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中苯系物的处理

2024-06-27

含油污水中苯系物的处理(精选2篇)

1.含油污水中苯系物的处理 篇一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苯系物含量及分布特征

摘要:本次研究采用气质联用仪分析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江段底泥和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水中苯系物含量均远低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美国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的限值.与国内其他水体相比,第二松花江江水中苯系物含量水平较低.底泥中苯系物含量显著高于水中,市区江段水和底泥中苯系物含量普遍高于非市区江段.作 者:李巍 郝立波 陆继龙 王大勇 张辉 孙中 杜春华 作者单位:李巍,郝立波,陆继龙,王大勇(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

张辉,孙中(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长春,130061)

杜春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266109)

期 刊:环境保护科学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年,卷(期):2008,34(2)分类号:X7关键词:第二松花江 水体 苯系物 分布特征

2.含油污水中苯系物的处理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分层整群方法抽取6家作业环境苯系物浓度及职业病体检异常率相对较高企业,干预前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138名,其中男性51名,女性87名;年龄在18~45岁,平均27.6岁;工龄0.8~6 a,平均2.5 a。干预后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125名,其中男性46名,女性79名;年龄在18~45岁,平均27.6岁;工龄0.8~6 a,平均2.5 a。对照组为本区不接触苯系物作业的机械加工企业装配人员108名,其中男性65名,女性43名;年龄在20~42岁,平均26.3 岁;工龄0.5~11 a,平均3.7 a。3组作业人员年龄、工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1]

①对企业法人及职业卫生负责人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宣教,并要求其完善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②车间墙体安装轴流风机,保证车间内的通风换气。③对生产岗位的局部吸排风设施进行整改,降低吸风罩口的高度,吸风罩口增设软塑料片围边,使作业人员的呼吸带位于吸风罩的吸风范围外。④更换有裂缝的吸风管道,保证苯系物的有效排出。⑤油墨、胶水等原料应设专间储存,存放的容器在配制前后要做到及时加盖。⑥对接触苯系物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因子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1.2.2 检查内容

职业性健康检查由取得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乙级资质的体检机构承担,体检表格采用上海市职业健康检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史、病史和工人自觉症状的询问,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

1.2.3 监测方法

作业环境空气中苯和甲苯及二甲苯浓度采样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用活性炭管采样。实验室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3]进行测定,采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GC-14B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承担检测的实验室通过了上海市质量计量监督局(CMA)的计量认证证书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L2498)的实验室认可。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作业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合格点数比较

见表1。环境监测结果显示,苯的各个检测点浓度波动范围不大,干预前浓度范围为0.2~ 2.4 mg/m3,干预后为0.1 ~ 1.3 mg/m3,检测点浓度在干预前后都符合国家规定工作场所的接触限值[4]。但甲苯和二甲苯检测点浓度在采取干预措施后有明显的下降,分别从干预前的11.6~342.9、25.7~232.8 mg/m3,下降为干预后的4.00~125.6、21.3~107.5 mg/m3。各检测点合格率也从干预前的54.17%和72.92%升高到干预后的85.42%和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见表2。

2.2.1 自觉症状

干预前接触组人员出现的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月经不调等症状发生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食欲减退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接触人员的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症状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女工月经异常发生率干预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后接触组人员的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下降、女工月经异常发生率仍较对照组高,其中头痛、头昏、乏力、女工月经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 血象检查

接触组人员干预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异常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触组干预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异常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基于国内研究结果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资料,卫生部已将职业接触苯工人的白血病定为职业性癌肿之一。苯系物在我区的制鞋行业的粘胶和印刷行业的油墨及稀释剂中被广泛使用,而且经常被混合使用,主要影响作业人员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5]。本次所选的6家企业为我区2008年作业环境检测苯系物浓度相对较高的制鞋和印刷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局部通风排毒设施缺失或防护设施设置不合理,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缺失和职业卫生管理不力等问题。作业工人暴露于较高浓度的苯系物作业环境中这种工作环境,对接触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提出适当的干预措施,主要为加强接触苯系物的各工序岗位的局部通风设施,作业工人配发、佩戴有效的防毒口罩等,同时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劳动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测定结果发现,在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之后,车间环境中各监测点苯系物的浓度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个监测点的合格率也明显上升,接触苯系物的作业人员的大多数自觉症状都明显减退或消除,说明采取的职业卫生干预措施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对切实保障苯系物接触工人的健康有指导意义。其中苯的合格率在干预前后都是全部合格,虽然在甲苯、二甲苯的纯度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含有部分的苯,但至少说明目前随着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越来越健全,企业在有机溶剂的使用上也逐渐以毒性较低的甲苯、二甲苯替代了高毒的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者接触高毒物品的机会,但是也提示政府监督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其同系替代物的监管,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另外,接触组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的相比较仍有一定差异,且接触人员的血象检测指标显示,干预后白细胞、血小板的异常计数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女工月经异常率也没有明显改变,原因可能是由于苯系物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可随接触时间而产生累积效应引起,慢性危害作用时间较长,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立即消除的。所以白细胞、血小板的计数更多的可作为健康损伤效应标志物而非早期效应指标。

本次调查提示,在目前相关行业的生产工艺中苯系物尚无法被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应从多方面着手,如改革生产工艺,加强操作岗位的局部通风设施,降低作业点苯系物的浓度;加强职业卫生的管理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有效地防毒口罩:健全和完善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制度和定期车间环境监测制度等。这在一些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 了解和改善印刷业和制鞋业等作业环境中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对作业人员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上海市奉贤区进行作业环境苯系物检测的企业,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其中的6家企业及接触苯系物的作业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分别进行防护设施改进、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等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测定车间环境中苯系物浓度和进行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6家企业干预后车间环境监测点的苯系物浓度有明显的降低(P<0.01),125名作业人员的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均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结论 改善作业人员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投入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作业环境中苯系物浓度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影响,对苯系物引起的急、慢性苯中毒的预防和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苯系物,职业卫生防护,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晓东,金锡鹏.我国有机溶剂危害的现状和预防[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18(2):65-67

[2]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3]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S].

[4]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上一篇:员工年度工作总结格式要求下一篇:大铁棰传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