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2024-09-14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共16篇)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一

在忙忙碌碌的几周里,我们结束了我们非常喜欢的模具钳工课,我们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不仅仅做出了锤子、二类样板,而且更加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力和技术能力。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老师的辛勤工作和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使我们看似是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完不成的任务都在规定时间圆满并且在老师肯定的情况下赢得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我们的实训本次主要的内容有拆装冲压模具、模具的安装及维修。

拆装模具是我们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做什么事,都要从简单的事做起,模具也不例外。对于拆模具来说,我们学模具的应该都不陌生。首先要认清模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从上到下依次是:模柄、上模座、导套、垫板、凸模固定板、凸模、钢性卸料板、导料板、凹模、导柱、下模座板及相应的螺钉、销钉所组做成。

拆模具应先从导套、导柱入手。用手锤敲击导套,左右两导套敲击伸出长度应均匀相等,敲击直至使上下模座分离,此致分离上下模座成功。然后用已准备好的相应号的内六角扳手准备旋出上下模座的螺钉。旋出螺钉后各模板均以落下。但还有销钉连接,我们任用内六角螺钉扳手和手锤相互配合锤下剩余的销钉。此时各模板均以拆卸成功。

模具装配则把上述拆卸内容进行重组装配即可,最后装配已装好的上下模座。

拆装模具时应注意敲击时力道不易超大,以防止模具损坏。同时,应注意旋出的螺钉及销钉应保存不被丢失,以为装配模具准备。

安装与装配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过的字眼,安装是指把已经装配好的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的过程,而装备是指把各模具零件组装成为整体模具的组装过程。那我们接下来讲的是怎样安装模具到机床上。

我们把刚才装配好的模具拿到压力机旁边,因为在安装压力机时我们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要准备的有:两个压板、压板螺钉与螺母、大扳手一个、活口板子一个、螺丝刀子一把、一个长约半米的铁棒,准备好后可以进行安装。

把模具抬到压力机工作台上,首先让上模座按装到相应的位置,此时需要活口板子把上模座安装位置上的螺母旋下,旋下后拿出固定上模柄块后,把上模座放到其中,摆正好其位置使其正中,安装好后旋入螺母。两压板固定于工作台上的“T”型槽中,使其压住下模座板。开启压力机时(由于本校压力机有些略小的问题)应有几名同学相互配合使压力机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具体细节就不过多地描述了,如有想了解详情的模具专业同学自己操作一下就知晓了),进行试模。

我们找好象征意义的“纸壳子”作为条料来试模具,开启压力机后选择“双手”或“脚踏”一般情况下选择用“脚踏”来进行试模。在我们满怀期待,我们的产品刚要出炉时,意外发生了,发生啃模。这就像“理想和现实一样,总是有差距的”,在我心理是用歌词来形容这一时刻的心态“炊烟袅袅升起,模具就废弃”。哈哈,其实我形容的略有些夸张,模具还不至于废弃的程度,我们只需分析好这其中的原因合理修模就可以了。

我们就这样进行到了修模阶段,经老师的经验分析,我们的模具发生了间隙不合理所致,即间隙过小。但是之前我们试模的时候是成功的所以我们的模具是有救的。我组的模具凸模、凹模刃口发生损坏,卸料板发生变形。前者在张旭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在磨床上进行磨掉1~2mm即可,后者利用手锤敲击恢复原形就可以在进行试模。

我组同学齐心协力没说一个“不”字,在没有老师的督促的前提下我们自高奋勇的提前来了一个小时,未曾想到张老师比我们还早,我们的心中纵然树立起一位榜样??,我们说老师“早”,后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老师也高兴地点了点头。我负责磨凹模在磨床上,我们经历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工作,把已经修理过的模具零件拿给老师过目,老师看了看说有一点小漏洞,是凹模刃口上还有一点小小的毛刺,但它已不影响冲模的大局了,老师干脆利落地说:“上冲床”。我们台起模具上冲床,安装好模具后准备试模。万众期待,就在这一冲,是否成功呢?请看下段分解。

话说我们已经安装好模具,准备试模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啊!老师说开始!!我们安照正常的操作规程进行试模,“试模”的声刚一落地。我们开启开关进行试模。

“咔”的一声,试模成功了,我们高兴的相互拥抱在了一起。终于成功了。

我们知道这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试模成功,但是这里却蕴含了我们师生间的团结、勤奋、积极、阳光向上的一种不竭动力啊!伟大

的中国梦,应从我们每一个小小的希望梦开始的。

实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 改革教学模式,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 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为此, 根据高职教育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要求, 在制定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时, 以对准岗位设课程, 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既掌握传统模具制造和安装调试、维护的方法, 又具有现代模具制造和安装调试、维护等先进技术, 能从事模具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维护、设计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领域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 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 其职业岗位能力有:模具制造的能力;模具设计的能力;模具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以及模具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核心能力为模具制造能力。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我们通过认真调查、专家认证, 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 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设计、数控编程与CAM、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Pro/E模具设计、CAD/CAM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 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以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制造类课程三位一体的培养计划。这一体系充分考虑了高职模具专业的特点, 反映了模具技术的发展潮流, 同时兼顾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 还专门设计了职业综合能力培训,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满足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模具行业就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 模具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1.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

(1) 针对专业特点, 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 所以理论教学应力求遵守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据模具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调整课程结构, 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 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 (2)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 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3) 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灌输式”变为现在的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 边讲边练, 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 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 而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如冷冲压模具设计专业课中有关模具结构方面的教学, 学生感到很抽象, 不易理解, 而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结合起来, 到实训室讲解模具结构, 对照实物讲解疑难结构, 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实践巩固理论, 以理论指导实践, 学生不但学会, 而且会学、会用, 主动去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

2.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注重实训环节的设置, 除了安排校内实训课之外, 还安排了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训内容, 如每年一个月的轮岗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及第三年的顶岗实习等。通过实习, 使学生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 学习单位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细心、认真、严谨、扎实、勤奋的工作态度, 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 掌握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建立教学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学生去企业顶岗上班,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建立综合型实践教学基地。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中心的建成, 既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培训, 也可以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 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 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结合, 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把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可以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时的重要凭证, 也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应鼓励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操作、Pro/E等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摘要:文章根据模具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 探讨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实践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2) .

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 篇三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境;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45-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郭志强(1970-),男,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机械讲师,工学哲学双学士,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教学。(广东 广州/510310)

模具工业是制造批量化、自动化的产物,单从这一层面说,模具工业是朝阳行业,社会急需大量的模具制造技术人才。作为示范性专业,我们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脚踏实地的建设,不管从教学质量、就业状况、还是学生的自我发展等各方面都应有良好的效果,才配得上“示范”两字。下文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室建设及校企合作四方面谈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规划与建设问题。

一、教学模式改革

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过程重点是以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两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以行动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模式的主线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步:考虑学生的基础能力,一年级以“四步教学法”为主,重视示范模拟教学,以此规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知识。第二步: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年以“引导文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来自我组织职业活动过程,教师只充当指导辅助的角色。第三步:结合我校实行的“2+1”的“1”,第四学期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确定项目、协作学习、学习评价等步骤综合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改革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思路是以“个性发展、共性生长”为主旨,强调既满足社会需要和市场竞争需要,又满足新生代的多元性需求和个性发展。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典型模具制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关键技术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素质+技能+拓展”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具体说,模具专业以识别和绘制模具图的能力、确定冲压/注塑工艺以及试模能力、冲件/塑件和模具结构的设计能力、模具拆装和测绘能力、合理安排模具制造加工工艺能力、模具的制作和加工装配能力、模具初步估价能力等七个通过企业调查所需的主要职业能力来设置课程,构建体系,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设置相关课程和训练项目,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以适应其多元性需求和个性发展。

2.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不断涌现更新,专业的课程内容也随之更新乃至开发。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逐步从以“课程体系”转变为“综合化课程”到彻底打破课程体系到“学习领域”的过渡。

首先,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塑料模具模块》《冷冲压模具模块》《数控加工模块》《模具加工模块》4个核心课程的一体化模块式建设,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相应的设计软件、实训设备设施;其次,重点的专业基础课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例如《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专业基础课进行了优化整合,以模块化的方式配套相应的实验室和实训设备。最后,为适应当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尝试性开发两个发展方向——《高速铣加工工艺》及《逆向工程技术》,以适应模具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实验实训室建设

没有与本校的实训设施配套的一体化教学是空谈。所以专业的关键实训室必先建立完善,从我校目前情况来看已经有这条件和能力,据此模具专业建立如下四个专业实训室:

模具CNC实训室及机械综合加工实训室与数控、机电等专业共享,共计实训面积2000多平方米。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解决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好就业,就业好。

让学生有实习的去处只是权宜之计,解决最基本问题,校企合作要有目的性,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如模具专业短期要建成跟机械加工、模具生产、模具的应用为主的3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这基础上,技术升级,逐步建立跟模具设计、产品开发有关的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此同时,除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计划外,要逐步具体化、制度化:①制定“订单式”的培训计划;②建立“一对一”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③到企业学习调查研究,开发新工种及其培训计划。

校企合作应该是多层面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第一层面是学习性的合作,如教师到企业学习,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这适合大企业或专业性很强的企业;第二层面是共同开发性的合作,如共同开发某些产品或项目,这适合一般实力的企业;第三层面是指导性的合作,如帮助企业或顾客研发产品或培养员工,这适合小型企业。

本着“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原则,学校充分利用自身和企业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人才培养订单、校企共建实训室、校企文化对接、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已经与东莞劲胜开展“订单”培养;与东莞雅华共建“模具检测技术实训室”,并签订了“企业课堂”合作协议;与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共建“快速制造与精密检测实训中心”,共同开发实训室设备使用手册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操作型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庆发等.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1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大源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桂生.常用教育概念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 篇四

出生年月 1986年7月 身 高 175cm

籍 贯 郑州市 居住地 郑州市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求职类型 应届毕业生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 9月至今就读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9月至206月就读于河南省林州市成人中专

至206月就读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三中

实践经历 10月27日至211月2日于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见习一周 年10月12日至2008年10月26日于中国一拖(洛阳)集团有限公司见习至第二学期1-3周及2007至2008第一学期7-10周与校办工厂金工实习(车、铣、刨、磨、锻、钳、钻等)

技能水平熟练掌握autoCAD、Pro/E、UG软件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注射机构与设计、热加工工艺基础、冲压与塑压成型设备、模具材料、挤压工艺及模具、机械工程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英语、机械设计基础、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自动编程

自我评价 工作方面: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做事踏实认真

学习方面:刻苦努力

心理方面:遭受挫折失败时,自我调节能力好

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历2 篇五

户口所在: 韶关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80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100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模具工:模具工

工作年限: 0 职 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河源,肇庆

工作经历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起止年月:-12 ~ -07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最高学历: 高中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9-07

专 业 一: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9-07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中级证、钳工中级证、数控铣高级证 01899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运用AutoCAD、Solideworks、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中等的电脑知识操作,获得中级计算机证,熟悉钳工相关工作,获得钳工中级证书;掌握数控铣床技术,获得数控铣床高级证书。具有一定的普通话,粤语流利。

详细个人自传

6.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六

一、专业定位

多年来, 专业一直坚持面向山东胶东半岛制造业, 服务区域经济的宗旨, 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003年山东省政府提出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及2011年实施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以威海地区为例, 2011年劳动力总需求为14万人, 而市场总供给仅为7.2万人, 需求比约为2:1, 并且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56.43%) 。

为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调研分析, 本专业主要的人才需求岗位有测绘设计、工艺管理和零件制造等三大类。因此, 专业定位于培养测绘设计等三大核心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对三类岗位进行能力分析, 总结归纳出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 并依此得出专业的培养目标, 即:

面向半岛制造业,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能够从事测绘设计、工艺管理及机床操作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企业的需求情况, 制订了涵盖专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以及方法能力目标等详尽的人才培养规格。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岗证课”对接原则, 确定了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证书, 即四证 (技能证) 换一证 (毕业证) 。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依托完善的教学条件, 实施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3点:

1. 依托“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 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能力递进的原则, 依托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利用实验实训室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 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依托生产性教学工厂开展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利用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能力培养, 以突出个性发展;充分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顶岗实习教学, 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 按产品由图纸到成品的过程, 推行工学结合新模式教学

基于“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原则, 抽取真实产品的真实要素, 按照教学规律设计“仿真教学载体”或选择合适的真实载体开展理论教学;并以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实际产品为实训载体, 按产品由图纸到成品的流程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教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以真实要素营造教学氛围,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真实的企业制度、真实的企业文化、真实的实训载体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校企双方专家剖析机械行业的岗位,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 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任务, 形成工学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图示的是支撑专业各核心能力的课程。

同时把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发展等能力, 最后形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

并按能力的递增和课程之间的支承关系序化课程的关系。

在教学载体和教学内容选择上, 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遵循教学内容来自实践高于实践的原则, 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基于教学工厂的实际产品, 设计或选用教学载体,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重构, 以能力要求为依据, 序化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系统设计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 第一二学期以识岗为主, 主要对学生进行企业认知和安全质量意识等方面的教育;第三四五学期主要以企业跟岗为主,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加强沟通协作, 提高专业技能;第六学期以顶岗为主, 在真实工作环境中, 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 提高职业素养, 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在职业技能竞赛方面, 第一学年开展机械制图与测绘竞赛和CAD二维设计竞赛, 培养学生的零件测绘表达能力;第二学年开展机床操作技能竞赛和零件工艺编制竞赛, 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能力和工艺编制能力;第三学年开展三维设计竞赛, 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利用创新工作室,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和山东省的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注重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实施立体化评价, 根据课程授课方式特点, 改革评价方式,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团队协作等诸多方面。评价方法包括团队评价、自我评价等。

今后的落脚点还是应该放在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课程实施所需的场所和师资问题;紧跟企业发展方向, 引入新技术、工艺, 提高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强化机制,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摘要:为了全面提升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工作中动手操作的能力, 高职院校需要实施与工学结合模式相辅相成的课程教学。下面从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论述.

7.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教学法;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各个高职院校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办学师资和硬件上都有一定基础。这一专业曾是十分热门的专业,学生有着美好的就业前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才能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更好地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具体应用项目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开展的。一般是老师选定教材之后,学生领取教材,接着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然后备课,最后是围绕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项目式教学法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完成项目这个中心开展教学,把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分散到各个项目中。项目中需要的什么理论知识教师就讲什么,能通过学生查手册获得的数据尽量让学生去查手册,让学生少背公式和参数,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完成项目上。

二、教师必须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熟悉所有遴选的项目,拓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完成各种项目。同传统的围绕教材开展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提高自己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师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下,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完成项目式教学。教师要提高动手能力,需要经常地下厂进行锻炼,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实践,把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各种技术都熟练地掌握。

三、选择项目要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所选的项目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直接决定了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先进项目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各种专业知识,就业时能够实现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代表性强的项目教学能把所有知识都整合起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除了要保证足够数量的项目进行教学,同时更要注重项目所涉及知识的先进性和知识覆盖的代表性。在选项目时必须注意结合模具行业先进技术,时刻想着把最前沿的技术教给学生。以《特种加工技术》课程为例,在选择项目时,不能只考虑数控车、线切割和电火花等训练项目,还必须增加更为先进的雕刻技术应用项目。

四、项目式教学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相配套

传统教学的模式往往采用期末统考的考核方式,这是典型的应试考试。主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学生只要在考前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过去,这样的考查在项目式教学中不适用。项目式教学应该实行目标考核方式,应该通过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打分和评价,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更加准确客观,避免偶然性。只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不需要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性。例如,考核《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这一课程时,可以安排一个模具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几天时间内完成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说明书进行审核,然后结合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最后给学生综合评定一个分数作为成绩。

五、配备完成项目的基础条件

现代模具设计很多时候都需要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学校必须配备计算机房和各种辅助设计软件,让学生能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模具项目设计。模具制造需要很多设备,涉及到了基本的加工设备以及数控加工设备。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加工基地,同时开展校外基地实习,完成模具制造的项目教学。只有让学生亲手完成自己设计和加工的模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实现质的飞跃。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较强应用性,只有让学生学会设计常用的模具和掌握模具的制造技术,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通过理论结合操作,符合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通过项目式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对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肖爱民,沈春根.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8.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篇八

机电工程系[专业介绍]发布时间:2009-1-9-15:56:33

一、学制:2-4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专业基本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公共课所定学习任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一种计算机语言。

(2)懂得机械工程、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了解工程中常见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学会一般机电控制的维护与维修能力。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能。

(5)具有CAD/CAM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

(6)证书要求

①英语二级

②计算机一级

③取得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钳工、车工、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等任意两个工种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

1、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

2、自动化加工过程的控制。

3、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数控程序编制与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

5、计算机操作和CAD/CAM软件的应用。

9.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荐书 篇九

您好!

我是XX学院机械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XX届毕业生。我叫XX,来自重庆,本次是从学院就业中心获得的信息,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真心希望能加入贵公司,竭尽我所能为贵公司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我自XX年进入本学院以来,在师友的严格教育以及凭借自己扎实的基础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经过几年不断的学习,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多次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内、校外实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于XX年通过了焊工(中级)技能考试,XX年还通过了数控(中级)技能考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培养我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我的大学文化生活,XX年加入院团委网络部,XX年又加入外联部,这一段工作经历都提高了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团队合作意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业余时间,相继学习了文字排板、VF6.0、C语言等应用软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在专业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差技术,冷冲压技术,模具工艺学等专业知识。

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学习中,我不但养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而且坚持专业与非专业并进的指导思想,努力拓宽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望贵工司领导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我有信心把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好。许多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但是我愿意从最基层做起,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一定会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愿您能给我一次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愿我可以为贵公司的发展添微薄之力。

我渴盼贵公司的佳音,再次感谢您!

此致

10.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十

关键词: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于2006年,2009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专业建设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懂(懂冲、塑模设计),两会(会冲、塑模制造)”专业培养特色,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毕业生走俏,专业对口率高,专业发展势头良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5年获得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立项。

1.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具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等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和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等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构建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六部分组成,同时开设与各课程模块相互渗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其中:在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和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开设全校性的创新創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等有机衔接;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设置专业渗透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省赛和国赛项目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用“★”表示,课程体系简称为“6+★”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

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在校级层面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纳入到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电商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基础。

(3)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此模块为校级公共平台,以通识课程为主,包含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和报告,分为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形式,旨在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4)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依据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等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融入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中。

(5)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

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原则。深入企业调研,根据模具制造业及其新技术发展要求和岗位动态要求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

(6)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此模块为院级平台。对于那些不能改造为学习领域课程但又是人才培养规格达成必须的学习内容以及其它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以实现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拓展和职业精神的树立。

3.设置主干课程

4.结语

立足校企合作平台,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课程情境内容)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校企共同开发,成功建成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吻合度进一步贴切。

作者简介:韩士萍(1974—),女,安徽皖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CAD/CAM。

1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1 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适应不了社会紧缺岗位的需要 (2) 新增师资渠道单一, 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难以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中来“双师”教学师资稀缺; (3) 大多数学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后综合技能模块往往被以模拟生产一种产品 (“纸上谈兵”式的“综合实训”) 所替代, 或者单一实习模块在计算机上模拟训练。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和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 许多新工艺和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 使得传统的设计理论急需得到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2 改革理念及思路

(1) 综合实训, 组织学生进行“工学结合”,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涉及模具材料、机械原理、电气控制、液压传动、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微机原理、数控机床、加工装配等内容; (2) 调整课程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 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实践教学; (3) 强化实践性教学, 使学生真正能够“零距离”上岗, 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实践巩固理论, 以理论指导实践, 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 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集产、教、研于一体, 与专业改革和建设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团队; (5)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训练中心建设,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 (6) 构建立足专业特色, 能够面向学生的专业竞赛体系,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选拔作品参加校外或全国性的技能竞赛, 在竞赛活动中加强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具体方案

(1) 改革教学模式,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方法体系, 对准岗位设课程, 对准实践抓教学; (2) 分析专业人才培养及职业能力目标,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核心能力为模具制造能力, 及模具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实行以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类软件课程—制造类实训课程三位一体的培养计划; (3) 模具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针对专业特点, 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 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互补, 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场地进行实习实训教学, 鼓励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操作、CAD、Pro/E、UG等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4)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 掌握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建立教学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 (6) 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建立综合型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既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培训, 也可以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 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

打破学科体系, 按职业岗位设置课程模块。专业按照“专业+项目+基地”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来进行建设, 积极探索“四融四定”, 即“融专业于产业, 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 锁定教学内容;融设计于教学, 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 锁定教学评价”。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 包括四个方面: (1) 两课模块开设: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 (2) 基础模块开设: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 (3) 模具制造模块: (1) 理论模块: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数控编程与操作、CAM、冷冲压与塑料成型工艺与机械设备; (2) 操作技能模块:制图测绘、钳工实习、冷冲压模具设计、CAD实习、塑料模具设计、模具综合实训、数控机床操作实习、毕业上岗实习及相关课程的职业资格考证。 (4) 模具设计模块: (1) 理论模块: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CAD、Pro/E、UG; (2) 操作技能模块:制图测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冷冲压模具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 CAD实习、毕业设计 (实习) 及相关课程的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是从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去考虑, 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所需项目、任务、素质为基础, 遵循职业能力养成规律, 将基于工作岗位的任务、项目, 贯穿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并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在课程教学方面, 要针对高职教育特点, 坚持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和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岗位项目教学, 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贯彻“教、学、做”一体化, 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 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充分体验项目的完成过程, 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快, 更新也快, 为了使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经济发达地区接轨, 还需要不断关注模具技术的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及专家讲座等形式,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 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 例如多工位级进模技术、热流道模具技术、模塑CAE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 最好是结合相应设计软件操作, 补充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 并掌握相关技能, 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2) .

[2]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求职信 篇十二

您好!我的名字叫XX,作为一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我热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系统学习了模具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业余时间兼职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大学期间,本人始终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在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曾担任过系学生会干部、班级团支书等。在工作上,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并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

在日常工作中,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追求聪明、高明、开明、人格成熟、人性善良、人文深度、人情练达)的崇高境界,以智、仁、勇、精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为人诚实正直,能与人融洽相处,共同进步。

我兴趣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如跑步、羽毛球等,让我认识了不同性格的朋友,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养成的严谨塌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自己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一系列的组织工作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工作经验,使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务实求进的思想。沉甸甸的过去,正是为了单位未来的发展而蕴积。我的将来,正准备为贵公司辉煌的将来而贡献、拼搏!如蒙不弃,给予我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1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实习大纲 篇十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生产实习大纲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模具、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编写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习大纲

一、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习属于生产实习,针对模具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包括模具设计、制造等方面,通过跟班劳动,体验模具设计、装配、调试的基本经历,增强模具制作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通过岗位实习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一)了解模具结构,熟悉设计、制造、装配过程和使用,了解所需工具的使用方法,获得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使用所需的生产知识。

(二)了解模具在调试过程中的操作规程。

(三)理论联系实践,有主要功能操作体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四)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各类模具零件装配的方法。

(五)掌握模具钳工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角尺样板,各类锉刀以及钻孔,攻丝等装配模具基本技能。

(六)掌握模具中关键零件的加工方法,特别是电线切割加工,熟练运用线切割机床对凸模、凹模及卸料板等零件进行加工。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

一、模具拆装

【主要内容】

1.典型塑料模具的拆装

2.典型冲压模具的拆装

3.其他典型模具的拆装

【实习要求】

1.掌握模具安装和拆卸的步骤

2.熟悉典型模具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3.掌握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典型结构,了解注射模具基本组成部分、各部件间的装配关系、熟悉注射模具拆装的基本步骤等。

实习

二、塑料成型工艺实习

【实习内容】

1.塑料材料性能的测试

2.塑料成型工艺装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工艺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的操作。

3.塑料制品质量分析和性能测试

【实习要求】

1.掌握塑料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2.掌握塑料成型工艺装备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工艺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的操作。

3.掌握塑料制品质量分析和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实习

三、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实习

【实习内容】

1.数控注射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模具与注射机之间的安装;

3.注射成型工艺条件的调整。

【实习要求】

1.了解数控注射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熟悉模具与注射机之间的安装关系;

3.掌握模具与注射机的结构配合关系及其工作过程;

4.基本了解注射成型工艺条件的调整方法。

实习

四、注射模的设计

【实习内容】

1.根据模具与注射机的匹配关系,确定模具型腔数目和分型面

2.塑件型腔和型芯的设计

3.注射成型浇注系统的设计(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

4.脱模机构(推出机构、抽芯机构)的设计

5.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控制

【实习要求】

1.理解模具与注射机的匹配关系;学会型腔数目及分型面的确定方法;

2.掌握浇注系统中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的设计要求;

3.掌握脱模机构(推出机构、抽芯机构)的设计原理;

4.学会控制模温(加热、冷却)的方法;

5.初步了解热流道、热固性塑料注射模的基本设计要求。

实习

五、压缩模具、传递模具及中空吹塑模具、挤出成型模具设计

【实习内容】

1.压缩模具的设计

2.传递模具的设计

3.中空吹塑模具设计

4.挤出成型模具设计

【实习要求】

1.使学生在了解压缩、传递及中空吹塑等三种成型工艺原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其模具设计的基本要点,包括压缩模具的凹凸模配合形式、加料室尺寸计算、压机的技术参数校核;传递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加料室结构、液压机选择;中空吹塑模具的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2.了解管材挤出成型机头的口模、芯棒、分流器等工艺参数的确定;拉伸比、压缩比、挤出胀大系数的含义;离模膨胀效应

实习

六、模具制造实习

【实习内容】

1.电火花加工

2.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实习要求】

1.熟悉电火花成型机床加工的基本组成和功用;

2.掌握自动生成程序系统编程,了解ISO代码的编程;

3.熟悉机床系统功能及操作;理解电火花加工的机理。

4.了解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过程及其特点与应用;

5.了解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结构及其功能;

6.学会线切割数控程序编制及机床操作。

实习

七、模具数控编程和加工实习

【实习内容】

1.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及维护

2.常用数控编程指令的应用

3.典型模具零件的数控车削及铣削加工

【实习要求】

1.熟悉常用数控机床操作控制面板;

2.掌握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的操作步骤和机床的安全操作规范;

3.了解数控机床维护的方法、步骤及特点;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对刀的常用方法及操作过程;

5.掌握数控机床坐标系的设定及操作

6.掌握常用的G指令及M、S、T、F指令的使用及操作

7.熟悉数控机床常用固定循环指令及镜象加工指令、比例循环加工指令及子程序的应用及操作。

8.掌握数控车削及数控铣削加工程序的编写特点;

9.熟悉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路线

10.熟悉数控机床加工的常用夹具、量具、刀具及其附件的应用

11.掌握常用刀具的选择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实习

八、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实习要求】

1.了解通用压力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的同时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熟悉模具与压力机之间的安装要求及关系;

3.掌握冲裁模具间隙对冲裁工艺的影响,并学会调整冲裁模具间隙的技能 实习

九、其他内容实习

1.了解焊接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焊接的操作

2.熟悉掌握车削的基本技能

3.熟悉掌握铣削和刨削的基本技能

4.熟悉并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

三、生产实习注意事项

(一)学生必须提供可靠有效的通讯联系方法,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指导老师并在系办备案。

(二)校外生产实习的学生应充分注意自身安全,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管理与指导。

四、生产实习的检查

校外生产实习由学院领导、指导教师成立领导小组,学生在实习开始应在实习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出个人的工作计划,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执行,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负有指导、督促、检查、评定等责任。

五、实习总结报告要求

(一)“生产实习总结报告”是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总结性材料,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总结个人对生产性顶岗实习工作的认识、态度和表现;

2.重点是按实训内容中的要求,进行详细的专业技术总结;

3.总结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结合实训内容讲清楚

一、两个内容;

4.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作深入的思考和提炼,字数在3000字以上。

(二)实习报告的写作要求:

1.广泛搜集资料,占有大量的详实的材料是生产性顶岗实习报告写作的基础。

2.用各种图表反映问题,切忌空话和议论,讲问题应实事求是,提建议应具体明确,谈体会应中肯独到。

3.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文字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流畅。

六、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生产性顶岗实习考核的依据

生产性顶岗实习考核的依据是 “生产性顶岗实习日志及周记”和“生产性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等材料。材料的要求如下:

1.“生产性顶岗实习日志及周记”是学生对个人生产性顶岗实习的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地填写。

2.生产性顶岗实习总结报告”是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总结性材料。

(二)生产性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的评定

1.“生产性顶岗实习日志及周记”和“生产性顶岗实习总结”的成绩由专业指导老师依据学生实习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对照生产性顶岗实习总结报告编写的要求进行评定;

2.现场教学成绩评定由指导老师根据考核情况确定;

3.生产性顶岗实习总成绩由指导老师确定,实习周数、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和周记、实习报告成绩以及现场教学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为5:2:1:1:1。

(三)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成绩

总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登记。(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纪律

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要求完成生产性顶岗实习任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生产性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不能如期毕业。

1.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或生产性顶岗实习时间达不到教学计划要求者;

2.经面试后被企业录取,无正当理由不到岗实习者;

3.擅离岗位造成生产性顶岗实习时间达不到教学计划要求者;

4.不按时提交生产性顶岗实习报告、生产性顶岗实习日志周记者;

5.生产性顶岗实习期间有违法乱纪受到法纪处罚者;

6.不遵守劳动纪律或安全规定造成严重责任事故者。

八、其它

(一)实习单位落实

1.选择实习单位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选择与本专业紧密联系的对口企事业单位实习;

(2)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

(二)对指导老师的要求

1.尽量选择“双师”型具有丰富实习经验和实习指导经验,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2.指导老师在实习期间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全面关心,耐心指导。具体做到:

(1)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安全生产、自我防范、职业前途和理想、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学习、技能、生活、礼仪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

(3)和学生、实习单位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了解和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要按时与实习单位交流情况,以取得其帮助和支持。要定时向系汇报实习进展情况,重大问题要立即报告。要定时向实习学生通报和传达学院的相关信息和具体要求。

(三)上交“实习日记及周记”、“实习总结报告”的时间

学生必须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填写“实习日记及周记”、“实习总结报告”,并在2013年1月5日之前上交。

撰写人: 黄棉2012年9 月 1 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 黄棉2012年 9 月1日

14.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深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双证书”制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课程体系的搭建中, 以模具专业职业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 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导, 注重技能培养, 按专业技能培养的规律建立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模具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 进行模具专业岗位群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是首要的工作, 是进行专业定位和开展各项后续工作的基础。

2 课程体系的搭建与实施

2.1 岗位及岗位群调研

2011年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印发了《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必将指引广大模具企业和我国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市场, 获取社会对模具人才需求的情况, 进一步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进程, 我校组织人员分别到武汉久瑞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 (昆山) 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 (昆山) 有限公司、武汉重冶模具产业部等多家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进行深入地调研。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模具制造企业以下就业岗位:

1.模具CAD、CAM设计员;

2.模具装配和调试员;

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员;

4.模具生产与加工人员

5.生产现场管理与维护人员;

2.2 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 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 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 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分析情况如下表。

2.3 专业课程设置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后, 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对学生在识图与制图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再次之是对模具制造工艺、3D模具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有些企业认为3D设计、CAD、英语、工艺等也需要开设。

企业十分注重专业课的实训、实习环节, 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对证书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学生对模具操作实际的动手, 增强实训环节的教学。还要体现“双证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2.4 课程体系建设

密切关注模具技术的最新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 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基于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等级与素质要求, 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 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应用训练模块、顶岗实习模块五类课程。结合工作岗位群, 制定出5门左右的核心课程, 找出核心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的支撑, 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将这些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 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 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以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原劳动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课程认证、技能竞赛评选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举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相关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职业技能包括理论知识要求和操作技能要求。理论知识要求考试采用笔试或答辩的形式进行, 其成绩可直接由学院课程成绩认定;操作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相关技术知识方面可由学生的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成绩认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评价及纪律评价等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摘要:在“双证书”制度的保障下, 文章分析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获得模具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 须搭建好一个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 并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融合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让学生更科学有效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关键词:双证教育,课程体系,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勇, 张敬芳.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1) .

[2]胡晓岳, 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0 (04) .

1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块化;课程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会做、能用”,在此目的下,以“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学”为原则,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重新整合“专业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将“教、学、做”贯彻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把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组建成“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经过近几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实践和对该专业就业市场调查了解到,许多毕业生被推荐到企业后,不能马上顶岗操作,这种状况反映出现有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

一、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MES、CBE教学模式是笔者设计课程模块化构建的基础。MES是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技能培训模式。CBE教学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把学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学校就是生产这种特殊产品的工厂,因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的“性能”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计,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论,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能模块来设置课程,改变理论与实习操作没有有机地结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不适应的现状。

二、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

(1)按照“仿真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普通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合二为一,内置相应的设备,配置相应的挂图、模型、技术手册和工具书等,在教学中能做到边讲边看边练。(2)按照“全真教学模式”,实行技能训练全真化,将机械专业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生产流程等完全按照生产车间的流程和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在校内就处在一种按照现代企业标准设置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

三、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把所学课程体系设计成“一、三、九模块”模式,既一个大专业模块、三类大课程模块、九种子课程模块。第一类称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该模块是一个被尽量拓宽了的基础课程平台,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目的。第二类是模具设计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掌握模具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并且能熟练应用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适应模具设计工作的需求。第三类是模具制造课程模块。让学生掌握各类模具加工和维修的技术和手段以适应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

该教学模式有以下六个特征:(1)课程体系突出与行业之间“软对应”通过专业面大大地拓宽,专业的适应性大大地增强,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有更多样和更合适的选择机会。(2)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突出一个“宽”字。强化通用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3)岗位模块突出一个“活”字。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可根据一个或几个职业的实际需要,再按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予以强化,取得相应的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4)课程设置突出“岗位需求” 教学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自己可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兴趣特长、接受能力等主动选择适合的模块进行学习。(5)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需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计划。(6)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实训场地使用规定、实训指导人员管理规定、学生实训管理规定和设备设施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运行机制。

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设置上突出核心课程,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按照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教学实用化、实践教学模块化、实习管理工厂化”,使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 宋旭红.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0(7).

16.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心得体会 篇十六

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个选修模块学习。

1、培训子模块1:注塑模具设计(1)培训目标

通过对具体注塑件进行造型设计及模具设计,掌握注塑件成型工艺、注塑成型设备选用及校核、注塑件结构工艺性设计、注塑模具设计等核心知识;具备收集与分析资料、确定注塑件的成型工艺方案,并进行工艺计算、结构布局设计、注塑模具零部件设计及模具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了解注塑模具设计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新设备等。

(2)培训内容

注塑件材料及成型工艺。

注塑件三维造型及注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模具分型面设计。注塑成型设备选用。

注塑模具零部件设计及模具总体设计(包括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推出系统的设计,标准模架的选择与校核、型芯及型腔等非标准件的设计等)。

模具零件及总装配二维工程图的生成。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3)培训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在培训基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将培训者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每组分配不同的注塑件进行项目

1、项目2的训练,并安排学习小组成果展示或小组小结,同时要求学员互评或教师点评。时间8天左右。

(4)训练项目

①项目1:注塑件造型及模具分型面设计 Ⅰ训练目标

掌握注塑件成型工艺、注塑件结构工艺性设计、注塑件三维造型及模具分型面设计的知识;掌握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了解注塑模具设计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等。

Ⅱ训练内容

模具设计三维软件(Pro/E、UG等任选其一),包括拉伸、旋转、扫描等基本造型指令的运用。

名片盒、鼠标盖、闹钟外壳、花瓶、电脑机箱零件、键盘等注塑件三维造型。

注塑件材料及成型工艺分析。注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模具分型面设计原则。

运用模具设计三维软件进行名片盒、鼠标盖等注塑件的模具分型面设计。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4天左右。培训地点在培训基地的设计实训室。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在培训基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先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后将学员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每组分配不同的注塑件进行训练,并安排学习小组成果展示或小组小结,同时要求学员互评或教师点评。

②项目2:简单二板式注射模具设计 Ⅰ训练目标 通过对一具体注塑件进行简单二板式注射模具设计(不含侧抽芯机构),掌握注塑成型设备选用及校核、简单二板式注射模具设计、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经验法)等核心知识;具备收集与分析资料、确定注塑件的成型工艺方案,并进行工艺计算、结构布局设计、注塑模具零部件设计及模具总体设计的能力;掌握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了解注塑模具设计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等。

Ⅱ训练内容

运用三维软件建立塑件(肥皂盒、名片盒、瓶盖、鼠标盖、闹钟外壳、键盘按键等任选一项)模型,进行该塑件的简单二板式注射模具设计(不含侧抽芯机构),包括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浇注系统、模架等设计,并进行注塑成型设备选用及校核等。

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4天左右。培训地点在培训基地的设计实训室。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在培训基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先由专业教师进行模具设计方面的培训,后将学员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每组分配不同的注塑件进行训练,并安排学习小组成果展示或小组小结,同时要求学员互评或教师点评。

2、培训子模块2:冷冲模设计(1)培训目标

通过对具体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掌握冲压设备知识,会选择冲压设备的型号;掌握冲压工艺基本知识,确定工艺方案;掌握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和计算知识,能正确选择冲压模具结构类型,熟悉国家标准、手册使用;能进行模具零件结构设计和计算。具备吸收掌握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CAD软件辅助完成设计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具备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2)培训内容

①冲压成形工艺方案设计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综述、冲压变形理论基础、冲压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弯曲、拉深等成型加工工艺分析。

②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冲裁模间隙、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冲裁排样设计、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冲裁工艺设计、冲裁模的典型结构、冲裁模零部件设计、冲裁模设计程序等。

(3)培训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在培训基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将培训者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每组分配不同的冲压件进行项目

1、项目2的训练,并安排学习小组成果展示或小组小结,同时要求学员互评或教师点评。时间8天左右。

(4)训练项目

①项目1:冲压成形工艺方案设计 Ⅰ训练目标

通过对具体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达到能对复杂形状冲压件冲压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并确定合理工序方案的目的。具备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Ⅱ训练内容

冲裁、弯曲、拉深等冲压工艺。

对含有成型工序的冲压件(工序在4个以上如玩具马达盖、金属挂扣等)进行加工工艺方案编制。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3天左右。培训地点在培训基地的设计实训室。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在培训基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运用案例教学、实例演示等方法进行培训,将培训者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确定一个典型冲压制件作为该课程的团队作业,分组协同完成其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并安排学习小组成果展示或小组小结,同时要求学员互评或教师点评。

②项目2: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Ⅰ训练目标

通过对具体冲裁件进行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熟悉冲裁模具结构及设计过程,具有标准化、节约化及优化设计理念,具备模具设计师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具备团队精神、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Ⅱ训练内容

冲裁排样设计,运用CAD绘制排样图。

冲裁模结构确定,模架选择,熟悉模具标准件的选用。确定冲裁模间隙。

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工作零件尺寸及结构设计。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选择模柄及合理选择冲压设备。冲裁模零部件设计:选择定位零件、卸料装置等的结构及设计计算。

冲裁模设计实践:完成一个简单冲裁件(如圆形或方形垫片)的冲裁模设计过程。

运用CAD软件完成冲裁模具总装图及关键零件图(如凸模、凹模等)设计。Ⅲ培训时量与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5天左右。培训地点在培训基地设计实训室。Ⅳ培训组织与培训方式

在培训基地讲练结合,“教、学、做”合一,运用案例教学,实例演示典型冲裁模设计的方法,将培训者分组(每组不超过3人),确定一个典型冲裁模设计作为该团队作业,分组协同完成,提交小组作业报告和图纸,并安排学习小组成果展示或小组小结,同时要求学员互评或教师点评。

(四)企业顶岗实习模块

1、顶岗实习目标

(1)了解和熟悉模具制造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2)了解和熟悉模具制造与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制度。

(3)了解模具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主要生产任务,熟悉模具制造设备情况及操作要求。

(4)掌握模具制造、装配岗位的设备操作工艺规程、产品零件质量要求、设备操作技能,能完成模具制造岗位生产任务。

(5)了解模具生产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方法的应用等。

2、顶岗实习内容(1)听取入厂报告。(2)入厂安全教育。

(3)模具制造岗位实习,参与模具生产过程。

3、顶岗实习组织方式与顶岗实习时量

(1)培训学校负责培训学员的企业顶岗实习安排,并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2)实习单位须安排顶岗实习的学员到模具制造相关的车间岗位实习。

(3)顶岗实习期间须配备学校和企业各一名指导老师,负责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工作。

(4)顶岗实习安排以3~5名学员为一组,安排到模具制造及生产企业相关岗位实习,并设立小组长,配合企业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学员的考勤工作。

(5)企业顶岗实习安排在师资培训的最后一周,时间为7天。

4、顶岗实习项目(1)项目1:入厂教育 ①入厂教育目标

了解模具制造及生产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②入厂教育内容:

由企业代表介绍企业情况、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③入厂教育时量与地点:

入厂教育安排半天时间;地点为多媒体会议室或多媒体教室。

④入厂教育组织与方式:

由培训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组织学员进行入厂教育。通过讲解、多媒体播放和企业参观等方式组织教育。

(2)项目2:入厂安全教育 ①入厂安全教育目标

了解模具制造及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知识,熟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防护知识。

②入厂安全教育内容

由模具制造及生产企业代表介绍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防护知识。

③入厂安全教育时量与地点

入厂安全教育安排半天时间,地点为多媒体会议室或多媒体教室。

④入厂安全与组织与形式

由培训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组织培训学员进行入厂安全教育,通过讲解、案例教育、现场教育及多媒体播放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3)项目3:模具制造企业顶岗实习①实习目标

了解模具制造车间的现场情况、生产组织与管理。了解和熟悉模具制造设备、装卡夹具及操作要求。掌握模具制造岗位相关知识、零件加工工艺操作规程、模具制造、装配调试质量要求及设备操作技能,并能单独或在指导下完成模具制造岗位生产任务。

了解和熟悉模具制造安全文明生产、岗位职业操守及6s管理等。

了解模具制造生产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方法。②实习内容

参观模具制造生产现场,熟悉现场情况。

协助或配合现场指导师进行模具制造与装配调试。单独或在指导下完成模具制造及装配调试生产任务。

③模具制造岗位实习时量与地点 模具制造岗位实习安排7天时间。实习地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模具制造生产车间。

④模具生产岗位实习组织与方式

模具制造岗位实习由企业指导师负责培训,学校指导教师配合,每3~5名学员为一组,安排到相关车间实习,设立一名小组长,配合指导教师工作。

上一篇:电子蛙眼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健身房教练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