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2024-07-20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8篇)

1.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一

1)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班杜拉被视为新行为主义者是因为他重视观察学习。P23 答:班杜拉被视为新行为主义者是因为他重视观察学习这个观点是对的。因为与大多数行为主义者一样,班杜拉也强调个体外显的行为、行为结果对后续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班杜拉还特别重视观察学习、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的作用,因此他的社会学习理论在部分程度上超出了行为主义的范畴,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作用的新模式。

2.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后,还具有一定的修复性。P60 答: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后,还具有一定的修复性这一观点是对的,由于幼儿期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具备良好、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的脑具有教的修复性。也就是早期的伤害可以修复或产生替代性,对于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脑的一侧半球受损后,通过适宜的学习和反复的训练,另一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功能,使脑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的语言丧失,因为语言中驱可以在适宜的早期语言训练下较快地向另一半球,克服语言障碍。

3.多动症儿童具有综合处理不同感觉通道信息的能力。P69 答:多动症儿童具有综合处理不同感觉通道信息的能力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多动症儿童缺乏综合处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信息的能力。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可能原因有:城市高楼限制了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幼儿生长过程中缺乏抬头、滚地、翻身、爬行等活动;有些剖腹产幼儿失去了经过产道挤压而获得触觉训练的机会等。这些因素使幼儿的大脑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感觉信息刺激而发育不良,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多动症。研究也证实,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部分幼儿的学习,但不能据此将所有的学习困难都归结为感觉统合失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感觉统合器械的训练缓解幼儿的学习困难现象。

4.认知主义把教育视为发展个体内在潜能的过程。

答:认知主义把教育视为发展个体内在潜能的过程是错的,1)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才将教育视为发展个体内在潜能的过程。在讨论学习动机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将其视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原动力,而与行为主义的外部动机观完全不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重视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和些的课堂气氛,认为这时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不需要外在的奖励。2)认知主义认为学习动机是环境(刺激)与个体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过程,也就是说,学习动机是个体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认知需求。现代教育心理学上,认知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层出不穷,如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期望理论、自我价值理论、个人专注论等。其中以维纳的归因理论最为突出。5.科尔伯格认为,8岁儿童已经达到寻求认可取向的道德发展阶段。P147 答:.科尔伯格认为,8岁儿童已经达到寻求认可取向的道德发展阶段-----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显示9岁-15岁属于习俗道德水平时期才属于寻求认可取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发展阶段,主要的心理特征是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而9岁以下是前习俗道德水平时期,是属于避免惩罚、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发展阶段。主要的心理特征是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好坏。

6.幼儿创造性的前提是要具有丰富的知识。P163 答:幼儿创造性的前提是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即具有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前提。3~6岁儿童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问题。2)、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创造性并非要创造一个新奇的产品,而更多表现在能根据相关经验,组织这些经验与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幼儿的创造性在很多时候表现在想象力上。这与其年龄特点有重要关系。幼儿阶段也正处于探索周围事物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较少受社会文化的影响。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教育契机。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在游戏中体现得最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决定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有创造性的表象。幼儿的游戏是对周围生活种种现象的再现或模仿,但这种再现或模仿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再现周围生活现象,而是幼儿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结果。

7.皮亚杰非常重视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

答:皮亚杰非常重视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皮亚杰认为:“在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关系中,认知是语言发展的基础。皮亚杰的构建思想主要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因而也被称为个体建构主义者,个人建构主义关注的是个体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即脱离了具体的社会文化情景,抽象出来的个体认识是如何发生的,认为‘认识既不能看做事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他对认知发展的关注表现在强调个体研究、探索、发现和再发现自己世界中的意义的过程。如前所述,皮亚杰晚年在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下,开始承认社会因素,特别是父母和同伴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他的理论仍然侧重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反,维果茨基认为,发展可以在社会的框架中加以理解。现代发展心理学中的许多研究都受到了社会文化理论的启示和指导。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他的认知发展观强调特定的社会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社会和文化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使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在认知发展上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儿童文化经验上,没有哪种形式的认知能力更为高级,它们只是代表不同形式的推理或适应工具。他的理论对皮亚杰的许多基本假设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西方发展学家近来的研究结果也倾向于支持维果茨基的观点。他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把认知发展放在个体发展的文化和社会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它。

8.真实性评价是设定专门的评价情景评价孩子的学习。

答:真实性评价是设定专门的评价情景评价孩子的学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真实性评价强调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评价幼儿,强调幼儿对评价的参与、真实评价以儿童的真实行为表现为基础,有利于进行课程决策。

9.经验型教师获得个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书本。

答:经验型教师获得个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书本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对于经验型教师而言,他们的知识获得更多依靠教学经验的积累。尤其是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多表示实际经验是教学方法形成的根本原因,一个教龄有24年的教师这样说“个人知识主要还是从自身的经验获得的,而且这些经验还能对他人的个人知识形成有所帮助-------年轻的教师经常会和我探讨教学方面的问题。”

2)从个人知识管理的方式看,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及个人主观认识等方面,经验型教师多通过对文字材料的整理来进行。新型教师则更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获取,处理信息资源。不仅方法更为多样,还能充分利用网络与同事进行交流,在媒体上传个人知识

3)大多数新手教师----特别是教龄在1年以内的-----认为自学是个人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其中尤以网络和书本知识为重。

述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人格特征。

答:专业人格特征是指与幼儿教师这一专业相适宜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个性特征。有研究者指出,有效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善于与家长、同事沟通,热爱从事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幼儿教师的专业人格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激励性人格。巴尔(Barr)曾指出,优秀教师应具备激励性人格,如活泼、合作、可靠、善于表达、明辨是非、警觉、灵敏、体力充沛等。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热情,幼儿教师必须保持热情,使幼儿感到温馨与舒适,对幼儿园活动感兴趣,热衷参与教学活动;期望,教师对幼儿期望越高,幼儿学得越多,幼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支持,幼儿有归属、爱、自尊的需要,他们在活动中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

第二、灵活变通性。幼儿教师的主题活动、生成活动等都需要教师的灵活性、变通性,因为即使教师事先做好了计划,意外的事情总会发生。如原先的教学方案幼儿不喜欢,或者对幼儿来说太大或太容易等。因此,幼儿教师在个性上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尔不是古板的人,他们能适应各自环境。

第三、爱心与同理心。教师的爱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有爱心,需要在情感上对幼儿的支持和关爱。在幼儿眼里,整个世界充满活力、新奇和未知,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换位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想幼儿所想,感幼儿所感。

第四、情绪稳定。由于幼儿的社会心发展水平不高,知识经验缺乏,自我控制力低,他们的情趣往往容易冲动,难以有效控制,往往表现出成人看来无理、不讲理的行为。教师不能受其影响,必须注意克制自己,以沉着冷静的方式、理性的教育方法解决问题。受幼儿消极情绪影响而变得非常冲动、失去理性,这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另外,教师还应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这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

2.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

答: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的效果,可以扩展到不必直接接受强化,只凭观察学习也可以学习某些行为或人格品质。这种不必亲身经历,只凭观察所见而产生学习的现象,被称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或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等。

(1)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获得。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会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它情景,尽管并美好友看到榜样在其它情景中是否受到奖励或惩罚。这种抽取特征并恰当运用的能力,使观察者行为不局限在特定的榜样刺激之内,这与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是抑制的。

(2)观察学习的中心是提供可供观察的榜样。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及幼儿行为向全体幼儿提供行为范型,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因为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儿对其周围人物言行的有意无意模仿是其社会化中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与过程。而且越是在个体发展早期,榜样的影响作用越大。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作为幼儿园中幼儿最主要的交往对象之一,加之在幼儿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他们从观念、价值选择到言行举止,从心理行为特征到外表着装特征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第二、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部分。

第三、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增大。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其认同与期望接纳心理越练越强烈,同伴对幼儿社会性作用日益增大。同时,同龄伙伴的榜样及榜样行为也使幼儿感到贴近,易于理解和模仿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幼儿群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

3.举例说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答: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原指用于建筑行业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内化所学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

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辅助学习”的观点。通过设立支架,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儿童缩小或消除差距。

支架式教学肯定了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原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础。而为了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逐渐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意识到问题和冲突,并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便成为有效的支架。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第二、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第三、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第四、写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第五、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4.试举例说明使用工具对婴幼儿学习的价值。

答:(1)工具是婴儿实现他们所期望行为的重要中介。婴儿常用的工具有哭喊,手的动作,养育者,或是某一物体。通过使用工具,婴儿学会借助工具拓展自己的力量。

(2)婴儿使用工具一般经历:将自己身体作为工具;将养育者作为工具;将物体作为工具等几个阶段。

(3)从发展心理学来看,随着婴儿不断的成长,他们的活动空间不断拓展,需要借助更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工具则是其重要方式之一。

(4)工具的使用,可以探索自身,开发认知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5.分析说明全语言教学理论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答:(1)全语言的概念来自于有关读写萌发的研究。全语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地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这些片段不能拼凑成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因此语言学习必须是整体是,很难划分维语言内容或语言技巧。

(2)全语言教学又称为整体语言教学,它是综合各相关领域多年研究成果所发展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观。全语言教学观的实施是全面性的,不是一星期安排几天的语言教育活动,或者一天中某一时段进行的。全语言教学观的实施融入幼儿每日生活中。不管是每天进行的课程教学,幼儿园每天例行的活动、或者家庭中的亲子互动,都要求以全语言的理念进行。全语言教学观对阅读准备的观点也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它是以理解取向来诠释幼儿的阅读准备,学习活动强调帮助幼儿与故事内容互动,进而理解语言的沟通功能,而不是语言技巧的学习和练习。

(3)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

第一、全语言教学的课程应该跟随幼儿,而不是让幼儿来跟随课程。它是以幼儿为主导的课程规划,强调支持促进各发展阶段幼儿潜能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担任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幼儿尽情地“画”字、用涂鸦来表现他的想法,分享他的个人经验,或者阅读喜欢的图书。

第二、全语言课堂里的教师鼓励幼儿与他人互动交谈,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提供丰富多变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教师鼓励幼儿寻求多元的表达方式,例如他们可以用说的、演的、唱的、画的、写的,甚至可以用舞蹈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个人的经验。(4)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全语言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将每一位幼儿看作主动的学习者,相信他们都能、也都愿意学习。这种态度也促使教师在规划课程与学习活动时,处处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依据。对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然错误,也能以包容的态度处理,让每一位幼儿勇于尝试与表达。因此,全语言教师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常常采用强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形。评价的方式也不宜采用技巧取向的纸笔测验,而应以听说读写多元呈现方式,来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

6、.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答:(1)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观点。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2)奥苏贝尔指出,意义学习包括三个条件:学习者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利用的经验;学习者必须主动使其发生相互作用。

(3)根据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采用接受学习,同时也是意义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

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大量运用例证;运用演绎方法;逐步深化

8.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罗杰斯个人中心学习理论的价值及其应用。

答:(1)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非常关注课堂氛围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他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一些主张: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在安全的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涉及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个体相关因素。

(2)从罗杰斯的主张来看,他非常重视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关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与潜能;追求最大限度地允许幼儿作出个人选择、自我判断的学习环境;提倡建立自由学校,部分年级的教室和”自由”学校作为教育革新的首要任务。

8.举例说明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答: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如下: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主动性表现为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等。由于教师往往希望按照社会的要求或者自己的愿望塑造孩子,因而幼儿的主动性常常被忽视和扼杀。

(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往往是为了"好玩”而学习。幼儿愿意做有趣的事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主要是从兴趣出发的。没有兴趣的学习,幼儿往往不能坚持。

(3)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性为主,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往往是无意记忆,联想也是无意联想。内隐性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特征。(4)经验与体验作用显著。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以行为实践为主,直接参与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要素,幼儿教育应该以其真实的经验和事件为基础。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直观形象性的学习内容,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而在言语指导下使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活动则最适合幼儿。

(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幼儿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安全氛围。

(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也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认知与理解。

2.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二

1. 开放题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学者关于开放题的论述: (1) 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的习题, 我们称为开放题; (2) 开放题是条件多余需选择、条件不足需补充或答案不固定的题; (3) 有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是开放题。这类问题给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的机会, 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各种方式结合, 去发现新的思想方法; (4) 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 (5) 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的问题, 称为开放性问题; (6) 所谓开放性问题“问题不必有解, 答案不必唯一, 条件可以多余”。

考察以上论述, 关于开放题的条件的描述有:不完备;可以多余;多余需选择, 不足需补充, 等等。关于开放题的答案 (结论、解法) 的描述有:不固定;有多种;不唯一;不必唯一;不确定;不必有解, 等等。

从上述可知, 虽然对问题条件的描述多种多样, 但对答案的看法较一致:答案不唯一。笔者认为: (1) 问题的“结论”是在问题系统内部相对于问题的“条件”而言的, 不能与问题的“答案”概念混淆, 问题的“答案 (解法) ”是相对于整个问题而言的; (2) 对于问题的条件不作太多的限定, 对问题的答案给以宽松的环境, 但要求是多样化、丰富多彩的, 正是开放的含义所在。所以, 笔者认为对开放题可以作出以下简明的描述: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称为开放题。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答案的多样性 (多层次性) 。

一个问题是开放还是封闭的常常取决于提出问题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如何。

2. 探索题

在讨论中常把开放题与探索题混淆, 会对开放题的研究带来影响, 有必要把两者予以区别。一般地, 探索题是指条件完备, 结论未给出而需要学生进行探索、猜想并加以证明的问题。当然, 开放题集合与探索题集合的交集应该是非空的。

二教育价值

开放题已被部分老师引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并对开放题的教育价值加以研究。就目前看, 开放题的教育价值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 积极宣传, 使大家达成共识。

主要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一般的科学方法。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创造性活动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首创性, 新奇独特、前所未有, 另一个是社会性, 即创造性活动的产品要有社会价值。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运用已知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 有社会价值的思维产品的能力。

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 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输出, 即从问题的多种可能方向扩散出去, 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性思维相对的是集中性思维, 即将各种信息结合起来仅产生一个答案的思维, 这种思维通常应用于只存在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创造性思维不等同于发散性思维, 它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统一, 只不过创造性思维通常更多或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创造性思维过程常是先通过发散性思维然后作集中性思维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国民素质的提高,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掘主要有赖于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使教育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上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这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是灌输知识, 而不是启发、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独立发展能力, 学生往往书本成绩很好, 学习很刻苦, 但动手能力较差, 创新精神不足。我们必须深入教育改革, 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 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 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 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求知、学会学习。要建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和以创新意识、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的数学教学与其他国家的数学教学相比, 具有重视基本知识教学、重视基本技能训练、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等显著特点, 因而我国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扎实, 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较高。然而, 我国数学教学也有其不足。其中两个较突出的问题是, 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 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提出数学问题, 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 而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 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

我们要努力继承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 同时要弥补不足。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引入实际问题, 重视培养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给学生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生用数学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其次, 要真正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要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各种观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我们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适应了时代要求。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 就为学生提供了较多自己提出新颖独特方法的可能, 在求得多种答案的过程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寻找多种答案最优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中性思维。在上述这种发散和集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 在解决开放题的过程中, 常常可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画图, 引入符号, 列表分析数据;分类, 分析特殊情况, 一般化;转化;类比, 联想;建模;讨论, 分头工作;证明, 举反例;简化以寻找规律 (结论和方法) ;估计和猜测;寻找不同的解法;检验;推广, 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也是一般的科学方法。

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三

这里,笔者想以健康体检A卷中的阅读题(以下简称“A卷”)和PIRLS阅读题《倒立的老鼠》为样本,从阅读量、阅读材料、阅读题型及数量、阅读能力要素等方面作一些比较分析,为小学语文阅读题的设计及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阅读量的比较

PIRLS阅读材料的篇幅在1000~1200字之间,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中间休息10分钟,实际测试时间是80分钟)进行两篇文章的阅读,完成文后22~30道题。

A卷的题目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总测试时间是60分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致为20分钟,阅读文章是两篇,《谁可以做朋友》和《海马爸爸》,总字数约1400字,完成10道阅读题。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单位时间内,健康体检要求的阅读字数超过PIRLS,阅读量也超过PIRLS。可见,在阅读速度上,健康体检的标准不低于PIRLS标准。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健康体检中文章的篇幅比PIRLS明显要短,这与我国的阅读教学现状相符。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四年级所使用的课文都是短短的300~600字,学生缺少阅读篇幅长的文章的训练。

二、阅读材料的比较

PIRIS认为,对9~10岁的学生来说,两个最普遍的阅读目的是为娱乐而阅读和为学习而阅读。相对应的,PIRLS评价框架中包含以下这两个主要类型的文章:一类是为文学体验或娱乐而阅读的文学型文本,比如叙事故事、小说、诗歌等;另一类是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的信息型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实用文。这两类文体的阅读材料在测试卷中各占50%的比例。

A卷的两篇文章—— 《谁可以做朋友》《海马爸爸》,都是常识性童话,属于文艺类体裁。

由此可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A卷非常单一,偏重文学类作品,更没有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测试,没有考虑功能性阅读,缺乏为学习、为生活而阅读的理念。

说明文、实用文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学生日常生活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我们今后的阅读测试,要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强调基于生活的阅读。

三、阅读题型及数量比较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申宣成教授将PIRLS阅读题题型分为这样四类: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封闭结构应答题(即填空题)、开放结构应答题(即开放题)。

开放结构应答题指答案灵活、应答内容较多,通常要求对答案作出较多解释的题目。如《倒立的老鼠》第11题:

你认为老鼠容易被愚弄吗?并说说为什么。

封闭结构应答题指答案比较单一,不需要作出较多解释,通常只需要用一个词或短语来回答的题目。如《倒立的老鼠》第10题:

当拉本把老鼠从地板上捡起来后,他把它们放在了哪儿?

这里,笔者借鉴申教授的这种分类方法,对两份试卷的题型及数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题型上,A卷极为单一,只有单项选择题,这虽然为阅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语文学科的特质不符,使得本来丰富的文、丰厚的意、丰满的形,都被单一化、格式化了,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理念。

PIRLS中的开放结构应答题约占29%,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建构较长的回答,允许有范围广、多样的、个性化的回答和不同观点”, 突出了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个人的地位,尊重阅读者与文本互动中“建构”的意义。因此,较之单项选择题和封闭结构应答题,它更容易检测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所以,我们应学习PIRLS中开放题的设计技巧,让阅读测试更趋科学。

笔者认为,A卷阅读的第一篇《谁可以做朋友》就可以增加这样的开放结构应答题:

小螳螂自责的原因是什么?

A卷阅读的第二篇《海马爸爸》也可以增加这样的开放结构应答题:

1.海马爸爸的育儿袋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的相关信息来描述。

2.文章还告诉了我们鮣鱼的一个生活习性,请你用几句话描述。

四、阅读能力层次比较

PIRLS认为,阅读能力就是学生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从所读的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能力。PIRLS将阅读能力分解为四个层次:获取信息、直接推论、诠释并整合观点、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

获取信息是指从文中找出文章明确传递的信息。如《谁可以做朋友》第3题:

从文中看,能消灭蚊子的动物是( )

A.小燕子 B.蜻蜓 C.蜜蜂 D.螳螂

这一题要提取的信息就在文中蜻蜓说的话里:“蚊子净做坏事,我见一个灭一个!”完成这样的题目,学生只须关注句子和词语层面,不用进行推论,难度较低。

直接推论是指要求学生联系两个以上的信息作出推测。如《倒立的老鼠》第9题:

最后一天早上,当拉本从楼上下来时,为什么地板上到处是老鼠?

A.因为老鼠倒立的时间太长了

B.因为拉本给了老鼠太多的奶酪

C.因为老鼠从天花板上摔了下来

D.因为拉本在地板上涂了胶水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超越文章表面,对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信息进行推论,填补文中经常出现的意思的空白点,属于中等难度。

诠释并整合观点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联系文中未直接表达的信息,建构意义。如《倒立的老鼠》第12题:

从拉本所做的事情中,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并举出两个关于他行为的例子来说明。

这类题目,难度相对较高,它要求学生在文本的观点间建立、综合信息,并需要依赖他们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

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要求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文中的信息。如《倒立的老鼠》第14题:

思考故事中拉本和老鼠的举动。解释一下是什么使这个故事显得不可信。

这一类测试题,要求学生站在文章之外进行审视和鉴赏,从文章的整体价值、可信度及与学生本身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是顶级难度的题目。

A卷阅读题和PIRLS阅读题的阅读能力层次比较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两份试卷中,获取信息类的题目分别为40%和57.2%,可见,两者都重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测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从文本中正确提取信息是评价其阅读能力的主要指标。

不同的是,A卷中没有“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题目,而PIRLS中该类型题目却占了21.4%,这使A卷的难度大大低于PIRLS测试的难度,缺少对学生批判性解读文本、建构意义能力的测试。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阅读题一直这样命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层次无疑会下降。因而,我们在测试时应增加“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题目。如A卷阅读的第二篇《海马爸爸》就可以增加这样的题目:

1.文章是如何告诉我们海马爸爸会生孩子的?

A. 通过海马妈妈的话。

B. 通过海马爸爸的话。

C. 通过鱼的话。

D. 通过旗鱼的话。

2.在这个故事里,鱼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请说说为什么它对故事的发展很重要。

以上阐述的阅读测试题的差异,体现的是对“阅读能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我们应借鉴PIRLS先进的阅读能力素养理念,不断丰富阅读能力的内涵。

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阅读测试题的改革左右着阅读教学的改革进程,引发我们对阅读教学的反思。笔者认为,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和比较。而PIRLS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实际意义。因而,我国的阅读教学,在理念上,要建立大阅读观,不仅仅重视改革课内的阅读教学,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建构,让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积极阅读,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在阅读中赢得快乐;在文本选择上,要注意阅读体裁的多样化,兼顾文学性和信息性的阅读,兼顾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教学目标上,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实需要的阅读技能,重视学生深度阅读能力——阅读分析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阅读素养”服务。

4.消费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四

1.美国某公司雇用了数十名女打字员。为了方便管理,公司将她们集中在同一办公室工作。然而,在最初的三个月中,打字员们情绪不安,打字错误率高。经研究认为,严格的管理和室内高达80分贝的噪音是导致打字员工作效率差的重要原因。后来,公司配备了防音、消音设施,使室内噪音下降,而打字员的情绪也开始稳定,错误率降低。

通过以上案例,请分析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阐述消费者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答案.(1)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可以促使行为发生,也可以阻碍行为的进行。(2)在上述案例中,打字员在严格的管理和噪音影响下情绪不安,因而使其行为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消费者情绪也能直接影响购买行为。当产生积极情绪时,能提高购买力;而产生消极情绪则降低活动能力。

2.某中医院除了给每位就诊患者开出必要的药物处方外,还要开出一张“无药处方”,如给一位老年患者的“无药处方”上写着:多吃蔬菜、水果;食用低盐、低脂、低糖食品;按时服药、测量血压;多活动„„。这种医疗服务深受患者欢迎。

请分析这种“双处方”的医疗服务为什么受到患者的欢迎?

答案: 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基于人的实质,人的需要同时具有生物性、心理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医生给病人开出药物处方,通过药物治疗疾病,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医生给病人同时开出“无药处方”,虽无药却有情,指导患者的生活起居,宣传科学知识,并给人以精神安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要。

这种医疗服务不仅满足了患者的物质需要,更满足了患者的精神需要,所以受到欢迎。

3.“环保”牌香烟年销售量达3000亿支,可装满5000架波音707飞机。某权威机构对某国的一千余名“环保”牌香烟爱好者的调查表明,该品牌爱好者对该产品的普遍评价是:味道好,抽起来带劲,可令人身心愉快。但对于质量完全相同的、价格只相当于精装烟价格一半的“环保”简装烟,品牌爱好者们只有21%的人表示愿意购买。

请分析:①“环保”牌香烟爱好者属于哪个消费者群体?

②该群体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 第一,属于成年男性消费者群体。

第二,主要特征有: A、具有男子气概的强烈表现欲;

B、对某国文化的明确认同与归属感受;

C、坚持固有的消费习惯;

D、价格敏感性不强。

4.某国一出版公司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售出。推销人员想出一个主意,于是给

总统送去一本书并征求意见。总统忙于政务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销售人员便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书即被抢购一空。不久,又有书卖不出去,销售人员又送给总统一本,上过当的总统便“回敬”一句:“这本书糟透了”,转天该公司发出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结果,书又售罄。第三次,该公司又如法炮制,总统接受教训,不予答复。于是该公司再发出广告,“现有总统难下结论的书出售,欲购从速。”书仍被抢购一空。

请分析本案例中某国出版公司运用了哪些增强广告效果的心理策略?

答案.(1)利用总统的权威,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运用了广告刺激策略。(2)、广告语言简洁、直观、易懂,在变化中重复主题,运用了广告效果策略。(3)、增强了广告的可信度,运用了广告说服策略。

5.20世纪90年代初,在方便面的广告大战中,“康师傅”方便面以“好吃看得见” 一语深入人心。“统一”牌方便面知难而进,以古喻今,广告画面上出现一位古代戎装勇士,威风凛凛地喊出“统一面”,给人以热烈的情绪感染,取得了初步成绩。这种宣传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企业又推出了与前一广告格调不同的画面:一男一女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出各自喜欢“统一面”的理由,不知不觉中缩短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请分析“统一”牌方便面是如何成功地利用广告引起消费者注意的。

答案(1).商品广告成功的基础在于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往往是无意注意,受到刺激以后,引起兴趣,才能转为有意注意(3).“统一”牌方便面的第二个广告与第一个广告形成对比,使有意注意“统一”牌方便面的消费者进一步注意到新的广告词,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

6.目前在国内外的零售商店中有很多名称各异的廉价商店。比如,美国纽约的“99商店”专营日用杂品、家用小五金等,所有商品均定价99美分。我国昆明有家商店经营各种小工艺品,全部定价0.19元,广告用语是:“1角9,任君求”。其他还有2元店,8元店,10元店等。这些商店的经营状况一般都不错,靠薄利多销,利润也算不低。

请回答:这些廉价店的目标顾客是谁?它利用了目标顾客的什么消费心理?

答案:(1)目标顾客主要是家庭主妇、收入水平不高的中老年消费者以及对各种小商品情有独钟的各年龄、多阶层的消费者

(2)针对的消费心理是:(1)求廉心理、(2)求实心理、(3)求奇(异)心理、(4)情绪化消费心理

7..我国目前的著名商标中有些是从原来失败的商标修改后获得成功的。比如,领带产品的名牌“金利来”最初的设计是“金狮”,但“金狮”领带销售状况不佳。后来改为“金利来”,产品销售大为改观。又比如,手表的名牌“海鸥”,原来的设计是“海燕”,用此商标在香港地区销售,购买者极少,调研后改为“海鸥”牌,销路立即打开。问题:试从消费心理层面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1)原商标设计违反了消费心理的一般规律因而失败,新商标符合消费心理而成功。

(2)“金狮”用于领带产品令人恐怖,“金利来”则预示好运将至。(3)“海燕”用于沿海地区市场预示暴风雨、不吉利,“海鸥”则预示吉祥。(4)“金利来”与“海鸥”商标具有艺术魅力而耐人寻味。(5)设计商标还应因人而异,因产品而异。

8.在我国的啤酒消费中黑龙江省是首屈一指的。统计表明:黑龙江省啤酒消费量占全国总消费量的l5%,人均啤酒消费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倍,在全国特大城市啤酒消费中排名第一,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慕尼黑和巴黎。其中城市居民消费量高于县城居民消费量。问题:该消费习惯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对营销管理具有什么启示? 答案.(1)消费习惯的主要成因: ①北方气候寒冷;

②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对白酒的偏好转向啤酒偏好; ③传统的豪爽性格促成。(2)对营销管理的启示:

①尊重消费习惯,维持产品销售;

②注意细分市场并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扩大产品销售; ③努力开发新产品,扩大消费需求; ④积极开展相关产品营销.9.在我国快餐食品产销领域,品牌繁多,然而,能够令消费者真正动心的却寥寥无几。于是许多快餐食品企业感叹“人们的口味挑剔,众口难调”。但是,民营食品产销企业集团W公司,始终坚持“只要口味好,众口也能调”的独特经营宗旨,从人们的口感差异性出发,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在食品的口味上下功夫,“投其所好”,终于改变了某城市居民的快餐饮食习惯,使W公司的快餐食品成为某城市居民的首选快餐食品。W公司果敢挑战某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就餐需求,以“投其所好”为一切业务工作的出发点,不仅出奇制胜地突破了“众口难调”的产销瓶颈,而且轻而易举地打入了某城市的快餐食品市场,开创出了快餐食品新市场。

请分析:

(1)W公司成功打入某城市快餐食品市场利用的是哪一消费心理学原理?(2)请谈谈作为营销者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理去引导消费? 答:(1)W公司成功打入某城市快餐食品市场利用的是消费习惯原理。(2分)(2)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消费习惯和营销活动的关系,正确运用消费习

惯的机理去引导消费是每一个经营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W公司的成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2分)

①端正态度、正确定位,尊重消费习惯;了解目标顾客的消费习惯;按消费习惯设计、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3分)

②认识规律、引导规律,促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消费习惯;利用不同群体的习惯特点开展营销活动。(3分)

10.根据《香港市场》杂志报道,现时北美洲非常盛行一种“坏孩子装”,这是一些著名时装设计师的杰作。他们的创作原则是:打破一切穿衣规则,不仅错配衫裤,而且不考虑服装质地、面料、花纹和颜色,总之穿上后会显得杂乱无章,越显得坏孩子装特色。在日本,随着出口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经济的转变,消费时尚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以前那种崇尚节俭的消费观念淡化,借贷消费行为渐成时尚。一些东京少年喜欢穿肥大宽松衣裤,足蹬划板,徜徉街头。

请分析: 从上面两例,你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消费流行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答:得到的启发有:

(1)消费流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2)消费流行必须符合个性特征。(3)生产的商品必须符合社会流行。心理动机:

(1)流行能满足人们的求新欲望。

(2)流行使人们表现自我的心理得到满足。

(3)人们通过追随多数人的行为和模仿流行事物,获得心理的安全。

11.“金龙鱼”是调和油市场的强势品牌,其广告由最初的“温暖亲情——金龙鱼大家庭”到“健康生活金龙鱼”,打出了金龙鱼的知名度,但是并未让消费者感觉到它有什么好处。后来,金龙鱼推出了关键的“1∶1∶1最佳营养配方”的理性诉求,既形象地传达出金龙鱼是由三种食用油调和而成的特点,又暗示了只有“1∶1∶1”的金龙鱼才是最好的食用油,带动了金龙鱼品牌的整体提升。请分析“金龙鱼”调和油是如何利用广告改变消费者对它的态度的。

12.某家庭上中学的女儿崇拜某歌星,把零花钱全部省下来,跑遍各音像店收集了该歌星的所有专辑;母亲对某品牌的厨卫用品最信赖,洗涤剂、洗衣粉及香皂等等全部选用这一品牌;父亲在购物方面则没有什么特别偏爱。请指出这三位消费者的兴趣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并作简要分析

(1)女儿属于偏好型。这类消费者的兴趣集中,甚至有可能带有极端化的倾向。(2)母亲属于固定型。这类消费者的兴趣一般比较持久,经过多次的消费实验以及多次的消费选择而对某一类商品产生了稳定的兴趣。

(3)父亲属于随意型。这类消费者兴趣异变并且无明显的兴趣指向,一般没有对某种商品的特殊偏爱和固定的习惯。

13.在我国快餐食品产销领域,品牌繁多,然而,能够令消费者真正动心的却寥寥无几。于是许多快餐食品企业感叹“人们的口味挑剔,众口难调”。但是,民营食品产销企业集团W公司,始终坚持“只要口味好,众口也能调”的独特经营宗旨,从人们的口感差异性出发,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在食品的口味上下功夫,“投其所好”,终于改变了某城市居民的快餐饮食习惯,使W公司的快餐食品成为某城市居民的首选快餐食品。W公司果敢挑战某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就餐需求,以“投其所好”为一切业务工作的出发点,不仅出奇制胜地突破了“众口难调”的产销瓶颈,而且轻而易举地打入了某城市的快餐食品市场,开创出了快餐食品新市场。

请分析:(1)W公司成功打入某城市快餐食品市场利用的是哪一消费心理学原理?(2)请谈谈作为营销者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原理去引导消费?

答案:(1)W公司成功打入某城市快餐食品市场利用的是消费习惯原理。

(2)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消费习惯和营销活动的关系,正确运用消费习惯的机理去引导消费是每一个经营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W公司的成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①端正态度、正确定位,尊重消费习惯;了解目标顾客的消费习惯;按消费习惯设计、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5.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五

2、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2)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答: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他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之所以能回答前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个题目仅仅是抽象的公式。

2、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3)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答: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2)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4、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1)小明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6.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六

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阿勇受到教师父母的影响,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十分卖力,其学习动机三者均有。

小杰的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指向未来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是间接学习需要,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知识本身,是外部动机,外部学习目标达到后学习动力可能减弱。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是由好奇心、探究欲发展起来的,对乐乐的专业发展和毕生研究会有持久的影响,但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阿勇应该逐步将学习动机调整到以认知内驱力为主,寻找学习主攻方向。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奖惩;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责任感;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篇七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主要包括任职资格、职业素质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三个方面。通常企业在招聘时不仅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知识能力, 还需要具备很多能力, 如分析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然而, 这些能力都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目前, 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都是从小到大围着分数转, 从而欠缺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只具有本专业能力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有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对工具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对工作问题和工作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等, 并且具备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积极学习的能力, 这才是职业能力的全部内涵。因此, 如果说专业能力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及在该方面所付出努力的程度, 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 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纵观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而创新则是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是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主体力量, 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很有必要, 校企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协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那么,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能力?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活动对创新精神有孵化作用吗?校企开展协同创新活动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哪些具体做法?对于上述问题, 校企合作必须以超前理念、开放视野、全局观念、创新思维加以审视, 要站在职教创新体系的高度上认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地方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协同创新, 共同培养人才, 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理论和应用技能, 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到相关单位就业, 就具备了一专多能的能力, 上岗就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毫无疑问, 具备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得到企业的喜爱, 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因此, 高校与企业开展相应的协同创新合作教学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其中, 抓好职业能力培养就是实践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现状

当前, 随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广东东莞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对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产生了强烈渴求, 高技能人才培养成为本区域内高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动力。因此, 高校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 加强校企协同创新, 成为地方高校发展新的时代主题。

近年来, 东莞本地高校相继在企业共建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010年1月, 我院计算机工程系与东莞铭丰集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铭丰集团为实践教学基地提供了4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 并投入价值25万元的配套设施, 我院投入价值30万元的设备, 用于教学、培训、实践活动的开展。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还存在误区及认识不到位的情况, 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认识层面上, 经常会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高校普遍把校企合作认为是为学生找一个实习场所, 企业则把高校作为人力资源输出机构, 通常是安排一个具体的工作给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和完成, 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沟通与交流不多, 双方并没有搭建起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平台。

在组织层面上, 部分高校与企业未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 或部分企业与高校只有合作的文件或实施计划, 但实际可操作性尚处于设计状态, 存在临时合作的现象。因此, 企业无法全面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也无法达到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要求。

在制度层面上, 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多是自发行为, 没有直接参与的内动力, 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机制制度尚未建立并良性运行, 学生的实践教育得不到制度保障。

基于对前期校企合作存在误区的认识, 笔者意识到, 在职业教育中,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能够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2012年11月8日, 为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我院计算机工程系与东莞铭丰集团成立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3年3月, 我院计算机工程系与铭丰集团共同申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并共同成立了基地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铭丰集团的专家对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培训考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双方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 并提出了网络培训方案。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及实践教育教学委员会的建设, 使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协同创新、共赢发展的新路。那么, 如何才能实现校企合作呢?如何使校企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呢?为解决这两个问题, 校企双方需要围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教学法研究, 必须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原则,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

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

平台建设的核心概念在笔者的研究中,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 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 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更新知识的环境。据了解, 部分学生兴趣爱好局限在上网、看视频、看小说、打游戏、聊天等方面, 这些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兴趣爱好, 学生只是高科技的使用者, 而非驾驭者。因此, 通过网络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很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进行合作探索, 使高校与企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始, 将课堂搬到实训车间, 结合网络进行培训, 使知识应用更直接, 学生的收获更大。通过企业实习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使学生从基础学习到实践操作再到创新开拓, 实现三级飞跃。

平台建设的决策理念如何结合网络培训平台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活动?网络培训活动对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何有孵化作用?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培训活动对促进创新精神培养有哪些具体做法?要回答上述问题, 首先要树立平台建设的决策理念, 对网络教学平台从动态、多元、融合、持续、共赢五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

1.动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为基础, 关键是要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引领机制, 实现校企产、学、研、用的真正对接。网络培训平台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牵引的教学模式, 培训的内容将会根据社会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社会产生了新的需求后,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再寻找并形成新的需求, 培训内容根据需求随时更新。这不但有利于探索建立实践课程设置管理的宏观统筹机制, 实施课程内容设置动态调整, 优化专业结构、层次和类型结构, 还可保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的质量。

2.多元。有别于现有的高校或企业在基地的单一的组织管理方式, 校企“协同创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一种创新的体制机制, 把最优秀的人才、团队聚集起来, 形成一支稳定的、长期的教学团队。基地教学团队的成员来源于高校、企业或行业协会, 人员流动不调动, 无论是本单位人员还是其他单位人员, 所有人员均采用聘任制。因此, 适量引进多元类型的教师, 必定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市场动向、提高学习兴趣, 真正开展以职业能力及创新为导向的教学。

3.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协同创新的引导和资源聚集作用, 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 吸纳双方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例如, 在校企共同合作的产学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使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提高层次和水平, 这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 增强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开放、共享, 提高使用科研成果的效益。

4.持续。建立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 拓展行业指导深度, 可以将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与网络培训活动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平台上, 形成有利于校企协同创新、有利于解决人才需求的环境氛围, 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5.共赢。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共赢, 实现的路径是协同创新, 互相利用自身的长处实现合作成果的最大化。高校通过协同教学创新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社会创造了效益;企业则更多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为自己获得经济收益, 最终是双方都实现自身需要的共赢目标。

平台的建设规划网络培训平台是联结企业与学校的纽带, 也是双方协同创新的基础。平台建设需要良好的多功能创新环境。因此, 校企双方应着力从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营造创新氛围, 引导平台建设规划。平台建设规划是动态扩展的, 将与更多创新主体、资源结合, 其网络使用功能也将进一步丰富。经过综合考虑, 平台最终选择了Moodle软件进行构建, Moodle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引领式教学平台使用的是Moodle课程管理系统,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念, 为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适合用于完全的在线学习。无疑, 这种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网络培训平台建设正是高职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位一体”发展的重大创新驱动。网络培训平台建设规划如图1所示。网络培训平台搭建好以后, 在平台运行方面, 双方应本着合作的意愿与原则, 在组织、人员、资金投入、教师聘用、合作教育等方面进行充分协商, 形成共识, 保证平台的正常教学活动开展。在机制方面, 校企双方要把合作目标制定清晰, 明确合作内容, 严格规定双方责权。

校企协同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首先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核心, 我们将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改造传统教学, 从而构建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将积极推动网络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转变, 引导和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 通过项目引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领”核心概念界定在笔者的研究中, “引领”的涵义是:利用异步讨论区交流工具, 由网络辅导教师采用鼓励、追问、打断等交流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帮助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进行意义建构。

引领式网络教学模式本模式教学活动策略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帮助学生“学”是引领教学的重点。这种网上异步教学的开展充分地融合了企业文化与职业能力类型, 不断地以企业的业务趋势和技术发展方向为指引, 使实训课程内涵充实。同时发挥网络课程的平台和技术优势, 构建一个校企协同创新的知识交流的平台、知识处理与共建的平台。基于Moodle平台的自主学习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引领式网络教学特征引领式网络教学依靠校企双方的协同创新力量, 在实践教育教学中突破“千人一面”的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实施“重基础、强能力、多互动、共提升”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校企通过产学研多层对接, 使平台成为“大课堂”。引领式网络教学的特征如表1所示。

小结

笔者的研究对当前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 社会对具备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有迫切需求, 这也正反映出高职生专业技能、有效沟通、团队合作等基本技能欠缺。因此, 校企协同创新的重点是关注新的技术和应用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 探讨高职生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以使高职生就业途径多样化, 并能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引领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 使得随时学习、交互学习、合作学习等新方式成为可能。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参与性, 这种引领式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教育中习得社群意识, 又可以实现个人单独学习和群体共同学习, 混合学习效果会更好。这正是我们在校外实践基地成立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研究先进教学模式和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目的。在信息时代, 原有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希望通过对计算机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持续增强信息技术支持职业教育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与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为前提, 以优势互补、联合培养为目标。从协同创新的角度研究高校、企业间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通过建立和创新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共建网络教学平台, 推进职业能力的网络培训模式, 可以加快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营造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和网络教学环境氛围, 完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协同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米志强, 靳华伟.专业课程教学应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J].福建电脑, 2010 (5) .

[2]苏辛.协同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 .

[3]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8.适时捕捉题本资源渗透品德教育 篇八

关键词: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90-01

在上三年级数学课时,遇到这样一道练习题:少先队员把从实验田收获的西红柿送给村上三位百岁老人,其中的1/4送给王奶奶,1/5送给李奶奶,2/5送给张爷爷。问:

(1)送给王奶奶和李奶奶的西红柿,谁的多?

(2)送给李奶奶和张爷爷的西红柿谁的多?多多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这是一道分数加减法比较大小的计算题。通过计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加减法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计算方法并知道如何比较大小。按照以往的教学流程,无非就题解题,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开展好讨论、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共同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

于是,我把问题先通过大屏幕出示出来,说:“同学们,讓我们先来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这道题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怎样的,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不好?”学生很积极,接下来读题之声不绝于耳。等学生自读一遍问题后,我接着又说:“下面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好吗?看看别的同学都有什么样的想法?”然后小组内又开始讨论起怎样计算、列算式(像往常一样,在各个小组内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课堂上气氛踊跃)。按照以往的课堂规程,讨论到这里,就可以着手解决问题了。等学生讨论之声渐止,我适时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学生举起了自己的小手,作为老师的我感到很满意。于是点了几位同学的名,几个学生依次起来先是说出自己找到的信息,而后根据信息列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学生们很聪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并且根据最后一个要求,很多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诸如:送给王奶奶和和李奶奶的一共有几分之几?张爷爷和李奶奶的共有几分之几……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解答。至此,数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巩固练习了……

就在这时,班上爱说话的子豪冷不丁冒出了一句:“哇塞,太厉害了,3个人300岁……”话语未落,引起了班上的阵阵啧啧赞叹之声。我不由心中一动,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清清嗓子,问:“同学们,这道题目中,这些少先队员做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认为这些少先队员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后,班级内气氛再次升腾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嚷嚷起来,每个人的眼睛发出智慧的光亮。

志坤说:“老师,我认为我们少先队员送西红柿的事太好了,他们是在做好事……”,佳慧说:“这些少先队员孝敬老人……”,林浩说:“我们都是少先队员,应该向他们学习……”,静文说:“张爷爷还有李奶奶、王奶奶都那么大年纪了,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向他们表示尊敬,周末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帮助老爷爷、老奶奶,给他们做家务,洗衣服,打扫卫生……”,吉昊说:“老师,老爷爷、老奶奶都100岁了,可是少先队员把西红柿的 1/4送给王奶奶,1/5送给李奶奶,2/5送给张爷爷,数量都不一样,不公平,这一点,他们做的不对,我们要同等对待,不然老奶奶要生气,生气就会伤身体……”话音刚落,引起了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接下来,同学们纷纷表达个人的意见:“小孩子应当孝敬老人,他们上了年纪,要好好照顾他们……我爷爷、奶奶八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对他们可好了,我要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我们邻居家有一个老爷爷,他的儿子有时打他还骂他,他是大坏蛋……”同学们纯真的语言表达出了朴素而真挚的想法。就这样,原本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引发出关于敬老爱老,和谐互助,亲情共勉的一场大讨论,每一个孩子从思想上又得到了深刻的启迪。

上一篇:大学组织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