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

2024-12-02

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通用2篇)

1.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 篇一

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设

摘要:

社区警务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其核心思想是警察立足于社区,面向群众,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本文从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现状出发,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研究、警务思想、社区民警素质和社区建设方面分析了社区警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从深化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和构建预防犯罪调控机制以及建立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警务;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社区警务建设

引言:

2003年,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文件,做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加强和改革公安派出所工作,大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会议,对于公安工作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区警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逐步被中国警学界和警方所认同,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社区警务作为一项以预防犯罪为主的全新警务理念、警务思想、警务战略,与传统“以打为主”的警务思想、警务发展模式有着质的区别,对于当前公安警务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2、有利于加强警务理论研究,丰富公安警务思想内涵。

3、有利于树立群众观点,推动公安执法领域革命。

正文:

一.社区与社区警务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阐述了“社区”的含义,他认为,社区是一种基于情感、内心倾向而建立起来的富有人情味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关系亲密的由同质人口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们认为,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简单地说,社区就是一种地域性社会。具体地说,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是有特定的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二)社区警务的涵义

社区警务的基本内涵:一是社区警务体现警方和社区的关系,即警方与社区通过警务活动和社区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二是社区警务的目的在于警方和社区共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

(三)社区警务的特征

一是警察形象柔性化。在社区警务中,警察不再是令人生畏的严厉执法者的形象,而是有人情味,注重人际沟通,善于听取意见,做群众工作,提供多方面

服务。二是警民关系伙伴化。社区警务强调警察应和社区成员之间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对策,而不是以管理者自居,从而缓解了传统警务方式所造成的警民关系紧张状况。三是警务工作社会化。社区警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扼制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社会。因而在社区警务中应注重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善于向社会要“警力”,使治安工作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四是治安对策前置化。社区警务本质上是以防范治本为主的战略,不再是单纯追求案发后的快速反应、及时破案,而是注重防范在先,及时发现社区的隐患,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初起萌芽状态。

(四)我国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执行司法机关决定的考察、监督、管制。三是管理户口。四是对辖区内公共复杂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位及居民区,实行居地治安管理,协助辖区内的大型单位搞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减少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五是开展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工作。六是对社区发生的治安和刑事案件,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七是接处警工作。八是以巡逻、守望、巡查、访查、检查为主要执勤方式,严密对社区控制;受理群众投诉,开展对社区居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与社区公众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确保社区平安和稳定。

二.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原有的公安机关领导下的以专门工作与依靠群众相结合为指导方针的基层治安基础工作、群防群治理念及工作模式,实际上是“立足警察、面向社会”。这与当代的社区警务战略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种传统的警务模式的立足点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实践上不利于拓展社区警务的发展空间。在政策和组织领导上制约着对社区警务资源与运作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协调。因此,社区警务改革的方向应由原来的“立足警察、面向社会”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立足社区、面向社会”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

所谓“立足社区、面向社会”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在社区警务的组织实施方面,应当确立“政府领导、警方主管和指导、社区自治组织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性社区警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必须紧紧依托、依赖、服从、服务于社区的发展和建设;

(三)必须立足社区建立公共安全共同利益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社区警务资源;

(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必须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和切入点

由此,我国结合社区现阶段实际情况,创建了“打防控”一体化为主导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

随着社区警务思想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加大了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改革力度,重点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目前从警务机制运行情况看,基层派出所都设立了社区民警,划分了责任区,有的地区还建立了社区警务工作室(站),制定了相应的勤务制度等等。此外,巡警和刑警分别承担了社会面的巡逻控制和责任区的案件破获工作。通过构建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格局和建立基本的警务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公安工作重心由打击向防范上的战略性转移。从警务模式结构上看,虽然各地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创建了符合各自实际的打击型、防范型

和服务型等多种社区警务模式,但是,诸多的警务模式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坚持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区警务思想,并占据了中国社区警务工作的主导地位。

三.新形势下我国社区警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上的问题

1.社区警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上至公安部,下至县、市、区、局都没有设置专司社区警务的专门机构,只是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兼管,这种上下不统一,紊乱的管理体制,极易产生内耗,影响到工作效能的发挥,不利于从整体上推进社区警务战略。

2.社区警务目标体系未健全

由于对社区警务战略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积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目标的设定也不尽合理。特别是对公共安全、犯罪控制、群众满意、降低发案率等方面直接关系到社区警务成效的工作目标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目标的锁链和体系。

(二).警务工作上的问题

社区警务包含了人口管理、群众工作、社会服务、巡逻处警、预防犯罪、开发社会资源以及组织群防群治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内容。目前从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以下突出的问题:

1.开展群众工作不深入。第一,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问题重视不够。第二,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问题解决不力。

2.预防、控制犯罪工作有死角。其一,对群众防范宣传和法制教育不深入。其二,对有犯罪嫌疑的重点人员监控工作不到位。其三,对人口的管理水平不高。其四,对社会面的治安控制能力不强。其五,对诱发犯罪的治安环境改造不力。

3.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工作不到位。其一,治保会的工作组织松散。其二,一些社区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三).运行机制上的问题

1.警力配置不合理;2.勤务时间脱离实际;3.勤务制度不完善

(四).警务保障上的问题

社区警务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务保障,然而,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以及公安机关自身的原因,致使在社区警务工作的保障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1.民警素质偏低。目前,公安队伍人员的构成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警校及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部队转业的干部;招考进来的工厂工人。在这支队伍当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此外,又由于公安机关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定期专业业务培训教育,因而,使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还不适应当代警务工作的需要。2.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在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工作中,虽然公安机关也制定了一些必要的监督制约保障措施,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规定和制度还不尽完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充实。3.警务经费匾乏。社区警务是一项预防与控制犯罪的综合性治理工作,故必然涉及到经费的保障问题。目前,公安机关在开展社区警务的工作中几乎没有经费来源,筹集到的一点资金也是捉襟见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尚不发达以及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思想境界不高的情况下,挖掘利用社会资源的难度可想而知,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制约我国社区警务发展的原因简要分析

(一)社区警务理论研究滞后于警务实践社区警务建设研究。1.维护社区稳定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融合性;2.群众工作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深入性;3.预防犯罪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4.控制犯罪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宏观性

(二)社区警务的思想尚未根植于基层。1.群众观念淡薄;2.社区意识不强 ;

3.治本思想模糊

(三)社区民警素质不适应警务需要。1.社区民警的公务素质不高;2.社区民警的心理素质不强;3.社区民警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弱

五.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建设研究

如何把社区警务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在社区警务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加以运用,对于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必要的和现实的意义。在对中国实行社区警务战略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认识和加以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社区警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重视:

(一)改革现行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深化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

1.明确指导思想。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战略指导思想上,必须立足于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和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仅仅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整体设计,配套改革,全面推进”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符合治安规律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和警务运行机制,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推动公安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建立目标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工作目标体系,实质上是公安机关的一项具体管理活动,对于提高警务效率和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全面设定目标。其次,加强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再次,对目标管理进行总结评估。

3.统一机构设置。高度重视社区警务的组织结构,并对影响警务工作效能发挥的组织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目标。当前,社区警务的组织结构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机构设置的统一和机构的职责任务,建立起上下相统一的专司社区警务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各级专门机构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警务任务。

4.调整勤务制度。建立科学严谨的勤务制度,对于完成好社区警务的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要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就必须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社区勤务制度进行改革。其一,调整社区民警勤务时间制度,建立符合社区警务活动和犯罪活动规律的勤务模式。其二,调整巡警巡逻勤务制度,建立徒步巡逻与机动巡逻相结合的基本勤务模式。

5.健全工作规范。规范的勤务工作,有利于提高警务工作实效和树立警察良好形象。当前健全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要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一是社区警务岗位职责规范建设。二是社区警务程序规范建设。三是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建设。

(二)探索群众工作思路,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

1.拓展群众工作内容。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社区警务发展的问题,更关系到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要开展好社区警务的群众工作,必须以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和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化群众工作的内容,拓展群众工作的涵盖面。现阶段,社区警务的群众工作要从公安本职工作上的要求向群众工作社会化方面进行转移,在立足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沉积户籍、遭受不法侵害的遗留案件等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向帮扶和救助群众的工作上延伸,建立起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2.完善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制度,对于做好社区群众工作非常必要。第一,立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登记、备案、注册等方便群众生活的工作制度。第二,立足于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和完善帮扶和救助等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制度。第三,立足于公安工作本职,建立和完善以“现场办公活动”为载体的定期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制度。因此,建立和完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工作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3.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所谓群众工作方法,是指体现群众工作思想、形成群众工作模式并达成群众工作目标的群众工作程序体系。一是改进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二是改进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方法。三是改进组织群众的工作方法。

(三)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构建预防犯罪的调控机制

1.建立预防犯罪宏观调控机制。社区警务理论认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对犯罪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产生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在于社会的条件、社会的文化、社会的环境等方面。因此说,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从社会这个大吓境中去社区警务建设研究探究,从宏观上进行调节和控制。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社会条件。(2)大力倡导主流文化,改变文化氛围。

(3)开展环境预防设计,改变社会环境。

2.完善预防犯罪微观调控机制。犯罪的发生是犯罪因素对犯罪主体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犯罪因素包含了犯罪动机、犯罪时空条件、犯罪侵害的客体三个方面,当犯罪的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犯罪的行为就会发生。因此,预防犯罪的微观调控机制,就是要改变和切断犯罪因素与犯罪主体间的传感关系,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当前完善预防犯罪的微观调制机制,重点是就是要加强犯罪动机抑制系统、犯罪时空控制系统、被害人防护系统三个方面的建设。(1)立足于社区重点人群,完善犯罪动机抑制系统。(2)立足于社区重点部位,完善犯罪时空控制系统。(3)立足于犯罪侵害对象,完善被害人防护系统。

(四)增强公安发展意识,建立社区警务保障机制

1.建立社区民警教育培训机制。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是做好警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当前建立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先,要提高对社区民警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建立健全社区民警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再次,要加强对社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2.建立社区警务监督制约机制。社区警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到群众工作、人口管理、执法办案等诸多方面,不仅要求民警要有较强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还要求民警要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法规的常识以及执行政策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加强监督制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更关系到社区警务实施的有效性。所以说,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当前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的工作中,要重点突出对社区民警群众工作,执法办案的监督,严防出现影响警民关系以及伤害群众感情的恶性案件发生。

3.建立社区警务法律保障机制。市场经济是一个法制社会的经济,政府部

门开展的一切事务都要依据法律。社区警务建设研究公安机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社区警务战略,虽然根本的目的在于遏制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在法制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的特定历史时期,实施社区警务,尤其是在挖掘利用社区资源、改造诱发犯罪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必然会触及到一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引发法律争端。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带头遵守法律,提高法律的自觉意识。当前建立社区警务法律保障机制,要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对事关全局的大问题,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立法或政府出台规章的依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法治建设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的法治化进程。

六.总结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警务理念,必然对原有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乃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所形成的警务工作模式、方法特别是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从深层意义上讲,它是一场警务工作理念与方法的重大变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警务发展模式必须紧紧围绕社区的稳定发展这一中心策略,联系实际,寻求不断发展。

本文利用社区警务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应该如何进行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由于全面进行社区警务建设所需政策指导的复杂性,加上笔者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时间所限,对有些问题的思考认识还不够深,有些对策的可行性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在此,笔者抱着学习的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以求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中外社区警务》鲍遂献汪凡中国社会出版社

2.《社区警务论》张兆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最新社区警务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谭井权光明日报出版社

4.《警察文化的功能及其塑造》李书方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学报

5.《中国社区警务研究》李忠信群众出版社

6.《犯罪学》宋浩波郝宏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7.《最新社区警务工作指南》熊一新 王太元群众出版社,

2.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 篇二

情况的汇报

市局调研处: 自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以来,我局按照公安部要求和省厅统一部署,强力推动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厅“7.9”会议精神,市局党委专题研究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狠抓“十项任务”和“一警为主、多警联动”工作落实,立足于警务室建设、警力配臵、职责任务、工作机制、警务保障等方面内容。有力促进了社区农村警务建设,推动了三项建设的整体发展。现将07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现状

目前,全市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共计720个,其中:城市区警务室和城中村警务室共计231个,民警299人;农村中心警务室469个民警563人。管辖4000人以下140个社区;管辖4000-8000人以下318个社区;管辖8000人以上60个社区;管辖9000人以上202个社区。

三、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狠抓投入,警务室正规化建设明显进步。

一是配齐装备人员,解决了“没法干”的问题。全市新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警务室硬件建设。全市720个警务室,办公用房面积普遍达标;电脑、交通工具、录音笔、照相机等必要设施全部配齐;互联网、公安网全部接入警务室;市区网上警务室全部建成;全市720个警务室,全部落实了一区一警或一区多多警。连续三年组织机关优秀民警下社区锻炼。截止2010年12月31日,市、区两级公安机关有

360民警自愿报名到警务室工作。

二是强化培训教育,解决了“不会干”的问题。围绕群众工作方法、信息采集、“十项任务”等内容,市局分批对全市警务室835名民警进行了培训。

1、起草了社会矛盾化解方案。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专题培训、着力提高民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强化我市的重点人口、监外执行管理工作和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结合2010年治安工作要点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等文件精神,治安支队召开派出所基础业务培训会。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具体方法,解决长期困扰基层民警对监外执行罪犯和采取强制措施的监视居住、治保会审人员概念不清、管理措施混淆的问题。

3、印制下发了我市的重点人口、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台帐,解决了长期以来各分县局管理台帐不统一的问题。

4、对下一步基层民警如何提高岗位技能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各分县局治安部门要针对去年分县局干部调整以后,多数派出所民警工作岗位变动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局培训内容,举办培训班,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其次要求警务室民警要结合自身业务将培训和自学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三是落实激励措施,解决了“不留人”的问题。民警月200元津贴补助、警务室年5000元办公经费等激励措施相继落实。为7名符合条件,长期在警务室工作的民警分别解决了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待遇,在广大民警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和震动,调动了广大民警扎根基层、安心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室配备电脑 1120 台,其中社区警务室全部实现双网接入,开通了网上

警务室警务信箱,农村警务室接入开通了公安网。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大会战,建立健全基础工作信息化考核机制,将信息采集、维护和应用落实到社区警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了我市警务室基础信息采集率动态地保持在90%以上。

(二)抓示范引导,民警争先创优意识明显进步。

一是市局从全市720个警务室中筛选出45个硬件配备、治安基础条件、民警综合素质等方面较好的警务室,作为示范警务室,在装备、人员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培养,全力开展“四大活动”。同时,将这45个示范警务室的工作方法、典型事例,在市局《社区和农村警务》期刊上分批刊发,为其它警务室树立榜样,提供借鉴。在榜样的带领下,广大民警扎根基层、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的意识日益增强,先后涌现出一批爱民为民的民警典型。农村警务室有杨海峰常世飙,城市警务室有李虹、谷丽丽等。11月22日至27日,省政法委副书记杨国文一行我市考核检查平安建设工作,专程到兴隆花园、中泰世纪花城、贴廓巷警务室视察,对我局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卓有成效,希望全市公安机关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是抓宣传造势,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明显进步。市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知名网民座谈会、“警营开放周”、“媒体走进警营,共铸和谐洛阳”活动,组织社区(辖区)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区居委会干部、特邀警风警纪廉政监督员(督察员)1500余人分批参观了市局巡警支队、特警支队、110报警台、警察博物馆、消防支队,展示公安队伍的新气象、新变化。各级宣传部门围绕“争创活动”,组织邀请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记者大张旗鼓的对全市社区(农村)警务工作进行宣传,正在洛阳电视

台热播的30集系列专题片《警民情深》,在社会各界及民警内部产生强烈反响。今年以来,先后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上刊发、播发各类报道268篇(次)。市局宣传处每周编发一期《社区和警务工作周报》,在全市社区、农村范围广为发放,有效提高了我市社区警务社会知晓度、增进了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公安机关认真开展社区(农村)警务,保一方平安的努力和决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纷纷采取不同方式关爱民警,支持公安事业发展。10月28日上午,洛阳市男科医院向市局赠送 “健康VIP体检卡”500张,为广大警务室民警开展免费体检。市第五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心理专家刘淑梅教授带领有关专家,走入基层派出所,深入社区民警中间,接受民警心理健康咨询,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民警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工作动力。

(三)抓信息采集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侦查破案能力明显进步。

“信息大采集”是“四大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民警工作量的一项硬指标。市局和各分县局群策群力,多方筹措资金174万元,建成开通了“边界接入平台”,确保了警务室公安内网运行安全。坚持日通报、日排名制度,强力推进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四大活动采集录入各类基础信息采集166052条。积极开展网上作战工作,全市刑侦部门利用信息系统串并各类案件161串859起,从中破案671起。市局刑警支队和老城分局刑警大队连续20个昼夜的紧张工作,从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入手,通过综合运用刑侦基础信息系统进行比对,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一举破获老城区“9.25”特大入室盗窃案,为受害群众追回被盗现金6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全市开展了以“构建警民和谐”为主题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工作。

一是出台了《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警务方案》、《争创人民满意警务室活动工作方案》、《关于建立“多警联动”机制工作意见》及《深入开展四大活动,积极策应命案攻坚及打防刑事犯罪工作的通知》通过爱民大走访活动,对走访中掌握的不安定困素,群众需办的事项及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社区民警分类梳理、分别登记、逐条研究、逐项落实,通过开展活动,为广大群众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全力确保社会政治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最终实现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是基层派出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分别采取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在网上设立警务室等方式,主动征求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三是坚持每月召开社区民警工作汇报会,辖区群众座谈会,向辖区群众述职并接受评议,认真接受群众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型企业、市直执法部门、新闻媒体代视察和评议公安工作,落实合理化建议,不断改善公安队伍的自身形象和作风,努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四是在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中扎实开展“一讲一述一会一评” 活动。“一讲”即:社区民警每个月要利用平安夜校,召开警情研判分析会,向群众上法制宣传课,发布提示性预警信息,传授防范

经验,组织引导辖区居民以“邻里守望”为主要形式的群众自防和社区巡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防范网络,形成互动的新型社区防范机制。“一述”即: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每月要向辖区居民进行一次述职,汇报当月社区警务工作完成情况和群众需办理事项办理落实情况。“一会”即:每月召开一次治保主任或单位保卫组织负责人会议,指导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加强沟通协调。“一评”即: 以社区为单位每月由辖区居民对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进行评定。

五是按照省厅制定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十项工作任务”要求,对我市的城乡社区民警的职责任务、考核进一步细化量化。

(二)建立和完善“一警为主,多警联动”机制。

“多警联动”是社区和农村警务的一个亮点和创新。交警、刑警、巡警等警种发挥与社区(农村)联系紧密、业务覆盖面广的优势,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农村,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活动,有效解决了警务室民警“孤军作战”的问题。市局党委委员、局长助理、刑警支队长李红江带人深入社区,回访未破盗窃案件受害人,帮助群众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交警支队举行了交警业务进社区启动仪式,将17项市级机动车和驾驶人业务下放到县(区)大队办理。经侦支队筹资制作宣传版面52块,举行了“经侦宣传进社区”活动,将打击假币、假发票和传销犯罪的战场向社区延伸。巡警支队印制一万册安全防范宣传手册,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经营商户及广大居民发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纪委策划组织了经营开放周活动,警令部、政治部、外事处、科技通信处、财务处、后勤处、督察处、宣传处等单位“一把手”高度重视,也都积极围绕“四大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帮助警务室民警落实“十项任务”。

活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共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158个,发放法律宣传、安全教育等宣传资料382203份、为群众办理各类好事1000余件。各警务室都能主动与消防、交通、刑警等部门联系,建起多部门、多警种的联动协调工作机制,由社区民警独立作战转向多警种配合作战,把各警种的力量都向警务室集中,各警种的工作都向警务室延伸。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信息化机制,内网和外网都建立起来,配备了电脑,使民警、协管员在警务室就可以采集、录入和维护心细,建立互联网警务室。

(三)全面推出以“派出所与办事处联动、110与民调中心联动、警务室与社区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三个联动”

接处警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综治工作中心与派出所对非警情进行联动处臵工作方案》、《综治工作中心与派出所对非警情联动处臵交接制度》、《综治工作中心与派出所对非警情联动处臵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使联动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明确派出所民警所接的非警情案事件,能在较短时间解决的,不移交办事处;凡派出所民警短时间难以解决的案事件,应迅速向办事处报告,并经现场签字交接后,由办事处或社区组织人员进行调处。三级分工协作,科学处臵110接处警中的非警情案事件,一是凡涉及家庭、邻里等较小的矛盾纠纷,办事处接警后,通知社区书记,由社区书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处,并限时上报调处结果;二是凡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居民之间发生的较小纠纷,由办事处综治工作中心主任带领办事处和社区有关人员进行调处工作,或指派综治中心、社区和办事处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调处;三是情况紧急,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时,由综治工作中心主任向办事处领导汇报的同时,迅速带领人员赶到现场进

行调处,必要时通知办事处主要领导、区有关部门领导亲自到场参与调处。此外,办事处对派出所移交的案事件进行调处后,有关情况除办事处保管一份外,还要将调处登记表及时向派出所反馈,使派出所及时完善各项处警资料,进行备案。

四、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工作中创新的经验做法

(一)抓工作结合,服务中心工作能力明显进步

把深入开展 “四大活动”与命案攻坚及打防刑事犯罪紧密结合,狠抓矛盾纠纷排查,严防可防性命案及各类案件发生,努力创建零发案社区,同时加大信息采录力度,积极服务网上破案、追逃。工作中,全市公安机关共走访居民、暂住流动人员720593人,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69余条,预防制止因矛盾激化可能引发的伤害、杀人案件13起,查处、破获社区(农村)治安、盗窃案件776起,网上破案45起,追逃7名。通过入户走访,有力策应了全市行风评议工作,从掌握情况看,较去年位次应有较大的提升。今年前10个月全市共立刑事案件11559起,较去年同期下降25%。全市229个社区有53个社区实现“零发案”,占总数的23%,2974个村组中有1484个实现零发案,占总数的49.9%。

(二)抓方法创新,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工作中,鼓励基层进行工作创新,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开展工作,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一是积极探索社区警务联动防控机制,整合资源“四位一体”,探索大型企业集中区社会治安防控新模式。洛阳市涧西区国有特大型企业有6个,企业员工多,家属楼院有417个,家属区老旧,且人口每年以2400余人的自

然增长速度剧增。近年来,在企业的改制重组中,受企业效益下滑因素的影响,过去的楼栋看管、门岗值班等治安防控措施受到削弱甚至丧失,导致家属区日常管理及安全防范难度加大,不安定因素日益突出。如何做好大型企业集中区社会治安防控,涧西公安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一拖生活区为试点,整合群防群治社会资源,建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打、防、管、控新格局。由涧西区政法委按照“警民结合、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由政法委派驻到洛阳东方控股有限公司的平安建设服务官牵头。协调公安机关、辖区办事处、一拖生活区物业公司、企业内保组织一拖保卫处,共同研究制定了的“四位一体”社区警务联动防控体系。涧西分局珠江路派出所兴隆花园警务室创建了“平安建设志愿者协会”,全市著名书法家李松茂担任会长,发展住户中的电视台记者、律师、物业人员、环卫工人、保安等140多多人为会员,统一佩戴“红袖箍”开展邻里守望、义务巡逻,实现了社区案件的大幅下降;嵩县县局城关派出所新城警务室,在辖区个体业主中组建义务巡逻队,由城关镇退二线的党委书记担任顾问,具体组织协调,目前已发展队员40余名。这40余名义务巡逻队员全部是在当地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个体业主,致富不忘回报社会。除开展夜间巡逻、维护治安外,在民间矛盾调解、群众危难险重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受到县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洛龙分局古城龙富小区警务室有效开展预约服务制度,警务室张贴《预约服务卡》,求助群众在任何时间都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预约服务卡》上,并留下自己的地址、电话,社区民警能在第一时间知晓群众求助,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切实有效服务群众,入户走访工作开展扎实。廛河分局龙泉社区警务室紧紧围

绕“十项工作任务”开展工作,在指导治保会巡逻的基础上,警务室争取资金在社区主要路口、要害部位安装闭路监控系统,有效开展技防设施;东车站警务室及时更新网上警务室内容,民警实名开办博客拉近与网民距离,开门评警,同时还有效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偃师岳滩警务室依靠村委及村办企业搞好技防监控设施,家家安装“气死贼”无线报警器,警务室设监控平台及村内居民平面图,居民家监控报警,警务室平台立即显示村内几号报警,电脑便显示报警位臵、户主姓名及电话,便于民警迅速出警询问情况,村内还安装高清晰摄像头4个覆盖主要路口,由于技防监控措施到位,村内现已没有发生过案件。栾川城关镇伊河南岸警务室民警常世飙把警务室的巡防队员分成班,划分了路线,每天采取定时、定点巡逻和不定时、流动巡逻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实行分组、划线、定点相结合的模式,根据辖区地理位臵系城乡结合部的特点,辖区内部分住户在农村居住分散,乡间小路崎岖狭窄,徒步巡逻费时费力,不能保证快速出警的能力,为了构建网格化、机动化的巡逻模式,常世飙主动找有关部门领导协调,在原有一辆巡逻车的基础上,又配备警用摩托车7辆,每天24小时保证3辆摩托车6个巡防队员进行包片不间断巡逻,有效的震慑了犯罪,预防了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大力开展“争创人民满意警务室”活动

2010年6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人民满意警务室”命名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会议。市政法委、市综治办、组织部、人事局、各县(市)、区政法委书记以及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警务室民警近400人参加了会议。市人事局副局长、公务员局局长李书理宣读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2009年度人民满意警务室的决

定》,我市按照“群众满意率、民警熟悉率”必须达到90%以上的严格标准,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考核、复评,最终在全市720个警务室中确定零一四社区等6个警务室为“人民满意警务室”,由市政府专门发文进行命名表彰,每个警务室奖励5000元、警务室民警记三等功一次。

五、警务机制改革后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市区社区警务室实现了与社区居委会同址办公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实现“做大做强派出所、做专做实警务室”的工作目的,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真正实现“福民、为民、便民、安民”。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城市区实行定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动。

(二)制定出台了警务机制改革后社区和农村警务职责分工、工作制度、绩效考评细则并对城市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大队长、中队长和改革后的警务室民警分层次就业务工作、职责任务、工作方法分层次进行了大规模培训有力的推动了城乡社区警务建设的有序发展。

(三)结合全省治安系统“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全警学李虹 提升满意率”活动

2011年1月30日,洛阳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向李虹同志学习的决定》(洛发„2011‟3号),号召全市党员和群众向李虹同志学习。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转作风、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市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中深入开展“全警学李虹,提升满意率”活动。开展“全警学李虹,提升满意率”活动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

件精神、实现公安工作全年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是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群众满意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一是与践行“洛阳公安精神”相结合,学习李虹同志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的政治品质。二是与公安业务工作相结合,学习李虹同志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时代精神。三是与“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相结合,学习李虹同志心系群众、真诚为民的爱民情怀。四是与“环境创优年”活动相结合,学习李虹同志克己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五是与“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相结合,学习李虹同志不断创新为民服务、社会管理的新举措、新方法。

(四)组织开展了 “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

市局于1月27日组织“警务室开放日”和 咨询服务日”活动。各警务室民警要提前通知多警联动中负责指导、分包、联系警种部门领导和民警参加“警务室开放日”活动,并于当天邀请群众走进警务室,积极开展警述民评活动,并大力宣传网上警务室主要功能和服务措施,赢得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警务室民警对辖区群众的熟悉率还不高,实有人口的管理还有欠缺。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警务室辖区面积大小不

一、治安状况复杂程度不

一、警力配臵不一造成的。

二是部分警务室民警年龄结构老化、素质欠佳、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意识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有效信息的采集和利用率上。通过统计数据,一部分警务室民警还不能够真正利用采集录入的信息资料为执法破获案件和追逃提供情报线索。

七、下一步深化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全面推进基层基础业务建

设的意见和建议。

1、结合2011年全省治安管理工作要点以实有人口管理、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派出所建设、管理为重点,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大力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信息化建设。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以全面推广应用社区警务信息采集应用系统为抓手,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大会战,建立健全基础工作信息化考核机制,将信息采集、维护和应用落实到社区警务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警务室基础信息采集率动态地保持在90%以上

3、全面推进警务室等级评定工作。加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强力推进警务室民警专职化。在加快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调整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心警务室建设。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要求,积极发展警务室群防群治队伍,更好履行警务室职能作用。严格实施警务室考核标准,全面开展警务室等级评定。发现培育警务室民警先进典型。

4、强力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按照“多警合一”警务机制改革的要求配合市局相关单位,推动派出所建立“岗位设臵科学,职责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紧密”的勤务模式。建立健全日常接处警运转机制,及时有序参与警情处臵,确保警情处臵到位、交接流转严密、案件办理规范。

5、加强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关键在于民警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市要在现有的计算机培训机制的基础上,长期有效的开闸民警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将计算机

应用情况作为其上岗和工作考核的重要方面,切实提高广大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上一篇:政教处主任辞职报告书下一篇:航运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