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2024-10-21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精选8篇)

1.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篇一

如何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跋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上饶市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思考

立足活动基础 发展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认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四个必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可行的路在哪里——与沈旎老师谈综合实践活动

发挥教研组核心作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整体设计 校本实施——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的构想与实践(下)依托乡土资源 构建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思考

2.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篇二

环境问题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 加强环境教育, 增强环境意识, 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环境问题, 增强环境意识, 探究解决方法, 我们试图探讨将环境教育贯穿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通过环境观察、实践、调查、分析、归纳, 获取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走出长期以来只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概念, 忽视实践技能, 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贯彻三个必须

1.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紧扣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点,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 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教学形式, 从而促进学生情意、操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

2.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

须结合学校所在区域, 紧密联系乡土地理内容。第一, 各区域都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 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采用不同措施。所以, 以区域为单位, 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而且, 结合学校所在的具体区域进行研究能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第二, 乡土地理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从理论上来说, “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应用地理范畴, 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并且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研究。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

3.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

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切实有效地管理好外出调查的学生。根据我们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的问卷调查资料显示, 大多数学生在初中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是背诵法, 普遍感到地理很难学, 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因此, 为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 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与课改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间取得可行的转化措施。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以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学校的关系网、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情况, 学生生源的分布, 制定对学生外出调查的管理措施, 学校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等情况, 这些方面都是必须考虑和做好准备的。

三、试行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践活实动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形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有一个发动、调动、助动的过程;从活动本身来看, 有一个准备、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有一个萌动、主动、自动的过程。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协调运转, 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 教师处于辅导、指导、诱导的地位, 学生处于主导、主体的地位。教学核心是学生的“活动”, 没有“活动”的实践活动课,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因其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而呈现出千姿百态。因此, 不可能详细列举各种活动课课堂的组织形式。目前, 我们实验研究的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采取了下述两条思路:一是活动方案式, 主要包括活动标题、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场地设计与器材准备、活动程序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活动的总结与体会。二是主题活动式, 就是指围绕着一个主题, 鲜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决的课题, 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解决问题, 使教学过程时空交错, 充满立体感, 发挥整体效用。

我和我领导的课题组的老师们,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 研究总结出了一个“关于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即“三段十五步式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三段”指的是: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1. 准备阶段:

第一步, 老师根据课本进程选定活动主题。第二步, 宣传发动学生。第三步, 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有关主题的资料。第四步, 举行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第五步, 加强社会沟通, 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2. 实施阶段:

第一步, 小组确定活动地点。第二步, 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第三步, 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活动过程性表格。第四步, 与相关部门联系。第五步, 学生实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3. 总结阶段:

第一步, 学生整理小组相关表格和活动记录资料。第二步, 班级讨论会, 分个人、小组、老师三个层面进行总结交流。第三步, 整理出研究出的内容。第四步, 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五步, 学生写出活动心得和活动日记。

我们通过这个模式有效地进行了环境教育,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加了学生知识的信息量。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了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 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 学习兴趣也很高。通过活动, 学生们了解了社会, 了解了生活, 也了解了所学知识, 并且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发现问题, 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 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 培养了情商;学会了如何设计问卷调查, 如何分工, 如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知识。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反过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扩大了视野, 让学生养成了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 能够从大局着眼, 小处着手,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在实际操作中, 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

要开展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一个教育评价体系, 制定评价细则。秉持着“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以师生互动构建为基础,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体系, 评价应更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的评价, 关注发展过程, 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使之不断积淀和发展, 优化自我素质结构, 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125

在高中生物教学领域中,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趣味性,能够使学生较快融入学习当中,且由于实验具有实践性,使得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逐渐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比重,并且强化了实验操作的作用,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获得了本质性的发展。现阶段,实验教学渐渐成为高中生物的主体教学模式,教师以合理、有趣的实验操作内容为教学基础,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给予学生较多的实践与探究机会,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学生而言,高中的许多生物知识都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他们虽然能够对一部分认知产生改观,但是还不能有效掌握生物知识。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使学生对生物概念形成健全的认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熟练地掌握生物实验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具体策略

1.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部分,必然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高中生物实验较为枯燥乏味,而且长期进行烦琐的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兴趣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探究性问题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技巧,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实验开展前给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时,教师实验前可以向大家询问:“大家知道植物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吗?分裂的不同阶段又会是怎样的?”学生会因为这些实验问题对实验操作产生较大的关注,并且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而迫不及待地进行实验操作。由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比较复杂,首先需要进行洋葱根尖的培养和取材,其次要制作装片,最后才是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记录。所以,学生对其中的许多操作都是不清楚的。对此,教师可适当地将探究性问题穿插到实验过程当中,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剪取洋葱根尖时为什么要选择上午十点?制作装片时为什么要先对根尖进行漂洗?这样设置探究性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印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安排简单的实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实验选题的难度。一味地进行较难的实验操作,不仅容易造成实验的各种操作问题,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迷茫感,降低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从中培养自身的探究能力。例如,“观察人体表皮细胞”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这两个实验,分别属于简单的观察类实验和探究类实验,教师可多鼓励学生进行类似这样的实验操作。“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这一实验实践性较强,许多知识在课本上显得十分抽象,仅仅通过课本知识学习,学生会感到迷茫,而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展示,可让学生明确观察到二氧化碳的消耗以及氧气的产生过程,从而使学习变得简单易懂。此外,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操作存在着许多不足,必须通过教师的指导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例如,在做“观察表皮细胞”这一实验时,需要用到显微镜,学生不懂得怎么调焦和聚焦,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最后,对于简单的生物实验,教师也必须要求大家做好实验总结和写好实验报告。这些总结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报告的编制,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实验操作中的不足,进而进行改正。

4.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篇四

高中数学组

李玉玲

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中学数学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作为“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怎样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当前课程教材改革中的重要内容。TI图形计算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使用工具,它具备符号代数系统、几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可以直观地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动态演示、跟踪轨迹。TI图形计算器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为数学思想提供可视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容易实现。它们可以支持学生在数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由于图形计算器的便携性、灵活性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可能。

2004年9月起,学校开展了有关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研究,我们数学组承担了其中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实验”部分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教学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积极参加培训

“运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实验”从2003年9月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数学组教师多数没接触过TI图形计算器,更无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的实践经验,只有部分教师在2002年参加过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师运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辅助教学的培训活动,对TI图形计算器仅仅是初步的了解。因此,学校一方面让教师参加市有关实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自动请TI图形计算器的营销单位派有关教师来本校对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2004年8月,杨岳明、郭军两位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年会。

2005年3月,诸英、袁兰英、陈兰萍三位老师参加在储能中学TI图形计算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培训。

2005年6月,杨岳明、郭军、於军三位老师到复旦中学进行的TI教材及技术培训,并观摩专家示范课。

2005年11月,方军老师参加由教研室举办的各区TI图形计算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培训主讲老师培训班。

2005年12月,方军参加在复旦中学进行的TI教材及技术培训,观摩专家示范课。2006年6月,杨岳明、方军两位老师参加在进才中学举行的2005学年度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交流与总结活动。

(二)制订教学实验计划

现阶段TI数学教学实验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1)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运用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题的活动之中;(2)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如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递推数列等)运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打破让学生在“听中学”的传统,转化为使学生在“做中学”新的学习模式。根据已开展的TI数学教学实验活动的经验,结合教研组的具体实际,我们教研组准备分两步进行TI数学教学实验:第一阶段(高一年级),着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TI图形计算器的操作使用培训,使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功能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第一学期“函数的性质”这一章节内容进行TI数学教学实验的尝试;在第二学期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章节中进一步探索TI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基本模式。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的实践、尝试希望能达到两个目的,(1)实验班中同学能熟练的使用TI图形计算器的常用功能,能独立的使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辅助学习。(2)教师能初步掌握运用TI图形计数器进行辅助教学,并能积累教学经验,总结使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的要点,完成TI数学教学实验报告。第二阶段(高二年级),着重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研究型课题活动,在部分对TI图形计算器有兴趣,数学基础扎实且有一定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同学中,开展运用TI图形计数进行数学学科性小课题的研究,探索进行TI辅助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并在两阶段的TI教学实验活动中,及时发现优秀生组织她们参加市的有关TI竞赛活动。

(三)稳步开展教学实验工作

2004年9月,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实验班,由杨岳明、郭军两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同时由於军老师在这两班中进行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实验活动。

2005年9月,学校在高

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班,由杨岳明、诸英、方军三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2005年9月,在高

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展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由杨岳明、诸英、方军三位老师承担实验指导任务;

2006年9月,学校在高

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班,由诸英、陈兰萍、袁兰英三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教学实验活动启动后,课题组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一方面承担教学实验任务的老师在组内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活动,另一方面在区级范围内上教学展示课。2004年12月,在我校举行的区教学节教学观摩活动中,杨岳明老师开设了运用TI图形计算器解不等式教学研究课,并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2005年4月,郭军和於军两位青年教师结合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活动,合作参加了区研究性学习案例撰写评比获得二等奖,并上了一节区级活动展示课。2006年4月,诸英老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课案例参加区研究性学习案例交流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三年来的教学实验活动,实验组全体老师发挥集体智慧积累和归纳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5年11月由杨岳明老师整理汇编了“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专题讲义”、“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案例(1)”,并教学实验收集整理了许多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

二、研究与实践的收获

(一)TI为学生创设了平等、民主、自主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愈来愈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而TI图形计算器恰恰在这方面为师生营造了他们共同需要的氛围.

案例1:郭军老师在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时,先让学生先作出几组函数图象,然后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并总结每一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郭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其中一组函数是y = 2x与y =-2x,学生利用TI图形计算器作出图象(如图1),一位学生在输入解析式时,输成了y =(-2)x,好一会儿,计算器也没有画出所要的图象,而是一些散点(如图2),这位学生让其他同学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怀疑是计算器出了问题。郭老师发现是由于他的解析式输入错了,便要求他仔细对照黑板上的解析式,自己找出问题。他找出问题作出函数图象后,郭老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计算器画不出你输入的解析式的图象吗?”“指数函数的底数a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郭老师又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中要做如此规定吗?” 他诧异地望着郭老师摇摇头,同组的其他同学也不知如何回答.郭老师将y =(-2)x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讨论指数函数的底数a为什么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手,当那个粗心的学生也举手时,郭老师叫起他,教室里安静了,他说:y =(-2)x不满足对一切实数x都有意义,所以计算器画不出它的图象.郭老师表扬他积极思考,又再次强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中的底数a都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 在这一最基本概念再次得到澄清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出现问题、检查问题、改正问题并反思问题,最终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使自己对这一最基本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而这一次的理解之所以深刻都是缘于他们亲自尝试失败的结果.

(二)使用TI技术影响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TI图形计算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 兴趣之根本在于它是使得学生知识的形成是主动式的,而非传统的被动式形成;其次是使用TI图形计算器更能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案例2: 学习函数y=Asin(ωx十φ)的图象.

研究该函数的图象,需要揭示A、ω、φ三个量的取值对该函数图象位置的影响,同时要揭示函数y=sinx, y=sinωx, y=Asinωx,y=sin(ωx+φ)等不同函数之间的图象变换关系,这就要给A、ω、φ各个不同的取值,作出其图象,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我们利用TI图形计算器可以非常方便得作出各种不同的图象,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斩、比较得出结论,理解掌握A、ω、φ各个不同的取值对于函数y=Asin(ωx十φ)的图象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揭示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也获得了获取知识的思维途径和方法。

(三)运用TI技术有利于优化问题情境

利用TI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它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案例3:在讲解利用椭圆的定义作椭圆的图象时,一般的方法是利用自制教具演示.现在可以利用TI图形计算器动态演示作图过程。

椭圆的动点P是到定点F1和定点F2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程序开始运行后,随着P点的移动|PF1|与|PF2|的长度在随时变化,但是它们的和是一个不变的数;而且可以随时按键暂停,再按键程序继续运行,这样一来可以仔细观察图中数值的变化。这时候可以询问学生那些是变化的?那些没有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TI技术降低难度、突破难点,有利于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认真审题,去粗取精,弄懂题意,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建模的意识、思路和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强化这种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是一大难点。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类问题。

案例4: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数学建模、图形演示、模型求解的教学过程。

某家具厂制作木质书桌和椅子,需要木工和漆工两道工序。已知木工平均4个小时作一把椅子,8个小时作一张书桌。该厂每星期木工最多有8000个工作小时。漆工平均2个小时漆一把椅子,1个小时漆一张书桌。该厂每星期漆工最多有1300个工作小时。又已知制作一把椅子和一张书桌的利润分别是15元和20元,根据以上条件怎样安排生产,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建模:设每星期生产x把椅子,y张书桌。从生产工时的限制条件看x、y应满足:

4x+8y≤8000和2x+y≤1300 从产量要求上看,又要x≥0,y≥0 再假设总利润为p,则建立利润函数p=15x+20y 于是把求最大利润问题抽象或一个纯数学问题,即确定变量x、y的值,使其即满足约束条件:

4x+8y≤8000 2x+y≤1300 x≥0 y≥0 又使函数p=15x+20y取得最大值,图示:

1)建立x、y的坐标系 2)画出直线4x+8y=8000 3)确定4x+8y≤8000的点集,即直线4x+8y=8000的下方区域 4)画出直线2x+y=1300 5)确定2x+y≤1300的点集,即直线2x+y=1300的下方区域 6)确定满足x≥0,y≥0的区域是第一象限及x、y正半轴上的点集

7)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利润函数的最大值的点应在四边形ABCO内去找。其中B(200,900)是上述两直线交点 求解:

为此把利润函数p=15x+20y看成是以P为参数的平行线系 y = –x + p.所谓求p的最大值就是求使截距p达到最大时的平行线的位置,由图中可知,当直线y = –x + p过点B(200,900)时,纵截距最大,即此时p取最大值,故生产200把椅子,900张书桌可获最大利润为:15×200+20×900=21000元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中学生所能接受的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和“函数模型”的综合应用问题。问题的顺利解决正是发挥了图形计算器的优势。利用图形计算器绘图功能,可使有关直线很快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快确定出求解范围,并进一步发现在何处取到最优解。

三、研究与实践的反思

(一)TI只能是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要科学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不要以TI代替传统的和正常的数学教育活动,同其它多媒体一样,如果我们过多的依赖于它,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如对于函数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味地利用TI代替手动画图,则会削弱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TI只能是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只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它不可能替代我们教师,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TI只能是我们的教学工具。如何处理好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中,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如何在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发挥交互式教学的优势?如何在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的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应该是我们以后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推进课堂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首先要更新自己理念。我们数学学习不仅仅关心的是学习某个数学公式、定理的结果,而更加关注学生参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哪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堂研究课的主旨就在于此,不是单单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是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需要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

TI图形计算器所具有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函数图象功能是建立在数据收集的前提之上的,为了使TI图形计算器发挥更大的效益,应把TI图形计算器与CBL、CBR等各种传感器结合,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开展应用研究。如何在使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的教学中,把TI图形计算器与CBL 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结合起来,把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也应是我们以后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数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应该是个系统性、长期地工程,应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在理论研究、课堂实验方面要长期地给予及时指导。

(四)学生使用技术的滞后影响在教学内容中有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

通过二年多的教学实验发现,教学中运用图形计算器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在高一阶段,由于学校只安排每周一节实验课,学生不能很快掌握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对实验教学产生了影响。建议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实验中,可以考虑适当在开始阶段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的强化学习,以利于以后更有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

5.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篇五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实验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要在传统观念、实验选材、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 放手发动学生, 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 生物素养;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实验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体现新课标探究性学习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实验课, 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观念,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好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工作, 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工作,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改变观念, 提升实验教学的地位

传统的实验教学, 把实验当成知识的载体, 只注重结果和结论, 忽略实验过程, 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 只是机械地完成了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乐趣, 不利于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 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参与实验的主体,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 鼓励教师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加, 这都能促进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 使学生尝到实验过程带来的甜头。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设计

(一) 教师放权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准备工作本来是实验员老师的工作范畴。教师放手让学生准备, 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来完成实验, 这样就能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增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鉴定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实验”。

首先, 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小组内成员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形成小组内对照。课本要求的是苹果、梨, 选择西瓜、甘蔗、土豆等实验材料是否可行呢?通过实验来分析各种实验材料中所含的有机物质, 遇到与理论知识冲突的结论时,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内讨论解决。这个选择实验材料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埋下了伏笔:西瓜有颜色, 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甘蔗含有大量蔗糖, 如果用作实验材料, 能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若出现砖红色沉淀, 说明了什么?这些都需要学生自行分析处理。

其次, 实验仪器和药品也可以由学生准备和配置。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准备水浴设备。学生对水浴加热比较陌生, 这是在高中实验中接触到的一种新的加热方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准备操作能增强对水浴加热原理的认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是学生经常容易混淆的两种试剂, 学生自主配制、分瓶和标注这两种试剂, 能增强对试剂的认识, 更容易区分这两种试剂。

再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 实验材料的.准备等工作也可以由学生负责。学生会主动思考哪些细胞符合实验条件, 除了课本提供的紫色洋葱外表皮,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到什么材料?内表皮可以么?叶肉细胞呢?引导学生选择多种材料形成小组内对照, 利于观察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论。

以上两个实验案例提供了实验准备的一些做法,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学生喜欢探究生活知识, 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 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一个集知识、能力、思维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实验设计禁锢, 发散思维, 提升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例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的实验, 课本中没有对照组, 学生在设计实验时, 增加了对照组清水, 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体现了学生对照实验的思想。

再如在《叶绿体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制备滤纸条和画滤液细线是本实验的难点, 滤纸条不易制备, 滤液细线容易画太粗, 层析纸带容易出现重叠现象影响观察, 如何进行改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圆心点层析。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圆心点层析的实验装置, 省去了制备滤纸条和画滤液细线的步骤,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实验效率, 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又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观察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教材中以30%蔗糖溶液处理洋葱表皮细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其他试剂, 如硝酸钾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进行实验。高中生物教材的实验素材很多, 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索,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工作

(一)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正常进行的保障

实验课经常表现为学生活跃, 场面混乱, 纪律差, 因而教师实验课堂组织实施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要做足准备工作, 实验室环境要清洁干净, 让学生有个舒适的课堂环境;学生要制定好实验设计方案, 课前明确分工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其次, 学生要分小组, 每个实验小组人数根据实验室的大小和实验仪器的多少来定。尽量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 教师要适当引导, 使小组内成员有学习成绩层次差异。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监督。最后, 教师要做到态度认真、有效预期实验结果和合理的自身定位。实验态度认真能够感染每一个实验参与者, 使学生积极认真地做实验。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教师适时给学生合理指导, 积极引导继续实验, 帮助学生预期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际结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指导者, 不能越俎代庖, 替代学生完成工作。做到以上三个方面, 实验课堂就会井然有序。

(二) 实验教学评价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动力

实验教学评价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动力, 评价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验热情和动力。实验教学的评价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正面引导作用, 从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实验探究能力和参与实验态度等多方面进行。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 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 以促进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实验能力为目标。设置评价量化表, 及时收集学生实验信息, 尽快修正和完善评价标准。

例如, 验证性实验的评价要侧重于实验技能评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显微镜的使用”就是这样的实验,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评价标准要关注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生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高中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升, 为学生综合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 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2] 田秋云等.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M].实验科学与技术, .

6.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 篇六

一、开展农村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原因:

1、新课程标准对生物科学课外探究能力的要求。

2、改变学生生物科学课外探究能力现状的需要:

武功山职专大安校区是一所位于武功山脚下的农村高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学生基础较薄弱,他们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很少会做生物探究活动,有的学校甚至于还没有开课。而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下,如何让农村高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后养成和提高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能力,这一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解决。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对专业生物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

二、开展农村中学课外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

根据山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结合课堂教学进行选题。针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转换成可以思考探究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行性,进行有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研究。如:“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和浓度有关”转换成课外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月季扦插生根的影响”。

2.来源于教材: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把生物学知识的 “生成过程” 等探究内容展现出来。(1)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2)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探究实验,(3)开发设计实验习题

3、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 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 培和繁殖技术;结合花木栽培进行野生花木的栽培驯化,较成功的有肾蕨、武功山云雾茶、泰顺杜鹃等。

4、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武功山、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撰写小论文。

5、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涡虫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 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

6、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科技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 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如花木栽培、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 栽培、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及实践,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教学与实践,农副产品 加工技术等。

7、结合当地经济开发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了解 农业生产状况,调查人口、耕地、粮食状况,提出发展经济的一些建议。

8.组织学生参观珍珠养殖场,螺旋藻养殖基地等,了解高科技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让同学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威力和作用。每次活动之后,都认真地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

9.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 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 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三、开展农村中学课外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

组织开展生物学探究型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探究开展。

1、集体活动 一般在野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时,以班级集体活动较为适宜,视情况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尤其是条件充足或实施周期较短的探究活动。如气候对校园植物的影响、家乡生物资源的调查等,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2、小组活动 由于初一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开展生物学探究性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

加,每周安排二课时的活动量,小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学探究性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3、独立探究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性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类课外活动主要适用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性探究。

四、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理论认识和收获:

(一)关注探究过程: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帮助学生制定生物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计划;在学生中成立协助人员;创设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二)注重交流、评价方式:提供可交流的平台;多形式展示生物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成果,具体方法有:

(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装订成册,在实验室或教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并参加各级学生科技小论文比赛或投稿发表;

(2)利用班级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中的课外探究成果;

(3)定期在学校、同年级段评议优秀课外探究成果,并在全校进行展示,给予适当的奖励;

(4)为每位学生设置探究成果袋,记录每次课外探究成果,并与期末总评挂钩。

存在的问题:一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教师对后续活动缺乏监督和评价;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课外科学探究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

7.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七

一、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多年对高中生物实验课堂进行调查, 发现不少实验课堂存在“盲目”的现象, 教师缺少对实验的预设, 如方案不合理、材料准备不充分、实验步骤混乱等, 导致在课堂实验时学生忙得不知所措, 教师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导致短暂的一节课, 没有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如实验方案的制定, 有些教师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做到备教材、备学生, 而是草率地将教参上的实验方案印发给学生, 没有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差, 实验教学效果不好。又如, 实验材料的准备环节, 像试剂的浓度配制就有严格的规定, 实验前配制时就要注意浓度的把握, 否则实验效果就会受阻。如蔗糖溶液浓度的配制, 较高时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 细胞死亡, 不能复原。有的教师在实验时, 课堂干预太多, 没有认识到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 应该是实验的引导者, 而不是实验的主宰者。不少教师喜欢对成功的实验进行分析, 而对失败的实验没有深入地进行原因分析, 导致有些实验做了多次也没有取得效果, 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问题导致了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低效, 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差, 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创新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1.优化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对实验内容的解读、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它关系到一堂实验课效果的好坏。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时, 如何让学生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如何让学生通过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来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在设计实验时, 教师要考虑到本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验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实验前, 教师可以通过引言的学习为实验探究作准备, 然后以“问题探讨”入手,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接下来和学生一起走近孟德尔。本课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先通过课件等了解用豌豆做的遗传实验, 尤其是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设计, 从而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埋下伏笔。当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理解之后, 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设计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在设计实验时, 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要准备的材料, 预设实验环节, 汇报实验结果。可以说, 整个实验设计充分考虑到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和实验要达到的目的。

2.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生物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包括科学的观察方法、会根据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设计并改进实验方案, 得出合理的结论等。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 本节课需要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掌握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如何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来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然后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为了让学生有效完成实验, 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 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 再转换高倍物镜?”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完成实验的关键, 教师抓住实验目的, 通过“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来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过程。可以说, 实验方法不仅简单包含实验过程的完成, 还包含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数据的处理。

3.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实验初步完成后, 每组学生都会有一份实验报告和实验桌上的实验结果, 实验后的分析是提升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实验效果比较好和比较不好的, 可以进行对比, 先从实验效果比较好的入手, 让学生再次观察实验结果, 获得生物知识。而对于实验效果相对差的, 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找出失败的根源,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例如,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有的实验组出现细胞重叠, 无法看清每个细胞的形态, 学生经过分析, 发现有可能是解离时有问题或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学生在分析中找出了原因, 在以后的实验中就能更加小心、严格地按照实验过程来操作。

8.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探究 篇八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能使学生的眼、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而且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的锻炼。所以,在实验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下面我就生物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特点

1.科学性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结果的处理都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随意臆造。高中生物实验科学性的特点是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生物实验一定要讲求其科学性,没有科学性作指导,生物实验的结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没有参考的价值,同时也违背了科学的指导原理。所以在进行生物实验之前,一定要有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对涉及生物实验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认真考证,这样实验的结果才有科学的依据,才有科学的价值。

2.相互对照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先对实验组加以处理,然后对照组不作处理。对照实验的设计常有如下4种:一是空白对照,设计一个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二是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前后观察,不另设对照组。三是条件对照,给实验组一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不同条件处理。四是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相互对照,即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只有通过对照实验,才能有效地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使设计显得严密。因此对于大多数实验,尤其是生理类实验往往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

3.单一变量的特点

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要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作用。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做到其他实验条件前后一致。这也是生物实验所独有的特点,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往往能够使实验变得更加有说服力,使实验的结果更加直接了然,能解析更多的生物上的科学道理。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策略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工作。明确目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多数学生把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看”,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将会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注意维持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合理指派实验大组长、小组长等,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3.分析实验程序和实验现象。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设计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在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生物实验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6.加强设计型实验题训练。随着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生物实验题多以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或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价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等形式呈现。如果还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实验训练模式,只重视做一些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型实验题,学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采取以上一些实验改革措施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精选和精编一些实验习题,特别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题,让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

上一篇:中美商务礼仪分析下一篇:我们班上的知名人士550字作文