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了解生物圈试题

2024-07-23

生物了解生物圈试题(11篇)

1.生物了解生物圈试题 篇一

接着上面对初一生物试题二的题目练习学习,下面是对初一生物试题三的试题练习哦。

选择题:

2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C.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D.所有生物组成的

22.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23.你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

A.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 B.给以不同的光照和湿度

C.实验中只设定光照这一个变量 D.除了光照不同外,还要给以不同的营养

24.要想最经济的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一组食物结构?

A.鱼和鸡蛋 B.谷物和蔬菜 C.兔肉和水果 D.豆腐和牛肉

2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二.非选择题

26.(10分)请你帮忙:

(1)请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①老鼠见到猫就逃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鲸呼气时产生水柱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③动物每日排尿和排便 c.生物能进行呼吸

④鸽子长大能产蛋并孵出小鸽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⑤园丁常给花草施肥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判断是非(用√或×表示)

①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只需要阳光和营养物质。 ( )

②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 )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 )

④无论哪种生态系统,主要的消费者都是野生动物。 ( )

⑤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因素不能变化的平衡。 ( )

以上就是对初一生物试题的练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题目知识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加油。

2.生物了解生物圈试题 篇二

一、总体评价

2013年高考, 理综试卷结构没有变化, 保持平稳。生物试题难度中等, 与2012年相比, 略难一点。试题着重考查基本知识, 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运用, 如第1、3、5、6、29、30、32题等。但是, 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 一道题往往考查多个知识点 (如第2、4、31、32题等) , 注重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4、29、30、31、32、40题, 都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或所给资料中读取相关信息、处理信息, 并且能够运用信息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准确回答问题。对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曲线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第4题、29题, 29题第 (1) 小题考查课本实验:脂肪的检测, 第 (2) 、 (3) 小题侧重于获取信息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总之, 2013年试题难易适中, 无偏题怪题, 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考查, 各知识点分布合理, 注重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凸显了新课程理念, 是一份较好的试题。对今后教学、复习都有正导向作用, 比较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注重理解, 倡导理性思维, 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内容分析

2013年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生物合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免疫调节、种群和群落、分离定律、种子萌发实验分析 (物质鉴定及植物代谢) 、血糖的调节、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实验设计、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选修模块的泡菜的制作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等。基本 上涵盖了生物学新课标中的教学重点内容。具体知识内容及分布如表1。

从表1、2、3可以看出, 2013年生物试题分数分布比较合理, 必修模块1、2、3分别是22、27、26, 接近3个模块平均分25分 (75÷3) , 与教学学时数相一致。2012年生物试题分数分布不很合理, 必修模块1、2、3分别是17、16、42, 必修3分值过大, 占必考部分一半以上, 超过了必修1和必修2的总和, 其中选择题必修3的内容占到三分之二, 共24分。在必修3中, 稳态部分有28分, 环境部分有14分, 似把稳态和环境当成两个模块来看待, 不然, 很难解释。

比较2013年与2012年生物试题, 还发现更为有趣的现象, 第1题都是考查蛋白质合成有关问题。第29题都是以种子萌发为背景, 考查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 考查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试题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按照教育测量学理论, 一般的常模参照测验 (如高考) , 由于其目的在于测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进而把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因此, 一般要求考试题目的平均难度为0.50, 各个题目的难度值在0.50±0.20之间。如果是选拔性考试, 题目的整体难度值应接近录取率。

(一) 小题难度分析

根据《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编) , 生物答题情况统计见表4。

注:得分率=题目均分/题目分值×100%, 得分率即难 度值 (P) 。

教育部考试中心项伯衡研究员认为, 确定试题的难度范围, 不同学科的做法不尽相同。就生物学科而言,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题定为容易题;大于0.4、小于0.7的试题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题定为难题。从高考试题实践来看, 整个考试的难度值在0.50~0.60之间比较合适, 且其中难度值在0.7以上的题目和0.4以下的题目相对来说都应该少一些, 0.7以上的题目大约占30%, 0.4以下的题目大约占20%, 难度值在0.4~0.7之间的题目大约占50%, 也就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比是3:5:2, 即中档题相对多一些。依据这个标准, 从表4中可以看出必考题中, 难题 (P≤0.4) 只有31题, 共计12分;中等难度题 (0.7>P>0.4) 有2、6、29、30题, 合计33分 (6+6+11+10) ;容易题 (P≥0.7) 有1、3、4、5、32题, 共计30分。易、中、难题比是30: 33:12≈4:4:2, 显然容易题多了, 中等难度题少了。选考题39、40题都是中等难度题。如果把选考题15分加到中等难度题中, 易、中、难题比是30:48:12≈3:5:2。第31题得分率是12.26%, 也就是说难度值只有0.12, 太难了, 没有区分度, 不是个好题目, 需要修改或淘汰;第5题难度值是0.90, 太容易, 90%的考生都会, 这样的题目也不是好题目, 没有区分度。

(二) 整体难度分析

从表4看出, 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必考题整体难度是, 选择题 (1~6题) 平均分是26.97, 难度值为 (平均分÷满分) 26.97÷36 (6×6) =0.75。非选择题中必考题 (29~32) 平均分是18.06, 难度值为0.46 (18.06÷39) 。必考题难度是 (26.97+18.06) ÷75=0.6, 选考题39、40题难度分别是0.66和0.67。

据《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 (省考试院研究室编制) 数据整理出表5。

从表5看出,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 选择题 (1~6题) 平均分是29.76, 难度值为29.76÷36 (6×6) =0.83。非选择题中必考题 (29~32) 平均分是22.8, 难度值为0.58 (22.8÷39) 。必考题难度是 (29.76+22.8) ÷75=0.7, 选考题39、40题难度分别是0.57和0.60。

综合表4和表5得出表6。

表6显示, 必考题部分, 2013年试题 (0.6) 比2012年试题难 (0.7) , 2013年试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0.6) , 2012年试题属于容易题 (0.7) ;选考题部分, 2013年试题略微容易, 无论2013年还是2012年选考题都属于中等难度题 (0.7>P>0.4) 。

根据2013年和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整理出选考题情况和得分率统计表7。

从表7不难看出, 选做39题的考生, 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选做题难度值, 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0.10, 也就是得分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左右, 也就是选做题容易了。

四、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4道必考题 (29~32) 和两道选考题 (39和40) , 下面逐一分析。

29题以种子萌发为背景, 重点考查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 (脂肪) 、有机物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0.54, 是中等难度题。抽查高分段考生卷发现, 失2分答卷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 必须提供的条件答不出“矿质元素离子”, 高中教材中没有这一概念, 考试大纲中也没有明确要求, 有超纲嫌疑;失3分答卷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2小题, 将“O”答为“C”。

第 (1) 小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每空2分。标准答案为“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苏丹IV染成红色”。专有名词错误写成苏丹VI、苏丹II、苏III、苏蛋、苏单、苏胆不得分。第一空只写一个染料, 染料与颜色必须对应得2分, 不对应为0分。

大多数考生能够答对该小题, 但是写错别字的人数很多,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 重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准确描述实验结果的训练。

第 (2) 小题的标准答案为“O”, 此题错误率较高, 超过一半的考生忽视了黑暗环境, 答“C”。

第 (3) 小题的标准答案为“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从答卷情况看, 回答五花八门, 完全符合标准答案的不到5%。常见的错误答案有“无机物、无机环境、农家肥、营养基、培养基、营养条件、含金属元素或金属离子的水、营养物质 (有机物) 、养料 (葡萄糖) 、氧料”等。

30题, 主要考查对血糖调节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能力。难度0.64, 是中等难度题。

第 (1) 小题属于简单的识记题目, 2分, 标准答案为“胞吐”和“协助扩散”, 考生大都能够做出准确回答, 少部分考生在回答“协助扩散”时答为“被动运输”, 因为被动运输还包括自由扩散, 所以答案不够准确。

第 (2) 小题考查血糖增高时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此时葡萄糖转运体增多的意义, 该小题分值为5分, 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回答胰岛素增加, 但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胰岛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数量增加的意义理解不准确, 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维持血糖浓度平衡”、“维持血糖浓度稳定”、“使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平衡”均不含有使血糖下降的意思, 因此失分让人遗憾。

第 (3) 小题分值为1分, 大部分考生都能够就标准答案“是”做出准确回答。

第 (4) 小题分值为2分, 标准答案为“先升高, 后降低”。大多数考生都准确回答, 常见错误答案为:由高到低;由大到小;先维持稳定———后增加———再减少;先增加———维持稳定———再降低等。

31题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能力和杂交实验的设计能力。难度0.12, 是历年高考中最难的题, 0分考生高达60%以上。

第 (1) 小题3分, 答案为“AABBCCDDEEFFGGHH”和“aaBBCCDDEEFFGGHH或8对基因中其中任何一对写成隐性纯合”。常见错误为“AaBbCcDdEeFfGgHh、A_B_C_D_E_F_G_H_”。显示出考生对于题干的内容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

第 (2) 小题为实验设计题。该题为9分, 其中实验思路为3分,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占6分。该题实验思路的正确答案为“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 观察子代花色”。说明: (1) “白花植株与5个白花品系自交”, 此空不得分; (2) 上述3个杂交方案正确, 有冗余作答, 不扣分; (3) 杂交方案出现错误, 下面结论的6分不再评阅, 记为0分。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标准答案为“在5个杂交组合中, 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 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 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 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 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大多数考生杂交方案错误, 所以整体不得分。

32题主要考查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能力;难度0.72, 是容易题。

第 (1) 小题第1空大多数考生都能够答对正确答案“次生”, 失分点主要在第2个空, 答案为“土壤”, 常见错误答案为“生态”、“生存”、“气候”、“环境”、“物质”、“物种”、“种群”、“营养”、“资源”等。

第 (2) 小题答案为“草丛”和“常绿阔叶林”, 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准确写出合理答案。

第 (3) 小题标准答案是“复杂”和“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考生都能够给出近似标准答案的合理解释。常见错误答案为“垂直结构明显”、“植物分层更明显”、“植物高, 为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等。

第39题, 为选考题, 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难度0.66, 是中等难度题。

第 (1) 小题, 答案为“杀灭杂菌”和“增加乳酸菌数量”, 大多数考生都能够给出合理的答案, 如“杀灭细菌/消毒/灭菌/杀菌/杀死微生物”和“增加乳酸菌数量/增加菌种/增加制作泡菜所需的微生物/尽快形成乳酸菌优势菌种”。该题中加入陈泡菜液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泡菜液中优势菌种的了解, 但部分考生回答“调味”、“调节口感”、“减少成本”等, 说明这部分考生没有将生物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第 (2) 小题答案为“无氧呼吸”和“细胞质”, 考生大都能够准确写出合理答案。

第 (3) 小题标准答案是“温度”、“食盐”和“时间”, 常见错误答案为“PH值”。

第 (4) 小题标准答案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和“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常见错误为“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因为题干中给出了“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 所以不考虑减少的过程, 表明考生审题不清。部分考生回答“无氧环境抑制杂菌”。

第40题为选考题, 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结合,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难度0.67, 是中等难度题。

第 (1) 小题6分, 答案为“显微注射”、“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农杆菌可感染植物, 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前三空大多数都能得分, 第四空部分考生认为农杆菌起载体的作用。

第 (2) 小题6分, 答案为“蛋白质”、“现有的蛋白质”、“新蛋白质”和“氨基酸”。部分考生认为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核苷 酸”、“核酸”、“氨基酸”进行改造的技术。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部分考生答为核酸或DNA序列。

第 (3) 小题3分, 答案为“同种”、“供体”和“受体”。考生一般都能够答对。

摘要: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生物试题总体难易适中, 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考查, 各知识点分布合理, 无偏题怪题, 试题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生物学新课标中的教学重点内容。与2012年比较, 2013年生物试题分数分布比较合理, 必考题难度略增, 选考题难度稍降, 更加凸显了新课标理念, 注重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3.请多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物钟 篇三

凌晨l时:大多数人已入睡数小时,此时处于易醒的浅睡阶段,对疾病特别敏感。

2时:在这段时间里,肝脏活动异常活跃,加紧生产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加紧清除肝脏和血液中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仿佛进行着人体内的“大扫除”。而大部分器官工作效率减慢。

3时:肌肉完全放松,血压降低,呼吸和心跳次数均减少,全身进入休息状态。

4时:脑部供血进入一天中的最低点,血压进一步降低。全身器官工作节律虽较缓慢,但听觉灵敏,稍有响动即惊醒。此时是各种严重疾患者易死亡的时刻。

5时:经历了浅睡、做梦、深睡几个阶段之后,人的精力基本恢复。此时起身,会有精神饱满之感。肾脏几乎不进行工作。

6时:心跳加快,血压开始回升,往往不想起床,具有不安全的感觉。

7时:人体免疫功能已经达到高峰状态,此时对病菌或病毒侵袭的抵抗力较强。

8时:肝内有毒物质排除殆尽,不宜饮酒。

9时:心脏进入全负荷状态,反应性及活动性提高,痛感降低。

10时:精力十分充沛,是工作、学习和运动的最佳时期。

11时:心脏工作仍然非常努力,人体不易有疲劳的感觉。

12时:各器官和系统活跃,人体全身进入总动员。此时最好推迟一会儿再吃午餐。

13时:上半天最佳工作时间已经过去,容易感到疲劳,最好进行午休。部分糖元进入血液,肝脏逐渐进入休息状态。

14时:人脑反应迟钝,是一天24小时中的第二个活动能力最低点。

15时:情况开始好转,工作能力逐渐恢复。人体器官此时最为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16时:血糖增加,但很快会降下去,因而一般不会引发疾病。

17时:此时工作效率较高,是运动员强化训练的最佳时机。

18时:痛感重新下降,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

19时:血压增高,情绪变得不甚稳定,容易发脾气。

20时:此时反应敏捷,体重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此时司机较少出车祸。

21时:反应迅速,记忆力增强,可记住不少白天没记住的东西,是最适宜于记忆和学习的时刻。

22时:血液中的血球含量增加,可达每立方厘米1.2万个,体温下降。

23时:精力下降,疲惫感逐渐增强,肌体功能期待恢复,人体应该进入休息时刻。

24时:一天当中的最后时刻,大多数人进入甜蜜的梦乡;人体各器官和系统活动能力减弱。

(摘自新世界出版社《人体使用手册全集》 主编:李屹之)

4.生物复习测试题之生物的特征 篇四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恐龙化石和钟乳石B.蛇和冬眠的蛇

C.病毒和电脑病毒D.珊瑚和珊瑚虫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金蝉脱壳B.蜘蛛结网

C.青蛙抱对D.地震爆发

3.下列各项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标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的特点是比较直接,所以一般不需要很长时间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惊弓之鸟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D.望梅止渴

6.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生长的`是( )

A.气球由小变大B.钟乳石慢慢变大

C.蘑菇由小长大D.河水慢慢涨高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

5.七年级生物试题 篇五

1.下列现象不是生物所具有的一项是

A.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B.腐烂的树桩上会长出蘑菇

C.钟乳石会慢慢长大 D.天热时人会出大量的汗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包括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4.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表明

A.他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和枫树进行着种间斗争

5.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 B.羊 C.草 D.光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A.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B.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增多

C.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减少

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减少

7.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细胞膜

8.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

C.基因在染色体上 D.DNA在基因

9.下列结构中层次,属于组织的是

A.黑猩猩的大脑

B.含羞草的.茎

C.杨树根尖的分生区

D.洋葱的鳞片叶

10.下列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噬菌体是一种非生物

B.噬菌体是一种细菌

C.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内的一类病毒

D.噬菌体一旦离开活细胞就无法独立生活

二.非选择题

11.(10分)请你帮忙:

(1)请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①老鼠见到猫就逃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鲸呼气时产生水柱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③动物每日排尿和排便 c.生物能进行呼吸

④鸽子长大能产蛋并孵出小鸽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⑤园丁常给花草施肥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判断是非(用√或×表示)

①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只需要阳光和营养物质。 ( )

②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 )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 )

④无论哪种生态系统,主要的消费者都是野生动物。 ( )

6.初中生物试题 篇六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

A.鼻 咽 喉 支气管 气管 肺 B.鼻 喉 咽 气管 支气管 肺

C. 鼻 口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D.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2、下列各项试图论述用鼻呼吸的优点,但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

A.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

B.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毛能阻挡吸人的空气里的尘埃

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入的气体

3、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 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 D.环状软骨扩大

4、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 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 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5、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

A.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B.温度太高

C.氧的浓度太高 D.病毒和细菌太多

6、痰生成的部位是 ( )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

7、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8、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出现的变化( )

A.变蓝 B.变浑浊 C.无变化 D.变红

9、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 )

A.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不利于气体交换

10、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cm,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cm,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cm,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

7.高考生物图形图解类试题解决方法 篇七

一、模式图和示意图

模式图是结合了同类结构共性的简要表达图, 同时也是生物局部形态的典型展示。示意图是较为直观呈现某生理过程全貌的一种简图。这两类图都可用于表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过程等。例如课本中细胞分裂图和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高考中出现的题目会和课本上的彩图有所类似或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但很少会完全相同。因此对课本中的图解在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拓展, 同时结合变式训练, 对提高学生该类型的解题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流程图

高考试题中, 流程图往往涉及道现代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的流程图, 往是课本模式化的流程图再现, 因此需要对课本涉及道的流程图有较为扎实的把握, 同时, 在解题过程中要严密的分析设问, 有针对地从图中找出有关的信息, 并结合课本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 有的可能是新情境但考查的是旧知识, 有的则是旧图形的组合。对于流程图的解决方法笔者觉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第一抓住流程的主体, 看流程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第二要了解流程部分之间的相关顺序, 如果次序搞错则会带来解题的难度;第三要了解流程途径中的变化, 特别注意数量上和文字表述上的变化。

例基因工程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并有赖于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⑴基因工程的剪接过程需要在______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

⑵重组运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后, 筛选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重组克隆后鉴定的目标是___________。

⑶培育工程菌的途径除图中所示外, 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利用工程菌生产表达产物的后处理技术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利用工程菌生产乙肝疫苗, 则影响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1) 基因工程的的剪切需要限制性内切酶, 连接需要DNA连接酶;

(2) 筛选和鉴定是2个不同的过程, 筛选是为了找到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鉴定是为了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有表达产物产生。

(3) 以上流程图展示基因工程培育工程菌的过程,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细胞工程中诱导融合和基因突变达到相同的效果。对于生产表达产物属于发酵工程的范畴。

(4) 影响产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pH、氧气等。

【参考答案】:⑴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⑵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目的基因是否表达⑶细胞工程和诱变育种、发酵⑷温度、pH、氧气等。

三、概念图

概念图模型是从2004年开始在生物高考尝试使用新题型, 概念图模型一般要求在纵向和横向各层面, 把概念———连接词———概念连起来, 它从总概念出发, 逐字展开, 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若干小概念的。经过上述的构建内化, 层次结构的概念图增强了学生对知识间有机联系的理解;拓宽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广度;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提取、分析、应用的能力。这里要求学生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以及大概念中的小概念的层次要熟稔于心, 甚至要求学生自己也要能熟练的构建概念图。

【例】请阅读下面与生物进化有关的概念图回答相关问题。

(1) 完成概念图。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5.______, 6.______。

(2) 比较此概念图体现的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一致的观点有______。

【解析】要求学生理清该题涉及的概念所具有的关系, 如从属关系、独立关系、公共关系。要求学生将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理顺为系统化的生物学概念。

8.生物试题浅析与反思 篇八

年复一年的高考在风调雨顺的盛夏中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读罢高考试题,感受颇多,我觉得2016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卷3)生物试题的特点总体可概括为五个字,即“和”“静”“淡”“常”和“趣”。命题内容主要以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干考查点,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体现了“试卷难度适中,趋于稳定,注重基础和能力考查”的特点。具体浅析和反思如下。

一、试题在“平和”中查基础

整份试卷始终贯穿着“平和”和“和谐”,没有任何的“偏”“怪”“难”,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具体情境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结构、特性、细胞膜系统和跨膜运输等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第2题考查四种经典实验的方法和技术;第3题结合人体实际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原理及过程。非选择题第31题(1)考查群落丰富度的概念,(2)考查冻原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有机物积累量丰富的原因;还有第32题的(1)(2)及选修1的(1)(3)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均可在课本和笔记中找到。可见试题回归课本,强调基础,体现“平和”,在“平和”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在“平和”中考查学生对知识脉络认知的清晰程度和对知识体系的把握程度。

二、试题在“平静”中设“坎坷”

在“重基础”这条主线的串联下,试卷整体显得“平静”和“平凡”,但在“平静”中又设置了“坎坷”,使试卷表现出“平凡而不俗”“平静而坎坷”。例如:选择题第6题,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和测交知识为载体,内容显得“平凡”“平静”,但在F2植株数目上设置了“障眼坎坷”,粗心的学生将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看成了3:1,导致以后的问题无法解释;非选择题第29题,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植物“午休”等“平凡”“单一”的信息进行了综合拼盘,致使问题汇成“波浪”;第30题的(1)将饥饿、进食、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等简单的单因子问题重复交织,构编成复杂的“艰难坎坷”,达到了“易行而难达”的效果,最终使“平静”的试题显得“波澜壮阔”“动魄惊心”。

三、试题在“平淡”中显灵活

我觉得今年的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卷3)生物试题读起来很淡,很清,很纯,字里行间流露出“淡”“真”“巧”和“灵”。例如:选择题第5题,以“平淡”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知识为载体,巧妙、灵活地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第6题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和测交的过程形式阐述问题,实则灵活、巧妙地考查两对基因互作的自由组合规律问题。还有非选择题,第30题的(1)(2),第31题的(3)及第32题的(3),这些内容、材料和设问都没有追求“时髦”和“新颖”,而是在“平淡”中阐述问题,在“平淡”中设问,但考查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

四、试题在“平常”中测能力

平常才能显露特质,平常才能表现本色,在平常中发挥潜能,在平常中展示能力。我觉得今年的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卷3)生物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平常”,让考生在“平常”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在“平常”中检测考生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3、4、5题,需要考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植物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实质有准确理解,经过思考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考查了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题要求学生明确掌握不同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和测交的原理和规律,并能对相应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及数量等进行明确分析,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非选择题29题和30题中加入了图表数据和坐标曲线等模型情境材料,将基础知识检测与实验探究考查综合串联起来,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解决问题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第32题(3)以基因突变、自交及基因型为Aa的子一代个体为情境,判断自交后代最早在哪一代中观察到显性突变性状和分离出显性和隐性纯合体。这样的设问系统性强,思维含量高,需要学生运用扎实的遗传学知识灵活、清晰地去分析解决。

五、试题在趣味中检“文才”

今年高考理综试卷(全国卷3)生物试题中,两次巧妙地引用了古谚语和成语,增强了试卷的趣味性,丰富了试卷的内涵,使试卷雅趣盎然。例如:选择题第5题,引用了中国古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实质和原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通俗易解。非选择题第31题,在阐述冻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时,引用了成语“不毛之地”,将营养结构很简单、群落丰富度极低的冻原生态系统的荒凉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中都要求考生进行适当的文字简答,今年的试题中,非选择题29题、30题、31题和选修题四个题中,共有七个设问要求考生用文字简答,分别简答判断的依据、形成的原因和操作的目的等等,这种要求利于考查考生的文字叙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字叙述和语言表达,检测考生的语言“文才”。体现了全面考查,选拔人才的功能。

9.生物试题之胰液 篇九

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列色无嗅的碱性液体,pH约为7.8-8.4,渗透压约为血浆相等。人每日分泌的胰液量约为1-2L。

胰液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无机成分中,碳酸氢盐的含量很高,它是由胰腺内的小的导管细胞分泌的。导管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在它的催化下,二氧化碳可水化而产生碳酸,后者经过解离而产生碳酸氢根(HCO3),人胰液中的HCO3的最高浓度为140mmol/L,其浓度随分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图6-19)。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同时也提供了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最适宜的pH环境(pH 7-8)。除HCO3外,占第二位的主要负离子是CI-。CI-的浓度随HCO3 的浓度的变化而有变化,当HCO3浓度升高时,CI-的浓度就下降。胰液中的正离子有Na+ 、K+、Ca2+等,它们在胰液中的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非常接近,不依赖于分泌的速度。

图6-19 胰液中电解质成分和分泌率的关系

胰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含量由0.1%-10%不等,随分泌的速度不同而有不同。胰液中的蛋白质主要由多种消化酶组成,它们是由腺泡细胞分泌的。胰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有:

1.胰淀粉酶 胰淀粉酶是一种α-淀粉酶,它对生的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消化产物为糊精、麦芽糖。胰淀粉酶作用的最知pH为6.7-7.0。

2.胰脂肪酶 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它的最适pH为7.5-8.5。

目前认为,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另一种小分子 蛋白质——辅脂酶存在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胰脂肪酶与辅脂酶在甘油三酯的表面形成一种高亲和度的复合物,牢固地附着在脂肪颗粒表面,防止胆盐把脂肪酶从脂肪表面置换下来。因此,辅脂酶的作用可比喻为附着在甘油三酯表面的“锚”。

胰液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和磷脂酶A2,它们分别水解胆固醇酯和卵磷脂。

3.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这两种酶者是以不具有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的。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酸、胰蛋白酶本身,以及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糜蛋白酶原是在胰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的。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作用极相似,都能分解蛋白质为胨,当两者一同作用于蛋白质时,则可消化蛋白质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正常胰液中还含有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水解酶。羧基肽酶可作用于多肽末端的肽键,释放出具有自由羧基的氨基酸,后两种酶则可使相应的核酸部分地水解为单核苷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水解三种主要食物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临床和实验均证明,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它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但糖的消化和吸收一般不受影响。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所以,食物是兴奋胰腺的自然因素。进食时胰液受神经和体液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1.神经调节 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腔、食管、胃和小肠的刺激,都可通过神经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切断迷走神经,或注射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的作用,都可显著地减少胰液分泌。

迷走神经可通过其末稍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也可通过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间接地引起胰腺分泌(图6-20)。迷走神经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对导管细胞的作用较弱,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却很丰富。

内脏大神经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内脏大神经中的胆碱能纤维可增加胰液分泌,但其上腺素能纤维则因使胰腺血管收缩,对胰液分泌产生抑制作用。

2.体液调节 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也称促胰酶素)两种,分述如下:

(1)促胰液素: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小肠上段粘膜含促胰液素较多,距幽门越远,含量越小。产生促胰液素的细胞为S细胞。王志均等曾在具有移植胰的狗身上观察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结果表明,盐酸是最强制刺激因素,其次为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糖类几乎无没有作用。

小肠内促胰液素释放的pH阈值为4.5。迷走神经的兴奋不引起起促胰液素的释放;切除小肠的外来神经,盐酸在小肠内仍能引起胰液分泌,说明促胰液素的释放不依赖于肠管外来神经。

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因而使胰液的分泌量大为增加,便酶的含量却很低。

(2)胆囊收缩素:这是小肠粘膜中I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糖类没有作用。

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是胆囊收缩素的一个重要作用,因而也称促胰酶素;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胆囊收缩素对胰腺组织还有营养作用,它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

影响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还有胃窦分泌的胃泌素、小肠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等,它们在作用分别与胆囊的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相似。

近年来的资料表明,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对胰液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不同机制实现的,前者以cAMP为第二信使,后者则通过磷脂酰醇系统,在Ca2+介导下起作用的(图6-20)。

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即一个激素可加强另一个激素的作用。

10.生物了解生物圈试题 篇十

1.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先自读课本5—6页,后依次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有:神创论、____________、化学起源说、特创论等。现得到公认的是化学起源说。

2、雷迪的实验就是一块肉不接触苍蝇,一块肉_____________.

结果:与苍蝇接触的肉上出现了______,不与苍蝇接触的肉上______________.

雷迪实验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迪实验的结论是:肉上产生的蛆与________有关,是_________产生的,产生的后代幼体。(_____不是自然发生的)。[知道?蛆是苍蝇的幼虫时期,苍蝇是由蛆发育成的,蛆又由受精卵发育的。]

雷迪的实验思想是:做_____个实验对照(对照实验),得出结论,证明问题。

3、现在来看,尼达姆的实验是成功 了还是失败了?_______________.

4、下述分析尼达姆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

失败的原因是:实验不严密、不严格,有未考虑到的因素,未真正达到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微生物很小,肉眼看不见,到处都有,空气中有,瓶壁内有,软木塞上有,羊肉汤煮沸时间短,里面有未被杀死的原来微生物等,所以他实验失败了,得出错误结论,而不是正确结论。)

5、下述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正确吗?__________

巴斯德实验对比尼达姆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巴斯德做法达到了真正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了。

6、关于斯巴兰扎尼的实验

(1)、A与C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与__________有关。[瓶内肉汤污染与______________无关.](A、C瓶中煮沸时间短,都已含有未杀死微生物)

(2)、A与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肉汤污染与____________无关.[而与___________有关。](有细菌通过软木塞进入瓶内肉汤。)

(3)、A与D能否形成对照,得出结论?___________,

有两个条件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怎样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4)、C与B能形成对照?__________

(5)、C与D能形成对照?__________结论是:污染与未污染与_____________有关。(煮沸时间短,原有微生物未被全杀死;煮沸时间长,微生物都被杀死。)

(6) 、B与D对照结论是:污染与未污染与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可能有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则微生物无法通过。)

7、根据答案内容写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赞同,因为(1)空气中本身含有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自己繁殖出后代,不属于自然发生)。(2)存在不需要空气的微生物。

8、斯巴兰扎尼的实验是证明微生物是不是自然发生的。( )但他的实验设计中最好应允许肉汤接触空气,但空气必须是无菌的,不能带进去细菌。(做到这样的实验条件不容易想到,斯巴兰扎尼未做好)。巴斯德做的巧于斯巴兰扎尼吗?他是怎样做的?

(阅读课本8—10页,完成下面2题)

9、科学实验的`方法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池塘水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充)实验设计的原则有:(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单一变量原则(4)可重复性(5)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6)简便性

二、知难知易知重点:

1、知道题:______________2、基础题:______________3、重点题:_____________

3、难点题:_____________5、知识点总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完成作业:

1、雷迪通过实验回答了“蛆 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实验中,他考察的变量是( )

A、腐肉上是否有苍蝇 B、腐肉上是否有蛆 C、苍蝇是否与肉接触 D、蛆是否与肉接触

2、检验预测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是( )

A、巧妙设计实验 B、观察 C、预期 D、讨论

3、为使观察结果表达得更加准确,可使用( )

A、测量 B、继续观察 C、设计实验 D、分析数据

4、巴斯德 在斯巴兰扎尼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鹅颈瓶实验”,其目的是( )

A、这种弯曲的“鹅颈”可以使肉汤与空气完全隔绝

B、这种带有弯曲细管的瓶是敞口的,空气可以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 C、证明污染物来自营养液

D、验证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结论,即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保持无菌

5、我国古代有“天地合气万物有生”“腐草为萤”和“蝉固朽木所化也”等说法,这契合了下列哪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

A、神创论 B、特创论 C、化学起源说 D、自然发生说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观察必须如实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只有通过仪器观察,才可以得到精确结果

B、科学的测量应力求准确,因而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C、预测也可能出错,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来检测预测的对错

D、运用数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分析数据,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7、“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是( )

A、雷迪 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8、使“自然发生说”首先产生动摇的是( )

A、雷迪 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9、彻底终结“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是( )

A、雷迪 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10、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实验加以解决,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 )

A、单一变量原则 B、等量原则 C、对照原则 D、前三项均是

四、本课学习所思

1、2参考答案

一、自学导引

1、自然发生说 2、接触苍蝇 、蛆 、不出现蛆、蛆是从哪里来的? 苍蝇、苍蝇、蛆、2。

3、失败了 4、正确 5、正确 6、(1)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煮沸时间 (2)煮沸时间、塞上软木塞 (3)不能 (4)不能 (5)能、煮沸时间(6)是否是塞上软木塞 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7、课本第7页分析题 8、正确、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中。9、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10、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等。

三、课外作业

1C 2A 3A 4B 5D 6A 7C 8A 9B 10D

1、2参考答案

一、自学导引

1、自然发生说 2、接触苍蝇 、蛆 、不出现蛆、蛆是从哪里来的? 苍蝇、苍蝇、蛆、2。

3、失败了 4、正确 5、正确 6、(1)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煮沸时间(2)煮沸时间、塞上软木塞 (3)不能 (4)不能 (5)能、煮沸时间(6)是否是塞上软木塞 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7、课本第7页分析题 8、正确、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中。9、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10、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等。

三、课外作业

1C 2A 3A 4B 5D 6A 7C 8A 9B 10D

1、2参考答案

1、自然发生说 2、接触苍蝇 、蛆 、不出现蛆、蛆是从哪里来的? 苍蝇、苍蝇、蛆、2。

3、失败了 4、正确 5、正确 6、(1 )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煮沸时间(2)煮沸时间、塞上软木塞 (3)不能 (4)不能 (5)能、煮沸时间(6)是否是塞上软木塞 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7、课本第7页分析题 8、正确、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 入瓶中。9、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 10、变形虫、草履虫、眼虫、衣藻等。

三、课外作业

11.高中生物试题的审题技巧 篇十一

审题是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在头脑里形成要解答的生物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从而顺利、准确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审题贯穿于整个解题过程中,在未思考出试题答案之前,就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工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

一、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关键信息

所谓关键词,指的是题目中—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生物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审题时,要对有关的关键词进行圈定,仔细思考、斟酌。

【例1】植物根尖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不认真审题,斟酌关键词,就会走入误区。题目中的“根尖细胞”“产生ATP”“细胞器”就是关键词,三个关键词对答案进行了重重限制。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不是细胞器,所以同时满足这三个限制条件的就只有线粒体。

答案:D

二、审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挖掘隐含信息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文字叙述、图形、图表中,需要认真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条件。生物试题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并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所考查的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因此,审题时,必须把隐含条件分析挖掘出来,这也是解题的关键。

【例2】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是一种污染源,会影响人的健康,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溶液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

实验材料及用具:草履虫培养液、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蒸馏水、脱脂棉、吸管、

洁洁灵、量筒、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培养皿,解剖镜两台和计数器。

请帮助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________________,分别标以2号、3号、4号、5号标签。

实验现象记录:(每份样品观察20个草履虫)

(1)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绘出洁洁灵浓度与草履虫存活率关系的曲线,并加以解释。

(2)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中说明了实验目的是观察不同浓度洁洁灵对草履虫生活状态的影响程度,第一步要配制4个梯度浓度的洁洁灵溶液,由题目中标号为2、3、4、5,可知1号就是对照组,不加洁洁灵。第二步,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要体现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其中脱脂棉有什么作用呢?草履虫在水中要运动,不便于我们观察,因此,要用脱脂棉限制草履虫的运动。“解剖镜两台”又隐含什么意思?先同时观察两组(如1、2组)草履虫的生活情况并做记录,然后再对其他组进行观察记录。草履虫生活状况怎样衡量?通过计数器来计算数目。本实验的结论是洁洁灵对草履虫的影响情况,而实验推论是什么呢?仔细审题会发现,该推论已隐含在题目中,即洁洁灵是一种污染源,会影响人的健康。

答案:第—步:浓度为100×10-6mol/L、20×10-6mol/L、10×10-6mol/L、2×10-6mol/L的洁洁灵溶液 第二步:将蒸馏水、2号、3号、4号、5号溶液各10 mL分别倒入1~5号培养皿,然后在各培养皿中各放少许脱脂棉 第三步:向1号、2号培养皿中分别加入20滴草履虫培养液(有草履虫的)静置5 min后,分别用两个解剖镜观察20个草履虫的生活情况并记录。然后再把3号、4号、5号培养皿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1)如图所示

(2)草履虫生活状况受洁洁灵影响很大,且浓度越高,危害越大 (3)生活中清洗餐具的洁洁灵既是一种污染源,同时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因此餐具用洁洁灵洗过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尽量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三、审核干扰条件,摒弃干扰信息

干扰条件是指题目中对考生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快速而正确地解题。

【例3】从已康复的甲型H1N1病人体内取得的血清可以成为许多病重者的救命良药,这是因为康复者血清中有 。

【解析】很多同学会毫不犹豫地在答题线上填入记忆细胞和抗体,这是由于他没有排除题目中“血清”这一词的干扰。血清、血浆和血液三者是有区别的:血液里含有血浆和血细胞,而血浆去除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剩下的称为血清,血清中并没有血细胞,所以本题答案中不能含有记忆细胞。

答案:抗体

【例4】将酵母菌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是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基本不变

【解析】题目中营养液的配制成分看似全面,而实质上缺少必需的有机养料。酵母菌是一种异养型生物,如果营养液中没有有机养科,则酵母菌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少,直至死亡。如果不能排除题中无关信息的干扰,就会误选C。

答案:B

上一篇:读《孔子游春》有感下一篇: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