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共8篇)
1.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从教十几年了,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自认为了解孩子们的心思,算得上一个称职的老班主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孩子们上几节热热闹闹的心理课就行了。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团体活动,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需。
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育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这次培训的开展就体现了国家对它的重视。我们要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健康的的体魄下都拥有一个健康的灵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但当下无论是网络上流行的校园暴力视频还是震惊全国的几起校园血案,无一不是反映出当事人病态的心理,后果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不仅害了自己,更给他人带来严重的伤害,足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从小形成的,与其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心理教师要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疏导使其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的,要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的教育空间,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我们每一位学员还领到了三本教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依据,教材中详细介绍了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辅导案例、方法,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学生的成长更好的服务。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
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塑造学生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经受挫折与意外打击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理更好的发展,我觉得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希望我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缕阳光。
2.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篇二
较早研究生命教育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指出,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人生与人生问题的教育, 他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青少年懂得如何处理“生命与生活的紧张”。可见生命教育是与生命有关的教育, 对生命的珍惜、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潜能发挥等都在这个概念范围之内, 有研究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四个核心概念“悦纳自我、珍爱生活、探询意义、走向卓越”。这些主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被提出和重视, 但在思想脉络和内涵上,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显然也有很多不同, 而生命教育探讨得更深、更远。
《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主编,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提出了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的脉络, 这样的思想正好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阵地, 在工作实践中, 思想政治工作者发现说教和其他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学生的思想需要, 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发挥作用。利用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优势, 从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若干理论出发, 从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不同的个人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 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当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和困惑, 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科背景的滋养, 同时也受到学科背景的限制, 当心理学方法遇到思想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郑晓江教授也谈到“青少年自杀不能简单归因于心理问题”, 在他的论述中, 他认为, “青少年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是自杀现象的又一个原因, 要降低自杀率, 必须从人生观的建构上着手, 改变青少年对生命与生活的一些不健康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 心理健康教育没做到的部分正好是生命教育所重视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中, 通过与青少年的密切接触, 心理健康教育者感受和理解着当今的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思想和观念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被敏锐的青少年所感知。大多数情况下, 适当和正确的引导的缺乏会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的一元价值取向以及消极的人生观, 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甚至引发生命危机。在这种状况中, 我们发现, 实际上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就是对生命问题的拷问, 而这里面又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学业和能力、贫穷和疾病等问题都会引发生命尊严以及生命价值的问题, 而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问题又会引起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对人生意义的消极思考必然带来诸如吸毒、网瘾、自杀等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生命哲学思考息息相关, 在实践操作中,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能适当地缓解和调整这些问题, 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 必须立足于人生观、价值观或生命思考的哲学层面上。
预防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 但当面对强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偏差等问题的时候, 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显得无奈, 心理治疗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卡尔·R·罗杰斯 (1902—1987)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相信当事人的自我成长力量 (他这一观点认为是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 , 治疗师在真诚和谐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罗杰斯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的晚年, 他甚至运用这种方法参与国家首脑的会晤, 调解国家之间的争端。对于以上问题, 罗杰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治疗观点, 在他的治疗实践中, 他发现尊重了当事人死的选择, 当事人会选择生, 尊重了当事人神经症的选择, 当事人会选择健康。也就是说, 对当事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你需要首先用人本的方法去理解、接受, 然后这种态度自然会引发当事人的思考, 从而导致他自发地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接受这种观点, 在治疗实践中也发现确实会有相当的效果, 但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又会出现问题。因为心理治疗不可能针对广大人群, 我们需要一种更强大的思想力量, 需要一种更高的视角来看待整个问题, 这种思想力量应该来源于哲学, 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种思想力量应该也来源于社会相关学科和心理学。罗杰斯的观点完全可以运用到教育中, 至于这些思想力量如何在教育中产生作用, 生命教育给出了一些回答, 更重要的是, 它代表了这种强有力的趋势和力量。
超个人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流派, 同样也是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下人们关注生命、关注精神领域的写照。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超个人心理学的先驱马斯洛指出人们在基本的五种人生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外, 还有超越性的需要, 这是一种精神性的需要, 人必须在一个更高的人类整体或人类与宇宙的关系的角度来反观人生, 最终才能获得一种心灵和生命的解放, 这与生命教育的内涵确有异曲同工之效。生命教育除了关注心理学一贯关注的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之外, 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人与环境以及个人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这才是每个人最终获得解放和人生发展的必经途径。
超个人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中与生命教育有更多相似之处, 它认为只有面对精神存在的时候, 心理问题才能充分解决, 只有将精神能量灌注到人的心理世界, 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同样, 超个人心理学的出现也是要帮助人们追求一种宁静、和谐的精神生活样式, 来对抗浮躁、喧嚣的物质生存状态。
在关注的主题上, 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 生命教育关注的很多主题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关注的主题, 如“贫困压力、就业压力、厌世悲观、逃避责任、自卑感、死胡同、得过且过、对生命的漠视、四面楚歌”。显然, 这些问题就是心理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但运用的大多是心理学的方法, 如共情、渲泄, 认知、理情分析等, 为学生提供一个出口和若干可能的解决。但生命教育显然不是着眼于此, 对于每一种问题, 它更重要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生命问题, 如贫困压力的引起、有关贫困和生命价值的问题等等。因此, 生命教育要比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更深、延伸更远。再如自杀和吸毒的问题, 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问题, 但生命教育对于其涉及到的生命问题的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更深刻。
此外, 生命教育还涉及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充分关注的内容, 比如死亡教育 (对死亡的理解) 、女性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生命的摇篮) 、生命与社会及环境的关系教育、休闲及养生教育等等。生命教育同时包括了很多生命伦理的问题研究, 这些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似乎很远, 仔细分析又似乎很近, 在一个融汇贯通的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 这些问题都是应该剖析的问题。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 在思想上有一脉相承的优势, 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向生命教育方面的引申应该是目前实践中可以做的工作。面对这种生命学问题的教育, 学校教育多了一份责任, 应在以后的实验及教学实践中发掘若干适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 与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 借鉴其理论及方法的优势。
生命教育是一种很好的突破, 但生命教育也必然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逐渐呈现一些问题, 又逐渐解决一些问题, 这是历史规律, 作为教育者, 顺应规律, 作出努力, 就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态度, 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补充, 在思想教育这块阵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问题层出不穷, 有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教育形式。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若干主题, 比较了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指出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J].中国德育, 2007 (3) .
[2]郑晓江: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的生死哲学透视[J].中国德育, 2007 (1) .
[3]顾海良主编:生命教育大学生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07.
[4]罗杰斯等著, 李孟潮、李迎潮译: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罗杰斯著, 张宝蕊译: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6]杨韶刚: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新进展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篇三
(1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湖北通城43740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办观澜医院广东深圳518110)(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医学系湖北恩施445000)【摘要】目的:现代儿科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开展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与方法总结。方法:通过语言、书面、形象化等形式,对现代儿科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程序化的健康教育。结果:现代儿科通过开展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好转与疾病转归。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是现代儿科医护人员提升医护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更好地开展程序护理,服务现代儿科发展要求。 【关键词】浅析;现代儿科;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健康教育;总结【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08-0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见病毒有柯萨齐B病毒、埃可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但以柯萨奇B病毒尤甚[1~2],值得现代儿科医护人员重视。由于柯萨奇B等病毒接触人体后进入体循环后能引起毒血症,随之进入心肌细胞并增生(或毒素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自理能力较弱,需家属照顾,其语言、生理、心理等需要大多由家属代为表达,加之本病病程长,经治疗后恢复期多在家庭度过, 家属为主要的照顾者、护理者、教育者,故程序化的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在促进患儿康复中作用显著。笔者现总结如下,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借鉴和文献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通过总结我院儿科2010年~2012年2月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男74例,女46例,年龄0~10岁,平均年龄5+0.5岁。引起本次120例患儿中,柯萨齐B病毒93例,埃可病毒引起14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10例,其他病毒引起3例。1.2临床症状 大于50%的患儿因发热、鼻塞、流涕、咽痛或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入院,而极少数是因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或疱疹病毒等感染。2程序化健康教育2.1入院时 除常规入院宣教外,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应根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疾病特点,结合患儿个体差异,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关心体贴患儿,在祥和宽松的氛围中完成病史采集与查体。2.2住院期间:(1)心理护理 本着整体护理的要求,应当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调适各种心理反应[3],尤其要重视患儿心理评估。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应鼓励患儿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心理恐惧感,加强医患沟通。(2)用药 现代儿科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用一些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炎性反应和抗休克的药物,常见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而通过发挥免疫调节来减轻心肌细胞损害作用的药物,临床以丙种球蛋白较为常用。临床上还常用正性肌力药物西地兰,通过发挥其直接速效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来迅速缓解症状。而临床上根据FDP能直接被细胞糖代谢利用,不消化ATP的药理学特性,可以用来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缺血缺氧条件下心肌的能量代谢。生物化学中辅酶Q10作为细胞呼吸链中的一个信号传递物质,临床可以应用其促进心肌细胞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的机制,用于保护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4]。当然,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在应用上述药物制剂时,应特别重视其药物副作用和毒副作用,做好科学、规范、合理用药。(3)饮食与休息 应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饮食和休息的重要性,争取其配合。告知患儿注意饮食卫生,指导其摄食"三高"无刺激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视病情行低盐或无盐饮食。紧密保持同患儿及家属做好沟通,讲清休息对促进患儿心肌功能恢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性,以提高临床疗效[5]。2.3出院后 现代儿科医护人员应强调本病治愈的关键是严格遵从医嘱服药和休息及坚持复诊的重要性,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出院后需要继续随访一段时间,直至患儿完全康复,促进其健康成长[6]。3方法总结3.1语言教育 本方法在健康教育中最常用,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化,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现代儿科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面对面交流、沟通。在开展此法时应根据患儿心理、生理需要,完整清楚表述,以达到预期效果。3.2书面教育 本方法因不受时间限制,便于家长自由阅览,仔细领会,长时间保留,也是临床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现代儿科将病毒性心肌炎防治要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出院指导手册,发给患儿及家属以指导其学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3.3形象化教育 本方法的实施途径较多,现代儿科较为常用的是电视、VCD、宣传牌等。通过视频化、可视化的形象健康教育宣教,能较为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和掌握。4小结4.1正确认识疾病:由于心理、认知等因素的作用,患儿及家属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不足,不清楚本病作为慢性病,对其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过程[7]。因此,加强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可以让患儿端正心态,同医护人员紧密合作,通过培养规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利于疾病治疗。4.2 开展信心疗法:现代儿科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行为表现,分析并掌握其心理活动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实施信心疗法。通过健康宣教,鼓励患儿及家属战胜疾病信心,并结合当今本病的治疗进展和医学水平,适时调畅其情志,消除心理障碍。4.3 重视健康教育:现代儿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来促进患儿及家属参入到医护中来。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掌握疾病的基本保健知识,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保持积极向上和自信的心态,以利于疾情好转。4.4提升管理内涵:现代儿科通过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能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密切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树立现代儿科的管理形象,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程序化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对于推动当前的医疗改革也大有裨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1]张阿曼,刘康虎,阎爱梅.病毒性心肌炎热45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980, (7) .[2]张治涛.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69-171.[3]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83-87.[4]王朝晖,廖玉华,涂源淑,张金枝.病毒性心肌炎心理和药物康复治疗[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1998,7(2):30-32.[5]张建,华琦.心血管疾病的防治[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40.[6]張凤如.专家解答心肌心肌病心力衰竭[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6.[7]王淑玲,杨淑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出院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文摘,2008, (27):217.
4.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 篇四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总结1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忙。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证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当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当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当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当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当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教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教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我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所以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我,“必须要微笑”,要把自我最进取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教师的。教师乐观进取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有进取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一样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经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忙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主角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本事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确定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经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经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总结2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头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本事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本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所以,我们全校上下构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很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本事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并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资料及途径,探索并构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经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忙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进取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本事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职责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总结3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进取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能够使大学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我。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所以,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靠性,增强独立性,进取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进取融入团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当进取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我的动手本事。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能够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坚持进取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望。进取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我本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我成为一个闪光点。进取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并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供给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经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总结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本事——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本事,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坚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显示,此刻的中小学生,仅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②偏执——偏于固执;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⑦自我强迫;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⑩心理不平衡性;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并且能构成一个和谐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的声誉。同时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家长也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此刻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充分遵循和应用心理科学来对照、分析教育对象,没有依据青少年学生年龄阶段及其心理学特征来设计教学资料、形式和方法,所以,德育工作往往脱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效果不是很梦想。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当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本事和自我心理调节本事,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到达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所以教育部门应研究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进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应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本事。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我心态使自我始终处于进取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并且这样也能使师生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少,使整个学校一片喜气洋洋,温馨和睦,呈现一片生机。这必然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忙。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忙,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学校要经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所以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能够批评,但方法的使用必须要贴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期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异常留总关心,帮忙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总之,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构成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并且必须在强大的教育合力下才能到达,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吧!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总结5
经过教师讲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绪论一课,并经过认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深刻的体会。我认真思考、理解、考察,与别人讨论,这激发了我对学习研究的热情,扩充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教师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忙。我从心里理解了这门课程,愿意将自我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教师给我们讲授了六个大问题,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途径、策略,心理健康概念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虽然不是很多资料,但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对这六大资料有了深刻的理解,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自我,并且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忙。
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提高,我们人类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得必有失,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因发展而带来的问题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在是太必要了。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特点的需要;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要正视现实,做好心理准备,正确客观地实施教育方针,深入探讨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这样才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人。
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统一的,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这样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从资料上可分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要帮忙学生构成自我调控本事,要帮忙学生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要有助于自我教育,要有助于生产劳动,要有助于医疗,要有助于各方面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异常是对于中小学生。
怎样的心理素质才到达心理健康呢传统观点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是否正常,情绪是否稳定,心理机能是否平衡,行为规范是否与社会相适应,意志是否坚定。这种观点有它的合理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观点都被淘汰了。所以,近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人格完整,适应环境良好,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就以这几方面确定中小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这是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应当懂得的。
在今日社会,青少年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存在轻重之分的,由心理异常,到心理缺陷,到心理障碍,到心理变态,最终发展为心理疾病。此刻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本来属于他们的假日假期,也都被送去什么少年宫、辅导班去了,有些有兴趣的还能承受,可那些硬逼着去的,可苦了他们。每年都有那么多学生自杀了,曾口头说过要自杀的也不少,这一股势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了。我想这些不仅仅是因为压力大造成的,还因为是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造成的。这些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如果不注意,将会对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应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呢惟有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下头我将提出我的看法。
第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遵从必须的原则的,不是随便地进行的,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地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包括几个原则:1、教育性原则。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教学化、医学化、科研化的倾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把握好教育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3、差异性原则,也叫个性化原则。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同一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群体,其心理发展具有大体相同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而不一样年龄段或不一样年级的中小学生群体则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4、保密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保密性很强、职业道德要求很高的十分严肃的工作。心理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对关系到学生的保密、名誉、人身等问题要严格给予保密。5、主体性原则。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基础上的学生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这些原则,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落实。
第二,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应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本事。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我心态使自我始终处于进取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第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本事和自我心理调节本事,减少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到达人格完整,适应环境良好,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四,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忙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回复到健康状态。教育者要供给一个能自由倾谈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一般是补救性的,它所应对的主要是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是程度较轻的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已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调节,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它的对象是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密的治疗处理,有时要辅之以药物。进行心理治疗要求要有专门训练的、有较高技术的人员。要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使产生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恢复心理健康。
5.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篇五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国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远程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就这次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由于机会难得,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其中,认真学习,精心完成作业,收获良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培训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培训是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同时,心理健康的教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调适。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调适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
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三、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问题的调适。
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微笑对人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微笑面对人生的困境。
2、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微笑面对人生
(二)新课激趣
1、下面我们先来一个故事吧?(听录音故事)听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快乐和物质占有多少有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烦恼,在生活中如果同学们像张婷婷那样,心理承受力差,遇到不顺心的小事就哭,一天哭好几次,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乐观开朗的人。那么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乐观开朗的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后回答,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快乐的人?(讨论后生答师板书)
1、乐观战胜烦恼,微笑面对困难。
2、在生活中找快乐、在学习中找快乐、在玩中找快乐。
3、要学会幽默。
(三)活动实践
1、议一议
如果你在放学回家时下雨了,你没有带伞,你会像小铃那样想,还是像小成那样想,你会怎样看这件事?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每处理好一个问题,你就会增长一定的经验,你就会有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就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2、想一想
请几个同学表演步高新的故事。如果你是步高新的同学,请你帮助他,用什么办法让不高兴变得高兴起来。好,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再请几个同学来演不高兴变高兴的故事。
3、说一说
同学们,当你遇到不讲理的人,当你遇到使自己生气的事,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呢?
4、谈一谈
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态?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微笑面对人生,做个乐观开朗的人。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笑口常开,笑对人生,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快乐的成长。
课后反思
这节课培养了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微笑面对人生,做乐观开朗的人。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对差生不可冷漠,不能挖苦,要宽容、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老师所授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上,如果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他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
6.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六
为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培养责任感。
二、活动时间
2011年4月25日-5月25日
三、活动主题 责任伴我成长
对社会负责,培养社会责任感; 对他人负责,培养利他行为; 对人生负责,培养自我责任感。
四、活动内容 1.“红色影片欣赏” 时间:4月25日
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在4月25日,我院自律中心全体党员及发展对象,在主楼206一同观看了红色影片《建国大业》,回顾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影片展现了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大家都很认真的在观赏,完全被影片的内容及气氛所吸引。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2“诗歌朗诵大赛”
时间:5月8日
值建党90周年之际,5月8日晚6点,我院在校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办了主题为“颂红色经典 让责任伴我成长”的诗歌诵读赛。同学们用他们各异的风格围绕着主题深情地朗诵着,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诠释着对诗歌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听众的思绪随着选手的精彩诵读,驰骋在建党以来九十载辉煌的历史之中,情感也不由跌宕起伏,时而感慨,时而欢喜,时而骄傲;一首《沁园春·长沙》慷慨激昂,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将此次朗诵会推向了高潮;《五月的天空》则展现的是清新雅丽、柔和而又不失刚强的一面,让人耳目一新;最后本次诗歌朗诵赛在一曲《红旗飘飘》中落下帷幕
3.“心理健康培训”
时间:5月15日
为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帮助心理委员更好更快地成长,5月11日晚上,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在W12阶对武进校区2010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我院派出代表参加培训。
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预警和援助体系中最基础的力量,负责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起着联络学生与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师的桥梁作用。培训以“心理委员成长之角色定位”为主题,向心理委员们明确了基本素质要求,澄清了职责范围,并介绍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对全体心理委员提出了保密的要求和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期望。
整个培训活动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完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讲座之后还将进行不同主题的小组辅导活动
4.“心理短剧”
时间:5月15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大家的幸福感意识,我院自律中心于5月15日晚6在W8阶隆重举行了以“让责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短剧大赛,应邀出席本次节目的嘉宾评委有数理学院学工办主任常愉老师,数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李大鹏,上届短剧大赛冠军之一李彦杰等。我院自律中心全体成员以及08,09级部分同学也来到了本次节目现场。
比赛开始,首先由电科091班代表队为我们带来《回家》,讲述了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父母的教诲下改过自新的故事,同学们欣赏表演的同时也沉浸在那些我们熟悉而又温馨的画面中。他们在舞台上表演的非常投入,台下的观众欢声一片,嘉宾们也都拍掌鼓励着。一个个幽默,动人的短剧在上演着,台下观众的情绪也跟着此起彼伏。中间我们穿插了游戏互动环节,热情的观众与我们的主持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全场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互动游戏后比赛继续,应数091的《试戏》再次把我们的比赛气氛推向高潮,他们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最终经评委团的认真公正的评选,来自应数091班代表队的《试戏》脱颖而出,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最后,比赛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比赛圆满结束。
同学们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过程中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相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仅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目的,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身边浓浓的幸福感。
五、总结
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的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地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人生,多关注当今社会的动向,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不遗余力,努力探索,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7.素质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七
关键词:云南农大附中,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是在遵循人的自身发展和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教育活动, 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条件下, 我校主要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通过改革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落实学校德育大纲,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强化实践实验环节, 深化考试制度改革, 发挥学习小组作用,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和途径, 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人文素养、团队精神、理性意识的教育,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促进个性、身心和谐发展,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应以促进素质教育为方向, 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推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陶宏开教授认为, 人的素质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专业素质、整体素质、心理素质。 (1) 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广博的基础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巧及实践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 必须是把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和相应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这才是真才实学, 这样才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取得实际成就。 (2) 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独立生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生理健康状态, 以及在体育、美术、音乐、舞蹈、语言、写作等方面的特长。 (3) 心理素质。这是三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成分, 其内容主要包括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及自我平衡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发展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但是占主导因素的还是教育。
心理素质的优劣, 不仅与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关, 还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从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来讲, 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越高, 他对事物的认识肯定也就不一样, 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人以及社会;从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来讲, 也就是陶宏开教授对自我平衡能力的解读, 心理越是健康的人, 他肯定积极面对生活, 一颗健康的心, 托起的是一张灿烂的脸。心理是脑的功能,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而人的行为又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 因此, 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将决定着个人的行为。从这一点出发,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务必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心理弱点的勇气, 掌握有效地调控心理过程与状态的方法, 自觉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而且也为学生的其他素质 (专业、综合素质) 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而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条标准。 (1) 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2) 心理活动耐受力。指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 周期性节律。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4) 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后果, 如记忆水平下降等也越严重。 (5) 暗示性。易受暗示的人, 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 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6) 康复能力。指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 (7) 心理自控力。 (8) 自信心。其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 (9) 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 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0) 环境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 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 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 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由此可见, 如果素质教育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 要么影响专业素质的提高, 要么导致综合素质的低下。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这是其本身特点决定的。
1.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人的发展
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 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心理教师比较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时教师着眼于学生学习、择业、情绪以及人际关系上的种种问题, 但是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来发展学生自治、自我调节的能力, 完善心理素质。
2.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身心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才能奏效。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 重视积累学生各方面的资料, 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特殊问题, 充分发展学生特殊潜能, 防止其人格发展中一些不良偏向的滋生。这些对于学生素质结构的完善无疑是有益的。
3. 心理健康教育有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独特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经常运用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以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人的心理状态, 恰当地解释人的行为, 并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专门的机构组织实施教育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分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 通过学科教育、班主任培训、心理辅导及讲座,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 以人为本进行教育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禁止对班级学生贴标签, 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发展学生的特殊潜能, 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此外, 还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 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以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进度和表现, 再根据具体情况, 用心灵沟通的方式进行教育。
3. 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
学校为了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 由心理老师开设专题讲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 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 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 转变学生的行为。”因此, 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 进行释难解惑, 提供调适方法, 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 防止产生偏差心理。
4. 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连, 所以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学校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家长沙龙, 让家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并以家庭教育指导为链接, 从而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加密切, 达到全面了解学生, 进行特殊辅导的目的。
总之,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工程, 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用心探索, 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抓好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 稳定乐观的情绪, 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性、情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小学语文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者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生理成熟期提前,自我意识增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毅力和责任感,受不了挫折,喜欢激励但却缺乏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虚心好学的精神。我校是由中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中学23个,小学17个),学生1844名,其中寄宿生1419名。针对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有必要引起学校的关注与重视,尤其小学生在环境和心理方面表现出的种种新问题,使得加强心理辅导教育更加有必要。
从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我校每周都开设有专门的心理课程,但由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在我校起步晚、水平低、专职人员少,这项工作真正富有成效的开展还没有落到实处,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比较缺乏,而对于问题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也只是起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要解决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光靠开设一两节心理课程是不起作用的,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力量。而且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辅导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情感的培养,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及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它更多地是感受、体验、领悟和情感的培养。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上学期新接的一个班,让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初步涉足了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是新接的班,我常因一些学生不能认真的对待作业而愤懑,当我厉声斥责这些学生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他们眼底里的不知所措。“下次要认真一点!再不认真对待,就叫你的爸爸妈妈来陪读!”丢下一大堆的命令和狠话。然而接下来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犯这样或那样本不应该犯的错误。这使我常感疲惫,也曾暗自落泪,觉得这是自己教育的失败,甚至让我对教师职业一度的产生过倦怠情绪。我觉得自己完全算不上一个聪明的教师,有太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因此,我不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
王晓春老师在《做一名聪明的教师》一书中写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用宽容的心和无限量的爱心去启发、引导他们,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把铁锻成钢。于是,我一改往日的严肃,与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交谈式的谈话“同学们,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时要把课本和字典放在旁边,如果遇到不会写的生字词以便于你们及时的查阅。做完作业之后要回头去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或是疏忽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试着去做做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师多么想每天都能收获你们的笑脸和拥抱啊…”逐渐的,孩子们开始认真起来,作业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哦,原来“鼓励就是最好的喝彩”。
在周记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倾诉各自的心理感受,宣泄各自的积怨。有的学生涉及到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学生诉说着离家的难舍与想家的痛苦,有的学生因不想让父母失望而为成绩焦灼忧虑,有的学生在诉说某位教师待人如何不公…通过日记,我可以了解学生近期的动态,思想与情感,内容多少并不做评论,此时教师只是一个读者、倾听者,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迷茫或是不解耐心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他们如何记事、如何写人提出合理的指导建议。孩子们开始敞开心扉将日记视为与老师心灵沟通的平台,也很乐于写日记。此刻我更加坚信,小学语文课是可以在合适的环节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呢?
我班有个学生朱x,性格内向很少引起旁人的注意。上课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满脸通红,课间也总是安静的坐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你追我跑的嬉笑打闹,遇到与别人相对的目光就会默默地低下头。课上我常鼓励他:“说一说你的看法吧,不要管它对与错!”他却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我知道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胆怯心理,这种心理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通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不敢正视他人,局促不安且不自觉地约束自己。这种心理会使人逐步走向自卑、退缩,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甚至影响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期中,因为与同学之间的一点小事,他竟然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甚至从学校偷跑回家。他的母亲也是万般无奈,多次因对孩子的担忧而向我哭诉。通過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朱x从小就特别内向,由于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农活比较多也很少有机会带他出去,所以他的活动空间很小,缺少与人交往的经历,长此以往形成了他这种胆怯心理。就该生不正常表现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建议其家长经常来学校探望他,陪他到一些公共场所去游玩;在家时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发他独自去商店买所需物品,到邻居家借东西等。同时建议家长多鼓励,尽量不对他训斥或是否定性的评价,经常与学校联系,保持家校步调一致。
事后,我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原来小学语文课也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思想启迪还是审美情趣及情感熏陶方面,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适时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地真实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不仅促进学生语文技能的提高同时更加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7-1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总结07-0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怎么写08-14
实习生心理健康培训总结09-29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0-29
1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报告09-28
小学“阳光心态 健康成长”五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总结11-03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总结08-24
第十八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总结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