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德建设三年规划(8篇)
1.学校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篇一
庐江县希望小学 特色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2018·9--2021·1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以优势项目——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的特色学校建设为发展思路,以实现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创建特色品牌学校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学校办学工作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形成本学特色的发展机制,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学校规范发展、生态发展、特色发展。
一、学校概况
庐江县希望小学位于中国最美村镇的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迎河街,学校的前身是汤池小学(学校始建于1926年),并几经易名,数迁校址。于1992年11月在上海造币厂的捐资带动下,改扩建为“庐江县希望小学”,校名由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题写。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含幼儿园375名幼儿),分32个教学班和7个幼儿教学班。
在职教师64人(其中有安徽省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5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到100%(其中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52人)。教师中获省级以上表彰的达8人次,市级以上表彰的有3人次,有安徽省省级课题鉴定专家评委库成员2人,现任教师中有市级教坛新星各1人,县教学能手8人,并有七人次先后获县课堂教学评优一、二等奖,有一位教师的新课程教材典型课例教学光盘两次在全省推广。
学校立足校本培训,重教研、抓科研,先后承担一项全国小语会课题和一项全国教师基金会课题,三项国家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五项省级课题、六项市级课题的实验工作,有三项课题实验成果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成果评选“特等优秀”和全国“十一五”优秀实验成果评选一等奖以及安徽省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教师中有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并有数十篇论文省、市级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我校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希望小学”。安徽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省安全文明小区示范点”、“省家教名校”、省关心下一代单位;巢湖市“首届文明单位”,市、县“示范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合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集体、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理念
我校以“尚德、博学、勤勉、多思”作为校训,始终坚持“ ”为办学目标,建立“领导政德、教师师德、学生品德”三德体系,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希望,感恩,做更好的自己”的理念,突出“名师立校、科研兴校”的学校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农村教育和希望小学特色的示范学校。
三、发展目标
1、学生发展长远目标:希望·感恩,做更好的自己
近三年发展目标: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心理健康、勤奋自立。
2、教师发展长远目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近三年发展目标:自主表现人的独立、主动、自治和创造。发展体现在生命境界的提升、智慧的增长、才能的提高。
3、学校发展长远目标:名师立校、科研兴校
近三年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让教师在培养学生中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
四、重点任务
1、特色内涵丰富和发展
制定了教育科研为特色学校创建的措施,包括:以理念引导行动,以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校领导的课改带头作用,赋予教师课程改革探索权力;编制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学期课程改革计划,实现课程改革立体化;多举措培育亮点项目,以亮点项目促特色创建;拓展校本课程领域,积极开发校本教材;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省、市 “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化校本评价制度改革,以教育行为转变促特色创建。
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纵横信息化学习研究实验先行示范学校,庐江县安全管理示范学校,庐江县“巾帼文明岗”,庐江县学生路队先进单位,第四届庐江县少儿书信文化活动组织奖,庐江县广播体操比赛二等奖,汤池镇综治先进单位。陈流老师辅导学生在纵横输入大赛中火全国一等奖,孙慧玲老师获得安徽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何金萍获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并被评为庐江县教育新闻人物,严中文老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辅导学生在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凌潇潇同学获全国“天才杯”少儿大赛一等奖,黄昆获县讲红色故事比赛三等奖,何铸成在县交通演讲大赛获二等奖,在书香校园课外阅读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师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习作四十多篇。我校乡村少年宫开设的舞蹈、中国象棋、跳棋、软硬笔书法、剪纸、纵横输入兴趣班等活动班,工作扎实,活动规范;我校还开展书信大赛,经典阅读,远足磨练意志等活动,这些举措和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向特色方向发展。我校在庐江县县委组织部和文明委联合举办的“中华红色诵读展示大赛”二等奖,“纵横信息”兴趣活动小组学员应邀到北京、广州、香港交流学习。
我们深知,只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等各方面工作趋向最优化,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才能打造出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学校。
2、课程建设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以“创新”为专题的教育活动:(1)“我是创新小能手”手抄报评比活动:
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陶冶审美情操,留心观察植物生长,感受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按时组织“我是创新小能手”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2)观察笔记:
由班主任通过集体指导、典型示范、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劳动实践中碰到的有关技能操作、基本知识作精心讲解;通过学生劳动实践与操作,等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填写劳动实践卡片,并作好相应的观察与记录。
(3)“种子贴画”评比活动:
本着“依托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美术教师的精心指导,及班主任教师的大力配合,按时组织“种子贴画”评比活动。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们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而且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围绕我校办学特色,对校园甬路两侧、卫生区、室内环境、各专用室,进行布置。重点抓好校园文化的积淀,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切实增强校园育人功能。、教师队伍建设
办学特色来源于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办学特色建设任务,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完成。把办学特色的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使之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鲜明的办学特色才有可能形成。
学校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作为中心职责。引导教师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二是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三是从时代的角度在群体中看待自己。科学地设计自己。每位教师一步步提升自己,享受不断进步的喜悦,成就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动力。教师要学会“改变思维”,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勇敢地超越自己。一个自主发展的教师,要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4、教育科研
⑴、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为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能适应教改需要,提升教师师德水准基础上,加强对教师新课标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法新探、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每周例会后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明确目标要求,教师要有笔记、体会,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为开展群体性研究活动提供保证,积极营造老同志只争朝夕,年青同志厚积薄发的浓郁学习、研究氛围。每学期末组织全员参加的政治、业务理论考核工作。
⑵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抓住“推广和应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契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课改的新理念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奠基础。
①建立主管校长亲自抓,教研室主任具体抓,教研组落实抓,教师主体参与的四级研究网络,坚持相互听课,说课,评课,强化常态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②加强 对 “双常规 ”、远教、实验教学、图书开放的指导和教研。对各项工作的督查、反思、改进、总结每学期不少于2次,坚持务实性、合作性、科学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③树立“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构建集智式备课、对话式上课、沙龙式评课、反思型教研模式,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⑶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计划的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重点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改理念。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研究课、观摩课不少于3节,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
⑷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市级课题《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农村小学专题实践活动的研究》和省级课题《小学汉语在线“五步三阶”快速阅读实证国际协作研究》引领下,教研组要把好学校课题与分组课题的关系,把好组课题与个人课题的关系,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学校的教育科研规范、有序。
①结合工作实际确立研究课题,建立研究基地,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把课题研究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进一步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②各教研组在课题的引领下,要确立本校、本组的研究课题,组织本组教师做好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力争早出成果。
③任课教师,在校、组课题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注意实验材料的积累和记录,学期末要写出阶段论文、总结,此项工作要与考核挂勾。
⑸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每位教学骨干重点跟踪一名教学教研有困难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及学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⑹在学期中举办一次教学开放活动,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到校进行教学观摩,提出改进意见,交流对话,评估教学教改情况,达成共识,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信息互动平台。⑺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和考核工作,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5、信息化应用
(1)重点加强班班通设备培训。一是开学初作好培训计划,做有计划安排,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务实,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二是做好个性化辅导,管理员做好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和远程教育能力;三是做好使用培训工作,每班都发有白板使用记录表,管理员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并在下周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提高教师们的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力。
(2)加强对教师运用电子白板上课要求制度化,要求每一位教师室内的课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率过90%以上,提高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3)学校信息化管理员还要收集一些与教师有关的教育资源网和教师学习网,做成资料打印发在每一间办公室和在校内公用微信群上,以方便教师查询资料和上网学习。
6、学校治理
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获得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在学校特色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努力培养如下关系:
(1)领导与教师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2)师师之间体现朋友之意、亲人之情。
(3)师生之间:体现师长的奉献之爱、真诚之爱、真情之爱;做学生的良师诤友,对他们满腔热情地引导、循循善诱地启发、耐心周到地服务。
(4)生生之间:同学之间高年级同学爱护低年级小弟弟、小妹妹,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其结果是学生人人都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人人都是成功者,从而树立起“抬起头走路”的自信心和“我能行”的心理品质。
五、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是“挖掘期”,全面启动(2018.9---2018.12)。在特色学校建设总体思想的指导下,选定带动学校整体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我校已确定“教研兴校,名师亮校”特色,并有所发展,成为了学校的闪光点和特色学校的生长点乃至于发展点。本阶段将继续将这个特色作为重点,充分挖掘优势和潜能所在,使其系统、科学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拓展期”,阶段总结(2019.01----2020.2)。本阶段将借鉴艺体特色项目的发展经验,以点带面,拓展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如德育创新、课堂教学、学科拓展和其他艺体特色等等,通过分析论证——确立目标——实践探索,适时调整,有所扬弃,使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都反映出学校独有的办学特色。
第三阶段是“巩固期”,提炼成果(2020.3-----2021.8)将各类特色项目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以科研来带动特色教育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制定并改善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特色体系,让特色体系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发展发挥助动作用;推出一大批特色办学成果,总结出高价值的特色办学经验,从根本上达成特色学校建设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何为虎
副组长:江洪 王时涛 笪久炳 徐舟 潘武斌 蒋志英 成 员:全体班主任、课任教师
职 责:督导实施、组织、指导、安全监察、学生参与、总结评价、经费保障、宣传教育。
(二)加强办学特色建设过程管理。
每个学期初,学校要在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或调整办学特色的发展方向,着手成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把办学特色构想真正地落到实处。办学特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实施过程,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校在制定办学特色建设分层次的阶段目标,研究建设方法和途径的同时,面向全体师生公开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建设活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学校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内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全面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教学、德育、艺术、养成教育、个性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有利于办学特色建设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办学特色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办学特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特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创特色中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给予奖励,以激发教师、学生创特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学校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篇二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的基本要求, 2008年, 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计划》 (京教勤[2007]28号) , 并召开了北京市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启动大会。这是教育系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也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积极回应。北京市“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启动, 必将对提高首都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节能意识、促进节能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房山区教委提出“1123”工作思路, 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 也蕴含着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节约型的人才的深远意义。
作为承担育人重任的学校, 搞好“节约型学校”建设、培养节约型人才, 不但直接节约效益巨大, 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在这当中, 学校后勤要担当起建设“节约型学校”的排头兵。这是因为, 一方面, 学校日常能耗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 另一方面, 我校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要求后勤系统全面开展节能工作, 加大对相关节能设备、设施的节能投入, 使学校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将创建节约型校园落实到日常的后勤管理工作, 以后创造更好的效益。
一、在创建“节约型学校”工作中我们的做法
1. 统一思想, 提高资源节约的意识与自觉行为
我们认为, 校长独有的思想及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 适应时代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前提。
我校从每周的干部例会到全校教工大会, 从总总务管理到学科教学, 处处都渗透节约的思想。正是这些钟灵毓秀润物无声的影响, 学校的所有工作向教育目标靠近, “节约”才慢慢从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节约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节约型学校建设的系统规划与制度, 组织协调政教处、教务处、办公室、总务处的关系, 指导节约型学校工作, 为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提供基本保证。
我校成立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小组, 校长任组长, 其成员包括教务处、政教处、科研室、总务处、会计室等处室人员, 以及教师、学生。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落实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具体职能工作, 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学校建设各项工作。
北潞园学校的后勤, 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树立首都教育为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 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后勤的服务工作中, 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北潞园的学校后勤, 其职能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 在校长直接指导、调控下, 后勤始终贯穿“节约资源就是善待生命”的环保理念, 在服务中彰显节能本色。例如, 库房对低值易耗品发放, 不限制数量, 但不忘倡导节约。
2. 整体规划, 科学管理学校后勤工作
整体规划学校后勤工作是“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关键。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我校根据实际, 按照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第一, 抓好后勤员工的管理是做与教的结合者。学校后勤部门不仅是提供物质条件的基地, 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场所, 后勤职工是一个不站讲台的老师, 应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所以我们后勤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 我们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师德意识和师德水平, 脚踏实地, 给学生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 我们的保洁员保洁时注意在灯光充足时随手关闭楼道的灯, 设计了洗涮墩布时的节水小窍门等。
第二, 建立健全节约管理制度。各种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使学校各种资源、能源的使用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和谐。科学的节约管理制度使学校对已有财产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未来的投资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例如, 学校食堂加强内部管理, 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倡导节约粮食, 反对浪费, 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
此外, 宣传普及工作立足校园, 以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为主要对象, 配合区和所在社区, 积极开展各类面向市民的节约主题宣传活动。学校校园的相关场所 (教学楼、卫生间、实验楼、办公楼、水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处) 应有明确的节约标识、提示语和宣传画, 提示师生注意节约, 杜绝浪费, 努力做到相关标识齐全且张贴位置明显, 提示效果好。
3. 利用社区资源, 建设“节约型学校”
为了促进“节约型学校”建设, 我校在水的重复利用上合理地制定了节水规划方案及具体节水指标。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做到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努力实现浇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等传统水源。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因地制宜, 科学做好雨水、污水的收集与利用工作, 充分考虑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
我校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 注重利用社区资源, 努力与社区物业公司沟通关系, 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地处北潞园社区内, 北潞园社区是建设部试点建设的第一批绿色生态小区。小区内设有污水处理厂, 选装清华清木设备。学校主动与物业公司单位共建, 修建、铺设了三路管线。第一路管线将生活污水排到水处理厂, 处理合格的中水存入蓄水池;校园内雨水经第二管路直接排入蓄水池。物业公司免费将水池内的中水通过第三路管线泵回到学校用于浇花、绿化、消防。经估算, 我校每年可提供给物业公司约4000吨生活污水, 3000吨雨水, 为学校节约水费2000元。
4. 通过改造锅炉, 实现“节约型学校”后勤科学管理
我校在供暖方面特别注意考虑了节约理念, 冬季采用天然气自供暖, 特选装意大利利雅路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燃烧机, 提高燃烧效率。在管理中, 我们特别注意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 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要求司炉工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 夜间防冻状态运行。供暖系统根据地方供暖指数进行调节, 确保按需供暖。
此外, 经中科正时公司的专家论证, 烟气中有大量的余热可以利用, 可以利用强化传热技术, 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为此, 学校选装专用于燃气锅炉 (直燃机) 的节能装置——烟气冷凝器 (将锅炉回水中的一部分, 直接通过烟气冷凝器, 被加热后再流入系统供水管路, 而从锅炉出来的高温烟气被冷凝换热后, 温度降低, 再进行排放) , 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烟气中的余热, 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水平。
2009年, 我们将论证结果和改造方案汇报区教委, 教委领导大力支持学校对教学楼供暖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今年, 我们将采暖的用气量进行同比对照, 同温、同面积的条件下, 可节约天然气约8000立方米, 折合1.5万元。虽然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节约了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 推动了热交换机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拉动经济的增长。对此, 区教委领导表示, 如可行将在全区推广。
二、在创建“节约型学校”工作中我们的体会
1. 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意识越来越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战略的突出位置, 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如今, 人们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 发自内心的重视节能减排, 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当作美德, 长期践行, 真正实现功在后代、利在千秋。
2. 倡导节能减排观念与生死存亡的危机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资源条件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 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如果再不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我们就可能犯难以改正的历史性错误。
说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有危机感并非危言耸听。危机感一说, 恰是危机还没有真正降临, 还有应对危机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才要我们去“感”;如果真的危机临头, 那就不叫危机, 叫灾难。节能减排是有“感”而发, 扬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给千万年后的子孙们留一片树荫。
3. 节能减排促进后勤工作的科学化
我校在节约用水方面的设施与其他单位无异, 但尝试部分区域分户计量。分为二三级水表计量, 统计用水量, 监督节约, 作为奖励节约的依据。我校的独到之处是通过水平衡测试表间关系, 计算出管线漏水点位置, 提高了后勤的维修效率。
4. 利用专家资源、地方特色资源, 节能减排工作再接再厉
我们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本采暖季发挥了节能的预期效益,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来我校视察后提出, 如果将冷凝水做为绿化水再次加以利用, 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区教委领导也提出, 如果改造厕所便池用水管线, 用免费的中水冲洗厕所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提高节约思想的普及率, 提高节约方法的知晓率, 提高节约意识与节约效益之间的转化率, 消除节约意识与节约行动之间的一念之差。
3.建设幸福学校的三年实践 篇三
建构特色课程。学校课程校本开发始终遵循一个理念,即“开发潜能,多元体验,目标自主,个性发展”;坚持三步推进,即“综合设计、整合实施、分级管理”;形成三大类课程,即“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班本课程”;着力多维整合,即“学科渗透、校本课程教学、综合实践、班队活动、社团活动”。
浸润积极文化。以“开发积极自我,引领幸福人生”为办学理念,建设积极的育人环境,开发特色课程,实施“伴生课堂”,实现有质量的生长;运用积极的育人方法,尊重学生的行与思,肯定学生的学与得,鼓励学生的展与秀,实现有快乐体验的生长;师生在提升自我,奉献他人,贡献社会的过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归属感,成就幸福人生。
从需求出发,突破转型瓶颈。近两年,学校借鉴企业“项目管理”理论,跨界思考,使“项目”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项目管理让师生将一件事从头管到尾,流程制定、关系协调、资源配置、督导实施等过程,培养了他们的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校形成了“班级自主管理项目”“红星闪亮同伴互助团队项目”等60多个项目。“班级自主管理项目”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增强教育管理效益;“红星闪亮同伴互助团队项目”等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愉快、友好、积极向上的、能够得到充分支持的社会情感环境,采用发布项目招标成员的方式,让大家跨学科加入到团队中。学校领导根据教师的能力和意愿确定项目牵头人,然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项目”招标。在招标中不排斥他人的推荐或者学校领导的推荐,通过招标,每个项目组就形成了自己的团队。大家跨越了自己学科的限制,跨越了自己之前工作的限制,形成了新的团队共同完成“项目”。
系统设计整合,提升转型品质。2012年,学校探索总结出“三板四环”课堂教学范式,通过“三板块”推动“四环节”落实课堂教学。“三大教学板块”为“导、学、练”。三大板块互为作用,环环相扣,具有明显的层递性,最终达到学生“迁知提能”。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化品位,强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高度融合,学校对“三板四环”课堂教学范式进行升级,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伴生课堂”教学模式。
“伴生课堂”的内核:“伴生课堂”的架构为相互依存的七个同心圆,分为“三境界”和“四阶段”:三境界即“亦师亦生、亦知亦情、若隐若现”。四阶段即“开、示、悟、入”。这四个阶段是学生习得的过程。四环节为定向、开启;示疑、互动;悟理、明法;入脑、融合。
通过近三年的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的驱动,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吸纳社会教育资源,看起来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补充,实质上是架起了校园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学校转变教学方式,看起来是为了更好的传授知识,实质上是强调课程对学生学习经验,尤其是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的优化;学校减少纯知识的检测,看起来是为了让学生减负,实质上是减少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对学生学习的约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实现自己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上的进步。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4.学校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篇四
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张掖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我校实际,特制定《靖安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改造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装备水平
1、计算机教室建设:2010-2012学,完成计算机教室升级建设任务。
2、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无线AP接入2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3、2012年计划新建初中部6个班互动式、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建设,计划到2014年利用2年时间逐步实现全校18个班互动式、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建设。
4、校园网建设:2012年完成(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含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通用校园教育平台。
(2)资源建设数字化:1)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2)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3)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3)管理系统自动化。依托甘州区教育局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6)依托校讯通平台,做好家校联系,加强对学生的监管,逐步实现教学的有效延续。
(二)加强资源建设,提高应用质量
1、加快校本资源库建设。按照自建、共建、购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快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一是大力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设计、课件的评选交流活动,不断充实校本资源库;二是利用三原教育信息网共享机制,不断充实校本资源库;三是加大投入,购置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充实丰富校本资源库。
2、加强资源整合应用研究
(1)开展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电脑网络备课设计。(文本、课件)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文本与音像结合)2)开展师生实践活动。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4)根据教师、学生实际,编写计算机培训校本教材。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3、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评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活动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教师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电子白板课例大奖赛活动。
5、加强张掖市“数字校园”的应用,服务我校教育教学。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应用水平
1.加强对全体成员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全体成员观念更新,从行为上提高全体成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4)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5)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通过以上方式培训,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推行管理信息化,实现办公无纸化
1、规范网上办公流程。指定专人负责办公自动化工作,做好公文接收、办理、上报、存档等工作。
2、全面推行学校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学业管理。
3、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对相应的数据通过光盘、移动硬盘做好备份,健全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各种数据、信息的安全。
(五)强化管理考核,服务教育教学
1、明确网络管理人员职责。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查核对和保养维修工作,对发生硬件故障的设备及时更换或维修。完善电教设备出借、使用和赔偿制度,多媒体教室、智能广播、闭路电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备正常使用。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3、完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加强校级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做到“软件故障不过天,硬件故障不跨周”,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化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2、落实经费,加大投入。落实县局经费投入制度,规范管理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经费。
3、加大考核,严格奖惩。学校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中,与教师签订岗位目标任务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靖安中心学校
5.学校三年规划 篇五
----旗综合高级中学校长双连
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和老师们:
作为一名继任任旗综合高级中学的校长,现就今后三年的任期工作,向社会做出如下郑重承诺,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总体目标:
1、三年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臵教师、设备、图书等资源,改革课堂教学、凸显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文明和谐的全盟示范性中学。
一、领导班子建设:
通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使之成为一支勤奋学习的团队,一支凝心聚力的团队,一支求真务实的团队,一支勤政廉洁的团队,一支勇于创新的团队,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这是我校班子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的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把学习放在首位
抓好学习教育是奠定领导班子团结的基础,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每人每年年至少读2本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深入教学一线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每学期听课15节,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二)视加强团结为第一生命
人心和则事业兴,人心散则事业败,团结出成绩,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学校班子的团结要做到三和:即:书记校长要心和、、正副职之间要人和、环节干部之间要事和。
(三)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克难制胜的攻坚精神和勇于改革创新精神。
(四)对自己严格要求
加强制度建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二、教师队伍建设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教师法》为依据,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围绕这个目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高尚:教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做到“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2、业务精湛:教师必须精通教育理论、教学艺术、善于诱导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学识水平。既遵循教学原则,又能大胆创新,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努力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多争取机会让更多的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展示课、研究课、开放课、观摩课等教学活动。通过说课、评课、集体备课、撰写教学论文、进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活动,激发他们的动力。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自学、培训、继续教育三结合的形式提高教师学习能力,要求每位教师一年写一篇教学论文、写两份读书心得。每年培训20名教师,三年内力争让每一位一线教师参加一轮专业培训。
5、打造特色教师队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和蒙汉兼备教师。
6、聘用新教师,保持活力:每年补充3—5名年轻教师,不断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促使我校教师队伍永葆青春。
三、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目标是:加强高中教育,逐步提高高考升学率,普高、职高、体育、艺术等多点开花,三年内突破高考升学本科生率达到30%以上。着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是一年起步,二年起色,三年初见成效。三年内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350-400人,每年各类短期培训学员350名以上。
1、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3、在原有的畜牧兽医和计算机应用两个骨干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汽车驾驶与维修、工艺美术等符合我旗经济发展需求的精品专业的建设,每年为社会培养25-35名技能型人才。
4、与劳动就业部门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职业教育设备购臵的投入,加快工艺美术专业和汽车驾驶、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5、通过与高校联办、工学结合、校校联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设施,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强招生工作,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让全旗每一位家长感受我校高中阶段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四、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含校园环境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逐步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使每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
1、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的校训、校风将以多种形式在校园内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综合高中的教育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校园内学生课间游玩的地方创设“板报墙报”。班级教室的布臵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风格与追求的黑板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 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2、建设精神文化,加强“一训三风”教育。根据实际情况,我校的一训三风将重新定格为 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校风:和谐、立志、求实、奋进 教风:敬业、爱生、创新、奉献 学风:勤奋、勤学、善问、多思
通过三风教育,充分理解三风的深刻内涵,从而推动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3、营造良好环境
要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与管理对象的感情渠道,彼此信任,互相理解,愉快协作。特别是我们这样的综合校(蒙汉合校、普通职业教育合校)教师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和有意义的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友谊。住校生和走读生管理上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在住宿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改善学习环境,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五、校园安全建设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开展,我们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为主旨,以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杜绝一切因学校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消除学校的安全隐患,使教师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环境,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学习环境。把学校建成安全、文明、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1、校领导重视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各项规章制度齐全。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值班制度,各项安全预案齐全,及时贯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会议精神,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2、校园消防安全情况
杜绝学校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现象,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通畅,应急照明灯、指示标志、防火门等设施每学期都定期检查、维修。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规范得当,设有明显警示标志,相关人员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3、疾病防控情况
把晨检、午检、零报告落到实处。
4、安全教育宣传周情况
安全教育宣传周期间,举行以安全为主题的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安全教育手抄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安全教育课走进课表,教师备有教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安全疏散演练,聘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到校宣讲有关交通、防火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的法制和安全意识。
5、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维护校园安全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加强巡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落实安全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六、后勤管理工作: 加强后勤服务效能建设,引导后勤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观、质量观和效益观,建立一支团结和谐、高校务实的后勤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一)建立和健全后勤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1、常规管理抓得实。
俗话说:“食堂重于课堂”,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食堂是关系到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的重要环节,食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饭菜质量,花色品种,安全卫生,服务态度等优劣。
2、认真抓好膳食的“服务育人”工作。
根据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及饮食特点,精心制定了切合实际、合乎学生口味的花样繁多的食谱。改善师生生活,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安定家长送子女上学和学生安心学习的心,从而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
3、宿舍管理
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中居住的场所,根据《宿舍管理细则》,由舍务老师、班主任、值周教师、门卫“四级”配合,把宿舍的治安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重要位臵来抓,避免或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财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管理原则。发挥教代会制度的职能,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增强教职工参与管理学校,民主理财的意识。
七、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与时俱进,努力探索适合校情的德育新路子,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为人,怎样和别人相处和怎样与人合作。
主要做法: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的组织机构。由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首先,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并与工资挂勾,班主任队伍稳定。
其次,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
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八、合作共赢方面
综合高中与蒙中在同一个校园内携手共存共同发展,在学校管理、资金投入、资源共享等方面组织的安排下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建和谐大校园。
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发展。我校将在巩固以前各项工 8 作的基础上,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僵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进一步优化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抓好学校各项工作,为使我校早日跻身先进行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篇六
(2008年——2010年)
在过去的三年里,全体教职员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按照既定的目标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全力拼搏,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为进一步贯彻的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前景。
本规划实施时间:2008年1月——2010年12月。按照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本规划共分四大部分。
一、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的管理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学生终身学习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设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科学配置、人员合理调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1.学校工作常规方面。学校各项工作要内聚合力,外塑形象,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党风廉政制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在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打造恢宏大气的名校风范。在未来三年,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要进一步落实,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请假、销假制度,建立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2.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岗位设置要求,继续充实和完善领导班子队伍,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作风务实、精于管理、敢于创新、清正廉洁的管理队伍。
3.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底蕴,营造富有书卷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注重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普及和规范,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
4.校园安全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未雨绸缪,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狠抓落实,加强管理,为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安定环境。对上下班期间校门口来访人员进入情况进行继续进行登记。
5.信息化管理方面。学校的各年级、教研组的计划和总结统一格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各种文件要统一格式,学籍管理也要走
向信息化道路,争取在三年以内,建立并健全学生电子学籍档案,成绩管理、教师业务档案等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6.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未来三年,要根据学校情况,对于原有的评优评先等教师评价条例进行完善、充实和补充,建立教师发展的评价体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7.校务公开管理方面。校务公开要扩大公开的范围和载体,要以校务公开为出发点,争创校务公开先进学校。
8.家长学校建设方面。加强家校互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并充实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家长学校要争取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家教方面的知识讲座,召开两次以上的家长学校会议,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广大家长,进一步建立起我校良好的口碑,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效应,以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二、队伍建设目标:
要立足本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要打造名师工程,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通过专题报告会、专家引领、共同学习和反思等方式,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引导教师向模范人物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工程。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考核力度,提高教师的口语及三笔水平。通过师徒结对子等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青年教师,每人要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逐步掌握课件制作技术,每学年至少开一次以上的公开课,每学期至少被听过一节课。鼓励教师树立开放的学习意识,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继续教育、进修培训方面。积极鼓励和推荐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班主任工作全员培训。
4.教师队伍结构方面。近年来,我校招聘了一批青年教师,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但从总体层面上看,全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比例还不尽如人意。计划通过三年的师资调配,逐步改善青、中、老年教师的搭配比例,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人员构成合理、充满生机勃勃的教师队伍。
三、课程改革目标:
我校在未来的三年内,要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在我市的课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和榜样作用。
1.课堂教学方面。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提倡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融洽交流,课堂教学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要围绕目标精心设计、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严格管理,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争取每隔三年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2.课程设置与开发方面。继续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开展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编制出一批实用性强、知识面广、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轮流作讲座,还将不定期邀请其他教师前来我校讲学。
3.教研方面。从新课改实验入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各年级齐头并进,建立学校、各组和教师个人三级教研体制,深入开展教科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督查要讲究形式,注重实效。采取推门听课制、观摩课、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注重教研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课题研究方面。以学校申报的实验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引路,开展研究实验工作。注重教研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鼓励教师申报各级课题,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和管理方法,促使教师队伍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
5.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建立和健全我校教学资源库,每个学期教师各级公开课所制作的课件、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师讲座的演示文稿、教师在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等,要及时实现资源共享。
6.论文(经验总结)方面。提倡教师要多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学校将不定期对教师的经验总结汇编成册结集供教师交流。
7.学生成长方面。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安全、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防范意识,全面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四、改善办学目标:
学校要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按标准配齐配足器材设施,为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办学层面向纵深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1.后勤制度建设方面。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培养和健全后勤队伍。后勤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等工作,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校园环境。
2.校园建设方面。作为绿色学校,校园建设要注重绿化、美化,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要对学校教室及四周环境开展经常性的检修,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3.教学设施建设方面。积极筹资,更新并完善部分老、旧的教学设施。三年内计划完善校园网的各项配备,推进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使用率,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
4.图书馆建设方面。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的借阅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阅览室要继续发挥教师知识最新宝库的作用,及时更新期刊杂志,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规划的诞生是一种快乐,规划的实施凝聚着一股向心力,把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更是一种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过程。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的凝聚力、课堂的生命力、对社会的吸引力,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吸引人,以现代学校管理方法启迪人,以优越的办学条件打动人,努力打造一流名校、一流名师、一流学生。
附:九墩乡职业中学三年规划目标表:
7.学校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篇七
一、设计理念
环境的优化应当同亚里斯多德谈到音乐时说的一样:“并不只是为着一个目的, 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 它不仅要令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而且具有“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般的巨大而神奇的教育力量。我们县城素称“梅城”, 以植梅而著称。作为地处县城西域的一所小学, 我们以“梅”为依托, 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设计方法与策略
1. 种梅树, 扎梅根, 以物化人。
梅花历来被骚人墨客所吟诵描绘, 她是中华民族坚强品格的化身, 她是英雄气节的象征。为了达到“借山光以悦人性, 借湖水以静心情”的目的, 学校充分利用花坛苗圃广泛种植梅花, 如白梅、红梅、绿梅、乌梅、腊梅等, 营造一片梅林雅境, 为学校构建“梅”园特色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同时, 学校还组织师生参与植梅树、给梅树浇水等校园建设活动, 使师生在劳动中创造美、感受美, 在让梅树入土扎根的同时, 也让梅树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扎下了根, 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物化效果。
2. 游梅林, 赏梅花, 以境染人。
古语云:“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每到梅花开放的季节, 学校都组织学生游梅林、赏梅花, 让师生在观赏中感受梅花的清醇、美丽、典雅, 感受梅林的清香怡人。这样, 自然能唤起师生美的意识, 使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也就自然染于梅花的骨气、梅花的品格,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3. 办梅展, 诵梅诗, 以文育人。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让梅文化成为校园特色文化, 让梅精神成为校园精神, 学校除了种梅、赏梅, 更重要的是开展一系列的“学梅”活动。首先, 学校立足课堂, 利用语文、自然、美术等学科的教学, 从文本中学习了解有关梅的知识, 为梅文化的积淀打下基础。其次, 学校放眼课外, 开设校本课程——诵梅诗。通过广泛积累并诵读有关梅的诗词歌赋, 把“诗教”引进校园, 更把梅文化渗透于诗教活动。再次,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利用班队活动开展“说梅”、“唱梅”等活动, 在说唱中领悟梅花的精神;利用每年的“六·一”、“元旦”, 学校举办儿童书画作品艺术展, 在艺术创作中再现梅花的形象。在校园艺术展中, 画中必有梅花, 字中必书“梅”句, 图中必摄梅影。孩子们用心写下梅“不要花中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 用情画下梅“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的傲骨, 用镜头拍摄下“她在丛中笑”的乐观豪迈。另外, 把“梅”与家乡的“黄梅”歌相联系, 开辟音乐第二课堂, 学唱《梅城与梅花》系列歌曲, 在传唱家乡剧种的同时,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又在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丰富精神食粮, 无声有声皆育人。
4. 品梅魂, 立梅格, 实践做人。
当种梅成为一种乐趣、当赏梅成为一种享受、当赞梅成为一种表达时, “梅”的精神已根植于心, 已成为校园主体心中共同的价值取向, 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题。此时不学, 更待何时?学校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 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低年级开展有关梅花的知识竞赛, 中高年级开展有关梅花的作文竞赛或演讲比赛, 让学生们以梅的品格要求自己, 以梅的精神鼓舞自己, 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 得到新体验。学校还针对“学梅”, 积极组织实践创新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以“梅”为主体的“校徽设计”活动, 并拟编独具特色的校训:“学习梅花:傲霜斗雪的高尚气节, 清正高洁的高尚品格, 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通过实践创新, 既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所在;既弘扬了民族文化, 又使校风清醇, 使学生真正懂得“不经一番风霜苦, 哪得梅花扑鼻香”的深刻内涵, 从而更加敬梅品、立梅魂, 在学习与生活实践中践行梅花的精神,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8.规划出台 三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篇八
按照《规划》要求, 未来3年, 电子信息产业促增长、保稳定要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另外, 电子信息产业调结构、谋转型要取得明显进展,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
《规划》指出,今后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9大重点领域,确保完成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的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认为,通过部署三大任务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规划》的亮点之一。现在电子信息产业有很多布局都在产业的低端,我们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比较弱。所以最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技术含量,要提高产业定位,通过这个《规划》来拉动产业的提升。
据介绍,《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另一个亮点,是从国家的高度来部署整个产业。 它把这个产业的内容从软件和集成电路逐渐扩大到了液晶显示、下一代互联网、软件外包等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布局。这个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校师德建设三年规划】推荐阅读:
足球特色学校三年规划08-16
体育传统学校三年规划09-15
友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07-31
学校信息化三年规划10-03
XX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规划10-16
东莞市英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10-10
陈良中心小学创建篮球特色学校三年工作规划10-29
学校师德建设总结07-30
小学学校师德建设制度07-03
学校师德活动方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