理、各公寓楼房间管理等, 该环节的设计需要在系统使用之初必须完成的系统数据初始化工作;日常管理:主要是指对功能的设计, 涉及新生入住、在宿学生等方面的管理, 是整个系统的操作环节;数据管理:为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提供服务的工具, 利用该工具, 能够实现对数据库程序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 当系统出现问题时, 能够及时恢复系统运行。

针对系统性能需求而言, 其要兼顾时间与适用性两方面需求, 前者要保证启动到进入系统登录界面的时间在5s之内, 而录入和更新数据时间在2s之内, 给予管理系统强大的使用性能, 能够提高系统适应能力。后者能够适用于与校园联通的自带网页浏览器的电脑, 实现对整个高效公寓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

对于系统运行需求来看, 要同时满足内存、服务器等硬件与数据库、客户端等软件两方面要求。

3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3.1 实用性

系统设计要能够减轻工作量及强度, 提高管理效能, 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同时, 丰富自身使用功能。因此系统设计要坚持实用性原则, 以最大限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3.2 高效性

坚持高效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 采取IP地址认证、密码保护等安全技术保障软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在发生意外故障时, 还能够具备备份和恢复数据功能, 从而避免数据信息的丢失。

3.3 管理与服务并存

系统设计应仅仅围绕着高校公寓管理工作需求进行, 强调系统设计的管理及服务等功能。除了为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提供便捷之外, 还应考虑到其服务特点, 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便利, 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增强师生满意度。

4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4.1 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思路, 实现对公寓的统一管理

由于高校公寓分布具有差异性, 要求系统设计应采取分布式模式进行设计。为了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 可以采取B/S三层结构系统的三个层次:展现层、传输层及后台。展现层发出请求后, 通过传输层将数据信息传送至后台, 由服务器后台查询数据库, 最终将数据传回到展示层[1]。因此展示层主要是为了将数据以web形式展示给用户, 而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 是展示层与后台连接的重要载体, 服务器主要完成度用户请求的处理工作, 并在处理完成后将处理结果传给客户端。

4.2 系统公寓管理模块的设计思路, 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模块的设计, 主要是结合公寓管理工作实际情况, 实现对各个模块的设计, 以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4.2.1 房源管理模块

公寓管理涉及对多个方面的管理, 作为系统设计的一项数据初始化工作, 该功能能够添加公寓楼信息, 如名称、层数等信息, 管理人员可以对公寓楼使用情况进行随时改动, 以实现对公寓楼的实施管理。

4.2.2 房间管理模块

添加公寓楼后, 应添加每栋公寓楼使用情况, 如房间的添加、修改等子功能。修改房间信息主要是对房间的属性等进行修改, 为管理人员快捷查询宿舍信息提供了便利, 且可以直接查询未住满房间等信息, 优化高校公寓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

4.2.3 学生管理模块

公寓楼中的学生是整个公寓管理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系统设计之初, 要将学生所在的公寓楼、楼层及学院等内容一并录入其中, 实现对所有在宿学生的管理, 提高管理工作灵活性。

4.2.4 水电费管理模块

日常生活中, 每个房间的水电费在该系统中应有体现, 可以方便管理者查询。但是系统设计应注意的一点是, 水电费模块的设计仅可以充值, 但是不可以删除。

4.2.5 系统管理模块

主要是设计数据备份、数据库初始化等, 并对系统风格等基本设置进行优化。利用该功能能够对系统用户进行添加、修改等操作, 同时对用户使用进行授权处理, 实现对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管理。该模块主要涉及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等内容[2]。

4.3 数据库设计思路

作为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立足于庞大的数据信息基础之上, 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其主要涉及对数据的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操作, 而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的重要载体, 在设计中, 加大对数据库设计的关注力度十分必要。数据库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收集、整理数据信息;另一方面是结合数据库设计原则协调数据模块之间的关系。前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及公寓信息;后者包括与公寓相关的信息, 如房间、水电费等。

数据库作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可以将其设计思路细化到三个方面:第一, 概念方面。数据库中的概念设计是指自底向上构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通常情况下, 为了提高管理有效性, 可以选择E-R模型设计方法, 将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客观地呈现出来, 该结构具有明显的独立性[3]。如学生缴纳水电费, 学生缴费主要受水电费、时间属性的限制, 任何一名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宿舍缴纳水电费。第二, 逻辑方面。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需要结合具体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进行转换处理, 将已有的关系转换成为具有逻辑关系的模型。第三, 物理方面。根据设计原则笔者将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中逻辑数据结构映射成实际存在的储接结构。

4.4 交互界面的设计思路

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 应进行界面设计分析、用户特性分析等工作, 以确定界面类型。界面设计主要是结合用户使用习惯确定界面的风格、规范等, 具有人文关怀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强调界面友好性[4]。通常情况下, 高校公寓管理工作主要由高校后勤人员负责所以流程上需要保持流畅性, 最大限度上为用户查询和信息录入提供方便, 避免由于界面设计复杂性增加使用难度。一般可以设计为导航栏、菜单栏及主体三个部分, 或者采取一些交互技术, 增强用户体验。如Ajax服务等。

4.5 系统性能设计思路

系统性能设计主要体现在系统稳定、响应及时性等方面, 除了硬件方面的调整之外, 软件结构、运行环境等方面同样会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良好的软件结构应具备可拓展性等优势, 为日后系统的升级及更新奠定坚实的基础[5]当前, 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加强的耦合性特点, 为高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支持。为了提高系统响应有效性, 应对处理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如查询语句、算法等。根据上述方面, 能够完成系统安全、可靠设计目标。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除了技术保障、还需要组织管理合理性的支持。对此为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有效性, 应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实施应用方案, 具体来说, 主要从实施及应用两个角度入手:

5.1 系统实施

5.1.1 创建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

根据系统设计需求及原则, 设置计算机软、硬件, 外围设备等, 创建系统软、硬件平台。同时由于高校规模及学生数量日渐扩大, 对于系统环境的优化, 还应关注布线、系统安装与调试等方面, 以此来创建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 提高系统运行有效性。

5.1.2 程序设计

设计师结合相关要求, 采取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对各个功能模块程序的编制工作。程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系统分析及业务应用[6]。且在调试过程中, 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 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5.1.3 人员培训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 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 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尤其是在软件开发和系统转换等阶段的培训, 促使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公寓信息管理工作需求。

5.1.4 系统升级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系统的转换, 其包括基本数据准备、编码等内容[7]。在系统正式使用之处, 需要进行试运行, 对系统运行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 该环节需要多个部门、多人员参加, 直至确保系统运行处于良好状态, 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5.2 系统应用

对于系统的应用,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层次应用, 将分散、孤立的信息整合到一起, 最后形成信息管理链, 以有效处理、分析公寓中个人纪实考评等信息, 促使学生公寓信息管理与高校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实现管理信息一体化目标。虽然,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及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其提高了该项工作质量及效率, 有效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8]。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技术水平偏低, 但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高校信息化普及率将随之提升,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推广也将日渐扩大。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高校公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综合性工程, 在提高公寓管理工作有效性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高校管理者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适当增加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 切合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实际情况, 提高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水.基于Web的高校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18:181-182.

[2]周洪登.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案研究[J].商, 2012, 14:174.

[3]孙世毅, 王洪丰.基于SSH2架构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 04:66-67.

[4]李龙.现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5:184-186.

[5]何峰.网格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 20:90-92.

[6]包文斌, 丁金花.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功能拓展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 2014, 04:93-95.

[7]王娟, 王学琪, 吕文波.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04:55-58.

8.当今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 高校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新时期下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现状

当今我国高校正在逐步加快信息化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高新的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优质的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及不断壮大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不断取得较大的进步,这就促使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延伸,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构成增强我国高校在激烈竞争力中领先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教育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已经得到全国各高校的重视和开展实施。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借助校园网络环境构建起来的,它通过方便、及时的在全校甚至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来发布信息、电子邮件等方式,形成无纸化办公系统,同时在学校的院、系和教务、学生管理、人事、财务、设备等各职能部门也纷纷建立起先进的信息和业务系统,这些管理系统的构建与使用,有效地利用了信息基础设备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

然而,在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其功能、层次、使用范围等上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主要可以归纳为:

(1)高校内规划和部署不统一。各部门子系统各自进行建设,因为各部门之间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式也存在不同。

(2)高校发展的层次不同。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起步及技术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信息化水平高低不齐。

(3)行政管理的影响。除了自身技术能力的制约,部分部门还需要使用由上级对口主管机构下派的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资产等管理系统。

因此,从当今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现状中可以看到,其臃肿的系统建设导致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教育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信息管理构建过于封闭,不论在子系统间相互信息流动上,还是信息内容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性等方面都出现很大不足,由此阻碍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也成为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足原因

2.1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意识落后

意识建设是目前影响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发展的首要前提。当前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主要意识问题为:

(1)构建高校信息化管理偏向于行政化,官本位思想主导下变得“重形式轻效果,重成绩轻效益”。

(2)信息化管理构建中的信息化认识还尚浅。例如:学校在建立数字校园上,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要实现什么目标、达到何种效果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2.2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机制不健全

机构和体制问题是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发展的根本原因。

(1)机构职权划分不明确。网络中心理论责任和实际权限不相称,统筹全校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的执行。目前高校里,网络中心往往身兼数职,任务加大使网络中心力量分散,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校园网的统一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内部,部分IT背景工作人员,在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依照统一规划进行,使得统一规划全校的信息化建设无法实现,进而使得采用不同技术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进行工作协调。

(2)保障体制建设不足。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除了统一规划全校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制度来进行保障。

2.3缺乏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

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标准不统一,是目前校内、校际间信息系统彼此不兼容, 信息孤岛严重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多个管理信息子系统的动态的集合,其实施过程是充满了变化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今我国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类型主要有:成品外购型、自主研发型、按需定制型、外购加二次开发型、外购加部分定制型。这五种情况基本上包含了目前高校软件平台实施的典型做法,不同做法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使用效果、资金成本、开发周期和技术要求等。

3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及其应对措施

3.1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1)统一规划,制定一套信息标准,归口一处统管

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诸多繁杂的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间还存在着各种关联和影响。因此,建设校园网软件平台时,一个全盘的考虑和统一的规划必不可少。首先要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指引方向和目标,然后出台一套公共信息标准,这样各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使不同部门的应用系統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同时还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协调管理。

(2)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研发,加强自身技术对伍建设

(3)加强协作,实现学校和专业软件公司的互利双赢

自主研发的代价太高,在具体实施和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中,要避免所有系统都由自主研发,即便是资金、技术实力都很强的高校。高校应建立起一套与企业的良性合(下转第72页)(上接第67页)作机构,将极大提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高效。

3.2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应对措施

通过结合现今的科学管理方式,在以后的发展上向新型的管理系统构建不断靠近,以此达到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在构建高校管理系统上,提出以下几点进行参考:

(1)信息的管理系统构建要契合自身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技术人员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特别订制,所以管理的效果与高校的需求是相互照应,实际的应用中,还要根据学校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

(2)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特别对于刚建立不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要不断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补充和修订,在监管措施上要及时实施,以此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系统。

(3)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管理工作中,应及时与科学的管理系统相结合,将科学的管理应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提高管理的水平,使其更加规范、科学。

(4)强化管理者的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加管理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提高办事效率。

(5)在高校的管理平台上要有强有力的系统平台做支撑,在管理层面上保证有效果,把科学的方法渗透到实际当中,为了保持实际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也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6)建立合法的实名认证,防止非法入侵,提高高校的信息管理安全。在软件运用方面也应注意它的兼容性,实现在不同的部门中应用,对于重要的数据要及时备份,防止在受到非法的入侵时,造成数据丢失。

(7)网络的访问管理上,应时刻保持警惕,保障其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要警惕黑客的攻击。应不定期地对其管理的系统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管理软件。

4总结

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是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首先要找到立足点,即以全校的高度上科学合理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注意最优化的外购和研发兼顾,使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在一个最优化的水平上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石莲.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运用浅谈[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

[2] 魏蓉,常青青.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J].价值工程,2011(19).

[3] 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王仁高,徐鹏民.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0(01).

[5] 孙金凤.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3).

上一篇:人教版十几减9教学设计下一篇:中班科学教案:谁的尾巴最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