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支教总结

2024-10-01

团队支教总结(精选7篇)

1.团队支教总结 篇一

用爱心谱写青春风采

——长里小学支教实践队

活动背景:“支教”,一个传播知识的代名词,一个充实大学生活的途径,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平台,一项大学生回报社会的活动。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农村建设的关系,为了发扬“985”学子精神,响应我校“永远跟党走”的号召,我们支教队今年暑假到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进行支教调研活动。将自己在校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卫生安全常识到农村传播,鼓励农村的贫困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应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活动内容:第一,对贫困山区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教给他们一些新鲜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第二,调查了解乐都县作为青海省的文化大县,家长和孩子以及政府在教育方面有什么值得其他区域学习的地方。第三,在履行当代大学生回馈社会这个责任的同时,对自己进行一次精神洗礼。

活动意义:

1.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支持、发展国家教育事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升,帮助学生在求学路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当地小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丰富小学生的暑假生活,使他们懂得“用知识改变命运”。并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给予当地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友情永远陪伴在他们身边,他们并不缺少爱;

4.通过支教活动培养实践队员们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队员们乐于奉献的精神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加队员们的社会阅历和更好地锻炼队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5.做为终究要走向社会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此次实践,我们充分的深入社会,走入真的工作岗 位,无论在与外界的沟通或是自身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锻炼。

活动目的:本着深入社会、锻炼自身为目的,最终让长里小学的小学生们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活动流程:

(1)团队早期准备阶段

为了搞好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队长提前开始投入策划。在申请完此次活动便召开会议开始动员。全体队员都提前投入到最后的准备工作。整一个长里小学支教调研实践团队分工合作、各施其职。

1、宣传小组主要负责写支教全过程中的新闻稿、团队总结报告以及出宣传板报等文档类工作;

2、支教负责小组主要进行日常事务管理以及相关教学教务工作的安排等;

3、安全负责小组负责队员们的安全问题,如准备好防暑降温药品、感冒药、严格检查食物、饮料是否变质,餐具是否卫生等;

4、调研负责小组主要负责调研各项事宜,安排调研地点,对象,目标等;可以这么说,前期的准备工作分工细腻,充分落到实处。(2)实践过程及队员深刻体会阶段:

队长侯志和:为期一周的支教调研生活结束了,带着眷恋,带着不舍,我们的那些孩子。回首着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带着大家去青海,让大家了解青海状况是我作为一个青海人的责任,所以这次的带领大家去青海支教让我兴致勃勃,我似乎明白了热血青年,虽然自己也许达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强烈的准备着,用心在努力着。如果说刚组队时的我仅是满腔热血的话,那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后的我,则是一个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学生。一周的支教绝不能彻底改变什么,可是我们的动机如何,我们的起点如何,我们的信念如何,都将影响到他们。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青海支教之旅。仍记得刚到达长里村时村民和小朋友们的好奇的眼神及村长的热情,这无疑给我们注入了努力的勇气。我们都希望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课堂,带去另一种关怀,带去一个轻松快乐的暑假。九个人的团队,九个人的家,每项活动,每个人都会参与,教学,走访等等。我们开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这儿是我的家乡,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纯朴的乡民,这里的宁静,让我倍感亲切。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天到达这里,村长接待了我们,并跟我们进行深切的交流,叮嘱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们的安全,还强调对于下一代我们一定要先教会怎么做人,再教怎么学习。接下来我们积极准备,招收学生,一两天的时间就有五十多名的同学积极报名。

此外,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要带领好我的团队,让每一个人做一名好老师,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传播知识。还记得高二时的课堂上,我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做老师,理由是喜欢孩子的纯真灿烂,想让他们在教育的初期就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现在对我来说那个梦想已经离得太远,但是我还始终记得,而这次支教正好可以让我实现曾经的梦想。所以去之前,我就努力的思考,怎样才能让我的队友更好的跟孩子们相处融洽,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的更好更快,于是上网搜索资料,准备教案并记下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等到开始上课,才发现我们准备的那些课堂知识根本就不能用在他们身上,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点。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还得考虑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英语基本上是才入门,如果才启蒙就失去了兴趣,那我们就是罪魁祸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课上,就教他们应该怎样学习英语,然后在每堂课上或做些小游戏,或唱英语儿歌,课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业。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让他们用简单的英语对话。我们都是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学,热心的教,我很开心,这种融洽的气氛是我们想要的。或许我们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40分钟,没有让他们觉得无聊,我已经很满足了。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做了十几天的老师,角色的转换,换来了更多的是理解。以前总觉得老师跟我们说的“老师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都有出息”之类的话是那样假,听多了甚至觉得反感了。但是现在,那些话却是我想对这些学生说的,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能够一直像现在一样,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我牵挂他们,我们走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无论严厉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倾注了他们的所有,让我在温馨的气氛里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温暖,现在的我想用另一种心情来感谢他们。

在整个支教活动中,在队里我是队长,在教学中我课程安排不多,所以我的任务是比较轻的。尽管事实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但是作为队长,我要负起全部责任。我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倾听,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会上,我一都会强调安全,叮嘱大家先教怎么做人再教怎么学习。特别是在各班主任汇报各班级情况的时候,队友们都是如此的细心,许多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被提出,被讨论,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个人看问题的层次,看问题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集合了每个人的细腻,让我的视野更加的开阔,而且确实让我对孩子的了解多了很多。

按照我们的规定,每天都需要进行走访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对村上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我走访的次数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颇多。小朋友很热心,每次都帮忙带路,给我们讲他们的趣事,还像小大人一样,提醒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这里的孩子家庭状况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还得照顾孩子,做家务,非常辛苦。生活苦点,累点,他们已经习惯了,也不在乎,可是心灵的孤独是需要孩子去关注的,我真希望那些年轻人能给老人们多一些关心,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

而在这十几天里,另一种情感则是来源于队友。每天我们一起上班一起下班,虽然苦点但乐在其中。在规定的时间起床,在规定的时间吃饭,在规定的时间上课,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帮互助。没有其他的娱乐,我们就自娱自乐,饭桌上是最美好的回忆,我们的活力也尽展在大家的面前。除了开心的笑,我更是收获很多,团队精神,宽容,忍让,赞赏,细致,可爱,各种品质,各种态度,5 让我看到不一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年轻的我们原来可以像这样,像那样的活。也许我们九个人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相聚,但是这份情感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都说“患难见真情”,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同样让我们彼此铭刻。

一段历练,一段成长。此次活动,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无法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我庆幸参加了这次的义务支教,我感谢这些孩子,感谢这些村民,感谢我的队友。让我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暑假,让我成长,让我感恩,让我学会珍惜。我会永远记住这次支教,永远记住这些质朴的孩子和热情的乡亲们,永远记住可爱的队友!

支教负责人何佳阳:我主要担任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班上有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组成,教学内容方面我进行了六年级教材前三章的教学。包括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的乘除法及其应用。每天上下午各上一节课。上课采用我讲课,同时附有多种课堂小练习的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每一个知识点,我都提前出好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可以到黑板上来练习,并且让孩子们互相更正。对于应用型题型,让孩子们认真读题后,起来讲解题的意思和思路,让他们对题的意思有比较深的理解,对于他们的做题很有帮助。

那些上课的日子,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每天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

易理解,怎样他们才能更快的接受知识,出一些什么练习题能够比较全面的检查他们,更是因为这六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对知识的不懈追求。那些日子,他们六个人共用四张桌子和 6 两条长凳,五本旧巴巴的借来的教科书。但是他们上课的认真程度,让上大学后开始越来越懒散的我,心里觉得非常的愧疚。每次我把出好的练习题写到黑板上,他们争先恐后的举手上来做题,做完之后又认真的核对每一个同学的计算。学习在他们眼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的教学安排是,上午三节课,下午两节课。至于每节课的时间比较随意,只要孩子们的兴致比较高的话,我们会适当延长上课的时间(他们兴致通常很高,基本每堂课都上到了1个小时左右)。课间休息时间,我们几个老师会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跳跳橡皮筋,丢丢沙包,玩玩老鹰捉小鸡,甚至打打水仗。每天的学习和娱乐活动,都其乐融融。

最后一天的教学,对于年纪较高的学生,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要成才先学会做人的教育。给他们举了一些例子,让他们明白学会做人,才是一切事情的关键。让他们懂得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束缚住自己。离别的最后一天,我并没有提前告诉我们班的学生。后来上完最后一堂课,我跟他们说,哥哥姐姐们明天就要离开了,以后可能都再也见不到了,我希望他们能给自己订立一个目标,然后一如既往的奋斗努力。等我讲完所有的话的时候,三个女生拉住我的衣服,问我说,老师,你能不能再给我们上一星期的课,一个星期就好。当时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就觉得酸酸的。我觉得我们支教的这段时间,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尽好我应

该尽的责任;我觉得我们支教的生活,过得太好,没有好好体会到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我觉得我们支教的时间太短,没 7 有把我想告诉他们的东西完完全全的告诉他们。我只能默默地看着他们,不敢答应他们,我真的说不出口叫他们明天不要再来这个临时的授课点了。

个人感触:我想大学生进行支教这项活动,并不是一种单向的给予,而更多的,是那些刻苦认真的孩子们在影响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这次支教调研实践活动,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青海乐都县作为青海省的文化大县,为什么能长期做到如此重视教育。一方面,政府对于适龄入学的要求实施的非常到位,配套的教育设施基本上还是能跟得上;另一方面,虽然地处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非常强烈,很多家庭表示,不管是多么辛苦和困难,都会满足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而当地的孩子们热情善良,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对待生活乐观积极。这些都构成了这里的小小村子每年都有几十个大学生的条件。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这次不可多得青海之行,这些孩子给予我的力量,应该永激励着我!

支教队员廖宜建:从行程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次支教活动将带给我许多奇迹、惊喜和考验,从来没有去过青海的我后来却对青海省的高庙镇产生依依不舍之情;害羞胆怯的我却勇敢地走访每家每户,和村民们自由畅谈生活;只知道学习的我却成为一群小朋友的哥哥和老师。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从不同专业组织起来的队友们,从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的精彩和难忘。

一到高庙镇我们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我们入住于高庙镇上的一家招待所里,宿舍虽然看起来矮小简陋,但比起队友们说的乡下生活环境已经算是很好了。当地政府团委也很重视我们这次下乡支教,所以在生活上他们都会提供一些帮助,特别是长里村的村长,他十分信任我们,非常慷慨的将村里的一所小学借给我们,任我们团队尽情的去发挥,而且他还提前及时地向村里下发了通知,让村里的那些贫困学生都来这和我们一起学习。

与村长寒暄完毕之后,第二天我们从镇上步行大约三公里到了长里小学,此时学校里面已经闹翻了天,所有的学生都聚集在一起,带着好奇、满怀热情地议论纷纷,看着一张张带着泥色的脸,我不禁想起了从前的自己。那一刻我感觉,我们似乎就被一种叫做缘分的东西和那群最纯真的脸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稍作坐息后,我一躺下就睡熟了,他们还说我不亦乐乎地打着呼噜。也难怪,每一呼吸,我就似乎感觉到了天堂。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正式展开了我们筹划已久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理念 8 源于求学生涯中所获得的,不是知识,而是相处间。朋友老师同学用行动告诉我,让我得到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感悟。天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有一些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一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而这之间的划分,就取决于价值观的确立了。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确立他们的价值观,但作为支教人员,我们应该有这个义务对他们作出正确的引导——这不是固定的路,但起码是行动的方向。我们不想看到因家庭经济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思想就注定狭隘,我们也不相信这就是定理。这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

很难否认,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但这既不是老师的问题,也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教育制度的根本性问题。虽然我们无力于教育制度,但站在教师的角度,我们可以致力于解开应试教育捆在个体个性上的绳索。

所以我们始终着力于对他们进行共性道德教育。例如:我们在他们笑着拧我们胳膊时用行动告诉他们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而不是用他们的折磨衬托出我们的伟大,而让他们觉得欺负别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在他们打架时告诉他们朋友比敌人重要得多,只有低下的动物才用武力竞争,并教会他们懂得认错就是最大勇气,而不是在他们打架时告诉他们这是错的,而在下次他们打架时又单纯地告诉他们打架是错的;我们用游戏或竞赛去突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效率性,而不是在课堂上把他们每个人孤立为单独的个体;我们还教以他们宽恕,教以他们感恩,教以他们将心比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着力于对他们进行个性能力教育。例如:我们用比赛或游戏的方式奖赏礼物,引导他们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而不是用分发礼物来显出我们的慷慨,而间接告诉他们天底下就有免费的午餐,让他们对我们的礼物越来越不懂珍惜,甚至嗤之以鼻;我们多在课堂上给他们自己表现的机会,比如让他们教我们唱歌而不只是我们教他们唱歌,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我表现能力,而不是让他们的角色只定位在“观众”;我们教他们雪融化后是水,亦教他们雪融化后是春天,我们鼓励他们创造,并且引导他们创造。我们还教以他们主动,教以他们自信,教以他们反思„„

我当时是负责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乡下的小学生与城里的相比,明显少

了几分幼稚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感性多了几分理性。他们学习都十分地认真、仔细,非常珍惜和我们一起学习的机会。我们从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并不拘泥于课本所限定的知识范围,做到有问必答、由浅入深、层层解析、言无不尽,无论是从知识的广度还是从知识的深度我们都做了适当的外延,这样既有利于开拓他们的视野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当然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支教实践团队的一员,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识的传授了一些与我校特色有关的知识内容,引领他们在自己的心中塑造一个大学梦!

短短十天左右的相处,我们经历了在烈日当空下的走访活动(我们之所以开展走访活动,一方面是收集调研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是让我们体会高庙镇当地的农村生活,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这次家访的形式,给孩子们一个鞭策作用,让大学生直接和小朋友对话,让他们变得更乖),每天晚上的筹划预备工作,轻松愉快的交流沟通使我们的团队变得更加团结、更具凝聚力。在每一次走访调研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带上印有学校名字的红旗,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队员都要求宣传学校以及我们的支教调研工作,并且我们还会和家长们分享我们的生活体会以及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在支教调研工作比较轻松的时候,我们会记录一下在高庙镇生活的点点滴滴。支教调研生活,每天都很精彩;支教调研工作,每天都是充实的!

这次支教调研的时间真的太短了,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忘不了那里的村庄,永远都给人一种清新如绣的感觉;忘不了那里的村民,勤劳而又好客,有好几次家访的时候坚持要我们留在他们家里吃饭;忘不了那里的孩子,天真可爱,我一直都想让这些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多精 彩。就在那一段时间里,孩子们也知道我们的行程不会很久,所以孩子们都在不停地问我们“老师,你们能不能再多给我们上两个星期的课”,“老师,你们明年 10 还会再来么”或者是“老师,我们以后一定要去成都找你们玩”„„真的不忍心和这些小朋友道别,也真的很遗憾不能看着他们成长。

如果说,当初还只是对支教调研生活的憧憬,而在这十天结束时,些许已感受到了些什么——平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相信在以后我的人生道路中,我会把它永远铭记于心,体会其中的滋味。回味这十天,支教调研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味道,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岁月匆匆!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如果让我说支教调研的感受,我会说:“简单并快乐着,平淡并享受着,付出并收获着!”高庙镇长里小学的孩子们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坚韧、什么叫毅力,他们求知的眼神我将永远记住。高庙镇长里小学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它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支教队员鲁萌:下午我们去了教书的地方,一个临时借来的废弃的小学教学楼,从外表来看是十分的破烂,但是同学们早已经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玻璃窗上都还能看到未干的水痕。我围着教学楼转了一圈,熟悉了自己即将教书的地方,虽然和想象中的很有差距,但是也很期待,期待在这儿走上讲台,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在一间教室,同学们都坐在里面等着我们,从他们眼睛里我看到了好奇,我知道他们是在好奇我们这群和他们不一样的大学生。第一天见面,来的学生总共只有40多个,大家都有点失望。

夜晚很快到来了,疲惫的我们沉沉的睡去了。第二天清晨,大家7点准时起来洗漱了,和平时在科大一样,穿着短袖短裤就出了屋子。可是一出门就冷不防的起了鸡皮疙瘩,感觉的一股透骨的寒冷。那儿的早晨只有10度左右,每天早上大家都要穿着一件厚厚的外套出门,走接近2000米去学校,到了学校又热起来了。早晚温差大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过万幸的是大家都没有高原反应,除了不适应干燥的空气外,其他的都很在成都没什么两样。

教学生活开始了,我选择了做5,6年纪的英语教师。第一天,有12位同学来到了教室等着我,因为是早上的第一节课,也是第一个去上课,所以比较紧张,刚开始的时候显得很约束,同学们也很羞涩,不怎么愿意配合我。我就给他们用英语讲了食物的分类,这些他们才学过不久的东西来调动课堂氛围。果然,对于学生自己能掌握的知识,他显得很自信,也很爱表现,写了满满一黑板的东西,11 他们抢着抢着的用英语翻译得几乎不剩了。大家看向我的眼神也变得大方,不躲闪了。第一堂课,对于我很同学们来说都是十分的短暂,大家高涨的兴头都还未平息,所以就多上了10分钟。着让第一次上课的我很高兴,信心大增了,觉得上课我还是没有问题的嘛。

可是第二天就遇到了麻烦。那节课准备是给他们讲怎么构造句子,一讲到造句就要涉及到词性。在我的脑中认为这个不是很难,很容易就能学懂,可是我忽略了同学们才刚刚学习英语不久,可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还是在起步阶段。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句子主体“主,谓,宾”,这个他们的老师应该是讲过的,所以他们还是能理解的。可是当我给同学们讲哪些词能用来做主语,做宾语,做谓语的时候,他们就显得茫然了,整个课堂静得能听见呼吸声。那节课我绞尽脑汁的给他们解释各种词的词性,这些词的特征,这些词一般怎么用。有几个同学们就在下边做笔记,还有的把语法手册拿出来做标记,这让我不那么的尴尬了,他们的这些反应应该是对我的最好的反馈了。

同学们对于自己能接受的知识是非常的感兴趣的,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依照课本来上课了,当然课本只是一个参照,这能让我知道他们大概的接受能力。每节课都是让他们自己从树上选一个单元来上课,他们选好了我就给他们讲,先把课本知识过一遍,然后就开始扩展了,比如说当给他们讲到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的时候就教他们怎么形容一种事物,从味道上、形状上、颜色上、价格上来描述对一种食物。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课余时,大家会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他们玩儿的和我们小时候玩儿都差不多,可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久远的事儿了。同学们会拉着大家一起玩儿老鹰

捉小鸡,玩儿扔沙包,玩儿篮球、羽毛球。虽然是小时候的游戏了,但是玩儿起来还是非常的有意思,非常的开心。

有一天中午,我在办公室里面午休的时候,迷迷糊糊之中听见外面有哭声,非常的微弱。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同学被欺负了,12 这可不能不管,家长们让孩子们来我们这儿上课,我们得对同学的安全负责。寻着哭声,我找到了在一棵小树下的几个低年级同学,其中一个哭得非常的伤心,满脸都红了。我问他,他也什么都不说,问旁边的学生,他们又不对我说普通,只说了几句当地方言,我尴尬了。所以让他们带我去找我认为的欺负人的同学,结果找到的是我班上的一个调皮孩子。我问双方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儿,结果他们自己倒互相用方言责备起来了,我看着他俩,头大。刚好旁边有我班上的女同学,赶快请了一位过来帮我翻译,才弄清楚那个哭泣的小孩因为玩儿一种拍纸片的游戏使用假的纸片,被发现了,小孩子要面子,就不承认,被说了几句就哭了,也没发生我想象之中的被打之类的事儿。我只好把他带回办公室安慰他,让他坐着休息休息,等上课了平静了才让他回教室去上课。

支教的日子对我们来说还是太短了,刚刚和同学们建立起来的感情转眼间就要断了,最后一天的下午,夕阳是那么的美丽,给整个教学楼镀上了一层金黄。当给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的上课就结束了的时候,他们都沉默了,自己心里也酸酸的,好舍不得。他们问我们为什么要走,要去哪里。我说我们得回去了,我们出来的日期已经结束了,我们要回家了。他们又问,你的家在哪里,学校在哪里。我回答说,家和学校都在四川成都,学校十分的美丽,十分的大,然后给他们说了一会儿科大。当他们问我明年还会不会再来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面满是酸楚。随后就照相留个纪念,这个相一照就照了两个多小时„„

回来的路上我们看着相机里面的照片,说着自己和同学们的点点滴滴,看着桌上同学送给我们的杏子,都感慨着。

这次青海支教之行,友谊、团结互助、责任之心是我的最大收获。支教队员薛峰:

我的任务是担任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和本次团队的调研工作。因为我们的支教只有一周时间,所以在支教的开始我就把知识的讲授放在了次要位置,而把人生的生活态度放在了第一位。同样生活并成长在农村的我或许更能了解到孩子们所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考虑到这些孩子今年九月份就将正式步入初中的学习,也是我们这批支教的学生中最大的孩子,况且7天我并不能给孩子们讲授什么知识,我认为在这个时候给他们带去一种生活态度和思想比讲授知识要重要得多。开课的第一天,孩子们来到教室坐到一起,都不敢说话,所以我和另外教授初一英语的小郑一起就和他们进行了交流。告诉他们人最起码要是有敢于 说出自己名字的勇气!在我们的鼓励之下孩子们慢慢放开了,终于候沁霞第一个勇敢的起来做了自我介绍,通过这次交流让这群一开始有些拘谨的孩子放松下来了,也不再害羞。

接下来的正式教学中,课堂气氛稍稍严肃了些。很久没碰初中教材的我,看着那些对现在的我来说显而易见的知识,还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怎样讲解他们才能较快上手,才能更快的从小学的学习跨入初中生的行列。在与其他几个队友交谈了这个情况之后,他们建议我多举些例子,此外出一些适当的课堂练习题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特别是何佳阳同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来以为上初一数学非常简单的我,开始和大家一起积极的备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明显比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积极了很多,班上的男生更是开始非常的顽皮,但是女生还是比较害羞。于是我和小郑希望能通过课间和他们有更多的互动来减小和他们的距离感。于是课间我和他们玩起了各种他们平时爱玩的游戏。第一次和女生跳绳,班上的几个女生还认真的教我跳各种花式的绳,虽然我很笨,可是也和她们玩的很开心;和孩子们玩沙包是我比较在行的;不过他们最喜欢和我玩的还是打水仗,青海的白天很热,我们暂用的授课地点正好有一口井,到了课间时分一群各个年级的孩子们就和我们一群老师玩起了水仗,我们常常因为不忍心泼他们而被他们泼成了落汤鸡。因为这些课间活动,我们和孩子们的距离明显拉近了很多,学生们脸上害羞的表情渐渐变成轻松的笑容。

短短几天上课的日子,我印象非常深刻。村上暂借给我们的授课点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上课依然非常认真。因为我们没有严格规定每节课的授课时间,一切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来灵活安排,每次上到4,50分钟左右,他们都还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势头,都不想下课,所以常常一 14 上课都上了1个多小时。每次的课堂练习,他们也争先恐后的到黑板上来做题。对比着上大学后越来越懒惰的自己,心里非常惭愧。

很快就到最后一天了,我早就想好最后一天时间要好好和他们谈谈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理想这个问题。我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即将成为初中生的他们已经长大了,应该为自己树立理想,应该开始为他们即将绽放的一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且毕竟我作为一个已经上了大学的哥哥,明白他们应该如何为了理想奋斗,努力,而且在这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讨论过程中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与那说出自己理想是坚定的眼神,我不由的想到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可现在却没有了那份坚定....心中其实无比惭愧。再次也希望他们可以永远的保留这份对理想的坚持!!

这次青海支教实践,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青海乐都县作为青海省的文化大县,为什么能长期做到如此重视教育。一方面,政府对于适龄入学的要求实施的非常到位,配套的教育设施基本上还是能跟得上;另一方面,虽然地处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非常强烈,很多家庭表示,不管是多么辛苦和困难,都会满足子女的受教育问题,而当地的孩子们热情善良,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对待生活乐观积极。这些都构成了这里的小小村子每年都有几十个大学生的条件。这次短暂的支教也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想当军人的徐尚科,像猴子一样调皮的候虎才,老实的孔德阳,文静的祁明瑞,害羞的侯娜,和我有同样理想的候沁霞,可爱有着包子脸的徐晓红,把理想留在心里但最调皮的徐文福,跳绳老师李兰,聪明无比的徐睿,大个子李振岳,瘦子徐明慧,喜欢捉弄女生的孔德鑫,最后两天来了镇住所有的男生的候亚男,从刚开始的羞涩到上课时他们那高昂的嗓音,离别时那依依不舍及送我们那一袋袋的杏子,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15 支教队员金令:安顿好一切生活问题之后,我们去了属于我们的教学基地“长里小学”。这也算是我的第一次以非教师身份立足于社会中,尽管不是很正式,但是我们跟正式教师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多忙希望能为青海的孩子们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这段支教的日子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珍惜与回味。在青海的时光里,我们团队同甘共苦,认识了一大群可爱的孩子,还有那可亲的父老乡亲。那些岁月,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收获了一份份情义。虽然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遥远的步行之路,简陋的沐浴条件,但是那些日子我们一起度过、一起克服,再累也要坚持„„去青海的岁月,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

支教的第一天,大约三十多学生去上课,虽然人数不是特别多,但是他们都是自愿去上课,我们依然都很高兴。任教的第一天我们真的不知道教他们些什么,于是我们就相互熟悉了一下彼此,接着就带着大家在游戏中领悟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当天下午,我们有了课本,开始了我们真正的教学时间。

带着教科书,站在讲台上,那种感觉真的是自豪中带着兴奋,兴奋中夹扎着责任„„第一节真正的教学„„就这样,在不断的教学与共同学习中,时间一点点的消逝„„转眼间,到了结束的时间了。当天上午,我们跟自己的同学们说下午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时光了。当时他们就问:你们还会来吗?我只能很不情愿的说,应该不回来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也许大家都跟我一样不愿意分开。

吃完午饭,同学们都早早的去了学校。当我们到了学校,都惊讶了,他们居然去的那么早!我们也就没打算下午再给他们上课了,于是我们就一直在那里谈心,谈着谈着,感觉话题好沉重,于是我就跟大家说我出去一会儿,在外面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后,回到教室门前。我轻轻推开门,一双双红红的眼睛直视着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目光找不到目的地,只好跟大家对视 16 着。似乎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真的补不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当时我忍住了,我知道,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要做个好的典范。我接着跟他们将他们的学习,询问了他们以前在班级里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不同的班级排名,我给了他们具体的学习方法及具体该怎么学好每一门课程。他们都很认真很认真的听着,我不知道他们听我说化石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但是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因为我知道也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了,真的很舍不得他们。

交代完该交代的以后,我们集体去合影留念,真的感觉生命中有了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贫困学生对学习的渴望,让我明白教师的真正使命,让我的生活充实了很多,让我的生命有意义了很多„到了该走的时候了,向大家挥手之后,我便转身离去,没有再回头,因为我不想让孩子们看到我的泪水。

晚饭后,我们回到我们住宿的地方,大家谈论着自己的学生,都是那么的自豪、那么的骄傲,其实我知道,大家心里最多的则是不舍与眷恋„这段回忆将是我们整个团队成员生命中最重要的回忆之一,它将不亚于我们高中甚至大学的生活经历。

支教队员郑开远: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非常短暂,但此次活动在我的人生成长旅途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篇章。我会永远记得,青海省海东乐都县高庙镇长里村小学以及那一个个纯真可爱的小朋友们。

做了几天的老师,感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艰辛,任重而道远。既然站到了这个讲台上,就要对得起这些放弃假期跑来听课的孩子们。正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才让我们有机会对他们授课,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他们。因此我们打

从心底里希望他们能在这几天的相处中有所学。我们在课前准备时也明确了一个绝对正确的方向,不求课本上了多少,教他们学多少知识,而是教他们好的 17 学习方法,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看着学生们一点一点慢慢地掌握我教他们的方法,内心中的喜悦真的是无以言表。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是却在村子里获得了非常好的声誉,也更加肯定了我们的付出。

其次走访邻里,针对当地的收入情况和一个家庭为培养孩子的付出进行调研。由衷的感慨当地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同时也让我对父爱母爱有了新的认识,远比我以前想的要伟大的多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活动我受益匪浅,心灵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我希望以后再找个机会,好好地做一次长期的支教,去那些贫苦的地方,去帮助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失学辍学的孩子们。

实践活动总结:

1、我们赢得了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重视在学校里对知识的学习,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夯实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我们都知道大学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对个人能力的培养。

2、团队戮力同心感触颇深,我们赢得了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要有精诚合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面对工作,本着把工作做好的态度,求同存异,劲往一处使,眼光往同一目标看。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最佳。

3、我们赢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和一份与长里小学师生间真挚的情感。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不仅明白了很多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用实践检验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展现了我校长里小学支教队学子的靓丽风采。队员(9):

侯志和 郑开远 何佳阳 庞一江 鲁萌 薛峰 金令 张燕 廖宜建

2.团队支教总结 篇二

1、团队的成立

“大山天使计划”团队正式成立于2010年5月, 团队发起人曾与2009年到贵州支教, 并于同年11月组织参加了第二届“益暖中华”——谷歌杯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 最后成为了入围总决赛的227个项目之一。

“爱华”支教团队成立于2010年4月, 因参加西华大学“三下乡”活动, 爱华支教团队的11人结识并走到了一起。11人分别有9明西华大学的学生和2名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

2、团队的发展状况

“大山天使计划”团队于2010年7月开始团队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支教活动。并于2011年, 2012年暑假均参与了暑期支教活动。“大山天使团队”的特色是注重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培养的课程, 在支教前, 团队会做足充足的准备工作, 以确保支教活动的有序进行。“大山天使计划”团队还协同民间公益组织“萤火助学”开展支教活动, 弥补了团队资金缺乏、团队培训不够专业等不足。

“爱华”支教团队成立后的第一次支教活动也是2010年7月。2011年4月, “爱华”携手泸州老窖把物资运往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2011年9月, 在西华大学“西华秋韵”的迎新晚会上, “爱华支教团队”得到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沈星的支持, 为学校支教团队捐款3万元整。“爱华”支教团队希望通过建立爱心图书馆、贫困学生档案等方式, 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点对点资助渠道。

3、团队发展面临的困难

根据对“大山天使计划”团队和“爱华”支教团队主要负责人的采访, 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这两个团队在西华大学的支教团队中不论是团队建设还是团队影响力都还是不错的, 但是相比较于其他高校公益团队的发展,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临的问题有:资金缺乏, 能提供资金支持的资助团队有限;支教老师的专业培训问题 (课程、急救知识等) ;团队可持续发展问题,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面临重重困难, 高校公益未来的路在何方?他们是面临团队整合、还是任由发展——遍地开花呢?还是借助其他较大公益组织的发展来壮大自己, 更好的服务他人?

二、成都高校公益发展现状分析

1、国际性公益组织分支组织的发展状况

国际性公益组织拥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模式, 对于管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 这些制度对于团队和个人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譬如, 四川大学的JA (Junior Achievement国际青年成就组织, 1919年在美国成立。致力于青少年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培养) 社团, 社团有JA成都办公室指导, 办活动也有JA成都办公室的支持。团队不仅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各种资源, 还能接触到JA运行多年的管理制度和相关培训。

2、学校注册的志愿者组织发展状况

一般来说, 每个高校都有相关的志愿者组织。以西华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为例。西华大学有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由共青团西华大学委员会做指导工作。对于这种公益组织, 因为有校团委的指导和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般发展较好。但是这种组织也有一定的弊端。对于公益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及对于个人的培训往往有所不足。西南财经大学红十字会也是这类志愿者组织的优秀代表。在2012年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颁发的四川省全省先进红十字志愿者组织中, 西华大学志愿者联合会和西南财经大学红十字会均获得此荣誉称号。

3、存在寒暑假支教团队支教地点“撞车”的状况

每逢寒暑假快来临的时候, 不少的临时支教团队从天而降。当然这其中也不缺乏像“大山天使计划”团队这样固定时间支教的队伍。不少的团队往往是响应学校“三下乡”的号召, 临时组建寒暑期支教团队, 提前联系支教学校。但今年的支教活动中, 我们研究组发现, 西南财经大学某支教团队与另一支教团队出现了支教学校撞车的状况。大部分这样临时组建起来的支教团队, 是第一次做支教, 缺乏相关经验, 会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状况。

4、公益活动类别比较单一

现在的高校公益团队, 开展的公益活动大部分还处于假期支教的阶段。我们所调查的两个团队都是属于支教团队。当然, 现在校园里还是可以偶尔看到诸如“书包行动”、“暖冬行动”等等支教所附带的一些物资募集和资助。整体说来, 高校公益团队所进行和尝试的公益活动还是很单一的。不能紧抓着传统公益不放, 这样缺少创新和持续性的团队运作, 要想求得更大的发展是异常困难的。

三、高校公益发展建议

1、构建一个较完善的公益分享平台

做一个优秀的公益项目必须要加强合作交流, 整合资源, 争取用极少的资源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样一个公益分享平台应该是由各公益组织自发成立的, 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公益项目的“公益人”们在这样一个平台里互相沟通和交流, 共同进步, 同时也利于跨校公益项目的开展。成都地区的网络公益分享平台大为青年成都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2、注重志愿者的素质培养

国际性公益组织可以依托区域办公室的帮助来获得最规范、最合理的培训。那么作为传统公益团队, 就可以选择寻求发展较好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帮助, 通过这些资料让志愿者得到最专业、最规范的培训、锻炼及实践机会。团队应该主动通过外界或自身的努力做好团队成员的培养工作, 团队负责人更应该担起重任。

3、扩大国际公益组织的服务范围

在成都高校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赛弗团队、JA团队、AIESEC团队等这些国际性公益组织, 他们拥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培训模式。这类组织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发展较好, 在成都片区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这些团队能利用组织优势影响到更多的人。根据调查发现:JA西华大学团队于2012年上半年成立, 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国际性公益组织正在向着普通本科院校发展。

4、大力扶持有潜力的公益团队

对于刚起步的新兴民间公益组织, 这是高校公益的一股新生力量。对于他们的发展, 成熟的公益团队要给予指导和帮助。比如对于“大山天使计划”团队、“爱华”支教团队要给予肯定, 并提供发展建议和活动支持。

四、结语

大学早已不是读死书的地方, 所谓大学, 大家之学也。当代高校大学生当然也不会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虽然目前高校公益处在发展阶段, 但据目前的态势观察,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加入到公益这个队伍中, 为争取社会公正和平等做出一份贡献。

摘要:西华大学的公益支教团队“大山天使计划”团队、“爱华”支教团队等高校公益团队在近几年取得了不错成绩。这不论是对大学生本身的人格素养培养, 还是对于贵州、广西瑶族自治县、四川凉山州等地的受益学生, 都是一件值得传播和发扬的先进事件。但大学生公益活动单一化、团队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将就针对成都高校的部分公益团队做主要研究。从大学生本身和社会公众的视角, 分析探索当代大学生的公益心和公益行为。

关键词:成都高校,公益团队,公益心,公益行为

参考文献

3.团队支教总结 篇三

从北京坐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想象这所学校将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样的大门,什么样的校舍、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带着这种种的猜测、好奇,连同一份期待的心情,晚上7点钟抵达了目的地。

几位校领导接待了我们,帮我们找了个住处,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总算有个可以歇息的地方了。吃晚饭的时候,校长介绍了一下学校的情况,学校共有47位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很少,有些甚至是幼师毕业的教师在教中学,而且并不是专科教师,而是需要哪门课的教师,那就带哪门课,可见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培训工作,首先分组了解教师们的计算机水平和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通过和教师们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知之不多,有很多教师根本没听过这些名词,看来实际情况和前期的调研结果还是有些不同。交流之后我们也了解到老师们对这次培训的期望和需求,主要是希望能带给他们一些技术,教会他们如何上网,使用Office工具制作教案和课件。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调整、修改。下午安排的是Blog和教育叙事的学习,教会教师们如何注册建立自己的Blog,并且在Blog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教师们听得很专注,也练习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已经收集到了他们的Blog,看到了他们的文章,他们大多都写下了开博客第一天的激动心情和对我们几位培训教师的感谢,有的还表达了自己要积极学习的决心,看着他们开心的笑容,我们也体会到一种幸福,是那种为他们感动、也为自己感动的幸福。

这里每天都有动人的故事发生,很多教师早上来得很早,中午也不走,一直呆在机房练习上午的学习内容,或许是被电脑的神奇所吸引,或许是对知识太渴求,或许是感到自己太需要进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他们,看着他们的神态、眼神、表情,你的心就会被一阵感动淹没……

学校的两位计算机教师对我们更是嘘寒问暖:住得怎么样?吃得好不好?下班后能不能找到车回家……一位教师在Blog中还写到昨天下大雨,不知道我们怎么吃的饭,怎么来学校,还替我们担心……虽然几天前我们还素不相识,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是互相牵挂的朋友了。

4.支教团队个人感悟 篇四

在安徽寿县傅楼小学进行支教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了。在此期间我感受到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

我们一路颠簸来到这里已是傍晚时分,校门简朴的很,就是一个铁门上方写着“寿县傅楼小学”的字样。刚去到那里,这个乡村小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落后又偏僻,完全处于没开发过的状态,进到大门里面是一个简单的柱子,是升旗仪式的时候用的,周围还都是纯天然的泥地,而非我们大家在城市里早已司空见惯的水泥地,而校舍就是几间很有一定年代的小平房。

这里的蚊子也是无处不在,我们刚一来腿上、脚上、胳膊上就被蚊子叮的到处是肿块了。而且这里的蚊子生命力也是特别强悍,不怕驱蚊水,不怕蚊香。而且这里的教室里连个电扇也没有。这里的环境真的无法和我们那里的孩子们相比,这里的孩子们过着的甚至是10年前我们那里的孩子所过过的生活。

环境的艰苦在去到那里的第一天我们就已经见识到了,然后就开始心疼在这里生活的孩子们,我们毕竟只是在这里住两周,而这里的孩子们却是要一直待到小学毕业的。

在那里的两周,我负责的是拍照、摄影以及教孩子们手工课。最让我快乐的就是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纯真的笑脸,那些不带任何杂质的笑让我动容。在城市里呆久了,渐渐的我身上也就不知不觉地少了小时候的那份纯真。而在这里的两周,和孩子们一起闹、一起玩、一起学习,却是让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拍着孩子们上课时认真的表情,下课时嬉闹的场景,拍着他们天真的笑脸,我觉得我的心是满足的,至少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去了新的知识。孩子们都是调皮的,也是富有想象力的。在手工课上,我教了他们折千纸鹤,而他们也教了我如何折爱心,我将他们的作品都拍了下来做留念。他们也很是自豪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5.团队支教总结 篇五

您好!我是10级信管专业的社会实践负责人,我们团队的名称是:赴濮阳支教团队,团队成员有:胡莉红,魏永良,石烁,田翠革,张晓飞,张立博,姜燕云。

来到学校里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了解一些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况,以及他们的家庭状况,我们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做笔录。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对于特殊的学生,我们给予了特殊的关怀。

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把我们的支教行程安排拿给校长看,让校长看下我们得支教课程是否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课程,我们设置的课程有:英语、数学、音乐、心理辅导课;我们的课程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校长对我们课的程设置非常满意。

在支教的几天里,我们不仅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关怀,还有生活上的关怀,我们深入到走读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我们为住宿的学生做早饭,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我们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赢得了校长和当地村民的赞扬,临走时,校长说我得给你们写封表扬信,我们说不用了,看到他们就想看到了我们的弟弟妹妹,这是我们这些哥哥姐姐们应该做的,但是校长坚持要写。走的时候他们送了我们好远,那段支教的日子让我们感触颇多。

在这次支教的过程中,我们几个团结互助,认真负责,表现的都挺不错。特别是胡莉红和魏永良。胡莉红认真给孩子们上课,给孩子们做早饭;魏永良教孩子们练太极,带领孩子们打扫卫生,在支教的时候,他晕车,我们说如果不行你回去吧,但他毅然坚持去支教。石烁同学不仅自己支教,还带他一个华南师范的同学和我们一块支教;张晓飞,张立博,姜燕云也表现的不错。

我们这个支教的特点在于,我们不仅教学生课堂知识,还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帮助他人,根据孩子家庭情况的不同,给孩子们上思想教育课,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母校“明德自强,求是力行 ”,的校风,受到当地老师和村民的一致好评,但我们知道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好好学习,增强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6.支教队员的支教总结 篇六

风拂过晚霞,梦揉碎泪光,夕阳划过脸庞。生命中,很多事,现在不做,以后便没有机会再做。其实一直以来,真的想对保国强由衷的说声谢谢。第一次见到保国强,觉得他是那种很靠得住的人,然后邀请他加入我的支教团队,先是看到他的什么都不怎么成熟,然后到现在基本上什么都还是能做得很好,觉得真的感到有点欣慰。从一开始,募捐书籍、衣物、玩具这些,我都是动了动嘴,提出一些想法,具体所有的实施都是他在弄,他大部分是带着蒋先欢、苏凝刚在弄,还有孙松、李贺、梓涵、韩磊、福平、侯迪、刘泷等等也帮了很多的忙,付出了很多很多。有时还把他的两个室友叫来帮忙,然后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水、买饭,我看着真的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实在,也非常的感动。说句实话,在6月25号考完试后,我让他去收集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真的没想到他会做得这么的好,而且做事这么的踏实。可以说这次支教活动保国强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成立协会,到做协会的工作,他也做了很多很多。有时我开玩笑称:孟义军怎么就没发现你这个奇葩呢!看到他写的日记,是的,文采不华丽,但是我看得出,用心在写。勤奋和踏实永远是赢得人生的法宝,强哥,谢了,谢谢你为协会,为兄弟们付出的这么多。

东南大学缘梦彩云协会----孙安龙

彝良支教--用心去灌溉

用心灌溉每一个梦想

我来自青海,作为一个从农村里出来的人,本身就有那种对大自然倾赖、对大山的热爱、对大河的追求。大自然妙生万物,家乡的大山、家乡的大河、还有家乡那些粗犷豪放的他们,无一不让我思恋。在南京上大学后便离开了我可爱的家,离开了那养育我的山山水水,离开了曾今陪伴我的那些人儿。

高中三年我一直受到别人的资助,这很大程度上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上大学后我觉得每日不能只是简单地学习、吃饭、睡觉,要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大一下学期看到学校的至善黔程支教协会要招募暑期支教的志愿者,便去听了他们的宣讲会。听完宣讲会了解到他们去的地方也是大山里,也是那种偏远的农村,看到他们播放支教期间拍摄的视频,那些孩子天真的笑容,仿佛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我于是决定要好好写报名表,一定要去这次支教活动。但是,在一面的时候我就被刷了,可能他们问问题时我回答的不太好。我比较失望,我回归大山的热情就这样停留了下来。后来一位好友给我说他要组织去云南的支教,我就赶紧加入了。这位好友就是龙哥,他是东南大学缘梦彩云协会(原东南大学爱心社)的会长,就这样我们开始组织策划暑期支教。

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支教活动确定了下来,去的地方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此次支教我们学校总共有12个队员,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去彝良一中宣讲,第二是到簸迤小学支教。所有的工作确定后,我们便开始前期准备。6月24日考完高数后,我们就开始募集物资,包括书籍,衣服,雨伞,文具等等。从6月24日到7月2日的十天时间里我们大概募集了衣服693件,书籍2827本,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后来我叫其他几个朋友,我们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整理和洗衣服。最后我们将挑选出来的550件衣服和其他一些东西寄往了云南。

7月8日我们我们很激动的踏上了去往云南的火车,一路上河流、平原、山川一 一掠过。在路上颠簸了两天时间我们才到云南省昭通市,又坐车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了县城。彝良县城是四面环山的,中间有条河流,县城随着河蜿蜒形状游走下去。大街上忙忙碌碌的景象,满是喜悦的气氛。

接下来我们就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进行了为期6天的宣讲。宣讲总共讲了三场,都是给那些高二升高三的孩子讲,一场场宣讲,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次爱的鼓励,是让他们奋勇向前的动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必要去惧怕前路的艰难险阻。我曾今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在彝良一中宣讲时,我也用这句话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因为对于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基础教育不好,眼界也很狭窄,世界那么大,只有付出比别人十倍或更大的努力,才有机会从那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走出来。只有自己的付出达到了一定的量,才会发生质的变化。天道酬勤,没有徒手而得的收获,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做每一件小事,只要做到极致,你就是天才。宣讲结束后彝良一中的学弟学妹还联系我们说:“看着身边的人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进步,我感到喜悦,大概是被你们的慷慨陈词,绘声绘色的演讲,那份为梦想拼搏的执着以及强大的毅力所感染吧,是你们再度上我们燃起心中考上好大学的强大信念。”宣讲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几场宣讲能带给他们那么多的正能量,看到他们的这些话时,我觉得我们做的很值,真的为他们鼓起了勇气与信心。

记得上高中时,听过一场“唐成”感恩励志演讲,是由著名演讲家张旭坤的弟子唐成演讲的。那时候是高二下学期期末,宣讲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带给我们的那首《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不管以前自己做得怎样,自己从现在努力了一切都还来得及,毕竟还有一年的时间,只要自己付出了十倍或是百倍的努力,一定就会有收获的。每个人都应该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给彝良一中几个提问的学生说完这些,我觉得自己这次宣讲中也真正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至少给他们一些自己从农村走出来的经历,不管怎样都对他们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彝良一中宣讲过后,我们便奔赴下一段路程--簸迤小学支教。

17号早上6点钟,我们向簸迤出发了。本来在彝良县城调整了几天的我们又有点激动了,毕竟县城还算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地方,还没有到真正的山区。弯曲的山路,颠簸的车厢,一种熟悉的感觉已经渐渐的浸入到我的心里--大山,我热切期待的大山,虽然这与生我养我的地方相隔几千公里,但是大山的那种气息足以亲近到我的身边,大山的粗犷与豪放仿佛激起我热情澎湃的心,我终于又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因为路上堵车,到达簸迤小学已是下午两点钟,恰遇学校老师们正在改卷,然后学校校长就叫我们去帮他们改卷,忙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试卷改完了,学校老师给我们做了点饭。接下来就是招生和住宿了。那天晚上因为各方面原因,我们没有拿到铺盖,晚上我们就找了几张桌子拼起来,睡在桌子上,没有任何盖的东西,就只穿了一个短袖,虽然以前在家乡跟父亲去卖土豆从五年级到高一的每年暑假都睡过大街。但是簸迤是地处大山,而且在山顶上,天气都比较凉,第二天早上我还是被冻醒了。学校的陈校长也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的,起来之后学校陈校长将厨房的钥匙拿给我,也是帮我们解决了做饭工具的问题。到后面就是招生了。

要让学生来学校上课,主要在于家长,于是我们亲自去找簸迤村张自才支书,在簸迤村张自才支书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天上午大概有20个左右的家长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到下午已陆陆续续有50个左右的学生家长来参加家长会了。第二天,又有好多学生家长来,第二天下午,我们大概接收了50多名学生,我们就开始对他们分班教学了。到20日早上,大概有100多个学生来上课了,支教队的每一个人都很欣慰。因为学校是去年彝良县9.7地震的受灾地,教学楼等所有建筑都倒塌了,除了我们住宿的教室,和学校的一间办公室,我们的可用教室就只有4间了,而且教室都是活动板房,用泡沫、铁皮做墙壁的那种,教室空间有点小,隔音效果也很差。所以我们分班的时候,只能将一二年级分到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后来又有好多学生来上课,最后确定了的学生大概有200个。不过让人头疼的是,每个班50多个,一间小小的教室已经很挤了,后来又有20个左右的学前班同学来上课,还有20多个初中生。我们也根据教室资源将初中生分了一个班,学前班的学生就很无奈的被送回了家,因为实在是没有教室坐得下他们了。后来,学生也稳定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慢慢地开展了。我们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除一二年级)、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书法、口语交际、卫生、文明礼仪等课程,我主要是负责全校的思想品德,后来又兼上卫生、口语、文明礼貌等课程。上课期间感觉他们在知识方面真的很欠缺,但是我们也教不了他们多少。毕竟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支教前几天,还没开始家访,每天最后一节课是活动课,那是他们一天最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每天都能做不同的游戏,像“看看谁最棒“、”夹珠子“,”笑容可掬“等等游戏,每个孩子都沉浸在那一份无忧的欢乐之中。

我们支教期间是早上8点半上课,11点15下课,下午2点上课,4点半下课。支教活动大概进行了6天后,我发现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6点多到学校,后来在家访途中有几个带路的孩子告诉我说:“老师,你们上课讲的确实比较有用,我们想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再加一节课,或者缩短课间时间啊”。那时候我才认识到孩子对我们的期待,对知识的渴望。后来我们依他们的想法再加了一节早读课,给他们教点古诗、教点英语。上课时他们大多数人都听的比较认真,每次上课前的“老师好”和下课后的“老师再见”让我们更加有责任去带给他们更多,让我们更觉得自己要充当好这个角色。下课后很多小孩子都围在我们周围拉着我们和他们做游戏,那时候就是完全放开了的,没有师生的那种隔阂。

接下来就是家访了,家访是23号开始的,家访过程中,经过每家的走访才发现,这里的家庭条件都是非常差的,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有电视、有电话(只是少数),条件差一点的家庭除了点灯外,没其他任何用电设备了。很多家真的是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而且有约40%的家庭是单亲或父母双亡。家访是每天上完课才去的,我和李旭春主要是去五六年级的家中走访,大概持续了一星期左右,家访过程中有好几天晚上家访结束之后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访的地点离学校也大概有一个半左右的路程,有一次,当我们走完最后一家时,学生刘春兰和刘春莲的父母都要留我们在他们家休息,但这是不行的,最后他爸爸决定用摩托送我们回去,但被我们拒绝了。我和队友李旭春就沿小路往大路那边走,刚走到大路就有摩托追过来,我一看是刘春兰的父亲,后来我们就坐着摩托,回了学校。家访过程中,有的家里有兄妹好几个人都考上过高中,但是因为家中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放弃读书,为了生计小小年纪就去打工。我的学生中有一个是得了白血病的,她是一个很开朗,平时非常活泼,根本看不出她得了这种病。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人生展现出应有的光彩,但是对于那个学生呢?家里没钱看病,只能一直拖延下去,幼小的生命本应开出灿烂的花朵,而对于她,一切都显得那么短暂。我很心痛,我也很可惜,就现在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我,根本不可能帮到她,我们个人的力量毕竟非常有限,况且大山里还有很多跟她命运相似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只是传授给他们有限的知识,只是带给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与幻想,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其实,大山里的孩子很天真,大山里的人民真的很淳朴,大山里没有城市那种尔虞我诈,没有那种勾心斗角,他们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的大爱会温暖大山里的他们。

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的支教工作基本接近尾声。8月2日上午,我们开始了文艺表演。因为学校没有大一点的空场地,我们就选了一个离学校20分钟路程的开阔地进行文艺表演。唯美的大山孕育了能歌善舞的她们,学生们有的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舞蹈、有的表演具有青春活力的健美操,有的唱歌,有的演小品。每个节目都让人心弦紧绷。大家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表演完毕后,我们就回学校,回学校的路上有好几个学生说他们要和我们通宵玩一晚上。回到学校我和支教队队长孙安龙将我们在学校回收挑选的550件衣服进行了发放。孩子们每个人拿着发放的高兴地回家了。8月2号晚上是当地村支书请我们去他家吃饭,我们吃完饭回来之后已是晚上八点多。走进学校发现几十个孩子在教室里等我们,他们说要和我们通宵玩一晚上,但这时学校陈校长为了安全起见,命令所有的孩子回家,有部分学生回家了,但是还有约30孩子不肯离去,就在学校门口那条道路上走过来走过去,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家离学校近一点的孩子都回去了,还有10多个孩子还是没有离去。那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们这次支教给他们的和我们得到的都已经融为一种深厚的情谊。

第二天,也就是8月3号早上6点钟就又有好多孩子来送我们,最后一天了,每个人都有一份不舍,每个人都有一份思恋,当拍完最后的一张合照,孩子们好多都已经哭了,我们每个人心情也非常的沉重,但是在孩子们面前,支教队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落泪,当我们坐进小面包车里,每个人都落泪了,短短的支教,短短的18天,正如队长所说:支教的日子就要结束了,与其说是我们给那些孩子带去了很多知识,还不如说是那些孩子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动。走的那天,当几十个孩子哭着送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大山深处的真情是如此动人。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关爱,每个孩子都应该被期待,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未来,真心的希望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再见了,我的孩子们,再见了彝良。

保国强

7.难忘的支教生活 篇七

支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却是熟悉而又难忘的。因为2006年8月份,曲阜市教育局启动了“支援农村教育,城区教师下乡支教”这一重大工程,目的在于扶持农村教育工作,帮助农村的孩子,使农村的孩子能更好、更及时地接触到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新方法,这一重大举措不仅给农村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更给下乡支教教师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自己的平台。

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我积极响应市局号召,在实验小学第一个报了名,并有幸成为第一批支教教师,在董庄乡歇马亭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倍加感慨也倍加珍惜,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一段美好的回忆,因为我觉得自己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才不断走向成熟、完善自我。

记得,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心是忐忑不安的,望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走进办公室。校领导给我们介绍了农村教育长期缺乏专职音乐教师以及教学用具和配套设施严重匮乏这一实际特点,我毅然承担起了全校1~6年级的全部音乐课程。

当我第一次上课,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室,心不由地感慨万分,斑驳的墙壁、破旧的课桌,没有一件现代化的教学用具,甚至连日光照明灯都不足,再看看眼前的孩子,他们的穿着是朴素的,浑身上下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脸上留着没洗干净的灰迹,嘴角不时露出天真而憨厚的微笑,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像想从我身上找寻一些东西似的,当我告诉他们,我是教音乐的,以后就是他们的音乐老师时,全班的同学都欢呼起来,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可当我让孩子们唱一唱以前学过的歌曲时,我却惊呆了,孩子们几乎都摇头说不会唱,个别学生也只是小声说会唱《小燕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这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我的心不禁有些悲凉起来,二年级的学生怎么仅能唱幼儿园孩子会唱的歌?这就是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现状。孩子们接触到、听到的歌太少了。

根据这一特点,我首先加大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力度。当我把从实验小学借到的配套磁带放给孩子们听时,他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笑了,脸上露出那种对音乐的莫大渴望。那一刻,我意识到,他们是那么喜欢音乐,更喜欢唱歌。假如,你亲眼看到过孩子们坐在教室里,面带微笑,放声歌唱时,你一定会被他们的热情和质朴所感染。

当我走在校园时,同学们时常围着我,问一些问题,不停地喊着“老师、老师”,让我感觉心里热乎乎的,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下一节音乐课呀?我们想听新歌,也想学会唱。”从这句最单纯的、最质朴的问话中,我知道孩子们需要和他们年龄相同步、内容相配套的歌曲来充实他们的音乐世界。

在对学生们加大课本歌曲学习的同时,我还找来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欣赏曲目让他们去领会、去分析,力争让孩子们在音乐上有一个更全面、更充分的认识与提高。与此同时我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挤出更多的时间补充讲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介绍一些常用常见的乐器,从各个方面让孩子们认识音乐、了解音乐。真正懂得什么是正规音乐课堂,从中也不断启发诱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舞蹈和简单的动作去表现音乐,使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更有趣,让每一个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课堂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学上我与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园式”教学课堂。生活中,我和学生们也时常在一起聊聊天、谈心,告诉他们城里的孩子在做什么,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和社会交流、怎样处理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农村孩子的生活状况,某些老师是有所了解的,但对于大部分在城里长大,从没亲身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农村学校孩子的生活是非常贫穷的。

记得刚到校时,中午吃饭的时候。学校南边有一个小卖部,店里的货物非常稀少,而且大部分是一些非常便宜的小零食,一般不超过一元钱,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中午饭要有菜、有汤,有荤有素,为了孩子的成长,大多数家长在对孩子的吃上是一点不吝啬的。但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午饭大部分只限于两个花卷,或两个馒头,一根一毛钱的辣肠。然后再喝上几口白开水,有的甚至喝凉水。他们的就餐地点也仅限于校园的水泥地或楼前的台阶上。每每想起这些,心总是沉甸甸的。同样是孩子、同样在一片蓝天下成长,可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无论在教学环境上还是在生活环境上都相差太远了。他们需要爱、需要关心、更需要帮助。看到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就主动找来一些旧衣服和鞋子送给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不仅在学习上是朋友,在生活中也是朋友,让困难学生充分感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到社会的温暖。

在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我也不忘与自己身边的同事搞好关系,这里的教师充分体现着农村人的憨厚与质朴。但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我敬佩。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往往要比城区教师大得多。平均每周要上22~25节课,而且这些课还不单单是一种专业课,往往是2门或3门课共同加在一起,让一位老师去承担。几乎没有一位教师只做一项工作、教一门课程。这相对于城区的教师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是繁重的。再加上教具匮乏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诸多不便,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面对这样沉重而繁忙的工作,农村教师依然表现的那样执着、那样勤奋、更是那样敬业。他们离家远的教师往往中午不回家,在学校给学生改卷子、备教案。常常是饿了就啃上几口馒头,渴了就喝上几口白开水,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个盹。这些我都亲眼目睹,并记在心里,真想对农村的教师说句:“您辛苦了!”

上一篇:爱情人生感悟下一篇: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