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2024-10-20

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精选9篇)

1.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一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

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结构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1、探究生成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

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2、友好互动性。传统教学,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在一个空间,但在教学中相互之间的交互却极为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去实施学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广播式作用,学生很难有机会系统地向教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同班同学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也是极少的,更不用说和外地的学生交流与协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于是学生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3、自主创新性。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让他们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学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同化人性,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即使是进行个别教学,也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为个别学生提供帮助。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1、教师的创造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借助于多媒

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样一个准备过程及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2、知识的整合性。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互动的合作性。这里的合作包括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技术建立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而且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三、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根据教学实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在教学中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灵活应用。

1、演示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教师装载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

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文字信息的处理”这章内容时,首先进行一系列的演示活动,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有关教学光盘、学习软件等进行演示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这种模式中,网上的教学信息一般可分为四类:最简单的一类就是将有关的板书内容、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通过电脑处理后传递给学生,相当于一台高效率的、可灵活控制的投影机;第二类是各种场面的模拟,如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面貌、重大事件、交际活动等,使学生在教室中就能体验到与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情境;第三类是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数学中的多面体的截面;第四类是在实验室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如科学课上植物的生长过程,生物的遗传规律,影响学生健康的实验,费用很高的实验,在实验室中无法看清的实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直接延伸,但教学中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展示学生看,教师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被动地位没有改变,网络的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模式仍将是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创设情境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了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与情境。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例如:在我给同学们上flash课前,先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再提问:假如你是一个导演,让他们自己来做的话,打算做什么动画片?让他们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创意,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构思,再根据目前已掌握的知识,看看要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不能克服的困难,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然后我再针对他们的需要,分组讲解Flash使用中的一些技巧,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带着问题在听课,所以知识接受的也特别的快,这种学习既不是简单的激趣,也不是简单的好奇,他们正是一个个的“导演”,在编织着自己的梦,在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在一种争取最好的想法及好胜的心理愿望和热情下,认真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学到了本课应该学到的计算机操作。

3、信息收集整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

导学生通过查询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我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掌握“双基”,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进而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的“结合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精致的校报时。通过实践,使同学们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即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出新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此外,这种模式有利于跨文化的交际,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各国信息与文化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对外国文化与文明的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很难提供外国文化环境的缺陷,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融合,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并有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

4、个别化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电脑软件和网络上的虚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入“网校”学习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较好途径,它使普通的学生可以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这些网校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一般包括各科学习材料、各科教学答疑、复习指导、考试测验、学习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内容。但目前的网校并未充分发挥电脑和网络的优势,许多只是传统教学在网络上的简单延伸,绝大部分都是为应付考试服务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网校也将会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要求和形式。

新型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虽然现在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还不多,许多学校还未联网,甚至根本没有计算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硬件价格会越来越低,加之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投资日益加大。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会日益推广和普及。硬件的到位是很容易的,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关键问题是软件和人员的建设跟不上,教育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要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如果这种新型教学的硬件

条件已经具备,我们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实验起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整体推动,各个学科逐渐融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创设教学模式。

教学应有一定的模式,但绝没有定式,贵在得法。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应在课堂教学中,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课改精神为依据,立足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把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 嘉格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3]《教育技术研究》2001年第二期

2.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二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学校越来越多地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种“多媒体模式”基本还是采用“模拟演示+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仍以教师为中心,同时计算机网络和校园网资源的优势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现代教育技术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最终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清晰地思考、有效地交流、学会学习与协作等各种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推行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目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同时在Internet上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把在教育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物理科学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三者融合起来,建构一种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需求的教学模式,是现今高职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教师研究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进行整合,构建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目的。

二、构建物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

1. 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因此,这一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和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互动教学的设计正是以建构主义,尤其是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根据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发展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邻近发展区、支架及交互教学等概念,将认知的发展分成实际的发展层次及潜在的发展层次。前者是指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层次,后者则是需要在他人引导或合作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层次。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差距,称之为邻近发展区。所谓支架就是主张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一个暂时性的支持来协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这个暂时性的支持(支架)可能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工具,随着学习者能力的提升,便逐渐将学习责任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最后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并通过学习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支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习者保持在他们的邻近发展区活动,借助学校环境中特殊的社会语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交互教学就是根据支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考虑网络资源与物理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导航为引导”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导航网页尽可能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创设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进入情境围绕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给定问题提出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建构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导航为引导”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该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交流评价→创新发展”5个主要环节,使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究、创造”。

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与教学课题有关的学习情景,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索、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是认识目标阶段。

协作学习———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这是深化目标阶段。

交流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归纳评价。学生根据小组讨论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组际交流、思维碰撞、集体性评价。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创新发展———在教师或同伴的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自我表现,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升华阶段。

三、教学体会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导航为主导”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拓宽知识面。

2.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网络协作过程中,学生对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创造”的知识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学生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学习,避免了“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使教学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有可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4. 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师生交流。

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在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探索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协助学生发现“新问题”,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评价,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协助个别学生进行具体学习,促进师生交流。教师是整个群体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导航者。

四、网络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1. 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的技能,同时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这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我,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

2. 资源库的建设和利用。

要进行网络教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需要在一线课堂教学的物理教师参与,但这些工作对教学一线教师来说,不论在时间还是技术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物理教师可以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下载充实到资源库中去。现在网上的互动程序很多,对收集到的互动程序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使资源库实用、有效。

3. 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功效性。

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经济、有交互能力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甚至使学生能像科学家、技术专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进行一些在实验室难以操作的实验,从而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经验。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欠缺。比如:仪器的实际操作、实验数据的测量等,这些在模拟实验中学生是无法亲生体验的,加上模拟实验的其他不“真实”性,学生不能形成对整个物理实验的正确感知,长时间使用这种计算机模拟实验将会造成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知缺陷。学生在这种不“真实”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物理概念、理论和认识也必然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培养耐心、机警、细心、耐挫等良好的心理。因此,计算机模拟实验不可能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更不能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和分配物理实验以使实验的功效最优化。

4. 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削弱。

“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导航为主导”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但教师、学生间的交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平台来实现的,缺乏肢体语言上的交流,客观上减少了师生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阻碍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作用的体现。

总之,网络技术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甚至对教学体制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导航为主导”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虽然它有其不足之处,但在今后的网络课堂教学改革中,随着教师本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成笃.职高物理教学法.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

3.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94-01

我国网络从8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取得惊人成就,特别是近年,随着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建设计划的实施,为中小学开展网络学习提供了可能的硬软件条件。网络可以用流媒体、多媒体、实时通信、交互等技术生动形象的呈现各种地理知识,创设地理学习环境,容易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几年,虽然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过,高中学生课业还是很重,高中地理课程由于本身知识量大,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很多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就完全掌握所学内容,这样他们在课外也会自觉开展自主学习,也经常通过网络了解各种地理信息,学习他们感兴趣地理知识。

一、基于网络的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要针对高中地理重难点知识、地理学科最新进展和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网络环境下构建地理学习目标应有针对性。首先学习资源应选择地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地理知识,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很多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这部分内容就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强化学习、理解,其次网络学习资源应充分展示地理学科最新进展和地理实时新闻,高中学生是一群求知欲强的群体,他们渴望学习新奇的东西,展示地理学科最新进展和地理实时新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2、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指学习内容应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内容。高中地理有很多概念、原理、地理习题、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等。这些内容不是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一般难懂的地理概念、原理,还是通过教师讲解最好,而一般的地理习题练习、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等比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3、主体性原则

传统学习中,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宰,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地理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要转变学习观念,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积极、快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地理自主学习中,教师主要对学习过程组织、引导,并即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整个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网络对地理自主学习的支撑

1、资源性支撑

学习资源是指学生学习时用来获取知识技能的一切条件、技术、环境等。传统高中地理学习资源主要是地理教材、地图册、辅导资料、音像资料等,它容量小、表现形式单一,不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传统学习资源主要体现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少体现地理学科前沿信息,也难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容易变成纯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远离生活实际,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网络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后,可以用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地理学习资源,许多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都变得非常简单易懂,这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交互性支撑

教学中的交互性指师生间双向勾通、交流信息的方式。地理学习中师生间交流、勾通是师生获取教学信息、控制教学教程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动态角本语言,可以轻松构建动态交互学习环境。动态的交互学习环境下,师生间、学生间可方便的实现实时交互,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最大的优势是,教师可同时实现与多个学生交流、勾通,且没有时空限制。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也可即时给与学生面广、即时的引导、帮助。网络环境下的还能轻松实现人机交互,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方便的告知计算机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在收到指令后也能迅速、准确的提供学习资料。且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也可即时、准确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并即时调控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学习过程,强流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为师生交流、勾通提供良好的交互环境。

3、管理性支撑

教学管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的控制、组织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直接管理和课外的制度间接管理实现的。这样的管理简单、直接、容易操作,但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个别化管理,且不容易形成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网络环境下,可方便实现教师和计算机对学生的双重管理,能有效的组织、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教师利用QQ、论坛、MSN、E-mall等方式,可直接远程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并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实时帮助。这样的管理方式,教师以往的威严,学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渐渐淡化,师生的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也更好,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变革的需求。同时教师通过对网络学习资源的选择、控制,也可间接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从而实现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

4.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四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易用性,网络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也为英语教改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英语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英语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英语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

无可置疑,英语老师们普遍感到了网络所到来的便利与优越,但我也感觉到了英语教师最关注和迷惑的是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即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出现了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因为这毕竟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尚无章可循,笔者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借鉴了许多专家的优秀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依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网络教育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出自好奇.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事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创设优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Unit 9 It’s raining 时,我制作了大量有关天气和季节方面的图片.首先链接了一个四季的配乐的诗歌朗诵,让学生感受到四季气候的特点.接着播放了几个画面: wind-刮风,rain-下雨,snow-下雪, cloudy-多云, sunny-晴天.同时在播放时,点击相关的单词,可以朗读数遍,学生跟读几遍.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这几个单词,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利用网络优势,探究教学内容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在教授初中英语人教版第三册的第3课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这个单元提出的是废气,废水,垃圾污染的问题;,我有意抛弃了传统的讲读教学过程,设计出了下面这样一个探究式的教学过程:

1、问题收集:由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整理归类,供以后研究学习讨论;

2、选择探究方向:学生凭兴趣自由选择教材中的一种污染来进行探究,探究方向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以便分工协作,发挥团体优势;

3、资料查询及讨论:由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图书馆、因特网等)查找所需的资料,然后组内进行集体讨论;

4、成果汇报:由各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本组探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及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挖掘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潜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学习乐趣。

三、活用网络教学,培养协作能力

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将走向多元化,网络将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由传统的“教师—学生”关系转向合作与

对话,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以一位辅导型和探讨型的对话姿态出现的web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协作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

以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为例,我采用“参与协作式”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影视资料,自行选取镜头,设计剧本,人人试当“编剧”,结合所给的图片、动画、录像、人物对白等,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画面,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创造。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演示从影视库中剪接下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动画、录音、录像等),要求学生每四人为一组,根据所见资料,编成电影剧本。

(2)抽查学生所编剧本,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让大家分析改编后剧本的优缺点,重点放在对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对话描写把握的精确与否上。

(3)让学生根据剧本排练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况味。

(4)学生谈感受与体验:我专门以此为专题在论坛上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要学生畅谈体验和感受。

事实证明,由于采用编剧的新形式,加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优化组合,学生兴致盎然,热情高涨,气氛活跃。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既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适合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指出何处可加上一些合适的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内心感受。他们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见,学生的可朔性是极强的,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的长处,并与教学形式实现最优组合,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和加强,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四、整合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1、教学理念有了转变。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从而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极大地改变了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抽象的英语知识、思维活动受到严重压抑的状况,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特别是调动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2、教学资源得到丰富。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实验中,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我根据学生特点,利用网络环境优势,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舞台,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

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得到营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协作、交流与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良好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知识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英语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从而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品质与智慧潜能。

5.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五

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胡海凤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剑光中心小学

邮编:331100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跨上网络快车。本文用具体案例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识字 教学模式

一、前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成超文本形式,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二、传统识字课型的偏向。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两种偏向:

(一)、片面强调识字写字对阅读写作的制约作用,片面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唯一且单纯的“重要任务”!忽视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忽视了及时发展语言,忽视了读写对识字写字的促进作用,延误了语言的及时发展,也造成识字效率不高。

(二)、为了尽早阅读与写作,夸大了汉语拼音的作用,试图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提前进行阅读与写作。虽然在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读写发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拦路虎只被绕开而没有消失,学生最终的读写还是要用汉字。识字质量不高和识字数量不够,不仅严重影响读写的顺利进行,也对学习汉语言文化有消极的影响。

三、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模式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能掌握2500——3000个汉字(能写2500字,能认识3000字),能够在计算机上用规范输入法输入汉字,并用电脑写出800~10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作文,做到提前阅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识字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识字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一)情景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在开始学习《自选商场》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自选商场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自选商场。”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妈妈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 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二)“识”渗透“学”。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运 用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教学“毛”字时,就有孩子说出了:小手不小心被扭弯了;“本”字就说木头的根露出来了。再者,我还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利用电脑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如“竹子下面长了毛”(笔字)等。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的方法识记生字,如:“乃”与“奶”、“扬”与“场”、“迟”与“尺”„„还有编儿歌、组词、造句等等。对学生说出的识字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三)“玩”中练“说”。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然 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物品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课文里的商品名称,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拼音读词语。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单个生字的熟悉,在拼音的借助下,他们很快就准确地读出了词语。于是我又设计了给商品贴商标的游戏:我随机出示相关的商品实物,然后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商品名称,举对了就代表你买到了那个商品,学生就说:“我买到了……”,或者有的同学说:“我想买……”。跟同伴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四)“内”“外”结合。

识字教学不单只在语文书的一个课文里,或者是在一个课文的要求认识的10多字里。假如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是有违背“大语文”的观点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先找准了课本的突破口,将课文中的资源拓展开来,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寻找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又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诗歌、故事、童话等在课堂的教学中运用起来。让学生能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整合起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坚实基础。在巩固识字后,我充分利用了网络环境下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阅读我给他们提供的相关阅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带有拼音注释的,方便他们阅读的电子文本。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层面,对教材进行了适度适量的超越,还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认识从“字——词——句”上升到了“段——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阅读积累。不仅积累学习过的生字,更积累了新的语言,新的文化。

(五)“读”后促“写”。

《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增大识字量,提早阅读进而达到提早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学生大量阅读后,他们都会有一种想跟别人分享自己阅读收获的冲动。而教师就应该抓紧这个契机,为孩子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让他们一吐为快。所以在阅读完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商场的经理,你还可以在自选商场里添加什么物品,让人们购物更方便?”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后,我立刻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虽然有的孩子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这也是他们涉足于写作天地的练习作,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思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对所学的知识再次得到实践运用,也消除了写作在心中的恐惧了。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6.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六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

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

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7.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全社会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 尤其是听说写等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04年初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里说的“书面的信息交流”指的就是日常写作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对书面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 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 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 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 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作为语言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论是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还是作为一种测试手段, “写作”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 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需要。

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容乐观。学生常常感到掌握英语写作很难, 这是因为学生要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 经过思维, 在原有的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重组, 赋予新的内容, 然后输出, 从而完成书面写作交接的全过程。而目前各类英语培训针对写作设置的授课时间短, 内容不够丰富, 仅仅是机械地传授写作的技巧及捷径, 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已, 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 它要经过一个缜密的创造过程:审题——定题——选材——拟纲——初稿——修改——定稿。由于考试过程中, 时间有限, 学生在不经过严格的写作指导与训练的情况下想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绝非易事。从实际经验来看, 学生所写出的都是根据教师所教授的技巧照葫芦画瓢, 千篇一律, 毫无自己思想和观点的空洞的短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种写作技巧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际的操作能力, 使得当前的英语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模块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必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革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大要素的关系, 使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优化教育信息的传输过程。

1.“模块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原则

“模块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分类指导, 分层次教学”为基本原则, 以夯实英语语言知识、提升英语应用技能、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为目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未来职业规划等因素, 在教师的建议下选择学习模块, 确定从事每个模块学习的课时, 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学分制原则为基础, 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式”教学实际上就是依据《课程要求》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核心内容是要解决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和语言训练三大模块。内部课程的设置、所需课时的核算、教学模式和要求、教学目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配比、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对接等等实际操作问题,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教学原则。

2.“模块式”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网络英语教学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 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 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 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 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 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 即赛伯空间 (cyberspace) 。也就是说, 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 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 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 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网络英语教学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网络英语教学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和网络技术, 在教学实施上充分显示了其灵活性、针对性、实时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教学特征, 这是传统英语教学所不具备的。同时网络教学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及教学环境。网络教学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介的工具性和交互性, 通过各类音频和视频材料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系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形式促进师生交流及互动性, 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BBS为平台,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在线讨论, 教师定期对学生讨论的话题进行总结, 为进一步的深入教学做铺垫;利用网络教室的功能, 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和操练后, 随时随地从资料库中选取测试题进行自我检测。此外, 复杂语法、抽象概念、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等教学内容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 可利用网络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讲解, 多维多样多角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消除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压迫感及畏难情绪。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机会和环境。

将写作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独立板块, 结合网络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置, 这无疑会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进展, 表明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趋于全面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通过教学实验, 在具体时间中检验“模块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等目标的实现情况, 对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验证, 并根据验证的反馈信息重新调整、修正新教学模式, 不断完善新模式, 使网络环境下“模块式”教学模式在实践层面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模式与结构探讨[J].教育技术通讯, 2001 (4) .

[2]董艳, 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J].教育技术通讯, 2002 (2) .

[3]罗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本质与模式验证[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2) .

8.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模式探研;角色体验;中学历史

一、网络环境条件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提出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所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这预示着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这些转变是以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近些年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先生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随着中小学校园网的建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可能,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信息资源之丰富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今后在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历史学科其特性在于内容丰富,涉猎领域广泛,而网络资源的丰富快捷和多样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网络化教学模式

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二)网络化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自主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对人的关注,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

(2)启发性原则,即以问题为中心。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交互性原则。由于网络教学采用一人一机的对话方式,计算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历史信息,而学习者又能够将自己的思考反馈给计算机,因此在网络软件的设计中,应注意设计出对学生反应进行适当评价的导学提示。

三、网络化教学的实施及主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很好地利用网络:一是利用网络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意义的自我建构;二是利用网络创设学习情景,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三是利用网络拓展延伸,实现知识的增值。其具体操作一般有六大环节,即准备阶段、情景创设、主体探究、协作学习、迁移运用和总结拓展。我在设计网络课《美国西进运动》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准备阶段

(1)硬件要求:网络多媒体教室一间,电脑50台,电脑之间互相联网,并都通过ISDN接入Internet,扫描仪,大屏幕投影仪等。

(2)软件要求: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5.0,Flash,豪杰超级解霸,网页浏览软件(Netscap和IE浏览器)等。

(3)学生要求:会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能够独立上网。

(4)教师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网站。主要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用 Photoshop5.0,Flash,豪杰超级解霸,扫描仪等进行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和视频剪辑等各种媒体对象的编辑。

(5)学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本课题网页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学生有疑问请教老师。

(二)情景创设

(1)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美国西部风光”,在美国西部乡村音乐中,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西进运动,一个承载着美国人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发现自我与勇于探索,以及美利坚民族精神不断确立、“美国化”的民众群体运动,带给世人很多遐想的故事和探讨的话题。

(2)展示目标:教师点击相关菜单,集中学生注意力,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课题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四、网络化教学的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多样化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运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交互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主要的是让计算机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在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如何做到“助学”而非“助教”?仅仅把这种技术看成是一种教学手段革新,还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至高点?在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学科自主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机结合,避免“技术万能观”。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在历史网络课堂上绝对不能忽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如果缺少必要的语言交流就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网页上去了,整堂课也变成了“死”课,缺乏活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中心地位,教师不再是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跨学科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所承担的素质教育任务。

9.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 篇九

摘要

由历届大学入学考试,物理科成绩总是不尽理想可知:高中自然组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仍有许多待突破的瓶颈。因此本研究以改善物理学习状况为目的,采质性研究的方式,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探查自然组学生之物理学习问题;第二阶段为提出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6E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则运用「6E教学模式」实际教学,并以「光的干涉」单元为例呈现教学情形。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透过「6E教学模式」的确能引导学生逐渐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关键词:高中物理、6E教学模式、自我导向

壹.前言

由历年大学入学考试,物理科成绩总是不尽理想来看,对大部份高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门令人颇费心力的科目,虽然很想学好物理,往往因为不知要如何学习,而事倍功半。「学习如何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学术能力(张世忠,2003),在教学中要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国内学者洪振方(1996)认为启迪学生心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重新走过一次心智发展的足迹。但碍于上课时间和升学制度,不可能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摸索,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便显得很重要。

如何让学生既学会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又能学会「如何学习」呢?本研究从反思教学与学习的角度着手,探查研究者任教之高中生的物理学习问题,进而为学生搭建解决学习问题的鹰架,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根据上述目的,本研究欲探讨的问题为:

1.高中自然组学生的物理学习问题为何?

2.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为何?

3.运用模式实施教学的情形为何?

貳.文献探讨

一、物理概念学习之相关研究

如何获得高分是学生们最关切的问题,许多研究指出专家比生手们具备较多的概念性知识,也有更深入的概念阶层,生手们所呈现的问题表征大部分是表面层次,而专家则不然,例如生手对题目的分类是以图形上的相似性为依据,专家则以相同的解题原则做为分类。Larkin(1981)的研究发现,专家和生手在面对属于概念层次的物理学相关问题时,物理学解题专家的表现,如同一般人在面对熟悉问题似地使用「顺向运作」(working forward)的路径;而物理学解题生手,则如同一般人在面对新问题般,使用「反向运作」(working backward)的策略去搜寻所需的定理,所以生手使用的第一个定理,常是专家所使用的最后一个定理。例如:想要找出斜面上的木块,滑到底部的速度(v)为何?Larkin, McDermott, Simon & Simon(1980b)的研究结果发现:专家所实行的每一个步骤,对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都有所帮助;生手则是先由订定目标(v)开始,接着找出一个含(v)的公式,再试图以反向运作的方式来尝试求解,即生手应用那些原理的次序几乎与专家所用的次序相反(引自岳修平译,1998)。

此与Chi、Feltovich and Glaser(1981)等人的研究一致,专家们对于相似的问题,可能会具有属于该类问题的问题基模(Problemschemas),而生手对于类似的问题则缺乏可应用的相关概念基模。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组织成概念性基模,并建构概念层次和问题基模,将有助于概念的提取。

二、5E教学模式

美国BSCS(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课程研究计划提出含有建构取向的5E教学模式(Bybee & Landesi,1988;Boddy, Watson & Aubusson,2003),其教学阶段依序为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评鉴(Evaluation)。5E教学模式改编自生物学的科学研究课程,并且编入探求学生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引自张世忠,2003)。特别是Posner, Stride, Hewsonc and Gertzog(1982)借着此模式详细地说明需要改变的概念,且透过学习环(Learning cycle)实践概念学习的基本步骤,学习者经由直接与观念目标的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则可以依照教材的性质,运用「诘问法」,透过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也在操作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质性研究的方式,先探讨高中自然组学生有哪些学习物理的问题,再从理论上寻求改善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并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共分三阶段进行,研究流程如图一所示,并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阶段:归纳学习问题的类别】

本阶段根据陈章正(2004)的研究,持续以访谈和书写的方式,搜集有关高中生物理学习状况的相关资料,包括:以半结构式问卷访谈物理教师(GT)、专家教师(EX)和校友(GS)的记录;学生以书写的方式反省自己物理学习状况的记录;研究者与学生在课余时的对话札

记和研究者的教学日志。

编码的型式均是用访谈对象的英文代号,后面加上姓氏、日期和姓别,例如:GTL920912M代表于92年9月12日访谈本校林姓男老师;在校学生则以「类别、班级、座号、性别」表示,例如:221102M代表访谈第二类组二年十一班二号男同学。

搜集到的资料采扎根理论(Strauss & Corbin,1998)进行分析,先归纳为认知、情意和学习方法三部分,再用持续性比较与对照的方法,将类似观点放在一起,并用晤谈数据做辅助,以确认分类的可靠性,甚至可以发现学生在书写问卷时没有表达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

【第二阶段:发展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

由上述实征研究所得的学习问题,其实彼此都是相关的,但归根究柢,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自然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所以再请学生写出「我喜欢的物理课上课方式为何?」,归纳此问卷所得的资料及待解决的学习问题,依据建构主义的理念,参考相关文献,发展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诘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透过一学期的教学反省与修正,而得「6E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应用教学模式实际教学】

本阶段呈现运用「6E教学模式」于本校高三第三类组(学生共31人,以下简称为A班,每周四节物理课)「光的干涉」单元的教学,A班从高二就由研究者担任物理教学,每次月考及格人数总不多,所以学生对物理普遍缺乏信心,即使程度不错的学生,也是停在某个水平无法突破。

有鉴于此,研究者于A班高二下学期时,开始进行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研究,A班除了月考成绩明显进步外,研究者还想知道运用此模式教学,学生的感受为何,因此以半结构式问卷且不计名的方式,请学生写下「自己比较喜欢高二或高三的物理课?为什么?」 肆.研究结果

针对本研究欲探讨的问题,根据研究流程三个阶段的分析结果如下:

一、高中自然组学生的物理学习问题为何?

整合具同构型的问卷和访谈数据,归纳出高中自然组学生物理学习问题的种类(陈章正,2004),简述如下:

(一)认知方面

传统的物理考试,通常以解题为主,能否成功解题与概念的理解情形相关,由研究中发现概念理解部分的问题包括:对探究历程的困惑、概念太抽象不易想象、符号和公式太多;解题部分的问题包括:不懂题意、不清楚概念和题型的关系、数学运算技巧不熟练。

(二)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常会问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如果能有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改善认知方面的学习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形,发现仍有许多待改善的空间,例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练习、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三)情意方面

对高中生而言,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学科的学习憧憬,往往比物质奖赏更具吸引力,但是屡次考试的失败,则令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甚至产生反感。例如学生表示:我们现在都是为了准备升学,可是我觉得学习科学,应该是要学科学家的创意,像马盖先就很厉害,但他不一定会算题目,为什么我们都要不断解题(221102M)?

(四)讨论

在研究中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具有想突破的企图心,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会在意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心分数的高低;但大部分学生则与上述特质相反,也缺乏可以将新旧概念做有效联结的模式,当然谈不上学习成效,连带影响了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能增加师生互动机会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展和精炼个人建构的理论,才能确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

二、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为何?

从学习理论可知:成功的学习必须是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愿意敞开心胸参与学习呢?归纳学生对「我喜欢的物理课上课方式为何?」所表达的意见,包括:希望学习内容能和生活经验相关、上课时能多做实验、能详细说明公式的来源和功能、不要赶课、能多一些师生互动、考试前能统整重点、能多讲解一些题目和即使没有时间也一定要考公式。针对学生们的物理学习问题,以及对物理课的期望,觉察到必须要有能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从文献中发现「5E教学模式」(张世忠,2003;Bybee & Landesi,1988;Boddy,Watson & Aubusson,2003),颇符合教学上解决学习问题的需求,但是5E教学模式并未强调如何让陌生的学习概念与生活经验相连结,因此本研究主张:将生活中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事件」(Event),加上原有的5E成为6E,教学时以此6E做为「教学阶段」,又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无法维持很久,也不见得会主动发问,为了避免沦为盲目的学习行动,所以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订出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期望达到的「学习成效」,建构成「6E教学模式」(图二)。

上一篇:学校正能量下一篇: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