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精选8篇)
1.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一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实施,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德育内容有机地结合和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受到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从而在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品质及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
主题词:小学数学教学 融合 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 是“铸人铸魂”。它最大特点是把受教育者当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成为一个能够秉承人类文化成果, 具有思想、智慧和专长, 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人。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承担着重要的德育任务,但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在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将德育教育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教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时在教学知识时,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时候,我通过让学生在日历上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儿童节等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又如在教“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在进行完知识的学习后,我紧扣教材,讲述了课后的“你知道吗?”南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的计算,比欧洲数学家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六位小数要早1000多年。这样学生心中就油然产生了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二、在基本训练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基本训练时,可联系本课的新学内容,选择一些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融德育教育于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圆的面积”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圆的半径,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孩子也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 的观点。
(2)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互相转化等;又如:除法算式、分数、小学以及比之间的互换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
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程资源,从数感中体验德育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庞大的搜索引擎功能, 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学完小数的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记完一个星期后,让大家计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德育是一种广泛的教育,德育蕴含在所有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之中。我们做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对教书育人有个全面的理解,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途径,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去,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通过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取得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2004年10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大会文件:小学数学学科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
2.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二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智力、体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马克思曾经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 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 我们应把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抓住机会,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教师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 教师都有很多时间和机会与学生们接触, 而教师的仪表就是影响学生对教师印象的一个首要因素。从教师的形象可以体现教师的气质, 以及对教师事业的态度和信心, 也影响着学生对他“崇拜”的程度。因此, 教师在学校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 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我认为,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学科教师严肃认真的风度, 又要注意体现出体育本身的特点———阳光、健康、富有朝气, 进而通过自己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对于仪表美的学习和正确认识。
2.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言语是教师对学生传递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要文明、精简、有逻辑性。当然, 幽默的语言也是课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方式, 但是教师要注意适当地选择幽默, 不要低级趣味, 落于俗套。通过教师的言语的正确示范, 会对学生养成文明用语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教师对于学生、教学的态度直接反应了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秉持着平等的原则,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不仅要适当表扬, 激发其不断进取, 也要严格要求, 使其戒骄戒躁;对于所谓的后进生, 要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而不是讽刺、挖苦。对于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 教师教育教学、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时机
1. 备课环节。
课前充分、精心的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认真, 课堂上势必会杂乱无章, 没有生机, 不仅学生学习没有兴趣, 教师的教学目的也达不到。作为体育教师, 课前的准备除了备课外, 还有检查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是否能正常使用, 并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 保证课堂的教学顺畅、有效。这也会培养学生养成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
2. 调动队伍环节。
在整体调动队伍的时候, 要培养学生先人后己的精神。如当与其他班级发生碰撞的时候, 提倡学生让一步, 让其他班级先行通过, 切忌抢行或胡乱穿插;对于在调动队伍过程中表现大度、调动得力的组长或个人给予及时的表扬, 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 互相谦让, 文明守礼的教育。
3. 分组教学环节。
在分组教学时, 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巡视, 并且适当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其中自觉遵守纪律, 互动良好的组给予表扬;对于组织能力强, 起到带头作用的组长、班干部给予鼓励;同时要及时遏制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纪律散漫、攻击他人人身的行为和习惯。
三、不同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时机
1. 短跑教学。
短跑的成绩跟起跑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 很多学生就存在着一些投机的心理, 自己猜口令, 没有听到枪声时就怀着侥幸的心理采取了抢跑的行动, 这在短跑规则上属于犯规的行为, 这也是短跑起跑点的道德品质问题。所以教师要着重讲明短跑的规则,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和精力集中的习惯。
2. 长跑教学。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娇生惯养, 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怕吃苦, 缺乏艰苦的锻炼。在体育教学中, 长跑项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的精神。因此, 体育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 并且在长跑项目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耐力, 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身心都得到提升。
3. 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
例如, 在“纵箱分腿腾越”的教学中, 我观察到, 从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要领的掌握来看, 他们是完全可以完成教学动作的, 可是他们就是过不了心理这一个关卡———不敢过箱, 以至于一到箱前跳跃时动作就变形了。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要勇敢跨越心理的障碍, 果断地跨过去, 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 教师也会在旁边保证他不受到伤害。这些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 球类项目的教学。
很多球类的项目都很注重团体的合作, 这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全局观。在球场上注重的是团体的配合, 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教师要对于其中一些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及时给予纠正。并且在团队中, 要教导学生正确、宽容地对待同伴的失误, 以便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使得球类的技术不断提高。另外,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 裁判的漏判、错判等。
3.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课题;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4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95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据新课标的相关规定,要将德育教育贯彻落实到各门学科当中去,小学课堂也不例外,也要在尊重教学的规律下,将德育教育穿插到教学当中去,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分清楚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教育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在以小学生教育为基础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学的教学规律,努力将品德教育穿插到训练的各个环节当中,要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规律,才能脱离实际摘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感恩教育穿插到教学当中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接触的西方文化越来越多,当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时候,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态度,不崇洋媚外,不过度贬低本民族文化,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教师讲到爱迪生发明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故事给学生普及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善于观察,多动脑筋。
(二)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切记不要搞“一锅端”主义,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以身作则
一般而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可以说教师就是学生平时生活当中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动方向,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要通过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
开展德育教育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好的德育教育可以给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好髙骛远,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感人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德育教育当中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要遵循灵活有度的原则。在小学课堂中穿插德育教育,并不是刻意地追求德育教育的效果,而是要在充分遵守原有课堂规律中,用穿插进来的德育教育活跃课堂气氛,缓解课业压力,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育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虽然小学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前进行认真备课,既要熟悉教材内容,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新课的时候,要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力求在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再通过特定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深刻意义。教师要不断提髙自身的专业素养,准确了解教材的内涵,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融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二)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要使课堂上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要求,努力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设立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能够在营造出来的德育氛围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初步培育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
(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在情景模拟中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体会到关心他人、互助友爱的美好品德。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开展演讲比赛,比赛的主题要切合德育教育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通过比赛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四)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大力促进全员育人
德育教育绝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任务,而应该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使命。著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可见,将德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各学科教学在关注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并挖掘本学科的价值因素,将学科知识中与道德有关的因素通过间接的、隐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继而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小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同行,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髙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德育教育能力与水平的提髙。
参考文献:
[1] 陈鹏军. 对当下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现代阅读:
教育版,2011(12)
[2] 朱和根.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J]. 教育科研论
坛,2010(10)
4.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四
杨婷
论文摘要:一位伟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而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关键词:德育 数学教学 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染学生。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习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六年级在复习“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再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л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了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进行《时、分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运用课件、各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我用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让学生们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给学生们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计算、跳绳、唱歌等),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后教育学生应珍惜每一分钟。接着再让学生感受一秒钟的长度,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学生学过统计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我校附近的村垃圾场影响环境的现象,最终总结出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让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动手动脑
让学生动手动脑,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通过感 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感受美、享受美。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
5.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五
我的童年是苦的,可我的童年又是快乐的,我六、七岁就又带妹子又给家做饭、做家务,父亲要做活回家了就泡好茶,给父亲一回到家就刚好喝„„,童年生活成为了我生活的积淀,影响着我的一生,可现在好多好多的十六、七岁的孩子扫个地、抹个桌子、做顿饭都有问题、只知享受不会体谅父母„„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不如意还怪父母。社会进步了,家庭富裕了,教师更多了,教学不停的改革,老师、父母付出的更多了,可前后时代同龄孩子相比,思想认识却落后了,依赖更大了,自理能力更差了,更叛逆更冷漠了„„,我不禁在想: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觉得及时、大力、全面、深入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捷径。试问:有哪位伟人、有哪位大科学家 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有哪位大作家不是从古典文学中得到滋养?
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
一、认识到:在中国,儒释道三教的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的核心,可以说我们民族的共同信念与气节,都是由这里产生的。深刻体会、认识儒释道三教的义理,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要地位。
二、认识到:儒释道三教所形成的中华文化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这样的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
三、认识到:我们只有使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心,则中国自然就能够成为保至名归的利益之邦。
其次,我认为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我们永远的教科书。
中国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既属于知识和学问的范畴,更属于道德和价值的范畴,它凝结着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情感与理想,是标识民族身份、维系民族认同感的最终依据。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思想,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无为无不为的人生智慧,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行为能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世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荣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也正是这些让中华民族成为了智慧的民族、勇敢的民族、不屈的民族、前进的民族。
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我觉得这些是我们教育的资源、教育的优势,这些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教科书,因为这些是我们的“根”,而现在的好些教育舍本逐末,拼命的追求分数,已经忘了这个“根”了,试问:无本之木何以茁壮成长?
其三,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固有的强大的兼容能力
现代社会属于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社会,人类面临着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以及价值的危机。很多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相当疏隔,崇洋者多,自信者少。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有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从消极方面讲,它可能表现为保守、落后;从积极方面讲,它可能有助于稳定,有利于长治久安。西方传统文化体现有重物质、求独立、盼突变。从消极方面讲,它可能引发人欲横流、个人至上、秩序混乱;从积极方面讲,它有发展生产、尊重首创、竞争进取的一面。在危机来临时,我们很难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到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心灵世界的和谐关系,却可以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帮助。因此,我认为中华文化所含藏的智慧,可用以补救西方文化的缺失,这应该是当代文化的真正主流。
其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强大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意义等问题,它是生命存在之学、是道德践履之学、是理想人格之学、是人生智慧之学……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与道德精神,这可透过教育而重植人心。
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大思想大智慧,它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传统文化中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三件大事,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作为人生值得忧虑的大事。这已经是一种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强大育人功能,是西方文化所不具备的。
其五,抓住重点,在思品课教学中突出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粹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教学的主阵地,抓牢品德课、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捷径。
1、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条主线渗透到思品课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始终把爱国主义奉为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教育学生知行统一地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祖国强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1)“孝” 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古语“百善孝为先”的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养则致其乐。”孝敬父母绝不能仅仅理解为让父母吃好的、喝好的,更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奉献孝心的快乐,给父母带来心灵的满足、安慰,尤其在吃穿不再成为困难的今天,这种意义的“孝”显得更有价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由由己及他、私及公、由小及大、由少及多、由家及国的大孝,因此我们说“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试想: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
“孝”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一个问候,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孝” 虽然暂时游走在了主流之外,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2)诚信既是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当代令人钦敬的道德品质。自古以来就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道德要求,把做诚信公民作为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育学生理解诚信,认识诚信的价值,并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
3、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其要旨在于奋斗,其价值也在奋斗中体现。“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就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体现。
(2)勤俭节约也是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发扬的优良传统,尤其在当今尤为重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很多的东西不是我们没有而是被我们浪费了。“反腐倡廉,勤俭节约”让我们这一辈人看到了希望。
6.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六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各种素质都获得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课程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更新理念 评价制度
引言:随着教育的普及,基本达到人人都能受到基础教育,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但是这些还不够,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教育也要有所改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真确实施素质教育是但前社会的迫切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并在“前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实质。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以人为本,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此,数学教学应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切实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每个教学环节、方法、手段要切实建立在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基础上;二是切实改革“以讲代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真正
从“教师什么都讲清楚,学生什么都听清楚”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中跳出来,大胆引导和放手让学生通过主动去感知和领悟知识,促进学生“自动化”学习;三是切实改变“以少代全。忽视一片”的现象,既重视“个性发展”又注重“全体积极参与”。
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精心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学习取得了成绩而收到鼓舞,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于创新,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并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办法。我进一步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三、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抓好“三动”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动脑”,这是学生主动构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的必要过程。教 1
学要重视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改变以往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想”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动脑机会,让学生在“想”中发展思维。
例如,一个长方形木板,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跃跃欲试,想出无数种答案(1个、2个、3个、4个、5个、6个„„),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是“动口”,这是学生思维提炼的重要过程。大纲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开口说话”。“说”能加深理解,“说”能训练表达能力,“说”更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说操作过程、说思考过程、说依据、说质疑、说独自见解、说总结等,都是学生说的内容。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多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说。
三是“动手”,这是学生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教学中的“摆”、“拼”、“画”、“制作”、“演示”、“实验”、“练习”等活动都是学生具体动手的机会,是学生理解和构建的重要过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之前,先上一节操作课,让学生准备了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若干个任意三角形及一把剪刀,指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剪拼拼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解形分别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画图表示出来。同学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剪的剪、拼的拼、画的画,在推导过程中,一位同学想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三种推导方法。
(1)S△ = a×h÷2(2)S△ = a÷2×h = a×h÷2(3)S△ = a×(h÷2)= a×h÷2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画图表示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明确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为什么底乘以高以后还要除以2的道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最容易记住。为此,教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 2
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长远而重大的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只有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格,但不唯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自主的探索精神及相应的能务,才能达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7.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七
一、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中的语言教学, 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认真去备学生、备教材, 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导语, 每个环节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旋律, 运用生动活泼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施教,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
二、在读中品味语言
小学生的语言比较贫乏, 他们刚刚起步学习语言。文学作品都是从语言这个基础而形成的, 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最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个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载体, 进行有效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中, 要训练学生的语感, 让学生去积累语言, 要抓住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诵读、品味与感悟,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比如, 《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通过“绿”字, 让学生知道, 替换它的“吹”“来”“到”“满”“临”等字, 都不如“绿”字。 通过和学生分析, 让他们知道这些字都不如“绿”字用得好, “绿”不仅表明“绿色”, 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 更添了动态美, 使全诗大为生色。
三、通过积累学习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小学生更要注重这一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习若是缺少了积累就不会得以提高, 因为语言的能力就是靠日积月累而形成和提高的。因此, 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语言的积累。比如, 从电视、广播、网络、MP3、MP4、录音机等中都能得到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 这样就可以在听中积累语言, 还可以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通过熟读和背诵完成语言的积累。
总之, 语言文字是构成充满生命力的课程。我们要在语言教学中, 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 抓住语文教学的灵魂, 要咬定语言不放松, 在动情朗读、精心默读中学习语言, 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摘要:语言训练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训练中, 要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应用的语言能力, 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去学词写字, 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语言训练,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8.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
一、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是非教育
1.结合教学大纲进行爱国教育
体育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方说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讲述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2.通过课堂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对学生的认识,适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课前强调课堂纪律和教学规范,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比方关于体育课排队的问题,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纪律观念,一般都比较懒散,教师应该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课前排队的重要性,在队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指出问题,并告诉学生由于他们不好的表现影响到其他同学,所有人都要重新进行队形排列,教育他们要更加认真,养成良好的队列习惯,对于仍然无法做好并且仍不好好努力的学生要进行谈话教育,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改正。
二、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1.通过常规体育训练进行意志教育
小学生常规体育训练包括耐力跑、跳高、跳远、仰卧起坐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现在的小学生成长在生活优越的环境中,怕苦怕累的较多,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战胜自我。例如在耐力跑这一训练活动中,对于不能完成训练跑完全程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有的是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没办法支撑着跑完全程,有的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对,前半段速度太快,体力消耗过大,以至于后半段无法坚持,有的则是因为怕苦怕累,中途放弃。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具体的教育,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适当减轻训练量,并鼓励他们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坚持,以期拥有健康的体魄,对于训练方法不对的学生,教师要重新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而对于意志力薄弱而无法坚持到最后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2.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球类运动讲究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团队合作。在球类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摒弃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学生之间的运动素质有高低之分,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同伴的失误,在同伴出现失误之后,不是抱怨甚至谩骂,而是宽容和鼓励,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此过程中更加乐观地看待比赛结果,更加认真地享受比赛过程。
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进行榜样教育
1.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要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比如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品行端庄。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此时,少年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是非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他们只能通过周围人的行为来完成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教师无疑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一批人。
2.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体育课上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班上都有几个好动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文化课上调皮好动,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而体育课则能充分发挥其好动的本性,体育老师应及时抓住机会,在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比方说安排这些学生做负责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其发挥带头作用,遵守相关纪律规定,并养成习惯,在其他课堂上也能做到遵守课堂纪律。
总之,体育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契机,体育教师应及时抓住机会,在帮助学生锻炼其体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以期帮助其成长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良好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9.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10-21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09-21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07-29
浅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安全教育07-17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写字教学08-29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9-02
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双语数学教学09-26
农村小学如何发挥在孝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