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024-11-16

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共11篇)

1.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祖国”吗?你爱自己的祖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歌,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诗在写?(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读一读,找一找。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 学习1~4节。

(1)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

(2)读2~4节,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读到这几句诗时,你想起了些什么?

(3)练习朗读1~4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引导背诵。

2. 学习5~8节。

(1)读第5节,思考:这里的“一年长一岁,答案有千万个”和第1节有什么不同?

(2)读6~7节,边读边勾出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3)练习朗读。相互引导背诵。

四、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 配乐朗诵全诗。

2. 仿照课文写两小节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五、练习生字

1. 练习写生字,重点注意“巍”、“徽”两字的笔画。

2. 读、写课后第3题的词语。

六、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诵学生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2.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篇二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3.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篇三

一、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所教班级三十名学生,男生15名,女生15名。女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能比男生好一些。小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特别差:拼音不认识,因而一般的汉字学生不会读,更谈不上阅读和写作了。

二、教材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40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选读课文8篇。

本教材八个专题: 走进千山万水、以诚待人、中外童话(综合性学习内容)热爱生命、战争与和平、浓浓的乡情、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内容)、执着的追求

每一个专题单元都有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都有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四篇文章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点连接话,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是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一些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者“阅读连接”,提供了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四五个栏目组成,其中固定的栏目有:口语交际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另外“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四项分别在本册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次要求识字204个,会写186个。要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查,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的。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体现在三个方面: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导语旨在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内容上,力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出学习方法的迁移,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中外童话”专题中,要求搜集、阅读童话,创办关于童话的墙报,创编童话故事集。一个安排在“成长故事”专题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多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采用写回信、办手抄报或排演短剧的方式展示。编排方法是: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以举例的形式展示成果。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是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的方式的重要体现,本册共安排了8次。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是:认识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体会句子含义,体会比喻句的表达的感情色彩,认识拟人句,借助查找的资料理解读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材,了解双引号的作用。

本册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有的课文后面还安排了选作题。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文后继续安排了“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五组,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其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第七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交流读童话,编童话的收获,了解名人、伟人的感受。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推敲的来历》,成语故事中的《手不释卷》《鹏程万里》,集中安排以古代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忆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四、教学目标

本册旨在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焦急、作文、综合性学习等的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学期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识字方面

识字202个,会写186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字临摹字帖。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轻易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3、口语交际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名报地讲述见闻,并说车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作文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的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的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的2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教学

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绳子都注音,学生识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懂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做指导。在教学中,要是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总的生字,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会写的字安排在随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之间间架结构,把字写的端正,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重在求质。对于要写的绳子、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巩固。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其书写兴趣和爱好。

2、阅读教学

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的阅读学习目标,又要为高年级的阅读做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知道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一是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就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明确阅读的要求,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表达方法上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口语交际应该注意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另外要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以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在互动交流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的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另一个人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面向全体,训练到位,把口语交际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4、习作教学特点: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评改;注意: 启发学生,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4.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篇四

第二天早上,乌龟和兔子早早来到山顶上,兔子说:“这次,我们看谁先到山下小河边的那棵大树下,谁就算赢了。”乌龟点点头。兔子请来大象做裁判,一声枪响过后,兔子就一蹦一跳地向山下跑去,乌龟也一步一步地往下爬。眼看兔子已经到小河边了,乌龟才爬到半山腰,它想:如果找不到最快的下山方法,这次我肯定就输了。于是,它爬到一个没有石头的下山方向,把四肢和头都蜷缩进龟壳里面,滚了起来,不到一分钟就滚到了山脚下。当乌龟爬到了小溪边时,看到小兔还在为怎么过去而苦恼。乌龟最擅长的就是游泳了,兔子见了,生气地说:“这儿要是有一条船就好了。”一直到乌龟上了岸,兔子还没等到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乌龟爬到了终点。

乌龟快快乐乐地回家了,兔子则伤心欲绝地回家了。

兔子回到家后,满腹委屈。只要有人叫它,它就张口大骂。总是不服气地说:“我不服,我不服……”

大象来了,对它说:“兔子,你一直不练习游泳是不行的,你应该向乌龟学习,乌龟每天早上都练习游泳,而你却在家一直看电视。你说,你这样能行吗?”

5.鲁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篇五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4x2-12x+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应为()

A.3                                         B.-3                                         C.3或-3                                         D.9

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xy+y2                            B.x2-2x-1                            C.-x2-2x-1                            D.x2+4y2

3.已知多项式分解因式为,则的值为()

A.B.C.D.4.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B.C.D.5.若m>-1,则多项式m3-m2-m+1的值为()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6.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3)(a﹣3)=a2﹣9                                  B.x2+x﹣5=x(x+1)﹣5

C.x2+4x+4=(x+2)2                                          D.x2﹣4=(x﹣2)2

7.如果多项式x2﹣mx+6分解因式的结果是(x﹣3)(x+n),那么m,n的值分别是()

A.m=﹣2,n=5                    B.m=2,n=5                  C.m=5,n=﹣2                  D.m=﹣5,n=2

8.﹣(3x﹣1)(x+2y)是下列哪个多项式的分解结果()

A.3x2+6xy﹣x﹣2y           B.3x2﹣6xy+x﹣2y           C.x+2y+3x2+6xy           D.x+2y﹣3x2﹣6xy

9.不论a,b为何有理数,a2+b2﹣2a﹣4b+c的值总是非负数,则c的最小值是()

A.4                                       B.5                                       C.6                                       D.无法确定

10.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分解因式的是()

A.m2﹣m﹣6=(m+2)(m﹣3)B.(m+2)(m﹣3)=m2﹣m﹣6

C.x2+8x﹣9=(x+3)(x﹣3)+8x                      D.x2+1=x(x+)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1.因式分解:a2﹣2a=​________

.12.因式分解:x2﹣1= ________.13.分解因式:9a﹣a3=________ .

14.分解因式:4x3﹣2x=________

15.分解因式:4ax2﹣ay2=________.

16.分解因式:a3﹣a=________.

17.已知a+b=3,ab=2,则a2b+ab2=________.

18.分解因式:xy4﹣6xy3+9xy2=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题;共42分)

19.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2x3+5x2﹣x+b有一个因式为x+2,求b的值.

20.分解2x4﹣3x3+mx2+7x+n,其中含因式(x+2)和(x﹣1),求m,n.

21.已知:a﹣b=﹣2015,ab=﹣,求a2b﹣ab2的值.

22.我们对多项式x²+x﹣6进行因式分解时,可以用特定系数法求解.例如,我们可以先设x2+x﹣6=(x+a)(x+b),显然这是一个恒等式.根据多项式乘法将等式右边展开有:x2+x﹣6=(x+a)(x+b)=x²+(a+b)x+ab

所以,根据等式两边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可得:a+b=1,ab=﹣6,解得a=3,b=﹣2或者a=﹣2,b=3.所以x2+x﹣6=(x+3)(x﹣2).当然这也说明多项式x2+x﹣6含有因式:x+3和x﹣2.

像上面这种通过利用恒等式的性质来求未知数的方法叫特定系数法.利用上述材料及示例解决以下问题.

(1)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x2+mx﹣15有一个因式为x﹣1,求m的值;

(2)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2x3+5x2﹣x+b有一个因式为x+2,求b的值.

24.(1)计算:(﹣a2)3b2+2a4b

(2)因式分解:3x﹣12x3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式的构成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4x2-12x+m2=(2x)2-2×2x×3+m2,∴m2=32=9,解得m=

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2.【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x2+2xy+y2=(x+y)2,x2-2x+1=(x-1)2;-x2-2x-1=-(x+1)2;x2+4xy+y2=(x+2y)2,故选C.

【分析】由于x2+2xy+y2=(x+y)2,x2-2x+1=(x-1)2,-x2-2x-1=-(x+1)2,x2+4xy+y2=(x+2y)2,则说明只有-x2-2x-1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本题考查了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a2±2ab+b2=(a±b)2

3.【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去括号可得。

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分解因式整式运算知识点的掌握,去括号整理化简即可。

4.【答案】D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别分解因式,从而可判断求解.

选项A、,故错误;

选项B、,故错误;

选项C、,故错误;

选项D、,故正确.故选D.

5.【答案】C

【考点】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应用,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解析】【解答】多项式m3-m2-m+1

=(m3-m2)-(m-1),=m2(m-1)-(m-1),=(m-1)(m2-1)

=(m-1)2(m+1),∵m>-1,∴(m-1)2≥0,m+1>0,∴m3-m2-m+1=(m-1)2(m+1)≥0.

选:C.

【分析】解此题时可把多项式m3-m2-m+1分解因式,根据分解的结果即可判断

6.【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解答】解:A、(a+3)(a﹣3)=a2﹣9是多项式乘法运算,故此选项错误;

B、x2+x﹣5=x(x+1)﹣5,不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C、x2+4x+4=(x+2)2,是因式分解,故此选项正确;

D、x2﹣4=(x﹣2)(x+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把多项式写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7.【答案】C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x2﹣mx+6=(x﹣3)(x+n)=x2+(n﹣3)x﹣3n,可得﹣m=n﹣3,﹣3n=6,解得:m=5,n=﹣2.

故选C

【分析】因式分解的结果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与n的值即可.

8.【答案】D

【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解析】【解答】解:3x2+6xy﹣x﹣2y=(3x﹣1)(x+2y),A错误;

3x2﹣6xy+x﹣2y=(3x﹣1)(x﹣2y),B错误;

x+2y+3x2+6xy=(3x+1)(x+2y),C错误;

x+2y﹣3x2﹣6xy=﹣(3x﹣1)(x+2y),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分组分解法把各个选项中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9.【答案】B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a2+b2﹣2a﹣4b+c=(a﹣1)2﹣1+(b﹣2)2﹣4+c=(a﹣1)2+(b﹣2)2+c﹣5≥0,∴c的最小值是5;

故选B.

【分析】先把给出的式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化成(a﹣1)2﹣1+(b﹣2)2﹣4+c≥,再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求出c的最小值.

10.【答案】A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

【解析】【解答】解:A、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是因式分解,故正确;

B、是多项式乘法,故不符合;

C、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不表示因式分解;

D、左边的多项式不能进行因式分解,故不符合;

故选A.二.填空题

11.【答案】a(a﹣2)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a2﹣2a=a(a﹣2).

故答案为:a(a﹣2).

【分析】先确定公因式是a,然后提取公因式即可.

12.【答案】(x+1)(x﹣1)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原式=(x+1)(x﹣1).

故答案为:(x+1)(x﹣1)

【分析】代数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13.【答案】a(3+a)(3﹣a)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

9a﹣a3,=“a”

(9﹣a2),=a(3+a)(3﹣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进行二次分解因式.

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14.【答案】2x(2x2﹣1)

【考点】公因式

【解析】【解答】解:4x3﹣2x=2x(2x2﹣1).

故答案为:2x(2x2﹣1).

【分析】首直接提取公因式2x,进而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15.【答案】a(2x+y)(2x﹣y)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a(4x2﹣y2)

=a(2x+y)(2x﹣y),故答案为:a(2x+y)(2x﹣y).

【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进行分解即可.

16.【答案】a(a+1)(a﹣1)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a3﹣a,=a(a2﹣1),=a(a+1)(a﹣1).

故答案为:a(a+1)(a﹣1).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17.【答案】6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解答】解:∵a+b=3,ab=2,∴a2b+ab2=ab(a+b)=6.

故答案为:6.

【分析】首先将原式提取公因式ab,进而分解因式求出即可.

18.【答案】xy2(y﹣3)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解答】解:原式=xy2(y2﹣6y+9)=xy2(y﹣3)2,故答案为:xy2(y﹣3)2

【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三.解答题

19.【答案】解:∵x的多项式2x3+5x2﹣x+b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2,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0,即16+20﹣2+b=0,解得:b=﹣34.

即b的值是﹣34.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于x的多项式2x3+5x2﹣x+b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x+2,所以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0,由此得到关于b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b的值.

20.【答案】解:∵分解2x4﹣3x3+mx2+7x+n,其中含因式(x+2)和(x﹣1),∴x=1、x=﹣2肯定是关于x的方程2x4﹣3x2+mx2+7x+n=0的两个根,∴2-3+m+7+n=032-24+4m-14+n=0,解得:m=-103n=-83

【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

【解析】【分析】由“多项式2x4﹣3x3+mx2+7x+n含有因式(x﹣1)和(x+2)”得到“x=1、x=﹣2肯定是关于x的方程2x4﹣3x3+mx2+7x+n=0的两个根”,所以将其分别代入该方程列出关于m、n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来求m、n的值.

21.【答案】解:∵a2b﹣ab2=ab(a﹣b),∴ab(a﹣b)=(﹣2015)×(﹣)=2016.

【考点】代数式求值,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析】【分析】首先把代数式因式分解,再进一步代入求得数值即可.

22.【答案】解:(1)由题设知:x2+mx﹣15=(x﹣1)(x+n)=x2+(n﹣1)x﹣n,故m=n﹣1,﹣n=﹣15,解得n=15,m=14.

故m的值是14;

(2)由题设知:2x3+5x2﹣x+b=(x+2)(2x+t)(x+k)=2x3+(2k+t+4)x2+(4k+2t+kt)x+2kt,∴2k+t+4=5,4k+2t+kt=﹣1,2kt=b.

解得:k1=32,k2=﹣1.

∴t1=﹣2,t2=3.

∴b1=b2=2kt=﹣6.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多项式乘法将等式右边展开有:x2+mx﹣15=(x﹣1)(x+n)=x2+(n﹣1)x﹣n,所以,根据等式两边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可以求得m的值;

(2)解答思路同(1).

23.【答案】解:(1)证明:

z=3x(3y﹣x)﹣(4x﹣3y)(x+3y)

=9xy﹣3x2﹣(4x2+9xy﹣9y2)

=9xy﹣3x2﹣4x2﹣9xy+9y2

=﹣7x2+9y2

∵x是3的倍数时,∴z能被9整除.

(2)当y=x+1时,则z=﹣7x2+9(x+1)2

=2x2+18x+9

=2(x+92)2﹣632

∵2(x+98)2≥0

∴z的最小值是﹣63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利用整式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进一步合并求证得出答案即可;

(2)把y=x+1代入(1)中,整理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4.【答案】解:(1)原式=﹣a6b2+2a4b;

(2)原式=﹣3x(x2﹣1)=﹣3x(x+1)(x﹣1).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6.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7.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周公吐哺(bǚpǚ)家给人足(gěijǐ)

人间天堂(jiānjiàn)亲密无间(jiānjiàn)

支支吾吾(wǔwú)

二、将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乱反正一衣()水和()相处

()前启后()前毖后兴()勃勃

()扬顿挫精()求精()上添花

相得益()()断丝连欲说还()

谈笑风()

三、妙填成语。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

()()()花()()()花()()()花()()()花

四、用所给的成语填空。

喜闻乐见兴致勃勃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别具一格雅俗共赏自娱自乐

()、()的乡戏是农闲的时候,农民()的一种活动。它()、()、()。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听得()、()。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江南秋夜,放眼望去(),真是()啊。明月清风、(),水光接天、()。江山如画,徜徉在这(),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补充成语,并按照要求归类。

欲说还()()()吐吐闪烁()词()()吾吾

口若()河妙语()珠谈笑风()眉飞色()

想说又不敢说、有顾虑:

搪塞应付、含含糊糊:

滔滔不绝,精彩巧妙:

兴高采烈有说有笑

六、填字成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荣辱()()藕()丝()()()相照同病()()

8.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八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的确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重视数位的确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准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准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准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数据按照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汇报,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提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 说一说”

出示: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有变化吗?说明什么?

观察第二组数据小组讨论:②原数的十位是几?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提问:通过以上观察分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

学生尝试完成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知识反馈,强调重点。

小结: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舍去(四舍),尾数改写成 “0”。在四舍五入时关键是要找准数位,看清入舍。

学生自学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①出示:148264≈( )万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明方法。

(提示:①找准数位 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 ⑶用什么符号)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②学生两人结合互相出题,并检查。

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约等号的使用。

三、作业设计

(1)判断题

①新绛县人口有32万。 ( )

②100000≈10万 ( )

(2)教材第12页第1题。

在做之前,可以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做“31777精确到万位是多少”这道题。学生说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完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这些省市的森林面积按一定顺序排列。

(3)教材第12页第三题。(强调连续进位的方法)

(4)思维训练:括号里能填几?

49( )835≈50万 49( )835≈49万

(5)课后延伸

阅读13页数学知识,搜集信息,了解数的发展史。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近似 数

35人→准确数 约13亿→近似数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148264≈( )万

9.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措施 篇九

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

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

5、以讨论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6、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措施

1、加强阅读教学。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正确把说话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3、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坚持以一带三的阅读训练思路,坚持每一周一诗、每天一个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自读课本,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班级书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和每日一段好词佳句背诵比赛。

4、注意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具体地叙一件事。

六、作文计划

1、认真指导学生每一次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2、无论是写纪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4、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多给他们创造想象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5、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的观察方法,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

6、重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达到举一反

10.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附加题 篇十

2、【试题】 计算9+99+999+9999+99999

【试题】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3、父亲45岁,儿子23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4、李老师的年龄比刘红的2倍多8岁,李老师10年前的年龄和王刚8年后的年龄相等。问李老师和王刚各多少岁?

5、姐妹两人三年后年龄之和为27岁,妹妹现在的年龄恰好等于姐姐年龄的一半,求姐妹二人年龄各为多少。

6、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7、大熊猫的年龄是小熊猫的3倍,再过4年,大熊猫的年龄与小熊猫年龄的和为28岁。问大、小熊猫各几岁?

8、15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7倍,10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求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9、王涛的爷爷比奶奶大2岁,爸爸比妈妈大2岁,全家五口人共200岁。已知爷爷年龄是王涛的5倍,爸爸年龄在四年前是王涛的4倍,问王涛全家人各是多少岁?

10、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11、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12、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了.如果乙数加上460就等于甲数的3倍,两个数各是多少?

13、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

14、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15、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11.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十一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上一篇:淘宝评语500字下一篇:医生工作期间个人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