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题哲理散文

2024-09-07

是非题哲理散文(11篇)

1.是非题哲理散文 篇一

是非对错我已冷漠散文

因为无聊所以会用上网打发时间,因为无聊,所以会去书店,因此,认识了你,从网络到现实,从现实到网络,一步一步,开始我是疯狂的,如今,不知道为什么,对你我依然喜欢,只是不似从前了。前几天我很生气的发火因为你喜欢他就可以目中无人,就可以居高临下吗?关注你,只不过因为你也同样喜欢他。甚至因为你给我的回帖,而感到悲喜交加,其实我又了解你多少呢,我又喜欢他多少呢,与你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直到刚才,认真的重读了一遍你与他点点滴滴。我才明白,我们并不是同道中人,我喜欢的始终只有他而已,喜欢你只不过觉得你们相似罢了,你可以说我不专情吗,因为你我们闹矛盾,因为你我们第一次隔着万水千山冷战,那几个小时,多么难熬啊。我都忘了我们是怎样挺过来的!现在静静的想想那十几天,是谁陪我度过的,是怎样让偶尔还会笑的前仰后合的我,变得心事重重,变的伤春悲秋,变得喜怒无常,变得厌倦繁华,甚至连笑也不会,就算是强颜欢笑,我也不屑了。为什么?我好像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了,内蒙待了三年,将我所有的喜怒悲欢都化为一潭死水。我不知道我活在现实还是在梦境,我不知道会不会也有一个八年的时间让我来分清楚。现在,唯一的牵挂的是你,也只有你,能触动我的喜怒哀乐。流言蜚语和背后的指指点点我已不在乎了。七年了我从未离开过网络,至今!是不是还要继续下去!不置可否。在网上学到的比现实学到的东西要多的多!

有一些人,从未见过,注定总会相见的,有一些人,虽是见过了。注定要成为陌生人!虽然朋友们总是关心的说我傻。但我始终相信,我们是有那么一段缘分的。六年前的擦肩,六年后的离奇邂逅,也许是老天怕我们六年前都不成熟,那个时候不懂得珍惜,如果相遇终是会落得不欢而散的结局。所以给了我们彼此一个六年的时间去磨练,去体会,去学习,在历经沧桑之后再相遇,结局也许会是截然不同的`,而过程毋庸置疑的也是截然不同的!其实人生何必要有:“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等诗句呢?无论开始甜蜜也好,最后结局悲痛也罢。

只不过是因时间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罢了。曾经固然美好,但终究是回忆,不能把它拉回现实!曾经我为那些人走茶凉的故事,感伤的泪流满面。而今,纵是红尘里的生离死别。我也无动于衷了,只因为冷漠了,看开了,只因为心中住着一个你。我有如他的你,有一群真挚的知交好友,虽未曾谋面,但我依然觉得你们就在身边!我没什么遗憾了!那天我冷漠的走在狂风暴雪中,我想让一切都被雪覆盖从此冰封,可是被覆盖的始终只有绿叶红花,瞬间一片白茫茫。那一刻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的纯净。那场雪就如一场梦,太阳出来了,雪化了,梦醒了。一切还回到原来的样子!即使这样,我也始终不敢忘掉我厌倦的红尘里有一个你是我的救赎!前世的擦肩,今生的邂逅,来世我们执手走向天涯!

2.是非题哲理散文 篇二

关键词:散文名篇,教育哲理,现实教育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以“传其事以为官戒”即以寓言的形式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进行纳谏。以展现其对社会不满和期望改革之决心。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 也夹杂着幽默之成分, 其中也不乏教育智慧之光芒。本篇文章就人教版高中 《语文》 教科书中所编选的三篇文章荀子之 《劝学》、柳宗元之 《种树郭橐驼传》 和龚自珍之 《病梅馆记》 来分析其各自隐喻表达含义并进一步揭示其蕴含的教育哲理。三篇选文就时间分布而言, 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上古、中古和今古三个重要时期。虽然每一作品生成动机各不同, 就发生语境而言也并非专为教育认知而表达, 但文中却隐含着共同教育思想, 这无疑为现实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试图从教育角度按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微观教育三个层面来论述, 挖掘其各篇文章所蕴含教育智慧达到古为今。

一、 《病梅馆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方针

此文作于道光十九年, 龚自珍被迫辞职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本, 以束缚人们思想;另一方面, 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思想统治下, 人才遭受严重压抑和摧残。 《病梅馆记》 就是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文章开篇就把人置于一片梅林之中, “皆产梅”的“皆”字说明梅产地多, 分布广。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 尤江浙一带人才济济, 这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作了铺垫。就在人们感慨“江山待有人才出”之意境时, 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病梅产生缘由, 指出是文人画士对梅的特别嗜好和审美情趣决定的。他们认为“梅以曲为美, 直则无资;以欹为美,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密则无态。”于是“砍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以一种病态的被歪曲了的美学标准来“以绳天下之梅”, 江浙之梅皆病正是“砍、删、夭、锄、遏”之结果, 揭示了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 进而生动形象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扼杀人才的狰狞面目。面对当时“万马齐喑究可哀”之局面, 龚自珍直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他进而指出, 世上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必然趋势, 应让其按照自身规律自然生长, 如违背就是对他们本性的摧残。这反映到现实教育中, 中小学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 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由。

面对以上弊病, 作者决心疗梅, “予购三拜盆”, “誓疗之”, 可见其行动果断, 疗梅之方法是“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为实现其目的“甘受诟历, 辟病梅之馆以疗之”旗帜鲜明地表明其立场和决心, 敢于面对现实, 与传统势力奋斗到底的决心。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疗梅的心志, 面对如此之多病梅, 慨叹自己空暇不多, 闲田不多, 以自己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之局面, 即便如此还是用“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来表现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从以上论述看, 《病梅馆记》映射和抨击了现实教育过失, 传统应试教育波及面之广, 学生受害程度之深。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 以分数来衡量一切, 抹杀学生天赋, 造就出的学生缺乏出类拔萃之才。然而教育改革不是一番风顺, 道路曲折漫长, 任重道远,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 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自由解放, 给予适当监督和引导使其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上培养特殊才能, 在教育中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种树郭橐驼传》:“顺人之天, 以致其性”的教育原则

此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作品, 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现象而言的。中唐时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 除了缴纳正常捐粟外, 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以致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 一文统辖全局总原则: “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此处“天”是指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 “性”是指树木的个性和生长习性, 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要“顺”, 其生长习性要“致”。我们教育就是要遵循生长的自然规律, 进而实现学生完满个性。为了更好贯彻这一教育原则, 就要做到“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这四个环节无一例外的指“树木”即学生。“本欲舒”即在教育中疏导学生, 使其心情愉快的学习;“培欲平”指传授的知识要讲求“度”, 否则会过犹不及;“土欲故”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心理学上的“统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必要联系;“筑欲密”指所学知识要扎实的巩固。由此看来, 柳宗元自然主义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可与今天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相媲美。

在上面四个环节做好后就“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这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意指在教育中, 知识一经传授给学生, 就让学生大胆自主去实践。再者教师要热爱学生, 做到真正“教书育人”。面对当时现实, 针对一些违反自然主义教育规律做法, 柳宗元给予猛烈抨击。“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爱之太殷, 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做只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其实毫不掩饰的指出我们现实教育弊端。在应试教育下, 学校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来选拔人才, 没真正按照“育人”规律教育学生“以致其性”。其次,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爱之太思, 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是我们溺爱孩子的真实写照, 这样培育的孩子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吹雨打的。

三、 《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

《劝学》 是荀子代表作, 也是《荀子》 开篇之作。“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中心思想:一方面是说学习重要意义, 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方法也是不能停止的。

为了论述学习之重要, 连用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过程可有所提高和发展。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人改造可改变原来状况。据此推理, 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 成为一个有道德学识之人。荀子认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中规”的轮要使“其曲”, 金要利需“就砺”, 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可见学习之意义重大。荀子同样用五个比喻论述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以前之不足, 把“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 强调空想不如实学。接着从生活经验谈起“跂而望”不如“登高”看的广阔,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效果。此效果获得并非人本身固有条件不同, 而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据此理, 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 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提出时难能可贵的。

学习态度与方法方面, 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 逐步积累。先正面设喻“积土成山, 可以兴风雨, 积水成渊, 可以生蛟龙。”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全在于“积”。同样, 人要达到“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之境界就必须先积善成德。再从反面设喻, 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之过程。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贵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 骐骥本身条件虽好, 如止于一跃达不到十步, 驽马本身条件虽差, 如能锲而不舍, 也可以跑很远。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 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我们的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 如是这样, 再艰深的学问也可学会。最后用蚯蚓的 “ 用心一” 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 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荀子关于学习观点无论是学习意义还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值得继承借鉴, 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有必要的。

四、三篇散文名篇之特色

(一) 强烈的教育现实性。以上三篇文章, 从其内容看, 荀子《劝学》 篇意在督励初涉学者明确学习的意义作用, 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和龚自珍 《病梅馆记》 则可看作是对现实教育过失的影射和抨击。给现代教育敲以警钟, 指导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 说理的情感性。三篇文章都发自作者真情实感但又超越个人情感, 字里行间隐含着普世之情即关注人才培养。通过其隐喻策略不难发现, 《劝学》 意在使人明, 明其 “ 学不可以已” 之大道理;《种树郭橐驼传》 意在使人信, 信其“顺人之天, 以致其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原则是育人之术; 《病梅馆记》意在使人感。感其“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对社会之重要。

(三) 表达的综合性。三篇散文将叙事、描写、说理、抒情融为一体, 说理深入浅出, 以小见大。《种树郭橐驼传》 通过叙事与说理将“养树”与“养人”有机结合起来, 《病梅馆记》 通过描写与说理描绘出一幅“万马齐喑”的局面, 进而为打破此局面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古代文人著作中蕴含着先进、高明的教育理念, “学不可以已”、“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教育哲理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有待对其进一步发掘汲取营养为现实教育之用。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2]汪贤度.柳宗元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3.是非题哲理散文 篇三

关键词:散文名篇 教育哲理 现实教育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以“传其事以为官戒”即以寓言的形式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进行纳谏。以展现其对社会不满和期望改革之决心。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夹杂着幽默之成分,其中也不乏教育智慧之光芒。本篇文章就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所编选的三篇文章荀子之《劝学》、柳宗元之《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之《病梅馆记》来分析其各自隐喻表达含义并进一步揭示其蕴含的教育哲理。三篇选文就时间分布而言,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上古、中古和今古三个重要时期。虽然每一作品生成动机各不同,就发生语境而言也并非专为教育认知而表达,但文中却隐含着共同教育思想,这无疑为现实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试图从教育角度按宏观教育、中观教育、微观教育三个层面来论述,挖掘其各篇文章所蕴含教育智慧达到古为今。

一、《病梅馆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方针

此文作于道光十九年,龚自珍被迫辞职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本,以束缚人们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压抑和摧残。《病梅馆记》就是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文章开篇就把人置于一片梅林之中,“皆产梅”的“皆”字说明梅产地多,分布广。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尤江浙一带人才济济,这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作了铺垫。就在人们感慨“江山待有人才出”之意境时,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了病梅产生缘由,指出是文人画士对梅的特别嗜好和审美情趣决定的。他们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资;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于是“砍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一种病态的被歪曲了的美学标准来“以绳天下之梅”,江浙之梅皆病正是“砍、删、夭、锄、遏”之结果,揭示了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而生动形象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扼杀人才的狰狞面目。面对当时“万马齐喑究可哀”之局面,龚自珍直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他进而指出,世上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必然趋势,应让其按照自身规律自然生长,如违背就是对他们本性的摧残。这反映到现实教育中,中小学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由。

面对以上弊病,作者决心疗梅,“予购三拜盆”,“誓疗之”,可见其行动果断,疗梅之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为实现其目的“甘受诟历,辟病梅之馆以疗之”旗帜鲜明地表明其立场和决心,敢于面对现实,与传统势力奋斗到底的决心。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疗梅的心志,面对如此之多病梅,慨叹自己空暇不多,闲田不多,以自己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之局面,即便如此还是用“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来表现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从以上论述看,《病梅馆记》映射和抨击了现实教育过失,传统应试教育波及面之广,学生受害程度之深。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以分数来衡量一切,抹杀学生天赋,造就出的学生缺乏出类拔萃之才。然而教育改革不是一番风顺,道路曲折漫长,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自由解放,给予适当监督和引导使其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基础上培养特殊才能,在教育中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种树郭橐驼传》:“顺人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原则

此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作品,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现象而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缴纳正常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以致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社会背景。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统辖全局总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此处“天”是指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性”是指树木的个性和生长习性,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要“顺”,其生长习性要“致”。我们教育就是要遵循生长的自然规律,进而实现学生完满个性。为了更好贯彻这一教育原则,就要做到“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四个环节无一例外的指“树木”即学生。“本欲舒”即在教育中疏导学生,使其心情愉快的学习;“培欲平”指传授的知识要讲求“度”,否则会过犹不及;“土欲故”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心理学上的“统觉”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必要联系;“筑欲密”指所学知识要扎实的巩固。由此看来,柳宗元自然主义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可与今天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相媲美。

在上面四个环节做好后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意指在教育中,知识一经传授给学生,就让学生大胆自主去实践。再者教师要热爱学生,做到真正“教书育人”。面对当时现实,针对一些违反自然主义教育规律做法,柳宗元给予猛烈抨击。“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做只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其实毫不掩饰的指出我们现实教育弊端。在应试教育下,学校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来选拔人才,没真正按照“育人”规律教育学生“以致其性”。其次,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爱之太思,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是我们溺爱孩子的真实写照,这样培育的孩子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吹雨打的。

三、《劝学》:“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

《劝学》是荀子代表作,也是《荀子》开篇之作。“学不可以已”是贯穿全文中心思想:一方面是说学习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方法也是不能停止的。

为了论述学习之重要,连用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过程可有所提高和发展。直木“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人改造可改变原来状况。据此推理,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学识之人。荀子认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木要改造成“中规”的轮要使“其曲”,金要利需“就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之意义重大。荀子同样用五个比喻论述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以前之不足,把“终日思”与“须臾学”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实学。接着从生活经验谈起“跂而望”不如“登高”看的广阔,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都能获得良好效果。此效果获得并非人本身固有条件不同,而是“善假于物”的结果。据此理,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提出时难能可贵的。

学习态度与方法方面,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逐步积累。先正面设喻“积土成山,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之所以有如此之功效全在于“积”。同样,人要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之境界就必须先积善成德。再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成江河。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之过程。其次从“舍”与“不舍”来论述贵在坚持不懈的学习道理。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止于一跃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差,如能锲而不舍,也可以跑很远。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我们的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如是这样,再艰深的学问也可学会。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荀子关于学习观点无论是学习意义还是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值得继承借鉴,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都是有必要的。

四、三篇散文名篇之特色

(一)强烈的教育现实性。以上三篇文章,从其内容看,荀子《劝学》篇意在督励初涉学者明确学习的意义作用,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病梅馆记》则可看作是对现实教育过失的影射和抨击。给现代教育敲以警钟,指导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说理的情感性。三篇文章都发自作者真情实感但又超越个人情感,字里行间隐含着普世之情即关注人才培养。通过其隐喻策略不难发现,《劝学》意在使人明,明其“学不可以已”之大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意在使人信,信其“顺人之天,以致其性”的自然主义教育原则是育人之术;《病梅馆记》意在使人感。感其“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对社会之重要。

(三)表达的综合性。三篇散文将叙事、描写、说理、抒情融为一体,说理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种树郭橐驼传》通过叙事与说理将“养树”与“养人”有机结合起来,《病梅馆记》通过描写与说理描绘出一幅“万马齐喑”的局面,进而为打破此局面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古代文人著作中蕴含着先进、高明的教育理念,“学不可以已”、“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拘一格降人才”等教育哲理值得我们进行反思,有待对其进一步发掘汲取营养为现实教育之用。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2]汪贤度.柳宗元散文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4.眼睛(哲理散文) 篇四

眼睛

文/旖旎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而这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生的指路明灯,能看穿人的心理,能洞察世界。还有一种眼睛只能意会不能传神。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里,在不同的心情下,在不同的人物面前,每个人的眼睛都会表达出不一样的眼神。

在不同的时间里: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儿,他的眼神似乎什么都看不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渐渐明亮,表现出了微笑、好奇、天真、温柔、清澈、真诚等等的眼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眼神被炽热、渴望、迷茫、无助、傲视、寂寞、失望、阴险、愤怒、背叛等等所代替。

这个变化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在生活中表达出的眼神只有那几种,且从来没有恶意;而有的人或许以上所有眼神都表达过,表达过这些眼神的人,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经历过某些事以后,所以所用的时间没有人能确定。能读懂这些眼神的人,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不经意间就能读懂,有的要用一生去琢磨。在不同的环境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用一生摆渡养活自己,他的眼睛大多盯着通往渡口的路,那种期待而平静的眼神仿佛从没有变过。有时一个上午都没有行人过河,他就与老烟袋里冒着的烟雾缠绵着、等待着,等待一大早到对岸读书的十几个学生。

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老人都坚持着。因为老人说,希望小村里的孩子都能走出这个穷山沟,读不好书哪能走出去啊。是的,为了穷山沟里的孩子,老人心甘情愿免费为他们摆渡。这一摆就是几十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于是从老人笑眯眯的眼睛里,读到了那种美好,看到了那种希望。

在医院手术台上拿刀的医生,如果眼睛不专注,或许就会有一条生命从他的指尖下终结;在各种车辆驾驶座上的驾驶员,如果不眼观六路,或许就会有一条生命甚至几条生命失去;在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如果不全神贯注那后果谁都可以想象;还有运动场上团体赛的运动员,他们相互间能读懂每一个眼神,这些眼神就是一种无声的指令。而这种眼神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多镜头里,在很多人与人之间,都能发挥到最佳意境。

有一种眼睛从生下来就看不到光明,姹紫嫣红、花开花落、高楼大厦、青山绿水、海市蜃楼在他的眼睛里都是一种想象。但为了生活,这一类人大多能自强不息。每当看到街头小巷那些算命的盲人,抑或是唱着地方小调的,我总会拿出点小钱给他们,我认为,无论他们给一些人算得准不准,或者唱得准不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以这种方式来养活自己,总好过那些不劳而获的所有人。

《二泉音乐》,听到这首伤感至极的二胡曲,就不能不想到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他从小随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在上海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可他二十多岁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后遂以街头卖艺为生。他创作了好多音乐作品:《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以及《二泉音乐》等流传至今。阿炳,一个从人生的靓丽风景线上跌入低谷的艺人,他的刻苦努力,他的坚强信心成就了一个民间音乐家,一生共创作了二百七十多首音乐。阿炳,或许借助音乐这个工具表达出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或许用音乐给世人的心灵以感染、启迪。

阳光,一个《星光大道》舞台上脱颖而出的模仿秀歌手,他把他的光明折射在不卑不亢的命运里,他把他的光明揉进了歌声里,带给了大家纯美的享受,或许,台下的观众都是他的眼睛。

不同的心情,一个人当心情好的时候,面部表情是很平静的,眼睛仿佛总是笑眯眯的,从这个眼神里看到的是温柔、善良;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面部表情是很阴沉的,眼睛仿佛充满敌意,从这个眼神里看到的是迷茫、失望、愤怒。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好奇的眼睛连着一个好奇的心情,对所看到、所想到不明白的事物不弄个清楚就不会罢休。然而,有些事情当弄清楚后又会觉得很后悔,若是这样,还不如睁一眼闭一眼来得轻松。

在不同的人物面前,就拿一个出轨的丈夫或者妻子来说吧,他们的眼睛或许就像变色龙,在第三者的面前,眼睛总是透露出柔情、担忧、崇拜、放荡等等眼神;而在妻子或者丈夫面前,眼睛里折射出的总是哀怨、不屑、严肃。久而久之,那个妻子或者丈夫终于从另一半的眼睛里看到了背叛,原本美丽的眼睛从而失去了光华。

一路走来,对一些眼睛、眼神还是有所了解的:真诚的眼睛,从眼神里读出了友好,在这种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朋友;阴险的眼睛,从眼神里读出了可怕,在这种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敌人。而微笑的眼睛充满活力、充满爱意,从眼神里读出了春天般的温暖;失望的眼睛总是很无助、很呆滞,从眼神里读出了寂寞、凄凉;还有一种眼睛更可怕,就是背叛,从这种眼神里读出了谎言、陷阱、金钱、权利。

有人说两只眼睛常常发生矛盾,一只太天真,一只太阴沉,于是眼前一片混乱。曾经我的眼睛或许就是这样看问题的吧,天真的时候,是在少女时代,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无忧无虑。可是,不经意间学校篮球场上一个潇洒的身影吸引了我,那双微笑的眼睛更是迷住了我,从此那个身影、那个微笑烙入了我幽深的窗口。我从那个眼神里读出了真诚,读出了温情,读出了未来。无数个日夜,心中充满渴望与幻想,期待有一天从窗口中透出的光能刺穿那个身影的心脏。可任性的我只能把种种想法深深埋藏在心底,却又忍不住常常拿出来梳理。梳着理着时间从我的指尖就滑过了几十年。这些年中,无关风月,无痛无痒,有时候还一闪而过地嘲笑自己。有人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不得不引以为戒。可如今,红尘再次邂逅,那个身影不再挺拔,也不再潇洒;那双微笑的眼睛里只有渴望、寂寞、埋怨、无助、沧桑,更多的是迷茫。这让我原本平静的心湖不得不泛起层层涟漪,可最终留下的只是一世悲凉。这不得不让我另一只眼睛一度阴沉着,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5.高考哲理散文阅读 篇五

高考哲理散文阅读训练——安勇《分析题》(附答案)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会员整理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同学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6分)

(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8分)安勇《分析题》参考答案

(1)bd(b项“热爱生活”错。d项“沮丧、气愤”错。)(2)五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善于思考,思维活跃„„

搜索更多关于 的资料 篇二:高考哲理散文阅读 篇三:高考哲理散文阅读

6.哲理的唯美散文 篇六

“木兰姐,你在这啊,我到处找你呢。”一个脸上充满稚气的小女孩边跑边说,可木兰仍未缓过神来。

“姐姐,你怎么不理我了,是不是巧儿又淘气了,巧儿下次不敢了,木兰姐别生气了。”说着说着巧儿便哭了起来。

木兰这才回过神来,将巧儿轻轻地搂在怀中:“巧儿一直都很乖,姐姐没有生气,姐姐在想事情。”说完便在巧儿的脸上亲了一下,巧儿也用小手搂住木兰的脖子开心地笑了。

“姐姐,你在想什么事呢?可不可以告诉我啊,我很想知到。”巧儿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可爱极了。

木兰看着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说,但她还是讲了:“又要打仗了,而且要在我们这征兵,我父亲年纪太大弟弟年龄又太小了,怎么办啊。”木兰眼中充满泪水,却又不肯在巧儿面前流泪。

“当兵呀,多威风啊,我真羡慕你,能有一位很强的父亲,到那时你就是我们大家的小英雄了,多好啊。”她的眼中仍充满了孩子气。

木兰松开她的手,站起来背对着她说:“你太小了,根本不懂战争,很少有人能平安地回来,战场就是杀场。”

巧儿那颗纯净的心也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那可怎么办啊,木兰姐要不先让他们去我家躲躲,能安全些。”

“不行,国家要兵必有皇帝的苦衷,我们不能逃避的,只有面对。”木兰转过头眼中投来坚定的目光。

“你有好办法了?太好了,什么办法啊。”巧儿开心的问。

“你要保密,这件事只有我们俩知道,不许和别人说。”木兰说话时有一种少许的严肃,这让巧儿有些不知所措,慌忙地点了点头。

“在我们家,我是姐姐我要去从军,你要在我走了以后帮我照顾一下。”木兰笑着说,眼中闪着泪光。

“不,我不让姐姐去,姐姐别去行吗,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吧,姐姐你别去了,行吗?”巧儿哭着拉住木兰。

“好妹妹,别哭了,你太小了很多事你不明白,但你要记住,面对成长,我别无选择。”说完木兰便走了。

“姐姐,你别走了,我舍不得你啊。”巧儿哭着看木兰离去,“面对成长,我别无选择。”这句话一直回想在她耳边。

巧儿擦干了泪水,脸上带有一丝丝的微笑:“姐姐,我明白了,我为你祝福。”

面对成长,别无选择。

哲理唯美散文:让我们选择宽容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幼小的飞蛾在烈烈的灯焰上挣扎。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心,试图将蛾儿救出来。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巨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这一夜,昭君无眠。

宫廷的阴森,和亲的艰险,异国他乡的冷清和两国永九的安定。宫廷的冷落,空虚,猜嫉像阴影一样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国的疾莫,排挤,思乡却又像一股寒流袭击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碟血沙场,那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蘋蘋跳动......面对这一切,也许有人会说,皇的那么多女儿为什么不去,皇帝也那么自私。

昭君完全可选择自私,不去和亲。她知道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众多公主中没有人愿意去,而这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的一笑,似乎就解决了。

她的出塞换来了两国的永久安定。同时,也赢得了人们对她的认可,她美丽,但她当年的宽容的选择更美!

昭君给了我们一份宽容的美丽,父亲给我的则是一份宽容的博大。

;海纳百川可,有容乃大‘在我的心里,父亲真的如大山一样,具有博大的胸襟。而博大的胸襟则是生活中点滴小事的体现

夏天有小孩偷果园里的水果被父亲当场抓住了,而父亲并没有大怒,只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然后让他们走了;每次和母亲吵架,大多时候都不是父亲的错,父亲总是低头听着,不去争辩,渐渐得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母亲开始理解父亲,现在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

弟弟是一个淘气的小男生,一次,将邻居家的玻璃砸碎了,邻居竟找上门指着父亲的鼻子骂,侮辱父亲生了个没教养的孩子,父亲忍了,只是给人家低声下气的道歉,玻璃多少钱我们家赔!

他知道尽管是小孩,打碎玻璃就是不对的。忍一时风平浪静,以后邻居还照样相处,不然,如果僵下去,邻里之间可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多不好啊

7.壶嘴的曲直是非 篇七

主张壶嘴直为上的主要代表是李渔。他在《闲情偶寄》卷四《居室部》有“茶具”一节, 其中具体说到茶壶嘴的制作和选择标准:

“凡制茗壶, 其嘴务直, 购者亦然, 一曲便可忧, 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 酒无渣滓, 一斟即出, 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 星星叶, 入水即成大片, 斟泻之时, 纤毫入嘴, 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 斟之不出, 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 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 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他的意思很明确:制作茶壶, 壶嘴一定要直, 选购的时候也要按照这个标准, 壶嘴一曲其功能就让人担忧, 曲两曲简直就成了废物。因为装茶的器皿和装酒的不一样, 酒没有渣滓, 一斟就出来了, 所以酒壶嘴的曲直可以不讲究;而茶是有形体的东西, 即使是星星点点的小茶叶, 入了水就变成了大片, 斟的时候, 容易进入壶嘴, 使壶嘴塞住。喝茶是愉快的事情, 如果这样斟不出来, 就让人非常不痛快。茶壶嘴直就可以保证没有这个毛病, 就算有时塞住了, 也方便疏通, 不至于很难办。

李渔时常喜欢发人之所未言, 所说未必都可当真, 不过这段话听上去明确痛快, 我初读时没有想, 就觉得可以认同。

后来读《茶具》一书, 前言中论及茶具改进, 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给碗形茶器加上盖子, 另一个就是将短而直的壶嘴, 慢慢改成细而长的两弯或三弯嘴。而这种改进的目的, 是“为了茶香不泄”, “保持壶内的茶味”。这就是认为壶嘴弯曲的好, 和李渔的看法不一致了。

壶嘴曲直, 谁是谁非?仔细考虑, 又可发现两者看似针锋相对, 其实是各有侧重。壶嘴直, 是为了出水流畅, 壶嘴曲, 是为了茶香不泄。各有各的道理, 有一利则有一弊。直乎?曲乎?颇费思量。也许, 喜欢简单痛快、注重“饮”胜过“品”的人, 不妨选择直壶嘴;性格温和收敛、注重“品”的境界多于实用性的人, 可以考虑曲壶嘴。

当然, 若是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便是上上大吉。比如, 茶嘴可以设计成曲的, 但是在壶内加一个大小恰与壶盖口等大的金属滤层, 将茶叶和茶汤分成上下两层, 而壶嘴设在下层。或者在壶身和壶嘴连接处加上一个嵌入式的小的塑料滤网。这样都可以在保证茶香不泄的同时, 确保茶叶碎末不会堵塞壶嘴。这两种方法, 日式茶壶中都可见到, 似可借鉴。

就我所见, 虽然李渔大声疾呼, 但清代的茶壶嘴仍很多是弯曲的。再看眼下的茶壶, 直茶壶嘴成了绝对的主流。看来现代人是越来越注重实用了。或者说, 为生计所迫、为快节奏所驱赶, 性子越发的急躁了。然而, 茶心即闲心, 若要得茶中之乐茶中之清茶中之和茶中之幽, 还是要缓一缓, 静一静, 定一定, 才好。

8.话题人物是非题 篇八

面对这样热闹的话题纷争,哪个媒体又愿意放过一番炒作?SOHI曾也做过赌王何鸿森分遗产的家事儿,还有大家都为之同情的汤唯,朝鲜崇拜者金正日,死去的苹果国王乔布斯等等等等。配合适时的热点,无论是人物或事件,作为版面噱头,引发或引爆话题性,从而搏一搏收视或可读率,是任何一个媒体人必有的工作范畴与敬业精神。对于媒体人来说有是非就像有肉吃一样可喜可贺,我们目的明确,在舆论圈里利用所有可用,或心甘情愿被他人利用的互相依存。

SOHI五月刊本也想借由舒淇与苍井空的火热程度,长篇大论的将两人一起开个独特视角的专题报道。或许这效果回报会很不错,但后来却放弃了引爆话题性的大好机会。

关于她们的走红与热议,难道真的代表国人思想空前开放了吗?如果真的开放,应该就不会有之后这么激烈的争议了。这也是SOHI放弃做此文章的原因,任何报道向来的效果不论是出于客观,善意,或是澄清都是火上浇油的。因此哪怕观点出于好意,报道中不得不重复出现的字眼对她们来说都是一种无意识的伤害。我们最后选择了冷淡处理,不问是非,放过目过。

作为媒体人,有这种分不清利弊的迷茫观念或许是一种失职。我并没忘记自己要做一本出色的好杂志,但同时我也想做一个好人。

9.感悟生活哲理散文 篇九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10.哲理性散文 篇十

属于自己的风景,从来不曾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永远只是路过。天地太大,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亮丽的风景都能拥有。

一辈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每一颗心,都有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愫和某一道风景永远关联着。人生的风景,是物也是人。

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人生,空手而来,必然空手而归。在你我的时间尽头,一切都将化成云烟。因此,在拥有时,要好好珍惜;失去之后,要舍得放开。

失去之后还紧追不舍,最终追回来的只有无尽的落寞和悲伤。能拥有的即使再不堪也比会失去的强,只有懂得珍惜,舍得放手的人,才能邂逅越来越好的拥有。

正确看待自己的拥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就能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清闲有清闲的寂寞,也有清闲的快乐;繁忙有繁忙的热闹,也有繁忙的烦恼。

任何东西都是祸福相依的。因此,得到了别骄傲,要珍惜自己拥有的;没有的别失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在于过程,犹如生命在于成长。平淡不是无味,而是生活的真味;平淡不是无所求,而求得的恰是人生的本质。

高山峻岭能够为我们贡献惊奇,但平原上的稻香麦浪,才能满足我们的真正需求。任何激越的爱情,都会回归于柴米油盐;任何辉煌的人生,都将恬淡于平静的回忆。

说不清生命的味道,分不清人生的滋味,得有得的滋味,失有失的味道。生命的过程中,五味俱全,失落时我们不能不伤情,得意时我们不能不欢欣。

我们总是把人生的种种得失,融入于我们的感情,得之则喜,失之则悲。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平平淡淡,人生就是这样,坎坎坷坷,起起伏伏。

量有多大,心有多静;心有多静,福有多深。心静不静,和环境无关。最深的宁静,来自最宽广、包容的胸怀。福深福浅,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

11.新生儿护理是非题 篇十一

乳头,顺其自然就好。(√)

专家解析:足月新生儿出生3~5天出现乳腺肿大,大小如蚕豆到鸽蛋大小,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称为生理性乳腺肿大,男、女宝宝都可能出现。这是因为受到妈妈体内激素分泌的影响,一般会在2~3周后消退,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如果给宝宝强烈挤压乳头,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发生新生儿乳腺炎,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就有不少类似的病例。如果是女宝宝,炎症还可能导致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当发育为成年女性时,会影响到泌乳。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民间这种“挤乳头”的育儿传统做法是错误的,没有科学根据。新生宝宝百天时一定要剃百日头,这样长大头发才会更黑、更浓密。(×)

专家解析:有不少父母认为,给宝宝剃百日头,甚至之后还会频繁地剃头,以为这样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更好。其实小宝宝头发长得好坏与剃头毫无关系,这是不科学的说法。

宝宝头发数量的多少、色泽、曲直形态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与人的体质、营养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头发好,宝宝的头发会好;如果爸爸妈妈头发差,宝宝的头发也会差一些。另外,宝宝长头发和长高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只要没什么疾病,大部分宝宝的头发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长发育,渐渐由稀到密,由黄到黑,与出生时头发多少无关。如果天气炎热或是宝宝湿疹较重,可以给宝宝将头发剪短。

宝宝小时候鼻梁扁,经常给他捏一捏,长大后鼻梁就能变高、变挺,看上去会更漂亮。(×)

专家解析:其实多数宝宝在1岁前都是瘪鼻梁,两眼间的距离会比较宽,有的宝宝鼻穴上仰还呈“朝天状”呢。其实,除极个别遗传代谢病外,这都是正常的,是典型的婴儿的外貌特征。这是因为人的颅骨发育领先于面骨及鼻骨,要一直等到1~1岁半后囟门闭合后,面骨及鼻骨才开始加速生长,鼻梁也就慢慢长出来了。而且要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后才会日趋成熟,面部结构也基本“定型”,这时人的鼻梁会逐渐隆起,鼻梁低也就随之消失。所以,特别希望父母不要“揠苗助长”,采取“捏鼻子”的老做法,以免使宝宝稚嫩的鼻子受到伤害。

如果经常给小宝宝捏鼻子,不但无济于事,还可能给宝宝带来危害。比如,会损伤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宝宝会很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而且,还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逆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如果宝宝鼻梁过低,同时伴有眼距过宽,双眼外角上拾,体格发育慢,智能低下,应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遗传性疾病。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也会使宝宝鼻梁骨发育滞后,补充鱼肝油是保证宝宝今后鼻梁骨正常发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新生宝宝出生后,要给他把腿绑起来,这样能预防罗圈儿腿,以后才能使腿长得更直。(×)

专家解析:绑腿的做法一般被称为捆“蜡烛包”,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胎儿在妈妈子宫内四肢呈屈曲状态,出生后这种姿势还需要维持一段时间,如果非要用包裹、捆绑的方法去改变这种姿势,会影响婴儿的自由活动,还有以下的危害:

1.限制了四肢的活动,影响血液循环,使肌肉的感受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影响脑的发育。

2.如果把宝宝包裹太紧,容易造成宝宝髋关节脱位。

3.如果硬拉直腿,把两腿绑在一起,使大腿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臼窝的发育,也容易引起脱位。宝宝洗完脸,用母乳抹脸皮肤会变白,还能治疗湿疹。(×)

专家解析:给宝宝的脸上抹乳汁是不会使皮肤变白的,还会造成宝宝脸上汗腺口、毛孔的堵塞,容易滋生细菌。正确的做法是,在宝宝洗脸后,及时涂抹婴儿护肤油。而湿疹多半是由过敏引起的,母乳中并不合有治疗过敏的有效成分,没有治疗湿疹的功效。而且生湿疹的宝宝皮肤屏障已经受损,再涂母乳,只会使皮疹越发严重,只有及时就诊才是安全有效的做法。

给小宝宝剪眼睫毛以后就可以长长的说法是错误的,还容易误伤宝宝。(√)

专家解析: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睫毛的长短、粗细、漂亮与否,主要与遗传等因素和营养状况有关。医学研究发现,婴儿的眉毛和睫毛通常会在3~6个月之内自动脱落更换并且长出新的来,所以宝宝的眉毛、睫毛还是让其顺其自然为好。

上一篇:初二信息技术质量分析下一篇:金陵十三钗的观后心得感悟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