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用8篇)
1.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一
繁荣民间文艺事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民间文艺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大众艺术。它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等。它根植于生活,流传于民间,繁衍与口耳相传之中,是一切文艺的根须。在知识经济时代,民间文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对经济发展的能动效值引起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民间文艺的特征决定着其能动效值。
民间文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存的基本特征。
(一)群众性。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特性,这是民间文艺最显著的特点。民间文艺的创作者与欣赏者是人民大众,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反映,对经济生活、最直接、最生动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立体性。民间文艺的存在形式是立体的,并且在立体的环境中活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是一种实用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又有综合性的一面,并且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流派。
(三)集体性。民间文艺产生于生产劳动之中,以口耳相传为承传载体,无论其产生的源头,还是流传形式,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无数人的加工,无数代的完善而形成的艺术形式。
(四)直接人民性。这是民间文艺在内容上的特点。直接人民性的含义主要是: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创作和欣赏的人民自己的文艺,它直接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民间文艺的人民性比作家艺术家创作中所表现的人民性更加直接。
(五)传统性。民间文艺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传统特征。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包括艺人)在生活中创造、流传、发展而成的。民间文艺的传统艺术特点和它的口头性有密切的关系。口头性决定了民间文艺的一系列艺术特点。① 语言风格的口语化,通俗易懂,明白晓畅。② 深入浅出。③ 结构是活而单纯,好听好记。④ 语言琅琅上口,富于音乐性。⑤ 民间文学的风格,富于地方性的民族特色。
二、繁荣民间文艺的时代价值。
(一)实用价值: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劳动斗争的工具与武器,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从远古开始,民间文艺就在劳动中起重大的作用。在最原始的采集经济时代,劳动呼号成为人类劳动的一种重要号角,咒语和神话产生的精神力量成为人类战胜自然的重要帮手。
(二)科学价值:从哲学上来看,民间文艺反映了人民群众各个时代的世界观,要了解人类的原始思维,不了解原始歌谣与神话是不行的,关于原始思维的专著就大量引用神话资料作为主要依据。从政治学方面来看,民间文艺表现人民的生活情绪最及时,最真切。古代就有采风官,广泛采集各地民间文学以了解会动态。从心理学方面看,民间文艺反映了人民的心理活动,同时,民间文艺的创作和流传也是研究文艺心理学的记忆、遗忘、想象等心理现象的重要资料。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上看,民间文艺的科学价值更加突出。马克思说过:“古代歌谣是远古日尔曼人的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此外,民间文艺对研究语言学、音韵学、方言学、修辞学都是很重要的活材料,对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也十分有用。
(三)艺术价值。民间文艺最具群众性,民族性,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广大的不识字的劳动群众不但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也是文的欣赏者,体现出民间文艺最朴质的艺术价值性。在群众性、普及性上,民间文艺超过一切其他文艺。从艺术质量上看,尽管大多数民间文艺作品是比较粗糙的,但也有不少玉润珠圆的珍品,像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其艺术概括力和艺术感挚力,一直被人民推崇,故事流传两千多年,始终受到人民的喜爱。所以高尔基说:“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是民间创作,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所创造的”,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四)借鉴价值。人民音乐家聂耳,自觉地学习与借鉴民间文艺的,创造性地运用民歌素材去表现强烈的激情,反映伟大的时代。冼星海对此更有很深刻的认识,抗战前期他在延安所写的《为什么要研究民歌》一文中说:“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的源泉”,“民歌是一个民族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所以,“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在舞蹈艺术上,民间舞蹈的艺术借鉴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先生开始也是学芭蕾舞的,为了舞蹈的民谣化,很注意学习民间舞蹈。他曾说:“民间传统舞蹈保存了朴素单纯的特点,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愿望,抒发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这对创造民族化的新舞蹈是不可缺少的。
民间美术对专业画家的借鉴价值也同样为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对民间艺术就很重视,他的画从民间年画、壁画艺术中就借鉴了许多东西。
2.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二
从历史发展经验或教训来看,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成功实现由下一位阶向上一位阶的提升和跨越,必须借助于多种力量的综合推动。而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机制。面对“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高标准要求,温州市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既然知识产权的经济绩效在于它能促使创新投入的边际收益产生递增效应,那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就必须强化知识产权对于经济工作的引领作用,使得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成为温州市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助推剂”和“航向标”。
1 知识产权对温州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分析
浙江省现有11个省辖市,包括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杭州、宁波属副省级城市)。通过对包括温州在内的浙江省11个省辖市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GDP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发现11个省辖市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与GDP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温州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的递增,温州GDP也相应递增。图1和图2显示,温州市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三种专利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这与表1统计结果相一致。也就是说,对于温州市经济发展而言,专利拥有量(包括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的上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相关因素。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通过收集《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温州市专利申请量和GDP的相关系数为0.969,显著性水平为1%;发明专利申请量和GDP的相关系数为0.977,显著性水平为1%;专利的授权量和GDP 的相关系数为0.977,显著性水平为1%。这一结论从温州层面验证了学者的著名论断,即:“专利、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专利活动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贡献”[9]; 中国的专利授权数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性显著——一个国家专利授权数越高,则其对该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大;专利制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10]。
为了对相关性予以更加精确的测定,本文选取专利作为代表计算知识产权对于GDP增长贡献份额。
已知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形式为:
Y=AtKαLβ (公式1)
其中Y表示社会总产品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GDP),At代表全要素生产率,K代表社会资本总量,L代表社会劳动总量,α、β分别表示产出弹性系数。
假设:(1)知识产权要素不影响劳动和资本的产出;(2)知识产权的产出可以和其他要素的产出相分离且可以被测量;(3)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4)各个要素能够充分发挥作用;(5)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
则公式1就可以转化为:
Y=At(I,N)KαLβ (公式2)
其中,L表示知识产权数量,N代表除了知识产权、劳动力以及资本以外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若以γ表示知识产权的产出弹性,则公式2可以转化为:
Y=At(N)KαLβIγ (公式3)
对公式3两边求对数,可得:
lnY=lnAt+αlnK+βlnL+γlnI (公式4)
科技进步速度是一项反映在一定时期内科技进步快慢的综合指标,它体现的是每年科技水平变化的大小(主要指标是专利申请量),其计算公式即为:
μ=y-α·k-β·l (公式5)
式中:y表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μ表示科技进步速度,k表示资金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表示劳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Yt、Kt、Lt分别为产出、资本和劳动力计算期的末期值。
Y0、K0、L0分别为产出、资本和劳动力计算期的基期值。
下面测算各要素对总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
(1)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2)资本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
(3)劳动力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
按照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推荐的资本弹性系数确定资本、劳动力的弹性系数分别为:a=0.35,β=0.65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产出年平均增长率为:y=14.77%;资金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k=14.41%;劳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l=11.87%;科技进步的速度为:μ=y-α·k-β·l=14.77%-0.35×14.41%-0.65×11.87%=2.01%。
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
资本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
劳动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
图3表示劳动力、资金以及专利三项因素对温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由上述的计算结果可知,资本、劳动力和专利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3415、0.5223、0.1362,专利要素比资本和劳动力对温州GDP增长的影响小。
专利是表征创新能力与科技进步的权威性指标。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翘楚”,温州市终究难以摆脱浙江区域发展模式的通病:由于偏重于资本、劳动力等非智力因素,忽视技术、知识、专利等特异性资源,导致创新不足,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较低。1979-2006年间科技进步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只有6.14%。而且在28年期间,有8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负值,“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平均贡献率均为负值,“十一五”期间平均贡献率为31.65%[11]。本文的数据统计分析也进一步予以证实(参见图4、图5和图6)。温州市三种类型专利年均增幅为:发明专利30%,实用新型专利15%,外观设计专利16%,总的增幅比例为15.54%。与杭州等10个省辖市相比,温州市无论是三种类型专利年均增幅还是总的专利增幅都是最小,排名显示居于倒数第一位;温州市年度专利走势趋缓。从2006年开始,温州市专利数量不仅远远落在杭州、宁波与绍兴之后,还有被台州市、金华市等“后起之秀”赶超的趋势。由此推断,代表温州模式的民营企业(占温州市企业总数的95%以上)中的决大多数企业仍然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非专利产出较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依旧是: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带动经济的增长。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温州统计年鉴》(2002-2009年)计算
由于温州市科技进步(专利)的增长速度远远小于温州资金与劳动力投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内因),由于2008年遭遇罕见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外因),温州经济固有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终于爆发出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与自主标准的严重缺失导致温州经济发展迟滞,城市综合核心竞争力显著降低。与浙江省其他城市专利数量激增的良好态势相比,温州市专利数量的小幅增长足以证明温州市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已经成为制约温州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软肋。统计局数据显示,温州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在浙江省甚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在长三角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也比较靠后。温州市创新能力、专利数量以及科技贡献率三项指标偏低,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制约了当地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于经济增长应起的推动作用。
2 四个相结合:促进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对策
温州市经济发展名列前茅,但是长期以来温州市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为了扭转此种局面,在深入调查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知识产权为视角,提出四个相结合的应对之策,以期推动经济结构的有序调整,切实引导温州模式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知识密集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2.1 产学研相结合
温州市要围绕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构筑创新平台。要围绕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计划,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以知识产权支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共建、开放、协作、共享”原则,通过实施传统特色行业“百龙计划”、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以及技术改造“百项百亿”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技术领域,依托大院名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大力扶持发展产学研结合体,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升级换代,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工业发展,加快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具言之,温州市要加强对专用设备、电工电器等领域知识产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和预测,在重点领域加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发展一批重点实验室群、研究院群,形成知识产权产出的集群效应。例如,温州锁具行业应当通过产、学、研、政合作,与各大高校、行业协会、大企业联合、共建锁具产品设计中心,做好1个高档门锁企业研发中心和1-2个车锁企业研发中心的培育工作,使得温州锁具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一个明显提高;联合开发锁具专用CAD设计软件、智能锁电控部分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能够替代进口的锁具新产品,提高锁具行业的产品档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2 专利与标准相结合
当今时代,“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标准市场化”的企业标准发展路径[12][13],已经成为产业、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按照温州市关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若干意见》,应当从知识产权高度实施标准化战略。
(1)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提高企业的标准意识,特别是鼓励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将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在技术标准层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既可以为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创造先机,又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温州制造”的整体水平。
(2)要在各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开展建立产业专利池的工作。由“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到“标准市场化”,这是专利池构建的核心发展模式。首先,鼓励温州各类产业组建联盟,分步构建专利池。第一步,在电器、泵阀、汽摩配、制鞋、服装、合成革、塑料制品、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不锈钢及制品等温州优势产业中尽快建立专利联盟;第二步,在印刷及包装、仪器仪表、船舶、眼镜、金融机具、五金锁具、家具、打火机等温州特色产业中逐步培育新的专利联盟。其次,由温州标准制定组织负责本产业或者相近产业专利池的组建工作,与此同时应密切关注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加速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还应加强实验室的双边认证,积极制定反倾销、反技术壁垒的应对性技术标准。康奈集团借助英国鞋类与联合贸易商研究协会——SATRA这家全球最权威的鞋业研发、检测、认证机构,得以参与有关国际鞋业贸易的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订就是一个很好的创举。简言之,要加快知识产权标准化,提高温州市在技术领域的“话语权”。
(3)鼓励以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行业联盟或者行业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参与包括自主标准制定、主机标准承接、国际标准采用等多种形式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行业实际、引导行业发展的标准支撑体系或服务平台。通过参与制定或者修订标准,以推进本行业专利的普及,最终引导整个产业的技术走向,从而获取高额利润,扩大其市场份额。例如,要以发明专利等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船舶制造、现代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行业;对于温州汽摩配行业而言,要在申请专利基础上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2.3 产业集群与知识产权发展相结合
2.3.1 以知识产权发展促进产业集群。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知识产权是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粘结剂和催化剂”。产业集群通过核心企业示范和带动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一定空间地域密集转化、成批扩散,形成供应链企业知识产权协作机制的过程。在知识产权与产业集群日益融合的背景下,温州企业要由单纯模仿向申请专利迈进,由“重专利数量”向“重专利质量”转变,通过基础性专利与核心专利的交叉许可授权,可以从根本上增强所属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在“飞科”和“鼎铃”两个剃须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温州市剃须刀企业研发机制日臻完善并逐步提升,剃须刀外观设计授权专利总数占全国行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逐渐摆脱国外品牌外观专利的包围圈,并致力于向行业核心技术专利突破。温州市剃须刀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同理,在装备制造业、轴承、阀门等产业集群中,要围绕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利用,形成一批以改进发明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以支撑产业集群大发展,推动温州各个行业由产品“制造”向知识产权“创造”转变。
2.3.2 以品牌发展提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有利于孕育出区域品牌,并放大区域品牌的内部效应与外部效应。对内,可以发挥资源共享效应,以区域品牌引导产学研合作、专利交叉许可、专利联盟构建;对外,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开拓国内外市场。温州市已经拥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服装城”等34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品牌提升的溢出效应初显端倪。为了有效推动集群产业的转型升级,温州市应当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商标注册和区域品牌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集群的品位,更好更快更高层次地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首先,鼓励和扶持企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有计划地注册企业产品商标,夯实创建企业品牌的法律基础。其次,借助于行业协会的力量,在产业集群内积极注册行业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企业集群群体向上,争创区域名牌。在温州,可以通过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高速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打造信息产业品牌;在吴桥工业区、黎明工业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片、江滨路部分地段等发展创意产业品牌;以温州大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促进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产业发展,同时抓好洞头科技研发基地建设的规划研究,在大院名校品牌和研发基地品牌基础上打造温州生产性服务业品牌;通过加快规划建设温州空港物流基地和瓯海潘桥、瑞安江南、平阳鳌江、苍南浙闽边贸等重点物流园区,打造温州物流品牌。总之,通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有效建设,可以促使温州实现产品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由一般产品竞争向自主品牌竞争转变,最终实现由名不经传向闻名遐迩的跃升。
2.4 技术提升、品牌建设和先进生产模式转变相结合
对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而言,其生产模式的架构是以品牌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保护,以竞争力为核心的立体化协同发展模式。鉴于“温州特有的海外营销网络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14],温州的优势特色产业应当以品牌创新为导向,以技术、资本、品牌、营销网络为纽带,凝聚优质生产要素,优化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创新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要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着力推动汽摩配、泵阀、服装、鞋业、合成革等十大特色优势行业整合提升;要加快发展石化、能源、造船、特钢等产业,引导和支持轻工、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目标,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模式下的自主知识产权再创造活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一批传统产业知名品牌,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具体而言,温州市新兴产业要大力扶持工业品外观设计、广告装潢等技术,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获取带动新兴产业的大发展。温州市泵阀产业要攻克一大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来提升泵阀产业,促进泵阀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温州打火机行业应当重视知识产权和企业品牌,突破技术壁垒;鼓励创新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CR装置的打火机,分别在国内外申请专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突破技术壁垒,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对于温州汽摩配行业而言,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突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部件和成套集成部件,鼓励开发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需要的环保节能型产品,侧重于汽车零部件、汽摩配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使得50%以上规模基地企业主导产品拥有2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至2011年,汽车或摩托车核心关键零部件占30%。其次,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要增强企业和产品品牌意识,应当依据《商标法》注册本企业自有的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努力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工商管理部门和汽车行业管理部门要从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加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商标品牌服务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和服务企业做好商标注册和使用,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积极帮助企业实施零部件精品名牌战略。经过一定的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品牌。
总之,对于温州而言,知识产权是温州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努力创造和应用知识产权是温州区域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现实选择。始终要以品牌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为动力与纽带,促进资源配置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聚;完善供应链协作、产业链配套,推动集群内企业联合,提高温州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3.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
进入21世纪后,跟随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进程,现代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并随着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转移的浪潮,向新兴工业化国家扩散。
2005年,经合组织发表《提高服务部门的绩效》报告,分析了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就业增长、生产效率提高以及促进创新的贡献。该报告指出:近年来,服务业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和雇佣的就业人员,已分别占经合组织经济体的总经济增加值和总新增就业人数的70%以上。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是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通讯、网络链接、网络电视等现代服务业;数字技术的发展,孕育了数字内容产业;基于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商业方法创新,促进了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知识的产生、扩散、运用和保护出现了新的方式;网络链接、伙伴关系、工作流软件、上传、外包、离岸经营和开放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产生了新的相互作用。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密切关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基础设施与关键设备;现代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快捷的服务。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迅速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会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达国家将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拓展对外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推进现代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给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持和发展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都很重视把经营范围向现代服务业扩展。微软公司为了进入网络电视服务业,耗资4.2亿美元收购WebTV公司,而后者已向多个国家申请了250余项该领域的发明专利。花旗银行开发多种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交易方式,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竞争优势,向多个国家申请了1500余项专利。英国电信公司为保护其产品与服务,拥有专利近3万项。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任务:“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的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体制,调整结构,完善政策;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优化创新环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构建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以后,在知识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已达到60%以上,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则达到80%以上;每年专利许可贸易收入超过1800亿美元,品牌许可使用收入超过105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利润构成中,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收益所占的比率,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态势。这都是以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为前提,以知识产权服务业为支撑而实现的。
知识产权服务业,把创新、研发、制造与营销结合起来,既可以引领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又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交易特别是加快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提供新的服务平台,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进而为培育和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提供新的服务方式,有利于创新主体把握自主创新方向,提高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创新成果依法获权的可能性,降低自主创新成本和知识产权风险;为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提供维权援助服务,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妥善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形成并不断优化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可以预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服务业将形成一定规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价值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还不适应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还存在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二是缺少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的有效供给不足,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三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从业人员特别是国际化、专业化高端人才不足,各层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服务功能亟待扩展,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四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拓和培育市场需求的能力不高,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五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不够系统,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探索不够深入,难于引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意义非常重大、任务非常繁重、时间非常紧迫。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后金融危机时代,从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各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呈现出一些重要特征: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知识(主要是知识产权)成为促进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国家核心竞争力日益体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拥有、配置和调控能力,尤其体现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3.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催生一大批新的产业群,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
4.创新成果主要以知识产权的形式表达出来,创造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为人民创造更多财富,为社会充实物质基础;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综合能作为国家的核心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显现。
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还不高。经济布局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比重过大,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还不强,很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必须加快解决。
由于企业和公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较弱,使我国经济发展缺乏持久的内在动力,制约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这是造成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本质原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为主,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实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转变;形成科学理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破解上述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加快培育和发展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这四个环节是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就培育和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言,首要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核心是: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001年4月,温家宝同志在听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汇报时讲到:创新成果,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上;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讲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指向,应是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核心指向,也应该如此。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主旨:
把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提升自主创新的效能与水平,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体制创新、完善法律政策、培育市场需求,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知识产权服务应该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加快产业化并实现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功能。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主要目标:
形成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面向技术创新、文化创意和品牌创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健全多类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知识产权信息和相关服务;形成市场化发展机制,不断扩大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培育一批服务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
政府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应有作为
第一,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相关制度。
制定和完善保障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出台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破除制约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加大对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完善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评估、融资等方面的制度;营造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知识产权服业。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强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的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构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的开发利用机制,鼓励和扶持企业、单位、机构建立专门或专题知识产权数据库和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传播网络;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保障,以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宽服务范围。
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如提供数据加工、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开发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判断、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知识产权预警等信息应用服务。
要开展知识产权代理和法律服务,如提供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维持,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不正当注册商标的撤销请求,已注册商标的异议请求,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备案申请等代理服务;提供专利、商标、著作权侵权的司法鉴定和侵权判断,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纠纷,滥用知识产权以及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等各个方面申诉、应诉和反诉的法律服务。
要开展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和知识产权经营服务,如提供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的深度分析,预测和判断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动向,正确选择研发方案,谋划权利规避策略和专利布局规划,以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策划等咨询服务;提供知识产权有效性分析和判断,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评估、转让或许可评估、质押融资或证券化评估、法律状态评估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展示、推广、托管等经营服务。
要开展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实务技能的培训服务。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和行业管理。
支持各种所有制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多元化,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技术转移机构等参与知识产权服务;构建信息充分、交易活跃、秩序良好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帮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能力建设,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商业服务机构。
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分级评价体系;制定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行为;引导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自律管理和诚信建设。
第五,组织协调对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服务。
构建知识产权审议和知识产权预警的工作机制与工作体系,配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等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第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完善培训科目设置,培养和引进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全面提供从业人员素质,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的管理和使用。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必须加强能力建设
首先,要重新构建对创新成果的管理和评价理念。不再只是评价创新成果的水平,只把创新成果作为单位获得新的创新资源、个人获得职务晋升或奖励的评判依据;而是主要评价创新成果可能实现的商业价值,至少对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而言,应把其实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评价创新活动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标准,以促进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创新成果,只有先知识产权化,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地产业化,并实现其商业化价值。这种意义上的创新,才能最终凝聚为国家核心竞争力。不能产生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创新,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提高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汇集、分析和利用能力。在服务对象处于新创意、新概念、新创造的酝酿阶段,重在对科技发展趋势、产业发展动向、市场需求前景等信息,进行充分汇集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帮助服务对象对创新活动做出方向性、可行性的正确判断。在服务对象处于技术研发阶段,重在对同领域核心专利技术、主要专利技术和相关专利技术进行全面准确的检索、分析和评估,对其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及权利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帮助服务对象正确选择权利规避策略,确立研发方案,预测和判断自主创新成果获权的可能性,制定专利申请策略和专利布局规划。
第三,提高对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前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服务对象处于产品开发和规模化生产阶段,深入进行同类产品的功能与性状调查,以引领产品外观及工艺流程的新颖性、创造性设计:对同类产品的市场容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对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前瞻性判断,正确确定量产规模;进行价值链分析,正确选择部件加工和产品组装的生产方式,力求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帮助服务对象降低产业化成本,规避市场风险,追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提高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维权援助服务的能力。设计和实施创新各阶段的知识产权审议和知识产权预警方案,研究对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利用的可能性,谋划购买、受让他人专利和促成交叉许可的策略,降低使用核心专利的成本,避免落入他人的知识产权陷阱,化解知识产权风险,根除侵犯他人权利的情形。
熟悉诉讼程序,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条款和抗辩原则,能够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制止竞争对手滥用知识产权以及促成知识产权诉讼双方和解的策略。
帮助服务对象提高维护自身权利、规避他人权利和应对侵权诉讼的应诉能力。
第五,提高知识产权经营能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产权成果的展示场所,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产权成果提供者与需求者的对接场所。它应该是一个拥有能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检索、汇集和深度分析,能对知识产权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包括技术评价、法律状态评价、产业化前景评价和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评价),能对知识产权成果进行整合与集成创新,能促成知识产权流转顺畅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能够有效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实现产业化和经营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
我们应该把经营知识产权,并产生规模性的商业价值,作为知识产权服务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经营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成为对发明创造和文化创意及其产权化、商业化具有促进功能的重要服务体系。
4.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篇四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1、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康复国际第23届世界大会在苏格兰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将在27日的闭幕式上正式就任该组织主席。
4、《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经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5、王勇出席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时强调:切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一)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方向
强化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基本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当前,尤其要从那些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全覆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抓起,从关乎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生活救助、扶贫解困、社会福利、权益维护、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发展、体育健身等具体实事抓起,从事关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的实事抓起,从影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具体实事抓起,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理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3、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书记对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抓实工作: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建设。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1、始终坚持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党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残联组织的激励和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努力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之中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关心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把它看作分内的责任,在各项建设中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进去。一是残疾人事业要纳入大局。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格局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二是残疾人工作要融入大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搞脱离中国国情的那一套。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必须走依法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我们依法治国这个大的方略所决定的。
为了将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或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有《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社会福利、特殊劳动权益及就业保护规定》等。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0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残疾人的期盼。
(一)完善和发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广大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制度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和发展覆盖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普惠制度,诸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体系及各种体制等。二是完善和发展针对残疾人特殊情况的特惠制度,包括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康复服务制度、特殊教育保障制度、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就业促进制度、残疾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升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残联组织切实提高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自觉把残疾人事业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有效承担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责任。
1、有效增强履行管理职能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焕发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领导体制的活力。有效提升残联组织的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努力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更好地调动其他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共同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共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保障;共同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共同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发展机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同时,通过提高残联组织自治能力,增强广大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2、围绕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目标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法律规章、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有效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风、会风、文风、作风持续改善,为实现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障。围绕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3、构建与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细化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推动措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统筹协调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政府托底、社会保险、慈善捐助等资源,合理整合政府引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机制,重点推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
4、落实残疾预防措施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立足构建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抢救性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残联组织、社会机构中有关残疾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
5、提升依法维权、协商维权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依法维权、协商维权、政策维权、自治自律、信访维权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沟通渠道、内容机制、追责问效、督查办法,努力为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造有法律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工作联动、有跟踪问效、有基本服务的条件和环境。
6、普及残疾人特殊教育、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统筹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参加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与教育体系。重点推动特教教师、康复护理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专门人才培养,逐步解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按比例就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特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发挥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市场、残疾人个体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7、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8、提升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和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围绕提升残疾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围绕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文化发展、体育健身、就业指导、残疾预防等服务实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围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争取更多社会资金,落实更多助残项目。
9、提升自身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涉及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农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推动相关服务纳入社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县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残联工作的全过程
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上下功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上下功夫。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开拓务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意义十分重大。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台帐,加大残疾人事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时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和其他实际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要广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事业。
(四)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建立各乡镇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要求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在争取社会支持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5.发挥人才作用 促进科协事业发展 篇五
[摘 要]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人才工作,才能做好科协工作。本文结合浙江省诸暨市科协的一些具体实际,说明科协就是做人的工作,而且科协有可能通过服务不同层次人才,进而推进科协事业纵深发展。
[关键词]人才工作 基层科协 发挥作用
浙江省诸暨市科协充分发挥系统人才优势,实施人才战略,把发现、培养、凝聚、举荐、用好人才贯穿于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服务、决策咨询和组织建设等科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诸暨市科协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研发机构为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力促两院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向本市企业集聚,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队伍创新化、市场竞争有力化,有效地提高了全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自2010年5月诸暨市光裕竹业有限公司建立绍兴市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至2016年3月,诸暨市科协已先后指导、服务相关企业建立绍兴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其中获评省级工作站2家,1家工作站先后被列入省典型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点和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试点企业,6家工作站列入绍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产业化培育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带动和推进作用,诸暨市科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出台激励机制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服务企业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加强“智本”“资本”联姻,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持续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其中建立和完善工作站的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提升了工作站的运行质量。在考核中遵循“注重实绩、客观公正、以考促管、激励引导”的原则,形成优胜劣汰、正常进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将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工作完成、成果产出等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分别落实二级和三级指标13项和32条。考核采用书面审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和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对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工作站,每年对考核合格的工作站给予经费奖补。
通过不懈努力,使得诸暨市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日益凸显,如菲达环保承担了2个“863计划”项目,其中“高效控制PM2.5电除尘技术与装备”项目获2013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光裕竹业参与的“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洁丽雅的“低温水溶性纤维的改性、纺丝研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并申报省重大专项课题;金菱制冷被教育部等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国伟禽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绍兴鸭资源保种场,培育的国绍I号蛋鸭是我国通过审定的第二个蛋鸭新配套系。2015年据对8家工作站的统计表明,至2014年12月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70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57个,组织研发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6项,完成研发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9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7亿元。
二、发挥学会科技骨干的中坚作用
近年来,诸暨市科协坚持“县级科协工作――科普主题,学会主体”和“县级学会活动――服务为重,学术为要”等基层学会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建立健全科协服务学会、学会服务会员、会员服务社会的机制,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此,诸暨市科协先后组织实施了以科协为引领,学会为中坚,会员为基础,合作为枢纽,基层为对象的学会服务基层活动,推出了通过定量考核而争创星级学会,以及领军学会和学会领军人物活动,进行“软任务硬化”“硬指标量化”“软活动细化”的探索和尝试。与此同时,诸暨市科协通过组织实施学会重点研究课题、重点学术活动、重点科普服务即学会“三个重点”项目及“金桥工程”的立项管理,并坚持每两年组织评定全市优秀学术论文等举措,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所属科协团体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015年,诸暨市计算机学会积极实施“诸暨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推动”重点科普服务项目,专门成立了由40多位电商运行、市场营销、平台开发专业人员组成的电子商务专委会,将具体工作分解到4家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会员电商企业,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互动交流,先后邀请16位省内电子商务专家举办7场次科普培训。学会还在4个街道或乡镇的10个村及有关电子商务园区开展重点技术服务,支持和帮助建设村淘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服务,共惠及5000多人次农民朋友,该项目获诸暨市科协学会重点科普服务项目一等奖。
诸暨市财政税务学会组织实施的“对纳税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之研究”被市科协列入学会重点研究课题项目后,加大了对该课题的组织实施力度,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一是调研成果在《中国财经信息资料》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二是调研课题曾先后两次被上级推荐参加省、地市级研讨会,得到了与会专家同仁好评,阐述的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建议意见,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学会,为纳税信息社会化应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三是提出的“健全目标体系,树立诚信意识,建设信用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发挥中介作用,完善监管机制”等建议,在一些现行税收政策及工作措施中得到采纳,使纳税信用信息社会化得到良性循环。2015年与这两个项目同时获奖的共有27个项目,9年中诸暨市科协已先后表彰奖励学会“三个重点”优秀项目213项。
诸暨市科协还先后组织实施和表彰奖励市级“金桥工程”项目422个,组织评定优秀学术论文1305篇,一系列服务学会的措施被采用,在激励并提升学会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学科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基础作用
诸暨市科协一直来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和服务“三农”的一个重点,并通过“科普服务新农村”“学会为基层服务团”等多种载体和农函大培训、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专家联村帮户以及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创建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等形式,培养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提高农民学习、应用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
6.加强作风建设 促进国税事业发展 篇六
2010年上半年国税漕河分局工作,在县国税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守“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治税宗旨,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主题,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知难而上,克难奋进,在组织收入、文明创建、和谐国税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现将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征管精耕细作 促进国税收入质效全面提升
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狠抓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强化评估为抓手,以专项清查为突破点,全面夯实税源管理基石,促进国税收入质效全面提升。
一、严格依法治税,促国税收入质量全面提升。2010年我分局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在税源管理上狠抓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今年上半年累计组织入库税收收入3758万元,占收入计划8952万元的4198%,比同期4298万元减收540万元,减少了12.56%,但是除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因政策因素同比减收464万元,“总部经济”税收同比减收613万元外,本地税收比同期2600万元增收537万元,增长20.65%,在困境中实现了税收收入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我们在组织收入的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计划,严奖惩。今年我分局在税源管理上继续精耕细作,在分局辖区内对现有税源进行彻底清查摸底,按规模大小和行业属性进行分类排队,严控重点税源,细管专项税收、深挖品牌代理,将分局所有税源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将计划分解到股室到片线到人头,制定奖惩制度,实行严格责任制结算。二是抓重点,严控管。严格抓住重点企业征管,对年税额在20万元以上13户重点税源本地企业实行跟踪管理,每月定期分析企业收入、成本、税金入库等结算情况,评估企业税负率,对零申报和低税负企业要重点审核分析,加强日常监管,堵绝欠税行为发生。2010年元至6月份13户重点税源企业累计入库税收收入1682万元,占半年累计入库总收入3758的44.76%,比同期的1472万元增收了210万元,增长了14.27%。
三是抓专项,严把关。我分局对十个专项税收进一步强化管理,对列入专项税收的各类纳税人合理确定税负标准,并划定预警线,超越预警线的进行重点评估和清查。严格考核管理员职责,强化超市、家电、摩托车、石材、加油站等现金流充裕的专项税收日常巡查,严格把住定税关、停歇业请销假关、注销户和调增调减关,零申报及非正常户认定关,确保完成各专项税源管理工作计划双过半;
四是抓评估,堵漏点。今年3-4月份,我分局按照县国税局的统一部署,对分局的低税负企业和零负申报等企业进行专项纳税评估,评估分三个小组进行,对评估对象的商品进销存、货物流转、资金流转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既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核算,改进生产经营,而且还帮助他们规避了税收违法风险。所评估的31户企业,在税务处理方面有问题的有8户,补申报入库税款达16万元,有效地堵塞了税款流失漏洞;
五是抓评税,促公平。今年为了公平税负,国税漕河分局继续抓好评税制度,先后对建材行业、汽车修理行业、电脑经营行业、精品商店等进行了公开评税。每次评税前分局长袁贤臻同志作 “做一个明白的纳税人,明明白白地纳税”为主题的系列税收知识讲座。讲座以幻灯片的形式,为纳税人讲解税收基础知识,告知纳税人的权力和义务,为纳税人算好一笔纳税明白帐,深入浅出的知识讲座让纳税人纷纷点头称是。行业评税时要求纳税人如实地填写《行业经营评比表》,经税收管理员核实后,交各行业评比人员就经营状况进行互评,并当场公布评比结果,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此举既公平了行业税负,密切了征纳关系,又增加了税收收入,其中建材行业每月增加税收收入16000元、汽车修理行业每月增加税收收入13500元、电脑经营行业每月增加税收收入12600、精品商店每月增加税收收入28960元,有效地提升了专项税收的管理质效;
二、创新税源管理模式,促征管质效全面提升。加强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主题,我分局通过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能动性,抓管理、促质效、促进分局征管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一)是创新征管机制。建立了基础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责任追究的日常征收管理流程,强调税源基础管理的重要性,以税收分析指导评估,以评估引导稽查,以日常稽查保证评估落实,责任追究起警示教育作用,确保征管各环节廉洁高效,充满活力;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在今年大战“红5月”期间,为了统筹兼顾的各项工作,国税漕河分局采取了一次进户,抓四项管理工作,即财税库银联网工作、漏征漏管户清理工作、减免税报备工作、动态税收清缴工作,简称“一进四工作”。“一进四工作”既统筹兼顾,又针对性强,妥善推进了分局各项纷繁复杂工作的有序运转,五月份的工作成效验证了“一进四工作”这项创新工作的实效性,财税库银联网工作基本完成,漏征漏管户清理工作、减免税报备工作和动态税收清缴工作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进四工作”不仅突击完成了当月的各项工作,而且找出了应对繁杂工作的有效途径,为分局推各项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指引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是创新税源管理。①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制度。充分应用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达到每月六条工作单,每季进行一次征管质量检查考核,管理员必须确保管户登记率、亮证率、入库率、请销假及零申报率正确率、动态税收入库率,发票使用面达到90%;
②是完善户籍管理。推进与工商、地税、银行信息交换,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健全企业、个体征收台帐,统一档案封面,完善征管档案。各股室都建立了户籍登记簿,确保税源一盘清;
③是实施分类管理。一是强化专项税收的考核,今年上半年我们对县局列入专项考核的汽车修理、摩托车、液化气、石材、超市、手机、黄沙、黄金首饰、消费税、所得税等加强巡查监管,强化案头审核分析,进行预警指导提示,保证了税收稳定增长;二是强化集贸税收的管理,我们通过摸税源、评税负、整秩序等征管措施,对城区三个大菜场的税负进行了全面梳理,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程志华副局长带领集贸股同志依法强制执行了张少勇、洪金超等3户不缴税的纳税人,整顿了纳税秩序,维护了税法的威严;三是推进信息化管理,今年分局全面推行财税库银联网工作,目前城区纳税人85%都开通了财税库银联网,进一步节约了征税成本,提高了征税效率。
④是完善税种管理。今年随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我们一是落实超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工作,已经辅导了67户纳税人进行了认定,目前正在进行认定后的辅导管理;二是在流转税管理上一是狠抓审核分析,早发现各种申报异常信息,督促纳税人及时改正,提高纳税人申报质量,充分保护一般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所得税征收实行分类管理。所得税管理实行专人专岗,全面落实查帐征收,定率征收和定额征收分类征收方式的管理,加强汇算清缴辅导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专项税收管理质量,今年半年入库税款489万元,占年计划的65.25%,比同期272万元增收217万元,所得税专项管理成效显著。作风建设从严,锻造一支勇于胜利精兵
培养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是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因此分局特别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通过长期不懈的培训学习、持续不断的效能建设、时时常常的执法警示,打磨锻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一线税收管理员,为蕲春国税局培养了一支勇于胜利的精兵。
一、强化教育培训,锻炼一支业务精熟的干部队伍。一是制定学习规划。今年初分局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规划,确定每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根据学习规划分别由分局长、股长轮流讲课,每次学习有职工上台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分局根据干部职工的业务需求,还专门请会计师税务所的陈老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来分局讲授财务会计知识,以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如今分局税收管理员在进行日常巡查和纳税评估时,得心应手,赢得了纳税人的尊敬;
二是以赛代练。今年分局还组织开展春季大集训,夏季大练兵,秋季大比武,冬季大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所有干部要日学一文,周上一课,月读一税,季读一书,年长一技,年终考评,具体做到有规划,有笔记,有教案、有考试,努力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半年来,分局组织了两次全员业务考试,学员成绩比较优异,巩固了他们日常所学知识;
三是突出培养操作能力。今年分局特别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按基础知识、征管软件、税收执法系统、流转税所得税应用软件等操作应用,微机基本技能应用等方面逐步培训,做到分局人人能基本操作应用水平,加快信息化硬件投入,并每2人配一台微机,每个股室配备打印机,确保人人能动手,个个能操作,信息化建设稳步提高。
二、加强机关行政管理,建设一支行动高效的机关团队。我分局在今年机关行政管理上以抓落实为唯一衡量标准,注重坚持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时效化。通过抓制度的落实,机关效能得到显著改善。一是抓劳动制度落实。分局严格上下班考勤,并由值班局长每日公布,按月通报,以上下班纪律约束,确保职工不挤占正常的上班时间; 二是抓联络制度落实。对上级要求上报的各种资料由专门的信息员进行及时传递,不得拖延和无故不办,对拖延不办造成失误,追究当事人责任,实行每人每次扣款20元,确保了分局讯息上下畅通,政令畅达,确保了分局高效的执行力;
三是抓平面管理落实。今年我分局对机关平面布置重新进行了设计,办税流程、温馨提示均以图表形式上墙,更换了办公桌椅和档案柜,增加配置了电脑,机关平面设计既做到了美观大方,适用新颖,体现税收文化特色,又有利于各项办税流程的贯彻实施,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办事效率。四是抓工作绩效落实。分局组织开展征管质量考核比赛活动,股室之间开展对手赛进行评比,每季一评,半年一小结,年终大评比。活动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在分局内了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批可爱可敬的干部职工,分局职工余华彬同志,为了确保辖区内纳税人按期完税,在医院的床上一边打点滴,一般催缴税款,被分局同志誉为“拼命三郎”;还有刘本福、余佳芳、邱良珍等受痛疾长期困扰,但是工作没有落下一天;农村股胡胜同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管理范围最广,但是征管效率最高;还有集贸股汪佑宝同志见缝插针,分局集贸税收管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何明理、陈中祥、程志华、张和红、肖潇、龚轶清、张晶、高国平、陈军、占莺等同志工作认真,办事高效,在工作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赢得了纳税人得尊敬。
三、加强执法风险警示,确保人人都是清正廉洁的国税干部。分局今年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制度建设、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确保人人廉洁奉公。
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制度。我们通过职工大会讨论,进一步完善党廉制度、财务财产制度、税收核定、请销假停歇业台帐制度和税收检查工作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每月在政务公开栏公布停歇业请假、财务开支情况,核定税收、请假、财务情况张榜公布,把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交给群众,清不清廉由群众说了算,半年来,袁贤臻局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志们坚守清廉,累计拒收礼品价值560元,拒吃请60多人次,漕河国税的行评好评如潮,收效甚丰;
二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部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进农村开展访贫思廉教育,进工厂与企业员工进行“三比”(比工作累不累,比环境苦不苦,比待遇高不高)。引导干部算好政治帐、经济帐、亲情帐,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构筑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7.促进特种设备安全事业健康发展 篇七
在世界公认的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构成的国家质量基础中, 检验检测是判断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符合性验证活动, 是为达到某种质量要求, 对生产工艺纪律执行情况实施的有效控制手段。其作为现代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 履行了鉴别、把关、预防、报告、监督等五项职能, 直接涉及到质量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特种设备安全是各国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当前新的形势下, 作为国家级开放型权威检验检测研究机构——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会围绕质量和安全的永恒主题, 将完善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工程应用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加强与特种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开展纵向整合试点, 建立专业检验检测集团, 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不断推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和检验改革, 在参与构建政府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中找准职能定位, 努力为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8.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篇八
【关键词】 知识经济; 高等教育; 新经济增长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177-02
1 导论
知识经济出现在二战后,是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称。综合各方观点,知识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以自然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转而以高科技产业为主要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追求人、自然、技术的协调发展,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1] 。从本质上来讲,知识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所谓的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都可以被归类为知识经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学界一般将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当作最重要的三个生产要素来分析。一直到二十世纪左右,科技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尔后其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智力因素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科技要素的衍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知识经济的提出与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即内生增长模型相契合。由于存在着边际回报递减的规律,一定量的投入的上升式回报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而新经济增长模型视知识因素特殊要素,可以无限使用,不存在边际回报递减的问题,而且往往存在规模效应。该理论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要素从简单的数量拓展到包括了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生产技能等的人力资本层面。而人力资本的优化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一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
2 背景
在我们的研究中,高等教育主要是指本专科及其以上的教育机构。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在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才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到了90年代后期,由于扩招政策的影响,招生人数迅速增长。高等教育开始变得普及,不考虑其他因素我们可以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本在宏观层面上得到了提高。从数据上来看,199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数为60.9万人,到了1995年增长了近一半达到92.6万。而以后每隔5年都以超过20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到了504.5万人。研究生的招生以大体呈现相同的趋势。高校规模扩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是财政投入的增长。从1985到2005年20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投入为79.96亿上升到了203.11,增速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与高投入和规模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1991-2006年15年时间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从4%上升至29%,出口额从28.77亿美元上升至2814.5美元。同期科技专利申请量从5万件跃升至57.3万件,科技专利授权量从2.5万上升到26.8万。此外,这一时期科技论文的发表数也从94435篇增长到404858篇。
3 计量模型
一般经济学将产出函数简化为Y=f(K, A, N), 其中Y表示产出,K 表示物质资本投入,N 表示劳动。此类模型对于工业经济的解释能力较强,但应用于知识经济,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改。根据吴季松 [2] ,知识经济的产出函数可以表述为Y=f(H, A, K, R),其中H表示人力资本投入,A表示技术投入,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R表示自然资源投入。在我们的具体模型中,我们选取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产出Y的代表,用高新技术的产品的出口Techex表示,H表示为高等教育的投入Hiedu,技术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技术转让Techtrans(以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表示),另一个是R&D投入RD。自然资源在我们的模型中没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忽略此变量。修改后的模型可以表示为Y=f(Hiedu, TechTrans, R&D)。
在构建计量模型时,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出时间序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诸多变量都具有持续效应,我们选择由Jorgenson提出的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DL)模型,同时对原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生成新序列命名为Ltechex, Lhiedu, Lrd, Ltechtrans.
3.1 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造成的伪回归问题,构建模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的平稳性.
通过建立趋势图发现四个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分别表现出明确的向上趋势。用ADF检验来检验单位根,发现四个时间序列都存在单位根,序列间也就不存在协整关系,故需要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差分后的序列在ADF检验时显现出较大的t值和较小的p值,表现出较好的平稳性。新序列为DLtechex, DLhiedu, DLrd, DLtechtrans.
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考察序列X是否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防止经济时间序列常出现的伪相关问题。该检验显示,各自变量对应变量都较显著的作用(在10%的显著性下),不存在伪相关性问题。
3.3 变量阶数、模型的确定。
由于用本文数据构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结果不甚理想,特别是解释现实时,所以我们决定使用个变量的不同阶数分别观察。首先我们将各变量的初始时滞设定为3(主要由于数据样本的大小),然后依据各参数估计的显著性适当选择阶数。
在經过一番比较验证后,我们发现以Dltech(-4),DLhiedu(-3), Dlhiedu(-4),Dlrd(-3),Dltechtrans(-3)组成的等式中,各变量有较大的t值和较小的p值,各变量十分显著。同时,R-Squared 和 Adjusted R-Squared 分别为0.833161和0.749742,模型的拟合度较为理想,说明各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此外F统计量接近10,并且其相伴概率很小,AIC, AC等结果都较为理想,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好。具体结果如下:
最终估计模型为
3.4 结果解释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决定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因素中,高等教育投入要三到四年才会显现出效果,技术转让要1年,而R&D投入需要三年才会显现出效果。在这几个变量中,显然R&D是影响最大的要素,1%R&D的增加可以带来1.046%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而高等教育投入的累积效应也较大,高等教育投入1%的增加在四年内可以带来0.61%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增长。
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中长期内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只是其对作为促知识经济一部分的高科技产业作用的体现,可以预见其对整个知识经济产出的促进将会远远超过对其的投入。
高等教育对知识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知识经济储备提供人才。一方面,高等院校为高科技产业培养必要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科技素养。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是除了专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R&D部门外的另一个主要科研聚集地,进行着一些前沿科学的探索,许多革新性的理念与实践都诞生在高校。
提高整个社会的科技素质。这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体现在高校对其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教授,以至于直接提高其科技素養。二是这些学生进一步的影响其周遭的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科技素养,使得新技术、新发明更容易普及,成为进一步的创新的动力。
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促使了双赢局面的形成。从高校方来看,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其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其他的支持。从企业方来讲,与高校各种形式的联姻降低了一部分R&D的支出,明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如今国内各种形式的企业赞助的科创中心、合资企业、实习生机会等都是这种双赢合作的具体实例。
4 结论
21世纪通常被定义成人才竞争的年代。各国都无一例外地都将教育发展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我国目前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28%,按照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而我国人均GDP早在多年前就已超过了这个标准,而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却还赶不到发达国家,甚至如墨西哥之类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九十年代的水平, 远远低于了世界水平[3]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中的三大产业比例截至到2006年还为12%、49%和39%,而同期美国第三产业的比例已经超过60%。而我们知道知识经济的很多部分都处在第三产业。可以看出,中国的知识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以上的模型分析,R&D投入和高等教育投入都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扭转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较为滞后局面[4] 。
除了教育经费在投入不足外,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十分单一。国家的财政投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社会资金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在未来,政府需要引导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和教育机构互动机制,为我国教育经费筹措来源实现多元化奠定基础。这些都是我国今后发展战略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 . 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10-11.
[3] . 张汉兰, 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与投入保障机制思考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142-144.
【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荐阅读:
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促进社会创新发展08-08
我国企业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研究08-17
交通促进经济发展09-21
开展五五普法 促进工商事业发展10-24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09-03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06-24
关于促进全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08-25
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促进旅游经济发展10-03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